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之免疫因素.ppt_第1页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之免疫因素.ppt_第2页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之免疫因素.ppt_第3页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之免疫因素.ppt_第4页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之免疫因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之免疫因素,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现在普遍认为IBD源于对天然菌群及其他肠道抗原不恰当的粘膜免疫反应。,7个方面,2个方面,Initiatingorprimaryevents,Finalcommonorsecondaryevents,Initiatingorprimaryevents,1.IBD患者上皮屏障存在漏洞SoderholmJD,OlaisonG,PetersonKH,etal.发现CD、UC患者不管是有炎症的还是没炎症的肠道上皮,其抵抗力下降而渗透性增加。另一些报道称CARD15基因3020位碱基C插入性突变的IBD患者,其一级健康亲属也存在渗透性缺陷。已提出渗透性增加的机制,如T细胞介导的紧密连接组成蛋白的裂解、肠神经元功能障碍。2.IBD患者存在上皮先天性免疫紊乱IBD患者肠上皮表达的TLRs与正常人不同,正常人肠上皮表达TLR3、TLR5而TLR2、TLR4几乎检测不到。(1)CD活动时TLR3显著下调,相反,TLR4在CD、UC时都显著上调。(2)由于在基底侧表达,TLR5通常处于抑制状态,但在IBD损伤的粘膜中鞭毛蛋白能结合TLR5而加重炎症。,已有报道称IBD患者肠上皮细胞NOD2上调NOD2在NF-B激活后可通过反馈链进一步放大自己,引起慢性炎症。3.IBD患者专职的APC抗原识别和处理功能紊乱FranchimontD,VermeireS,ElHH,etal.报道称: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显示树突状细胞(DCs)错误地识别共生菌而诱导Th1、Th17免疫反应,这可能是PRRs功能障碍或过度表达引起的。HartAL,Al-HassiHO,RigbyRJ,etal.发现髓样DCs的TLR4表达增加,另一项动物实验发现活化的DCs寿命延长,从而维持炎症反应。,研究发现IBD活动时在有炎症的粘膜中成熟、活化的DCs数量增加。最近又发现IBD患者循环中非成熟、耐受的DCs减少,这与炎症程度高度相关。IBD患者的DCs表达肠道自身标记而且对细菌抗原如脂多糖产生错误反应,这种缺乏调节能力的DCs可能导致特异的记忆性T细胞持续活化或不能清除过度活化的T细胞群(即缺乏免疫耐受),因而导致炎症持续,4.IBD中非专职的APC强力地活化效应性T细胞非专职的APC例如上皮细胞,正常时由于缺乏B7分子而诱导CD4+T细胞无反应,但在炎症细胞因子(如TNF-、INF-)的刺激下被活化,MHC分子表达增加而激活T细胞。上皮细胞也可以通过非经典的MHC途径,例如通过CD1d而活化T细胞。并且,上皮细胞可能通过表达外源凝集素或其他的糖类而直接活化CD4+T细胞。5.IBD患者存在对过度反应的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清除障碍由于缺乏免疫耐受,活化的T细胞持续存在而不发生凋亡,6.调节性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之间的平衡被打破CD疾病活动时,Th0细胞更倾向于分化为Th1细胞,导致相对于调节性T细胞而言效应性T细胞占优势。活化的T细胞释放IL-12、IL-8、INF-等炎症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能刺激巨噬细胞产生IL-1TNF-、IL-6有报道称UC患者活化的NKT细胞数量增加且释放IL-13、IL-5,而放大维持炎症反应。,7.精神社会应激通过神经、免疫的相互作用而激发或放大炎症反应没应激时,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具有抑制效应且能快速减弱系统炎症反应(胆碱能抗炎症途径)。NeunlistM,AubertP,ToquetC,等发现UC的组织标本的神经分布从主要是胆碱能神经转变为P物质阳性的神经,这也说明了胆碱能神经能控制炎症反应。已发现UC患者存在应激(即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引起结肠细胞旁途径的渗透性增加,其机制包括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改变等,Finalorsecondaryevents,首先IBD时炎症细胞从脉管系统迁移入肠粘膜。专职的或非专职的APC对抗原的识别引起炎症细胞从体循环进入肠粘膜。这一过程是通过趋化因子的释放而实现的。,IL-8,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2、3,同时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细胞因子,例如IL-1、TNF-能上调粘膜血管内皮的黏附分子(E-选择素、P-选择素ICAM1等),从而促进白细胞黏附、渗入组织,其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