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 :h e n a nd e c 。r a t i v ec 删n g s o f s h a n s h a ncenter爱_iy$11lllt7lfllf4titll。ll17iiliif73lnlffillllj| 1 w o o d c a n ,i n g ,s t o n ec a r v i n ga r to fe x p l o r a t i o n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c o r a t i v ed e s i g n m a s t e r :q u f e i i n s t r u c t o r :m e i q i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i st h ec a s es t u d yo nt h ec a r v i n ga r to ft h es h a n - s h a ng u i l d h a l lo f s h e q i c o u n t y h el a r g e s tc o m m e r c i a lb u i l d i n gc a m p u so fg u i l d h a l lt y p eo fq i n g d y n a s t yi nc e n t r a l c h i n a t h ea g e n c ye n s i g nm o u n t a i nx i ag u i l di saw h o l ec o u n t r yp o i n tt h ec u l t u r a l o b j e c tp r o t e c tu n i t i t sb u i l d i n gs t y l ec o n c e n t r a t e dq i nj i n st h ee a r t ha n dc e n t r a l p l a i n sp e o p l ei nt h er e g i o nr e s i d eb u i l d i n ga n dp a l a c et oc o n s t r u c tt h ee s s e n c eo f a r ta n dc o n c e i v eo u t l i n e s k i l l f u l ,s p e c i a ls t y l e ,s u m p t u o u s ,t h ef r a m e i s l u x u r i o u s t h ea d o r n m e n to fi t s g u i l d c a r v e sa na r te l e g a n ta n dm a t c h l e s s , e s p e c i a l l yb ec a l l e dt h es t o n ec a r v i n ga n dw o o dc a r v i n go f ”d o u b l eu n i q u e ”i n s i d e t h eb u i l d i n g ,i sa l s oap u r ep e r i o db u i l d i n gt od e c o r a t ea na r tc l e a r l yo fe x q u i s i t e a r t i c l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e m b o d i m e n t t h ea d o r n m e n tc a r v i n g s s t y l eo fg u i l dh a s c o n s u m m a t ea n dc u l t u r e dr a c ep l e a s a n ti m p r e s s i o n ,i t sa r ta p p e a r a n c et h es h a p e i s v i v i d ,i m p l i e dm e a n i n gt h ed e e ph a na n dp o e t i cc h a r mf a l l ad a n ga n d v e h e m e n c ep o u n db o c o m b i n ef r o mh e r ea na r ts t y l ea n dh u m a n i t i e sc o n t e n to f e m b o d y i n g ”i sv a r i e g a t e df i n e ,c h o n gc o m p a n ys c h o l a d t h i st e x td e c o r a t e st o p i cc o n t e n t s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a n dc u l t u r a lc o n t e n to f c a r v i n g st oc a r r yo na n a l y s i sa n di n d u c e st ot h ea g e n c ye n s i g nm o u n t a i nx i ag u i l d 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t h a to nt h es p o ti n v e s t i g a t e sar e s e a r c h t r yt oc a r v et h i sa n g l e t os e to u tb yt h em o u n t a i nx i ag u i l da d o r n m e n t ,e x p l a i nt r a d i t i o na n ds h a nt h a t c h i n e s em o d e r na g es o c i e t ya p p r e c i a t e sb e a u t y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p p e a m n c et o c h a n g ef r o mt h et h e o r y 。a n dt h ee s s e n c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t h ef u l lt e x ti st o t a l l y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b i gp a r t st oc a r r yo nt r e a t i s e p r e f a c e p a r t so fc h i e n ss l i g h t l ye l a b o r a t e dt oc h o o s e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h r e ea s p e n sl i k e m e t h o d ,e t c so ft h em e a n i n ga n dp u r p o s e r e l a t e dr e s e a r c hp r e s e n tc o n d i t i o n , r e s e a r c ho ff i r s t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 h i s t o r y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t ot h ea g e n c y e n s i g nm o u n t a i nx i ag u i l d ,f o r m a t i o nr e a s o na n dg u i l dt od e c o r a t eac a r v i n g sa r t t oc a r r yo na no u t l i n e t h et h i r dp a r ti sat e x t u a lc e n t e rc o n t e n t s ,e m p h a s i z et h e s h a p eo fd i s c u s s i n gt h eg u i l da d o r n m e n tc a r v i n g sa r t ,t o p i c ,s t y l ea n da r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a p p r e c i a t eb e a u t yt h ep r o b l e mo fm i n d s e t f o u r - p a r tc e n t d i s c u s s e dt h ep r o b l e m sl i k et r a d i t i o n ,e t co ft h eg u i l da d o r n m e n tc u l t u r a lc o n t e n t a n da r tf o r mw i t h i nc a r v i n g sa r t k e y w o r d :s h a n s h a nc e n t e r d e c o r a t i v ee n g r a v i n gp e r f o r m a n c et e c h n i q u e s c u l t u r a ic o n n o l a t i o n s s h a n x ia n ds h a a n x im e r c h a n t s l l l 目录 弓i 言1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1 2 相关研究的现状2 3 研究方法2 第l 章社旗山陕会馆的概况4 1 1 社旗山陕会馆的历史文化背景4 1 2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及其装饰雕刻艺术概况5 1 2 1 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特点5 1 2 2 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艺术概况8 第2 章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艺术种类及特征1 l 2 1 社旗山陕会馆的木雕艺术1 1 2 1 1 会馆木雕的分布情况1 l 2 1 2 会馆木雕的题材内容1 2 2 1 3 会馆木雕的表现形式1 3 2 2 社旗山陕会馆的石雕艺术1 5 2 2 1 会馆石雕的分布情况1 5 2 2 2 会馆石雕的题材内容1 6 2 2 3 会馆石雕的表现形式1 9 第3 章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艺术分析2 4 3 1 会馆装饰雕刻艺术的多样性2 4 3 1 - l 功能题材的多样性2 4 3 1 2 装饰雕刻的繁复性与兼容性2 5 3 2 会馆装饰雕刻艺术视角的民间性2 6 3 3 会馆装饰雕刻的构图形式及表现技法2 7 3 4 会馆装饰雕刻艺术的风格2 9 第4 章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艺术的文化内涵3 2 4 1 商业文化的内涵3 2 4 1 1 商业文化中的祟商意识3 2 4 1 2 商业文化中的“诚、信、仁、义”3 3 4 2 民俗文化的内涵3 5 结语3 7 参考文献o i aoqo oo ao i q9 0000ao 3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矗4 0 致谢”4 1 v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木雕、彳i 雕艺术探索 引言 l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会馆建筑最早起源于明代永乐年间。根据安徽芜湖县志所记载:“京师芜湖会 馆在前门外长巷上三条胡同。明永乐年间邑人俞谟捐资购屋数橼并基地一块创建。”1 其 功能是专为同乡人士在京师和其它异乡地区进行业务往来或者停留聚会所设立的馆舍。 随着明朝中后期商业经济的日益繁荣发展,商业性质的会馆迅速遍及全国。而这一时期 地位显赫、富甲天下的秦晋商人们在全国各地筹资修建了众多的会馆,例如四川自贡的 西秦会馆、河南开封的山陕甘会馆、湖北汉口的山陕会馆、成都市内的陕西会馆以及河 南社旗的山陕会馆等。这些会馆建筑大多装饰堂皇、规模宏大、功能齐全、极尽奢华之 能事,其中会馆的装饰艺术更是精美绝伦,能工巧匠们将民间具有吉祥纳福等寓意的传 统纹样,以及大量的民间典故、历史人物等元素融入到会馆建筑的细节当中,使其具有 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的商业理念、民俗文化和哲学思想。因此 会馆建筑艺术及其装饰艺术成为中国美术史上难得的珍贵实例,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 值。 在全国众多的会馆当中,河南社旗山陕会馆以其宏伟的建筑构造,精湛的装饰艺术, 丰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于世,被称为“天下第一馆”。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调研,笔者 感到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表现范围广泛,充分体现了清代的商贾文化和民间审 美情趣的精髓,山陕商人门将其求财、求福、求学、求禄、求信的处世态度和经商哲理 刻画在了建筑群的细节当中。笔者通过整理归纳,对其装饰风格特点和文化功能的反复 思考,从中发现,社旗山陕会馆的装饰题材内容丰富,呈现出雅俗相融、兼容并蓄的态 势。装饰的表现手法更是多种多样,主要集中在雕刻、彩画、匾额和琉璃等诸多样式中, 而其中雕刻艺术作为建筑装饰艺术当中的一部分,广泛运用于会馆的木、石、砖等建筑 材料上,其造型变化多样,题材广泛,寓意深涵,神韵跌宕,是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 艺术中不可缺少、精美无比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笔者拟将会馆的装饰雕刻艺术作为本 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社旗山陕会馆众多的装饰雕刻艺术当中又以会馆的“双绝” 石雕和木雕艺术最为精彩,所以文章将以会馆的“双绝”作为研究的主体。希望通过对 社旗山陕会馆这一民间建筑的装饰雕刻艺术的研究探讨,为我们了解、认识传统文化的 深邃,借鉴传统文化发掘其精神内涵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实例,同时为研究视觉艺术在 1 注i ( 民国芜湖县忠卷3 建制”)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木雕、石雕艺术探索 社会的变迁当中如何顺应人们的审美取向补充了详实的内容。从中让我们了解到必须认 真对待祖先留给我门的文化遗产,使传统的民族文化能够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2 、相关研究的现状 随着我国对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和保护,近年来对中国古代建筑及建筑装饰的研究 也越来越细致深入。较全面的介绍此领域的文献著作有:中国古代建筑史( 刘敦桢 编) 、建筑装饰设计概论( 朱仁普编) 、中国建筑与装饰艺术( 朱丹著) 等。 以上著作从建筑的形制、人文背景、建筑装饰的样式以及文物保护等不同角度对我国现 存的古代建筑做出了归纳性的介绍和总结。而这其中有不少的著作和研究项目与明清时 期的会馆建筑相关联。学术界对于会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原因、地理分布、文化内 涵、政治经济、装饰艺术及建筑本身等方面,并且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和文献资料, 如明清商人会馆建筑的特色与文化意蕴( 姜晓萍著) 、中国会馆史论( 何炳棣 著) 、老会馆( 王贵祥著) 等。总体上看,对会馆的研究各方面均有涉足,但是整 体上的通论多而具体个案少,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方面的相关研究也大多停留在对其题材 解读、技法表现和现象诠释等层面,而对于会馆装饰艺术的风格特征、文化功能和审美 取向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具体到社旗山陕会馆的研究而言,它的建筑模式、文化内涵、历史功能、艺术价值 等方面都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其中最全面最系统的相关资料是由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 研究所和社旗县文化局共同编著的中国古代建筑一社旗山陕会馆( 文物出版社1 999 年出版) 一书。此书对社旗山陕会馆进行了科学、细致的测绘,并制定了完整的 维护和修缮方案,对其建筑特色、装饰艺术进行了详尽整理、归纳和考证,并且图文并 茂,为研究社旗山陕会馆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另外还有由郑州大学出版社2o0 7 年出版的会馆系列丛书,成书共有四本,其中的走马飞舟赊旗镇就是对社旗山 陕会馆所做的较为全面的专题研究。期刊文献方面近年来有李芳菊的社旗山陕会馆建 筑装饰群中的艺术文化内涵,李珂的社旗山陕会馆中的神祗崇拜,李国新的论社 旗山陕会馆建筑艺术的双面性等都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社旗山陕会馆进行了剖析和研 究。 3 、研究方法 本文是以社旗山陕会馆的装饰雕刻艺术作为视角来探讨传统民间文化的内涵,本文 之所以选择装饰雕刻艺术这个侧重点是因为“我们把装饰不仅理解为一种艺术,更理解 2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术雕、石雕艺术探索 为一种文化”z 装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有着传达社会价值和文化信息所特有的属性。 作为民间的商业会馆,其装饰雕刻艺术同样也具有这种属性,笔者就是希望通过对社旗 山陕会馆装饰雕刻艺术的个案研究来分析发掘出民间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意识 的精华。而且对于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艺术研究,一定要回到它相应的时期,在回归原 位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原本地域性很强的艺术、文化特征,各地区都有其独 特的风俗习惯、人文环境,反映在建筑艺术和装饰雕刻艺术上也都各不相同。因此笔者 将尽可能的拓展视角,注重实地考察、走访、拍摄图片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查阅相关 历史资料和文献,参考同时期的民间艺术如一绘画、年画、刻本、刺绣等类似主题的 形象,按照“题材一手法一风格一功能”的结构来分析会馆的装饰雕刻艺术,并 且运用比较的手法来探讨山陕两地的民居建筑、官式建筑以及宗庙建筑对社旗山陕会馆 装饰艺术的影响,从中分析其装饰规律、艺术特征,力求揭示出背后所隐含的深厚文化 底蕴,将它还原到当时的民俗传承和审美取向的背景当中。 2 注2 ( 李砚祖,装饰之道,中国人民人学 l j 版社1993 年6 月,p4 ) 3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术雕、石雕艺术探索 第1 章社旗山陕会馆的概况 1 1 社旗山陕会馆的历史文化背景 社旗山陕会馆位于河南省社旗县城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 98 年被 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旗古时称为“赊店“赊旗”,新中国成立后 于19 65 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县,后由周总理建议取其谐音改名为社旗,寓意社会主义 的伟大旗帜。明清时期的社旗曾是陕西、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北、河南、江西、 福建九省之通道。古镇周边有潘河和赵河绕城而过,与流经南阳市的白河交汇后进入汉 江,最终与长江的主河道连接;陆路方面往西、北方向有驿道可以通往洛阳、开封及山、 陕地区:东行可以顺沙河而下进入安徽。因此当时的赊店是连接南北方水路与陆路交通 的中转站,是通向四面八方的水陆交通要冲,光绪南阳县志曾记载赊旗“地濒赭水, 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尤多秦晋盐、茶大贾 3 社旗山陕会馆中保存的创建 春秋楼碑记中所记载“镇居荆襄上游,为中原咽喉”,由此可见赊旗古镇在当时已经 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水旱码头,吸引了十几个省的商贾来此投资经营,“据历史资料所记 载,发展至颠峰时期,全镇有七十二条街道,镇内流动人口达十三万之众,城南两河交 汇处设码头多处,往来船只竞扬,桅杆如林,卸货分类,再由马帮转发各地,通宵达旦, 熙攘鼎沸。 4 所以民间就有了“天下店,数赊店”,“拉不完的赊旗店,填不满的北舞 渡 之说。( 图1 ) 图l ( 赊店地形与商业街道分布图) 社旗作为一个商业城镇,兴起于明末清 初,到雍正年间初具规模。雍正二年同行 商贾公议戥秤定规碑记言:“赊旗店四方 客商杂货兴贩之墟,原初码头卖货行户原有 数家,年来人烟稠多,开张卖载者二十余 家。 5 当时的社旗古镇依靠优越的地理位 置,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商来此经商,成为 商贾云集之地。在南来北往的商人们当中尤 其以山西、陕西两省的商贾居多。秦晋两地 3 注3 ( 南| ;几县:基卷3 ,清,光绪三l 。年) 。注4 ( 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社旗县文化局,卒 :旗山陕会馆,文物版社,1999 年,p 1 ) 5 注5 ( 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社旗县义化局编著社旗山陕会馆,文物j f ;版社,1999 年,p2 ) 4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小雕、石雕艺术探索 自古以来习贾的风气就很浓厚,特别是明清时期由于人口的激增,两地人口与土地的矛 盾日益加大,所以很多百姓背井离乡、外出谋生以寻求更好的生活,而经商成为其中多 数人的选择,他们本着“诚信为本”的理念,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顽强地开辟着通向各 方的贸易之路,从而使山陕商帮成为当时商界的中坚力量。山陕商人们经过长期的历练, 见多识广、富甲天下、眼光敏锐,为了能在社旗这块经商宝地长期经营,方便商业活动 往来,扩大经营规模,维护自身利益,宣传山陕本土文化,树立其商业招牌,于是山陕 商帮便开始规划、筹建会馆。社旗山陕会馆兴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 1 7 7 5 年) ,经嘉 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 1 8 9 2 年) 建成,修建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第 一阶段所完成建筑有春秋楼、悬鉴楼、钟鼓楼、东西厢房、东西辕门、铁旗杆、琉璃照 壁。其中春秋楼和东西厢房在1857 年( 咸丰七年) 烧毁。第二阶段营建了大拜殿、 大座殿、药王殿、马王殿等部分,全部工程历时136 年修建完成。会馆的落成充分显 示了秦晋二地商贾们的雄厚财力与文化底蕴。同一时期在社旗古镇所建立的商业会馆还 有江西会馆、福建会馆、广东会馆、湖北会馆等十余座。6 众多会馆的建立成为社旗与全 国各地商业往来的纽带,社旗作为一个商业重镇的特点也越来越鲜明,社旗山陕会馆就 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有力实证。( 图2 ) ( 图3 ) 图2 ( 社旗山陕会馆鸟瞰图)图3 ( 社旗山陕会馆远景) 1 2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及其装饰雕刻艺术概况 1 2 1 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特点 6 注6 ( 社旗县忠一地理编,社旗县忠编撰委员会编辑室编,l986 年,p5 ) 5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木雕、石雕艺术探索 社旗山陕会馆因馆内敬奉关公,所以又名关公祠、山陕庙,是一座集商业会馆、祠 庙、园林、民居建筑为一体的古建筑群。其建筑之时正处于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 最后一个高潮期。客居此地的山陕二省商贾们对会馆的筹建倾力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 力,根据重修山陕会馆碑记和创建春秋楼碑记所记载,兴建会馆过程中“运巨 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 仅兴建大拜殿及附属建筑就花费了白银887 88 两。7 有 如此雄厚的财力和物力的支持,使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状态。同 时清代的社旗是连接南北方水路与陆路交通的中转站,是通向四面八方的水陆交通要 冲,大量客商云集于此,促使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由于商业上的交流发展带动 了大量人员的流动,随之文化艺术上也相应地流动起来,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因此社 旗山陕会馆在建筑艺术以及文化体系上,不仅受到了秦晋、中原地区的影响,还受到了 南方地区审美取向的影射,兼收了南北建筑的特长,从而形成了会馆建筑装饰既有南方 玲珑剔透、律动柔美的儒雅风尚,又有北方浑厚端庄、豪迈大气的雄浑特点,成为一处 风格独特的典范之作。 社旗山陕会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 0 8 8 5 2 9 平方米,建筑面积6 2 3 5 1 9 6 平方米, 现保存建筑二十余座,会馆建筑空间布局合理严谨、疏密有间,主体建筑南北长156 米,东西宽62 米,总平面呈现前窄后宽之势,前部开放,后部半封闭,形状犹如方斗, 建筑群分为的、中、后三进院落布置,以中院为最大。位于中轴线上自前向后依次建有 琉璃照壁、铁旗杆、东西辕门和东西马厩;其后为悬鉴楼、钟鼓楼、东西廊房; 再后为大拜殿、大座殿、药王殿、马王殿;最后为春秋楼,除春秋楼于咸丰七年 被烧毁以外,其余保存基本完好。 会馆建筑在空间上采用了分层次、递进、分立门堂等多种表现手法规划设计,并遵 循我国传统建筑当中的中轴线对称均衡式的建筑布局,殿堂楼阁大小不同疏密有间、南 低北高依次递进,在空间上形成了主次分明、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会馆建筑的屋顶形 式多样,有歇山、悬山、硬山、卷棚、勾连搭等样式,这些建筑屋顶凹凸曲坡面层层叠 叠,交错呼应,形成了变化多端、一步一景的艺术场景。使整个建筑群看起来既轻盈、 飘逸、流动又深沉、雄伟、厚重,在这种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的审美取向中珠联壁合。 当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先生参观后称赞其为“艺术辉煌,绝无仅有”。 虽然会馆建筑均为清代所建,但是风格却迥然不同:悬鉴楼华丽、钟鼓楼秀巧、东 西辕门古雅、大拜殿高耸、琉璃照壁艳丽、石牌坊繁缛,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工匠们的 智慧和才干。社旗山陕会馆保存了繁簇如锦的装饰艺术品和文物。各建筑上大量的木、 i 注7 ( 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 1 :旗县义化局编著 ! = 旗山陕会馆,文物f 版社,1999 年,p45 ) 6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术雕、石雕艺术探索 石、琉璃、砖雕饰,内涵丰富,形象华美,堪称一绝。下面就会馆的主要建筑分别予以 介绍。 琉璃照壁位于会馆中轴线上最前端,坐南朝北,高1 0 4 米,宽1 3 米,厚1 7 0 米, 单檐硬山顶,墙面镶嵌近千块琉璃构件,造型稳重,装饰艳丽。照壁的两面饰有精巧剔 透的“二龙戏珠 、“龙虎争斗 ,“丹凤朝阳”、“鲤鱼跳龙门”、“风穿牡丹”、 “五龙捧圣 以及姿态各异的九条龙和福、禄、寿等图案。照壁正中横书“义冠古今”。 两侧竖写两副对联“浩气已吞吴并魏,麻光常阴晋与秦”,“经壁辉光媲美富,羹墙瞻 仰对英灵 。表达了山、陕商人对关帝的仰慕追念之情。字迹采用金黄色古写隶体,显 得庄严肃穆。照壁陪衬建筑有相互对称的东辕门、西辕门、东马厩、西马厩环抱成会馆 的前院。 悬鉴楼,又称“八卦楼”,是会馆的戏楼,位于会馆的中轴线上,因其坐南朝北, 南部一边辟为会馆的大门,故其南面又称为山门。楼高1 8 3 6 米,长2 0 米,宽1 8 米, 为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一层南部为会馆中轴入口,其空间由南向北降 低高度,南部门厅比较高大,不失会馆门面之气魄,其北面戏台相对较低,便于楼北面 的广场观众观戏,第二层北面为戏台,南部为后台,第三层为带回廊的空间,可供游人 远眺。悬鉴楼内竖有二十根合抱大柱,柱础上层为鼓形,下层为正方形鼓座,四面雕刻 麒麟、狮子、牛、马等图案。楼北面明问檐下悬挂清道光二十四年( 1 8 4 4 年) 浩生社立“悬 鉴楼”匾额。两侧石柱上分别刻“还将旧事重新演,聊借俳优作古人 ,“幻即是真世 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对联。舞台屏上悬挂“既 和县平 匾额。戏台上下布满木、石雕刻图案,其内容多以古代传统戏曲有关。 穿过戏楼进入万人庭院,即会馆的中心大院。院内全部用一尺见方的青石铺地,中 铺甫道,院内可容纳近万人看戏,故称万人庭院。院内东西各有厢楼十三间,朝向院子 上下有廊,廊中可以观礼赏戏,院北分三路,中路在三米高的月台上立有石牌坊三座, 各坊石雕华美丰富,月台后中轴线上是会馆的主要建筑大拜殿和大坐殿,大拜殿为 山陕商贾议事、宴请、祭祀等活动场地,大坐殿内供奉的是关羽坐像。二殿之间以勾连 搭结构前后相连,溶为一体。大拜殿和大坐殿间设甬道,其东西两侧各设一水池,取水 主财意,名日“铜池”。大拜殿东西两侧分别建药王殿和马王殿,其间以高架过道相 连。历史记载,清代客居社旗的山陕商贾中,以药材商居多且实力最雄厚,又因商贾路 行靠马帮,故集资于主殿区两翼修建此二殿。 7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术雕、石雕艺术探索 1 2 2 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艺术概况 社旗山陕会馆是集商业会馆、寺庙、民居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会馆建筑在满足 实用功能的同时,还在建筑物上装点了大量的装饰。在我国封建社会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一般庶民的民居建筑是不能施重拱、绘藻井纹样和五色文彩,房屋不能四处飞檐,严禁 采用琉璃作为装饰等等限制。而会馆的设计者借助馆内供奉“关圣大帝”的形式,把社 旗山陕会馆的规格抬高,从而使用了大量民间建筑所禁用的装饰手法和装饰题材。会馆 内的装饰不仅采用了阜家宫殿常用的琉璃、彩绘、龙凤图形、多重飞檐等装饰方式,还 大量吸取了山陕地区的民居装饰特点,在额枋、柱础、门窗等处施以“三雕”一一石雕、 木雕、砖雕进行装饰。“三雕”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一石雕古朴凝重,木雕精细 繁缛,砖雕朴素典雅,三者相互作用、衬托,成为山陕会馆众多的装饰手法当中最精美 的一部分。 石雕作为社旗山陕会馆一种主要的装饰雕刻艺术,集中分布在会馆主体建筑悬鉴楼 前后、月台石栏、石牌坊及大拜殿等处,而又以石牌坊及大拜殿南檐两侧之八字墙巨幅 石雕最为精美。会馆石雕艺术集全部石雕技法于一体,其圆雕、平雕、透雕、线雕以及 浮雕技法中的素平、减地平级、压地稳起、剔地起突等均得以恰到好处的运用、反复充 分的展示。其雕刻内容包括民间故事、历史人物、戏剧场景等人物类题材,龙、狮、虎、 麒麟、英召等动物和神兽类题材,花鸟植物及具有吉祥寓意的装饰图案等题材。其圆雕 的各种动物造型达数十件之多,或威武雄壮、或小巧玲珑,各姿各态,具有极强的装饰 效果。其人物故事类石雕充分发挥了我国古代绘画与雕刻艺术的象征性、假定性、类型 化的特征,形神兼备,情景交融,栩栩如生。 社旗山陕会馆的木雕装饰艺术与石雕艺术两相娓美,并称“双绝。由于木质更容 易雕镂,也更易于把设计意图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在光影的作用下形成特殊的效果, 为其他装饰手法所不及。社旗山陕会馆的木雕装饰艺术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分布范 围广。会馆建筑绝大多数的额枋、垂花门楼、雀替、内檐装修之格扇、槛板、甚至穿插 梁板及斗拱等处都装饰有木雕作品。其二,以碉镂工艺最为复杂、最具有艺术表现力的 透雕为主要雕刻手法。会馆内的悬鉴楼、大座殿、大拜殿、马王殿、药王殿等建筑的额 枋、雀替全部为透雕,有的部位雕镂多达五、六层。并且利用不同木制材料的纹理、色 泽,量形取材,因材施艺,在有限的空间罩利用焦点透视、散点透视、破时空透视等表 现手法,创造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社旗山陕会馆的木雕作品构图饱满、造型洗 练、线条流畅、鲜活生动、夸张传神。人物眉目、山水草木、亭台楼阁、一波一纹皆精 8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木雕、石雕艺术探索 雕细镂。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郑孝燮曾题词称赞其为:“高楼杰阁,巧夺天工, 精雕细琢,锦绣装成,公输匠艺,壮哉斯馆”。 砖雕在会馆“三雕”中相对出现的较少,但不乏精美之作。会馆内的砖雕主要分布 在建筑物墙体的门楣、墀头、窗饰等部位,虽然会馆的砖雕相对与石雕和木雕少一些, 但其艺术水准却很高。总体上砖雕的题材分三类,其一为卷草花卉类图案,其二为吉祥 器物类图形,其三为人物典故类内容。另外,会馆里还有多处砖雕的匾额,其雕刻的字 体钢筋有力、丰满浑健。 会馆的琉璃装饰艺术可分为三类:其一是琉璃照壁。其匠心独运,和谐统一的构图, 质地细腻、色彩艳丽的琉璃构件,科学严谨、细密精湛的镶嵌工艺,层次分明、内容丰 富的整体造型,在会馆建筑装饰中显示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其二是殿顶瓦作。会馆 主体建筑如悬鉴楼、大拜殿、大座殿之飞檐、播棚、殿顶全覆以黄绿琉璃瓦,营造出一 派华贵壮丽。其三是殿顶的脊饰。脊饰历来是我国古建筑的重点装饰部位,会馆的脊饰 集历代各家之长,既有传统的色彩,又有奇妙的变化。例如悬鉴楼脊饰之琉璃阁楼,队 列仙人,营造出一片云中天庭胜景;威猛雄奇之吻兽,龙凤呈祥的脊面装饰均给观者留 下难忘的印象。 社旗山陕会馆的装饰雕刻不但使会馆看起来雍容华贵、玲珑剔透。而且依附在装饰 上的众多图案所表现的内容大多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并且题材多种多样,主 要有: 神化故事类,如:八仙过海、蟠桃会、群仙会、封神演义等。 历史典故类,如:赵匡胤输华山、十八学士登瀛洲、八爱图、鸿门宴、李白骑鲸、 杜甫夜读、二十四孝、苏武牧羊等。 人物活动场景类,如:搏兽图、较力图、观觚图、商旅图、牧牛图等。 戏曲故事类,如:白蛇传、职贡图等 吉祥纹样类,如:福禄寿三星、二龙戏珠、天官赐福、丹凤朝阳、八宝图、万字图 等 瑞兽动物类,如:麒麟、狮子、英招、仙鹤等 折枝花卉类,如:牡丹、兰花、石榴、荷花、桃树、竹子、梅花等 会馆装饰题材的布局是经过精心设计而成的。会馆的前导区域,以训导民众弃恶从 善、忠信为本、努力求得福寿正果为主要内容。以悬鉴楼为中心的活动区域,则在其建 筑上通体雕饰戏曲故事和宣传封建礼教的内容。后部的神殿区域则以表现神化故事、天 庭景象为主,辅以书卷文学气息浓厚的文人八爱、十八学士等内容。每区的布置又以明 9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小雕、石雕艺术探索 间为中轴,布置以天庭、云龙、历史典故,两侧内容则表现一般人物故事、生活场景和 山水花卉为主。药王殿和马王殿雕刻内容不设人物,为吉祥动物、花卉、供器等。从中 可以看出会馆的装饰雕刻内容一目了然,主次分明,在深化建筑功能、环境气氛和教化 民众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使人们在欣赏会馆建筑所带来的美感同时,深深地 感受和品味着每件艺术作品带给我门的深厚文化底蕴。 1 0 河南丰十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木雕、彳i 雕艺术探索 第2 章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艺术种类及特征 建筑装饰是一个广泛、普遍的文化艺术现象。每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都在建筑中 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这些印迹除了在建筑的构造中得到保存之外,大量的信息凝聚在建 筑的装饰艺术之中。建筑中的雕刻、纹饰、彩画、线脚以及构件排列、组合的秩序等等, 都成为我们判断和理解建筑风格、类型和文化内涵的至关重要的信息,人们的社会意识、 信念和价值观通过这种形式而得到显现。建筑装饰艺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必须依附 于建筑实体上,和建筑体紧密结合而产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我国古建筑十分重视建 筑装饰在建筑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古时候由于信息载体的匮乏,建筑装饰在美化建筑的 同时还起到了传达信息的作用。人们通过不同的题材内容、材质原料、表现手段等建筑 装饰艺术,传达出其社会地位、审美意识、文化品位等问题。总而言之,建筑装饰是人 类文化的产物,是人类艺术意志的体现。 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材料主要是以砖、石、木等原料为主,会馆的装饰充分运 用了我国传统的雕刻技法和审美心态。在会馆的建筑当中,无论是厅堂过道还是房梁屋 脊,无论是山墙柱枋还是门窗檐眉,只要条件准许的情况下都不遗余力地装饰精美的雕 刻作品,从装饰雕刻的内容到雕刻的手法都达到了审美的统一。而且修建者们将山陕两 地的民间文化和中原地区本土技艺相融合,创作出了多姿多彩的充满地域风貌的艺术作 品。在社旗山陕会馆众多装饰雕刻艺术当中最为精美的是繁缛奢靡的木雕和玲珑剔透、 精美细腻的石雕,两者共同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接下来,笔者就其会馆的木雕 和石雕装饰艺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2 1社旗山陕会馆的木雕艺术 我国古建筑的木雕装饰艺术源远流长,其艺术美学和制作水准等诸多方面具有极 高的研究价值。木雕装饰发展至明清时期,成为古建筑装饰艺术当中采用最广泛、最普 遍的一种装饰手法。此时的木雕艺术无论是数量上还是技巧表现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从而进入了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 2 1 1 会馆木雕的分布情况 我国古时建造房屋多选用木材作为建筑的框架结构,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心态,工 匠们在这些建筑框架上施展才艺创作出了众多装饰木雕艺术。这些木雕作品工艺精巧, 种类繁多。主要品种有雀替( 用于枋与立柱之间的托座,从柱头挑出,承托中枋, 起到加固作用) 、额枋( 柱子与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联系梁) 、挂落( 是指悬挂在廊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术雕、石雕艺术探索 柱间檐枋下的木制花格,与坐槛栏杆对应,成为上下透漏的统一装饰) 、花牙子( 一般 在梁枋之下,对称于两柱之间,两边作为固定,是镂空雕花的装饰构件) 、格扇( 用于 房屋立柱之间,用木n i - j 状,有上雕花和窗棂格) 、窗格( 是镶嵌在隔扇、槛窗中的棂 格子) 等等。社旗山陕会馆的木雕装饰数量庞大,所处位置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会 馆建筑的雀替、额枋、格扇、护栏、匾额以及斗拱等处,特别是各殿的额枋、雀替全部 采用深层雕镂的表现手法。数量众多的木雕作品装点了会馆木构架上的每个角落,几乎 达到了“无木不雕”的地步。 2 1 2 会馆木雕的题材内容 由于木材所特有的材质特性,便于对其进行精细的刻画,所以工匠们更容易将高超 的技艺和聪明才智发挥在木材之上,这样就促使会馆内的木雕在题材内容上十分的丰 富,总体上可归纳为吉祥寓意类题材和人文轶事类题材。 吉祥寓意类题材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将寓意吉祥的观念运用在生活中的各 个角落。传统的吉祥图案,主要是指含有吉利和祥瑞寓意的装饰图案或纹样纹饰。8 传 统的吉祥纹样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被广泛地应用,甚至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的程度。社旗山陕会馆的木雕装饰艺术同样也采纳了大量寓意吉祥的题材内容,其中尤 以“龙凤呈祥图样为最多。龙、凤是我国民间熟知的艺术形象,其使用范围受到历朝 历代统治阶级的严格规定和限制,是不准许出现在民间建筑当中的。社旗山陕会馆虽为 民间建筑,但馆内供奉“武圣 人关公,从而在建筑规格和形制上很少受到制约,老百 姓们就将龙、凤这种吉庆祥瑞的图样大量地雕刻在会馆的建筑当中。例如悬鉴楼额枋木 雕“龙游牡丹 图,( 图4 ) 只见龙体刚劲矫健,折枝牡丹花瓣怒放,神龙在枝叶丛中 盘旋飞舞、若隐若现,既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又有华丽威严的气势,隐约显现出皇家气度。 其他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如“五蝠同寿 、“天马神鹿”、“竹报平安“、“加官进 禄”、“马上封侯”、“双狮斗宝”等充满传统民俗色彩的装饰木雕。 图4 ( 悬鉴楼额枋木雕“龙游牡丹”) 8 注8 ( 乔晓光, 中国民间古祥艺术,黑龙江美术 l j 版社, 1 2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木雕、年i 雕艺术探索 人文轶事类题材社旗山陕会馆的木雕题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根据民间 传说、戏曲故事、历史典故等进行创作的。会馆的设计者们根据不同建筑的功能精心选 取响应的题材,例如,悬鉴楼的主要功能是戏楼,所以在其雀替、额枋、垂花门楼等部 位装饰了以白蛇传等戏曲故事为主的木雕。大拜殿和大座殿为供奉神灵的建筑,故 而木雕作品多采用三国演义、进贡图、赵氏孤儿、封神演义、八仙 过海等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来装点,用其艺术形象的渲染来达到崇神敬贤、歌功颂德 的功能目的。 2 1 3 会馆木雕艺术表现形式 由于木雕的一般制作方法是先画好线稿,然后再转印到木材上进行雕刻。所以木雕 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和绘画有着相辅相成的功效,社旗山陕会馆的木雕作品很多就具 有这一特点。雕刻手法上工匠们采用了浅浮雕、深浮雕、阴刻、透雕等众多表现手法。 会馆木雕装饰中有的地方为了表现单纯效果,就采用一种雕刻手法。而为了追求繁缛精 细、奢靡华丽的艺术效果,设计者在木构架上往往采用多种方法不厌其烦地进行雕琢。 例如,悬鉴楼北面抱厦明间额枋分为上下两层,上额枋雕刻内容为戏曲场景白蛇传, ( 图5 ) 所用雕刻手法为浅浮雕,将白蛇传故事中的“游园遇雨 、“送伞归家”、 图5 ( 悬鉴楼北面抱厦明间额枋木雕白蛇传之“买药道人”“金山寺上香”“水漫金山”) “卖药道人”、“金山寺上香”、“水漫金山 、“断桥痛别 六个场景娓娓祷来, 六幅木雕图之间以山石树木为隔断,构图精妙,雕镂细致,人物形象夸张动情,神态细 腻,画面变化平缓,视觉效果内敛,其雕刻技法恰到好处地表达人物造型和故事内容, 极富灵动之感。下额枋雕刻内容为“龙游牡丹”吉祥图样,( 图4 ) 所用雕刻手法为浅 浮雕、深浮雕和透雕三种技法。由于多种雕刻技法的综合运用,使下额枋在视觉上层次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小雕、彳i 雕艺术探索 感更加丰富,空间感更加通透,体积感更加厚重。在同一个地方出现两种不同风格的木 雕艺术作品,并且和谐相处,这种表现手法即增强了建筑艺术的戏剧性,同时也使中国 传统戏剧文化和建筑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而在会馆其他两座主要建筑一一大拜殿和大 座殿内都有数量众多、技法多样的木雕作品。如大拜殿的东次问额枋,就采用透雕的手 法,表现神话传说“蟠桃会 的场景,( 图6 ) 额枋正中央雕刻仙阁,西王母娘娘怀抱 如意端坐阁中,两侧众仙形态各异,或脚踏祥云,或骑坐瑞兽,或手捧仙桃飘冉而至, 一派仙宫天境盛景。额枋下方两侧的雀替,靠近内沿的地方采用透雕手法雕琢两只相背 而弛的麒麟。外沿采用同样的技法雕刻三只狮子,一公狮立于绣球之上,其后背爬有一 小狮子,母狮则口含兰花站立一旁,画面空间布局合理,线条舒展流畅,构图设计巧妙, 图6 ( 大拜殿的东次间额枋之“蟠桃会”木雕线稿图) 层次丰富多样,整体装饰效果繁缛细密。会馆主体建筑的木构驾上装饰如此众多华丽精 美的木雕艺术,突出了其所属建筑在会馆建筑群中的重要地位。而在会馆的配殿建 筑一一马王殿和药王殿的建筑装饰中,额枋、雀替等部位则采用阴刻和浅浮雕的技法来 表现如意、古琴、书卷、宝剑等“八宝吉祥图。这些配殿的木雕作品造型洗练、画面 平缓、简洁大方,从而和会馆主体建筑的装饰雕刻形成了一繁一简、主次分明的对比效 果。这种装饰法则既可以体现会馆整体建筑的华丽高贵,同时又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工 料,这一点非常符合山陕商人们的精打细算的处世哲学和思维意识。( 图7 - - - 1 0 ) 图7 ( 大拜殿北檐明间额枋中段术雕“朝贡图”) 1 4 图8 ( 大座殿第一层北檐明间木雕额枋东段“十 八学士登瀛洲”)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冬眠疗法考试题及答案
- 电子直播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232-2023 《饲用燕麦复种苜蓿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 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承诺书(3篇)
- 护理专业订单式考试题库及答案
- 湖南护理学初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商务合同谈判记录与合同评审表
- 大学宪法考试题及答案
- 调味品购销协议
- 行政办公文档格式及排版标准
- 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合集7篇)
- 社区工作-徐永祥-高教出版社-全要点课件
- 肉制品工艺学-香肠类制品-课件
- 敬畏规则行有所止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 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医护理方案
- 中小企业员工离职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 GB/T 9728-2007化学试剂硫酸盐测定通用方法
- GB/T 2992.1-2011耐火砖形状尺寸第1部分:通用砖
-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课件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北师大版 (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