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江总诗歌研究(2).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江总诗歌研究(2).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江总诗歌研究(2).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江总诗歌研究(2).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江总诗歌研究(2).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本文以江总诗为研究对象,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对其诗歌创作加以全面观照,并 进而透视其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的影响。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用两节的篇幅分别从江总的生存环境及生存方式、寄托佛教与沉迷艳情两方 面入手,阐述江总的生平和思想。第二章在对其诗歌与前后代诗人诗作的比较中作具体 分析进行题材分类研究,把江总的诗分为宫体诗、咏物与景物诗、感怀诗、应令应诏诗 四类,其中感怀诗又分为悼亡诗、征戍诗、赠答诗等。第三章对江总诗进行艺术分析。 从其诗歌哀艳动人、沉静、苍老而深沉的风格特征及语言与意境方面论述其诗歌的整体 艺术特色。随后总结江总诗在声律方面的基本特点,并对其在七言诗发展过程中所做的 探索和贡献给予关注。 关键词:陈代江总诗歌艺术特色 a b s t r a c t a bs t r a c t b a s e do nt h es t u d yo fj i a n gz o n g sp o e m s ,a n do nt h eb a s i so ft a l k i n gt h ev a l u ea n d w o r t ho fh u m a nl i f e ,t h ew r i t e rw a n t st om a k eaf u l lo b s e r v a t i o nw i t hh i sp o e m sw r i t i n g ,a n d t h e nf o c u s e so nt h ei m p a c t s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f u t u r ep o e m sg e n e r a t i o n s t h ef u l lp a p e r 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m a i n l ya sf o l l o w s :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 w i t ht w os e c t i o n s ,w h i c hi sf r o m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p a t t e r so f s u r v i v a l ,a n df r o mt w oa s p e c t so fb u d d h i s mp i n n i n ga n di n d u l g i n gi nl o v e ,e x p l a i n sj i a n g z o n g sl i f e a n di d e a s i nc h a p t e rt w o ,c o m p a r i n gj i a n g sp o e m s 晰t hw o r k so fo t h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s p o e t s ,t h ew r i t e rs p e c i f i c a l l ya n a l y z e da n d s t u d i e dt h es u b j e c t so fj i a n g sp o e m s , a n dp u tt h e mi n t of o u rm a i nt y p e s :p a l a c ep o e t r y , o b j e c ta n ds c e n e r yp o e t r y , r e c o l l e c t i o n p o e t r y , k i n g so r d e r sp o e t r y t h er e c o l l e c t i o np o e m sc a na l s ob ef u r t h e r l yd i v i d e di n t o p o e m so nd e a t h ,p o e m so na r m y , a n dp o e m so na n s w e r i n gf o rg i f t t h ec h a p t e rt h r e ei so n t h ea r ta n a l y s i so fj i a n g sp o e m s h i sp o e m sh a v eas t y l eo fak i n ds a d n e s s ,b e a u t i f u l n e s s , q u i e t n e s s ,d e p t ha n db e i n gf u l lo fe x p e r i e n c e s t h ew r i t e rt r i e st od e s c r i b et h ew h o l ep o e m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f r o mj i a n g sw r i t i n gs t y l e ,l a n g u a g ea n dd e e p e s tm e a n i n g a n dt h e ns u m su p t h eb a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i sp o e m si nt h es o u n da n dr h y t h m ,a n dp a y sg r e a ta t t e n t i o nt oh i s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a n de x p l o r a t i o ni nt h ec o u r s e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p o e mw i t hs e v e nw o r d si n as e n t e n c e k e yw o r d s : c h e nd y n a s t y j i a n gz o n gp o e m s a r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l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 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互f 鳖 日期:丝z年月泣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作者签名:刁净敛 导师签名: 越兰塾 日期:竺z 年上月垒日 日期:鲨立年上月金 日 引言 己l吉 ji 口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相对而言,对南朝文学的研究以齐梁之前更为详尽。就 诗歌而言,陈代诗歌的风格多有沿袭齐梁诗风的一面,我们对南朝诗歌的了解,较多仰 仗于文选和玉台新咏,而这两部总集均编辑于陈代之前。于是,陈代诗人的作 品,除了陈后主之作屡屡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被后人提起,总体上几乎成为文学史 上研究的盲点。尤其是对个别著名的诗人作全面而系统的专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而 江总历经梁、陈、隋三代,其作品又是大部分作于入陈以后,因此,其虽在南朝名盛一 时,是近体诗发展史上一位很著名的诗人,为时人推崇之极,然后代的评论家,或因习 惯以政治和道德标准来衡量文学成就的眼光,常常影响到对诗人诗作的客观评价,而其 政治上的“狎客”身分及其不负责任,由人品及作品,对其诗歌也持否定态度;或将之 依附于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研究之上,将之作为“齐梁余波、“梁陈宫体 来看待,于是 对江总诗歌不做具体分析,一起抹杀。偶有肯定,要么给一个总括式概念,过于模糊: 要么针对一、两首诗,又失之片面。总之褒贬不一,为了对江总的诗歌研究状态,有一 个明晰的印象,现就手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全面化系统化分析,对江总的诗歌进行详 尽的专题研究,以期对江总诗有一个更为准确而深入的把握。 关于对南朝诗人江总的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 陈诗部分录其现存所有诗篇。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了江总的别集。在萧 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中,给予“有文学天才,无政治手腕”的中性评价。中 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陈代部分对当时文学现象和诗人诗作给以较稳妥的评价,其 中较新的见解是:“江总时有悲凉之音”。曹道衡、沈玉成主编的南北朝文学史作为 大规模的断代文学史,除了对陈代部分作出更为全面、细致的论述以外,对其时主要作 家又多有创见和颇为妥帖的新的补充,如“江总五言清爽朴素。陈代诗人过去在诗史 上的评价普遍不高,而通过现存所有江总相关的资料可以看出其创作特色还是非常鲜明 的,他在诗歌形式、意境、意象、语言诸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后代诗人很多启发。譬 如他把佛教思想的某些成分不是用宣说的语言而是用微妙的诗歌意境来表达,需要给予 应有的重视。这在马海英的陈代诗歌研究中有粗略的论述。马海英在这篇论著中在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阐明事实的基础上,对前人有关江总的某些误解和偏见给予必要的澄清。而对于江总生 平资料、评论资料的整理,诗歌内容题材的归类,创作特色的分析,还有对前人的继承 以及对后人的影响,声律特点和贡献方面的总结都还有所欠缺。换言之,有关江总诗的 总体研究尚存进一步拓展的余地。因此,本文拟以江总诗歌研究为题,尽量全面系 统客观地对江总的思想及其诗歌加以总结。 2 第1 章生平思想研究 第1 章生平思想研究 江总( 5 1 9 - 5 9 4 ) ,字总持,济阳考城( 今河南兰考) 人。生长于南朝梁代,卒于隋平 陈之后,出身高门,他的十世祖江统是西晋名臣,曾作徙戎论n h 八十三知名于世。九 世祖江彪,在东晋初亦颇显赫:五世祖江湛是宋文帝的心腹大巨,为元凶劭所杀;曾祖 江学文是南齐士族的头面人物。到了他父亲江钚时,社会地位略见衰落,早卒。陈书 本传载:“总七岁而孤,依于外氏”,“幼聪敏”,“及长笃学有辞采,家传赐书数千 卷,总昼夜寻读,未尝辍手。”梁初,他曾和梁武帝同作述怀诗,诗成后,梁武帝 深为赞赏,从此出名。曾为武陵王萧纪和丹阳尹何敬容属官,迁尚书殿中郎,累官至太 子舍人。张缵、王筠、刘之遴对江总都非常器重,和他结为忘年之交,“高谈意未穷, 晤对赏无极 ( 刘之遴酬江总) 。梁末,台城陷,总避难至会稽,憩于龙华寺,后 流寓岭南,寓居广州舅父萧勃家多年。及元帝平侯景,征为始兴内史。陈文帝天嘉四年 ( 5 6 3 ) ,回建康,任中书侍郎;宣帝时,累迁司徒右长史,掌东宫管记,得与太子陈叔 宝相接近。后为太子詹事,朝臣孔奂反对,认为他只是“文华之士”,但陈叔宝仍坚持 任用。江总为太子詹事后,与陈叔宝为长夜之饮,曾被宣帝免职。陈叔宝即位,江总历 任吏部尚书、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要职。隋文帝开皇九年( 5 8 9 ) 陈平,江总入长安, 依然贵显,官居上开府,旋以年老求南归,卒于江都( 今江苏扬州) 。 江总“笃学,有辞采。”他既有诗才,为人又容易相处,所以得到了陈后主的宠信, 不过,江总陪伴后主,只重饮酒、声色、赋诗,并不勤于政事,唯与后主和陈暄、孔范 等在后庭纵酒赋诗,被称为“狎客”。因此,江总缺乏政绩而只有文名,这是后人对他 的客观评价。 1 1 江总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 1 1 1 江总的生存环境 南朝的梁代社会,陈寅恪论日,“梁武帝时期虽然号为极盛 ,“真可谓太平盛 世”,“至梁武帝时,无不趋向奢侈腐化 。乜1 9 3 以蚰柙啪虽然在走下坡路,但毕竟曾 经是一个太平而繁盛的时代;在乱离之后的大多数诗人的回忆里,那时的生活显得珍贵 和幸福。周弘让答王褒书日:“昔吾壮日,及弟富年,俱值邕熙,并欢衡泌,南风 雅操,清商妙曲,弦琴促坐,无乏名晨,玉沥金华,冀获难老。 其中快慰,自不待言。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但灾难来得是如此突然和残酷! 经过梁末动乱,陈代建立之后,社会恢复了它的相对安定,据陈书本纪的记载, 陈代诸帝屡有抚恤人民之举,如节俭国用,减免租赋,大赦天下。在陈代诸帝的努力经 营下,国家太平,国力渐有恢复。据曹道衡考察,梁末动乱之后,谢王刘萧等大族几乎 衰落殆尽。口瑚啊6 就王i 谢而言,陈书所载王氏入陈后有几个官位较高,谢氏则只 在孝行传中有一个谢贞。他们对当时社会的局势已基本上丧失了作用力。而江总的 济阳江氏属于原先次重要的世族。从陈书记载来看,江总虽然很受尊重,一生贵显, 却未曾左右过大局。即便是陈叔宝的帝王之尊,对社会局势也是无能为力的。同时,南 方蛮族应运而起。乜b 2 0 3 呻2 “1 椰4 陈高祖本人出身低贱,是被列为吴人的低等北人。武 将则多南方的土豪洞主。这些武人在梁末就开始左右形势,陈代建立之后,他们或是朝 中高官,或是拥兵独霸一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同时,疆域越来越狭小,到了陈代已是南朝之最。据隋书- 地理志:“逮于陈 氏,土宇弥蹙,西亡蜀、汉,北丧淮、肥,威力所加,不出荆、扬之域。”国境极为蹙 迫。经济实力也非常赢弱,在陈书帝纪中,诸帝,特别是武帝、文帝,那么节俭, 又总是在减免租赋,反复大赦天下,无非是因为国力贫弱,社会骚动不宁,需要借此来 寻求安定。同时又面临来自强大北朝的威胁。陈宣帝太建间的北伐,以失败告终,更削 弱了国力。而况太建十三年时,隋朝就已开国,陈朝已经是瓮中之鳖了。陈寅恪一针见 血地指出:“陈亡不过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乜b 1 9 3 因此,陈代社会无论皇权还是世族 的力量都十分有限。 当然,世族至少在表面上还是享有尊贵的地位,新兴的武人对世族的传统地位也不 能不有所认可,并常以亲近风雅的姿态向之靠拢。如大将侯安都为始兴曲江雄豪,却工 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亦颇清靡。不仅如此,他还数招聚文士,命以赋 诗,第其高下,以差次赏之,成为历史记载中陈代很显盛的文会。璐体传体现出对文学的 重视。所以南方蛮族的兴起,对贵族文士表面上并未构成什么威胁,相反,他们还是钦 羡文士的。 陈代诸帝也都提倡文学。陈高祖武将出身,却也曾“于桥上观山水,赋诗示群臣 。 晦1 本纪永定二年三月世祖“崇尚儒术,爱悦文义”。5 1 本纪后主更是“雅尚文词,旁求学艺,焕乎 俱集。每臣下表疏及献上赋颂者,躬自省览,其有辞工,则神笔赏激,加其爵位 。 嘲坤5 这样,有“辞宗学府之称的江总,得到后主的赏识也就不奇怪了1 奉传。 4 第l 苹生平思想研究 江总所历陈代就诗歌而论依然是以士族为中心,寒门人士虽然实力地位有显著增 长,但在文化上尚无力打破士族的垄断。杜晓勤在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一书中说: “虽然梁陈两代寒人多显,但他们在文化艺术方面几无建树。”“齐、梁、陈三史的文 学传中,也未发现寒人。 陈代社会相对安定,残存的世族文士一方面力量薄弱,但 却也得到君主和新兴贵族的尊敬礼遇,依然高高在上,并处于权力中心。文学渐渐恢复, 至后主时又繁荣起来。 1 1 2 江总的生存方式 陈代社会给残存的贵族提供了暂时的庇护,片刻的安宁,使他们得以享受尊荣的生 活。然而他们再无经邦治国的理想抱负追求,也失去了严肃正统的生活信念。这是由以 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梁末动乱给文士带来了幻灭感。梁末动乱,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江南 的世族湮没殆尽,世族文化也随之遭遇了灭顶之灾:“洪儒硕学,解散甚于坑夷,五典 九丘,湮灭逾于帷盖”。7 3 卷四沈不害上文帝书请立骅当然,最重要的是给包括江总在内的许多 诗人心里带来了幻灭感,使他们很难再怀有什么理想抱负了。由极盛到覆亡的巨大打击, 剥夺了他们的安全感。这巨变,使他们感觉到任何理想都不可靠,任何幸福都不长久, 都不可依赖,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 。 其次,灭亡的命运使他们产生恐惧感。经过了梁末动乱,陈代社会虽然一时还保持 着安宁,而诗人内心不可能不感受到强大的压力,处在浓郁的衰亡气氛中。他们很难再 有远大的抱负,认真的追求,严肃的责任;他们的生存方式,也随之倾向于阴柔和圆滑, 富于智慧而注重实际。眼前的享乐,生活中一切美丽的东西,是他们格外爱惜的,而遥 远的未来,则是一种不可知。 我们来看江总的生存状态:他历梁、陈二代乱亡,仕梁、陈、隋三朝,享寿七十六, 为世文宗,泽遗后人,表现了不易学得的生存机智。可见他非常的圆滑聪明,懂得保护 享受自我生命。江总对自己尸位素餐却是处之泰然,不以为非。陈书本传引他的自 叙文,颇能见其为宦与处世态度:“历升清显,备位朝列,不邀世利,不涉权幸。尝 抚躬仰天太息日,庄青翟位至丞相,无迹可纪;赵元叔为上计吏,光乎列传。官陈以来, 未尝逢迎一物,干预一事。悠悠风尘,流俗之士,颇致怨憎,荣枯宠辱,不以介意。太 建之世,权移群小,谄嫉作威,屡被摧黜,奈何命也。后主昔在东朝,留意文艺,夙荷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昭晋,恩纪契阔。嗣位之日,时寄谬隆,仪形天府,厘正庶绩,八法六典,无所不统。 昔晋武帝策苟公曾日周之冢宰,今之尚书令也。况复才未半古,尸素若兹。晋太尉 陆玩云以我为三公,知天下无人矣。轩冕倘来之一物,岂是预要乎? “弱岁归心 释教,年二十余,入钟山就灵曜寺则法师受菩萨戒。暮齿官陈,与摄山布上人游款,深 悟苦空,更复练戒,运善于心,行慈于物,颇知自励,而不能蔬菲,尚染尘劳,以此负 愧平生耳。”文中说到后主对他的任用,是起于“留意文艺”。同传引后主授江总尚书 令一职的策书,奖语也是“胜范清规,风流以为准的,辞宗学府,衣冠以为领袖”,重 在他的为人风范与文学才能。所以,后主虽然将江总擢在宰相的高位,其实并没有委托 以实际政务的用意;江总当然明白这一点,他也并不觉得自己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才能。 因而他很乐意在这显贵的位置上,做后主的文学之臣。 如上所引,晚年他总结自己的一生,称“官陈以来,未尝逢迎一物,干预一事, 以致“权移群小,谄嫉作威”。并引用晋太尉陆玩的话说:“以我为三公,知天下无人 矣”,这里的引用十分微妙,是自嘲,亦是嘲世。甚至说“那官帽就象路边拣来的一样, 哪是我想要的呢? 陈书本传载,梁末朝廷派他及徐陵聘魏,出使北朝,他称疾不 行。我们知道,当时出使北朝是很冒险的事情,弄不好就会被扣住,这方面的例子比比 皆是。江总是真的生病了,还是他不愿去冒这个险? 不得而知。又梁末侯景乱间,文士 多遭受国破家亡之悲,而江总却寻得一佛寺龙华寺“幸避地而高栖”,以得“保自然之 雅趣,鄙人间之荒杂”,后又远走广州,在乱世中尽量保护自己。他为人“宽和温裕”, 善于回避冲突。他自己所言:“岂降志而辱身,不露才而扬己”,正流露了他的圆滑人 生哲学瞄俦二十七江尊謦心赋。又当陈末之前,以江总之年龄、智慧,该是很明白时局的,然 而身当权宰的他,却没有极言直谏后主,恐怕也是权衡利弊后的保身之策。他也非常懂 得享受生命,在那样动荡的时代,居然为自己辟了一处精美的庭院,耽玩世外1 。他明白: “人生复能几,夜烛非长游”( 山庭春日诗) ,因此珍惜他能得到的快乐,在他的 山庭里“户对忘忧草”,“樽中良得性 ( 春夜山庭诗) ,创造出一个乱世中的桃 源。最后,他自小归心释教,又“深悟苦空 ,“却不能蔬菲,尚染尘劳”墙二十七硝自 触,可见佛教对于他只是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严肃的信仰。诸多事例证明,江总拥 有阴柔的智慧,尽量把握自己能够得到的享乐。他是实惠的,懂得在乱世中保护自己, 1 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引建康实录及杨修之诗注云:南朝鼎族多夹青溪,江令宅尤占 胜地。张忱石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5 年版。 6 第l 苹生平思想研究 尽可能地享受生命。却没有严肃的信仰,认真的生活态度和执著的追求。这种生存方式, 是信仰迷失后明哲保身的结果。 我们再来看时人与后世对江总的评价。如陈书本传的赞语,一面称他“笃行义, 宽和温裕”,一面指责他在政治上的不负责任:“后主之世,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 日与后主游宴后庭,共陈暄,孔范等十余人,当时谓之狎客。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 有言之者,辄以罪斥之,君臣昏乱,以至于灭。从陈书江总传中的这段文字 看,江总简直就是一个追随陈后主荒淫纵乐的亡国昏相,不仅被认为人品恶劣,甚至间 接导致了陈亡。陈书后主本纪亦间接表达了此观点:“宾礼诸公,唯寄情于文酒, 昵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轴。谟谟所及,遂无骨鲠之臣;权要所在,莫非侵渔之吏。政刑 日紊,尸素盈朝,耽荒为长夜之饮”而后世,更有指责他为“败国奸回 博九的。 胡国瑞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中说道:“江总以执政大臣,不恤国事,一味以诗文为 统治者宫廷淫乐助兴,终至国家灭亡,实是文人最卑鄙的典型。”张溥有言:“后主狎 客,江总持居首”,进而严厉批判其人品:“国亡主辱,竞逃明刑,开府隋朝,眉寿无 恙,春秋恶佞之人,有厚福者如是哉”。隋王通在中说事君篇1 中说:“江总,诡 人也,其文虚。 阮逸注:“总,字总持,与后主为长夜之饮,相和为诗,不持政事, 此诡佞可见矣。 杨慎在升庵诗话韩退之诗中说道:“韩文公赠张曙诗云: 久 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考曙之为人,亦无奸佞似江总者,若日以文才论, 何不以鲍照、何逊为比,而必日江总乎? ”王世贞艺苑卮言亦有“江总献谄丽辞” 之言。以“恶佞 、“诡佞”、“奸佞”评其人品,可见是十分严厉的。当然,人们可 以指责他既在其位即应谋其事,不过那是危险的,江总无意做那样的选择。因而这样一 个慈善不涉荣利的佛教徒,怎同于奸佞小人? 然正是江总的此种性格,加之投后主所好, “留意文艺 ,身为冢宰的他必是失职的。 况且,从江总入隋之诗文看,他是有悔悟的,而并非如张溥所言:“开府隋朝,眉 寿无恙。 在梁故度支尚书陆君诔中,江总叹日:“东海成田,南冠永絷”,此典 出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日: 南冠而絷者,谁也? 有司对日:郑人所献楚囚也,可见江总入隋,并非安然处之,而是心如囚徒。他 为陈良将鲁广达所作悼诗、墓铭,亦足见其负罪内疚感。再者,入隋后风格之悲凉,亦 知其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并非一人之力所为。陈走向灭亡之路,亦有其历史必然 1 四部丛刊文中子中说。 7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所以无论对江总其人还是作品,我们都应持客观公允的态度。, 1 2 寄托佛教与沉迷艳情 信仰迷失后圆滑而实惠的生存方式,需要有所寄托与沉迷之事,以排遣生命之时光。 传统的思想文化,被包括江总在内的同时代的许多诗人加以改造,以适合他们的时用。 儒成为一种学术追求,道偏重于养生不死,而更重要的是佛教。他们信佛,既借之解脱 尘世烦恼,却又不排斥世俗享受。所以他们同时又沉迷于女性之美,沉迷于肉体上的、 精神上的艳情。需要说明的是,从政为官与标榜空无,尊奉儒学或信仰释道,本来有可 能是相互矛盾、彼此冲突的东西,而在他们那里却已经变得可以兼存、融通。他们认为 思想学说的斗争其实是无意义的,人生本无可争议的原则。 1 2 1 寄托佛教 江总诗中也有表现儒学精神有关的内容,表现儒家成就功名、安邦治国思想感情的 作品。如表现功业、忠义思想的赠洗马袁朗诗和提倡歌颂政教礼乐的应制文字释 奠诗应令、 秋日侍宴娄苑湖应诏诗、侍宴玄武湖诗、宴乐修堂应令诗、 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咏采甘露应诏诗等等,但这很难说是诗人内心的信仰。 而佛教在当时非常兴盛,民众狂热地信仰佛教。江总也自叙与摄山缘,归心释教。 这与他沉浸于佛教,以求解脱,以此行事不无关系。宗教是“人的真诚而又虚幻的心理 需要”t g 蒯r ,在他心里一方面有着梁末动乱带来的幻灭感,预感灭亡的恐慌,无法有安 邦治国之功业抱负,心无着落,烦恼便起。另一方面,暂时的安定又让他可以苟安生存, 可以沉浸于他的寄托。于是便去亲近释教,寻找寄托,摆脱烦恼,正如慧弼所言:“无 为之贵可以娱情,有待之烦徒劳人耳”n 们卷九躺传。在当时,佛教似乎是救治一切烦恼的 法宝。它可以济众生,救世界:“用拯黎元,扶助国土”,“能照诸天宫殿,能与众生 快乐,能销变异恶星,能除谷贵饥馑,能遣怖畏,能灭忧恼,能怯怨敌,能愈疾病。” n 订眷二 金光明经做成了太平治世的法宝。它能满足人的一切愿望:“寿命财产之愿,念而 必谐,色声味触之须,求而皆遂。身心疾恼,怜悯疗治,牢狱怖畏,方便解释。 n 妇卷 - - - + a 虚蟑菩萨忏文 “求富贵,须禄位,延寿命,多子息,生民之大欲,世间之切要,莫不 随心应念,自然满足。 n 订卷二 “鲫斋忏文几乎人能想到的要求,它都给予你。既能借之 解脱尘世烦恼,又不排斥世俗享受。 从佛教本身及当时佛教的理论特点:世俗化趋向,意境之美,以及佛徒之优游地位 r 第1 章生平思想研究 相关而言,亦有许多适于文人信仰之处。 佛教的世俗化首先表现在它与儒道融合并存。如释宝琼“兼采玄儒”n 们誊七稚璩传释 安廪“性好老庄,早达经史”n 0 1 巷七释安肿,释智聚“儒释通弘 n 0 3 誊十释智聚传,释智琳通 “礼义庄老 番十铹传释真观通“儒道群经n 。3 誊三十双震俦,当时佛教的兼融特点也使 它容易流行。 其次,佛教已变得世俗化。一是对贪欲的包容。当时流行之大般涅桀经讲“一 阐提亦有佛性 ,即作恶多端者亦有佛性,为贪欲提供了方便之门。又讲“常、乐、我、 净”,为享乐放纵提供了方便之门。又与之相伴而行的菩萨戒本衡量佛徒持戒的标 准,不在于他是否犯杀、盗、淫等行为,而在于他是否有这些动机,这就为盗、淫等开 了方便。“2 1 9 褥删这些理论使贪欲变得合理化。 又关于淫欲,据释智颚净土十疑论:“纵使妻房不能顿断,渐渐生厌作不净观 淫欲烦恼,渐渐减少。”这种渐渐断淫欲,是对淫欲作了让步。 佛教对于蔬菲的要求也很低。如江总“不能蔬菲 嘲誊二十七扛总宜敦,也可“深悟苦空” 嘲眷二十七扛总自触,痴迷佛教。 佛徒也参与政事。续高僧传载释洪偃“会齐使通知,舟车相接世祖文皇 敕令统接宾礼呻1 卷七释洪僵传是释家从政之一例。且佛徒也争斗,佛门也不清净,佛 门中还有贪污现象。可见佛教的世俗化,也就是接近俗人,信之者自然就多了。 所以,佛教在当时适合多数人信仰。它跟儒道不矛盾,跟艳情不矛盾,跟人生的逸 乐以至罪恶都不矛盾。它的世俗化,即它的大众化。文人信之者自然也多。 佛教不仅本身已适合信仰,社会还给予佛教优游的地位。做一个佛徒是很幸福很优 游的。徐陵在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中言信佛之十利:第一地位尊贵:“佛法不简旧 流,入者则尊,归依则贵,上不朝天子,下不让诸侯,独玩世间,无为自在”;第二生 活悠闲:“身无执作之劳,口餐香积之饭,心不妻妾之务,身饰刍摩之衣,朝无践境之 忧,夕不千里之苦,俯仰优游,宁不乐哉”;第三利是有闲情逸致:“躬无任重,居必 方域,自璧朱门,理然致敬,夜琴昼瑟,是自娱怀,晓笔暮诗,论情顿足”;第四种好 处是不受政治局势变化的干扰:“假使棘生王路,桥化长沟,巷吏f l j l ,何因仰唤,寸 绢不输官库,升米不进公仓,库部仓司,岂须求及 ;第五种好处不受世事纷烦的干扰: “门前扰扰,我且安眠,巷里云云,余无惊色,家休小大之调,门停强弱之丁,入出随 - 1 5 ,往还自在 ;第六利是没有作恶的条件,利于修行;第七和第八利是生活环境安静, q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利于修行,第九利是识过去将来之因果;第十利再强调其尊崇“旷济群众,为天下之师, 水陆空行,皆所尊贵,言必阁黎和尚,书辄致敬和尚,远道嗟咏,贵贱颞仰 。种种利 益,说明了佛徒地位的优越,生活的优闲,正是超越凡俗的上人。因此文人趋之若鹜。 当时佛教意境之美与文学意境美有契合之处,佛的境界本来就是完美的,僧徒生活 的环境,山林寺庙等,也是优美的。佛教与山林契合,诗人也喜爱山林,这使佛教与诗 结合到一起。n 3 b 嘶3 1 佛教境界,如说法雨法云“慈悲轻雨,与祥风而并飞,菩提宝云,共飞烟而合彩 叭1 卷二十八娑罗斋忏文如入幻境。说戒、禅:“戒与秋月俱明,禅与春池共洁 n 们卷十五胨伯智解讲 鳓,又具备明洁之美。说放生是“嗷嗷岌岌,万万千千,鼓鳃掉尾,相望自然,薛网无 挂,任钓不牵n 4 1 卷四馀孝克天台山修特智蟥禅师放生碑,具备圆满的美。佛教的境界确实含很多审 美的成分。而且论佛的语言也很优美,如徐陵称智颧讲经为“妙说 1 4 m 四徐孝克与张郦, 慧达极赞肇论“绝妙好辞”m 眷五慧达夹科肇论朐,说明讲论佛教的语言也很美,经论有 的就直可视作文学作品。如张君祖道树经赞:“峨峨王舍国,郁郁灵竹园。中有神 化长,空观体善权 本身就是诗。江总优填像铭,则有神妙脱俗之美“如花譬 象,若火疑龙,毫光此遇,法相今逢,眸云齿雪,月貌金容,大仙下降,避席为恭。” 他的香赞是对佛的崇拜:“海岸相传,香流大干,不吹自转,将销更燃。 这些言 经之辞,既有佛教意境的熏染,又不乏艺术与审美的质素。从而为佛学与文学搭建起沟 通的桥梁。 佛教的环境是幽静的山林寺庙。僧人喜爱这样的地方,如释昙瑗“山泉林竹,见便 忘返7n 0 1 者二十一释县瑗传释智远“毕志山泉n 0 1 卷十六释智远传,因为这些地方便于沉静心神。而 文人也喜爱这些地方,因为它们的美。这样,他们钟情于共同的东西,佛教和文学便可 以互相渗透,这最初表现在文学对佛教景物的描写中,浸入了佛意。 总之,当时佛教与文人有契合之处。一是佛与儒道并行,且佛教趋于世俗化。二是 佛徒地位尊贵优游。三是佛教意境之美吸引文人。故佛教在当时盛行,文人多信之。 江总家世信佛,据江总修心赋、自叙及陈书江总传载:江总弱岁归 心释教,年二十余入钟山就灵曜寺则法师受菩萨戒,侯景乱时避乱会稽憩于龙华寺。龙 华寺乃祖上所构,“左江右湖,面山背壑”,总避难于此,“聊与苦节名僧,同销日月, 晓修经戒,夕览图书,寝处风云,凭栖水月。 “华戎莫辨,朝市倾沦 。啼持二十七础謦 心赋正是国难之时,江总却躲进寺里修心念佛,于国于家何用? 此固非勇夫所为,然江 1 0 第1 章生平思想研究 总不过一介文士,除了悲情地抒发一番,也确实无法力挽狂澜。江总崇佛诗1 1 首,收 于广弘明集统归篇第十有七,虽未及全诗十分之一,对探其思想却很重要。一部 分崇佛诗或于诗题,或从内容,或以小序,或依史实,时间多可推断,由此诗人心灵轨 迹得以呈现。明庆寺首旬云“十五诗书日,六十轩冕年 ,可知作于诗人6 0 岁时, 即陈宣帝太建十年( 5 7 8 ) 。太建七年( 5 7 5 ) ,总任太子詹士,次年因“与太子为长夜 之饮,养良娣陈氏为女,太子微行总舍”而免。两年后,又领左骁骑将军。宦海沉浮, 令“耳顺之年”的他悟出世事难料,不如潜心释教。在纷扰的战乱中,崇佛的他惟有借 禅理忘却哀痛。从江总崇佛诗,可见,其年龄愈长,对佛教归宿感愈强,心态也愈恬淡。 晚年与摄山寺布衣上人交游,深悟佛家苦空之义,更复练戒,运善于心,行慈于物,颇 知自励。可见他平生受佛教思想影响之深。他与佛有深缘,便因“深悟苦空”嘲卷二十七江 总自叙,在佛教中可以摆脱烦恼。他“幸避地而高栖,凭调御之遗旨,折四辩之微言, 悟三乘之妙理,谴十缠于系缚,祛五惑之尘滓 如此得以“久遗荣于势利,庶忘累于妻 子。”嘲,二十七雠謦心鼢求得心灵之纯净。静卧栖霞寺房望徐祭酒诗中,诗人在沉静 的佛寺中徘徊,脱却人世烦恼。游摄山栖霞寺诗中,诗人又惊呼“三空豁已悟,万 有一何小 。这便算是彻悟了。佛教是他生命中必须的追求。所以从江总一部分崇佛诗 可以体现其般若色空观。般若色空观实践的最好途径,便是置身山水以摆脱世俗捆绑。 晋宋之际,将山水与佛理结合的谢灵运,“继承了慧远、支遁、孙绰等以般若色空观观 照自然山水的审美实践,并把它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山水诗赋,十分喜欢用般若学的惯 用词汇,如空、幽、寂、灵、清等 ( 普慧南朝佛教与文学) ,江总崇佛诗这些词 出现频率也很高:“三空豁已悟,万有一何小 ( 游摄山栖霞寺) 、“情幽岂狗物, 志远易惊群 (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游虎丘山精舍) 。也正是这种“色不异空,空不 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色空观,使其虽“历升清显,备位朝列”,却“不邀世 利,不涉权幸 陆掩二十七江总自鼬。但他当然“不能蔬菲,尚染尘劳”。他只是沉浸到那 样一种宁静中去,以此从俗世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其崇佛诗受康乐体影响很大,如:“暗谷留征鸟,空林彻夜钟” ( 入龙丘岩精舍) 、“石濑乍深浅,崖烟递有无 ( 入摄山栖霞寺) 等等,均 不失为秀丽的山水图,因此他的崇佛诗同样也是景物诗。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1 2 2 沉迷艳情 以欣赏女性之美、描摹女性生活乃至身边器物为主要内容的艳情诗,早在陈代以前 已经流行很久。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梁代宫体诗,过去人们曾经作出严厉的指斥,认为 这是帝王荒淫生活的反映。但近年来,研究者也开始注意到,梁代宫体诗人在其日常生 活方面,似乎并无特别出格之处。如简文帝萧纲称“立身先须谨重”n 5 律纪,而史书对 此亦有肯定。到了陈代,情况就有所不同。陈代文人不仅在生活方面采取放纵的态度, 而且不以此为耻,相反津津乐道,公然标榜,这反映出一种人生观念的变化。钟惺曾说 过六朝人似乎终日无所事事,只把精神放在情艳二字上。用在陈代,才是最贴切的。 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数陈后主和江总。史载后主于宫中起临春、结绮、望仙三 阁,“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近古所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朝日初照,光映 后庭。”n 朝眷六十五张贲妃传艳情之境界,有如仙境。其宠妃张丽华“每瞻视盼睐,光采溢 目,照映左右。常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啼埔七奉传这真是艳 美得邪乎。其实,帝王的享乐生活,奢糜放纵也是平常之事,只消表面上保持庄严谨重 便可以了。后主特别的地方,是对此的张扬。史称其“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 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 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临春 乐等,大旨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嘲卷七本传欣赏女性的美,已经成 为一种公开的生活内容,一种无须为之羞愧的趣味。也许,人生在他们看来真是过于短 暂而不可靠,才这样毫无顾忌。同样的态度,也表现在文人之间。江总宛转歌歌日: “步步香飞金薄履,盈盈扇掩珊瑚唇。已言采桑期陌上,复能解佩就江滨。竞入华堂要 花枕,争开羽帐奉华茵。不惜独眠前下钓,欲许便作后来新。后来瞑瞑同玉床,可怜颜 色无比方。谁能巧笑特窥井,乍取新声学绕梁。宿处留娇堕黄珥,镜前含笑弄明踏。” 此处是对一位明丽耀眼的得宠新人的描写。让我们看到她动人的娉婷之态:她“金箔 饰鞋,步履款款。一把“盈盈 团扇,遮掩着鲜若珊瑚的红唇,显得那样美艳! 她不仅 长得绰约多姿,而且妙解情意,刚才还只在桑中、“陌上 见面,就已如“江滨 神女 一般含情“解佩”了。接着而来的,便是凯旋式的“竞入华堂要花枕,争开羽帐奉华茵 ( 锦缛) 这位新人,旦暮之间就以迷人的“巧笑”、“绕梁”的妙韵,获得了故 夫的欢心,占据了女主人公昔日的“玉床”。此后传来的消息,便都是新人那“宿处留 1 2 第1 章生平思想研究 娇”、“镜前含笑”的风光了。诗中对新人的描写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再有梅花落二 首其一:“妖姬坠马髻,未插江南踏。转袖花纷落,春衣共有芳”和衡阳 殿下高楼看妓:“起楼侵碧汉,初日照红妆。弦心艳卓女,曲误动周郎。并歌时转黛, 息舞暂分香。挂缨银烛下,莫笑玉钗长。”新入姬人应令:“数钱拾翠争佳丽, 拂红点黛何相似。本持纤腰惑楚宫,暂回舞袖惊吴市。”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艳情的 气息,可以窥见时代风习。 佛说五蕴皆空,艳情却是对人生欲念的沉溺,这之间本该是相互冲突的。确实,当 站在佛学义理的立场,江总其人有时也会排斥“色”,不过反映了他有时对艳情的烦倦。 但这并不足以真正地排斥艳情,因为他的人生立场是游移变通的,可以不断转换的。无 论佛教还是异性,只要能够借以摆脱现实人生的压迫,只要能够从中找到心灵的宁静或 刺激,他就完全可以在两者之间往复流连。也正因此,江总诗中艳情、佛理都很发达, 都有超出前人的地方。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题材分类研究 江总历仕梁、陈、隋三代,“历升清显,备位朝列。”嵋倦二十七聪皂船正因如此, 他对下层社会了解甚少,从而大大地影响了其创作成就。在我国古代,他算不上何等重 要的作家,且历来以写作侧辞艳曲的“狎客 身份见谤,尽管这样,他在中国文学史上 的地位也不容我们忽视。他是继著名诗人沈约等人之后,出现在当时文坛的领袖人物。 所流传的一百来首诗,取材相当广泛,内容比较丰富,艺术非常纯熟。某些名篇佳作, 表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基本创作倾向。他的诗歌创作,继承了前代 诗歌创作的传统,影响着后世的诗歌创作。江总诗有许多创新之处,其语辞、意象、意 境、结构,有不少为后来诗人所吸收。所以在此有必要重新评价其作品。章培恒、骆玉 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这样评价江总:“在后主宫廷文人中,江总最为著名。”“作 为文学家,他的才华仍为后世所重。 唐代诗人常在各种意义上缅怀江总。如刘禹锡 称江总为“南朝词人北朝客 ( 金陵五题江令宅) ;杜甫日:“远愧梁江总,还 家尚黑头 ( 晚行口号) ;韩愈日:“久钦江总文才妙”(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 李商隐赠杜牧日:“前身应是梁江总”( 赠杜牧司勋) ,而杜牧不以为忤,又说“满 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总费才( 南朝) ,肯定其文才而不苛责其宴游误国,是 较公允的。另外,许敬宗( 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 、许浑( 游江令旧宅) 、 罗隐( 清溪江令公宅) 也都对江总表示了钦羡。 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陈诗辑录,江总现存诗1 1 0 首,其中乐府3 3 首,且以五、七言为主,五言为甚。依其内容,大体可分为宫体、崇佛、咏物写景、感 怀与应令应诏几种。 2 1 宫体诗 提及“宫体诗”,必须先弄清“宫体 的含义。宫体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历史性名 词。据隋书经籍志所言“梁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 雕琢曼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流宕不已,迄 于丧亡。陈氏因之,未能全变。还有梁书简文帝纪中所记梁简文帝萧纲“雅好 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日宫体。”在 宫体诗的研究中,在对宫体概念界定的把握上仍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从而导致了人 1 4 第2 章题材分类研究 们的不同理解。归纳起来,迄今最有影响的是两种说法:其一认为,宫体诗即艳情诗; 其二则认为宫体诗实是一种新变体诗,它以艳情为主,也包括其它题材。第一种说法虽 然准确地把握住了宫体诗内容上的特点,却未能从风格上加以必要的限定,易与传统艳 诗相混淆;第二种说法虽注意到宫体诗体貌上的特征,却忽略了宫体诗内容上的特点, 则又易与一般的新变体诗相混同。我们认为,宫体诗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有着一 个比较明晰的生命周期,是一种流行于梁代后期,即萧纲入主东宫以后,以迄初唐以轻 艳为特征的艳诗。就具体题材来讲一言以蔽之,宫体诗乃是歌吟女性艳类风姿及男女艳 情的情诗。 江总的宫体诗以女子、闺情为描写对象,历来评价不高。从唐姚思廉到明张溥直至 当今,江总宫体诗纤靡浮艳,甚至导致了陈亡的观点一脉相承。按上述界定标准统计, 江总宫体诗2 5 首,约占其全部诗作的2 2 7 ,且以五、七言为主,七言为甚,以乐府 为主要体裁。“宫体艳诗有述欢好者,有述怨情者”( 王夫之姜斋诗话) 。 所谓欢好诗描写欢悦和好景象,江总今存9 首。梅花落二首其一、内殿赋新 诗、秋日新宠美人应令、新入姬人应令、宛转歌、梅花落、东飞 伯劳歌、和衡阳殿下高楼看妓诗、折杨柳。 如描写歌妓舞女的容貌形态的梅花落二首其一,生动再现了舞女的发型装饰和 优美舞姿。“妖姬坠马髻,未插江南挡。”发型如此妩媚,容颜当然妖艳,没有佩戴流 行的“江南趟 ,也照样光彩夺目。尤其“转袖花纷落,春衣共有芳”一句,翩翩起舞 的少女步履轻盈,水袖飘转,像早春随风飘散的落梅,香气沁人心脾。是美人衣袖的芳 香,还是被风吹散的落梅在春天里独有的清香? 令人遐想。 内殿赋新诗“兔影脉脉照金铺,虬水滴滴泻玉壶。绮翼雕甍迩清汉,虹梁紫柱 丽黄图。极写新宠居处之豪奢:金铺,玉壶,绮丽如翼雕饰华美的屋脊,虹梁紫柱, 金碧辉煌。 秋日新宠美人应令“后宫唯闻莫琼树,绝世复有宋容华。皆自争名进女弟,定 觉双飞胜荡家。愿并迎春比翼燕,常作照日同心花。闻道艳歌时易调,忖许新恩那久要。 翠眉未画自生愁,玉脸含啼还似笑。角枕千娇荐芬香,若使琴心一曲奏。幽兰度曲不可 终,阳台梦里自应通。秋树相思一枝绿,为插贱妾两鬟中。 江总诗中的莫琼树、宋容华都是代指陈叔宝宫中的美人。写新人容颜之姝丽:像“制 蝉鬃,缥缈如蝉的魏文帝宫人莫琼树,又像“清彻好声,善唱妙曲”的魏武帝宫女宋 l s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容华。下面两句用西汉成帝时赵飞燕及其妹俱蒙宠幸的典故。一对姐妹如同迎着春光的 双飞紫燕,又像是映日开放的同心花朵。在通过姐妹不尽的努力“争名进女弟 而得以 双双受到君王的宠爱,自然胜过嫁与普通人家独守空床。 正当新宠美人春风得意、露井桃开之际,却听得那艳丽的乐歌又改换了曲调,不由 得怦然心动:如此深渥的恩宠岂能久要不变? 君王爱听的是新声变曲,所宠爱的不也是 新进丽人? 今天是新人,明朝便是旧妾。于是她不知不觉地蹙起了眉头。美人无瑕白玉 似的光润面庞上未画而自生愁的轻促翠眉,含啼而还似笑的生动表情,会让人增添几许 不胜怜爱之情! 西施就是因颦眉捧心而更被人怜爱了。后汉梁冀之妻孙寿,也是故作愁 眉、啼妆,以为媚惑。“翠眉未画自生愁”,正是反用孙寿“愁眉”的典故。难得的是 “含啼还似笑”五字,真正将美人的神态写活了,引导读者去揣摩她当时的心绪,使读 者心中暗暗生出一点怜惜,并兴起“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李白妾薄命) 的 感慨。 “角枕”四旬写美人荐枕,不过用了典故,写得比较含蓄,有点儿朦胧飘渺的美感。 宋玉高唐赋说楚怀王梦中见一妇人,自称是巫山之女,“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