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无锡市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y 3 6 2 3 18 无锡煤炭行业从计划经济的兴旺和衰落中走来,带着沉重的 历史包袱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负重爬坡。随着煤矿的逐步关 闭,以重组行业经济结构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全行业关 注的首要问题。广矿 本文从况明无锡煤炭行业演变的历史入手,在剖析了不同的历 史阶段,产业政策对全行业的影响的情况下客观地分析了无锡煤炭 行业产业结构凋整的现状。并提出了下一步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 战略思考和实践探索方式。 f 如何搞好衰落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站在战略的高度确 立明确的调整思路。文章从战略理论入手,提出创造产业结构调整 的良好的内外环境,即政策扶持和工作机制,并明确了全行业产业 结构调整的调整思路和调整目标。 为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无锡煤 炭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文章指出了资产重组,技改扩能,增量投 入和改革改制的调整方式。 虽然无锡煤炭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但随着市场经 济的不断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十 分艰巨,希望本文能对实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h 一 关键词: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理论思考实践探索 分类号:f 0 1 4 6 - 5 3 3 氩掰舢 h 越h ! 出d i m t # 泓寤 a b s t r a c t w u x ic o a ji n d u s t r y c a m ef r o m p r o s p e r i t y a n dd e c l i n eo f p l a n n e de c o n o m y i ti sn o w c l i m b i n g w i t hh i s t o r i c a lb u r d e n i nt h e s h a r p c o m p e t i t i o n o f m a r k e t i n ge c o n o m y w 汕t h e c l o s i n g d o w n o ft h e c o a lm i n e s ,t h ea d j u s t m e n t o f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 b a s e do nt h e r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o f e c o n o m y s t r u c t u r eb e c o m e st h e p r i n c i p l e p r o b l e m o ft h ew h o l e i n d u s t r y s c o n c e m t h i sa r t i c l e e x p l a i n s 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 h i s t o r y o fw u x i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i t a l s oi n d u s t r a t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i n d u s t r yp o l i c y e x c e r t e do v e r i n d u s t r y i nd i f f e r e a t p e r i o d s i t o b j e c t i v e l ya n a l y s e s 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w u x ic o a l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 i t p u t s f o r w a r dt h e s t r a t e g i c t h o u g h t a n d p r a c t i c l ee x p l o r a t i o n f o rn e x t s t a g e o f a d j u s t m a n t o f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 h o wt o a d j u s t t h e d e c l i n i n gi n d u s t r y s s t r u c t u r en e e d sd e f i n i t e a d j u s t m e n t t r a i no f t h o u g h t o na s t r a t e g i ch e i g h t t h i s a r t i c l e p u t s f o r w a r d st h et r a i n o f t h o u g h t a n d g o a l f o r a d j u s t m e n ta c c o r d i n g t o s t r a t e g i ct h e o r y i no r d e rt or e a l i z ef u n d a m e n t a l c h a n g e i ne c o n o m i c s y s t e m a n di n c r e a s ea n d s p e e du p w u x ic o a l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a l a d j u s t m e n t ,t h i s a r t i c l ea l s o p u t f o r w a r dt h e a d j u s t m e n t m e t h o do f r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o fa s s e t s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r e f o r m a l t h o u g h w u x ic o a l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a l a d j u s t m e n t h a s p r o d u c e d a ni n i t i a l e f f e c t ,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m a r k e t i n ge c o n o m y a n d t h ea r r i v a lo f“n e w e c o n o m ya g e ”,t h e t a s ko f a d j u s t i n g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i ss t i l l v e r y a r d u o u s i h o p e t 1 1 a tt h i sa r t i c l e w i l lm a k es o m ed i r e c t i v ef u n c t i o n t o p r a c t i c e k e y w o r d s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s t r u c t u r a l a d j u s t m e n t t h e o r e t i c a l t h o u g h t p r a e t i c l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c l a s s i f y n o :f 0 1 4 6 一5 3 3 1 无锡煤炭行业的历史由来 据无锡市下辖宜兴县志记载:19 5 8 年初,因搞炼钢大会战,燃料 缺乏,便以宜兴县部分民工为骨干,集2 万余人于太华乡砺山一 带,“揭盖”鼹天取煤,苦战4 5 天,挑土方7 6 3 8 万立方米,开探 槽3 1 条,建小立井7 对,仅得煤5 5 0 0 吨。l9 5 9 年2 月,宜兴县建 立砺山煤矿。至1 9 6 6 年又相继兴办柏山、川埠煤矿。1 9 6 9 年1 0 月, 无锡市接管宜兴矿区,成立煤矿建设指挥部。1 9 7 0 年起,无锡市又 在宜兴陆续建张渚、清水潭、园田、茗岭、龙山、九里山等煤矿,1 9 7 7 年4 月任墅煤矿投产,1 9 7 8 年12 月苏南最大的煤矿白泥场煤矿破 土动工,越建8 年,于l9 8 7 年6 月正式投产。六十年代末,由于盲目 办矿,刚建成的张渚、茗岭、九里山、无锡县的芳桥煤矿因建成后 无煤开采而停办。七十年代初,柏山、柏山二号井等又一批县办小 煤矿关井。1 9 8 3 年江阴花山煤矿因安全原因被迫停建,1 9 8 9 年砺山 煤矿因资源枯竭关井,1 9 9 6 年园田煤矿关井,1 9 9 9 年8 月苏南最大 的矿井一一白泥场煤矿因资源、市场、效益、安全等原因被迫提前 关井。无锡煤炭行业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到本世纪末,历时三十多 年,据有案可查的统计共计生产煤炭1 0 2 2 万吨,因公死亡13 9 人工 伤致残2 4 8 人,二期以上矽肺病人3 5 7 人。在关矿的同时,立足煤矿 转产,于1 9 8 5 年在原任墅煤矿建成5 万吨水泥生产线,至1 9 9 4 年8 月扩建成1 5 万吨水泥生产线。1 9 9 5 年在原川埠煤矿建成年产1 0 0 0 吨刻痕余应力钢丝的金属制品厂。白泥场煤矿在煤矿开采的同时于 1 9 9 3 年至1 9 9 6 年期闯,先后办成一批以生产高档陶瓷礼品为主的 陶瓷企业。与此同时,无锡市区也相继办成了一批非煤企业。如压 力仪表厂、建筑安装公司、无锡市勘察院、供销物资公司、城乡建 筑设计研究所、岩土公司、房地产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总结无锡煤 炭行业走过的三十多年历程,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1 1 开发在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中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工作中“左”的 思想影响,在祖国的苏南火地上掀起了“大力开发江南煤田,迅速扭 转北煤南运”的热潮。数千万计刚脱下军装的战士,农村知识青年, 以“身在井下二百米,胸怀世界三十亿”的饱满政治热情,投入史无 前列的“丌发江南煤田”的战斗。 一是盲目建井。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在宜兴山区以 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搞人海战术,一哄而上,盲目建矿。由于找煤 的需要,毁坏了大批山地和农田。并投入巨额资金,建造水运码头和 运煤铁路等。六十年代米至七十年代初建成了十多对矿井,但投产 不久,就由于资源不可靠或丌采困难等原因,有一半以上矿井关井下 马。 二是简易投产。为了“快出煤。出好煤”,建设煤矿缺乏正规 设计。而盲目决策,建成的矿井普遍缺乏生活设施或成为“千打垒” 的简易设施。资源相对稳定的砺山、园田、川埠等矿,服务年限相 对较长,但出于边勘探、边基建、边生产的政策,导致矿井在今后的 正常生产过程中,生产与生活的矛盾,生产与安全的矛盾十分突出, 巅接制约着矿井生产能力发挥。直至现在关井停产后,仍留下不少 难以解决的后遗症。 三是乱掘乱采。煤矿生产井下作业,由于当时出煤心切,置科 学的客观规律不顾,颠倒丌采程序,实行“有水快流”,最终破坏了 资源的整体性,缩短了矿井丌采年限,给矿井后期生产造成效益差、 不安全等严重隐患。 六十年代的i 丌发,促进了无锡煤炭行业的发展,先后建成了15 对 矿井,其巾部分矿井,出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开矿之日就是关矿之 时,但也有不少矿井,如砺山、园田、川i 埠、小张墅等矿,由于资源 相对可靠,成为无锡煤炭行业的生产骨干矿井。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 1 2 兴旺在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山于发展工业和能源紧缺的实际状况,以及“抓革命、 促生产”的需要。刚刚兴起的无锡煤炭行业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广 2 大煤矿工人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 争取胜利”的坚强决心,丌展了“与地斗,其乐无穷”的夺煤大会战。 一是全社会支持。新兴的无锡煤炭行业,出于特定的历史环 境,成为无锡市工业战线上举足轻重的行业。当时的领导者决定在 全市各条战线抽调5 0 0 0 多人支援煤矿建设。川埠煤矿5 对井口全 部出煤,为解决运力不足,无锡组织了各行各业,包括机关干部和学 生在内的运煤大军,拉着小板车,往返1 0 0 多公里,步行到川埠煤矿 拉煤,造成很大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一时间,“煤”被称为“乌 金”,煤矿工人被誉为“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煤矿成为全市人民谈 论的热门话题。 二是煤炭基本自给。由于全社会支持,煤矿出煤热情空前高 涨,1 9 7 2 年年产原煤7 4 万吨。当时无锡市全市工业总产值为8 0 亿, 基本做到了工业用煤由地方煤自给。煤炭行业成为无锡市工交战线 举足轻重的排头兵行业,煤矿工人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青睐。 三是伤亡事故严重。由于煤矿工人来源于各条战线,缺乏系 统的岗前教育与培训,加上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特殊性,煤矿事故频 繁。据不完全统计,七十年代平均年产量5 0 万吨,年因公死亡人数 1 0 人,百万吨死亡率高达2 0 人百万吨,高于统配煤矿5 0 倍,相当 于发达国家1 0 0 倍。 七十年代是无锡煤炭行业的兴旺时期,在当时能源短缺的形势 下,为发展工业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缓解了由于交通制约 带来的“北煤南运”的困难,为无锡市的工业生产发展作出了历史 性的贡献。但由于开采的无序和组织生产上的混乱,给安全生产和 矿井持续、稳定生产带来了严重不良后果。 1 3 收缩在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随着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和“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入人心,经过二十多年强化开采的无锡煤 炭行业面临了许多新的考验:矿井资源逐步短缺、设备和职工队伍 不断老化、经济负担同益加重、历史遗留问题不断增多,并随着改 , 谶女,i 、岳口。g 。 ,撩豫,涵i i g 垤蠹 剁蒜。髓 革开放的逐步进展和北煤南运的逐步增多,无锡煤炭行业收缩的趋 势,已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是矿井收缩。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原来矿井资源并不富余 的一批煤矿,相继停产关井,砺山、柏山、任墅等矿,这些矿井的停 产关井,客观上主要是资源枯竭,主观上主要是缺乏经济承受能力。 关井后土地闲置、人员过剩,面对这些现实问题,给无锡煤炭行业提 出了新的课题。 二是生产能力下降。一方面,一批矿井关矿;另一方面,现有 生产矿井,由于深部开采,和七十年代强化开采带来的生产布局调 整,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全行业煤炭生产总量由原来七十年代5 0 万吨年,降到2 0 万吨年。有些矿井,如川埠、园田等矿出现了严 重的采掘与生产水平脱节。 三是寻找转产项目。矿井收缩和生产能力下降,造成的后果 是富余人员增加、经济效益下降、职工思想复杂、安全隐患突出。 无锡煤炭行业不得不把煤矿转产和新井接续作为主要议题而列入议 事1 7 程。经过详细调查研究和论证,经无锡市政府批准,确定任墅煤 矿转产为5 万吨线水泥厂以及加快自泥场煤矿新井建设,加快矿井 接替的二大任务作为八十年代的主要奋斗目标。 八十年的矿井急剧收缩,促进了无锡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开 始。逐步发展的市场经济,促进全行业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改变。 以井下开采为主业的煤炭行业,资源终有一天要枯竭,资源不可能再 生。唯一的出路,就是面对现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走出一条 适合无锡煤炭行业矿井转产和调整的新路子。 1 4 调整在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无锡煤炭行 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煤炭市场的逐步开放,出现了 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无锡煤炭行业的地位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开 采难度的加大,煤矿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但政府补贴却逐年减少, 迫使煤矿企业寻找新的出路和生机。无锡煤炭行业正是在这种严峻 4 的内外部形势下,把调整行业经济结构、重组行业经济作为工作的 重中之重而开始了新的探索。 一是以增量投入为主的调整。九十年代初,全行业已有关停 煤矿11 个,生产矿井4 对,工厂企业6 家,煤矿富余人员2 0 0 0 多人。 如何立足煤炭现状,选好项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全行业的 主要矛盾。从9 2 年开始,由政府投入3 0 0 0 多万资本金,在原任墅煤 矿5 万吨线基础上技改扩能,经过二年基建形成了现有l 5 万吨生产 能力的水泥厂,与此同时,小张墅、白泥场、园田等煤矿也以增量投 入的方式,办起了不少隶属于煤矿的小型企业和三产流通企业4 0 多 家,安置职工达到2 0 0 0 多人。 二是与机关脱钩的调整。九十年代初期,“下海经商办企业” 的风刮遍了全国,无锡煤炭行业所属基建科、供销科等经济部门,一 方面受到了大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是行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纷 纷与机关脱钩,基建科撤销后办起了煤炭设计室,供销科撤销后办起 了供销公司。这些企业利用原行业中技术人才和市场的优势而起 步。在市场经济的拚搏中逐步成长,现都己成为直接面对市场具有 一定经济实力的法人实体。这些企业的形成和长大,也为分流安置 煤矿富余人员,组建行业多元经济格局,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是破产或联合兼并的调整。9 2 年、9 4 年小张墅、川埠两矿 相继关井。原依赖煤矿生产而生存的一些工厂,如煤矿设备厂、煤 田地质勘探队等也面临生存的困难。而这些企业都远离市区,信息 不畅,市场狭窄。9 4 年我们对原煤矿设备厂依据国家政策实施了破 产,把原有关停的小张墅矿整编制划归无锡市化工局实行资产重 组。 九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无锡煤炭行业初步形成了建材、建 筑、金属制品、流通三产为主的经济格局,为煤矿的全面收缩奠定 了基础。通过探索和实践,初步积累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国家产 业政策和结合煤矿实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但这种调整总体 上还足l 分肤浅和不彻底的。调整的层次还不高,企业的产权不明 晰,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还很差,对企业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涉及。 综观无锡煤炭行业3 0 多年兴衰和产业结构调控的历史,使我们 认识到,搞好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科学规律。由于无锡煤炭资源 煤质差,狄份、硫含量都高,而且煤层不稳定,储量丰度低,地质 构造复杂,难以适用于机械化开采,造成资源性亏损。而我们却要 人为提出“开发苏南煤l = i 扭转北煤南运”的违反科学规律的口 号,最终必将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煤炭进行产业结 构调控和产业转移是历史的必然。无锡煤炭行业虽然在转产和产业 结构调整上起步较早,调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和目前市场经济 的迅速发展,和煤矿面临的全面收缩相比,下步产业结构调整的任 务还十分艰巨。必须要有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思路进行全方位的探 索,才能真正走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适应煤矿特 点的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6 2 国家产业政策对无锡煤炭行业的影响 产业政策足政府将宏观管理深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按照经 济发展中资源的配置结构进化的客观规律,依据国情,对国民经济 的资源配置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和适当的干预、 介入和参与,从而达到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实现整体协调的目 的,并寻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一个国家的资源如何配置是受它的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所影响 的,产业政策是引导一个国家投资方向和资源配景流向的主要因素 之一。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不同时期由于它的产业 发展指导思想不同,制定了不同的产业政策,引导和决定着投资和 资源配置的流向,对中国煤炭行业乃至无锡煤炭行业也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1 9 4 9 年中国建国以来,国家对煤炭工业的政策总的来说 可分为鼓励煤炭生产快速增长和限制煤炭盲目生产两种类型。在计 划经济时期,出于煤炭供不应求,为保障煤炭供应,国家对煤炭工 业采取鼓励生产快速增长的倾斜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 九十年代,煤炭供应紧张局势逐步缓解,并转而走向生产过剩,9 7 年开始煤炭市场持续供大于求,因此,国家对煤炭生产采取关井压 产、调整结构、平衡总量的限制性政策,以控制煤炭生产盲目增产。 2 1“以钢为纲、以煤保钢”的产业政策对无锡煤炭行 业的影响 2 1 1 以钢为纲,以煤保钢”产业政策的由来及措施 长期以来,煤炭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能源生产和消费都是以煤为主,在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 中,煤炭一直占总量的7 0 以上,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煤炭消 费量甚至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8 0 一- 9 0 。能源紧张,突出的表现 就是煤炭供不应求。建国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和“一五”到 “五五”时期的大规模建设,中国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伴 随这一进程,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对耗能低的农业、商 业地位下降,耗能高的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道部门。工业结构中 高耗能的钢铁、建材、化工等部门增长很快、地位提高,高耗能的 产业结构也就是高耗煤的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煤炭工业 的支柱性地位。有学者曾就1 9 5 2 年到1 9 8 8 年期间煤炭增长和社会 总产值增长进行线性回归,用数学回归方程清楚、准确地得出了两 者互为需要、互相影响的关联度。当煤炭产量为自变量,社会总产 值为因变量时,计算结果为煤炭产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社会总产 值可增长1 2 个百分点。将两者变换位置后,计算结果为社会总产 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要求煤炭增长0 7 4 个百分点。两个结果 的测定系数高达0 9 ,表明方程较为可信。从而也说明了煤炭对国 民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因此,煤炭供不应求就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整 体建设速度。为尽快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制定了“以钢为纲, 以煤保钢”的产业政策。无锡煤炭行业绝大部分矿井正是在这个时 期建成和投产的。 同时采取了国家投资向煤炭工业倾斜的措施。从1 9 4 9 年到1 9 8 0 年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煤炭工业的建设与 发展基本上依赖于国家的投资。其问,在国有煤矿基建投资的总量 中国家拨款所占比例分别为:“一五”时期的9 2 、“二五”时期的 8 8 、“三五”时期的9 7 、“四五”和“五五”时期的8 5 。而地方 和企业自筹资金仅占总量的3 l5 。当时虽然也允许社队集体投 资办矿,但其所占比重微乎其乎,其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 的比重也很小,1 9 4 9 年为4 、1 9 6 0 年为5 、1 9 7 0 年为9 、1 9 8 0 年为1 8 。 国家实旌投资向煤炭工业倾斜政策后,煤炭工业的基建投资得 到了国家的优先安排,其增长速度也很快。在1 9 5 3 年1 9 8 0 年的二 十七年时间里,国家对国有煤矿基建投资的总额由4 3 3 亿元猛增 到3 4 6 4 亿元,年均增长8 以上。使得煤炭工业的基建的基建投 资在各个计划时期均占到全国工业基建投资总额的1 2 左右,特别 是1 9 6 3 年一1 9 6 5 年的三年调整时期,比重更高。 2 1 2 “以钢为纲、以煤保纲”产业政策对无锡煤炭行业的 影响 矿山开采能否顺利投产丌采,关键取决于井下资源的可靠程度 由于经济建设过程中左”的思想的影响和当时的产业政策指导六 十年代中期开始,在无锡地区大范围找矿,在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地 质勘察的情况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办矿山。当时宜兴山 区的清水潭煤矿、茗岭煤矿、九里山煤矿、无锡县的芳桥煤矿等, 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开工建设。建成后绝大部分矿井只出了很少一点 煤炭,或甚至没有出煤,就宣告关井。造成的后果是大批山地和农 田被毁,大量资金付之东流。 煤炭的开采,地质构造也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由于苏南地 区地质构造复杂,煤炭赋存条件差,因此在建成后煤矿的开采过程 中,万吨掘进率高,回采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实际困难。无锡煤 炭行业所属矿井平均吨煤财政补贴平均2 5 元吨。有些矿井,如园 田煤矿、j i l 埠煤矿,平均吨煤补亏高达3 5 至4 0 元吨。如此高额 的亏损补贴使企业不堪重负,政府十分为难,最终只能提前实行停 产关井。 煤炭行业的兴起,促进和刺激了重工业和高能耗工业的发展。 能源的紧缺反过来促进煤矿着眼于眼前利益而加大矿井开采力度。 无锡煤炭行业经过一个时期的大浪淘沙以后,剩下的几对生产矿 井,为了满足予当时政治和经济发展需要,只得走上违反煤矿生产 规律,进行超强度的、掠夺性的开采。如当时的砺山煤矿、设计能 力为1 0 万吨年,而实际年生产能力最高达到3 0 万吨;设计能力 为1 2 万吨的川埠煤矿,最高年生产能力达到3 6 万吨。超强度的开 采结果,使矿井生产布局受到严重破坏,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生产 与安全的关系、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受到严峻挑战。 “以钢为纲,以煤为钢”的产业政策,曾一度使无锡煤炭行业 带来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但给后期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严重后 果。主要表现在资源勘测准确性差、矿井安全投入不到位、生活设 施过分简陋、开采成本大、经济效益差。此外,对于有些矿井, 则由于加大开采强度,使矿井资源大量丢失、采掘关系严重失调、 9 矿井服务年限大为减少,使一批矿井刚建成投产不久,就被迫停产 关井,一批“年轻”的矿井,过早进入衰落期。 2 2 “有水快流,国家修路, 无锡煤炭行业带来的影响 2 2 1 有水快流,国家修路, 来及措施 群众办矿”的产业政策给 群众办矿“的产业政策的由 改革丌放以后,国家对煤炭工业实行“大、中、小煤矿并举”、 “有水快流”的鼓励政策,在陆续加大国有煤矿投入的同时,大力 发展乡镇小煤矿。一九八三年初国家放宽了办矿的政策,鼓励农民 开办小煤矿。同年三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 项措施等文件,倡导“有水快流,国家修路,群众办矿”。九 八五年一月,国家又制定了“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 小煤矿一起搞”的发展煤炭工业新方针、新战略,同时采取了系 列措施,以充分调动各方面办矿的积极性。如国家无偿划出可供开 采的煤炭资源、发放低息贷款、对出省煤炭给予财政补贴等等。许 多产煤省、自治区地方政府也给乡镇煤矿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如 优先调拨钢材、木材等紧缺材料,给予实物补助等等。 在“有水快流”的产业政策指导下,据统计一九九七年底全国 共有各类煤矿6 4 万处,以年产1 0 亿吨为基数比较,与世界先进 国家比,我国的煤矿数量是美国的3 0 倍。是俄罗斯的3 0 0 倍是 澳大利亚的7 0 0 倍。 无锡煤炭行业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办 白泥场煤矿。该矿七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破土动工,八七年六月正 式投产,历经八年基建耗资5 3 5 i 万元。与此同时,在“有水快流” 的政策指导下,宜兴地区的乡镇小煤矿,邻近安徽广德地区的乡办、 个人办小煤矿以超正常的建设速度,出现在国有煤矿周围。白泥场 煤矿,这个被号称为苏南最大矿井的开工建设给当时已在逐步收缩 的无锡煤炭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同时,也给今后的煤矿收 缩、调整埋下了隐患。 1 0 i 蠢。 “。鑫遍渊翻鏊捌i 点数i h ;i 2 2 2 “有水快流,国家修路,群众办矿”的产业政策对无 锡煤炭行业的影响 七十年代末,出于“有水快流“产业政策的影响,当时主持中央 工作的领导提出“在江苏要再办成一个开滦”的要求。白泥场煤矿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设计建设。原设计能力为年产6 0 万吨年, 后改为4 5 万吨年,原设计可采储量为4 0 0 0 万吨,投产后实际生 产煤炭1 5 0 万吨。原设计开采年限为3 0 年,投产后实际生产年限 不到l3 年。原概算资金为3 4 0 0 万元,投产后实际决算为5 3 5 1 万 元。白泥场煤矿的建设理论计算和实际结果产生如此而己大的差 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一是指导思想上的贪 大求洋,因要办成一个开滦,在井型设计上求大求洋,不符合实际 地放大投资规模。二是在建设过程中大手大脚,把煤矿办成小社会, 生活实施、学校应俱全。三是设备选型上的盲目决策,按年产3 0 至4 5 万吨标准配选设备,造成大马拉小车,严重浪费电力及其它 生产要素,生产能力放空。 白泥场煤矿从七八年十二月开工建设,八七年六月正式投产, 九九年八月关井闭坑。虽为无锡地区提供了1 5 0 万吨煤炭,为无锡 煤炭行业矿井接续、缓解关停矿井劳动力安置就业起到了十分积极 的作用。但由于其技术装备优势和生产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目 前该矿正处在闭坑期,大量的固定资产闲置,大批的职工宿舍空关, 煤矿专用设备大部分变为废铁,煤矿基建期间白泥场矿向煤炭部借 贷的近千万资金只能挂在企业应付帐上,还有一大堆剪不断、理还 乱的历史遗留问题和近千名下岗职工需要重新安置。 同时,乡镇小煤矿数量骤增,至九七年底,全国各类小煤矿 6 1 万处,占总数的9 3 8 。无锡煤炭行业周边的小煤矿也在短短的 时间内增加,至九七年底,已达到3 2 个。并以其独特的优势使得 无锡煤炭行业缺乏竞争力。一是由于乡镇小煤矿设备简陋、投入少、 成本低,煤炭销价远远低于国有煤矿,使得国有煤矿煤炭在市场缺 乏竞争力。二是乡镇小煤矿促销手段灵活,使原本十分狭窄的煤炭 市场被乡镇小煤矿占领。三是由于体制的不同,国有煤矿首先是服 务于全社会,保持社会的政治稳定,创造社会效益,然后才是创造 矗癫。;。基j i 毒:。i 蘸。溅勰底。艮。 经济效益。四是由于市场无序竞争,国有煤矿原煤大量积压,应收 款居高不下,资金运作十分困难,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有些 煤质较差的矿井不得不停产或半停产或降价促销。 无锡煤炭行业属国有地方煤矿,正是在和非国有煤矿这种不平 等竞争中,在二种体制的碰撞中,负重爬坡,一是以较高的机械化 装备水平和地方煤矿中较高的效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二足不断提高矿井标准化水平,以“高效、优质、安全”和争 创两个文明第一流的精神在当地赢得信誉和声望。三是为当地乡镇 非国有煤矿的安全、技术、救护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 苏南乡镇工业前期积累原始资本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水快流”的产业政策,加速了煤炭产量的增加,煤炭产量 明显过剩,库存急剧增加,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据煤炭部统计, 九九年底全国煤炭销量9 6 7 亿吨,同九八年比减少9 7 0 8 万吨,年 底库存8 4 5 3 万吨,比年初增加7 7 9 万吨。加之,乡镇煤矿盲目开 采,特别是非法开采的小煤矿违章经营,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进一 步加剧了国有煤矿、特别是部分煤质较差矿井的困难。去年国有重 点煤矿原属中央财政补贴对象亏损3 7 亿,亏损面8 1 ,其中2 9 个 重点煤矿亏损额超过5 0 0 0 万元,到九九年十二月底应收款余额 4 0 3 1 亿元,比九八年增3 4 7 亿元,其中应收款占全年商品煤销 售收入的6 3 。无锡煤炭行业亏损额有增无减,去年白泥场煤矿生 产原煤7 万吨,亏损补贴接近5 0 0 万元,吨煤单亏高达7 0 元吨, 严重的亏损使得管理者不得不在产煤为主的同时兼顾产业结构的调 整。 2 3 “下放国有重点煤矿”的产业政策对无锡煤炭行业 的影响 2 3 1 下放国有重点煤矿”的产业政策的由来和措施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社会对煤炭的需求严重不足、煤炭 生产能力明显过剩、库存急剧增加,煤炭市场疲软、竞争无序,煤 炭价格过低、拖欠煤款严重,加之乡镇煤矿盲目发展,增加了与国 有煤矿资源配置的矛盾,特别是非法开采的小煤矿违章经营,严重 2 女鑫j :,。汜;童。,。氛缓溅灞箍。一;。 扰乱了煤炭市场的正常秩序、侵犯了国有煤矿的正当权益。进一步 加剧了国有煤矿,特别是部分国有重点煤矿的困难,煤炭工业再度 陷入困境。为此,国家采取限制性的政策,控制煤炭产量盲目增长, 保持煤炭供求总量平衡,解决煤炭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 一九九八年七月,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 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国有重点煤矿全部下放给所在地二十个 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国 有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的兴起,缓解了原来中央和地方 分级管理时,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煤矿资源和市场等方面的矛盾, 便于统一组织生产、安排运力和划分市场,为有效地控制煤炭产量 盲目增长奠定基础。 2 3 2 “下放国有重点煤矿”的产业政策对无锡煤炭行业的 影响 按照“下放国有重点煤矿”的产业政策,下放江苏省的有徐州 矿务局的l7 个煤矿企业。江苏省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与国家有 关部门密切配合,完成了煤炭企业下放交接工作。随后便采取了行 政手段和组织措施干预煤炭市场,维护了本地区煤矿利益,特别是 国有大矿的利益。由于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对我们无锡煤炭行业 来说短期内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 如确定外来煤炭进入本地区要加收管理费,重点用煤大户定点 供应煤炭等措施,为防止外来煤炭大批量流入起到了积极作用。对 非法经营煤炭的单位进行资格认定,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煤炭的不规 范交易。打击了非法开采的煤炭对本地区市场的冲击。对主渠道进 入的煤炭实行优质优价,以质定价等措施,限制劣质煤炭冲击市场。 这些措施短期内对地区所属煤矿,煤炭的销售有所缓解,经济效益 有所回升。 但无锡地区属于两头( 能源和原材料) 在外的城市,地方煤炭 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不能不重新丌放煤炭市场。大量的煤炭 “北煤南运”,使短期内煤炭市场出现的转机,又不得不恭让给那 些物美价廉的“北煤”和“动力配煤”。年产仅2 0 多万吨的无锡煤 j 3 炭行业,山于价格和煤质的竞争不得不败下阵来,只能依靠政府的 “政策性”补亏,苟延残喘,在南北煤炭进军无锡的市场缝隙中寻 找生机。 t t 下放国有重点煤矿”的产业政策,总体上强化了煤炭总量的 宏观调控,规范了煤炭市场秩序,促进了煤矿企业市场化进程。但 由于无锡煤炭行业煤炭产量总量偏小,满足不了当地工农业生产需 求。因此这种短暂的效应稍纵即逝,带来的是更大范围的激烈竞争。 价格、质量、成本、管理等一系列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使无锡煤炭 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在调整煤炭行业产业结构,发 展多元化经济中寻找另外一种生机。 2 4 “关并压产”的产业政策对无锡煤炭行业的影响 2 4 1 “关井压产”的产业政策的由来和措施 在促进煤炭产量快速增跃的同时,小煤矿的盲目发展也带来了 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小煤矿技术装备落后,开采方式 原始,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回采率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低水 平重复建设,非法、违法开采;不正当竞争,冲击破坏市场秩序。 从而导致煤炭供求总量失衡,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危害煤 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小煤矿的盲目发展,无序竞争,已导致国有 大矿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小煤矿发 展过快、过滥,导致国有大矿能力大量闭置。1 9 9 7 年,国有重点 煤矿能力利用率仅为8 8 ,富余能力高达9 0 0 0 万吨。特别是进入1 9 9 8 年以后,国有重点煤矿6 0 左右的矿井不能正常生产,有些处于停 产、半停产状态。一些由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现代化矿井,其技术 装备优势和生产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给国家造成极大浪费。据 统计,1 9 9 7 年全国二十七个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各类小 煤矿共产煤炭6 2 2 亿吨,占当年全国煤炭总量13 3 亿吨的4 7 , 成为煤炭供大于求的主要根源。 小煤矿盲目发展,而国有重点煤矿生产能力严重放空,这不仅 造成煤炭工业结构上的不合理,也是导致煤炭总量过剩的重要原 因,要保持煤炭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实现煤炭工业结构的优化,就 磊翘螭,鑫。蕊繇篱鑫孤燕巍蟪逡巍蘸连l 溆:籀氯w , 必须将小煤矿非法和不合理的、乱采滥挖的产量压减下来。为此, 国务院于1 9 9 8 年1 1 月下发了关于煤炭工业关井压产工作有关问 题的通知,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关井压产的目标是要关闭非法 开采、布局不合理、乱采滥挖以及生产高硫煤的各类小煤矿2 5 8 万处,压缩产量2 5 亿吨。确定这样一个目标的依据有二,一是按 照煤炭市场的有效需求测算,压缩2 5 亿吨产量就可以基本实现煤 炭供求总量的平衡,解决总量过剩的问题;二是6 1 万处小煤矿中, 仅非法开采的就有5 1 2 万处,再通过依法整顿煤炭生产经营秩序, 关闭2 5 8 万处是合理合法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在此同时,煤炭 工业部对整顿地方煤矿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亏损补贴超过工资 总额的国有煤矿实行关闭”。一九九九年八月江苏省召开淘汰落 后生产力工作会议,同年九月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召开,并明确提 出“产品没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和资源枯竭的企业,以及浪 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小煤矿、小水泥、小玻 璃、小火电等,要实行破产、关闭”。 2 4 2 “关井压产”的产业政策对无锡煤炭行业的影响 “关井压产“的产业政策,使得一九九八年全国煤炭总产量为 1 2 2 3 亿吨,比上年减少1 0 7 亿吨,实现了关井压产的初期目标。 “关井压产”的产业政策,虽然主要针对非法开采的小煤矿,但是 市场经济竞争的客观规律使无锡煤炭行业同样陷入困境,主要表现 在: 级差收益迫使关井。煤矿企业级差收益是指各煤矿企业之间由 于其煤炭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不同导致的先天性差异。 级差收益是煤矿经济的客观规律之一。由于无锡煤炭行业所属矿 井,均在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的苏南水乡,井下断层纵横交错,叉面 临建筑物、公路和湖下的“三下采煤”。与生产成本和地质构造单 一的北方煤矿相比往往要高出1 到1 5 倍。即使是扣除运输造成的 差价,在市场竞争上也是处于劣势。矿井如跃期运行,不得不被迫 关井。 兀f 竞争导致关j f :。一些一川固有煤矿,以降低职工工资和福利 溶澎蕊也注:曩矗融建誊毒盐;j 蛰澎谶巍鑫燃瘩o v 蕊z 。 待遇,乱采乱掘,甚至以浪费国家资源、牺牲矿工生命换取低成本 开采,低价格倾销而占领煤炭市场,使得国有煤矿特别是地方煤矿, 很难在供大于求的煤炭市场t 1 1 占领一席之地。如自泥场煤矿由于市 场的无序竞争而积压煤炭达到2 万吨,应收款高达5 0 0 多万元,导 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只得提前实行关井。 安全隐患强制关井。经过1 0 多年的丌采矿井的安全设施绝 大部分需要大修和更新,山于多年的经济拮据,煤矿自筹资金紧缺, 而矿井的维修工作量却要高额支出。如井下提升通风等系统,这些 系统中安全隐患严重制约着矿井的生产。而大量的安全投入又没有 来源,只能迫使矿井在“安全为天“的方针下,实行提前关井。 面对上述情况,无锡煤炭行业下属最后一列矿井一一白泥场煤 矿被迫于一九九九年八月一日宣布停产进入资源和材物料回收的闭 坑期。到此为止,无锡煤炭行业从一九六五年开始,历经三十五年 的开采历史正式划上句号。 综观国家产业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无锡煤炭行业都产生 过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全面实施投资向煤 炭工业倾斜的扶持性政策,煤炭工业获得了高速增长。全国年产3 万吨以上矿井的生产能力由1 9 5 2 年的l3 0 2 万吨年猛增到1 9 8 0 年 的4 7 5 4 9 万吨年。2 8 年问平均年增生产能力1 6 5 l 万吨,增长3 5 倍。全国煤炭总产量由l9 4 9 年的3 2 4 3 万吨增长到1 9 8 0 年的6 2 0 1 8 力吨,3 1 年问增长1 8 倍,年均增长率为l o 。使中国一跃成为仅 次于美国和前苏联的第三大产煤国。无锡煤炭行业也得到了高速增 长,先后建成了1 5 对矿井,最高年产达到7 4 万吨,基本满足了当 地工农业的生产需求,在历史上作出过不可抹灭的贡献。在改革开 放时期,国家大力发展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为乡镇煤矿的发展创 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一九八二年到一九九五年的十三年间,乡 镇煤矿数量增加了3 6 倍,产量增加4 3 3 亿吨,增长近3 倍,平 均年增长3 3 3 0 万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比重增加了2 6 5 个百分 点。十三年问,乡镇煤矿增加的年产量占全国煤矿增加的年产量的 6 2 3 ,由此,乡镇煤矿一跃成为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 国煤炭产量的增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使中国成为名列世界首位 的产煤人国。同阶段无锡煤炭行业建成了苏南最大的地方煤矿白泥 场煤矿。在白泥场煤矿投产初期,该矿曾年创利润5 4 0 万元,成为 当时江苏省商效高产矿井之一,而被煤炭部誉为“太湖边上的一颗 明珠”。 实践证明,国家采取鼓励性的煤炭产业政策,对加速煤炭工业 高速发展和煤炭快速增长鄙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煤炭行业由弱 到强,山小变大,煤炭供大求紧张局势逐步缓解,满足了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无锡地区属于缺煤地区,但又是工业相 对发达的地区,是全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地方煤矿的兴起,促进 了当地工业生产的发展,缓解了由于“北煤南运”而带来的煤炭短 缺。九十年代初期实现了煤炭总量供求基本平衡,中后期就形成了 煤炭供大求的局面,煤炭供求关系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国家采取 限制煤炭生产的产业政策,对压缩煤炭产量,淘汰落后的生产力, 促进煤炭行业市场化进程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以前,中国煤炭的产业结构调整是煤炭经济处于数量扩张、 短缺阶段的结构调整,和煤炭经济处于过剩状态下的结构调整。而 现在全国煤炭行业严重过剩的煤矿以及资源不足,煤质不高,被迫 开采的苏南及无锡煤矿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矗蕴童燕。薯鑫溢菇瓢蕊涵滋甄氧蠢瓯罐羹;j 。 3 无锡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无锡煤炭行业经过了兴旺、衰落、再兴旺直至最后全部关矿的 漫长的历史过程。产业结构凋整也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接轨碰撞 中几经调整。七十年代提出过“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工作要求, 围绕煤矿自身生产的需求,办起了一批以解决部分煤矿生产资料为 主的小厂。如解决井下支护用的水泥预制品厂、木工场、机修厂等。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一手抓煤、一手抓钱”的发展非 煤企业的目标任务,各矿相继办起了以利用煤矿富余资产为主要内 容的,面对煤矿和市场的以微利为主的项目。如汽车运输公司、销 售公司以及一些为社会服务的三产项目。九十年代,特别是邓小平 南巡讲话以后,非煤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先后在宜兴对原5 万吨 级的小水泥厂技改扩能成15 万吨生产能力,建成了以生产预应力 钢丝为主的金属制品厂,办起了二家以生产高档陶瓷礼品为主的中 外合资的陶瓷厂,在无锡市区形成了建筑设计、岩土工程、勘察设 计、房地产开发一条龙的建筑类企业。九十年代以来全行业煤炭销 售收入平均每年以2 0 3 0 幅度下降,而非煤企业却以高于4 0 的 幅度不断上升。到去年无锡煤炭行业下属的苏南地区最大一对煤矿 白泥场煤矿关井闭坑为止,无锡煤炭公司下属已初步形成建材、建 筑、金属制品、陶瓷礼品、流通三产等为主要企业的多元经济结构 格局。九九年实现销售收入1 5 亿元,公司直属企业8 家,具备二 级法人资格的企业1 5 家,非煤企业就业人员1 8 0 0 人。从全行业产 业结构调整的现状看,有四大特色:一是从非煤企业的类型看,安 置型和效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中股票投资收益评估与分割协议
- 生物制药科技公司股份收购与临床试验合同
- 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出纳人员劳动合同及审计独立性协议
- 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与共同财产管理协议
- 2025年七年级下册音乐试卷及答案
- 17莲叶青青课件
- 班组早会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找对面游戏课件
- 攀岩创意画课件
- 汽车新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联通创新人才认证(物联网)考试题库(附答案)
- GB/T 5900.1-2008机床主轴端部与卡盘连接尺寸第1部分:圆锥连接
- GB/T 10294-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 房屋验收记录表
- 大项目销售之如何测量控单力
- 星火英语六级词汇大全(带音标)
-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 体育教学论-课件
- 医生岗位月度绩效考核表(KPI)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