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本人完 即:学位论 质论文的内 信息情报中 中国学术期 文档,允许 保存和汇编 据库进行检 本学位 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湿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 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在湿地的保护方面也有许多具体的行为和 理论体系。本论文通过实地考察和理论探讨,结合实际的湿地景观设计实践,期 望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深入推进到结合当地的乡土特色,乡土情感,从文化 深层认同保护的 行为,使保护的方法和行为在情感的高度上达到和谐统一。让游览者在湿地 公园游览休憩的时候深切体会到湿地的魅力,从而主动自觉积极的保护湿地。 苏州在湿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应该说是有不错的业绩,并且有着一些较 为成功的案例,但是由于湿地仍然属于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人们对于湿地的保护 型设计还在探索,诸如湿地的乡土性生态性景观与人文景观还都未被决策者与设 计者重视,导致一些外来物种入侵而形成的生态链失去平衡以及与当地乡土风情 不相符的雕塑,景观随意设立从而破坏整体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湿地的乡土性 生态景观设计正成为景观设计师需要积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乡土性,苏州 作者:田贺 指导老n - 马路 a b s t r a c tt h es t u d yo fl o c a l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f o rw e t l a n dp a r ko fs u z h o u t h e s t u d yo fl o c a l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f o r 腑t l a n dp a r ko fs u z h o u a b s t r a c t t h ew e t l a n df o rh u m a n i t y s p r o d u c t i o n ,t h el i f e h a s p r o v i d e dm a n yk i n d so f r e s o u r c e s ,m o r e o v e rh a st h eg i a n te n v i r o n m e n tf u n c t i o na n dt h eb e n e f i t ,a tp r e s e n tt h e v a r i o u sc o u n t r i e sa l le x t r e m e l yt a k e st h ew e t l a n dt h ep r o t e c t i o n , a l s oh a sm a n yc o n c r e t e b e h a v i o r sa n dt h et h e o r ys y s t e mi nt h ew e t l a n dp r o t e c t i o na s p e c t t h i sp a p e r t h r o u g h o n t h e - s p o t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t h et h e o r yd i s c u s s i o n ,u n i f i e st h ea c t u a lw e t l a n dt h e o r y d i s c u s s i o n ,u n i f i e st h e a c t u a lw e t l a n d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p r a c t i c e ,e x p e c t e da d v a n c e s t h o r o u g h l yt h ew e t l a n dr e s o u r c e s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p r o t e c t i o nt ou n i f i e sl o c a lt h e l o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l o c a le m o t i o n ,f r o mt h ec u l t u r a li n d e p t ha p p r o v a lp r o t e c t i o n b e h a v i o r , c a u s e st h ep r o t e c t i o nt h em e t h o da n dt h eb e h a v i o ra te m o t i o nh i g hr e a c h i n g h i g h e ra u t h o r i t i e st ot h eh a r m o n i o u su n i f i c a t i o n l e tt h es i g h t s e e rt h et i m ew h i c hr e s t s i nt h ew e t l a n dp a r kt o u rs i n c e r e l yr e a l i z e st h ew e t l a n dt h ec h a r m ,t h u si n i t i a t i v ea w a r e p o s i t i v ep r o t e c t i o nw e t l a n d s u z h o uu s e si nt h ew e t l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p r o t e c t st h ea s p e c tt ob es u p p o s e dt o s a yh a st h eg o o da c h i e v e m e n t , a n dh a ss o m em o r es u c c e s s f u lc a s e ,b u tb e c a u s et h e w e t l a n ds t i l lb e l o n g e dt oaq u i t en e w t o p i c ,t h ep e o p l ew e r ea l s oe x p l o r i n gr e g a r d i n gt h e w e t l a n dp r o t e c t i o nd e s i g n , t h u ss u c ha st h ew e t l a n dl o c a le c o l o g yl a n d s c a p ea n dt h e h u m a n i t i e sl a n d s c a p ea l s oa l ln o tt o o kb yt h ep o l i c y - m a k e ra n dt h ed e s i g n e r , t oc a u s e t h ee c o l o g yc h a i nw h i c hs o m ee x t e m a ls p e c i e si n v a s i o nf o r m e dt ol o s et h eb a l a n c ea s w e l la st h es c u l p t u r ew h i c hd i dn o tt a l l yw i t ht h el o c a ll o c a lc h a r a c t e ra n ds t y l e ,t h e l a n d s c a p es e tu pa tw i l ld e s t r o yt h eo v e r a l le n v i r o n m e n tt h eb e h a v i o rt os o m e t i m e s o c c u r t h ew e t l a n dl o c a le c o l o g y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i sb e c o m i n gan e wq u e s t i o nw h i c h t h e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 e rn e e d st of a c ep o s i t i v e l y k e yw o r d s :w e t l a n dp a r ko fc i t y , t h ea r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l o c a lc o l o r , s u z h o u l i a u t h o r :t i a nh e d i r e c t o r :m al u 目录 绪 念1 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 2 湿地公园研究现状2 3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 4 研究方法”3 5 本文的创新点”4 第一章城市湿地与乡土性景观5 1 1 湿地和湿地公园的定义和目的5 1 2 城市湿地公园乡土性景观产生的背景6 1 3 苏州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需要8 第二章城市湿地公园乡土性景观设计特点1 0 2 1 湿地美学与湿地生态”l o 2 2 立足自然地形地貌展开规划设计1 1 2 3 滨水岸线景观设计”1 2 第三章地域文化与苏州湿地景观设计1 4 3 1 历史文化传承与湿地景观设计的关系”1 4 3 2 园林文化在苏州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应用1 5 3 3 苏州湿地公园乡土景观的符号表达”1 7 第四章本地物种构建景观乡土性2 2 4 1 苏州湿地景观设计的自然资源”2 2 4 2 本土湿地植物的造景特点“2 3 4 3 乡土树种构建本土化植物群落景观设计2 4 4 4 植物景观的色彩配置设计3 1 4 5 湿地动物3 2 结语3 4 附录太湖昙花庵湿地公园景观设计3 5 1 现状概述3 5 2 发展条件及制约因素3 6 3 吴文化特色的营造3 6 4 水生态修复的自然式设计3 7 参考文献4 2 致谢”4 4 苏卅i 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 绪论 绪论 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速,湿地开始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湿地的重要性 正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在这样关注的同时,也影响着湿地的发展,这 种影响在初期是一种破坏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种破坏性 行为最终的受害者是我们人类,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对于早期开发的湿 地,由于认识不足,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湿地正受到严重地 影响,盲目地开垦和侵占城市湿地,工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湿地面积急剧减 少。另外盲目的引进外国物种,由于这些物种在本土没有天敌,例如水葫芦,本 来是起到净化水源与发展养殖饲料的目的,但是大量繁殖挤占了本土物种,湿地 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干扰,湿地景观也遭到严重的破坏。城市和城郊湿地,受城市化、 工业化影响最深,破坏程度最大。如何在搞好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同时,保护、恢复和改善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还湿地之本来面貌,已成为城 市湿地生态恢复的当务之急,也是城市规划中的当务之急,而在城市湿地生态恢 复中,植被的恢复和湿地植物群落构建是最基础的,也是最被关注的,作为一个 景观设计师,做好适合本土的植物群落能否得到科学地景观设计营造,也是可持 续发展的一种体现。 目前的湿地景观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受到众多学者的批判与质疑,比如一些 景观设计过分强调人工干预,设计安排的“形式美 ,而忽视了乡土性文化的沿承, 只是一种昙花一现的美,既破坏了历史环境,也破坏了生态平衡,从长远看来, 并不是一种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美。城市湿地公园乡土性建设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是在建立湿地保护的原则下,以娱乐和休闲作为主要设计思路进行湿地公园滨水 景观及湿地植被地域性设计,城市湿地公园并不是狭隘地理解为种植湿地植物, 这里我们所要谈及的不仅仅是一个湿地的保护而是营造“自然 湿地景观。城市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基于湿地的“传统 特性,在保护城市湿地的同时给人们一 个休闲娱乐的去处,同时利用人为的景观设计加强人们自觉的对自然景观湿地保 护的观念。 绪论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 2 湿地公园研究现状 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由于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 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而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 球之肾 。 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也做了一些系统的理论研 究。李学伟从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出发,分析城市湿地公园的出现的缘由、城市 湿地公园的功能和意义、城市湿地公园的类型、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技术等几个 方面,提出现在城市湿地公园营建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勾波以苏州盛泽荡 湿地公园为例,从生态保育的角度出发,结合苏州盛泽荡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规划 实例,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分区保护规划、湿地生态恢复规划、植被景观规划三个 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总结出城市生态规划的要点和方法,并对湿地公园的生态要 素、人文要素、景规要素进行了阐述分析。李功伟以株洲荷塘公园为例,以景观 生态学为主要理论依据,运用系统软件v i w e g i s 和f r a g s t a t s 为支持手段,对荷 塘公园湿地景观的景观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景观空间格局、生态廊道连通性等 做出了量化分析,并确定景观廊道宽度、景观分带等景观结构指标,以保持基地 原有景观格局以及物种的稳定。李春玲运用环境承载力理论、生态恢复理论、景 观生态学理论、游憩学理论、清洁生产理论、社区理论对湿地公园的规划进行研 究;并阐述了运用的调查法、人均指标法、生态敏感度分析法的具体操作和运用 方法;对保护分区规划、游人容量规划、湿地生态恢复规划、旅游项目规划、居 民点调控规划、植被景观规划等湿地公园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行详尽的论述;总结 了城市郊区湿地公园的规划编制框架。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从19 9 7 年开 始了乡土景观的研究,当时集中在云南和西藏等地。 3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 1 乡土性景观的概念 乡土一词意指故土,家乡,或者地方性的区域。乡土性即是具备地方特色的 事物,乡土性景观也是具备地方特色的景观。俞孔坚在他的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 代景观设计的意义中将乡土景观定义为:内在者出于生活的需要而自发创造形成 。徐新洲,芦建国。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研究 2 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 绪论 的一种文化景观,这种生活需要包括文化和精神的需要在内。因此,它不仅应该 包括人、建筑、各种构筑物、器具等,还应包括形成这一切的自然背景。乡土景 观是包含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土地和土地上的物体构成的综合体, 是包括自然和历史文化在内的整体系统。 3 1 1 乡土性景观设计与乡村景观 乡土性景观设计是经过人的艺术行为的,地域文化长期沉淀下来的一种有意 识对美的追求,而乡村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无意识的行为,但是正是这种无意识 的行为长期堆积,形成了某种特定的区域性文化。所以说乡土性景观设计应该是 来源于乡村景观,却更添加了人类最美的最求而高于乡村景观。乡土景观是乡土 经验的一种历史记载,通过游览者在湿地公园游览休憩的时候深切的体会到湿地 的魅力从而主动自觉积极的保护湿地,爱护湿地。既达到了保护湿地的目的,又 把人类的活动生活跟自然化境紧密结合,达到一种自然,人类和谐生存。 3 1 2 传统乡土性与新乡土性景观设计 当代乡土在概念上被定义为:一种自觉的追求,用以表现某一传统对场所和 气候条件所做出的独特解答,并将这些合乎习俗和象征性的特征外化为创造性的 新形式,这些新形式能够反映当今的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 姚红梅,1 9 9 9 ) 。 简言之,所谓的“新乡土”就是恰当地综合民间传统文化与全球性先进技术进行 设计的形式。他们对乡土的理解仍然是“传统的”,只是在以一种“今天的时 间维度来审视“过去”的影响力,试图使所有的传统都能在不断被摒弃的过程中 得以修正并被赋予新的内容( 林少伟,1 9 9 8 ) 。 3 1 3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苏州的地域文化,苏州的城市特点,湿地公园的植物及景观设 计,研究如何在城市中营造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 4 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1 ) 查阅法:查阅参考相关文献。 2 ) 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苏州荷塘月色湿地公园,苏州 三角咀湿地公园,苏州金鸡湖湿地公园等相关案例。 3 ) 个别案例分析法: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苏州太湖城市湿地公园、苏州荷塘月 。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3 5 0 c 的初终间日数累年平均2 9 6 天,年极端 最低气温累年平均值一6 6 0 c ,无霜期2 2 4 天, i o o c 的活动积温为4 9 9 1 9 0 c ,日 照时数累年平均2 2 0 0 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 0 6 9 2 毫米,其中5 - - 9 月汛期6 4 7 8 毫米,占6 0 6 。 4 1 2 植被资源及湿地状况 2 0 0 3 年以来,以太湖、阳澄湖为中心,以千亩以上湖泊及主要河道为重点, 通过实施两湖一江湿地生态修复、绿色水廊示范段创建和湿地保护区建设等工程, 河湖联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湿地的生态恢复重建,全市新增水源涵养林近6 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 第四章本地物种构建湿地景观乡土性 万亩,以芦苇为主的水生植被新增近2 万亩,受保护湿地面积不断扩大。环太湖 纵深1 公里范围内森林资源面积达1 5 万亩,连贯的水源涵养林带基本形成,阳澄 湖水源涵养林带初见成效。千亩以上湖泊的水源涵养林营造工程逐步开展,以营 造水源涵养林和生态护坡为主的河道生态修复得到了有效推进,建设市级绿色水 廊示范段3 7 条,苏州市已获批5 个省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和恢复为维护太湖流 域生态安全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苏州是江南水乡、湿地大市,保护好苏州的湿 地资源对维护苏州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4 2 本土湿地植物的造景特点 整体性:任何地域的植物景观都要有其整体性,不仅仅是植物的种植配置, 还是利用滨水岸边小品,建筑进行湿地植物造景配置,都首先要把景观作为一 个整体来设计,使湿地植物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景观。 生态系统多样性:第一,本土湿地植物种类越多,湿地系统的稳定性就越 好,多样的湿地植物造就了多样的湿地景观,主要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 沉水植物。第二,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 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将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改变应控制在 最小的程度,提高本土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抵御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 湿地植物景观个性:每种植物都具有其功能、外形、寓意的不同个性,运用 不同地域的个性物种来塑造湿地景观是区分地域不同,环境不同的重要要素之 一,也是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元素之 一。在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设计中,根据不 同的湿地公园环境、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运 用不同植物的艺术个性来营造不同的湿地 植物,例如在苏州的私家园林的水池中荷花 代表高尚清廉,芦苇( 图1 7 ) 代表与世无 争;在私塾的讲课之地通常种植银杏树,取 自孔子讲学圣地杏坛。 图1 7 苏州太湖湿地 图片来源:自拍 特殊性和共享性:由于湿地植物具有营建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作用, 所以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是如何充分发挥水域湿地在改善当地的城市生态 环境的功能,合理的利用湿地植物的经济性和教育性,观赏性开展休闲与游览。 第四章本地物种构建湿地景观乡土性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 4 3 乡土树种构建本土化植物群落景观设计 4 3 1 利用本地植物进行湿地公园生态设计 在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设计中应该尽可能的采用本地的植物,以利用或恢复 原有自然湿地牛态系统的植物种类为基础,在设计中遵照自然规律,营造_ 个疏 密有度,错落有致的不同植物群落,尽量避免引用外来种。因为其他地域的植物, 其一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造成大量的经济浪费,也使其他地域遭 到破坏,例如现在有很多南方发达城市到一些不发达城市移植古树,有些移植来 就死亡了,即破坏了原有地域的环境,又造成浪费。其二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 度繁殖,例如我们总所周知的水葫芦,由于生态链失去了均衡,占据了其他植物 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严重者造成本地稀 有物种的灭绝,成为生态灾难。所以说保护本地种植物,就是维持当地自然生态 环境的成分,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我们在对湿地公园进行设计中,要充分考 虑物种的生态链特征,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丰富 的多种生态系统。此外,构造原有植被系统,也是景观生态设计的体现。使得设 计艺术和本地的自然协调发展,不违背自然赋予的地方性生物链系统,建造一个 个性化,乡土性的生态湿地景观。现在已经普遍认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于 景观设计也同样,要具有本土特色。调查研究原有环境是进行湿地景观设计前必 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人对自然最大程度的认识和理 解上,和谐共存。在对湿地进行保护,改造,设计之前,应对原有环境的调查, 包括对原有自然环境如湿地的土壤、水、湿地植物、湿地生物、湿地动物的调查 和对周围居民的生活方式,建筑特点、历史积累下来的风土人情等情况的调查, 这些都是做好一个湿地景观设计的前提条件,因 为只有掌握这些情况,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 然系统的完整,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在设 计中考虑本土人们的需求。这样能在满足人需求 的同时,保持了自然生态不受破坏,使人与自然 融洽共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持了湿地网络 系统的完整性。( 图18 )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要以师法自然归于自 然为原则,采用大量苏州当地的乡土树种,提 图1 8 苏州太湖湿地淞园 图片来源:自拍 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 第四章本地物种构建湿地景观乡土性 高植物的适应性,使得公园的植物景观尽快成形,发挥它的生态效应。 湿地植物是湿地景观设计的主要素材之一,采用本地的植物,是指利用或 恢复原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尽量避免外来种。维持本地种植物, 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另外,构造原有植被系统,也是景观生态设计的体现。 苏州本土湿地公园的植物常见的一般 为,大乔木有香樟、紫楠、天竺桂、深山含 笑、乐昌含笑、广玉兰、雪松、枫香、银杏 ( 图1 9 ) 、无患子、金钱松、香椿、珊瑚朴、 垂柳、水杉、池杉、栾树、杂交鹅掌楸、七 叶树、乌桕、山毛榉、青冈栎等。小乔木有 红枫、樱花、山茶、鸡爪槭、红叶李、山玉 兰、红玉兰、木笔等。花灌木有碧桃、海棠、 杜鹃、月季、红花继木、紫薇、木绣球、金 图1 9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 图片来源:自拍 丝桃、棣棠、石榴、含笑、紫荆、金钟花、火棘、杨梅、香泡、早园竹等。地 被和水生植物莲类、水芹、水毛莨、燕子花、慈菇、紫花地丁、山养麦、野豌 豆、玉簪、姜花、鸢尾、矢车菊、荸荠、菱角、蒲公英等。还有统称为芦花的 芦苇、芦荻、芦竹、白茅作为主要地被,以片植为主。在对湿地进行景观设计 的同时应当把对于本土珍惜物种的保护作为一个首要原则,避免外来物种的侵 入造成的破坏生态平衡。 据统计,苏州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共有2 4 种( 图2 0 ) ,它们分别是齿叶 睡莲( n y m p h a e al o t u s ) 、中华水韭( i s o e t e ss i n e n s i sp a l m e r ) 、野大豆( g l y c i n e s o j a ) 、白花荇菜( n p e l t a t u m ) 、莼菜( b r a s e n i a s c h r e h e r i ) 、拟花蔺( b u t o m u s u m b e l l a t u s ) 、水车前( o t t e l i aa l i s m o i d e s ) 、水蕨( c e r a t o p t e r i st h a l i c t r o i d e s ) 、白 花睡莲( n y m p h a e aa l b a ) 、蓝睡莲( n e a e r u l e a ) 、长喙毛莨泽泻 ( r a n a l i s m a r o s t r a t u m ) 、长叶眼子菜( p o t a m o g e t o na n g u i l l a n u s ) 等。 l 一 圜- v 戡剩 群黪娶鬣强 瞒砬各罐矗i 拦釜翅圈幽豳 - l q e 一一 齿叶睡莲中华水韭野大豆蓝睡莲水蕨 图2 0 部分珍稀濒危物种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贺风春,俞隽。多学科合作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风景园林,2 0 0 9 第二期0 8 5 2 5 第四章本地物种构建湿地景观乡土性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 4 3 2 不宜在苏州种植的外来物种 其他地域的植物,异地进行移植,一种可能就是难以适应异地环境自然灭 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二种可能就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在多种环境、 气候下生长;生长速度快,种群密度高;繁殖能力强、速度快,可以通过多种 方式传播;对干旱、污染等不利条件抵抗能力强,这种情况往往伴随着外来物 种入侵造成大量的本地物种失去竞争力,从而面临灭亡的危险,则称之为外来 物种入侵,在植物和动物上均有这样的例子,造成原生态的破坏和平衡。在生 态学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 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指的是生物由原来的 生存地,经过自然的或者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并对入侵地的生物 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者生态灾难的过程。外来 生物与外来入侵物种并不是一个概念,如西红柿、玉米等物种的引进丰富了人 们的食品,并没有对生态系统带来危害。只有对生态系统、栖息环境、物种、 人类健康等带来威胁的外来物种才是外来入侵物种。对于苏州的湿地系统而言, 常见的危害性比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大致陆生植物主要有白车轴草、一年蓬、 小飞蓬等,水生植物有水葫芦、水花生( 又名空心莲子草) 、浮萍等。 水葫芦( 图2 1 ) 的疯狂蔓延使很多水生 生物处于灭绝的边缘。据调查研究,水葫芦 超过水面3 0 就会造成很多弊端,阻断航道, 影响航运和排泄,成为农业、水利、环保的 头号敌人;限制了水体的流动,水体没有阳 光照射,变得发臭,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减少, 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破坏了河涌生态环 境;为血吸虫和脑炎流感等病菌提供了滋生 图2 l 水葫芦 图片来源:网络 地,滋生蚊蝇,为蚊子的幼虫提供了呼吸和繁殖的机会;破坏饮水资源,由于 造成堵塞,水体不能自由流动,各种污染源如重金属元素及其对人体危害的其 它微量元素不能有效清除,人直接或间接吸纳到有污染的水源;水浮莲覆盖水 面也加大了水的蒸发量,比敞开水面的蒸发量高出8 1 0 倍,造成水源损失; 对水源采水点的淡水水质的影响:大量的水浮莲覆盖水面会使水的p h 值降低; c 0 2 浓度增高;水的嗅值浓度、色度增高;水中的酸度也增加,使水资源的使 用价值大大降低,直至不能饮用。被专家称作患上了“生态癌症”。 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 第四章本地物种构建湿地景观乡土性 空心莲子草,1 8 9 2 年在上海附近岛屿出现,5 0 年代作猪饲料推广栽培,此 后逸生导致草灾。危害表现在( 1 ) 堵塞航道,影响水上交通;( 2 ) 排挤其他植 物,使群落物种单一化;( 3 ) 覆盖水面,影响鱼类生长和捕捞;( 4 ) 在农田危 害作物,使产量受损;( 5 ) 田间沟渠大量繁殖,影响农田排灌;( 6 ) 入侵湿地, 草坪,破坏景观;( 7 ) 滋生蚊蝇,危害人类健康。 4 3 3 多种类乡土性植物景观的配置设计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植物的配置设计是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湿地景观进行 生态设计,在植物的配置方面,要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还要尽量采用本地 植物。湿地公园中植物的整体配置格局遵循陆生植物一沼生植物一挺水植物一 浮水植物一沉水植物( 由岸到水、由高到低) 的规律。回 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达到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而且对水体污染物处 理的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多种植物的配置设计,从层次上,有大乔木,小乔 木,有灌木与草本植物,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将这些各种层次上的植物进 行搭配设计,可以使人产生移步换景,融入到大自然的感觉,也有利于多样化 植物的生长;从功能上考虑,可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 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的搭配。湿地水岸边以喜水乔灌木为主, 辅以各类开花小灌木,形成自然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态的植物景观,又能保持 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带来良好的生态效果;而在进行精心的配置后,或摇 曳生姿,或婀娜多态的多层次水生植物还能给整个湿地的景观创造一种自然的 美。在设计中应该有效利用植物的点植、片植、 对植、丛植、群植、孤植和混交等手法,实现 了乔、灌、草、藤的植物多样性。回 苏州种植的湿地植物的主要品种有亲湿地 植物( 图2 2 ) 水杉、水松、落羽杉、湿地 松、池杉、垂柳、旱柳、柽柳、等乔灌木,以 及接骨木、木芙蓉、鸢尾、萱草、美国薄荷、 花叶美人蕉、花叶芦竹等灌木、地被植物;沼 图2 2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 图片来源:自拍 。黄群芳,董雅文,陈伟民,张运林,葛幼松。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天目湖湿地公园规划。农村生态环境 2 0 0 5 ,2 l ( 1 ) :1 2 1 6 。王凌罗述金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中国园林2 0 0 4 ( 1 ) :3 9 - 4 1 2 7 第四章本地物种构建湿地景观乡土性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 泽地植物荇菜、萍蓬草、菖莆、黄花鸢尾、溪荪、花菖蒲等;水生植物一 一植物品种分四类:挺水类、浮叶类、漂浮型和沉水型,主要有:荷花、苋实、 伞草、香蒲、芦苇、水葱、黄菖蒲、千屈菜等。苏州工业园区的湿地公园在沿 金鸡湖岸及湖心小岛种植乡土性物种如落叶杉,芦苇,菖蒲,荷花,千屈菜等, 形成一幅鱼跃蛙鸣的生态自然景象,共同构成一幅江南特有的自然景象。苏州 三角咀生态湿地公园西塘河以东,阳澄湖西路以南的9 0 公顷地块设计为典型的 湿地植物群落景观,有鱼塘、芦苇荡,种植江南水生作物,如芡实、茭白、菱 角等“水八仙 ,水稻等江南农业特色景观。 ,2 8 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 第四章本地物种构建湿地景观乡土性 表1苏州金鸡湖湿地公园植物应用种类 陆生 植物 大乔木常绿 香樟 杜英合欢 落叶槭叶树枫树银杏乌桕马褂树 开花 白玉兰 函 合欢广玉兰 栾树 小乔木 桂花红叶李 :;。戳 海棠 圈 薹薇紫荆 ,避, 木槿 茶花 红枫 岸边 植物 乔木 水杉 池杉垂柳 匿 木芙蓉夹竹桃 灌木 云南黄弊黄杨海桐 水生 植物 睡莲 荇莎 l 出米黄苗蒲水生鸢尾 圈 慈姑芦苇 茭白 妨 。+ 。二, 。,1 ,:t t i j 淞。4 芡实 2 9 表2 相城区荷塘月色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应用种类 3 0 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第四章本地物种构建湿地景观乡土性 4 4 植物景观的色彩配置设计 湿地植物往往在叶色、花色等方面差异较大,这种色彩的反差,为湿地景 观营造提供了素材。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美感的最普及形式。 湿地的植物色彩大多取自于自然,因此在色彩组合上所受的限制比较大, 我们在绘画的时候是按照其光线对植物的色彩影响来绘制图画的,多以对于植 物而言,色彩要素大多来源于自然,黑夜白昼,春夏秋冬,阴晴圆缺都影响着不 同植物的不同色彩,特别是其中植物的色彩,植物的杆、叶、花的颜色都在随时 间的变化而变化着,而且每种植物有其不同的色彩及变化规律。根据不同的湿地 环境的特点,湿地环境的色彩分为二类,即自然色彩、人工色彩。对于自然的生 态湿地,色彩本身就很丰富多姿,而对于人工介入较多的湿地,怎样使色彩丰 富又能与环境相匹配,不影响生态,如湿地中鸢尾、水芹、芦苇荷花、睡莲随季 节的变换呈现不同的色彩。在考虑人工湿地色彩的组合时,注意在色彩协调统一 的基础上,做到局部色彩的活跃对比,既不能呆板单调,也不能过分刺激。同时, 注意时代审美倾向色彩的运用。 沿景观水系按照季节变换一般主要选择叶子或者花为红色,黄色,粉色或 者白色的树种,变为红色的或紫色的主要选用乌桕、枫香、黄连木、枫杨等骨 架树种,茶条枫、卫矛、红枫、鸡爪槭、山渣等小乔木,五叶爬山虎、南天竹、 小薜等下层植被。 变成金黄或黄褐色的主要选用鹅掌楸、臭椿、柿树、栾树、银杏、香椿、 无患子、小核桃、水杉、楸树、金合欢、核桃、榔榆等骨架树种,紫薇、腊梅、 石榴等小乔木,金缕梅、猕猴桃等下层植被。花为粉红色或白色系的小乔木主 要选用各类樱花、各类木兰科、紫荆、桃花、海棠、茶花等。可再选用夏鹃、 木槿、八仙花、栀 子花等灌木增加 层次感。或者同种 类不同色彩的植 物配置,例如梅花 是中国的传统名 花( 图2 3 ) ,苏州 勰黼 图2 3 苏州香雪海梅花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赵红梅湿地景观视觉形式设计初探山西建筑第3 4 卷第2 4 期2 0 0 8 年8 月 3 1 第四章本地物种构建湿地景观乡土性 苏卅i 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 光福香雪海赏梅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享有“香雪梅花甲天下” 之誉,乾隆皇帝曾六度赴香雪海赏梅踏春,梅花的色彩也是多彩多姿,有红梅 花,粉红梅花,白梅花,粉红白相间的梅花,各种颜色的梅花令人在赏梅的同 事感受梅花给我们带来的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苏州三角咀湿地公园的湿地观 赏区域植物景点有荷塘月色、水荡花田、曲溪红林、湿林蕨蔚典型群落,大乔 木有马褂木、银杏、枫香、无患子、香樟、木荷,乌桕、柳杉;小乔木有日本 樱花、红枫、鸡爪槭、卫矛;灌木有毛鹃,茶条槭、构骨等;地被有吉祥草、 大吴风草、石蒜、红花酢浆草、麦冬,紫露草,该类群落是秋季观叶的主要模 式。在常绿树的衬托下,叶色从黄色的银杏、无患子、马褂木到红色的茶条槭、 日本樱花、卫矛、火炬树、枫香、乌桕变化丰富。具有标志性的红枫在全年特 别是春秋两季保持鲜红色。耐荫地被常绿开花较多,可以弥补乔木的不足。湿 地岸边有香蒲、花叶水葱、荸荠、慈菇、再力花、紫芋、花叶芦竹,该群落植 物的叶形叶色的变化多样,有针形,剑形、戟形、特殊形等。浅水区玉蝉花、 溪荪、水生美人蕉、千屈菜、梭鱼草、黄菖蒲、芡实、荇菜、水生鸢尾,该模 式是观花的水生植物群。 4 。5 湿地动物 湿地动物也是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动物包括 湿地鱼类,两栖类,湿地鸟类。根据南京大学湿地生态研究所的苏州太湖湿 地公园生态专项规划,经初步调查,苏州太湖湿地植物包括浮游植物共7 门 9 7 种,维管植物共5 5 科1 2 1 种;动物包括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两栖 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共4 4 3 种。其中, 鲟( a c i p e n s e rs i n e n s i s ) 、白鲟( p s e p h u m s g l a d i u s ) 、斑鳖( r a f e t u ss w i n h o e i ) 、白鹳 ( c i c o n i ac i c o n i a ) 、黑鹳( c n i g r ) 、中华 秋沙鸭( m e r g u ss p u a m a t u s ) 、华南虎 ( p a n t h e rt i g r i s ) 、白鳍豚( l i p o t e s v e x i l l i f e r ) 等。湿地公园的美化环境中, 尤以鸟类的保育为第一要务。湿地中三五 成群的野鸭,跳跃在水中的小鱼,都构成 了一副自然的湿地景观( 图2 4 ) ; 3 2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中华 鬣嚣麟瀚 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 第四章本地物种构建湿地景观乡土性 因此在湿地公园的种植设计中,要特别考虑鸟类的栖息、繁殖的需要。在 鸟类集中活动、繁殖和栖息的地带,建立完全保护区,严禁人为因素干扰。在 保护区外围,观鸟活动依据地形建立几个观鸟所,并注意使其与所在林地融为 一体。针对重要湿地或湿地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应设置 重点保护区。在重点保护区内,可以针对珍稀物种的繁殖地及原产地应设置禁入 区,针对候鸟及繁殖期的鸟类活动区应设立临时性的禁入区。此外,考虑生物的 生息空间及活动范围,应在重点保护区外围划定适当的非人工干涉圈,以充分保 障生物的生息场所。 结语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 继书e 三日f 口 对于城市湿地的景观设计,通常就是分为两种设计手法:一种就是保护现 状,对原有的湿地进行维持,第二种就是简单整理,使湿地成为一种封闭的生 态系统,失去与城市和人类的互动关系,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不到发挥和提 升。本文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两个方面,通过对苏州地域文化的探索,研究 怎样尽可能的根据原有的地形地貌,原有的物种,根据当地的人文环境对城市 湿地公园进行景观设计。由于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营造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 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体会到想要成为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师需要 付出很大的努力,我论述的湿地景观乡土性也只是作为景观设计学这个庞大的 学科中的一部分,希望我的这篇论文可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 的景观设计学者对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进行更为切实的研究。 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附录太湖昙花庵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实践 附录太湖昙花庵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实践 1 现状概述 昙花庵位于太湖度假区中心区渔洋山法华山北麓山坞中,始建年代无考, 现有殿三间,附房两间。殿门上方,悬有清代尤侗所书“清莲现法 四个大字。 殿前有古银杏树、桂树。 庵内有被称为“镇庵之宝”的明刻观音菩萨碑。碑体布局巧妙,颇具艺术 价值。观音右手提一只细方格纹浅口长把花篮,蓝中置一条昂首翘尾的鲤鱼。 释家称其为“鱼蓝观音 ,俗称为放生观音,为佛教三十三体观音形象之一。 太湖桃花庵湿地公园的主要涉及思想是要把公园自然生态为主题的生态型 湿地公园概念。把公园建设成为调节区域小气候、维持碳氧动态平衡、净化空 气改善生活环境同时又为城市提供整洁、幽静、舒适、美丽的休憩场所。 图2 5 太湖昙花庵湿地原貌 图片来源:苏州清华苑景观设计公司提供 附录太湖昙花庵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实践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 2 发展条件及制约因素 原有条件比较好,有天然的浅水湾,水质清澈,少湖面漂浮物,原有一部 分杂树林和部分苗木林,植被覆盖率高。有2 个小枝叉深入湖中,形成天然的 堤岸,岸上有柳树和芦苇,非常生态,自然( 图2 5 ) 。 场地地势比较低,有受涝风险,与环山路高差近7 米,坡度较陡,场地内 有一层村民的房屋和渔船,形成生活污染,急需拆迁另行安置。场地内的苗木 林比较小,能利用的不多。沿太湖水岸的挺水植物破坏较严重,影响护堤效果 和美观。 场地的陆生植被以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为主,有极少量的小乔木,可分 图2 6 太湖昙花庵湿地原貌 图片来源:苏州清华苑景现设计公司提供 为6 种简单的群落类型:灌木丛、芦竹群落、野生油菜群落和人工菜地、草本 群落、藤本群落以及人工林。水生植被类型分为沉水植物群、挺水植物群和浮 叶植物群。鱼塘中以人工养殖的淡水鱼虾和螃蟹为主,并伴生螺蛳、贝壳等底 栖动物和浮游生物。我们在充分研究调查的基础上,一方面保留沿公路两侧的 混交树林( 图2 6 ) ,一方面恢复已被破坏的水岸线上的太湖芦苇带,形成良好 的自然环境。 3 吴文化特色的营造 保护生态湿地资源的基础上,以现代风景园林艺术手法处理自然乡土,塑 造别具一格的乡土景观形象。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突出太湖 3 6 苏州城市湿地公园的乡土性景观设计研究附录太湖县花庵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实践 独特的自然山水与吴文化交融的特点。研究太湖风景名胜区整个景观生态系统, 综合分析公园周边的水体、岛屿、湖湾、岸线、山体和植被等自然地貌特征, 结合吴越文化资源,对公园进行定位为:一个以湿地生态为主要生态环境特征 的场所;一个为多样化生物提供栖息,生态环境良好、完善的场所。凸显民俗 文化作为民俗文化工区的标段,如何集中展示民俗文化是重中之重。对于亭阁 楼观、乔木茂草,或高或下,或远或近,一出一入,一荣一凋的处理,大俗大 雅乃一线之隔。在实践中,参照许多造园个例并现场踏勘,尽植莲荷,近岸植 桃、梨、杏、梅,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在沟渠水边片植柳、榆、槐、 椿等乡土树种,使之榆柳成荫,青槐绿椿。尤其是在平缓之处植梅万数,种桃 千株,春风沉醉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