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及简介.ppt_第1页
植物生态及简介.ppt_第2页
植物生态及简介.ppt_第3页
植物生态及简介.ppt_第4页
植物生态及简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生態及簡介,基隆市私立二信高級中學,01龍柏柏科,【開花期】5、6、7月【結果期】10、11月【形態】常綠小喬木,株高14公尺,樹冠狹尖塔形或圓筒形,枝條略呈旋捲性,向上盤曲,全株深綠色。葉有二形,大多數為鱗片葉,極少數為針形葉;毬果漿質,被有蠟粉。【適性】抗污染性強;陽光需求強;水分需求弱;肥料需求中。【應用】庭園美化、道路美化。【分布】原產中國大陸及日本,目前全省普遍栽植。【繁殖方法】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性喜溫暖耐高溫,生育適溫約1526C。栽培土質以肥沃壤土為佳,排水需通暢,日照需充足。每年宜定期施肥以維持生長勢,氮肥比例增加,可促進葉色美觀。【校園所在】第4區(山海吟、第15區()、第14區(尋蝶區),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JuniperuschinensisL.var.kaizukaHort.ExEndl.,別名:,02樟樹樟科,【開花期】2、3、4月【結果期】9、10、11、12月【形態】常綠小喬木。樹皮暗褐色,有縱裂。葉互生,卵形,三出平行脈,全緣,革質,表面有光澤,揉之有樟腦香味。圓錐花序,腋生枝條頂端;花黃綠色,小形。漿果球形,熟黑色。【適性】抗污染性強;陽光需求強;水分需求中;肥料需求中。【應用】庭園美化、行道樹、誘鳥;可單植或列植。【分布】日本關西以南暖帶地區;臺灣固有種。【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性喜溫暖,生育適溫約15-2C。栽培土質以土質以土層深厚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校園所在】第7區(雲後山、雲廣場)、第16區(觀自在)。,原產地:台灣產海拔1500m以下之地區。熱帶亞洲。,Chinnamomumcampbora(L.)Nees&Eberm.,別名:本樟,03茄冬大戟科,【開花期】3月【結果期】8、9、10月【形態】常綠小喬木,幹枝粗大,枝開展,樹冠圓蓋形。葉互生,且長柄為三出複葉;圓錐花序腋生,花黃綠色。漿果球形,熱褐色。【適性】抗污染性強;陽光需求強;水分需求中;肥料需求中。【應用】庭園美化、行道樹。【分布】華南、印度、馬來、菲律賓及太平洋群諸島;臺灣固有樹種。【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其樹冠展開,枝葉茂密,蔽蔭效果佳。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2232C。栽培土質以肥沃之砂質壤土最佳。【校園所在】第4區(山海吟、川林山),原產地:,BiscbofiajavanicaBlume,別名:重陽木,04麵包樹桑科,【開花期】4、5、6、7月【結果期】8、9月【形態】落葉小喬木。枝幹硬,小枝皮孔明顯。葉互生,卵形或闊卵形,先端尖,鋸齒緣。雌雄異株,雄花葇夷花序,雌花穗狀花序。聚合果長橢圓形或球形,熟暗紫色。【應用】綠籬、庭園美化、盆栽;可單植、行植或列植。【分布】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琉球群島、印度及印尼;全省低中海拔向陽之地。【繁殖方法】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030C。栽培以排了良好之砂質壤土最佳,日照需良好。冬季落葉後需適當加以整枝。【校園所在】第16區(杜鵑步道)。,原產地:,Artocarpusaltilis(Park.)Fosberg,別名:羅蜜樹、羅接烙,05小葉桑桑科,MorusaustralisPoir.,原產地:,【開花期】1、12月【結果期】2、3、4月【形態】常綠小喬木。葉互生,卵狀長橢圓形或廣卵形,全緣或上部羽狀掌裂,厚紙質。雄花為葇花序,黃綠色雌花為頭狀花序,淡黃色。聚合果球形或橢圓形,肥大肉質狀,熟黃色。【應用】庭園美化、行道樹。【分布】外來引進,原產波里尼西亞、馬來西亞、大溪地。【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2332C。不拘土質,但以砂質壤土為佳。排水需良好,日照宜育足。【校園所在】第3區(眺望崗)、第4區、第8區、第17區(鳳凰木專區)。,別名:野桑、蠶仔桑,06山櫻花薔薇科,PrunuscampanulataMaxim.,原產地:,【開花期】1、2、12月【結果期】4、5、6月【形態】落葉喬木,株高310公尺,葉卵或長橢圓形,重鋸齒緣。花35朵叢生,下垂狀,腋出,散形花序,紅色或暗紅色。核果成熟時呈紅色,可食用。【應用】庭園美化、行道樹、花材。【分布】台灣原產,另外中國大陸南部、日本、琉球均有分布。【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開春前【撫育管理】性喜溫暖,耐高溫。生育適溫約1022C。栽培土質以肥沃富含有機質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校園所在】各區,別名:寒櫻,07楓香金縷梅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原產地:,【開花期】5月【結果期】10、11月【形態】落葉大喬木。樹幹通宜,樹皮灰褐色,縱向深裂。單葉,具長柄,互生而叢集枝端。雌雄同株;雌花序頭狀球形,雄花序短總狀,無花瓣。蒴果互相癒合而成球形聚合果。【應用】庭園美化、行道樹、盆栽;可列植或群植。【分布】台灣固有種。【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開春前【撫育管理】樹形埏偉優雅,葉色變化璀璨。性喜溫暖,生育適溫約1828C,土層深厚且排水良好。【校園所在】第7、9、11、12區。,別名:楓樹、楓仔,08青楓楓樹科,AcerserrulatumHayata,原產地:,【開花期】3、4月【結果期】10、11月【形態】落葉大喬木。大樹幹皮色灰褐;枝皮及幼樹幹皮綠色。葉對生,紙質,掌狀57裂,具鋸齒。聚繖狀圓錐花序頂生,多花,雄花綠白色。翅果。【應用】庭園美化、行道樹;可單植、列植、群植。【分布】特產全島中低海拔。【繁殖方法】種子、嫁接國高壓等繁殖。【移植時間】開春前【撫育管理】本種性喜冷涼至溫暖,生育適溫1218C。栽培土質以土質深厚之肥沃壤土為佳。排水需良好、日照需充足;生育盛期可適度施加追肥以利生長勢。【校園所在】第1、3、11、18、7、9區。,別名:中原代掌葉,09九芎千屈菜科,LagerstoemiasubcostataKoehne,原產地:,【開花期】6、7、8月【結果期】9、10、11、12月【形態】落葉喬木。樹幹每年剝皮一次,光滑;小枝有毛。葉互生,呈複葉狀排列。頂生圓錐花序,被毛;花瓣白色,基部銳形。蒴果長橢圓形,徑約5公釐。【應用】庭園美化、水土保持。【分布】大陸、琉球;臺灣固有種。【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開春前【撫育管理】性喜溫暖至高溫,生育適溫約1830C。栽培以砂質壤土最佳。排水需良好,日照宜充足。【校園所在】各區。,別名:小果紫薇、拘那花,10山黃梔茜草科,GardeniajasminoidesEllis,原產地:,【開花期】4、5、6月【結果期】8、9、10、11月【形態】常綠灌木,直立叢生,枝幹質硬。葉對生,單葉,革質,橢圓形,全緣,有光澤。花單立,腋生或頂生,白色,具芳香。漿果長橢圓形,由綠轉黃紅色。【應用】綠籬、庭園美化、盆栽。可單植、行植、列植、叢植。【分布】中南半島、華南、日本、琉球;臺灣中低海拔闊葉林中。【繁殖方法】種子、扦插或高壓等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性喜溫暖至高溫,生育適溫約1830C。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肥沃壤土最佳。日照机足則生育開花較旺盛。【校園所在】,別名:,11黑板樹夾竹桃科,Alstoniascholaris(L.)R.Br.,原產地:,【開花期】4、5月【結果期】5、6月【形態】樹幹挺直,枝條開展,呈水平狀層層有序。葉輪生,倒披針形,全緣。春末夏初開花,花綠白色。蓇葵果圓柱形,長3050公分。【應用】庭園美化、行道樹。【分布】原產於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爪哇等地,目前台灣全省普遍栽培。【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性喜高溫,生育之適合溫度約2330C。栽培土質不拘,排水良好之地,即能正常生長,但日照需充足。【校園所在】第15、14區、西樓。,別名:,12細葉欖仁使君子科,TerminaliaboiviniiTul.,原產地:,【開花期】月【結果期】月【形態】落葉喬木,株高可達約15公尺,側枝輪生,呈水平開展,葉小,提琴狀倒卵形。樹冠層次分明,酷似人工修剪成形,風格獨具。【應用】庭園美化、行道樹。【分布】原產熱帶非洲,目前台灣全省可見栽培。【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開春前【撫育管理】本種樹冠層次分明,風格獨具。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2332C。栽培土質不拘,但以肥沃之砂質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校園所在】各區。,別名:小葉欖仁、非洲欖仁樹,13木棉木棉科,BombaxmalabaricaDC.,原產地:,【開花期】3、4月【結果期】5、6月【形態】落葉喬木,株高可達1016公尺,莖部基幹密生瘤刺,枝條呈水平開展,先花後葉。葉互生,掌狀複葉,小57枚,闊卵或長橢圓形,兩端銳尖。花冠五瓣,橙黃或橙紅色,厚肉質;花萼黑褐色,杯狀、革質。橢圓形蒴果,內具絲狀棉毛。【應用】庭園美化、行道樹。【分布】原產於印度、目前台灣全省可見栽植。【繁殖方法】種子或插條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性喜高溫,耐旱,生育適溫約2330C。栽培土質選擇不苛,只要土層深厚,排水良好之育地,皆可栽植。【校園所在】各區。,別名:棉樹、,14馬拉巴栗木棉科,Pachiramacrocarpa(Cham.&Schl.)Schl.,原產地:,【開花期】6、7、8、9、10月【結果期】8、9、10、11月【形態】落葉喬木。幹肥大,樹皮綠色,側枝56枝輪生。葉互生,掌狀複葉,小葉47枚,橢圓形。花單出,著生於枝頂,白色。蒴果長橢圓形。花單出,著抗污染性強陽光需求中又分需求中肥料需求中。【應用】庭園美化、行道樹、盆栽。【分布】外來引進,原產墨西哥。【繁殖方法】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性耐陰、耐旱,幼株可盆栽觀葉。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030C。栽培土質以壤土生育最佳。對光線之適應力強,但日照充足成長較強健。定期施肥可助其生長勢。【校園所在】第2、5、7、9、11、12區。,別名:大果木棉,15緬梔夾竹桃科,PlumeriarubraL.,原產地:,【開花期】6、7、8月【結果期】11月【形態】落葉小喬木,株高35公尺。葉互生,簇生於枝頂,闊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兩端尖銳,冬季落葉。花頂生,聚繖花序,花冠五裂,裂片迴旋覆瓦狀排列,外部乳白,內部艷黃色,具芳香,春末至夏季盛開。【應用】庭園美化、大型盆栽。【分布】原產熱帶美洲,目前台灣全島普遍栽培。【繁殖方法】扦插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成株後甚粗放,耐旱抗鹼,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330C。栽培土質含有機質之京質壤土為佳。【校園所在】第14、15、12區。,別名:雞蛋花,16阿勃勒豆科,CassiafistulaL.,原產地:,【開花期】5、6、7月【結果期】2、3、4、5月【形態】落葉小喬木,株高812公尺。偶數羽狀複葉,小葉48對,長卵形或長橢圓形。總狀花序,下垂狀,花冠鮮黃色。夾果筒形長條狀,熟呈黑褐色,有異味。【應用】行道樹、庭園樹。【分布】原產於印度,目前全省普遍栽培。【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332C。栽培土質以砂質壤土最佳,排水和日照均需良好。春至秋季生育期需定期施肥。因花在成熟老枝上,春季忌修剪。【校園所在】第14、15區。,別名:波斯瑛,17珊瑚刺桐豆科,ErytbrinacorallodendronL.,原產地:,【開花期】4、5、6、7月【結果期】9、10、11月【形態】落葉小喬木或大灌木,高約24公尺。三出葉,小葉菱形;總狀花序,頂生,約4060公分;花冠紅色五瓣,旗瓣最為明顯,遠看彷彿如紅辣椒。【應用】庭園綠蔭樹、行道樹。【分布】原產於熱帶美洲,現台灣全省可見栽植。【繁殖方法】扦插或種子繁殖。【移植時間】開春前【撫育管理】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332C。栽培土質要土層深厚,只要土層深厚,地勢高燥排水良好之處,均易成長。適量施肥可促進開花枝葉生長。【校園所在】,別名:,18黃脈刺桐豆科,ErythrinavariegataL.,原產地:,【開花期】4、5、6、7月【結果期】9、10、11月【形態】落葉小喬木,高35公尺;葉三出,小葉卵狀三角形,中肋及羽狀側脈為黃色,在觀葉植物中,這種斑葉方式頗不尋常,甚具觀賞價值。【應用】行道樹、庭園美化。【分布】原產於熱帶亞洲,目前台灣全省可見栽植。【繁殖方法】扦插或種子繁殖。【移植時間】開春前【撫育管理】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330C。栽培土質不拘,只要土層深厚,地勢高燥排水良好之處,均易成長。幼苗定植前宜施基肥,定植後需多補充水份。【校園所在】第15區,別名:,19圓柏柏科,JuniperuschinensisL.,原產地:,【開花期】月【結果期】月【形態】常綠小喬木,株高可達10公尺,樹冠圓錐形,枝葉密生。葉有二形,鱗片葉覆瓦狀排列,針形葉對生或輪生,全株大多為鱗片葉,枝下不僅有少數為針形葉。毬果漿質,成熟紫黑色,被有蠟粉。【應用】庭園美化。【分布】原產於中國大陸、日本。目前台灣普遍栽植。【繁殖方法】種子、扦插或高壓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性喜高溫,生育適溫1526C。栽培土質以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排水需良好、日照宜充足;生育期需施追肥。【校園所在】第14、15區,別名:,20朱槿銀葵科,Hibiscusrosa-sinensiscv.s,原產地:,【開花期】1、2、3、4、5、6、7、8、9、10、11、12月【結果期】7、8、9、10、11、12月【形態】原種為常綠灌木,高約13公尺,葉互生,卵形,有鋸齒;全年開花。腋生、單瓣,花冠紅色、五瓣,聚藥雄蕊;花藥為黃色,甚為醒目。朱槿類品種極多,花行有單瓣及重瓣,花色變化繁複,五彩繽紛,為大眾化之木本花卉。【應用】庭園美化、綠篱、盆栽。【分布】原產於中國大陸,台灣引進許多栽培品種。【繁殖方法】扦插繁殖或種子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本種生性強健,耐熱耐旱,喜高溫,生育適溫2230C。栽培土質以肥沃之壤土或砂質壤土最佳。排水和日照需良好。花期長,故宜經良好。花期長,故宜經常施肥以維生勢。【校園所在】第1、2、3、4、10、13、18區。,別名:扶桑、佛桑花,21黃槐豆科,Sennasurattensis(Burm.F.)Irwin&Barneby,原產地:,【開花期】1、5、6、7、8、9、10、11、12月【結果期】1、2、2、4、7、8、9、10、11、12月【形態】落葉小喬木。偶數羽狀一回複葉、小葉79對、倒卵橢圓型,先端鈍、微凹、全緣。總狀繖房花序,五瓣、鮮黃色,極具觀花價值。【應用】庭植美化。【分布】印度、斯里蘭卡、澳洲。【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性喜高溫耐旱,生育適溫2230C。栽培土質以排水良好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日照需充足。春至夏季生育期,宜施加肥以維持其生勢。【校園所在】,別名:金鳳,22紅葉鐵莧大戟科,AcdypbawilkesianaMuell.-Arg.,原產地:,【開花期】月【結果期】月【形態】常綠灌木,葉橢圓形或卵形,漸有紅或紫色斑紋,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銳形。花序長約20公分,雌雄同株,雌花單生於穗狀花序基部,本種有頗多栽培變種,如葉大型赤褐色的cv.Macrophylla,以及葉邱褐紅斑的變種cv.Musaia等都是常見的栽培變種。【應用】盆栽、綠籬、庭園佈置、道路美化。【分布】熱帶亞洲及太平洋諸島。【繁殖方法】扦插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生性強健,栽培容易。性喜高溫多,生育適溫2030C。栽培土質不拘,但以肥沃之砂質壤土最佳,日照強烈則生機旺盛。生育期宜定期施肥。【校園所在】第14、15區,別名:威代鐵莧,23九重葛紫茉莉科,BougainvilleaspectabilisWilld.,原產地:,【開花期】1、2、3、9、10、11、12月【結果期】月【形態】常綠藤本,嫩枝上被毛,枝上有銳刺。單葉互生,卵形,葉端銳、短突尖、尾形,葉基鈍,波狀全緣,葉面平滑。聚繖花序,花黃色,花苞色有紅、橙、黃、白、紫紅等色。【應用】庭園美化。【分布】外來引進,原產巴西。【繁殖方法】扦插、壓條或高壓等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性喜高溫,耐旱,生育適溫2030C。栽培土質以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排水及需良好,日照要充足。施肥時,需增加磷、鉀肥比例,以促其早日開花。【校園所在】第11、12區。,別名:南美紫茉莉,24地錦葡萄科,Partbenocissustricuspidata(Sieb.&Zucc.),原產地:,【開花期】2、3月【結果期】3、4、5月【形態】落葉藤本,莖卷鬚粗短,末端變成吸盤狀,因此而能攀爬在石頭、牆壁或樹幹上。葉多型性,自心型單葉以至三出複葉,粗鋸齒緣。聚繖花序腋出;花小型,花數多,黃綠色,兩性,花瓣五枚。漿果成熟時藍色。【應用】建築物綠化、花廊。【分布】台灣全省、蘭嶼。【繁殖方法】扦插繁殖或種子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本種能遮去直射的陽光,攀附牆壁而綠化建築物。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2030C。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壤土為佳。【校園所在】第16區,別名:,25薜荔桑科,FicuspumilaL.,原產地:,【開花期】1、2、3、4、5、6、7、8、9、10、11、12月【結果期】6月【形態】常綠性灌木,葉互生、卵心型,全緣。葉端微凹,枝節易發根,能攀附牆壁或樹幹生長,性耐陰。【應用】牆壁、假山、綠籬等美化。【分布】全省原產。【繁殖方法】扦插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230C。栽培土質以肥沃之砂質壤土為佳,日照充分或稍蔭蔽均理想。宜經常施用追肥,水分補充需充足。【校園所在】第17區。,別名:風不動,26筆筒樹桫欏科,Spbaeropterislepifera(Hook.)Tryon,原產地:,【開花期】月【結果期】月【形態】幹直,最高可達10公尺。總葉柄密布小短刺或金褐色鱗片。葉長34公尺,羽片1630對;小羽片長814公分,寬12公分,3037對。【應用】庭植美化、大型盆栽【分布】台灣全島、琉球、菲律賓。【繁殖方法】孢子繁殖【移植時間】梅雨季【撫育管理】性喜溫暖至高溫,生育適溫1729C。栽培土質以腐植質為佳,栽培處宜半陰,喜好潮濕,多水無妨。【校園所在】第2、3、4、6、8、9、10、11、16區。,別名:蛇木桃欏,27大王椰子棕櫚科,Roystonearegia(H.B.K.)O.F.Cook,原產地:,【開花期】5、6月【結果期】7、8、9、10月【形態】常綠大喬木,幼株幹基肥大,隨著成長逐漸轉為上部粗大,幹之環紋圈圈明顯,幹面灰白平滑,直徑可達5080公分。【應用】行道樹【分布】原產古巴、牙買加、巴拿馬等地,全省各地普遍栽培【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過年(春節)前完成移植【撫育管理】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2028C。栽培土質以富含腐植質之壤土或砂質壤土最佳,排水需良好,加照宜育足。【校園所在】第12、17區,別名:,28酒瓶椰子棕櫚科,HyophorbeamaricaulisMart.,原產地:,【開花期】2、3月【結果期】6、7、8、9、10、11、12月【形態】單幹,矮肥似酒瓶,高12.5公尺。羽狀複葉,小葉線狀披針形。漿果橢圓,熟果褐。【應用】庭園美化。【分布】原產模里西斯、馬斯加里尼島。【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過年(春節)前完成移植【撫育管理】性喜高溫潮濕,生育適溫約1830C。栽培土質以富含腐植質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定期施肥可促進生長。【校園所在】第17、12、9區。,別名:,29羅比親王海棗棕櫚科,PboenixbumilsRoylevar.loureiri(Kunth)Becc.,原產地:,【開花期】5月【結果期】8、9月【形態】常綠面本。單幹直立,細長,幹面具突起狀葉痕。羽狀複葉,三葉線狀,甚柔軟;葉柄具刺。花序長約1公尺。漿果卵球形,熟橙黃色。【應用】庭園美化、行道樹。【分布】外來引進、原產阿薩姆、越南、緬甸、泰國。【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過年(春節)前完成移植【撫育管理】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2028C。栽培土質以富含腐植質之壤土或砂質壤土最佳,排水和日照均需良好。生育期間酌量施肥,可促進生長。【校園所在】第18區,別名:,30相思樹含羞草科,【開花期】3、4、5、6月【結果期】7月【形態】幼苗初長出二回羽狀複葉,後退化,長出狹長呈鐮刀狀假葉(即葉柄部份),具縱脈。圓球形頭狀序,金黃色。長形莢果。【適性】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充足之環境。耐旱與耐寒性均極佳;但耐鹽性尚可,耐陰性略差。【應用】綠籬、行道樹、邊坡防護林;可單植、叢植。材質堅韌、具彈性,早年木材做製炭用材,或礦坑內的支柱木、火車軌道的枕木;本省主要低海拔造林樹種。【分布】菲律賓,臺灣原產南部。【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雨季【撫育管理】栽培土質以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排水、日照要良好,常修剪主幹下部側枝,能促進長高。生育適溫20-30C。【校園所在】第11、9區。,原產地:,AcaciaconfusaMerr.Taiwanacacia,別名:相思仔,31小葉南洋杉南洋杉科,【開花期】4、5月【結果期】9、10月【形態】常綠喬木。樹皮灰色,幹通直,側枝輪生,水平展開。葉細長柔軟,尖卻不剌手。花雌雄異株,均頂生,不顯著。圓形毬果;種子具膜狀翅,易散開掉落。【適性】性喜溫暖氣候,需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濕潤環境。其耐鹽性佳、抗風力強,亦十分耐旱;惟耐寒及耐陰程度略差。【應用】行道樹、庭園美化;可單植、列植、叢植。塔型樹冠,具觀賞價值。【分布】外來引進。【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全年皆宜。【撫育管理】栽培土質以肥泊之砂質壤土為佳,耐排水及日照良好,日照不足時,生機轉劣、樹形不佳。生育適溫18-28C。【校園所在】第3、18、16區。,原產地:澳洲諾福克群島,Araucariaheterophylla(Salisb.)FrancoNorfolkislandpine,別名:南洋杉,32木賊葉木麻黃木麻黃科,【開花期】4、5月【結果期】9、10、11月【形態】常綠喬木。根部與固氮菌共生,形成根瘤,具固氮作用。枝條開展,小枝綠色、細長而多節。葉退化成鞘齒狀,輪生於小枝上。花雌雄同株,雄花黃色,頂生;雌花紅色,腋生。聚合果,木質化毬果狀,長橢圓形。【適性】性喜高溫,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其耐鹽性佳、抗風力強,耐寒、耐旱力均十分強;但耐陰性略差。【應用】海岸防風林帶、行道樹;可單植、列植、叢植。除本種之外另引進的肯氏木麻黃、銀木麻黃、山木麻黃等,也均適生於海岸沙地,為優良的海岸防風沙樹種。【分布】外來引進。【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雨季。【撫育管理】栽培土質不拘,排水良子、黏性不強之地均能生長正常,若土質肥沃、生長極迅速。生育適溫20-30C。【校園所在】第13、6區,原產地:澳洲、南洋,CasuarinaequisetifoliaL.Iron-wood,Swampork,別名:,33榕桑科,【開花期】4、5、6、7、8、9、10月【結果期】1、2、3、4、5、6、7、8、9、10、11月【形態】常綠大喬木。直立,全株具乳汁,樹幹常具多數氣根。葉互生,單葉,革質;托葉線狀披針形,膜質;葉柄長0.8公分;倒卵形或橢圓形,全緣,葉面平滑。隱頭花序,花淡綠色;隱花果球或倒卵形,熟暗紅色。【適性】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其耐旱性較佳;不甚而鹽、抗風,而耐寒性、耐陰性均尚可。【應用】綠蔭、行道樹、庭園美化;可單植或列植。木材可供製家具、建築、火柴桿、木屐等。花朵及樹姿具觀賞價值。【分布】外來引進。【繁殖方法】以扦插繁殖為主,亦可用種子繁殖。【移植時間】春季。【撫育管理】生性強健,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排水良好且黏性不強之土壤,均能生長。日照需良好。生育適溫23-32C。【校園所在】各區。,原產地:熱帶亞洲、澳洲北部,FicusmicrocarpaL.f.Marabutan,Yonghuh,IndiaLaurelfig,別名:正榕、烏榕,34小葉榕桑科,【開花期】4、5、6、7、8、9、10月【結果期】1、2、3、4、5、6、7、8、9、10、11月【形態】常綠大喬木。具下垂氣生根,枝葉密集。葉互生,狹倒卵形倒卵形或長橢圓形,先端凸尖,全緣。花雌雄同株,隱頭花序,腋生,無柄。隱花果,熟紅色或粉紅色。【適性】性喜高溫,潮濕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能抗強風、耐鹽性普通,耐旱性、耐寒性、耐陰性均尚可,且能抗空氣污染。【應用】綠籬、行道樹、盆栽、庭園美化;可單植、列植、叢植。【分布】馬來西亞、菲律賓、爪哇、日本南部等地,臺灣產於恒春半島。【繁殖方法】以扦插繁殖為主,亦可用種子繁殖。【移植時間】春季。【撫育管理】生性強健,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若土質肥沃,生育自然旺盛,栽培處日照需充足,春至秋季為生育旺盛期。生育適溫23-32C。【校園所在】第12、11區,原產地:,FicusmicrocarpaL.f.var.pusillifoliaLiaoSmall-leaffig,別名:,35福木金絲桃科,【開花期】4、5、6月【結果期】9、10月【形態】常綠喬木。樹皮厚,黑褐色;枝條四稜形。葉對生,厚革質,長橢圓形,全緣,表面綠色有光澤;網狀葉脈。穗狀花序黃色。扁圓形核果,形狀如橋橘,熟黃色。【適性】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其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性佳,耐陰性尚可,耐寒性差。【應用】海岸防風林、行道樹、綠籬、庭園美化、隔音樹;可單植、列植、叢植。樹脂可作染料。【分布】菲律賓、琉球;臺灣產蘭嶼、綠島。【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雨季。【撫育管理】生長緩慢,少修剪,樹形常年維持少變,便於管理。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壤土為佳,日照需充足,半日照亦可。生育適溫23-32C。【校園所在】第1、11、14、15、18區。,原產地:,GarciniasubellipticaMerr.Commongarcinia,別名:福樹,36血桐大戟科,【開花期】4、5、6月【結果期】3、4、7、8月【形態】常綠喬木。全株有毛,枝大呈盾形,掌狀葉脈,全緣或細鋸齒緣。花不具花瓣,苞片大;花黃綠色,雄花為圓錐花序,雌花簇生。球形朔果,表面有芒刺狀腺毛,熟黃褐色。【適性】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其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性佳,耐陰性尚可,耐寒性差。【應用】海岸防風林、行道樹、綠籬、庭園美化、隔音樹;可單植、列植、叢植。樹脂可作染料。【分布】華南、非律賓、琉球、馬來西亞、澳洲等;臺灣產於低海拔森林或海岸。【繁殖方法】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移植時間】全年皆宜。【撫育管理】性極粗放,栽培土質不拘,排水良好之地均能成長,以壤土或砂質壤土佳,日照需充足。生育適溫20-30C。【校園所在】第3、7、6、9區。,原產地:,Macarangatanarius(L.)Muell.-Arg.Macaranga,別名:流血樹、大有樹、榕桐,37大葉山欖山欖科,【開花期】11、12、1月【結果期】7、8月【形態】常綠喬木。深根,具板根;幹粗壯、直立,樹皮黑褐色,具縱裂。葉互生,叢生枝端,厚革質,長橢圓形或長卵形,全緣。花2-3朵簇生錘形,側面具胎座痕。【適性】性喜高溫,多濕和陽光充足或半陰環境。其耐鹽性佳、強風旱性佳,耐寒性尚可,耐陰性差。能抗空氣污染。【應用】海岸防風林、行道樹、庭園美化、綠蔭;可單植、列植、叢植。木材可做建材或製器具;果實可食。【分布】非律賓,臺灣產於北部及南部森林內,蘭嶼亦產。【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春季。【撫育管理】不拘土質,但以排水良好而肥沃之砂質壤土最佳,全、半日照均理想。成樹後甚為粗放,僅局部修剪徒長枝即可。生育適溫20-30C。【校園所在】第9、7區。,原產地:,PalaquiumformosanumHayataFormosannatotree,別名:台灣膠木,38蘭嶼羅漢松羅漢松科,【開花期】3、4、5月【結果期】6、7、8月【形態】常綠小喬木。葉互生,線狀倒披針形,先端圓鈍,葉緣反捲。花腋生;雄花毬果生,圓柱形無柄,雌花毬單一。核果狀種子,橢圓形,熟深藍色;種托肉質,熟紅色;種托托承種子的外形如披迦納的羅漢,而有羅漢松之名。【適性】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充足。其耐鹽性佳、抗強風,但耐旱性差、耐寒性及耐陰性均不佳。【應用】海岸防風林、綠籬、庭園美化、盆栽;可單植、列植。【分布】原產蘭嶼,至人工繁殖栽培甚多。【繁殖方法】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移植時間】雨季。【撫育管理】樹性強健,栽培土質以適潤之土壤或砂質壤土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生育期每2-3個月施肥一次,氮、鉀比例增加,使枝葉濃綠有光澤。生育適溫在20-30C。【校園所在】第15、14區、別墅村、操場。,原產地:蘭嶼,PodocarpuscostalisPreslLanyupodocarp,別名:,39千頭木麻黃木麻黃科,【開花期】3、4、5月【結果期】9、10、11月【形態】常綠灌木。分枝多,小枝直立,纖細,具接合枝節,綠色。葉5枚輪生,環繞小枝節退化成鞘齒狀。花雌雄異株,雄花為頭狀花序,花小不顯著。毬果狀果序,熟褐色。【適性】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其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性佳、耐寒性及耐陰性均差。【應用】行道樹、綠籬、庭園美化、盆栽;可單植、列植、叢植。【分布】外來引進,原產澳洲。【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春季。【撫育管理】栽培土質不拘,排水良好,黏性不強之地即可生長正常。日照需充足,常補給水分、肥料,但忌長期滯水潮濕,萌芽力強,要常修剪。生育適溫在23-32C。【校園所在】各區。,原產地:澳洲,CasuarinananaSieberexSpreng.,別名:,40變葉木屬木戟科,【開花期】2、3、4、5、6、7、8、9、10、11月【結果期】【形態】常綠灌木。分枝多,單葉、互生,葉形多變,葉色雜交,呈現豔麗繽紛。花雌雄同株、異花,總狀花序,淡黃色,雄花叢生於苞下,雌花單生。球形朔果。【適性】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除耐寒性較佳外,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性、耐陰性均差。【應用】海岸防風林帶、綠籬、行道樹、庭園美化、盆栽;可單植、列植、叢植。本屬原種僅六種,但園藝栽培上卻發展出數百種品系,葉形、葉色變化多端,因而得名,富觀賞價值。【分布】外來引進,分佈熱帶、亞熱帶亞洲及澳洲。【繁殖方法】扦插繁殖。【移植時間】全年皆宜。【撫育管理】生性強健,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壤土最佳。排水需良好,日照要充足,全、半日照均理想,一旦日照不足,葉色將偏墨綠,不鮮艷;冬天需溫暖避風。施肥時氦肥比例提高。生育適溫在20-35C。【校園所在】,原產地:,Codiaeumspp.Croton,Variegatedlaurel,別名:,41鵝掌藤五加科,【開花期】7、8、9月【結果期】4、5、6月【形態】常綠灌木。莖具攀緣性;枝條上有褐色皮孔。葉倒卵狀長橢圓形掌狀複,厚革質互生,全緣。圓錐狀繖形花序,頂生,花小不明顯,淡綠色。球形核果,熟橙紅色。【適性】性喜高溫,潮濕和陽光充足或半陰環境。其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性佳,耐寒性佳、陰性均佳。【應用】綠籬、行道樹、盆栽、庭園美化;可單植、列植、叢植。樹姿美觀,適性強,為本省開發之原生觀賞植物,目前已成為國際大宗室內觀賞植物之一。有多種栽培品系。【分布】原生熱帶、亞熱帶地區,臺灣有野生。【繁殖方法】扦插繁殖。【移植時間】全年皆宜。【撫育管理】栽培土質不拘,以排水良好之土壤或砂質壤土為佳。全、半日照或半蔭處均適應,每1-2月施以有機肥或三要素一次。生育適溫在20-28C。【校園所在】雲廣場第14、15區。,原產地:熱帶、亞熱帶地區,Scheffleraodorata(Blanco)Merr.RrolfeHawaiianelf,Miniatureunbrellaplant,別名:,42雀榕桑科,【開花期】1、2、3、4、5月【結果期】1、2、3、4、5、6、7、8、9、10、11、12月【形態】常綠喬木。葉互生,紙質,長橢圓形,全緣。花雌雄同株,隱頭花序。扁球形隱花果,熟淡紅色,表面有斑點,具柄,生於枝、幹上。【適性】性喜高溫,潮濕和陽光充足或半陰的環境。能抗強風,其耐陰性佳,耐鹽性普通,、耐旱性及耐寒尚可。【應用】庭園美化、綠蔭;可單植。結果繁多,鳥類嗜食,種子藉此傳播、繁衍,樹性極強,亦為常見的纏勒植物。【分布】日本、琉球至東南亞及華南;臺灣全島平地到山麓。【繁殖方法】以扦插繁殖為主,亦可用種子繁殖。【移植時間】春季。【撫育管理】栽培土質主要以排水良好而黏性不強之土壤為宜,栽培處日照需良好,春至秋季為生育旺盛期。生育適溫在23-32C。【校園所在】各區。,原產地:,FicuswightianaWall.exBenth.Redfruitfig-tree,別名:鳥榕、赤榕、鳥屎榕,43刺桐豆科,【開花期】2、3、4、5月【結果期】11、12月【形態】落葉喬木。枝幹有刺。葉三出複葉,小葉菱形,葉柄具一對蜜腺。總狀花序,花大,鮮紅色;花萼兩裂,蝶形花冠。念珠狀莢果,熟黑色。【適性】性喜溫暖,濕潤多雨和陽光充足的環境。適應力強,耐鹽性佳、抗強風,且耐乾旱、耐寒;但不耐陰。【應用】海岸防風林帶、行道樹、庭園美化;可單植、列植、叢植。花朵豔麗常吸引鳥、蟲取食;木材輕軟有彈性,能製樁臼。尚有葉脈呈金黃色的栽培種,名為黃脈刺桐,觀賞價值高。【分布】於太平洋諸島、琉球,臺灣產於平地、山麓間及海岸。【繁殖方法】以種子繁殖為主,無性扦插繁殖亦可。【移植時間】雨季。【撫育管理】樹性強健,不拘土質,但以肥沃之壤土或砂質土最佳,栽培處宜日照充足。生育適溫在23-30C。【校園所在】,原產地:,ErythirinavariegataL.var.orientalis(L.)Merr.Indiacoraltree.Tigerclaw,別名:,44臺灣欒樹無患子科,【開花期】8、9、10月【結果期】10、11、12月【形態】落葉喬木。莖通直,樹皮灰黑色,枝條開展。葉互生,紙質,二回羽狀複葉,小葉卵形或長卵形,淺鋸齒緣。圓錐花序,頂生,黃色。朔果呈膨大氣囊狀,淡紅色。【適性】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能抗強風、耐旱性佳、耐寒性佳,耐陰性尚可,但不甚耐鹽。抗空氣污染歹強。【應用】行道樹、庭園美化;可單植、列植。無論開花或結果期間,均十分美觀,堪稱世界名木。為宜蘭縣縣樹。【分布】全省低海拔闊葉林地區,為臺灣特有鄉土樹種。【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春季。【撫育管理】栽培土質以砂質壤土為佳,排水、日照需良。幼株春、夏、秋三季各施肥一次,冬季落葉後修剪整枝。生育適溫18-30C。【校園所在】第17、18區。,原產地:,KoelreuteriahenryiDummerFlamegold,別名:苦苓舅,45欖仁使君子科,【開花期】8、9、10月【結果期】10、11、12月【形態】落葉喬木。老株具板根;側枝水平輪生。樹葉四季景觀饒富變化;葉厚革質,倒卵形互生,叢生枝端,葉柄有毛。花序黃綠色穗狀腋生。核果扁圓球形,側邊具龍骨狀突起,熟黃褐色。果皮含纖質,能藉海漂傳播。【適性】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其耐鹽性佳、耐旱性佳、耐寒性佳;但抗風力尚可,耐陰性不佳。【應用】海岸防風林、行道樹、庭園美化;可單植、列植、叢植。木材能做建材、製器具;果實可食用、榨油或入藥。【分布】印度、南洋及太平洋諸島;臺灣產於恒春和蘭嶼沿海。【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移植時間】春季。【撫育管理】栽培土質不拘,以肥沃之砂質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幼株需水較多,春、夏、秋季各施肥一次,生育適溫23-32C。【校園所在】第3區,原產地:,TerminaliacatappaL.Indianalmond,別名:,46南美蟛蜞菊菊科,【開花期】1、2、3、4、5、6、7、8、9、10、11、12月【結果期】【形態】多年生草本。匍匐狀蔓性莖,能節節生長,被剛毛。葉對生,厚紙質,粗糙具剛毛,卵形或廣卵形,三淺裂,鋸齒緣,有光澤。花由舌狀花和管狀花組成,單一頂生,花梗長,黃色。【適性】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充足或半陰環境。其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性佳、耐寒性佳、耐陰性佳。【應用】定砂植物、花壇、庭園美化;可叢植。為護坡、護堤之優良覆蓋植物。幾乎常年開花,富觀賞價值。【分布】外來引進;原產熱帶美洲。【繁殖方法】扦插繁殖。【移植時間】全年皆宜。【撫育管理】栽培土質不拘,只要排水良好均適栽植,日照需充足,莖枝才能低矮呈匍匐狀,地被效果佳。生育適溫18-26C。【校園所在】第3、7區,原產地:熱帶美洲,Wedeliatrilobata(L.)Hitchc.Wedelia,別名:,47香楠樟科,【開花期】【結果期】【形態】常綠中喬木,台灣特產,株高可達16公尺,幹通直。葉互生,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厚紙質。花頂生,聚繖狀圓錐花序黃綠色。漿果球形,熟果紫黑色。樹形優美,【適性】栽培土質以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幼株耐蔭,成樹日照需充足,排水良好。深根性,成樹不耐移植,需做斷根處理。【應用】適作園景樹、行道樹,木材供建築、傢俱,樹皮含粘質,可製線香。【分布】分佈於海拔2001800公尺【繁殖方法】可用播種或扦插法。【移植時間】春季為適期【撫育管理】早春修剪整枝,剪去主幹下部側枝,能促其長高。性喜溫暖至高溫,生育適溫約攝氏1828C。【校園所在】第1、2、3、4、5、6、7、8、9、10、11、16區。,原產地:台灣,Machiluszuihoensis,別名:瑞芳楠,48棱果榕桑科,【開花期】【結果期】【形態】常綠喬木,株高可達6公尺,葉互生,卵形,兩面平滑,果實扁球形。其特徵為葉片大,濃綠蔭蔽,性強健,成長迅速。【適性】生性強健,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只要排水良好而粘性不強之土壤剛能成長,若土質肥沃,生育自然旺盛。【應用】適作園景。【分布】本省分佈於低海拔平地至山麓【繁殖方法】播種、扦插、高壓或嫁接法。【移植時間】【撫育管理】性喜高溫多濕,極耐旱,生育溫約攝氏2332C。【校園所在】第3、4、6、8、10、12區。,原產地:菲律賓、爪哇、琉球、帝汶、台灣,Ficusseptica,別名:大有樹、大葉樹、豬母乳舅,49蘇鐵蘇鐵科,【開花期】【結果期】【形態】株高可達3公尺,羽狀複葉,小葉線形,先端斜昇排列,葉綠反捲,葉背具銹色毛茸;種子倒卵形,紅橙色;目前本省栽培最普遍,造園廣泛應用,幼株亦大量外銷。【適性】栽培土質以肥沃之京質壤土或壤土最佳,排水需良好。全日照、半日照均能成長,但日照充足生育較旺盛。追肥可用各種有機肥料如豆餅、油務、乾雞糞或化肥三要素,每23個月施用一次。【應用】其樹形優美,成株是高貴庭園植物,幼株可盆栽,樹幹奇形者可成盆景上品,葉片是插花高級葉材。【分布】【繁殖方法】可用播種或分株法。【移植時間】【撫育管理】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攝氏2030度。【校園所在】第16區,原產地:大陸、日本、琉球、爪哇,Cycasrevoluta,別名:,50雙色美人蕉美人蕉科,【開花期】【結果期】【形態】大花美人蕉之變種,叢生,株高約60120公分,地下有根莖。葉互生,柄鞘抱莖,卵狀披針形,表面偶有紫紅色斑紋。春至秋季開花,但以夏季較盛開,頂生,總狀花序,花瓣有黃、橙、紅等斑紋或斑點,甚為耀眼亮麗。【適性】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壤土或砂質壤土最佳。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但日照充足成長較旺盛,開花不絕。【應用】庭園美化或大盆栽。【分布】【繁殖方法】春、夏、秋季每12個月施肥一次【移植時間】【撫育管理】成株呈叢生,若莖過度擁擠應隨時修剪老葉、枯葉、謝花或開過花的老株,甚至強制分株另植,以利通風。每年冬末春初將地上部莖葉全部剪除,春暖後再追肥,促使全株新生,開花更旺盛。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攝氏2432度。【校園所在】,原產地:,Cannageneraliscv.Cleopatra,別名:,51佛手蔓綠絨天南星科,【開花期】【結果期】【形態】小型至中型種,葉外緣呈披針形,羽狀裂葉,葉緣不規則淺裂至深裂,革質,濃綠色。葉柄質硬,耐陰。【適性】【應用】花材、盆栽。【分布】【繁殖方法】播種、分株、扦插或高壓法。【移植時間】【撫育管理】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2228度。【校園所在】,原產地:,PhilodendronXanadu,別名:,52緬樹桑科,【開花期】【結果期】【形態】株高可達30公尺,枝幹易生氣根。葉互生,橢圓形或長卵形,先端突尖,厚革質,全緣,新芽紅或粉紅色。隱花果長橢圓形,熟果紫黑色。【適性】栽培土質選性不嚴,但以肥沃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生育最佳,排水需良好。全日照、半日照均能成長,但日照強烈生機較旺盛,葉色明艷。幼樹生長緩慢,春至夏季為生長旺盛期,葉色明艷。【應用】適合庭植美化,盆栽需用大盆。【分布】【繁殖方法】扦插或高壓法。【移植時間】【撫育管理】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攝氏2232。【校園所在】,原產地:印度、爪哇、馬來西亞,Ficuselaslica,別名:,53無患子山欖科,【開花期】【結果期】【形態】株高可達15公尺,偶數羽狀複葉,小葉長卵形或披針形。夏季開花,白或黃綠色。核果球形,熟果臘黃色,種子黑色,果皮可代替肥皂洗濯衣物,花、根、核均可藥用。【適性】不拘土質,但以適潤之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幼株每23個月施肥一次。【應用】行道樹、庭園樹、誘鳥樹。【分布】【繁殖方法】播種法。【移植時間】【撫育管理】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攝氏1830C。【校園所在】第1區。,原產地:台灣,Sapindusmukorossi,別名:黃目子,54旅人蕉旅人蕉科,【開花期】【結果期】【形態】常綠喬木,株高可達10公尺。葉叢生枝端,排成二縱列,具長柄,形似芭蕉,自莖頂斜上放射生長,狀如一把大扇,葉鞘能貯藏大量水液,旱漠旅人常以刀具削切取水止渴,故名旅人蕉。成株開花佛焰苞狀,白色,蒴果形似香蕉,果皮堅硬,種子扁橢圓形。生性強健,樹姿高雅。【適性】栽培土質以適潤而排水良好之壤土或砂質壤土最佳,排水需良好,日照要充足。若在同一地點定植多株,扇面要調整同一方向較美觀。葉面強風吹襲易破碎,儘量選擇避風地點定植。幼株定植時預埋基肥。【應用】園景樹、幼株可盆栽觀葉。【分布】【繁殖方法】播種、分株法。【移植時間】【撫育管理】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攝氏2332C。【校園所在】第7區,原產地:馬達加斯加,Ravenalamadagascariensis,別名:,55金冠柏柏科,【開花期】【結果期】【形態】株高約14公尺,主幹細直,樹皮紅褐色,枝葉密集;淡綠色;葉鱗片狀或短針形,新葉黃綠色;性喜冷涼,本省高冷地生育為佳,適合盆栽或庭園美化。【應用】盆栽或庭園美化【分布】【繁殖方法】播種、扦插法。【移植時間】【撫育管理】生性強健,排水良好而土層深厚之地即能成長。喜陽光充足。春至夏季需水較多,年中施肥23次。春季整枝一次。性喜溫暖至高溫,生育適溫2030度。【校園所在】,原產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