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伯虎明代印象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 一海大学颂士学位论文 摘要 强愈“江毒第一风滚方子”豹密 鑫虎,无论在涎霾述怒在文久丈夫 当中,都有着不同凡响的巨大影响力。时至今1 | ,“唐伯虎”这个名字、遨 个形象,依然具有持久的魅力和螂活的生命力,成为各种文艺形式的热门 题孝菩。然瑟,这个特殊蓖文学瑗蘩却在霉蔻豹藤结虎丢舞究熬潮孛漆乏穗成 的表述。 实际上,唐伯虎一生的遭遇极具传奇色彩。他不仅在生前就被置于不 弱懿臻逐凌蟹中,承受着时天赘褒贬毁誉;去毽后,各静议论、评徐簧跫 不减反增,愈发聚讼不已。这位传奇人物在人们的描述中充满了矛盾:任 性自遥、不拘礼法的放荡行为与写作劝世诗之间的言行不一:自行其 事、无视毪久蔽光熬狂镪与哀叹知音难求、孤蔽 j i l f 长之翔静反差:诗文书 画均不甚措意,最终却以其富有才情的文慧作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 响这种种难以解释的矛盾,构成了时人和藤人眼中复杂多变的唐伯虞 形象。巍正是这些笈杂多交静形象,弓| 超了辩入和后入极大静兴趣,放丽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明人对唐伯虎性格特点、人生经历、行为方 式、文学龟l 车等等的接述鞠评徐,力图还原遗一个生动立体黔唐信纛形象, 并借此窥探明代不同阶段、不同地域人们的风尚、习俗、价值观等等。熙 然不是嶷正意义上的影响研究,但也十分关注藤型、传播袭和接受者各环 节之闻豹关系,并对戴貉热分瓣,试图揭示腐德虎形象发生交纯豹过程、 原因,以期为唐伯虎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唐伯虎明代形象矛詹 v l :海夫学硬l j 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c l a i mt ob et h em o s tg i f t e da n du 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s c h o l a ri nt h es o u t h e a s to fc h i n a , t a n g b o h uh a se x e r t e da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o v e rb o t hc o - - o np e o p l ea n ds c h o l a r - o f f i c i a l s , l b d a y , h i ss t o r ys t i l l s e l w e sa s ah o t t o p i cf o rv a r i e da r t i s t i cf o r m s t h ei m a g eo f “t a n g b o h u ”h a sl a s t i n gc h a r ma n da c t i v ev i t a l i t y h o w e v e r , t h er e l e v a n ts t u d yc e n t e r e do n “ f a n g b o h u i sl a c k i n gi np r e s e n t i n gaw h o l ea n db a l a n c e di m a g eo f t a n g b o h u t h eg i f t e ds c h o l a rb a daf a n t a s t i ce x p e r i e n c e h eh a de n j o y e dg r e a tf a m e sa n dh o n o r a n da tt h es a m et i m es u f f e r e ds a r c a s ma n da t t a c k si nh i sl i f et i m e ,e v e na f t e rh i sd e a t h t o o m a n yc o n f u s i n ga n ds e l f - c o n t r a d i c t o r yf e a t u r e sa r ee m b o d i e di nt h i sl e g e n d a r yf i g u r e :b e i n g u n r e s t r a i n e db yf e u d a le t h i c a lc o d ew h i l eb e i n gt h ea u t h o ro fk e e po n e st e m p e r ,b e i n g e x t r e m e l ya r r o g a n tw h i l eh a r b o r i n gad e e ps e n s eo fl o n e l i n e s sa n dd e p r e s s i o n ,p a y i n gl i t t l e a t t e n t i o nt oa r t i s t i cf o r m ss u c ha sp o e m ,a r t i c l e s ,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p a i n t sw h i l ee x e r t i n ga 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u p o nl a t e rs c h o l a r so fl i t e r a t u r e aw h o l ea n di n t e g r a li m a g eo f “t a n g b o h u i ss e tu pb ya l lt h o s ea b o v e m e n t i o n e d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 s t a r t i n gf r o mt h i sw h o l e s o m ea p p r o a c ha n df o c u s i n go nt h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r e v i e w so f t a n g b o h u sp e r s o n a l i t y , 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p e r s o n a lb e h a v i o ra n da r t i s t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t h e m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p r e s e n taw h o l ea n da l l - r o u n di m a g eo ft a n g b o h ua n d w e n tf u r t h e rt op r o b et h ep h i l o s o p h yo fl i f ea n ds o c i a lc u s t o m se m b o d i e di nd i f f e r e n tt i m e s , r e g i o n sa n ds o c i a lc l a s s e s t h o u g ht h i sr e s e a r c hi sn o taw h o l ea n di n t e g r a lr e s e a r c h o f t a n g b o h u si n f l u e n c ei nt h er e a ls e n s e , ab r i e fa n a l y s i so fp r o t o t y p e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a n d r e c e p t i o nc h a i ne t ci sc a r r i e do u ti no r d e rt ob r i n gt ol i g h tt h ep r o c e s sa n du n d e r l y i n gc :a u s e s o ft a n g b o h u si m a g ec h a n g i n g ,t h u sp r o v i d i n gaw h o l l yn e wa p p r o a c ht o w a r d st h es t u d yo f t a n g b o h u , k e y w o r d s :t a n g b o h u ,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 i m a g e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 j 二海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原创性声明 本入声翡:赝呈交戆论文是本天在导羹器据导下送行淘研究_ 工佟。 除了文中特另j l d l :i 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 表或撰写过的硒究成果。参与闲一工作的其l 也同志对本磷究赝徽躲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该露一 日期: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瓣上海大学有关保鏊、使翔学位论文酶怒定,帮: 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波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 隶蕊 执一一导师签名:主垒:2 应日期: l i 上海大学顺上学位论文 引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自命“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 伯虎,无论在民间还是在文人当中,都有着不同凡响的巨大影响力。当时的文 人笔记、民间故事、小说戏曲里,就已有无数关于他的传说;直至今日,唐伯 虎仍然活跃在舞台和银幕上,成为各种文艺形式的热门题材。历史上很少有人 能够像唐伯虎这样,在高雅与低俗、古代与现代之间,获得如此的关注与喜爱。 看似不可能的矛盾,却在唐伯虎的身上很好地得到了结合。 然而,生前事与身后名反差之大,往往有令人难以想象之处。 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一诗写道:“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 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蔡中郎”即东汉才子蔡邕,其人一生端严庄重,岂料在后世的传说中竞 成为忘恩弃妇的负心汉。可见世相无常,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反差巨大。 与此相比,同是一代才子的唐伯虎,其遭遇更为离奇。他不仅在生前就被 置于不同的描述视野中,承受着时人的或褒或贬,或誉或毁;而且,在去世之 后,围绕着他的种种议论、描绘、想象、评价不减反增,愈发聚讼不已。高傲 与低俗、享乐与孤独、随意与压抑、多情与薄情本性单纯的唐伯虎在后世 的想象中被建构成了一个看不透的混合体。 后世传说中的唐伯虎与历史上真实的唐寅之间有着非同一般的巨大差距; 唐伯虎任性、自适、不拘礼法的放荡行为与写作劝世诗、百忍歌之间的言行 不一:自行其事、无视他人眼光的狂傲与哀叹知音难求、孤寂惆怅之间的反差: 诗文书画均不甚措意,最终却以其富有才情的文艺作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 响这种种难以解释的矛盾,构成了唐伯虎复杂多变的形象。 一般说来,形象的形成,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路径依赖。即唐伯虎 的种种形象,不管看上去多么荒诞不经,总要或多或少地与唐伯虎这个生命个 体本身互相关联,而并非完全的凭空虚构;二是场景共生性。即对唐伯虎的各 种描述、判断、评价等,都与当事人自身的阅历、思想、生存状态、生活观念、 。五卜自寿,店伯虎全集卷二,周道振、张月尊辑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 0 0 2 年。本文所引 府伯虎诗文,凡不特别注明出处者皆经此书与何大成唐伯虎先生全集( 续修四库全书) 校对,不弭 另外说明。 o 陆游剑南诗稿卷三十三 上海大学顺十学位论文 周边环境等密不可分。 因此,尽管形象变动不拘,但透过种种评价的表象,无疑可看到里面蕴含 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可能把握到某些本质性的东西。 从上世纪9 0 年代开始,出现了唐伯虎研究的热潮,大量的论文( 专著) 不断 出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唐伯虎的生平、思想、诗文、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 略微涉及以唐伯虎为代表的吴中地域文化( 文学) 研究。对他在同时及后代所造 成的影响,关注甚少,且零散不成体系。这不能不说是唐伯虎研究中的一大缺憾。 目前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唐伯虎对曹雪芹红楼梦的影响,唐伯虎“三笑故 事”的流传等问题上。 最早就唐伯虎与红楼梦关系进行阐述的是俞平伯唐六如与林黛玉。, 提到了黛玉与唐伯虎的关系,黛玉所作葬花诗与唐伯虎花下酌酒歌、一 年歌的关系,黛玉桃花行与唐伯虎桃花庵歌的关系。这篇小文虽然简 单,但却是最早提到曹雪芹红楼梦与唐伯虎关系的文章,可谓唐伯虎影响研 究的开山之作。然而与此相近的文章却要到相隔近八十年后才出现,雷文学、成 杰的唐伯虎与( 红楼梦) 。除了继承了俞平伯的观点以外,还进一步指出, 从故事情节安排( 黛玉葬花、海棠春睡图等) 到创作思想( 好了歌与唐 伯虎桃花庵歌等) 都可以明显看出唐伯虎的影子。 在民间,唐伯虎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三笑故事”。李志梅的唐寅娶秋香故 事的真伪。,对“三笑故事”的原始资料进行了考证,并从唐寅娶秋香故事的 溯源、人物考证、类似故事的附会、以及真实唐寅的三位妻子等不同角度进行了 辨析,试图寻求秋香故事附会到唐寅身上的原因。这一传说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 被踵事增华,已经成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但目前还没有人对这一现象以及背 后的原因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另外,还有马宇辉博士的论文新视野中的唐 寅从文化传统、民间传说等角度进行研究。 影响是一个没有下限的活的学术内容,时至今日,唐伯虎的影响仍然在继 续,它已经演变成大众性的文学活动,因而唐伯虎作为研究对象也应突破传统 。收录于他的红楼梦辨,人民文学出版扯,1 9 7 3 。武汉埋工人学学报( 社科版) 2 0 0 4 年第3 期 。湘南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l 期 2 卜海大学坝士学位论文 的文学史研究范围,具有一定的现代性。这个“永不完成的文本”与它的读者、 作者们之间的奇异关系,有待我们以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和胸怀来重新审度。 这样的影响研究爿是科学的、全面的,却也是异常艰难的。马宇辉的文学史 写作的一个挑战一一唐伯虎之文化意义论析。一文中指出,“唐伯虎”这个名 字、这个形象、这个题材具有持久的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但如此特异的文学 现象,在通行的文学史上无处寻觅相应的表述。可以说,这个长期处于文学活 动活跃地带的“唐伯虎”却是处在文学史写作的盲点上。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 主要存于现代的文学史研究按照所谓“历史”存在和“文学”形象的模式简单 分剖,分出一个诗人、画家唐伯虎和一个传奇作品的主人公唐伯虎。这种割裂 直接导致唐伯虎这一颇具影响力的文学现象在文学史研究中遭受冷落的地位。 上述种种现象的发生,说明影响研究既有着广阔的前景,也确实困难重重。 本文仪选取明代这样一个时问层面对唐伯虎的形象进行研究,一方面固然 出于学养识见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因为明代距离唐伯虎生活的时代最为接近, 时人所做出的评判、描述相对更接近真相,并为唐伯虎以后的形象流变提供了 源泉和母题。冠以“印象”一词,意指当时人们眼中的唐伯虎。这“印象”,是 人们对于唐伯虎性格、行为、生平遭遇等等的看法和评价。但是,既为“印象”, 就不可能完全避免假象,有时甚至要利用这些假象来进行分析。 唐伯虎是一位充满了矛盾的传奇式人物,有关他的评价或传说也有种种矛 盾之处,本文正是以这些悖论为切入点,通过明人对唐伯虎性格、人生道路、 行为方式、文学创作取向等等方面的描述和评价,力图向读者展现唐伯虎在明 代的形象。 沿波讨源,期幽化显:心术既彰,愿瞻英华。本文的研究,第一,进行多 侧面的窥视,力图求得一个生动立体的唐伯虎的形象。第二,所用材料必然带 有评判者的好恶,借此窥探时代、地域、各种各样人士的价值观和风尚习俗等 等。第三,尽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影响研究,但是也多少接触到原型( 包括其 诗歌绘画) 、传播者和接受环节,并对此略加分析。通过对于唐伯虎明代印象的 爬梳、整理和研究,希望能为今后更为全面的唐伯虎影响研究奠定基础。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4 年第4 期 1 海大学硕= 忙学位论文 第一章唐伯虎性格、遭遇之印象 第一节性格特点的印象 一、聪明内向又孤傲轻浮。 一提起唐伯虎,人们马上就会将之与那个才华横溢、风流潇洒的才子形象联 系起来。的确,无论是小说戏曲的描绘还是史传资料的记载,唐伯虎留给人们的 印象首先就是聪明颖利、富有才华。“子畏性绝颖利,度越于士”,这是挚友祝允 明在唐子畏墓志并铭。中对唐伯虎的评价。“性颖利”,这样的评价亦见于明 史文苑传。、苏州府志、吴县志。等等史传资料。至于“才高”、“童髻 入学,刁气奔放”、“有俊才”等描述,更是多见。 但是,他又与一般的聪明人有所不同,好友祝允明在墓志铭里是这样描 述的: 世所谓颖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惊称之。子畏 不然。幼读书不识门外街陌,其中屹屹有一日千里气。不或友一人,余访之 再,亦不答。一旦,以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铮然。余亦报以诗,劝其少加宏 舒,言万物转高转细,未闻华峰可建都聚,惟天极峻,且无外,故为万物宗。 子畏始肯可,久乃大契。 在好友祝允明的笔下,唐伯虎竟成了有些内向、孤僻甚至是自闭的人,这与 我们通常所了解的唐伯虎有很大的出入。通常人们所认为的聪明人,很小便能显 示出与众不同之处,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令天下人为之震惊。但唐伯虎却不是 这样。这里祝允明刻画了一个少时清高孤傲、甚至有些自闭的唐伯虎,闭门用功 读书,“不或友一人”。而这也正是唐伯虎与一般聪明人的不同之处。台湾的江兆 申先生认为祝允明以一个用功、内向甚至有些自闭的唐伯虎形象来掩盖那个出身 商贾、聪明又顽皮的真实唐伯虎,是因为站在朋友的立场而为之讳言,并以黄鲁 。7 祝允叫怀星堂集卷十七,本文所引此文均简称墓志铭,不再特别注明出处。 ”w 史卷二八六文苑二 ”均见于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出版。 。祝允明与唐伯虎为至交好友,他年长唐伯虎十一岁,却与唐伯虎性情极为投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怀 星堂集里说祝允明“与苏卅l 唐寅辈以放诞不羁,为世所指目”,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二人确为性情相投 的至交。祝允明所撰唐予世墓忐并铭是现存有关唐伯虎的史料记载中年代最早的,也因为作者与唐伯 虎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后世各种史传资料的记载人多本于此。 4 l :婚大学顾十学位论文 曾关于唐伯虎在泮池内嬉水打闹的记载( 详见下引) 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然而,作为相交一生的挚友,祝允明对唐伯虎的了解不可谓不深,为好友撰 写盖棺定论性质的墓志铭时,他没有必要虚美或者是丑化唐伯虎。况且,人的 性格本来就是复杂多面的。“言万物转高转细,未闻华峰可建都聚”,从祝允明劝 导唐伯虎的话里,我们也可以想见唐伯虎个性孤僻、不合于时的一面。尖锐、孤 傲,这其实也是大多数聪明人通常会有的个性。徐祯卿称他“气最峭厉,尝负凌 轶之志,庶几贤豪之踪”。,正足祝允明“性颖利”的最好说明。 因此,祝允明在墓志铭里所刻画的那个内向、用功甚至有些自闭的唐伯 虎形象,虽与我们通常了解的唐伯虎有很大不同,却也代表了唐伯虎性格中的另 一个侧面。而他的浮躁、浅薄,则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和所有天赋异常的年轻 人一样,聪明伶俐、灵活变通往往容易流于随意和草率,这是禀赋异常所带来的 必然的反面效果。祝允明在墓志铭里的描述“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 屋”,“不肯为锻炼功”,是他特立独行、不合于时的表现,却也是个性浮躁、浅 薄的必然行为。 唐伯虎才气奔放、天资聪颖,他既不愿意像普通人那样走科举仕进之路,也 不肯钻研学问。他虽然不得不按照父亲的旨意入了学,但不改顽皮本性。黄鲁曾 续吴中往哲记。有这样一条记载: ( 唐伯虎) 补府学生,与张梦晋为友,赤立泮池中,以手激水相斗,谓 之水战。后玉峰翁中殿元,立竿有旃带,飘飘之影往来于君屋角,短檠 光照。君遂揽衣通宵劬书,不判年学成,至弘治戊午乡试首荐。 泮池即泮宫之水。泮宫是古代的学宫,泮宫东西南方有池,形如半璧,以其 半于辟雍,故称泮水( 池) 。古代的学校是很严肃的地方,然而唐伯虎却公然与 友人张灵在学校的泮池里赤裸嬉水打闹,即使是在今天看来,这种行为也够令人 瞠目结舌的了! 他本不屑于科举仕进,但最终促使他下决心好好复习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直 接动力,竟然是隔壁人家廷试第一,用来庆祝的旗帜飘飘荡荡,影响了唐伯虎屋 7 9 具体闹述见关于唐寅的研究p 4 ,江兆中著,故宫博物院,民国七十六年 。徐祯卿新倩籍,丛书集成初编本 。黄鲁曾续是中往哲记俊异解元唐艏寅,四库存耳丛书。 上海大学埘十学位论文 内的光照! 这对于年少气盛的唐伯虎而言,无异于莫大的刺激。于是他下定决心 用功复习,以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不俗的成绩,把这口气争回来。唐伯虎的浮躁 性格可见一斑。 二、自信狂放又细腻敏感 唐伯虎才华横溢、聪明伶俐,又很早就声名在外。乡试前的选拔考因为文 林等人的赏识而破格录取。,他的才名当然绝非浪得。而他也对自己的才华有着 高自期许的态度,希望自己能够以此成就一番事业,建功立业。在他早年的作 品里有不少任侠不羁、富有侠气的诗歌,在这些诗歌里,表现了一个少年人对 于“侠客”、“功名”的向往和渴望。 如侠客: 侠客重功名,西北请专征。惯战弓刀捷,酬知性命轻。孟公好惊坐, 郭解始横行相将李都尉,一夜出平城。 又如陇头: 陇头寒多风,卒伍夜相惊。转战阴山道,暗度受降城。百万安刀靶, 千金络马缨。曰晚尘沙合,虏骑乱纵横。 又如出塞: 烽火照元菟,嫖姚召仆夫。朱家荐逋虏,刀间出黥奴。六郡良家子, 三辅弛刑徒。笳度乌啼曲,旗参虎落图。宝刀装释璋,名驹被镂渠。撤金 出孤竹,飞旗掩二榆。妖云压亡塞,珥月照穷胡。勤兵收日逐,潜军执骨 都。姑衍山重禅,燕然石再刳。功成肆郊庙,雄郡却分符。 唐伯虎早期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大都为拟古的乐府诗。在这类早期作品 中。,或描写战争场面,或刻画侠客形象,诗歌豪迈有奇气,展现了一个才华横 o 关十庸伯虎乡试前的御史考所经受的挫折,详见下节论述。 “府们虎仝集卷 “店伯虎仝集卷 ”m 豢其一,唐伯虎全集卷一 。一卜世贞柏:弁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 艺苑卮言卷五) 中这样评价唐伯虎的诗歌:“唐伯虎如乞儿 l l 昌莲花落托少时亦复玉楼金埒。”玉楼金埒,极言豪奢,工世贞这里用“玉楼金埒”来形容唐伯虎早年 诗歌奇丽自喜的风貌。震袭也说“初年所作,颇宗六朝少有隽才,好古文辞,尤工四六,藻 思丽逸,翩翩有奇气。”( 胥台先生集卷十四唐伯虎集序) 据之则知,唐伯虎早期诗歌更多偏向于 汉魏六朝风格。此处所弓【诗歌可以明湿看出汉魏六朝风貌,网此我们认为,这些诗歌部足唐伯虎早年所作。 上海大学顾十学位论文 溢的年轻人对于成就一番事业、建功扬名的渴望之情。 这种对于自我才华的自得之情,在对功名的渴望里显露无遗。他渴望建功 立业,却又对时人热衷的科举考试,颇为不屑。好友祝允明在唐子畏墓志并 铭中这样记道: 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其父德广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 家,致举业师教子畏,子畏不得违父旨。德广尝语人:“此儿必成名,殆难 成家乎? ”父没,子畏犹落落。一日,余谓之日:“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 业;若必从己愿,便可褫拥幞、烧科策。今徒籍名泮庐,目不接其册子, 则取舍奈何? ”子畏日:“诺! 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弗售, 一掷之耳! ”即瑾户绝交往,亦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谓 四书者,缙讨拟议,只求合时义。戊午试应天府,录为第一人。 “殊不屑事场屋”,“不得违父旨”,“犹落落”,“徒籍名泮庐,目不接其册 子”,从这些字眼里我们都可以想见唐伯虎对于科举之途的不屑之情。他虽然不 得不按照父亲的意思入了学,却像祝允明所形容的那样,对时文八股毫不用心。 这固然与他随意、草率的性格有关,做任何事都“不肯为锻炼功”( 祝允明语, 出处同上) ;也与他狂放不羁、不合于时的个性有关。唐伯虎的狂放不羁、刁i 合 时俗是出了名的,后世笔记小说里也多有这方面的描写。可以说,这些描写并 不都是无本之源,早在同时代亲友们的描述里,唐伯虎的狂放不羁就初见端倪 了。 在挚友祝允明的规劝之下,唐伯虎豪迈地说道:“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弗 售,一掷之耳! ”时人趋之若骛的功名富贵于唐伯虎而言却是如此的无所谓,狂 放、洒脱的个性可见一斑。即使是在祝允明的规劝下暂时准备复习参加科举考 试了,他也不像大多数人那样学习、模仿当时的范文,而只是自己研读经典原 著,从原始著作里寻求独立见解。“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谓 四书者,缓讨拟议,只求合时义”,正是他独立个性的表现。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又有着远大抱负、渴望做出一番不平凡成 就的年轻人,内心深处其实也有着异于常人的细腻和敏感,对于一切美好事物 的流逝都有着特别深刻的体会,尤其是时光的悄然逝去,更令他伤感无奈。好 上海交学颤圭学位论文 友徐祯卿在新倩籍中这样描述道: 愆梅露友,g l 镜囊窥,辍惹双华蕊薅,蓉瘩不立,俟溪之瀵,人寿a 何? 恐世卒莫知,没齿无闻,怅然有抑郁之心,乃作昭恤赋以自见。 又尝自论髓:“嗟乎唐生,何志之肆,而材之缩邪? 著使剖质相明,亦足以 彰伟褒,漶薄罐毫。” 徐祯卿与唐伯虎同为“吴中四子”,他小唐伯虎9 岁,但却是惺惺相借的好 友。这里徐祯卿描述了庙伯虎对于年华纛去、时不我特的惘然若失之情。徐祯 辩所漫匏嚣嚣 爨斌今己不凳,不过我们仍然可敬鼓缮 鑫纛夔其毽诲教中看裂 这类情感的表述。如白发诗: 清朝揽明镜,元首有华丝。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忧恩固逾度, 荣至毫及袭。夭寿不疑天,功名蔟鞋对。凉晟中嵌发,整霞经天蕤。君子 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唐伯虎此诗作于二十五岁,诗中颇述凌云之志,然亦有世事无常、寿夭难 辩之凝。这静黪辩伤怀,葱载时光滤运、嚣春不秀静壤绪,与寰鎏年轻久靛鸯侩 慰多么的不符! 二十五岁,现代人看米,芷是青眷好时节,但他却怀有种对 于切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深深的悲悯。诗中表达的伤感之情,与他的年龄形 躐瓣巨大爱蓑,鲶嚣蒙心。 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信心,有着远大抱负,自信、自得的近乎张狂的唐伯虎, 同时也有着异于常人的细腻和敏感,甚至敏感的有些脆弱。看似矛艚的性格特 点,却缝合褒德一令人赛上。其实也穰好遴解。少年时的唐稽魔对于叁己艴才 华颇为自得,鞭有一番雄心壮志,想要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然而随着时光流 逝,年华渐渐慧去,壮志却仍难酬。像他这样富有力华、又对自己极为自信的 年轻久,鸯然会对露光流邋、还未骰蠢经悸成藏感到将疑麓凉心。掰有虢感凝 与嗟叹,正是此种心理的反映。正如徐祯卿所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恐世 卒巢知,没齿无闻,怅然有抑郁之心”( 糍债籍) 。 正是这群鬏对于艺术、对予生活都舜常敏感豹一& 蠢,体验蓑游望建功立 ”省侗虎全集楼 。文牦明之父文林霄和诗和席寅白发游( 见于文激州集卷一) ,l 中育诗句h “气赢发先改,五十 共翠霉”,鲰文辑篷车五十爹。据凳窀攘文嚣墓薅铭( 文温,蛾集卷。l 二) ,交接生予程窭五年,强 添屯牮甲髓适篮五十。是年詹壤庞二十五岁。据之剩轴摩稿虎此诗痒予二二十五箩之时。 。l 姆大学硕二l 学位论文 业、高自期许的人生态度与年华渐逝、一事无成之间的巨大反差。因此,除了 那个才华横溢、自信狂放的唐伯虎以外,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诗歌以及友人的描 述里看见一个细腻敏感、甚至有些脆弱的唐伯虎。且看怅怅词。: 怅怅莫怪少时年,百丈游丝易惹牵。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 怜。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 禅。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钵院门前。 此涛亦见于阎起山吴郡二科志。,据他的记载,此诗作于唐伯虎“初为 诸生”时。,此时的唐伯虎生活还算顺利,成长一帆风顺,并没有受到过什么坎 坷和打击;然而,诗中所流露出的那种深深的悲凉之感,却令人警醒,发人深 思。应该晓,人的思想本来就是复杂的。唐伯虎早年诗歌中所流露出的这种感 时伤怀、世事难料之慨,其实与他的才华横溢、伟大志向是有着密切关联的; 而细腻、敏感、甚至脆弱,电都是对于艺术、对于生活有着独特体验的富有才 华之人所必然具备的性格特点。正是由于他有着高自期许的人生态度,才会对 于年华的流逝有着异于常人、特别强烈的感受,这种人生体验是如此真实、深 刻、感人,也因此而赋予了这首诗歌以独特的魅力。怅怅词历来受到人们的 好评,就连不赞赏唐伯虎诗歌风格的王世贞也颇为赞赏它回。 同时,这样一颗脆弱而敏感的心灵,在人生遭受到重大打击的时候,就特 别容易走上宿命的道路。唐伯虎早年就已经拥有这样复杂的思想情绪,也成为 他晚年接受佛家影响的思想基础。 年轻而富有才华,有着非凡的抱负;却又不肯走寻常路,为人浅薄轻浮, 缺乏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性格孤傲、清高,不合于时又心灵细腻、敏感。我 们从亲友的叙述、记载里得出了这样一个多侧面、多角度的立体的唐伯虎。一 个人的性格本无所谓好坏,然而,性格决定命运,也决定着将来的人生道路、 生活方式等。这种种看上去有些矛盾的性格因素当时人对唐伯虎的印象, o 庸伯虎全集卷一 “闷起山吴 | 5 二科志,四库存目丛书。 ”怅怅词的其体写作年代历米众说纷纭,不少专家学者都从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入手,认为怅怅词 当作于店侗虎中晚年,而不是阎起山所说的“初为诸生”时。但是,无论何种观点,目前都还没有直接的 证据可以驳倒问起山的说法:闶起山的生活年代稍晚于唐伯虎,又与唐伯虎曾有过直接的米往,因此他 的说法还是相当可靠的。这里我们以阎起山的说法为准,认为此诗佧于庸伯虎“初为诸生”时。 详见第三章“诗文矛盾之印象”。 j 一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正是促成唐伯虎悲喜命运的主要原因,也是频繁引起后人议论的话题。 第二节唐伯虎人生遭遇之印象 唐伯虎的人生并不像小说、戏曲里所描写的那样春风得意,他的科举道路 其实是相当曲折、富有戏剧性的。他本不屑于科举考试,后在友人的劝说下才 决定一试;而在乡试前的御史选拔考中,又因为主考人的厌恶而险遭淘汰,后 赖文林父子多方周旋得以隶名,取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在乡试中果然一举成 名,高中解元,受到各方的追捧和称赞,一时飘飘然踌躇满志;但次年入京会 试却被牵连进科场舞弊案,从此功名永诀!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人生的 大起大落,陡然从人生的蜂顶跌落至谷底,唐伯虎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科 考案遂成为他人生中的转折点,围绕着科考舞弊案的发生和发展,形形色色的 安慰、劝告、讥讽、叹息,纷至沓来。 一、“必成名”与“难成家”。 从上文的描述中我们已经看到,唐伯虎天性聪颖伶俐,富有才华;这样一 个刁华横溢之人,若假以时日,应当是能够做出一番成就的。但唐伯虎偏偏顽 皮浮躁,又个性犀利、不合于时。他既不愿意像普通人那样走科举仕进之路, 也不肯钻研学问。上节所引黄鲁曾续吴中往哲记甚至记载了唐伯虎和好友 张灵公然在学校神圣的泮池内赤裸嬉水打闹,这真是大不敬! 他根本无心举业, 不过是在学校里挂个名,也算是不违父命了。 唐父去世后,唐伯虎依然如故,洒脱不羁,不合于群。挚友祝允明年长唐 伯虎十一岁,实在是爱惜他的才华,不愿意看到唐伯虎这样一事无成。除了墓 志铭里叙述的那样劝导唐伯虎以外,他还有信给唐伯虎,在信里,祝允明以 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希望唐伯虎能够吸取经验,认真对待即将到来的科举考 试,以求脱颖而出: 夫谓千里马者,必其朝吴暮楚,果见其迹耳,非谓表露骨相令识者。 苟以千里目而终未尝一长驱,骇观于千里之人,令慕服誉磺,不容为异词 柏。 。与唐寅书,怀星堂集卷十三 1 0 上海大学颅十学位论文 这里祝允明和唐伯虎谈论的是怎样爿能显示出自己的才华、获得众人的肯 定。作为挚友,祝允明当然了解、欣赏,更爱惜唐伯虎的才华。然而“今之学 者与昔大异”:古代的伯乐,仅凭马的骨相、皮毛颜色就可以相出千里马;这个 方法到了今天却行不通了。即使是真正有才华的人,也必须要有优异的表现来 旺明自己,才能够令人刮目相看。考虑到这封信的写作时间”,则可看出祝允明 这里其实暗含规劝唐伯虎认真对待科举的意味。他在信的末尾这样写道: 夫善剑者必用名剑,今名剑具在,吾将以善剑名,必深其法而后用。 苟术未诣,或中路而止,然且漫用之,则必有解指落腕之悔。凡今之自恕 而不进者,其畏在此。厉哉! 足下大诣勿止,毋败指腕,为劳拙者笑。 e 如祝允明所院,“今名剑具在”,“必深其法而后用”,凡事都有自己的一 套规则,要想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证明自己不同寻常的才华,就必须了解、遵循 它的规则;若漫不经心,完全不理会这些,不但无法证明自己,反而可能会因 此而受到损害,“漫用之,则必有解指落腕之悔”。祝允明这些话确实是肺腑之 言。他自己其实也对科举程文厌恶至极,规劝唐伯虎认真对待科举,实在是爱 惜他的才华,“毋败指腕,为劳拙者笑”。只有暂时地在一定范围里遵循通常多 数人的标准和规则,并有优异的表现,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承认和肯定。而通 过科举考试一举成名,正是当时社会里普通大众最为看重、也最为直接有效的 途径。 也许正是考虑到祝允明的这些话,当然也有当时科举成功者的榜样( 详见 上节所引续吴中往哲记解元唐君寅) ,唐伯虎最终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尝试 一下。毕竟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通过科举考试高中,是得到全社会认可的最 有效途径;他的父亲之所以极力“致举业师教子畏”,正是希望他能够通过科举 扬名立世,“将用子畏起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唐伯虎自然也只能够“试 捐一年力为之”以遂父志了。 以伯虎之才,区区科举考试根本难不住他。友人们在谈论到这一点时,也 “据祝允1 川信中自述“夫岁暮,科程期迫,猝猝将各南北”,知此信当作于二人参加科举考试之前。据祝 允l 粥年瞎,税允明弘治五年举应天府乡试,次年凶故未赴京会试。弘治九年至正德九年问共七次入京会 试均不果。而庸伯虎乡试中举在弘治叶一年,则知此信的确切写作年代当在弘治十年底唐伯虎乡试、祝允 i j 会试之前。 o 出处周上。 上海大学顺士学位论文 无不带着对他才华、禀赋的赞美和欣赏: 志甚奇,沾沾自喜。未几,果中式第一。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于唐伯虎才华的赞赏之情。成名似乎对于唐伯虎而言根 本不是问题,只不过是早晚的事。难怪当他决定接受祝允明的劝告、准备复习 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也不无豪迈地说道: 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弗售,一掷之耳! 。 然而,唐伯虎的父亲唐德广却并不这么看。他曾经这样对人说: 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 。 知子莫若父。父亲唐德广的话绝不是空穴来风。联系唐伯虎在参加乡试之 前的曲折经历,或许可以得到印证。 阎起山吴郡二科志中有这样一条记载: 衡山文林自太1 1 、出知温州,意殊不得,寅作书劝之,文甚奇伟。林出 其书示刺史新蔡曹凤,风奇之曰:此龙门燃尾之鱼,不久将化去。寅从御 史考下第,风立荐之,得隶名。未几,果中式第一。 袁表唐伯虎集序。里也说到: 而提学御史方诘,恶其足斥啦,将黜之。 明清科举制度,秀才在乡试之前必经提学考,如未录取,不得参加乡试。 这种提学考试通常由监察御史主持,因此又称御史考。从阎起山和袁裹的记载 我们可以知道,这时的提学御史是浙江鄞县人方诂。,他不喜欢行为放纵、不拘 行检的人,因此唐伯虎在御史试时受t , i 1 7 大的挫折。如果不是文林向苏i , i j n 府 曹凤推荐、受到曹风的欣赏而“立荐之”,他就无法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 唐伯虎的成名之路,从一开始就并不顺利。要想真的成名成家,做出一番 成就,又岂是如此简单的? 再来看文林。唐伯虎从与徵明订交起,即受到其父文林的教育提拔,亦师 亦友。在参加乡试前的提学考时,唐伯虎因为遭到提学御史的厌恶差点被除名, ”阎起山吴郡二科志,四库存目丛书史部九十 o 唐子畏墓志并锦,祝允明撰,怀星堂集卷十七 ”转引白庸子畏墓志并铭,出处司上 o 胥台先生集卷i 四 。庸伯虎参加的是弘治十一年戊午科乡献,据鄞县志:“方慧字信之。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招监 察御史。弘治十年,董学南畿严立程泫,先德行i i :_ 后文艺。革浮习,抑奔竞,士门下,成厉风检。” 上海大学硕_ 上学位论义 也多亏了文林父子多方周旋。但就连这个对唐伯虎分外赏识的文林,私下里也 这样评价他: 时温州( 文林) 在任,还书诫公( 文徵明) 日:“子畏之才宜发解,然 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他日远到,非所及也。” 唐伯虎在文林出知温州( 弘治十一年) 时有送文温州诗并序( 见唐 伯虎全集卷五) ,对文林从小给予关怀督训、赞拔揄扬,表达了感激之情,“无 以为报”。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赏识他、爱惜他,不遗余力提拔他的慈祥长者,私 下里也评价他为人“轻浮”,唐伯虎无拘无束、随意草率的性格可见一斑了。知 子莫若父,唐德广的话即是看准了唐伯虎性格中的这一或许不能称之为缺陷的 缺陷吧。成名容易成家难,一时的成名,对于唐伯虎这样满腹才华的年轻人来 说并不困难;难的是历经锤炼、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最终成家。而这,币是浮 躁、草率的唐伯虎所缺少的。 联系以上事实描述,再看挚友祝允明在唐子畏墓志并铭里所说的“父 没,子畏犹落落”、“徒籍名泮庐,目不接其册”,实在是非常委婉的说法。祝允 明说他“为文或丽或澹,或精或泛,无常态,不肯为锻炼功”,虽是论诗之语, 但“不肯为锻炼功”,确是的评。俗语有云“聪明反被聪明误”,过于聪明的人, 往往因为聪明而缺乏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容易从聪明灵活走向随意和草率。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这是禀赋异常所必然带来的反面效果。只有性格坚强、有 惊人的毅力,同时又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够克服聪明天赋所带 来的缺陷,最大程度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成为大家。这其实很好理解,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智商高并不代表一定能够成名成家;只有智商和情商都 高的人,才有可能有所成就,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因此,当唐伯虎轻易地高中解元,浮躁如他,怎能不洋洋自得、春风得意 呢? 有诗为证: 壮心未肯逐渔樵,泰运成思备扫除。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 诸。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 嘘。 。见十讳i i l :1 集卷兰十六附录先君行略,文帛撰。 领后谢土刊,唐伯虎全集卷二 f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但对于自己的才华横溢表示了自得之情,更对次年将要参加的会试表示 了大胆的展望,毫不谦虚,自信得甚至有些张狂了。 带着这样锋芒毕露的自得与自满,入京会试,为唐伯虎遭遇科场舞弊案埋 下了伏笔。 二、对科考案的看法:“咎由自取”与“畸人奇祸” 就在唐伯虎少年得意、踌躇满志地入京参加会试的时候,孰料却被莫名卷入科 场舞弊案,最终废黜为吏。陡然从人生的最高峰跌落至谷底,巨大的落差让唐伯虎 尝尽了人间百态;被黜为吏,与一班曹吏打交道,对于唐伯虎这样一个自信、自负、 才志兼具之人,更是一种奇耻大辱! 他“耻不就”,不愿屈身于卑微的营吏之中, 毅然绝然地归家了。 科考案在当时可说是一宗疑案,其具体过程和细节又因为牵扯政治斗争而人莫 能详。人们只是针对唐伯虎的可怜遭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到底如何评价科考案, 历来就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人不能赞同唐伯虎的行为方式,认为他罹祸是自身行 为不够检点所致,而罹祸后更是从此沦落;他的遭遇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使得位成名,当数为吴人第一;惜身不检而遂致沦落。 这样的看法不在少数,甚至连唐伯虎自己也这么认为。阎起山吴都二科志 这样转述了唐伯虎的话: 每谓所亲曰:枯木朽株,树功名于时者,遭也。吾不能自持,使所建立, 置之可怜,是无枯朽之遭,而传世之休乌有矣。 连唐伯虎自己也承认,“吾不能自持,使所建立”,是他罹祸的最重要原因。但 他最不堪忍受的,乃是世俗社会以成败论英雄,对他的误解。他更看重的,是名誉 上的损失,扬名于世理想的破灭,和获得社会大众认可最直接有效途径的失去。 阎起山在最后这样论道: 伯虎以不能谨行,终身历落,欲施于世者可以观矣。( 出处同上) 阎起山生年略晚于伯虎而早于伯虎去世,与唐伯虎是差不多时代的同乡人。在 吴郡二科志里,他将唐伯虎列入“狂简”科,则代表了他对于唐伯虎为人处世 。口口瑛七修类稿 。阎起山吴郡二科志,四库存目丛书 上海大学倾l 学位论文 的看法。唐伯虎的处世方式与价值观并不能为阎起山所接受,所谓“以不能谨行, 终身历落,欲施于世者可以观矣”,正是此意。在他看来,唐伯虎正是由于个性不 羁、处事行为不够检点谨慎而招致此祸,可怜可叹。 其所逮,事不可知。就其家论之,不裕。纵使果然,世之为市科目者多, 而彼独白著,岂非命舆? 且如伯虎之才,授之底石何愧? 惟其不克令终,豪士 亦藤骨也。 虽然人生价值观有所不同,但他还是对于唐伯虎“畸人奇祸”的遭遇表示了深 切的同情,“惟其不克令终,豪士亦解骨也”。以伯虎之刁。,封爵受禄都不在话下, 而今却只落得这样的下场,确实令人恨恨不已。不过与其说是对唐伯虎的同情,不 如说是对封建社会用人制度的愤恨与质疑罢了。 划此,一些唐伯虎的志同道合者,则对他“畸人奇祸”的遭遇表示了强烈的感 慨和深切的同情。吕惑有一首题画诗,诗里表达了对唐伯虎不为时所用的感慨: 子且不试艺,西狩因麟泣。密云而无雨,稿物何由湿? 空山来者稀,白日 成叹惜。唐君非画师,英华发于积。吕意次韵。 泣麟,源自公羊传哀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孔子日:孰为来哉? 孰为来哉! 反袂拭面,涕沾袍。”后来诗文中用为世衰道穷的典故,这里吕意的题 诗则包含了对唐伯虎遭遇的感叹。虽然是题画诗,离不丌画面的内容,但是我们还 是呵以从中感受到他对于唐伯虎“有高世之才,世不用而更摈”。的惋惜:“空山来 者稀,白日成叹惜”。 文震孟姑苏名贤小记在论及唐伯虎时,不无深情地写道: 膏自销,熏自烧,桂伐漆割,乃令人瞿然有余思矣! 。 文震孟是文徵明的曾孙,作为同乡后人,祖辈又与唐伯虎关系密切,他对唐伯 虎的不幸遭遇有着最真切的同情和惋惜。 而作为唐伯虎的至交,祝允明更加了解伯虎,也更进一步强烈地控诉了不合理 的社会对于人才残酷的摧残。他在唐子畏墓志并铭中这样写道: o 处同,l :。 o 汪珂玉珊瑚刑卷四f 伯虎江深草阁图 。祝允明唐子墨篮志并铭,怀星堂集卷十七 。文震孟姑苏名贤小记卷下 一 :海大学颀士学位论文 桂伐漆割,害催戕特,尘土物态,亦何伤于子畏? 余伤子畏不以是。气化 英灵,大略数百岁一发钟于人,子畏得之,一旦已矣,此其痛宜如何置? 有过 人之杰,人不歆而更毁;有高世之才,世不用而更摈;此其冤宜如何已! 在祝允明看来,伯虎平素不羁牵绊,不合于时,不为人所接受,招致世俗种种 的流言蜚语,这些都不足为怪;然而,以伯虎之才却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1 Body language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牛津上海版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牛津上海版2004
- 江苏室外保温施工方案
- 城市供热管网规划与建设实施方案
- 集中注意力 说课稿 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含乳饮料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第三课 挥毫泼墨体性情说课稿小学地方、校本课程辽海版人与社会
-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和特点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幼儿教育学-学前教育类-教育与体育大类
- 楼顶隔热砖施工方案图
-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咨询行业方案怎么写范本
- 城市智能感知系统-洞察及研究
- 艺考机构学校合作协议书
- 肺结核患儿的护理
- DB1331∕T 034-2022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设计图集
-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十三)(含答案)
- 项目制用工管理制度
-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表
- 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协议
- 《民法学》考研(第2版)马工程配套考试题及答案
- 《交易与金融市场》课件
- 零售渠道创新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