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蜷日 期:翌! 竺! 丛砂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 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琏导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垒鎏鍪导师签名: !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皇曼曼皇曼曼曼曼曼量曼舅曼曼曼!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薯曼皇曼曼曼! 曼! 曼! 曼璺曼曼曼皇曼舅! 曼曼曼皇曼曼!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鼍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目录 中文摘要3 a b s t r a c t 5 绪论7 一、学术史的简略回顾及选题的理由意义7 二、论文的丰要框架及研究方法9 第一章“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1 0 一、与民休息,轻徭薄赋12 二、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1 4 三、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1 5 四、赈济灾民、恢复牛产1 7 五、小结1 9 第二章“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2 1 一、力戒奢侈,提倡节俭2 l 二、兼听则明,善于纳谏2 3 三、选贤任能、集思广益2 6 四、力戒骄纵,惟在德行2 8 五、小结3 0 第三章“务弘仁义”者国祚长,“专任诈力”者国祚短3 l 第四章余论:唐太宗君臣认识和总结的局限性3 5 主要参考文献3 8 致谢3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o n t e n t s a b s t r a c ti nc h i n e s e 3 a b s t r a c ti ne n g l i s h 5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7 1 a c a d e m i ch i s t o r y sb r i e fr e v i e wa n dt h e s i s ss i g n i f i c a n c e 7 2 p a p e r sm a i nf r a m e w o r ka n d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9 c h a p t e rik e e pt h ep e o p l ei nm i n d i st h ew a yt ob eag o o dm o n a r c h 10 i g i v i n gt h ep e o p l ep e a c ea n ds e c u r i t y , l i g h t e nc o r v e ea n d t a x e s 12 2 c o u n t r yi sp e o p l e o r i e n t e d ,p e o p l ei sw e a l t h o r i e n t e d 。1 4 3 d e a dc a n tr e g e n e r a t i o n 1 a w s e x e c u t es h o u l db er e l a x e d 。15 4 r e l i e v ed i s a s t e r , r e c o v e rp r o d u c t i o n 1 7 5 b r i e fs u m m a r i z e 19 c h a p t e ri i b e h a v eu p r i g h tc a nm a k et h ec o u n t r ym o r es t a b i li t y :21 1 q u i tl u x u r y , a d v o c a t ef r u g a l i t y 21 2 h e a ra l lp a r t i e s r e c e i v eg o o da d v i c e 2 3 3 a p p o i n tt a l e n t e dp e o p l e ,c o l l e c t e dv a r i o u si d e a s 2 6 4 q u i to v e r b e a r i n g n e s s e m p h a s i z em o r a l i t y 2 8 5 b r i e fs u m m a r i z e 3 0 c h a p t e ri i i a d v o c a t e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c a ne x t e n dr e g i m e ,w h i l ed e s p o t i s mm a k ei t s h o r t e n 31 c h a p t e ri v o t h e rc o n c l u s i o n 3 5 b i b l i o g r a p h y 3 8 一 一 , a c k n o w l e d g e m e n t ;3 9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在位2 0 多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为国家统治 奠定了稳定、富足的良好局面。t u 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杨广却统治残暴,革菅 人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国家统治的良好局面葬送。隋炀帝在位短短七年之后 即大业七年( 6 1 1 年) 之后,国家局势迅速恶化,农民起义就似星火燎原般地爆 发了。随后,统治阶级内部也开始离心离德,许多人见到有机可乘,纷纷起兵, 开始图谋全国政权。又过了短短七年,大业十四年( 6 1 8 年) ,残暴腐化的隋炀 帝在江都( 今江苏扬州) 被部下杀害,隋王朝走向覆灭,前后历时只有1 4 年。 就整个隋王朝的寿命来说,从建立到富强再到最后灭亡,前后也仅仅只有3 7 年 光景,成为一个非常短命的王朝。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隋王朝由盛转衰,隋炀帝就将文帝开创的良好国家统治 局面葬送,这与隋炀帝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有着直接的因 果关系,是由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直接造成的。趁着隋末农民大起义乘势而起的唐 王朝创建者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在建立自己的统治王朝之后,对于 隋炀帝残暴统治的教训进行了认真思考,对于隋朝何以短命而亡进行了认真思 考,并形成了若干十分深刻的认识和总结。 本文对唐太宗君臣对隋朝短命而亡的认识和总结加以阐述,主要阐述了二个 方面的认识和总结,作为论文的二章。第一章是“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这是一个总的认识和总结,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唐太宗君臣提出了“与民休息, 轻徭薄赋”、“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赈济灾民、恢复牛产”等多个方面的具体认识。第二章是“若安天下,必须先 正其身”。这也是一个总的认识和总结,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唐太宗君臣提出了 “力戒奢侈,提倡节俭”、“兼听则明,善于纳谏”、“选贤任能,集思广益”、“力 戒骄纵,惟在德行等多个方面的具体认识。第一章和第二章对于以上方面展开 了具体阐述。第三章是“务弘仁义”者国祚长,“专任诈力”者国祚短,这是唐 太宗君臣对于国祚长短问题的认识和总结,本章专门开展了阐述。第四章是余论, 阐述了唐太宗君臣探讨问题以及有关认识和总结的局限性等问题。文章总体上认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唐太宗君臣深刻地认识总结了包括亡隋在内的很多王朝灭亡的教训,形成了一 系列重要的认识和总结,对“贞观之治”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认识和总 结是促成“贞观之治 的重要原因,而且是国家统治指导思想上的重要原因,当 然,这些认识和总结也可以视为“贞观之治的重要内涵,具有重要的政治理论 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 4 【关键词】隋炀帝;唐太宗;贞观之治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皇曼曼皇曼曼曼曼曼i 一一一i 皇! 曼曼 a b s t r a c t s u iw e n d iy a n g j i a n ,t h ef o u n d i n ge m p e r o ro fs u id y n a s t y , d u r i n gh i sm o r et h a n 2 0 - y e a r s r e i g n ,h i sd i l i g e n ta n dh a r dl a i d as t a b l ea n dp r o s p e r i t yf o u n d a t i o nf o r n a t i o n a ld o m i n a n c e b u ty a n gg u a n g ,t h es e c o n de m p e r o ro fs u i ,h i sb r u t a la n d e x t r a v a g a n tu l t i m a t e l yr e s u l ti nt h ed e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d y n a s t yi nv e r ys h o r tt i m e o n l y s e v e ny e a r sl a t e r ( a f t e rg r e a tc a u s e s e v e ny e s r s611 ) ,t h ep e a s a n tr e v o l te r u p t e d ,a n d t h ei n t e r i o ro fr u l i n gc l a s si sa l s od i s s e n s i o n ,am a s so fp o w e r f u lb u l l i e ss e i z et h e c h a n c et op l o ts t a t ep o w e r b ya r m e df o r c e ,t h ec o u n t r y ss i t u a t i o nd e t e r i o r a t e dr a p i d l y a n da n o t h e rs e v e ny e a r sl a t e r ,i ng r e a tc a u s e14y e a r s ( 618 ) ,t h eb r u t a ls u iy a n g d iw a s m u r d e r e db yh i so f f i c i a l ,a n dt h ep r o c e s so n l yl a s t14y e a r s w h i l ef o rt h ew h o l e l i f e t i m eo fs u i ,f o r mb u i l dt od e s t r o y e d ,i ti s o n l yl a s t3 7y e a r s ,s u i i sas h o r t l i v e d i m p e r i a lc o u r t f r o mp r o s p e r i t yt od e c l i n ea n dp e r i s h e da tl a s t ,t h ew h o l ed y n a s t yo n l yl a s t e da v e r ys h o r tt i m e ,i th a sd i r e c tc o n n e c t i o nw i t hs u iy a n g d i sv o l u p t u o u s ,e x t o r t i n g ill e g a lt a x e s ,t o om a n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ill e g a le n s l a v e d t a k ea d v a n t a g eo fp e a s a n t s e r u p t i o n ,l iy u a na n dl is h i m i n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 i ro w nc o u n t r y ,a n dd i ds e r i o u s t h i n k i n ga b o u tt h er e a s o nf o rt h es u i ss h o r t l i v e dr e g i m e ,f o r ms e v e r a lp r o f o u n d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s u m m a r ya tl a s t t h i sp a p e r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t ot a l ka b o u t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s u m m a r y , w h i c hi st h et a n gt a i z o n ga n dh i so f f i c i a l st ot h ed e m i s eo ft h es u id y n a s t y t h ef i r s t c h a p t e ri s “k e e pt h ep e o p l ei nm i n di st h ew a y t ob eag o o dm o n a r c h ”,t h i si sao v e r a l l c o n c l u s i o n ,w h i l eh o wt om a k ei t ,t h em o n a r c ha n dh i sm i n i s t e r sp u tf o r w a r ds o m e c o n c r e t ei d e a s ,s u c ha s g i v i n gt h ep e o p l ep e a c ea n ds e c u r i t y , l i g h t e nc o r v e ea n d t a x e s ”,“c o u f l t 叫i sp e o p l e o r i e n t e d ,p e o p l e i s w e a l t h o r i e n t e d ”, d e a d c a n t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l a w s e x e c u t es h o u l db er e l a x e d ”,“r e l i e v ed i s a s t e r , r e c o v e rp r o d u c t i o n ”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 “b e h a v eu p r i g h tc a nm a k et h ec o u n t r ym o r es t a b i l i t y ”t h i si s a l s oao v e r a l ls u m m a r y , t om a k ei t ,t h er u l i n gc l a s st h i n ki t s r e q u i r ew o r ki nt h e f o l l o w i n gp a r t s :“q u i tl u x u r y , a d v o c a t ef r u g a l i t y ”,“h e a ra l lp a r t i e s ,r e c e i v eg o o d a d v i c e ”,“a p p o i n tt a l e n t e dp e o p l e ,c o ll e c t e dv a r i o u si d e a s ”,“q u i to v e r b e a r i n g n e s s , e m p h a s i z em o r a l i t y ”t h ef i r s tt w oc h a p t e r sa n a l y z et h e s ea s p e c t si nd e t a i l t h et h i r d c h a p t e ri s “a d v o c a t e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c a ne x t e n dr e g i m e ,w h i l ed e s p o t i s mm a k e si t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h o r t e n ”i ti sm a i n l yt a l ka b o u t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w h i c hi sam a t t e ro fd y n a s t y s l i f e t i m e 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 “o t h e rc o n c l u s i o n i sp r i m a r i l yt a l ka b o u t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 t h er u l i n gc l a s s d i s c u s s i o n s i nt o t a l ,t h i sp a p e r sm a i n l yv i e w p o i n ti st h a tt h et a n gt a i z o n ga n dh i so f f i c i a l s s u m m a r i z es o m ep r o f o u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t h er u i n e dd y n a s t yi n c l u d es u i ,a n d a c c u m u l a t e das e r i e so fi m p o r t a n ti d e a s ,w h i l et h e s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p r o m o t et h e “c h e n - k u a n sp r o s p e r i t y ” k e yw o r d s :s u iy a n g d i ;t a n gt a i z o n g ;z h e n - g u a n sp r o s p e r i t y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一、学术史的简略回顾及选题的理由意义 学术界关于隋朝何以短命而亡,是和隋炀帝的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于 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在位时期的贞观年间( 6 2 7 6 4 9 年) 何以会出现“贞观之 治”的盛世,是和唐太宗的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两个问题,但这两个问 题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术界常常把探讨隋朝何以短命而亡和唐朝何以出现 “贞观之治 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隋炀帝是亡国之君,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隋朝在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时 期国家形势处于很好的上丁f 发展时期,彳u 是到了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杨广时期国家 形势迅速走向恶化并很快地灭亡了,前后统治的时期仅仅3 7 年,成为和秦朝灭 亡极为相似的又一个短命王朝。对于隋朝的短6 i ji 而亡,隋炀帝负有很大的责任, 学术界一致地认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造成隋朝迅速灭亡的丰要原因。韩国磐所 著隋唐五代史纲第五章农民大起义和隋朝的灭亡第一节以炀帝为首的 隋朝暴政,从经济上的掠夺和政治上的残酷两个方面,专门论述了隋炀帝统治 的残暴。正是隋炀帝的残暴激起了农民大起义,埋葬了隋王朝的统治。朱绍侯 等手编的高等学校教材中国古代史认为:“隋炀帝的暴政主要表现在赋役繁 重和刑法苛暴两方面他白即位开始,对百姓劳役不息,征调不止隋炀帝 穷兵黩武,频繁发动对外战争为了严防和镇压人民的反抗,隋炀帝置常规法 典于不顾,大肆滥刑酷罚”,圆终于激起了老百姓的反抗,推翻了隋炀帝的残暴统 治。以上两本书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袁刚著的隋炀帝传对隋炀帝 的暴政也有阐述,在书的第四章大兴工役虐用民力中阐述了隋炀帝营建东 都洛阳、开凿南北大运河等繁重赋役,并且以“帝王若竭牛灵力大业沙崩固不 难”为一节总结了隋炀帝的教训。在书的第八章三征高丽四海糜沸中蜊述 了隋炀帝三征高丽对外发动战争的残酷,第十章众叛亲离天下土崩阐述了 韩l i j 磐:隋_ | l 五代殳纲,人民i 版社1 9 7 9 年版第8 6 9 4 页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土编中l q 占代史,福建人民版社2 0 0 4 年版,第4 2 1 4 2 2 贞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隋炀帝的被杀和隋朝的灭亡。当然,袁刚也为隋炀帝说了一些好话,笔者不能 认同,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还有很多文章也都阐述了 隋炀帝的暴政,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关于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研究成果更多一些,学术界关心的重要问题有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条件、具体表现以及评价等,在唐太宗的评价上,学 术界关心的问题主要有唐太宗的忧患意识、用人政策、纳谏和进谏、治国思想以 及总体评价等。在“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上,学术界很多人认为隋末农民大起 义有力地推动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因为受到农民起义的打击后,唐朝统治者对农 民采取了让步政策。当然,也有人对这种看法不同意。在用人政策上,学术界普 遍地认为唐太宗做的很好,网罗了一大批治国才干,促成了贞观之治。在进谏和 纳谏上,学术界也认为唐太宗做的很好,也有力地保证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赵克 尧、许道勋合写的唐太宗传之第六章抚民以静阐述了“抚民以静的施政 方略 、“重农政策的具体措施等唐太宗采取的政策,第七章任贤政治阐述 了“兼明善恶,舍短取长”、“广开才路,善于驱驾等用人政策,第八章求谏 与纳谏详细阐述了“恐人不言,导之使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共相切 磋,以成治道”等问题。郑学檬、卢华语、张宇、毛蕾合写的李世民评传 第一章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的“贞观之治”阐述了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第 三章李世民的政治思想阐述了李世民的民本思想、君臣共治思想、铮谏思想、 经术与法治统一思想等,第四章李世民的人才思想阐述了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用人须以德行学识为本、为官择人惟才是举等思想。 其它还有很多文章,都基 本上十分肯定唐太宗以及“贞观之治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唐太 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圣君,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 在读书过程中,我感到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富,在总结隋朝何以迅 速灭亡,唐朝何以能够出现“贞观之治”的探讨上做了很多很好的研究,从中受 到了不少肩发,学到了不少知识。不过,在读书过程中,尤其是读贞观政要 一书,我也认识到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唐太宗和他的大臣们就十分重视探讨 隋朝何以迅速灭亡的问题,也探讨到了其它一些王朝的覆亡问题,并且他们经过 探讨形成了很多共同的认识和结论,有的认识和结论还是很有原则性的,被唐太 袁刚:隋炀帝传,人民i 叶 版社2 0 0 1 年版 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人【屯 i 版社1 9 8 4 年版 郑学檬、卢华语、张字、毛蕾:李世k 评传,南京大学i l j 版社2 0 0 6 年版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l i i 一 i 皇曼曼蔓蔓曼曼曼曼皇曼曼皇曼曼皇曼 宗君臣看得十分重要,而且这些认识和结论对于唐太宗时期的国家大政方针产牛 了很强的指导作用又切实得到了执行,有的还上升到了国家统治政策和政治理论 的高度,对“贞观之治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觉得学术界对于这些 方面的闸述还不够充分,对于其中的政治理论、政治智慧的内容阐述得还不够充 分。所以,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选择了唐太宗君臣对于亡隋教训的认识和总结 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 二、论文的主要框架及研究方法 由于个人的水平和能力有限,难以做出很全面和有深度的研究,论文只是选 了几个问题作为几个章节。第一章“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这是一个原则 性的认识和总结,具体的认识和总结包括“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国以人为本, 人以衣食为本”、“死者不可再牛,用法务在宽简”、“赈济灾民、恢复牛产”等多 个方面。论文做了具体的阐述。第二章“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这是一个 原则性的认识和总结,具体的认识和总结包括“力戒奢侈,提倡节俭”、“兼听则 明,善于纳谏”、“选贤任能,集思广益”、“力戒骄纵,惟在德行”等多个方面。 论文做了具体的阐述。第三章“务弘仁义”者国祚长,“专任诈力者国祚短, 阐述了唐太宗君臣对于国祚长短问题的认识和结论。第四章是余论,阐述了唐太 宗君臣探讨问题以及有关认识和总结的局限性等问题。 论文丰要采用征引史料和学术界有关成果来加以阐述的写作方式,力图用叙 述的方式把所要探讨的问题说清楚,并尽力闸述得富有条理。由于笔者水平有限, 写的不好和错误的地方,请批评指导。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 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 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迅速开创了承平盛世,可谓国富民强。 然而由于隋炀帝统治残暴,自大业七年( 6 1 1 年) 开始,已经有农民起义爆发。 随后各地贵族豪强也纷纷起兵,天下大乱。到大业十四年( 6 1 8 年) ,隋炀帝为 其反叛的部下所杀害,隋王朝灭亡。 盛极一时的隋王朝仅仅存活了3 7 年,就随着炀帝被害而结束了其短暂的牛 命。初唐统治者亲历了隋炀帝在位十余年间隋王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目睹了隋 炀帝“以万乘之尊,死于一夫之于子弟同就诛夷,骸骨弃而莫掩,社稷颠陨, 本枝殄绝丧身灭国,未有若斯之甚也! ”的结局,极为注重总结隋朝短命灭 亡的沉痛教训,尤其是隋炀帝的罪恶行径在其中所起的很坏的作用,并时常引以 为戒,以避免重蹈覆辙,来致力于国家统治的长治久安。 唐太宗即位后,天下大定,唐太宗及其侍臣开始认真思考隋朝迅速败亡的教 训。太宗即位的贞观初年,唐太宗就对其大臣们说: 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东都,离宫别馆,相望道次,乃 至并州、涿郡,无不悉然。驰道皆广数百步,种树以饰其傍。人力不堪,相 聚为贼。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己有。以此观之,广宫室,好行幸,竞 有何益? 此皆朕耳所闻,目所见,深以自诫。故不敢轻用人力,惟令百姓安 静,不有怨叛而已。o 贞观初年,唐太宗还做出过这样的结论: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 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由此可见,唐太宗从隋炀帝亡国教训总结出了两条认识,一条是“为君之道, 必须先存百姓”,另一条是“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这里,先阐述一下第一 l o 页页m矮 5 6 8 j 5 9 2 第第第第上f幸道纪纪行君祖帝高炀卜一 0 0 卷卷一p卷卷要要政政书牛2 观观隋隋贞贞 圆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条,以作为论文的第一章。 唐太宗对“存百姓”的重要性有着切身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认为是皇帝的 重要职责。魏征是当时著名的谏臣,他多次弓l 用笱了里的话向唐太宗迸谏, 反复强调“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对此深表赞同 和认可。而且,唐太宗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看到了“水能覆 舟”的局面,目睹了“民”推翻无道残酷隋炀帝的巨大力量。所以,唐太宗对于 存养老百姓的重要性的认识和体会都很到位,在他在位期间,能够小心翼翼地处 理君民关系,能够照顾到广大老百姓的实际利益,特别注重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 矛盾,以尽力做到一个好皇帝。 当时,唐太宗认为,由于隋炀帝好大喜功,征敛无度,导致民不聊牛,转死 沟樱,逼迫老百姓最终暴力反抗而起义。事实上,这正是隋炀帝灭亡的重要因素。 隋炀帝大业元年( 6 0 5 年) 令杨素负责营建东都洛阳,大兴土木,“每月役丁二 百万人”;“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 禽奇兽,以实园苑”。“j 而后,又“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 结果“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车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 制造了一场民牛灾难。大业四年( 6 0 8 年) ,隋炀帝下令开永济渠,徭役残酷已 经到了“丁男不供,始役妇人” 的程度。大业六年( 6 l o 年) ,隋炀帝对高丽国 国王大为不满,下令“课天下富人买武马,匹至十万钱;简阅器仗,务令精新, 或有滥恶,则使者立斩”。同时令幽州总管元弘嗣前往东荣造战船,所征发役使 的民众“昼夜立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皆牛蛆,死者什二四”。又造成了一 场民生灾难。隋炀帝又命令“总征天下兵,无问远近,俱会于涿郡”;同年七月, “发江、淮以南民夫及船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至涿郡,舶舻相次千余里,载兵甲 及攻取之具,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 天下骚动”。 灾难所及的地区迅速扩大。如此以后,老百姓牛存无望,“百姓网 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牛,于是始相聚为群 盗”。 大业七年( 6 1 1 年) ,王薄在长自山发动起义,“避征役者多往归之”。隋 资治通燎卷一百八十,人业元年,第5 6 1 7 5 6 1 8 页 资治通箍卷。一百八l4 ,火业元年,第5 6 1 8 5 6 1 9 贝 资治通箍卷+ 百八卜一,人业p q 年,第5 6 3 6 贞 资治通箍卷自八卜一,人业七年,第5 6 5 3 页 资治通攀卷百八f 一,人业七年,第5 6 5 4 页 资治通鉴卷白八十一,犬业七年,第5 6 5 6 页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人业七年,第5 6 5 6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炀帝如此种种惨重徭役征发,草菅人命,致使“民不堪命,率土分崩”,广大劳 动人民已经是被逼迫得走投无路,无法生存下去,斩木为兵,揭竿起义,推翻乐 隋炀帝的统治。 亡隋教训近在眼前,唐太宗a 登基后,就反思和总结隋炀帝的所作所为并引 以为戒,提出了“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原则性政策。为落实这一政策, 唐太宗又提出了以下若干具体认识和政策。 一、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武德九年( 6 2 6 年) 十一月,登基不久的唐太宗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 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 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唐太宗的这一认识明显 是来自隋朝暴政引发农民大起义的教训,同时他决心要废除暴政,“去奢省费, 轻徭薄赋 ,与民休息,也是政策上的改变。 贞观九年( 6 3 4 年) ,唐太宗还专门地引用了隋炀帝亡国的例子,强调其要继 续轻徭薄赋,少打扰老百姓,使百姓们能够安静地安稳地进行生产和生活,他说: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 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 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 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这段话对隋炀帝做了尖锐批评,指责隋炀帝贪心无厌,穷兵黩武,致使“百 姓不堪”,而他自己也没有得到好下场而“遂至亡灭”。唐太宗通过这一总结,认 识到“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徭役不兴”,才能避免重蹈隋炀帝的覆辙,认 识到“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决心要与民休息。 当时唐太宗身边重要的大臣如魏征等人,也有这种明确的认识。贞观十年 ( 6 3 6 年) ,魏征说很多王朝打下天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 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 唐太宗身边的大臣们,还常以隋炀帝亡国的教训对唐太宗进行警醒和规劝。 o 贞观政要卷。君道,第5 页 国资治通箍卷一百九卜一,武德元年,第6 0 6 2 页 贞观政要卷一政体,第2 2 页 西贞观政要卷一君道,第3 贞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孽i 一罱 = : i 一_ 曼蔓曼皇曼皇蔓! 曼曼皇曼皇量皇皇曼曼曼曼曼 例如贞观四年( 6 3 0 年) ,唐太宗准备修缮洛阳宫,以备巡幸。给事中张玄素就 以隋炀帝的教训,予以规劝。他说:“洛阳未有巡幸之期而预修宫室,非今日之 急务臣见隋氏初营宫室,近山无大木,皆致之远方,二千人曳一柱计一 柱之费,已用数十万功,则其余可知矣。陛下初平洛阳,凡隋氏宫室之宏侈者皆 令毁之,曾未十年,复加营缮,何前日恶之而今日效之也! 且以今日财力,何如 隋世? 陛下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 ”,批评得十分尖锐。唐 太宗不太高兴,反问道:“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 ”张玄素坚定地回答 道:“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 ”并不为皇威所震慑,态度坚决,使唐太宗 认识到了错误,遂取消计划,停止修缮洛阳宫。这成为唐太宗君臣之间进谏纳谏 的一段佳话。 唐太宗君臣之间进谏和纳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局面。贞观十一年( 6 3 7 年) 三月时,唐太宗准备营建洛阳飞山宫,特进魏征即上疏予以劝诫: 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穷奢极欲,使百姓困穷,以至身死人手,社 稷为墟。陛下拔乱返正,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 宫;若因基而增广,袭旧而加饰,此则以乱易乱,殃咎必至,难得易失,可 不念哉! 同一年,侍御史马周就赋役过重的问题,也以隋亡之教训进谏唐太宗: 今之户口不及隋之什一,而给役者兄去弟还,道路相继。陛下虽加恩诏, 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 臣观自古以来,百姓愁怨,聚为盗 贼,其国未有不亡者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 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 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以畜积多少,在 于百姓苦乐。且以近事验之,隋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都积布帛而世充资 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夫畜积固不可无,要当人有余力, 然后收之,不可强敛以资寇敌也。 魏征和马周等人的进谏,都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赏和接受。 这些史实也说明,当时唐太宗和他身边的大臣能够就许多治国安邦的问题展 开切实的讨论,君臣之间能够相得益彰,认识和政策都相当一致,有效保障了轻 回资治通豁卷一白| 几f 三,武德元年,第6 0 7 9 页 。资治通签卷一卣九卜p q ,贞观十一年,第6 1 2 5 页 国资治通鉴卷一百九f 五,贞观十一年,篼6 1 3 2 - - 6 1 3 3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的长期执行。这是难能可贵的。 唐太宗“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切实推行,很快收到 了显著的成效。贞观三年( 6 2 8 年) 时,据户部统计,“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 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其民- t l , 所向,己卓然显 现,故“贞观之治”的出现,已成必然之结果。正是唐太宗君臣时刻以隋炀帝横 征暴敛而致亡国的教训为戒,注意轻徭薄赋,与民牛息,才巩固了李唐政权的统 治,经过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贞观之治”辉煌。 二、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唐太宗通过总结亡隋教训,还认识到因为隋炀帝极其繁重的徭役征发,大量 的农业劳动力被征发去打仗和兴修工程等,极大地破坏了广大农村的农业生产, 使农业牛产限于萧条崩溃,老百姓的牛活陷于非常困难的境地,致使最后揭竿而 起,推翻了隋王朝的统治。唐太宗认为,要实现农村稳定和社会稳定,真正做到 与民休息,必须把农业牛产放到特别重要的地位。 贞观二年( 6 2 8 年) ,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 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农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 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这里,唐太宗是 把衣食生产即农业生产作为国家统治的根本来看待的,可以看出这种认识的高 度,而国家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在认识和政策上高度重视,在具体行动上首先要 保证农业生产“不失农时”,就是保证农民在农忙时节不受政府徭役征发的干扰, 使农民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投入牛产劳动,这样才能够牛产出更多的粮食等产品, 老百姓也才能够真正得到休养牛息,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安定,国家政权才能统治 下去。 唐太宗还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这段话可以看做是唐太宗对于“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进一步的表达, 话虽然不多,但不仅阐述了农业生产对于民生的极端重要性,即“人以食为命, 也阐述了老百姓能否有饭吃对于国家存亡的极端重要性,即“若禾黍不登,则兆 1 日唐书卷二太宗纪上,第3 7 页 o 贞观政要卷八务农,第2 3 7 贞 贞观政要卷八务农,第2 3 8 页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舅曼曼窒皇皇曼皇! 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量曼曼曼曼曼曼量曼皇! 曼曼曼曼曼! 曼曼! 曼曼蔓曼1 1i i 一; 曼! ! 曼! 一 i 皇 庶非国家所有”,实际上是说如果老百姓没有粮食吃,陷于饥寒交迫,老百姓就 会推翻一个国家政权。总之,在唐太宗看来,农业衣食牛产是老百姓的命根子, 即“人以食为命 ,也是国家存亡的关键,要做到国家统治的长治久安,就必须 重视衣食牛产,重视民牛,百姓存,则国家存,百姓饥寒交迫,则国家风雨飘摇。 这种明确清晰的认识,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贞观二年( 6 2 8 年) ,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还说了这样的话:“犬不失时者, 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 还说“大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这里,唐太宗 实际上讲到了如何做到不夺农时的问题,即皇帝要“简静”,要“无为”,要禁止 “多欲”,要禁止大兴土木和对外发动征伐战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安人宁 国”。否则,所谓不夺农时,只能是一句空话。当代有专家对唐太宗的这种思想 做出了很高的评价,说:“唐太宗比较清楚地认识到:一是国家的根基在于取得 人民的拥护。二是人民的拥护在于大家牛活的富裕。三是牛活的富裕在于工农业 牛产的发展。四是牛产的发展在于社会环境的安定。五是社会环境的安定在于国 家制定政策的正确。六是政策的正确在于统治者的清心寡欲和克己奉公”。 政府不夺农时,注重农业牛产,以保障民生和国家统治根基,还成为了唐太 宗君臣切实的实际行动,收到了良好成效。史书记载唐太宗“唯思稼穑之艰,不 以珠玑为宝”,“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积极 劝课农桑,不夺农时,发展农业生产。史书还记载唐太宗经常派出使臣到全国各 地督促农业牛产,政府必要的徭役征发也尽量放在农闲时节。这些行为对于当时 农业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都产生了积极效果。 三、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唐太宗总结亡隋教训后还认为,由于隋炀帝滥施刑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老 百姓滋牛反叛心理并进而推翻了他的皇权。事实上正是如此。大业年间,刑罚不 由国家律法出,而由炀帝之口出,而且,连年大兴土木,对外屡次征战,但对百 姓滥施淫威,横征暴敛,结果民不堪命,相聚暴动起义,隋炀帝动用酷刑,“敕 国贞观政要卷八务农,第2 3 7 页 瞿林东等叶】华文明史第血卷隋腌且代,河北教育j i j 版社1 9 9 2 年版,第5 3 贞。 国贞观政要卷八务农,第2 3 8 贝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天下窃盗以上,罪无轻重,不待奏闻,皆斩”。然而事与愿违,残酷刑法不但 不能发挥震慑作用,反而激起了老百姓更为强烈的反抗,于是“转相群聚,攻城 剽邑”,暴动反抗得更为激烈。 杨玄感起兵反叛之后,隋炀帝说:“玄感一呼而从者如市,益知天下人不欲 多,多则为贼。不尽诛,后无以示劝”,下令“穷其党与,诏郡县坑杀之,死者 不可胜数。所在惊骇”; 对尤其重者,则动用“冁裂枭首之刑,或磔而射之,命 公卿以下,脔啖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夜光涂料项目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厂级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新】
- 2025公司、项目部、各个班组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典型题】
- 2025年公司项目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考试直接用)
- 2025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轻巧夺冠)
- 2025年承包商入厂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7A
- 2025年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B卷】
- 2025年项目部治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历年真题】
- 2025年新职工入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完整参考答案
- 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2025年数学七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真题
- 教辅资料进校园审批制度
- 九年级你准备好了吗崔喜利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 肠痈护理常规
- 外研版小升初必背词汇
- 咪咕在线测评题
- 专题13 统计与概率-【好题汇编】五年(2020-2024)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 新课标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件:鲁滨逊漂流记(六下)
- 中南大学版固体物理学习题及答案详解分析
- DL∕T 319-2018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抱杆通 用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
- CJ/T 158-2002 城市污水处理厂管道和设备色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