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大窝镇初中开设职业课程的调查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大窝镇初中开设职业课程的调查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大窝镇初中开设职业课程的调查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大窝镇初中开设职业课程的调查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大窝镇初中开设职业课程的调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窝镇初中开设职业课程的调查研究 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指导教师:范蔚教授 研究方向:课程论 研究生:贺永平( 2 0 0 1 0 9 0 ) 中文摘要 在农村初中开设职业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 要,农村初中职业课程的不足甚至缺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农 村初中教育的定位没有考虑农村初中教育的具体背景和真正的需要。本研究用实证研究 的方法结合大窝初中学生具体情况、学校职业课程开设及其教学和学校所处环境,对大 窝镇初中课程目标的调整,开设职业课程的原则,应该开设什么职业课程,职业课程_ 丌 设的有效模式和该中学如何开设职业课程进行探索。提出自己的一系列看法和建议。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导论。概要的介绍选题的缘由,对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说明。 第一节,大窝镇初中教育的现状。简单介绍大窝镇和大窝镇中学的情况,使对研究 点有初步的印象。 第二节,职业化大窝镇初中目标的调整。以课程目标来源为理论基础,分析原 来大窝镇中学课程目标的不足。并结合该镇初中教育的具体情况,分析其课程目标调整 的方向,认为职业化是其课程调整的方向。并分析开设职业课程的必要性。职业课程开 设是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国际教育结构调整的趋势和该镇初中教育的具体情况的共同 需要。 第三节,大窝镇初中职业课程开设的原则与内容。提出一系列的职业课程开设原则, 并结合该镇初中教育的具体情况分析应该怎样去理解这些原则。还就职业课程的内容进 行了分析,认为应该开设基础性的职业课程,农业方面的职业课程和非农业的职业课程。 并结合实际分析应该开设的具体职业教育的学科。 第四节,大窝镇初中职业课程丌设的模式。参考已有的在普通初中试行的职业课程 开设模式,结合该镇初中教育的具体情况,确定其职业课程开设的模式,并对具体的操 作进行探讨。 结束语。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并指出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农村初中课程目标职业课程原则模式 a s t u d yo fo f f e r i n g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u mi n j u n i o rs c h o o li nd aw ot o w n m a j o r :t h e o r yo fc u r r i c u l u ma n di n s t r u c t i o n t u t o r :p t o f a nw e i s p e c i a l t y :c u r r i c u l u mt h e o r y a u t h o r :h ey o n g - p i n g a b s t r a c t o f f e r i n g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u mi st h en e c e s s a r yo fi m p r o v i n gi h e a 1 1t h eq u a l i t i e so ft h es t u d e n t sa n dh e l p i n gt h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r u r a la r e a t h ec o l n n l o np r o b l e mi st h a t t h e r e sn o te n o u g ha n de v e rn o 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u mi nr u r a lj u n i o rs c h 0 0 1 o n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 c o u r s ei st h a tp e o p l ed o n tt a k ea n ya c c o u n to f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r u r a lj u n i o r s c h o o la n di t sr e a ln e e dw h e nt h e ym a k et h ea i mo ft h er u r a li u n i o rs c h 0 0 1 t h i s s t u d ya n a l y z e st h es t u d e n t s s i t u a t i o n t h eo f f e r i n ga n dt e a c h i n go f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u mi nd aw oj u n i o rs c h o o la n dt h es u r r o u n d i n go ft h es c h o o l s t a t e d o nt h i sb a s i s ,t h er e s e a r c hi sm a d eo nt h ep r i n c i p a l so ft h e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u mo f f e r i n g ,w h a t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 c u r r i c u l u mw h i c h s h o u l db eo f f e r e d ,t h em o d e lo f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u mo f f e r i n ga n d o p e r a t i o no ft h em o d e l s o m ea d v i c e sa r eg i v e n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c o n s i s t ss i xp a r t s :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s y n o p t i c a l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r e a s o no ft h i ss t u d ya n d e x p l a i n st h er e s e a r c h p a r to n ei n t r o d u c e s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s e c o n d a r ye d u c a t i o ni nd a w oj u n i o rs c h 0 0 1 b yt h e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s i t u a t i o ni nd aw oa n dd aw o j u n i o rs c h o o l ,w ec a ng e tag e n e r a li m p r e s s i o na b o u tt h er e s e a r c h p l a c e p a r tt w oi sv o c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 t h e a d j u s t i n go ft h ea i mi nd aw oj u n i o r s c h 0 0 1 t a k i n gt h eo r i g i no f c u r r i c u l u ma i ma st h et h e o r yb a s i s ,a n a l y s i si sm a d e a b o u tt h es h o r t c o m i n gi nd aw oj u n i o rs c h o o li nt h i sa s p e c ta n dt h ea d j u s t i n g d i r e c t i o n ,g e tar e s u l ti st h a tt h ea d j u s t i n gd i r e c t i o ni sv o c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i sa l s om a d ea b o u tt h en e c e s s i t yo fo p e n i n gt h ev o c a t i o n a lc u r r i c u l u m p a r tt h r e e a n a l y z e st h ep r i n c i p a la n d 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h ev o c a t i o n a l c u r r i c u l u mi nd aw oj u n i o rs c h 0 0 1 p u tf o r w a r das e to fp r i n c i p a l so fo p e n i n g v o c a t i o n a lc u r r i c u l u ma n da n a l y z eh o w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m m e a n w h i l e , a n a l y s i si sm a d ea b o u t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h ec u r r i c u l u m ,t h ev o c a t i o n a lc u r r i c u l u m s h o u l db eb a s i c ,i n c l u d i n g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a n dt h en o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v o c a t i o n a l c u r r i c u l u m a n a l y s i si sa l s om a d ea b o u tw h a ts u b j e c t ss h o u l db eo p e n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e x i t i n gs i t u a t i o n p a r tf o u ri st h em o d eo fo f f e r i n go ft h ev o c a t i o n a lc u r r i c u l u mi nd aw o j u n i o rs c h 0 0 1 b a s e do na n a l y s i st h ee x i s t i n gm o d eo ft h ev o c a t i o n a lc u r r i c u l u m , w h i c hi sg o i n gi nt h eg e n e r a lj u n i o rs c h o o l ,c h o s et h em o d eo ft h ev o c a t i o n a l c u r r i c u l u m ,a n dd i s c u s sa b o u tt h eo p e r a t i o no ft h i sm o d e l e p i l o g u ec o n c l u d et h em a i nd i s c o v e ra n dt h ec o n c l u s i o na n dp o i n to u tt h e d i r e c t i o no ft h ef u r t h e rr e l e v a n tr e s e a r c h k e yw o r d s :r u r a lj u n i o rs c h o o l ,c u r r i c u l u ma i m ,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 c u r r i c u l u m ,p r i n c i p a l ,m o d e l 导论 一,选题缘由 ( 一) 为什么选农村教育 农村社会的发展近年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农村人1 2 1 占全国人口的 7 0 左右,农村的发展关系到7 0 的人的幸福,只有农村发展了,整个社会才算真正的 发展进步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是国家社会稳定发展的社会基础,农村 的发展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农村的发展,无论是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运用,化肥、农药的使用,还是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转移,非农产业的发展,最终都与农村人口的质量密切相关。农业面临从传统 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在继承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吸收科学的知识,使农业生 产科学化,提高农业的科学和技术的含量。我国农村的基本情况决定了农村的发展只可 能是走科技兴农的道路,1 9 9 5 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 3 ,人均 森林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 8 ,草原人均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样的国 情决定了我国农村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把高新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劳动 生产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发展必需依靠科学,而科技人才的培养要依 靠教育。 ( = ) 为什么选农村初中教育 1 、农村初中教育是初中教育的主体 我国有近1 3 亿人口,8 亿多在农村。2 0 0 0 年城市初中的学生只占初中学生总数的 1 6 3 6 ,农村初中的学生占初中学生总数的5 5 9 3 ,县镇初中的学生占初中学生总数 的2 7 7 1 9 铲,其中大部分学生还是来自于农村。在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的情况下,初 中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心。从数量上看,农村初中教育是全国初中教育的 主体部分只有搞好了农村的初中教育,我国的基础教育才算真正搞好了:只有农村初中 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全国人民的基本素质才算真正得到了提高。所以,农村初中教育是 当前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阶段,也是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 在。 2 、初中教育是提高农村的劳动力素质关键所在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1 9 9 9 年我国农民家庭劳动力中,文盲半文 盲占8 9 6 ,小学文化程度占3 3 6 5 ,初中文化程度占4 4 9 9 ,高中文化程度占9 1 5 。 从1 9 9 0 年后,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文化程度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文盲或半文盲的人数大 幅度减少,从1 9 9 0 年的2 0 7 3 减少到1 9 9 9 年的8 9 6 ;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较大增 。中国教育年鉴2 0 0 l z 】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1 长,从1 9 9 0 年的3 2 8 4 增加到1 9 9 9 年的4 6 0 5 回。可以预测,在以后较长时间农村的 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仍然是以小学和初中水平为主。农村的劳动力的非农业化将会使受 过更高教育的人,通过各种方式流向城市和县镇,从而使留下的人的受教育程度主要以 小学和初中为主。 可见农村的劳动力是以中小学文化程度为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关 键是提高农村初中的办学质量。当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存在很大 的差异,如一些发达的东部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农村的劳动力中高中文 化程度的农民已占很大比例,北京、天津、上海在1 9 9 9 年农村的家庭劳动力中,高中 教育文化程度的就分别是1 7 3 8 、1 5 2 6 、1 0 7 7 ,农村己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而一 些贫穷的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文化程度很低,到1 9 9 9 年,贵州、西藏、甘肃、 青海、宁夏的农村家庭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的比例还分别高达2 2 4 3 、6 1 7 3 、 2 4 7 9 、3 2 2 3 、2 0 1 2 9 沪,有的农村还在努力普及小学教育。对于这些不同的地区, 农村教育的发展重点当然是不一样的,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农村教育的发展重点是高中; 对于贫穷的边远地区来说农村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巩固小学教育,争取普及初中教育。本 研究的对象处于发展一般的中西部地区,在这些地区,教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 是教育质量还不是很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在这些地区只有努力提高农村初中 教育的质量,提高初中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农村的建设培养大量的合格的劳动 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 从农村劳动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一般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在农村教育中,农村初中 处于重要位置。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是我国当前绝大多数农村人口的一生最高学 历。因而,农村初中的教育和教学状况,直接关系农村人口的素质,关系农村每个学生的发 展,关系他们毕业之后的立业创业,从而关系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由于农村 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养不起教育程度很高的劳动者,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人留在 农村的寥寥无几,很多人都外出打工;那些到农村工作的科技人员,经过一段时间后, 大多纷纷改行,据报纸载,估计我国1 5 0 万农村科技人员中,有约7 2 万的人跳出“农 门”。从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来看,农村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是加强初中 教育,提高农村初中的办学质量,为农村的发展培养大量的合格后备劳动力。 3 、农村初中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发展的差异,其中城乡差异犹为突出。从 理论上说,教育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开展 教育活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没有考虑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实行 大一统的教育,农村的课程的形式、教材和教学方法等都同城市的一样,教育没有考虑 。中国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_ 2 0 0 0 【z 】中国统计出版社,2 0 0 0 。中国统计岗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一2 0 0 0 【z 】中国统计出版社2 0 0 0 2 农村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基础,使得农村初中教育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不能保证农村 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改革农村初中教育,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改革农村初中教育的课程 体系,已有农村初中课程的主要缺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内容严重脱离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升学为目的,重升学教育轻素质教育, 内容偏难,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的相关性差。 课程结构以学科为课程的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片面强调学科经典 内容的学习,过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学科门类过多。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能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o 。 课程目标缺乏针对性,忽视不同学生发展的差异 。教学实践重知识,轻态度、情 感、技能、能力、习惯和个性的培养。 课程模式单一,统一性过强,课程设置过分重视为升学服务的学术类课程,严重脱 离现实生活。同时,多样性较差,缺少弹性,难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 总之,课程目标为少数学生服务,课程结构单一,课程缺乏弹性:课程内容学术化, 严重脱离农村社会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对已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农村初中教育 适应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农村初中教育的课程改革不 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长远效果来看,还能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 ( 三) 为什么娶研究农村初中职业教育课程 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关键是使农村初中的普通教育与农村的实际生产结合,使学生 用农村的实际生活去理解知识,从而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农村初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有 利于改变农村教育单一的课程结构,从而对农村初中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使农村初中 的教育对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对农村学生的发展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农村初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的发展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农村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生产成 本过高,如就化肥的使用来看,我国每公顷农田的化肥用量达2 4 6 4 公斤,而全世界的 平均用量是1 0 4 2 公斤,我国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 0 。这些都与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知识 不足有很大的关系,直觉的认为肥施得越多,禾苗就长的越好,甚至在施肥不利于禾苗 结实的时候还在大量施肥,如在水稻扬花后还追施粼肥。要提高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发 展,就必须普及农村生产的科技知识。农村初中应该为农村的发展服务,当然这不应该 是农村初中的全部教育目的,也不应该是农村初中的主要目的,但是农村初中的教育必 须考虑农村社会的发展,“教育要为社会生产服务”,农村的教育就要为农村的生产服务。 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只限于能读会写,还要在社会生产中证明, 。景【c 李瑾瑜西部开发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j 教育研究,2 0 0 0 ,( 1 1 ) 。郭峰农村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重建【j 】中国教育学刊,2 0 0 3 ,( 0 3 ) 3 洪俊熊梅关丁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初步构想【j 】h t t p b b s e d u e n v i e w t o p i c 。覃章成农村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反思 j 现代中小学教育,2 0 0 2 ,( 0 1 ) 3 证明所培养的人比没受过该阶段教育的人在生产活动中具有更高的生产能力,而现在的 农村初中教育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教育是为“升学”做准备的,是一种“离农”教育, 是一种向城市教育看齐的教育,是一种在农村实行的城市初中教育。农村初中的教育内 容严重脱离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使不能升学的学生回到家中后,不懂农业生产,“种 田不如老子,喂猪不如嫂子”,生产能力甚至还不如一个没有上过初中的劳动力。这种 离农的教育怎么能促进农村的发展,所以从农村社会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在农村的 初中开设职业教育。 2 、农村初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有利于农村学生的发展 在农村初中开设职业教育不仅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还有利于农村初中学生的发 展。 原来的农村初中课程体系是一套为升学做准备的课程,教育内容与城市初中的教育 内容是一致的,这种课程不适合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不能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同 化为城市学生设计的教育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困难,多数学生在学业上是不 成功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失败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从而使农村初中教育的教学效 果不高,学生及格率低,辍学率高o 。在农村初中的教育中结合农村的生产实际开设职 业教育,有助于增加教育对部分厌学学生的吸引力。 在查阅有关对农村初中职业课程问题的研究时,发现多数人主张要立足于农村教育 应如何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如郭峰认为“农村课程的设置应充分体现面向农村、服务 农村的特点”圆。主张在农村初中开设职业课程也主要主张使职业课程促进农业生产, 在农村推行双证制,开设旨在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证书”课程,在吉林省舒兰市进行 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实验中,其教育改革的思路是把“由传统的升学教育转移到为当 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同时,兼顾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毕业生的轨 道上来,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 其职业课程全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课程。这在表面 上是促进农村发展,事实上没有仔细分析农村发展对教育的真正需要。首先,农村的发 展不需要那么多学生学习农业生产知识,其次,只考虑了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发展,确切 的说是促进农业生产,而没有考虑农村学生发展的需要。农村教育的发展应该兼顾学生 发展与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适合农村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我考农村初中教育发展 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研究将结合大窝镇初中教育,探讨其初中职业课程的开设。使职业课程能同时促 进农村学生的发展和大窝镇社会经济的发展。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为了研究的方便,所以我选择了我家乡的一个镇大窝 。张晓峰田爱丽埘农村学生辍学的政策学分析 j 】现代中小学教育,2 0 0 2 ,( 0 6 ) o 郭峰农村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重建【j 】中国教育学刊。2 0 0 3 ,( 0 3 ) 3 徐长海等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实验研究 j 】现代中小学教育,2 0 0 2 ,( 0 1 ) 。陈国庆( 执笔) 农村摹础教育垛捍改革自噼向【j 】江州教育科研,2 0 0 0 , 0 8 ) 4 镇的初中作为研究对象。 = ,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和适应大窝镇农村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探讨 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职业教育开设的有关问题。 本研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为什么要在大窝镇初中开设职业课程,其依据何 在? 其次,大窝镇初中应该开设哪些职业课程? 最后,大窝镇初中开设职业课程应该采 用什么模式,是全员还是分流,是全程还是分段? 在大窝镇初中开设职业课程首先要重新为农村初中教育发展的目标准确定位,只有 转变观念才能为大窝镇初中开设职业课程清除障碍:在大窝镇开设职业课程的主要依据 是教育应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窝镇初中应开设哪些职业课程? 首先应确立农村初中开设职业课程的原则:在这 些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来决定大窝镇初中应该开设哪些职业课程。 大窝镇职业课程应该怎样开设? 在其它地方实行“绿色证书”的实验学校都有大胆 的尝试,本研究将在分析其各自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选择或者重新提出一个在大窝 镇开设职业课程的有效模式。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法:本研究需要查阅国外在农村普通中学开设职业课程的情况,包括职 业课程的类型,在课程结构中的比例等。以及国内教育研究者在农村初中开设职业课程 的实验与理论思考。 ( 二) 调查法:本研究需要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调查大窝镇镇领导、学校领导、 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在初中开设职业课程的意见。 第一节大窝镇初中教育现状 一大窝镇的概况 大窝镇位于高县北部山区,幅员6 7 8 5 平方公里。全镇人口3 万,g d p 是9 2 9 8 万 元,镇级财政收入3 0 0 万,农业总产值6 4 1 8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0 6 8 元。 清澈的南广河把该镇一分为二,南广河一直是影响该镇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2 0 0 2 年1 0 月,联系大窝镇南北的大窝镇大桥开通,为大窝镇经济的发展扫除了巨大的障碍。 虽然近几年政府积极投入,加强村级公路建设,交通有了一定改善。尽管如此,交通不 便依然是该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宜宾市规划的四车道的南庆路将贯穿全镇,绕 镇政府而过,到时将大大促进该镇经济的发展。 该镇的农业特色经济有大窝柚,大窝花生和大窝红梁,大窝柚为省级地方名优水果, 种植面近3 0 0 0 亩,有2 0 余万株,年产值1 5 0 0 万元;大窝花生种植面近4 5 0 0 亩,产值 达1 0 8 万元:大窝红梁种植面近5 0 0 0 亩,产值达1 0 5 6 万元。该镇利用退耕还林的时机, 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主要种植沙仁和栀子,沙仁的种植面积达2 0 0 0 余亩,产值8 0 余 万元,栀子种植正在规划中。另外,养蚕和养猪也是该镇农民创收的主要渠道,2 0 0 2 年产值分别达1 2 6 万元和2 0 0 0 万元。 在旅游方面,该镇有大型客斯特景点“川洞予”和“猫儿洞”,是有极大开发价值 的旅游资源。 = 、大窝镇初中教育的基本情况 大窝镇有初中一所,及大窝镇中学。大窝镇中学占地2 2 9 4 7 平方米;建筑面积7 0 7 0 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7 2 ,其中教师6 0 人,其中代课老师有2 0 名左右,代课老师多是 高中毕业学生,也有初中毕业后在电大,在教院学习获得专科文凭的;正式老师多是师 范毕业学生,有的一直上初中的课,有的是从小学调上来的,多数老师通过进修,函授 取的本专科文凭。学生1 1 4 3 人,其中初一4 6 1 人,初二3 4 2 人,初三3 4 0 人;师生比 为1 :1 9 。每个年级有6 个平行班,由于教师人数少,所以班的规模较大,每年初中一 年级的班级学生平均规模在7 5 - 8 0 人,今年初一班级中,学生规模最大的班学生人数是 8 8 人,即使是毕业班,班级的学生规模也是在6 0 人左右。总的来说教师比较缺乏,高 水平的教师很少。 学生巩固率低,今年毕业班的学生是3 4 0 人,其中大约2 0 人是补习生,该年级在 入学时是4 8 5 人,巩固率仅为6 6 ,辍学率高达3 4 。由于高中学校数的增加和学校规 模的扩大,初中升学率有所提高,2 0 0 1 年有2 2 8 人毕业,其中上高县高中和符江高中录 取线的学生有7 6 人,升学率为3 3 ,其它戴帽高中上线3 0 人,总升学率为4 6 ;2 0 0 2 年有人2 7 5 毕业,其中k 高县高中和符江高中录取线的学生有7 8 人,升学率为2 8 , 其它戴帽高中上线4 7 人,总升学率为4 5 ;2 0 0 3 年有2 8 7 人毕业,其中上高县高中和 符江高中录取线的学生有7 4 入。升学率为2 6 ,其它戴帽高中上线6 4 人,总升学率为 4 8 。上线的学生有的不去读书,但也有没有上线的人去读,据该校教师估计,2 0 0 3 有 约1 2 0 人左右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占毕业人数的4 0 左右。总的来说是辍学率高,升 学率低,大约1 3 的学生辍学,1 3 的学生能升学,1 3 的学生读完初中又不能升学。 第二节职业化一大窝镇初中课程目标的调整 一课程目标的概述 ( 一) 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指导课程编制时的具体体现。教育目的转化为课程目标 经过培养目标的转换,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也很容易被弄混淆,所毗,要弄清楚课程目 标就需要了解教育目的、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以便将它们与课程目标区别开。 1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 学、技术发展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反映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 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 教育效果的基本依据。 我国的教育目的体现在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中。1 9 8 2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 面全面发展。”1 9 8 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经济 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 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简化 为“四有,两热爱,两精神”。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出我国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个性 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我国普遍的、总体的教育价值。它普遍适用于各 级各类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为了使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得以实现,各 级各类学校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教育目的具体化,即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 2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 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体 现,它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的准则。它是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中的体现,但不是 简单的具体化。确定课程目标,首先要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其次还要对学 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学科发展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才能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使课程编制者不仅注意到各门课程的逻辑联系,还注意到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 的关系,使课程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 课程目标要满足社会对学习者的要求,也要满足学习者的要求,这双重要求有时是 8 一致的,鸯时是矛盾的。当两者是矛盾的时候,谍程目标是偏向个人的需要,还是偏向 享主会的嚣瑟? 不同汝取睫裁形残不鞘鹣课程滚派,取囱个太弱澎蔽个人本佼谖程;取向 社会的彭成社会本位静课程。课程弱标要传授学燕知识,促送学生发矮,这掰者是福互 联系的,能力的发展魑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是 它们又是溉个不同的檄念,知识的掌握并不等于能力的发展,它们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潆程懿浚嚣有翦畜弱予翘谖静攀攥,鸯静骞秘予缝舞熬发震。涤疆蒌耩还簧决定主要簧 授给学生科学的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对以上矛盾豹解决主要题由时代的特 征和社会的具体情况决定。 谋纛瓣舞在陈述瓣蠢一定鼹要袋。不羁经袋豹漾程鏊褥农滚述茨要求上是不嗣的, 如动作技能的目标与情感领域的目标在表述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表述强栎葡要分清嚣 标的类型。课程目标包括“内容”朔“行为”两个方面,课程目标在行为袭述上的具体 程度是课程目标表述研究的重点,伊劳特( m ,r 。e r a n t ) 从量的翅度研究,邈绘我们有益 的癌示。 在课程目标的开发上,有的主张学生的行为目标在教学开始前就应设徵好,以利于 对教学的指导;有的主张应由教师巍教学的过程巾生成,因教学的具体情境而生成;有 浆主不斑蔑定学生寇寇藏一磺瀵渤或足疆活动嚣准备获缮熬露梵,瀑程反潺过一定熬 情境唤起举生的兴趣,指明学生委从事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是多样的和个性纯 的。这实际上是讨论课程目标在行为上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这贱研究都有定的道理, 我们把它们鲍合理的蟪方馐鉴过来,形成我们自驻的课程目撂舞发的模式。 :) 漂程蛋糕豹来源 确定课程目标不是救育目的或锵养目标的简单推衍,如在语文课本的编制中要确定 文言文的比例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课程目标的制定要综合考虑其它因紫的影响。 挝穰( 珏如g g ) 程1 9 2 7 年美辫教蔫硒究会瓣每鉴孛,在慧臻渫毽发震史主熬 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撼出,学生、教材和社会是课程编制中三个相互依赖的鞠素。波特 ( b ,h b o d e ) 在1 9 3 1 年处在十字路口的教育一文中认为。教材专家的观点、实践 工露者翁慧霓秘学生懿兴趣是课程鼹标茨三个采源。塔巴( | ,b a b a ) 在1 9 4 5 年黪课 程设计的一般技术文中认为,辫社会的研究,对学生的疆究和辩教材起签的磺究是 课程目标的三个主要的泉源。泰勒( r t y l e r ) 对遮些思想进行归纳,提出举生的需要、 社会生活黝需要、学科的发展是课糕目标的三个浓源。现在对课程目标来源几乎形成了 菸谈,帮学习者懿零簧、亭圭会生涟静嚣要、学辩豹发震是谦纛瓣标熬三个寒深。 1 、学习者的需要 课程照儿童( 学习者) 的课程,因而儿童( 学习者) 的需骚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 本寒源之。 仟么怒学习者酌辩凝? 作为谦糕与教学目标来源静学习者瓣需要是“宽籀豹a ”静 9 身心发展的需要,即儿童人格发展的需要。随着儿童人格的发展,儿童的需疆会不断变 化、不凝生成、不凝撬舞,困丽j 鼗人格发震懿瓣要是动态的。,& 童人格发藤中静大多 数需要爨j b 煮本入能够主观地、潦肆 地意谖到韵,但也有些嚣鬻,k 童一时不髓意识到或 不能清晰地意识到,黼摄教师或其他成人的帮助、引导、才能上升为儿童的自学需要。 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既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又具有个体闻的差异性。 基群确定学习者熬爨要? 确定学习者需要懿过程本震上蔻莓重学习者令毪,薅瑗擎 习者意志的过程,一向话,是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教师或其他成人给儿鬻提供帮助。 对儿章的发艘需要进行引导,使其上升为儿童的自觉需要的过粳,而不是不顾儿童的选 择瑟强燕成人意志约避疆。瘟予学露赣豹入辏发照甄其有年龄玲段兹差舅拣,又具有令 体闻的麓异性,所以,s j 辱学习者的需要的过程也怒一个尊重学习者的个瞧麓异的过程。 在确定学习者的黼藤的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怒漠视学习者需要的个性麓辩,并且把 成人认为的学习者的需要等同于学习誊自己的嚣鼹。例如,寨勒在谈至研究学习者的需 要露敏锐德摄密,没露一套鬟范,“需要”静概念裁没有意义。恁把实际土跫壶蘧怒蒙 出的这类研究描述为个两步过程:“第一,了解学生现状 第二,将现状岛常模作比 较,以确认差距和需簧。”泰勒用以证明自己所提倡的这一过糨的例证之一,是提出这 撵一霉孛跨形:毒一瑗磷究发褒,戆九年缓勇孩哭酒读连强,泰赣说,慰藏,天“戆 蒙力”的教师也许会粥“霈要在谍黧上给连环萄以更多的关注”的提议来解释;两“具 有想象力”的教师则把遮当作“建戴i i i 标以逐渐辆宽和加深他们的阅读兴趣”的理由。 在这里,黎勒的例证中潮有的常模悬统计学上蛇常模,如6 0 蠹孽丸年级男孩只阅读连环, 藏蹩一个常模参数。教舜掰教靛丸年级勇孩裔4 。只阕读逑环翔教筛虢应给漂堂上 连环画以更多的关注。黎勒指出了常模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常模,教师九年级男孩有6 0 只阅读连环,可能教师也会认为是不雁常的。泰勒谈的确定学生的需要更多的是给教师 确定教学瓣掭提供方法,怼瀑程绽蘩l 寒滋是妥确纛一令一般瓣辍准。 我们认为学生的常模参照数是确定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如有9 0 的学嫩认为课程 的难度过大,则在确定新的课程目标时就应适当降低课程目标的难度。8 0 的学生要求 增加计算搬的知识,在确定薪的漂糕雕际时裁要计箨杌的教学。零模对予确定课程量檬 其其有参考徐篷,焉不缝绝对耗。翻定课程蠢标簧考虑学生静多弹性,课稷嚣标要有灵 活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以卜只就课程目标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而言,其实课程目标的确定还要考虑社会对学 露嚣弱要袋。魏虽然粥熬学生认强漾程藿搽豹溪度过大,毽霹缝丈多鼗静家长、享圭会 人士并不这样认为。所以课程目标的确定还要考虑牡会生活的学习者的需要。 2 、社会生活的需求 ,b 毫l ;仅尘活予学校之中,嚣量还生活予社会之孛。,l 耄懿成长是一个苓獗社会凭 的过程。人楚社会的入,所以,当代牲会生活豹需求理应成为谍程髫标的基本来源之一。 1 0 什么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这包括两个维度。从范围的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 需求是指从儿童所在的社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时间的维 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不仅指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实需要,还包括社会生活的变迁趋 势和未来需求。人类正进入国际化时代,国际化时代的社会需求必然是民族性与国际性 的统一。人类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必然是当下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需 求的统一。 怎样将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泰勒的做法是,首先把当代 社会生活划分为各个方面,然后逐一搜集适合这些方面的资料以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如他曾把当代社会生活分为“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 民”7 个方面。泰勒列举了这样个例子:“学校里的学生花几天时间,从他们的父母那 里获得他们必须解决的、涉及数的有关问题。对这类问题的收集和分析,提示了成人一 般会遇到的算术运算和各种数学问题,从而形成算术课程的基础。”现在看来,泰勒的 做法至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把学校课程视为对社会生活的批判与改造功能;第二, 试图仅通过“活动分析”来确定社会的需要往往很难做到,诚如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波 德( b h b o d e ) 所指出的:“人们所知道的科学分析中,没有任何一种能够决定人们对 任何事情的向往和需要。” 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 财富蕴减其中( 1 9 9 6 年) 的报告提出,实现终身教育需要四个支柱:学会求知、学 会做事、学会发现他人并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圆。这“四个支柱”对课程目标 作了一般性描述,为各国实现教育改革总体目的,进行课程目标调整提供了思路,同时 有助于教师对当代教育目的的领会和对教学指导目标的确定最终促进教育目的的实 现。 3 、学科的发展 学科是知识的主要支柱,学习者正是通过学校课程学习各学科的知识,从而继承和 发展了文化技术,学科知识及其发展是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学科专家熟习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逻辑结构、探究方式、发展趋势和学科与相关 学科的联系,所以课程目标的确定要吸收学科专家的建议。泰勒指出利用学科专家建议 制定课程目标时,要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这门学科对那些不会成为这个领域专 家的年轻人的教育有什么功用? 你这门学科对外行或一般公民有什么贡献? ”他认为学 科知识的功用有两种,一是作为专门化的研究领域所必备的属性;一是作为工具满足个 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即一是发展学科本身,一是学科知识的运用。泰勒较重视学 科知识的运用,主要关注学科的工具价值。 。张华课科与教学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0 - 1 8 5 。由雅兜德洛尔任士席的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 其中【m 】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6 ,7 5 1 1 = ,职业化一大窝初中课程目标的调整 ( 一) 大窝镇初中课程目标需要作出调整 初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原来的初中教育课程设置主要是考虑国家对高级人刁的需 要,实行的是一种选拔性教育,初中教育和小学高中教育一样是一个选拔精英的过程, 并不注重教育的质量,教育注重学生的应考能力,责任在为高一级学校输送能应付考试 的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样在普通教育阶段,教育的任务是选人才而不是培养人才,教育 质量可以说普遍存在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正规教育仅仅或主要是针对学会认知,较 少针对学会生存,而另外两种学习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也被看着是前两种学习 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延伸。”回如上所述,我国农村初中的课程目标也只注意学科自身的需 要。课程设置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课程设置很少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原来课程设置主要依据学科的发展,以 学科为中心,使得课程内容严重脱离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升学为目的,重升学教育 轻素质教育,内容偏难,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的相关性差。 其次,课程设置忽略学生的需要。课程模式单一,统一性过强,课程目标缺乏针对 性,忽视不同学生发展的差异。课程设置过分重视为升学服务的学术类课程,只强调教 育学生学会认知,教育内容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没有教给学生应付环境的能力,没有教 给学生生存的本领。同时多样性较差,缺少弹性,难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 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所有小学的毕业学生不需要经过考试选拔就可以上初中,使 得学生的情况比原来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已有的课程更是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也 要求农村初中的课程作出调整。 高等院校的扩招为农村初中课程的调整带来锲机。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以后 多数人都能接受高等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