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对余光中翻译主张的思考.pdf_第1页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对余光中翻译主张的思考.pdf_第2页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对余光中翻译主张的思考.pdf_第3页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对余光中翻译主张的思考.pdf_第4页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对余光中翻译主张的思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余光中发表翻译理论,翻译文学作品,从事翻译教学,是著名的翻译家。本文试图 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对余光中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其翻译理论,分析其部分翻译实例,提 炼其翻译风格,对其在翻译上的造诣作一个尽可能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来彰显其在文学 翻译上的独到之处及对文学翻译的贡献。 余光中认为翻译是一l - j 艺术,需要两相妥协,所以翻译好比婚姻。 翻译中,必有创作之成分。这创作并不只限于字面内容的转换,比字面和内容更难 参透传递出来的是原作者的风格,是作者创作的作品中的风骨。译者真j 下难做的,还是 领会、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理想,并将之化为译文的风格理想。余光中指出,“译 者不必兼为作家,但是心中不能不了然于创作的某些原理,手中也不能没有一枝作家的 笔”。 翻译和创作是相互影响的。翻译工作者要达到忠实通顺的统一,要在翻译时发挥创 作性,又不可发挥得太随心所欲,要“不逾矩”,要参透还要传递出作品的外在形体和 内在风格,要对得起作者、作品还有艺术。 余总结出一条检验译者称职与否的标准,可以看译文中有没有加注,对某些词条或 背景作出解释。同时,译者的负责精神还体现在对自己原来译文的反复修改或重译上。 具体到戏剧体裁的翻译,余光中归纳了戏剧的翻译的自身特点,即译出的剧本不但 要适宜阅读,更应能拿到舞台上表演;观众、听众的需要都要考虑到。对戏剧中的双关 语、文化专有项、对仗句的处理都亲做了优质的翻译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范本。 余光中在强调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的发展学习的同时,不忘维护汉语的纯洁。他分 析了西化的原因和症状表现,主要是名词成灾、虚词的滥用以及动词的西化,列举了各 种具体病症,并详析了造成西化的的诸多原因,比如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外在传播媒 体的坏影响,警示大家都要注意从哪方面杜绝西化侵蚀。他痛陈西化对汉语的破坏方面 和程度,倡导保护恢复母语的健康生态。 余光中还亲自从事翻译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对不良的教学现状有着清晰的分析,且 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设置方案。翻译的冷门处境造成教师的工作动力受到打击,学生的实 践热情受到阻碍;课程设置上的厚此薄彼使得学生的汉语水平不济,也影响了对翻译j 下 摘要 误的判断和翻译水平的提高。 翻译批评是余光中在翻译理论跟翻译实践之外涉足的又一地带,或者说是“中间地 带 。在他看来,批评就是理论的应用,理论之实践。因此,翻译批评的良好风气要慢 慢展开,以监督翻译界小心从事,起到规范译者、指导读者的作用。 而目前的翻译批评存在着回避评价,或者即使评价也不客观理性的问题。这不利于 形成民主宽泛的学术评论氛围,损害了译者的工作勇气和热情,也误导了读者的判断选 择。 合格的翻译批评者,首先要保持中立的学术研究态度和客观理性的眼光。要仔细比 对原文后再下结论,而且结论应该是从全局着眼的,而不是揪住只言片语就妄下判断。 总之,要保证是客观全面的批评结论。 关键词:余光中,翻译,中文,戏剧 a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a saf a m o u st r a n s l a t o r , y uk w a n g c h u n gd e v e l o p st r a n s l a t i o nt h e o r y , t e a c h e st r a n s l a t i o n a n dd o e st r a n s l a t i n gp r a c t i c ea sw e l l t h i sp a p e ri sd e s i g n e dt om a k e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t h o r o u g hr e s e a r c hf r o map o i n to fv i e wo fl i t e r a t u r et r a n s l a t i o no ny u s u n i q u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n d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t ot r a n s l a t i o n y ut r e a t st r a n s l a t i o na sak i n do fa r to fm u t u a lc o m p r o m i s e ,w h i c hi ss i m i l a ra sm a r r i a g e t h e r em u s tb ea ne l e m e n to fc r e a t i o ni nt r a n s l a t i n gp r o c e s s t h ec r e a t i o ni sn o tc o n f i n e d t ot h el i t e r a lm e a n i n gt r a n s f e r , b u tt h ea u t h o r ss t y l ea n ds p i r i tw i t h i nt h ew o r d s i ti st h er e a l h a r dt a s kf o rt r a n s l a t o r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a u t h o r sl a n g u a g es t y l ea n da r tb e a u t ya n dr e p r o d u c e t h e mh a r m o n i o u s l yi nt a r g e tl a n g u a g e y ud e s c r i b e sa sf o l l o w s ,“at r a n s l a t o ri sn o tn e c e s s a r y t ob eap r o f e s s i o n a lw r i t e r , b u tm u s tk n o ws o m ep r i n c i p l ea b o u tw r i t i n ga n dh a sap e no fa w r i t e ra sw e l l t h em u t u a li n f l u e n c eb e t w e e nw r i t i n ga n dt r a n s l a t i n ga s k st h et r a n s l a t o rt od e v e l o ps o m e c r e a t i o no nt h eo n eh a n da n da v o i dg o i n gt o of a ro nh i so w nw i l l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e t r a n s l a t o rm u s tt r a n s f e rb o t ht h ea p p e a r a n c ea n ds p i r i ti no r d e rn o tt od i s a p p o i n tt h ew r i t e r ,t h e r e a d e ra n dt h ea r t y ug i v e ss o m ea d v i c eo nh o wt oj u d g ew h e t h e ro rn o tt h et r a n s l a t o ri sq u a l i f i e da n d t r u s t f u l ,t h a ti s ,t os e ei ft h et r a n s l a t o rm a k e sa n yp r e f a c eo ra n n o t a t i o nt og i v ee x p l a n a t i o nt o p a r t i c u l a rw o r d s ,p h r a s e so r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r e s p o n s i b l ea t t i t u d eo fa q u a l i f i e dt r a n s l a t o rc a na l s ob er e f l e c t e do nt h et r a n s l a t o r su n s t o p p i n gr e v i s i o n sa n dr e p e a t e d t r a n s l a t i n gf o rp e r f e c t i o n g o i n gas t e pf u r t h e r , y us u m m a r i z e st h ep e c u l i a r i t yo ft r a n s l a t i o no nd r a m a ,t h a ti s ,e a s y t or e a da n da p p r o p r i a t et op l a yo ns t a g e ,w h i c hr e q u i r e st h e t r a n s l a t o rt ot a k ea u d i e n c e si n t o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y up r a c t i c e sh i m s e l fo n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o fp u n sa n da n t i t h e s e sa n de t c a n d o f f e r se x c e l l e n tm o d e l s y um a k e sg r e a te f f o r t st os a f e g u a r dt h ep u r i t yo fc h i n e s ed u r i n g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p r o c e s s h eg i v e sat h o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o nt h er e a s o n sa n ds y n d r o m e so f f o r e i g n l i z a t i o n ”,s u c ha st h e i i l a b s t r a c t a b u s eo fn o u n sa n df o r mw o r d sa n dt h em i s u s eo fv e r b s h ec r i t i c i z e st h a tt h eu n r e a s o n a b l e 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a n db a di n f l u e n c ef r o mt h em e d i as h o u l dt a k et h eb l a m ea n dc a l lo n 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b a da s p e c t sa n ds e v e r ed e g r e eo f “f o r e i g n l i z a t i o n a n dp r o t e c t i o no nt h e h e a l t h ys t a t eo ft h em o t h e rl a n g u a g e y ub e h a v e st r a n s l a t i o nt e a c h i n ga sw e l l h eh a sac l e a ra n a l y s i so nt h eu n h e a l t h y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o ft r a n s l a t i o nt e a c h i n ga n ds u m sh i su n i q u e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 l i u l ea t t e n t i o nt o t r a n s l a t i n gc o u r s em a k e st e a c h e r s m o t i v ea a a c k e da n ds t u d e n t s z e a lf o rp r a c t i c es t e m m e d t h eu n b a l a n c eo nt h e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r e s u l t si nt h es t u d e n t s l o wl e v e lo nc h i n e s e ,w h i c h i nr u mb e c o m e sa no b s t a c l et o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i m p r o v e m e n t y ua l s od o e ss o m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i lt r a n s l a t i o nc r i t i c c r i t i c ,a sh ee x p r e s s e s ,i s t h e p r a c t i c eo nt h et h e o r y ”t h e r e f o r e ,i ti sn e c e s s a r ya n di m p o r t a n tt od e v e l o paf a v o r a b l e a t m o s p h e r eo fc r i t i ct os u p e r v i s et r a n s l a t o r sa n dg u i d er e a d e r s t r a n s l a t i o nc r i t i ca tp r e s e n tt i m en e g l e c t sa p p r a i s e m e n t ,a n di ft h e r ei sa n y ,t h a ti sn o t s e n s i b l ee n o u g h ,w h i c hd o e sh a r mt ot h es h a p i n go fad e m o c r a t i ca c a d e m i ca t m o s p h e r e ,t h e e n t h u s i a s ma n db r a v e r yo ft r a n s l a t o r sa sw e l la sac o r r e c tg u i d et or e a d e r s a q u a l i f i e dt r a n s l a t i o nc r i t i cs h o u l dm a i n t a i na no b j e c t i v ea n dn e u t r a le y e s i g h tt og i v e a no v e r a l lc o n c l u s i o n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c a r e f u l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r e a d i n gi n s t e a do f m a k i n gaf r a g m e n t e da n da r b i t r a r yd e c i s i o n k e yw o r d s :y uk w a n g - c h u n g ,t r a n s l a t i o n ,c h i n e s e ,t h e a t r e i v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绝 篷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年上月4 日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彤。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作者签名:煎垡 导师签名章非:一 日期:望卑年互月且日 , 晚鼍年丘月争日 前青 鼍曼鼍! 曼曼曼曼曼曼皇曼;二 一一n m i ; i i 。;ii m i i i ;i i 鼍曼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 _ 一| 一 月i j茜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翻译研究被认为大多停留在语言分析层面,在国际上相对滞 后,处于世界翻译研究系统的边缘,自给自足。有关的翻译研究论文也主要探讨翻译技 巧,而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更宽阔的视野来研究翻译的文章寥若晨星。幸好,在过去的 2 0 余年中,艰难但可喜地,我国译学界已经跨越了对本土“信、达、雅”无休止的议论, 引进出版了大量的西方翻译学术名著,译介了西方各派翻译大家的代表理论。诚然,这 些努力大大推进了中国翻译研究与国际接轨;然而,要注意到在新的世纪里,我国翻译 界的眼光似又偏向了另一极端,规模空前地去关注、译介国外各翻译理论学派及其带头 人的思想、著作,呈现一派“海外学者热”的势头,而对本国传统的文学翻译思想精华 和优秀翻译家的成就基本忽略,丢置冷宫。难道不提“信、达、雅”,改言奈达、巴斯 奈特就算“与国际接轨,走上正途了吗? 其实当前在肯定西方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扩展了研究领域、开拓了研究思路的同 时,也得认识到它已使翻译研究的边界同益模糊,将翻译研究拖到了神秘的深谷,且在 翻译学本位的研究上失之偏颇,也导致翻译学研究走向了歧路。如赵彦春所说,“文化 学派有意无意夸大了翻译的非本质属性,将翻译的多学科、跨学科的属性泛化为无学科 ( a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 的属性”。in ”显然,文化派作为翻译实践的普遍原则是不合适的,而图 罩说过,如果理论不能解释翻译活动中的每一种现象,那么,有缺陷的、必须改j 下的, 是理论而不是“有问题”的现象。目前西方的各翻译学派的代表们的思想不能说没有独 创性,都不断以“新“奇 出胜,但不能自圆其说,令人心悦诚服;反作用却很明显, 即把初涉翻译研究的学习者搞得一头雾水,茫然无措。可以说,西方翻译研究自身充满 了多元性、芜杂性和弥散性。 所以说,虽然翻译学的学科地位正逐步确立,但即使在较先进的西方翻译界,也还 没有形成明晰的范畴体系,尚处在人云亦云和众说纷纭的阶段。当然并不是说要我国译 学界据此放弃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和钻研,面对繁杂局面望而却步,只等对方把一切 条理分析后再去坐收渔利,所谓真理越辩越明,我们还是要继续通过谦虚积极的学习与 西方译学接轨。然而,跨越了只谈“信、达、雅”、只论翻译技巧而无视国外翻译各学 派发展的阶段是值得肯定的,但盲目热情地陷入对方的理论迷阵却将本国翻译传统及优 秀代表弃之不理依然非明智之举。如果始终一条腿前行,走路都不稳,更别奢望能弥补 河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曼舅曼曼曼曹皇曼量曼皇量曼皂寰鼍曼量曼曼曼曼皇曼皇曼曼皇! 曼曼量皇鼍曼鼍舅曼皇蔓曼! ! 曼曼皇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篁曼皇曼鼍曼曼i 皇皇曼皇曼舅曼鼍詈曼舅曼曼曼曼蔓舅寰 落后再赶超他人,只有不放弃自己的,又汲取别人的,才能走稳当,甚至跑起来,健全 地成长进步。“就是说,我们不单要向外国介绍中国的翻译现象,还要研究世界各国翻 译现象;不单要向外国批评他们的翻译理论,还要向外国介绍经我们改良、发展的外国 理论或者由我们自创的理论”,通过交流,共同成就翻译和翻译学的世界性繁荣。 本文的选择是回归,重新关注自家传统的文学翻译的发展。如今,文学翻译的价值 重又被看重,对文学翻译的研究是翻译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 当代文学”与“鲁迅研究2 0 年”等学术讨论会上,文学翻译也成为一个引人注意的话 题。传统的文学翻译研究并未过时,还大有可为。因此本文决定实践王佐良先生在新 时期的翻译观谤的良荐,关注一位文学翻译家,比如“他译了多少书? 根据什么原本 译的? 译文的得失;翻译主张的由来( 有什么时代背景? 政治因素? 文化界情况? 等 等) ,是否真的实践了自己的主张? 中途有无变化、修正? 对翻译界的影响;与其本人 创作的关系,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中起了什么作用今天的评价等【2 】2 8 9 ,踏踏实实地研究 其翻译理论和实践经历,做一篇全面深入的介绍文学翻译家的论文,同时期待在此过程 中采捉到对文学翻译有益的思想灵光。 在中国文学及翻译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众多优秀的学者及翻译家。他们为中国文 学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翻译介绍了大量的国外优秀 文学作品,让中国的读者得以接触了解到国外的文化。而这其中台湾学人的翻译观既有 中华民族文化的深深烙印,又有自己的特色,可取之处甚多。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 化环境,这些翻译家在对中西文化的认知理解、中外语言的掌握运用上,都有着独特的 优势,因而,他们是确有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的真知灼见的。 台湾中山大学的余光中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余光中在中国文坛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他涉足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编辑各个文学门类;而且横跨中西方文化;同时还拥 有大陆、香港、台湾、美国的生活经历。丰富全面的知识资源和多重生活经历造就了文 坛上的余光中。然而在其文学家、诗人身份之外,大家忽略了他还发表翻译理论,翻译 文学作品,从事翻译教学,也是著名的翻译家。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 在一千篇左右。不过介绍赏析余光中诗歌、散文等文学成就的文章还是占了绝对多数,对 其翻译方面的关注和研究尚嫌欠缺,这方面的文章非但为数不多且都篇幅较短,大多着 眼于要么理论、要么实践赏析的单一方面,不够全面详尽。 2 前育 本文试图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对余光中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其翻译理论,分析其部分 翻译实例,提炼其翻译风格,对其在翻译上的造诣作一个尽可能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来 彰显其在文学翻译上的独到之处及对文学翻译的贡献。 对于余光中职业身份的界定,最为人熟知的,他应该是诗人、散文家及批评家。然 而知道他还是一位翻译家,并在此领域颇有作为的人就很有限了。连余自己也称翻译只 是他创作之余的“别业”,可就是这一“别业 “副业”,他也做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 余光中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从未问断过对翻译的实践和理论总结,译笔从青 涩生疏变得游刃有余,认识也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了升华。他的译作显示了一位学者的 深厚功力,印证并丰富了他的理论主张,也渗透洋溢着他独到的创作和翻译风格。 余光中的翻译作品体裁广泛,内容丰富,诗歌,人物传记,小说,戏剧各体裁都有 涉猎,且都做得有声有色。这其中,对王尔德几部善构剧的翻译,尤为出彩。笔者会在 下面“戏剧的翻译”一节中举王尔德的理想丈夫、不可儿戏和温夫人的扇子 细析。同时,他就翻译与创作关系、翻译对中文的影响、译者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 翻译教学和教师的素质要求等都有自己鲜明的主张。这些主张是在长期、广泛的翻译实 践生涯中累积起来的,是和实践结合了并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点滴都值得后生译者们学 习借鉴。 河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一、翻译的性质和译者的素养要求 、余光中对翻译的比喻 古往今来,通过比喻来描述翻译的人比比皆是,而且下的比喻可谓五光十色。有中 国古代特色的比如投胎转世、借尸还魂,或是如媒婆,乱配了无数怨偶外国关于翻 译的比喻里,法国著名作家吉尔梅纳日( g i l l e sm e n a g e ) 称翻译为“不忠的美人”,“那 是我年轻时对我一位情人的称呼,她很美丽,但不忠实。 1 3 】1 5 4 列维( l i e v ) 将翻译比 作“下象棋”,每走一步都受到前面各步的影响和牵制克罗奇( c r o z i e r ) 曾经批评说, “有的译者满以为自己只不过是在把一种表达形式铸模成另一种表达形式,就好比把水 从一种形状的瓶子倒入另一种形状的瓶子一样,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简单,而是把原作 放到熔炉里去,与译者所获得印象融合为一之后,由译者创造出来的新作品9 9 。 4 17 这比喻 倒是和中国古典文学里“你侬我侬0m l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的诗句意义颇似,只是少 了诗意之美。 余光中认为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正如婚姻是夫妻间相处的艺术一 样,需要的是两相妥协,所以翻译好比婚姻。【5 1 5 5 鲁迅这样描述翻译过程,“字典不离手, 冷汗不离身”。1 6 】是的,翻译时即使“字典不离手 ,仍免不了“冷汗不离身”,因为好 的翻译作品绝不是任何人学了外语,捧本双语词典逐字对照,无需技艺成分就能得来的。 字典当然是要依靠的,但词义是在具体的语篇中才能准确显示出来的。同一个词,放到 一个新语篇中,承接着不同的上下文,就成了一个新词。源语和目的语从遣词造句、句 序安排到语法结构、艺术风格上的点滴差异都要思量推敲,彼此迁就磨合,才能实现妥 协变通后的艺术之译作的诞生,这与余的比喻是相契合的。 就翻译时应坚持的定位而言,余又有一个生动的比方。译文是旗,原文是风,旗随 风而舞,是应该的,但不能被风吹去。这就要看旗杆的定位了。旗杆要插稳,即是指翻 译时译者不可丧失译者母语的常态,中以为常,西以为变”。【7 】1 7 6 这与下面要谈到的避 免“翻译体”的主张是两相呼应的。 4 一、翻泽的性质乖f f 泽者的素养要求 ! i i i_ i 曼蔓曼曼鼍曼! 曼皇皇曼! 曼舅蔓寰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舅曼舅 、翻译和创作的关系 “流行的观念,总以为所谓翻译也者,不过是逐字逐词的换成另一种文字,就像解 电文的密码一般;不然就像演算代数习题一般,用文字去代表数字就行了。 【8 j 3 0 其实不 然。翻译中,必有创作之成分。贯穿在翻译整个过程中的选择及决定,无论是从目的语 中选取最合适最传神的词句、安排最清晰流畅的句序,还是表现与原文最维妙维肖的艺 术境界,这些工作都已经近于创作了。 然而翻译中的创作,较之原文的创作,毕竟有限。因为创作,是作家内心有了内容 和感想,要把它从脑中诉诸于笔端,把抽象的思维情感转换为成形的书面文字。创作也 可被视为一种“不拘的翻译 或“自我的翻译”,可以说是将自己的经验“翻译”成文 字。1 8 1 3 4 此过程中,作家的想像力是可以信马由缰般自由驰骋的,内容思路也是可以随 时峰回路转的。这个情节只在该作家一人心中,他的创作相对译者翻译活动而言是完全 自我的。翻译则不然。译者要把作家已经成形的文字转化成另一种文字,这个过程中的 创作处处受到原作的束缚,因为已有固定的内容风格在前,译者要从这非母语创作的源 文字中参透出原作者当时创作寄予其中的本意,又要换一种文字尽量将之毫发无损地传 递出来。这一过程如德国批评家本雅明( b e n j a m i n1 8 9 2 1 9 4 0 ) 描述,“文本的意义不可 能一网打尽;语言是原意之真谛的牢笼,翻译则是译文与原文两个文本间的对峙。 通过字对字的冲击( 直译) 打破语句之墙,解放那被囚禁的真谛,将它再现于文本之 间。”【9 j 2 0 0 鳓陀6 此时,如果把创作比作自由编排舞,则翻译则是规定动作舞了。 冯象也指出,“文学翻译与原创无异,只不过场地略为狭小,竞争却更加激烈。因 为,译文的内容须服从原著的规定;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思想逻辑,都应当是原 文的尽量忠实的再现惟有达到不隔之境,译作才能真正独立而获得历史评价, 加入母语文学之林。【1 0 】2 0 0 6 删但要避免对原文创造太多,不能如庞德般“假源作之文, 抒译者之意”,更不可像菲茨杰拉德一样潜意识里对源语抱着玩世不恭和居高临下的态 度随意处之。庞德和菲茨杰拉德的创作式翻译手法都是余光中所不赞成的。作为译者, 必须认识到译文总是以原文为依据的。译文的结构构建不同于文章的写作,不能按自己 的意志随意发挥。译文的文体特点应与原文趋于一致,朴实、平易的原文决不宜译成 华丽、高雅的译文。当然,译者也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但译文的风格必须顺应原文,不 河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j ! l _ m m n 曼鼍 能突破原文而自立一套,喧宾夺主。因为毕竟,“译者,只是一个扮演原作者的演员”。 ( at r a n s l a t o ri sa na c t o rp l a y i n gt h er o l eo f a u t h o r ) 1 1 1 对于那种一边翻译别人的著作,同 时又对之进行纠正修改的所谓“译者”,叔本华( s c h o p e n h a u e r ) 也是相当不齿的,他给这 类译者的规劝是,不妨自己写出些值得留待他人翻译的著作,还是少去碰别人的著作吧。 ( t ot h i sc l a s so fw r i t e r sb e l o n gt h o s et r a n s l a t o r sw h on o to n l yt r a n s l a t et h e i ra u t h o rb u ta l s o c o r r e c ta n dr e v i s eh i m ;ap r o c e e d i n gw h i c ha l w a y ss e e m st om ei m p e r t i n e n t t os u c hw r i t e r si s a y :w r i t eb o o k sy o u r s e l fw h i c ha r ew o r t ht r a n s l a t i n g ,a n dl e a v eo t h e rp e o p l e sw o r k sa st h e y a r e 【1 2 】 翻译中必有创作成分。这创作并不只限于字面内容的转换,比字面和内容更难参透 传递出来的是原作者的风格,是作者创作的作品中的风骨。译者真正难做的,还是领会、 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理想,并将之化为译文的风格理想。余光中指出,“译者不 必兼为作家,但是心中不能不了然于创作的某些原理,手中也不能没有一枝作家的笔”。 1 6 】4 3 这只笔若想“生花 ,笔端还需凝聚作家一般的想像力,流露出创作一样的表现力。 这些也都是翻字典翻出来的所谓的“翻译无法企及的。郑振铎也说,翻译“不惟其所 含有的思想要完全的由原文移到译文里面,就是原文的艺术之美也要尽量充分地移植于 译文中”。1 1 3 】“风格正如心灵的面貌,比肉体的面貌更难作假。 【1 4 】3 5 7 ( s t y l ei st h e p h y s i o g n o m yo f t h em i n d ,a n da s a f e ri n d e xt oc h a r a c t e rt h a n t h ef a c e ) 如果把字面内容比作 肉体,则风格就是心灵,就是肉体存在的个性特征,是作者用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塑造出 来的艺术。余光中也说,“译作没有灵感,就是死译、硬译,是一根羽毛都不少, 却只有形貌而没有飞翔的死鸟。”1 8 】3 0 ( 余光中,2 0 0 2 :3 0 ) 以余光中梵谷传译文中一段为例: 我要别人感觉稻草的原子是在向外冲突,向最后的成熟破体而出。当我画一只苹果, 我要别人感觉那果汁正挤向果皮,而中心的果核正向外挣扎,冲向成熟1 0 5 1 尼罗河的谷地一波接一波汹涌着汪洋热浪。烈日晒坏两位画家,射伤他们,将他们 打成一团生命的肉浆,吸干了他们的抵抗力。北风扬起,鞭打他们的身体,抽挞他们的 神经,猛撼他们颈上的头颅,直撼到他们以为自己的头颅行将迸裂或撼脱。【1 5 4 6 一、翻译的性质和译者的素养要求 梵谷传虽是欧文司通( i r v i n gs t o n e ) 所写,但主题却是对画家梵谷( 内地作“儿 高”) 激烈而短暂的一生的记载,所以,全文洋溢的都是梵谷的风格,司通是隐匿的, 梵谷的个性彳是译者要把握和表现的。梵谷,对宗教以及绘画总是保持着旺盛而浓烈的 热情,这热情在阿尔灼人毒辣的阳光下更是被蒸烤得近乎疯狂。明黄的太阳,明黄的向 同葵,明黄的颜料,终同浸淫其中的梵谷总是带着烈焰燃烧般的激情作画,甚至把年轻 的生命也消耗在了对喷勃的色彩和自然的崇拜中。分析了梵谷这样的个性后,再来看余 光中的译文,其中的“破体而出”“挤向果皮”“打成一团生命的肉浆”“猛撼”等字面 词句的选择和意境风格的传递可谓贴切而传神,成就了达到艺术美高度的译文,译者也 在“译到梵谷发疯的时候,恐怕自己也要崩溃了”。这样的翻译工作,也不是人人愿作 的。下面这一段可谓既是对梵谷精神状态的翻译,也可作为对包括翻译在内的一切“痛 苦”的艺术工作的刻画: 文生( 即梵谷) 明白,要达到笼罩着他那些阿罗作品的激扬的黄色情调,他必须坐 立不安,必须紧张,必须激动得颤抖,敏感得纵情,神经给锉得毛躁躁的。如果他容许 自己陷入那种境界,他就能重新画得像以前那么光彩动人。然而这条路却引向毁灭。f 1 5 】m 翻译和创作是相互影响的。余认为,就文体上来说,“一位作家如果兼事翻译,则 他的译文体,多少会受自己原来创作的文体的影响。此时的译者犹如一位性格演员, 无论什么角色都无法完全革除掉自己的影子。”f 7 j 3 6 反之亦然。译者把自我”融化 在作品中,翻译变成了创作,这是翻译的必然过程,也是最高境界。 、译者的责任和素质 1 翻译中的是非和译者的甘苦 翻译家的责任重大,无论每一国的文学史上,都留有通过翻译受到别国文学影响的 痕迹。可以说,没有翻译,也就没有西方的基督教,没有东方的佛教,也没有马恩著作 的流传影响。翻译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觑,但翻译工作却不是尽人可做、尽人愿做。 王佐良说,“翻译历来是是非之地”。1 1 6 1 舯译者在这块地盘上究竟是实现平息赢 得和谐还是平自制造事端引起误解,有时全在其一念。笔者想到了曾看过的一个能说明 译者责任重大的及其突出的例子。 7 河北- 入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冯象在重译圣经时提到,蛇引诱夏娃吃禁果事是一个翻译事故,经文是这样 描述的( 创世记3 :6 ) :女人望着那棵树上的果子,那么鲜美悦目,还能赐人智慧! 就 忍不住摘下一个,吃了,又给身旁的丈夫一个。然而经他考证,中国传统旧译的和合本、 思高本和现代本对这一内容的翻译中,都疏漏了其中一个很关键的指代词“她身旁的”, 而概意只是说夏娃摘下果子吃后,又给丈夫吃,她丈夫也吃了。在西方的三个译本七十 士本、路德本、钦定本中,则都提到了“又给她身旁的( 她的) 丈夫”,只可惜这三个 译本的权威影响力都不及通行本广大,然单单只有通行本未译出“她身旁的”。可通行 本偏偏就成了罗马教会依赖的“标准”圣经,于是照这一版本来解释布教,夏娃就 成了怂恿丈夫拉丈夫下水的主犯,所以受到了双重惩罚,承受怀孕分娩之痛外还要服从 臣服于丈夫。1 1 7 1 的汉译本和权威的通行本都忽略了对“她身旁”的翻译,则这真的是一 场波及世界的翻译事故,亚当看来当时就在夏娃身旁,亲听了蛇的妖言,同样受到了并 且没有抵挡住诱惑。因为是蛇音未定之时,夏娃已伸手摘下了果子,而身旁的亚当并未 阻止,反而很自然地吃下了果子。可他在事后对上帝的解释时却只轻描淡写地回答“是 你赐给我作伴的女人,她给我果子吃,我就吃了。”照此逻辑推断,亚当不但与夏娃同 罪,更是在刚拥有智慧之时就选择了对上帝撒谎,为自己开脱,才真该罪加等。世界 上的两性地位也许要重换天地了。 翻译,充满矛盾。翻译工作者要达到忠实通顺的统一,要在翻译时发挥创作性,又 不可发挥得太随心所欲,要“不逾矩”,要参透还要传递出作品的外在形体和内在风格, 要对得起作者、作品还有艺术。而其中任何一项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参透把握以及表达 传递出来的。而且这样的苦行当即使捱下来了做好了,风光也多是作者的,大家只会把 译者当做是“嚼饭喂人 的奶娘,因为养分是“饭”即“原作”提供的;而不幸没做好, 则糟蹋原作,才疏学浅、误人子弟等一干板子全要打到译者的身上。甚至还会招致同文 版撒旦诗篇的译者惨遭杀害一般的厄运。【7 】1 7 0 翻译,不要说潇洒了,简直如法国著 名语言学家海然热所言,“这一古老的行当处处皆风险。f 1 8 】3 8 身处危险之中,得到的外 界回报却甚微,余光中不禁为译者的地位鸣不平,“译者的名气不如作家,地位又不如 学者,而且稿酬偏低,无利可图,又不算学术,无等可升,名利两空,似乎只好沦为媒 婆,为人作嫁,成人之美了。而其成王败寇的后果,当然也得自己担当。”1 7 ”7 5 8 一、翻译的性质和泽者的素养要求 尽管上述诸项要求也许都无法白分百实现,译者还是要以此为目标孜孜不倦,所以 翻译工作者们真算是一群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主义者了。傅雷说过,“人类有史以 来,理想主义者永远属于少数,也永远不会真j 下快乐,艺术家固然可怜,但是没有他们 的努力和痛苦,人类也许会变得更渺小更可悲”。f 1 9 】2 0 鲥1 刀1 0 纵使翻译中无处不是非,无时不矛盾,余光中还是无法对它“割爱”,并打算把将 到的暮年时光悉数奉献给翻译工作,还己为自己定好了翻译工作的计划。可见“世俗的 名利之外,自有至高无上的安慰使译者们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地追求这份“快乐着的 痛”。余说,“一本好书,等于让原作者的神灵附体,原作者的喜怒哀乐,变成了你的喜 怒哀乐。替古人担忧,总胜过替自己担忧吧。译一本杰作等于分享一个博大的生命,翻 译也可以说是神游杰作之问而传其胜,神游固然可以忘忧,在克服种种困难之后,终于 尽传其胜,更是一大欣悦了”【2 0 。在余翻译梵谷传的时光里,尤是如此。主人公潦 倒磨难,却激情似火的一生,反而能使译者不由地面对自己的小不幸而释怀豁然,而燃 起更高的生活热情。翻译,可以训练译者出色的论说本领,培养精确的思维逻辑,刺激 丰富的想像能力;以及多样的表现手法;翻译,还可以让译者不论在技艺、学识、文学 修养、耐力、人生态度上,都得到升华,比起世俗名利的失却,获益更是无限。王维东 也说,“做翻译需要注意的事林林总总,真让人不胜其烦。对此我想说的是,翻译固然 辛苦,但如果最终拿不出质量合格的译作,译者只会觉得更苦。对从事翻译的人来说, 还有什么比译文之美一如原文之美更值得追求的目标昵? ”1 2 1 】8 1 可见,只有全身心 投入其中的执著译者才能尽品翻译中的甘苦,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2 称职译者的判断标准 余总结出一条检验译者称职与否的标准,可以看译文中有没有加注,对某些词条或 背景作出解释。如果还有详尽感性的前言后跋附上,则更可了解译者的负责态度,以及 学者般的功力了。在此方面,给笔者印象最深的当数尤利西斯译本前萧乾先生所作 长达2 9 页的序言,他在其中对原文作者的思想由来,意识流手法的起源发展及在作者 身上的实践发扬,爱尔兰的社会背景对作者的心理影响,以及译者为完成译作的多方面 准备和翻译的策略的定位及由来和译本中数量庞大、几与正文所占篇幅相当的注释,无 不做了详细的交待。这足见译者的严谨态度和渊博底蕴,j 下是学者气象和负责念度的显 9 河北人学英语语青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现。读者在看到这样的序言时,不仅会从中得到理解j 下文内容上的帮助,心里也好似吃 了定心丸,确定了书没选错,没有受到玩世不恭的译者的欺骗,才会踏下心来,肯花费 时间读下去,因为读这样的译者才会有享受,定会有收获。余光中的译品,也都少不了 言之成理的前序后跋,梵谷传新译本的长序从惨褐到灿黄( 1 9 7 7 ) ,理想丈夫 译后百年的掌声,王尔德的喜剧不可儿戏的序文一跤绊到逻辑外及译后与 王尔德拔河记,以及附于温夫人的扇子译本中的一笑百年扇底风,皆可独立成 章,既提供了关于作者身份和创作背景的完备知识,又通过论述自己的翻译策略帮助读 者理解;不单如此,为了使读者得到的“比翻译更多一点”,其中更是传播了美学艺术 理念方面的内容,以培养读者的审美心理。 “翻译是没止境的,总是在涂涂改改”。1 2 2 2 0 0 4 7 吲1 3 译者的负责精神还体现在对自 己原来译文的修改重译上。1 9 7 7 年,时隔2 3 年后,余光中重新修订旧译译梵谷传。 他在每页都有修改,全文至少动了一万处。这一万多处中,不只是对当时英语误解方面 的纠正,更多的是对自己所用汉语的锤炼再升华。旧译用了1 1 个月,新译也毫不省事, 竟也耗时约摸一年,期间见缝插针、从未停顿。无独有偶,傅雷也分别在1 9 4 6 年、1 9 5 1 年和1 9 6 3 年屡译高老头,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名家对自己译著精益求精、煞费苦 心的态度,令人感动。 3 译者的知识素养要求 以上是对作为译者需具备的道德素养方面的要求,而具体进入翻译实践过程后,译 者又需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储备昵? 合格的译者,要有学者一样广博深厚的功力。这至少包括基础的语言语法知识、原 作涉及的专业文化知识以及艺术美感上的知识修养。袁可嘉就曾用一句话涵盖了文学翻 译者需具备的多项素质:“一个好的文学翻译家应当是通晓母语和外语,熟悉中外历史 文化,有较高创作才能和研究功夫的作家兼学者”。【2 3 1 5 3 这和余光中所指的“学者型作 家”是意义相仿的。如余所总结,“要饱学,精通至少两种以上的文字,尽窥其妙之余 还要能运用自如。”【7 】1 6 9 翻译,绝不是那些中文周转不灵,外文水平不济,“创作时扭捏 如翻译,翻译时潇洒如创作的假洋学者们能够胜任的神人合一的差事。 l o 一、翻译的性质乖i i 泽者的素养要求 曼曼曼曼曼曼蔓曼毫蔓寰曼曼曼鼍曼iii i i i i i i i i i _ 一一一i i ;一 i i 一 i ;_ i 曼 “读一本书最彻底的办法,便是翻译。 7 1 因为要翻译,就要把其中语言的文法 结构、措词用典、内容涉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