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论唐代文学中的“愚”人及塑“愚”现象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饶福婷 指导教师刘明华教授 摘要 单髫文学史 :,存在羞个囊众多愚辕、蠢繁瓣“愚”a 擒璇瓣形象群体。这类“愚” 人的诞生与轮回转世,不是偶然出现的个别现象,而是历代剖作主体有意识铋造与继承的结 果。在“愚”人“愚”事滑稽调麓的表面特征背后,蕴涵着创作者深层的创作渤机和文化心 理。芷楚这种本质豳豢,形成了中躐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即塑造“愚”人的塑“愚” 褒象。这种文学瑗象不仅带有翻佟者本身的主藩共毪特征,受镪含着由这种翻作意识和文化 心理所决定的独特的创作范式和传统。“愚”人的诞生与遗传,期“愚”的承继与发展,经历 着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它起于上古,直至当代+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着不同 熬巍貌器i 个牲特挺。 先秦开创了“愚”人“愚得可笑”与“愚褥可恶”的两大熊型类型;开创了塑“愚”讽 谕性、凝练性、骢趟化、夸张化的文化传统;这种开创之功与兜豢的社会现实、创作者的主 观激素紧密相关。它既是创作者发掘、创造豹行之有效的说理方式,也是其敢治、哲学、学 术瓣憋的表现载体。同时还因为翎作者出身背蒙、衽会建位、人生阅历等客观豌素的不同露 呈现着特殊的风貌。 唐代,塑“愚”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个特别现象,在经历了避五个世纪的沉淀与积蓄,终 戳燹为阕太鳇援野,蕴弯出耨羲生鑫特覆,戒凳囊“愚”文纯发震中一个不霹袋缺的重要承 继阶段。“愚”人的成长,主要体观在这个庞大的特殊形象群体开始广泛地根檬予诗歌、散文、 笔记小说、变文等各文体中,成为各类文学作品中的典型。而爨“愚”的新生,则是因为具 备了三个薪的生命特鹱:民闻化姿态、阶基化顺风文学性成熟。民同化姿态的确立是与刨 传末侮的民闯纯、翎作素材的民间纯、剖 乍形式的氏闻亿、接受主体的民间傀紧密褶关的。 阶滕化倾向则是对魍“愚”文化讽谕传统的有力继承与发扬光大。文学性成熟不仅是“愚” 人形象群体的一次文学再生,更楚塑“愚”文化思想性与文学蚀、审美性的高度融合。这些 耨麴生鑫特覆麴孕鸯与袋熬,标恚黄塑“愚”瑷蘩在唐我文学申貔弦蒋建毽,阉跨氇惫弱渍 及至当代塑“愚”文化的全面繁盛与勃兴储蓄了融大的能量。 关键霭:毖我文学“懋”人黧“卷”凌象 醢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t h ef o o la n dt h ec r e a t i o no ft h ef o o l i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o f t a n gd y n a s t y g r a d u a t em a s t e ri nl i t e r a t u r eo ft a n ga n d s o n gd y n a s t y :r a of u t i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l i um i n g h u a a b s t r a c t 融龇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 t h e r ei sac o m m u n i t yc o m p o s e db y t h ef 0 0 1 t h e i rb i r t h a n dg r o , 哦h , i sn o tt h ei n d i v i d u a lp h e n o m e n o na p p e a r sa c c i d e n t a l l y ,b u tt h es p e c i a lc r e a t i o nw h i c h i n h e r i t sf r o ma l lp r e v i o u sd y n a s t i e s b e h i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sa n dh e h a v i o r so ft h ef o o i ,w ec a r t f i n da n t h 0 1 s i n d e p t hm o t i v ea n dt h e i rc u l t u r a lp s y c h o l o g y t h i sk i n do fe s s e n t i a lf a c t o rh a s f o r m e dau n i q u el i t e r a r yp h e n o m e n o n , w h i c hp r e s e n t sd i f f e r e n t 海廷镕a n di n d i v i d u a l i t i e si n d i f f e r e n t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t i m e st w om a i nt y p e so ft h ef o o la p p e a r e di np r e - q i nt i m e : l a u g h a b l es t u p i d a n dh a t e f u ls t u p i d i nt a n gd y n a s t y , t h ec r e a t i o no ft h ef o o lw e n ti n t oah e w p e r i o d 。ft h c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 t h ef o o lb e c a m eak i n do f m o d e l s i na l lk i n d so fl i t e r m tw o r k s , s u c ha sp o e t r y , p r o s e ,n o v e la a ds oo n ,t h ec r e a t i o no ft h ef o o l h a sh a dt h r e er o w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 s et h r e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s y m b o l i z e st h eu n i q u es t a t u si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o ft a n g d y n a s t y , a n dp r e p a r ef o r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 c r e a t i o no f t h ef o o li nm i n ga n dq i t l gd y n a s t y k e yw o r d s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o f 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f o o l t h ec r e a t i o no ft h ef o o i 独创性声明 。y9 0 2 0 8 2 学位论文题目:逾廑岱塞堂生盟:基:厶邀塑:愚! :垫基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葵稳人已经发表或撰写避楚研究减襞,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鹗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饶福婷签字日期:2 0 0 6 年4 月2 0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勰嚣南大学有关像警、搜用学位论文的飙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绒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两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郝分内容缡入蠢关数据摩进行检索,可以采雳影印、缩印或掴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曰不保密, 日保密辩限歪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傣j 萄旃 签字日期:p 口6 年妒月2 护日 学位论文髂孝毕韭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彭嫦p 日 电话:l ! 邮编: 西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q 言 引言 中围文学史上,存在着一个特殊的人物形象群体。它由众多“愚态各异”、“蠢 态可掬”的“愚”人( 注:此处的“愚”人取其广义,包括人与被拟人化的动植 物) 组成,愚昧、蠢笨是其最鲜明的标签与特征。他们始终以种种滑稽姿态活跃 在巾国文学的舞台上,世代上演着殊途同归的人生与历史悲剧,警醒着世人。这 类“愚”人的诞生与轮回转世,不是偶然出现的机缘巧合,而是历代创作主体有 意识创造与继承的结果。在“愚”人“愚”事滑稽调笑的表面特征背后,蕴涵着 创作者深层的创作动机和文化心理。正是这种本质因素,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 个独特的文学现象,即塑造“愚”人的塑“愚”现象。这种文学现象不仅有着创 作者本身的主体共性特征,更包含着由这种创作意识和文化心理所决定的独特的 创作范式和传统。创作范式具有指征鲜明的文本意义,而创作传统则蕴涵着深刻 而丰富的文学与文化内涵。“愚”是“愚”人的生命基因,塑“愚”也成为中国 文学的文化基因之一。塑“愚”现象之所以能世代相传,历久弥新,也正是由这 一文化基因决定的。“愚”人的诞生与遗传,塑“愚”的承继与发展,经历着一个 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它起于上古,直至当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愚”人 和塑“愚”均呈现着不同的风貌和个性特征,这是由时代与历史的大语境所决定 的。也f 是这种不同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色赋予了塑“愚”现象、塑“愚”文化独 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使其在文学与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保持鲜活、旺盛的生命力。 唐代,是一个刚健、飞腾向上的时代,是个富于文学嗜好的时代。这种天 时、地利、人和写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激越、最璀璨的华章。这种于字罩行间体 现的昂扬风度和气魄,固然与时代的宏大背景有重要关系,但同样也是文学自身 发展到一个成熟阶段所呈现的质变之美。塑“愚”作为文学史卜的一个特别现象, 在经历了近五个世纪的沉淀与积蓄,终以更为阔大的视野,蕴育出新的牛命特质。 成为塑“愚”文化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承继阶段。 在此,笔者从“愚”人形象入手,追根溯源,关注“愚”人现象和塑“愚” 现象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解析这些现象中所蕴涵的文奉、文学、文化的深层 内涵:并将时限定位于唐代这一特定的发展阶段,从社会背景、创作主体、文本 特征等各个角度对这一现象作详细的剖析与梳理,揭示其承上启下的个性特征, 从而勾勒出塑“愚”现象白先秦到唐的发展轨迹。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塑“愚”现象的渊薮 第一章塑“愚”现象的渊薮 第一节“愚”人形象的两大类型 中国“愚”人的祖先诞生于先秦时代,礼记经解谈到:“故诗之失, 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 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 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絮静精微而不贼,则 深f 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 于春秋者也。”1 在先秦儒家看来,“愚”是与诗有紧密关系的。在先圣孔 子眼中,学诗即使撇开“迩之事父,远之事君”2 的大义不谈,至少能“多识于鸟 兽草木之名”3 。不学诗,不识诗,人便无法深入地认识世界,洞察世界,也就不 能从根本上摆脱蒙昧的状态。而道家的老子则同执地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 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 居其华。故去彼取此。”4 在道家看来,儒家倡导的所谓仁、义、礼、智才是“愚” 的根源所在,道德、伦理的约束正是培植“愚昧”的土壤。在墨子的范畴里:“天 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5 此 “愚”则是与“诈”相对而言的。尽管对于“愚”的外延莫衷一是,但究其内涵, 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愚,戆也。( 清段玉裁注:愚者,智之反也。) 从心禺。 ( 段注:会意。愚亦声。) 禺,母猴属( 段注:即沐猴,猕猴,一语之转。) 兽之愚 者。”6 “愚”是作为智,即智慧的对立面提出的。而作为对人的指称,早在尚 书夏书五子之歌中:“其一日: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 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一7 和诗小雅鸿雁: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8 中就己 1 礼记- 经解,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本,1 9 8 0 年1 0 月版,下册,第1 6 0 9 页。 论语阳货,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本,1 9 8 0 年1 0 月版,下册,第2 5 2 5 页。 。论语阳货,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本,1 9 8 0 年1 0 月版,下册,第2 5 2 5 页。 老子道德经下篇三十八章,上海书店影印世界书局排印本诸子集成,1 9 8 6 年7 月版,第3 册,第 2 3 页。 3 墨子兼爱中,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吴毓江墨子校注,1 9 9 3 年1 0 月版,上册,第1 5 8 页。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沌,说文解字注十篇下心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年1 0 月版,第5 0 9 页。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本,1 9 8 0 年1 0 月版,上册,第 1 5 6 页。 。诗小雅鸿雁,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本,1 9 8 0 年1 0 月版,上册,第4 3 2 页。 2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塑“愚”现象的渊薮 提到,“愚”人的产生可谓由来已久。但“愚”人作为独立的群体,正式带着“愚 蠢”的鲜明标签集中登上文学舞台,是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尤以在诸 子百家、说客策士论道争鸣、陈情说理时大量出现。他们作为一种人为“愚化”、 “蠢化”的形象,在调笑戏谑的同时,让人警醒,发人深思。正是这些“愚态百 出”的文学形象,开启了中国的“愚”人画廊”,开创厂中国悠久的塑“愚”文 化。 据粗略统计,在先秦寓言中出现了1 3 0 余位“愚态各异”的“愚”人,他们 散见于墨子、孟子、庄子、列子、苟子、韩非予、战国策、吕 氏春秋等典籍中。尤以庄子、韩非子、战国策、吕氏春秋数量最多 最集中。其中庄子中约出现“愚”人2 7 位,韩非子4 1 位,战国策2 0 位,吕氏春秋2 6 位,约占总数的五分之四。 这个为数众多的特殊文学形象群体尽管“愚态百出”,但其“愚”的性质却有 细微差别,呈现出两类不同的特征: 一类是“愚得可笑”之“愚”。此类“愚”者有的是智力低下,天真幼稚得可 笑,如庄子中不知“朝三而暮四”与“朝四而暮三”之同异的“众狙”1 ;“藏 舟于壑”之人2 :“畏影、恶疾”终“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之人3 ;韩非子中 “毁新裤如故裤”4 、纵鳖饮水的郑县人b 子之妻5 ;语“道远日暮,安暇语汝”的 卖豚之郑县人6 ;战国策中画蛇添足、弄巧成拙的楚舍人7 ;被狐狸假借其威, 丧失自我思考与判断力的老虎8 ;吕氏春秋中盲目逞勇,愚蠢之极的齐之好勇 者9 ;为博褒姒一笑,欺骗戏弄诸侯,终死丽山之下的幽王;掩耳盗钟之百姓。 而有的“愚”人则并非智力低下,只是不遵循客观规律,终做傻事。如孟子 中仅凭主观愿望揠苗助长之宋人”;庄子中盲目模仿却适得其反的“效颦”之 丑女”,学步之寿陵少年“;虔诚养鸟却终因浅陋无知、主观行事而造成悲剧之 1 庄子内篇齐物论,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 9 6 1 年7 月版,第1 册,第7 0 页。 庄子内篇大宗师,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 9 6 1 年7 月版,第1 册,第2 4 3 页。 。庄子杂篇- 渔父,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 9 6 1 年7 月版,第4 册,第1 0 3 1 页。 4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7 月版,下册,第6 4 6 页。 3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7 月版,下册,第6 4 8 页。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7 月版,下册,第7 0 8 页。 战国策齐策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5 月版,上册,第3 5 6 页。 。战国策楚策一,上海占籍出版社1 9 7 8 年5 月版,中册,第4 8 2 页。 吕氏春秋仲冬纪当务,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 9 8 4 年4 月版,第2 册,第5 9 6 页。 川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 9 8 4 年4 月版,第4 册,第1 4 9 7 页。 1 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 9 8 4 年4 月版,第4 册,第1 6 0 2 页。 孟子公孙丑上,f - 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本,1 9 8 0 年l o 月版,下册,第2 6 8 6 页。 庄子外篇天运,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 9 6 1 年7 月版,第2 册,第5 1 5 页。 庄子外篇秋水,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 9 6 1 年7 月版,第3 册,第6 0 1 页。 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塑“愚”现象的渊薮 鲁侯1 ;颠倒轻重,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之人2 ;韩非子中固执偏信、讳 疾忌医之蔡桓公3 ;“宁信度,无自信”的买履之郑人4 ;自相矛盾之商人5 ;吕氏 春秋中认为“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即可“起死人”的鲁人公孙绰6 ;刻舟求剑之 楚人7 ;战围策中之井求火之人8 。如此之类诸多“愚”人,其态固愚,其行固 蠢,引人发笑之余却又不免让人可怜、可悲、可叹! 因此,作者、读者给予的都 是善意的嘲笑和讽刺。 但是另一类“愚”人,却愚得面目可狰,令人可恶可恨! 这种“愚”人多半 智力不低,且自以为是,故其愚行才显得更荒谬更可恶。如孟子中明知故犯 还恬不知耻狡辩“月攘一鸡”的偷鸡贼9 ;乞食于“东郭墙间”,却无耻地向妻妾 炫耀,装模作样的齐人;庄子中不知大,却自大其小,目光狭隘,见识短浅 的河伯、坎井之蛙”;韩非子中投机取巧,滥竽充数的南郭处士”;相与夸 父的狗盗之子与刖危子;吕氏春秋中贪得无厌,愚昧之极的攫金之齐人”; 自己亡衣,却耍尽无赖欲夺他人衣的澄子。这些既愚蠢又丑恶的嘴脸作为“愚 得可恶”的典型区别于那些“愚得可笑”的“愚”人们,成为先秦“愚”人群体 中的“群丑”。对他们的愚行,作者也区别性对待,给予了辛辣无情的讽刺、鞭挞 与揭露。 先秦“愚”人群体“愚得可笑”与“愚得可恶”的区别,成为后代“愚”人 群体的重要属性划分。它使“愚”人群体内部,自然形成两大阵营。这种微妙的 分野,使“愚”的面貌更加明晰。 庄子外篇至乐,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 9 6 1 年7 月版,第3 册,第6 2 1 页。 庄子杂篇让王,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 9 6 1 年7 月舨,第4 册,第9 7 2 页。 韩非子喻老,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7 月版,上册第3 9 6 3 9 7 页。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7 月版,下册,第6 5 1 6 5 2 页。 韩非子难一,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7 月版,下册,第7 9 6 页。 吕氏春秋似顺论别类,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 9 8 4 年4 月版,第4 册,第1 6 4 2 页。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 9 8 4 年4 月版,第2 册,第9 3 6 页。 战国策韩策三,上海古霜出版社1 9 7 8 年5 月版,中册,第1 0 1 2 页。 孟子滕文公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本,1 9 8 0 年l o 月版,下册,第2 7 1 4 页。 ”孟子离娄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本,1 9 8 0 年1 0 月版,下册,第2 7 3 2 页。 1 庄子外篇秋水,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 9 6 1 年7 月版,第3 册,第5 6 1 页。 庄子外篇秋水,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 9 6 1 年7 月版,第3 册,第5 9 8 页。 。韩非子内储说上,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7 月版,上册,第5 5 7 页。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7 月版,下册,第6 9 5 页。 。吕氏春秋先识览去宥,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 9 8 4 年4 月版,第3 册,第1 0 1 4 页。 。吕氏春秋审应览淫辞,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 9 8 4 年4 月版,第3 册,第1 1 8 6 1 1 8 7 页。 4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塑“愚”现象的渊薮 第二节塑“愚”现象产生的原因 随着“愚”人群体的产生和逐渐壮大,塑“愚”作为先秦诸子、游客策士论 道争鸣、陈情说理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逐渐形成一种传统,为 社会所广泛接受和认同,并成为文学史上小可回避的一个现象。这蔚为大观的先 秦“愚人群体”,实非偶然现象,而是先秦诸子有意识地改造与创作,是有意 为之的塑“愚”行为。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客观与主观原因: ( 一) 塑“愚”,是先秦诸子、游客策士创造的行之有效的论道说理方式。它 以显而易见、通俗易懂的“愚”化通俗为奇巧,传达深奥、抽象的哲理。春秋战 国之际,周室衰微,诸侯僭越,大夫恣行,处士横议,中国的社会性质正经历着 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在这一社会转型的历史时刻,一股新兴的社会势力 “士”阶层应运而生,迅速崛起。他们或周游列国,向各国统治者陈说天下大势, 提出自己有关政治、军事、外交的主张和文化观念;或坐而论道,聚徒授学,传 播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或相聚一堂,穷事理而致诘难,于雄辩中交流文化,砥 砺思想。总之,不管是他们的坐而论道,还是游说横议都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功 利性,都是希求得到统治阶层的认同和赏识,实现个人命运的改变进而达到治国 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这种明确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决定了他们所直面的对象必然是 居高临下的统治阶层政治与文化特权的占有者。但事实上,这些统治者并非 尽是头脑清醒、思路敏捷、一点既通的明白人,有的甚至是性情暴戾、昏庸无能 之辈。文人策士的游说论道往往事倍功半,稍不留神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因此, 采取巧妙的策略、行之有效的说话艺术成为必须。而塑“愚”,无疑让他们事半功 倍。这些显而易见、愚不可耐的“愚”人让统治者在看他人之愚时轻易明白深刻 的为人、治国之理。在博君一笑中,诸子也顺利地完成使命,达到目的。正如太 史公在史记滑稽列传中所言:“天道恢恢,岂不大哉!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 纷。”“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孟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优旃临槛 疾呼,陛檐得以半更。岂不亦伟哉! ”2 刘彦和也赞赏到:“昔华元弃甲,城者发晖 目之讴;臧纥丧师,国人造侏儒之歌:并嗤戏形貌,内怨为俳也。又蚕蟹鄙谚, 狸首淫哇,苟可箴戒,载于礼典。故知谐辞耱言,亦无弃矣。谐之言皆也。辞浅 会俗,皆悦笑也。昔齐威酣乐,而淳于说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意 在微讽,有足观者。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 1 史记,中华书局19 5 9 年9 月版,第1 0 册,第3 1 9 7 页。 史记,中华书局1 9 5 9 年9 月版,第1 0 册,第3 2 0 3 页。 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塑“愚”现象的渊薮 是以子长编史,列传滑稽,以其辞虽倾同,意归义正也。”1 可见,这种“会义 适时”的塑“愚”调笑是“颇益讽诫”2 的。根据太史公在史记滑稽列传中 所载: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 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日:“先生少之乎? ”髡日:“何敢1 1 王曰:“笑岂有说乎? ”髡日:“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 蹄,酒一盂,祝日:瓯窭满篝,汗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 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 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 而去。3 又: 其后- - - g 馀年,秦有优旃。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 道。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日:“善。多 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二世立,又 欲漆其城。优旃日:“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 佳哉! 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于是二 世笑之,以其故止。居无何,二世杀死,优旃归汉,数年而卒。4 这里,作为谏议者的淳于髡、优旃无疑是智慧和巧妙的。毕竟,“操一豚蹄,酒一 盂”却“祝日:瓯窭满篝,汗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的禳田者所做的 “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的蠢事,是齐威王不愿重蹈覆辙的。而优旃的从容不 迫,巧妙运思,也让暴戾专横的秦始皇、秦二世顺利愉快地接受谏议。他们都没 有事先妄下任何的判断和结论,甚至没有透露太多暗示,只是通过旁敲侧击,塑 造看似不相干,却大有深意的人物或事件,引领君主步步深入,最后在故事的高 潮处让人解颐一笑,豁然开朗。正可谓“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在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中也出现了这样一些“愚”人: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流水。流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 1 文一t 5 雕龙谐隐,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年9 月皈,上册,第2 7 0 页。 2 文心雕龙谐隐,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年9 月版,上册,第2 7 2 页。 3 史记,中华书局1 9 5 9 年9 月版,第1 0 册,第3 1 9 8 页。 4 史记,中华书局1 9 5 9 年9 月版,第1 0 册,第3 2 0 2 3 2 0 3 页。 6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塑“愚”现象的渊薮 者千有馀人,军惊而坏都舍。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2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日: “此其父善游。”3 “循表涉漉”之荆人、“刻舟求剑”的楚人,投婴于江之人,无疑是“愚”人的典 型代表。这些或由作者精心编造或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典型形象,的确使枯燥的 说理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人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从“愚”人的数量 看,越到后期,特别是战国时,数量激增,这显然与当时“王纲解纽,处士横议” 的社会政治现实紧密相关。由此,更加印证了塑“愚”作为一种重要手段与工具 为现实政治,功利日的服务的本质。 ( 二) 塑“愚”,是先秦诸子百家表达其“愚智观”并进而表达其人生观、宇 宙观的重要手段。“愚智观”与“美丑观”、“是非观”都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因此,“愚智观”的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先秦诸子通过“愚”人形 象的塑造,通过愚智的对比,形象生动地阐述其“愚智观”。这在庄子中尤 见突出: 南海之帝为僬,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僬与忽时相与遏于浑 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4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5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 委蛇攫抓,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6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龅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 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日:“我善治马。”烧之,剔之, 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犀,编之以阜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 9 8 4 年4 月版,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 9 8 4 年4 月版,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 9 8 4 年4 月版, 庄子内篇应帝王,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 庄子内篇大宗师,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 庄子杂篇徐无鬼,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 7 页页页 9 2 6如m 斛 第第第珊册册贰死死第第第 5 6 6, 吣吣吣版皈版第第第月月月 7 7 7肌胍玑年年年 2 2 2 甜叭叭第第第伸伸伸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第一章塑“愚”现象的渊薮 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笑之威,而马之死者已 过半矣。1 自作聪明为“浑沌”凿“七窍”的“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忽”;“相啕以湿, 相濡以沫”却“不若相忘于江湖”的鱼;现巧却终“执死”的吴狙;治马却终害 马之伯乐:胸中有机心的子贡,在庄子及其门徒看来,他们都是未知“道”,未得 “道”之“愚”人。相反: 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 针治獬,足以糊口;鼓笑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 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锺与十束薪。 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1 2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 抱瓮而出灌,指指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 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为圃者印而视之日:“奈何? ”日:“凿 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浃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 日:“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 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 知,差而不为也。”3 梓庆削木为镛,鲸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日:“子何术以为 焉? ”对日:“臣工人,何术之有! 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镰,未尝敢以耗气 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 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 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鲸,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 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4 “支离其形以养其身”的支离疏;羞为“机事”,羞有“机心”,超然物外的灌圃丈 人,“以天合天”削木为鲸的梓庆,在庄子及其门徒看来方可谓真正的“智”。“愚” 与“智”直观而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庄子及其门徒的“愚智观”:顺乎自然, 顺应本性,超然物外方可谓“智”,而一切与之背离的的人事皆为“愚”。在某种 1 庄子外篇马蹄,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 9 6 1 年7 月版,第2 册,第3 3 0 页。 2 庄子内篇人间世,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 9 6 1 年7 月版,第1 册,第1 8 0 页。 3 庄子外篇天地,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 9 6 1 年7 月版,第2 册,第4 3 3 - - 4 3 4 页 4 庄子外篇达生,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 9 6 1 年7 月版第3 册,第6 5 8 6 5 9 页 8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塑“愚”现象的渊薮 意义l - ,这样的“愚”是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色彩和学派偏见的。有时它未必是 客观的真正的“愚”。比如,列子中常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1 的杞国之人, 在当时作者看来似乎是忧所不当忧,徒增烦恼的庸人自扰。作者对此是微含嘲笑 与讥讽的。但殊不知,杞人看似“愚”的忧天之问,直至今天看来仍闪耀着直觉 与智慧的灵光,包含着深刻的真理和逻辑思辨力量,标志着高度的认识水平。由 此可见,“愚”人形象是被先秦诸子打上了深刻的卜观烙印,仅是他们为我所用的 一种符号与手段。 ( i ) 先秦诸子主观的“种族歧视”、“地域偏见”是塑“愚”现象产生的主 观原因之一。在先秦“愚”人群体中,被明确标识国籍、地域的多达4 5 个左右, 且主要集中在宋、郑、越、楚等国,尤以宋、郑两国为多,占了五分之二。在庄 子、孟子时代,这种“种族歧视”、“地域偏见”的现象只是稍露端倪,到了韩非 子时代,却成为一种时代现象。仅韩非子中出现的带有国籍的“愚”人就多 达1 9 个,且明显集中在宋、郑两国。宋、郑两国之所以遭受“区别待遇”,究其 原因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历史紧密相关。在先秦之世,宋、齐、楚等非姬姓国, 与宗周姬姓国相比,其政治地位明显低人一等。因此具有种族与地域优越感的周 人对于非姬姓国人的歧视、鄙夷之情溢于言表。另一方面,宋国作为原商之后裔, 殷商被西周所灭后,沦为亡国奴。而郑被韩国所灭后,也遭受同样被统治被凌辱 的命运。在征服者看来,亡国奴的被歧视被践踏被嘲讽是“理所当然”。所以上至 这些国家的国君,如楚厉王、宋康王、齐宣王、楚厉王,下至该国的老百姓都被 统统冠以“愚”人的称号,成为“愚”人的正宗和代名词。此外,作者本人的主 观感情色彩也是塑“愚”现象中国别歧视种族歧视出现的重要因素。比如,作为 战国时韩国公子,韩非子有着与生俱来的种族优越感和地域优越感,他的认识难 免打上偏激的主观色彩,这是处于彼时彼地的他所无法超越的。因此,塑“愚” 这种方式客观上成为了先秦诸子维护其种族优越感、地域优越性的载体。 由此可见,塑“愚”行为的产生,既是客观的时势所造,也是创作主体主观 的有意为之。它既是创作者发掘、创造的行之有效的说理方式,也是其政治、哲 学、学术思想的表现载体。同时还因为创作者出身背景、社会地位、人生阅历等 客观因素的不同而呈现着特殊的风貌。塑“愚”行为的出现有着客观与主观的诸 多原因。 列于天瑞,上海转店影印世界书局排印本诸子集成,1 9 8 6 年7 月版,第3 册,第8 页。 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塑“愚”现象的渊薮 第三节中国塑“愚”文化传统的开创 先秦“愚”人群体的产生,塑“愚”现象的出现不仅对先秦时期的寓言乃至 整个文学创作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开创了后世塑“愚”的范式和传统, 泽被深远。 讽谕性是中国塑“愚”文化的生命力与精髓所在,它成就与补充了中国文学 中最为重要的现实主义讽谕传统。先秦的百家争鸣、思想解放催生了塑“愚”文 化的第一次鼎盛,虽然它在当时仅是为政治、伦理说理服务的辅助工具,但仍显 示出讽谕的现实主义锐光,成为后代文学取之不竭的丰富源头。“愚”人形象的塑 造咀形象生动,亲切可感的形式让所讽所谕一针见血。它成为了揭露世态丑恶、 统治阶级伪善愚昧嘴脸的战斗武器。“愚”人群体中那“愚得可恶”之流,成为创 作者集中火力批判、讽刺的对象,它从不同的侧面对当时整个纷繁杂乱的社会的 丑恶面、阴暗面给予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一笑寓褒贬,显示了巨大的战斗 力量。 典型化、极度夸张,高度凝炼的创作手法为后代寓言文学、叙事文学创作树 立了楷模。先秦“愚”人塑造的成功,与创作主体巧妙、直观的创作技巧密不可 分,它展现了创作者高度的文学自觉与修养。先秦时期的塑“愚”,没有多余的旁 干逸枝,只有对于社会人生百态的高度抽象与提炼,这是高度智慧的结晶,更是 对于真理的深刻洞见。 “愚”人,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母题。作为一种艺术典型,在各个历史 时期都有着活灵活现的展现。从三国魏邯郸淳笑林中“截长竿入城”的鲁人1 ; 唐柳宗元笔下“黔之驴”2 :宋艾子杂说中欲“持烛钻火”的门人3 ;明江盈 科笔下“脚痛委邻”之人到现代鲁迅塑造的阿q ,都是“愚”人在不同时代的轮 回转世。历代创作者们在先秦“愚”人的原型身上领悟精髓,用自己独具特色的 创作塑造着大量“愚同道合”的“愚”人,丰富着中国蔚为大观的“愚”人画廊。 也使“愚”人这一中国文学史l 二独特的文学典型,在文学与历史的舞台上时时上 演着殊途同归的悲剧。 【魏】邯郸淳笑林,笔记小说大观丛刊新兴书局有限公司,中华民国七f 年十二月版,第1 9 编,第 1 册,第1 5 页。 【唐】柳宗元三戒,柳河东集卷一九,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5 月版,上册,第3 4 3 页。 【宋】苏轼艾子杂说,笔记小说大观丛刊新兴书局有限公司,中华民国七十年十二月版,第3 编, 第2 册,第1 2 9 2 页。 1 0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唐代文学中的“愚”人形象 第二章唐代文学中的“愚”人形象 中国文学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代,艺术特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及 至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兼容并包的大语境造就了唐代文学的全面发 展与繁荣。诗、文、小说等各文体的全面发展,名家大师的辈出,都为这个文学 盛世做着最好的诠释。作为中国文学中始终活跃的文化因子,塑“愚”文化在经 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沉积,在唐代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而“愚”人,这个庞大 的特殊形象群体,也广泛地根植r 诗歌、散文,笔记小说、变文等各文体中,带 着他们特殊而醒目的标签,成为文学作品中的典型。 第一节散文中的“愚”人形象 唐代的散文创作,在经历“古文运动”后,文以致用,从空言明道走向广阔 的社会现实生活。现实批判的锋芒更加锐利。讽谕性本是中国塑“愚”文化的生 命力与精髓所在,在如此风调雨顺的文学土壤中,塑“愚”文化也有,充分的发 展和展现。作为古文运动的旗手,柳宗元在自己的散文与寓言创作中,将塑“愚” 表现的淋漓尽致。柳宗元曾明确提出其文学主张:“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 而己。虽其言鄙野,足以备于用,然而阙其文彩,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夸示后学。 立言而朽,君子不由也。”1 开宗明义地强调了“褒贬”、“讽谕”现实的文学社会 功能。柳宗元的文学创作,正实践着对于讽喻标举与强调。带着改革者冷峻睿智 的眼光,带着文学家独特的敏锐,柳宗元以形象精炼之笔剖析社会生活各个层面, 让训诫讽谕精神渗透于塑“愚”创作中,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创造力。柳河东集 也成为唐代“愚”人们活跃的重要舞台: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昔云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 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錾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 而骇之。貊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 也,摔搏挽裂而食之。2 永之氓成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 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日:“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日:“吾 :【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柳河东集卷二一t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翟年5 月版,上册,第3 7 1 页。 6 【唐】柳宗元罴说,柳河东集卷一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5 月版,上册,第3 0 2 页。 1 l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唐代文学中的“愚”人形象 腰千钱,重,是以后。”日:“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 者立岸上呼且号日:“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 遂溺死。1 蟥蜥者,善负小虫也。行遏物,辄持取。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 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 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止,至坠地死。2 那企图靠侥幸与小聪明蒙混一时的猎人,“不善内而恃外”3 只知假借外力而不思 自强的愚蠢行为,终于导致真相败露,身死“罴”手的悲惨下场。而同样愚不可 及的永州善泳者,竟本末倒置到如此可笑的地步。他是世间一切因小失大,嗜财 如命者的漫画式写真。而让人可笑可叹又可怜的蟥蜥,也是生活中贪得无厌,至 死不悟人的绝妙缩影。柳宗元的神来之笔,要言f i 烦,而境界全出,可谓深得塑 “愚”真谛与精髓。 除柳宗元以外,其他作家也塑造了大量的“愚”人愚事,共同丰富着塑“愚” 文化,让塑“愚”文化展现着无穷的生命力。如生活在武后时期的裴炎在其猩 猩铭并序中曾创造了一群“聪明”的猩猩: 猩猩在山谷行,常有数百为群。里人以酒并糟设于路侧。又爱著屐, 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则知张者祖先姓字, 及呼名骂云:“奴欲张我,舍尔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日:“试共尝酒。”及 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皆荻,辄无遗者。4 这群自作聪明的猩猩,在明知有诈的情况下,抵挡不住眼前的小诱惑,小不忍则 乱了大谋,落得被人擒获的下场。文中对猩猩“聪明”地识破“里人”的圈套, 呼名骂“设张者”祖先“复自再三”时得意洋洋的神态动作,及至出人意料地忍 不住“试共尝酒”的侥幸心理的刻画,真可谓惟妙惟肖,让人啼笑皆非。而这群一 时聪明一世糊涂的猩猩,也成为经久不衰的“愚”人典型,为世代的人们所嘲笑。 同样,张鬻朝野佥载中执马经以求马的“伯乐之子”,按图索骥, 竞将大蛤蟆当作似马之物,还振振有辞道:“得一马,略与相同”,“其隆颅跌目脊 1 【唐】柳宗元哀溺文,柳河东集卷一八,上海人民出皈社1 9 7 4 年5 月版,上册,第3 2 7 3 2 8 页。 6 【唐】柳宗元蟥蜥传,柳河东集卷一七,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5 月版上册,第3 1 2 3 1 3 页。 3 【唐】柳宗元罴说,柳河东集卷一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5 月版,上册,第3 0 2 页。 4 【唐】裴炎猩猩铭并序,唐文粹卷七八,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1 2 月版,第3 册。 1 2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唐代文学中的“愚”人形象 郁缩,但蹄不如累趋尔”1 。现实生活中未必真有人会愚蠢到将蛤蟆当作马,创作 者正是巧妙地运用这种极度夸张、极度荒谬、极度凝炼的塑“愚”手段,直观而 深刻地说明生活的普遍真理。盲目迷信,拘泥成法,脱离生活的行为,又何异于 “按图索骥”呢? ! 难怪生活中“按图索骥”的“伯乐之子”大有人在,代不乏 人了。 而盲目听信谗言的可悲下场,就如这个愚昧的贾者了: 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斡舒柯,布叶凝翠,若不与 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 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长庆元年,简言( 笔者注:文章作者林简言) 去部,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 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泊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拟题库讲解及答案详解(全优)
- 河流生态监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汽车动力性能展示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用电负荷平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包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测试卷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过关检测及参考答案详解【a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必背100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及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控制程序
- 包装设计市场调研
- 焊装工艺学习课件
- 【个人简历】保洁经理求职个人简历模板
- 绵阳东辰学校五升六预备年级招生考试数学试题
- GB/T 15856.2-2002十字槽沉头自钻自攻螺钉
-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 学校防溺水“七不两会”教育(课堂)课件
- 《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论》第一章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 (完整版)电除颤操作评分标准
- 跌倒坠床不良事件鱼骨图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