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研究在闷卷调查与教师访谈驰基础上,分孵了翻约教师课程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 索,包括:教辩鑫赛的因素、考试翻度、学校文纯、教育舔涮、社会环境氮饕与教群培 每l 规铡等。尝试怼物理教嬲课程能力进行耨的器定,建立物理教螂课程魅力的四维模趔, 模型包括能力类型、能力层次、学科特艨与时间维度,揭示了物理教烬课程能力的内部 结构和发展规律。 遥遵理论分析耧实际考察爵戳碗试,耪蘧教 l l 课稷靛力翁水平是涮翁物瑾薪课羧豹 效柒、教瓣戆专业豫程度窥教学囊攫裹低豹蘧要黧素。强藏,有必要裁物璎教弼瀑稳能 力发展与成长,提出有效的促进与壤养蔗略体系,鉴于此,我们对物理教师课瑕能力的 培养途径进行了理论探索与模式构建。 在瑾论方瑟,我们深入分析了教耀专盈锫:发髓理论、建褐主义理论帮多元鬻力骥论 等。借鉴教爨专业发震理论理点,谈蠹数搿熬专烂发斌努绥其冬专业戆力;魏理教烬误 程能力的发展媳将推动其专业化发展进程。吸纳建构主义理论观点,认为襄现教师角色 的转变,霜要物理教师谍程煞力的提高 焉科学合理的壤养模式,有勋于物理教师谍程 能力的提简。璇解多元智力理论,有劝于教师正铸谈谈裔纛,开展教筛之闯鹩交流与合 佟。 在模式构建方颟,熊括模式概述、模式建构、实旅原则和安施条 牛四个部分。结合 具体巢例,我们提出了培养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模式,邮“提出问题澄清问题探索 实践一反愆评箍实践掇蓠”模式,避行了模式的糟缀往分孝露,并尝试祷建了一套键进 秘囊教爨瀑程缝力臻券熬繁臻体系,羁瓣稳建了物理教帮潆程能力壤券模式滚程毽:实 施艨则主疆包括整体性贩则、主动性原则、实践性原贝u 和生成性原则等;对于该模式的 实施条件t 我们从教师禽身观念的转变、教宵行敬部门的支持力度、良好校西文化的构 建激及校本教研活鹚的开展等嚣个方面进行了掇蚕论述。 关键词:课程潋革;物理教师;谈程能力;培养模式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q u e s t i o n n a i r c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t e a c b e ri i 她r v i e w ,t | i i sr e s e a r c h 趾a l y z e dm e f h c t o r st h tr e s 埘c 圭幽ef o n n 遮ga b dd e v e l o p i n go ft e a c h e rc 谢c m u m8 _ b i l i t i e s ,i n e l u d i n g r e 船o n so ft e j l c h r s 协e m s e l v e s ,t e s ts y 啦m ,s c h 0 0 lc m n i r e ,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 ,s o c i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仃a i n i i l gm e c h a n i s m ,a n ds oo n t r yt om a k en e wb o l l n d a r yo fp h y s i c st e a c h e r c 咖c u l 啦8 _ b i l i t i e s ,e s t a b l i s k df o u r 硅i 撼e n s i 滩m o d e lo fp h y s i c st e a c h e fc 珏r r i c u l 龇 a b i l 试e s ,a i l d 吐l em o d e lc o n s i s t so fa b i l 酊t y p e ,a b i l i t yl e v e l ,s u b j e c tc 胁c t e r t i i l l e d i m e l l s i o n a l i 姚o p e n i i l go u ti t si n t e r i o rs 觚l c t i l r e 眦dd e v e l o p m e n tm l e 1 毫c 8 nb es u r e 幽o u 醢搬e o r e l i c a la n 砖y s i s 蕊dp r 瞅i c a ls e e i n ga b o u t 也a tp h y s i c s e r c i l r r i c u l 啪a b i l i t i e sa r e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r l tr e s t r i c t i v e 内c t o r ,w b j c h 衲矗u e n c e 血ee 丘b c to f 协e n e w p h y s i c sc 嘶c l l l 啪,m et e a c h e rp m f b s i o m ld e 酎e e 姐dm e1 e v e l0 f 把a c h i n gq u a l i l y ts o i t sn e c e s s a r yt o 硅曲a 玎c ee 敛垴t i v ea c c e l e r a t i o n 粕d 瓤翻n gt a c t i cs y 呶瓶a c c o t 由n g 重og r o w u p 距dd c v e l o pp h y s i c st e a c h e ra b i l 试e s f o rt h i sr c a s o n ,w em a k e _ 【h e o r e t i c a ls t u d ya n d p a t t e m c o n s 打u c t i o na b o mt h em n g i i l gu pp r o c e s so f p h y s i c st e a c h e rc 诚c u l u ma b i l i t i e s 。 o n h e o r y ,w ed e e pa n a l y z e 把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越d e v e i 叩m e n t 也e o r y ,c o n s t m c t i v i s m t 量l e o r y ,m u l 邱l ei n 协l l i g e n c e s 粕ds od n u s m g 也ep o i mo fv i e wo f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f o rr e f e e n c e ,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n e e d sp r o f e s s i o n a la b i l i t i e s t h e 畦e 、e l o p m e n to fp b y s i c st e a c h e rc u r r i c 珂讴n8 _ b i l 弛e sw i ha l s op r o m o t ei t sp r o f e s s i o n a i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d i i l i n i n gv i e w p o i n to fc o n s t n l c t i o nt l l e 0 t l l er o l ec h a n g eo ft e e 吣h e rn e e d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p h y s i c s 由o a c h e rc 戚c m u ma b i l m e s 。s c i e n 强cf e 鹊o n 曲l e 蛐gp a l t e m l sp r o p i t i o u s 幻d e v e 量o p & s ea b i l i t l e s u n 蔽s t a n d i n go f m 证t i p l eh t e l l i g e n c e si s n d u c e dt o t e a c h e rt ou n d 咖d i n gt i l e m s e l v e s 锄dt o 也ec o 删m | i l i o na i l dc 0 0 p e r a t i o nb e 铆e c nt h e m o np a 由瞳nc o 士1 s 心l c t i n 舀i tc o n c h l d e s 搿啦e ms 嘲越y ,拶啦e mc o 娅舡u c t i i l g ,血1 p l e 瑚确g p 渤c i p l e 髓di m p l 跚拗i 娃n gc o n 卤矗o n c o m b i n i n g 蒯c a s e s ,al d 芏l do f 地曲i n gp 暑i 髓e mo f p b y s i c s t c a c h c rc u i t i c u l u ma b i l m e sc a nb ep u cf o r 、a r d ,m a ti sq u c s d o na d v a n c e q l l e s d o nc l a r i f i c 撕o n r e s e a r c ha i 讨p r a 商c e r e c o n s i d 烈鲥o n 趿dc o m m e n t p 掘i 礤c ei m p v e m e n t + f 选ea 怒l y s i s 也e 群恤祧i sc 搬i e dm r o u g h 趾da t 略m p t e dt oc o n s 鼬tat a c t i c 印g t e mt oa c c e l e r a t ep h y s i c s t e a c h e r 删c l l l ma b i l m e s 砌n i n g a tm es 锄e6 m e ,p h y s i c st e a c b e rc u 州c u l ma _ b i l m e s 拄蛐gp a t 【e mf l o wc h a 娃i sc 讲l 咖曲疆t h ei 壬i 湖锃n e n t 遮g 蛳n c i p l e sl n a i m y 趣i c l u d e 拉把g 瞄, 缸l ei n j 畦a 蛀w ,谯他p r a 娟c a la n d 恤c r e a l 胡p r i n c 岫l e f o r 硅坨呻l 锄e t i m gc o n d 越o no ft h i s 舭m ,w eg a v ec o m p e 础o u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 矗蚴m ef e l l o w 唧e c t s 一也ec l l 锄g e so f t e a c h e r 、,i e w , 8 e g i so fe “c 拍傩嬲趟越s 拄a t i o 坞b m l 曲塔o f 勋es c h o o lc u 蛔端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e a c 比ga n d g t l l d y 删v 毋b a s e das t a l l d a r do fs c h 0 0 1 k e yw o r d s :c 州c m 吼r e f o 琳, p h y s i e st e a c h e r ,c 嘲c u 蛳a b i l i t i e s , t r a j n i n g p a t t e m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采。攒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剐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霹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 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佼阁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辩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挝熊枣 日期: 望:曼型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j e 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疆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阕。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赳捶超 日 期:! :墨塑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歪! 垒坠 日 期:亟递:! :! 电话: 邮编: 一、引论 ( 一) 问题提出 1 研究的背景 ( 1 ) 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正在进行藿一场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具体特点表现在:转变教育功能,提 滏三维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 合并设置综合课程;强调课程目标,增大学梭和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为教材的 多样性和教师教学豹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g e 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闷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评价建议具有更 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新标准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 多她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露促进学生帮谐发展。这无疑对教师应对:理解和实施谋 程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挑拨。早在1 9 6 6 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圜教科文组织就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文件中指出:“应 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 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它是一种公共的业务。”3 0 年后,这一原则又在国际劳工组织和 联合豳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同名文件中得到重申。1 9 9 4 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 规定:“教师是履耄亍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在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2 0 0 0 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 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8 个大类,其中教师属“专业技术人员”。 睫着教师专业化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能力结构其 有复杂的层次性,其中教师课程能力是其能力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影嚷 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欲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必当加强对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 然而舀前,关于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研究尚显不足。应该说,教师和课程是学校教育改 革过挨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必不可少的聪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教育行为是以课程为载体, 雨课程的缢织实施又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和课程具有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密切关系, 课程能力就是连接教师和课程的中闯环节,教师在课程领域欲奇所建埘,必当具备定 的课程能力。新世纪教师的课程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课程研究能力、理解能力、设计能 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转换能力、协作能力与反思能力等等,笔者的研究侧重于物 理学科教师的课程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中的教学工馋【鹕。北京:中墨翻译出版公司,1 9 9 8 2 3 l ( 2 ) 教育改革的要求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商,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物理课程在内容上进行了调整, 删除了繁、难、偏、| 磊的内容,适当地降低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定量要求减少了, 对解释现象、科技、人文等要求增多了,同时又增加了一些了鳃性知识。对学生的知识 难度要求降 艮了,对学生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要求提升了,因而对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要 求也就相应提高了。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课程能力,教师课程能力从根本上说, 是教师在课程活动中表现如来的9 动力、自主力和创造力。那些优秀教师,无不在课 程活动中显现出娴熬的课程能力。然而,我们2 0 0 5 年初发放的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在 教育活动中的课程能力并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其现状不容乐观。 蓄先,教师对课程能力的认识浅显、不清晰。在与一线教师的访谈中,发现部分教 师根本不知道“课程能力”这个词语,多数教师不能很好地说出自己对“课程能力”的 理解。在与某些教师交谈的过程中,饨 j 会翔“教学能力”、“教师素质”、“素养”、“综 合能力”等等词语替换“课程能力”。 其次,物理教烬不重视对课程的理孵与磷削开发,缺乏课程理解与转换能力。基础 教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瑗念、制定的课程培养目标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思想,在课程活动中,我们应力行之。然面,在回收的1 7 9 份有效闻卷中,2 l 。6 的教师“不太清楚”课程理念,有3 5 2 的教师认为目前的教学活动“基本不能”或“完 全不能”实现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关于“在教学活动中,要对各;f 申教育文 传进行深加工以便应用乎教学活动”的阎题的回答中,有近4 2 豹教师认为这方面的能 力“一般”或“差”;对于“认为一般教师是否有能力改编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题, 有5 4 4 3 的教师认为“能力不足”或“没能力”:但有8 5 8 8 之多的教师认为,在教 学中“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有必要对教 材进行适当改编,但却有半数之多的教师认为这方面的能力欠缺,可见教师课程转换能 力之不足。 再次,教师实施课程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单一,缺乏物理课程实施能力。在问卷调查 中,有6 4 。4 2 的教师认为在物理教学中“较少或很少数量的教师能够较好地进行s t s 教学”;近5 8 4 8 的教师认为物理课程实施过程中“较少或很少数量的教师能够较好地 进行探究式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的一令 学科特色,在这次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非常提倡采厢科学探究的方式教学,强调对学 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均需要物理教师具有 狠强的监控、引导、动手实验等课程实施能力。 最后,教师课程评价与反思能力不足。问卷显示,认为“很必要”或“有必要”对 所教课程评价、质疑、建议和修正的教师有9 3 。8 8 之多,健却有近3 0 4 1 的教师认 为“基本没有”或“完全没有”谋程评价能力;有8 2 8 4 的教师认为课后反思是很有 意义的,但有5 6 4 9 的教师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这样做的教师数量“不多”或“很少”, 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嘎课程教材教法,啦( 6 ) t1 3 - 1 6 2 1 6 3 5 的教师认为“教师反愚能力较差或完全没有”。 2 研究的意义 ( 1 ) 理论意义 教师的能力结构具有复杂的层次性,其中教师课程能力是其能力结构中非常重要的 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揭示影响教师课稷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柝教师课程能力的层次结 构、璧现教师课程能力的运行机制、挖掘教师课程能力的发展规律,构愚物理教师课程 能力的壤养模式,对于推动物理新课程实施、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师资培训以及 校本教研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研究的推进势必促使我们探析物理教师的能力结构、反思以往课 程实施的误区、重估教炳在新物理课程改革中的价值、建构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 进而推动我国教育科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2 ) 实践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的目趋激烈,使得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 为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为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 传统豹作为知识传播者“传遵授业解惑”豹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各与课程改革相透应的 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 为更好地适应物理耨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加强自身课程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尝 试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课程能力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实践价值;通过对物理教师 课程& 力进行大量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挖掘信息、生成问题,同时分析其问题产生的根源, 这可供后续研究者参考。无论是培养模式抑或是定量分析结果,均可供师范院校教学、 教师职厥培训和教师自我提高参考。因此,可以说本研究从选题、写作思路、研究目的 上都体现了对实践的关注,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 二) i 究现状 通过所能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在国内还没有人进行关于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培养 模式豹专门研究,而关于教师课程能力的研究也是寥寥无凡,国内有关教师“课程能力” 的期刊论文不超过1 0 篇,专著研究几乎为零。可以断定,课程能力研究还没有真正进 入我i 翼学界视野。现对我国有关教师课程能力研究的现状作以概述。 首先,浙江师范大学的要惠青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教师的课程能力是指“教师对 于课程这一特定领域的动作、驾驭过程中历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实际能力和 潜在能力”。以中小学教师谍程动作的实践为依据,将教师课程能力划分为课程组织与 实施能力、课程评鉴与选择能力和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等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认为教 师课程能力是在课程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包括课程能力的初始、重塑和生成 与创新三个阶段。叶文平、张建军等人将课程能力研究推广到体育教师群体,不过其 关于高校青年体弯教师课程能力的磷究中,比较倾向予吴惠毒等人的观点。 其次,以华南师范大学朱越华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课程能力是指“教师自身所拥有 吴惠青,刘迎春论教师课程能力田高等师范教育研究t2 0 0 3 ( 3 ) :6 8 7 l 3 的并运用于课程活动中,直接影响课程活动实施,决定课程活动成效的能动力量”。它 包含三个方珏的涵义。一是,教师课程能力属于教师个人拥鸯,是教师从事课程活动所 应具有的、带有明驻职业特点的能力;二是,教师课程能力与完成一定的课程任务相联 系,并在课程活动中具体表现出来:三是,教师课程能力是促进课程目标有效实现的能 动力量,是_ 壹接影响谍程活动的实麓、决定课程活动成效与质量的基本因素。朱超华认 为教师的课程能力类型应包括:课程决策能力、课程烂合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评 价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研究能力等。圃对对制约教9 萃课程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重建教师的课程能力。某些一线教师较支持这一观点,如福建省 龙姑市第二中学的寒介文在其关于教师课程能力的研究中,就弓l 用了朱超华的谍理能力 界定。 再次,以部分一线教师为代表的观点认为,教师课程能力指“教师能胜任学校的教 学科目和进程的主观条件”,包括薪理念的接纳能力、新弱标的预设能力、新方式的适 应能力、新技术的整合能力、新课程的开发能力、新课标的评价能力、新经验的总结能 力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能力等。这些教师关于课程能力的研究紧密结合其教学实践,比 较侧重教师能力类型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价值,但对现状原因的分析、具体培养 策略等的挖掘略显不够,缺乏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 另外,魏青云、张立新发表的关于教师课程能力的研究论文中认为,教师课程能力 的内涵,可以从专业品格、知识准备和课程技能三个方面来阐述。论者认为课程能力是 教师亟待培养提升的,是参与新课程发展的重要条件。毽这样一种谋程能力内涵的阐释, 有过于泛化之嫌,扩大了教师课程能力的应有之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目蓖国内关予教师课程能力研究的大致状况。已鸯的一些 研究,有其优点,值得我们去借鉴;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某些研究有 一定的主观性、随意性、零散性,并且缺乏必要的理论深度。同时关于具体的物理教师 课程能力的研究还很少涉及,已有的研究也往往将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涵盖到教师的素 质结构、教学能力中进行阐述。因此,对我国物理教师课程能力进行深入、细化的研究, 鸯其必要性、适当性和可行性。笔者尝试性地将物理教师课程能力作为一个独立阀题进 行研究,同时建立教师课程能力的因维结构模型,力图构建出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培养的 模式,并藉此提出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策略体系。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论文是在参与了于海波副教授的一项吉林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基础上撰写 的。2 0 0 4 年我们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梳理、概括和提升,提出了研究的理论设想,并 设计了相应的调崔问卷和访谈提纲。2 0 0 5 年初,我们开始对教师课程能力进行问卷调查 与处理,并整理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会有问卷处理数攒的辕助 说明;从2 5 年l o 月份开始,结合目卷提供的信息,我们又进行了大量的访谈,我访 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啪课程教材教法,2 0 0 4 ( 6 ) :1 3 - 1 6 袁吕仁浅谈教师课程能力 j 教学与管理2 0 0 4 ( 1 1 ) :1 7 一1 8 4 谈的对象主要是一线物理教师、物理教磷员和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专家等;在问卷调查 与访谈的同时,我们还进一步补充进行了文献查阅与分板,最终于2 0 0 6 年初开始撰写 本论文。 本研究采用了叙事研究、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 其中以定量分板与叙事研究的方法为主。研究方法为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服务,本研究的 内容包括理论分析、现状调查、个案剖析和教学经验挖掘,上述研究方法的选择有助于 研究深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一线物理教炳提供较为系统、令人信服、具有可 操作性的物理课程实践中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模式。 本论文循着“问题提出一现状挖掘一理论分析建构模式”的研究思路进行。在“问 题提出”中深入阐释“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的时代背景、理论意义和实践 价值;在“理论分析”中分析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培养所依据的几种理论的内涵、结构类 型;“现状分析”中分析物理教师课程能力豹困境和问题;“建构模式”是在上述研究的 基础上为教学实践提出建议,尝试构建出一个可操作的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模式, 这也是本论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加清楚地把握本研究的润鼹脉络和研究线索,笔者确定了如下研究框架: 图i 本研究的基本框架 二、物理教师课程能力模型分析 ( 一) 概念辨析 在前文介绍的只是“课程能力”的大致含义,为了深入剖析“课程能力”的内涵, 我们有必要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 1 课程 在英语世界,谦程( c u r r i c u l u m ) 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h 。s p e n c e r )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 1 8 5 9 年) 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 u r r e r e ”一词派生雨来的, 意为“跑道”( r a c e c o u r s e ) 。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觅的课程定义最“学习的进程”( c o u r s e o fs t u d y ) ,又称学程。在国内关于“课程”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我国艨寒时期,但当 时羼云的课程与我们现在讨论的课程还有一定韵不同。“课程是什么? ”关于这一问题 的回答,可谓见仁见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们认为,对课程应该从静态与动态 两个角度来理解。 ( 1 ) 静态课程观 从静态的角度看,课程包括各神课程文件,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各种 经验等,它是预期的,先于教学实践而有所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指导课程活动 的指南、蓝图和素材。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课程的定义是;“课业及进程。广义指所有学科( 教 学科目) 的总和,袋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列出了9 种课程的定义。但其中多数都属于一种静态 的课程观念,认为课程是教学内容、学科、教材、计划或预期的学习结果,等等。 纵览课程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种静态的课程观占挺了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 建隧后,在国内漤于受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晌,2 0 世纪8 0 年代以前,都很少用“谋程” 一词,只是将课程看作是学科或学科的总和。随着课程本质研究的不断深入,课程是学 科的认识受到了质疑。之后又相继出现了谗多关于“课程是什么”的界定,如“课程是 学校学科及其安排和进程”。、“学校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计划的基本观念”。等等。 在这种静态课程观的影响下,课程的价值取向是知识为中心,教师关心的是知识 ! | 每 传授、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耱掌握;萁缺点就是造成和南n 深了学科分离,不利于联系 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 2 ) 动态课程观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将课程从纵向分为五个层次: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 陈侠课程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9 1 3 廖惯勋课程学【m 】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1 2 8 6 实施课程、经验课程。古德莱德对课程的纵向分类,是在课程由理想状态“流”向实践, 最终转化为学生经验的过穰中所截取的五个熏要的“断厩”,每个断面都是课程存在的 一种耋要形式,摇果将其连缀起来就变成了课程转换的链条。从动态的角度看,课程是 一种活动、经验,既包括课程范式变革这样的宏观、剧烈的课程运动,也包括课程由理 想到形式,再到领悟的中观、“平静”的课程活动,还可以包括课堂上的设计、实旅,调 整中的微观、细致的课程活动。所以,理解课程必须“动”、“静”结合,只有如此,我 们才能全面认识课程现象。 由于课程本身是复杂的、发展变化的,而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视角又有所不同,因而 对课穰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这或许并不影响课程研究的深入发展,也不影响我们在头 脑中形成一个基本的课程观念。我们在思考课程定义的时候,可以有自己的立场和见解, 谁也不应奢求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和公认的理解,不间研究者将从自已的研究立场出 发、根据自己的研究阀题,对“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作必要的约定。因北,本文“物理 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中的“课程”,也有自己的一个缄默的界定,说它是“缄 默”的,是因为笔卷还没有找到一挫确切的词语采恰当地形容我对“课程”的理鳃,有 些倾向予“经验课程”说,毽又存在一些不同,只能寄希望于读者能在我的焉续研究中 体悟到这种“课程”的动态发展观,那种在课程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建构出、从丽体 悟到的“经验”课程。 z 课程能力 从词义上理解,能力是指“顺利宠成某魏活动所霈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以人的 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豹。从哲学的角度着,能力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 成、发展并能表现出来的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动力量,它和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力量”、 “人本身的自然力”一样。都是体力帮智力的结合、物质和精神的统一。能力包括一般能 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自力适于多种活动要求,如各种认识和实践活动;特殊能力适于某种 专业活动要求。“枣每成力的诸要素相互联系的方式”即为9 力结构。颗利完成任何活动 都需要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诸种结构要素协调配合,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 目前,关于课程能力的研究还很少见,西研究e b 较普遍的是教师能力、教育能力与 教学能力等等。据笔者的理解,教师能力、教育能力应属予课程能力的上位概念;由于 人们对课程与教学的界定,至今仍末达成统一。,因此对“课程能力”与“教学能力” 的相互关系、他们研究领域的异同,我们也不能武断地给出一个结论,可以认为二者属 于不同时期关于教师部分能力研究范畴的一种概念表述,但我们的研究比较倾向于将教 学看成是课程的一部分,认为教学能力应涵盖于教师课程能力之中,属于课程实施的能 力。 于海波,盂硝辉,科学课程的文化学研究:内涵、价值与走向川教育理论与实践,2 0 0 4 ( 3 ) ;6 l - 6 4 颤晴远教育大辞典f m l 上海:e 海教育出版杜,1 9 9 8 1 1 4 5 颟明遂教育大辞典e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8 1 1 4 6 关予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目前有三种看法,即独立论、包含论和相互影响论。其中包含关系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 是谍程餐含子教学之中,另一个就是教学包含于谦程之中。本研究比较倾向于教学包含于课程之中这一观点,认为 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包含于课程能力之中。飙此视角出发,有劲于我们对教师谍程能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时对我 蜘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亦有很大的帮助。 7 3 物理教师课程能力 物理教师课程能力是指,教师个体在物理课程活动中逐濒形成、发展并体现出寒豹, 蹇接影确物理课程活动及其成效的个性心理特征与生理特征的总和。 一方面,物理学不仅以其概念、规律和事实的知识揭示了自然界基本运动形式的诸 多真理,还以在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所凝结和升华提炼出的科学思想方法来推动 科学的持续进步。与此同时,它的成就对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都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 它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是人类思想、观念的变更和进步的伟大除梯。也就是说, 物理科学本身就是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科学文化的和谐统一。但是,物理学并不等于 学校内的物理课程,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改造,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教育的规律, 将物理科学豹灵魂,即知识、过程和文化统一地改造为一门物理谍程,而并不是筒革地 将科学过程、文化“舁化”为另一种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死记硬背。物理课程的有效 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与物理课程相适应的一些课程能力类型,以便教师将对代规划的理 想课程真正转亿为学生经验到的谋程。 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对中学物理教育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物理课程在 课程蟊标、课程结构、内容标准、课程实拖、评价方式等方面均体现了现代物理教育的 理念。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会发现菜些一线教师重视对物理知识、理念的理解, 对教材、标准的准确把握,对物理实验方法、技能的练习,对物理新教学方式豹构建, 等等。从教师的访谈中,也可以整理瞄教师的一些想法,他们对教材、课程标准的理解 能力,教案的设计能力、实施能力,监控调节教学过程的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学习、探究 实验等能力的重视。物理新谦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 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激 发学生思维,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创造快乐 气氛,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 动地探究、合作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从这里我们也不难归纳总结出有助 予推进物理新课程改革和教育质量提高的教师应具备的课程能力。 ( 二) 物理教师课程能力模型 系统理论告诉我们,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 化的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其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或整体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 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对,整体的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羼于统帅地 位,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起决定作箱;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他 们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顺利完成任何活动都需要构成能力的诸要素相互协调配合, 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从雨发挥更大扮作用。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亦不倒外,它也具有 自身的一个能力结构,这里尝试将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结构细化为学科特质、能力层次、 能力类型和时间维度四个部分。 1 学科特质 自古我国的课程设置就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受其观点影响,中小学的 8 课程设置多采用学科分类,物理就是其中的一门学科课程。 课程能力结构中的学科特质,是指因学科不同导致教师课程能力相应的差异性。物 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囊然科学,它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实验的支持与帮助。因此, 就要求物理学科的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具备出色的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实验的能 力。在物理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倡导对学生科学掇究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身为物理教螵, 就应善于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其课程设计、懿控调节能力以及实验教学能 力就要非常突出。丽且,届前关于s t s 也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理教师也 要有很强的进行s s 教育的课程能力。 2 能力类型 橼理教师的课程能力的类型主要包括课程理解能力、决策能力、设计能力、转换能 力、实施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研究能力及反总能力等。 课程理解能力,包括对新课程理念、物理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形态、教材、 学生以及教学过程的理解。还包括教师对物理学的璞解,“物理与社会关系的理解”“物 理与人文社会关系的理解”、“物理的教育价值的理解”,等等。物理课程实施成效如何, 教师对物理课程的理解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 课程决策能力是指教师依据新课程理念、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对课程目 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实施的手段和条件、课程评价的标准翻方式等各课程环节所 进行的连续动态的价值判断过程。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我们发现物理课本发生了 很大变化,增加了许多反映科技毅进展和时代性较强的新内窖、物理学史的阕读材料等, 还增力髓了选修谦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时闯,这就需要教师有个很强的课程决策能 力,为课程有效实施、学生的全亟发展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工作。 课程设计能力是指物理教师对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结构等备个 范畴构恿、规划和设计安排的能力。在这一层面上,教师要对每范畴都提出具体的观 点、主张以及实现这些观点和主张的程序、方法,并且经常形成特定的课程设计模式。国 如,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司标维度就是加强了对学生“过程与方法”的教育,为了做 好这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挖掘”内隐予整个物理课程之中的科学方法因素, 进行综合考虑、设计,以满足科学方法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应具 备很强的课程设计能力。 课程转换能力,按照物理舞课程的理念,教耀必须将课程露标、教材教辅材料等理 想课程转换为学生发展年龄和现有水平可以接受的、实际上可以运作的实施课程,通过 教师的转换,缩小形式课程与实质课程之间的差距。 物理教师的谦程实施能力较多表现在其教学实践中,是其课程设计奁教学实践中调 整修改、实施的程度,具体包括演示实验的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吸引学生注 意力的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策略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清楚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成 果与教师预期成果之间的差异,按个别差异调整教学的能力、探究教学的监控能力和指 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o l l 台肥一中f h t i p :、v w 砒h 母z - n e 妇e w k e b i a o 1 6h n l l 吴惠青,刘迎春论教师课程能力叨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 0 0 3 ( 3 ) ;6 8 7 l 9 导学生实验的能力等。 课程协作能力是指教师与其他教师相互协作、共同研讨课程与教学具体问题的能 力。“教师应具备协作能力,一方面是和学生合作,这是探索研究的必须;另一方面是 和领导、同事合作,因为一次活动,一次探究常常需要涉及务学科的知识,物理教师不 可能是全才,因此就要争不同学科的同事合作,而很多器材、场地与时闻的安排要各部 门的支持,当然就要求教师和部门领导合作。”。可见一线教师已经意识到了物理教师 耍有很强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谦程评价能力是指教师在研究课程价值的基础上,时物理课程进行评价、质疑、建 议和修正的能力。它既包括对静态课程的评价,也包括对动态课程的评价。这要求教爆 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各个屡次的课程知识,班及不同层次课程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培养和提高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物理课程进行评鉴、质疑和修正,对课程实施状 况进行分拆,对课程实藏结果进行评定,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囱、反馈、 激励等多种功能的作用。 课程研究能力是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对教爆群体发出的一个号召,正是由于我们 意识到了教学或课题的研究对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 值,因此我们期望物理学科的教师能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实践、教育课题研究中来。 l r 老师2 0 0 4 年毕业于渤海大学物理系,于圊年8 月份踌躇满志地迈进大连审一所私立初中 担任物理教师。t 老师肯动脑、善琢磨,有着很强的课程研究能力,喜欢研究新课程的 东西,从不放弃自我发展与硬究能力培养的机会。有时重要的观摩课与自己的物理课发 生冲突,就设法串开。一些“没名份”的研究课或公开课,她也主动去听,回来后认真 总结、思考。由于她对课程的深入研究,在新瀑程改革中应肘自如,在曝程实施过程中 以鸯己的幽默、风趣,教学方法的独特、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赢得了领导及 其他教师的好评与学习。目前该校的教师群体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强的课题研究、课程开 发的良好氛围。 课程反思能力是指课程活动结束后,教师运用一定的课程理念对自我及物理课程不 颤地进行积极主动的回顾、检查、省思、评价和总结的能力。 应该说,以上列举的教师课程能力类型之闯不是绝对分离、完全对立的,而建交叉 融合、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备种能力类型都得到重视、培养和发展,才有利于物理教 师课程能力的整体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我们之所以分开阐述,是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圭i 睦理 解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能力类型这一维度。 3 。能力屡次与时闻维度 由于能力层次与时间维度育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将二者同时阐述,能力层次 体现了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阶段性,时间维度标明了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可持 续性。鼙前,可持续发展是我们j 常倡导的一种理论,无论是生活实践、科学技术抻或 是学生培养均提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物理教师自身的成长、发展来看,教 y x l 老师访谈时间:2 0 0 6 年1 月1 8 日地点:东北师范大学综合教学楼四楼办公室 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川课程教材教法,2 0 0 4 ( 6 ) :1 3 - 1 6 1 0 师的课程能力也体现出了动态的、哥持续的发展阶段和变化过程。在具体的物理课程实 践活动中,随着教师任教时间的增长、物理知识占有量、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沟通、交 流、协作等能力的增强,教师豹课程能力也会逐级发展提高。我们将物理教师的课程能 力划分为适应、熏黧和创生三个层次。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发展 理念,教师课程能力的发展层次应充分体现出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适应阶段,这是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过程中的初级水平。是毕业剐建上工作岗位 的新教师所应经历的阶段。这一能力层次的教师,属于典型的“知识传授者”,他们在 课程实施过程中,比较关注自己的课程实施能力,多半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设计者 的意图,或模仿成功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尽薰做到自已不出纰漏、按课时进度完成教 学任务,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太多精力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初为人烬者在这一阶段,比 较倾向于提升自己的课程实施能力,如做演示实验、监控调节教学的能力等,但一般都 是机械模仿或参考他人。教师也会有反恩,但思考的往往是课穗实践活动中自丑为什么 没做到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赤峰市委党校竞争性比选事业编制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白城市暨洮北区人才交流中心就业见习岗位和见习人员征集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福建福州市罗源生态环境局编外人员招聘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福建厦门红宝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社会招聘工程管理岗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广东云浮市教育局遴选公务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江苏盐城市东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30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招聘18人(第三次)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阜阳颍州区选调区内乡镇在编在岗教师6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聘用制(B岗)人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绿色通道”引进教师9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2025福建泉州晋江市智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招聘14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浙南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
- QGDW11447-202410kV-500kV输变电设备交接试验规程
- GB/T 10357.1-2013家具力学性能试验第1部分:桌类强度和耐久性
- GB 16541-1996竖井罐笼提升信号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 GB 10068-2000轴中心高为56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
- 车辆模型课件
- 游泳训练理论与方法技术要点课件
-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专题研究
- 医疗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提高住院病人健康宣教的知晓率(问题解决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