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略论黄庭坚七律之语言艺术.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略论黄庭坚七律之语言艺术.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略论黄庭坚七律之语言艺术.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略论黄庭坚七律之语言艺术.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略论黄庭坚七律之语言艺术.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论黄庭坚七律之语言艺术 摘要 黄庭坚诗在我国宋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 衰,从古至今吸引了大量学者对它进行研究。然而,学术界对黄庭坚诗歌的研究 长期存在着重思想内容而轻艺术形式的现象,并且两者间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水平 也很不平衡。正如著名学者章培恒所言:“以前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重内容而 轻形式,对作品艺术成就的分析往往只是一些大同小异的评语,或者是研究者用 抒情笔调所写的赏析,但并非对艺术形式的学术性分析。现在,艺术形式的重要 性己越来越成为研究者的共识,所以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 古典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品,任何诗歌都是诗人运用词语加以创造性组合的 产物,离开了特定的语言形式,诗歌的艺术魅力就不复存在。黄庭坚诗歌对后世 的影响历千年而不衰,这与其诗歌本身的语言特点亦有很大关系。本文从语言艺 术角度入手,选取最能代表黄庭坚诗歌特色的七言律诗作为考察对象,试图揭示 黄庭坚诗歌是如何通过用字造句的形式技巧来实践其诗学审美主张的。 本文分四个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概述黄庭坚七言律诗的基本情况,以及 七律语言艺术的研究意义所在;第二部分论述黄庭坚七律的用字艺术;第三部分 论述黄庭坚七律的句法艺术;最后一部分,通过分析探讨,总结黄庭坚七律语言 艺术的诗学意义。 总之,本文试图在黄庭坚诗歌的语言形式与文学思想之间找到一个的结合 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改善二者研究不平衡的状况做出有益的尝试。在增 加人们对黄庭坚诗歌的认识的同时,为深化我国古代诗歌语言形式和语言艺术研 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黄庭坚,山谷,七律,语言艺术 as t u d yo nt h el a n g u a g ea r to f s e v e n c h a r a c t e rl y u s 厂i u t t e nb y h u a n gt 州g j l a n a b s t r a c t p o e m sw r i t t e nb yh u a n gt i n g j i a np l a y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s o n g p o e mh i s t o r y t h e ya r er e a db yg e n e r a t i o n so fp e o p l ef o rt h o u s a n d so f y e a r s u pt on o w , m a n ys c h o l a r sh a v eb e e na t t r a c t e dt od or e s e a r c h e so n i t h o w e v e r , t h e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h a sp a i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o nt h ec o n t e n t t h a no nt h ea r tf o r m sw h e nt h e yd or e s e a r c h e sf o ra l o n gt i m e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 r ei sau n b a l a n c eb e t w e e nt h ef r u i ta n dt h el e v e lo ft h e r e s e a r c h a st h ef a m o u ss c h o l a r , m r p e i h e nz h a n gs a i d :t h ef o r m e r r e s e a r c h e so n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l i t e r a t u r es t r e s s e dm o r eo nc o n t e n tt h a no n t h ea r tf o r m s 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a r ta c h i e v e m e n tw e r ec o m m e n t sw i t h j u s tl i t t l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rs c h o l a r sa p p r e c i a t i o nw i t he m o t i o ns t y l e ,r a t h e r t h a nt h ea c a d e m i ca n a l y s i so ft h ea r tf o r m s n o w , t h ea r tf o r m sh a v e b e c o m eac o m m o ns e n s eo fr e s e a r c h e r s s ot h i ss i t u a t i o nm u s tb e c h a n g e da ss o o na sp o s s i b l e c l a s s i cp o e m sa r et h et o pq u a l i t yo fl a n g u a g ea r t e v e r yp o e mi s t h ep r o d u c t i o no f p o e t sc r e a t i v e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l a n g u a g e s t h ec h a r mo f p o e m sw i l ln o te x i s tw i t h o u tt h eg i v e nl a n g u a g ef o r m s h u a n g sp o e m s h a v ea l w a y si n f l u e n c et h ef o l l o w i n gg e n e r a t i o n s ,m o s t l yb e c a u s eo f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 l a n g u a g e t h i s a r t i c l ec h o o s e ss o m e t y p i c a l s e v e n c h a r a c t e rl y u s h io f h u a n g ,a n dt r yt od i s c o v e rh o wh u a n gp r a c t i c e h i sc h a r a c t e r ss y n t a xt h r o u g ht h ef o r ms k i l lo fw o r d sa n ds e n t e n c e s t h i s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t h ef n :s tp a r tg i v e sag e n e r a l i d e ao ft h eb a s i ci n f o r m a t i o no fh u a n g ss e v e n c h a r a c t e rl y u s h i ,a n dt h e r e s e a r c h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i t t h es e c o n dp a r td i s c u s s e st h ea r to fl a n g u a g e o fh u a n g ss e v e n c h a r a c t e rl y u s h i t h et h i r dp a r td i s c u s s e st h ea r to f s y n t a xo fh u a n g ss e v e n c h a r a c t e rl y u s h i t h el a s tp a r tc o n c l u d e s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h u a n g ss e v e n c h a r a c t e rl y u s h i t oc o n c l u d e ,t h i sa r t i c l et r i e st of i n dac o m b i n a t i o np o i n tb e t w e e n l a n g u a g ef o r m sa n dt h el i t e r a t u r ei d e o l o g yi nh u a n g sp o e m sa n dt h e n d i s c u s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t w o t h i sw i l lb eaa t t e m p tf o rt h e u n b a l a n c es i t u a t i o n i tw i l lm a k eaf u r t h e rr e c o g n i t i o no fh u a n g sp o e m s a n dm e a n w h i l ep r o v i d e sau s e f u lr e f e r e n c ef o rr e s e a r c h e so nl a n g u a g ea r t o f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p o e m s k e yw o r d s :h u a n gt i n g i i a n ,s h a ng u ,s e v e n c h a r a c t e rl y u s h i , l a n g u a g ea r t 浙江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浙江工业大学或其它教育 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浙江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日期:年月日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黄庭坚( 1 0 4 5 - - 1 1 0 5 ) ,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 洪州分宁( 今江西修水) 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英宗治平四年( 1 0 6 7 ) 进士。黄庭坚一生仕途坎坷,历任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 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即位时,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 官,后升迁官至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以其修史“多诬 为由,将他贬至涪州、 黔州等地。徽宗初,被放逐宜州,卒于贬所。黄庭坚诗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 的恶习,开一代风气,他的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 ,他又被推举为江西诗 派的开创者,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著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黄庭坚诗是我国宋代诗歌史上一朵奇葩。一直以来,人们在传唱、评论黄庭 坚诗的时候,仍未停止研究和学习的步伐,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 偏颇的现象,即重视内容而轻视形式。以句法为例,黄庭坚本人十分重视“句法” 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他的句法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然而,关于黄庭 坚诗歌句法的整体状况却没有专门的研究著作,句法研究只占山谷诗歌研究的一 部分,句法的具体特色及其在整个诗学史中的作用和地位我们仍不甚了然,这与 黄庭坚提出“句法 概念,“开古今一大法门,亦百世之师”( 昭昧詹言卷十) 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实际上,古典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精品,任何诗歌都是诗人运用词语加以创造 性组合的产物,离开了特定的语言形式,诗歌的艺术魅力就不复存在。字句是诗 歌文本的主要构成要素,是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在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形式 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孔子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这句话用于作诗也 同样恰当。好的诗人总可以用有限的言语,表达出无限的诗意,使言有尽而意无 穷,黄庭坚正是这样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七言律诗,在语言方面有着极其鲜 明的个人特色,他作诗重视炼字,讲求句法,在诗歌字法、句法上翻陈出新,这 些都成为“山谷体 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我国诗歌史上最大的诗歌流派一 2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江西诗派产生较大影响,后世对此多有佳评。因此,深入考察黄庭坚诗的语言 特色,对于研究其诗歌艺术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黄庭坚所有体裁的作品中,七言律诗最具有代表性,这也为历代诗家所公 认。本文拟选取黄庭坚七言律诗作为考察对象,着力分析其用字和句法艺术,以 期揭示黄庭坚七言律诗的字法句法特色及诗学意义,进一步加深人们对黄庭坚诗 歌的认识,并为深化中国古代诗歌语言艺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黄庭坚七言律诗概述 1 1 黄庭坚七律基本情况 黄庭坚一生创作甚丰,现存诗歌总计约1 8 7 8 首,其中五绝9 6 首,占总量的 5 ;五律4 8 2 首,占总量的6 ;五古4 8 2 首,占总量的2 6 ;七绝5 9 0 首,占 总量的3 1 :七律3 0 0 首,占总量的1 6 ;七古2 1 7 首,占总量的1 2 ;六言 绝句6 3 首,占总量的3 。而从不同时期创作数量的多少来看,黄庭坚的一生出 现过三次创作高峰期,第一次是从治平三年到熙宁五年( 2 2 岁 2 8 岁) ,作诗二 百六十多首;第二次是从元丰元年到元祜三年( 3 4 岁 4 4 岁) ,作诗达一千零二 十余首;第三次是从元符二年到祟宁三年( 5 5 岁6 0 岁) ,作诗三百六十余首, 而其它创作时期内作品数量相对较少。 从诗歌主题上看,黄庭坚的七言律诗中唱和诗的数量很多,主要是次韵与和 答的形式。以元祜间创作的诗歌为例,唱和诗几乎占黄庭坚这期间创作律诗总量 的一半,“次韵 、“和”、“答、“寄 、“赠 、“奉”、“送 等字眼在黄庭坚诗歌 题目中随处可见。黄庭坚这类诗笔法深刻而细腻,风格孤高傲世又从容旷达,情 理交融的特色尤为明显,作品如和答任仲微赠别、赠别几复、次韵吉老寄 君庸等。此外,黄庭坚诗歌中的咏物诗也很多,涉及对象包括音乐、绘画和书 法等,以及日常事物,如:茶、花、笔、笋、酒、鱼、蟹、荔枝、橄榄等,甚至 还有扇子、石屏、拐杖、铜壶等日用品,这些题材大大拓展了诗歌的创作主题。 黄庭坚这类诗以琐碎的事物入诗,配合典故学问,托物寓意,融情理于其中,以 此寄寓诗人的人格境界和生活雅趣,意趣上化腐朽为神奇,作品如次韵赏梅 等。当然,也不少有将唱和与咏物融为一体的,如次韵舍弟喜雨等。 从艺术风格的演变来看,黄庭坚七律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变化。具体说来, 早期七律多是刻意求奇之作,例如清明、奔棋二首呈任公渐,语气过于尖 刻,不够稳妥。稍后黄庭坚的七律呈现出新的变化,追求意远,诗歌内部的张力 增强,如次韵裴仲谋同年;语气简古生新,色泽淡雅,如冲雪宿新寨忽忽 不乐;诗意单行直下,有运古入律之意,如郭明甫作西斋于颖尾请予赋诗二 4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首。三十岁以后,黄庭坚七律开始讲求声调的拗峭,文字的清奇简古,这成为 山谷诗生新瘦硬风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其例有题落星寺四首和汴岸置酒赠 黄十七。四十岁以后的元裙年间( 即元丰八年元祜八年) ,“山谷体”逐渐形成, 山谷七律在追新求奇的同时日趋细密工稳,多押险韵且能稳妥精当,如戏呈孔 毅父。五十岁以后至逝世( 即绍圣元年崇宁四年) ,黄庭坚七律创作的晚期, 风格由之前的兀傲健拔逐渐转向质朴平淡、内敛老成,直逼“不烦绳削而自合打 的境界,如追和东坡题李亮功归来图和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语言 质朴平易,对仗舒宕而有古意,已达到剥落浮华的境地。 1 2 黄庭坚七律在其诗歌中的地位 黄庭坚是有宋一代诗文大家,山谷诗尤为历代诗论者重视,其最主要的原因 是山谷诗最能表现宋诗特色,台湾学者张高评先生在宋诗之新交与代雄一书 中对其做出较为确切的评价:“突出而集中表现宋诗特色,又有规矩准绳可以依 据者,则数黄山谷之风格最为典型 。1 这里所提到的“黄山谷之风格 对后世诗 歌与诗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奠定山谷诗在中国诗歌史中的重要地位。自宋历 元明清,标举学黄的诗派与受山谷诗风影响者均不在少数。 从北宋开始,黄庭坚诗即获得极高的声誉。他与苏轼并称“苏黄,并被吕 本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尊为江西诗派的宗主,江西诗风笼罩了南宋百余年, 南宋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都曾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宋元之际的方回, 金代元好问,桐城派大家姚鼐,均对黄庭坚颇为推崇。到了清代,时人甚至掀起 尊黄的高潮,论诗者如田雯在芝亭集序中说“宋人之诗,黄山谷为冠,其体 制之变、天才笔力之奇,西江诗派、世皆师承之 ,黄宗羲宣称“吾家诗祖黄鲁 直 2 ,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十中对他评价:“杜、韩后,真用功深造,而自 成一家,遂开古今一大法门,亦百世之师也。 3 ,王士祯更是有“瓣香只下涪翁 1 张高评宋诗之新变与代雄【m 】,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 9 9 5 年出版,第5 5 5 页 2 王友胜著唐宋诗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2 6 9 页 3 方东树著,汪绍楹校点,昭昧詹言卷二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拜、“平生一瓣香,敢为涪翁借 的赞语,清代后期出现以宗尚黄庭坚为主的创 作群体“同光派 ,至于黄庭坚的诗作,清施山望云诗话曾描述过如此盛况: “大江南北,山谷诗价重,部值十金。4 在黄庭坚所有体裁的诗歌中,其七律诗是特色最鲜明,成就最高的一体,历 来备受推崇。刘克庄在江西诗派小序中称其:“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 代体制之变,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 遂为本朝诸家宗祖。5 与其他诗体比较,七律受篇幅限制,还要押韵协调,句式整齐,排偶对仗, 章法上又不能单调呆板,如方东树所云“束于八句之中,以短篇而须具纵横奇态, 开合阴阳之势,而又要起结转折、章法规矩井然,所以为难6 ,较其他诗来易 束缚诗人的才情。而另一方面,黄庭坚大量创作七言律诗,约有三百首,占其诗 歌总数的近1 6 ,大大超过杜甫( 杜七律共一百五十九首) ,可见黄庭坚对自己才 学的自负和信心。对于山谷诗的七言律诗,不少论者都予以高度评价: 近世所论,东坡长于古韵,豪逸大度;山谷长于律诗,老健超迈。7 晁无咎言鲁直楚辞固不可及,而律诗补之终身不敢近也。 七言律诗极难做,善易得俗,是以山谷别为一体。9 大概律诗当专师老杜、黄、陈、简斋此皆诗之正派也1 0 七律宜先从王、李、义山、山谷入门,字字著力 欲知黄诗,须先知杜;真能知社,则知黄矣。杜七律所以横绝诸家,只是沉 著顿挫,恣肆变化,阳开阴合,不可方物。山谷之学,专在此等处,所谓作用。 义山之学,在句法气格。空同专在形貌。三人之中,以山谷为最,此定论矣。1 2 以上评论给黄庭坚七言律诗做出的评价,内容涉及到山谷七律的渊源、风格 特色、地位等方面,大致道出其七律所取得的成就,这也正是本文选取山谷诗七 律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本文选择黄庭坚七律为对象,希望达到如下目的: 珥傅璇琮,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 上册) 中华书局,1 9 7 8 年版,第3 7 9 页 宋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 。清方东树,汪绍楹校点,昭昧詹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普闻诗论,说郛本 6 傅璇琮,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 上册) 中华书局,1 9 7 8 年版,第2 7 页 7 宋吴可,藏海诗话,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版 傅璇琮黄庭坚和江西诗派资料汇编( 下册) 中华书局,1 9 7 8 ,5 2 0 页 方东树著,汪绍楹校点,昭昧詹言卷十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佗方东树著,汗绍楹校点,昭昧詹言卷二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6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描述山谷诗七律句法之基本状况,揭示山谷诗七律的用字和句法特点,探索山谷 诗七律的用字和句法艺术,展现山谷诗七律追新求变的宋诗基调,把握山谷诗七 律在中国古代诗歌旬语言艺术中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 1 3 黄庭坚七律语言艺术研究的意义 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发展到中晚唐,语言运用上出现绮碎陈熟的弊病,另外语 言的表现形式也日趋僵化。诗是语言的艺术,诗的革新首先是语言的革新,黄庭 坚就紧紧抓住通过语言变革以革新诗风这一环节,倡导广泛开拓诗歌语言取材范 围、打破传统诗歌语言陈规,所谓“词源广大 ,“点铁成金刀,靠以故为新、以俗 为雅”等都是这种主张的实施方法。当然,后代学者对黄庭坚的这些主张的研究 通常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将其归类到诗歌的思想内容、价值地位、艺术风格和诗 人的创作动机等层面,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事实上,真正从诗歌语言的具体实 践及操作层面进行探讨的著述还不多见。 先以用字为例,古人总结出很多的经验,如罗大经曾说:“作诗要健字撑拄, 活字斡旋。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入 与归字,贫与老字,乃撑拄也。生理何颜面,忧端且岁时,名岂 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何与且字,岂与应字,乃斡旋也。撑拄 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文亦然。诗以字,文以句。1 3 所谓“活字,即 能将全句贯穿成一气、能沟通上下文意的字,主要指副词、连词等,多是虚字。 在使用习惯上,宋人偏重活字,宋人在诗论中对此多有提及,如吕本中童蒙诗 训的“字活 说,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提到的“一字之工 ,范唏文对床 夜语中“死字使之活说等等,说的都是虚字的用法。而在山谷七律中,他用 虚字时有何特点,这种特点如何体现的,以及虚字在其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诗学意 义等等,这些在古人诗论以及现代著述中虽有所论述,但却很少有专门的研究, 同时还有颜色字的用法,叠字的用法,数词的用法,词类的活用等等,也都是处 1 3 张葆全主编,王昶等撰写,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 第4 4 6 页 7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这种情况。因此,对黄庭坚七律用字艺术的研究就很有必要,本文将对一些特 色字进行分析,以期对山谷诗的用字艺术有所了解。 其次看句法。叶燮曾说:“宋诗在工拙之外,其工处固有意求工,拙处亦有 意求拙,若以工拙上下之,宋人不受也。 1 4 这里所谓“在工拙之外 ,是说宋诗 对传统诗歌中工拙的刻意脱离。而处在宋代诗歌时代背景下的黄庭坚,他的七律 的工拙又有何变化,在诗歌中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地方。张耒曾云:“以声律作诗,其末流也,而唐至今谨守之。独鲁直一扫古今, 直出胸臆,破弃声律,作五七言如金石未作,钟馨声和,浑然有律吕外意。近来 做诗者,颇有此体,然自鲁直始也。1 5 所谓“破弃声律 ,指出了黄庭坚对诗歌 格律的超越,而“浑然有律吕外意”,则涉及到句法对诗学意义上的追求了。除 了超越格律之外,黄庭坚诗歌中的句式节奏又有哪些变化,像“管城子无肉食相, 孔方兄有绝交书 ( 戏呈孔毅父) 之类诗句,它的句式节奏的变化对山谷拗峭 奇崛的诗风有何影响;面对中晚唐偶对问题的困境,山谷诗中出现了像“舞阳去 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次韵裴仲谋 同年) 这样的诗句,“舞阳与“叶 为地名,与其对偶的却是人称名“贱子 与“公”,下一联中“白发写入,“青山”描景,人景对举,这类特殊对仗在山 谷诗中有着怎样的特点,我们该作何理解;还有山谷诗中出现的常见句法现象, 如错位句、兼语句、连动句、散文句等,其诗学意义又是怎样的,凡此种种,都 是我们在论述过程中都有涉及。通过对这些句法现象的描述与分析,使我们对山 谷诗句法艺术有更为确切的认识,这也正是本文研究黄庭坚七律语言艺术的意义 之所在。 h 清王夫之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3 年版,第6 0 1 页 1 5 吴文治宋诗话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3 8 4 1 页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黄庭坚七律的用字艺术 从语言层面来说,字组成句,句构成篇章。无论是文,还是诗,字都是基 础,是最基本的元素。对于诗歌而言,字用的好坏有时候会影响到一句甚至是整 首诗。古人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尤其重视用字,对炼字的论述,更是数不胜数。 当然,我们这里谈到的“用字”的概念,比“炼字”的内容更加宽泛,古人要“炼 的字,是通常所谓的“句中有眼 中的“眼”,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往往 起到关键作用的一个点,而我们在这里讲到的“用字则包含除了“炼字之外 的其它一些字,可以是反映出山谷诗歌特色的许多个点,如下面将要探讨的颜色 字、数词等。鉴于学界对“炼字”现象研究已经很多的情况,本文就不再对其着 力讨论了。 2 1 山谷诗中的颜色字 中国古代诗歌总体上十分注重视对意境的描写与渲染,这和绘画有很大的 相似之处,古人把联系概括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对于画面的欣赏,我们 首先感受到的通常是画中的色彩,而颜色字是刻画意境的一种常用方法。与不同 意象搭配,就形成不同的意蕴,颜色字在黄庭坚诗中表现很活跃,譬如有的颜色 字只是对事物的一种修饰,如红糁、黄菊、白发、绿荷、青山等;有的颜色字是 事物的组成部分,如皂白、熊白、黄金、黄山、白蚁等;还有的颜色字与事物搭 配之后,具有了特定的意义,如青眼、白眼、青牛、青女、青衫、黄粱等。下面 我们将对黄庭坚七律中颜色词的特点进行描述,并对颜色字在表达思想和艺术特 色方面加以分析。 ( 1 ) 颜色字的使用情况 我们对黄诗中的色彩词进行了数量统计,作为叠词使用只作一次统计,如 “青青”等,现将黄诗中的色彩词做以下分类: 自类一白:6 0 次;素:3 次;银:2 次;共计6 5 次 红类一红:1 7 次;丹:7 次;朱:8 次;赤:3 次;绛:3 次;粉:1 次共 计3 9 次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绿类一绿:1 6 次;翠:6 次:碧:9 次;苍:7 次共计3 8 次 黄类一黄:3 0 次;金:9 次;共计4 4 次 青类_ 青:3 9 次共计3 9 次 黑类一黑:1 次;墨:4 次皂:2 次:乌:2 次共计9 次 其他一紫:9 次; 山谷诗中的色彩词的使用有时只是为了避免重复,颜色字进行替换对诗句 影响不大,但更多时候是用不同的颜色字是为满足不同的表达需要,很难替换。 譬如如“丹枫”中“丹”是丹砂般鲜艳的红色,“朱樱 中的“朱是比大红活 泼的朱砂红,这里是为了准确描写事物,辨别色彩的深浅、明暗的差别;又如如 “丹徒 “朱轮一个是地名一个是人名,若改成“红徒 “赤岸就会让人不知 所云,这里是为了尊重事物约定俗成的名称;再次,也有为了押韵的需要,如寄 黄从善的韵脚依次是“硎、青、星、霆”,所以第二旬“渴雨芭蕉心不展,未 春杨柳眼先青 中的“青”从颜色上讲或许能改成“绿 、“碧、“翠 等,但从 押韵的角度来说就不行了,当然,从用典的角度来说则更更不行,因为“眼先青 即为“青眼典故的化用,改动之后便没有这个意义了。 ( 2 ) 颜色字的搭配 在山谷诗中,同一色彩往往可以用来修饰描写不同的名物,又可与同义词 一起组成同义并列复用结构,还可相同两字相叠使用。下面选取山谷诗中几种颜 色举例如下:( 数字表示出现次数) a 白:白发1 2头白4白鹤3 白头2白眼2 白蚁2白鸟2自璧 2白日2 白须白牛白鹿白马白云白毡白鼍白鸥白鱼白石自鬓翁白 醪白砂白鹭 以上除头百是主谓结构外,其它则为偏正结构。 b 青:青眼5 青山5 青林2 青云2 青铁青袍青钱青牛青灯青 天青衫青影青帘青女青云青玻璨盆眼青,柳青 以上“眼青,“柳青 是主谓结构外,其余皆是偏正结构。白青眼 c 黄:黄花5 黄菊3 黄鹂3 黄犬2 黄粱2 黄尘黄葛黄流黄 落黄雀黄墟黄云黄山黄卷黄绶黄榆 d 红:红烛2 红肌红银杯红袖红杏红糁残红红螺面红榴 l o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红雨 e 绿:绿发2 绿树2 绿荷绿荔支绿衣绿丛绿杨条绿色 ( 3 ) 颜色字的搭配特点 在山谷七言律诗中,颜色词往往不是单独出现,而是在一联中成对使用, 使不同的色彩或对比鲜明,或互相映衬,使其构成美丽协调的画面;有时色彩的 搭配也集中同时出现于一句之中或分散于不同的联中,黄诗中的颜色词出现的相 对集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如: 白云行处应垂泪,黄犬归时早寄书。( 次韵寅庵四首) 满地悲风盘翠竹,半丛寒日破红榴。( 题双凫观) 绿发朱颜成异物,青天白日闭黄墟。( 哀逝) 紫燕黄鹂驱日月,朱樱红杏落条枚。( 和答赵令同前韵) 此外,山谷诗中颜色字的使用还有明显的特点,即表示颜色的功能消褪, 指人代事的意义增多。以山谷诗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颜色“青”字为例来看,“青 在“青林“青山 等组合中无疑是其本义绿色,而在“青眼 一词中则有了特 别的含义在里面,通常蕴含着黄庭坚的喜爱与向往的情愫。“青眼出自魏晋时 阮籍的典故,传说阮籍能作“青白眼”:看他尊敬的人时两眼正视,露出虹膜,则 为“青眼”;看他不喜欢的人时两眼斜视,露出眼白,则为“白眼”。“青眼在这 里传达的是作者对外界特定事物的心理感受和精神追求。如: 故人相见白青眼,新贵即今多黑头。( 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 今日相看青眼旧,他年肯作白头新。( 次韵奉答文少激推官纪赠二首) 九日黄花倾寿酒,几回青眼望归尘。( 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登快阁) 以上四例均提到“青眼”一词,而例中与“青眼 相对的则是“朱弦”, 用的是伯牙琴的故事,在此喻指“知音 ;又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我行 堤草认青袍 中的“青袍 ,在古诗中即有“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庾 信哀江南赋中有“青袍如草,白马入练”;杜甫渡江中有“渚花张素锦, 汀草乱青袍 ,皆是取自古时中下层官吏士人所着官袍的颜色,“青袍”在此是一 种身份的象征。总之,在山谷这句诗中颜色字更多的是消褪示色功能,而成为营 造语境的构词方式。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总之,黄庭坚在写景叙事时,尽量不让颜色字其显得裱丽妖艳,很少有红情 绿意的脂粉气息,他诗中的形象常常给人以清冷之感,用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以 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理论来看,色彩本身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反应和 内心的写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山谷诗务去雕饰、平淡瘦硬的风格。 2 2 山谷诗中的叠字 同一个字重叠在一起使用实际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词里的叠音词,拆 开后不可单说,如“纷纷渺渺悠悠”“苍苍”,一种是单音词的重叠形式, 是一种语法上的形态变化,如“遥遥 “青青“时时”“处处 。在论及诗歌的叠 字时古今人多不加区别,统称为叠字或迭字、重言、双字等。叠字在诗歌中的独 特表达功能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叶梦得石林诗话说:“诗下双字极难,须 是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 。1 6 山 谷2 3 0 首七律中,共出现叠字4 8 次。 先看山谷诗中叠字的意义类型。 ( 1 ) 有的强调程度,如: 行行秋兴已孤绝,不忍更临山夕阳。( 曹村道中) ( 2 ) 有的用于绘色,如: 杨柳青青春向分,遥知河曲万夫屯。( 寄顿二主簿时在县界首部夫凿石塘河) ( 3 ) 有的强调范围,如: 空使君如巢幕燕,将雏处处度春秋。( 次韵吉老寄君庸) 南陌东城处处春,不须移槛损天真。( 孙不愚引开元故事请为移春槛) 歌楼处处催沽酒,谁念寒生泣自华。( 和王明之雪) ( 4 ) 有的用于摹声,如: 少年多事意易乱,诗律坎坎同寒螫。( 和仲谋夜中有感) 地远城东得得来,正如湖畔昔衔杯。( 次韵清虚) ( 5 ) 有的用于状貌,如 暮雪霏霏若撒盐,须知千陇麦纤纤。( 春雪呈张仲谋) 晡叶梦得石林诗话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4 1 1 页 1 2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咏雪奉呈广平公) 畚插如云声凶凶,风埃成雾气昏昏。( 寄顿二主簿时在县界首部夫凿石塘河) 风力萧萧吹短衣,茅檐霜日淡晖晖。( 寄张仲谋次韵) 杜陵白发垂垂老,张翰黄花句句新。( 和师厚秋半时复官分司西都) 秋风淅淅苍葭老,波浪悠悠白鬓翁。( 渔父二首) ( 6 ) 有的摹写动态,如: 田园恰恰值春忙,驱马悠悠昆水阳。( 同孙不愚过昆阳) ( 7 ) 有的强调频率,如: 到宫莫道无来使,日日北风源雁归。( 送刘季展从军雁f - j - - 首) 年年献寿须欢喜,白发黄花映角巾。( 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二首) 黄花事了绿丛霜,蟋蟀催寒夜夜床。( 吉老受秋租辄成长句) ( 8 ) 有的突出主观感受,如: 岑寂东园可散愁,胶胶扰扰梦神游。( 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二首) 风入园林寒漠漠,日移宫殿影枚枚。( 赵令答诗约携山妓见访) 再看山谷诗中叠字的分布位置,位于一二字的有4 处,位于三四字的有3 0 处,位于五六字的有3 处,位于六七字的有1 1 处,即“七言中叠字绝不会位于 第二三字,第四五字。也就是说,叠字必然位于一个双音节音步内,不能跨两个 音步,否则就会破坏诗句的韵律结构。1 7 山谷诗叠字多有暗冷、缥缈之色,这与他清雅淡泊的情怀、追求隐逸的志 趣是相一致的。山谷诗利用叠字摹形、绘色、拟声,具有较强的表现功能和修辞 效果。首先,叠字结构紧凑,不能拆分,在诗句中单独成为一个节拍,使诗句节 奏鲜明、清晰;其次,叠字兼有双声的铿锵和叠韵的婉转,所以特别圆润悦耳; 再次,叠字能使诗句形式整齐、气韵流走;最后,句首的叠字能引人注目,旬末 的叠字能传达悠扬的余韵。 孙力平:杜诗句法艺术阐释,江西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2 4 页 1 3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3 山谷诗中的数词 山谷七律中的数字对既多且好,这里单列一节以作详细讨论。 通常情况下,古诗中的数词较多时候是以“数词+ 名词”的方式出现,量词 很多情况下都被省略掉了。古汉语中数词的主要作用是在名词( 含名词性成分) 前修饰限制名词、在名词后对名词进行陈述和在动词前修饰动词。而古代数词多 作谓语,现代数词作谓语的极少,也有数词用于旬末表强调的。 数词在黄庭坚的七言律诗中极为常见,笔者将山谷七律中最常见的数词的使 用情况在下面表格中表示出来。据统计,在山谷2 3 0 首七律中数词总共出现了 3 3 8 次,平均每首诗约有1 5 个数词。更有甚者,在题神移仁寿塔诗( “十二 观音无正面,谁令塔户向东开。定知四梵神通力,曾借六丁风雨推。蝇说冰霜如 梦寐,鹦闻钟鼓亦惊猜。从今不信维摩诘,断取三千世界来 ) 中,竟然出现了 六个数词。可见,数词的大量使用是黄庭坚七律诗的一个重要特点。下面的表格 统计了山谷诗中出现的数词情况( 单位:次) 数一 二 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总 词计 次8 49 1 3 4 11 21 18241 6 2 0 3 0 4 8 4 03 3 8 数 ( 1 ) 数词分布的位置: a 首字 三级定知鱼尾进,一鸣已作雁行连。( 王圣美三子补中广文生) 万竿苦竹旌旗卷,一部鸣蛙鼓吹休。( 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二首) 千林风雨莺求友,万里云天雁断行。( 宣阳别元明用觞字韵) 两都秋色皆乔木,二祖恩波在细民。( 读曹公传) b 第三字 琼瑶万里酒增价,桂玉一炊人少钱。(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 天于万物定贫我,智效一官全为亲。( 次韵戏答彦和)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 江橘千头供岁计,秋蛙一部洗朝酲。( 和师厚郊居示里中诸君) c 第五字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世态已更千交尽,心源不受一尘侵。( 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 盖世功名棋一局,藏山文字纸干张。( 题李十八知常轩)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寄黄几复) 沙场旗鼓千人集,渔户风烟一笛横。( 卫南) d 第六字 胸中淳于吞一石,尘下庖丁解十牛。( 发赣上寄余洪范) 骐麟堕地思千里,虎豹憎人上九天。( 再次韵寄子由) 望子从来非一日,因人略不寄双鱼。( 迎醇甫夫妇) 汤帝咨嗟惩六事,汉庭灾异劾三公。( 六月闵雨) e 尾字 眼见人情如格五,心知外物等朝三。( 漫书呈仲谋) f 一、二字 十二因缘无妙果,三千世界起秋毫。( 戏题葆真阁) g 一、三字 一邱一壑可曳尾,三沐三璺取刳肠。( 梦中和觞字韵) 三冬一雨禾头湿,百斛几痕牛领疮。( 再次韵和吉老) h 五、六字 别乘同来二千石,化民曾寄十三徽。( 与黔停张茂宗)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 行李淮山三四驿,风波春水一双鸥。( 送陈氏女弟至石塘河) 何处胡椒八百斛,谁家金钗十二行。( 梦中和觞字韵) i 其他 三雨全清六合尘,诗翁喜雨句凌云。( 次韵张昌言给事喜雨) 县楼三十六峰寒,王粲登临独倚阑。(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 偶无公事负朝喧,三百枯棋共一樽。(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 ( 2 ) 数词与对仗 数词与数词对偶的形式,叫做数字对。数字对在诗歌中运用比较灵活,在不 同的语境有不同的示意功能,有表示数量上的加减的,有表示数量上对称的,有 对被修饰物精确限定的,有表模糊修饰用来夸张或缩小的。数字对与具体事物结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时,能够加强描述对象的真实感,引起人们的联想,便于人们从整体上对事物 的把握。下面列举山谷诗中常见的三种数字对。 a 小大相形 七律对仗的两句,句意往往以正对为劣,反对为上。大小对比,旬意相反, 粗细相形。小大相形最直接的体现还是在数字对中,如以下例子: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登快阁) 张宗泰点评此句时说:“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川8 “千山 和“一道 不仅是小大相形,还是高下相对。这一联意蕴甚丰,既是景语也是情 语。: 江橘干头供岁计,秋蛙一部洗朝酲。( 和师厚郊居示里中诸君) 有桔树可供衣食,有蛙声可醒酒,写出隐居生活的自由自在无拘管。“千头 和“一部”小大对比。 b 字面巧对 有些数字之间的对仗并不是严格的数字对数字,而是借其字面构成巧对。如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中“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山谷曾 对人举这一联作为律诗之法。九方皋是春秋时的相马专家,曾为秦穆公出外求马。 所以九方皋之“九 并不是真正的数字,而是人的姓名。在这里将人姓名中的“九 与数字中的“千一对举,实属字面巧对。 总之,通过数词构成名词性词组和诗句成分,对仗工整,或塑造辉煌的气势, 或造成强烈的反差,给整首诗营造出澎湃的气象,表达出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是 山谷七律中用数字写景述情的一种较为显著的诗法表现。 2 4 山谷诗中的虚词 大量使用虚词是黄庭坚七律的另一大特色。在黄庭坚七律中,虚词不单数量 多,使用的频率高,而且用法灵活,运用巧妙,使诗句增色,情趣斐然。一般情 况下,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才能组合出完整 培清张宗泰鲁岩所学集 1 6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语法结构。虚词除了自身意义以外,还可以表达尊谦、亲呢、范围、语气、情 态、程度等言外之意,因此它的作用又不可小觑,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 之千里。范唏文曾说;“虚活字极难下,虚死字尤不易,盖虽是死字,致使之活, 此所以为难”。1 9 范氏在此承认了虚字的活用最难,这从侧面亦能证明山谷七律 大量使用虚词所取得的成就。下面我们从山谷诗中虚词的使用情况,以及虚词的 句法功能两个方面略加分析。 ( 1 ) 山谷诗中虚词的使用特点。首先,山谷诗中虚词出现的频率极高,我 们以常见的5 5 个虚词为例,2 3 0 首七律中共出现了8 3 4 次,平均每首诗中出现 3 6 个虚词。鉴于黄七律中虚词使用的范围广且频率高,全部统计出来较为繁琐, 在不求精确的情况下,我们把出现频率较低的虚词暂不计算在内,如“宜 出现 两次,“尤 出现一次,“毕竟”出现一次等。具体出现频率如下:( 单位:次) : 不,1 1 4 ;相,5 0 ;何:4 6 ;未,4 6 ;自,4 2 ;与,3 9 ;为,3 6 ;能,3 5 ; 须,2 9 ;已,2 8 ;更,2 3 ;莫,2 1 ;从,2 0 ;只,1 6 ;非,1 6 ;安,1 5 ;共, 1 3 :且,1 2 ;若,1 2 ;定,1 2 ;将、1 1 ;向、1 1 ;复、l l ;方、1 0 ;正、1 0 ; 独、1 0 ;因,9 ;曾,9 ;惟8 ;以,8 ;稍,7 ;忽,7 ;但、6 ;果,6 ,略, 6 :绝,6 ;却,6 ;最、5 ;会,5 ;颇,5 ;必,4 ;皆,4 ;乃,4 ;虽,4 ; 暂、4 ;唯4 ;俱,4 ;屡,4 ;并,3 ;于,3 ;所,3 ;辙,3 ,甚,3 ;敢, 3 ;总,3 。总计5 5 个虚词,8 3 4 次。 其次,山谷诗中虚词的位置极为自由,几乎可以出现在诗句中的任何位置。 如: a 首字 不腾渥水称神俊,应出岐山作瑞符。( 嗣深尚书弟啐日) 略有生涯如谷口,非无b 肆在成都。( 次韵寅庵四首) 欲解铜章行问道,安知石友许忘年。( 次元明韵寄子由) b 第二字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c 第三字 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 再次韵寄子由) 1 9 范唏文对床夜语卷二,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4 1 8 页 1 7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落日已迷烟际路,飞花还报洞中春。( 和答刘太博携家游庐山见寄) 挂剑自知吾已许,脱骖不为涕无从。( 李濠州挽词二首) d 第五字 紫参可掘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 送顾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