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有宋一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学校体系。县学作 为宋代官方学校体系最基层的一级,在宋代的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对宋代县学作一探析,以对我们今 天的教育制度有所裨益。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宋代县学的概况。首先分阶段介绍了县学的兴起和 发展过程,其次阐明了县学在宋代兴盛的两个重要原因,最后分析 了宋代县学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第二部分:宋代县学的设施及其管理制度。这一部分先后考察 了县学的设施及县学学生入学资格、名额、有关县学的学制、学法、 学规、学生学习内容、考试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第三部分:宋代县学的经济来源。官方拨款是建学的主要经费 来源,而学田则成为学校养士的经济保障。 第四部分:扼要分析了宋代县学在培养人才和推进教化等方面 的作用。 a b s t r a c t t h ep e r f e c ta c a d e m i cs y s t e mf r o mt h el e v e lo fc e n t r a lg o v e r n m e n tt ot h a t0 fc o u n t yh a sb e e ne s t a b l i s h e di ns 。n gd y n a s t y c o u n t y s c t l o o l s t h ei t i o s tb a s i cl e v e lo ft h eo f f i c i a la c a d e m i cs y s t e mi nt h e d y n a s t y ,p l a ya ni r r g ) o r t a n t p a r t i nt a l e n tc u l t i v a t i o na n dc u l t u r a l t r a n s m i s s i o ni nt h o s ed a y s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m a k e 8 at e n t a t i v es t u d y o fc o u n t ys c h o o l si ns o n gd y n a s t ya n di ne x p e c t e dt op r o f i t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s y s t e mt o d a y t h e r ea r ea l t o g e t h e rf o u rs e c t i o n si n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 s e c t i o ni :as u r v e yo fc o u n t ys c h o o l si ns o n gd y n a s t y i nt h i s s e c t i o n ,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i sm a k ef i r s t t ot h eo r i g i n a la p p e a r a n c ea n d c o n s e q u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o u n t y s c h o o l sa td i f f e r e n th i s t o r i c a l s t a g e s t h e nt w om a j o r r e a s o n sa r ee x p l a i n e df o rt h ea p p e a r a n c ea n d p r o s p e r i t yo fc o u n t ys c h o o l si ns o n gd y n a s t y a t t h ee n do ft h i ss e c t i ( ) na n a n a t y s i si sm a d e o f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f e a t u r e so fc o u n t ys c h o o l s a n dt h e i rc a u s e si ns o n gd y n a s t y s e c t i o n1 i :a i lo v e r a l lp i c t u r eo fi n s t a l l a t i o n s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so fc o u n t ys c h o o l si n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s e c t i o nr e n d e r sa s u e c e s s i v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t h ei n s t a l l a t i o n so ft h es c h o o l sa n de n r o l l - m e n t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 sa n dq u o t ao ft h e i rp u p i l sa n do fr n a n a g e r n e n ts y s t c n lo ft h o s es c h o o l ss u c ha ss c h o o ls y s t e m s c h o o lr u l e sa n dp r i n c i p i e s ,t e a c h i n gc o n t e n t sa n de x a m i n a t i o ns y s t e m ,e t c s e c t i o r :t h ef i n a n c i a ls o u r c e so fc o u n t ys c h o o l s o f f i c i a la p p r o ) p r i a t i o ni st h em a j o r s o u r c eo fo u t l a yt ob u i l dn e ws c h o o l s s c h o o l o w n e df i e l d sa r et h e i rf i n a n c i a lg a r a n t e et os u p p o r tt h es c h o o l s , s e c t i o ni v :a n a l y s i so nt h er o l eo fc o u n t ys c h o o l si nt a l e n tc u l t i v a d n ga n di n s t r u c t i n g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早在本世 纪四十年代初揭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u 宋史专家邓广铭也极力推崇说,宋代文化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的”, “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达于顶峰,不但超越了前代, 也为其后的元明之所不能及”,并强调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有宋一代在 文学、哲学、史学、科学技术、美术、中外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 原因是多方面的,宋代高度发达的教育事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宋代以 “重儒右文”而号称于世。不仅封建皇帝重视学校教育,而且许多大臣对学校 教育都持关心态度。宋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学到私塾一系列学校, “学校之设遍天下”。作为其中之一的县学,在宋代教育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郭宝林北宋州县学一文对州县学的兴起、经济及其管理作了论述,但 该文偏重于北宋时期,并且侧重写州学。袁征先生宋代教育o 一书中对县 学的教学内容,考试制度分阶段进行论述。迄今为止,有关宋代县学尚未见有 专文论及,故本文就此略陈管见。 一、宋代县学概况 宋代县学是随着宋代一次次的兴学运动而发展起来的。按其发展状况, 拟分以下五个阶段详述之。 ( 一) 宋代县学的兴起与发展 1 、宋初县学的恢复重建 宋开国之初,在统一南方的过程中,承袭了一些原有的县学。如成都华阳 县学,即系后蜀广政十二年( 9 4 9 年) 所建,宋师平蜀,幸免于战火。 升州旬容 县学,始建于唐开元十一年( 7 2 3 年) ,开宝八年( 9 7 5 年) 平江南后,对其重 修。宋初部分地区的县令也重建了县学。如,太宗雍熙元年( 9 8 4 年) ,县令李 昭文建明州慈溪县学。 昆山县,唐大历九年( 7 7 4 年) 始建学。五代时因战乱毁 l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坏,雍熙四年( 9 8 7 年) 县令边仿因遗址重建。 查阅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 刊 和宋元方志丛刊 知。太祖、太宗时还建有建州松溪县学、歙州祁门县 学、明州定海县学、秀州海盐县学等。这一阶段所建县学数量上占整个宋代所 建县学的极少部分,可以称之为宋代县学的初创阶段。 宋初忙于统一建国、财力有限,故尚无力顾及县学的建设,仅仅是恢复与 少数地方新建了一些学校。 宋真宗时,州县学校开始受到朝廷的重视。真宗景德三年( 1 0 0 6 年) ,“诏 天下诸郡咸修先圣之庙。又诏庙中起讲堂,聚学徒,择儒雅可为人师者以教 焉”。o 许多县,纷纷应诏建学。据淳熙三山志卷九诸县庙学载福州古田 县、闽清县等始于此时。杭州余杭县亦于此时即庙建学。o 这时的县学较简 单,多于孔庙所在处建一讲堂,供师生讲学之用,各种制度也不健全。 2 、宋仁宗时县学勃兴 宋仁宗时期,宋代县学一度蓬勃发展。试图革除弊政的庆历新政,内容涉 及到兴办地方学校,于是乎掀起一股兴建县学的热潮。时任参知政事的改革 主将范仲淹呼声颇高,并付诸于行动。他于庆历三年( 1 1 4 3 年) 上疏中,痛陈 弊政,畅说兴学之必要。他说,“当太平之朝,不能教育,俟何时而教育哉? 乃 于选用之际,患才之难,亦由不务耕而求获矣”,只有“先于都督之郡复其学校 之制”方可解决“患才之难”的问题。 随后,时人宋祁、王拱辰、欧阳修等人趁 机而呼:“今教不本于学校,士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今应“使士皆土著 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o 仁宗接受了他们的意 见,“今朕建学兴善,以尊予大夫之行;而更制革弊,以尽学者之才。教育之方, 勤亦至矣。有司其务严训导,精察举,以称朕意”。o 朝廷于庆历四年( 1 0 4 4 年) 诏,“诸路州、府、军、监除旧有学外,余并各令立学。如学者二百人以上,许更 置县( 学) ”。 于是,掀起了北宋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兴学运动。为清楚说明 县学勃兴之况,兹将有关史料加以排比拟制成表福建路、江南西路县学统计 简表( 附后,简称表1 ) 。如表1 所示:福建路闽县、长溪、罗源、宁德、连江、龙 岩、浦城、瓯宁县;江南西路德化、德安、彭泽、赣县、兴国、安远、崇仁、宜黄等县 皆在庆历后纷纷应诏建学。王安石繁吕县学记:朝廷令学生满二百人的县 立学。“繁昌小邑也,其士少,不能中律,旧虽有孑l 子庙,而庳下不完。夏 2 河南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君希道太初至,则修而作之,治其两庑为生师之居,以待县之学者”。o 这 一时期,朝廷大举兴学的直接目的,是想利用学校制来弥补科举制的弊病,培 莠德才兼备的官员。 庆历新政维持不过一年几个月,便在反对派强烈压力下失败,一度高涨的 兴学运动暂告一段落。就这次兴学运动来看,由于没有相关的保障措施,学校 “兴废亦系其守长之能否”,o 故而随兴即废。但是宋代士大夫忧国忧民重视 县学教育的努力并没有停止。 笔者根据现存不完全的记载统计,到仁宗末年,已建县学约1 4 8 所,占两 宋所建县学总数5 3 0 所的2 7 9 。 表1 福建路、江南西路县学统计简表 路州府县名始建年代主建者 资料来源 福建路 福州闽县庆历中 淳熙三山志卷9 侯官熙宁九年县令:方叔完同上 福清元丰元年同上 古田景德二年 县宰:李堪同上 1 永福崇宁元年前同上 长溪庆历中局上 长乐( 唐) 乾符四年同上 罗源庆历八年县令:陈俩同上 闺清景德四年县令:史温同上 宁德嘉祜三年同上 怀安嘉枯二年县令:范纪同上 连江嘉话三年同上 建州建安熙宁三年 嘉靖建宁府志卷1 7 学 校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路州府县名始建年代主建者 资料来源 u i 崇安绍圣二年前同上 松溪开宝八年同上 甄宁治平间 同上 建阳循日好禾)北宋同上 浦城庆历中 主簿陈襄与县令龟山集卷2 4 浦城县重 共建建文宣王殿记 政和绍兴中 明一统志卷7 6 4 建宁府 。匕、口 泉州晋扛淳桔四年 同上卷7 s 泉州府志 南安绍兴中同上 永春绍兴中同上 德化建炎中同上 同安熙宁初县令:林道源 晦庵集卷7 4 泉州同安 县学故书目序 惠安太平兴国六年嘉靖惠安志卷9 学校 摄令、尉:宋文炳嘉靖安溪县志卷4 学 安溪成平四年 校类主簿:弥忠信 南剑州将乐太平兴国间 嘉靖延平府志卷1 2 学 校 顺昌皇祜间同上 沙县庆历二年前同上 尤溪庚历舀年同上 漳州龙溪嘉榷六年县令:许仪 嘉靖龙溪县志卷6 学 校 漳浦乾道中缳一统志卷7 8 漳州府 j 龙岩不详( 宋建) 同上 长泰宋初 大清一统志卷3 2 9 4 漳 州府 明一统志卷7 7 ( 汀州府 汀州长汀绍兴中 志 4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路州府县名始建年代主建者 资料来源 宁化淳熙中同上 上杭嘉定中同 武平乾道中同上 清流元符间 福建通志卷1 8 汀州 府 连城绍兴四年同上 邵武军邵武熙宁三年前 宋历科状元录卷4 ( 明) 朱希召 光泽不详( 宋建) 默堂集卷2 0 邵武军光 泽县学记 泰宁庆元中 明一统志卷7 8 邵武 府 建宁天圣中县令:葛裱 嘉靖邵武府志卷7 学 校 j ) 化军仙游 成平五年前仙溪志卷1 江南西路 洪州丰城绍兴初 明一统志卷4 9 南昌府 志 新建淳熙二年县令:江万里江西通志卷1 7 学校1 奉新成平元年县令:徐用和同上 进贤崇宁三年同上 武宁绍兴十三年县令:谢铎同上 靖安绍兴二十二年县令:黄宗谔同上 江州德化庆历间 嘉靖九江府志卷l o 学 校 德安治平前同上 瑞昌庆历闻同上 彭铎庆历同同上 潮口宋建( 不详)同上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路州府县名始建年代主建者 资料来源 赣州赣县皇桔初知县:王希 嘉靖赣州府志卷6 学 校 虔化( 商贤蒲p崇宁前同上 信丰景德中知县:方恬同上 雩都天圣九年知县:陈希亮同上 会昌宋建( 不详)同上 瑞金崇宁前同上 石城( 后唐) 长兴二年同上 安远庆历四年同上 兴国太平兴国七年 江西通志卷1 7 、易义、礼记要义、论语解、字 说;王孟子义等 - 2 2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时间课程主要经学教材 诗、周札、礼记、左传、易、书、仪礼、公 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孔颖达五经正义; 元祜经术诗赋论策 徐彦公羊传疏;扬士勋谷粱传疏;贾公彦周礼注 疏、g 谊刺沣蹄:千寄石2 好新女 绍圣经术论策与神宗朝相同 崇宁至重和经术论策法律与神宗朝相同 论策、法律与神宗朝相同,增黄帝内经徽宗御注道 重和至宣和儒经、道经、 德经、御注华南真经、御注冲虚至德真经 诗、书、易、春秋、周札、礼记、论语、孟 建炎至开禧经术诗赋论策子;孔颖达五经正义;徐彦公羊传疏;杨士勋谷 梁传疏;贾公彦周礼注疏;王安石论语解等 诗、书、易、春秋、周礼、礼记、论语、孟 子;孔颖达五经正义;徐彦公羊传疏;杨士勋谷 嘉定经术诗赋论策 梁传疏;贾公彦周礼注疏;朱熹论语集注、孟子 集注等 诗、书、易、春秋、周礼、札记、论语、孟 子;朱熹四书章旬集注、仪礼经传通解:周敦颐 宝庆至宋末经术诗赋论策 太极图说;张载西铭;程颐易传序、春秋传序 等 说明:转引自褒征先生( 采代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历史性转折,广东高等教育出版杜,1 9 9 1 年 1 2 月版。 真宗咸平四年( 1 0 0 1 年) 六月,“诏赐诸路郡( 州) 县有学校聚徒讲诵之所, 赐九经书一部”, 即诗、书、易、左传、谷梁传、公羊传、礼记、 周礼和仪礼。每个学生选学一经。熙宁八年( 1 0 7 5 年) ,朝廷为了统一思 想,改变“谈经者人人殊”的现象,“颁王安石书、诗、周礼义于学官,是名 三经新义。 同时,又采用了王安石的字说。这四种书被法定为学校的教 科书,学校考试、科举悉以王学为准,“天下靡然雷同”。 王学在元祷间曾被短 时间的废罢,但不久又复兴起。徽宗时,字说尤为盛行,“学校经义、论、策悉 用字说。有胡汝霖者,答用武策,榜出,遂为第”。 王氏之学,所行时 间既长,学者又多,其影响甚大。蔡京为相时,曾一度把黄、老、庄、列等书也列 为教材。此时,也是宋代教育最黑暗的时期。蔡京等人以兴学之名,行文化专 制之实,利用学校教育排斥异己。崇宁元年( 1 1 0 2 年) 十二月,诏:“请说教行, 非先圣之书并元枯学术政事,不得教授学生,犯者屏出。”嘞而学生则因试卷答 2 3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策内容被指为“言涉谤讪”而遭处罚。崇宁三年( 1 1 0 4 年) 三月,“朝奉大夫。真 龙图阁,成都府路转运副使季孝广迁一官。以点检邛州学生费、韦直方,绵 竹县学生庞汝翼答策诋讪元丰政事故也。x 、直方、汝翼并送广南编管,永不 得入学”。啦同年八月。“醴州醴陵县学生季邦彦特送五百里外编管,元考校长、 谕屏出学。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兼提举学事元书言邦彦试卷言涉谤讪也”。啦这 样一来,崇宁兴学的历史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南宋在重建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绍兴十三年( 1 1 4 3 年) 二月,朝廷规定公 立学校的学生一律学习经术、诗赋和论策课程,每人在诗、书、易、礼 记、周礼和春秋六经中选学一种,兼学论语和孟子。m 这一时期官方 学校经学教材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理学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高宗、孝宗、光 宗统治时期,都有一段时期理学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但不久都由于政治原因受 到压抑,即便如此,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们一直没有停止著述和授徒。到宁 宗嘉定后,朝廷一步一步地提高了理学的地位,理宗淳桔元年( 1 2 4 1 年) 更将 程朱理学定为正统思想,奠定了它在文教领域的统治地位。这年正月,理宗视 察太学,亲自书写朱熹的自鹿洞书院揭示,把这一理学的教学纲领作为国家 的教育方针。 继宁宗朝将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列为教科书之后,理宗和 度宗先后下令把朱熹的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仪礼经传通释、通鉴纲 目,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西铭,程颐的易传序和春秋传序定为 学校教材。 于是各地公立学校教学和科举考试中解释经典都以程朱理学为 最高标准。这次经学教材改革影响深远,以后元、明、清的学校教育和科举皆 以理学为主。 5 、县学学生的考试制度 宋代县学学生要参加入学考试、校内成绩考核及升学考试,与现在的考试 制度类似。 人学考试。仁宗庆历四年( 1 0 4 4 年) 曾下诏要求州、军、监初入学人须有 到省举人二人作保,方得人学。 但未见对县学学生的入学考试作出明文规 定。熙宁间,始规定欲入学者须经过考试,称之为“补试”,亦作“试补”,“州县 学春秋两放补试,自身人本经中者注籍”。 只有注籍者,才算取得了学籍。这 时的州县学生并无定额之限,凡通过补试注籍者,均可入学。 2 4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崇宁元年( 1 1 0 2 年) 十二月,大规模办学运动开始,朝廷下令,除了靠近州 城的“倚郭县”,全国所有县都要建立学校。回由于全国性的学校升级制度已经 完备,县学学生可以最终升人中央学校,并可直接被授予官职,另外,朝廷给予 公立学校的学生免役等多种优待, 要求入学的人数大增,超过了学校承受能 力。故这时县学增加文化考试限制入学人数。县学每个季度招生一次,开始 的时候考试一般在每季第一个月的下旬进行,后来为了让参加冬试的学生能 够在第二年参加州学入学试时达到规定的学习期限,朝廷于政和四年( 1 1 1 4 年) 四月又令各县学招生考试须在每季第一个月的上旬完成。 政和时期,由于实行子入学免身役的优惠政策,“富家子弟,初不知书, 第捐数百缗钱,求人试李 入学”。 在县学的招生考试中,士人作弊的问题十分 严重,“县学补试、岁升,假手尤甚。转透题目出外,终日块坐,抚弄笔砚,以待 文字之来,其间翻录至句语字画错谬”。蟮针对这个问题,政和四年( 1 1 1 4 年) , “甩给事中毛友言,初试补人县学生,并帘试以别伪冒”。 校内成绩考核。县学不分三舍,但实行类似三舍法的“行”( 操行) 和“艺” ( 成绩) 考核制度。分旬习试三场,各给册子供呈,称为“供课”, 也称作“斋 课”。“斋课以八日试经义,十八日试论,二十八日试策”。堪后因三旬所试太 烦,遂于崇宁二年( 1 1 0 3 年) “改月试,季一周之。盂月试义,仲月试论,季月试 策”,移又称为“私试”。 私试由学宫主持,要求还不太严格,学生如遇题义有不 明处,可求教于学官,学官可酌情解释题义。 升学考试。关于学校间的升级考试,朝廷在崇宁元年( 1 1 0 2 年) 十二月规 定:“学生在县学一年,学长、学谕考选行艺,报令佐审实,申州,知通验实,教授 试其文艺,以入州学。”嬉崇宁五年( 1 1 0 6 年) ,朝廷又作出规定:凡是入学满三 个月,没有犯第一、二等学规的县学生都可以参加每年正月的州学入学考试叫 做“岁升”。 缩短了学生的学习期限,放松了对成绩和操行的审查。县学生补 试入州学,先为外舍生。“一年然后补内会,三试升内舍,一年然后补上舍,升上 台者,岁终然后人辟雍”。曾 宋代的县学、州学、太学的三级递升制虽然在宣和三年( 1 1 2 1 年) 被废除 了,但它对后代的影响颇大,这种三级递升制,在明、清时期尚沿用而不改。 2 5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宋代县学的经济来源 在宋代以前,学校教育均无固定的经费来源,因而学校教育也不可能得到 稳定的、普及性的发展。宋代在历次兴学的过程中,逐步确定了以学田为主要 赡学经费来源的多种教育经费筹措模式。 ( 一) 宋代修建县学的资金来源 1 官府拨款 县学修建费用,宋初多由令佐自筹。景德二年( 1 0 0 5 年) ,古田县令李堪, “毁淫祠三百一十五,撤佛宫四十九,取其材植为县庙学”。螬庆历四年( 1 0 4 4 年) ,诏令规定,“若州县未能顿备,即且就文宣王庙或系官屋宇”中办学。搭接 着又在五年( 1 0 4 5 年) 规定:“若吏以缮修为名而敛会民财者,按举之。”国庆历 七年( 1 0 4 7 年) ,吴江县令李问、县尉王庭坚欲重建庙学,劝民输钱数百万,会 诏止,不果。固哲宗时,因尚书省奏外路多违法科率造学,故于元祜八年六月二 十二日诏:“诸州元无县学处辄创修,及旧学舍损坏许令人户出备钱物修整者, 各杖一百。”谚这些律令和诏令在实际上得以贯彻,所以官府出钱修造县学校 为普遍。元符三年( 1 1 0 0 年) ,湖州武康县修缮县学,转运司给8 万钱 。崇宁 二年( 1 1 0 3 年) ,转运司给武功县官钱5 4 万建县学。 总之,修建县学的经费主 要由官府拨给。 2 、民间出资 办学所费巨大,并且各地经济状况不同,朝廷也允许吸收民间资金办学。 元符三年( 1 1 0 0 年) ,襄州光化县重修县学时,“愿献赀以助其用者,愿献地以 箍基者,愿新绘塑者,愿新祭器者,愿按图指位,则治材董工自作某处者,板筑 朴斫。涂泥丹,惟恐或后”。国绍兴八年( 1 1 3 8 年) ,连江县重修县学,邑人林日华 率陈元礼、林芘、林缚等缗钱万有奇助之。 除以上两县外,还有溧阳、长乐、安 福、古田( 重建) 、仙游、乐清、广昌、鄞县、休宁、长兴、番禺等1 1 县均由民间出 资建学这些县皆在南方。出资修建县学者,多为地方上的吏、豪富、大姓、士 人、县学生。说明南方经济发展起来后,人们纷纷向教育投资。 2 6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官员捐资 朝廷多次诏令地方办学,并把兴学作为考核其政绩的一项内容于是一些 县官到任地方后,自出俸钱办学。如绍熙元年( 1 1 9 0 年) ,海盐县令李直养以 月得餐钱修大成殿,重装宣圣十哲像,立小学,置书籍;心嘉定十六年( 1 2 2 3 年) ,重修山阴县学,县令赵汝职捐缗钱3 0 万以助其费。憎 宋代县学的兴盛,除了朝廷的倡赞之外,县官的态度也起到了直接的决定 性作用。从上述县学的修建情况不难看出,每次兴置,都由县官发起,这种举 措既是官府的行政措施,又是官员个人的政绩。许多官员甚至掏出自己的私 钱兴办教育,这反映了宋代教育的一个特色。 ( - - ) 宋代县学养士的经济保障 1 学田 除了由州、县拨官钱外,还建立了学田制度,为州县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 的经济保证。 乾兴元年( 1 0 2 2 年) 仁宗即位初,曾从翰林侍讲学士孙夷之请,给赐究州 州学职田十顷充养士费。 神宗熙宁七年( 1 0 7 4 年) ,荆湖北路察访章悖言:“邵 州新化县已建学,乞下转运司给水田二百亩为学田。”从其请。 到徽宗崇宁兴 学时,又诏各地“将系官折纳、抵挡、户绝等田产,召人添租争佃,充助学费”,固 普增了各州县学田。到大观二年( 1 1 0 8 年) 全国学田总数已达1 0 5 ,9 9 0 顷。啦 宋室南迁后,学校教育继续发展,即使在偏远的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的许 多小州县,也纷纷建立了学校,学田随之增加。特别是在南宋经济发达的一些 地区,州县学田统统成倍地增加。以仙游县学为例:仙游先有庙学,庆历八年 ( 1 0 4 8 年) 、及元祷九年( 1 0 9 3 年) 先后重修,宣和末废圮,养士学宫破陋不治。 南宋绍兴九年( 1 1 3 9 年) ,乾道七年( 1 1 7 1 年) 先后由知县捐资重修,学舍殿堂 重具规模。县学学田,绍兴九年( 1 1 3 9 年) 由肇庆陈可大以建学余资买置田1 2 段3 5 亩1 4 步,岁人租谷4 0 石2 枋,租钱4 6 贯3 2 8 文。乾道七年( 1 1 7 1 年1 , 知县赵公绸拨屏山之隙地及白湖之荒田、诸里湮废之田,垦辟以充学察。共 3 0 0 余亩,岁入租米2 1 石7 合,租钱7 9 贯4 1 5 文。此外又有建兴院、建福院田 产租钱余资岁供学校养士。宝枯三年( 1 2 5 5 年) 又将郑家绝户田园,景定三年 ( 1 2 6 2 年) 将下建福院田产钱8 贯6 1 3 文拨入学察。由于经费充裕,淳祷元年 2 7 河南太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4 1 年) 教养生员8 8 人,景定三年( 1 2 6 2 年) 增至1 0 0 余人。蛐 学田的来源大致有四条途径,一是由朝廷赐与。二是地方官府拨给系官 田,包括没官、户绝、夺田等。庆元五年( 1 1 9 9 年) ,昆山县以奸民隐占之田3 顷,没官田2 顷充学l i t 。 三是各级官员用公帑购置田地。绍兴十年( 1 1 4 0 年) ,张浚以师司钱二百万购得闽县鼓山里洲田2 顷9 0 亩为学田。螃嘉熙元年 ( 1 2 3 7 年) ,赵汝镗知桐庐县,发县帑五千缗,增置学田养士。唧四是官绅捐赠的 私田。宁宗嘉定中,赵崇本知崇安,兴学校、捐俸请买开平废寺田以充学廪。啦 宋代学田一般都靠出租绘佃户来收取钱、粮以维持学计。虽然地租的收 入比较稳定,但由于学田免纳二税,学田往往被冒佃,并且地方豪强鲸吞蚕食 学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到南宋时比较严重。绍兴间有的士大夫提出, “赡学公田多为形势侵占请佃”。 绍定二年( 1 2 2 9 年) ,真德秀也指出,“虽养士 之田素具。或转而他用,或漫不訾省,听其侵牟于吏而夺壤于豪民”。鼬虽然宋 代对学田曾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制度来维护学田的所有权,但是光有制度,不见 执行,仍然使县学常常无力维持,陷于停办状态。 宋代的学田制度,使州县学的钱粮收入做到了专项、专收、专管、专用,加 上屋课息钱之类,增为学费,遂使各级各类学校大都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学田及 稳定的钱粮收入,解决了学舍的“兴坏补废”,从而使更多的“孤寒”子弟能够在 学粮的资助下读书,它为兴办地方官学,扩大封建人才的堵养和从文化教育上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定的物质基础。它对同代的金政权及以后的 元、明、清各朝代都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2 、其他经济来源 除了学田收入外,县学还用多种方法筹措经费。特别是崇宁兴学时,面对 众多的在校学生,朝廷除大量增赐学田外,其增加经费的方法尚有数种。如郭 宝林先生刳e 宋州县学一文中提到的出租房廊钱、买扑醋坊钱、钞旁定贴钱 等。 此外,还有以地方出产收人以助学的。如南宋时,安丰军六安县,每天用 卖酒钱一贯供县学学生食用。 嘉定二年( 1 2 0 9 年) ,广州南海县建学,经略陈 蚬拨金斗场岁收地基钱1 0 0 贯添助养士。嶝 尽管征收维持县学的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但它客 2 r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观上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为 科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宋代开创的多种助学模式为后世学 校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借鉴作用。 四、宋代县学的作用 宋代“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 这“既是宋代文化高度发展 的一个表现,也是宋代文化之所以取得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县学在宋代官学体系中属于最基层的一级,它的作用不如太学、州学那么 明显,但是它作为基层教育机构分布广,生员充足,培养学生多,所发挥的历史 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宋代县学为封建王朝培养了大批人才。试以两浙路明州地区为例, 明州所辖的鄞县、奉化、慈溪、定海、昌国、象山六县均设有县学,且连绵不断, 因而这一地区的人才辈出。被誉为庆历五先生中的杜醇、楼郁均积极从事县 学教化,培养了许多人才。杜醇,慈溪人,庆历中鄞令林肇聘他任县学教师,后 又任慈溪县学教师。由于杜醇悉心教化,鄞县、慈溪人才日盛,有人称赞他的 办学业绩,说:“二邑文风之盛,自先生始。”圆楼郁,鄞县人,庆历中“掌教县庠 者数年,又教授郡学,前后三十余年”,致使“一时英俊皆在席下”。 再以晋城 县学为例,史载:明道先生“为令晋城。其俗朴陋,民不知学,中间几百年,无登 科者,先生择其秀异,为置学舍、粮具,聚而教之,朝夕督厉诱进,学者风靡日 盛。熙宁、元丰间应书者至数百,登科者十余人”。世晋城县从“无登科者”至 “登科者十余人”的大转机,不能不归功于晋城县学的建立。又据宋历科状元 录载:邵武县学内有一棵石榴树,学子们观察其结实之数作为登科的征兆。 这年,果实累累。“叶祖洽、上官均名在一二,又何与京、何与狷兄弟暨县人登 第者共十四人”。 小小一县学之内,一次考中十四人,实为少见。 第二,县学起了化民成俗、扩大封建道德影响的作用。学记说:“君子如 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经唐末五代的战乱宋代统治集团更加深刻地认识 到这一道理。宋代普遍设立地方官学目的之一,是为了使“人人有士君子之 器。虽田亩之贱,山林之幽亦为仁义之所渐摩,礼乐之所陶染,成人于善,置兔 2 9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不忘敬,敦苇而不忍践,岂有暴乱萌于心,好宄害于事者哉? 此建学之效 也”。啦可见,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兴办学校,以化民成俗,使之不犯上作乱。 宋代守令几乎都把教化作为施政的重要手段。元丰前,唐州比阳县曾经是一 个“习俗庞驳”、“寇攘”繁多的地方。元丰间,范某知唐,“厚之以忠信”,很短刚 间内就形成了“野民无警,囹圄遂空”的新气象,乃大兴学校。后来一个名叫师 文的人到比阳做县令,承范公遗风,尝说:如果希望风俗淳厚,“其惟养之以学 校”,并将县学修葺一新。 苏辙在上高县学记中也写道:元丰五年( 1 0 8 2 年) ,县令李怀道建县学后,“政不苛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李君喜学之 成而乐民之不犯,知其为学之力也”。谚王安石称赞明州慈溪县学,说:“吾所见 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 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婶这段话代表了宋代封建统治阶 级中有识之士对县学社会功能的认识和对兴学运动的肯定评价。 宋代县学的办学方式及其经验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实际上,宋代县 学在其本身的发展过程中,有二个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其一,是科举对县学的 制约问题。宋代兴学几乎都导源于科举弊端,因此,范仲淹、王安石、蔡京和南 宋朱熹、叶适等人,都曾提过各种改革科举、发展学校的方案,到后来,仍然是 科举支配学校。这一现象的存在实际上限制了宋代县学的发展。其二,是教 育经费的保障问题。学田制度相当完备,但由于行政、法律等措施执行不力, 经费不继的事件经常发生,从而阻碍了宋代县学的正常发展。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注释: 宋史职官志考正序,载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2 4 5 页。 序列,见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1 、7 、8 页。 宋史卷1 5 5 ( 选举志一。 原载历史研究; 1 9 8 8 年2 期。 袁征:宋代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历史性转折,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1 年 1 2 月版。 宋代蜀文辑存卷2 4 ( 华阳县学馆记。 景定建康志卷3 0 ( 儒学志3 ( 束元方志丛刊) 。 宝庆四明志卷1 6 ( 学校( 宋元方志丛刊) 。 明王鏊姑苏志卷2 4 学校( 四库全书本) 。 上海古籍书店影印8 2 年版。 中华书局1 9 9 0 年版。 正德袁州府志卷1 3 。杨侃重修先圣庙并建讲堂记(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 。 o 威淳临安志卷5 6 县学( 宋元方志丛刊) 。 范仲淹范文正集卷8 上执政书( 四库全书本) 。 续资治通鉴长编( 以下简称长编) 卷1 4 7 。仁宗庆历四年三月甲戍。 长编卷1 4 7 ,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 宋会要辑稿崇儒( 以下简称宋会要) 2 之4 。 王安石临川文集卷8 2 繁昌县学记( 四库全书本) 。 张冀张右史文集卷5 0 冀期学记( 四库全书本) 。 0 l 强川文集卷3 9 ( 上仁宗皇帝盲事书。 文献通考卷4 6 ( 学校七。 宋会妥祟儒2 之8 。 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柬( 以下简称长编纪事本束) 卷1 2 6 ) b 1 县学( 宛 委别藏本江苏古籍出版社) 。 宋会要豢错,2 之1 0 。 o 宋会要崇儒2 之2 4 。 续资治通鉴长编抬补 ( 以下简称 卷2 8 ,徽宗大观二年五月庚戍。 3 l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卷2 7 士门- 学制类( 四库全书本) 。 葛胜仲丹阳集卷1 乞以学书上御府并藏辟雍札子( 四库全书本) 。 嘉靖温州府志卷8 文(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 。 洪适盘洲文集卷3 3 休宁县校宫碑( 四库全书本1 。 宋会要崇儒2 之3 7 。 仙溪志卷1 学校( 宋元方志丛刊) 。 正德琼台志卷1 5 ( 学校上( 天一阉藏明代方志) 。 0 叶适水心集卷3 学校( 四库全书本) 。 宝庆四明志卷2 0 学校( 宋元方志丛刊) 。 林季仲竹轩杂著卷6 温州乐清县学记( 四库全书本) 。 宋史纪事本末卷7 太祖建隆以来诸政。 o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 5 0 ,绍兴十三年十- - , q 癸已。 0 嘉靖浙江通志卷6 5 ( 风俗(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 。 欧阳修文忠集卷2 5 胡先生墓表( 四库全书本) 。 宋史卷4 0 7 杨简传。 0 长编纪事本末卷1 2 6 州县学。 李致忠宋代刻书述略,载文史第十四辑,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 朱熹晦庵集卷7 8 建宁府建阳县学藏书记( 四库全书本) 。 洪迈容斋四笔卷5 饶州风俗( 四库全书本) 。 刘克庄后村集卷1 2 泉州南郭二首( 四库全书本) 。 宋史卷8 8 地理志四。 水- t l , 集卷1 上宁宗皇帝札子2 。 9 宋史卷s 9 地理志五。 宋史卷8 9 地理志五。 嘉泰会稽志卷l 风俗( 宋元方志丛刊) 。 宋史卷8 6 地理志二。 宋会要崇儒2 之4 。 o o 淳熙三山志卷9 诸县庙学( 宋元方志丛刊) 。 临川文集卷8 x 慈溪县学记。 o 长编卷2 9 4 ,元丰元年十一月乙酉。 3 2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 。 朱会要崇儒2 之8 。 淳熙三山志卷9 诸县庙学( 宋元方志丛刊) 。 嘉泰会稽志卷1 县学( 宋元方志丛刊) 。 宋会要崇儒2 之1 6 。 宋会要祟儒2 之1 8 。 0 永乐大典卷1 4 6 2 2 ( 吏部条法差注门。 o 明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 1 3 ( 高允请立郡国学校置博士助教学生( 四库全书 新唐书卷i 9 7 ( 韦宙传。 o 长编卷1 4 7 ,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 长编卷1 5 5 。仁宗庆历五年三月辛末。 束史卷1 5 5 ( 选举志1 。 苏轼东坡全集卷3 9 ( 陈公弼传( 四库全书本) 。 元陆友仁吴中旧事( 四库全书本) 。 群书考索后集卷2 7 士门学制类。 文献通考卷4 6 学校七。 朱长文乐圃余稿卷6 苏州学记( 四库全书本) 。 元陆友仁吴中旧事。 宋会要崇儒2 之4 。 长编纪事本末卷1 2 6 ( 州县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炼钢原料加工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宫颈癌护理课件
- 安全培训架构图课件
- 2025年甘肃公交建集团校园招聘20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套
- 仓储管理员5S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子玻璃制品镀膜工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宫颈球囊引产课件
- 安全培训机杨制度课件
- 2025年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招聘24人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培优)
- 安全培训期望及建议课件
- 安宁疗护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胸外科快速康复护理
- 动火作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4篇)
- 水土保持员培训课件
- 第三类商标租赁合同范本
- 海上平台油泵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 《欧洲签证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秋季1530安全教育记录
-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材例题+练习+课后习题
-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矿物学》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