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 u b j e c t :t h em o d e l l i n ga n d 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w e i f a n g k i t e s p e c a l t y :d e c o r a t i o na r t n a m e :l i y i n g i n s t r u c t o r :r e nh u a nb i np r o f e s s o r a b s t r a c t k i t e ,a l s oc a nb en a m e dz h i y u a no rz h i y a o t h eo l d e s tp l a c eo fk i t e so r i g i n i sc h i n aw h i c hi st h ea r e at h ep e o p l ed i s s e m i n a t es c i e n c e st ot h ew h o l ew o r l d k i t eh a sb e e nf i v et h o u s a n dy e a r so fh i s t o r y h o w e v e r , m a n yp e o p l ed o u b t e di t s f l y i n g ,a n dd i d n o tr e a l i z ew h yi tw a sc a l l e ds ou n u s u a ln a m e t h e ya l s oc o u l dn o t u n d e r s t a n dh o wi td i da p p e a r t h e r e f o r e ,m yt h e s i sw i l lr e c o m m e n dy o ua l la b o u tt h ew e i f a n g “t eb yt h e p a r t sb e l o w , t h es o c i e t y , h i s t o r y , s c i e n c e ,a r t ,a n dc u l t u r e m a y b ea l m o s tp e o p l et h i n kt h a tk i t ej u s ti st h et y p eo ft o y , i ti sal i t t l et h i n gf o r t h ek i d s b u ti td e f i n i t e l yb r i n g sh a p p i n e s si n t ot h ep e o p l e sl i f e t h r o u g ht h e a g e s ,l 【i t eh a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i nm i l i t a r y , s p o r t sa n d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a r t ,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e t c k i t e f l y i n gi so n eo ft h em o s tp o p u l a rs p o r ti nt h e w o r l d t h r o u g hic a n tn a r r a t eac o m p l e t ee x p l a n a t i o no f t h eh t e o p e r a t i o n ,i t s l o n gh i s t o r ya n di n n o v a t i o n sm a k em a n yp e o p l er e s e a r c hu n e x h a u s t e d t h e r e f o r e ,f o rk i d s ,k i t ei saf l y i n g - t o y ;f o ra r t i s t ,i ti sa ne n d u r i n ga r t ;f o r a s t r o n a u t ,i ti st h ea n c e s t o ro fm o d e r na i r c r a f t w i t hi n v e n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 t h el i t ef r o mp e o p l eo fw i s d o ma n dg o o dt h i n g so f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w e i f a n gk i t e s a r t i s t i cm o d e l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 s i s :a p p i i e dr e s e a r c h 5川8 704哪7洲y 目录 绪论1 1 1 风筝的名字由来及其起源、传说1 第1 章风筝的发展史。2 1 1 风筝在我国的发展史2 1 2 风筝在国外的拓展史6 第2 章我国风筝的分类。8 第3 章风俗、地域赋予潍坊风筝的造型、艺术特性1 2 3 1 潍坊风筝的历史渊源1 2 3 2 潍坊风筝的文化、民俗流派的形成及传承艺人1 3 3 2 1 过去潍县风筝1 3 3 2 2 杨家埠风筝1 6 3 2 3 今日潍坊风筝的体系及流派。1 7 3 3 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征_ 1 8 3 3 1 潍坊j 风筝的造型1 8 3 3 2 潍坊风筝的题材2 0 第4 章潍坊风筝的制作技艺2 3 4 1 潍坊风筝的扎绑制作风筝的基本工艺2 3 4 2 潍坊风筝的裱糊。2 4 4 3 潍坊风筝的绘画2 4 4 4 潍坊风筝的放飞技艺2 6 第5 章简述风俗、地域赋予各地风筝的艺术特点。2 8 第6 章潍坊风筝的目前发展及未来的趋势3 0 第7 章结语3 1 致谢3 2 参考文献3 3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获奖及社会评价3 4 毕业作品3 4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东特性 绪论 1 1 风筝的名字由来及其起源说 中国是风筝的发源地,这是世界公认的,也是中华 民族向世界各国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曾被英国学者李 约瑟编入 朱鹰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 0 0 5 年版 2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 浙沿海一带,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张良是第一个制作风筝的人,他骑着 风筝,腾到天空中,看见下面有两个女子,便唱起了调情的歌来,等到张良看清 下面是自家女儿时,由于分神,便从九霄云里掉了下来,并摔死了。 这两个故 事,均是汉代人使用风筝的故事,这也对我们讨论风筝的起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价值。如果说汉代确实有风筝,而且已经实际应用的话,便说明了风筝的起源早 于汉代。 到了北齐天保十年,齐文宣帝高洋下令大规模屠杀跋氏皇族,他让一批跋氏 囚禁从八丈( 约2 6 米) 的台上用风筝的方式滑下地面,如有人成功飞出城的便 免其死罪。结果,其中只有一个死囚,乘风筝安然飘到城外滑翔成功。但后来他 还是被捕,并死于狱中。5 这个传说如果属实,这在航空史上,是最早风筝成功 载人的例证。通过这个传说,可以推测,唐代前风筝多形状很大,放飞技术也时 已经相当成熟了。 隋唐开始到唐代中期随着社会稳定、繁荣,风筝的功能开始由军事转向了 娱乐方面,形状也开始缩小。这时期随着造纸业的发达,纸糊的风筝逐渐开始兴 起。人们用纸制来制作风筝,既物美价廉,又使风筝的扎制工艺简略了不少。在 这一时期,还创新出带响的风筝和象形风筝。早期带响的风筝制作起来非常简单, 就是把一弓形装置安在风筝背上。放飞时,张紧了的弓弦为风所振动,便会发出 如古筝的声音。 五代汉隐帝时,大臣李邺又创造了另一种“带响的风筝 ,即将一种类似竹 笛的发声装置安置在风筝头部,放入空中会产生比背弓的风筝声音更加悠扬。 我国民间风筝的发展阶段是宋代。风筝得以发展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是宋 代城市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艺业的兴起;二是宋代的封建统治者的推崇。 这些都为风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它们进入节日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 空间。宋徽宗赵佶是一位风筝热好者,他除了喜欢放风筝外,还曾主持编撰了宣 和风筝谱一书;使得当时的“象形风筝 在装饰图案上和扎制技艺上有了很大 的发展。据宋李石续博物志中说,“放风筝对儿童来说,不仅是玩具还是一 项很好的体育医疗活动,放飞时,令小儿张口望观,以泄内热。6 在宋代已经有了风筝比赛。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有着这样的描写:“少 年郎竞放纸鸢,以松勾引,相牵剪裁,以线绝者为负,此虽小技,亦有专门。爆 仗、起轮、走线之戏,多设于此,至花影暗而月华生始渐散去。7 并详细记载 过,每年到了清明时节,许多人会带上食物到野外比赛放风筝,直到日暮才归的 景象。 5 出自北史卷十九献文六王传 6 出自续博物志宋李石 7 出自宋周密武林旧事 3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 此外,宋代时,许多画家还喜欢把放风筝这样的题材画入画中。宋代著名画 家郭忠恕的画很受人欢迎。有一次,一个官吏请郭忠恕画一幅长卷。他深思了一 会、提笔作画起来,在画的首端画了一个梳着双髻、拿着线车的儿童。又在画的 末端画了一个风筝,中间用一根风筝线连接起来。此画卷虽然笔墨不多,却能很 好的控制全局。b 这个故事在当时艺林被传为佳话。还有南宋廷画院诏苏汉臣所 画 董季群主编天津古格出版社枷4 版 1 3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 第三章风俗、地域赋予潍坊风筝的造型、艺术特性 3 1 潍坊风筝的历史渊源 我国风筝有四大流派北京风筝、天津风筝、潍坊风筝、南通风筝。山东 省的潍坊,以前叫做潍县,又叫鸢乡,是风筝的故乡。潍坊风筝的历史悠久,说 到潍坊风筝的源头要追溯到鲁国大思想象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 多年的历史。到了清朝中叶,专门从事风筝扎制的民间艺人在潍坊开始出现。清 代的画家、大诗人郑板桥就曾经在潍县做过七年县令,他曾写了一首诗:“纸花 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首诗把 当时潍县的风筝的艺术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潍坊会成为风筝的故乡呢? 首先,最基本的原因是潍坊的地理环境和 气候特点决定的。潍坊地处山东半岛的西部,北临渤海湾。潍坊的放飞场北临渤 海,地域广阔,低空的大气环流平缓,地形对大气流动的障碍少,因此很少在大 气中形成涡流、乱流和湍流的现象。这里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尤其到了春天, 雨少而集中,风多且缓和。这样的气候,为潍坊风筝的放飞创造了优越的外部条 件。 再次,潍坊为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灿烂 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到明清时期,这里更是鲁东的重镇。明万历潍县志 记载,该县有两个市十六集场,一个县城有如此多的市场,足可以看出当时的贸 易的繁荣景象。潍坊的商业擅长手工业,手工业的种类也非常的繁多,有纺织丝、 绸业、嵌银、年画、风筝业等。这为风筝在潍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这可以说是风筝在潍坊得以源发的内部原因。 到了十九世纪,受外来资本主义经济和胶济铁路的贯通,使得手工业县城 潍坊专业的风筝店铺逐渐增多。当时潍县的风筝和其他民间手工艺( 如嵌银、刺 绣、木板年画等) 都非常畅销、供不应求。潍坊也被大家公认是风筝的故乡。各 种风筝展览和风筝的比赛都在这里举行。1 9 8 4 年4 月1 日举办了第一届潍坊国 际风筝会开始,每年的4 月定为潍坊国际风筝节,各国的风筝都会来到这里进行 展出和竞赛。直到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世界各国举荐“潍坊”“世界 风筝之都”。2 0 0 6 年6 月,经国家文化部批准,潍坊风筝正式确立为“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传”。潍坊风筝不仅受到国际和国家的重视,而且潍坊市政府也十分 重视对作为民间艺术的潍坊风筝的保护和发展,建国初期建立了工艺美术研究 所,讲过去的民间风筝艺人请入所内进行专门的风筝的科技研发和教学工作。在 市中心还建立了风筝历史博物馆,将中国风筝的历史、中外风筝陈列展览,让更 多的中外友人认识并了解传统的风筝艺术。在潍坊的寒亭区的杨家埠还建成了最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 大的风筝厂、风筝大观园。杨家埠的扎制风筝专业户近百家,品种三百余种,年 产近百万只风筝。 3 2 潍坊风筝的文化、民俗流派的形成及传承艺人 在清代时,潍坊风筝最有名气的艺人要数陈哑巴和王福斋。陈哑巴的风筝则 是以扎制见长,他制作的风筝骨架轻、结构坚固、风筝的造型也十分优美。王福 斋是一位扎彩艺人,擅长绘画。他所绘制的人物风筝绘画细致,人物表情传神, 最著名的有“仙鹤童子一和“雷震子背文王。他还将民间传统的绘画技法融入 了风筝的绘画中去。十九世纪以后,潍坊风筝主要受到潍坊民间艺术泥塑、刺绣、 木版年画的影响,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潍县扎彩老艺人及喜爱 绘画的文人的老潍县风筝和以木版年画特征为主的杨家埠风筝、 3 2 1 过去潍县风筝 潍县风筝是由老潍县的一些扎彩艺人和喜爱绘画的文人一起合作手工制造 而成的。在1 9 世纪3 0 年代,潍县风筝形成了搿十大家”,他们制作的风筝代表 了潍县风筝的艺术特色。运用的题材很多,有禽鸟、人物、宫灯等。他们各家风 格不同,各有特色,但总体而言,普遍具有造型优美、扎制精巧、色彩鲜艳、起 飞平稳的特点。 以下是坫,潍县风筝。十大家一以及他们的艺术风格的简介: 扯出自潍坊风筝博物馆 图3 - 1 陈善庭在绘制风筝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 第一家:“陈善庭一风筝。( 见 图3 1 ) 陈善庭,又叫“陈扎彩一、“陈 哑巴一,是清朝同治年问有名的风 筝艺人,擅长人物风筝。陈善庭的 风筝作品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传 统风格,他善于将画面中人物的声 与色、形与神等方面结合一起,表 现到位:后来他又把“人物风筝刀 又改成“家禽走兽风筝一。现在在潍 图3 - 2 陈善庭一仙鹤童子风筝 坊我们仍可以见到他的风筝版本,如“雷震子一和“仙鹤童子修风筝( 见图3 - 2 ) 等。 第二家:唐家风筝。起源于明代末期,在沂州、青州、莱州都有他的风筝: 后来到了清成丰年间,正式有了“唐家风筝”店铺。唐家祖辈曾撰写并留传下扎 彩图谱一书,其中介绍了几十种桶式风筝、串式风筝、硬翅风筝以及彩灯等的 扎制方法。唐家风筝的艺术特色是扎制人物硬翅膀风筝。第四代传人唐延寿继承 唐家祖辈的艺术风格和扎制手法,并创新出“象形风筝 。 第三家:张衍禄风筝。张衍禄从小拜牟恒邦为师,学习扎制风筝,后来开设 自己的店铺。他不仅扎制风筝,而且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多年的研究,提高了风筝 的技艺运用力学原理,创新了拴一根线、两根线和三根中线的技术,使得风 筝在放飞时易于保持平衡。后来各风筝名家都采用了他的方法。 第四家:搿牟丹”风筝( 见图3 - 3 ) 。牟丹原 名牟秀兰,是著名的民问艺人牟恒邦的女儿。牟 恒邦原来是济南魏家胡同扎彩作坊的一个画裱 工。后来作坊倒闭了,他便带着女儿来到潍坊靠 扎制风筝谋生。女儿牟丹擅长绘画,因此他们的 作坊是父亲扎、女儿画;后来牟丹跟随父亲扎制 风筝,并别出心裁地设计制作了一种合线风筝 ( 又叫合放风筝) ,风筝的骨架是人物和盛牡丹 图3 3 “牟丹风筝”作品 花的花篮,先把人物送上天,再把线栓在花篮风筝的背后主骨架上,一起带到空 中,形象十分优美。 第五家:郭乃馨风筝。郭乃馨是工艺美术家、画家,出身于书香门第。他擅 长多是工笔人物画,人物形象传神而具有传统风格。他潜心研究风筝的设计,制 作的风筝不仅放飞时造型十分优美,而且放在家中也是很好的艺术品,具有收藏 4 论潍坊风筝的造塑及艺术特性 价值;他还改进了风筝的结构,将传统的硬翅风筝改为折叠式活动风筝,为潍县 的风筝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六家:胡敬珠风筝。胡敬珠是潍坊有名的风筝艺人。他的代表作品是龙头 风筝,为了确保龙头风筝起飞效果,对风筝的腰节、用料、大小、厚薄都十分讲 究。 第七家:杨万善风筝。杨万善的风筝多是象形风筝,以板式风筝、桶式风筝 为主。他创造了“潍坊风筝碰 的制作技艺,所制作的“风筝碰一,能送上天撒 花,还能返回地面。他的次子杨汝柏继承了家 业,并使“杨家风筝一传海内外。 第八家:韩连溪风筝( 见图3 - 4 ) 。韩连溪 把从小掌握的首饰制作技艺和他从牟恒邦的牡 丹风筝扎制技艺结合在一起,并创作出了自己 的扎制风筝的艺术特点。他的代表作品是硬翅 风筝,此外他还擅长扎制飞机风筝。他所扎制 的飞机风筝是 图3 4 韩家风筝代表一钟馗捉鬼 平面造型、大色 块色彩,深受少 年儿童的喜爱。 第九家:康万香风筝。康万香以前是潍坊有 名的“庆春风筝社 的帮工,刻苦学习绘画和风 筝的扎制技艺,并在风筝的绘画方面形成了自己 独特的艺术风格,既运用了民间风筝的六大色块 ( 红、黄、蓝、绿、青、紫) ,又运用了国画写实 的绘画方法人称“康派 。在风筝的扎制工艺上, 他善于扎制串式风筝,代表作品是龙头蜈蚣风筝 ( 见图 5 ) 。 第十家:孙永春风筝( 见图3 - 6 ) 。孙永春善 于扎制动物造型的风筝,他善于观察,对动物造 型进行加工创新。他扎制出的“蝴蝶风筝 ,形象 惟妙惟肖:而且还将传统的平板式龙头风筝进行 创新平板立式造型的龙头蜈蚣风筝,成为潍 坊风筝的一大创新。 图3 - 5 龙头蜈蚣风筝 x 图3 石孙永春风筝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末特性 配2 杨家埠风筝 杨家埠是位于潍坊东l o 公里的寒亭区的杨家埠,这里盛产年画。在中国有 三大年凰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潍坊杨家埠 木版年画;潍坊的杨家埠便是中国三大年画的产地之一,也是潍坊风筝的重要产 地。说到杨家埠风筝就不得不说到“杨家埠的木版年画一工艺。( 见图3 - 7 、3 8 ) 图3 - 7 、3 - 8 杨家埠的木版年硬 杨家埠的木版年嚼( 见图3 9 ) 至今已有3 0 0 多年的历史。据当地的人说,是 明朝后期有位太监回杨家埠探亲,从宫中带回一幅彩绘的门神像。由于乡亲们看 了都十分喜欢,因此当时有个艺人就把它临摹下来,雕成木版、并涂色印刷,从 而使得这个艺术得到了流传。“杨家埠年画 的特 点是取材于生活,并对表达的内容加以高度的概括 和形象地夸张。潍坊年画在绘画方面,利用了我国 传统的线描勾线技法,构图对称饱满,线条粗犷, 色彩明快。年画在色彩上,以红、绿、蓝、黄为主 色调,颜色十分鲜艳明朗,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和地方特色。“木版年画”在工艺上,分为绘画、 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十分的 精细。 杨家埠年画在选用的题材上十分的广泛,想象 力丰富,并借“年画静生动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想和 愿望。如,钟馗等门神肖像反映了农民寄希望于门 图3 - 9 杨家埠木版年画: 鹿鹤同春 神保护,祈求阖家安乐的愿望;“鹿鹤( 六合) 同春一( 见图3 - 9 ) 、“老寿星一反 映了人们希望健康长寿的意愿;“金鱼( 玉) 满堂一、。聚宝盆一等表达了人们发 财致富的愿望。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 潍坊的杨家埠风筝的重要艺术特征是与“木版年画一风格相统一。杨家埠的 年画艺人,巧妙地把年画半印半画运用到了风筝上去,使得板子风筝的成本降低 了,风筝的内容丰富了,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形成了独特的年画风格一。杨 家埠风筝一。杨家埠风筝颜色鲜 艳;造型讲究工整、对称。( 见 图3 1 0 ) 在杨家埠最有名的风筝艺 人是杨同科,他把年画的题材和 技法同风筝的绘画结合在一起, 造型独特,做工精细;扎制的风 筝既可以挂在家中成为精美的 装饰艺术品,放入空中也是栩栩 图3 1 0 杨家埠风筝一。仙鹤寿星” 如生的造型艺术。他的最有代表风筝是:龙头蜈蚣、仙童玉女、“刘海戏金蟾一、 “连年有余一等,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所扎制的风筝在绘画技法上对比强烈、色 彩鲜艳、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造型上夸张,而且在风筝放飞上也有一套理论。 图3 1 l 杨红卫在扎制风筝中 后来,杨同科将风筝的扎制技艺传 给了他的孙女杨红卫l 见图3 11 ) 。杨红 卫是风筝世家的第三代传人,她在杨家 埠开设了风筝作坊,研究和扎制并传授 风筝技艺,而且还多次代表中国潍坊参 加国内外大赛和展览,并为中国的民间 艺术赢得了好评。现在,她所制作的风 筝已经成为了“杨家埠风筝一的代表。 3 2 3 今日潍坊风筝的体系及流派 现在的潍坊风筝,分为“传统的民间派 、“传统的艺匠派一、“现代创新派一 三类流派。形成这些流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风筝艺人们的知识层次和生活环境 等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他们之间既有不同,但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在潍坊风 筝的传承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一,传统的民间派。这个派别的艺人们大多是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的土生 土长的农民和手工艺人。他们扎制的风筝在材料和制作裱糊方面,不是很讲究, 风格上表现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他们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审美情趣,直观 1 7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 的描绘表达着生活的感受。他们一般不扎风筝,只是在清明、重阳节等重要的传 统节日时,才扎制、并放飞风筝。 其二,传统的艺匠派。由于风筝拉动潍坊经济的命脉,也使得潍坊的风筝业 的繁荣,而产生了一些专门的从事扎制的风筝艺匠;其中当地不少知名画家也参 与到了这类风筝的绘画和设计扎制中去。这类风筝不论是在绘画还是在做工上都 堪称是风筝中的精品,价格也较昂贵,一般用作收藏用途。正因为艺匠派的风筝 的高贵、典雅的艺术特征。也使得潍坊的风筝不仅仅是儿童的玩物,更有它所呈 现的工艺品价值,成为潍坊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现代创新派。这一流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广大专业美术工 作者、科技人员等也参与到了风筝的研制和放飞中去,使潍坊风筝在传统工艺的 基础上,又加入了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现代风筝不仅的造型上简洁、色彩比较 明快,而且在扎制技术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3 3 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征 3 j 1 潍坊风筝的造型 经历了悠久历史的演变和潍坊风筝艺人们的不断研究和创新,潍坊风筝在造 型上不断的变化中。归纳的说,潍坊风筝在造型上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突 出特征。代表是“软翅蝴蝶风筝一,为了使风筝表现的生动,风筝的形态比较明 确,飞在空中栩栩如生、富有韵律美。第二种是,夸张变形。这类风筝的造型是 抓住某一事物的显著形态,进行变形、夸张,通过改变它们的比例或注重动态的 神情来实现。例如,扎制的金鱼风筝,使金鱼的眼睛放大而且可以转动;粳细、 尾巴长,来增添它的吉祥、喜庆的气氛。第三种造型方法是。简化概括。也就是 说,在设计风筝时,对设计的风筝形态进行高度概括,提炼他们的显著特征,简 单化处理繁琐的部份:并将风筝造型的整体性和单一性结合在一起,整体体现 大感觉的统一性、单一可以让观者浮想联翩。而这三种造型的方法,都是为了更 好的突出风筝的主题。 现在,在潍坊扎制的风筝造型共分 为五大类,分别是板式风筝、硬翅风筝、 软翅风筝、串式风筝、立式风筝( 也叫 桶式风筝) 。1 7 1 板式风筝( 见图3 1 2 ) 。板式风筝是 平板式结构,没有凹凸的结构,风筝的 o 盯出自齐鲁民间造型艺术孔新苗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 0 0 6 年版 强 图3 1 2 板式风筝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 四周由竹条撑开画面。它的显著特征都是在风筝的尾端系一个长穗子,目的是放 飞时便于调整角度,维持平衡。这类风筝在潍坊较为常见,也容易扎制,放飞性 能也非常的好。在形状上有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 2 硬翅风筝( 见图3 1 3 ) 。这种风筝的翅膀是固定形式,翅膀范围以外的部分造 型,可以根据风筝题材的不同而变化。风筝的升力片由两根上下横竹条构成了翅 膀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并形成通风道:因此这类风筝多做成浮雕式结 构。在潍坊风 筝中,这类造 型的风筝多做 成人物造型。 题材取自民间 小戏、历史故 事和神话传说 图3 1 3 硬翅风筝 等。( 如,昭君出塞、嫦娥奔月、刘海戏金蟾等。) 图3 1 4 软翅膀风筝一蝴蝶风筝 3 软翅风筝( 见图3 1 4 ) 。软翅风筝的翅膀 是翅膀的上方由一根主翅条组成,下端没 有骨架。这类风筝的代表是禽鸟和昆虫, 并且它的主体骨架大多作成浮雕式。如, 潍坊风筝中飞燕、蝴蝶、蜻蜒等动物昆虫 类都是软翅风筝。把它们放飞入空中,翅 膀随风飘动,栩栩如生、非常逼真。 图3 1 5 串式风筝龙头蜈蚣风筝 4 串式风筝( 见图3 1 5 ) 。串 式风筝是把许多只相同或不同 的风筝用线依次连接。这类风 筝的代表是龙头蜈蚣风筝。龙 头蜈蚣风筝的身子是主体,风 筝整体分为头、身、尾三个部 分,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风 筝组合而成。另外属于串式风 筝结构的风筝还有七仙女、京剧脸谱风筝等题材( 见下图3 1 6 ) 。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 图3 1 6 多种款式的串式风筝 5 立体风筝,又叫桶式风筝。( 见图3 1 7 ) 这类风筝一般是折叠组装的骨骼。潍 坊的宫灯风筝是桶子风筝的代表,此外还有花瓶风筝、火箭风筝等都采用的是这 类风筝;潍坊杨家埠的风筝以象征、寓意表现主题也多采用这个结构。如“连年 有余( 鱼) 、“百富( 蝠) 并臻、 长寿的“鹤”等。 潍坊风筝经历了几代艺人的 实践、苦心研制,不论是软翅风筝、 硬翅风筝、串式风筝、桶式风筝、 板式风筝等都具有其各自独特和 成熟的经验( 其中包含他们的色 彩、扎制、骨架以及放飞等各种技 艺) ,深受国内外游人的喜爱。 3 3 2 潍坊风筝的题材 图3 1 7 立式风筝 在潍坊,风筝讲究统一性。所谓统一性就是外轮廓与构图紧密联系在一起。 潍坊风筝的题材大多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有的在空中翩翩起舞的昆虫、鱼虾: 有的是取材民间故事、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有的是反映我国民间文化的古代器 皿或戏剧脸谱;还有的是象征吉祥寓意的图案类风筝等等。归纳起来说,潍坊风 筝的题材分为:装饰类、写实类、烘托类、寓意类埔,如下: 勰出自潍坊风筝博物馆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 第一类:装饰性。( 见图3 1 8 ) 装饰类的题材是取自于大自然,并经过艺人 们的加工、创新、变形而成的风筝。代表是沙燕、蝙蝠等风筝,他们的造型完全 是艺人想象出来的,装饰性很强。 图3 1 8 潍坊的“沙燕风筝” 第二类:写实类。( 图3 1 9 、3 - 2 0 ) 在潍坊,写实类的风筝是最常见的题材 类型。( 如,鹰、燕、蝴蝶、蜻蜓等鸟类、昆虫类。) 这样的风筝在扎制和绘画上 要求越写实越好、贴近大自然。 图3 1 9 鹰形风筝 第三类:烘托类。( 见图3 - 2 1 ) 在潍 坊风筝中,此类题材的风筝多是。软翅风 筝一和。硬翅人物风筝一;在风筝的两边 翅膀上加了行云等装饰图案,目的是为了 更好的突出主题图案。 第四类:寓意类。( 见图3 - 2 2 、3 - 2 3 ) 在潍坊多种风筝题材中,寓意类风筝占得 比例最多。长久以来,“寓意风筝一在我 国传统的风筝中,题材可谓是五花a f - j : 图3 2 0 蝴蝶风筝 l 图3 - 2 1 烘托类的风筝 人们把各种动物和植物以及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都与祈福、对生活的 2 1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 美好愿望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例如,动物、植物表达吉祥的寓意的风筝,绘画的 。蝙蝠一图案象征着一幸福、“牡丹花 图案象征着一富贵、“雄鹰一图案象征着一 力量、“桃子斗图案象征着一长寿、。石榴”图案象征着一多子多福等等。还有历 史、神话人物题材的风筝同样也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的意愿。如,寿星图、仙 童献桃、:麒麟送子、 朱鹰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 0 0 5 年6 月版 2 9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 第六章风筝在潍坊的目前发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0 0 6 年6 月,经国家文化部批准,“潍坊风筝 、“杨家埠木版年画 等民间 艺术被正式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 4 在潍坊,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对 本土文化“潍坊风筝 进行的全面保护,并通过建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 和设立了“工艺美术学校”等方式,使传统的风筝工艺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自1 9 8 4 年开始,每年的春分在潍坊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节 。 到第五届国际风筝节,“潍坊”被世界各国推选为“世界风筝都 。在潍坊还设立 了“国际风筝联合会”,这里早已成为了向外国展示我国的民间文化“潍坊 风筝”的一个窗口;“潍坊风筝 在“潍坊国际风筝会 的推动下,得到了不断 的创新和发展。在潍坊市中心,还设立有“潍坊风筝博物馆”;这是我国第一座大 型的风筝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共设有八个相关展厅,它们是:风筝历史文化 展、潍坊风筝精品展、世界精品风筝展、中国精品风筝展等,并分别向观众们介 绍着风筝的历史、应用、沿革发展、风筝的流派和分类等许多丰富的介绍内容。 潍坊风筝的制作厂家共有二、三百家,现在它们主要集中在潍坊寒亭区杨家 埠村里。并使“潍坊寒亭区杨家埠 成为了中外游客了解潍坊风筝首去的场所, 在深深地村巷里,不仅风筝的身影随处可见,而且在路的两边也都是风筝的扎制 作坊和买卖风筝的店铺,这里的居民几乎人人都会扎制风筝。在位于杨家埠“民 间艺术大观园”里,杨家埠风筝厂更是一并走了进去,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风 筝历史、各类的风筝的展示,还可以看到零距离的接触到扎制风筝的整个流程。 而今虽然潍坊风筝已经声名远播、生产厂家也遍地皆是,但是风筝的发展前 景却并不容乐观。主要是因为潍坊风筝仍存在着地方保护与难以延续的隐患,这 也应该是现在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目前,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和产业的推动下, 潍坊的风筝所需的产量日益增加,造成以偏娱乐为主的潍坊风筝逐渐增多,而风 筝的艺术性、技术性逐渐降低;风筝厂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多采用机械化印刷风 筝,大量的机器生产的风筝代替了手工的风筝生产制造,潍坊风筝的发展停滞不 前。 2 4 出自潍坊历史博物馆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 结语 将潍坊的风筝设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保护濒临边界的文化不被大 家忽视。这只是基础工作,而我们的目的是继续研制和开发更多更好的新品种, 让潍坊的风筝文化传承和广大。而解决这个问题,最主要的还是突出地方艺术特 色,即我们必须看到潍坊风筝的传统精神,并加以运用把传统的艺术与现代生活 紧密联系在一起;还可以将一些分散的小作坊,进行重组、改造,建立整体大型 的风筝设计、研发、制作、销售等的一条龙的厂家,着力对潍坊风筝的造型进行 研究开发,并应努力向更高、更精、更广的发展,也唯有这样才能使得“潍坊传 统风筝文化”长久的卓立于世界之林,长盛不衰,这才是我们努力应完成的使命。 论潍坊风筝的造型及艺术特性 致谢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三年,我学到了许多。在这三年里,不 仅使我的专业知识比本科期间有了显著提高,弥补了本科时欠缺的功课,而且学 会如何与人沟通、合作、学习等技能。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任焕斌教授。在这三年里,他在我的学习和生 活上都给予了我许多的关怀和帮助,关心着每一个他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好老师。从我的论文的选题到开题报告,到写作提纲,最后的 论文成型,任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不断给我指出不足之处。 不但如此,在我的毕业创作一度亮起“红灯”时,导师任老师更加给我伸出了援 助之手,不断地开导我不要着急、一步一步来,还把导师的办公室成为了我的工 作间不断的指导我,毕业创作严格把关,并使得我的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