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空间尺度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空间尺度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空间尺度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空间尺度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空间尺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空间尺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和 居住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从过去的“居者有其屋”【1 1 ,到2 1 世纪的“花园式住宅 , 人们的生活理念以及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注重居住环境的品质已成 为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有许多居住小区在景观环境设计上存在 着诸多问题,如建筑与景观的比例失调:植被与景观小品的层次不清晰;围和空间视觉 拥堵等。经过分析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景观尺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是设计过程中没有把 握好小区景观空间尺度关系而造成的。空问尺度作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营 造适宜而美观的景观空间环境的重要保障。因此,对景观设计中尺度的准确把握需要遵 循某些规律,即建筑设计上的尺度规律、规划设计方面的尺度标准以及美学上的尺度概 念等,然而,目前国内在景观设计尺度方面还没有较系统的理论依据和较为完善研究成 果。基于此种原因,本文就针对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空间尺度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研究的重点是景观功能尺度和视觉尺度两个方面,并以景观要素的功能尺度为基础,探 讨视觉审美尺度、心里尺度对景观空间尺度的控制。论文的主要内容:介绍了空间尺度 的相关概念、尺度与比例的关系、尺度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回顾了居住小区景观的发 展过程并依据相关标准着重分析了小区景观各要素的功能尺度;提出了从人视觉的角度 综合考虑居住小区景观空间的尺度关系,并对景观竖向尺度的视觉因素量化控制进行研 究。 在研究过程中,本论文借助了国内外诸多建筑师对户外景观环境设计的尺度理论及 模数关系,并以我国北方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提出在以植物围合 的空间中,视距( d 1 ) 与植物高度( h 1 ) 的适宜关系约为1 5 d 1 h 1 2 。在以建筑围 合的空间里,邻幢建筑间距( d ) 与建筑高度( h ) 的关系约为2 d h 3 。归纳总结了形 式美法则中,黄金比例及以其为基础所衍生的模数制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最 后,在前文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小区景观尺度的实例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对我国居住 小区景观设计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居住小区,尺度,景观,空间尺度,视觉尺度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r e s e a r c ho fl a n d s c a p es c a l ei nc i t yr e s i d e n t i a ld i s t r i c t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l e v e lo ft h ed o m e s t i ce c o n o m yg r a d u a l l yr a i s e ,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r e a le s t a t ei n d u s t r y , p e o p l e sl i v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a n d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h a si m p r o v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f r o m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s a g em e n c i u sa d v o c a t e db yt h e ”h o m eo w n e r s h i p s c h e m e ”s i n c et h er e f o r ma n do p e n i n gu pt h e ”h o m eo w n e r s h i ps u p e r i o r ”t ot h e21s tc e n t u r y , ”g a r d e na p a r t m e n t ”,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h a sb e c o m eaw i d e s p r e a dc o n c e r n a tt h es a m e t i m e ,t h ec u r r e n tr e a le s t a t em a r k e tt r e n d s ,i m p r o v e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q u a l i t yb e c o m ea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 ss e l l i n gp o i n to fm a r k e t ,t h i sd e s i g nc o n c e p tf o rt h e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o f t h e c o n c r e t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p r o v i d e s ag o o de c o n o m i cf o u n d a t i o n s o ,t h eq u a l i t yo fo u r r e s i d e n t i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 r e l a t e df a c i l i t i e si na d d i t i o nt og r a d u a l l yi m p r o v e ,b a s e do ne x i s t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t oc r e a t eam o r eb e a u t i f u la n dc o m f o r t a b l ee n v i r o n m e n tf o rr e s i d e n t i a ll a n d s c a p e h a sb e c o m ea k e y f a c t o ri ne n h a n c i n gt h e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a sa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i nl a n d s c a p e d e s i g ns h o u l db eu n d e r s t a n do ft h es p a t i a ls c a l e si nt h e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 i si m p o r t a n to f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ti st h ei m p o r t a n tf o u n d a t i o na n df u n d a m e n t a lg u a r a n t e e st oc r e a t et h ep e r f e c t l a n d s c a p ee n v i r o n m e n t ,s h o u l db er u nt h r o u g ht h ew h o l ep r o c e s s t h i sa r t i c l ei sf o rl a n d s c a p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 si n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a n da n a l y s i so fl a n d s c a p es p a c e s t u d y o f r e s p e c t i v e l yb yf u n c t i o ns c a l ea n dv i s u a lp e r c e p t i o ns c a l e ,t r yt ot h ef u n c t i o no fl a n d s c a p e e l e m e n t sb a s e do n ,p r o b ei n t os c a l eo ft h ev i s u a la e s t h e t i ca n dm i n df o rl a n d s c a p es p a t i a l c o n t r 0 1 t h ed i s t r i c tl a n d s c a p ei n c l u d e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h ev e r yw i d er a n g e ,d i v i d e di n t os o f t l a n d s c a p e ,h a r dl a n d s c a p e ,w a t e r , l a n d s c a p e ,a n ds h e l t e r e dl a n d s c a p e ,p l a c el a n d s c a p ef i v e c a t e g o r i e s s t u d yo ft h el a n d s c a p es c a l e ,w i t ht h eh e l po fo u ra n c i e n tl a n d s c a p ea n da r c h i t e c t u r e ,t o j o i nt h es c a l i n gt h e o r ya n dm o d en u m b e rd e s i g no fm a n y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b o t hh e r ea n d a b r o a d ,a n a l y s i sa n ds t u d yo ft h e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o fn o r t h e r nc h i n a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i n i t i a l l y p r o p o s e di nt h es p a c ee n c l o s e db yp l a n t ,t h el i n eo fs i g h t ( d1 ) a n dp l a n th e i g h t ( h1 ) o ft h e a p p r o p r i a t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a b o u t1 5s d1 his2 i nt h es p a c ee n c l o s e db yb u i l d i n g s ,t h e d i s t a n c eb e t w e e na d j a c e n tb u i l d i n gb l o c k s ( d ) a n db u i l d i n gh e i g h t ( h ) 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sa b o u t2 u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d h 1 时,空间的均衡感被打破,人对空间会产生一种远离之感:随着d h i 时, 空间的构成会给人越来越强烈的紧迫感。景观环境中实体之间的间距( d ) 与实 体高度( h ) 的适宜尺度关系应为d h = i 5 ,在这种尺度关系中的人既不会感到空 间的压抑也不会感到空间的离散。 4 3 对居住小区各层次的空间尺度控制 4 3 1 对居住小区景观空间宏观层次尺度的控制 宏观层次空间尺度属于非视觉尺度,但是它限制着空间的平面尺度,对视 觉尺度起到一个限定作用。我国古代皇家园林中的“三山五园 在平面布局中 就对景观的平面尺度有所研究。园内重要景观节点之间的距离都在4 0 0 清步, 约6 0 0 米,单一景观节点中又以每2 0 0 清步设置园门进行分隔。这样空间就按 照一定的模数被划分很多小空间,各空间保持着一定的尺度关系。现今社会的 居住小区景观规划中空间的分割及个空间的尺度关系是如何处理的呢,在城市 规划的规范要求中提出:“一般一万人左右的小区宜设置一个不小于5 0 0m 2 的小 游园,服务半径为3 0 0 5 0 0 m ,以满足有一定的功能划分、一定的游憩活动设施 和容纳相应的出游人数的基本需求。【3 2 】在实际建设当中,对小区中心景观尺度 3 0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设置是怎样的呢。在对我国杭州和平小区、烟台听涛花园、山东泰安擂鼓石 花园等诸多小区的调查中发现,小区的组团级绿地间的距离在6 0 0 6 5 0 m ,中心绿 地的面积在6 0 0m 2 左右,基于小区的总体面积和住户数不同有所偏差。因此, 以6 0 0 m 为一个基本尺度来控制小区景观空间也存在着合理性。 4 3 2 对居住小区中观层次景观空间尺度的控制 中观层次景观空间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住宅建筑和高大植物的围合,所以对 它的控制是通过对处在小区中人的正常视觉范围研究,也就是对人的视距与围 合实体高度的关系以及水平视域与实体宽度的研究。中国古代在外部空间构成 中所遵循的“千尺为势,百尺为形 的基准,“千尺”约为2 3 0 - - 一3 5 0 m ,这一 距离与人能心情愉快的步行距离3 0 0 m 相同,且在此视距范围,人可以清楚的观察 到事物的外部轮廓。这种尺度应用到小区中的组团绿地,就可以满足人的心里 及视觉的要求。由此可见,亲切宜人的尺度关系中必然包含与人的视觉生理相契 合的规律。由于日照等因素,住宅建筑的尺度也影响着小区绿地的尺度,它还 是小区空间围合的重要实体。布鲁曼菲尔特、海吉曼匹兹等建筑师都曾在各自 的著作中论述过人的视角、视距与建筑高度之间的关系,他们在数据都提到视 点的距离( d ) 与建筑高度( h ) 之比d h = i 、2 、3 。芦原义信基于以上数据运 用到邻幢间距( d ) 与建筑高度( h ) 的关系中也适合( 如图4 1 ) 。 q q 酮 笥幽二口! :口 图4 1 邻幢间距( d ) 与建筑高度( h ) 的关系 那么设计师在d h = 1 、2 、3 这些数字中如何取舍呢? 每个比值所形成的空 间给人带来的感受及视觉效果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对空间的不同需求来进行选 择。当d h 1 时,观察建筑容易产生变形,这会让人对空间有强烈的接近感和 压迫感;d h = 1 时,能清晰的观察建筑细部或局部,对空间产生接近感和压迫感: d h = 2 时,可以观察建筑的整体,具有空间封闭感而没有什么压迫感;d h = 3 时,可观察到建筑总体,空间关系弱化而毫无压迫感;o h 4 时,可观察到建 3 l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筑的轮廓,完全失去了空间作用。但是在居住小区空间的营造中,由于小区的 规划面积、绿地率以及经济效益就不能前面所提到的数据那样进行空间分割, 特别是邻幢间距受到很大制约。在对实际各小区的调查中发现,宅前绿地中邻 幢间距( d ) 与建筑高度( h ) 的关系以1 5 d i h i 2 较为适宜。在以植物围 合的空间中,视距( d 1 ) 与植物高度( h i ) 的适宜关系为1 5 d i h i 2 。在以 建筑围合的空间里如果要设置广场,那么基于观看与被观看的人的心里邻幢建 筑间距( d ) 与建筑高度( h ) 的关系为2 弋 d h 4 ,空间 的围合感基本消失了( 如图5 1 4 ) 。但由于周围建筑的视觉阻档,处在a 点的人 对于由建筑围合成的领域还存在者围合感。总体来说游园小区的景观空间尺度 还是比较差的,没有形成基本的景观空间层次,其内部的景观节点也比较粗糙。 图5 1 4 中心广场剖面2d = 1 4 0 m ,h = 2 3 m ,d l = 1 1 5 m ,h l = 2 3 m 5 1 2 2 宅前绿地尺度分析 在小区规划中楼与楼之间的间距有明确的规定,受到日照因素的影响多层 住宅建筑的间距最小为1 :l 。在这种d h :i 的空间中,建筑高度与间距之间有 某种均称存在,跟人一种平衡感。人们对这种尺度关系的空间,会感到十分的 安全,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空间感受。那么住宅建筑围合的空间中景观绿地的 尺度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对本小区宅前绿地的剖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d 1 h 1 l ( 如图5 1 5 ) ,在人的正常视野范围内以最大仰角4 8 度来观看周围的建筑和围 合植物都不能看到他们的整体,这种景观空间会给人一种紧迫感。但是这种尺 度关系却可以让人们清楚的观察到植物的细部,使人与植物之间形成一种远方 弱亲密关系。 , 4 0 。 2 7 h 2 d 2 一d 图5 1 5 宅前绿地剖面d = 2 3 m ,h = 2 3 ,d l = 1 3 m ,h l = l s m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123 道路绿地尺度分析 乐园小区的道路丰要分为卡路、宅前路、园路三个等级。因此,在对道路 绿地的研究中也分为三个部分。主路是小区的主要交通道路他连接着小区 i i 的各个组团。在对主路两侧的绿地的植物设置中,主要以高大的乔木( 杨树) 和低矮的灌木( 小龙柏) 为主。主路牛流量比较大出于对交通的安全性上要求, 需要视线上的通透性,所以士路周围的绿地尺度主要以安全感为主要考量。 目5l 6 遒路规d 自肛6 m ,肛8 m 从主路的剖面图柬分析( 如图51 6 ) ,道路的宽度为6 米,道路的宽度( d ) j 植物高度( h ) 之比d 小1 。从遮阴、防尘、抗噪这些功能要求来说,围合 道路空间的植物高度大于道路宽度的这种比例关系比较适宜。而且,灌木的尺 度上也比较符合行驶在道路上的司机的视觉要求,给人种内聚、安定又不至 十压抑的感觉。 宅前路的宽度为3 米,它的作用秤于连接各个仲宅建筑,其周田绿地主要 用于剧台观赏。道路的宽度( d ) 与围台道路空问的行道树高度( h ) 之比d h 。但是小品的形式及色彩略显单一, 水泥材质运用破坏了小品的整体质感。 5 22 小区景观空间尺度分析 5221 中心广场尺度分析 擂鼓石小区在入口处设置广场,与其说是广场倒不如说是人们休憩活动的 小游园,整体面积大约5 0 0 0m 1 。为了分析广场的尺度关系首先处于入口处观 察广场及其围合的建筑的屯面进行研究。小区中心广场主要通过南北两侧的建 筑、植物进行田合,而东西两侧主要通过植物进行围合。围合广场的邻幢建筑 叫距( d ) 与建筑高度( h ) 的关系为d h - i6 ,略大于适宜尺度关系d h15 ( 如 图53 0 ) 。不过走在广场中,感受所营造出的空问还是感受到舒适性。广场道路 4 5 山东建筑丈学颂士学位论文 主要设罢在广场中心的假山两侧,所以将人的观测点放在道路上以便于对周围 的竖向植物围合进行研究。可以看到,人观察植物的视距( 叭) 与植物的高度( h 1 ) 的关系为d i h 114 ( 如图53 0 ) ,也接近于最佳尺度关系的比值。总体来说, 处在广场中的人是会感受到舒适性,对于设计师所设定的景观有很贴切的感受。 酲鲤蚓鳕 氟。、镊,。艉璧 黼 止i ,k 一 。l 叫l 53 0 十心广场景观自d3 5 mh2 2 ad 18 抽叭= 6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虽然在广场中的人能够得到很好的视觉效果,但是广 场的使用频率却很低,很少的居民会选择在广场中游玩。这是由于人作为被观 者的心里起了反面作用。处在广场中的人能够得到很好的视觉效果,同样处在 建筑中的人也能很好的观察广场上人的行为。本小区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向阳 面每户都有一个很大的观景台,加剧了广场中的人被观看的心里负担。因此, 在小区住宅建筑间设簧广场时,其尺度关系应该加大以满足人们不希望被观看 的心罩。与此同时,加大围合中植物的尺度来满足广场中人的视觉需求,也合 理的划分了空间。 由此可见,对于我们研究出的模数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不同的 情况需要做不同的调整,以满足人们各方而的需求。 5 222 宅前绿地尺度分析 一般的小区宅前绿地,向阳面的面积比背阴面的要大一些,这是由于采用 的多数植物都是需要充足的光照的。在擂鼓石小区中,宅前道路两侧绿地的面 积是相等的。那在背阴的一侧就多采用一些喜阴的植物,但是其色彩上就不如 向阳面的植物观赏性高。而且由于住宅区对日照因素的要求,向阳面的植物高 度会受到限制,并与一层住宅的窗户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北方区域。对 擂鼓石小区的宅前绿地进行立面分析,邻幢间的距离( d ) 与建筑高度( i i ) 之 m 的关系为d 门i - 1 ( 如图53 1 ) 。这种关系是居住区规划要求的最低邻幢削距与 楼高的比值人多北方的居住小区都采用这样的比值,也适应了丌发商的经济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要求甜 ! 贮 甜奎曩耋 1 h 1 譬8 星瓣 觚蠲 蔫煮孽鬻茸塑雯 1 ld 2lm d 目53 l2 n 绿 观日d l ,8 - 2 i m ,d i = s2 ,h i38 ,d 2 = f m 1 t 2 - 5 m 在植物尺度的选择上,向阳侧的小乔术高度低于背阴侧,同时背阴倒的最 高点的植物贴近建筑,使得处在道路中问的人对两侧起为合作用植物的视距产 牛微妙的变化。向阳侧,站在道路中间观察植物的视距( d 1 ) 与植物的高度( h i ) 之间的关系为d 1 h 1 - 1 4 。背阴侧,站在道路中问观察植物的视距( d 2 ) 与植 物的高度( h 2 ) 之间的关系为d i h i - i2 ( 如图53 1 ) 。两侧的比值关系是一样 的,并且都接近与前面所研究的最佳尺度关系。所以,可以看出植物尺度及位 置的选择不但可以报好的分割空自j ,也可以调整空问给人的感受。 5 223 道路绿地尺度分析 擂鼓石小区的道路绿地主要是由小乔木和低矮的灌木组成,这是处于安全 的考虑。在居住区设汁规范中规定,在主道路转弯处植物设置不能遮挡人的视 线应在一米以下,司样的道路两侧植物都应遵守不能阻挡人的视线。对小区t 道路剖面图可以看到,道路的宽度( d ) 与田合植物的高度( h ) 的关系为d h - 1 这种尺度关系带给人均称感( 如图53 2 ) 。在小区道路中多采用这样的比值关系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5 3 2 主道路绿地景观立面d = 6 mh = 6 md l = 3 m 用以保持道路空间的平衡性,最终还是为了安全这一目的。在观赏性这一方面 来说,分析人在道路中心观看植物的视距( d i ) 与植物高度( h ) 之间的关系 d i h 1 。这种尺度关系,拉近了视距减少了植物对视线的阻挡。 5 2 2 4 景观小品尺度分析 小区内中心广场景观廊的设置美化广场景观环境,同时又起到了分割广场 空间的作用。它的尺度的确定必须要满足美观和换分空间的双重要求。景观廊 右侧是大面积密集的树阵,左侧设置了两条绿化带,站在最左侧的绿化带的边 缘作为观测点的,对景观廊的剖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正常视角下,当以人 2 7 。的垂直视域观看景观廊时视距( d ) 与廊的高度( h ) 的关系为d h = i 5 ,恰 好可以观看到景观廊的整体( 如图5 3 3 ) 。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o x ; 1h 、l j , 耳- j 帆e 忡】一 一 p 塑 毯 一 7 如、 4 0 z 冱雹2乏, b 、霾 霪 j 、 鬓 缓 -i-一- 鳓 j 上 一 , 。 l 旷7 。0 7 j 谇n 协似,似:i ;t ,- 7 w口7 z7 胡 l。d 图5 3 3 广场景观廊剖面图d :7 mi - i - - 3 5 m 中心广场的主入口处设置景观小品并配以绿化,阻隔视线划分道路,是整 个广场的甚至是整个小区的审美理念的阐述,它的尺度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由于广场入口处的景观小品阻碍了人的视线,使人有想窥探广场内部的心里。 当人处在a 点时,在人的正常视角下以1 8 。的垂直视域时视距( d ) 与景观小 品的高度( h ) 之间的关系为d h = 1 4 ( 如图5 3 4 ) 。在这种关系下,人可以观察 到景观小品的整体。在人2 7 。的垂直视域下,可以观察到后面的植物以及天空 背景,增加了视觉美感。 图5 3 4 广场入口景观小品立面图0 = 3 5 m 1 t - - 2 5 0 m 5 3 山东青岛阳光山色小区景观现场调查与尺度分析 4 9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阳光山色居住小区,位于青岛市台肥路,浮山新区二小区以北,是城市居 住区的核心位置。2 0 0 5 年1 月竣工,小区总建筑面积1 38 万平方米容积率 i2 0 ,绿化率3 6 2 0 。整个社区充分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根据地形特点, 采用造型完美、色彩协调的建筑肛l 格,与多层次的绿化融于一体,充分体现了 青岛山地住宅的特点,是一处低建筑密度、多层次立体绿化的理想花园式居住 社区。 531 小区内景观环境现场调查 5 31 1 内各级绿地调查 泼小区整体地形狭长以致主入u 将成为唯一主要人行入u ,在规划布局的 时候就考虑这一凼素,所以在中心广场的设置上以开敞大气为主要理念,咀满 足丰要人流进出,同时这种理念也符台青岛业主的心里( 如图53 5 ) 。 入口矩形广场的形式呈中心对称式,在植物的布局上为了配合广场的外形, 采用规则式( 如图53 6 ) 。但是为了可以更好的过渡到后面自然式的种植环境, 在苗术选择上做一蝗变化,在规矩中有自然的味道。广场中种植少量的乔木以 满足人的体憩遮阴,两侧边缘的模纹花坛采用撒金柏作为模纹的“骨”有所创 意,但种植密度略高显得有些拥挤( 如图53 7 ) 。总体来说,整个广场绿地的植 物配置采用“草坪坛一树丛”的设计方式,充分发挥了绿化带的生态功能和 城市美化功能。但过少的乔木种植无法产生竖向“景观面”,削弱了植物对广场 的竖向田台感。 目53 5 总平丽图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蚓s 加主十m 路蚌化豳54 1 次f 道蹄绿他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54 2 宅前道路绿化圄54 3 吲路绿化 本小区的道路绿化以乔、灌、草相结台的覆层结构进行平行戕植植物色彩 的配置以绿色为主,主f 道弯道处控制了乔小的栽植( 如图54 0 ) 。道路两侧有 高差变化时,地势高的一侧多采用低矮灌木梯次种植,散落小乔术;另一侧乔 灌结合种植。这种配置方式既满足了调节气候、减少交通噪声以及美化环境等 良好作用,同时使车辆中的驾驶员拥有较好的视野。但是小区的宅前绿地以及 次于道绿地,植物在色彩选择上太过单一,应适当种植观赏性强的植物。而目 园路绿化太过简单,应适当种植芳香型的植物如白兰、古笑等,对改善居住小 区内的老年人的心脑i i 【l 管循环状况,调节人的情绪都有良好的作用( 如图5 4 2 、 54 3 ) 。 5 3l2 硬质景观调查 小区整体的硬质铺装变化丰富,多采用人工材料,基本满足业主行走、活动 和安全的要求。广场铺装采用低反射率火烧、手凿、机刨面的大理石,起到了 了防滑作用( 如图54 4 ) 。 幽54 4 十,1 5 广场请装 幽54 5 台阶 由于奉小区建设在山地之上,内部地形多有起伏,其台阶多使用两类: 种足起伏较小与纠、境融为一体,它的材料、色彩与埘圈环境相融台,整体上统 一而简单( 如图54 5 ) ;一种是起伏较大,材质、色彩突出干环境起到美化小区 5 2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作用( 如图54 6 ) 。小区内的雕塑多采用装饰性雕塑点缀了小区景观,使其更 具欣赏性。( 如图54 7 ) 瞄54 6 台阶2图54 7 雌啦 5 32 小区景观空间尺度分析 532 l 中心广场景观尺度分析 中心广场处于小区的中心景观带上,甚于小区地形狱长的特点,两侧的绿 地并没有选择过多的种植大乔木可能会造成景观空间植物围合感的减弱以 致影响j 、场卒削层次的分割。首先,通过对观场横向立面的分析广场两侧的 建筑所围合的空间中建筑州距( d ) 与建筑的高度( h ) 的关系为d l = 2 5 。这种尺 度关系下,广场的空川关系弱化。处于水体边缘的人( a 点位置) 观看右侧最观, 视距( 9 1 ) 与植物高度( 1 1 1 ) 之问的关系为d i i i - 25 ,植物圈合的空日j 划分已 绎根弱了,广场空间的层次性也消失了,处在这种尺度关系中的人会感到视觉 通透、空旷。( 如图5 8 ) 嘟54 8 中。广场t 睢5 6 m i i2 2 m d i = 2 1 n 1 1 1 1 = 8 钿 5322 宅前绿地尺度分析 宅前绿地景j ! 【l l 空州t 与宅前道路最观起分析,他们是桐互联系的。酋先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通过对宅前绿地立面的竖向分析可以看出,邻幢间距( d ) 与建筑高度( h ) 之间 的关系为d h = 1 。这种尺度关系下,宅前建筑围合的空间形成一种稳定感,同时 也满足了日照间距的需求。处于道路中间的人分别观看两侧绿地景观,在正常 视角下视距( d 1 ) 与右侧植物高度( h 1 ) 之间的关系为m m = 1 5 ,仰角为2 7 。时正好可观察到植物的整体。在正常视角下视距( d 2 ) 与左侧植物高度( h 2 ) 之间的关系为d 2 h 2 = 1 ,处在道路中的人可以观察到景观植物的细部( 如图 5 4 9 ) o 4 ( i 2 7 2 口口 4 图5 4 9 宅前绿地景观立面d = 2 2 m ,h = 2 蹦,d i = 8 3 m ,h i = 5 5 ,d 2 = 3 m ,h 2 = 3 m 5 3 2 3 道路绿地尺度分析 小区道路绿地景观的设置,应是景观空间具有围合感的同时又要具有一定 的通透性,过于茂密的人行道路植物景观特别是乔木的密度过高更容易遮挡视 线,会产生不安全感。在控制植物密度的同时,也可对所选植物的树形进行选 择。通过对小区次干道绿地立面图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正常视角下以仰角2 7 。, 视距d 1 与植物高度h l 之间的关系为d i h i = i ,可以看到植物的整体以及部分背 景( 如图5 5 0 ) 。而且树形的选择栽种拱形树冠的乔木,再形成围合的同时又具 有实现的通达性,这种空间会带给人舒适感。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久 一 警 、1 、d 0 - j :疗溪闷 j 一蛩薹廊 目55 0m 绿口m hd i37 mh 137 m 532 4 景观小品分析 树池的设置经常与座椅合并在一起,即表现出了实用性又体现的美化作用, 在户外空间经常被用到。人行道上的树池或是广场硬化铺装上的树池,其自身 的作用有三:一是在树术初栽植期,便于树木的浇水、施肥等管理;二是有一 定的收集雨水,增加土壤透气性的作用;三是给树木一定的生k 空间,防止随 树术的加稠生匠将硬化铺装包到树木内,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将座椅的功能 并置到树池后,树池中种植的树木满足休憩的人遮阳的需要。树池自身的尺度 可依据正常户外座椅的尺度来设定,种植的植物则要满足人体的行为尺度的需 求。而树池作为美化环境的尺度要求从奉小区的树池的立面图分析可见,在人 的正常视角下,仰角为2 7 。,视距( d i ) 与植物高度( h 1 ) 之间的关系为d i h i - i ( 如图55 1 ) 。因此,在设置树池的日j 距也应以1 :1 的比例才能满足人的观赏 要求。 嗍55 1 树口面d i = b mh 16 m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4 我国北方居住小区景观尺度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基于我国北方的地理、气候、经济以及开发商和住宅消费者的审美水平等 条件,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植物的种类相对于南方比较单一,特别是冬天温度的影响。所以, 北方居住小区中的植物种植,多采用四季常绿的乔木、灌木组合搭配,降低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