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调查及其调控研究(4).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书分类号图书分类号 g808.2 g808.2 密级密级 非密非密 udcudc 注注 1 1_ _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调查及其调控研究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调查及其调控研究 李亚娇李亚娇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兰兰 江江 研究员研究员 申请学位级别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硕士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民族传统体育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提交日期 20112011 年年 0606 月月 0303 日日 论文答辩日期论文答辩日期 20112011 年年 06 06 月月 01 01 日日 学位授予日期学位授予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论文评阅人论文评阅人 任晋军任晋军 于于 芳芳 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主席 王王 健健 2011 2011 年年 0606 月月 0303 日日 注注 1 1: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udc的分类的分类 原原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北大学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本人完全了解中北大学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 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学校可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学校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学校可允许学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学校可允许学 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 论文;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论文;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 后遵守此规定)。后遵守此规定)。 签签 名:名: 日期:日期: 导师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日期: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调查及其调控研究 摘 要 散打作为徒手搏击、 以双方格斗为形式一项体育竞技项目, 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状态, 直接体现出参赛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影响到比赛技能的发挥, 对比赛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散打运动员的赛前情绪及其调控能力,对其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比赛成绩往往有着 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参加2010年山西省十三届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心 理量表测量法,并结合文献资料法、生理测量法、现场观察法和统计分析法,以山西省 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散打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特征进行了了 解, 把握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 地分析,提出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的调控措施,以期为山西省散打运动员的心理 选材及心理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率统计结果呈正态分布,同安 静时心率比较,波动较大;(2)山西省散打运动员在个性特征的负责性维度上具有显 著性差异,但是在外向性、神经质、随和性和开放性四个维度上差异并不显著;负责性 维度对于运动员良好成绩的取得非常重要; (3) 山西省散打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和性别、 运动等级不存在显著相关性;(4)竞赛特质焦虑是影响山西省散打运动员比赛成绩的 一个很重要的变量;(5)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各维度得分中,依次是自信心维 度、个体失败焦虑维度、躯体特质焦虑维度和社会期待焦虑维度,比赛成绩较好的运动 员往往表现出比较低的个体失败焦虑、躯体焦虑、社会期待焦虑和较高的状态自信心。 对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进行调控,可以从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三 个环节综合利用生理学训练方法、心理学训练方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调控。要想 对赛前情绪进行更好的调控,运动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训练技能,增加对 心理技能训练的接受和使用程度,随队心理医生、教练员和领队等的帮助也很必要。 关键词:散打,赛前情绪,个性特征,焦虑,调控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shanxi sanda athlete the pre-match emotion features survey and its regulation research abstract sanda as unarmed combat with both parties grapple for form, a sports competition, the athletes the pre-match emotion project, directly reflects the state of the athletes competitive state, affect the game to game play, skill of results has very big effect. therefore, sanda athlete of the pre-match emotion and its regulation ability, to its at the game and sports scores tend to hav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study in 2010 thirteen olympic games in shanxi province of wushu sanda games for athletes to investigate object, adopting psychological scal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combined wit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method, field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shanxi sanda athlete the pre-match emotion characteristics in sh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re-match emotion of sanda players know, grasp characteristics in shanxi sanda athlete the pre-match emotion features and sport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and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pre-match emotion sanda athlete in shanxi province, in order to control measures in shanxi sanda athlete psychological selection and mental training provides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research conclusion mainly includes: (1) shanxi sanda pre-match heart rate was positively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statistical results with quiet when heartbeat is, volatile; (2) shanxi sanda athlete in personality dimensions for sex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ut in extraversion, neurotic, easygoing, sex and opening four dimensions i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sponsible for sexual dimensions for athletes good scores obtained is very important; (3) shanxi sanda athletes trait anxiety and gender, sports level does not exist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4) competition in shanxi province is the effect of trait anxiety race sanda athlete a very important variables; (5) shanxi sanda athlete the pre-match emotion in each dimension scores, ordinal it is self-confidence dimensions, individual failure anxiety dimensions, and physical trait anxiety dimensions and social expectation anxiety dimension, match result better athlete often show lower individual failure anxiety, body anxiety, social expectation anxiety and higher state self-confidence. in shanxi sanda athlete, controls the pre-match emotion from stimulus, physiological factors and cognitive factors 3 link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physiology training methods, psychology training methods, adopting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control. want to the pre-match emotion for better regulation, athletes to master certain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mental training skills o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increase the degree of acceptance and use, with the team mental doctor, coaches and team leader etc help also is necessary. keywords: sanda, the pre-match emotion and personality traits, anxiety, regulation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i 目 录 1 问题的提出 . 1 1.1 引言 . 1 1.2 研究综述 . 2 1.2.1 情绪及其测量 . 2 1.2.2 赛前心理状态 . 5 1.2.3 对赛前情绪的研究. 7 1.2.4 关于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及其心理调控的相关研究 . 11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1.4 研究思路 . 12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4 2.1 研究对象 . 14 2.2 研究方法 . 14 2.2.1 专家访谈法 . 14 2.2.2 文献资料法 . 14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7 3.1 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率变化 . 17 3.2 山西省散打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 19 3.3 山西省散打运动员特质焦虑现状 . 20 3.3.1 山西省散打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的性别差异 . 21 3.3.2 山西省散打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的运动等级差异 . 21 3.3.3 山西省散打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 22 3.4 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现状分析 . 23 3.4.1 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统计分析 . 23 3.4.2 山西省散打运动员比赛成绩与赛前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 26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ii 3.5 本研究的不足 . 28 4 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调控对策 . 29 4.1 对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进行赛前情绪调控的理论依据 . 29 4.2 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调控策略 . 30 4.2.1 针对外界刺激因素进行调控调节注意力 . 31 4.2.2 针对生理因素进行调控生理学方法 . 32 4.2.3 针对认知因素进行调控心理技能训练 . 34 5 结论和建议 . 42 5.1 研究结论 . 42 5.2 建议. 42 附 录 . 44 参考文献 . 48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55 致 谢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1 1 问题的提出 1.1 引言 散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古代的散打又称为“手博”、 “手战”、 “拍张” 等,采用徒手相搏的形式在台上进行。作为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 了各种人体格斗技术的综合应用,突出了武术“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术要点,体 现了技击性和对武术技法的全面应用。 在1979 年改革以后,现代散打运动真正得以全面发展,成为两名运动员按照一定 的竞赛规则,运用踢、打、摔等技术方法为基本内容,进行较技、较力、斗智、斗勇的 人体对抗项目。随着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散打已经成为了亚洲和世界武术锦标赛的正 式比赛项目,并随着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国际化进程,逐步与国际竞技体育接轨。 任何体育运动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散打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当然也不 例外。目前,现代散打运动的竞赛规则、理论、教学、训练等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 系,而且还在教练员岗位培训、技术理论专著的出版、音像制品的推广等方面都己形成 规模。如何进一步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在国际比赛中保持优势,成为了 很多研究者密切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但是,目前关于散打心理方面的科研论文较少, 大多仅为一般常识水平的描述和总结,多从理论角度进行探讨,对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 的实证性研究不多,已经严重制约了散打运动的发展。 众所周知,散打运动是一项徒手搏击、以双方格斗为形式的面对面直接对抗的体 育竞赛项目,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散打比赛是交战双方在擂台上的斗智较 力,在千变万化的武术散打攻防格斗的比赛前后, 影响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因素很多, 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快速的反应能力、灵活的战略战术和熟 练的技术方法等。 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心理因素对比赛的影响不如那些闭锁性动作技能项 目(如射击、射箭、体操、跳水等)突出,但运动员的自信心、顽强的意志品质也是必 不可少的,要求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具有对阵时的敢斗性、 坚毅性和对待抽签机 遇的稳定心态等心理特征, 尤其在比赛双方技战术和身体素质等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当的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2 情况下,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依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障,才能使运动员发 挥其正常的运动水平,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作为一名运动员,最大的比赛对手往往是自己。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直接取决于在比 赛中的表现,而比赛中的表现和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直接相关,各种生理反应、行为 表现都由赛前情绪所决定。尤其在高水平的竞赛中,运动员赛前情绪及其调控对其在比 赛中的表现和比赛成绩往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践领域,人们对运动员心理素质 的关注往往集中在赛前心理状态尤其是赛前情绪特征的诊断评价和科学调控上。 山西省的散打运动在体育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在众多武术家的努力下,跟随着时代 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定的 问题。对于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而言,要想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散打技术水平,就要通过参 加比赛来增加自己的比赛经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参赛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运动 员的心理状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赛前情绪状态,直接体现出参赛运动员的竞技 状态,影响到比赛技能的发挥,对比赛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为此,本研究选择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并相应地提出调 控措施,力求对山西省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作出详细、科学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客观的分析,找到山西省散打运动员在赛前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科学合理 的调控措施,为山西省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为山西省散打训练尤其是心 理训练工作提出建议。 1.2 研究综述 1.2.1 情绪及其测量 1. 情绪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直到南北朝以后,才出现“情绪”这个词。绪是“丝端”的意思,表示感 情复杂多端,如丝有绪。情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对此有着不同的理 解和认识。 在心理学上,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众多研究者对它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 彭聃龄认为“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行为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3 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 1; 黄希庭把情绪定义为“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 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2;孟昭兰则认为“情绪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 之间关系的反映,它在构成上有外显行为、内在体验和生理唤醒等多种成分” 3。 在国外,很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情绪进行了界定:美国学者格里格和津巴多将 情绪界定为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的变化模式,是个人对知觉到的独特处境的生理唤 醒、感受、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 4;美国学者库恩认为情绪是以生理唤起水平、面部 表情、姿势和主观感受的变化为特征的心理状态 5;lane terry(2000)则认为情绪 是指一系列具有短暂特征的特定感觉,其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定,通常包含各种情感 6。 2. 情绪的发生机制 情绪总是由某种刺激引起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情绪总是在一定的情境 中产生的,在不同的情境中情绪会表现出不同的体验特质。从情绪体验的性质来看,情 绪表现为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和复杂度等几个维度。其中,情绪体验的强度主要取决 于对象对人所具有的意义、人的需求状态和对自己的要求,并由此表现出不同的等级程 度;情绪体验的紧张度通常与活动的紧要关头以及最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相联系;情绪 的快感度是情绪体验在快乐或不快乐的程度上的差异;情绪体验的复杂度依从于快乐、 悲哀、恐惧、愤怒等几种原始情绪的组合情况。 对于情绪的发生机制,很多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表 1.1 所示: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4 表 1.1 情绪发生机制的相关理论 理论创始人 理论名称 主 要 内 容 詹姆斯-兰格 情绪的外周理论 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 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坎农-巴德 丘脑学说 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 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 的反应,而产生情绪。 阿诺德 评定-兴奋学说 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 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沙赫特-辛格 认知-激活理论 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 理唤醒;二个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情绪状 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拉扎勒斯 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 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扬-普里布拉姆 不协调理论 认为情绪是一种神经中枢在感情上的“紊乱”反应,强调情绪同其他 心理过程之间的联系 伊扎德 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情绪系统与认 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这些情绪理论,均强调情绪的起源和发生,却忽视了它的作用,导致了对情绪基本 性质无法全面了解。只有动机分化理论既说明了情绪的产生根源,又说明了情绪的功 能,为情绪在心理现象中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地位。但是动机分化理论对情绪与认知的 联系缺乏具体的论证和阐述,是其理论不足之处。 3. 情绪的测量 在心理学研究中情绪实验的难点之一就在于情绪的测量。通过多年努力,研究者已 经初步建立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情绪测量指标体系,测量指标主要包括内部的主观体验、 外部的行为表现和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等。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解决了情绪研究中最 关键的变量情绪状态的量化评定问题。 在情绪的测量方面,普遍认为可以用行为表现、生理指标、特定动作和问卷等多种 形式进行 7。目前,心境状态量表(poms)可以说是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里运用最 为广泛的情绪测量工具,这一测量工具在出现后得到了很多实证性研究的支持。尤其是 美国的运动心理学家 morgan 和他的同事运用 poms 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8,并在此基础 上得出了情绪的冰山剖面图 (iceberg profile) 9。 有相当多的研究结果支持这一结果,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5 但也有一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提出了质疑。由于 poms 内容较多,实施起来相对 费力费时,有许多学者针对不同的使用情境提出了不同的简化方式。由于各种简化形式 均是通过大量研究调查后形成的,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是实际可行的。 1.2.2 赛前心理状态 1.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人类所有心理活动的现实存在方式。 它不仅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中间环节。没有心理状态的存在, 人类的许多心理活动都无法进行。 人们对心理状态的探索早在心理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之前已经开始了。 在我 国,荀子提出的“心容,其择也无禁,必自见,其物也杂博,其情之禁也不贰。”这里 的“心容”便是指心理状态。西方的哲学家如t.布朗和j.穆勒对心理状态的研究则以意 识为主线,勾画了人类心理状态的复杂性和情境性。 现代心理学诞生后, 西方心理学家更多地是把心理状态当作心理生活中的某种整体 来看待。冯特对心理状态的构成成分做了细致的分析,w.詹姆斯则指出了心理状态的复 杂易变性、情境性与综合性的特点。 最早对心理状态这一概念加以探讨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他于1955 年首 先提出了心理状态的概念,并在多年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一本专门论 述心理状态的专著论人的心理状态。此后,前苏联的一些心理学教科书中,开 始明确地把心理状态列为人的心理现象之一,心理状态与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一起 被纳入了心理活动的结构当中 10。 我国在前苏联心理学的影响之下,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心理状态的研究,先后 有一些学者就心理状态的概念、 特征及其在心理学理论体系中的位置等理论问题进行了 探讨和争论。 目前,关于心理状态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至今为止,心理学界对心理状态概念的 界定还没有取得完全的一致,已有的对心理状态的定义大多是描述性的。有的研究者提 出,心理状态是部分心理学家对一大类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反复思考后提出的探索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6 性称谓 11。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理活动并不像理论认识那样单纯,许多时刻的心理活 动,往往是多种心理过程的交错并存,常常在个性影响下不断变化,它们在构成内容上 远比心理过程复杂,而在时间维度上却不如个性稳定。这类心理现象就是心理状态。 2. 赛前心理状态与赛前情绪 赛前心理状态是心理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运动心理学界对赛前心理状态的表述也 很多。这些对赛前心理状态的定义虽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大体均认为它是运动员在比 赛之前,由于内部和外部各种刺激以及运动员对各种刺激的认知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12。 这些定义均强调由于认知方式的差异而造成情绪体验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 认为赛前心理状态即为赛前情绪, 似乎 “赛前情绪” 能够涵盖所有的 “赛前心理状态” , 这种看法显然有失偏颇。此外,根据心理状态的含义,赛前心理状态也应该是一个包含 时间范围的概念,但目前还未见有人对它进行严格的时间范围的界定。 心理状态具有因时间维度和情境变化的特性,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运动员的赛前 状态不断发生着变化,越临近比赛,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表现得越为真实和突出,因 此, 狭义上讲,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应该指运动员从进入比赛场地到正式开始比赛之前, 对内外部各种刺激的认知而产生的不同心理活动的现实存在方式。广义上讲,运动员赛 前心理状态的时间范围应追溯到从比赛事件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发生影响的时刻开始。 由于心理状态在国内外心理学中有着不同的理解,赛前心理状态在我国和西方心理学的 研究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由于对赛前心理状态的经验描述和解释主要强调个体的情绪体验,因此,目前很多 研究者都是根据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状态来对其赛前心理状态进行描述和分类的。 在前苏 联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我国的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多数同意可以将赛前心理状态分为赛前 过分激动状态、赛前淡漠状态、赛前盲目自信状态和战斗准备状态 13。祝蓓里、季浏等 人也根据情绪表现将赛前心理状态分为四种:战斗准备状态,赛前焦虑状态、赛前抑郁 症状和赛前虚假自信心 14。 在现有可以查找到的资料中,关于赛前心理状态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探讨其分类标 准或特征的理论研究,在实践领域,人们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关注往往集中在赛前心理 状态尤其是赛前情绪特征的诊断评价和科学调控上。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7 1.2.3 对赛前情绪的研究 现有研究表明:赛前的自信心程度、梦境、焦虑水平、对操作表现和个人潜力的知 觉等因素与运动成绩有关 15。运动员的赛前情绪及赛中临场应对方式既是教练员、运动 员心理准备的重点,也成为了运动心理学界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 16。 从william morgan 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对情绪和体育运动的关系做出概括后,对 此方面的研究热情就从未衰减过。 目前该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 心境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简称poms)、情绪与操作成绩之间的关系、赛前情绪对运动成绩的预 测功能以及体育活动对情绪调节所起的作用等方面。 大多数研究集中于竞赛自信和竞赛 焦虑两大方面,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 171819202122。 我国以赛前情绪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主要内容包括赛前情绪的表现 23、赛前情绪与 运动成绩的关系 24、影响赛前情绪的相关因素及应对策略等等内容2526,其中一些运动 心理学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赛前情绪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2728,也有很大 一部分论文质量不高,仅仅流于理论上泛泛的探讨,缺乏实用性和理论创新性。 综上所述,在我国,该领域许多实证研究才刚刚起步,在相关研究当中,存在的问 题主要在于:理论研究数量较少,成果不多;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多采用量表或问卷; 对运动员赛前情绪研究同国外一样,多数局限于对赛前状态焦虑的探讨,缺乏其赛前状 态自信心的研究;涉及到的运动项目不多。 1. 对赛前情绪变化原因的探讨 我国对赛前情绪变化原因的探索论文并不多,杨立秋,李文新(2006)认为影响赛 前情绪不稳的因素包括:利欲驱动、期望值过高、信心不足、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29, 解缤 (2008) 一方面考察了运动员情绪变化自身的因素, 包括个体失败焦虑、 自信、 社会期待焦虑、 躯体焦虑等, 另一方面还从运动员所处的社会环境, 即教练、 运动组织、 队友等方面来全面理解运动员赛前焦虑形成的原因 30。实际上,如果研究者能够确认产 生赛前焦虑的准确原因,就有可能采取适当措施来预防焦虑症状的产生。 对赛前情绪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国外早期研究因为缺乏明确的理论导向,只是让 运动员通过设想比赛情景,描述当时的想法和体验 30。还有的研究把社会评价维度作为 竞赛焦虑的原因 31,另一些研究则将社会评价维度作为竞赛焦虑本身的组成部分3233。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8 但是大多数研究只是通过被试的自我报告来确定赛前情绪的维度, 因为缺乏对自变量的 操纵,属于相关性质的研究,得出的因果关系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343536。 2. 关于运动竞赛焦虑的研究 在理论上, 运动心理学家往往通过对焦虑问题的研究来寻找有效控制和调节赛前紧 张情绪、保障运动员运动水平充分发挥的方法。在实际中,运动心理学家往往也是从焦 虑下手来解决运动员赛前的情绪问题 37。 目前关于运动竞赛焦虑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关于运动竞赛焦虑的概念及组成成分。 在心理学中,焦虑是指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 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38。焦 虑状态包含生理唤醒、情绪体验和认知表征三种成分。 竞赛焦虑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 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 产生的担忧倾向 39,它包含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变化三种成分。在运动心理学研 究领域,竞赛焦虑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因为探讨竞赛焦虑的成因和如何使运动员更好地 克服竞赛焦虑以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对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我们的体验,越临近比赛,焦虑水平就越高,斯皮勒(spiegler, morris liebert,1968)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这样的规律:在测验之前和测验后即刻,两种焦 虑成份的变化模式是不同的, 忧虑 (焦虑的认知成份) 在测验前和测验后是逐步提高的, 而激奋性(对生理状态的知觉)则是在临测验之前突然提高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皮 尔伯格(spielberger)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考虑焦虑反应刺激条件的基础上,从心境状 态和个性特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状态特质焦虑理论,把焦虑区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 焦虑。1981 年,摩利斯(morris, davisvv and hutching)等人提出了关于焦虑的多维 理论,认为焦虑包括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认知焦虑由对消极的社会评价、对失败的恐 惧以及自尊心的缺失而引起, 属于焦虑的生理成分; 而躯体性焦虑则是焦虑的生理成分。 由于二者的特点不同,认知焦虑对操作成绩的影响比躯体焦虑更为经常,也更为严重。 许多领域的研究表明,对成功的期待对操作成绩有极其重要的影响。1982 年,美国伊利 诺斯大学的心理学者马腾斯等人(r. martens et al.,1990)将这一思路移植到运动 领域,把竞赛焦虑分为认知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和状态自信心,并开始发展自己的多维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9 焦虑理论。马腾斯的多维竞赛焦虑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是认知状态焦虑与 状态自信心和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呈线性关系; 二是躯体状态焦虑与运动表现呈倒 u 型关 系 40。 马腾斯的研究对于竞赛焦虑对于此后的竞赛焦虑的理论发展和在比赛前、中、后对 于焦虑的调节和控制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他之后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焦虑的两种 不同成份即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出发进行的。 其次,竞赛焦虑是与比赛成绩密切相关心理状态之一,是运动员经常产生的情绪体 验。因此,对焦虑与操作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是竞赛焦虑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在这一研 究领域,心理学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模型,这些理论模型对运动心理 学研究中竞赛焦虑相关理论的发展很有帮助。1982 年,马腾斯( r.martens) 提出多维 焦虑理论( multi - dimensional anxiety theory), 1987 年,哈迪和法耶( l.hardy &j. a. fazey) 提出了突变理论( catastrophe theory),认为当认知焦虑较高时,过高的 生理唤醒将导致突变性反应, 使成绩下降。 1992 年, 琼斯和斯万(g.jones & a.b.j.swain) 在多维焦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关焦虑的强度、方向、频率观点,认为个体不但在 竞赛焦虑强度上具有差异,而且在方向和频率上也具有差异,并认为后两种差异更为重 要,与体育成绩和运动水平的关系更为密切。20 世纪 80-90 年代阿普特尔( m.apter) 和科尔( j.kerr)发展了逆转理论( reversal theory)。这一理论认为当人处于高唤醒 时, 可能感到兴奋( 快乐情绪), 也可能感到焦虑(不快乐情绪); 而当人处于低唤醒时, 可能感到放松( 快乐情绪),也可能产生厌倦(不快乐情绪)。它强调,无论唤醒水平高 与低,两种状态是可以相互逆转的,但是在某一时刻,只有一种情绪体验较为深刻 41。 3. 赛前情绪的测量 对于情绪的测量, 可以用行为表现、 生理指标、 特定动作和问卷等多种形式来进行, 因此人们常用包括观察法、生理指标测定法、调查问卷(量表)等方式方法来进行。 由于只有体验到焦虑状态的本人才能直接描述这种焦虑的特点和强度, 因此研究者 只能采用间接方式来评估焦虑状态的心理学和生理学特征,所以现有的研究中,最常用 的是量表调查法,多数的研究集中于竞赛焦虑方面。 在测量赛前情绪时, 最常用的量表包括斯皮尔伯格等人 (c. d. spielberger et al.) 在1970年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简称stai) ,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10 马滕斯等人编制出的专门用于运动情境的竞赛特质焦虑量表(the sport competition anxiety test,简称 scat),还有以多维竞赛状态焦虑理论为指导编制成的运动竞赛 状态焦虑问卷(the competitive state anxiety inventory-2,简称 csai-2),这 一量表在 1992 年被修订出中国常模 42。 我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已经开始用斯皮尔伯格的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对 运动员的焦虑水平进行测量,研究运用 scat 和 csai 一 2 对不同运动项目、不同性别运 动员的竞赛焦虑状态进行考察,对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从不同的 角度进行探讨 4344。 在这些量表中, csai-2 对运动员的状态焦虑测量具有特殊的价值, 它与特定的情境 相结合,能够有效的测出运动员竞赛时状态焦虑反映倾向。此后的很多研究都是在此量 表的基础上进行的。 但是由于这些量表的理论框架忽视了社会焦虑在赛前情绪中的地位 与作用,同时基于文化的差异,存在着本土化适应的问题 45。因此,张力为(2001)以中 国文化和体育文化的集体主义特征为依据,研制了出赛前情绪量表,建立了赛前情 绪 5 因素模型,它包括特质自信、躯体特质焦虑、个体失败特质焦虑和社会期待特质焦 虑 4 个一级因素和赛前情绪 1 个二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赛前情绪的研究提供了良好 的工具 46。在这一量表研制成功后,我国关于赛前情绪的研究有很多是使用这一量表进 行测量的,还有一些研究者出于研究需要,在测量时结合运用了一些其他量表,如社 会取向与个我取向运动成就动机量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 teosq) 等等。 相对于使用量表方法, 目前运用实验法对赛前情绪进行研究的还不多, 只有张力为, 田麦久(2000)为了探讨焦虑的成因,根据 spielberger(1972)关于认知评价与焦虑反 应关系的理论设想,对 40 名运动员进行了情绪 stroop 实验和探点反应时实验 47。使用 生理指标测定法进行赛前情绪研究的论文也不多 48。同时,由于脑电波同情绪状态有极 为密切的联系,利用脑电记录技术可以测出在一定情绪状态下所引起的大脑不同部位电 位差的变化,还有一些论文采用了脑电波的方法,但这些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需要进 一步完善 49。 根据研究对象的和研究目标的不同情况,还有很多研究结合了一些其他的方法,如 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等等来进行的。从现有研究中可以看出,测量方法仍集中于量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11 表法。 1.2.4 关于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及其心理调控的相关研究 1. 关于散打运动的研究 现阶段, 关于武术散打方面的科研论文相对较少, 理论研究缺乏深度和科学性, 已 经严重影响了散打运动的发展。从查阅到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目前对散打的研究主要 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代散打运动国际化的探讨 50;(2)散打运动特别是后备人 才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5152;(3)运动生理学研究;(4)训练学研究;(5)运动 心理学研究。 散打运动的运动心理学研究目前数量不多,仅有 30 余篇,其中大部分论文仅仅从 理论角度对散打运动员的心理表现 53、心理调整54、心理特征、赛前心理状态等进行了 探讨,数量最多的是对散打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调整的建议。其中,也有一些研 究者运用量表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的紧张因素、心理能力构成因素等进行了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SRD 63347-1:2025 EN Smart city use cas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 Managing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smart cities - Part 1: High level analysis
- 新解读《GB-T 30637-2014食用葛根粉》
- 重庆扶贫政策培训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单元同步知识点与语法训练 unit1 section A
- 暑假培优练:静电场中的能量(学生版)-2025人教版新高二物理暑假专项提升
- 新解读《GB-T 6323-201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 DB5333-T 37-2024 草地贪夜蛾监测及防治技术规程
- 《物理学概论》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大学物理2B》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课件 第十章 个案研究
- 预科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件
-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第1章原子结构与键合课件
- 《文明如厕》课件
- (中职)《电子商务基础》第1套试卷试题及答案
- GB∕T 3098.25-2020 紧固件机械性能 不锈钢和镍合金紧固件选用指南
- 硬笔书法第一课新版ppt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 应对 练习(含答案解析)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课件(定稿)
- 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试题(有答案)
- 预测分析:技术、模型与应用 - SAP Predictive Analytics
- 2014中国神经外科颅底内镜临床应用技术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