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中村 改造已成 为一种必然趋势。“城中村”脱胎于农村,又是农村的发展,也不同于城市,“城中 村 改造后的景观应当做到既体现自身特点又能与城市整体环境相融合。 但是,当前“城中村 改造中的景观设计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新的乡村景观发 展模式没有确立,“城中村”的特色没有体现出来,“千村一面”、“千景一色 ,使得 “城中村”的景观特质不断退化,在具体的景观设计当中,居民的需求往往也被忽 视。因此,对“城中村”改造中景观的设计研究成为只益紧迫的课题。 景观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充分了解“城中村”村民的年龄结构、职 业、生活工作习惯和生理需求。本文从“城中村的概念入手,探讨了与其相关的 理论,并对现在“城中村存在的诸多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i 通过对发达国家 旧城改造的借鉴与反思,为我国“城中村”改造提供一定的思路 进而探讨乡土景 观理论及其在“城中村”改造景观设计当中的运用,以东大村改造景观设计为具体 的设计案例,以求能够设计出真正满足居民需要的环境景观。 关键词:城中村;景观设计;乡土景观;景观元素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c o n o m ya n ds o c i e t yi nc h i n a , t h ec o u r s eo fc i t yi sm o r e a n dm o r ef a s t ,t h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v i l l a g ei nt h ec i t yh a sb e e na ni n e v i t a b l yt e n d e n c y t h ev i l l a g ei nt h ec i t yi sd e r i v e do fc o u n t r y s i d e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u n t r y s i d ea n d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c i t y t h el a n d s c a p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v i l l a g ei nt h ec i t ys h o u l dg i v e e x p r e s s i o nt oi t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m i xt o g e t h e rw i t ht h ew h o l ee n v i r o n m e n to ft h ec i t y h o w e v e r , a tp r e s e n tt h e r ea r em a n yp r o b l e m si nt h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v i l l a g ei nt h e c i t y , t h en e wd e v e l o p m e n tm o d eo fc o u n t r y s i d el a n d s c a p e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v i l l a g e i nt h ec i t yd o e sn o te m b o d y a l lv i l l a g e sa r es a m e ,a l ll a n d s c a p e sa r es a m e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v i l l a g ei nt h ec i t yi sa l w a y sd e g e n e r a t i n g i nt h ec o n c r e t ed e s i g no f l a n d s c a p e ,t h ed e m a n d so fr e s i d e n t sa r eo f t e nn e g l e c t e d t h e r e f o r e ,t h e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 o fv i l l a g ei nt h ec i t yi sm o r ea n dm o r eu r g e n t l y t h e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s h o u l db eu l t i m a t e do nt h eh u m a nb e i n g ;w em u s ts u f f i c i e n t l y u n d e r s t a n dt h ea g es t r u c t u r eo fv i l l a g e r s ,o c c u p a t i o n s ,t h eh a b i t so fl i v i n ga n dw o r k i n g t h i st e x tb e g i n sa tt h ec o n c e p to fv i l l a g ei nt h ec i t y , p r o b e si n t ot h et h e o r yo fv i l l a g ei n t h ec i t y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p r o b l e m si nt h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v i l l a g ei nt h ec i t y b ym e a n s o fu s i n gf o rr e f e r e n c eo nt h ef o r e i g n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o l dc i t y , t h i st e x tr a i s e st h e l a n d s c a p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o d eo fv i l l a g ei nt h ec i t ys u i tf o ro u rc o u n t r y t h i st e x tp r o b e s i n t ot h et h e o yo fc o u n t r yl a n d s c a p ea n d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c o u n t r yl a n d s c a p eo nt h e l a n d s c a p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v i l l a g ei nt h ec i t y a sac o n c r e t ec a s eo ft h e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 o fd o n g d a c u n ,t h i st e x tt r y st od e s i g nam o d eo fe n v i r o n m e n tl a n d s c a p em e e t i n gt h e d e m a n d so fi n h a b i t a n t s k e yw o r d s :v i l l a g ei nt h ec i t y ;d e s i g no fl a n d s c a p e ;c o u n t r yl a n d s c a p e ;e l e m e n t so f l a n d s c a p 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 中依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己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 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 文或成果。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论文作者签名: 聃:7 对胁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 校。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 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 位仍然为青岛大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口,在 不保密d ( 请在以上方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年解密后适用于本声明。 同期:勿。罗年,厚两同 一户 件r 期:厶1 年r 月- r ( 本声明的版权归青岛大学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2 1 引言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城中村 改造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城中 村 被称为“城市中的斑块”,其最大的原因是i f t $ , 景观特质明显区别于周围的 城市景观,而城市化的内涵之一也包含对未城市化地区景观特色的改造,使之能 以一定的秩序融于城市中。因此,“城中村改造中的景观设计成为亟待研究的 问题。 西方学术界缺乏对“城中村”现象的专门研究,但是许多学者从现实出发, 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其指导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方式,从不同立场和不同角 度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和探索,对我国“城中村”改造和改造所采取的环境景观设 计方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较有影响的是简雅各布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 死( 1 9 6 1 ) 、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1 9 6 1 ) 、 e f 舒马赫的小就是美( 1 9 7 3 ) 。2 0 世纪7 0 年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和人居环境 观念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旧城更新的理论的发展。在规划理论和设计方法上出 现了新的规划理念和发展论。j 巴奈特的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设计、作为丌 发商的建筑师、城市设计导论等一系列著作,加拿大c m c h 的低造价住宅研 究,此外,在城市规划领域还出现了诸如:e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式规划、a 厄斯 金的参与规划。在旧城更新的目标和内容上也出现了新的形式,如:美国的“社 区发展计划”、欧洲的“住户自建”、“历史街区修复”等。 我国国内关于“城中村”改造的研究丌展的比较晚。上世纪9 0 年代术丌始, “城中村”问题得到了许多专家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对其存在的问题、 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善其不足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分析,并就管理体 制方面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涉及的专题主要有:杜杰的城中村调查报告、 周大鸣关于城中村社区的研究、李培林的透视“城中村”我研究“村落终 结”的方法等。虽然国内学者研究的范围很广,但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的现 象本身及“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总结上,真j 下从环境景观设计的角度来研究的甚 少。 “城中村改造不仅是房屋形式的改变,更是居住方式、生活习惯和思想观 念的改变。目前对“城中村改造所采取的景观设计往往忽丰见了所在地域自然坏 境及地方建筑景观的特征,大多数“城中村”都是简单的推倒重来,缺少对有价 值景观的必要保护。在具体设计中忽视了村民对景观环境的真f 需要。“城中村” 脱胎于农村,“城中村”改造后的景观应做到既体现自身特点又能与城市整体环 境相融合。景观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充分了解“城中村”村民的年 龄结构、i ! 足业、生活工作习惯和,l 理需求,设计真正满足寸民需要的环境景观。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城中村 概述 1 1 “城中村 的定义 “城中村 是城市规划区内未完全向城市转型的原农村社区,其原农村居住 区域( 包括土地、房屋等要素) 、人员和社会关系等就地保留下来,没有有机参与 新的城市经济分工和产业布局,仍然以土地及土地附着物为主要生活来源。是以 初级关系( 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 而不是以次级关系( 业缘关系和契约关系) 为基 础形成的非城非农的社区。 “城中村 不仅仅是一种房屋形态,也是一种社会形态。它保留了某种内源 性的村落结构形式。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林所说,“城 中村的外部形态是以宅基地为基础的房屋建筑的聚集,实质是血缘地缘等初级社 会关系的凝结”。口1 1 2 “城中村 形成的阶段类型 “城中村”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呈现为三种类型:一是“乡村型 城中村,村民拥有农f f l ,以农业为主。该类“城中村”的建筑、人口和景观一 般保留着浓重的乡村形态。二是村庄和城市丌始相遇,称为“城乡交错型城中村”, 城市征用部分农田,村民部分以农业为主,部分从事其他职业。三是村庄完全被 城市包围,称为“城市型城中村”,村庄没有农f 开,村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该 类“城中村”中的居住人群被城市生活逐步同化,贴近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青年一代,大多数已经接受良好的教育,易于接受城市文明,已被“城市 化”。町 1 3 “城中村 普遍存在的问题 1 3 1 土地规划欠缺,稚局零乱 “城中村”脱胎于农村,村中的佰局简单散乱,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细致的 规划设计。“城中村 以自然村庄的形式发展演变过程当中,景观设计和建筑布 局取向单一,简单的进行建设,只要有块空地就会建房,因此很难做到科学的规 划布局。加之,现今“城中村”的大多数村民早已脱离农、,转而在居住地兴办 其他行业,如服务业、, j , j i 工业等。这使得城中村罩,生产用地、生活用地与各 类公共设施用地混杂。导致土地布局混乱,区位功能划分不清晰,土地的利用率 低,使用效率不高。 1 3 2 配套设施不足,环境脏乱 因为缺乏f j 订期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建设,“城中村”在陬套设施方面严重不足, l q 谢忠岿化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特区理论与实践,2 0 0 3 ( 8 ) :2 5 1 2 1 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订了咀的村庀研究:中国 会科学,2 0 0 2 ( 1 ) :3 1 1 3 1 卢卫居住城1 1 化:人居科学的视角北糸:高等教育出版 ,2 0 0 5 1 2 8 页。 第二章“城中村”改造模式 与城市市政建设相比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在很多“城中村 当中,可以看到 这些情况:道路狭窄弯曲并被挤占,灰色的水泥电线杆架着密如蛛网般的输电线, 露天的垃圾池苍蝇满天飞,废弃物乱堆乱放,污水横流,污染严重,绿化率低, 缺乏公共活动场所。总之,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环卫工作不到位,居住环境恶 劣。 1 3 3 违章建筑泛滥,防灾救护能力弱 违章搭建多、房屋的密度高、高度大,握手楼、接吻楼林立,出租屋众多, 消防隐患相当严重。在有限的宅基地上建造了大量的房屋,房屋间的间距很小, 房屋的高度不断增长。( 4 1 “城中村”的建设缺乏规划控制,建筑挤占道路和公共 空间,基本没有消防设施和救援通道,防灾救护能力较弱,一旦发生火灾,火烧 连营的惨剧极易上演。 第二章“城中村 改造模式 2 1 “城中村 改造模式 目前,我国在“城中村”改造中主要采用三种模式: 其一、全面改造模式:就是对村庄整体拆除,用地重新规划,把村庄空间形 态变成城市空间形态,即推倒重建。我国现在有9 0 的“城中村”采用此种模式。 ( 本论文主要对这种改造模式中的景观设计进行探讨) 其二、整合改造模式:是按城市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要求,适当调整村庄布 局结构,拆建结合,完善配套设施、美化建筑外观,最终融入城市。这种模式一 般为布局比较合理、建筑质量较好或有一定历史文化保留价值的村庄所采用。 其三、保留治理模式:整体保留,不作布局调整,只在市政配套设施方面作 进一步完善,纳入城市管网系统,提高环境质量,有利保护历史文化和塑造城市 特色。 2 2 欧美发达国家旧城改造方式 欧美发达国家在旧城改造中也采用了三种基本方式,即再丌发、整治、维护。 具体来说是指: 其一、重建性丌发:指对没有保留价值的旧住宅地块进行拆除清理之后,重 新规划设计,调整用地功能或变更住宅形式规模标准,在小区内重建住宅或其他 性质的建筑和设施,彻底改善旧居住区的建筑坏境质量,优化土地利用。【5 】 其二、整治性丌发:指对旧城居住区内各种住宅视改造需要分别采取改建、 扩建、部分拆除、维修养护、实施住宅内部设施现代化或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化, 明显改善:日居住区居住环境质量保留l 【1 居住区原有风貌 色,提高土地利用值。 【q 千剑青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的i f i 理一以j 。州市登峰村为例: 博+ 论文 ,上海:华尔师 范人学,2 0 0 8 3 l 页。 t l 众开发性畦建家同:城市规划通讯,1 9 9 8 ( 1 8 ) :1 8 3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三、维护性开发:指对有较大保护价值的旧居住区通过维护住宅正常使用 状态,适当整修住宅建筑,改善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在旧区内提供投资,增加居 民就业机会和促进社区发展等方法,维持或恢复旧居住区使用功能和居住吸引 力,保持乃至提升土地使用价值。 2 3 对欧美发达国家旧城改造方式的借鉴 我国“城中村 改造模式可类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的三种方式。但我 们应看到,欧美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的三种方式本质上都属于综合性的开发方式, 都有深厚的社会、经济、文化内涵,而我国在“城中村 改造上始终局限在一定 的技术层面。 “城中村”改造相比较旧城改造更具复杂性,“城中村”脱胎于农村,是农 村的发展。“城中村的村民虽然在户籍上基本上实行了“农转非 ,在管理形 式上“撤村建居”,但是在生活方式上还是保留农村的交往方式。“城中村”改 造,不能简单的推倒重来,而是要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资源,在景观设计中, 要设身处地的考虑村民的需要,设计真正适应于村民的景观环境。 第三章“城中村 改造中景观设计思路 “城中村”改造在景观设计上应注重景观再造,给村民创建一个宜居的生活 环境,并着力展示该地域特有文化和习俗,通过景观设计体现文化传承,表达对 原住村民的人文关怀。改造后的小区,在作为城市居住区一部分的同时,也可作 为一种文化符号区别于现代城市居住小区,体现其独特性。 3 1 文化传承 3 1 1 民俗 在我围农村,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如:生产劳动民俗、同常生活民俗、社会 组织民俗等。“城中村”脱胎于农村,也有或是曾经有过丰富的民俗文化,但随 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村民中的年轻一代已被“城市化”,这些民俗j 下在慢慢褪 色或已经消失了。“城中村”改造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充分运用民俗故事进行景观 小品或景观设施的创作,体现村j x l 民情,传承民俗文化。 3 1 2 民居建筑 中国民居建筑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如:华北地区的四合院、黄土高 原的窑洞,南方地区的“天井式 民居。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 不断推进,除了作为文物保护的民居得以保留外,不少老房子被一幢一幢高 楼大厦耿而代之。我们在享受着h 代文明的同时,一些传凭的记忆在慢慢离我们 远去。在“城中村”改造中,可以以原有的民居建筑和整体风格为本源,保留原 4 第三章“城中村”改造中景观设计思路 空间体量、细部装饰构件或是传统文化生活片段,运用现代的建筑装饰技术,打 造一个符合现代人审美、休闲的公共活动空间。 我国在旧城改造中,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如:上海新天地和北京菊儿胡同。 上海新天地 石库门建筑是中西合壁的产物更是代表了近代的上海历史文化。然而随着 城市的不断发展,昔日风光显赫的石库门早已不能满足居住需求而渐渐淡出历史 舞台。9 0 年代初期,上海开始了大规模的重建和开发不少老房子被整体拆除。 然而新天地的开发,借鉴了国外经验,采用保留建筑外皮、改造内部结构和功能 并引进新的生活内容的方式。现在每个人都能体会新天地独特的魅力:继承与开 发同步,传统与现代并存。( 图3l 、图3 ,2 、图3 3 ) 圈34图35圈36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2 人文关怀 “城中村兼具城市与乡村的双重属性。较之城里人,“城中村 的村民有 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属和精神依托。如:密切的邻里关系,独特的交往方式。“城 中村”的村民之间相互熟悉、相互信任、交往频繁,改造中我们应重视这种和睦 的邻里感,在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对村民的人文关怀。当然,在此进程中我们也 不应一味追求保留原有村庄的景观状态,而应发掘其原有生活方式的文化底蕴, 在新的居住空间内借鉴“城中村”所蕴含的特有的人居交往方式与城市相协调的 特征,在继续保留原有村落网络的原则下,开创一种新的居住方式:既能满足新 时代生活需要,又有原村风人文特色的展现。 第四章乡土景观理论 在“城中村”改造景观设计中,我们看到的景观应该是具体的、地域的、生 动真实并有所区别的,是人们可以对吾乡吾土真感情流露与释放的景观。在景观 设计中应重视并尊重土地,包括地形、河流、气候、植被、动物、生产,所设计 的景观环境应属于村民本身。本文通过引入乡土景观理论,探讨“城中村 改造 中景观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下面就对乡土景观理论进行介绍: 4 1 乡土景观的内涵 所谓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土地和土地上的空 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显现。因此,乡土景 观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这种乡 土景观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问的关系。【o 】 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是土地利用粗放、 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阳园特征的地区。其内涵可扩大为:自然风光、乡村阳 野、乡土建筑、民间村落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 4 2 乡土景观元素 乡土景观元素即取自于特定地域生产、生活过程中用于景观表现的素材。景观 元素通常是指地形、水体、植物和构筑物等实体元素。乡土景观元素的丰富度则 更加宽泛,包含许多的非物质形念的内容,如乡情、乡风等。 4 3 乡土景观元素在“城中村”改造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4 3 1 乡土景观元素的直接运用 主里;是指在景观设计中,运喟乡土的器物,并适当铲过简单的艺术加工,比 如摆放形式、摆放次序等,而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处理,i f ( 接加以利用。 【6 1 俞孔坚论乡十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华中建筑,2 0 0 5 年( 4 ) :3 5 6 第四章乡土景观理论 在“城中村”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一些标志物,分散在 街坊之中。如:磨盘、老井、古树、空地、辘轳、门楼等等( 图4 1 、图4 2 、 图4 3 ) ,在外人眼中或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再平常不过了。但是就是这些 不起眼的东西,每一件都有着一段属于本村的历史,它们保存了村民对改造前的 农村生活的记忆。这些记忆的片段组成了村庄的整体意象,这意向是被村民所认 同的,割舍不断的意象。将这些标志物再现入新的生活地,使村民们保留了旧生 活地的历史记忆,更容易对改造后的小区加深认同感。 匿圈 一 圉41 大枣回的牌坊图4 2 门楼 罔43 老墙 4 32 乡土景观元素的加工利用 指在景观设计中直接运用乡土的自然材料,如植物、石材、木、砖、陶等, 并通过造景手法处理,使普通的材料变得不普通。如在景观设计中直接利用桃树、 梨树等果树或利用“城中村”中常见的花卉作为绿化设计元素,使之成为新的景 观观赏对象,在小品和环境设施中,尽量利用地产石材和术材,表现地方特点。 乡土材料是最生活化、最方便可驳的资源,各地由于地质特点,气候特征的不同, 进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资源特点,而且乡土材料造价低、可节约经费,同时又能 反映地域特色使不同地区的景观更具个性。 4 3 3 乡土景观元素的艺术化处理 多为非物质形态的,需要进行艺术加工处理的乡土景观元素。多取材于乡风 乡情,通过对现代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后形成地域的典型景观小品( 图4 4 ) 。一 般以雕塑的形式出现。这种表达方式建立在创作者和观赏者对地域生活和文化背 景有一定的共性认识上才能形成共鸣,从而达到艺术仓q 作的目的。 7 1 “孙祈 匿 f ;李娴乡十与同_ f :一乡l 景现元裘住闻林中的运川- q 州林2 0 0 8 ( 0 8 ) : 4 0 7 青岛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44 雕塑采菱归来 4 4 优秀案例分析丽江玉湖小学及社区中心 此设计是由李晓东和国立新加坡大学承担的项目。设计充分体现了对乡土建 筑的尊重。设计者意图将新增建筑与原有环境相融合,试图以一种现代语汇来诠释 当地乡土建筑,该项目大约由1 6 0 名学生和将近1 3 0 0 个村民共同努力完成。 设计青将传统的处理手法简约化,使原本屋顶的曲线变直,传统的山墙装饰简 化,变成木制格栅,其灵感来源于传统的农家晾谷架。设计者提炼乡土建筑的精华, 以形式和空间的方式束表达,这旱,设计者保留了坡屋顶的基本元素。例如:灰色 瓦砖的运用,以及将内部空间以传统的f 开问划分等等。 基于以山为骨、以水为魄的纳西文化,设计者在设计中运用当地材料和元素, 而且充分考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中大量采用了当地资源丰富的白色石扶 沉积岩和卵石,用于石墙和地面铺装,与周围用粘十砖建成的建筑融为一体,整 个建筑设计和景观营造与当地自然环境非常和谐,就像是从土地上生长出柬的一 样。( 图45 、图4 6 、图47 、图4 8 、图4 9 ) 图4 5 圈46 第五章“城中村”改造中景观设计研究 图48图49 第五章“城中村”改造中景观设计研究 以青岛市李沧区东大村改造为例 5 1 东大村现状调查报告 51 1 东大村概况( 图5 1 ) 东太村位于青岛市李沧区,李村城区以北,北倚老虎山,南邻李沧区文化公 园,东与下王埠村、西与西大村相邻,该村总面积1 3 平方公旱。 相传王氏始祖道安率五子于明永乐年问柬此安村后邵氏族由城阳区后桃林 村迁至,曲氏族山崂山区姜哥庄村和石老人村迁柬定居,遴形成以王、邵、曲为 主要姓氏的村庄。 东大村交通比较便利,村东l 公罩处是3 0 8 国道和青银公路,村西l 公罩是 重庆路,距青岛国际机场l o 公里,距市政府1 3 公早,距沧口火车站3 公半:村 辖区内有虎l l l 路与金水路平行通过。村的位置处在城乡水l 结合的地段,步行仪 1 0 分钟就能到达李村商业中心。周围有几十家国营、集体和私营企业,有6 家 外资企业。 现有村民6 2 8 户,1 6 4 0 人,其中6 5 岁以上2 4 0 人,村民人均年收入约6 6 0 0 元。 解放l j 订,盒村没有几个识字的,现在村民全部普及初巾教育,很多考入中专 和大学。从解破前至2 0 纪7 0 年代术,全村以农业为主,王要种植小麦、玉米、 地瓜等农作物,1 9 8 1 年实行联产承包后。由于人均土地比较少,对村民生活水 s p 影响1 ;人。肝随着城市建设的发胜,i :地逐年减少农, i k i - “趋于消亡。1 9 7 z 年丌始:u 办j :厂现在! e 要经;产;| i ;动为工业、商业,午2 0 0 4t f 底,村有5 家轳 火的枉f r 个业。 青岛大学硕十学竹论文 图51 东大村鸟瞰 5 12 东大村公共空问环境状况调查 5 i 2 1 公共服务设捕 东大村村委会位于村庄的北部,三层,面积约为1 8 4 0 平方米,于1 9 9 4 年建 成,村中有公共浴室、理发店、卫生室、杂货店等公用服务设施,比较简陋。 村庄南部有一所小学,为大村河南北区域居民公用,且规模较小。 村内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文化活动相当匮乏,且缺少公儿集会场地。 村庄内交通性道路为土路,呈方格网状,人车混行。南北向的胡同较宽,约 为3 米,东两向胡同宽度不统一,最窄的胡同仅钉18 米。村庄内部基本没有车 辆,居住环境受变通干扰不大。( 圈52 、图53 ) 圈52 村南的主路图53 南北向胡同 5 l22 绿地 村庄内壁本上没有集中绿地,零落种植了梧桐。 51 23 公共工程设施 给水 村 c 生活抖j 水束源途径有 i l i 种:自束水自家t j l j i :辛要j 订于沈涤、清 手 家务等活动。 排水 村m 巾无统规划的扑水管逆,仪住东西- 逆蹄州删f 川水沟,各家7 k 诵歧 水排,训1 l i j 侧的h 淘中一f 书排水淘中尤污水址p 设施,7 _ 水排水沟jj 生人利r 町“,州流至两海。 f u 山l u f 占 第五章“城中村”改造中景观设计研究 电线由村庄变压器引入,走向与主要胡同相同,有有线电视,7 0 以上的家 庭通了电话。 废弃物处理 有垃城池,无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生活废弃物村庄南部村民一般直接倒入大 村河内,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塑料袋,无法自然分解,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且大 村河一到夏季臭气熏天,大量苍蝇蚊子繁殖。( 大村河已于2 0 0 6 年改造完毕) ( 图 5 4 、图5 5 ) 图54 丈村河改造前( 划线范围内)圉55 大村河改造 5 13 东人村庭院建筑空间环境调查 全村住宅建筑阻户为单位,均为庭院式住宅以二、三合院为主。建筑单体 多为层,村北有少量两层小楼( 图56 、图5 7 ) 房屋结构一般为砖木结构, 房屋成排丰h 连,山村子统一规划,房屋建筑风格类同,采用红砖墙,铺红瓦顶, 家庭经济比较宽裕的,一般有水泥砂浆林面,或在夫门发正房儋门等重点部他贴 拼花瓷砖装饰( 图5 8 ) 。宅基地多为1 2 米1 7 米,少量为1 5 米1 7 米。 图5 6 图两层小楼侧面图57 两层小楼正面图58 比较新的平房( 较少) 老宅般为青砖青瓦( 图59 ) ,少培建筑工艺及细椰装饰较新建筑考究( 图 51 0 ) 建筑风格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院落人小不 ,t 要分柿在村子巾的 西北部似柯少甘新住宅分敞“霄儿巾。 青岛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醪 图59 青砖青瓦图51 0 建筑_ 艺及细部装饰比较考究 东大村庭院住宅一般采用坐北朝南的格局。内庭院较为方整,多种植花木果 树。 t f 房位于院落北侧中轴线上,建筑单体平面以矩形为主,是庭院最重要的建 筑单体。正房一般为3 - 4 问,以东为尊,家庭中蒯i 胃东m ,子女居西州。在卧 塞的陈设布兄卜,习腰南炕北橱的抽局方式。室内秉暧辛要是依靠火炕。正房北 侧墙体丌窗,夏季可以与南侧开口门窗形成较有效的皓室内穿章风,使正房有较 为良好的肛【环境。南屋和厢房,多作为储减空删使用,晒台发在街犀和厢房屋顶 之卜( 图51 1 ) ,删没有楼梯。厕所般设霄于院落角紧临击台或贮减室 卫生条什极舞,使丌】不便。 图51 1 儿乎每象部有晒台 52 东大村改造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5 2l 多崖住宅模式 东大村属j 。“城市型城中村”,村民基本上已经脱离了农业l :产,生活方式 已经接近城i h 属j | 城市化较高的村? 夸鼾1 对于普通的自然 、f 落尔太村能够较 为方便的利hj 城1 1j 资源,享用城f 订立j 且、教育,文化、市政心施等资源。东大村 的住宅建造的比较简陋除了村委会和儿库比较有特点的老府r 外,其他建筑没 有太多的 l 尉价恤在改造上适合重新剧划设计,调整刚地眦能,变巫住宅形式 第五章“城中村”改造中景观设计研究 规模标准,在村内重建住宅或其他性质的建筑和设施,彻底改善村子建筑环境质 量,优化土地利用,基于地理位置和原有生活背景的考虑,在住宅方式的选用上, 采用了容积率较高的多层住宅。 庭院空间是农村住宅区别于城市住宅庭院形制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农村生 产、生活的核心空间,是农家室外的起居室,这同城市生活极不相同。城市居民 的活动,无论是娱乐、休息或工作主要是在住宅内完成的,而农村居民较之城市 居民更注重室外的生活体验,所以在建筑景观规划中,设计师尽可能的为村民拓 展室外活动空间,通过增加院落空间或是利用底层空间等方式,为村民进行了人 性化的设计。 5 2 2 东大村改造中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 5 2 2 1 注重宅问和宅旁场地的景观设计 田间地头、池塘边、谷场上,都是农民交往的重要场所,对于“城中村”的 村民而言,更多的交往在村子的街道。村民较之城罩人更习惯于户外交往活动, 喜欢的是街头巷尾的生活,所以房自订屋后的巷道,往往成为邻罩闲谈、交流的场 所,这与一般城市道路空间的单一功能有很大的不同。街道也是乡村孩子们放学 后玩耍的天地。改造后的多层住宅在空问尺度上与村民原有房屋发生了质的变 化,我们应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学习并延续旧村原有的尺度营造手法,通过合理 的景观营造减轻这种不适感。因此,东大村改造应该充分考虑宅间和宅旁场地的 景观设计,以满足人们生活习俗的环境要求,可通过建筑的错落、围合,植物的 连续种植,形成线形、流动的街巷空问,并通过乡土小品、设施的布置,形成友 善、宜于逗留和休憩的街巷交往场所,营造改造前村头巷尾的氛围。这些手法其 实是很朴实、很自然、很简单、很纯粹的心理外化反应,却给人以思想的根植, 感觉新环境很熟悉、很亲切、很温馨,以自,j 那种深烙在脑海中的印象似乎又回到 了身边。 5 2 2 2 对村民传统种植习惯的保持 r 本艺术家阳甫律子曾在同本南芦屋国宅居民社区中进行过公共性景观设 计,名为“有许多规定的快乐农场”。( 图5 1 2 、图5 1 3 ) 作品以同本本土的具有代表性的前工业景观之形态为基础,以现代都市社区 景观的f f l 园化和农耕性设计,呼唤乡土历史和人文传统的记忆与延续,以抗争现 代都市的国际化和工业化的全球性主流话语,显示文化意识的觉醒和自主独立的 文化立场,同时也着重肯定作品的哲理意义和文化的批评精神。【8 1 1 8 法 格鲁艺术介入宅间:都会里的艺术创作城市文化姚需吟泽,南j 。:j “硝师范人 学山版社,2 0 0 5 :6 7 7 l 页 1 3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圉5 1 2圈5 1 3 这件艺术作品对“城中村”改造中景观设计有重要的启示。“城中村”的村 民大都留有农具由于土地的重新划分与应用,已无地可耕大都在自家院子或 屋旁房i j i 养点花种点菜,这也是农民最朴实不过的刊惯了,但改造后的新居将有 所改变,多数村民仍然希望能有块地几种点瓜果蔬菜,不仅可以收获纯天然绿色 食品,而且最重要的是感受耕种的过程。村民要是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空自j ,可 以亲自动手种一些东西会让他们觉得满足,对“城中村”的村民来说也更加经济 与实在。出于方便考虑,多层住宅可以在宅删场地做部分设计和尝试。 东大村改造在宅自j 合理划分了功能区域,为村民预留了少量土地用以种植 瓜果蔬菜。 5 22 3 对老房子应有的保护和综合利用 在“城中村”中,都会打建筑较为考究的老膀子,但在“城中村”改造叫1 并没有对这些老房子进行应有的保护,大多简单的推倒重建了。因为这些老房子 不像神庙、社坛、祠章属于国家保护文物,但却是一段历史的记述,尤其是建筑 工艺和细部装饰很有特点,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慢慢消失。 在东人村改造中,保时了座建筑设计较为考究的老房了,并结合老房子进 行了扩建,老房子作为村史博物馆扩建部分作为居委会使用。修葺后的老房子 在建筑外观上保留了原有的m 貌室内也基本保甜了原有的生活场景。踏入崖 门,各种实物和照片就展现在 陡前通过实物展h i 和图片形式记录东太村演变的 _ l _ = f 程,老年人i 盯以怀旧,打i i 人可以对自己,l 活地力的所止有所了解。 尔人村改造中,埘。拆除旧老房子,充分府h 它们建筑构件如青f 一的乩 瓦不仅可以作为特色柏地i _ | i i 装,而且呵| 三【作为疑州墙的装饰,部分址筑枷件 川咀f l 接作为景观小品霄j 坪境中,对有建筑特点的fj 楼呵以修复作为疑观蛳赏 第五章“城中村”改造中景观设计研究 物使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也能产生对曾经生活片段的记忆。 5 2 2 4 保护原有树木,营造景观小环境 庄户人喜欢在房前屋后栽树,树成了村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村就有树。 在“城中村”,随处可见高高的树木竖立在村中,长势茂盛。在“城中村改造 中应该对树木进行保护,不管是名贵树种还是普通树木,都应该尽可能保护起来。 东大村种植最多的就是泡桐,泡桐为速生树,经过几年的生长树干就会很粗 壮。每年春天,树上开满了喇叭花,老远就能看到一片紫色,街上飘着浓郁的花 香。泡桐的叶子大,一到夏天能遮好大的一片阴凉,所以泡桐树底下一般是村民 聚集的场所。东大村改造中,对生长高大的几株泡桐周围进行了精心设计,通过 增加环境设施,对景观进行细化等方式,创造舒适宁静的景观小环境,使人们保 留并延续曾经的美好记忆。 5 2 2 5 对民俗的艺术化加工 通过小品设计复原场景,对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进行二次加工,变成物质形态 的景观。 场景再现石碾 石碾、水井曾经是村庄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村庄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过去每个村落都能看到石碾,不过如今在“城中村”已经很少发现了,倘若十分 留意或认真寻找,或许会在瓦砾堆中,柴草垛下,在院子或者棚房的墙头里,在 那些被人忽视的旮旯,发现一个碾盘或者一个碾磙。石碾是村民旧时记忆的一部 分,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对石碾有特殊的情感。东大村在景观设计中,在部分宅 问场地设计了劳作区,安置了石碾,再现了原来的场景,既作为观赏与劳作之用, 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解祖辈生活的机会,体现现代与历史的延续。 景观墙设计秧歌表演 大秧歌是流行百多年的民间歌舞。逢喜庆时,秧歌队走街串巷到处演出,受 到人们欢迎。如:胶州大秧歌、即墨秧歌、崂山秧歌。 原来每年都有秧歌队来东大村表演,热闹非凡,不过随着时问的推移,秧歌 队早已销声匿迹了,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忆犹新,不过对年轻人来晚,已经非常陌 生了。东大村在改造中设计了独具特色的景观墙,采用浮雕的形式展现了曾经秧 歌队走街串巷表演的情景,同时辅以文字对当时的场景进行介绍。 景观小品笸箩和簸箕 笸箩和簸箕这两样殳具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但南北差别较大,都是门地墩材 而宜,南方以竹编为主,而北方以柳编为主,青岛的则是用纸和碎钸糊戍的。因 取材不同,编织的方法和样式也不同,大小比例也不一样。在农村,几乎家家的 1 5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炕头上都有针线笸箩,装有针头线脑的东西。 在景观设计中,用笸箩和簸箕为设计元素,设计创作景观小品。如:在休息 亭中安放石桌石凳,在石桌上设计小笸箩,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唤起对原有生 活场景的追忆。 一 饽饽磕花造型在道路铺装和景墙装饰上的应用 青岛地区农村的花样面塑久负盛名,每到逢年过节或是喜庆的日子,家 家都要做些好吃中看的花样面饽,以示喜庆,后来便用雕刻出的专用模子 来制作这些面食。这些饽饽磕子又称“面模”,造型质朴,图案采用浮雕与 线刻结合的方法刻成,装饰性很强。用面模做成的鱼、桃、元宝、荷叶、 莲蓬和十二生肖等象征吉祥的面食,造型美观。在原来,一到七夕这天基本 上家家户户做“磕花”,用油、鸡蛋、糖和面,再用“磕子 扣出烙熟,用麦秆 管间隔开,再用线穿在一起,下面坠个穗头,挂在小孩的脖子上,或亲友之间相 互馈赠。 东大村的村民原来也有这种风俗习惯,家家户户有土灶,都是自己做 饽饽和磕花,拉风箱,烧秸秆。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自己动手做了,但 是看到各种各样的磕花还是不由的亲切。 这种饽饽磕花造型可以在东大村的道路铺装上使用,运用陶土烧制出各 种各样的饽饽磕花造型,作为楼洞入口的地面铺装,使人们一到家门口就 感到亲切,同时也可用于景墙贴面。 1 6 结论 论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化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康复医疗器械市场洞察报告:需求变化与产品创新路径
- 2025年环保型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与市场前景报告
- 2025年无人零售技术应用案例分析及市场接受度研究报告
- 2025年数字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数字旅游市场投资报告
- 2025年数字艺术展览虚拟现实体验区设计与运营报告
- 2025年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报告
- 云测试优化策略-洞察及研究
- 自卸出售转让合同范本
- 软件外包电子合同范本
- 活动策划签约合同范本
- 档案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安全培训《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管理及应急预案》考试试卷(含答案)
- 肱骨髁上骨折
- 2025年中药师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 高一信息技术课件全套
- 护理时政面试题目及答案
- TCQFX001-2024四川省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标准
- 油脂脂肪酸组成的测定内标法58课件
- 电影鉴赏教学课件
- 跨境贸易背景下非遗工艺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 (高清版)DB11∕T 2456-2025 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能力评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