(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岭南谪宦及其对该地区教育的贡献.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岭南谪宦及其对该地区教育的贡献.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岭南谪宦及其对该地区教育的贡献.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岭南谪宦及其对该地区教育的贡献.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岭南谪宦及其对该地区教育的贡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岭南谪宦及其对该地区教育的贡献.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唐政府在处置罪臣时,常把他们贬流到边疆,由于岭南气候炎热、经济文化落后等 原因,岭南成了唐朝主要的贬谪地。文中搜集了6 2 9 位谪宦,共6 5 3 人次,并按谪宦贬 谪时间先后顺序,制成唐代岭南谪宦表,并运用群体研究方法,对唐政府贬流谪宦之目 的、岭南谪宦生存环境、岭南谪宦人数、自身的文化水平、贬谪原因、地域分布等进行 了较深入的分析。 唐代岭南谪宦自身文化水平较高,同时具有丰富的官场办事经验,在岭南兴办官学、 举办私学、著书立说,传播了中原先进文化,推动了岭南文化教育的发展。 从唐朝前后期岭南进士人数、岭南诗人和散文家人数的对比分析,以及岭南进士人 数的地域分布研究,可以看出唐代岭南教育的发展与岭南谪宦的努力息息相关。唐代岭 南谪宦对该地区教育影响深远,其一是创岭南官学教育正规化和制度化风气之先,其二 是岭南游学之风日兴。 关键词:唐代岭南谪宦教育 a b s t r a ( 了 a b s t r a c t i n1 a n gd y n a s t y , t h eb a n i s h e do f f i c i a l sw e r ep r i m a r i l ye x i l e dt ol i n g n a n ( s o u t ho ft i l e f i v er i d g e s ) b e c a u s eo ft h et o r r i dd i m a t ea n db a c k w a r de c o n o m i c sa n dc u l t u r a ls i t u a t i o n s t h e r e t h i ss t u d yc o l l e c t e d6 2 9b a n i s h e do f f i c i a l sa n dm a d ea1 i s ta c c o r d i n gt ot i l et i m et h e y w e r eb a n i s h e d t h i ss t u d yg a v ea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i sc o n c e r n i n gt h eg r o u po fb a n i s h e do f f i c i a l s , f h en u m b e ro ft h eb a n i s h e do f f i c i a l s ,t h e i rc u l t u r el e v e l ,t h er e a s o nf o rb a n i s h i n ga n d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a r e a sw e r es t u d i e d w i t hp r o f o u n dk n o w l e d g ea n dr i c he x p e r i e n c ei ng o v e r n m e n t t h eb a n i s h e do f f i c i a l s c o n t r i b u t e dm u c ht ot h ee d u c a t i o nj nl i n g n a nf o rl b e i ra c t i v e l ys u p p o r t i n ge d u c a t i o n a 】 b u s i n e s s t h e yb u i l tp u b l i cs c h o o l s ,d e v e l o p e dp r i v a t ee d u c a t i o n ,a n dw r o t eb o o k s ,e t c 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a m o u n to fs c h o l a r s ,p o e t sa n dp r o s e r s ,s t u d i n gt h e1 0 c a l d i s t r i c b u t i o no fb a n i s h e do f f i c i a l s ,t h i ss t u d yf o u n dt h a tt h e r ew a sas t r o n g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i n g n a na n dt h eb a n i s h e do f f i c i a l s i n d u s t r y t h e r e f o r e ,t h eb a n i s h e do f f i c i a l sh a dp r o f o u n di n f l u e n c eu p o ne d u c a t i o no fl i n g , n a n 0 no n e h a n d t h e ys e tu pt h e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o f f i c i a l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 o nt h eo t h e r ,t h e yl e d t h ef a s h i o n o fs t u d y k e yw o r d s :t a n gd y n a s t yl i n g n a nb a n is h e do f f i c i a i se d u e a t i o n i i 广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 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 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 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沙2 骖 日期:一年f 月c 旧 广州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授权广州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广州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 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步狻强 日期:p 6 年月l 日 导师签名:绲1 0 、 日期:渺年6 月( 旧 第一章绪论 1 1 选题意义 第一章绪论 自2 0 世纪9 0 年代李兴盛先生力倡流人史以来,有关谪宦研究的成果日渐增多,特 别是东北地区流人史的研究成果。岭南是唐宋两朝政府的主要贬地和流所之一,且岭南 谪宦对岭南的贡献极大,因此研究唐代岭南谪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唐代 岭南谪宦中,不少谪宦自身文化水平较高,同时具有丰富的官场办事经验,因此他们的 岭南之行对岭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岭南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谪宦在岭南从事的文 教活动,谪宦的不幸实是岭南的甚幸。据本人统计,唐代岭南谪宦于典籍中有姓名者达 六百余人,其中不乏名士高人,如柳宗元、韩愈、李德裕等,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很高, 在发展岭南文化教育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唐代岭南谪宦对该地区教育的贡 献,有利于完整、客观地认识这段岭南教育发展史,同时从唐代岭南谪宦角度认识岭南 这一时期的教育发展状况,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 为唐代岭南谪宦和岭南教育史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的视角。 研究唐代岭南谪宦及其对该地区教育的贡献,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对唐代岭南谪宦的数据搜集统计及群体考察,为学者们研究唐代岭南谪宦提 供便利。 第二、分析唐代岭南谪宦来岭南之前的岭南文化教育状况,为本文分析唐代岭南谪 宦对岭南文化教育的贡献作铺垫,亦可以为人们客观的认识这一时期的岭南文化教育水 平提供帮助。 第三、深入分析唐代岭南谪宦在岭南的教育活动及其贡献和影响,有助于我们了解 唐代岭南教育的发展与谪宦的努力息息相关,为当今教育建设提供借鉴。 总之,通过深入发掘唐代岭南滴宦及其在岭南的文教活动相关史料,吸收前人研究 成果,对本课题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绪论 1 2 学术回顾 1 2 1 岭南谪宦研究现状 从中国流人史发展的历程看,唐代谪宦人数远远超过此前任何一个朝代,而岭南是 唐代谪宦最多的地方,因此,唐代岭南谪宦研究是中国流人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中国流人史的研究,就地域而言,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流人史的研究成果较为丰 富,西南和岭南地区的流人史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 岭南作为中央政府贬谪官员和流放罪犯之地,主要是在唐朝和宋朝,目前有关宋代 岭南谪宦的研究成果中,具有代表性的著述有:金强的宋代岭南谪宦研究( 2 0 0 4 年 暨南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该文从群体研究角度分析了宋代岭南谪宦的心态,此外,张 其凡、金强的宋代岭南谪宦类型分析( 学术研究2 0 0 4 年第3 期) 和冯国梅的宋 代岭南谪宦谪居心态( 台声视角2 0 0 6 年第1 期) 等著述,以上是宋代岭南谪宦研 究成果。除了宋代岭南谪宦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外,唐代岭南谪宦研究亦取得了一些成 果。 1 2 2 关于唐代岭南谪宦群体研究成果 ( 1 ) 关于唐代岭南谪宦贬谪原因问题 唐以前贬官和流人没有明文区别,直到了唐代,贬官与流人才在法律上作了明确的 规定,如唐会要刺史上云:“贬作降秩而已,流为摈死之刑”。但从某种程度上看, 贬官和流人亦可称为谪宦。目前学者们在研究贬谪原因上取得了许多成果。 李中华、唐磊在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 0 0 1 年第3 期) 一文中,略析了唐朝谪宦贬谪的原因,并将贬官分成两类,是缘于私心私情而受 惩罚者,一是追求公理公j f 而遭迫害者。此外,丁之方在唐代的贬官制度( 史林 1 9 9 0 年第2 期) 一文中,以执行时所遵循的法律为依据,将贬谪原因分为五类。上述 著述从群体研究角度考察了唐代滴宦贬谪原因。 具体到唐代岭南谪宦贬滴原因研究成果有:唐晓涛在唐代贬官谪梓问题初探( 广 西民族研究,2 0 0 4 年第2 期) 一文中,对唐代谪宦贬谪岭南原因作了较详细的叫顾, 又根据日本学者八重津洋平在围绕唐代贬官的二三个问题( 日文,载法与政治 1 8 2 ,1 9 6 7 年) 一文巾的唐代谪宦贬滴原因分类在执行任务时犯错误,或做了官 员不应有的行为而受贬,或在政治斗争中失利,对此三种类型作了考察。古永继在唐 第一章绪论 代岭南地区的贬流之人( 载学术研究1 9 9 8 年第8 期) 一文中,把岭南谪宦分为八 类:官吏贪赃枉法、触犯封建礼教、思想言论罪、军事将领犯罪、内部斗争、受诬陷与 诬蔑人、亲友犯罪株连及其它情况。 ( 2 ) 关于唐代岭南谪宦的地理分布特征问题 岭南是唐代首选的贬流地,不少学者从流人史的角度,分析了唐代岭南谪宦的地理 分布特征。如同在前述唐代岭南地区的贬流之人( 载学术研究1 9 9 8 年第8 期) 一文中,古永继还考察了岭南地区的贬流之人分布状况,指出:“总体上看,贬降官多 安置于粤北的韶州、连州,粤东的潮州、循州,粤西的端州、康州、雷州,海南的崖州 等地:流放者多安置于雷州半岛及海南的崖州、儋州、振州等地。”但该文未深入展开 探讨和分析,并且缺少数据。同在前述唐代贬官谪桂问题初探( 广西民族研究, 2 0 0 4 年笫2 期) 一文中,唐晓涛还分析了岭西地区流人和贬降官的分布情况,认为“贬 降官多集中于岭西的北部即桂管经略使辖区的桂、昭、柳、象、贺、梧等州。而流放者 多集中于岭西的南部及西南部如钦、滚、廉、白、绣、藤等州,尤其是钦州和壤州。” 但该文没有把这一分布特点和岭南文化的发展结合起来。此外,王雪玲的两 所见流人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 中国历史地理论2 0 0 2 年第4 辑) 文亦涉及到唐 代岭南谪宦的地域分布问题。 ( 3 ) 关于唐代岭南谪宦人数问题 有学者就岭南谪宦人数作了统计。唐晓涛基于日本学者i 土正博的唐代贬官考( 日 文,载东方学报第6 3 册1 9 9 1 年3 月) 中列出了唐代贬官者一览表之上,在唐 代贬官谪桂问题初探( 广西民族研究,2 0 0 4 年第2 期) 一文中,整理了唐代桂管 贬官名录表,并“对贬官原有的政治地位及爿能、文化素养、被贬原因及历史作用等 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唐晓涛在唐代桂管地区贬官人数考析( 学术论坛2 0 0 3 年第 2 期) 一文中,以桂管经略使辖区为切入点,考订了唐代贬往该地的贬官人数,补录了 清要京官“出为”桂管卅刺史、量移官及方志、笔记等记载的贬官。在这两文中,作者 把由京官出任岭南的官员划入谪宦,实际上出任有两种意思,一是正式官员任职,二是 贬降官员任职。 从上述成果可以看到,有关唐代岭南谪宦的研究,古永继和唐晓涛的研究成果比较 突出。除了上述唐代岭南谪宦贬谪原因、地理分布和谪宦人数等研究热点外,学者们对 贬谪对象、贬官含义、贬流规则以及作为内外官迁转的途径对唐代政治的影响等问题, 亦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1 第一章绪论 ( 4 ) 关于唐代岭南谪宦的心态研究 2 0 世纪9 0 年代咀来,随着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发展和运用,已有学者从心理层面对 唐代岭南谪宦进行分析,如:尚永亮在专制政治压力下的生命体验和心性变化( 2 0 0 1 年第5 期武汉大学学报) 一文中,对韩愈贬潮时的心态作了深八分析,指出“韩愈 谪居潮州后的主要心态是忧恐和苦闷。”刘尊明在韩愈贬谪潮州的人生体验与诗文创 作( 湖北大学学报2 0 0 1 年第3 期) 一文中,认为“陇愤感伤与潜气内转,构成了 韩愈贬潮之后内心情感的主基调”。赵松元在论韩愈谪潮对潮州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 的影响(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 9 9 9 年第3 期) 一文中,亦分析了韩愈对潮州民俗生 活与群体心理产生影响的原因和效果。 有学者对柳宗元贬谪柳州时的心态进行了分析,如王婉萍在柳宗元贬谪时期心态 控析( 台州师专学报1 9 9 8 年第2 期) 一文中,指出“悲愤是柳宗元贬谪时期的主 要心念。柳宗元为摆脱此心态曾积极实行自救一纵情山水、遁入虚无并致力学术。”莫 山洪的柳宗元柳州寄赠诗与居柳心态( 柳州师专学报2 0 0 0 年第3 期) 一文也就 心态问题作了论述。 ( 5 ) 关于唐代岭南谪宦对该地区的贡献问题 唐代岭南地区的发展离不开谪宦的努力,因此研究唐代岭南谪宦对该地区的贡献 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此前,史学界主要集中在个体研究上,而且还较集中于韩愈和柳 宗元两位谪宦。 有学者就韩愈贬谪岭南时的功绩作了整体分析,如邹北林在韩愈谪职阳山的原因、 心境和功绩初析( 广东文史1 9 9 4 年第1 期) 一文中,作者分析了韩愈贬谪阳i 上| 时 的心境和功绩。何秀兰、李春在韩愈在潮州( 岭南文史1 9 9 8 年第4 期) 一文中, 分析丁韩愈在潮州的业绩、以及在潮州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黄桂在韩愈与潮州若 干史实辨析( 汕义大学学报1 9 9 9 年第3 期) 一文巾,分析了韩愈治潮的主要功绩。 此外,李庆新的论韩愈刺潮( 广东社会科学1 9 8 6 年第叫期) 、张敏华的韩愈在 潮传述评( 韩山0 r t i 专学报1 9 9 4 年第1 期) 、潮州韩愈研究会首届年会论文集( 潮 州韩愈研究会编印1 9 8 6 年版) 等著述,亦作了相关研究。从对韩愈个体研究成果来看, 史学界尚未有其在岭南时某一领域的贡献,如经济或教育等单一问题作深入探讨。 有关柳宗元谪柳州时期的功绩,学者亦给予了关注。有学者分析了棚j 宗兀在柳州的 功绩,如戴义开的棚】宗元棚j 、| 1 i :( 广西教育出版社,1 9 8 9 年版) 、龚玉兰的贬诵 时期的柳宗元研究( 2 0 0 2 年南京人学i 尊士眨文) 、刘绍卫的柳宗元与柳州e e 族地域 4 第一章绪论 文化关系( 柳州师专学报2 0 0 4 年第3 期) 、程朗的柳宗元与柳州文化( 柳州师 专学报2 0 0 3 年第1 期) 等著述。 学者们还关注了李德裕、宋之问等谪宦的事迹,如吴在庆、李菁的唐代文士贬谪 途中的生活与心态述论( 东南大学学报2 0 0 5 年第2 期) 、吴宝祥的李德裕贬振州 说质疑( 佛山大学学报1 9 9 4 年第1 期) 、郭沫若的李德裕在海南岛上( 郭沫若 全集历史篇第三册科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和章继光的宋之问贬流岭南诗论( 求 索1 9 9 5 年第5 期) 等著述。 目前史学界大都从宏观上研究唐代岭南谪宦的功绩,整体研究他们在政治、经济和 文化上的贡献,对单个问题如教育问题展开论述的较少。王承文在唐代的左降官与岭 南文化( 唐文化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版) 一文中,论述了左降官在 岭南兴办教育的活动,但缺少深入分析,而且忽略了流人对岭南教育的贡献;徐亦亭在 柳宗元开拓了岭南西部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研究1 9 9 9 年第1 期) 一文中,深入 分析了柳宗元在柳州倡导文化教育及影响。吴溢球在位卑未敢忘忧国( 岭峤春秋 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版) 一文中,也谈到唐宋岭南谪宦对岭南文化的振兴之功, 但该文是居于描述角度来写的,因此从岭南私学和官学角度研究唐代岭南谪宦对该地区 教育的贡献,还有切入点。 此外,许多学者就唐代岭南谪宦在贬谪岭南期间所创作的贬谪文学作品作了深入研 究,可以为本文的写作提供方法论层面上借鉴的有:尚永亮著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 ( 兰州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 、韩理洲的韩愈遭迁谪的道德文章( 西北大学学报 2 0 0 2 年第1 期) 、杨友庭的“不平则鸣”与韩愈的迁谪诗(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1 期) 、董正宇的论刘禹锡的贬谪诗( 衡阳师专学报1 9 9 7 年第2 期) 、刘振 亚的贬谪与唐诗(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 9 9 9 年第1 期) 、区克莎的柳宗元柳州时 期的诗歌探析( 广西社会科学2 0 0 2 年第6 期) 、谢汉强的柳宗元在柳州时期的诗 文创作( 柳州师专学报2 0 0 1 年第l 期) 等著述。 除了以上专著和论文之外,尚有些关于岭南地区的通史性著作和相关谪宦的传记都 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唐代岭南谪宦在岭南的创作、生活、交游、心态及其对谪居地的影响, 如方志钦、蒋祖缘主编的广东通史古代上册(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 、钟 文典主编的广西通史( 广西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 、杨德春的海南岛古代简史( 东 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 、林日举的海南史( 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 ,李权 时所编的岭南文化( 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 、李锦全等人的岭南思想史( 广 e 第一章绪论 东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 和陈永正主编的岭南文学史(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 等。 以上是本选题大致的研究现状,也是本文基以展开的基础。 1 2 3 本文研究方向 从上述学术回顾看,目前史学界就群体研究角度分析唐代岭南谪宦在岭南的教育活 动方面缺乏深入、仔细研究,本文拟从群体研究角度,对唐代岭南谪宦人数、地域分布、 贬前官职等进行考察,并深入分析他们在岭南的文教活动及其对岭南文化教育的贡献和 影响。 1 。3 研究难点 搜集唐代岭南谪宦有一定的难度,要查的原始资料较多,还要根据旧唐书和 新唐书等原始文献记载的详略取舍资料。此外,由于唐代岭南自身经济、文化落后 等原因,有关谪宦在岭南的教育活动之事迹被记载的较少,因此有关唐代岭南谪宦在岭 南的教育活动的资料较少。 1 4 资料来源 资料搜集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本论文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旧唐书、新唐书、资 治通鉴、册府元龟、唐大沼令集、全唐诗、全唐文和唐会要等原始文献。 有关唐代岭南谪宦在岭南教育活动之事迹的资料较少,文中还引用了一些地方志,如广 东通志和广西通志等。 6 第二章唐代岭南谪宦群体综台考察 第二章唐代岭南谪宦群体综合考察 中国流人源远流长,在传说中舜的时代,就有流人,如尚书舜典载:“流共 工于幽州,放骧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其中的“流、 放、窜、殛”就是早期处罚流人的方式。到了唐代,刑法中首定五刑,即笞、杖、徒、 流、死,流为五刑之一,并对流放者的远近道里,作了相关的规定:“流刑三,二千里、 二千五百里、三千里。”i l l 以流人从中原到岭南,为流刑之最重者,据元和郡县图志: “韶州八到:西北至上都取郴州路三千六百八十五里”。1 2 1 “广卅卜八到:西北 至上都取郴州路四千二百一十里”。i ,l 从上都长安至岭南的韶、广- - , j + i ,路程均超过三 千里,更不用说挂、容、交趾等州了,可见被贬流到岭南的,是按相关律法之最严重的 规定而执行的。 那么贬官与流人有何区别呢? 在秦汉以前,贬官和流人没有明文区别,直到长庆四 年( 8 2 4 年) ,唐政府才明文规定:“贬则降秩而已,流为摈死之刑”,1 4 1 把谪宦分为左降 官和流人,贬即降职之意,有三种情形,如唐会要云:“京职之不称者,乃左为外 任;大邑之负累者,乃降为小邑;近官之不能者,乃迁为远官。”1 5 1 摈即排斥、弃绝之 意,即摈死者,斥逐弃绝而近死也,从“流为摈死之刑”反映了流人地位之底下。贬官 和流人两者的区别表现在:贬官还是地方官吏,流人则不是官吏。谪、黜、左迁、责授、 流放等亦是处置谪宦的方式,上几种较常见,不再赘述,另常见“量移”一词,如开元 二十年( 7 3 2 年) “大赦天下,左降官量移近处。”1 6 1 白居易有诗云:“一旦失恩先左降, 三年随例未量移。”川再如武易简,约于太和年间贬崖州司户参军,后量移梧州司马,i s 量移多指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迁近处任职,即以京城为中心,左降官先贬远方,然 后按其表现及业绩较者而循例迁近处,这种略带宽宥的处置谪宦的方式就称量移。具体 到本文所考察的唐代岭南谪宦包括左降官和流人。 i q 【宋】孙夷撰律附音羲卷1 名例 m ,南宋重剿天圣本,据北京图书馆藏本影印一l 海古籍出版社,1 9 8 4 年 版,第1 页。 t 2 1 【庸】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卷3 4 岭南道一 m 中华书局1 9 9 5 年版第9 0 0 9 0 1 页。 叶唐】李告甫撰元和矧5 县图志卷3 4 岭南道一 i ,中华书局1 9 9 5 年版,第8 8 5 8 8 6 页。 il l 北宋 千溥等撰唐会要卷4 1 左降官及流人 m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书馆发行,第5 4 7 页。 i z l 北宋:溥等撰唐会要卷6 8 刺史上 m ,景e 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书馆发行,第2 5 页。 6 1 五代 刘l j f i j 等撰川店书卷8 幺宗纪呦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第1 3 2 页。 1 7 1 府 臼居易瞢自居易集卷1 7 自题,颇学颉校点 m ,北京,中华书同,1 9 7 9 年,第3 5 4 页。 删r 唐 桂牧樊川集卷2 0 武易茼量移梧州司马制m ,l 一海,上海古籍出版卒 ,1 9 7 8 年,第3 0 1 页。 , 第二章唐代岭南谪宦群体综合考察 唐代岭南的行政区域“为州七十有三,都护府一,县三百一十四”,大致相当于 今天越南的北部、广西的东部、广东和海南岛等地。有关唐代岭南的地理范围已有学者 做过专门研究,本文不加以展开论述。 唐朝出现了许多谪宦,主要安置在岭南等地,到元和二年( 8 0 7 年) 十二月岭南观 察使杨於陵奏:“上佐多是杂流”,【2 j 再如宋之问在岭南流所时作诗云“逐臣此地承严谴, 谓到南中每相见。”1 3 1 这些说明了岭南是唐朝主要的贬谪地,结合贬前官职,唐代岭南 谪宦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中原官吏贬谪岭南,且到了岭南,如王方翼,由“夏州都 督”流“崖州”;其二,中原官吏贬谪岭南,实际因某种原因未到岭南,如薛伯阳, 以尚公主拜右千牛卫将军、驸骊都尉,配徙岭表,在道自杀; 5 1 其三,本身即是岭南的 官吏,贬到岭南的另一处,如杨清,“罐,f l n 史杨清者,蛮酋也,”后来“赦清为琼卅13 9 0 史”。f q 其中不少谪宦与岭南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岭南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岭南谪宦人数既多又身份各异,其原有的政治地位、文化素养等对其在岭南的 活动及对岭南的影响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本章根据附录唐代岭南谪宦表,1 7 1 对唐代贬 流岭南谪宦之目的、岭南谪宦生存环境、岭南谪宦人数、自身文化水平、贬谪前官职、 贬谪原因和地域分布等作简要分析。 2 1 唐政府贬流岭南谪宦之目的 贞观十四年( 6 4 0 年) ,“制流罪三等,不限以里数,量配边恶之州。其后虽存宽典, 而犯者渐少。”l s l 唐太宗制定流刑之目的是为了减轻刑法,缓和社会矛盾,由于岭南地 处穷荒,一般情况下,中原官吏不愿到岭南当差,如贞观初,交州都督遂安公寿以贪冒 得罪,唐太宗让才兼文武的卢祖尚前往交州,卢祖尚对日:“岭南瘴疠,皆日饮酒,臣 不便酒,去无还理。”1 9 】结果唐太宗大怒,斩之于朝。太平广记亦云:“此苦岭外地, i l l 北宋 欧1 5 日修、米祁撰新唐书卷4 3 上地理七上 脚,北京,中华b 局,1 9 9 9 年版,第7 1 9 页。 1 2 1 北宋 一卜溥等攫庸会要卷6 8 刺史上 m ,景印文渊阁u q 库全书,台湾商务书馆发行第2 8 贝。 3 1 f 唐1 柬之f o l 至端州见驿扎五审言沈三俭期阎_ = i 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无成咏,全唐诗卷5 1 叫 ,北京,中华 书局出版社,1 9 6 0 年版,第6 2 6 页。 1 4 1 五代 刘峋等撰i l l 庸书卷1 8 5l 一l 方翼传【蚍,: b 京,中牛书局,1 9 9 9 年版,第3 2 6 7 页。 1 5 1f 五代 刘咖等撰1 府书卷7 3 薛收传附牌稷传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第1 7 5 0 , jr 。 ;q 五代 剃晌等撰旧庸书眷8 0 背= f 明忙附牟象古传【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第2 9 2 2 页。 1 7 1 唐代岭南滴宦表是本人根据唐书和新唐悟等原始文献制成的,见本隆叟| ;| 4 录。 1 8 1 五代:刘岫等攫肝书卷5 i ) t l 忆隰忐瑚 北京,中华二h 局1 9 9 9 年版,第1 4 4 4 页。 9 1 五代 刘峋等撰川鹰书卷6 9 雒万彻传l ;f i 产 = i = 【尚传m ,此京,中华皓局。1 9 9 9 年版,第1 7 0 1 页。 8 第二章唐代岭南谪宦群体综合考察 非贬不去。”岭南在一般情况下是非贬不去之地,即使是岭南正式的地方官吏大多也 无心治理政务,基于这种背景下,唐政府在岭南安置谪宦,处罚他们,此后唐代历代君 主都效法唐太宗,如“减死戍边,前代美政,量其远尔,亦有便宜。”1 2 尽管武则天严 于用刑,欲以威制天下,和死刑相比,流刑要轻些。左降官虽以有罪之身,受降职处分, 但其官员的政治身份并未改变,同正职官员一样,须接受一年一度的政绩考核,元和十 二年( 8 1 7 年) 七月敕:“自今以后,左降官及责授正员官等,并到任后经五年考满, 许量移。”因此大部分左降官到贬地后,尽管情绪郁闷,还是恪尽职守,积极参与地 方事务的管理,为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及社会安定作出了贡献,以此将功补过, 以各目后量移或大赦,重返中原,甚至有人官至宰相,如魏元忠于则天朝流岭南,中宗 即位,“其日驿召元忠,授卫尉卿、同中书门下三品。”1 4 了做出政绩,响应政府的 文教政策,& 口使被贬流南荒之际,谪宦亦不敢忘记兴文重教之事,在岭南推行儒学教育。 流人亦有被召回的可能,如“非反逆缘坐,六岁纵之,特流者三岁纵之,有官者得 复仕。”吲不少岭南谪宦被召回中原,如宗楚客,垂拱中流岭南,会赦还,武三思引楚 客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1 6 l 肃宗时颁布的加恩处分流贬官员诏:“宜令中书门 下类例三司先所贬官,各据科目,均平改拟。仍审勘前后制敕,应合沾恩,并速处分, 准制合量移人。”m 故大多数流人和左降官一样,遵行贬流诏令,期待有朝一日能回中 原。 唐王朝把犯官贬流到岭南,又给他们量移或召回中原的机会,其目的是为了处罚他 们,故谪宦在贬谪岭南之时,客观上能为岭南的发展作贡献。尽管唐政府在岭南安置谪 宦之措施时,主观上没有这个意识,但客观上却起到了无心栽柳柳成荫的作用,推动了 岭南社会的发展。 i 】 北宋 李畴等撰太平广融卷5 0 0 杨蘧引稽神录m ,景印文渊阁四库争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 6 7 5 页。另注,也有个别中原官吏幽某种原因自愿去岭南当官,但只是特例,如郑权,长庆元年,“以家人数多, 俸入不足,求为镇守。旬月榆校右仆射,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旧唐书卷1 6 2 郑权传, m ,北京, 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第2 8 9 4 页。 i z l 清 萤诰等编全唐文卷6 0 宪宗定戍边远近诏 m ,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8 0 页。 i 3 j 北宋 王溥等撰唐会要卷4 1 左降官及流人 m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书馆发行,第5 4 7 页。 h 五代 刘呦等撰l e l 唐书卷9 2 魏元忠传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第1 9 9 8i ) 4 。 1 5 1 北宋 欧阳修、宋祁撰新席书卷5 6 刑法忐 m ,北京,中华书同,1 9 9 9 年版,第9 2 8 页。 f , i 五代 刘小等撰店书卷1 0 9 宗楚客传【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笫3 2 3 7 页。 1 7 1 五代 刘响等撰全唐文卷4 3 肃末加思处分流贬官员饼 m ,上坶,上海古籍版社,1 9 9 0 年版,第 2 0 3 页。 9 第二章唐代岭南谪宦群体综合考察 2 2 唐代岭南谪宦生存环境 唐代谪宦贬流到瘴乡蛮俗的岭南,除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等,同时, 其政治环境亦十分恶劣,主要体现在唐政府对谪宦的处置渐呈逐步严酷: ( 1 ) 对谪宦行程时间的规定日趋严酷 谪宦起程时间在武则天长寿三年( 6 9 4 年) 尚为宽松:“贬降官并令于朝堂谢,仍 容三五日装束。”1 1 】至玄宗开元十年( 7 2 2 年) 则渐为促迫:“自今以后,准格及敕,应 合决杖人,若有便流移左贬诸色,决讫,许一月内将息,然后发遣。其缘恶逆指斥乘舆 者,临时发遣。”1 2 j 从容有三五日准备到临时发遣,这种变化反映了唐政府对谪宦的处 置日趋严酷。 天宝年间又规定谪宦在途中不准逗留,“如闻在路多作逗留,郡县阿容许其停滞, 是何道理,自今已后,其左降官量情状稍重者,驰十驿已上赴任,流移人令押领,纲典 画时递相分付,如更因循,尚有宽从,所由当别有处分。”1 3 1 实际上,从此敕文颁布 之后,谪宦从诏令下达之日起,就要仓促就道,而所犯事大者,更为吏役驱遣,有如羁 囚。张籍在伤歌行中描写元和四年( 8 0 9 年) 杨凭贬临贺尉的情形是:“出门无复 部曲随,亲戚相逢不容语。辞成谪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须臾留。”种种限制使谪宦来 不及整理行装就要起程远赴贬地或流所。 韩愈于元和十四年( 8 1 9 年) 贬潮州,其情形是“中使临门遣,顷刻不得留。病 妹卧床褥,分知隔明幽。悲啼乞就别,百请不颁头。”旧此次是继阳山之贬后的又一次 劫难,因系触怒龙颜贬潮州,故所受谪罚自然格外严厉“即日奔驰上道。”1 6 1 “即行, 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1 7 1 结果是全家远赴南荒,四女韩挈“死于商南层 峰驿”。1 8 1 其被贬之际的仓惶促迫之状亦可从“而我抱重罪,孓孓万里程。亲戚顿乖角, 图史弃纵横”句中反映出来。 9 1 北宋1 王溥等撰唐会要卷4 1 左降官及流人 m j ,最印文渊阁p u 库全书,台湾商务书馆发行,第5 4 5 页, 2 1 北宋 王溥等撰府会要卷4 1 左降官及流人 m ,景印文渊阁叫库全书,台湾商务书馆发行,第5 4 5 页。 3 1 清 董诰等编全府文卷3 2 茸宗禁流贬人在路逗罱诏 m ,i 一海一匕海古籍i l j 版社,1 9 9 0 年版,第1 5 2 砸。 1 4 1 唐 张籍伤歌行全脚诗卷2 4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第3 1 2 页。 1 5 1 唐 韩愈韩愈全集i 寺集卷3 ,赴江陵途中寄赠- e - , 十补阙李卜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一学上l m ,诲,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2 6 页。 * 、 庸 韩愈潮州刺坐谢上表,韩愈全集文燕卷8 表状【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3 6 负。 1 7 】 唐 卓l j 愈血挈圹锦,韩愈全集文集卷7 碑志 m ,上街,卜海古籍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1 3 页。 s l :唐 韩愈女擎圹锦,韩愈伞集史集卷7 碑志叫 上海,i 。海i 彳籍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1 3 页。 1 9 1 唐j 朝i 愈食| f i 河辑,韩愈伞集l 奇集卷1 1 f ,【海,上簿古籍出版杜,1 9 9 7 年版,第9 9 负。 1 0 第二章唐代岭南谪宦群体综合考察 唐代正常的行进速度是“乘传者目四驿,乘驿者六驿。”0 1 上述诏令看,唐政府在 处置罪情稍重的谪宦时,要求他们达到“日驰十驿已上”的速度,f 2 】唐代“凡三十里有 驿,驿有长”,嘲按此推算,乘传者日行1 2 0 里,乘驿者日行1 8 0 里,谪宦每天则须行 3 0 0 里以上,这种速度比乘传者的速度高出一倍多,对挟有行装、书籍甚至扶老携幼的 谪宦来说,无疑是极其严酷的迫害和摧残,所以史家述天宝五载( 7 4 6 年) 诏令言:“流 贬人多在道逗留,自今左降官日驰十驿以上”后,又指出:“是后流贬者多不全矣。”1 4 1 即使罪情较轻者亦规定了其行进速度,如韩愈贬潮州刺史时以“乘驿赴任”,i s 唧日行 1 8 0 里赴潮。 ( 2 ) 严格控制谪宦的日常行为 谪宦到了贬地或流所,其日常行为受到严格控制,不能擅自离开贬流之地。则天长 寿三年( 6 9 4 年) 五月敕文:“( 左降官) 至任日,不得别摄余州县官,”阿对擅自离开贬 地的谪宦,处罚更加严酷,一般性命难保。如贞元年问,元瑗贬雷州司户参军时,“坐 私入广州,赐死。”川到宪宗元和十二年( 8 1 7 年) 四月,明确规定了对擅自离开州县谪 宦的处罚,“应左降官、流人,不得补职及留连宴赏,如擅离州县,具名闻奏。”t q 可见 谪宦的日常行为受到严格控制。 从唐政府对谪宦行程时间的规定和对谪宦日常行为的控制看,谪宦要经历身心的双 重考验,难免有些谪宦承受不住这种考验,违反诏令逃回中原。唐政府对逃归的谪宦处 置更加严酷,据附录唐代岭南谪宦表统计,从岭南逃归的谪宦共8 人,下面一一点出各 人的处置结果,如徐敬真于永昌元年( 6 8 9 年) 流放绣州,从流所逃归时“途经洛下 嗣业、嗣明二人给其衣粮而遣之。行至定州,为人所觉。嗣业于狱中自缢死。”1 9 l 李福 1 1 1 北宋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4 6 ,百官志一礼部 m 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第7 8 7 页。 传可指驿站的车马,驿亦可指驿马,如【汉】班固撰汉书卷1 高帝纪第一上载:“横惧,乘传诣雒阳”,颜 师古沣:“传者,若令之驿。古者以车,滑之传车,其后双单置马,谓之驿骑。”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 第4 2 页。即颜氏称“传”为车,“驿”为马。故乘传者即乘_ 午者乘驿者即乘马者。另一说法,乘传,【汉l 司马 迁撰史记卷9 4 田儋传载:“旺| 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估诣雒阳。”集解引如漳日:“四马下足为乘传。”北京, 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第2 6 4 8 页。乘驿是吏职名, 北宋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4 7 百官二载:唐朝 中书省霄“乘驿二十人。”北京,中华书同,j 9 9 9 年版,第7 9 7 页。 i 北宋 王溥等撰店会要卷4 1 左降官及洗人 m ,景印文渊阁p q 库全书,台湾商务书馆发行,第5 4 5 页。 嘲 北宋 欧阳修、宋祁撰新膺书卷4 6 百官志一兵部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第7 8 8 页。 另注:唐承汉制而设,如 南朝 范哗著后汉书卷8 9 辫胀上车马饰载:“驿马三十里一簧。”北京 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第2 4 9 5 页。 1 4 1 北宋 司马光等编著资治通鉴卷2 1 5 唐纪3 1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6 年版1 9 8 6 年重刊,第6 7 8 页。 1 5 1 唐 韩愈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遣逐小- f ( 道死琏之层峰驿旁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垫留 题驿梁仝唐诗卷3 4 4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第3 8 6 2 页。 1 6 北求 王溥等撰盾会蟹卷4 1 左降官及流人 m ,景e 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书馆发行,第5 4 5 页。 1 7 1 北宋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舶卷1 1 9 刘晏传 m ,北京,中华二愕局,1 9 9 9 年版,第3 7 5 5 页。 问 北宋 j 三溥等撰唐会要卷4 1 左降官及流人 m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书馆发行,第5 4 6 页。 1 9 1 五代】范晔著蹦唐书卷9 0 豆卢钦望传附张光辅传 加,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第1 9 7 8 页。 1 l 第二章庸代岭南谪宦群体综台考察 业于中宗朝时,以“尝与桓彦范谋”之罪名流番禺,后来“亡匿吉州参军敬元礼家,吏 捕得,元礼俱坐死。”该史料反映的是谪宦在逃归中原时帮过他的友人之处置结果, 由于史料中末述徐敬真、李福业的处置结果,但从这则史料可以推定唐政府对逃归谪宦 的处置不会轻。裴伯先于中宗朝时长流溱州,从流所逃归,“为吏迹捕,流北庭。”口l 姚 绍之于中宗朝黜放为岭南琼山尉,“逃入西京,为万年尉擒之,击折其足。”闭卢崇道于 开元年间贬于岭外,后来“逃归,匿于东都,为仇家所发,诏( 王) 旭究其狱。旭欲擅 其威权,因捕祟道亲党数十人,皆极其楚毒,然后结成其罪。崇道及三子并杖死于都亭 驿,门生亲友皆决杖流贬。”m 张绣与张理于丌元年间徙岭南,“逃归,累年隐匿”。1 5 1 尽管他们没被处死,电只能过埋名隐姓的生活。宋之问从岭南逃归中原后,尽管没有被 立即处置,最终也是“赐死于徙所”。1 6 1 逃归的谪宦或是遭处死,或是隐姓埋名,旁人 亦免不了受牵连。 谪宦即便自觉遵行贬流诏令,也面临生命危险,如则天长寿二年( 6 9 3 年) 杀岭南 流人三百余人,“或告岭南流人谋反,国俊至广州,悉召流人,矫制赐自尽。流人 号呼不服,国俊驱就水曲,尽斩之,一朝杀三百余人。”1 7 】可见,谪宦贬流到岭南,其 所面对的,除恶劣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语言环境外,还要面对难以预测的政治环 境。随着政治地位的下移,宦途身份的下降,以及谪宦身份的确立,在封建极权的高压 下,唐律一纸,并不能成为中央刑法机构于量刑行法的唯一准绳与尺度,极权统治 者于谪宦,一言可定其陟降,一念可决其生死;权力意志的执行者若好大喜功,则出现 滥刑滥杀的现象,势所难免。长寿二年沫杀岭南流人事件,只不过是较为突出的例子而 已。 从唐代岭南谪宦的生存环境氛围,我们可想像得到,其除了面对自然环境、物质生 活匮乏等有形性压力,尚渗杂了屈辱、焦虑、企盼、恐惧的巨大心理压力。有唐一代的 岭南谪宦便生活在这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压力之下,在这种压力所形成的境况下,他们因 自身的素质差异,或延喘苟活,或潜逃暗徙,或奋发而有所作为。 1 1 1 北束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1 2 0 桓彦范传 p , t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笫3 4 1 5 页。 【! 】h t 束 欧阳修、宋 | 5 攫新庸书卷1 1 7 裴炎传附裴仙先传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第3 3 7 0 负。 3 1 五代 刘呦等撰旧唐书卷1 8 6 下姚绍之传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第3 2 9 9 3 3 0 0 页。 4 1 五代 刘响等撰i h 唐书卷1 8 6 下卜旭传珊 北京,中华”局,1 9 9 9 年版第3 3 0 0 负。 1 5 1 五代 刘 | ! 等撰i 府书卷1 8 8 张蕊传 岫,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第3 3 5 3 页。 1 6 1 五代! 刘咖等撰州唐书卷1 9 0 中来之问他 m ,北京,中毕书局1 9 9 9 年版,第3 4 2 0 页。 1 7 1 北球j 司马光等编著资治通鉴巷2 0 5 店纪2 l m ,北京中华书) o l ,1 9 5 6 q :- i 扳,1 9 8 6 年重刊,笫6 4 9 1 页。 1 2 第二章唐代岭南谪宦群体综合考察 2 3 唐代岭南谪宦人数 唐代岭南谪宦达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