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关良绘画艺术研究.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关良绘画艺术研究.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关良绘画艺术研究.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关良绘画艺术研究.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关良绘画艺术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关良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艺术大师,作为早期留学国外艺术家的代表,在上 世纪初期就探索如何在绘画创作中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尤其是中国戏曲艺术元 素与油画表现语言的融合。在创作过程中,他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造型观念与中国 民间的艺术形式,依托扎实的中国文化修养,使得中国油画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精髓。从前辈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东西方审美文化的差异如何在中国早期油画中得 以体现。关良借助油画这一外来画种为载体,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加以诠释,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他的探索性思想和开拓性艺术实践,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提供了新 的思维模式与范本。在当前文化艺术多元并存,世界信息、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时代, 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处于一种“大众狂欢时代”,艺术形态在艺术实践中的混沌现象,因 媒体和载体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各种艺术形态表面看来似乎有类于 “杂戏”, 实则属于多元时代艺术的返璞归真,是一种新的文明层面和社会经济相适应的返璞归 真。这样一种开放性的艺术创作环境当中,通过对关良先生绘画艺术展开深入细致 的探究,尤其是对其戏曲人物画艺术的分析梳理,能够促进当代艺术家观念思维的 转变及艺术表现形式的更加多样化,以此来丰富当代绘画的表现语言。特别是对中 国油画的发展会提供更多的思考,也会为当代艺术家潜心探究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内 涵提供有益启迪。 关键词:关良;中国戏曲艺术元素;戏曲人物画; ii abstract mr guan liang is a master of 20th century chinese art, as a representative of early studying abroad artists in the last century, he explored how to perform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in oil painting , especially chinese opera arts elements with oil paintings show the fusion of languages. in the creation process, he referred the modelling of western modern art ideas and chinese folk art form, relying on solid chinese culture accomplishment, making china oil painting in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 from previous masters works, we see h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aesthetic culture in china are expressed in early paintings. mr. guan liang borrowed ideas from foreign oil painting as carriers and mad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e interpreted again,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his exploratory thought and pioneering artistic practice, for chinese oil painting provides a new thinking mode nationalization with model. in the current culture art multivariate coexist, the world informa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ra,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is in a mass carnival age, art form the chaos phenomena in artistic practice, because the media and carrier different and present different face. various forms of art surface appear to have classes in miscellaneous drama, actually belong to multiple times artistic return uncut jade to return true, is a kind of new civilization level and adapt to the social economic regression. such an open artistic creation of the developmental environments, through painting art on mr guan liang thorough inquiry on its drama, especially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il painting art comb, can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ist concept thinking and artistic form more diverse, so as to enrich the contemporary painting expression language. especial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il painting would provide more thinking for contemporary artists, will also explore abundant.under the nations traditional culture connotation provides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iii key words: liang guan; chinese opera arts elements; opera figure painting; fusion; representive 承诺书 23 承 诺 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 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成果。 作者签名: 20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24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引 言 1 引 言 (一)选题的目的 中国早期的艺术大师关良借助油画这一外来画种为载体,对传统戏曲文化做诠 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探索性思想和艺术实践,为中国绘画如何表现戏曲艺 术元素,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与范本。中国戏曲艺术有着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具有 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审美特征。反映了本民族独有的文化情结和艺术 内涵。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资源需要我们继承和创新。中国当代绘画艺术急需树立 自己的文化主张。虽然当代艺术在文化艺术多元并存的时代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 是对西方简单的模仿使得当代中国画坛文化身份模糊,进而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艺 术市场化,当代中国绘画艺术呈现出一种对空泛、虚无追求的态势。同时在一种集 体无意识的支配下,出现了从自身寻找个体价值的创作方向,一些艺术家开始从传 统文化中找寻突破口来丰富自己的创作资源。对本土文化进行新的诠释。中国戏曲 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戏曲中的艺术元素在绘画中的可表现空间很 大。关良先生终其一生,将传统戏曲这一优秀的艺术样式,探索性的与西方现代艺 术理念相融合,为当代中国绘画创作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与范本。 (二)选题的意义 关良先生是 20 世纪风格独特、极具创新开拓能力的艺术大师,他借鉴西方现代 艺术的造型观念与中国民间的艺术形式,依托扎实的中国文化修养,通过摸索实践 中国戏曲艺术元素在绘画中的表现,使得绘画艺术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多元艺术形态并存的今天,中国绘画艺术在通过传统文化资源结 合时代精神寻找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从传统戏曲艺术元素中充实创作资源即是 其中之一。 ,通过对关良先生绘画艺术展开深入细致的探究,尤其是对其戏曲人物画 艺术的分析梳理,能够促进当代艺术家观念思维的转变及艺术表现形式的更加多样 化,以此来丰富当代绘画的表现语言。特别是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会提供更多的思考, 也会为当代艺术家潜心探究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提供有益启迪。 笔者将通过对关良绘画艺术的艺术主张与实践,画面空间经营,用笔用色等技 法的探究,以及关良艺术成就对当代绘画的启示,以宏观的视角,综合的角度进行 细致分析,对促进本土化的绘画艺术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研究的背景 对于关良绘画艺术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系统完整的研究性文章。有的只是一些 关良绘画艺术研究 2 画家自己的创作体会、心得,以及对关良作品的评论性文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 绘画中的表现,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关良、吴大羽等中国第一代留学归国的画 家就对这一主题有了探索性的艺术实践。“虽然他们艺术人生的运行轨迹不尽相同, 却都在融会中西,创造现代中国艺术的理念与实践上形成交汇点”。他们不约而同地 将戏曲这一优秀的中国传统艺术样式,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理念,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精神,探索出一条融合中西的本土化道路。由于他们对中西文化艺术都有很深的研 究与领悟,从而自觉地走上了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道路,通过对传统文化形象 资源的挖掘和运用,赋予了它时代的生命和意义,为我们开辟中国式的现代艺术道 路提供了一个可资可鉴的艺术模式。 目前对关良及其同时代画家的研究著作并不多。关良早期艺术出现了大量表现 戏曲主题的绘画创作,但是目前还很少见到对他创作的戏曲人物主题作品进行研究 的文章。中国戏曲是对千百年传统文化的进行阐释的一种载体,这些文化无论是千 百年前还是现在都极具价值,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的转 型,当代艺术呈现出一种多元并存的格局,但是由于我们的当代艺术一味模仿西方 的标准,所以呈现出的艺术面貌己然失去了自己的独有身份。这就促使艺术家通过 时代精神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寻求新的文化阐释。从中国戏曲中提取相关艺术元素运 用到绘画创作,以此来丰富当代绘画的表现语言就成为许多艺术家的探索性实践。 如何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于关良作品如何表现中国戏曲艺术元素进行全面深入的剖 析,笔者认为极有必要对其艺术成就进行深入分析与全面梳理。 第一章 关良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3 第一章 关良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1.1 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 关良生平 关良笔名良公, 1900 年 12 月 30 日生于广东番禺, 1986 年 11 月 28 日卒于上海。 1917 年随兄东渡日本,先后入川端研究所、太平洋画会学习绘画。1923 年毕业于东 京太平洋美术学校西画科。学成回国后,关良辗转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广州 市立美术学校。1926 年参加北伐战争,期间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艺术股 股长。后任教于重庆国立艺专、杭州国立艺专和浙江美术学院。1960 年退居上海, 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研究室主任兼顾问、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等。 1.2 关良的艺术成就对中国画坛的影响 关良是中国早期留学日本学习油画的代表画家,他在用传统的绘画方式创作戏 曲人物的同时,也在探索如何用西方油画这一完全不同的艺术载体来表现中国戏曲 中的艺术元素。他知道西方油画的写实主义风格并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关 良从西方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绘画中找到了自己创作风格的切入角度。他深入探究 戏曲艺术中的人物神情、动态造型等等,通过大量的戏曲人物速写为戏曲主题的绘 画创作提供了创作源。而且他又在西方表现主义的形式感与中国戏曲艺术的写意性 艺术特征中找到了共通之处。自此,表现中国戏曲艺术元素的现代戏曲人物画问世。 关良在发挥西方油彩长处的同时,吸取中国水墨画的笔墨 “灵魂”,借鉴中国戏曲艺 术表演中流畅的线性感,用色的亮丽明快,大胆使用强烈的对比色彩和看似凌乱的 线条,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跃动的音乐感,带给观者强有力的视觉冲击,给早期中国 画坛带来了全新的表现主义风格。 1917 年关良留日,当时的日本美术正处于近现代时期最开放、风格最多元的黄 金时期。关良赴日后,师从著名西画家藤岛武二和中村不折学习西洋画。他们严谨 的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练就了扎实的写实基本功,而且在写实的艺术主流中传授给学 生许多印象主义的全新绘画理念。这种“学院式的印象主义”激发了关良对西方现代 艺术各流派的研究兴趣。后印象主义,特别是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的画风成为他探 究的重心。此时的关良开始结合自身的个性喜好思考自我风格的形成问题,并从表 现主义风格中寻求关于绘画创作的创新之路。此外,留学之前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 又使他发现中国戏曲艺术中的写意元素,在后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的风格中找到了 某种交汇的可能。 关良绘画艺术研究 4 关良赴日留学五年归国后,中国画坛正是 “洋画运动”蓬勃,艺术新思潮涌动时 期。1924 年春,关良在上海与“上海东方艺术研究会”会友陈抱一、许敦谷举办了三 人画展,奔放的色彩、狂放不羁的笔触、强烈的表现语言脱离了古典油画之风,更 与中国传统绘画理念格格不入。浓厚的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主义色彩作品对于当时 “幼稚”的中国油画界可谓褒贬不一。虽然如此,这 个崭新的画展, 在当时的艺术界的确呈现了一种“新 姿态”, 它不仅是中国本土第一次出现表现主义风格 的作品,而且使关良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西 方文化元素之间相互借鉴的辩证关系,由初学技法 到发现表现主义的绘画趣味,关良经历了其艺术创 作的一个关键性转折。 关良经过长时期的艺术实践,开始从中国传统的文化审美理念和中国戏曲艺术 元素中找寻“油画民族化”的创新之路,同时对西方油画的艺术观念和技法进行了创 造性的调整,在油画中融入中国笔墨的趣味和意境,于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创 作出一大批戏曲人物画,成为其艺术创作的第二个关键转折期。1936 年关良在香港 圣约翰堂举行了一次主要是油画的个人展览,还有 1945 关良和其他十二位画家在重 庆举办的“现代绘画展览”。这两个重要的展览打破了当时国内艺坛陈陈相因的局面, 阐发了关良的现代绘画理念。关良的油画以吸取和表现中国戏曲艺术的神韵为主, 戏曲人物不是为绘画而画,透露出画家对戏曲艺术元素的独特理解和把握。关良恪 守油画的艺术规律,从理解油画材质的特殊表现技法入手,通过对马蒂斯、毕加索 等西方现代艺术大师的揣摩借鉴,综合归纳、提炼概括戏曲艺术的“神韵美”,在平 面载体上塑造立体,是地道的油画作品,而不是油彩国画。与此同时,关良在保留 油画中独有材料语言和技法的视觉效果外,有意识地改变原有西方画家在艺术精神 内涵方面的意趣和眼光。关良油画“以中润西”的特色,成为探究和领悟中国油画吸 收中国戏曲艺术元素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从本质上为中国油画的创新之路提供了动 力。 看戏、学戏、画戏,关良先生终其一生探索实践中国戏曲艺术元素在绘画中的 可表现性。他的作品将中国传神写意的审美原则与西方现代艺术理念巧妙融合,使 得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和表现性绘画语言发生了内在的契合。创立了一种个性鲜明, 朴素稚拙的艺术风格。 图 1 罂粟花 第二章 关良作品中对中国戏曲艺术元素的表现 5 第二章 关良作品中对中国戏曲艺术元素的表现 2.1 中国戏曲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艺术特性 中国戏曲艺术集传统艺术美之大成,蕴含着戏剧意境的美、舞蹈的美、音乐的 美、美术的美、语言的美以及气韵的美,以其独特的开放性、综合性等艺术面貌成 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内容。中国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传承不断,除了具有独 树一帜的艺术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念。中国戏曲艺术的 产生发展历经几千年文明的熏陶以及艺术家的传承创新。 “它最早源于原始歌舞, 既是说唱、歌舞、滑稽戏、杂技等民间艺术的综合,更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高层次艺术门类的和谐交融。中国戏曲艺术历经汉、唐、宋、金,直至宋元时期 南戏杂剧的形成才开始普及入民间。”。对于中国戏曲艺术,中国近代国学大家王国 维有过很精炼的阐释“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充分阐明了构成戏曲艺术的功 能要素。中国戏曲艺术是在遵循戏曲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律下,综合视觉与听觉艺术, 空间与时间艺术,构建成以舞台为载体的表演艺术。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它的艺术特性是将众多 的艺术形式,以统一的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中国戏曲 是以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通过丰富的艺术表 现手段,揉合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艺术因素在戏曲中。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 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鲜明的艺术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 铸为一,用节奏统一在舞台,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表现力来达到和谐的统一, 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 台艺术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而不是单纯模仿生活,它以写 意化的表现形式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 式性,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如骑马上轿、行军万里、以桨代舟等, 都有一套固定的艺术表现程式。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综 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综合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审美原则,构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情境,使得中国戏曲艺术成为世界戏曲文 化的核心内容。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2.2 中国戏曲艺术元素对关良绘画艺术的启示 关良绘画艺术研究 6 “元素”作为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包含有要素的意思。“元素”一词在辞海里指文 化元素或称文化特质,它在不同的场景中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戏曲元素指构成戏曲 的组成部分,包括唱、念、坐、打,同时包涵了舞台设计、音乐、唱腔、舞蹈、武 术和杂技等表现方式。是所谓的“行为元素”,。本文所提到的戏曲艺术元素主要是指 绘画所表现的戏曲人物造型、舞台美术、戏服脸谱等视觉元素。中国戏曲无论是其 虚拟的表演还是流派多样的唱腔,无一例外体现了东方艺术鲜明的审美意蕴。中国 戏曲艺术就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即线性特征。演员在舞台上 的表演无论从其位置路线来看,还是从演技来看,都展示出了“线”的独特韵味,且 具有流动性。“这种线性流动是太极弧线性的流动,而不是直线性的。”这与中国的 书画艺术在技法语言表达上是相通的。当然西方绘画也存在线条的运用,但西方艺 术中的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附着于形的轮廓线,所以在对绘画艺术中线的理解与 运用,中西方艺术观念上是有明显区别的。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线表现了中国传统文 化内涵。这些宝贵的艺术元素为关良绘画艺术提供了创新的可能。绘画中表现中国 戏曲艺术元素,很早就在民俗艺术当中呈现出来,如中国传统年画、手工刺绣、砖 雕图案、瓷器胎画纹样中,都能够看到中国戏曲艺术元素的痕迹。在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的发展长河中,绘画与戏曲的结合由来已久,早在汉代的画像石中就已经包括 了舞蹈形态、说唱、武术杂技等戏曲的基本元素。这些优秀的宝贵艺术资源为关良 的创作提供了多方位的创作启示。 2.3 关良戏曲人物画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正处在内忧外患的泥淖里不能自拔,一批有识之士如 蔡元培、康有为、陈独秀等在抵御外辱的同时,开始意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知 识的重要性。蔡元培先生是民国第一任教育部长,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文章, 旗帜鲜明地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范畴,在这样的时代文化背景下之下,一大批艺术 家远赴重洋留学欧美、日本,关良、吴大羽等人就在其中。他们开启了中国“新美术” 运动的大幕。出现这样的群体行为正体现了当时艺术家的自身觉醒,以及期望通过 引进西学来振兴中国艺术的思想。 艺术的引进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拿油画为例,油画艺术作为西方外来艺术, 在由艺术家引入过程中,包括有两方面内容:首先是油画技法,这一方面属于直接 采用,变化不大;其次是艺术创作思维层面,反映的是艺术家个人修养及审美情趣, 这一层面就有创造性成分包括在内。所以说,在油画艺术的引进过程中,引进与创 第二章 关良作品中对中国戏曲艺术元素的表现 7 造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引进者自然流露出的个人艺术修养与民族文化积累,属 于一种集体无意识,这就促使艺术家们从一开始就探求如何将西方油画的表现语言 与中国传统艺术相融合。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关良开始探索中国戏曲艺术 元素在绘画中的可表现性 2.4 关良戏曲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2.4.1 关良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运用 关良的戏曲人物画,无论水墨还是油画,他对画面线条的表现力非常重视,管 形的线条呈现强弱、起伏、疏密等变化,不是为“线”而“线”,而是结合搭建画面的艺 术语言(包括形体、色相等) ,并把讲究“线”之韵味的中国画方法也融合在油画中。 色彩上大胆吸收中国京剧脸谱的设色方法,明快且洋溢着激情,“我把戏剧人物画题 材用油画的方法继续尝试,我大胆地用油画一切工具、颜料,按照水墨画的画法, 也不再考虑用油画的背景作陪衬”。在其国画作品里淡墨与淡彩巧妙结合,重色添加 于浓墨中,使得墨色浑然天成,充满稚趣的淡墨短线技法,给人以高亢的视觉冲击; 关良油画作品中充分发挥油彩特性,浓烈但艳而不俗。用笔酣畅淋漓,洒脱雅致。 使得西方表现性油画语言和传统中的写意化的笔墨形式形成了内在的融合。 “稚拙、 凝重、简率、浑融”的传神写意艺术理念在他的水墨和油画中都有鲜明的表现。 2.4.2 关良作品中造型方式的表现 关良的造型方式综合吸收了很多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元素,进行重组与转化, 在创作中融入中西互为我用的绘画艺术理念,他的造型原则为求获得艺术上的创新 与突破,充分借助戏曲形象进行表现主义形式的探索与艺术实践。关良围绕皮影戏 与中国传统舞台戏曲的联系而吸收其造型特征,同时强调西方立体派的空间分割与 形体几何化的表现技法,主动探索绘画作品与时空矛盾的艺术表现问题。这一系列 造型特征主要体现在其五、六十年代的一些作品中,还有些作品又糅合了中国传统 剪纸艺术的形体拼贴造型特征。在关良晚期绘画艺术中,造型上更趋于简率化与抽 象化,强调了个性情感表达因素在戏曲人物画主题创作中的艺术实践,使得画面更 具有一种浓烈的现代感。 2.4.3 关良作品中空白艺术的表现特征 关良先生的戏曲人物画艺术创作不注重舞台场景的描摹,而是强调人物神态与 画面空间构图的安排。关良以大写意形式表现戏曲人物之间的关系,关良的绘画语 言给人感觉就是若干线的组织,但是却把画面表现的十分饱满且富有张力。在经营 关良绘画艺术研究 8 画面过程中,关良刻意沿袭中国古代艺术对空白布局的表现理念。在中国传统绘画 理论中,空白具有既白当黑功能和意境空间的延伸功能。空白同时表达中国传统的 诗性和美学思想。 “空白的美学性格必然是意象构筑的最佳伙伴,因为准确的连续 是很难再有重新构筑的可能性,前者是时间,后者是空间。以空白为起点,我们看 到了它的一系列物化,空白的存在必然使原来被现状拉开的意象向更自足的收 缩。”在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中,讲求特殊的虚、实、明、暗等特殊空间表现形式,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历程中的审美方式之一,表达了古代艺术家的空间意识, 传达的是宇宙万物天人合一的艺术观。纵观关良的戏曲人物画作,空白艺术的表现 方式十分贴切地体现了中国山水艺术的原理。中国传统画论著作颇多,对空间布局 形式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是构成中国美学空间意识的主要部分。元饶在其所著绘 宗十二忌中,第一忌就是忌“布置迫寒”,“作画要四面通透,上下空阔,潇洒疏通, 自由玲珑之妙。”关良的戏曲人物画中,极少刻画舞台场景,画面呈大片留白的空白 布局,给人以个性鲜明的意境空间感受,其实中西不同的艺术门类有着相通的艺术 规律,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作品中都呈现“虚” “实”两种表现形式,空白艺术的美学 价值就在于能使画面表现出 “无”,在艺术创作中“无”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一种意境 空间的延伸。在关良的艺术创造中,空白成为其中关键因素。“光有实的一方面是不 够的,还须有“空白,还须有虚的一面”。关良的戏曲人物画在其整个绘画艺术中, 艺术成就是最高的。在空白艺术的表现形式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创造 了畅快淋漓、意境空灵、个性独显的艺术思想境地。 图 2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图 3钟馗 第三章 关良戏曲人物画创作历程探究 9 第三章 关良戏曲人物画创作历程探究 关良先生是 20 世纪风格独特、极具创新开拓能力的艺术大师,关良从小就喜欢 看戏,同时喜欢画画。关良三岁进入私塾学习论语 弟子规等中国儒家经典, 求学期间开始临摹字帖。关良 10 岁进入广东一所开设新学的南强公学就读。学校开 设有西学课程,这些课程拓宽了关良的眼界。时隔不久,关良 又进入南京金陵中学读书。就在这一时期,关良开始接触中国 传统戏曲,随即对中国戏曲产生了极高的兴致,舞台艺术形象 成为他临摹的对象。在上世纪初期特殊的时代文化背景下之 下, 一大批艺术家远赴重洋留学欧美、 日本, 这其中就有关良。 1917 年 2 月, 关良东渡日本, 进入日本一流画家藤岛武二的“川 端研究所“正式学习西洋油画。藤岛武二系统学习过印象派大师的油画艺术,关良非 常喜欢藤岛武二色彩明丽,富于感情,造型生动的艺术风格。后来由于交通不便, 关良转入就近的“太平洋美术学校”继续他的求学之路。他师从校长中村不折,在学 校里接触到欧洲古典大师们的画册,大开了眼界。关良从基础素描写生开始,潜心 钻研大师作品。关良对印象派艺术进行了细致缜密的探索,莫奈、高更、凡高等印 象派、后印象派大师成为他痴迷的研习对象。野兽派的领军人物马蒂斯,对关良产 生巨大的艺术影响,直接导致其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对他日后进行戏曲人物画 的创作起到了关键作用。1923 年秋,关良回到阔别五年的祖国,进入留日同学陈抱 一所在的神州女校教素描。1924 年,关良进入上海美专讲授油画,在此期间结识吴 昌硕、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郭沫若、陈树人等进步文化人士, 并且又有黄宾虹、潘天寿等国画名家做同事,这对关良在绘画艺术上博采众长提供 了便捷条件。他成了黄宾虹家里的常客,从黄宾虹那里领悟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博 大精深,关良在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中,开始意识到到中西艺术之间应该互为我用, 以便造就自己的个性艺术特征。1926 年,关良参加了北伐战争,加入北伐军宣传科, 被任命为艺术股长。行军期间刷大标语,画宣传画。北伐结束后,关良就任上海美 专美术教师,开始潜心探索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融合的问题。那时他经常 与林风眠一起观赏戏剧,留下了堆积如山的戏曲人物形象的速写,透过这些第一手 素材,关良认识到中西艺术的融合可以从戏曲艺术入手进行艺术实践。抗战爆发后, 关良先生开始了居无定所的动荡生活,当时油画材料难得,创作重点转入水墨画, 主要从事戏曲人物画的创作,抗战胜利后,关良先生又到杭州国立艺专任教。从此, 图 4 北海白塔 关良绘画艺术研究 10 中国戏曲艺术元素成为他的创作源泉,还与京剧武生泰斗盖叫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看戏到自己投入舞台学戏,到最后的画戏,关良终其一生深入戏中,孜孜以求, 探索实践中国戏曲艺术元素在绘画中的可表现性。他的戏曲人物画将中国传神写意 的审美原则与西方现代艺术理念巧妙融合,使得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和表现性绘画 语言发生了内在的契合。创立了一种个性鲜明,朴素稚拙的艺术风格。 3.1 关良水墨戏曲人物画的创作历程 研究梳理关良从幼年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到主动探索写意水墨戏曲人物画新 路的线索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关良艺术历程中的两个重要的创作思想转折期。即 发现戏曲艺术作为创作主题的新路,以及重心转向水墨戏曲人物画的抉择。年少的 关良在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中走进一个集社会、历史、文化于一身的戏曲世界。他 开始成为小戏迷。“三国”、“景阳冈打虎”、 有趣的故事、艳丽多姿的色彩,从 戏曲舞台的写意化表演过程中,关良的艺术美学观念逐渐形成,正是这段少时经历, 孕育了关良发现戏曲艺术作为创作主题的思路。 二十年代初, 在日学习五年油画的青年关良回国, 参加了“上海东方艺术研究会” 学术研讨活动中,他在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中国画坛领军人物艺术思想的直 接影响下,形成了艺术回归传统的意识。这一时期关良与沈雁冰、郭沫若、茅盾等 文学大师有深入交往,更加坚定了“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的艺术追求,为 使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融入新的观念,开始探求新的创作主题题。少年时痴迷中国戏 曲的经历,使关良意识中国戏曲可以成为他艺术实践的新载体。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的核心集中体现在了中国戏曲艺术当中。舞台上演员的入情表演,戏曲道具的程式 化模式、服饰脸谱的色彩搭配等都可以成为绘画构图、色彩建构、气韵表达的创作 元素,这一发现成为关良创新中国画的动力源。于是关良绘画艺术历程出现了第一 次重要的转折开始尝试借用中国戏曲艺术元素创作戏曲人物画。关良在随后的 艺术创作中成功实践了将戏曲艺术与中西画表现形式的结合,为二十世纪早期中国 画坛带来全新的艺术主张。 关良北伐归来后,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已经不单是为自身西画创作服务, 而是将艺术心态自觉地调整到从否定传统艺术到主动吸纳传统绘画上,敏锐感悟到 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契机,促成了关良第二次创作思想转折,将创作重心转向水墨 戏曲人物画。这一时期发生的三件事,使得关良的绘画艺术艺术风格逐步迈向成熟。 其一,入戏班拜师学戏。关良认识到作为戏曲舞台的局外人,光凭看戏、速写和自 第三章 关良戏曲人物画创作历程探究 11 学不能够深入体会戏曲与绘画的契合点,所以关良于 1935 年夏加入在上海招收学员 的京戏班子学习老生。此举成为他深入探究中国戏曲艺术的开始,将自身处于真切 的舞台情境中,直接感悟戏曲演绎人物性格时借用的虚拟性程式。关良笔下戏曲人 物不再为绘画而画,传达出画家对戏曲人物性格的内在描绘,创作思想观念的理解 和把握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其二,首次水墨戏曲人物展览。关良于 1942 年秋,在成 都举行首次水墨戏曲人物个展。长期以来中国文人和画家都不屑为之的戏曲题材, 在关良的艺术作品中,巧妙将西画技法和国画格调相融相合的全新艺术理念使得观 者如云,标志着关良风格的水墨戏曲人物画走向成熟。 其三,结交戏曲名家盖叫天。 关良同这位“南派武生泰斗”盖叫天因戏曲而结交,在当时传为佳话。舞台上的盖叫 天讲究的正是“精、气、神”的艺术统一,其“武戏文唱”与“眼神”运用的经典传达,使 得关良对戏曲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关良在创作中强调戏中人物瞬间最美最强的表 情动作,在画面中呈现出一种“动势”来精准传达盖老的表演精髓。 中国传统绘画在意境方面强调创作主体思想和心灵的作用,强调散点观察、多 角度表达、提炼概括的“意韵美”,关良亲身体会戏中人物心态,同整个戏曲艺术形 成互动式交流,积累了大量剧场速写素材。用心感悟舞台上每一个瞬间的表演语境、 每一处程式化的空间、每一种色彩的变换,所有这些戏曲艺术元素都成为关良创作 的源泉。 3.2 关良创作戏曲人物油画的中西交汇历程 关良早期戏曲人物油画的中西艺术语言交汇过程,也是其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到 中年创作戏曲人物油画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关良艺术观念的转变,对我们研究关良 绘画艺术的艺术精神尤为重要。 1917 年关良留日学习西洋画。当时的日本美术正处于近现代风格多元并存的黄 金时期,艺术空间最开放自由。关良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之下,师从藤岛武二和中村 不折,系统学习油画艺术。这一阶段的从艺经历,为关良打下了扎实的写实基本功。 在这种“学院式的印象主义”培养模式中对各现代流派产生兴趣,关良醉心于后印象 主义,特别是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的画风研习。他结合自己留学之前的中国文化背 景,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写意因素与后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风格之间某种交汇 的可能。 关良留学归国之时,正是中国画坛新思潮涌动、“洋画运动”蓬勃,在此背景下, 关良与“上海东方艺术研究会”会友陈抱一、许敦谷在上海举办了三人画展,浓厚的 关良绘画艺术研究 12 表现主义画风对于中国早期洋画界形成巨大冲击。观者感觉所展作品中狂放的笔触、 激情的色彩脱离了古典油画之风,更与中国传统艺术主张背道而驰。但是这个崭新 的画展,确是呈现了一种艺术“新姿态”,成为中国本土第一次出现表现主义风格的 展览,也使得关良发现了中国戏曲艺术元素和外来文化之间相互吸纳的辩证关系, 关良也因此由初学油画到发现表现主义的表现意趣,完成油画创作思想的第一个关 键转折。 关良从中国画的技法意境中探索“油画民族化”的创作思路,经过长时期的艺术 实践,开始融合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境,在油画创作中主动将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感悟 融入表现技法当中,在其戏曲人物油画当中获得成功体现,完成油画创作思想的第 二个关键转折。关良的油画作品不是简单的油彩国画,他在遵循油画艺术规律,理 解油画表现语言的前提之下,借鉴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平面上塑造立体的实践经验, 将戏曲人物做了个性化的处理。“以中润西”的艺术主张成为理解关良戏曲人物油画 艺术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3.3 关良以戏曲人物为题的水墨和油画间的表现差异 自油画这一画种传入中国以来,油画艺术就开始在中国迅猛发展起来,特别是 新中国成立以后,油画艺术和国画艺术并驾齐驱,共同发展。但在以中国戏曲为题 材的绘画作品中,主要还是以中国画为主,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当时大家对这两种艺 术表达形式的理解有关。普遍认为用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来传达充满浓郁诗情画意的 中国戏曲艺术,是最为贴切的。西方油画作为外来艺术,人们对其认知度还大多停 留在具有强烈写实风格的古典作品中,认为依托油画材质表达中国戏曲意象,难以 体现中国戏曲艺术的空灵意境。 。绘画大师关良打破了这样的画坛现状。分析探究关 良戏曲人物为题的水墨和油画间的表现异同,以及理解戏曲与绘画在二十世纪早期 中国新兴文化发展大背景中的相互吸纳,可以更深层体会关良作品中西艺术表现形 式自成体系的重要因素。 在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新兴文化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关良将西方表现主义手法 巧妙地暗含了中国写意精神,解决了传承传统文化与学习现代文化过程间两者如何 对话的问题。关良以戏曲为题的水墨和油画创作基于共同的表现主义的绘画理念。 中国文人写意画大胆地通过对“意”的表述,传达创作主体脱俗雅致的审美趣味和对 个性表达的追求,正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努力摆脱古典写实传统,强调画家主观情感 色彩,通过材料语言的创新,寻求纯粹视觉化体验和个性精神表现如出一辙。 第三章 关良戏曲人物画创作历程探究 13 关良对戏曲人物画的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表述语言驾驭自如,形式上个 性鲜明。他的线条飘逸洒脱,高低、起伏、交织变化,融合各种线的表现形式,却 不为“线”而“线”,而是巧妙包容形体、色彩等构成画面的艺术语言,并把中国画的用 线方法也转嫁于油画中。色彩上大胆吸收中国京剧脸谱的设色方法,明快且洋溢着 激情。在其国画作品里淡墨与淡彩巧妙结合,重色添加于浓墨中,使得墨色浑然天 成,充满稚趣的淡墨短线技法,给人以高亢的视觉冲击;关良油画作品中充分发挥 油彩特性,虽浓烈却艳而不俗。用笔酣畅淋漓,洒脱雅致。使得西方表现性油画语 言和传统中的写意化的笔墨形式形成了内在的融合。“稚拙、凝重、简率、浑融”的 传神写意艺术理念在他的水墨和油画中都有鲜明的表现。 此外,关良对戏曲题材与绘画形态的选择体现了艺术家对“意”的提炼和追求。 中国戏曲艺术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程式化的艺术手法来诠释“意”的文 化底蕴,与中国画传神写意的艺术本质一脉相承。关良从两种艺术载体中体会到以 “戏”入画、又以“画”品戏的艺术精髓,使得戏曲与绘画的相互转化中互通有无,相得 益彰。与此同时,将中国戏曲人物入主绘画主题,还能够避免中国画表现语言与现 代人物形象不相适宜的弱点 3.4 关良代表作品分析 关良的戏剧人物画,表现出一种戏曲演员未有动作之前的瞬间记录。它删除一 切不必要的场面与道具,以稚拙爽朗的笔墨,适当地融入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表现 方式,将自身语言幻化于作品之中,给物象赋予一种新的生命力。在作品捉放曹 中, 关良遵循 “骨法用笔”的六法法则, 根据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需要出发,寥寥数笔, 疑似信手涂鸦,实乃惨淡经营。用笔拙朴简约。笔墨设色毫无火气。白描、减笔、 湿墨、淡彩,构成整幅画的独特元素。这幅作品尺寸虽小,但是场景开阔,内容突出, 亳无拥挤压抑之感。用笔吸纳汉代画像砖艺术中线条干练与稚拙。在这幅画中,曹 操身穿红袍伏案假寐,陈宫身穿黑袍手持宝剑立于一旁,色彩上借用戏曲艺术中经 常出现的红黑色强烈比对,瞬间抓住了观众的视线。将黄色桌案穿插在二人中间, 黄色弱化了黑与红的强烈色差,从意境空间上延伸了画面空间,使观众视觉更加平 和舒适,画面显得和谐统一。“点睛”是关良的戏剧人物画创作中鲜明的艺术特征。 他的画面人物看似寥寥数笔,实则严谨细腻。关良根据戏剧内容的不同,人物性格 的差异来决定眼神的悲喜嗔怒。像这幅作品中,陈宫眼中流露出的犹豫不决与懊悔, 艺术地传达了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感受。 关良绘画艺术研究 14 关良创作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构图充满了舞台动感,代表正义的孙悟空和 代表邪恶的白骨精的戏剧冲突,在关良笔下体现的淋漓尽致。正义的金箍棒占据画 面最高点,白骨精的动态显得有气无力,整个画面设色简洁,一抹洒脱雅致的红色 突显出悟空的灵动。整个人物姿势在创作中都经过了精妙布局,画面突出了主角的 安排,表现出一切邪恶都压制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下的激昂场景。该画是关良先生戏 曲人物画的得意之作之一,是其绘画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关良醉心中国戏曲艺术,对各地方戏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且还能够自拉自唱,所 以,他能够抓住舞台上最精彩的瞬间,再用自己的艺术理念将其表现出来。油画霸 王别姬关良以戏情、戏理入手画戏,善用油彩,厚薄并施,或以刮刀直接作画, 色彩单纯稚朴,焕发着中国气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非常注重传神, 霸王 别姬是京剧的一出经典剧目。在上世纪初期经戏曲大师梅兰芳的演绎,轰动了京 城。剧中描写楚汉相争时期,项羽被韩信十面埋伏困于垓下,四面楚歌,西楚霸王 项羽英雄末路, 爱妾虞姬拔剑自刎, 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 最后也自刎于乌江岸边。 , 关良创作的霸王别姬中,画面大片留白,无矫揉造作之痕迹,用笔真率自然,色 调清新不失厚重之感。画中西楚霸王与爱妾虞姬四目相对,眼神的留白与点睛,含 情脉脉间传达出项羽身陷四面楚歌的悲凉情境。浓墨点睛成为关良绘画语言的一个 主要特征,画面简洁,却不感空洞,使得平面画布呈现的情境与立体舞台上的表演 交相辉映。 图 5霸王别姬图 6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图 7捉放曹 第四章 关良绘画艺术对当代中国画坛创作的启示 15 第四章 关良绘画艺术对当代中国画坛创作的启示 关良作为二十世纪的艺术家依托自身厚重的艺术学识与修养择取中西,影响了 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成为开创中国戏曲人物油画的第一人,他的绘画艺术成为当 代艺术家进行艺术实践的理论指导。戏曲本身是一门高度程式化且极具形式感的传 统艺术,服装、脸谱、造型、色彩都特征鲜明,一招一式韵味延绵。要对高度程式 化和虚拟化的戏曲人物进行绘画创作绝非易事,当然其质朴绚丽、诡异变化的特点, 以及优美的韵律动感等诸多元素,也为艺术家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无限多 样的可能性。关良在戏曲人物画方面所获得的艺术成就,特别是把中国戏曲艺术元 素引入中国油画创作的艺术实践,越来越受到当代艺术家的青睐。 4.1 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现状分析 伴随着上世纪 70 年代末期中国的改革开放,艺术创作逐渐摆脱政治命令。艺术 家开始反思历史,并且开始重新关注现实。八十年代,西方艺术思潮大规模的涌入 中国,带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及各种现代艺术流派,文化艺术呈现出一种门类繁杂, 形态各异的局面,中国当代艺术的功能价值随着时代的变革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 变化。现当代艺术在短时间内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艺术主流。艺术家纷 纷向西方现代艺术看齐,一味模仿。进入九十年代,当代艺术受到西方文化观念的 影响日趋强烈。中国的绘画创作逐步为西方当代艺术的观念价值主导,传统文化受 到了西方现代新思潮极大的冲击,艺术家们关注国外的艺术潮流,总是跟着外国的 潮流,结果被潮流所淹没。把自己文化的精髓雪藏。西方的艺术价值取向成为品评 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依据,却失去了自己的艺术主张。新潮美术以精英式的方式反 抗极左艺术虽然卓有成效,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与社会的脱节,因此,如何以新 的方式重建与现实的关系已经成了许多艺术家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 在实践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完全模仿西方现代艺术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更重 要的是,应该立足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现实情境去进行新的创造,否则,真正意义上 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就永远不会诞生。为了重新定位自己的文化身份,一些艺术家通 过传统文化元素结合时代精神寻求新的文化诠释。中国戏曲是对千百年传统文化进 行阐释的一种载体,这些文化无论是千百年前还是现在都极具价值,比如人性、智 慧、道德和爱情等,即便是现在也具有无与伦比的现实意义。关良绘画艺术中所体 现的中国戏曲艺术元素,它的质朴、明丽、稚拙为当代艺术家的再创造提供了新鲜 艺术补给。中国戏曲对于当代艺术家而言,更具价值的是通过其中的艺术元素作为 关良绘画艺术研究 16 表现形式的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