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否定式祈使句“别VP了”及相关句式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否定式祈使句“别v p 了”及相关句式研究内容提要9 3 1 t ;8 5本文主要讨论现代汉语否定式祈使句“别v p 了”的两种格式分类,分别对两种格式进行了相应的句法语义分析,并且探讨了两种特殊的否定式祈使句。力求通过形式分类,对否定式祈使句的句法构成和语用功能加以考察和分析。全文除前言和后记以外,共分为5 个部分:第一章对否定式祈使句“别v p 了”进行格式分类,通过对“v p ”和“了”的考察将“别v p 了”分成两种不同的格式,并对格式l “别v p ( 了。) ”进行句法语义分析,包括对句末“了,”的分析、v p 的语义特征及格式的否定辖域。第二章对格式2 “别v p 了。”进行相关的句法语义分析,探讨句末“了。”的功能以及能够进入格式2 的动词特征,并且对格式l 和格式2 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两种格式中不同的动词语义特征和不同的句式意义。第三章讨论两种特殊的否定式祈使旬,即双重否定式祈使句和“别”类否定式祈使旬。通过分类分析、格式特征及语用功能来探讨这两类特殊句式的意义。第四章对否定式祈使句“别v p 了”进行语用分析,包括对句式预设、语用约束及功能分类,揭示该旬式与使用语境之间的关系。第五章从宏观的角度对否定式祈使句的构成要素主语、否定词和语气词进行分析和总结,力求揭示这类句式的共性特征。关键词否定式祈使句否定辖域双重否定语用功能预设a b s t r a c tt h i st h e s i sf o c u s e so nt h ed i s s c u s i o no v e rt h et w oc a t e g o r i e so f “b i ev pl e ”a ni m p e r a t i r es e n t e n c ep a t t e r no fn e g a t i o ni n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y e so fs y n t a xa n ds e m a n t i c s ,t w os u b d i v i s i o n so ft h i si m p e r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p a t t e r na r ea n a l y s e dh e r e b e s i d e s ,s y n t a c t i cs t r u c t u r ea n ds e m a n t i cf u n c t i o na r ea l s os t u d i e di nt e r m so ft h ec l a s s if i c a t i o no fl a n g u a g ef o r m a t i o n t h e r ea r ef i v ec h a p t e r si nt h eb o d yp a r to ft h i st h e s i s i nc h a p t e ro n e ,t h es e n t e n c ep a t t e r no f “b i ev pl e i sc a t e g o r i z e di n t ot w od i f f e r e n tt y p e t h ef i r s tt y p e ,n a m e l y “b i ev p ( l e l ) ”,i sa n a l y s e df r o mt h ea n g l eo fs y n t a xa n ds e m a n t i c s t h ea n a l y s i so f“l e l ”,t h es y n t a c t i cf e a t u r e so f “v p ”a n dt h es c o p eo ft h en e g a t i o na r ei n v o l v e di nt h i sc h a p t e r i nc h a p t e rt w o ,t h es y n t a c t i ca n ds e m a n t i ca n a l y s i so ft h es e c o n dt y p e“b i ev p ( l e 2 ) ”i sc a r r i e do u t ,w h i c hi n c l u d e st h ef u c t i o no f “l e 2 ”,f e a t u r e so ft h o s ev e r b st h a tc a nb eu s e di nt h ep a t t e r no f “b i ev p( l e 2 ) ”,a n dt h e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t w ot y p e so f “b i ev pl e ”a sar e s u l to fa b o v ed i s c u s s i o n ,d i f f e r e n ts e m a n t i cm e a n i n g sa n dv e r b a lf e a t u r e sc a nb ef o u n di n “b i ev p ( l e i ) ”a n d “b i ev p ( l e 2 ) ”i nc h a p t e rt h r e e ,t w os p e c i a li m p e r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p a t t e r n so fn e g a t i o n 一“i m p e r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w i t hd o u b l en e g a t i v e s ”a n d“b i e - f e a t u r e dn e g a t i v ei m p e r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 ”一a r eu n d e rd i s c u s s i o n t h em e a n i n g so ft h e s et w os e n t e n c ep a t t e r n sa r er e v e a l e df r o mc l a s s i f l e da n a l y s i s ,s e n t e n c ep a t t e r nf e a t u e r s ,a n dp r a g m a t i cf u n c t i o n s i nc h a p t e rf o u r ,t h ep r a g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o f “b i ev pl e ”i sm a d et oc l e a r i f y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i si m p e r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p a t t e r na n di t sc o n t e x t ,i n c l u d i n gt h e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o fs e n t e n c es t r u c t u r e ,p r a g m a tic1i m it a t i o n i nc h a p t e rf i v e ,s t r u c t u r a le l e m e n t so f “b i ev pl e ”一t h es u b j e c t ,t h ew o r dw i t hn e g a t i r ea n dt h ew o r di n d i c a t i n gm o o d a r ef u r t h e ra n a l y s e da n ds u m m a r i z e da i m i n gt od i s c o v e rt h ec o m m o nf e a t u r e so ft h i ss e n t e n c ep a tt e r n k e yw o r d s :i m p e r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p a t t e r no fn e g a t i o n ,t h es c o p eo fn e g a t i o n ,d o u b l en e g a t i o n ,p r a g m a t i cf u n c t i o n ,p r e s u p p o s i t i o n前言早在1 0 0 多年前,马建忠( 1 9 8 3 ) 在马氏文通中将祈使句定义为“谕禁之句”“谕之使然与禁其不然者”。这与今天一些语法著作中把祈使旬定义为“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 黄伯荣、廖序东1 9 9 7 ) 以及“祈使句就是用祈使的语气表示要别人做某件事或不做某件事的句子”( 范晓1 9 9 8 ) ,基本上都是吻合的。一些学者曾进一步细化对祈使旬的分类和区别。袁毓林( 1 9 9 3 ) 从语义、语形、语用等多方面对现代汉语祈使句进行了界定。根据他的研究,祈使句可以分别从意义和形式两个方面分出两种类型系统:意义类和形式类。从表意功能上看,祈使句可以表示命令、建议、请求及与之相对的禁止、劝阻、乞免等。据此,将祈使旬的意义类分为三类六种:命令句和禁止句;建议句和劝阻句;请求句和乞免句。这些类别主要是从意义出发,根据祈使旬语气委婉的程度和要求听话人做出适当反应的角度划分的,可称为祈使句的意义类。但是,由于类与类之间并没有太严格的形式上的区别,因此,这种分类是一种比较粗疏而且模糊的分类系统。一、旬式界定从结构形式上看,祈使句可以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大类。否定式中含有“别甭”“少不要不准不许”等否定性词语,而肯定式中则没有。因此,我们可以把肯定式祈使旬看作是祈使旬的无标i 己形式,而否定式祈使句就是祈使句的有标记形式。在有标记的否定式祈使句中,特别是在日常交际中,“别”以其鲜明的口语色彩成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同时,由于“别”这个否定算子的作用范围的不同,给这类句式带来了丰富的句法、语义及语用变化。因此,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由“别+ 动词性成分+ 了”为主要构成形式的否定式祈使句,研究对象是“别v p ”别v p 了”以及当v p 为“不v p ”和零形式时的特殊否定式祈使句,以及这些否定式祈使句由于受到句法、语义的限制所引发的不同语用意义。在句式中,“别”表达的是禁止、劝阻、提醒、命令等祈使涵义,要求对方做出适当的反应来实现句式的交际目的,因此,对旬式的界定只限于具有祈使功能的否定式祈使句,区别于一些带有否定副词“别”的陈述句。二、研究现状迄今为止,对“别+ v p + 了”否定式祈使句式的研究,较早见于彭可君( 1 9 9 0 ) ,得出了:“别”在祈使句中( 1 ) 表示劝止,或表示建议、取消计划中的动作行为;( 2 ) 表示叮嘱和告诫。较为完备的研究成果则是袁毓林( 1 9 9 3 ) 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他在论著中曾经专门讨论了三种否定式祈使旬:“别甭+ v “别甭+ v + 了”“不要不许不准+ v ”,并根据祈使句对动词的句法、语义选择,划分了动词的次范畴,把动词分为述人动词( h u m a nv e r b ,能够表示人的动作、行为、状态、变化等,如:“拿、问、忘、救”等) 与非述人动词( n o n h u m a nv e r b ,只能表示人以外的动物、生物、事物的动作、行为、状态、变化等,如:“叼、谢、漫、灭”等) ,进一步将述人动词分为可控动词( c o n t r o l l a b a lv e r b ,表示能由动作发出者控制的动作、行为) 与非可控动词( n o n c o n t r o l a b a lv e r b ,表示不能由动作发出者控制的动作、行为) ,再通过语义分析,将可控动词细分为自主动词( v o l i t i o n a lv e r b ,表示动作发出者有意识地发出的动作、行为) 与非自主动词( n o n v o l i t i o n a lv e r b ,表示动作发出者无意中发出的动作、行为) 。得到的结论是,自主动词既能够进入肯定式,又能进入否定式,非自主动词只能进入否定式,不能进入肯定式。也就是说,进入否定式祈使句的既可以是自主动词,也可以是非自主动词,那么,两类不同的动词进入否定式祈使句的格式是完全相同,还是有其各自鲜明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仍需进一步解释和说明。之后,又有王红旗( 1 9 9 6 ) 、( 1 9 9 7 ) 、( 1 9 9 9 ) ,专门针对否定式祈使句“别v 了。”进行了歧义分析和旬式意义分析。齐沪扬、朱敏( 2 0 0 5 ) 更对包括否定式祈使句在内的现代汉语祈使句的句末语气词进行了选择性研究。随着语用分析手段的发展和广泛运用,祈使句的语用功能也得到了学界的重视。方霁( 2 0 0 0 ) 论述过现代汉语祈使句的语用研究,将祈使句分为命令句、要求旬、商量句和请求旬,并且分析了在使用中受到的语用约束。此后,刘顺、薛维哲( 2 0 0 2 ) 、孙汝建( 2 0 0 4 ) 、徐阳春( 2 0 0 4 ) 等都将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祈使句及否定式祈使旬的语用特点。三、本文意图以往研究,仍缺乏对能够进入否定式祈使句的动词特征的细化解释和分析。构成“别v p 了”的句子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却可以划分出句法层面截然不同的两个格式,即“别v p ( 了) ”和“别v p 了。”。在这两个格式中,由于“了”的功能和意义的不同,可以划分不同的句法层次,其表达的旬式义也有所差别,进而使用的语境和语用意义也有各自的特点。而形成这两个不同格式的深层原因就是核心动词及动词性结构的语义特征。另方面,前人和时贤的研究,多针对单个动词,或者说是简单的动词结构展开,但通过对语料和实际交际用语的考察,我们发现,在由“别”构成的否定式祈使句中,“别”后面的动词性结构往往呈现多样且复杂的结构形式,而这样复杂的句法结构与否定词“别”及“了”的结合有其句法、语义、语用的多种限制。再有,在实际的语料分析中,我们发现除了“别v p 了”这样的否定式祈使句,还存在着双重否定式祈使句式“别不v p ( 了) ”以及由单个“别”构成的否定式祈使句。这些特殊的“别v p 了”否定式祈使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它们的结构形式类型及特点,以及各自受到的多种约束。这些都是本文试图解释和说明的内容。鉴于前人的研究情况,本文要立足于现代汉语的实际使用情况,考察“别v p 了”的不同结构构成、特点和使用、功能问题。在研究角度上,本文主要从共时方面入手,首先对由“别v p 了”构成的否定式祈使旬进行结构形式上的分类,根据句末“了”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将其分为格式1 “剐v p ( 了。) ”和“别v p 了。”两大类。再分别根据谓词性成分v p 的不同情况,把否定式祈使旬旬式的不同选择关系做梳理。这是着重描写的部分。我们认为,谓词性结构的不同语义关系是造成出现不同格式的原因之一。其中,“了”的作用和意义的不同及其是否能够不出现是两种否定式祈使句格式的主要区别。围绕着构成两种否定式祈使句格式的v p 之间的句法、语义、语用和逻辑义的分歧和重合,主要讨论了能够进入否定式祈使句式的谓词及谓词性结构的特点,及“别”作为否定算子的特性等有关问题。除了以“了”的功能为分类标准之外,我们还根据v p 的构成,讨论了“别不v p ”和“别”两种特殊的否定式祈使句,分析了它们的构成及使用限制,并尝试做一些解释性的分析。一方面借助双重否定的逻辑意义,对双重否定式祈使句的使用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尝试从语用角度对由单个“别”构成的否定式祈使句进行解释。在文章的结构安排上,本文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先分别对两种典型的否定式祈使句格式进行句法分类和分析,再对双重否定式祈使句及由“别”独立成句的特殊否定式祈使旬进行深入探讨,进而深入讨论这种否定式祈使句的预设及语用分类和功能,最后,从宏观的角度,对否定式祈使句“别v p了”的句式特征加以总结。前三章主要从句法和语义层面对句式进行分类研究,第四章则从语用平面着手,力求进一步对该旬式加以解释和说明。本文尝试运用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否定与否定辖域、话语的语用分析等语言分析手段,借鉴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对“别v p 了”否定式祈使句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力求详细地讨论“别v p 了”的句式分类情况、以及双重否定式祈使句、单个“剐”构成的否定式祈使句等几种特殊的“别v p 了”。本文的例句除了少数自拟以外,主要来自专门的语料搜索软件对北大语料库的检索结果。一般只注明作者。第一章格式1 “别v p ( 了。) ”的句法语义分析这一章首先要对否定式祈使句“别v p 了”进行总体分类,将句式分为“别v p ( 了1 ) ”和“别v p 了2 ”两个不同的格式,再进一步分析旬末“了1 ”在格式中的作用,以及对能够进入格式1 的动词特征和语义内涵及整个格式表达的祈使意义。一、“别、,p 了”的格式分类毋庸多言,否定式祈使句“别v p 了”的句式表达义是:说话人要求听话人有意识地不做某事,或者提醒听话人避免无意识地发生某事。在句法成分上,这种句式是由否定副词“别”、动词或动词性结构及句末“了”三个部分构成的。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能够进入否定式祈使句,也就是说,“别v p 了”旬式对动词及动词性结构有着比较严格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的选择限制。因此,我们首先来看看能够进入“别v p ”句式的动词语义特征。到底什么样的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能够进入“别v p ”句式呢? 我们根据语料的检索,整理了一些能够出现在该格式中的单个动词或复杂的动词性结构形式。v p 表现为单个动词:( 1 ) 别闹,小心摔了。( 礼平小战的黄昏)( 2 ) 有话慢慢说,别哭! ( 汪曾祺羊舍一夕)( 3 ) “别打,方方。”我按住方方的手说,“这是打架的地方吗? 打了咱们谁也跑不了。”(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v p 表现为述宾短语:( 4 ) 你别惦记我,那) l , f l t 好,我都不想回来了。( 鲍昌芨芨草)( 5 ) “别来这套。”我笑着对楼下的人说,“我扔下去你们就躲了,我还不知道这个。”( 王朔g 永失我爱)v p 表现为述补短语:( 6 ) 别说下去,真的不要说! ( 姜天民第九个售货亭)( 7 ) 别走那么早了,我订了车,就我自己。( 陆星儿一个和一个)v p 表现为偏正短语:( 8 ) 别乱扯! ( 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9 ) 别瞎说! ( 汪曾祺云致秋行状)( 1 0 ) “好吧,”老李把事才听明白。“别多弄菜! ”( 老舍离婚)v p 表现为兼语短语:( 1 1 ) 别让老爷子瞧见!( 1 2 ) 别妨碍我背单词!( 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刘心武白牙)v p 表现为偏正复句的紧缩形式:( 13 ) 别得了便宜卖乖,你们跟这儿住着,什么好处不多得一份儿?( 刘心武小墩子)( 1 4 ) 你别过了河儿就拆桥! ( 刘心武( 小墩子)尽管v p 的表现形式可以有丰富的变化,但是“别v p ”在句法层次上的关系还是不变的,即“别”否定v 或者v p 。根据袁毓林( 1 9 9 3 ) 的分析,通过对与祈使旬相关的动词分类系统的研究,得到了能够进入祈使句的动词语义特征为 + 述人 、 + 可控 、 + 自主 和 一自主 。其中,自主动词既能够进入肯定式,又能进入否定式,非自主动词则只能进入否定式,不能进入肯定式。换句话说,能够进入现代汉语否定式祈使句的动词既可以是自主动词,也可以是非自主动词。因此,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发现,进入“别v p ”旬式的有自主动词,也出现了非自主动词。那么,否定式祈使旬“别v p 了”是不是就是“别v p ”带上一个“了”构成的呢? 不同的动词进入相同表现形式的格式的句法层次是否相同,或者说,其表达的意义也是否存在差别? 试比较下面例句:( 1 5 ) 别笑了! ( 孙少山g 百米深处)( 1 6 ) 算了,算了,你别说了,我不看了,明天我去拉蜂窝煤不就行了!( 刘震云一地鸡毛)( 1 7 ) 够了,别唱了! ( 尤凤伟石门夜话)( 1 8 ) 你别在这儿给我丢人现眼啦! ( 浩然新媳妇)( 1 9 ) 可您别忘了,上座儿才上了六成( 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2 0 ) 小伙子,别冻坏了( 冯向光三晋春秋)( 2 1 ) “四爷,下半天到东城给我取件东西来,别误了! ”( 老舍四世同堂)( 2 2 ) 或对小妞子说:“哟! 太爷爷给买的兔儿爷? 真好看! 好好拿着,别摔了噢! ”( 老舍四世同堂)2我们可以单纯地提取出含有“别v p 了”的句式加以对比:ab别笑了别忘了别说了别冻坏了别唱了别误了别在这儿给我丢人现眼啦别摔了a 组与b 组单纯在表现形式上似乎是没有差别的,但是,通过变换形式我们可以看出两组例予的不同:a b 别笑别忘别说+ 别冻坏别唱别误别在这儿给我丢人现眼别摔在a 组中,去掉句末的“了”而出现的a 组是满足句法要求的,因而也是可以成立的。反观b 组,如果去掉句末的成分“了”,则无法完旬,或者说不满足成立的句法条件,无法在实际交际中使用。也就是说,a 组与b 组看似具有相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实际上,句末“了”的存在与否对其各自的完旬能力是有根本的影响的。a 组中,句末“了”是个语气词,表示交化或新情况的出现,我们称之为“了。”。整个句式的层次划分为“别v p ( 了,) ”,是否带有这个旬末语气词只是句式表达语气有所不同,而“别v p ”都是符合句法要求的,不会对句法结构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因此,我们把类似a 组这样的否定式祈使旬归为格式1 ,即“别v p ( 了。) ”;在b 组中,显然“了”是旬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整个句子的完句功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王红旗( 1 9 9 9 ) 的研究,这个“了”是个语音弱化了的结果补语,在北京话中读l o u ,我们称之为“了。”。在句法层面上,这个“了。”不能独立运用,必须附着在核心动词后面,成为一个述补短语再被“别”加以否定,因此,类似于b 组的句式其内部构造层次是“别( v p 了:) ”,我们把它们划分为格式2 。这样,我们就把“别v p 了”的否定式祈使句划分为格式l “别v p ( 了,) ”和格式2 “别v p 了。”。二、格式1 中“了。”的语法功能分析( 一) “了。”的句法功能在格式1 “别v p ( 了。) ”中,可以从句法层面划分为“别v p ”与“了”两个部分,即,v p 能够与“别”结合,并满足句法要求;“了”则为语气词,3在北京话中读1 e ,表示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称为“了。”。换句话说,在格式1 中,“了,”是比较灵活和自由的,它的存在与否都不影响整个格式的句法关系及结构划分,只是单纯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 2 3 ) “行了石静,别哭了”( 王朔永失我爱)( 2 4 ) “别哭,亲爱的,今天不许哭,谁也不许哭,完了再哭”石静温存地哄我( 王朔永失我爱)在同样的一部作品中,例( 2 3 ) 使用了“别哭了”,而例( 2 4 ) 则是“别哭”,两个句子都是满足句法要求的,并且都是表达了否定祈使的意义。例( 2 3 )是说话人“我”希望听话人“石静”放弃正在进行的“哭”的动作,或者说,改变“石静”说话时正在保持的“哭”的状态:而例( 2 4 ) 中的“石静”成了说话人,“我”则是交际中的听话人,“别哭”的适用语境既可以是“我”正在进行“哭”的动作或者保持“哭”的状态,同时,也可以是“我”正处在“即将”“哭”的i 晦界状态,说话人“石静”希望听话人放弃“哭”的打算。两个句子的涵义的不同就是由“了”引发的。我们说,这个“了”就是表示新情况出现的“了。”。所谓新情况,针对例( 2 3 ) ,具体来说,就是说话人“我”要求听话人“石静”从“哭”的动作状态改变到“不哭”相对于“哭”,“不哭”则是一种新情况的出现。“了。”的句法作用就是表示这种变化。再如:( 2 5 ) 直到一最,我看贾玲实在困了,也威情绪再下,就让她走了“别走了。”杜构躺在床e 谈,“又不是夕卜人,就睡这儿吧。”( 王朔过把藏就死)( 2 6 ) “别走别走,再聊会儿,正聊得起劲儿”马林生拉住起身想回屋睡觉的儿子,“咱们就缺这么推心置腹地交谈。”( 王朔我是你爸爸)对比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别走了”与“别走”都是能够满足句法和语用约束的。在划分句法层次上,“别走”都是核心的句法成分,“别”用来要求不出现“走”的动作行为。而例( 2 5 ) 中的句末“了。”就是表示新情况出现的语气词,即,说话人“杜梅”就是希望听话入“贾玲”从“走”到“不走”。例( 2 6 ) 中,“儿子”正打算回屋睡觉,爸爸“马林生”也是劝阻听话人放弃“走”动作行为。格式l 中的语气词“了,”虽然可以表示一定的句法意义,但是归根到底,它还是一个语气词。这点我们可以通过用其他祈使语气词对其进行替换来证明。例如,在否定式祈使句中常用的语气词还有“啊”“啦哇”等。上文中的“别哭了”可以用“别哭啊、别哭啦、别哭哇”来代替,同样,“别走了”可以替换为“别走啊、别走啦、别走哇”。这些语气词的替换并不影响整个格4式的旬式义,只是对句子的表达语气有所影响。( 二) “了。”的语用功能语气词“了。”虽然不影响整个旬式格式1 的句法关系,但却能够对出现否定式祈使句的语境进行提示,因此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对于这种广泛运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句子类型,“了,”的语用功能则显得更为重要。正如前文分析,格式1 中“了。”的作用是表示新情况的出现。在这里,“新情况”的出现是相对于“旧情况”而言的。当我们使用否定式祈使句时,一定会有一个已知的,并且肯定的前提,这种“前提”就是我们语用学上的“预设”。格式1 中的“了。”就是起到了强化、确定预设的作用。看下面的例子:( 2 7 ) 吴迪转身要追陈伟玲,我一把拉住她:“算了算了,我倒不生气,别惹麻烦了。”( 2 8 ) 我伸手啪地关了录音机:“你怎么应付的? ”“装傻呗没事,那片警是我哥哥的同学,就跟我说了说,以后注意点,别惹事”( 均出自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例( 2 7 ) 的预设为:听话人“吴迪”要去追陈伟玲,而在说话人“我”看来,这就是“正在”“惹麻烦”,因此,“我”希望听话人放弃正在进行的动作,不要去追陈伟玲,也停止“惹麻烦”,进而从“正在惹麻烦”的“旧情况”改变为“不去惹麻烦”的“新情况”。这种预设就是由“了。”带来的。也就是说,带有“了。”的格式l 的预设只有一种,那就是在“新”的动作行为出现之前一定正在进行某个已知的动作行为或者持续某种状态。说话人使用格式1 正是要表达对这个已知动作或状态的制止。一旦没有表示新情况出现的“了。”,语境的预设便出现了两种可能,一是对方正在进行某个动作行为,或者保持某种状态;二是对方将要进行某个动作行为或者出现某种结果。根据两种不同的预设可能,使用否定式祈使句的语用目的也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预设为第一种情况时,说话人使用否定式祈使句“别v p ”的目的就是命令、要求听话人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或者改变已然的状态;当预设为第二种情况时,由于动作行为还没有发生,因此,使用该格式的目的就是提醒、告诫听话人注意避免某个动作行为或状态。当然,确定到底是哪种情况的预设一般还要借助语境的帮助。例如( 2 8 )中,单独看“别惹事”这个格式,其预设既可以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正在进行的某个动作是“惹事”的行为,要求听话人马上停止该动作;又可以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将要进行的某个动作是“惹事”的行为,或者会出现“惹事”的不良结果,提醒对方引起注意,以避免“惹事”。这两种预设都是合理的。但是,借助语境中其他成分的帮助,如句子中的“以后注意点”,可以进一步得出在例( 2 8 ) 中,其预设更倾向于第二种情况,即“惹事”的行为还没有发生,说话人只是提起听话人的注意。再来比较一下:( 2 9 ) “你晚到了十分钟。”“没有! ”她拍起自己纤细的手腕让我看她的表“别赖了。”我戳穿她,“我看着你拨的表针。”( 王朔( 永失我爱)( 3 0 ) “我玩羽毛球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呢。”“别赖,把球给我,该我发球了。”( 王朔我是你爸爸)通过语境,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两个例句中否定式祈使句的不同预设。例( 1 5 ) 中使用“别赖了”是因为听话人“她”正在用“调皮狡猾”的小手段达到对说话人的埋怨和嗔怪,但由于“我”亲眼目睹了“她”的小手段而要求“她”停止“赖”的动作意图。“了”在句中的意义就是提示从“赖”到“不赖”这一新情况的出现。而例( 1 6 ) 中,我们借助语境也可以得出该旬的预设:“爸爸”试图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老练在和“儿子”的羽毛球对打中取胜,“儿子”却说“别赖”。可以说“儿子”既是对“爸爸”当时行为的制止,也可以说是“儿子”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的避免。三、格式l 中动词及动词性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根据前面分析,“了,”的作用是表示新情况的出现,它暗示了交际时有“旧情况”的存在,即说话时听话人正在进行某个动作或保持某个状态,说话人要求听话人马上停止动作或状态,从原有的动作状态改变到新的动作状态。这种对语境的要求是由“了。”自身的句法功能带来的。因此,对于整个格式1 “别v p ( 了。) ”来说,能够进入v p 句法选择的动词只能是具有 + 自主 语义特征的动词。正如下面的例子:( 3 1 ) 您别想了,也别说了。( 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3 2 ) 我眼里一下涌出泪水。半晌,我说:吟后,别提这个了。”( 王朔永失我爱)( 3 3 ) 别给自己找台阶了! ( 邓友梅别了,濑户内海)( 3 4 ) 别哭鼻子了,挂号费退给你,赶紧走吧。( 王朔顽主)( 3 5 ) 好啦好啦,到此为止吧,别再折磨你了。( 王朔顽主)( 3 6 ) 别让大熊猫跑了( 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格式1 的句式义就是说话人要求听话人放弃正在进行的动作行为,改变当前的行为、状态,从某个旧有的正在发生或持续的动作状态过渡到另一个6与之相反的新的行为、状态。这也就是前文中“了。”的句法功能的印证。因此,能够进入格式1 的核心动词都具备了 + 自主 的语义特征。尽管有些非自主动词也能够进入“别v p ”的格式,但是,由于“了。”的句法限制,它们便被格式l 排除在外了。例如“耽误、遗忘、误会、丢失”等非自主动词,可以进入“别v p ”,但却不能进入格式l “别v p ( 了。) ”。当然,我们在实际语言使用中,会有“别耽误了、别遗忘了、别误会了、别丢失了”的说法,但是,实际上,句末“了”的作用和意义与格式l “别v p ( 了。) ”中的“了,”是完全不同的,相应的,其句法层次也是不同的。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将会对这种格式及两种格式的不同进行探讨。四、关于格式1 的否定辖域否定辖域( t h es c o p e so fn e g a t i o n ) 和否定焦点( t h ef o c u so fn e g a t i o n )是r q u i r l 、g l e e c h 等人在研究英语否定句时提出的概念。否定辖域存在于抽象的否定句中,否定焦点存在于具体的否定句中。从逻辑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否定词将一个原子命题变为一个复合命题,相应的逻辑运算过程也要发生变化。从句法上看,包含否定词的句法结构显然与相应的肯定句的句法结构不同。按照吕叔湘( 1 9 8 5 ) 的看法,否定的范围是否定词后面的全部词语,而否定焦点是在否定范围之内实际被否定的内容。否定式祈使旬,由于有了“别”这个否定副词,也属于广义的否定句,因此,也有其否定辖域、否定焦点。否定旬都有其否定中心,即否定指向的具体成分。当否定中心被否定的同时,其他被否定范围内的成分则得到肯定。一般来说,否定句的否定中心往往指在否定范围里最具有交际意义的部分,即意义最具体的部分,而汉语中这些成分往往都不是句子的主干,而是句子的次要部分一定语、状语和补语。换言之,在汉语的否定句中,否定中心通常都是句子中的定、状、补成分。特别是当谓语是复杂性动词结构时,对否定辖域的把握则影响着句子交际功能的实现。再来分析前面的例旬,当“别v p ”中的动词性结构为单个动词时,例如( 3 1 ) 中,核心动词是“想”和“说”,“别想了,也别说了”就是用来制止听话人正在进行的动作。由于单个动词形成的句法关系较为简单,句子的否定重心就在句子中的动词上。而当动词性结构变得复杂时,如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偏正短语、双宾短语、兼语短语,甚至是紧缩复句,由于v p 的结构的复杂,“别”的否定范围就会随之夸大。这样也带来了否定焦点的不同,即从单个动词转移到这个动词的宾语、补语、修饰语,以至整个复杂的动词性结构上。这是由这些结构本身的句法功能引起的差异。( 一) v p 为带有修饰成分的偏正短语。主要表现为状中结构时,作为修饰成分的形容词一般都具有 + 贬义 的特征。正因为这些修饰成分带有贬义的语义特征,否定了动作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说话人才用“别v p ”的句式来制止或者防止,传达了说话人不希望动作行为按照其修饰成分定义得那么发展。而旬式的否定重心也转为这些修饰词,用以否定听话人所发出动作的无理性,强化对其动作加以制止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例如:别乱扯了别瞎说了别胡闹了例子中的中心动词前都有状语来修饰,即“乱”“瞎”和“多”,这也表达了说话人对听话人正在做或者将要做的动作行为的主观判断,认为这些行为有其不合理性及不必要性。正是因为说话人对听话人正在进行着的动作有其主观评价,因此,用“别”来进行制止或者提醒。而这样主观评价也成了否定式祈使句的否定焦点,即,制止的是没有条理的“乱扯”、没有根据的“瞎说”以及没有意义的“胡闹”。( 二) 、,p 为述补结构。否定焦点就是动词后面的补语结构。由于动词后补语的类型不同,也有细微的差别。l _ 趋向补语,即动词后面的补语为表示动作进行方向和趋势的方位词,而整个句式表达的意思为阻止或防止该动作继续朝着这个方向或趋势发展和进行下去。例如:别说下去了例句中,动词“说”带有趋向补语“下去”,而句式用“别”来加以制止听话人“说”的动作,要求听话人放弃“说下去”的打算,其否定的重心不只是“说”,而是“说”继续进行的方向和趋势“下去”。2 结果补语,即动词后面的补语为表示由该动作引起的某种结果,可以为动词,也可以为形容词。句式的意思为阻止动作,以防止出现该动作将引发的后果。这种对结果补语的选择也是受到祈使句的句法结构制约的。因为祈使句的主语往往是第二人称代词或第一人称代词,所以要求做谓语的动结式必须首先具备 + 述人 的条件,才能保证祈使句的主语和谓语搭配得当。这与前文说明也是一致的。同样的,动结式的动词结构也要带有 + 自主 的语义特征。当具有 + 自主 特征时,表示听话人正有意识地试图通过某个动作来达到某种结果,说话人用否定式祈使句加以制止,可以说是自主的动结式。8例如:剪断、浸湿等。( 三) v p 表现为双宾短语。由于双宾结构在句法层面上具有较强的紧密性,因此,在句子中也呈现一种密不可分的态势。例如:别给他钱了当双宾结构做核, i m l l 语动词时,整个否定式祈使句的否定重心则是该完整的双宾结构。“别”加以制止的是“给他钱”这样的结构。( 四) 7 p 表现为兼语短语。由于句法上的紧密结合和限制,兼语短语在否定式祈使句中也是不能分割来看的,要作为一个整体的句法结构来考察。兼语短语( v 。+ n + v z ) 是由一个述宾短语( v ,+ n ) 和一个主谓短语( n + v 。)结合而成的。说话人的祈使要求首先是制止v 。的动作进行或打算,因为该动作将引起后面n + v 。的行为。可以说,兼语中的n 往往是听话人的v 。影响下受到损害的一方,因此,用“别”来加以制止,以实现n 的合理利益。例如前面的例子:别让老爷子瞧见别妨碍我背单词别教小顺儿的妈老打孩子例子中,“老爷子”“我”“小顺儿妈”都是“瞧见背单词”“打孩子”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同样,也是听话人“让”“妨碍教”动作的宾语。说话人使用否定式祈使句的语用目的是希望制止“让”“妨碍”和“教”,而受益方往往是兼语中主谓短语的主语,即“老爷子”“我”“小顺儿妈”。9第二章格式2 “别v p 了。”的句法语义分析在第一章对两个格式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本章将探讨格式2 “别v p 了。”中“了:”的作用,以及能够进入格式2 的动词特征、语义内涵及整个格式表达的祈使意义,并对两个格式进行对比研究。一、格式2 中“了。”的语法功能分析正如第一章分析的结论,能够进入“别v p ”这个格式的可以是自主动词,也可以是非自主动词,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更多的句法限制。但是,一旦出现了句末的“了”,那么,由于“了”的句法功能的不同就会对进入整个格式的动词产生句法限制。根据王红旗( 1 9 9 9 ) 的研究,在“别v 了:”中,“了。”是个语音弱化了的结果补语,在北京话中读l o u 。“别v 了。”的格式意义为说话人提醒听话人注意避免出现某种情况,或做出某个动作。可以说,v 是还没有发生的动作或情况,其预设是听话人正准备进行某个动作行为,或者将无意中出现某种结果,而说话人要极力提醒听话人放弃这个打算,或者尽量避免这个结果的出现。与格式1 中旬末的“了。”不同,在格式2 中,句法层次为“别( v p 了。) 。“了。”由于承担着动词补语的句法功能,因此,是不能或缺的必要的成分,也是强制性出现的。一旦格式2 中缺少了“了:”,则无法成句。例如下面的例句:( 3 7 ) 采b 子你嘴里半句实话迪段有! 不对我们说其活,没有你的好处!王掌柜,我们出去绕绕下月号,按阳历算,别忘了! ( 老舍( ( 茶馆)( 3 8 ) 四爷,下半天到东城给城取件东西来 别误了! ( 者争四世同堂)( 3 9 ) 鸿渐想今天日子不好,这是第二个人退回东西了,一壁拿张纸包好了两本书,郑重交给辛楣:“我牺牲纸一张。这书上面有名人手迹,教校工当心,别遗失了。( 钱锺书围城)( 4 0 ) 东屋的门还倒锁着。“开开吧,别叫我着急了! ”老太太说。屋门开了,老太太进去。( 老舍离婚)单独提取例句中含有否定式祈使句的成分,我们得到了下面的句式:别忘了别误了1 0别遗失了别叫我着急了上面这些句式中的“了”都不能去掉,即别忘别误+ 别遗失别叫我着急这不同于格式1 中的旬末语气词“了。”。格式1 的旬末语气词不但可以去掉,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祈使语气词来替换,却始终不影响句子的句法层次和结构。反观格式2 句末的“了。”,它们都承担着完句的功能,表示结果补语。而这个“了:”粘着在前面的动词上,并与其共同组成了述补短语,表示动词产生的结果。这不仅是由“了:”的句法功能决定的,同时,也是受到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限制。例如( 3 7 ) 中,说话人宋恩子用否定式祈使句提醒听话人王掌柜不要忘记“下月一号”这个日子。这个旬式义不仅依靠语境来提示,更是靠“别忘了”本身来实现的。说话人正是希望听话人不要出现“忘”这个动作的结果,当然,这个结果在说话时还未曾出现,因此,更需要加以提醒和告诫。这个意义正是靠“了。”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否定的重心是“忘了。”这个述补短语,是“忘”的动作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忘”这个动作。二、格式2 中动词及动词性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前面说到,由于格式2 内部构造层次是“别( v p 了。) ”,“别”否定的是“v p 了。”这个述补词组。这不仅是由“了:”的句法功能决定的,同时,也是受到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限制。因此,从语法上来说,动词结构v p必须能与“了。”组合。同时,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还必须能够省略,即,动词要能够单独与“了。”进行组合,不能单独与“了。”进行组合的动词不能进入格式2 。根据王红旗( 1 9 9 9 ) 对盂琮等动词用法词典所收动词的考察,以及上面的分析,并非所有的动词都能进入格式2 的。从宏观上来看,由于否定式祈使句的“否定性”,首先要求进入格式2的动词多为 + 贬义 或 + 中性 ,如果是具有 + 褒义 的动词接受否定的可接受度是比较低的。其次,祈使句就是要求听话人对说话人提出的要求做出反应,或停止或注意,不管这个动作是听话人有意识进行的,还是无意识发生,都要求听话人对动作有作为的能力和可能。因此,这种“应激”反应就必须同时具有 + 可控 的语义特征。这只是一个比较粗糙的概括和归纳。根据动词的次范畴分类,能够与“了z ”组合构成述补短语的动词主要有两类:( 一) 具有 一自主 语义特征的动词能够跟“了。”同现,表示提醒避免出现某种不良状况。典型的非自主动词有:跌摔掉丢怕忘误迷( 迷路) 恼输嫌陷闪病死遗忘忽视忽略耽搁耽误误会误解错怪遗失丢失着急着慌着凉心疼害羞伤心后悔害怕非自主动词表示变化,变化实现后就成为状态,因此,要想满足格式2中的句式义,即,表示提醒听话人避免某种未出现的状态或变化,只能由非自主动词进入格式2 。因此,别忘别误别遗失别叫我着急但加上“了。”,便能构成合法的表示述补结构,别忘了:别误了:别遗失了别着急了句式义为提醒听话人不要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忘、误、遗失、着急”的结果。正因为这种动作和结果不是人们有意识地追求的,才要加以提醒。上面语料中的实际用例也验证了这个结论。除了v 与“了:”构成述补短语之外,还可以使用其他的动词补语来表示结果,例如:跌断、摔着、碰倒、磨钝、弄脏、跑丢、玩忘等,说话人都用“别v p ”旬式来防止动作与结果的联系。在这里,我们可以明确,当动结式为补语时,整个句式要否定的重心就在于该结果补语,不管这个结果是人有意追求的,还是无意造成的。这时,即使使用的不是“了:”表示结果补语,也能符合格式2 的旬式义,即对这个动作产生的结果的注意。( 二) 一部分 + 自主 的动词也能够进入格式2 ,但这类自主动词还必须同时具有 + 去除 的语义特征。所谓“去除”,可以解释为:1 2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了了了了失急忘误遗着1 动词要具有主体和客体,即动作的发出者和动作的对象:2 动作的主体有意识地把动作作用于客体,使客体发生如下的变化:a ) 消失,指原来存在的客体不复存在,如擦、吃、咽、埋、丢、解散、杀、扫、喝、泼等;b ) 位移,指原来客体存在的地方不再有客体,如搬、拿、扛、端、牵、摘、拔、脱、挪等;c ) 变形,指原来客体存在的形状不复存在,如切、剁、砸、剪、撕、染、搅、踩、拆、劈等。不管是上述哪种变化,都是动作使得原有客体有不同程度或方式的消失。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鉴别这类动词:第一种是采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即可以将动词放入表失义的“把”字句作为鉴别这类动词的形式标准,能够变换为“把”字句的是去除动词,反之则不是去除动词。也就是说,能够变换为“把”字句,并且不改变句式义的动词可以进入格式2 ,否则不符合格式的句法选择。例如,( 4 1 ) 这个东西我还有用,你别扔了( 4 2 ) 现在正在闹“禽流感”,这只鸡你别杀了( 4 3 ) 刚才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别擦了在例旬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810.18-2025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8部分:光反射值(LRV)的测定
- JJF 2281-2025热量表通信技术协议计量技术规范
- 2025年河北地质大学选聘工作人员8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河北邢台威县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贵州安顺市参加“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27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安全培训教师与复杂性课件
- 安全培训教学课件内容
- 2025年长城钻探工程公司春季招聘(2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烟台市蓬莱区卫健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春季四川泸州市合江县卫生医疗机构编外人才招聘20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届大学生就业供需洞察报告
- 养老机构法律风险课件
- 小学课堂常规礼仪
- 肿瘤病人血管通路的选择
- 2025年 北京门头沟大峪街道社区储备人才招募考试试题附答案
- 科技安全课件
- 2025年重庆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档案公司借阅管理制度
- 药店医保考试试题及答案
- 酒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 化工企业工艺联锁、报警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