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东北地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pdf_第1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东北地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pdf_第2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东北地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pdf_第3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东北地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pdf_第4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东北地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经过2 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基本上步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市 场交易关系和交易行为更多地表现为信用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市场经济就是 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发育程度的要求也越高。由于历史原 因,东北地区的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信用关系混乱,这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 这制约了东北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东北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成为发展东北地区经济首 要目标。 文章介绍了构成东北区域信用体系的四要素: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 银行信用,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东北信用体系的形成。并从东北地区区域信用 体系建设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东北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介绍发达国 家或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东北的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模式是: “区域政府推动、央行分支行运作、有关部门配合”。具体来说,就是在地方政府的推 动下,由代表国家信用的人民银行分支行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以现代信息 技术为基础,以健全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为保证的社会化、网络化的区域信用体系。从 长期看,“特许经营、商业化运作”是东北地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合东北区域信用体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政府应当将健全信用组织、完善信用 法规、建立征信机制、规范信用市场、严格惩戒机制等作为完善东北区域信用体系的 核心工作,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区域信用体系。 关键词:区域信用体系;政府信用;信用法规 a b s t r a c t d u r i n gr e f o r ma n do p e n i n gi np a s tm o r e2 0y e a r s c h i n e s ee c o n o m yh a se n t e r e di n t ot h eo r b i to f s o c i a l i s mm a r k e te c o n o m yt h a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a c t i o no fm a r k e tt r a n s a c t i o ni n d i c a t e d c r e d i tr e l a t i o n sm o r e t os o m ed e g r e e ,m o d e mm a r k e te c o n o m yi sc r e d i tm a r k e t t h em o r eh i g hd e g r e e o f m e r c e r i z a t i o ni s ,t h em o r eh i g he x p e c t i o no fs o c i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i s ,b e c a u s eo f h i s t o r y , t h el e v e lo f t h e s o c i a lc r e d i ts 3 ,s t e mi s1 0 wi nt h en o r t h e a s to fc h i n a t h ec o s to ft r a n s a c t i o ni n c r e a s e ds i n c ec r e d i t r e l a t i o n sc o n f u s e di nt h en o r t h e a s to fc h i n a t h u s i tr e s t r a i n e dn o r t h e a s te c o n o m vc o n s e q u e n t l y , c r e d i t s y s t e mw a ss t r e n g t h e n e db e c a m et h em a i nt a r g e to f n o r t h e a s t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i sp a p e ri n t r o d u c e df o u rf a c t o r st h a tc o n s i s t e do fc r e d i ts y s t e mi nt h en o r t h e a s to fc h i n a : g o v e r n m e n tc r e d i t , c o r p o r a t i o nc r e d i t ,p e r s o n n e lc r e d i t ,a n db a n kc r e d i t a l lo f f a c t o r sw i l li m p r o v ec r e d i t s y s t e m i n t h en o r t h e a s to f c h i n am e a l t i m e s t h i sp a p e r w o r k e do n 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 c r e d i ts y r s t e m i n t h en o r t h e a s to fc h i n a , a n a l y s i s i n gt h ep r e s e n ti s s u e so fc r e d i ts y s t e mi nt h en o r t h e a s to fc h i n a a r e ri t i n t r o d u c e dt h em o d e lt h a tc r e d i ts y s t e m sw e r ec o n s t r u c t e di n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a n dd i s t r i c t s t h i sp a o e r p u t t e df o r w a r dt h em o d e lt h a tp r e s e n tc r e d i ts y s t e mi sc o n s t r u c t e di nt h en o r t h e a s to fc h i n ai sd i s t r i c t g o v e r n m e n ti m p r o v e m e n t ,t h eb r a n c ho fp e o p l e sb a n ko fc h i n ai m p r o v e m e n t ,s o m er e l a t i v ei n s t i t u t i o n s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n a m e l y , d i s t r i c tg o v e m m e n t s ,t h eb r a n c ho fp e o p l e sb a n ko fc h i n aa n ds o m er e l a t i v e i i l s t i t u t i o n sp r o m o t e a n de s t a b l i s hc r e d i ts y s t e mi nt h en o r t h e a s to f c h i n aw h i c hi so nt h eb a s i so f m o d e m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o l o g y , a n dw h o s ei n s u r a n c ei sp r e f e c tl a w sa n dp o l i c i e s i nt h el o n gr u n ,s p e c i m p e r m i 辐i o nm a n a g e m e n ta n dc o m m e r c eo p e r a t i o nw i l lt h ew a yo f n o r t h e a s tc r e d i ts y s t e mi nf u t u r e w i t hr e a ls i t u m i o no fc r e d i ts y s t e mi nt h en o r t h e a s to fc h i n a , t h i sp a p e rp u t sf o r w a r dg o v e r n m e n t s s h o u l de s t a b l i s hp e r f e c tc r e d i t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c r e d i tl a w s ,c r e d i tm a r k e t ,a n dd i s c i p l i n a r yp u n i s h m e n t m e c h a n i s mw h i c ha r et h ec o r eo fp r e f e c tc r e d i ts y s t e mi nt h en o r t h e a s to fc h i n a , a n de s t a b l i s hp r e f e c t c r e d i ts y s t e mg r a d u a l l y k e y w o r d s :c r e d i ts y s t e mi nt h en o r t h e a s to f c h i n a ;g o v e r n m e n tc r e d i t c r e d i tl a w sa n dr e g u l a t i o n s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 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 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 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蛐指导教师签名:旦 日期:迎丕丝夕日期:二二: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区域信用体系是相对国家( 社会) 信用体系而言的地方信用体系,是以一个省、一 个直辖市为单位,综合运用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进行区域信用管理, 以提高区域信用主体的信用意识、优化区域信用环境为宗旨的管理体系,是国家信用体 系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局部实现。 众所周知,信用是商品交换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区域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是区域 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区域经济体系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然而,由于经 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对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符合市场规范的区 域信用体系与制度至今一直没有建立起来,区域信用主体的行为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和 预算约束,造成了区域信用市场中普遍的道德风险和违约行为,大大增加了信用主体的 交易成本,导致区域社会信用供给的严重短缺和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制约了区域经济 的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因此,借鉴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开展区域企业和个 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区域信用立法的步伐,加大区域信用执法力度,规范区域的 信用行为,不仅有利于营造失信者受惩、守信者得益的良好氛围和市场环境,而且有利 于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 因此,根据东北地区生产力水平和实际经济发展的状况,特别是在中央提出振兴东 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建立东北区域信用体系成为了现实的选择。 一、东北区域信用体系的构成要素 构建东北区域信用体系以政府信用建设为主要推动力,以企业信用建设为重点,以 个人信用建设为主体,以银行信用建设为支柱,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 督的作用。通过加大宣传,推动信用教育,加快制度建设,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等一系列 措施,鼓励守信行为,严惩失信行为,树立信用观念,逐步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和银 行四个层面间的信用关系,最终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形成。 ( 一) 政府信用为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推动力 政府信用为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是社会信用的主要量标,在整个信用体系 中处于示范性的核心地位,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信用体系的前提条件。政府信 用的高低对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起着决定作用。 1 以政府为主体制定的法律、法规是强化信用环境、避免出现信用危机的制度保 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政府通过制定“游戏规则”和“信用规则”可以增强微观市 场主体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2 政府信用具有示范效应,政府及其代表者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他市场 经济主体,如果政府不守信用,不仅影响人们对政府的预期,导致微观经济主体的短期 行为,而且会损害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及政府公共 管理目标的实现。 3 政府信用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信用是一种无形资源,在以信用 为基石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地区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资源、人才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 政府问的竞争。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之间的竞争又表现为政府信用的较量, 哪一级地方政府能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那个地区的交易成本就会降低,就能吸引更多 的投资者,区域经济就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4 提高政府信用是适应w t o 规则的客观要求。w t o 是以强制性规则为基础的政 府间的国际性组织,它要求各成员必须按国际惯例办事,及时改革不适应国际规则的管 理制度和工作方法,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行机制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模式。中国 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为适应w t o 规则的基本要求,严肃地履行在入世问题上的一 切承诺和义务,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必须改革落后的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实 现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 政府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信用管理行 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信用体系建设初始阶段,政府既是社会信用体系建 设的倡导者、规划者、启动者,也是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和权威解释者;既是信用信息整 合的组织者,信用服务的引导者和协调者,也是市场法则的执行者和监管者。 2 ( 二) 企业信用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 企业信用体系是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对 企业信用资源进行管理和对企业信用交易进行服务、监管的一整套机制。 从契约经济角度看,企业信用是指一个企业建立在安全、信赖基础上,其他经营者 乐于与其从事相互间的交易,并无需立即偿付即可获取资金、物资和服务的能力。信用 是企业的无价之宝,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身份证,是企业的生存之本,生命之源。 企业信用包括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购销信用关系、企业 与消费者之间的消费信用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在 商务活动中开始重视信用。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信用体系,对于建设区域信用体系具有 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东北地区的投资、贸易软环境,降低社会 交易成本,扩大信用经济规模,促进东北地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 三) 个人信用为信用体系主体 完善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其前提是建立完善规范的个人信用体系,个人信 用是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 个人信用对个人自己来讲,作用巨大。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讲求信用 有利于优化人际关系,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推进社会进步。诚信是一种人际交往准则, 能够协调人际关系,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诚信的交往准则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需要, 而不是外在的强迫。诚信带来了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融洽和信任。诚信能够引发关爱的 热情,把激励和期待投给对方,使对方树立起自信和责任,从而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 取的氛围。以个人信用的增强带动整个社会信用向着良好的趋势发展。 个人信用是对企业信用的一种促进、提高和补充。在社会上,人们已经习惯于将个 人等同于企业,一个人有信用,代表着这个企业讲信用,这对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 环境中抢占市场先机、博取客户的认可具有相当的作用。打造个人信用已经变相地等同 于打造企业信用。 ( 四) 银行信用为信用体系支柱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银行信用是支柱和主体信用,是连接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个 人信用的桥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具有先导和推动的作用。可以说,银行 信用的正常化,也是构筑强健金融体系的基石,是整个社会信用健全完善的重要标志。 银行信用的缺失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金融市场的有序性、公正性和竞争性,给金融发 展环境造成许多不利影响。 银行是经营特殊资源的企业,它经营着货币,同时也在经营信用。银行信用能够将 社会上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再将其投放社会当中变为职能资本家的 资本,资本就在不断地循环流通中实现价值增值,推动经济增长。如果银行没有信用, 3 社会也就没什么信用可言。银行的信用得不到维护,社会的信用链条也就无法延续。银 行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完善银行信用体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改善社会信用环 境,疏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资金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要求。 4 二、构建东北区域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资金、技术、人才越来越趋向讲 信用、讲效益的地区,如果不高度重视区域信用环境的改善,不加快东北区域信用体系 建设,对社会信用缺失现象任其泛滥,东北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无法 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更无法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 一) 有利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加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加是实现东北 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东北老工业基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工业化、生态化 建设目标,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至关重要。目前,正值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 时期,如果东北地区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会对经济生活甚至政治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延误东北地区的发展。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一些企业、一些个人在社会活动、经济交 往、处事为人上,没有诚心、不守信用、不守合同,将会严重地破坏政府在人民中的形 象、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对于这种现象由于缺乏完整、有效的 制约体系和查询体系,使这种现象泛滥严重,又无法追究责任和查处处理,也无法把这 种单位和个人行为公诸于众,警示社会,造成这些单位失信之行为将会导致政府失去了 公民的信任,这种现象吓跑国外、省外、其他地区的投资者,这种现象使人与人之间失 去了起码的信任,产生了不必要的自卫防护和警戒之心。所以目前迫切需要在东北地区 构建信用体系,以促进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的和谐发展。 ( 二) 有利于创造区域竞争优势,发展区域经济 在我国经济改革的早期,部分区域( 主要是沿海省市) 由于获得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 经济自主权和自身的资源优势而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 例如税制改革) ,中央放弃其以优惠政策或补贴形式给予个别省份的支持,而代之以提 供一个宏观经济框架,以便每个省份都能在普遍使用的规则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在这 种形势下,各省就有了寻求另外的发展途径以获得竞争优势的动力。鉴于完善的信用体 系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正外部性,因此其必然成为东北地区创造区域竞争优势的主 要方式。转轨时期,在全国信用体系建设尚未达到征信国家的水平的前提下,在部分区 域率先建立符合征信国家标准的区域信用体系,符合创造区域竞争优势的行动原则。而 部分省市( 例如上海、杭州等地) 已提前启动信用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效用,充分证 明了建立本地信用体系必然获得区域竞争优势。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社会意义上的信用是指入们在为人处事及各 种社会交往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是指以信用为基础, 以按期偿还为条件的交易关系和价值转移方式,包括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 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服务体系、社会信用活动三部分。 随着东北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信用交易日益成为地方经济生活的重要方 式。信用交易成为了建立区域信用体系的催化剂,各种信用交易方式不断推出,银行信用 贷款、企业赊销赊购和个人信用消费日趋增多。在一些行业,如i t 、医药等商品流通领域 中,企业赊销比例已高达9 0 以上;在零售分销领域,供应商对零售商几乎1 0 0 。 实行赊销方式,在住房、汽车等消费领域,个人消费贷款不断增加,比例不断提高。 由于信用商品的不断增多,使信用消费广泛走入日常经济生活。 信用交易的不断增多,使失信违约行为也随之出现,如政府承诺不兑现、政策“朝 令夕改”等政府失信行为;企业逃债务、制假售假、虚假广告、企业间合同签订不履约 等企业失信行为:个人在住房、汽车、助学方面违约还贷等个人失信行为。这种交易方 式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区域经济的破坏、道德环境的恶化和竞争优势的丧失,严重影响了 东北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只有在东北地区构建有效率的区域信用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根除这些不良现 象,从而规范东北地区市场经济秩序,加快东北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 ( 三) 有利于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形成 1 有利于规范区域政府行为,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在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区域政府是信用体 系建设的推动者,另一方面,区域政府又是信用体系中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因此, 区域信用体系将政府信用纳入管理范围,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并恪守信用,不仅可以 有力地推动各级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行政的规范化、制度化,而且还可以规范 政府各部门的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对强化区域政府信用 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执政水平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2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区域金融环境,化解金融风险,实现金融安全,最终实现区 域的经济安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又是金融的主体。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长期 以来一直是令人关注又困惑的焦点。在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脱胎、生长、发展的过程中, 银行始终处于业务拓展和贷款风险的矛盾之中。区域金融安全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银 行自身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机制,更要依托于信用大环境的改善。从目前的情况看,人民 银行所建立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对防范辖区内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区域信用管理 体系通过规范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提高贷款信用水平、增大违约成本,可以 有效降低银行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在保持金融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区域经济的 健康、快速发展。 3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用意识,增加企业的诚信度,维护信用市场的秩序。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区域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对企业各种信贷、经营、交易信息 的采集、加工、披露,形成一种“守信奖励,失信惩诫”的机制,加大企业失信成本, 。数据来源:孙从海消费信用理论研究与经验考察 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 0 0 3 。 6 使企业从自身长远利益出发,自觉规范自身市场行为,维护信用市场秩序。区域信用体 系的建立,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用风险意识,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提高企业的诚信度。 4 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道德水平,促进居民诚实守信。 个人是社会的细胞,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石。区域信用管理体系不仅以信用制 度约束个人行为,促其守信,更以道德教化和影响提高其信用意识和道德水准,使守信 行为由被动变为自觉。因此,区域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不仅可以提供居民行为的准则,而 且也能够培养居民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 7 三、东北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总的看,东北地区社会信 用体系建设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加快建设和健全东北地区区域信用体系已 经刻不容缓。 ( 一) 信用基础脆弱 由于东北大部分地区的发展较为落后,信用关系难以褥到健康发展。 首先,由于国民的整体素质教育较低,人民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尤其是信用观念 等市场观念淡薄,同时,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其次,企业供给观念的偏差,即市场文化理念的落后。东北地区一些企业至今尚不 懂得“欲取之,先予之”的生财之道,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我为主”的供给观念,而未 真正树立起“消费者是上帝”的市场文化意识,从而为信用失衡提供了主观原因; 再次,企业产权制度存在缺陷。一方面,信用中国共同打造国企产权结构的责、权、 利具有不统一性与不对称性,有的主体拥有较大的决策、管理权力和较多的利益,却无 需承担相应的责任。有的主体则恰恰相反。另一方面,私营企业产权缺乏有力保护的问 题比较突出,私营企业往往表现出过分追求短期利益的趋向; 最后,政府行为的不规范。其突出表现在东北地区一些政府往往不是采取经济手段 对经济进行间接干预,而是热衷于依靠计划或准计划手段对市场进行过分的超经济干 预,甚至出现了政府垄断的现象,从信用信息的采集到加工都带有很浓的政府色彩,从 而产生诸如过分管制、信息垄断、低效率和腐败等问题。 ( 二) 信用环境严峻 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程度越来越高,在经济领域中暴露 的信用问题也日益严重。突出表现在:一是不守合同;二是逃废债务;三是股市欺诈。 其他如虚假广告、假冒伪劣商品等等也十分严重。据专家测算分析和保守的判断,市场 交易中由于缺乏信用体系,使无效成本占g d p 的比重达1 0 到2 0 。由此可见,失信 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直接影响到国家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 三) 政府治理手段乏力 信用失缺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对此,各级政府及部门都纷纷针对自 身工作的需要,着手加强信用建设,由于未成立专门的信用信息管理部门和机构,形 成了银行、公安、海关、工商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 缺乏统一规划,客观造成极大 。数据来源:石森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 j ,t 北方经济,2 0 0 5 7 8 的资源浪费,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也提出了规划,偏重于运用 行政手段,渴望几年建成“诚信xx ”,到 xx 年完成“信用村( 镇) ”的建设,缺乏 对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的指导和扶持,把信用制度的建设庸俗化了。 ( 四) 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东北地区的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信用体系仍显滞后。 一是征信系统建设各自为政,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由于东北地区整个信用服务 行业的发展缺乏监管,信用信息资源浪费严重。信用信息资源分割于各部门、各企业、 各行业间,难以实现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造成了大量信用资源的浪费。 例如,目前东北地区工商部门所建的信用管理系统与人总行推广的人行地区各分行 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相对封闭,互不沟通。工商部门所建的信用管理系统没有把企业最重 要的信用信息商业银行的信贷信息包括进去,只有企业身份、资产等社会层面的静 态信息,缺乏动态信息,数据开放仅局限于工商系统;而人民银行在东北各省分行所建 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却只有反映企业信贷变化情况的动态信息,没有企业与其他部 门往来的信用信息,信息服务仅局限于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其他民间征信机构的信 用信息更是严重不足,多数只有自身调查的借款人信息,提供的简单评级产品基本上以 个人主观判断为主,评级结果多数为本部门服务,未能形成增值的产品开放服务。这种 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部门垄断、缺乏共享的局面,尤其是系统软件互不兼容,标准互 不统一,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为今后系统的整合增加难度。 二是信用评级机构独善其事,缺乏统一的评级标准。区域信用体系是一个综合系统, 覆盖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涉及法律、道德、管理、服务、信息等方面,目前由 于缺乏统一的信用行业标准,即使在同一区域也出现多家金融机构对一家企业进行重复 评级、一家企业存在多种评级结果的现象,各机构评级方法自成体系。并且一些征信中 介机构自身行为不够规范,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素质不高,执业素质、职业道德偏低, 甚至不守职业道德,无原则迁就客户的不合理要求,在对抵押贷款资产评估过程中有意 高估抵押物价值,给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造成了较大的隐形风险,损害了银行的利益。 三是与联合征信相关的地方规章制度建设滞后。由于全国统一征信立法涉及面广, 制定难度大,所以,区域政府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出台具有区域性的相关规章 制度,以此推动辖区征信业的发展。然而目前多数区域政府在地方性法规的建设方面却 十分滞后。并且在信用信息征集方面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方 面缺乏明确的界定和规范,拥有信用信息的众多部门在公开信息方面缺乏必要的法律依 据。而应确立地方性行政法规,强制性要求信用信息拥有机构,有义务向信用管理部门 提供相关信用信息,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速度。 四、国外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 ( 一) 欧洲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区域信用体系的特点 1 美国的信用管理模式纯市场化模式 第一,市场主体信用意识较强。美国信用交易十分普遍,缺乏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 历史很差的企业很难在业界生存和发展,而信用记录差的个人在信用消费、求职等诸多 方面都会受到很大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信用成了在宏观上左右美国经济景气的 重要因素,美国短期消费信贷5 年以内余额从1 9 4 6 年的9 8 亿美元上升到1 9 9 8 年的 1 3 0 1 0 4 4 亿美元,当年美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达到4 7 3 7 8 2 3 亿美元。 美国的企业中普遍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在较大的企业都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为有效防范风险,企业一般不愿与没有资信记录的客户打交道。美国的消费者都十分重 视自身的信用状况,并定期向信用局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尽可能避免在信用局的报告 中出现自己的负面信息。 第二,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达。美国有许多专门从事征信、信用评级、商账追收、 信用管理等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这些中介机构都是完全的市场化运营,能保持相 当高的独立性,能够为各种信息需求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产品,从而满足美国 社会了解社会成员信用状况的需求。一般来说,这些中介机构都是属于私人部门所有, 每一家信用中介机构都是以一种业务为服务核心,同时提供咨询和增值信息服务。独立 的信用中介机构是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支柱。 第三,信用法律制度相对完善。2 0 世纪6 0 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原有信用管理法律、 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己形成了比较 完整的框架体系。1 9 7 0 年公平信用报告法是美国信用立法的代表,该法专门对个人 征信机构的设立、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用信息报告的使用,消费者个人的权利,征 信机构的违法责任等方面作了清楚的规定。同时以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平等信用机 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公平信用结账法、诚实租赁法、信用卡发行法、 电子资金转账法等相关法律为辅助,共同构成了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法律环境,并 且几乎每一部法律都随着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变化进行不断地修订。 第四,信用行业管理到位。在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下,征信数据的取得和使用等都 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美国政府对信用行业的干预并不多,主要是监督市场主体,尤 其是征信机构和信息使用者的守法状况。联邦贸易委员会是信用管理行业的主要监管部 门,司法部、财政部货币监理局和联邦储备系统等在监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美国 信用管理协会、信用报告协会、美国收账协会等一些民间机构,在信用行业的自律管理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欧洲大陆国家的信用管理模式中央银行模式或公共管理模式 。吴晶妹信用规模、信用机构与经济增长从美国信用活动轨迹看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 j 金融论坛,2 0 0 4 2 。 1 0 法国、德国、比利时等一些欧洲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主要是采取中央银行模式或公 共管理模式,其特点是: ( 1 ) 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是由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建立,而不是由私人部门设立。 在法国,中央银行的信用部门按月从银行采集借款累计超过5 0 万法国法郎的客户的信 息。在比利时,信用信息办公室依据一个记录有关分期付款协议、租赁和公司借款中不 履约信息的皇家条令建立,并作为比利时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 ( 2 ) 银行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关信息。在比利时、德国、法国这些国家,商 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信用风险办公室或信用信息局提供所要求的信息是一种强制行为。 比如,德国联邦银行要求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向中央银行报告负债总额超过3 0 0 万德国 马克的借款者的详细资料。 ( 3 ) 中央银彳亍承担主要的监管职能。以比利时、德国、法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 家,由于信用信息局被作为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因而对信用信息局的监管通常主要有 中央银行承担,有关信息的搜集与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也由中央银行提供并执行。 ( 4 ) 个人数据的法律保护。欧盟对个人数据的保护主要有欧盟数据保护指令,以 协调其1 5 个成员国间的个人数据流动,对个人数据流出欧盟国家做了较严格的限制。 指令对个人数据保护主要体现在下列八项原则上:质量相关准则。数据处理的合法 标准。处理数据的特别种类。对数据主体的通知准则。数据主体有权使用数据。 例外及限制性规定。数据主体反对其处理数据的权利。数据处理的保密性和安全 性。 3 日本的信用管理模式一会员制模式 ( 1 ) 企业征信系统。在亚洲,日本的企业信用管理发展最早,行业产值排行最高, 其最大的征信公司是“帝国数据银行”拥有亚洲最大的企业资信数据库,有4 0 0 0 家上 市公司和2 3 0 万家非上市企业资料,占7 0 以上的日本征信市场。另一家主要的征信公 司是东京商工所。服务范围主要包括:企业资信调查、信息管理咨询、个人或法人财产 征信。 ( 2 ) 消费者( 个人) 征信系统。日本的消费信用调查发展较晚,并主要以行业协 会的形式为主,通过信息互换实现。日本消费者征信最大的组织是日本银行协会下属的 银行个人信用信息管理中心,金融系统信用协会的信用保障公司及票据交换中心。 ( 3 ) 日本对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日本个人信用信息法律的主要特点有: 限定个人信用报告中信息的范围,包括消费者的身份识别信息,如姓名、年龄、依据、 出生年月日等,个人经济情况信息,如个人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及以往债务偿还状 况,可间接推论个人经济状况的信息,如工作单位、家庭成员、居住状况等,与该信用 授信合同有关的信息,如授信金额、交易账户、该债务的偿还状况等;限定行为对象 范围,包括信用征信机构及与其进行信息交流的授信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贷款业 者、信用卡公司、分期销售商及有关保证公司、讨债公司等;个人信息泄露的早期发 现及防范;行政机关的监督。其他方面的法律制度与欧美国家类似。 。郑牟丹征信体系的美、日模式【j 西安金融,2 0 0 2 8 。 l l ( 二) 国际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发展信用经济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大多已进入信用经济时 期,市场交易以信用交易为主,信用体系建设比较完善。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特点是依 靠市场经济的法则和运作机制,靠行业的自我管理形成具体的运作细则,政府仅负责提 供立法支持和监管信用管理体系的运转。欧洲信用体系建设是政府通过建立公共的征信 机构,强制性要求企业和个人向这些机构提供征信数据,并立法保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日本信用体系建设则通过个人信用信息机构由会员单位共同出资组建,只对有会员单位 提供信用信息服务。这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东北地区建设信用体系提供了有益的 借鉴。 1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区域信用体系必须立法先行。因为收集、处理和提供区 域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完备的区域信用管理法律体系是 区域信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 2 完善的信用数据库是信用体系建设必备的基础设施 由于对企业和个人信用的评价主要是建立在信用历史纪录基础上,没有个完备的 征信数据库,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等级评定和信用报告的制作就无法开展,信用信息就无 法进行深加工,因此,功能完善的区域信用数据库建设是建立区域信用体系必备的基础 设施。 3 强化监督是区域信用体系良好运营的有效保证 由于征信数据及处理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比较敏感,因此不论哪一国政府都要谨慎管 理。目前我国各地区信用行业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的历史,相关的法律法规严重缺乏,因 此,在加快立法进程的同时,还需要地方政府、人大等部门,加强对该行业的监督和管 理,让信用信息需求者合法平等地取得和使用信息。 4 市场主体诚实守信的理念是维系区域信用体系运作的支撑 区域信用体系建立固然需要法律体系和必要的制度安排,但是信用的基础在很大程 度上是由区域社会主体之间的信任和诚信的理念来维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主体 的行为准则应首先是讲信用,无论是法人主体或是公民个人,都应树立守信的公众形象, 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意识,才能在区域内形成“信用度高是一种财富” 的理念和共识,促进区域信用建设。 5 信用中介机构是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往往有许多专门从事征信、数据库、信用评级、信用 管理等业务的中介机构,每一家信用中介公司都以一种业务为服务核心,同时提供多种 增值信息服务。因此,目前应按照严格的信用市场准入原则,逐步建立和发展一批提供 各种信用服务的中介机构,让这些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按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的原则,逐渐形成几家具有一定规模、信用度高、资金实力雄厚的权威性专业中介机构,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信用服务。 1 2 ( 三) 东北地区区域信用体系的模式选择 在东北地区建立区域信用体系,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我们不仅缺乏社会信 用中介机构,更缺乏国家的信用制度、公民的信用观念和企业的信用管理;特别是政府 公务信用的透明度和由此形成的信用记录的公开披露问题更为突出。为此,东北地区推 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首先要解决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定位问题,并在此 基础上按照不同主体探索以各级政府为主体和电子政务为基础的政务信息公共披露体 系;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和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同业信用体系;以企业自身为主体 和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自我内控独立信用体系;以信用中介为主体和市场运行为基础的社 会商务服务信用体系。所以,东北地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模式应是在政府、协会、 企业、中介同步发展各自信用体系,最终形成不同层面的、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的社 会信用体系。 1 “区域政府推动、央行分支行运作、有关部门配合”是现阶段东北地区区域信用 体系建设比较合理的模式。 , 借鉴欧盟国家的公共管理模式,我认为,现阶段东北地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可以 采用“区域政府推动、央行分支行运作、有关部门配合”的模式。 采取区域政府推动模式的理由: 一是政府的号召力。当前还没有哪家中介机构比地方政府更具有这种市场号召力和 经济实力,没有哪家中介机构比政府更容易整合各部门建立的信用征信系统,没有哪家 中介机构比地方政府更能把区域信用体系搞得更快,搞得更好。 二是政府的公信力。目前,东北地区对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尚没有明 确的法律规范,人行分支行征信部门在信息收集过程中,还存在信息采集的合法性、信 息使用的保密性以及信息采集和使用中会涉及个人的隐私、企业的商业秘密等一系列的 问题,会给其信息采集和使用工作带来很多的阻力。这时,只有各省市政府才能够协调 和强制性地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将其管辖的征信数据无偿地贡献出来,通过网 络进入人民银行分支行的信用信息数据中心。 三是信息产品的“公共”特性。信用征信系统生产经营的对象是企业、个人的信用 信息,信息作为辖区的一种重要资源,与其他各种资源最大的不同是其具有共享性,也 就是说,一份信用报告,不会因为我的消费而排斥你的消费。从这个角度看,信用信息 产品是建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经济学上所说的公共物品的性质。既然是公共物品,则似 乎由政府投资、由代表国家信用的央行来组织举办更为经济和更为有效。 采取央行分支行运作模式的理由 一是人民银行分支行的职责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建设经验决定的。人民银彳亍分支 行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的派出机构,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建设信贷信用体系重任,又具有 近十多年的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设经验。如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 拥有天津市9 9 5 的企业信贷信息,所以无论从国家征信工作安排的角度,还是从节约 资金、富有经验和影响力的角度来考虑,目前在东北地区由各省人民银行分支行具体行 i3 政运作区域信用管理体系,是一种最合理的选择。 二是区域信用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和建设初期盈利前景不确定,限制着区域信用 征信系统的商业化运作,这就决定了信用体系建设初期采取中央银行的模式。目前,尽 管信用体系建设问题非常“热”,但我们冷静地思考会发现,最终真正能转化为具有购 买力的有效需求可能不会太多。比如,天津市市场上对信用信息具有潜在需求的主体主 要有天津市政府、金融、公共事业单位等部门。而金融、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虽然都是 信用征信系统的用户,但同时又在不同程度上是信用征信系统的原始信息提供者。实际 上,这些部门与信用征信系统之间存在着一种很强的互通有无的信息交换关系。如果按 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信息的收集和信息的服务均要付费的话,实际上真正留给区域信 用征信系统商业化运作的空间是相当有限的。 区域信用征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非常大,而其经营收入又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投资 回收周期较长,建设初期往往是亏损的。如上海的个人征信系统1 9 9 9 年自建立以来就 连年亏损。因此,东北地区的区域征信系统的现实盈利前景不容乐观,实行商业化运作 职能是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只有由政府推动、央行分支行运作、有关部门配合,才是符 合当前实际的可行选择。 2 “特许经营、商业化运作”是东北地区区域信用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东北地区区域信用主体信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