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史专业论文)中国科学社与中国近代科普教育(19141949).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中阐科学社( 1 9 1 4 1 9 4 9 ) 是近代最著名的学术团体,也是近代存在时间凝 久的学术团体之一。中阔科学穰的主要成员是庚款留美学生。遵循传播犟i 学,黻 求振兴中华的办杜宗鬓,他们开展了颟向广大民众的持续和不懈的科学普及耩 动,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对中国近代科蒋史上产生了深远 浆影嚷。 本研究以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传播普及思想和科学普及活动为研究对象,在收 集彝分糖了丈蘩第一手雯瓣戳获嚣久磷究黪蓦戳上,对审莺辩孥社魏科学普及懋 想和实践活动谶行了系统的研巍。 除绪论和缭语矫,论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蔓要研究中国科举社的科学普及愚想。论文从中尉科学社这一特定 的科学家团体的特征入手,分析了中国科学社荚于科学本质的邂解、关予科普爵 戆、砖攘主体、受众、传播内容和途绞方式等一系统科学普及媳思想秘观点。 第二部分研究系统总结了中国科学社开展的各类科学普及活动。中因科学社 豹辩学饕及溪动内容事整,形式多样,箴羧臻鼹,兔秘学在孛溺遂我戆酱及皴爨 了卓越赏献。 关键词: 奉 学耩棒餐 学蓄及器想科普活动 a b s t r a c t t h ec h i n e s es c i e n c es o c i e t y ( 1 9 1 4 1 9 4 9 ) w a st h em o s tf a m o u sa c a d e m i c s o c i e t vi nm o d e r nt i m e s t h eh i s t o r yo fi ti st h e1 0 n g e s ti na 1 1o fa c a d e m i c s o c i e t i e si nm o d e r nt i m e s t h em a i nm e m b e r so fi ta r et h eo v e r s e a ss t u d e n t s o fb o x e ri n d e m n i t yi na m e r i c a f o l l o w i n gt h ea i mo fd i s s e m i n a t i n gs c i e n c e a n dd e v e l o p i n gc h i n e s es c i e n c e ,t h e yd e s i r e d8s e r i e so fp e r s i s t e n t p o p u l a rs c i e n c ea c t i v i t i e sw h i c hw e r eo p e nt op e o p l e t h e i rg r e a te f f o r t s m a d ec o n s i d e r a b l ep r o g r e s sf o rc h i n e s es c i e n c ea n de x e r c i s e dag r e a t i n f l u e n c ei np o p u l a rs c i e n c eh i s t o r y t h eo b j e c to ft h er e s e a r c hi st h ei d e aa n da c t i v i t i e so fp o p u l a r s c i e n c eo ft h ec h i n e s es c i e n c es o c i e t yi nm o d e r nt i m e s a tt h eb a s eo f c o l l e c t i n ga n d8 n a l y z i n gm u c ho r i g i n a li n f o r 髓t i o n ,im a d eas y s t e m a t i c s t u d yo f t h a to b j e c t e x c e p t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p e r o r a t i o n ,m yp a p e rh a sa n t h e rt w op a r t s t h es t u d yo ft h ei d e ao fp o p u l a rs c i e n c eo ft h ec h i n e s es c i e n c e s o c i e t y i s i nt h ef i r s td a r t f o r mt h es c i e n t i s tc o 咖u n i t yo ft h es o c i e t y , t h e p a r ta n a l y z e dt h e i rc o l p r e h e n s i o na b o u ts c i e n c ea n dt h et a r g e t , t h e m a i nd i s s e m i n a t i v es u b j e c t ,t h ed i s s e m i n a t i v ec o n t e n t ,t h ed i s s e m i n a t i v e w a y sa n dt h er e c e p t o ro fp o p u l a rs c i e n c e t h e a c t i v i t i e sw h i c ht h es o c i e t ys t a r t e d w e r e s y s t e m t i c a l l y s u 衄a r i z e di nt h es e c o n dd a r t t h e s ea c t i v i t i e sw e r ev a r i o u sa n dt h e c o n t e n to fi tw a sr i c h e s p e c i a l l y , t h ei m p a c tw a st r e m e n d o u s t h e s e a c t i v i t i e sm a d ey e o m ns e r v i c e si nc h i n e s ep o p u l a rs c i e n c ei nm o d e r n t j 瑚e s k e yw o r d s :t h es p i r i t so fs c i e n c e , t h ei d e ao fe d u c a t i o no fp o p u l a r s c i e n c e , t h ea c t i v i t i e so fp o p u l a rs c i e n c 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照交的学位论文怒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置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采。掭我所翔,除文率基经注明萼 焉豹蠹容羚,奉论文苓雹舍蓑德个入毪经发表或 撰写避黪研究艘罴。对本文鹣磷究擞出鬟要贡漱豹个人鞫集体,均已在文中终了明 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嚣名:蝉日期:融堑互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藏大学有关保誉、使糟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傈留学 整豫支劳翔嚣客圭警郝秘竣箕指定撬构送交埝突瓣惠:擎簸纛缎震叛。枣投穆学艇论 文用予非纛剥嗣豹豹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髑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 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投将学位论文的橼题和摘鬻汇编出版保嫩的 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奉规寇。 导帮蓥名: 日期: 绪论: 一、研究缘由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与人们的生活日益密切相关。科学素养已经 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指标。中国国民的科学素养与欧美或日韩国民 的科学素养相比,远远落后,因此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在今天的中国就显得越发突 出。但是科学普及以及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并不是今天才被人们认识。当我们埋头 在解放前的书籍中,欣然发现在中国科学社的组织下,近代众多科学家开展了大 量的科学普及活动;随着著名的科学普及刊物科学画报以高出文艺类杂 志的销售量畅销海内外的时候,中国科学社的名字被镌刻在了中国科学普及教育 史的里程碑上。 中国科学社在其科学普及的道路上,与前人相比,他们视科普为己任,正确 地把握了科学的概念和本质;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各种反科学和误解科学的思潮, 始终坚持发展科学,普及科学的思想,构建了精辟的科学普及思想。他们深刻分 析了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提出从文化和思维上切入开展科学普及教育;他们注 意对受众整体和各个不同群体特征的分析,为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普并使之卓有成 效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科学社组织下开展的科学普及教育活动的是当时国内最有 实力的一大批科学工作者。他们一方面在从事著艰苦繁忙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教 育,另一方面又筚路蓝缕,满怀热情,为科学在民众中的普及奉献了自己的智慧 和热枕。中国科学社开展的科学普及活动意义熏大,影响深远,大大地推动了中 国社会的近代化。今年3 月2 1 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 要( 2 0 0 6 2 0 1 0 2 0 2 0 年) 。这是党中央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第一次 明确将开展科普、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看成“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 路,建设创新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其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科学技术 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 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计划目标。这是一项关乎国家民族 命运的浩大工程。中国科学社几十年的科普实践为我们后人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经 验和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关于中国科学社与中国近代的科学普及的研究, 是一项很有意义和很有价值的工作。 中国科学社作为中国近代科学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发动机,近年来学者们对其 研究逐渐升温。然而已有的研究对中国科学社在近代科学普及方面的的贡献关注 不多,缺乏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因此,本文以中国科学社和中国近代科学普及教 育为题,对其进行相对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二、研究对象、方法、研究现状和问题 本论文以中国科学社开展的科学普及教育作为对象,包括中国科学社的科学 普及思想和科学普及教育活动以及产生的影响。主要研究方法以文献研究方法为 主,兼用统计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 关于大众传播问题的研究,早在1 9 4 8 年拉斯韦尔就提出了完整的的传播模 式理论。该理论( 大众传播理论的早期理论) 认为研究大众传播可以从五个要素 入手,即谁( w h o ) ,说了什么( s a y sw h a t ) ,通过什么管道( i nw h i c hc h a n n e l ) , 对谁说的( t ow h o ) ,产生了什么效果( w i t hw h a te f f e c t ) 1 。这里,“谁”强调 的是传播主体对信息的控制问题,“说了什么”是对传播内容的分析研究,“传播 管道”讲的是媒介途径,“对谁说的”则是对接收者和受众的关注。2 从拉斯韦尔 的传播模式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传播主体“谁”( w h o ) ,它是决定传播全局的核心。 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理论为后人分析大众传播问题提供了问题和分析框架。本文 试图从上述五个纬度来研究分析中国科学社的科普教育活动,即:中国近代科学 传播和科学普及的主体中国科学社及其成员( w h o ) ,中国科学社的科学普及 思想( s a y sw h a t ) ,中国科学社开展的各种科学普及活动和管道和途径( i nw h i c h c h a n n e l ) ,中国科学社科学普及教育的对象的研究( t ow h o m ) 和中国科学社科普 工作的成效( w i t hw h a te f f e c t ) 。 本论文研究资料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中国科学社的机关报科学( 第 l 卷下到第3 2 卷) 、中国科学社科学普及画报科学画报( 卜1 5 卷) 。第二类 是中国科学社的有关人员对中国科学社的回忆录,如任鸿隽的 三十五年 回顾、中国科学社社史简述、竺可桢的竺可桢日记。第三类是时人涉及 到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冒荣的科学的播火者中国科学社述评、 范铁权的体制与观念的现代转型、张剑的民国科学社团与社会变迁中 国科学社科学社会学个案研究。 近年来国内对中国科学社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其中关于中国科学社对科学普 及的贡献,基本是在“中国科学社对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影响”这一大主题下被 论及。前人研究已经涉及的主要是中国科学社的机关刊物科学对传播科学的 作用和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的科普展览等,其它的几乎没有提及。到目前为止, 本人尚未发现关于此问题的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为此,本论文将借鉴前人 的研究成果,围绕中国科学社与中国近代科学普及这个主题,尝试对中国科学社 在科普方面的贡献作比较系统全面整理和研究。 沃那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第4 6 页 2 沃那塞弗林小詹姆斯- 坦卡德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第4 6 页 2 三、基本思路和结构框架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如下:首先研究中国科学社近代从事科学普及教育活动的 主体中国科学社。在近代整个科学普及教育实践中,中国科学社做出了卓越 的贡献。它对科学的认识决定了科学普及教育的内容,它对受体的分析决定了传 播普及的方式、科学普及活动的重心和成效。第一章通过对中国科学社的机构设 置和成员的求学经历和专业背景的分析,重点论述了作为科学家群体的中国科学 社在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对中国国情分析、对科普对象的分析、对世界科学发 展中产生的问题的分析等方面贡献的真知灼见;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分析了中国科 学社贡献的科学普及思想。第二章主要介绍中国科学社在科学普及方面所做的工 作,分门别类地梳理了中国科学社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科学普及教 育实践活动内容,研究了这些科学普及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和成效。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系统整理并研究了中国科学社的科学普及思 想和科学普及教育活动。 第一章中国科学社的科学普及思想 中国科学社是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科学学术团体之一。它以“科学救国” 为信念,以“传播科学,以振兴中国科学”为宗旨。中国科学社在其存在的4 6 年里,始终坚持其信念,严格遵守其宗旨,致力于传播科学,发展中国科学,求 科学救国、立国。在政局动荡,国将不保,民不聊生的艰苦时局里,中国科学社 将“科学”的种子带回了中国,竭力让“科学”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中国科学社的努力下,科学在中国从象牙塔走了出来,走向了大众。因而,中 国有更多的人了解了科学,接受了科学的文化,科学也因此在中国走上了发展的 道路。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是和中国科学社的鼎力传播息息相关的。中国科学社有 组织的大众科学普及是中国科学社社员经过努力通过种种传播方式进行的,中国 科学社的传播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发行杂志、译著书籍、公开演讲、举行科学展 览等。与前人相比,中国科学社向中国大众宣讲“科学”,把“科学”的种子传 播到了中国,使“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让科学在中国的土地上结出了自己的 科学果实。这和中国科学社及其成员作为传播主体是不无相关的;这和中国科学 社及其成员对科学的正确认知和把握是分不开的。 第一节中国科学社 一、中国科学社的建立和组织机构 1 9 1 4 年,在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小镇的康乃尔大学,中国留学生建立了科学 社。科学社是中国科学社的前身。一个以传播科学,振兴中华科学为宗旨的有限 公司。这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但是这对于促进整个 中国的科学发展来说,有着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意义。 1 9 1 4 年的夏天,当欧洲大战正要爆发的时候,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的几 个留学生某日晚餐后聚集在大同俱乐部廊檐上闲谈,谈到世界形势正风云变色, 那么在国外的同学们能够做一点什么来为祖国效力呢? 于是有人提出,中国所缺 乏的莫过于科学,为什么不能刊行一种杂志来向中国介绍科学呢? 这个提议立刻 得到大家的赞同,他们开始以公司的形式,募集资金,要发行一种介绍科学知识 的杂志即科学。关于发行科学的缘由,科学起草者在“缘起”中说到 他们亲眼目睹和领受了科学赐予了欧美各邦繁盛的文明,但是他们这些留学海外 所学习到的科学知识,不知道国内的学子是否能学习到? 他们在国外所看到科学 发明应用于国计民生的情况,不知道家乡的父老兄弟是否想知道? 因此他们相约 办科学杂志,传播科学,这就是他们的心愿和初衷。科学社初创时期的具体 的工作草案定名社团为科学社( s c i e n c es o c i e t y ) ;宗旨:科学社发起科学 ( s c i e n c e ) 月刊,以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为宗旨。1 发起 人是任鸿隽、杨铨、胡明复、赵元任、周仁、秉志。 科学社创立初始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其目的在刊行科学杂志以灌输科学智 识,其办法仿照集股份公司,投资者为社友。科学社的业务是编辑出版科学。 在成立的第一年,1 9 1 5 年1 月,一份创办于美国大学校园中的杂志科学在 上海问世,科学诞生在了神州大陆。最初,科学杂志的编辑和出版几乎为 科学社的唯一社务。时间不长,社员中有人觉得科学社是以科学杂志为主, 社团为附属之物,这一举措与社团传播科学、振兴中华科学的初始想法有很大差 距。 “振兴科学应举之事甚多,如译书设图书馆等等,不仅仅是发行杂志,故 科学社不当为发行杂志之一手段也。”并且,社团若为学会性质,有志者可以免 受股金门坎,而科学社则可以以传播科学,振兴科学为宗旨发展社员,扩充社团, 更好地发展科学社的事业。于是科学社进行了第一次改组,改组后的章程对科学 社的名称、性质进行了重新界定,全方位建立了社团机构并再次强调了科学社的 1 范铁权著:体制与观念的现代转型: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人民 “版社,第2 3 页 2 参见科学第一期,第1 2 7 页 4 社务。1 9 1 5 年1 0 月2 5 日科学社更名为中国科学社,社团性质从公司性质改组 为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成立。中国科学社自此设鬣了社团各机构,确立各机构 具体社务。 改良过的科学社制定了中国科学社总章。中国科学社总章规定:定名科学社 为中国科学社。宗旨:中国科学社以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对于 加入中国科学社的社员分类和入社资格有如下规定:一、社员分类:社员分如 下五种( 一) 社员( 二) 特社员( 三) 仲社员( 四) 赞助社员( 五) 名誉社员。 1 社员入社资格中除了赞助社员是以赞助中国科学社资金作为入选资格之外,其 它的社员入选资格均要求从事科学事业、赞同宗旨的人员;即使社员中要求最低 的仲社员也是必须具备中学三年以上或是相当程度且希望将来从事科学事业的 学生。由于中国科学社对社员入社学业和学术水平的严格限制,保证了该社的学 术团体的纯净性;同时也使中国科学社真正成为完成科学传播和普及教育的人才 库。总章规定设立各种办事机关,经过中国科学社的社务实践,中国科学社的办 事机关最终依据社务的范围和专业确定为董事会、分股委员会、期刊编辑部、经 理部、图书部以及生物研究所。董事会的职务是:决定进行方针、增减及组织办 事机关、监督各部事务、管理中国科学社财产、选择决定各种社员、推选经理、 部长及特别委员等。分股委员会是管理各股一切事务的总机关。中国科学社按社 员所学习的专业和性质进行了划分,专业和性质相近的分为一股。分股委员会自 成立以后,由于中国科学社自身的整合,分股委员会的职能也几经变改,1 9 1 7 年新分股委员会成立,所负责的社务稳定下来。分股委员会所负责的职务为:一、 关于科学各种问题,依问题的性质分股或并股讨论,提议决议及推行各股应办的 事业。二、各分股关于科学的讨论,分股长必须将结果报告委员会,由委员会斟 酌刊布。关于科学的各种问题,经各种团体或个人的咨询,由委员会依照规定讨 论答复。三、管理译著翻译书籍的事务( 1 9 1 7 译著部删除) 。译著翻译的事务为 2 ( 一) 以译著书籍,修订词典,供给学界有系统的良书为职志。( 二) 依照各科 程序,调查并把国内教科或参考书籍的缺乏列为表册,于每岁年终公布于科学, 声明何者为最应先译的书籍。最应先译这些书籍是各科中比较最基础的科目或为 国内没有的书籍。( 例如国内无代数,代数中解析几何与微积分为最初级科目, 最应先译) 。凡社员认定译著的书目,随时发表在科学中。所翻译的书中所 用的名词,应遵用分股委员会规定的名词。书成之后,将书中名词另列一表送交 部长,由分股委员会评定。各股长会同股员关于所属科目中欧美近年新出书籍甄 别报告交于分股委员会( 规定至少每年一次) 。凡译著的出版物,经分股委员会 审查通过,然后刊行。四、管理常年会读论文事件五、与董事会协议决定进行的 1 参见中国科学社社录,科学第二卷,1 9 1 6 年 2 同【: 5 方针。期刊编辑部管理期刊编辑事务;缀理部经理发行刊授本杖各神期刊书籍漤 务。醋书部管联筹备建设图书馆事务和设立的闰书馆,职能:一、收集匿书a 、 图书种类:( 一) 教科书以及参考书;( 二) 期刊以及其它出版物:( 三) 图说; ( 西) 焚它一弼书籍圈渌b 、收集办法( 一) 接受茬内外的捐戆( 二) 接受柱内 外的寄藏( 三) 征求。派人征求国内外各学会或出版社等她为非卖品的出版物( 四) 购买。= 、编鳓鬣书。缓一定纛范把书籍编为书鼗牌势辩号数予书上, 蔌次藏藏, 以便检索并将书目号数录印成册,分给有借用书籍权利的的人。三、编篡书目提 要。按麓范编确l | 雯藏重黉书籍,鞋各梭蠢和择麓之矮。毅、管瑗借阕事务。 中豳科学社在1 9 1 5 年1 0 月2 5 日难式成立,从有限公司到学术团体;从发 行科学杂恚羁设立备释传稀帮普及叛及摇鞠稃学事娩发展豹爨梅,中国辩攀 社已经规模初典。中国科学社的成立和社团机构的重新架构为中国科学杜从事向 鏊入室转科学、普及辩学这一搴盈建设了炎葑静缝缓橇褥。毽麓传播辩学、发袋 中华科学仅仅有组织机构是不够的。在科学普及活动中,更重要的是传播主体的 痒爱。 二、中国科学社社员 中因科学校诞生程美国康乃尔大学,罄美学生是中国科学粒的主爱组成成 员。1 9 0 8 年,荚国国会决定退涟部分庚子赔款帮助中嗣培养留学生。1 9 0 9 年漪 政府决定:获是年起,藏初四年,中国每年派遣1 0 0 名学生赴美留学。自第五年 起,每年至少续派5 0 名,派遣学生中的8 0 学习农工商等实业,2 0 肄习法政、 瑾髓、筛范等专泣。铺餐西餐法学生韬院,留荚学生裔著十分翳显韵群体特点; 具有较扎实、深厚的专般科学知识;不少人获得较高的学位,如1 9 2 5 年前归国 豹清华庚款窜美学生中,获褥学士、硕士、薅学位者占6 8 以上;不少入成 为我国自然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魏竺可禳、谈豢棱、茅淤舞等。3 中霞摹; 学社酶程溺成员共有蠹类,柱爨是中露 科学社的主体成员。在社员中,留学美图的社员是中国科学社社员的主体,留学 鏊欧懿耱贯哭鑫缀多静魄锯。窝擘美国驹桎员在串莺辩举鬏懿缀织串占懿了重要 的地位,例如中国科学杜的历任社长任鸿隽、终可桢、翁文灏、正醚等都是留美 学生,审嚣辩孥疑豹瑾帮会懿瑾事舞枥羧、耪孝述等等都蔻蟹美学生,豫们荛纛 藩中国科学社科学事业的船舵。留美的学生以学习自然学科的居多。根据科学 第二卷繁絮强澄靛审雷苇辜掌往享圭友慕静享爨黉辩,经统诗螽褥麓蔹受京嚣 外学习的学科有:农、矿、冶金、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哲学、商业、气象、营 1 参见中国科学杜社录,科学第一、= 、三卷,1 9 1 5 年1 9 1 7 年 2 霉蓝萍蔫:近代串鬻的离等教育,土海,华东烬莲丈学壤蹶娃,1 9 辨每,第1 3 6 羝 霍益萍蔫:近代中菌的高等教育,- 海,华东颤话筢大学出敝桂,1 9 9 9 年第】3 6 髓 6 通科学、文学、生物、教育、心理等学科。相比较同时期的留日、留欧学生科学 社团、国内传播科学的社团的成员,中国科学社的社员大多经过系统而又高等的 科学训练,因此科学社的社员对“科学”的理解是更全面和本质的。他们对科学 的理解不是雾里看花式的,对科学的解读是更透彻的。社员们对科学的解读直接 决定了中国科学社传播科学、科学普及教育的观念和内容,直接影响了科学普及 的效果。在中国科学社的组织中,理事会是中国科学社决定以及执行科学宣传、 普及的最高组织;其成员既扮演了科学宣传、普及事业中的舵手的角色又扮演了 宣传、普及科学教育中的水手的角色。下表以理事会成员的求学经历为例。 理事会成员求学经历1 姓名国内求学包括传统 留学 就读大学 所学学 功名国别科 任鸿隽秀才、重庆府中学日本、日本高等工业学校,康乃尔大学、化学 堂、中国公学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 胡明复 南洋公学、南京高等庚款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数学 商业学堂留美 赵元任南京江南高等学堂庚款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数学、物 留美 理 秉志 举人,京师大学堂预庚款 康乃尔大学生物学 科 留美 周仁 上海育才中学堂、南 庚款康乃尔大学机械工 京江南高等学堂留美程 竺可桢复旦公学、唐山路矿庚款伊利诺大学、哈佛大学农学、气 学堂留美象学 钱天鹤清华学校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 邹秉文北京汇文学校 美国 康乃尔大学 农学 唐钺福州英华书院等美国 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 心理学 孙洪芬美国宾夕法尼砸大学化学 参见张剑:民国科学社团和社会变迁中国科学社科学社会学个案研究 7 孙昌克北京蜀学堂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 过探先南洋公学等庚款康乃尔大学 农学 留美 杨铨中国公学、唐山路矿稽勋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机械工 学堂留美程、管理学 裘维裕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庚款麻省理工学院电机 校留美 金邦正清华学堂庚款康乃尔大学林学 留美 李厘身美国康乃尔大学铁路工 程 李协秀才,京师大学堂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水利 郑宗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 胡刚复南洋公学等庚款哈佛大学物理学 留美 王琏京师译学馆庚款里海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化学 留美 张准 秀才、武昌文普通中 庚款 麻省理工学院化学 学堂 留美 王伯秋日本、 早稻田大学、哈佛大学 美国 丁文江私塾就读日本、 格拉斯哥大学地质、动 英国物学 秦汾 北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数学、天 文学 胡先骗生员,京师大学堂预美国加州大学、哈佛大学 植物学 科 翁文灏 秀才,上海震旦公学比利鲁凡大学 地质学 时 8 叶企孙上海敬业学校,清华 美国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 物理学 学校 高君珊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 钱宝琮 苏州苏省铁路学堂英国伯明翰大学 土木工 程 杨孝述松江府中学堂美国 康乃尔大学电工工 程 胡庶华生员,京师译学馆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钢铁冶 金 李四光武昌高等小学 日本、 大阪高等工业学校、伯明翰大学 采矿、地 英国 质 伍连德英国剑桥大学医学 丁绪宝北京大学物理学学 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 士 马君武上海震旦学院 日本、 东京帝国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化学、冶 德国 金 胡适中国公学庚款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 留美 严济慈东南大学物理学学法国巴黎大学物理学 士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科学社理事会中的理事和中国科学社的历任社长任 鸿隽、丁文江、翁文灏、竺可桢等人在出国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是新式教育,在出 国留学后又接受了高等的系统的科学训练。以第一任中国科学社的理事胡明复为 例,他在读中学学堂时,读的是南洋公学,之后考上了南京高等商业学堂。在他 没有出国留学时,他已经接触并学习了自然科学课程。而后在康乃尔大学、哈佛 大学学习数学,他又接受了高等科学教育的熏陶,获得了博士学位,完成了整个 近代科学教育的训练。在中国科学社内,像任鸿隽这样的前清秀才也在国内也读 过重庆府中学堂和中国公学。从表中可以看出这是理事会成员中的普遍现象。 和以前传播西学的主体相比较而言,系统、正规而又高等的科学教育和训 练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因此在中国近代的科学输入过程中,中国科学社对科 学信息的本质掌握,中国才把“科学的种子”带了回来,输入了科学文化。 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在近代,相对于东方的落后和贫穷来说,西方是一个经济、文明高度发达 的地方。美国是近代最发达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处处显示着西方文明的优 越性,生活对于留学生来说完全不同于中国。那么中国科学社为什么从中选择了 科学, 1 9 0 9 年,中国第一批庚款留学生赴美求学,他们远离祖国去往遥远的异 乡是为了学习西方的知识。在遭遇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政体改良的救国之路 的挫折之后,很多人因为救国无门,转而求学于海外以寻找救国的道路。在异国 他乡,他们亲历了科学铸就的高度的近代西方文明。在这一时期,整个西方国家 已经普遍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从一开始就在整个西方国家全面 展开,而且在短短的4 0 年间很快完成。1 从经济领域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 国的棉纺织业开始,尽管最后发展到其它行业,大率它主要是在轻工业部门进行 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将西方国家带迸了“纺织时代”和“铁路时代”。2 第二次工 业革命发生在近代晚期,也就是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 容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巨大影响下,西方国家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科学技术与 社会生产更加直接、更加紧密。它几乎在所有的工业部门发生,不仅使第次工 业革命所建立的产业部门得以发展,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新兴的钢铁、电气、化工 等部门。科学技术的进步构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全部基础,因此,第二次工业革 命常常又被称为科学技术革命。二次革命给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变 化。二次革命后,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得到发展,代议制 建立,选举权进行了改革,选举权扩大。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和文官制度建立, 人口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31 8 7 0 年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政治、人口、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让西方国 家成为强大而又文明的世界。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在1 8 6 0 一1 9 1 3 年获得了巨大 的发展,1 9 1 3 年美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头号经济强国。而与此同时,中国 的经济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农业部门主要有由家庭农户组成,生产方式仍是手工 劳动。在1 8 7 0 年左右,在外国人控制中国主要港口城市出现了以手工操作为主 的出口加工业。4 落魄而又落后的东方文明与欣欣向荣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巨大差 距对中国留学生心灵和思想的的冲击和震撼是不可言喻的。留学生,尤其是在第 一强国美国的留学生在这个国家感受和目睹了“科学”。汽车、蒸汽轮船代替了 舟车劳顿,电力点燃了黑暗,科学创造了现代富裕文明的生活、健康茁壮的体格, 1 高海林阎照样丁建定刘波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史卷,河南大学出版社,第2 5 6 页 2 同上 3 高海林阎照样丁建定刘波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史卷,河南大学出版社,第2 5 7 页 4 费正清、费正恺编,杨品泉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 1 9 1 2 1 9 4 9 年)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4 1 0 更创造了强大的国力。科学把更多的力量掌握在人类的手中。因此海外学子认为 百年以来,欧美两洲前所未有,震铄前古的文明是科学所赐予的。没有科学的发 达,就没有欧美现在如此发达的文明。而鸦片战争以来,随著领土和权益的逐步 丧失,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学习西方以救国御辱成为一批有着历史使命感 的有识之士的理性选择。但是从洋务运动到早期维新派,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 从买进机器、办厂到开设西学课程;从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到辛亥革命,建立共和 政体,中国仍旧深陷在落后挨打的泥潭里。中国学习西方的成效是很小的,甚至 是失败的。任鸿隽参加过科举,曾经在仕途上求救国之路,清政府的黑暗让努力 成为泡影:任鸿隽、杨铨参加过辛亥革命,但是共和革命也未能引领中国走出深 渊。很多留学海外的学子,有如任鸿隽等人负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到西 方去求学。美国文明的发达,科学文化的巨大进步,给负笈异域的留美学生以巨 大的心灵震撼。通过对中美两国社会的比较,留美学生认识到,中国最缺乏的莫 过于科学,美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得益于其重视科学、发展科学。科学可藉 以“正德、利用、厚生,”即科学在国计民生、道德等方面皆可发挥巨大的作用。 留美学生认为,救国之策惟有科学一途。这里的科学已经不是仅仅指科学技术, 物理、化学,它是指西方强大文明的核心西方的科学文化。中国正因为缺乏 科学,缺乏科学的文化,才会积贫积弱,才会以泱泱五千年文明不敌新生西方文 明。“当今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交通以科学启之,实业阻科学兴之,战争攻守 工具以科学成之。故科学不发达者,其国必穷且弱;反之,欲救国之贫弱者,必 于科学是赖;此证以当今各国实事,无或爽之。”1 范源濂的一席话说出了众多留 学生的想法。对于在欧美生活学习的留学生来说,科学的作用是强大的,它涉及 到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因此科学是开启一个国家强大之门的钥匙。所以留学海 外的学生决定以自己的心力,向国人传播科学,发展中国科学,从而改变中国被 动挨打的局面。正是这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深沉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深深埋在莘葶学子的心头,正是这种对祖国的赤子情怀促使了中国科学社的建 立;中国科学社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为了传播科学救国,中国科学社社员不畏 艰难、坚忍不拔地踏上了传播科学、普及科学的征途。为此,很多学有所成的社 员为了中国科学的发展,甘愿牺牲个体的利益和前途,毫无怨言做一个默默无闻 “铺路工”。没有这种对国家、对民族的赤子情怀,就不会有中国科学社的成立, 中国的科学发展也不会有今天的一番天地。 第二节中国科学社的科学普及思想 1 樊洪业等选编:任鸿隽文存科学救国之梦,上海, :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 0 0 2 年,第7 2 9 页 虽然中国科学社明确了宗旨,建立了完备的组织机构,然而要向1 9 1 1 年才 废帝建立共和政体的古老的祖国宣传科学,这个阻力和困难是难以想象的。更何 况当时国内知道科学究竟是什么的人也是寥若晨星! 在我们古老的土地上,儒家 思想、封建制度和国民一起生息繁衍了几千年,传统的文化和旧习是浸淫在中国 人的血脉之中的。中国科学社在传播科学、普及科学的征途上首先面临的就是背 负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沉浸在这种文化下的国人。不翻越这道文化的沟壑,传 播科学、普及科学和发展中国的科学只会是一片幻景。 一、深刻揭示和正确把握科学本质 自从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央帝国的美梦之后,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为了“自强,求富”,为了“救国图存”,中国人开始主动地学习西方。从京师大 学堂开设算学课程、李鸿章建厂学习制造机械到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体,很多有 识之士开始翻译西方的学术著作、学科课本,主动承担了传播西方科学的责任。 随着西方科学技术书籍的介绍、翻译,人们逐渐认识到西学“格致”中不仅有实 用的技术,而且存在高深的学理。从清末到民初,随著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国人 对西学的认识已经从坚船利炮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种认识随着西学的传播有 渐进的三个阶段:一、鸦片战争时期大多数人认为西学就是西方科学技术,西学 注重的是光、化、电、农、矿、工、商,侧重于“技术”方面,属于知识系统里 面的“技艺”,属于“形而下”的学问。西学是属于“经世致用”的“实学”范 畴内的知识。二、随著书籍的翻译和留学归国的一部分人的宣传,有些人对西 学有了更深的了解,例如梁启超、严复、王国维等人认为“格致”只是西学的 部分,西学中有含有理论的学识。因此,清朝官办的新式学校开始从简单的造船、 枪等的专门技术学校转变成各种新式学堂。新式学堂开始开设西学各自然学科课 程。例如张之洞在奏定大学章程中提出“八科分学”方案,其中“格致科” 分为六门:算学、星学、物理学、化学、动植物学、地质学。六门格致学又按各 个学科被分成各分支学科,共3 7 门2 。三、随着对西学的深入了解,人们从西学 开始认识到西学不仅有西艺,还有西政。3 西方的社会学科通过翻译也引进到中 国,并很快为中国所接受。如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从清来 到中国科学社成立这段时间,国人对西学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在这一过程中, 在有些翻译成中文的科学著作的书籍里开始出现“科学”这一名词。“科学”泛 指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内的各门理论之学,以示与“格致”所代表的“形 1 参见范铁权著:体制与观念的现代转型,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3 月 2 参见范铁投著:体制与观念的现代转型,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3 月 3 参见范铁权著:体制与观念的现代转型,人民 | i 敝社,2 0 0 5 年3 月 而下”学有所区别。但是这种对科学渐进的认识只是一种趋势,并不是一种普遍 的现象,这种现象仅仅是发生在极少一部分人中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 于一、传播的主体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西学的学习,本身对西方科学缺乏系统的、 本质的认识。像李善兰这样精通算学的人在传播科学的主体里已是屈指可数。二、 传播方式简单、有限,存在时间短,范围窄。这一时期的传播的方式主要是翻 译书籍,介绍农学、物理等自然学科的报刊等,而大多数的介绍自然科学的期刊 存在的时间是很短暂的,传播的范围和时间都很有限。更重要的是具备相关知识 的入群主要集中在学术精英人群里,普通民众很少有机会和能力阅读这些科普书 籍、报刊。因此清末民初人们对科学的进一步认识只是得到极少数的学术精英的 认可,绝大多数的有识之士对科学的认识还是停留在科学就是自然科学,科学就 是几何、化学、物理等等这种观念之下。三、“艺成而下”的观念牢不可破。中 国社会对科学文化是不尊重的、轻视的。中国几千年的信条是“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多数人认为科学无论如何高深,还 是属于艺和器,这部分原本就是学问的粗迹,而中国人的学问是比科学更超凡入 圣的学问。中国人轻视科学这器、艺之学,崇尚道、德之超凡入圣的文化。由于 这种观念和对科学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国人认为科学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国 人认为外国的富强只是一种物质文明表现,外国的技术不过是奇技淫巧,所以凡 是外国科学上新发明的东西都能搬到中国来,中国人都一样的会使用,并且会照 葫芦画瓢的制造。 因此,在中国科学社成立之前,纵然不乏呼号输入科学的人士,但是科学 输入中国的步伐是缓慢的,甚至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国内的科 学环境也很淡薄,不但多数人不知道科学是什么,就连一个专讲科学的杂志也没 有。这不仅仅是大众的原因,更是传播主体的原因。中国科学社的领导在从事 传播科学和普及科学的教育中,紧紧地抓住了它的普及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 了科学普及教育。 ( 一) 科学的核心是科学精神 中国科学社的社员基本都是留学海外的学子,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在国外 亲身经历了科学以及科学文化的功用,他们对科学有著更深刻和本质的认识。“科 学是什么? ”,这首先就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科学是什么”是中国人自鸦片 战争以来无意或有意中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寻找的一个答案。答案在不停的修改, 但是谁也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科学在当时中国的命运 仅仅是某些学科的概念和某些名词的“传播”。那么科学究竟是什么呢? 中 1 樊洪业著: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杜、卜海技术出版社,2 0 0 2 年 第7 1 6 页 1 3 国科学社给出了他们对科学的定义。 中国科学社在成立之初就开宗明义,科学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整体,科学 是追求真正的知识的学问。社长任鸿隽在1 9 1 6 年召开的第一届常年会上致辞阐 述了组织科学社的理由:“譬如外国有好花,为五国所未有。吾人欲享用此花, 断非一枝一叶搬运回国所能为力,必得其花及种子及其种植之法而后可。今留学 生所学彼此不同,如不组织团体,相互印证,则与一枝一叶运回国中无异;如此 则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均无移植之望;而吾人所希望之知识界革命,必成虚愿; 此科学所以成社也。”1 国人一直认为科学不过是一种功利的学问,国学与西学的 对比就是道常与功利的对比。其实不然,任鸿隽认为国人学以明道,而西人学以 求真。所以要在中国论及科学,首先要让国人知道科学是何物。2 中国科学社的社员纷纷在“科学”杂志上阐明科学的观念。他们给了“科学” 这个名词详细的解说和界定。他们认为科学是一门有系统的知识。从广义上说知 识的分类都是以类划分,那么凡是能够系统有序地解释一种事物,形成知识,则 皆可以称为科学。因此像物质、能量、生命、性、心理等都是科学的范围。中国 科学社明确:一、科学是有系统的知识,不是一枝一叶的学问。二、科学的核心 是科学精神。虽然科学和物质有关,但是物质并非科学的全部。科学受成于方法。 科学方法兼合归纳和演绎。归纳法为实验法。要想得到正确的前提,必须从实验 开始,积累了实验就会明了实验中的现象之间的关系,而后就会有假设的产生, 最后形成理论。所以有实验而后有事实,最后有科学上的公式和理论的发明。归 纳法是从感官开始,无感性认识就无归纳,就不会有知识。演绎是归纳的进步, 从理论在推导到现象。归纳与演绎相辅相成,这是科学方法的特点。但是科学方 法还不等于科学。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精髓。科学的唯一精神,即“求真”,因此 凡可以致真的方法皆为科学的方法。凡理论不根据事实的,或根据事实而未确切 的,都是科学所不齿的东西。“立真去伪是科学精神的精义,故科学是仅知有 真理而不肯苟从,非真则不信焉。所以追求真理虽艰难其身,赴汤蹈火而至死不 悔,这就是科学的精神”3 所以科学精神的特点是( 一) 岽尚事实( 二) 贵精确, 反对模拟两可,对事实的研究的精确要做到定量分析。4 只有具备这些,科学才 是真正的科学。科学是一门致知求真的学问,实用和功利只能说是科学的产物。 中国科学社在开始传播科学和普及科学的时候,就正确解读了这一点,所以他们 认为传播科学,并不是简单的运送“科学”这种花的枝枝叶叶,必须运来科学的 种子和培植的方法。科学化的意义并不是坐享科学的成果或现成的东西,也不是 1 范铁权著:体制与观念的现代转型: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人民出版社,第2 9 页 2 任鸿隽著:论学,科学,第二卷第5 期,1 9 1 7 年 3 同卜 4 胡明复著:科学方法与精神之大概及其实用,科学第二卷,1 9 1 6 年 1 4 摹仿科学的皮毛,而是采取科学的精神,应用科学方法把各种事情做好。至诚不 欺才能求得真理,专心致志实际多下功夫,才能达到目的。致知求真的科学精神 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实验的方法来培养的。实验在科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求 真致实的效果如何是建立在是否立于实验室基础之上的。实验为研究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的多领域结合
- 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展望
- 2025年微生物学专业知识应用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全科护理护士技能操作能力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内科护理学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药物制剂学口服溶解片的质量控制模拟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分泌科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护理操作规范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风湿病诊断和治疗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眼科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技巧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银行业发展
- 泛光施工招标文件
- 旅游策划实务整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课件汇总(最新)
- 刑法各论(第四版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ppt整套教学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DB23∕T 2661-2020 地热能供暖系统技术规程
- 人工挖孔桩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 第7章:方差分析课件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21年版) 6-18-01-07 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
- 办公楼加层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00页)
- 洁净厂房不锈钢地面施工方案
- DS6-K5B计算机联锁系统介绍文稿
- 工艺管廊架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