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论人的全面发展:虚拟生存视角.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论人的全面发展:虚拟生存视角.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论人的全面发展:虚拟生存视角.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论人的全面发展:虚拟生存视角.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论人的全面发展:虚拟生存视角.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摘摘 要要 论文把人的全面发展置于虚拟生存的视野之中进行考察研究,力求系统、全 面地阐述人的全面发展,时代性较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是立足于虚拟生存的新视角,全面的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条件 和实现途径,和对虚拟生存进行详细界定和概述。并系统地论述了虚拟生存给人 的全面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指出虚拟生存不仅有利于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人的 需要的充分发展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人自身素质的全面提 高以及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本文更深入地阐述了虚拟生存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 的诸多不良的负面影响,在系统辩证地探讨了虚拟生存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两者关 系之后,着重分析了在虚拟生存的空间里人们如何才能避免虚拟生存所带来的消 极作用和影响,在面对现实、认真总结经验和吸收教训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 对策性建设性的意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虚拟 虚拟生存 人的全面发展 i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and investigates into the all-sided development of man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i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virtual survival, the times stronger, and it ha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rom the new view of the virtual survival era,having analyzed and studied connotation、basic and the ways of realization of the all-sided development of man comprehensively, and given an overview of the virtual survival, then the thesis research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virtual survival in the all-sided development of man systematically. then,it points out that the virtual survival is not only helpful to various aspects needs、social relation and the desire of man,but also beneficial to the personalities of the men of the all-sided human development. in addition,the article researches the side effects which the virtual survival brings to the all-sided development of man profoundly. the article discuses how to avoi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what the virtual survival brings , and in the face reality, drawing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putting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looking forward to promoting the all-sided development of man. keywords:virtual virtual survival all-sided development of man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陈琳 日期:2010 年 02 月 25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陈琳 指导教师签名:栗志刚 日期: 2010 年 02 月 25 日 日期:2010 年 02 月 25 日 本论文属于 1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一)虚拟生存问题的提出背景 (一)虚拟生存问题的提出背景 虚拟生存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加强虚拟生存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研究,是推 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一个重要契机,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 获得新的例证、丰富和发展。本文就是立足于哲学视野,尝试从虚拟生存这一全 新视角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哲学追问,时代性较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 意义。 (二)研究的思路及理论创新点 (二)研究的思路及理论创新点 1、基本思路 本论文把人的全面发展置于虚拟生存的视野中考察,并对虚拟生存的内涵、 特征和意义及虚拟生存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了辩证全面系 统的分析,意在揭示虚拟生存的真实意义,规范并推动人在虚拟生存中的全面发 展。 论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对人的全面工作的概念和发展阶 段和条件及意义进行理性研究;第二部分系统地阐述了虚拟、虚拟生存的内涵, 虚拟生存特征和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联系和区别,意在揭示虚拟、虚拟生存的 真实意义,并指出虚拟生存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部分分析了虚拟生存对人 的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虚拟生存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部分对虚拟生存存 在的消极问题以及引起消极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在对虚拟生存的哲学探析基础 上,辩证分析虚拟生存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尝试提出控制虚拟生存问题 的方法和对策,期望在虚拟生存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研究创新点 (1)、把人的全面发展置于以虚拟生存视角来研究本身就是一个新的课题, 即是一个创新,虚拟生存的快速发展正在引发人类生存跨越时代的变革。 2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虚拟生存的概念进行哲学上的清理,并揭示其哲学意蕴。 (3)、以全新视角揭示虚拟生存对人的全面发展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 富和发展。 (三)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三)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1、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1)、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理论分析和现实分析紧密结合,使得该研究既有深 度,有适应社会现实的需求。 (2)、文献法:查阅国内和国外的各种相关的文献著作,使本课题研究做到既 继承前人,更有所创新。 (3)、比较法:相互对比,为研究提供启迪,加深对本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2、意义 从虚拟生存的视野研究当代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科学分析虚拟生存对人的积 极效应和负面影响,探讨规范虚拟生存网络秩序的对策思路,对于拓展马克思主 义哲学研究领域,充分发挥在虚拟生存的契机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四)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四)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古今中 外有很多仁人志士为之辛勤研究和探索,并且留下了辉煌的成果,也留下闪光的 足迹。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国内外研究较多,在此就不在做过多赘述了,本文 着重研究虚拟生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虚拟生存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一些学者的普遍关注。国内不少学者从不 同的角度和视角对虚拟生存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 1、国内研究情况 在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哲学界对虚拟 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哲学思考。学者们在将虚拟信息和数字化问题真正纳入 3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哲学视野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比如:2000年,我国的陈志良教授在虚拟:人类中介系统和革命一文中提 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虚拟是人类中介系统的深刻革命。 ”他认为虚拟的数字化方 式是人类历史上更为重要的一次革命。 张涛的论虚拟实践:对赛伯空间主客体关系的哲学探析一书从主客体关系 的角度分析虚拟实践的特点及其哲学意蕴。 陈季宁的虚拟性实践的价值评价一文就从价值评价的角度探究虚拟实践 的价值意义,指出虚拟实践为主体开辟了新的实践空间,提供了新的价值关系。 胡心智的虚拟技术与马克思的实践观则认为,基于虚拟技术的虚拟实践 不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否定,相反,它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一种例证、丰富和发 展。 另外如胡泳、范海燕著的网络为王 ,陈志良、明德主编的数字化潮:数 字化与人类未来 ,吴伯凡著的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 ,金枝著的虚 拟生存 ,曾国屏等著的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 ,鲍宗豪主编的数字化与人文 精神 ,张怡等著的虚拟认识论等。 2、国外研究情况 虚拟生存在国外研究的比较多也十分的深入。虚拟生存现象也引起了当代一 些思想家的广泛关注,并出版了一批具有相近主题但观点迥异的学术著作。 吉布森是加拿大的科幻小说家1984年在神经流浪者中提出对虚拟问题研 究最早的概念 “虚拟空间” 。他所谓的虚拟空间的意义绝不只是文学性的,它对 于促进人们深入理解正在崛起虚拟空间具有启示意义。此后尼古拉尼葛洛庞蒂 著的数字化生存 、曼纽尔卡斯特著的网络社会的崛起 、迈克尔海姆著 的从界面到网络空间 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 、马克泼斯特著的信息 方式等等,都对虚拟生存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3、研究存在的问题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人的全面发展、虚拟生存研究的很多,尽管国内外的学者 4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一,对虚拟生存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进行单独研究比较多,很少把 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研究的。并且对其单个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一般化、表面化、 静态化、外在化的描述上,如对人的虚拟生存的理解只是从现象上进行归纳,缺 乏较深的理性思考; 其二,对于虚拟生存的积极方面的意义给予的关注较多,而对于其深层的内 在矛盾和困境的揭示则关注较少; 其三,对于虚拟生存给人的全面发展究竟带来哪些影响,如何从哲学层面上 进行提炼,也缺乏应有的重视。 不难看出,人们对虚拟生存、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在取得诸多方面取得了 一定成就,但迄今为止,在虚拟信息技术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研究虚拟技术与 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较少,更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路径,尚未从 人的生存方式变革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根本原因 在于:人们对虚拟生存的理解缺乏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视野,没能很好地 将虚拟生存问题的研究与人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的当代 形态的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对虚拟生存的分析去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 5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序序 言言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虚拟生存这一浪潮,而且这一浪潮已经 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现实,虚拟生存这一新型的生存方式正在为 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并日益为人类造福,为人的全面发展塑造一个崭新的多 元化发展空间。 研究虚拟生存问题,归根到底是在对人的研究,是研究人的发展问题。在社 会发展的历史上,人的发展问题是人类十分关注的永恒话题,马克思也十分注重 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尤其重视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探索。本文就是立足于 哲学视野,尝试从人的虚拟生存这一全新视角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哲学追问。 本文分五个部分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一部分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重要论题之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辩证地分 析。人的全面发展的“人”不仅仅是社会上的单个个人或是单个的主体,而是指 人类社会上全部的人,是人的整体的概念、是类的概念。是单个的人和整体的人 的统一,人的发展也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统一。要全面准确分析了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生存技能的全面提高、人的需要充分满足、人的社会关系的 充分丰富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解放的全面发展。而后 对人的全面发展所经历的发展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和人的全面发展 意义,进行了全面辩证的分析,使人们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内涵。 第二部分系统地阐述了虚拟的概念,虚拟生存的概念内涵,虚拟生存特征和 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联系和区别,意在揭示虚拟生存的真实内涵,深刻揭示其 意义,旨在规范并推动人的虚拟生存的合理化和在虚拟生存空间里的人的如何得 到全面发展。 第三部分分析了在虚拟生存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本文从人的全面 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出发,结合现代人的实际生存状况,十分详细阐述了:虚拟生 6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存有利于极大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虚拟生存能够有利于满足人的不同的需 要,虚拟生存有利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虚拟生存有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 展和有利于人的多方面的能力的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说明虚拟生存对人的全面发展 的促进作用,进而全面地系统地阐明虚拟生存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四部分分析了虚拟生存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唯 物辩证法为基本原理明确指出,任何高速发展的技术都有其双重性,有其积极的 作用也有其消极的作用,我们要趋利避害,积极推动技术好的方面为人类服务, 而全力杜绝不利影响来危害人类。对于虚拟生存技术这把双刃剑,人们一定会积 极发扬它的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消除虚拟生存技术给我们带来消极影 响,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本文就侧重对虚拟生存负面效应对人的全面发展的 影响进行分析,以丰富具体的事例为题材,概括和总结了虚拟生存给人的生存发 展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及其表现,如人在虚拟生存空间精神无从寄托,人们的道 德沦丧,人的个性丧失以及人的各种生存能力的颓废等。同时还深刻分析了负面 问题形成的原因,以便更深层次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部分对于虚拟生存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和建议。分别从道德层面、法律层面、政府管理层面、个体自身层面和技术层面 上进行阐述。并认为,为了规避虚拟网络生存技术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负面影 响,必须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索质,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加强政府管理层面职责 个体加强自律和技术加强优化等。只有这样,才能为虚拟生存的发展提供一个良 好的环境,也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以期为人的全面发展给 予现实的在实践给予指导和理论上给予借鉴,并展望在虚拟生存中人的全面发展 的美好前景。 7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 1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1.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和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到来,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日益 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和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的发展问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 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仁人志士为之辛勤研究和奋斗探索, 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马克思十分注重人的问题,尤其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在认真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也正是确保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 准确、 完整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对 当代人们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要准确、完整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要首先准确、完整地理解人的全面 发展思想中的“人”的概念。这里的人的概念不能简简单单理解为我们单个的人, 而应该理解为人的类这个整体概念,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所以,这里的 “人” ,不仅仅是指单个的个人,而是指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一切人。 然而要准确、完整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我们还要清楚理解所谓的“全 面”发展的概念,如何着重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发展的意思? 马克思所讲的“全面”发展:第一,是指人的生存技能的全面发展。人的生 存技能包括很多方面,但其中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人的劳动技能。劳动是人与动 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人的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劳动技能的发展。 只有人的劳动生存能力提高和发展,才能促进人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在虚拟信 息社会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的生存空间扩大和生存方式提升,使人不仅仅使 四肢技能得到全方位的伸展,人的大脑机能也得到前所未有发展,这都会使人的 生存技能会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 第二,是指人的各种需求得到全面满足。马克思曾指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 8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人一生下来就有生理需求的本性,在人的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人的需要也会越来 越多越来越丰富。人的需要是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低级层次到高级层次不断地 发展过程,从仅仅具有物质性的需要到更为丰富的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性需要的 发展过程,而随着需要的日益丰富以及相继满足,人的各种能力才能得到逐步提 高,才能展示多彩的个性和发展人的各种素质,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是人的社会交往的全面深入发展。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的社会 性,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 在人类生存的空间里,每一个个体都是在一定社会空间里扮演着不同的身份行使 着不同的职责,他可能是一个家庭的一位父亲,又可能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也可 能某个理事会的会员等,不同的社会身份和行使着不同的社会职责,这就是一个 人生存的社会空间。在这个社会空间每个个体担负不同职责,多个职责互相交织, 相互辅助,才能使得生存在其中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不断进步。所以,个体的 发展不仅仅只取决个人的发展,他的发展是取决于这个个体生存的社会空间里其 他的人和事物发展程度,甚至取决于和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尤 其是现在高科技信息时代,技术和信息快速发展便捷传播,人与人依赖关系也越 来越深入,历史也深刻证明了那些闭关锁国和保守自闭的人终将会被现实社会所 淘汰的,只有深入融入社会,才能得到发展。因此,人的社会交往的发展能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当今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里。 第四,是指人的秉性的全面发展。人的秉性是人的天然灵性,是与生俱来聪 明才智,如能得到全面发展,人生将会熠熠生辉,人的聪明才智也将无限地促进 个人和社会的大发展,为人类造福。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解放,人的聪明才智得 到充分发挥,才能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也才能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要摆脱和超越各种内在的和外在的限制与束缚,从 而在关系、能力、素质与秉性等诸方面获得普遍提高与协调发展的过程和境界。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 9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 。虽然马克思没有对人的全面发展给出 一个明确完整的概述,但马克思本人毕生都在进行着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他的 很多著作都在深刻研究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论,给我们理解和解释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理论以重要的思想启示和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根据马克思理论和人的全面 发展的现实历程,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并非仅仅是单个人的全面发展,而是整个社 会的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不仅仅是单项发展、片面发展和畸形发展, 而是指人的生存技能、社会关系和秉性、个体能力和素质多方面自由而充分的发 展。这才是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1.2 人的全面发展经历的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经历的阶段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自身发展的理想状态,但是 它的实现并不是自然而然、一蹴而就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螺 旋式上升的过程。马克思反复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我们根 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的哲学原理,依据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状况把人的全面 发展依次分为三种渐进的阶段。 1.2.1 人的初级发展阶段 人的初级发展阶段 在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里,人的发展完全依赖自然界变化,随着自然界的变 化而变化。 “人的依赖关系”是人的发展的最初历史生存形态。在这个阶段,人没 有高级生产力而言,其绝大多数事物都是依靠大自然赏赐,人们在不断地为自己 的食物而劳作,人的生存力量十分单薄,与大自然抗争意识也很淡薄,人类的初 级发展阶段是一个人的发展经历的漫长过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 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个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在这个 阶段,人们由于生产力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为生存同自然界作斗争,根本谈不上自 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文第 1 版,第 42 卷,第 123 页,人民出版社,1979 年。 10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2.2 人的独立发展阶段人的独立发展阶段 人的较为独立的发展阶段即是人不再完全依赖自然界的恩赐,可以依靠自己 的力量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自己的发展服务了,具有一定独立发展的能力。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生存技术的掌握发展,增强了逐渐战胜自然的能力,并生 产出大量的丰富的物质财富,以满足人们的自身生存需要。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 的人的独立性” ,是人的发展的第二大历史时期,这一阶段中,社会生产力也得到 快速发展,人们有一定能力和手段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人也从过去 宗教和封建制度的束缚中逐步地解放出来,有了一定的个体的人生自由,有了小 量的自己的财产,和较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这段发展时期,社会还是以物的交换为前提,不同的个体占有的不 同数量的个人物品,这必然会导致财产不平等。由于社会关系以异己的物的关系 的形式不同,个人相对立,人的发展依然受到社会关系的束缚和压抑,在这阶段里 人的发展是片面的,匮乏的。是少数人的发展,少数人在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和发展机会上的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完善的较独立发展阶段。 1.2.3 人的全面发展阶段 人的全面发展阶段 人的全面发展阶段是物质极大丰富,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的各项能力和需要 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阶段。在当今的全球经济一体 化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里,人们更加渴望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第三大历史阶段。与这一阶段相对应的是未来的共产 主义社会。这一阶段,生产力极大高速发展,社会物产非常丰富,人们拥有很多 自由闲暇时间,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发展的条件。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不具备完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但社 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能高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彻底消灭和铲除落后剥削阶 级,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当今,我们大力倡导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保证和促进人们的发展,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都是以人为本为 11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核心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事业,十分密切关注人的生存发展问题,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 性,促进经济、文化和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努力创造 条件,促进人们的发展。 1.3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人 的全面发展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实现,就不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了。马 克思在他的著作中从多方面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概括起来以下几个 方面: 首先,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社会经济的 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人的辛勤劳作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反过来生产力的大发展也将更一步促进人的进步与发展。 “个人是什么 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 因此,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取决于 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其次,社会制度的保障。只有公平自由的社会制度,才能有效保障人的各个 方面发展的权利和机遇。所以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制度保障。社 会经济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政治制度与其相适应,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政治文明建设,才能有相应的制 度和体制作为保障,才能为人的平等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完善民主制度, 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化在 一定程度上对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 水平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建立起信息资源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人们提高积极 参政议政的意识,政治参与为群众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培养了公民意识和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4 12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法律观念,塑造了独立人格,是人民群众能力、个性的发挥和体现,客观上有利 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人的主体意识的加强。在原始社会或是封建社会里人生产能力弱小不 足于抵御自然和不公平社会制度奴役,人盲目听出大自然的安排和他人的奴役, 人的主体意识无法得到尊重和满足。发展人的独立个性和主体能力,这是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因。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公平 自由的社会制度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但要外部客观条件只是外因,外因 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当外在因素己经为人的全面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的 时候,人本身的内在因素如何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因此,大力发展人自身的主体 意识和主体能力有助于主体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更为重要 的方面,是决定性因素。 第四,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大力发 展教育事业,才能有效保证人的不断进步。强调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教育相结合, 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人的一种有效的 手段。人类能够进步和发展,原因之一就是人能够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传授,使人 能够拥有新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人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在根本 上取决于他所受的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是教育,所 以,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因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教育。 综上所述,全面的分析和认识这些条件,我们会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当代人 的发展的主导趋势,是朝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性迈进的。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条 件,既不能做过于武断的简单的判定,一定要认识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是 复杂的、交叉的和多元的,真正把握和理解了人的发展的条件,才能正确找到适 合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和途径。 1.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 13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界的两大发展主题,追求自身的发展,是各国人民热切呼唤和全球人民共同的奋 斗目标。在当代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同时,不断推进人的全面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摆在当代中国人的面前的一个 迫切的实践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经中国社会现代 化的过程,也是不断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不仅包括社会机制的全面发展, 也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实现,始终 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的,我们现在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在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 明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同时,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迫切的实践 课题,更需要理论的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也 是不断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推 进历史前进的过程,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也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我 们力图遵循党的十六大的精神,从时代、历史、理论和实践各个方面对人的全面 发展加以研究,为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促进人的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而努力。 特别是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高度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异常丰 富,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和虚拟生存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自身的发展。 如何在虚拟生存的视角下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时代的一个现实的课题,更 是给当代哲学一个崭新的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古老而 又长青命题。所以在虚拟生存视野下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具有着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14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 虚拟生存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虚拟生存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 2.1 虚拟的涵义虚拟的涵义 新世纪是一个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世纪,计算机虚拟技术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全 球瞩目的热点。事实上,虚拟生存日新月异高速发展,正在为人类掀起一场波澜 壮阔的新科技革命,更是一次新的人类生存的大变革,从而能大幅度推动人类文 明的加速度运动,促进人类的快速发展。 虚拟生存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给我们的带来了生存的挑战, 如何搭乘或驾驶好虚拟生存发展的快车,我们不仅需要大胆去迎接挑战还要认清 事物把握时局,才能抢占先机,获得发展的机遇。所以,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 必须正确理解和准确界定虚拟生存这个概念,只有清晰认识事物,才能完整准确 把握好新事物,促进事物朝向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要准确理解虚拟生存,我们 必须首先正确理解“虚拟”这个概念。 “虚拟”在我们常人的思维里,它是同“虚 幻” 、 “假想” 、 “虚构” 、 “假设”等词语相联系的或者是同等的。更有甚者,把“虚 拟”理解为大脑意识领域的幻想,是人们无事生非的胡编乱造。这些都是对“虚 拟”一词误用和曲解。因此,要深入研究虚拟生存,我们就必须对“虚拟”一词 给予准确的理解和正确的解释。 中外学术界对“虚拟”都有很多研究,但至今还是一个充满歧义的词语,尚 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我们综合了国内外各界关于“虚拟”各种理解和观点, 并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辩证系统分析这个词语,力求全面、系统地 阐述这个概念。对“虚拟”作如下论述。总体而言,在狭义上, “虚拟”是指用数 字或是抽象的符号组织和整合来表达思想和及其构成事物或事物的关系。 而广义上, “虚拟”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使用抽象符号或数字串等中介系 统超越现实,创造性地构建非现实非主观的世界。是一种的非现实的生存方式, 它的实质还是一种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创造性的生存活动。 “虚拟”是人的活动 15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的一种普遍特性,是人的创造性、超越性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是人脑延伸和人的 思维一种超越。 2.2 虚拟生存的内涵虚拟生存的内涵 虚拟生存的发展不仅仅是人类技术的发展,更是人类所特有内在的一种主体 能力的再现和提升,是一种超越现实、改造现实的能力。虚拟生存不是人类机械 的反映现实或照搬现实的生存模式,而是现实生存一种发展和延伸。 虚拟生存是泛指人们建立和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比特”这个中介, 进行计算机二进制转化和处理的0和1的字符串的信息流,利用这种符号化和数字 化手段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超越现实的生存活动的总和。是在利当代高科技的基 础上实现人类生存的重大变革。这个重大变革更突显了人的能力和才智。虚拟生 存技能的发展和虚拟生存空间的扩展,人的生活世界的范围将变得越来越广阔, 人的生活将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和自由。走进虚拟生存,无疑是人类生存在方式 的一次深刻变革,是人类超越现实性的生存的一次飞跃。 人是历史性的存在,也是在历史地变革自己和重塑自己的存在。在人类历史 的发展进程中,任何一个时代性的大变革,从根本上说,都是人的自我变革与重 塑,也就是人的生存方式的大变革。虚拟生存就是现代科学技术上对人的生存方 式又一次变革。虚拟生存是人的现实生存的延伸和超越,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处 理技术而发生交往活动的虚拟生存方式。这一新型生存方式的兴起和发展,为人 的生存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塑造着新的自由发展空间,虚拟生存正日益发挥它的 威力,必将越来越更加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加美好自由的生存空 间。 2.3 虚拟生存的基本特征虚拟生存的基本特征 虚拟生存是人借助计算机,在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生存实 践活动。相对于现实生存活动而言,虚拟生存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6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3.1 遵循报酬递增的规律发展遵循报酬递增的规律发展 虚拟生存是遵循报酬递增的发展规律,人们在虚拟生存空间里,可以以最小 的经济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收入,并且以其经济的递增的规律发展。虚拟信息技 术是以 1 和 0 为比特组成的信息流,比特和原子遵循着完全不同的法则,比特没 有重量,易于复制,可以以光速传播,在它传播时,时空障碍完全消失,且速度 之快,方便及时快捷是原子物质世界的事物无法比拟的。更可况原子只能在有限 时间、空间里的有限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低,而比特可以由无限 个人使用,而且无任何消耗,且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高。 虚拟信息可以无限使用,反复拷贝复制,越用效果发挥的越好,效益也就越 高。而传统的生存方式则以有形的物质资源消耗为代价的,所遵循的是报酬递减 规律。人们生产一种物品是以消耗另一种物品为代价的,我们使用桌椅是需要消 耗木材,路上奔驰的汽车是需要消耗燃油和钢材,我们食用的食物是需要消耗大 量土地、牧场等自然资源的,而这些钢铁、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越用会越少,直 至用尽,我们食用的食品,就需要使用土地、牧场等自然资源,过度的使用就会 导致沙漠化;我们生存必须的物质如水、空气等资源被污染就难以继续使用,还 需要花费巨资去治理但是以虚拟生存技术为依托的新的生存遵循的规律恰恰 与此相反,是报酬递增规律。 知识、技术不用则一钱不值,虚拟生存信息技术只有广泛地普及和应用才会 大幅度地增值。著名英国文学家萧伯纳,他的一段名言:“此人苹果,彼人 苹果,彼此交换之后还是一只苹果。此人思想,彼人思想,彼此交换 后谁也不会减少,而是各自都增加了一份思想。 ”这深刻说明虚拟信息技术只有广 泛地普及和应用才会大幅度地增值。而且,虚拟信息空间的资源是丰富的共享的, 它对人类的供给是无限的,对人类产生需求也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越用效用越高。 2.3.2 超越时空性超越时空性 在现实生存中,人们具有一个固定的职业、身份和人际关系,而且还要受时 17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间、地点、情景的限制,不能身处异地,不可有同时扮演两种及两种以上平行的 角色。但在虚拟空间里, “人格面具化”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虚拟为人类打 开了一个崭新的生存世界,它改变了人类的现实实践活动本身,使人类的生活实 践呈现出双重特性:现实性和虚拟性。过去,人们一直生活于现实的空间,并处 处受现实条件的制约,而在虚拟生存空间里,人类活动的社会空间可以二重化, 在传统意义的空间上,有人工构造“虚拟空间” ,这双重生存空间使人类的社会活 动空间大大地拓展了,也给予人们更大更多的自由度,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虚拟生存空间里,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虚拟生存可以为人们提供多 个不同界面,担任不同的社会角色,人们可以在多社会层面同时生存,而且每一个 层面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社会角色,并且人们可以随时切换视窗界面,在 不同的自我角色和身份之间进行转换,而且,还可以实现人们过去日行万里、神 游千载的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现在在虚拟生存空间里都可以实现了。 在虚拟生存空间里,由于虚拟生存具有超越时空性、多元性和共享性等特性 极大激发了所有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够及时有效地把人们的创新成果连 接起来,转化为实现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从而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 2.3.3 易于接受推广迅速易于接受推广迅速 虚拟生存使用的是比特流,这个特征使虚拟生存遵循报酬递增的发展规律, 人们在虚拟生存空间里,可以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收入,并且以其 经济的递增的规律发展。而且这个特征还使信息传播的成本降低、速度加快、形 式丰富,更重要的是使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在虚拟生 存空间里实现了质的统一,更加优化,技术含量更高,价格更便宜,使用更方便 快捷,更多元的生存享受。人们更易接受使用,社会效益更好,推广也就十分迅 速。 虚拟生存自诞生以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发展,正在成为一股无法避免 的巨大浪潮,当今,虚拟网络构成了本世纪跨越地域最广的全球信息媒介。 虚拟生存的确为人们提供一个崭新的生存空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为 18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人们生活、学习、教育等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其次,虚拟生存的效益递增规律, 成本很低收益很高。虚拟生存还以其快捷方便性符合人们高效率、高水平、高质 量的生活需求。因此,虚拟生存很容易得到快速发展,得到迅速应用推广。 2.3.4 虚拟性虚拟性 虚拟性是虚拟生存的重要的特征,是人作为“符号的存在”的独有特性,它 集中地体现了人的符号性生存。虚拟,是人超越了限制,使现实中的各种不可能 性、不可存在性,可以在虚拟的空间里,可以进行思维构成、规则构成和数字构 成使在现实中不可能的变为可能,从而使人不断超越限制而走向更高级的生存形 态。 人总是在不断地追求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生活,那种安于现状的、单调的, 无意义的生活,当然是无所谓虚拟了,但是,现实的人总是不满足、不满意于人 的既有的现实的,总是力图超越现实的限制,力图使现实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 加的富有意义,人是无法忍受一成不变的现实,也无法忍受生存的单调。为了使 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精彩丰富,现实的人们在不断超越,也不断的虚 拟。在人不断实现超越、不断获得“新的现实性”的过程中,虚拟起着重要的作 用,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虚拟意识和虚拟活动,人的创造性就会枯萎,人的超越 性就会丧失,人类就丧失盎然的生机,人的发展也就没有强大的动力。 在人类的前进历史中,人是永远不会满足于已经拥有的现实的东西的,而是 要不断地创造并使用各种符号系统进行虚拟活动,不断地努力超越各种现实条件 的限制,努力不断地超越自我。在这种虚拟和超越的过程中,人既推进了历史的 发展,也发展了自己的生存状况,不断地实现着人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 2.4 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联系与区别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联系与区别 虚拟生存是现实生存的超越和扩展,可以表现出现实生存的理想境界,但虚 拟生存不能代替现实生存。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 联系。 19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4.1 虚拟生存和现实生存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区别虚拟生存和现实生存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生存空间的不同。人类在现实生存中,人的生存空间是自然界的现实 世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物质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各种实体组成生存空间,而 虚拟生存则立足于虚拟生存空间,立足于以当代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生成的虚 拟生存空间的环境,其空间只是一系列信息流或是符号串,没有质感,无形状, 不可见。两者有不同环境空间,当然存在不同的生存空间,且生存效果也是不同 的。 第二,生存方式的不同。人们在现实生存空间中的生存方式,人类生存必须 要生产物质,是通过各种工具,利用一定客观物质材料去作用或去生成另一种客 观物质,来满足人类需求,是客观实体直接作用于客观实体,但在虚拟生存中, 生存方式则更具有超自然性和超越性,在虚拟生存空间里,是现实的主体或者是 非现实的主体去作用另一个客体,并且其中只有通过 0 和 1 组成的比特作为中介, 其中介具既是载体,更是新物体生成主体,在虚拟生存空间里人类,人们仅仅利 用中介就能衍生出新的客体,这是现实生存中无法拥有的功能。是虚拟生存空间 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和现实生存空间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虚拟生存空间里,生存活动的主体、客体及中介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生存的方式不同,这些不同,使得虚拟生存拥有更加优越的生存方式,更加的方 便、高效和快捷。从而使虚拟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