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间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间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间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间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间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 u b j e c t :t h r o u g ht h ep a s t e ,c r e a t i n ga r t - t h er e f e r e n c e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y a nc h u a nf o l kb ut i e p a i n t i n gi nm o d e r nd e s i g n s p e c i a l t y :d e s i g na i r td e c o r a t i o n n a m e :j i a x i a oy a n ( s i g n a t u r e ) i n s t r u c t o r :p r o f j i n m i ng a o ( s i g n a t u r e )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o l ka r ti sa ni n t e g r a lp a r to fc h i n e s eo r i g i nc u l t u r e i th a s i n t e g r a t e di n t op e o p l e sl i f e ,s u c ha s :c l o t h i n g ,f o o d ,h o u s i n g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w e d d i n g , f u n e r a l ,f e s t i v a lc u s t o m ,f a i t ha n dt a b o o a n da l s o ,i th a sb e c o m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t h i n k i n gc o n c e p ta n dw a y t h i sk i n do ff o l kc u l t u r ei sb a s e do na g r i c u l t u r ec i v i l i z a t i o n a n dp u b l i ct h i n k i n g i ti s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e m b o d i m e n tf o rh u m a na r tl a n g u a g ea n d t h i n k i n gw a y i ti sl i k et h ei n e x h a u s t i b l et r e a s u r e si nm o d e r nd e s i g n a l o n gw i t h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c o n o m i c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f o l ka r tn o to n l yf a c e sh o wt op r o t e c ta n d s p r e a db u tf a c e sh o wt od i ga n dr e u s ei t sl a n g u a g ee l e m e n t st os e r v em o d e r nd e s i g n , h o wt oc o m b i n ew i t hf o l ka r ta n dm o d e r na r t ,h o wt oi n t e g r a t ew i t h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a n dz e i t g e i s t ,h o wt om a k ead e s i g nl a n g u a g et or e p r e s e n tt h es p i r i ta n d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t h e s es i g n i f i c a n tq u e s t i o n sn e e du st ot h i n k a sa b o v em e n t i o n e d ,r e f e r r i n gt ot h er e s e a r c ho ff o l kb ut i ep a i n t i n ga ty a nc h u a n a r e ai ns h a nx ip r o v i n c e a n a l y z i n gi t sa r tl a n g u a g e ( i n c l u d i n gs h a p ep a l t e r n ,c o l o r l a n g u a g e ,v i s u a ls i g n ,c u l t u r ec o n n o t a t i o na n ds of o r t h ) e x p r e s s i n gi t st h er i c hc u l t u r a l d e p o s i t s ,t h e s er e s p e c t sb r i n ge s s e n t i a lg u i d a n c ea n dr e f e r e n c ee f f e c t st om o d e r n d e s i g n ,a n da l s ob u i l dan e wd o m a i nt ot h ei n n o v a t i o na n dp r o g r e s so ff o i ka r t w ec a n b u i l dn o to n l yi n d i v i d u a ld e s i g nl a n g u a g eb u ta l s od e s i g nc o n c e p ta n ds y s t e mw h i c h c a nk e e pp a c ew i t h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d e s i g nt r e n db yd e r i v i n ga n di n t e g r a t i n gt h ec r e a mo f t h ec h i n e s ef o l ka r t f i n a l l y ,w ea r ea b l et om a k et h ep a t ho ft h ec h i n e s ed e s i g nw h i c h i sr e a l l ya c c e p t e db yt h ew o r l d k e y w o r d s :f o l k a r tm o d e r nd e s i g n 。y a nc h u a nf o l kb ut i ep a i n t i n g i n s p i r a t i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h e s i s :t h e o r e t i c a fr e s e a r c h i i l 目录 1 、绪论o o q iq 000000000 0 1 1 1 命题0 1 1 2 研究意义b oioi q 0 2 1 。3 研究现状o q0 10 09q oo 0 0 3 2 、关于田野考察延川民间布贴画0 4 2 1 延川概况0 4 2 2 初识布贴0 4 2 3 追源溯流0 4 2 4 田野考察概述0 7 2 5 造型艺术特征0 8 2 5 1 造型材料的选取 2 5 2 造型特点的分析 2 5 3 造型手段的运用 2 5 4 图形语言的运用 2 5 5 艺术之共通 2 6 绚丽的色彩搭配2 0 2 7 布贴图案的民俗文化观念2 3 2 7 1 布贴图案中的喜庆吉祥观念 2 7 2 原始的图腾崇拜与生殖崇拜观念 2 8 创作主体分析2 5 2 8 1 女性创作群体 2 8 2 男性创作群体 3 、鉴古知今解读传统民间艺术对于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2 8 3 1 民间布贴画造型观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2 8 3 1 1 “天人合一”的传统造型观念带来的启示 3 1 2 人性化的传统造型观念带来的启示 3 1 3 传统造型观念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应用 3 2 民间布贴画色彩观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3 0 3 3 现代设计对民间元素的应用实践o oooaolg 3 2 3 4 现代艺术设计的民族化发展3 4 i i 4 结论3 6 参考文献o io 3 7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主要获奖及发表论文3 8 致谢3 9 v “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间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1 1 命题 1 、绪论 民间艺术作为传统农耕社会文明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特征, 它与宫廷艺术、宗教艺术、以及士大夫艺术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民间艺术作为中 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构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其优秀的民 间艺术元素,对当代设计具有重要的引导与借鉴作用。例如:如今,众多艺术爱好者对 于民间艺术文化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寻出大量的设计观念、 理论与规律,这些宝贵的财富对于提高我们当代设计水平,发展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 具有重大意义。 在当今工业社会的大背景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民间艺术这一根植于传统农耕文 化土壤中的自然形态,必然会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而逐渐退出潮流。无论我们如何保护与 挽救,大量民间艺术的衰落和失传已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现在民间艺术不仅面临保护 与传承的问题,另外也面临着如何开发与利用的问题。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完美的结合, 将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设计精神结合,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设计之路,已成为当下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黄土高原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这片土地特有的丰富的民 俗文化与民间艺术,它们以独特的造型、源远的历史文化内涵、鲜明的地域特征,构建 出极具魅力的延川民间文化。其中延川民间布贴画艺术可谓是盛开在当地的一朵美丽奇 葩。 根植于民间的延川布贴画艺术是一。种具有群体性艺术的民俗种类,作为农桑文明的 产物,包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内涵。正因如此,同主流的宫廷、宗教以及士大夫 文化相比,它据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设计理论与存在形式。本文从延川民间布贴画 艺术的造型、色彩、制作:f 艺、文化内涵等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期望找到其中蕴涵的 视觉价值与精神价值,为中国的现代设计找到新的视觉语言,赋予中国现代设计以崭新 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 “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间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1 2 研究意义 伴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着转变,曾经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 的民俗用品,现在被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认为是“俗”。如今,他们更加崇尚西方具有 现代美感的事物。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民间布艺这门费时费工的手艺,已经渐渐 失去了其所依附的经济基础,往日的风采已经消失殆尽。选择从人们日常生活中退出, 实属无奈之举,它的实用价值也几乎荡然无存。在机器纺织业发达的现代社会,年轻的 一代对于民间布艺的认识和接触甚少,导致宝贵的民间布艺遗产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因 此,此时此刻,对于民间艺术进行一次深刻的审视,是十分之必要的。 蕴涵着传统艺术形式与文化思维方式的民间艺术,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后, 已经形成了一朵盛开于民问的美丽奇葩。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已经深深渗透于 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衣食住行、风俗信仰、婚丧嫁娶之中。作为社会的一 种潜性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越来越表现出它底蕴的雄健。其价 值已经远远超出了自身的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经历了时代的锤炼后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趋向与文化意识,对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与借 鉴作用。 主流文化艺术的视野。但是,在这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本土学术界对于民间艺术和民 间文化的认识与研究还处在非常浅显的阶段,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挖掘与研究还没有形 成完善的系统,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认识只立足于表层,各艺术 门类的专业研究人员匮乏,民间艺术多以文物化的形式予以保护,对民艺开发与利用的 思路尚未理清等。 8 0 年代以来,延j l i 民间布艺由专业人士进行了整理、开发,使这一传统手工艺得以 传承并发扬,并且从传统生活用品的概念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专门的艺术门类布贴 画艺术。延川民间布贴画艺术找到了一条符合当今商品经济发展的道路,但在这个过程 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民间艺人文化素养偏低,作品质量不高,导致后备力量的严重匮乏; 作品缺乏创新,种类过于单一;生产不具规模,难以发展壮人。所以,对于当前延川民 间布贴画艺术的保护与发展,仍需不断完善。为其寻找到一条适合现代生活的出路。 由于新兴布贴画的发展时间尚浅,对于这一民间艺术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目前 还没有关于延川民间布贴画的专业论著和相关论文的发表。要想充分了解这门民间艺术, 在对其历史、制作工艺、造型、色彩以及其作为一门传统民间艺术对于当代艺术设计所 具有的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此对于延川民间布贴 画艺术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希望这门民间艺术能够自然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更 好的发展下去。并希望从中找到这一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准确定位,使之更好地服 务于现代设计,为现代设计提供新鲜的血液,使中国现代设计能够在国际舞台,卜散发出 独特的魅力。 “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间布贴| 田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2 1 延川概况 2 、关于田野考察 延川民间布贴画艺术 信天游里唱道:“太阳把黄土晒裂了口,雨水把裂口拉成了沟,大风把地皮又刮 走,陕北就是这来头。”1 延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距延安市8 0 公里,深处陕北黄十高 原的腹地。平均海拔在1 0 0 0 米上下,总人口1 8 万人。延川历史悠久,素有”文化 之乡”的美誉。追溯其历史,最早建于开皇三年,距今已有4 0 0 多年的历史,因城 脚下河流古名“吐延水”故得名延川i 。古时曾是多民族汇聚融合的地方。在明初时 方形成以汉族为主的格局。几百年来,人们牧耕狩猎,往返迁徙,战争厮杀,并伴 随着各地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与融合,逐渐形成了当地特有的黄土文化和历史风貌。 这也为现在延川i 县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奠定了基础。 2 2 初识布贴 “用多种花布剪贴而成的图画。底子多用白色,也可用其它颜色,视所要表现的内容 而定。布贴画色彩丰富鲜艳,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和丝绸剪 贴画相近似仅原料有别。”2 “制作布堆画,在延川很早便颇为流行,早先是源于婆姨们的e 1 常针线活。娃娃玩 耍、汉子耕作,衣服肩膝部位易磨损,心灵手巧的婆姨们便在这些地方层层缀补,日渐 形成了天然的花纹图案。日久天长,以至在新缝制的衣服( 特别是娃娃的服装) 上也缝 缀上花卉纹样、狮虎图案,给人以艳丽多彩、虎虎生成之感。布堆画也就由此渐渐形成 了单独的挂片艺术品。”3 布贴画又名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有拔花。在延川地区,被称作布堆画,这是 由延川民间艺人冯山云命名得来。它是经过巧手妇女以高温染制所得的各种颜色的纺织 棉布为原料,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块和不同形状的布块,经过裁剪、拼贴、堆叠、缝合、 镶花等步骤,创作出的具有浮雕感的艺术作品。 2 3 追源溯流 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布与人的关系一直非常的密切,在人们懂得羞耻,开始 用树叶、兽皮遮体掩羞时,“布”的雏形就已出现。 “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间布贴i l i i 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巾的启示与应用 “刻绘为雉翟”4 早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已经有了关于布贴的记载,意思是“剪贴雉 鸟于皇后的衣服上”5 。从纺织术的发明开始,便有了由布制作而成的装饰品。这可以看 做是最早的布贴画。商周时期,布绣、布贴已经逐渐运用在衣服的装饰上。“玄少好佩紫 罗香囊 6 到了汉代,布绣、布贴的运用进入到了日常用品领域,如被褥、枕头垫、香囊 等。 唐代形成了独特的贴布手工艺“贴涓”“堆绫”,这种工艺类似于现在的布贴画。唐 宋诗词中出现了不少描写这一手工艺的诗句。如李清照的小词“翠贴莲蓬小”,王建的“熨 贴朝衣抛战袍”,温飞卿的“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等。 明清时代是布艺发展的繁盛时期。宫廷贵族多佩戴由刺绣与布贴制成的各种布艺制 品,如扇袋、香囊等。“无论贫富责贱,三教九流,每届夏目无不佩戴香囊者即下级 社会人士亦精心购置,绣花镶嵌极人力之所能。高贵者尤争奇斗巧,各种各样,精妙绝 伦。”7 这一时期民间已出现专门从事布艺的作坊,不过他们都是局限在日常生活用品的 制作上。 由于历史的传承,布艺作为妇女的针线活,其实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随着人们 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及民俗文化与自然崇拜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布的表现诉求也越 来越多样化。如早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由于山高沟深,自然条件的恶劣,生活艰 苦,农民一辈子与黄土打交道,面朝黄土背朝天,衣服难免破破烂烂,总要缝缝补补。 陕北有句俗语“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久而久之,心灵手巧的婆姨们出于 朴素的审美观念,在缝补的时候有意识的贴补出一些图案,一方面既添补了破损的漏洞, 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美感。作为早期日常生活用品,布贴服务于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不 仅美观大方,同时也增加了布料的耐磨力,既具实用性,又具装饰性。其种类丰富多样, 在枕头顶上、鞋面上、裹肚上、钱包上、垫肩上、烟袋包上、衣服上都可以看到( 见图 2 3 - 1 - 6 ) 。 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以冯山云为首的一批民间艺术家,对布贴画进行发掘整理,作 为传统意义上的“女红”,延川民间布贴画真正从生活用品中分离,形成独立的民间艺 术画种,较之以前的实用性特征,其更具装饰意味,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材质特殊、 风格独特的装饰画。就此延川民间布贴画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大放异彩,从此布 贴画艺术进入了艺术的殿堂,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形式。 “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间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j 幢用 图2 3 一l 莲仡纹枕头顶,陕两省艺术馆藏: 图2 3 - 2 虎纹套袖,出自岐山,陕两省群艺馆收藏;图2 3 - 3 虎纹肚兜,延川县刘晓娟家藏; 图2 3 - 4图2 3 - 5 图2 3 1 十二生肖纹样门帘,作者2 0 0 8 年摄于延川县; - 6 - 图2 3 - 6 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或者说是逼迫我们用理论支持它。如果理 身,甚至不能解释对象,这种理论只是一 布贴画艺术的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仅限 于延川一代,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还不完善,现存文字资料也十分匮乏,在此背景下, 我采用了田野考察的形式,走访了延川一代从事布贴画艺术创作的新老艺人,并搜集掌 握第一手资料,为论文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调查与搜集到的从事布贴画创作的人 员名单如下,他们基本上都是由冯山云指导,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开始从事布堆画 的创作。 高凤莲,女,7 4 岁,延川县白家塬村;其作品造型夸张大胆,风格独树一帜,是延 川布贴画的典型代表人物; 刘洁琼,女,4 3 岁,跟随母亲( 高凤莲) 学习剪纸、布贴画,风格也与其母亲一脉 相承; 樊荣荣,女,2 7 岁,跟随外婆( 高凤莲) 学习剪纸、布贴画; 冯山云,男,6 1 岁,现居县城;从事延川布贴画艺术辅导工作,先后培养民间艺术 家近百人; 郭如林,男,4 8 岁,现居县城;在延川属于为数不多的男性布贴画创作艺人之一; “取它粗犷的造型,运用细腻的手法来表现”,其风格粗犷中见细巧,淳朴中见智慧;被 誉为“野山派”艺术家; 刘艳琴,女,3 2 岁,现居县城; 袁随花,女,4 7 岁,现居县城; 刘晓娟,女,3 5 岁,现居县城;注重生活题材的创作; 冯彩兰,女,5 1 岁,延川县土岗乡小程村; 冯彩琴,女,4 5 岁,延川土岗乡北山村; 冯瑞梅,女,延川县土岗乡小程村; 马思英,女,延川县土岗乡碾畔行政村; 王彩萍,女,4 6 岁,延川县延川镇拐峁行政村; “贴”出来的艺术延j i i 民间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胡玉梅,女,5 9 岁, 高志清,女,4 6 岁, 高丽萍,女,5 7 岁, 贺彩虹,女,3 9 岁, 刘向琴,女,2 3 岁, 刘珍荣,女,4 5 岁, 冯翠兰,女,6 4 岁, 延川县土岗乡小程村; 现居县城: 延川县土岗乡则崾村; 延川县土岗乡小程村; 延川县土岗乡小程村; 延川县延水关镇伏寺村; 延川县眼岔寺乡白家圪崂村; 2 5 造型艺术特征 2 5 1 造型材料的选取 1 ) 就地取材、资源丰富: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延川民间布贴画艺术的选材是普通的绵纺织土布、 棉线、乳胶( 见图2 5 1 、2 5 - 2 ) 。所用棉花是本地人自己种植并纺织的。染布用的颜 料是传统的老式袋装化工颜料。布料的选择是染色成功的关键,所谓好布料就是指纯棉 土布,“这样在染的时候才好上色哩,染出来的颜色也鲜艳。”纯棉的土布容易上色,并 且颜色均匀,染出来的色彩也够鲜艳,而且不容易掉色。 图2 5 1 、图2 5 2 图2 5 - 1 、2 :染布颜料和棉线,作者于2 0 0 7 年摄予延川县刘晓娟家中; 2 ) 质地粗略、造价低廉: 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以及创作主体的局限,布贴画材料的选取往往质地相对粗 糙,造价相对低廉。但是正因为材料本身具有的粗糙感、肌理感,再加之创作主体的民 俗意向,使布贴画作品具有展现民俗文化粗犷、朴实的特征。布贴画制作所用的材料绵 纺织土布、棉线、乳胶都是当地随手可取的物件。 ,。峰?,;嫠o,f棼甏,卜。肇馘 所谓完美,即圆满、美好之意。人们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民间艺术也崇尚完美 与完整。民间艺人在创作中,对于作品题材、造型、内涵、以及表现手法都力求通过完 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延川民间布贴画在对形象的塑造方面有充分的体现,例如在人 物和动物的塑造方面,他们认为人的两只手和两条腿,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都一定要 将其表现出来( 见图2 5 - 3 、2 5 - 4 ) 。互不遮挡的法则在民间艺术的创作中体现了人们 追求完美的意向。 图2 5 - 3图2 5 - 4 图2 5 - 3 布贴画作品丰收,延川县高燕燕制作,延川县艺术馆收藏: 图2 5 - 4 布贴画作品抓髻娃娃,延川县袁随花制作,延川县艺术馆收藏; 民间艺人对于事物的感受完全来自于对生活事物的感性理解,并用平面的方法将其 表现出来。这种感受打破了正常的比例与透视。他们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刻画 形象,是对事物一种三维转二维的理解。例如延川民间艺人高风莲作品中出现的“旋转 的飞虎1 0 ( 见图2 5 - 5 ) 。高凤莲大胆的打破了自然视觉下的四条腿向下原则,她所创作 的动物形象大多是四条腿伸向四方旋转的。我究其原因,大娘说:“瞎剪哩,这里空着 哩。“剪纸又不是剪肉,肉你摆动大了疼哩,剪纸随你摆来摆去,摆得越大越有劲, “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间布贴画造犁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好看哩。 “腿是会动的。哪里都能到哩。”这种忽视了透视原则的设计,在我们看来 不合乎情理,但在民间艺人看来却是合情合理的创作思路,显示出民问艺术独有的崇尚 完美的构图思路。延川布贴画艺术也同样追求人物的完整性。在画面中的人物一般都要 画上躯干和四肢。被塑造的形象都是浑圆、饱满的。这种民问传统造型手法的运用,充 分体现了民间艺人们追求“全”“美”的朴实观念。 图2 5 - 5 剪纸作品旋转的飞虎,延川县高凤莲制作并收藏: 作为一种民问艺术,延川布贴画艺术对于创作内容的刻画同样突破了时间、空间概念, 这种时间、空间的延展性带给了创作者无限的灵感,无论四季的花草树木还是天上人间、 古往今来、想象现实的东西,都可以任意用到一幅作品中,构成和谐统一的画面,而不 用担心现实逻辑的错乱。如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男女老少身上都配有各种花鸟 鱼虫的图案作为修饰;人物的眼睛、嘴巴都被夸张与变形,形成特有的“牡丹嘴”“莲花 嘴”“桃子嘴”“牡丹眼“莲花眼 “蝴蝶眼 等。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俊人的脸就 像梅花朵朵,眨巴起来毛扑闪闪的就像蝴蝶,黑溜溜的眼珠就像一对隔墙的毛狗狗。剪 个人要把最美好的东西按在脸上,所以就要把人的眼睛剪成牡丹、蝴蝶。”“这样看着精 神。”( 见图2 5 - 6 、2 5 - 7 ) 图2 5 6 图2 5 - 7 间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县高风莲制作并收藏; ) : 固有的形与色,把存在于世间的物像用平面来表现, 不求形似但求意像的创造理念与审美,达到了民间美术造型要求统一、和谐的美学境界。 这种突破性的,带有夸张造型观念的设计风格给人更加亲近与自然的感觉。 2 ) 象征性: “象征是某种隐秘的,但却是人所共知之物的外部特征。象征的意义在于:试图用 类推法阐明仍隐藏在人所不知的领域,以及正在形成的领域之中的现象。”1 1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1 2 正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民间艺术作品的造型中包含着丰富的象征寓意。 这源于人们传统的喜庆吉祥观念。延川民间布贴画多用一些隐晦和带有象征意义的图形 来传达人们对于趋吉辟邪、祈盼吉祥的美好愿望。 对于未知的大自然,不可避免的牛老病死,人们怀着一种殷切的希望,祈求有神灵 保佑,子孙世代繁衍,没有大灾大难,并长命百岁,这些愿望都转化成一套套精美 的吉祥图案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符号出现在延川i 民间布贴画艺术中。这一民间艺术展 现出超越其本身工艺之美的内涵。 在布贴画作品中,包括用“马上封侯( 猴) ”、“连( 莲) 生贵子,这样的谐音来表达吉 祥的象征意义;用“石榴”“葡萄”“莲藕”象征多子,“莲花”象征女人“牡丹”象征男 人,“龙”“风”象征吉祥,“鸡”象征吉祥,“蝙蝠”象征福,“桃子”象征长寿,“五毒” 即蟾蜍、蝎子、蜥蜴、蜈蚣、蛇象征祛病辟邪,“蛇盘兔”象征家庭和谐富裕。通过这些 喻义,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 富于代表性的特征。1 3 作为已经被符号化了的中国民俗图案,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 系,这些图案以其深厚的内涵,丰富的寓意构成了中国民间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美学价 值。 3 ) 随意性: “任何完美的东西,不在于外形上的直接表露,而应为内在生命的含藏内敛。” 人们习惯于将民间艺术中的造型手法称为“意象造型”。因为民间艺术所追求的恰恰 是“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创作情感。这使得民间艺人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随 “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问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意性。“怎么想就怎么剪哩。“边做边选,看哪个好看,哪个合适。” 在布贴画创作中,不受任何绘画语言、艺术形式的影响,不用遵循正常的绘画理论 和科学逻辑,只遵循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并运用独特的观察力与熟练的技巧为创作手段。 这种创作更加贴近牛活,更具乡土味。创作过程往往是信手拈来、不加思索的。制作布 贴画的艺人手法随意、大胆,制作中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反而使造型平添几分简朴与随 性。这种随意的创作手法,令人惊叹。 图2 5 8 ,图2 5 9 是延川民间布贴画艺人王彩萍与郭如林的作品。虽然二人在表现风 格上不尽相同,但是这两幅画在构图的随意性上却有着共同点。王彩萍的射日中, 太阳用各式花鸟来表现,没有固有人物的大小比例、太阳位置的设定,都显随意;郭如 林山韵乍一看很合乎常理构图,再仔细看右上角牛的位置,又与正常的逻辑相悖。 这就民间艺术中的随意性,看似不合理,但在创作者心目中却是合情合理的。这样的设 计,在他们看来是为了使画面更圆满,更饱和。“看哪空着,就放哪”。 图2 5 - 8图2 5 - 9 图2 5 - 8 布贴画作品射日,延川县王彩萍制作,延川县艺术馆收藏; 图2 5 - 9 布贴画作品山韵,延川县郭如林制作,延川县艺术馆收藏; 2 5 3 造型手段的运用 “无论哪一种工艺,其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均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技术达到一定程度 后,装饰艺术就随之而发展。艺术品的生产与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人们精通了某种 技术以后即可以成为艺术家。 1 5 延川民问布贴画艺术,具有个性鲜明的造型手段。制作过程相对繁复,运用民问复 合式造型法,进行贴块、堆叠、拼接、缝合,使本身平庸的布块具有了美感与灵气。画 “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问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面大胆夸张、想象奇特、意蕴牛动。 1 ) 染一般布料的染色都要自己动手,这样才能染出自己想要的颜色。这个过程非常 重要,决定了将来布贴画成品色彩的色泽、亮度、以及均匀度。首先,制作者用农村家 家户户都有的大锅,将水烧开。这里要注意水要充足;然后放入所需颜色的燃料并搅匀; 再将绵布放入锅中煮,中途要注意翻搅棉布,以便各个面都能充分上色。这样染出来的 布,颜色不仅艳丽、均匀,而且不掉色。等到棉布充分上色便可捞出,挂起晾干。对于 染色时间的把握,也取决于个人的经验。一般农户家里都会有几十种自己调配好的颜色 备用( 见图2 5 - 1 0 、2 5 - 1 1 ) 。 图2 5 一1 0图2 5 - i 1 图2 5 1 0 、1 1 布料染制与晾晒,引自黄河畔的剪花婆姨高风莲第1 2 4 页; 2 ) 挂浆染好的布料都要经历这一步骤,挂浆的目的是让棉布更加平整、不缠线,便 于后期制作。挂浆的原料是普通的乳胶。制作者均匀的把乳胶刷在面料的背面,然后搭 起晾干。 3 ) 剪进入创作阶段,民间艺人的创作自由度远远大于纯美术的创作,有更多的随意 性,往往在即兴的制作中迸发出灵感,并用娴熟的技巧表现出来。这样的艺术魅力不得 不令我们折服( 见图2 5 1 2 ) 。 图2 5 - 1 2 布贴画剪贴过程,引自黄河畔的剪化婆姨高风莲第1 2 4 页; 一1 3 “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问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心用 4 ) 贴民间艺人对于剪好的造型,最后要将它们按主次贴到先准备好的充当背景之用 的大块棉布上。这样,布贴画的创作基本成型。 5 ) 绣刺绣是为了完善布贴画画面,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局部刻画,描绘出布 贴难以表现的神韵;另一方面,经过刺绣的布贴画更加结实。 布贴画制作中“贴 与“绣”是作品完成的重要步骤,延川布贴画中更加注重“贴” 的功用,形成以贴为主,以绣为辅的独特制作手法。相比之下,陕西其他地方的布艺作 品则多采用贴绣结合的手法,这与延川布贴画的制作手法略有不同。( 见图2 5 1 3 、 2 5 一】4 ) 图2 5 一1 3 图2 5 - 1 4 图2 5 - 1 3 娃纹肚兜,延川县刘晓娟制作并收藏; 图2 5 一1 4 肚兜,庆阳市两峰肖金镇上刘村米文惠制作,西安美术学院高晋民教授收藏; 2 5 4 图形语言的运用 “真正的艺术在任何时候都满足了一种深层的心理需要,而不是满足了那种纯粹的 模仿本能,即对仿造自然模型的游戏式的愉悦 1 6 一件好的艺术品一定具有丰富的图形语言。这些图形语言不仅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 用,而且也表现出民俗牛活中祛灾辟邪,吉祥喜庆的观念。当我们凝望着这些美轮美奂 的精美图饰时,不得不对t l 然之美产生由衷的仰慕之情。 我们可以说图形语言赋予了艺术作品以生命。在研究图形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应把 它看做是一个生命之母体,它的存在符合自然法则并以其特殊的规律组成复杂的系统。 “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问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延川民间布贴画艺术所体现的,造型粗犷又不失细腻,色调浓烈又不失淳朴,正是自然 与牛活最好结合的产物。 延川民问布贴画艺术图形语言按题材的运用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植物这三类。 1 ) 人物题材: 延川民问布贴画艺术中的人物题材包括: 戏曲神话人物、故事抓髻娃娃、包公、贾宝玉、西王母、牛郎织女、送子娘娘、 麒麟送子、寿星、财神、花神、灶君、梁祝、仙女取宝、后羿射日等。抓髻娃娃是陕北 特有的一种丰体纹饰,农村有“鸡吃害虫”的说法,画面中娃娃的两只手各抓一只鸡, “鸡”与”吉”谐音,以此来寓意给娃娃“祛灾辟邪 ,有吉祥之意( 见图2 5 - 1 5 、2 5 - 1 6 ) 。 对于神话、戏曲人物的塑造多受当地戏曲剧种的影响,在陕北一代广泛流行的剧种以秦 腔为主。戏曲故事通过过年、庙会、丧俗等形式,戏曲班子的表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人们。 图2 5 - 1 5图2 5 1 6 图2 5 - 1 5 布贴画作品抓髻娃娃,延川县刘洁琼制作并收藏; 图2 5 - 1 6 布贴画作品包公,延川县郭如林制作,延川县艺= 术馆藏; “贴”出来的艺术延i l 民间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j 、;! f 用 牛活事儿闹新春、五哥放羊、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推磨、 赶牲灵、三妹子爱上拦羊汉、拉悄悄话、三十里铺、你妈妈打你不成材、搭伙计、走西 口、兰花花、泪蛋蛋泡在沙壕壕里、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拉手手,亲口口等。生活事 儿的描写有来自于日常牛活的场景如图2 5 1 7 、2 5 - 1 8 回娘家推磨,这些题材与 陕北信天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天游是陕北劳动人民牛活最直接的反映,是人们精 神与思想感情的完美结晶。 图2 5 - 1 7图2 5 1 8 图2 5 - 1 7 布贴画作品同娘家,延川县刘晓娟制作并收藏; 图2 5 - 1 8 布贴画作品推磨,延川县郭如林制作并收藏: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 “酸曲”,是广泛流行于陕北地区的一种民歌,一种即兴创 作的小曲,篇幅较为短小;言语朴实、节奏明快、曲调悠扬、粗狂奔放;多用来表述百 姓牛活事儿,根据不同的场景即兴吟唱。在这片千沟万壑的贫瘠土地上,在久远的历史 长河中,信天游无疑成了陕北劳动人民抒发情感最好的方式。 信天游以陕北老百姓牛活中的方方面面为题材,反映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早期的反 映阶级压迫、争取自由的革命民歌,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反映牛活中的平常事;反映婚姻、爱情内容的歌谣。陕北信天游贴近牛活,反映牛活, 表达的感情色彩浓烈,其中尤以情歌最具代表性。旧社会婚姻不能自丰,都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只好通过歌声来抒发情怀,表达对封建婚姻的不满和对爱情的美好 追求。 图2 5 一1 9 、2 5 - 2 0 是延川民问布贴画中有关信天游拉手手,亲口口走西口 的创作。“你要拉我的手,我要亲你的口,拉手手,亲口口,咱二人疙崂里走。”“哥哥你 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哥哥你出村口,小妹 图2 5 1 9图2 5 - 2 0 图2 5 - 1 9 、2 5 - 2 0 为布贴画作品拉手手、亲口u 走两u ,延川县刘晓娟制作并收藏; 2 ) 动物题材: 延川民间布贴画艺术中动物题材,一类为已被驯化了的“六畜 ,即猪、狗、牛、羊、 马、鸡。在中国传统民俗观念中有“六畜兴旺 的观念,代表人丁兴旺、吉祥美好之意。 在陕北人们都非常崇尚牛,传说牛是玉皇大帝派下人间,为人类干活的。它任劳任怨, 是朴实、勤劳、忠实的象征( 见图2 5 2 1 ) 。所以在很多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牛。第二 类为野牛动物类,即鼠、蛇、虎、狮、兔、猴、鱼、鸟、蟾蜍、蜈蚣等,这些动物往往 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见图2 5 - 2 2 ) 。有些是由于人们的喜好,如兔、猴;也有是 因为人们的敬畏,如被人们所熟知的,虎、蛇。第三类为中国传统吉祥的象征物,龙、 麒麟,它们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存在于人们想象思维中的神物。在这里,动物不仅仅 作为画面装饰的一部分,它们更多表达的是一种精神内涵。像鸡象征吉利;虎象征祛灾 辟邪;五毒象征驱病消灾。在陕北流行一句话“要想富,蛇盘兔”,所以蛇盘兔纹样成为 富裕吉祥的象征( 见图2 5 2 3 ) 。 “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间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图2 5 2 l 图2 5 - 2 2 图2 5 - 2 3 图2 5 2 1 布贴画作品牛,延川县眼岔寺乡自家圪崂村冯翠兰制作,延川县艺术馆藏; 图2 5 - 2 2 布贴画作品虎,延川县郭如林制作并收藏; 图2 5 - 2 3 布贴画作品蛇盘兔,延川县眼岔寺乡自家圪崂村冯翠兰制作,延川县艺术馆藏; 3 ) 花草树木题材: 花草树木在延川民间布贴画艺术中的运用多是起装饰和调和画面的作用。所表 现的物象多饰以花纹,以填充空白,使画面更加饱满、完整,富有牛机。其中包括: 牡丹、莲花、梅花、菊花、鸡冠花、草等花草类植物;枣树、杏树、桃树、松树、 梨树等树木;枣、桃子、石榴、佛手、葫芦、南瓜、西瓜、梨等瓜果蔬菜类植物。 在延川民间布贴画中,几乎找不出没有花草纹饰装饰的作品,花草纹饰的运用不仅 增添了画面的美观,而且使作品更具吉祥之意。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它瑞丽、华贵,兼有色、香、韵之美,被人赞为花中王, 富贵之花,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的被视为繁荣昌盛、富贵、吉祥的象征。 1 7 牡丹纹样在延 川民问布贴画艺术中的运用非常之多,人们以牡丹的富贵之意来祈盼大富大贵。另外, “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间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在陕北农村,人们认为牡丹富贵属阳,莲花属阴。所以牡丹通常代表男人,莲花通常代 表女人。莲花被赋予了子孙繁衍、延绵不息的意思。在众多民问艺术作品中,保留着 大量的比喻男女的牡丹、莲花造型。常见题材有:鱼戏莲、鱼莲娃娃、娃 娃坐莲( 见图2 5 2 4 、图2 5 - 2 5 ) 。“莲谐怜声,这也是隐喻的一种,这 里是鱼喻男。莲喻女,说鱼与莲戏,实等于说男与女戏。” 图2 5 2 4 布贴画作品鱼莲娃娃,延川县郭如林制作并收藏; 图2 5 - 2 5 布贴画作品狮子滚绣球局部鱼戏莲部分,延川县刘晓娟制作并收藏; 2 5 5 艺术之共通 “民间美术作品千变万化,不管它的外部变化多么丰富,样式如何多彩,其基本造 型因素都是民间艺术家以他特有的观察手法和思维方法所致。”1 在陕北延川地区,只要从事布贴画艺术创作的民间艺人同样也精通剪纸与刺绣的制 作。民问艺人在操作过程中的得心应手一方面显现了其精巧的技艺,另外也显示了三者 之间的紧密联系。布贴画是在旧时的“缝缝补补 中演化而来,这与刺绣可谓是同宗同 源。在如今的布贴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刺绣的元素:完成布贴画至关重要的一 步就是“绣”,这一步骤不仅使布贴画质地结实,另外也起到对布贴画作品画龙点睛的作 用,对于局部难以表现的地方,用绣的方式,达到画面的完美和谐;再者布贴画拥有与 刺绣相同的绚丽的色彩搭配,二者在色彩的选用上多用亮丽的原色,画面热烈、明艳。 另外,通过对延川民问剪纸与布贴画作品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在造型上非常相似, 不同的是布贴画转换了材质,运用不同颜色的布块将剪纸里面的造型色彩化、立体化。 “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问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集剪纸的造型、刺绣的色彩于一身,既有平面式的构成美,也有浮雕式的肌理美。因布 贴画材质的限制,在形象的塑造上不能像剪纸一样具体和形象,与剪纸相比,布贴画的 制作更加注重块面的拼接与构成。 如图2 5 2 6 、图2 5 2 7 是延川一民问艺人创作的同一素材的剪纸与布贴画作品,我 们不难从画面造型中找n - - 者的共同之处。诸如此类图例不胜枚举。综上所述,我们可 以发现诸如剪纸、刺绣、布贴画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它们之间拥有共同的内在规律与 特征。它们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从而组成了灿烂文 明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图2 5 - 2 6 图2 5 - 2 6 剪纸作品抓髻娃娃, 收藏; 图2 5 - 2 7 图2 5 - 2 7 布贴画作品抓髻娃娃,均由延川县刘晓娟制作并 2 6 绚丽的色彩搭配 延川民间布贴画艺术在色彩的搭配上用色大胆、色彩强烈、厚重浓郁,尽显黄 土高原雄健、淳厚的风貌。这与当地地理位置、历史发展、以及因经济发展相对缓 慢、落后所造成的半封闭环境不无关系。这种纯朴的色彩搭配理念,在当代艺术设 计中,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一件成功的布贴画作品,其色彩的搭配至关重要,颜 色用的好不好、显不显,对作品起关键作用。 “颜色要显”“先看颜色后看花”。延川民间布贴画艺术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色彩搭 配规律,这套规律来自于千百年来,当地人们对于色彩审美的独特认识。这里包含 “贴”出来的艺术延川民间布贴i 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了人们附着在色彩上的寓意、情绪、美好愿望与禁忌。延川i 民间布贴画颜色多以青、 赤、黄、白、黑为主色。从我国本源文化的色彩观念来看,这五色是构成所有颜色 的基本色,顾称之为“五行色”。“青为五色之始,赤为五色之荣,黄为五色之主, 白为五色之本,黑为五色之终。”2 0 人们浑然天成的色彩观念更深的体现出几千年来中国 文化的深厚积淀。 。红显大一一一“赤,赫也,太阳之色也。”2 1 赤色在中国历史上地位颇高。如在古 代官员的公服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