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疆 自罗素的摹状词理论问世以来,对摹状词的研究使成了逻辑学家、语言 学家和哲学家激烈争论的焦点,由此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争论的焦点 圭要集中冬意鱼墨否有重墨墼塑量堕兰。襄薰挎! 罗素派主张专冬既悫囊塞 曼粼,等看丽惹夏嚆函甄蠢函匿:i 裔习 斋设尧里普克为代表的二蒹至慕亨 名= 没有意义只蕴所指。在摹状词的指称这一问题上,又存在着以斯特劳森和 唐奈兰为代表的语用学派。这种争论又同本体论问题有关。笔者阐述并分析 了自罗素以来的有关摹状词的各种理论,梳理其脉络,评述其得失,最后论 述自己的一些真知灼见,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论述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墨素认为专名和。限定纂摭词是截然不同。 ,专名是;园啐驰“晦南最,他直接籀嘲耐个体,专名本身有意义。隰塞 摹状词则是一个奄蔷筵箜焦萝,宦是工个受存莓垦回约束的谓词,它不直接 指称一个个体,它在孤立状态下没有意义。罗素用他的理论解决了三大难题。 但这一理论的基础是意义指谓论:语诃的意义即所指,无所指便无意义。摹 状词理论主要的特点是运用一阶逻辑的方法来处理摹状词。 第二章阐述了其它有关摹状词的理论。第一节论及斯特劳森的指称与使 用。、逝缝薹森认为罗素把莲监甸奎皇与我们耷基= 签定蚤缝王砬薹监阐曲筵 围潺凄= 选。斯特劳森区别了意义和所指,认为意刘语词一般照功能;而指 称是语词的撞目功能。第二节论及唐奈兰对摹状词用法的区分。唐奈兰认为, 摹状词有归属性使用和指称性使用两种用法。归属性用法指的是使用限定摹 状词诉说有关如此这般的人或物的某种事情;面指称性用法指的是使用限定 摹状词使听者能够识别出所谈论的对象。唐奈兰指出,罗素的错误在于忽视 了指称性用法,斯特劳森混淆了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第三节论及克里 普克的因果命名理论壅墨董塞垄基查逻萎签丕盘臣五了对罗素摹状词理论 的责难,他握出工亘墨鱼垒里迨! 蚕:避垒壹重塞:提出专名的指稳是通过 一条历史因果链条来确定的。 第三章论述摹状词理论对存在问题所做的贡献。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试图 运用现代逻辑的分析方法解决存在( 本体论) 问题,罗素将存在归结为命题 函项的属性。奎园继承了这一观点,提出了“存在就是约束变元所取的值”。 但这并没有完全解决夺商问题。 最后,笔者依据罗紫龟j 日卜阶逻辑处理摹状词的方法,零兰舞数摹拭词”, “开放摹状词”和“连续摹状词”的问题做工进二毖舶嬲拭k 摸次,指出在 对语言进行研究时,要区分i 戤积透恩两个不同的层面。搬二曩勇义学 概念,而“指称”是语用学概念。对于专名的摹状词论和因果命名论,律者1 6 “ 认为摹状词理论更站得住脚,斯特劳森、唐奈兰、克里普克等人的观点是对 专名的摹状词理论的补充,并进而提出了笺者自己对专名的看法。 关键词:摹状词专名意义 指示指称存在 a b s t r a c t p r o p e r n a m e sa n dd e f t n i t ed e s c r i p t i o n sa r es i n g u l a r c o n c l :p t i o n si nt r a d i t i o n a ll o s i c , w h i l et h e ya r en a m e da ss i n g u l a rt e r m si np r e d i c a t el o g i c c e n t e r i n go nt h ef o r m a l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s i r i g u l a rt e r m sa n dh o wt 0u n d e r s t a n dp r o p e rn a m e sa n dd e f i n i t e d e s c r i p t i o n s i nn a t u r a l l a n g u a g e ,m a n yp h i l o s o p h e r s a d v a n c e dd i f f e r e n tt h e o r i e s r u s s e u s t h e o r y o f d e s c r i p t i o n s w a sf o u n d e dt o s o l v et h r e e p u z z l e s a b o u t d e s c r i p t i o n s ,r u s s e l ls o l v e dt h e mb yf u s t - o r d e r - l o s i ca n da n a l y t i c a l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 h et u r n e das u b j e c t p r e d i c a t es e n t e n c ew h i c hc o n t a i n i n gd e f i n i t ed e s c r i p t i o n st oa n e x i s t i n g s e n t e n c e t h eb a s i so fr u s s e l l s t h e o r yi n s i s t s t h a t p r o p e rd a i s e sh a v e d e n o t a t i o n sa sw e l la sm e a n i n g s ,a n de m p h a s i z c st h en n i q u el o g i cs t a t u sa n df u n c t i o n o fd e f t n i t ed e s c r i p t i o n s b u tr u s s e l l sv i e w st h a tat e r m sm e a n i n gi si t sd e n o t a t i o n ( f f at e r mh a sn od e n o t a t i o nt h e ni th a sn o m e a n i n g ) i so p p u g u e db y o t h e r p h i l o s o p h e r s s t r a w s o nr e f u t e dr u s s e l l st h e o r yo fd e f i n i t ed e s c r i p t i o n s h et h o u g h tt h a t 也eb a s i s o fr u s s e l l st h e o r y d e n o t a t i v et h e o r yo f m e a n i n g r at e r m sm e a n i n gi si t sd e n o t a t i o n ) i sw r o n 疋a n db em a d ead i s t i n g u i s hb e t w e e nm e a n i n ga n dr e f e r e n t h eh e l dt h a t w o r d sd on o tr e f e ra no b j e c td i r e c t l y ;t h er e f e r e n to faw e r di sd e p e n d e n to nac e r t a i n u s eo ft h ew o r d d o r m e l l a na d v a n c e dat h e o r yo ft w ou s a g e so fd e s c a i p t i o n s ,i e r e f e r e n t i a lu s ea n da t t f i b u t i v eu s e h et h o u g h t 也a tb o t hr u s s e l la n ds t r a w s o nd i d n t i n t e r p r e tt h eu s a g e so fd e f i n i t ed e s c r i p t i o u sc o r r e c t l y , r u s s e l l sm i s t a k ew a st h a th c i g n o r e dr e f e r e n t i a lu s e ;a n ds t r a w s o nc , o n f u s e dr e f e r e n t i a l u s ew i 也a t t r i b u t eu s _ e d o n n e l l a n st h e o r yd e p e n d sm o r eo nc o n t e x t w 砬e b yp u t t i n gf o r w a r dat h e o r yo f c a u s a ln a m i n g , k 而) k er e f u t e dr u s s e l t st h e o r yo fd e s c r i p t i o n si nt h er e a l mo fm o d e l l o g i c , h ed e n i c dt h a tp r o p e rn a m e sh a v em e a n i n g b u ti n s i s t e dt h a tt h e r er e f e r e n t sa r e d c t e r m i n e db yah i s t o r i c c a b s a lc h a i n s h o w e v e r , k r i p k e st h e o r yo fc a u s a ln a m i n g h a si t so w ns h o r t c o m i n g st h a ta r eh a r dt oo v e r c o m e ,a n dc a n n o tt h r e a t e nr u s s e l l s t h e o r yo fd e s c r i p t i o n s 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l o g i c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n a l y t i cm e t h o d p r o v i d e dp o w e r f u li n s t r u m e n t sf o rd i s c u s s i n gt h ep r o b l e mo fo n t o l o g yo re x i s t e n c e f r o ml i n g u i s t i ca n g l e “e x i s t e n c ei st h ev a l u eo fp r o p o s i t i o n a lf u n c t i o n ”a n d 叮bb ei s t 0b et h ev a l u eo fab o u n dv a r i a b l e ”w e r et h ep r o d u c t so f l j n g u i s a ca l l a l y s i s ,b u tt h e y c a n ts o l v et h e p r o b l e m o fe x i s t e n c e a tl a s t , ie x p a n d 山ef o r m a lm e t h o dw h i c hr u s s e l ld e a l tw i t hd e f i n i t ed e s c r i p t i o n s t o “p l u r a ld e s c r i p t i o n ”、“o p e nd e s c r i p t i o n ”a n d “s u c c e s s i o n a ld e s c r i p t i o n ”a f t e rt h a t , ip u tf o r w a r dt h a ti nt h es t u d i e so fd e s c r i p t i o n s ,t h ed i f f e r e n f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s e m a n t i c s a n dp r a g m a t i c si se s s e n t i a l f o rr u s s e l l 。h ec a r e df o rt h e “d e n o t a t i o n ”o fd e s c r i p t i o n s , w h i c hi si nt h ef i e l do fl o g i co rs e m a n t i c s ;w h i l es t r a w s o na n dd o n n e l l a nc a r e dm o r e f o rt h e “r e f e r e n t ”o fd e s c r i p t i o n s w h i c hi si nt h ef i e l do fp r a g m a t i c s s oim i i l l 【,f o r t h ep r o b l e mo fp r o p e rn a m e b o t i lt h et h e o r yo f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t h e o r yo fc a u s a l n a m i n ga r em u t u a l l y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 a n d t h ev i e w so fs t r a w s o na n dd o n n e l l a na r e s u p p l e m e n ta n dm o d i f i c a t i o nt or u s s e l l st h e o r yo fd e s c r i p t i o n s w i t ht h es t a n d p o i n t f o rr u s s e l l ib r i n gf o r w a r ds o m ea d v i c et ot h et h e o r yo fd e s c r i p t i o n so fp r o p e rn a m e 2 第一章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罗素对于当代分析哲学的影响不仅是巨大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学术 界一般都认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是把现代逻辑的方法应用于哲学分析的 经典之作。要想对2 0 世纪整个分析哲学运动,或者说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 向有所了解的话,那么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是不可能被绕过的。所以我们对 摹状词理论的研究首先从罗素开始。 摹状词理论是罗素首先于2 0 世纪初提出来的,他在数学原理、论 指示、数理哲学导论、我的哲学的发展、逻辑原子主义的哲学、 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等著作和论文中,都对摹状词理论做了详细 的阐述。 第一节什么是摹状词 首先让我们来看什么是摹状词。摹状词是一组具有描述功能的名词短 语。罗素认为摹状词有两种,一种是不定的摹状词,它的表达形式是:“一 个如此这般的东西”( as oa n ds o ) ,如“一座山”。另一种是限定摹状词, 它的表达形式是:“该如此这般的东西”( t h es oa n ds o ) 1 ,如“世界上最高 的山峰”。这种区分是从英语的语言形式得出来的。不定摹状词对应于由“a ” 或“s o r e e ”等不定冠词引导的名词短语,而限定摹状词对应于由定冠词“t h e ” 引导的名词短语。罗素把不定摹状词处理为普通的命题函项,断定不定摹 状词存在就是断定存在某些个体,这些个体具有这一摹状词所描述的属性, 形式地表达是:3 x f ( x ) ,不定摹状词f 断定的对象有属性g ,就是断定存在 某些个体,这些个体既具有性质f ,又具有性质g ,形式地表达是:了x ( f ( x ) g ( x ) ) 2 。不定摹状词的使用较为简单,般不会引起什么问题,因而它不 是本论文所要研究的对象。限定摹状词更有特点,因为它可以和专名( 表 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或事物的名词) 相对应。如限定摹状词“第一本形 而上学的作者”、“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中国的首都”分别对应于专名 “亚里士多德”、“珠穆朗玛峰”、“北京”等。这些限定摹状词的作用就在 于通过描述对象的某个唯一特性来指示该对象。虽然对两种摹状词都有论 述,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重点和主要成就是在限定摹状词上。包括后来 的各种赞成或反对意见也是针对限定摹状词理论的。所以,下文中若没有 特别的说明,为了简明起见,我将在限定摹状词这个意义上来使用“摹状 词”一词。 在了解了什么是摹状词之后,我们来看看摹状词到底有什么问题。我 们知道在传统逻辑中,摹状词和专名都是单独概念,它们既有内涵又有外 延,也就是说既有意义又有所指。但问题是:专名真的有意义吗? 它的意 义是摹状词描述的特性吗? 专名和摹状词是否都可作命题的主词? 若摹状 词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时,它还能充当命题的主词吗? 专名和摹状词二者 的逻辑地位和作用是否相同? 它们究竟又是怎么进行指称的? 这些就是各 种有关摹状词的理论所要涉及的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第二节摹状词理论的提出与三大难题3 罗素提出摹状词理论的动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逻辑方面的,一个是 哲学方面的。逻辑方面的动机是想用摹状词理论来消除某些含有摹状词的 语句所可能导致的不合逻辑的现象。具体说来,罗素要解决如下两个逻辑 难题。 第一类难题是同一替换律疑难问题4 。根据同一替换规则,如果a 同一 于b ,那么a 具有的所有性质b 也必定具有,反之亦然。所以任何包含a 的 命题中,若以b 替换a ,命题的真值不会改变。若我们把专名和与之相对应 的摹状词理解为是同一对象。那么。下述推论似乎一定铯成立; ( 1 )司各脱是威弗利的作者。 ( 2 )乔治四世要知道司各脱是否是威弗利的作者。 所以,由同一替换律可以得到: ( 3 )乔治四世要知道司各脱是否是司各脱a 然而我们得到的结论显然是假的,乔治四世不可能对这一问题感兴趣。 那么同一替代律为什么对专名和其摹状词就不适用呢? 这是第一类难题。 第二类难题是排中律疑难问题5 。根据排中律,一个命题或者是真的, 或者是假的,二者必居其一;或者我们可以说,一个命题和它的否命题必 有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因此在“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子”和“当今 的法国国王不是秃子”两个命题中,必有一个是真的。但是由于现在的法 国不是君主制,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当今的法国国王。因而针对这样的两个 4 命题,我们不能说它们是真的或是假的。难道排中律在此就失效了吗? 无 指称对象的摹状词是否还能作为命题的主词呢? 抑或是这两个命题的否定 关系出了问题呢? 以上两个难题就是含有摹状词的语句所可能导致的不舍逻辑的现象的 具体表现。罗素提出摹状词理论在哲学方面的动机则是想把该理论作为奥 康姆剃刀,以便剃掉我们对这个世界上的虚构对象的不合理的本体论承诺。 这里牵涉到罗素的第三大难题,即所谓的非实体存在问题: 句子a “苏格拉底是不存在的。” 句子b “柏伽索斯6 是不存在的。” 句子a 中,专名“苏格拉底”表示命题的主词,它指称一个特定的对象, 此命题的谓语表达了主词的性质。苏格拉底的确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故“苏 格拉底”这一语词有意义) ,所以,该命题是假的,并且是有意义的7 ,这完 全符合人们的常识。句子b 的语法结构与a 完全相同,主词“柏伽索斯” 似乎也指称某个特定对象,表示命题的主词。在现实世界中,这个命题是 真的,因为专名“柏伽索斯”指称的对象并不存在。但这样一来,专名“柏 伽索斯”因为无所指而无意义,由于命题的主词没有意义,故整个命题也 就没有意义。亦即该命题是真的,却是无意义的;为了使整个命题有意义, 该命题的主词就得有意义,亦即应有所指,也就是说要在现实世界中存在 “柏伽索斯”所指称的对象柏佃索斯,从而命题“柏伽索斯不存在”就是 假的。所以,对于句子b ,若它是真的,那它就没有意义;若要有意义,那 它就是假的。这显然有悖于人们的常识。罗素的第三类难题直接针对的是 奥地利哲学家迈农的理论。迈农认为,凡是文法上正确的摹状词都有一个 指称物。例如像“金的山”、“圆的方”等等,它们都指称某种对象。 罗素承认,他过去曾受迈农的影响,也坚持过这种缺乏实在感的本体 论观点。但是后来罗素认为,这种观点使世界拥挤地充满了各种奇怪的实 体,包括金的山、圆的方、半人半马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罗素批评这种 观点是对实在感的欠缺”,他认为即使在最抽象的研究中,这种实在感也 应保持。因此,逻辑学所研究酹篆鞠虽然比动物学抽象,但逻辑学和动物 学一样在研究真实的世界。他说:“有人,例如迈农,认为,我们能够谈论 金的山,、圆的方等等。由于我们以这些东西为主词而形成的命题可 s 以是真的,所以它们必定有某种逻辑上的存在,否则它们在其中出现的那 些命题便是毫无意义的。在我看来,在这样一些理论中,缺乏那种甚至是 最抽象的研究也应当保持的实在感。我倒是认为,既然动物学不能承认独 角兽,逻辑学也就同样不能加以承认。因为逻辑学虽然具有较为抽象和一 般的特点,但它与动物学同样真诚地关心实在世界。如果主张哈姆雷 特存在于他自己的世界中,即存在于莎士比亚想象的世界中,并认为这与 拿破仑存在于这个普通的世界中同样地真实,那么这种主张如果不是有意 迷惑人,便是不堪信任的糊涂话。只存在一个世界,这就是实在的世 界。莎士比亚的想象只是它的一个部分,因此他在写啥姆雷特时的思 想是实在的。我们在读这个剧本时的思想也是实在的。只有在莎士比亚和 读者心中的思想、感情等等是实在的,除此之外,没有一个客观的哈姆雷 特,这就是虚构的本质。如果没有人想到哈姆雷特,就无所谓哈姆雷 特。但没有人想到拿破仑,则拿破仑马上会使人想到他。这种实在感在逻 辑中很重要,谁要对它耍花招,佯称哈姆雷特是另一种存在,那是在危害 思想。在对有关独角兽、金的山、圆的方以及其它类似的虚假对象所作的 命题进行正确分析时,必须有一种健全的实在感。”这就是罗素面对第三类 难题时所持的本体论立场。但是我们又如何来反驳非实体存在这一难题 呢? 以上三大难题都牵涉到专名和摹状词的逻辑作用问题。表面看来,这些 个体词的逻辑作用是相同的,但在三大难题前这种直观就遇到问题了。罗 素经过认真的分析发现命题的语法结构并不等同于逻辑结构,包括摹状词 的命题并不是主谓命题而是存在命题。摹状词与专名的逻辑地位和作用是 不相同的。“我将阐明有关指称的理论应当有能力解决这三个难题;然后证 明我的理论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9 这个“关于指称的理论”即罗素坚持的, 但不违背“健全的实在感”的意义指谓论。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罗素是如 何用他的摹状词理论来解决三大难题的。 第三节摹状词理论对三大难题的解决 罗素认为导致以上三大难题的主要原因是假定了摹状词和专名具有相 同的属性。因此,罗素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放弃专名一定是对某个对象的 命名这种观点;要么是放弃摹状词和专名是一回事的主张。事实上,罗素 选择了后者a 因为在他看来,如果承认摹状词和专名是一回事,那么就会 得出“司各脱是威弗利的作者”的意思不过是“司各脱是司各脱一的 同语反复。 罗素是如何放弃专名和摹状词是一回事的呢? 罗紊首先将专名和摹状 词这两种符号作了严格的区分。这个区分是建立在他把知识分为亲知的知 识和描述的知识这一认识论观点之上的。相应于这两种不同的知识,语言 有两种不同的功能:命名功能和描述功能。具有命名功能的表达式是专名, 具有描述功能的表达式是摹状词。罗素认为专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例如 “司各脱”,它直接指称某一个体,这个个体就是它的意义,它能够在孤立 的状态下具有这种意义,也就是说,它具有的这种意义不以其它任何词为 转移。他说:“专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 就是说,一个不具有任何其它符号 作为其组成部分的符号) 。一个简单的符号往往指示某个殊相,或者通过扩 展丽指示一个不是殊相但暂时好像被当作殊相的客体( 或者错误地被人们 相信是一个殊相,诸如一个人) 。”加相反,墓状词却是一个复合的符号。 例如“威弗利的作者”,它就不是直接指称某一个体,因此它是一个不 完全的符号。这就是说,摹状词在孤立状态下没有意义,只有依赖上下文 的语境才具有意义。他是这么说的:“逻辑中存在许多不完全的符号,它们 是大量混乱和伪哲学的发源地,因为人们通过语法误入歧途。你认为司 各脱是有死的这个命题和威弗利的作者是有死的这个命题是同样 的形式。你认为这两者都是把一个谓词归于一个主词的简单命题。这是一 种十足的谬见,它们中一个是( 或者更精确地说,可能是) 简单命题,而 另一个则不是。这些东西,正像我称为不完全符号的威弗利的作者 一样,是一些绝对没有任何单独的意义、而仅仅在一种语境关系中取得意 义的东西。被视作个专名的司各脱单独地有一个意义。它代表某一 个人,而这人就在那里。但是威弗利的作者不是一个专名,单独拿 来完全不意指任何东西,因为当在命题中正确使用它时,这些命题不包含 任何对应于它的成分。”1 1 罗素将摹状词称为“不完全的符号”,其意思是说, 除了它不需要有一个所指称的东西外,还意味出现摹状词的任何句子的意 义能够这样地加以详细的说明:结果所要求的甸子不再包括这个表达式, 7 也不包括它的任何同义词。因此,对摹状词理论所要求的是它应该提供这 样一种处理摹状词的方法,以便表明它是在这种意义上的不完全的符号。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罗素究竟是用什么方法来处理摹状词的。 罗素在数学原理第一卷中,利用现代逻辑这一新的工具来达到他 对摹状词的上述要求。他是这样处理摹状词的:在谓词逻辑中,摹状词“那 个唯一具有性质f 的个体”通常表示为。x f ( x ) 1 2 。其中,t 是表示定冠词的 逻辑符号, l ( i o t a o p e r a t o r ) 称为摹状算子,意思是“唯一的”;。一般说来 摹状词tx f ( x ) 可以由如下两种方法构成合适公式: ( 1 ) 3tx f ( x )“存在那个唯一具有性质f 的个体” ( 2 ) g ( tx f ( x ) ) “那个唯一具有性质f 的个体具有性质g ” 在带等词的一阶逻辑中,可以把( 1 ) ,( 2 ) 作如下形式的定义: ( 1 ) jlx f ( x ) = j ! x f ( x ) ”= d f = l x f ( x ) v x v y ( f ( x ) f ( y ) 一x = y ) ( 2 ) g ( ix f ( x ) ) = d f3 l x f ( x ) 3 x ( f ( x ) g ( x ) ) = j x f ( x ) v x v y ( f ( x ) f ( y ) - - x - - y ) 3 x ( f ( x ) g ( x ) ) ” ( 2 ) 翻译成自然语言就是如下三个命题的合取:“至少有一个个体有性 质f ,并且至多有一个个体有性质f ,而此个体又有性质g ”。一个含有摹 状词的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以上三个命题的舍取为真。其中前两个命题表 示摹状词的唯一性。举例来说,含有摹状词“6 与8 之间的整数”的命题“6 与8 之间的整数是质数”用罗素的方法可以还原为如下三个命题的合取: ( 1 ) “至少有一个个体是6 与8 之间的整数。”( 2 ) “至多有一个个体是6 与8 之间的整数。”( 3 ) “这个个体是质数。”当且仅当三个命题都取真值时 ( 对变元指派7 ) ,原命题才取真值。 运用这种方法,罗素将任何含有摹状词作为主词的语句,改述为一个 以存在量词开始的语句,在这个语句中,原来的语法主词中所肯定的属性 被置于谓词的位置上,它们需要由某个交元来满足,或者没有任何变元可 以满足上述谓词,这种只有谓词而主词虚位以待的表达式即是命题函项, 罗素称其为不完全的符号。它们之所以是不完全的,就在于它们没有独立 的意义,只有对变元进行指派,才具有意义。摹状词是一种不完全的记号, 它相当于弗雷格所说的函项表达式或者用罗素的话说是一种命题函项。离 开了具体的语句,摹状词完全不必一定要有指称。 8 现在让我们具体地来看一下,运用他的摹状词理论,罗素是如何来解 决三大难题的。不过让我们先来看第三类难题,非实体存在问题。我们怎 么才能说明“柏伽索斯是不存在的”所表达的命题既是真的,又是有意义 的呢? 根据罗素的观点,专名“柏伽索斯”不是真正的逻辑专名,而只是 一个缩略的摹状词1 5 ,假定与之相应的摹状词为“希腊神话中的飞马”,那 么根据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希腊神话中的飞马不存在”可以被翻译为“并 不存在这样的x ,x 是希腊神话中的并且x 是飞马。”形式地表达是: - 3t x ( f ( x ) g ( x ) ) = d r 一3 x v y ( f ( y ) g ( x ) 一x = y ) 。与原命题相比,这一 命题中没有专名作为主项,它只包含变元x 。这样它就没有预先假定某个对 象的存在,因而也就不会因为原来命题中主项“柏伽索斯”没有意义( 因 为没有所指) 而使得整个命题没有意义。所以这个命题是真的,又是有意 义的。罗素认为,他的摹状词理论能够有效地将那些违背常识的非实体从 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消除掉,从而使我们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实体得到净化。 这样,迈农等哲学家所承认的那些虚假的实体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对于排中律疑难问题,罗素区别了摹状词的初现或主要出现( p r i m a r y o c c u r r e n c e ) 和次现或再现( s e c o n d a r yo c c u r r e n c e ) 。一个摹状词如果以整个命 题为辖域,则它在该命题中是初现;如果摹状词以一个命题中的一个支命 题为辖域,则它在该命题中是次现。 拿“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子”来说,它是由把“当今的法国国王”这 个摹状词代入到“x 是秃子”这一命题函项中形成的。所以“当今的法国国 王,这一摹状词在语句“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子”中是初现。但“当今的 法国国王,在“当今的法国国王不是秃子”中,它是初现还是次现就是含 混的。若把“当今的法国国王”代入到“x 不是秃子”这一命题函项中得到 t 当今的法国国王不是秃子”,此时,摹状词还是初现;但把“当今的法国 国王,代入到“并非x 是秃子”中的支命题“x 是秃子”,得到“并非当今 的法国国王是莛j 蟹! 则照盹一薹拭词是2 短乳 从而摹状词g ( - x f ( x ) ) 的否定有两种形式:” ( i ) ,( 3 1 x f ( x ) 3 x ( f ( x ) g ( x ) ) ) 摹状词的次现 ( i i ) 3 1 x f ( x ) 3 x ( r ( x ) ,g ( x ) ) 摹状词的初现 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否定形式“当今的法国国王不是秃子”采用了( i i ) 这一否定形式。当3 x f ( x ) 为假时( 不存在当今的法国国王) ,31 x f ( x ) 3 x i f ( x ) g ( x ) ) ( 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子) 为假,31 x f ( x ) 3 x ( f ( x ) 一g ( x ) ) ( 当 今的法国国王不是秃子) 也为假。这似乎违反了排中律。为了使排中律继 续有效,罗素采用了( i ) 这个否定形式,因为此时( i ) 的意思是“并非存 在当今的法国国王并且他是秃子一,丽这个命题是真的。正是依据摹状词 的次现和初现,罗素解决了排中律的疑难问题。 对于同一替换律疑难问题,罗素是这样来分析的。“威弗利的作者” 这一摹状词和专名“司各脱”是截然不同的。“威弗利的作者”既不指 称“司各脱”,也不指称别的任何对象。因为摹状词本来就不是一个指称性 的表达式,它只是一个命题函项。作为摹状词,“威弗利的作者”的意 思是“存在唯一的一个人,此入写了威弗利。”( 把人作为论域。) 这样, 命题“乔治四世想知道司各脱是否是威弗利的作者。”可以有两种不同 的改写方式: ( 1 ) “有且仅有一个人写了威弗利,而乔治四世想知道此入是否就 是司各脱。”j 【x f ( x ) ak ( g e o g r c 4 ,s c o t t = lx f ( x ) ) ” 初现 ( 2 ) “乔治四世想知道是否有且仅有一个人写了威弗利,而这个人 就是司各脱” k ( g e o g r e 4 ,3 i x f ( x ) a l x f ( x ) = s c o u ) 次现 在( 1 ) 中摹状词是初现,而在( 2 ) 中摹状词是次现“a 若我们以 s c o t t :。x f 伍) “司各脱是威弗利的作者”和( 1 ) 为前提,我们是能演 绎出k ( g e o g r e 4 ,s = s ) 1 9 。但( 1 ) 这种改写方式有悖于常识,因为它蕴涵了 存在威弗利的作者,但这并不是乔治四世所能肯定。经过这样的翻译, 乔治四世就会对同一律发生兴趣。若我们采取( 2 ) 这种理解,就演绎不出 k ( g e o g r e 4 ,$ - - - - s 1 这个结论,这样乔治四世就不会对同一律发生兴趣。 由此可见,在命题中对区分摹状词的初现和次现是至关重要的2 0 ,罗素 认为,t 有关摹状词的谬误都源于对摹状词的次现和初现混淆不清。”“ 第四节摹状词理论的特点 至此,罗素通过其摹状词理论揭示出了摹状词独特的逻辑地位和作用, 他烧蒸扶试处理戚曲二:瓮受在在曩迥绝裹驻瑜题堡而很好地解决了三大 难题。从他对摹状词的处理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如下两个特点:一是从语 1 0 言形式出发,强调綦状讽羼表达舶唯一牲,二是在纂状词和专名之间作了 明确的区别。那么罗素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来处理摹状词呢? 我想很重 要的一个原因是得益于一阶逻辑这一新的研究逻辑和语言的工具。罗素早 在数学原理中就运用带等词的一阶逻辑系统来严格地刻画摹状词,并 得出了一些重要定理。可以说,他关于摹状词的所有哲学论说都可以在他 的逻辑系统中找到根据。现在就让我们从以上两个特点来看。 首先,罗素认为摹状词表示唯一性,但他很少用“恰好有一个”、“有 且仅有一个”这样的日常语言的表达式。相反他用的最多的是,用两个表 达式“至少有一个”和“至多有一个”来刻画唯一性。甚至为了表述“至 多有一个人写了威弗利”,罗素的解释是“如果x 和y 都写了威弗利, 那么x 和y 等同总是真的”。如果你的头脑不那么清醒的话,反而会被他 解释得摸不着头脑。但只要你熟悉带等词的一阶逻辑,你就不难理解为什 么罗素要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了。一阶逻辑系统中有两个量词,全称量词v 和 存在量词j 。配合以等词,全称量词可以用来表示至多有n 个个体:存在量 词可以用来表示至少有1 1 个个体。从而就能表示恰好有n 个个体。具体说 来,若用a 来表示摹状词所刻画的属性,则该摹状词“恰好有一个个体有 某种属性a 。”3 1 x a ( x ) 被定义为3 x a ( x ) v x v y ( a ( x ) a ( y ) 一x = y ) 。 其次,正是因为运用了一阶逻辑的方法来处理摹状词,所以罗素认为 摹状词和专名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我们可阱断定摹状词存在,而不瓴 断定忘盆存在。比如可以说“第一部形而上学的作者存在”,而不能说 “亚里士多德存在”。谁都知道,亚里士多德是第一部形而上学的作者, 为什么可以说前者,而不能说后者呢? 因为在一阶逻辑系统中,谓词是针 对个体的,我们可以说某些个体有某属性,它是一阶的;而存在是针对谓 词的,存在的意思是某种属性有例证,因而它是羼牲的属性上所以存在是 ;阶谓词:因此我f f ! 基鹾对讽顿墩璺定褒数髓霉,面不能对个体做出存在 的断定。专名是表示个体的,因此我们不能断定专名存在。但由于罗素把 摹状词处理成谓词,因而可以断定摹状词的存在。更进一步地,罗素甚至 把专名看作是缩略的摹状词,认为一个专名的意义总要以这样或那样的方 式等同于一个摹状词。对于“亚里士多德存在”这样的句子,因为“亚里 士多德”是专名,故在罗素的理论中该语句没有意义,而当把“亚里士多 德”看成是缩略的摹状词“第一本形而上学的作者”,那么这个句子就 是有意义的。关于存在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将留到第三章。 由此,我们可窥见一斑,为什么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被称为是,把现代 逻辑的方法应用于哲学分析的典范了。f p 拉姆塞说:“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是哲学的典范。”足见这一理论在哲学中的地位。拉姆塞的这评论表明, 皙学砥究觚县德用了语言分扼的赢攘亵飘热撰撼自复王县,就赢剪能获得巨 。大的成功。因此摹状词理论可以看作是哲学在其各个领域中所可能取得的 。_ t - 成就的一个典范。虽然后来也有哲学家批评罗素的理论,并对罗素用摹牧 词理论所解决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答案,但人们一般还是认为,罗素 的摹状词理论在二十世纪的哲学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对于分析哲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其它有关摹状词的理论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问世后,获得了一派赞誉之声。逻辑经验主义学派 更是想运用逻辑和人工语言来处理传统的哲学和语言问题,试图通过对语 言的分析来拒斥形而上学。然而在将近半个世纪之后,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相继受到了斯特劳森、唐奈兰、克里普克等人的挑战。 第一节斯特劳森的指称和使用 1 9 5 0 年,英国日常语言分析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斯特劳森发表了论指 称一文,他的中心内容是攻击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他说: “如果说罗素的摹状词仍在逻辑学家们中被广泛地认为是对这些 表达式在日常语言里的用法的正确说明,我认为这是真实的,但是我首先 要指出的,这种理论体现了某些基本的错误。”。 斯特劳森认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语词的意义指谓论: 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就是它所指称的对象。假如一个语词表达式没有指称的 对象,那它就没有意义。正是因为此,罗素才认为当一个句子在逻辑上是 主谓形式时,仅当语法主词指称的对象存在,这个句子才有意义。如果某 句子的语法主词缺乏指称对象,那么该语句或者不是主谓形式,或者无意 义。为了挽救包含无指称摹状词的句子的意义,如“当今的法国国王是贤 明的”,罗素要否认该类句子在逻辑上也是主谓形式,把语法形式和逻辑形 式作了区分。 斯特劳森尖锐地指出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基础意义指谓论。我们不应 当把一个表达式的指称同一于表达式的意义。罗素实际上把摹状词本身与 我们在某一特定语境下对摹状词的使用相混淆了。他嘲笑道:“如果我谈论 我的手帕,我或许能从口袋里掏出我正在指称的对象,但却不能从我的口 袋里掏出我的手帕这个语词的意义。”“为了论证他的观点,斯特劳森 强调必须作出下述区别: ( a 1 ) 语句( s e n t e n c e ) , ( a 2 ) 语句的使用( u s e ) , ( a 3 ) 语句的表达( u t t e r a n c e ) , 并且,相应地,在下述这些说法之间也存在着区别: ( b 1 ) 语词( e x p r e s s i o n ) 。 ( b 2 ) 语词的使用, ( b 3 ) 语词的表达, 我们以“法国国王是贤明的”为例来说明这种区别。这句话可能是在法 国各个不同的君主当政时期说出的,也可能是在废除君主制之后说出的, 象这样在不同场合所出现的同一个句子,斯特劳森称之为“( a 1 ) 语句 ( s e n t e n c e ) ”。但这个语句的不同使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如果某人 在路易十四当政时期说出了该语句,可以认为他做出了一个真的判断;而 当某人在路易十五当政时期说出了该语句,可以认为他做出了一个假的判 断。另一方面,同一个语句,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我可以说出,你可以 写下,他甚至可以唱出“法国国王是贤明的”。这些都是语句的不同表达方 式。但这里最重要的结论是:“我们都不可能谈到语句本身的真或假,而只 能谈到使用语句做了一个真论断或假论断,或者说( 如果这种说法更可取 的话) 使用语句表示了一个真命题或假命题,并且,同样明显的是,我们 不能说语句论述某一个特定的人物( 因为,同一个语句在不同时间可以用 来谈论完全不同的特定人物) ,而只能说对语句进行一种僖用来谈论某个特 定人物。”2 5 同样,语句“法国国王是贤明的”的主词“法国国王”这一语词可以出 现在许多不同的场合。斯特劳森把这种文字意义上的表达式称为“( b 1 ) 语 1 3 词”。类似地,这个语词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和不同的使用。同一语词在不 同场合下,亦即在不同的使用中可以指称不同的对象,也可以没有指称对 象。甚至它还可以这么被使用:“法国国王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在此, 语词“法国国王”只是被提及,而非指称任何对象。斯特劳森说道:“正如 不能说语句本身有什么真或假,语词本身也谈不上提到或指称什么东西。 正如同一语句能用来做出具有不同真值的陈述,同一语词也能具有不同的 指称使用。提到某个东西或指称某个东西,是语词的使用的特征”。”斯 特劳森认为罗素的错误就在于混淆了上述区别。他说:“一般来讲,正是在 这方面,我不同意罗素的观点。意义( 至少就一种重要的含义来说) 是语 句或语词的一种功能;而提到和指称,真或假则是语词的使用或语句的使 用的功能。语词的意义不可能等同于该语词在某一特定场合下所指称 的对象。语句的意义不可能等同于该语句在某一特定场合下所做出的论断。 因为,谈论一个语词或语句的意义,不是谈论它在特定场合下的使用,而 是谈论在所有场合下正确地把它用于指称或者断定某某事物时所遵循的那 些规则、习惯和约定。因此,一个语句或语词是否有意义的问题,与在某 一特定场合下所说出的该语句是否在那个场合下被用来做出一个真的或假 的论断的问题,或与该语词是否在那个特定场合下正被用来指称或提到某 物的问题毫无关系。”罗素的错误就在于把语词的意义和指称等同起来。 斯特劳森进而指出,当罗素分析。法国国王是贤明的”这个语句时,他 有两点说对了,也有两点说错了。正确的两点是,罗素认为:( 1 ) 这个语 句是有意义的;( 2 ) 只有在有一个且仅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康复医疗器械市场洞察报告:需求变化与产品创新路径
- 2025年环保型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与市场前景报告
- 2025年无人零售技术应用案例分析及市场接受度研究报告
- 2025年数字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数字旅游市场投资报告
- 2025年数字艺术展览虚拟现实体验区设计与运营报告
- 2025年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报告
- 云测试优化策略-洞察及研究
- 自卸出售转让合同范本
- 软件外包电子合同范本
- 活动策划签约合同范本
- 中交集团国考云题库
- 高龄患者PICC导管静脉血栓形成的个案分享课件
-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
- 基础护理学第七版题附有答案
- (正式版)HGT 20593-2024 钢制化工设备焊接与检验工程技术规范
- 200个句子涵盖高中英语3500词汇
- 光线传媒公司章程
- 二手车产品目录
- 弹塑性力学讲稿课件
- 护坡工程竣工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