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红楼梦》中使役动词“叫”、“让”的社会语言学分析.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红楼梦》中使役动词“叫”、“让”的社会语言学分析.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红楼梦》中使役动词“叫”、“让”的社会语言学分析.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红楼梦》中使役动词“叫”、“让”的社会语言学分析.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红楼梦》中使役动词“叫”、“让”的社会语言学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杏趁j 久 日期:夕年月i 。同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 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 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 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吾芝乌l 日期:矽年白月i 。日 导师签名: 日期:哆年 - l 一 l-ii- 红楼梦中使役动词“叫、“让 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硕士生:李慧敏 指导教师:李炜教授 摘要 本文以红楼梦中的使役动词“叫一、“让 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前8 0 回 与后4 0 回中含有“叫 、“让刀的大量文本实例进行归纳,首先从语法描写角度 对使役和被动两类用法进行共时区分,接着在使役用法的内部再作人物语言和作 者叙述语言的二分。本文发现了这两个使役动词在清末的语用上存在着社会语体 的差异。这个差异反映在社会地位、语境、场合等方面,反映了处于社会中的人 们在进行言语交际的时候的复杂状况。简言之,“叫艿和“让一分别体现了高语 体和低语体的特征。 尤其是通过对红楼梦中的几个主角对使役动词的用法的考察,根据前文 总结的规律,发现了主角们出于感情的亲疏远近,在用词上表达了丰富的个性; 从而印证从具体的语言项目( 如使役动词) 上,可以反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表 达人物特性上的细致入微。此外,还为我们解读这部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 视角。 关键词:使役动词 叫让 社会语言学语体红楼梦 t h es t u d yo fs o c i0iin g uis tic so nc a u s a tiv ev erb s jia o 、r a n g in ad r e a mo fr e dm a n s io n s m a j o r :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a p p l i e dl i n g u i s t i c s n a m e :l ih u i m i n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l iw e i a b s t r a c t t h es u b j e c t so ft h ep a p e ra r et w oc a u s a t i v ev e r b s , j i a o a n d r a n g ,i nt h eb o o k o f ad r e a mo fr e dm a n s i o n s ”b yc o l l e c t i n ga n da n a l y z i n ga l lt h er e l a t e dt e x t e x a m p l e s ,ac l e a r l yd i f f e r e n ts y n c h r o n i cg r a m m a rp a t t e r nc o u l db ed r a w n :p a s s i v ea n d c a u s a t i v eu s eo fb o t hw o r d s b e s i d e sg r a m m a rd e s c r i p t i o n , i ti sp o s s i b l et op r o v et h e t w ow o r d sa r e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i nh i s t o r i c a lc o m p a r i s o n t h ed i s t i n c t i v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o fs o c i a ls t y l e sa r e a l s od i s c o v e r e d i tr e f l e c t si n t h o s e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i n c l u d i n ga g e ,g e n d e r , s o c i a lc l a s s ,e d u c a t i o n , c o n t e x ta n d o e c a s i o r t , e t c ,w h i c hd e t e r m i n et h es o p h i s t i c a t e d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o ft h es p e e c hi ns o c i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i ng e n e r a l ,t h et w ov e r b ss e p a r a t e l ys t a n df o rh i g ha n dl o w s t y l e s i ti si m p o r t a n tt om e n t i o nt h ep r a g m a t i c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t w ow o r d sb yt h eh e r o a n dh e r o i n e s ,w h i c hi m p l i e dt h e i re m o t i o n st o w a r d sd i f f e r e n tc h a r a c t e r s t h ew o r ko f t h eg r e a tw r i t e rc a ox u e q i ni nq i n gd y n a s t yi sc l a s s i ci nb o t hc h a r a c t e r sa n dt h o u g h t s w h a ti m p r e s s e su si sh i sl i t e r a t u r et a l e n t se v e ne x i s t i n gi nd e t a i l sl i k eu s i n gt w o d i f f e r e n tc a u s a t i v ev e r b s k e y w o r d s :c a u s a t i v ev e r b s j i a o ( 叫) ” r a n g ( 让) ” s o c i o l i n g u i s t i c ss t y l e s ad r e a mo fr e dm a n s i o n s lii- 气 -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目录i i i 第一章绪论1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1 二、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2 第二章“叫”、“让语义及在红楼梦中的分布3 一、“叫 的语义和分布3 二、“让 的语义和分布:4 第三章使役动词“叫 、“让 的社会语体特征5 一、红楼梦中的h l 语体6 二、影响语体的社会语言学因素8 三、红楼梦的使役动词分布与身份地位9 第四章使役动词“叫、“让 的一般语体规律1 1 一、权势关系中的语体规律1 1 二、同等关系中的语体规律1 6 第五章使役动词“叫 、“让”语用的变异情况1 7 一、与社会身份不符的使役动词分布变异1 8 二、“叫”、“让 后的兼语是“我( 们) 2 0 三、重要主角对使役动词“叫 、“让 的使用2 2 四、宝黛钗三人的复杂关系2 6 第六章“叫 、“让 在人物对话与叙述语言中的分布对比3 3 一、叙述语言中的“让”3 3 二、叙述语言中的“叫 3 4 第七章结语3 6 参考文献3 7 后记3 9 i l l 0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作者 往往只需三言两语,就刻画出活灵活现的典型形象。在这部线索繁多、人际关系 错综复杂、社会地位等级森严的鸿篇巨著里,家族和阶层决定人物的身份,展 现了家庭等级关系和社会等级关系,每个人都按照各自的社会角色行事。在言语 行为中,他们遵循社会规则,自觉或不自觉地建立和维护既有的人际关系。 在以红楼梦为清末语言代表对使役动词1 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红楼梦中经常出现主子使唤下人时,使役动词“叫 后的兼语缺失的情况,如: ( 1 ) 吃毕,大家才出园子,来到上房,坐下吃了荼,才叫预备车,向尤氏 的母亲告了辞( 1 1 回,主子们) 2 ( 2 ) “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衣裳带几件去”( 1 4 回,昭) h - 凤姐) ( 3 ) 凤姐道:“我乏的身上生疼,还搁的住你这么揉搓? 你放心罢,今儿才 领了裱糊纸去了,他们该要的还等叫去呢,可不傻了? 靠( 1 4 回,凤姐一宝玉) ( 4 ) 小丫头们也伏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玩玩儿去吗? ( 2 0 回,麝月一 宝玉) ( 5 ) 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给丫头们,叫快烧了( 2 2 回,宝钗) 这种情况只出现在“叫 字句里,而且为数不少,而“让 字句中完全没有。 这是什么原因呢? 结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叫 、“让”的使用与对话者的社 1 江蓝生指出,“所谓使役,是指动词有使令、致使、容许、任凭等意义”。近代汉语中典型的 使役动词,如“使”、“令”、“遣”、“口l ”、“让”,已经没有“动作义 或“变化义”了,进 入使役句式后,动作义明显弱化,表现出明显的语法化倾向,只有“使令、致使、允让、任 凭”等较为抽象的关系义,在语法上主要起引介施事成分的作用。而它们若进一步语法化, 则可能变成新的介词。 :本文使役句例句为人物对话时,句末括号内说明为:回目、言者听者,如例( 2 ) ;若例旬 为叙述语言,则为:回目、使役的施事n p i ,如例( 1 ) ;若文中例句为被动句,则无论叙述 语言或人物对话,只标回目。以下同。 会地位相关,存在着语体上的差异。 因此,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含有“叫”、“让”的大量文本实例进行统计 与归纳,证明了在这一封闭文本中,使役动词“叫、“让 的使用体现了一定的 语体倾向:进而阐述这种倾向产生的原因,对其语用规律作出详细的描写和总结。 此外,共性的语体倾向中还存在着变异情况,主要体现在一些典型人物身上, 尤以宝、黛、钗三人最为明显。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变异加以阐释,并 证明红楼梦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于细微处见功力,即使细小如某个语言 项目,都是塑造人物个性的一砖一瓦,表达出无限深意。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红楼梦这一封闭文本中的相 关语料进行了研究。 首先区别了“叫、“让 的被动和使役用法3 ,再将使役用法的例子分为叙 述语言和人物对话( 包括心理) ,以及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语料,接着在统计 数据的基础上对近2 0 0 0 条语料进行深入挖掘。然后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人物 对话中使役动词“叫 、“让 的语体倾向,描绘它们各自的语用面貌。最后从身 份地位、语境场合、角色个性等等社会范畴,对书中人物使用“叫”、“让 的规 律共性和个性进行解释。 :红楼梦版本众多,本文采用的是1 9 9 6 年人民文学出版的版本“程乙本 。 3 在现代汉语中,“叫一和“让”除了表示使役之外,还有表示被动的用法。在 成书的时代,使役义的“叫”大大超过被动义“叫”:使役“让”大大少于使役“叫”,让还 没有产生被动义。本文首先区别了这两类含义的句子,再对使役义语料进行统计,保证了数 据的可靠性。汉语使役句是兼语式,格式为:n p l + n q 让神岬2 + 2 。其中,n p i 是使役动作 的施事,n p 2 是兼语,兼任使役动词的受事和v p 2 的施事。这一格式同样也可以表示被动, 此时n p i 是被动句的受事,n p 2 是施事。 2 第二章“叫”、“让 语义及在红楼梦中的分布 一、“叫”的语义和分布 “叫 的本义是“呼叫、喊叫,用于使役句式中,则表示较为抽象的“使 令、允让 义,最终虚化为引介施事的使役动词。其语法结构为:n p i + n + n p 2 + v p 2 。“叫”真正用作使役的用例在明清的语料中大量可见。 :红楼梦中使役动词“叫刀共1 4 6 9 例( 前8 0 回7 2 6 例,后4 0 回7 4 3 例) , 其中人物对话1 0 5 5 例,叙述语言中4 1 4 例。分别举例如下: ( 6 ) 贾母道:“这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3 回,贾母一黛玉) ( 7 ) 这里凤姐叫人抓了些果子给板儿吃,刚问了几句闲话时,就有家下许 多媳妇儿管事的来回话( 6 回,凤姐) ( 8 ) 王夫人道:“这也是没法儿的事俗语说的:嫁出去的女孩儿,泼出 去的水叫我能怎么样呢? ”( 8 1 回,王夫人- 宝玉) ( 9 ) 紫鹃笑着答应,去拿茶叶,叫小丫头子沏茶( 8 2 回,紫鹃) “叫 的被动用法在红楼梦中明显少于使役用法,共1 0 7 例( 前8 0 回7 0 例,后4 0 回3 7 例) ;其中叙述语言中4 例,人物对话1 0 5 例。分别举例如下: ( 10 ) 袭人忙道:“我才倒茶,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钟子了 ( 8 回) ( 1 1 ) 探春道:“我就知道再不是别人,必是二哥哥这么淘气没什么说的, 你好好儿的赔我们的鱼罢刚才一个鱼上来刚刚儿的要钓着,叫你唬跑了” ( 8 1 回) ( 1 2 ) 宝钗倒暗中每相体贴接济,也不敢叫邢夫人知道,也恐怕是多心闲话 之故( 5 7 回) 3 ( 1 3 ) 袭人麝月等也不敢叫人知道,大家偷偷儿的各处搜寻( 9 4 回) 二、“让刀的语义和分布: “让”的本义是退让、谦让,后由“谦让 等义转化为含有“请 的意思, 又发展出表示“使让 、“允让 、“容让”的含义。但“让 的使役用法出现的时 间较晚,到明清时期用例才开始增多。在红楼梦时期,“让 的使役用法比 “叫少很多,今天常见的“让 的被动用法尚未出现。 全书共出现“让”字使役旬1 8 7 例( 前8 0 回1 0 5 例,后4 0 回8 2 例) ;其中 叙述语言1 1 4 例,人物对话7 3 例。如: ( 1 4 ) 幸而早年留下一个儿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 袭了( 2 回,冷子兴) ( 1 5 ) 周瑞家的便道:“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 也让姑娘好安寝 ( 7 4 回,周瑞家的一凤姐) ( 1 6 ) 紫鹃道:“我们这里才沏了茶,索性让他喝了再去”( 8 2 回,紫鹃一 秋纹) ( 1 7 ) 看见这个气派,也不敢怎么,只得垂手侍立,让薛姨妈进去了( 8 5 回,衙役们) 综上所述,我们将红楼梦中“叫 、“让 的语义分布情况整理如下: 表2 1 :红楼梦中“叫 、“让 分布表4 红楼梦 叫让 ( 1 2 0 回本)使役义被动义使役义被动义 前8 0 回 7 2 67 11 0 5o 后4 0 回 7 4 34 08 2o 总计 1 4 6 911 l1 8 7o 本表不包括作为实义动词的“叫”、“让一,只包含使役义和被动义的“叫”、“让”。 4 由于程乙本红楼梦的版本原因,本文将前八十回作为一个封闭的考察对 象,寻找其中的规律,后四十回的情况暂且不提。 第三章使役动词“叫 、“让 的社会语体特征 “语体 ( s t y l e ) 指的是说话人在言语行为中,由于交际方式和交际者不同 而引起的语言变异的总和。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一般认为有书面语体和口语语 体,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h 语体和l 语体等等。正式场合中,文雅的、礼貌 的、声望较高的是h 语体,用于非正式场合的、随便的、粗俗的、声望较低的 是l 语体。 我国传统的文言与白话就可以认为是h 语体和l 语体的典型。文言作为标准 书面语使用已经有数千年历史,而白话文则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 5 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如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小说等,及 宋元以后的部分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书。因此,相对而言,文言文是正式、文雅、 声望高的h 语体,白话文是相对不正式、粗俗、声望较低的l 语体。 一、红楼梦中的h l 语体 首先,我们以红楼梦中的另一个使役动词“教 为例,来判别使役动词 的语体高低。“教 与“叫 在语音上有联系5 ,同时“教 和“叫 既可以表达 “使令 、“致使 语义,也可以表达“容许 使役。由“教导、传授知识技能 的意思引申出以言语使人行事的意思,即“命令 。“教”的使役用法便是由动词 的“教授义演变而来的。它在上古就有表使令的用法,如“无教逸欲有邦 ( 尚 书皋陶谟) 。但汉代以后用例不多,直到唐代才大量使用,并一直至明清。红 楼梦的叙述和人物语言中均中极少出现,全书共2 4 例6 ,如: ( 1 8 ) 贾政道:“谁按着你的头,教你必定说这些字样呢? ”( 1 7 回,贾政一 宝玉) ( 1 9 ) 袭人道:“我今儿听见我妈和哥哥商量,教我再耐一年,明年他们上 来就赎出我去呢”( 1 9 回,袭人一宝玉) 与“叫 相比,书中使役动词“教 用得相当少,该用法已经到了衰微阶段。 其中近四分之一在语用环境上十分特殊,多是写信或吟诗作赋的场景,如下: ( 2 0 )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2 7 回,黛玉葬花词) ( 2 1 ) 听宝玉说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 2 8 1 至,宝玉吟诗) ( 2 2 )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4 5 回,黛玉吟诗) ( 2 3 )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 7 8 回,宝玉吟诗) ( 2 4 ) 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馀脂粉耶? ( 3 7 回,探 春写信) 5 广韵:“叫,古吊切。”教。在广韵 中也有去声一读:“古孝切一。 6 其中前8 0 回共2 0 侈4 ,后4 0 回共4 例,其中表示被动的用法2 例,分别为:“质本洁来还洁去, 不教污淖陷渠沟( 2 7 回) ”和“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4 5 回) ”。 6 “教”字出现在诗句或书信中,很容易让人想起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但 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文人作诗作文素喜仿古,所以用“教 不用 “叫 ,是比较古雅的用法,属于h 语体,在红楼梦中保留在吟诗、写信这 类使用到正式书面语的场合中。 总之,由“教授 含义逐渐演变出使役义的古老的“教 逐渐从口语中退出, 进入了书面语,并且是诗词书信为代表的标准书面语的行列。因此,它在口语中 的位置就被新兴的使役动词所取代7 。 以“教 为坐标可以判定,“叫 和“让 的语体高低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 一,它们各自的语义来源高雅与否;二,它们与“教 比照,其使役义产生的时 间早晚。 从第一个因素上看,使役动诃“叫”来源于“叫喊、呼喊 ,而使役从此“让 来源于“谦让、退让 ,因此,“叫 明显没有“让 的礼貌含量高。 其次,从前文总结的分布情况来看,“叫 在书中大量出现,而“让 的出 现晚于“叫 8 ,是新兴的用法,尚未大量进入口语,所以使役动词“叫 属于l 语体,使役动词“让一属于h 语体。现略举一例: ( 2 5 ) 宝玉笑道:“好丫头! 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 竹 ( 2 6 回,宝玉一紫鹃) 这是宝玉见黛玉午睡刚起,因忘情而对紫鹃冲口而出的一句话,引自西厢 记中张生对红娘说的调笑之语。元杂剧西厢记的故事早在红楼梦问世 之前已经家喻户晓,不过对于等级礼教森严的大宅深闺而言,仍然是些“淫词艳 曲 。虽然黛玉自己也看西厢,但毕竟是大家闺秀身份,又一片纯真之心,即 使心存爱慕也经不住把这样的话拿到台面上来,于是翻脸哭着骂宝玉说的是“村 话”、“混账书 。可见元曲与诗歌相比不属于高雅语体,其具体内容又是作玩笑 语,用“叫 字所代表的l 语体显得礼貌程度较低,也表达出说话人之间的亲 密关系。又如: ,在宋金时代文献中“叫”多伴随有“呼唤”的含义,用作单纯的使役还很少能见到。李文 泽对朱子语类、 刘知远诸宫调、全宋词、张协状元的统计只有9 例,且主要集中 在语录、戏剧一类口语化特别明显的文献中。宋人诗词作晶中极罕见。在元明时期单纯的使 役用例不多,但从使用数量上来看,“叫”与“教”形成了接替之势。明末的l :三国演义、醒 世姻缘传中。“教”字仍在大量使用,而“叫”数簧相对较少;到了清代的红楼梦、 儿 女英雄传里,“叫”已经是大量使用,而“教”明显减少了。 “叫”已经有被动义,而“让”在红楼梦时期还没有发展出被动义。 7 ( 2 6 ) 贾母忙命李、凤二人接过壶来:“让你姨妈坐了,大家才便。”( 4 1 回, 贾母一李纨、凤姐) 上例中,贾母使用了礼貌程度很高的“让”。因为对贾母来说,薛姨妈是亲 戚又是客人,需要表示尊重;而对李纨、风姐来说,薛姨妈是长辈,也需要表达 出谦恭、敬重之情。 下一节中,本文将对使役动词“叫 、“让 进行一个整体的描述,希望能够 反映红楼梦全书的使役动词的语体分布。 二、影响语体的社会语言学因素 经过对相关语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红楼梦中,社会身份地位的差异 是影响语体的最重要因素。 布朗( b r o w n ) 和吉尔曼( g i l m a n ) 研究了欧洲语言的称呼语并提出“权势” 和“同等 来代表人们通过语言行为来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时关注的两项主要 的社会关系原则。关于“权势 ,法索尔德( f a s o l d ) 将其解释为,“一个人对别 人拥有一定程度的权势以至于能够控制那个人的行为 ( 2 0 0 0 - 4 ) 。 祝畹瑾在社会语言学概论中指出“如果一个人能够控制另一个人的行为, 他对这个人便拥有权势 ( 1 9 9 2 :1 4 6 ) 。权势拥有者在某些方面如年龄、财富、 教育程度上有一定的优势地位,能够对别人产生控制性影响,使听话人在多数情 况下不得不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权势关系否定了语言使用者 之间绝对平等的可能。此外,“这种关系是非相互的,因为两个人不可能在同一 领域同时对对方拥有权势 ( f a s o l d2 0 0 0 :4 ) 。也就是说,权势反映的是非对称 性( a s y m m e t r i c a l ) 的社会关系。 除了权势关系,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同等关系。要建立同等关系,人们要有 一些共有的经历和社会特征,如兴趣、年龄、宗教、职业等方面的相近( f a s o l d 2 0 0 0 :1 2 2 ) 。因此,它在本质上是相互的。 红楼梦中的同等关系根据礼貌含量的高低分为两种:一类是礼貌程度高 的关系,由于礼貌程度高而使双方距离变远,社会阶层、地位相似的人在日常行 8 为活动使用它表示尊敬而不是亲近。这类关系接近于事务关系,并且与事务关系 有很大的重合,我们称之为“同等。 。另一类则“暗示着人们之间的共有和一定 程度的亲近 ( f a s o l d 2 0 0 0 :4 ) 。除了各种客观上的共有,对等是可以通过一些 方式建立和刻意增强的。人们在交谈时经常会下意识地向着对方调整自己的言语 行为,以期拉近双方距离,增加彼此的亲近感,我们称之为“同等: 红楼梦不同人所用的不同使役动词确实能够反映出双方之间的不同的地 位关系,即使役句中的施事。与施事:( 以下简称n p 。和n p 2 ) 的社会身份地位影 响语用。 三、红楼梦的使役动词分布与身份地位 在身份地位这一社会因素上,本文选取前8 0 回中“人物对话 语料进行考 察,其中“叫 字句6 0 4 个,“让”字句7 3 个。部分句子省略了n p 。,而部分句 子则是无法明确补出n p 。,其中后者无法进行地位高低的分类,例如: ( 2 7 ) 平儿道:“别叫我说出好话来了! ( 2 0 回,平儿一凤姐) 又有如下句子,n p 。不是人物,所以没有身份地位的属性: ( 2 8 ) 凤姐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托赖着祖父的虚名,作个穷官 儿罢咧,谁家有什么? 不过也是个空架子。( 6 回,凤姐一刘姥姥) n p 。是“谁 的句子有1 7 个,都是“叫 字句,也不能进行地位分类,如: ( 2 9 ) 刘老老说道:“谁叫你去打劫呢,也到底大家想个方法儿才好不然 那银子钱会自己跑到咱们家里来不成? ”( 6 回,刘姥姥一狗儿) 还有一类使役句中的n p :是特殊的,即第一人称“我 、“我们 的情况,由 于涉及交际心理( 将在后文详述) ,此处统计时也先排除。 于是,最后我们剩下“叫 字句4 3 1 个,“让 字句4 2 个,拟从以下两个层 面进行分析。 1 、相对的地位高低 第一个层面是相对的地位高低。没有绝对的“上层 、“下层”人群之分,身 份地位的高低要通过使役句中的n p i 和n p :的关系对比得出。例如,宝玉的地位 高于丫头、小厮,但在贾母面前,他又是地位相对较低的。因此真正能体现权势 9 关系的是使役结构中相对社会地位的高低。 2 、绝对的身份差异 第二个层面,本文结合当时社会环境将人物进行二分,即分为“主 和“奴” 两类。贾府中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都是“主子 ,属于身份地位较高的 一类;伺候他们的各色人等就是奴才。其中与主子们关系密切的一等丫头,如袭 人、鸳鸯一类,她们虽不是主子,但地位相对高于普通奴仆,拥有一定权势。而 且其中部分性格鲜明的是进入了“金陵十二钗副册 、“又副册一9 的,也是作者 着力塑造的人物,所以本文把她们也放在“主子 一类。从这个层面上分析,我 们可以发现,在同样权势关系中,n p 。身份地位的差别是否继续影响使役动词的 分布。根据以上两个层面分析可以得到下表: 表3 1 :红楼梦中“叫 、“让”使役句的社会地位分布 前8 0 回n p 。的身份权势关系同等关系 n p 。高于n p : n p 。低于n p 2 同等。同等: 叫:4 3 1 主:3 5 83 0 22 81 7 l1 奴:7 3 5 977o 让:4 2主:3 41 9942 奴:8 503o 从表中看出,在权势关系上,所有人都倾向于用“叫 ,并且主要用于表达 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使役动作;在同等关系中,所有人都倾向于用“叫, 并且更多地用于表达类似于事务关系的同等关系的使役动作。所以,“叫 代 表l 语体是毫无疑义的,它同时包含着“上对下一和“同等。一两种地位关系。 其次,从n p l 的身份地位来看,不论是整体而言,还是在每一类关系中细分, 主子们用“叫 的频率远高于奴才们;使用“让一的频率也相对较高。奴才们没 有用“让 来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说话的用例,说明当自己的身份地位是最低的 9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平儿、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尤氏、李纹、李 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又副册”:晴雯、袭人、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 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1 0 语体。元妃是原是贾政之女,但嫁入皇家之后,“飞上枝头变风凰 ,地位陡然由 “臣 变“君一。省亲的时候,原本是她的父辈和祖辈的贾政、贾母等人都要给 她磕头请安,对她说话也使用客气恭敬的h 语体。而作为在贾府中的地位最高 的人,元妃对贾府上下无论何人,都只用l 语体的“叫 ,从不用“让 ;全书 共出现5 例,如下: ( 3 0 ) 且又听太监说:“三爷所作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霄i i 我带回问三爷 是个什么( 2 2 回,太监一贾环) 1 0 奴才们也没有表示亲近的同等z 关系的用例,这也许表示,在红楼梦的社会中,地位 最低的人之间既不会互相恳求,也不存在温情。他们在对话的时候既不刻意讨好对方,又不 刻意抬高自己。 ( 3 1 ) 半晌说道:“娘娘吩咐说,你日日在外游嬉,渐次疏懒了工课,如今 叫禁管你和姐妹们在园里读书。你可好生用心学习,再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着! ” ( 2 3 回,贾政一宝玉) ( 3 2 ) 凤姐儿笑道:“你放心园子东北角上,娘娘说了,还叫多多的种松 柏树,楼底下还叫种些花草儿( 2 3 回,凤姐一贾琏) ( 3 3 ) “况你做了这篇好文章,想必娘娘叫你进园去住,他吩咐你几句话, 不过是怕你在里头淘气他说什么,你只好生答应着就是了 ( 2 3 回,贾母一宝 玉) ( 3 4 ) 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 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 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 2 8 回,袭人一宝玉) 同理,最高统治者皇帝也应该对臣子使用“叫 。冷子兴对贾雨村叙述荣国 府6 、洵接引语里,共2 例与皇帝有关: ( 翕) “祖父钟爱,原要他从科甲出身,不料代善临终遗本一上,皇上怜念 先臣,即叫长子袭了官丹( 2 回,冷子兴一贾雨村) ( 3 6 ) “又问还有几个儿子,立刻引见,又将这政老爷赐了个额外主事职衔, 叫他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 2 回,冷子兴一贾雨村) 中国传统伦理讲究的是“君臣父子 、“忠义孝悌一,因此,红楼梦中的权 势关系还包括辈分或长幼关系、主仆关系等等,这些权势关系里也有类似的规律。 2 、长幼关系 贾赦、贾政分别是荣宁二府的老爷,是贾府中地位最高的人。对于子侄、家 眷的支使,都使用“叫 。如: ( 3 7 ) 地下女人们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 指 贾政) 并没叫他去,他不肯来。”( 2 2 回,李纨一女人们) ( 3 8 ) 老爷( 指贾赦) 看上了老太太屋里的鸳鸯,要他在房里,叫我和老太 太讨去( 4 6 回,邢夫人一凤姐) 贾赦作为n p l 使用“叫一8 次,主要是对贾琏、贾政和邢夫人等人说的;贾 政作为n p l 使用叫5 8 次,主要是对宝玉、贾琏等说的。虽是老爷们掌权管事, 1 2 但“百善孝为先 ,遇上贾母的时候,老爷们就成了膝下孝子,任凭母亲大人“叫 来“叫”去: ( 3 9 ) 贾政上前躬身陪笑说道:“大暑热的天,老太太有什么吩咐,何必自 己走来,只叫儿子进去吩咐便了竹( 3 3 回,贾政一贾母) ( 4 0 ) “我正要打发人和你老爷说去,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 一万八千的买去就是,要这个丫头,不能! 升( 4 7 回,贾母一邢夫人) 例( 3 9 ) 中贾政为了金钏跳井责打宝玉,惹怒了宠爱宝玉的贾母。因此当贾 母亲自找他问话时,贾政低声下气,赔笑安慰,所用的是l 语体。例( 4 0 ) 是 贾母不满贾赦欲纳鸳鸯为妾的行为,在盛怒之下说的,所以用的必然是责骂的 口气,礼貌程度低,并且是上对下的权势关系,属于l 语体。同样,贾母对凤 姐、宝玉和姑娘们等儿孙辈也是用“叫 的。如: ( 4 1 ) 以后再私自出门,不先告诉我们,一定叫你老子打你。( 4 3 回,贾母一 宝玉) ( 4 2 ) 贾母听说,指着惜春笑道:“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他就会画,等明 儿叫他画一张如何? ”( 4 0 回,贾母一刘姥姥) 晚辈对长辈说话就不能用“叫 ,而应用“让 这类h 语体,如: ( 4 3 ) 这也罢了,倒是让妈在厅上歪着自如写,有爱吃的送些过去,倒自在 了,且前头没人在那里,又可照看了( 6 2 回,宝钗一尤氏等) 宝钗称其母的时尽管不是面称,还是用了“让 ,表示尊敬。 3 、主仆关系 在使用使役动词的时候,主仆之间的权势关系则表现得更加明显。主子们对 于仆人的支使,都使用“叫 。如: ( 4 4 ) 宝钗道:升你且别念,等我把云儿叫了来,也叫他听听 ( 5 2 回,宝 钗一宝琴) ( 4 5 ) 宝玉说:“怪道呢上月我们大观园的池子里头结了莲蓬,我摘了十 个,叫焙茗出去到坟上供他去。( 4 7 回,宝玉一柳湘莲) 从礼貌程度来看,骂人或生气的时候一般都使用l 语体。一方面是说话人因为情绪而无 所避忌,另一方面是由于说话人此时处于优势地位,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权势关系。 1 3 ( 4 6 ) 黛玉道:“我叫丫头取去。”( 2 5 回,黛玉一凤姐) ( 4 7 ) 凤姐道:“不用,我打发人送来我明日还有一事求你,一同叫人送 来罢。”( 2 5 回,凤姐一黛玉) ( 4 8 ) 贾母听说,点头道:“这还罢了正好前儿鸳鸯的娘也死了,我想他 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口叶他家去守孝如今他两处全礼,何不叫他二人一处作 伴去? 骨( 5 4 回,贾母一凤姐) ( 4 9 ) 至院门前,遇见贾琏,问他:“太太在那里呢? 老爷叫我请过去呢” ( 4 7 ,贾琏一平儿) 这里地位高低是相对的,不光是主子与仆人之间,就是受宠的大丫头与其他 小丫头、小厮之间,婆子与小丫头、小厮之间也存在着权势关系。 ( 5 0 ) 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去给我孙子吃罢就 叫人送了家去了。”( 8 回,晴雯一宝玉) ( 5 1 ) 昨日有个什么芸儿来找二爷,我想二爷不得空儿,便叫焙茗回他( 2 4 回,小红一宝玉) ( 5 2 ) 秋纹兜脸啐了一口遭:“没脸面的下流东西! 正经叫你催水去,你说 有事,倒叫我们去,你可抢这个巧宗儿! ”( 2 4 回,秋纹一小红) ( 5 3 ) 我还求你带个信儿给我们家,叫他们关了门睡罢,我不回家去了( 2 4 回,倪二一贾芸) 当仆人表示对主人的尊敬时,主要用“让 : ( 5 4 ) 周瑞家的便道:“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 也让姑娘好安寝静( 7 4 回,周瑞家的一凤姐) 同样的,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表示尊敬,也用“让 : ( 5 5 ) 一面命小丫头:“来,让你奶奶( 李妈) 去也吃一杯搪搪寒气”( 8 回, 薛姨妈一小丫头) 4 、极端的主仆关系( 使役动词后的兼语省略现象) 在 红楼梦中,主子们常常使唤下人,有时使役动词后面的兼语部分( 即 n p 2 ) 甚至根本不出现,形如:n p l + 叫岍2 。共有用例8 9 个( 其中前8 0 回4 9 个,后4 0 回4 0 个) ,如: 1 4 ( 5 6 ) 吃毕,大家才出园子,来到上房,坐下吃了茶,才叫预备车,向尤氏 的母亲告了辞( 1 1 回,主子4 1 3 - 下人) ( 5 7 ) “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衣裳带几件去 ( 1 4 回,昭j l - 凤姐) ( 5 8 ) 凤姐道:“我乏的身上生疼,还搁的住你这么揉搓? 你放心罢,今儿 才领了裱糊纸去了,他们该要的还等叫去呢,可不傻了? 竹( 1 4 回,凤姐一宝玉) ( 5 9 ) 小丫头们也伏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玩玩儿去吗? ( 2 0 回,麝月一 宝玉) ( 6 0 ) 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给丫头们,叫快烧了( 2 2 回,宝钗一丫头) ( 6 1 ) 凤姐儿笑道:“你放心园子东北角上,娘娘说了,还叫多多的种松 柏树,楼底下还叫种些花草儿( 2 3 回,凤姐一贾琏) ( 6 2 ) 就象昨儿老太太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说伏侍的人都辛苦了,如今身 上好了,各处还香了愿,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 2 6 回,佳蕙一小红) ( 6 3 ) 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 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 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 2 8 回,袭人- 宝玉) ( 6 4 ) 回来告诉了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 4 8 回,平) l - 宝钗) 不出现使役句中的兼语,从语义上看,是由于兼语在之前的叙述中已经交待 过,这里可以省略,并且不影响语义,不影响读者对他们身份的识别;而从语用 心理的角度上说,则是因为对于使役句的施事n p l ( 多是主子们) 来说,这些被 使唤的人( n p 2 ) 太不重要了,一般都是奴仆下人,根本没有必要出现姓名。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尊卑观念分明。第6 0 回“茉莉粉替去蔷 薇硝玫瑰露引出茯苓霜 中,赵姨娘和芳官打架,探春就批评前者说:“那些小 丫头子们原是玩意儿,喜欢呢,和他玩玩笑笑;不喜欢,可以不理他就是了。他 不好了,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只该叫管家媳妇们, 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不尊重,大吆小喝,也失了体统。 奴仆下人的地位低至 非人的地位,从这类表达中可见一斑。 同等关系中的语体规律 在红楼梦中,同等关系一般体现在地位较高的人之间的使役( 如姑娘们 之间) ,以及地位较低的人之间( 如丫头们之间) 。同等关系的双方地位上没什么 差别,所以其语用主要体现其本社会阶层的特色,即身份较低的人多使用l 语 体,身份较高的人多使用h 语体。 身份较低的丫头、陪房、婆子等等之间。通常“叫”地位平等的人去做某事, 这是符合l 语体的语用表现的。如: ( 6 5 ) 我不叫你取去,他也不等着你了( 2 6 回,小红一佳蕙) ( 6 6 ) 都那样管,又要叫他们( 芳官等) 跟我妈学什么? ( 5 8 回,麝月一芳 官干娘) ( 6 7 ) 我才扫了个大院子,腰腿生疼的,你叫个另i j 的人去吧( 6 0 回,蝉) l - 翠墨) ( 6 8 ) 刚才我叫雪雁告诉厨房里给姑娘做了一碗火肉白菜汤,加了一点儿虾 米,配了点青笋紫菜,姑娘想着好么? ( 7 9 回,紫鹃一黛玉) 身份较高的贾母、老爷、太太、姑娘们通常“让一地位平等的人去做某事。 如: ( 6 9 ) 金氏向前给贾珍请了安,贾珍向尤氏说:“你让大妹妹吃了饭去 ( 1 0 回,贾珍一尤氏) ( 7 0 ) 贾母忙命李、凤二人接过壶来:“让你姨妈坐了,大家才便”( 4 1 回, 贾母一李纨、凤姐) ( 7 1 ) “绮儿也不大会作,还是让琴妹妹作罢”( 5 0 回,李纨一众人) ( 7 2 ) 正说着,只见琥珀走来,笑道:“老太太说了,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 姑娘,他还小呢,让他爱怎么着就由他怎么着,他要什么东西只管要,别多心” ( 4 9 回,琥珀一宝钗等) 尤其是上一个例句,老太太对“宝姑娘”用的是“叫 ,而“宝姑娘 对“琴 姑娘”就是“让”了,这一方面是“允许、任凭 意思,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从 老太太的角度看,宝钗和宝琴是同处于孙辈的地位。何况宝琴是客人,在感情亲 疏上不如宝钗,故用“让”表示尊敬。 1 6 可见,在言语交际中,双方语言的礼貌程度越高,他们的关系就越疏远,而 双方的关系越亲密,就越倾向于用l 语体,以拉近彼此心理上的距离。在同等 的权势关系中,身份低微的人多使用l 语体,身份高贵的人多使用h 语体。身 份高贵的人也有互相使用“叫 的,这种特殊情况我们将在后文中另叙。此外就 是因为感情的亲疏和交际心理的不同而分为同等1 和同等2 两类社会关系,书中 例子不一而足,在此不再赘述。 总之,“叫 和“让 的一般语体规律可以总结如下:“叫”倾向于l 语体, 礼貌程度较低,主要用于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或者是地位低的人之间使用; 而“让”倾向于h 语体,礼貌程度较高,主要用于地位高的人之间,或者地位 低的对地位高的人使用,地位低的人之前进行请求也可能用到“让”。 第五章使役动词“叫 、“让”语用的变异情况 开创社会语言学系统性量化研究先河的拉波夫( 1 9 6 6 ) 最早提及语体变异。语 体变异指的是因情景、话题、说话对象和地点等外界因素的不同而改变的口语或 书面语形式,表现在语音、词语、句子结构等语言形式的变化。b e l l ( 1 9 8 4 :1 4 5 ) 认为语言变异研究涉及三个维度:语言或内部变量、社会或人际变量和语体即人 本身变量。语言内部研究通过直觉、经验和量化分析等方法,研究语音、句法、 句子关系等的变化规律:社会研究追根溯源,寻找导致语言变化的社会参数,如阶 级、性别、民族、社会网络、身份、思想等;语体研究从社会心理、可施行性 ( p e r f o r m a t i v i t y ) 等角度建立语言变量与社会变量之间互相渗透影响的动态关 系。人际语体变异是社会阶层、地位、性别差异的产物,而语体转换( s t y l es h i f t ) 1 7 则体现个体权衡情景、交际对象以便实现一定交际目的的过程。 一、与社会身份不符的使役动词分布变异 本文从社会语体角度研究词汇层面的变化。在红楼梦中,人物都会选择 符合各自社会身份的方式进行交流,但在言语交际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合规律的 言语表达,这主要受到交际目的、交际心理的影响。因此,使役动词“叫 、“让 的分布也存在着变异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使用高语体 贾母地位在贾府中可谓是数一数二,按权势关系的规律来看,她对几乎谁都 可以用“叫 ,但她比较喜欢刘姥姥,所以要在众人面前给她面子,用了“让 字,抬高她的地位,让众人尊重她。 ( 7 3 ) 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 4 0 回,贾母一 下人) 而贾母认为,刘姥姥地位高了,就可以对其他人用“叫 了。如: ( 7 4 ) 贾母问他:“可扭了腰了没有? 叫丫头们捶捶”( 4 0 回,贾母一刘姥姥) 按理说,从农村来攀亲的刘姥姥地位应该是比贾府中的大丫头们还要低的。 刘姥姥在贾府角门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