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研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研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研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研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陆春龄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竹笛演奏家,是南派竹笛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竹笛演奏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研究、探讨其竹笛演奏风格对传承 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丰富中国竹笛艺术发展史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 风格成因、风格特征以及对竹笛艺术发展的启示三个方面对陆春龄的竹笛 演奏风格作了论述。运用比较和举例的论证方法重点从音乐特征、技术特 征和“台风”三个角度论述了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特征。 关键词: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特征 a b s t r a c t l uc h u n l i n g ,o n eo f t h eb a m b o of l u t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p e r s o n a g e so f t h es o u t hs e c t ,i sc h i n a sr e n o w n e d b a m b o of l u t ec o n c e ap e r f o r m e ri nm o d e mt i m ea n dh a sm a d er e m a r k a b l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b a m b o of l u t e 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d i s c u s s i o no fh i sb a m b o of l u t ep e r f o r m a n c es t y l eh a v e p o s i t i v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ot h ea d o p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u s i ca n dt h ee n r i c h m e n to fc h i n e s e b a m b o of l u t ea r th i s t o r y f r o mt h ea s p e c to fs t y l eo r i g i n ,s t 3 7 i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sw e l la st h e i r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b a m b o of l u t e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sl uc h u n l i n g sp e r f o r m a n c es t y l eo fb a m b o of l u t e b yu s i n g c o m p a r i s o na n de x a m p l e ,t h i sp a p e rm a i n l yd e a l sw i t hl uc h u n l i n g sp e r f o r m a n c es t y l eo fb a m b o of l u t e f r o mt h r e ea n g l e s ,n a m e l y , m u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e c h n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 “s t a g ed e m e a n o r k e yw o r d s :l uc h u n l i n g ,b a m b o of l u t e ,p e r f o r m a n c es t y l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i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本 人声明: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或撰 写过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其他人为获得南京艺术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同狲 , 签寄甚翔:。苫年产其7p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京艺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南京艺 术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博士、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阋。本人授权南京艺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张罔枷芝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彬f 月夕日 签字日期:2d 。8 年4月4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引言 陆春龄( 1 9 2 l 一) ,上海人,著名竹笛演奏家,南派竹笛演奏的代表人物之一。1 9 5 2 年,陆 春龄参加了上海民族乐团的筹建f :作,此后便成了上海比族乐团的独奏演员,走上了专业的竹笛演 奏艺术之路。1 9 7 6 年陆春龄被调入上海音乐学院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年轻竹笛演奏家。 陆春龄从事竹笛艺术至今已有近八十年之久,在这半个多世纪的笛艺春秋中,他进行了大量的艺 术创作和艺术实践,潜移默化地推动着中国竹笛艺术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竹笛演奏风格。研究 他的竹笛演奏风格对于丰富中国竹笛艺术发展史,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氏族传统音乐都有一定的意义, 同时也能给年轻一辈的专业竹笛演奏者和竹笛爱好者在学习竹笛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陆春龄的竹笛演奏风格。由袁静芳编著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对陆春龄的 竹笛演奏做了如下总结:“音色圆润甜美、悦耳动听,气息控制细腻,富于微妙的变化。音量强时 亮而不刚、弱时柔而不茶,在演奏上具有较高造诣。”其他的中国传统音乐著作( 如杜亚雄著中 国民族器乐概论、李民雄著民族器乐概论等) 对陆春龄的竹笛演奏也都有概括性的论述。近 年来,有不少学者著文对陆春龄的竹笛艺术进行研究,如古林笛箫情民族魂陆春龄恩师从 艺八十周年有感、张平冯子存与陆春龄笛子音乐的异同、周可奇至今惟有鹧鸪飞陆春龄 笛曲( 鹧鸪i s ) 赏析、周林生龙吟凤呜鹧鸪飞陆春龄艺术生涯五十年掠影、刘文金老当 益壮,紫竹生辉听陆春龄独奏音乐会。这些文章或分析他的乐曲,或谈论体会,又或是论述 技法,对陆春龄的竹笛演奏风格也稍有提及,对于他的音色、手指、气息等几方面的风格特征作了 一定的论述,这些论述可以总结为“音色甜美、手指灵活、气息控制自如。”但这些论述都不够深 入,例证较少,欠说服力。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风格”一词的解释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 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憎1 “音乐表演艺术风格”则是表演艺术家二度创作 中的个性在其艺术表演中的体现。h 1, 一个演奏风格的形成,其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演奏家在生活区域内长期受民间风俗习惯、语 言( 方言) 影响而形成特有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艺术鉴赏力,这一切促进了他们特有的风格的 形成;另外,各个历史时期上层建筑对民间文化生活的影响以及重人历史变迁对社会文化的分解和 融合、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等,也赋予演奏家们以新的艺术追求和新的演奏 风貌,从而推动了演奏风格的变化和发展。传统艺术对演奏家乐曲创作、演奏技法的影响也是根深 蒂f i i i | 的,如民歌、民间乐曲、戏曲、说唱、歌舞音乐等,在音调、结构、技法、演奏等方面对乐曲 的编创、具有区域风格的演奏技巧的形成,都起到直接的影响和渗透作用。h 1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一个演奏家的演奏风格特征从内容上说可以有三方面的构成,即演 奏家受所在生活区域的民间艺术形式和民间风俗习惯影响在演奏时表现出来的整体音乐特征、受传 统艺术形式影响所擅用的演奏技法、受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等因素影响表现出的独具个性的“台 风”。所以笔者在本文里论述陆春龄的演奏风格特征时,通过自己多次观看陆春龄的演出、欣赏他 的录音及长期学习、演奏他的作品,并结合对他的采访,着重从上述演奏风格特征的三个方面内容 入手,运用比较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对陆春龄的竹笛演奏风格特征作具体论述。 下面首先论述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的形成原冈。 1 l 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 】| 海:音乐 l ;版社,2 0 0 0 i o 第1 3 6 页 2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奉【m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 9 7 8 1 2 第3 7 5 页 娜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 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 0 0 3 3 第1 1 8 页 1 4 l 詹水明南北笛曲风格及其演奏流派 j 中国音乐1 9 9 7 3 南京艺术学院硕f j 学拉论文 第一章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的成因 第一节曲折的生活经历 陆春龄出生在旧社会,从小家境困苦,不得不过早地走向社会。年幼的他帮助父亲干过活,做 过乍工,蹬过三轮车,也打过短i :、在马路上敲过彳门二,挨过冻,受过饥,从小就领略了人世间的 疾苦,经历了同龄人无法想像的磨难。贫寒的家庭环境使陆春龄常常不得不放下手中心爱的笛子而 忙于生计,然而生活的辛劳并没有压倒他。他除了借笛子米排遣胸中的积郁外,还借开车、踏车之便, 寻师访友,磨砺自己。 曲折的生活经历磨砺了陆春龄坚韧的品格,从i 同社会艰难生活走过来的他对新生活有着无限的 热爱。出于感激,他把这种强烈的感情都融入到他的笛艺当中,这使他的竹笛演奏富于无比的激情。 止是由丁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他往演奏时真切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刚他自己切身的经历米诉说 旧社会的苦难,赞美新社会的幸福。如今昔、喜报等乐曲无不感人肺腑。 也止是源丁这样强人的精神信念,陆春龄在平时竹笛练习中倍加努力,一刻都不放松。这也为 他逐渐成k 为一代竹笛名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形成的时代背景 1 9 4 9 年新中国成立后,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事业随之蓬勃展开。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音乐表演艺 术家队伍,丰富和繁荣新中国音乐建设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新中国文 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9 5 1 年6 月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文j :团t 作会议,在全国范闱内开始进行专业文艺团体的院 团调整与部署。会议决定了全国各种文工团的人体分t ,决定在中央、各人行政区、大城市设立专 业化的剧院和剧团。1 9 5 2 年,文化部又发出了关于整顿和加强全国剧团t 作的指示,指出:今 后国营歌剧团、话剧团应改变其以往文工团综合性宣传队的性质,成立专业的剧团,逐步建设剧场 艺术。 上海民族乐团在这一形势下应运而生。这时,陆春龄被人发现并随之调入乐团,成了一名专业 的竹笛独奏演员,从此踏上了他的专业艺术之路。 l r 社会,在旧的政治和经济体制f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音乐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民间艺 人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更是困苦不堪。陆春龄被调入上海民族乐团以后,乐团给他提供了良好的生 活条件和:l 作环境,他满怀对新中国的感激之情,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音乐修养, 积极锤炼表演技能,他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竹笛艺术之中。 陆春龄创作演奏的奔驰在草原上、工地一课、矿山捷报无不都是用自己心爱的竹 笛表达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在苦练笛艺的同时,他还利用出国访问的机会学习 演奏外国乐器与乐曲。这些交流学习拓宽了陆春龄的艺术视野,也丰富了他的音乐修养,提高了其 竹笛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新中国的诞生,使陆春龄不再像他父辈那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倍受煎熬。党的培养,让陆春龄从 一个活跃在业余文艺舞台的积极分子成为名闻遄迩的竹笛演奏家。可以说,社会的变革,党的培养, 是陆春龄竹笛艺术风格形成的基石。 【习居其宏新中国艺术史1 9 4 9 - - - 2 0 0 0 m 长沙:湖南美术i i j 版社,2 0 0 2 1 1 第8 页 2 第一章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的成冈 第三节传统音乐的熏陶 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给民族器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十壤。陆春龄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所形 成的演奏风格特征是与传统音乐( 尤其是江南丝竹音乐) 的熏陶分不开的。 江南丝竹是“丝竹”乐的一个分支,流行丁江南,盛行于沪j 。杭地区。丝乐器是指川丝弦的弓 弦乐器,如二胡、琵琶、中胡等( 丝弦乐器是弦乐器的一种,多州弓弦拉奏利弹拨) ;竹乐器是指用 竹子为材料做成的乐器,如竹笛、笙、箫等。丝竹音乐在我国的流播传承历史十分久远。现上海以 及周边地区,是“江南丝竹”作为一个乐种最终定名和成熟的地区。上海的江南丝竹初兴于1 9 世纪 末和2 0 世纪初。2 0 世纪4 0 年代,是它的全盛时期,丝竹乐覆盖了整个上海市区和郊县。 江南丝竹是灿烂辉煌的中国k 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一代又一代的江南氏间艺人通过 口传心授的形式,日积月累,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的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江南民间音乐艺 术。 陆春龄先生从小生活在上海,对江南丝竹音乐风格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他在与上海市区、市 郊的江南丝竹的乐师们的聚会中,博采众长,使其竹笛艺术不仅有城镇江南丝竹的细腻优美、典雅 华丽,又有乡村江南丝竹乐的粗朴有劲、乐观爽直。 陆春龄的竹笛演奏充分扎根于民间,以充分表现本民族音乐风格为己任,对于江南竹笛演奏艺 术的求索不拘泥于常规,大胆创新。我们聆听陆春龄的竹笛作品,从中能够清晰地感觉到所蕴藏的 深厚民间音乐底蕴。他所演奏的笛曲鹅鸪飞,就是以氏间乐曲为素材,利用江南丝竹的颤、叠、 打、赠等技巧,抒发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神韵的作品。这首笛曲一经演出便人获成功。 一 在不断吸收江南丝竹音乐营养的同时,陆春龄还利川国内巡演的机会四处访师问友,广泛吸收 其它地方民间音乐的养分。如在安徽演出时,访求并名笛子演奏家尹明山,邀请他剑上海民族乐团 执教。著名笛曲百鸟音便是尹明山传于上海氏族乐团的保留节目。 陆春龄演奏的大量竹笛艺术作品都深深扎根于民间,根植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艺术 之中。他的这些竹笛作品根据题材和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 根据民间音乐加:r = 创作、描写事 物刻画形象的,如鹧鸪飞、小放牛等;( 二) 抒发真实情感、表现生活情趣有感而发创作的, 如工地一课今昔等;( 三) 根据江南丝竹等民间音乐题材改编创作,描写意境反映江南水乡 生活的,如欢乐歌、行街、水乡新貌等。这些作品也使陆春龄成为南派竹笛的代表人物备 受推崇。 第四节不懈的艺术追求 陆春龄自幼对笛子怀有浓厚的兴趣,7 岁即向一位皮匠师傅学笛,闲暇常去戏班听艺人演奏,年 仅七岁的他开始记忆人量的戏曲曲谱和器乐曲牌。 2 0 世纪初,上海的民间丝竹乐活动逐渐兴旺,为适应市民欣赏和演出环境的需求,形成了众多 具有社团性质的丝竹组织。1 9 2 0 年成立的“紫韵国乐社”便是其中之一。 陆春龄在少年时期便经人介绍参加了“紫韵国乐社”。进入乐团后,陆春龄有机会跟团里的前辈 学习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和合奏技能,音乐修养和合奏能力显著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陆春 龄终于成为该乐团的乐队骨干,也获得了大量的单独表演机会,为他的表演艺术风格的形成做了很 好的铺垫。 陆春龄走上专业的竹笛演奏道路以后,一方面从事繁忙的演出,一方面开动脑筋,苦练基本功。 他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检查各种技法。如“风门”的控制,口劲的变化,各种不同音色的对比效果, 每个细节都不放松。有一次,他发现吹奏颤音达不到他理想的速度,他便一边观察别人的演奏,一 边自己琢磨,终于明白自己的持笛姿势不够放松,于是便改进了持笛姿势。他还从弹簧颤动的启发 3 南京艺= 术学院硕f :学拉论文 中悟出了手指必须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要有力度义要放松的道理。通过从慢剑快进行训练,终于 练就了手指快速颤动的绝招。”1 长期的刻苦磨练和虚心求教使陆春龄的演奏音色饱满甜美、手指灵活、吐音清晰、泛音飘逸, 声音强而不躁、弱而不虚、刚柔相济。 如果说党的培养和从小具备的音乐天赋是他走上艺术之路的基彳i 的话,那么丰富的创作实践与 演奏实践则是他风格形成的决定性冈素。从1 9 5 7 年起,他创作了今昔、喜报、闯将令、 奔驰在草原上、江南春、l 心兵逞英豪、一i :地一课、水乡新貌、练兵场上、 列车飞奔传喜讯、 矿山捷报、韶山银河等人量的竹笛作品。他的这些作品时时刻刻紧 跟历史的步伐,反映人民的心声。 同时,陆春龄还改编创作了许多新颖朴实的外国笛曲,为增进世界人氏的友好团结作出了自己 的贡献。如根据瑞典民间乐曲改编的反映人民欢乐生活的三个姑娘在歌舞,根据印度氏间乐曲 改编的描写渔大晚归时优美意境的渔大曲,印尼的踏竹舞曲,罗马尼亚的乔治参军, 挪威的保尔的母鸡等。还创作了歌颂世界人民友谊长存的友谊赞歌。 陆春龄的演奏实践是与他的创作实践紧密相联的。丰富新颖的作品使陆春龄的演奏艺术无论在 深度是还是j “度上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他活跃在i :厂、农村、机关、边防,活跃在广人的劳动人 民中间,冈此只要提起笛子,人们就白然会联想起陆春龄。 陆春龄的演出任务十分繁忙,这也为他不断攀登艺术高峰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支持。除了经常 在国内巡演外,自1 9 5 4 年起,陆春龄多次出访尔南、欧洲、洲、美洲以及香港、台湾等三十多 个国家和地区,赢得广泛称许。被誉为“神笛”、“魔笛”和“笛千”。1 9 8 1 年他应香港宏光乐团 邀请,在香港举行独奏音乐会,好评如潮,报界赞颂他的演奏“艺冠群伦”、“神韵兼备”。1 9 8 5 年在北京举办了独奏音乐会,同年应香港音乐事务统筹处邀请举办青少年人师班。1 9 8 6 年陆春龄在 上海举办了从艺五十周年音乐会,同年1 0 月更代表上海音乐界在英女千伊利沙白二世访沪时作御前 演奏。不少国家的总统、总理均曾欣赏他美妙的笛艺。1 9 8 7 年及1 9 8 8 年陆春龄分别于新加坡及英 国伦敦等五人城市演出;1 9 9 4 年首次将江南丝竹介绍剑台湾。近十儿年米陆春龄在国内外共举办了 二十多场独奏音乐会,约三十场专题讲座,亦多次应邀为电台及电视台做录音演奏。 “生命不息、笛声不止”是陆春龄经常说的一句话。2 0 0 7 年4 月1 5 日,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办、 上海国际文化影视( 集团) 公司、上海江南丝竹协会主办,上海东乙文化传播公司承办的“陆春龄 教授艺术生涯八十周年音乐会”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陆春龄先生为观众献演了梅花三弄,这 位年近耄耋的老艺术家精神矍铄,让人惊叹不己。在音乐会上,陆老说:“我将用手中的笛子去 呼唤春风,去呼唤人们最美的感情,去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面对这位全然不知老之将至的演奏 家,人们由衷地投以敬重的目光。现在,8 7 岁高龄的陆老依然忙碌,近十年来,他出访东南弧及西 欧北美数国演出、讲学,与当地华人华侨共同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对竹笛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广泛的艺术实践为陆春龄攀登艺术高峰、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演奏风 格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保证。正是有了这种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大量的演奏实践的锻炼,他的竹 笛演奏技艺才能炉火纯青,音乐表现永富活力、真挚感人。 嘲周林生龙吟凤呜鹧鸪飞陆备龄艺术生涯五十年掠影 j 乐器,1 9 9 5 1 4 第二章陆春龄竹笛演奏的风格特征 第二章陆春龄竹笛演奏的风格特征 每位艺术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艺术表现手法 上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也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和精神风貌。 陆春龄的竹笛演奏艺术在经过传统音乐的熏陶、积淀之后相当具有感染力,流露出一种臼然而然的、 行云流水般的风格。 “一支小小的竹笛,用乐队来伴奏,发出魔术般的音响,忽而优雅、忽而轻快,忽而爆发,忽 而流畅;有时它义构成了声音的图画,宛如一阵古老诗意的风,刮进了剧场人厅,抓住了每位听众 的心灵。”这是陆春龄在两德访问演出时,当地媒体对他演奏的评价。 在国内,陆春龄更是广为人知。他用自己精湛的演奏技术和细腻的音乐表现征服了每一位欣 赏过他演奏的观众。如引言所述,笔者通过自己学习和研究陆春龄的演奏风格及作品,并结合对他 的采访,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陆春龄的演奏风格特征进行论述。 第一节音乐特征对江南丝竹音乐的继承和发扬 与陆春龄同时代的竹笛演奏家们,由于生活条件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演奏的作品大多受 当地的民间音乐影响很深,他们的演奏风格也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若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山 生丁河北阳原县,迫于生计,他从小揽j :卖艺,奔波丁河北、山两、内蒙等地。他的笛子演奏风格 是在内蒙地区的民歌、山两梆子、二人台等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直接熏陶下形成的。五梆子、黄 莺亮翅、喜相逢、放风筝等乐曲无不体现了北方人氏的性格和语言特点;又如,同样出生在 河北的著名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他的竹笛演奏艺术受剑冀中“老调梆子”的影响,其代表作品荫 中鸟、卖菜等的音调多来自冀中吹歌、民歌与戏曲,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再如另一位南派竹 笛的代表人物赵松庭,出生于浙江,从小喜爱音乐,还在地方剧团里扮演过花旦。他的代表作品婺 江风光、采茶忙、三五七等的音乐素材都来自于浙东地区的婺剧音乐。 陆春龄从小生活在上海,“江南丝竹”音乐是陆春龄竹笛演奏艺术成长的沃土。陆春龄演奏的 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笛曲,如行街、中花入板、欢乐歌、三六等都是根据江南丝竹的音乐 改编创作的,具有鲜明的江南丝竹音乐的特点。 江南丝竹是我国南方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乐种,竹笛是表现这种音乐的一个主要乐器。江南丝 竹音乐清新优雅、细致活泼,曲调悠扬柔美、婉转流畅。它的演奏有两大特点:一是阵容可人可小, 最小只需两人就可以演奏:一丝一竹;二是没有 占i 定的领奏乐器,笛子、二胡、琵琶、扬琴,哪位 演奏者的资历深,就可以临时充当领奏。尽管如此,由于笛子的音色清脆嘹亮、穿透力强,演奏旋 律易于加花,因此常居领奏地位。 江南丝竹音乐演奏中所用的笛子要求音色清亮华美,演奏的技法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在用气 方面讲求平和,力度适中,抑扬顿挫,富有关感;其次多用指上技巧( 颤音、叠音、赠音、打音、 连音加华彩等) 。 陆春龄演奏的欢乐歌、 行街等乐曲音色甜美,曲调欢快明亮,中板部分细腻婉转,强弱 对比鲜明,抑扬顿挫、悠扬飘逸:快板部分华丽流畅,一气呵成。让人一听就能联想起江南水乡美 丽的自然风光,富饶的物产和人们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 下面以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中花六板为例,撷其片段与陆春龄改编的中花六板中的 相同片段进行对照,以窥探陆春龄在竹笛演奏上对江南丝竹的音乐的继承和发扬。 由江苏省歌舞团民乐队演奏杨霞岐整理编配的中花六板( 片断) 网谢继群江南丝竹与南派竹笛 j 剧影月报2 0 0 5 3 5 南京芝= 术学院硕i j 学拉论文 由陆春龄整理演奏的中花入板( 片断) ,9 黔 0 窭少、“型! 亘盟一、, _ 。一一_ = _ 一一 2 j i t 、_ := := = = :,一一一, 从以上谱例可以看出陆春龄演奏的主要音乐素材来源于江南丝竹音乐,以江南丝竹音乐为基础, 运用颤、叠、赠、打等具有江南丝竹音乐特点的装饰音,处处彰显精致典雅的江南风格。同时由于 陆春龄的竹笛演奏主要是独奏,所以在对原有的江南丝竹音乐的素材处理上,加的花更多,其演奏 效果也更加华丽。不仅中花入板,陆春龄演奏的其他竹笛音乐作品如欢乐歌、行街、 三六 等,也都是对江南丝竹音乐的继承发扬之作。 第二节技术特征 一、颤、叠、赠、打音的运用 颤音、叠音、赠音、打音等技法是江南丝竹音乐中的常用装饰音,也是南派竹笛常用的演奏技 6 心轧t 弦善 第二章陆春龄竹笛演奏的风格特征 法。陆春龄作为南派竹笛艺术的杰出代表,对丁二这些演奏技法自然十分娴熟。他在这些技法的处理, 甚至在“气口”的安排上都非常注重细节的推敲,通过丰富的变化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除了在乐曲演奏过程当中需要装饰加花外,一般在演奏每一乐句的开始和句尾出现的长音时音 头多用其上方或下方的二度音通过颤、叠的方法作为装饰。如行街( 片断) 在叠音和打音的运用上,如果乐曲中连续出现音高相同的几个音而中间又不换气时,常用叠音 或打音将其分开。如梅花三弄( y f 断) 对于“气口”的处理也是陆先生演奏时昨常注意的另一个细节。恰到好的“气口”不仅能及时 地补充气息,也能增添乐曲的韵味。陆先生演奏时除了在长音后换气外,有很多时候是在一拍中的 前半拍与后半拍之间换气。如 中花六板( 片断) 有时,即使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他也会在第一拍的重音后换气,这种抢气的方法既没有破坏 乐曲连绵不断的感觉,又别具味道。如欢乐歌( 片断) v = e = = = = = = = 二= = = = = = = = ,一 _w 坩 竹 t 根据乐曲情绪变化需要,在不影响乐曲节奏的前提下,“气口”也有长短轻重之别。陆春龄通 过对“气口”的巧妙安排,使他演奏的乐曲听来格外典雅。 在演奏高音“5 ”时,陆春龄常用闭四、五指孔,开一、二、三指孔的方法,同时在第三孔上 用虚指颤音。这种方法奏出的“5 ”音音色与中低音区更统一,加上虚颤,效果也显得更华丽,更 符合南方笛曲的风格。这种奏法音高偏低,需在力度上稍加调整。如中花六板( 片断) 打 7 南京艺术学院顾i :学拉论文 二、吸收、运用北派竹笛演奏技法 陆春龄的竹笛演奏以南方音乐为基础,但义不受常规束缚,敢丁创新。在长期的演出和交流中, 常常吸收其它的一些技法丰富自己的竹笛演奏艺术。他在喜报、小放牛等笛曲中就借鉴运| j t - i i :派竹笛的吐音、历音、跺音等技法。 喜报( 片段) 小放牛( 片段) 在这些乐曲中,陆春龄对于这些北派技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乐曲的情绪对比,增强了乐曲的表 现力,也拓宽了他的竹笛演奏艺术之路,同时为竹笛艺术后米的南北兼收并蓄奠定了基础。 三、腹、指震音和泛音的运用 ( 一) 腹、指震音的运用 腹震音和指震音都是竹笛演奏中常刚的技巧,一股都在较长的音上使用。吹奏腹震音时腹部稍 用力控制,并使吹出的音在很小的程度上连续改变和还原音高,犹如模仿人卢歌唱的音波,根据情 绪的需要义有轻重缓急之分,使川得当能使音乐表现力大大增强,给人一种气息通畅、声波荡漾的 感觉。指震音在演奏时,本音卜方各音孔的按指在各自音孔上虚颤,使本音发生幅度较小的连续波 动。在演奏效果方面,指震音波动的幅度较腹震音要小。 笛子在弱奏时,为保持音色的纯净,不宜用气震音。为了避免单调,陆春龄常借用指震音米美 化音色。此外,指震既可以用单指,也可以川两三个,加上手指煽动的方法不同以及手指距离孔远 近的不同等,都会造成不同的效果,从而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 将腹、指震音结合运用是陆春龄竹笛演奏的一大特点。尤其在处理一些过渡的长音与结束的长 音时,先使刚幅度较小的腹震音,接着在演奏过程中转为幅度更小的指震音,过度自然,有一种由 近及远、悠扬飘缈的感觉。如小放牛中快板前的一句 梅花三弄的结束句也用的是这种奏法。 由于指震音的波动幅度比腹震音要小,而震动频率一般比腹震音要快,所以在渐弱的过渡乐句 或结束乐句中用腹、指震音结合的方法产生的音响效果比单纯的用腹震音或指震音产生的音响效果 要自然。 ( 二) 泛音的运用 “泛音被认为是弓弦乐器特别是提琴类乐器诸多演奏技法中的高级绝活之一,是人j r = 丰富音乐 8 第二二章陆春龄竹笛演奏的风格特征 音色的一种最美妙的方法。 1 8 1 由于泛音的音色独特,能够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意境,所以它也经常 被管乐器应用。笛子上吹奏泛音,笛膜几乎是不振动的。此时笛子的音色不仅纯净,而且音量最小, 极容易表现静谧的气氛。由于竹笛的材质和竹笛演奏方法等问题,竹笛上的泛音难于控制,演奏者 吹奏泛音时要调整好口型、气流形状、气流速度、口劲等各方面的关系。要想把竹笛的泛音控制自 如,演奏者的须具备高超的控制能力。所以在与陆春龄同时代的竹笛演奏家的作品中泛音的运川较 为鲜见。而陆春龄在竹笛演奏中非常注重泛音对乐曲的表现作用,经常适时在乐曲中使用,表达特 殊的效果。 喜报的第三部分就h j 到了泛音,陆春龄在此连续h j 了三个小:肖的泛音。泛音技巧在华彩乐 段中使用,使音乐显得更加宁静,感情真挚。 鹧鸪乜的慢极部分用了连续的泛音弱奏,表现鹧鸪飞向遥远的大际。 梅花三弄中的第一段也用到了泛音的技巧,表现了傲雪的梅花高沾清白、临风摇曳。 另外,欢乐歌第三段音乐中出现的泛音使音乐显得动静结合,即华丽质朴,又意境深远。 = = = = = = = = ,一 陆春龄演奏的泛音柔和、轻盈、飘缈、干净,这是与他高超的气息控制能力分不开的。同时他 对于泛音的运用把握的恰到好处,适时运用。对整个乐曲起点缀作用。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陆春 龄在乐曲中运刚泛音都是为了表现某种特定的形象和意境,为丰富乐曲的表现力服务。 第三节热情、传神的“台风 “台风”是指演奏者在舞台上的风度。它包括演奏者在演奏时的表情、体态和肢体动作等内容。 由于演奏者性格气质和审美倾向等因素的差异,不同演奏者的“台风”也各有不同。 陆春龄性格乐观、开朗。同时,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他对党、对人民、对新中国有着无限的热爱 和感激,他把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舞台表演当中,所以陆春龄在舞台上演奏不仅极富热情,而且生 动传神。 演奏可以分为表演艺术与吹奏技术,技术是基础,表演是手段,二者即对立又统一。“台风” i s 】王怡简论弓弦乐器“泛音”训练的意义与方法【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季刊) 2 0 0 1 6 ( 2 ) 9 南京艺术学院硕i :学拉论文 是表演的重要内容,陆春龄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体会剑艺术的辩证关系,并用到艺术的实践中去, 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有一次,在印尼的雅加达独立j “场,为了能欣赏剑中国艺术家的精彩表演,约有1 0 万群众 从四面八方拥进广场,还有许多人爬剑树上、房项上。陆春龄演奏的是小放牛,当演奏到一半 时,由于广场外的人流还不断涌入,结果产生了混乱,负责治安的警察朝大鸣枪维持秩序,但是反 而更增加了混乱。这突发的情况,使陆春龄愣了神。然而,一眨间,他义把情绪拉网到乐曲的意境 中去, 全神贳注地演奏。当人群稍微安静一点时,充满江南风味的笛声在广场上空飘荡,人们为 了听得清楚些,又平静了好多。陆春龄掌握了人们想听的心理,在乐曲处理上即兴地川轻音来吹奏。 笛卢象一阵清风吹去人们心上的烦躁。当欢乐的快板山现后,那一问一答的吹腔,仿佛使人们看到 了村姑与牧童在对山歌人群沉浸在优美的笛卢中,人们被笛卢所陶醉了。事后,有人开玩笑地 说,警察的枪卢不能维持的人群被陆春龄的笛卢征服了。一l 圳 陆春龄说:“一个好的演奏家,要有扎实的功底、丰富的想像力、坚强的信心。演奏时心境要 纯洁,不要有名利私念,无私才能无良,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臼己,要全身心地投入”。陆春 龄在演奏中强凋要通过自己的想像,尽最人能力去揭示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使自己融化在 乐曲中,这样观众也会跟你一起投入剑乐曲中去。这种强调神韵合一的艺术观点,以及在实际演奏 中所达剑的神韵合一的艺术境界,是陆春龄特别能抓住观众心灵的诀窍所在。 欣赏陆春龄在舞台上演奏时,你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他特别会抓住观众的心灵。他 不但将自己融化在乐意中,而且让观众也一起随着音乐的起伏,忽而愉快、忽而忧伤、忽而沉思、 忽而开朗。 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当演奏到乐曲中有弱渐强的乐句或乐段时,陆春龄总是先放眼远处并随着音 乐的渐强渐渐收同目光,给人带来无限的遄想;在长音渐弱的结尾义将目光放远。陆先生在谈及渐 弱处理时风趣地说:“上面没有,下面还在。”指得是气息的状态应当保持住,尤其在结尾时,更要 保持状态直至音乐结束。在他表演时,我们也能经常看到,即使音乐已结束,他也要将原有的状态 滞留一会儿,给人意犹朱尽之感。 音乐表演是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从这个意义上说,陆春龄对于竹笛作品的二度创作 可谓贴切。对于描写意境的作品,他的演奏优关深远,如演奏欢乐歌、行街等作品,酣畅淋 漓、引人入胜,再配合相应的体态,仿佛将人带进风景秀美的江南水乡;对于描写生活、抒发感情 的作品,他又表现得真挚感人,如演奏今昔、喜报等乐曲,演奏时如泣诉、时如歌唱:对于 刻画形象、描写事物的作品,他义演奏的形象逼真,如小放牛、鹧鸪匕、梅花三弄等作品, 仿佛乐曲中描写的形象真的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如l 临其境。 1 9 1 周林生龙吟风呜鹧鸪飞陆眷龄艺术生涯五十年掠影 j 乐器,1 9 9 5 1 l o 第二章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对竹笛艺术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陆春龄的竹笛演奏风格对竹笛艺术发展的启示 第一节扎根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延绵了几千年,它以审美意象为旨! j 1 。在传统的民族氏间音乐中,由丁音乐与 语言的高度结合,形成了音色曲调、节奏等独具风格的音乐形态,由此而产生了独特的音乐美感一 一音韵美。”这种美的感受在音乐中体现出了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的微妙变化。在比间器乐 里,体现为各种加花、装饰、揉、滑、颤等技法,这些都是为了强调横向曲线上的动感( 而有些处 理是无法用音乐记号准确的表现出来的) ,以求得各种风格的韵味。可以说,韵味是中国传统音乐 的灵魂,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不同风格的魅力之所在。这种特有的韵味深深地植根于丰富的中国传统 音乐的土壤之中。 有的学者把我国现在的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一种现象用“无十栽培”米形容,尽管这种说法不 一定准确,但至少能反映出现在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培养模式某方面的问题。“现代音乐教育体制下培 养出来的学院派人才,是以两洋欧洲音乐体系为主训练山来的民族器乐乐手。在他们的音乐记忆库 里,储存了大量以西方音乐为基础的音阶、琶音、音乐语言、音乐织体结构等素材,他们在音准、 速度、和技巧难度上的演奏技能逐日提高。然而他们离传统音乐的熏陶越米越远,对民间小曲所知 越来越少,对地方戏曲音乐的感觉越来越淡。这样演奏和理解一首传统的作品或是民间风格的作品 方式,往往是仅凭一张乐谱或儿张音像资料,去模仿和寻觅“华复止声”中隐含的比族精神和民俗 民风中的音调特点。”1 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的形成无疑是和他所在地区浓厚的民间音乐文化氛围分不开的,这种风格 的形成离不开传统音乐的熏陶。他的这种风格的形成给了我们竹笛艺术的发展一个很好的启示:对 于竹笛艺术来说,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传统,而应该走入传统,洞彻传统,把握传统。以真诚与谦逊 的态度对前人艺术的具体创造成果进行深入的研习与掌握;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对传统艺术 中的人文脉络进行理性的归纳和认识:用宽阔的文化视野对传统艺术的哲学基础、文化精神和内容 构成等方面进行总体的概括和把握。我们要吸收传统艺术中的有益成分,把它们运用到竹笛艺术当 中,促进竹笛艺术更好地发展。 就竹笛艺术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办一些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讲座,还可以充分利用社 会文化资源,带领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戏曲、曲艺,参与民间乐团活动,使学生对民族音乐 的技能、艺术和人文有全方位地理解,从而真正达到认识和掌握传统音乐风格和神韵的目的。同时, 精确的记谱符号往往无法全面地反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表现的内容,所以传统的中国式的记谱与 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被用到竹笛艺术的教学之中。 第二节注重“台风刀训练 竹笛艺术是- - f - j 表演艺术,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无疑能够极人的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演奏者或老师往往只注意乐曲的处理而忽视了对“台风”的训练。 生动、热情的“台风”是陆春龄竹笛演奏风格的特征之一。他的舞台表现注重音乐形象的刻画、 追求意境的表现。竹笛演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不仅应该以笛声打动人,还要以舞台表演吸引人。 这给竹笛艺术表演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是我们在竹笛演奏和教学中应该注意和学习的地方。 当然,陆春龄的这种舞台表现能力的形成是和他长期的艺术实践分不开的。所以,我们现在从 p o 栾桂娟音韵美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j 1 音乐研究,1 9 9 2 1 i l l 岳峰“无土栽培”民族器乐教学现象及思考【j j 艺术百家,2 0 0 3 ( 4 ) 1 1 南京艺术学院硕1 :学拉论文 事竹笛艺术( 不论是教学或是演奏) ,首先应充分认识剑舞台表现的重要性,通过人量的实践( 如演 奏会、音乐会、汇报演出、交流演出等) 锻炼演奏者舞台表演的心理专注度,从而使演奏者获得良 好的舞台表现能力,为其整体的音乐表现服务。 1 2 结语 结语 2 0t h = 纪5 0 年代以来,中国的竹笛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短短的数十年,在众多竹笛演奏家 的努力下,中国笛苑卣花齐放。陆春龄无疑是苑中最美丽的花朵之一。他的竹笛演奏以江南丝竹音 乐为依托,有鲜明的江南丝竹音乐特点,舞台表演热情生动,在熟练地掌握运用南派竹笛颤、叠、 赠、打等代表性技法的同时吸收运刚北派竹笛的一些技法,在腹、指震音和泛音的运川上都有白己 的独到之处,注重技术与表现的结合,不仅技术娴熟,而且表现细腻。陆春龄作为南派竹笛艺术的 代表人物,他的竹笛演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加以发展,形成了t 2 1 己独特的风格,丰富了中国的 传统音乐艺术。 当然,一个风格没有传承队伍的演奏则不能被广为流传。只有具备一个不断延续的师承关系和 演奏群体,这种风格方可不断延续。在演出j :作之余,陆春龄还倾注人量的心血在竹笛教育事业上。 几十年来,他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有影响、有作为的笛子演奏家, 如著名的竹笛演奏家俞逊发、孔庆宝、杜聪、郑济民、詹永明等。这些年轻一辈的笛家也使陆春龄 的竹笛演奏风格得到传承。 现在,陆春龄改编创作的竹笛名曲( 如鹧鸪飞、欢乐歌、喜报等) 是音乐学院竹 笛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广大竹笛爱好者练习率最高的内容之一。陆春龄的竹笛演奏风格必将会 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竹笛演奏者,并且被他们继承和发展下去,在中国竹笛艺术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灿 烂的不朽篇章。 1 3 南京艺术学院顾l 学拉论文 致谢 在南京艺术学院的三年研究生学习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我想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恩师马强伟 先生,没有他就没有我的研究生生活。本人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得到了导师蔡敬比教授的精心 指导。蔡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谦和的人格魅力让我受益匪浅。感谢蔡老师三年来在理论学习和演 奏实践方面对我的不倦教诲! 此外,感谢论文导师杨易禾教授在论文写作中给我的悉心指导! 同时也要感谢一直以来教导过 我的老师和帮助过我的同学们! 感谢父母多年来对我的支持,他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1 1 4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周楼胜,男,1 9 8 0 年9 月生于安徽省尔至县,1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