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者”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者”字在古汉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语言学家对“者”字的语法功能和语 义功能的看法分歧很大,对“者”字的词性各家也有不同的称谓,有的名同实异, 有的名异实同。 各家对“者”字词性的认识基本上是二分的。吕叔湘等大多数学者将“者” 字分为“代词”和“语气词”。王力将“者”字分为“被饰代词”和“复指代词”。 朱德熙将“者”字的功能分为“转指”和“自指”。王力、朱德熙二人的观点基 本相同。王力的“被饰代词”跟朱德熙的“转指”相当,王力的“复指代词”跟 朱德熙的“自指”相当,其称谓的不同跟二人的语法体系有关。 朱德熙所谓的“转指”和“自指”从理论上解决了学术界在“者”字的词性 问题上存在的分歧。朱德熙的理论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史记部头大, 语料丰富,“者”字共出现了4 3 2 7 次。本文采用朱德熙的“转指”和“自指”理 论对史记的“者”字进行了全面研究。 本文认为:凡是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数词以及方位词组等成分 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的“者”字,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这种 “者”是转指,它不但改变了前面成分的词性,而且改变了其语义;凡是用在名 词或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以及复句前一分句末尾没有改变其前成分的语义的 “者”字,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这种“者”是自指。 关键词:者转指自指 a b s t r a c w o r dz h eh a sh i g hf r e q u e n c i e su s ei n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g r a m m a t i c a ls c h o l a r sh a v e a ne v i d e n t d i v e r g e n c e a b o u tz h e s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a n ds e m a n t i cf u n c t i o n ,a sf o rt h e g r a m m a t i c a lc a t e g o r yo fz h ea l s oh a v ed i f f e r e n ta d d r e s s ,t h em o r ec o m p l i c a t e dw a ss o m eh a v e s i m i l a ra d d r e s sb u th a v ed i f f e r e n tc a t e g o r i e s ,a r r ds o m eh a v ed i f f e r e n ta d d r e s sb u th a v es i m i l a r c a t e g o r i e s g r a m m a t i c a ls c h o l a r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a b o u t :g r a m m a t i c a lc a t e g o r yo fz h e w a sb i s e c t e d m a n y s c h o l a r ss u c ha sl vs h u x i a n gd i v i d e dz h et o p r o n o u na n dm o o d w a n gl id i v i d e dz h et ob e m o d i f i e dp r o n o u na n dr e p e a t e dp r o n o u n z h ud e x id i v i d e dt ot u r np o i n tp r o n o u na n dd i r e c tp o i n t p r o n o u n w a n gl ia n dz h u d e x i sv i e w p o i n tw a s b a s i c a l l ye q u a l i tw a s a p p r o x i m a t e l y s i m i l a ra s w a nl i sb em o d i f i e dp m n o u nt oz h ud e x i at u r np o i n tp r o n o u na n dw a n g l i sr e p e a t e dp r o n o u n t oz h ud e x i sd i r e c t p o i n tp r o n o u n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o ft h e i ra d d r e s sw a sr e l e v a n tt ot h e i r s g r a m m a t i c a ls y s t e m z h ud e x i st h e o r yo ft u r np o i n ta n dd i r e c tp o i n t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s o l v e dt h ed i v e r g e n c eo f z h e sg r a m m a t i c a lc a t e g o r yi n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 a n dh i st h e o r yh a sb e e nr e c e i v e db ym o r ea n d m o r es c h o l a r s s h 彬i saf a m o u sw o r kw i t ha b u n d a n tl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 s , i nw h i c ht h ew o r dz h e a p p e a r sw i t hs oh i g hf r e q u e n c i e st h a th a v e4 2 3 7t i m e s ,s oi t sn e c e s s a r yt oh a v eao v e r a l lr e s e a r c h a b o u t t h i st h e s i sw a gu s cz h ud e r d st h e o r yo ft u r np o i n ta n dd i r e c tp o i n tt om a d eat h r o u g h r e s e a r c ht h ew o r dz h ei ns 觚,i s oi tc a l lb e i n t e r p r e t e dc l e a r l y t h i st h e s i sh o l d st h ep o i n tt h a tt h ew o r dz h ea ht h o s et h a tu s e da f t e rv e r bo rv e r bp h r a s e , a d j e c t i v e ,n u m b e ra n dp o s i t i o nw o r dt of o r man e wn o u np h r a s e ,h a v et h es i m i l a rg r a m m a t i c a l f u n c t i o na n ds e m a n t i cf u n c t i o nw a sc a l l e dz h eo ft o r np o i n t ,i tn o t o n l yc h a n g e dc a t e g o r yo ff r o n t c o m p o n e n t ,b u ta l s oc h a n g e dt h em e a n i n g o ff r o n tc o m p o n e n t a l lt h o s et h a tu s e da f t e rt h en o u n o rn o u n p h r a s e ,v e r bp h r a s ea n de n do ft h ef o r m a lc l a u s eo fac o m p o u n ds e n t e n c e n o tc h a n g e dt h e m e a n i n g o ff o r m a lc o m p o n e n gh a v et h es i m i l a r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a n ds e m a n t i cf u n c t i o nw a s c a l l e dz h eo fd i r e c tp o i n t k e y w o r d : z h e r u mp o i n td i r e c tp o i n t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 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师范大 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咨送竺日期:丛二f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耋羹堡导师签名:f 墨墨! 笠 日期 引言 自马氏文通以来,语言学家对“者”字的研究分歧很大,引的例句类 型也有同有异,情况颇为复杂。下面我们把各家关于“者”字的研究情况梳理如 下。 ( 一) 马氏文通称有的“者”:勾“接读代字”,有的“者”为“助字”。 1 马氏所谓的“接读代字”是指几个与读有密切联系的代词。“接读代字者, 乃所以为读之记也。”马氏的接读代字有三个成员:“其”、“所”、“者”。 马氏在接读代字二之四中论述了“者”字结构的七种语法功能。“其成 读也,为用有七:一为句之起词,二为止词,三为表词,四为司词,五居偏次者, 六用若加语者,七有假设词气者。”如: 孟公上:“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者”指人,犹云“为此诗之 人其知道乎”,故“为诗者”乃“知道”之起词也。史伯夷列传:“此 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此”为起词,其表词即“者”字。史- 萧相国世 家:“谁可代君者? ”犹云“可代君之人是谁? 可代君者”句之起词也。 史河渠书:“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投山通道者”所以记 “佗渠”之4 * - t 若也。“渠”,名也。“者”以指焉,而成一读。 马氏在实字卷之二名字二之一中论及公名、本名后的“者”。“至于公 名、本名后殿以者字者。所以特指其名而园以诠解其义也。”这种“者”马 氏认为仍有所代。 公名殿“者”字者,论语所称“仁者知者”之类。又八佾: “三家者以雍微”“者”字特指“三家”,而心斥其非分之事 本名殿“者”字者。庄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 者也。南冥齐谐”皆本名,“者”煞之,所以为诠解之地步也。史- 淮 阴侯列传:“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特指信以明其才之不可匹也。又屈 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茬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者”指以 上诸人而总记之也。 马氏在接读代字“所”中论及“所”字结构后的“者”字: “所”字前词置后而为代字者,概为“者”字。盂告上:“其所以 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所”指“者”,原其所以放心之事与斧 斤伐木无异,故c 者”亦空指事理g - 。礼大学:“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 者厚。所”指“者”者,皆据人之言。齐策:“视吾家所寡有者。所” 指“者”,即云“视吾家所寡有之物”也。 有以c t 所”字领起者,则其前词详观上丈,有可不言而喻者。礼。大 学之“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所谓诚其意者”,乃承上文而言。犹云“上 文之谓修身在i f - 其心者”,“上文之谓诚其意者”云。更有传中誓文以 c c 所”字领起者,而杜注与经学家直谓“所”字系当时誓词,盖曾未细味 其文,故武断耳。左- 文十三:“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所”指“者”, 此句含c c 余如”两字,犹云“余如不归尔帑有如河”云。盖誓文必有假设 之词。 马氏在询问代字“何”中论及“伺者”: 项羽本纪:“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 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竞斩阳周。 何者? 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诛之。”犹云“诸将有功于秦而卒死是何故” 云。故“何者”用如表词,以诘其事之故也。 马氏说“何者”用如表词,说明马氏并未将这种“者”看作疑问语气词,因 为马氏说“遍观古籍,者未有助句者”。 马氏在静字三之五说:“前文名字不一其类,后用静字为别者,则殿以 者字,代指其名也。若约数,则名字先置以为母,静字后置以为子,殿以 者字,亦以代名也。母予间概参之字,其不参者,避重也。前文无名而 突用静字,以者字为殿者,则其静字必习用者也。” 史功臣侯年表序:“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小者”, 犹云“小侯”也,“者”殿“小”字,以代上文“侯”字耳。又左裹三 十一:“且年来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八九十”静字, “者”字所以指有是年之人也。孟子离娄上“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二者”总指上文。论语阳货:“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呼 起下文。盖“二五”皆静字,殿以“者”字,所以实指其事也。 孟离下:“是则罪之大者。罪”名字,先置为母,“大者”后置 为子,中间“之”字,以明“罪”字之在偏次。“罪之大者”,犹云“诸罪 中之大罪”也,故“者”字所以代名也。左襄三十:大夫之忠俭者从 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忠俭”两静字,犹云“诸大夫中忠俭之大夫” 也。“秦侈”者项接上文,犹云“大夫之泰侈者”。 马氏在论比三之八中论及“者”字。 汉一万石君传:“至廷见,如不能言者。”犹云“至廷见时,其嗫嚅 之情,一若不能言之人”也。“如”后之豆助以。者”字,以比如是之人也, 所谓嗫嚅之情,乃所以比两端者,今隐寓句中,不言可明。史信陵君列 传:“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犹云“公子自责其愧悔之状,一 如无地以自容之人”也。 马氏在散动诸式五之四中论及“者”。 “散动后殿者字,以指其事之人物者,最为习用,盏与静字之附以者 字者无异。” 盂一梁下:“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耕仕”两 散动字,殿以“者”字,即指耕田之人与出仕之人也。其实“耕者仕者” 各为一读,而以“者”为起词,其“者”字即接读代字耳。 马氏在传信助字“也”中论及“者”字。 有以读为表词,煞“也”字以决其是者。孟离上“君不行仁政而 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犹云“如是皆为孔子所弃之人”。“者”乃接读代 字。几读为表词,类有接读代字翥,其常也。孟离下:“大人者,不失 其赤子之心者也。” 同时马氏还论述了“也”字助读与“者”字助读的区别: “起词之读殿者字者,则惟言起词为何如之人物,而与下文之功用有绝 不相涉者矣。此也者两字所以助读之别也。” 其助顿也,同乎名。礼大学云:“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 磨者,自修也;瑟兮间兮者,恂渫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 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前文有注意之字句,欲重引焉 以中其义,则先助“也”字,复缀“者”字。礼中庸云:“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孟子万章下云:“金声之也 者,始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诸句皆以“也者”两字叠助前文 3 而为之申解也。 马氏关于“也者”中“者助顿”,“同乎名”的看法很有见地。 马氏在合助助字中说“者”后殿其他语气词,“者”仍是接读代字。 “者字之后,凡助字皆可助也,如者也者矣者耳者乎者 哉者邪之类。然者字之可列为助字者,以其可殿夫句读而不为他字所 殿。者字先乎诸助字者,如者也7 者矣等语,皆为接读代字,而不能以 助字目之。” 2 ,马氏文通在传信助字“焉”中附论了助字“者”。“其助状字也,如今 者昔者不者且者等语,皆无所指,借以顿住起下而已。若非代字而 殿读焉,亦惟以推原事理以求其故耳,已见代字篇。”马氏认为时间名词后的“者” 字,因果复句中结果分句后的“者”字都无所代,是“助字”,即语气词。马氏 还认为“者”字没有用作句束语气词的,蚀说:“遍考占籍,者宇无助旬者。” 马氏对“者”字的论述较为全面,有些观点很有见地,后来之学者对“者” 字的研究,是在马氏开辟的道路上前进的。 ( 二) 杨树达词诠论述了“者”字的八种用法。 1 “指示代名词,兼代人物。代人可译为人,代事物可译为的。” 如: 仁者安人,智者利人。( 论语里仁)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庄子腿箧) 2 “复牒代名词。”如: 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 聂政传) 3 “语末助词,助词或句,表提示。”如: 仁者,人也;义者,宜也。( 礼记中庸) 4 “语末助词,表疑问。”如: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论语先进) 君言太谦! 君而不可,尚谁可者? ( 汉书) 5 “语末助词,表饰设。”如: 田乞伪事高国者。( 史记齐太公世家) 6 “语末助词,表拟度。”如: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论语乡党) 7 “语末助词,表商榷。”如: 公曰:周其弊乎? 对日:殆于必弊者。( 郑语) 8 “语末助词,表假设。”如: 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论语公治长) ( 三) 杨伯峻古汉语虚词说“者”字有四种用法,与本文有关的有三种。 前两种是“助词”,另一种是“语气词”。 1 “者为助词,和区别词、语或述说词、语结合的,在现代汉语都可译 为的。”如: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论语里仁) 是故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 孟子尽心上) 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 左传襄公三十年) 2 “者作助词,一般在时间词下。”如: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诗经邶风- 车邻) 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 孟子公孙丑上) 3 “者字作为语气词,表提示,也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在判断旬中,主 语用者提示,谓语用也终结,而不用系词。”如: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史记项羽本纪) “另一种情况是,者字用在叙述句或描写句主语之后,而那主语是前文 所不曾提及或者突然出现的。有时主语前更加一有字。”如: 吕公者,好相人。( 史记高祖本纪)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柳宗元:捕蛇者说) “还有一种是,在复合句中,上旬述现象或者事实因询原因,用者字, 下旬加以解释,多用也字作结。”如: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 秦图书也。( 史记- 萧何世家) 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 功多, 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 史记项羽本纪) 人君无智愚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 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史 记屈原列传) 4 “者字作语气词若表疑问或反问,一定另有疑问词。”如: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e 1 。孰为此者? 天地。( 老子) 伸卿! 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 ( 汉书- 王章传) 5 者作助词,在旬末,表拟度或馋设或商榷,部可译为的样子、 似的。”如: 阳虎伪不见冉猛者。( 左传定公八年) 6 “者作语气词,在复合句上分句,可以表示假设。”如: 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 史记- 楚世家) ( 四)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第六章谈了“者”字的作用。“我们知道白 话里有的字的地方,文占里多用之字,但是这些地方却不能用之字, 要用者字。”如: 三十二人中考列甲等者五人。 富僧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这些句子里如果用之字,那个词组就缺点什么似的,非用者字站 不住。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者字有一种完形作用。” “这个“者”字的完形作用,常常可以利用来改变加语和端语的次序。例如 白话里说有钱的和尚没去成,穷的倒去了来了,文言里仿佛觉得这种把端语 放在两个加语的一个后面不大整齐似的,就把端语索性放在前面,两个加语后头 都用者字衬住。”如: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为学) “有的在端语之后加个之字使他处于一种分母地位。”如: 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左传) 要略第六章论及“所”字结构后的“者”。 “在文言里有所字的词组,假如省去端语,可以用者字来完成词组 的名词性,但多数可以不用者字。”如: 视吾家所寡有者。( 冯谖) 然别吾所求者无不可乎? ( 左传) 要略第十七章论及“者”字。 “表提示的语气诃,文言用者,白话没有。者7 字常见是在主语和谓语 之间,”如: 仁者,人也;义者,宜也。( 中庸)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 无双。( 淮阴) “还有在者字之前先用也字一舒的。”如: 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 礼记檀弓上) “用在别的地方的。”如: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里仁) 【时间词后j 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 史楚世家) 假设小句后】 要略第二十一章论及解释句第- - 4 句之末的“者”字,如: 人君无知愚贤不肖,莫不欲求思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 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史- 屈 原传) 呜呼曼卿! 盛衰之理,吾田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 临风而陨涕者,有愧夫太上之忘情。( 祭石曼卿文) 吕叔湘说“不妨说这个者7 字就是判断句里面主语谓语之间常见的者 字。”吕叔湘把这个“者”看作是语气词。 要略第二十二章论及后果小旬之后的“者”宇。“后果小旬之后白话多 用了字结果,文言常用矣字,有时也用也字,有时候又用者字。” 如: 客亦何面目复见丈乎? 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史孟尝君 传) 为君计者,勿攻便。( 魏策四) 吕叔湘文言虚字认为“者”有“称代”、“提顿”两种用法。 称代的用法如: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爱人者人巨爱之,嫩 者人恒敬之。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一似重有忧者。 谁可代君者? 7 吕叔湘对最后一例中的“者”字的看法与马氏一致。他说:“用谁字的 问句常有用者字结的。有人算为疑问语助词。其实仍是称代之词。谁可代 君者就是可代君者谁? 谁是谓语。可说谁可代君? 但习惯上多加 一者字,使谁字由主语变成谓语。” 提顿的用法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客如复来见者,吾必唾其面。 ( 五) 王力对“者”字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在不同的著作中有不同的论 述。 e 个世纪四十年代王力中国语法理论认为有的“者”是“被饰代词”, 有的“者”是“复指代词”。 “被饰代词”“者”字“并不是一般所谓关系代词。它也象所字一 样,并不曾居于两个句子形式的中间,担任联结的职务。”如: 仁者安人,智者利人( 论语里仁) 。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孟子告子上) ? 是者罪之大者( 孟子离娄下) 。 复指的“者”字“就是复指名词,以引起一种判断语或描写语”。如: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庄子逍遥游) 。 吕公者,好相人( 史记高帝纪) 。 王力说:“这种者字已经很接近于纯粹的虚词,不过,它仍不失为代词, 只是该归入复指代词一类,不复认为被饰代词罢了。” 王力晚年著作汉语语法史关于“者”宇的观点跟中国语法理论一 致。 被饰代词“通常用在形容词、动同或动词性词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 组,表示的人或的事物。如: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复指代词如: 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 史记河渠书) ( 此例中“者字结构等于后置的修饰语。”)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目轩辕。( 史记五帝本纪) ( 此例中“者字直接放在名词后边,来复指主语,引出判断”。) 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 史记张释之传) ( 此例中“者”字放在主谓结构的后面,这介主谓结构“作为一个整 体,而用者字复指,来解释原因,有这是因为的意思。”) 王力古代汉语却认为有的“者”是“特指代词”,有的“者”是“语气 词”。 “者字是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它通常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的 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一。如: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治长)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孟子梁惠王上) “者字还可以用在数词后面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情,或者几样东西。”如: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论语颜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孟子告子上) “语气词者字用在判断句的主语后面表示提顿。这种者字又常常 用在有字的宾语后面,和有字及其宾语组成个名词性词组,作下文的 主语。”如: 宋人有曾商者,为宋王使秦,( 庄子列御寇) “在时间词今昔等字的后面也常常用者字。”如: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战国策赵幕四) 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孟子梁惠王下) “语气词者字又常常用在假设分旬或结果分句的后面表示停顿。”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 告子下)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孟子- 公刊、丑下) 王力古汉语字典“者”下与本文有关的义项有四个。前两个义项是“代 词”,后两个义项是“助词”。 一、代词。通常用在谓词或谓词性词组之后,构成体词性者字结构, 表示“的人”、“的事”。论语公治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9 少者怀之。” 二、代词。用在数词的后面,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情,或几样东西。孟 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目寡,老而无子日独,幼而无 父日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无告:箐。” 三、助词。在说明句中,用在名词主语的后面,表示提顿。列子汤 问:“北山愚公者,年且丸十,面山而居。”也用在复合句前面分句的后尾, 起提顿作用,引出后面的说明解释,战国策- 齐策一:“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用在时问词后。论语阳货:“古者,民有三疾。”用在有 字句宾语后面,这个宾语是下丈的主语。论语雍也b :“有颜曰者好学。” 四、助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测度。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 君忧之,问左右:何人可使收责于薛者?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言 之,貌若甚威者。” 王力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著作中国语法理论认为“者”是“被饰代词”, “复指代词”,直到他晚年的著作汉语语法史仍坚持认为“者”是“被饰代 词”,“复指代词”。他主编的古代汉语却认为“者”是“特指代词”,“语气 词”,王力古汉语字典认为“者”是“代词”,“助词”,这与他的语法体系不 一致。二者的分歧主要在于王力语法体系中的“复指代词”,古代汉语、王力 古汉语字典称为“语气词”、称为“助词”。 吕叔湘关于“者”字的观点跟王力的语法体系不同。他们的分歧主要在于王 力语法体系中的“复指代词”,吕叔湘认为是表“提顿”的语气词。王力古代 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跟吕叔湘的观点基本一致。王力古代汉语是全国 高校通用的教材,因此“者”是“语气词”的观点影响极大。 + ( 六) 朱德熙在一九八三年发表于方言杂志上的自指和转指文 认为“者”字是名词化标记,有“自指”和“转指”两种用法。自指和转指 一文以先秦语料为研究对象。 1 什么是“自指”和“转指”。 “从语义的角度看,谓词性成分的名词化有两种。第一种单纯是词类的转 化,语义保持不变。例如英语形容词k i n d 加上后缀h e s s 之后,转化为名词 k i n d n e s s 。k i n d n e s s 和k i n d 的词汇意义是一样的,后缀n o s s 没有给词根k i n d 添 加新的意义。所以在词典里,k i n d n c s s 可以附在k i n d 之下,注明词类,无须另外 1 0 释义。第二种除了词类的转化以外。词义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例如英语动词w r i t e 加上后缀一e r 转成名词w r i t e r 。w r i t e r 和w r i t e 不仅词类不同,意义也不一样。因 此词典里在w r i t e r 下边必须另外释义( 姬s o l t t e o r l ew h ow r i t e s 之类) ,不能只注明 词类就算完事。静一种名词化造成的名词性成分与原来的谓词性成分所指相同, 这种名词化可以称为自指;后一种名词化造成的名词性成分与原来的谓词性成分 所指不同,这种名词化可以称为转指。自指意义只跟谓词自身的意义相关,而 转指意义则跟谓词所蕴含的对象有关。” 下面,为行文的方便,我们先介绍“转指”,再介绍“自指”。 2 “者”字的转指功能。 朱德熙说“谓词性成分加上者”造成表示转指的名词性结构”。v p 者( 即谓词性成分加上“者”造成的表示转指的名词性结构) 往往指施事,有 时也指受事。”如: 施事: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 荀子不苟) 受事:士之急难可使者几何人? ( 管子问) “因为者7 ( 即转指的者) 是提取主语的,所以在转指的v p 者。 里主语必须缺位。”如: 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孟子滕文公下) 朱德熙分析说:臣弑其君者7 的构造是臣,弑其君者,不是臣弑其 君者7 ,弑其君者是。臣的后爱修饰成分。” 朱德熙特别分析了转指的“v p 者。”表示受事的例句。如: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孟子滕文公上) 今有功者妊赏,赏者不得( 德) 君,力之所致也。有罪者必诛,诛者 不怨上,罪之所生也( 韩非子难三) “赏者和诛者分另q 指被赏者和被诛者。” 3 “者”字的自指功能。 “者字除了转指功能之矫,还有自指功能。”朱德熙对下面两个例 子进行了比较: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 e 吾- - 雍也) 仁者,人也:义者,宜也。( 礼记- 中庸) 前一例“仁者指有仁这种德性的人,转指;后一例仁者指仁 这种德性本身,自指。” 朱德熙花了很多的笔墨论述自指的“者”字。 “由于表示转指的者是提取:主语的,所以如果者字前头是一个主 谓结构,而且这个主谓结构又不能作为一个大主语的谓语部分看待,这种者 字就只能是表示自指的。”如: 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钧金与一舆羽之谓哉,( 孟子告子下) 秦攻梁者,是示天下要( 腰) 断山东之脊也。( 战国策魏策四) 朱德熙论证了自指的“v p 者。”中“者”不可能是语气词。如: 孔子于乡党,恂陶如也,似不能言者过位,色勃如也,足蹬如也, 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 乡党) 上例“v p 者。”在宾语的位置上,者不可能是语气词。那么它处在 其它语法位置上的时候,自然也不能说它是语气词。”如: 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庄子刻意) 象上例,即使“也者”连用,“者”也不是语气词。 “古汉语里表示白指的者也可以加在名词性成分上头。”如: 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战国策秦策二) 有颜回者好学。( 论语雍也) 于是使勇士桌者往杀之。( 公羊宣公六年) “自指的者7 还可以加在指时间的词语上头。”如: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论语泰伯)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k - - t :a ,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论语先进) “因为自指的者。可以加在名词性成分上头,所以名词化结构所v p 和所j v 也都可以带上这种者字造成所v p 者。和所j v 者。等格 式。” 朱德熙认为不能把“自指”的“者”看成是有“提顿”作用的语气词。他 说:“把自指的者字看成语气词,主要因为此类者字在句子里不是具体 意义的承担者,而且经常在主语或复旬里前置从句的末尾出现。说它有提顿作用 是因为后头往往跟个句中的停顿。其实自指的者7 字能够出现的位置并不限 于主语和从句的末尾。”朱氏举了“三子者”在修饰语和在宾语位置上的例子, 说明这种“者”字显然不能解释为语气词。如: 异乎三子者之撰。( 论语先进) 君日告夫三子者。( 同上- 宪问) 朱德熙论述了假设句中的“者”。 “我们关于自指的者的说法在分析下边一类句子的时候似乎碰到了困 难。”如: 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 论语公冶长) 为君计者,勿攻使。( 战国策魏策) 故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远蔽其大也。( 荀子解蔽) 若告我以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皆我所 闻知也。( 庄子盗跖) 客亦何面目复见文乎? 如复见丈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史记孟尝 君列传) “这些句子里的v p 者。都表示假设意义,有的前边还有表示假设的连词 若或如。这种场合的v p 者。似乎应该看成是复旬里的前置分句,不 宜看成名词性主语,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其中的者字就只能解释为语气词, 不能解释为名词化标记了。” 朱德熙还讨论了屡见于左传等书的誓辞里的“所v p 者”旬式。如: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怔。( 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孥者,:行如河。( 同上文公十三年) 所不杀子者,有如陈宗( 同上哀公十四年) 朱德熙说“历来讨论这种句式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字上,提出了种 种不同的解释。其实就语法结构说,关键在者字上。”这类句子跟上面的例 旬一样“都是用自指的v p 者。表示假设的。至于这类旬式里的所字恐怕 跟名词化标记所无关,很可能代表一个意义与若类似的词。” ( 七) 何乐士左传虚词研究把“者”字的用法分为四类。结构助词、 语气助词、“者”的词组、语气词。 1 “结构助词者是指能够改变结构性质的者。它的主要作用是把动 词、动词短语或句子加者,变为名词性短语。除了动词外,它或可以与其它 一些词或短语组成者字结构,使:三具有名词性短语的性质。”如: 弈者举棋不定,不能胜其偶。( 襄2 5 ) 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襄3 i ) 郑之罕、宋之乐,其后亡者也,二考其皆得国乎! ( 襄2 9 ) 马不出者,助之鞭之。( 衷2 7 ) 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僖2 3 ) 后者不救,则无继矣。( 隐9 :r 卫候为虎幄于藉圃,成,求令名孝而与之始食焉。( 哀1 7 ) 2 语气助词的特点是:“它用于名词或名词性结构之后,或复旬的偏句之后, 它不改变原来结构的性质,只起语气作用。” 单旬中的“者”。如: 六官者,皆桓族也。( 成1 5 ) 其四人者,皆受县而后见于魏子,以贤举也。( 昭2 8 ) 诗静所谓“人乏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 ( 宣2 ) 所沮天昏孤疾者,为暴君使也,其言僭嫂于鬼神。( 昭2 0 ) 礼也者,小事大,大字小之谓。( 昭3 0 ) 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 昭1 3 ) 复旬中的“者”。如: 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 襄1 4 ) 公日:“所难子者,上有天,下有先君。”( 哀1 4 ) 子高日:“微二子者,楚不国矣。”( 哀1 6 ) 阳虎伪不见冉猛者,日:“猛在此,蠲败。”( 定8 ) 见舞大武者,日:“美哉! 周之盛也,其若此乎! ”( 襄2 9 ) 有陈豹者,长而上偻。( 哀1 4 ) 3 “语气词者的特点是用在全旬之末。”如: 卢蒲姜告之,且止之,弗听,日:“谁敢者! ”遂如公。( 襄2 8 ) 狄魇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左执之,右拔,以成一队。 孟献子日:“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 襄1 0 ) 4 “者7 的词组。”如: 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费终。( 哀1 6 ) 古者越国而谋。( 文1 ) ( 八) 其它几本词典关于“者”字的论述。 1 汉语大字典“者”下与本文所谈“者”字有关的义项有两个, 是助 1 4 词,二是语气词。 助词。1 、与一系列词语构成“者”字结尾的短语,分别表示人、事、 物、时闾等。a 、表人。论语,子璐:“近者悦,远者采。”b 、表事。g 易系 辞下:“危者使平,易者使倾。”c 、表物。汉书匈奴传下:“以老上单 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d 、表时间。论语,阳货:“古者, 民有三疾。”2 、用在复甸前一分甸之末。a 、表示前后两分句有解释和被解 释的关系,相当于“的原因”、“是因为”。孙子兵法虚实:“攻 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b 、表示前后两分句有假设关系。商君书算 地:“民众而不用者,与无民同。 语气词。1 、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 失其赤子之心者也。”。2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史记- 晋 世家:“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 ”3 、表示比拟,相 当于“的样子”。左传- 定公八年:f 日虎伪不见冉猛者。” 2 汉语大词典“者”下与本文所谈“者”字有关的义项有两个,一是代 词,二是助词。 1 、代词。( 1 )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 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a 、指代人。( (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 明。”b 、指代事或物。易系辞上:“负也者,小人之事也”。论语- 子 罕:“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2 )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丈所说的几种 人或几件事物。孟子- 粱惠王下:“老而无妻日鳏,老而无夫日寡,老而 无子日独,幼而无父日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元告者。” 2 、助词。( 1 )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礼记檀弓下: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2 ) 作为定语后置的 标志。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 半矣。”后汉书- 孔融传论:“昔谏大夫郑昌有言:山有猛兽者,藜藿为 之不采。( 3 )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丈,常表示 判断。礼记中庸:“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史记陈 涉世家:“陈涉者,阳城人也,字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有蒋氏者, 专其利三世矣。”( 4 )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 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 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忧之,问之,问 左右: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 ”( 5 ) 用在句末,表示拟度。论语乡党: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7 ) 用于复合句前一分句,表示 因果关系。孙子虚实:“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8 ) 用于复合 句前一分句,表示假设关系。韩非子孤愤:“使其主有大失于上,臣有 大罪于下,索国之不亡者,不可得也。” 3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者”下与本文所谈“者”字有关的义项有两个, 一是助词,二是语气词。 助词: “在动词性成分之后,组成名词性结构,提示具有该行为、性质的实体,多 指人。可译为的( 人、事、物) 等。”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王风黍离) “在形容词性成分之后,组成名词性结构,提示具有某种持征、性质的实体。 常指人。可译为的( 人、事、物) 。”如: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论语里仁) “在数词之后,构成名词性结构。”如: 此五者,邦之蠹也。( 韩非子五蠹) “在时间词之后,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时问。”如: 暮春者,春服既成。( 论语先进) 今者,项庄拔剑舞。( 史记项羽本纪) “在名词性成分之后,起提示作用。常作主语,兼有标明语音停顿、引出下 文的作用,可不译出。”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列子汤问* ) 邑有成名者,操童予业( 聊斋志异促织) “者字结构与若、如、似、伪( 为) 等动词连用,表示事物间 类同或类似关系。可译为像的( 样子) 、似的等。”如: 阳虎伪不见冉猛者。( 左传- 定公八年) i 吾气词: “在旬末、与前面疑问代词谁、何7 等呼应,构成疑问旬。”如: 1 6 卢蒲姜告之,且止之。弗听,日:“谁敢者? ”( 左传寰公二十八 年) “在前句末,者之前,时有所以与配合,提示某一事实,后句申述 缘由。可译为的原因,或在后句加上表原因的词语。”如: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孙子兵法虚实) 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 论衡论死) “在前句末,表示假定的事实,时有假设连词即、若与之配合。可译 作的话、如果的话,或不译出。”如: 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 庄子至乐) 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 史记楚世家) 4 实用古汉语大词典“者”下亏本文有关的义项有两个,是代词,二 是助词。 ( 代) 同词和词组结合,指代人,事物。译为“的人( 事、时候、 地方) ”、“的”。韩非子说林上:“狂者东走,逐者亦东走。” ( 助 用在判断句的主语之后,表提顿。史记项羽本纪:“亚父 者,范增也”。用在叙述句的主语或兼语之后,表提顿。史记项羽本 纪:“范增数目项王,所举玉块脱示之者三。” 用在作状语的时间名词后, 表提顿。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株洲茶陵县总工会工人文化宫建设项目专业技术人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河北保定市定兴县国有公司领导人员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专用X射线机项目建议书
- 2025湖北恩施来凤县星熠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财务人员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辽宁能源控股集团所属能源投资集团拟聘人员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南平武夷山市公安局公开招聘铁骑女性警务辅助人员6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昆明市盘龙职业高级中学烹饪教师招聘(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船用推进电机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黄骅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真题
- 2025北京化工大学化办公室(中心)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1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课文翻译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 DZ∕T 0338.1-2020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第1部分 通则(正式版)
- 2024届唐山市高三高考一模(第一次模拟演练)语文试卷(含标准答案)
-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上报
- 空调维保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光伏电站全面巡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 人教版七-九年级课文按文体分类目录
- 食品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表
- 普通物理热学-李椿-电子教案
- 金蝶云星空+V7.5标准版产品培训-财务-存货核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