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拒绝唯美:湖畔派诗歌的景物描写.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拒绝唯美:湖畔派诗歌的景物描写.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拒绝唯美:湖畔派诗歌的景物描写.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拒绝唯美:湖畔派诗歌的景物描写.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拒绝唯美:湖畔派诗歌的景物描写.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南大学硕十学付论文摘要 拒绝唯美:湖畔派诗歌的景物描写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陈旭 指导教师向天渊副教授 摘要 湖畔诗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大引人注意的新诗流派。由于她在文学史上存 在的时间不长,作品不是很多,所以研究湖畔派诗歌的学者并不多。湖畔诗歌最著名的是爱 情诗,专家和学者也注重这些爱情诗。本选题着重从景物这个角度去论述湖畔诗人的创作特 色。自古代以来,国人都重视自然,许多伟大的作品都表现了它,但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却 有所忽视,所以本篇论文力求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其实景物的描写在湖畔诗人的作品 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写景诗自然不必说,就是他们的情诗中也有许多景物描写,景物是他 们抒发爱情的一种媒介。 在这篇论文中,我打破情诗和写景诗的界限,分析湖畔派诗人创作中的景物特征,探讨 其景物描写的特点、个性和风格,以及文化内因等。以文献资料为基础、文本细读为轴心。 论文首章分析湖畔派诗的景物特征,其次探讨景物描写的手法和风格,再论这些景物所寄寓 的情感特征,并且从文化层面入手探讨更深层次的根源与原因,最后谈论湖畔诗歌景物描写 在文学史上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给予湖畔诗歌个新的诠释,让湖畔诗歌进一步受到 重视,还原一个真实的湖畔诗歌流派。 当然,诗歌中的景物和情感并不是油水分离,本文也无意割裂它们的内在联系,而是力 图将它们有机的融汇在一起。但景物始终是研究的重点,是文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湖畔派景物手法t 1 1 f 感文化根源 两南大学硕十学付论文a b s t r a c t r e f u s ea e s t h e t i c i s m : t h es c e n e r yd e s c r i b eo fl a k es c h o o l sp o e t r y p o s t g r a d u a t eo fm a j o r i nc h i n e s em o d e r nl i t e r a t u r e :c h e nx u t u t o r :a s s o c i a t ep r o f e s s o rx i a n gt i a n y u a n a b s t r a c t p o e t r yo ft h el a k es c h o o li sn o ta t t e n t i o n - g e t t i n gi nt h ec h i n e s em o d e r nl i t e r a t u r e n e i t h e rt h e h i s t o r yi sl o n gn o rt h el i t e r a t u r ei sa b u n d a n t t h e r ea r e n tm a n ys c h o l a rr e s e a r c h i n go nt h el a k e p o e t r y t h em o s tf a m o u sp o e mo ft h el a k es c h o o li sl o v ep o e mi nw h i c hm a n ys c h o l a r ss h o wg r e a t i n t e r e s t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nt h ec r e a t i o no f t h el a k es c h o o l sp o e tm a i n l yf r o mt h e a n g l eo fs c e n e r y s i n c e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p e o p l eo fc h i n ah a v ea t t a c h e di m p o r t a n c et ot h en a t b w h i c hc a nb ef o u n df r o mal o to fg r e a tl i t e r a t u r e b u ti t sn e g l e c t e di n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 r e s e a r c h t h e r e f o r ei nt h i sp a p e rt h ea u t h o rm a k e se v e r ye f f o r tf o rb r e a k t h r o u g ha n di n n o v a t i o n a c t u a l l yt h es c e n e r yd e s o r i p t i o n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l a k ep o e t t s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r e sm u c h s c e n e r yd e s c r i p t i o nn o to n l yi nt h es c e n e r yp o e m b u ta l s oi nt h el o v ep o e m s c e n e r yd e s c r i p t i o ni sa k i n do f m e d i u mt h r o u g hw h i c ht h ep o e te x p r e s s e sl o v e h 1t h i s p a p e r , t h ea u t h o rb r e a kt h eb o u n d a r yb e t w e e nl o v ep o e ma n ds c e n e r yp o e m a n a l y z m g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s c e n e r yi nt h el a k es c h o o l sp o e t r y ,d i s c u s s i n g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a n dt h es t y l eo f s c e n e r yd e s c r i p t i o n ,a sw e l la sp r o b i n gi n t ot h ei n t r i n s i cr e a s o nw h yt h e p o e to f l a k es c h o o la t t a c ht os c e n e r y b a s eo i ll i t e r a t t a er e v i e w c h a p t e ro n ei nt h i sa r t i c l ea n a l y z e s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s c e n e r yi nt h el a k es c h o o l sp o e t r y ;n e x tt h ea r t i c l ed i s c u s st h et e c h n i q u ee m p l o y e d i ns c e n e r y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t h ee m o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 s es c e n e r yd e s c r i p t i o n s ;f i n a l l yt h e a t t i c l ed i s c u s st h er o o ta n dr e a s o ni nd e e p e rl e v e lf r o mt h ec u l t u r a l g l e a saw h o l et h ea r t i c l e d e m o n s l l b t et h e e r yi nt h el a k ep o e t r yf r o ms e v e r a la s p e c t sa sm e n t i o n e da b o v et og i v el a k e p o e t r yan e wa n n o t a t i o na sw e l la st oa r o u s ef u r t h e rr e c o g n i t i o no f t h el a k ep o e t r ya n dr e t u r nt h el a k e p o e t r ys c h o o lt oi t so r i g i n a ls t a t e t h i sa r t i c l eh a sn oi n t e n t i o nt os e p a r a t et h e i ri n n e rl i n k , b u tt oi n t e g r a t et h e mw i t he a c ho t h e r o r g a n i c a l l y i t se m p h a s i z e dt h a ts c e n e r yi st h ek e y s t o n et h r o u g h o u t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t h es t a r t i n g p o i n to f t h ea r t i c l e k e y w o r d :l a k es c h o o l s c e n e r yt e c h n i q u e e m o t i o nc u l t u r a lr o o t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堑拒绝堡差;塑哇送遮墼的基堑措蔓2 1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 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 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 意。 学位论文作者:陈地 签字日期: 刎7 年年月尹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 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酪地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加。7 年吁月p 日 签字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r 产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绪论 绪论 在群星璀璨的现代文学史著述中,湖畔诗派是一个着墨不多的文学流派。她 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的激荡下出现的一个文艺社团,以天真、纯洁、稚气、 直率、真诚的诗风为愤怒、喧闹、甚至有些躁动的五四文坛带来了一缕清新活泼 的青春气息。她也以其作品非同寻常的广受欢迎的程度证明了当时白话新诗的魅 力,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鲜的和充满希望的开端。 湖畔诗社是1 9 2 2 年4 月初,在应修人的倡议下由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 雪峰等四个志同道合、爱好新诗的年青人聚集在西子湖畔成立的,他们的志趣相 投、艺术爱好一致,白天游湖、作诗吟赋,晚上切磋、交流诗艺,整理诗稿,深 受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热情讴歌生活和世态中的真、善、美,鞭挞假、丑、 恶。四人出版合集湖畔,同时应修人i 冯雪峰、潘漠华三人出版了合集春的 歌集,汪静之出版了惠的风、寂寞的国两本诗集,他们还创办过支那二 月杂志。四个年轻的诗人以友谊为纽,以诗歌为带在美丽迷人的西子湖畔放声歌 唱。正如他们在湖畔这部合集的扉页中所写:“我们歌笑在湖畔我们歌哭在湖 畔”,后来魏金枝、谢旦如、楼适夷也曾陆续加入该社。 冯雪峰( 1 9 0 3 1 9 7 6 ) ,原名福春。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浙江 义乌人。1 9 1 9 年考入金华省立第七中学师范科。此时正爆发了“五四”运动,他接受 了时代革命思潮的影响,参加学潮,被开除学校。同年秋,考入浙江省师范学校, 开始写作新诗,与柔石等参加朱自清、叶圣陶指导的青年文学团体“晨光社”。 潘漠华( 1 9 0 2 - - 1 9 3 4 ) ,原名潘训,又名恺尧,笔名潘四等。浙江宣平县人。 主要诗作都收入湖畔、应修人潘漠华选集等。1 9 2 0 年考取浙江第一师范, 受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的启迪,参加新文化运动。1 9 2 1 年1 0 月,与同学汪静 之、柔石、魏金枝发起组织杭州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晨光社”。他的新诗曾得 到鲁迅和朱自清的赞赏。1 9 3 3 年元月,赴张家口参加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 军机关报老百姓报编辑,后被捕遇害。 汪静之( 1 9 0 2 1 9 9 6 ) 安徽绩溪人,现代爱情诗的鼻祖。1 9 2 1 年考入浙江省第 一师范学校,1 9 2 6 年秋在芜湖一所中学任教,1 9 2 8 年至1 9 3 6 年在上海、南京等 地教书,1 9 4 7 年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 9 5 2 年调入北京人民出版社古典文 。参见朱东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 9 1 7 _ 一1 9 9 7 ( 上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7 8 页。 。参见嗜峰文集( 第一卷) 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版。 。参见陆耀东:中国新诗史1 9 1 6 一1 9 4 9 ,长江文艺出版杜2 0 0 5 年版,第1 0 7 页。 l 两南丈学硕十学伊论文 绪论 学编辑部。o 应修人( 1 9 0 0 - 1 9 3 3 ) 出生于浙江慈溪之赭山( 今宁波市) ,是一位少年英发、 卓有才华的诗人、作家。他十四岁就离开乡间去上海钱庄当学徒,从此就再没有 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刻苦勤奋,自学成才,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及 文学和社会科学的修养,随着五四运动后新文化的勃兴,在新诗的创作活动中, 他是最早展露头角的青年诗人之一。1 9 3 3 年5 月1 4 日,在上海任职中共江苏省委 宣传部长时,于地下工作联络中,英勇拒捕,壮烈坠楼牺牲,献出了自己宝贵的 生命,时年3 3 岁。9 湖畔诗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的新诗社团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较为松散 的组织,没有发表过什么成立宣言,也没有什么章程,他们的活动时间前后不到 四年,在文学社团此起彼伏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湖畔诗社算不上排头兵, 在现代文学史上也不引入注意。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贯穿着一条非常明显的政治红 线,一段时间甚至只要政治标准,政治成了文艺最高的、唯一的生命价值,从而 忽略了艺术的和审美的标准,从这种文艺评论的观点看来,湖畔诗歌则显得有些 另类。但是他们的影响却也不容忽视,原因在于其有着特殊的个性魅力和艺术感 召力,昭示着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五四”是一个激情洋溢、充满幻想的时期。 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召唤新诗迅速崛起并传达着时代的狂飙突进之 声。新文学的倡导者感受到反封建以及改造社会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新文学运动 初期,很大程度上主要体现为一种强烈而急切的时代情绪,而不是周正、严密、 深刻的思想。年轻人的感性、冲动、冒进则正好契合时代的脉搏,他们的作品往 往表现为一种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率真和坦白,于是,寻找合适的抒情方式就 显得尤为迫切。对于湖畔诗人,朱白清曾说:“中困缺少情诗真币专心致志做 倩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他们那时候可以说生活在诗罩” 。 学术界对于湖畔派诗歌的研究不是太多,武汉大学教授陆耀东先生在他的著 作中国新诗史1 9 1 6 一1 9 4 9 中用较长的篇幅论述了湖畔诗人。山东教育学院 教授李复兴先生在中国现代新诗人论中对湖畔诗人也有所关注。其他为数不 多的论文散见于一些学术期刊,大都谈得很简略,无系统研究成果,可能是大家 认为湖畔诗人都很年轻,思想不够深邃,所以不值得过于关注。再者,这些论文 也着重谈论他们的情诗,甚至觉得他们只会做情诗,而对其他类型的作品则谈得 。参见马尚瑞主编:中国现当代诗歌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2 0 页 o 修人集序苦浙江人民出版杜1 9 8 1 年版 o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丈系r 诗集导占 。 2 西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绪论 很少。 其实这是对湖畔诗人的误读,他们创作了大量的其他题材的作品,比如写景 诗,只不过他们的写景诗往往被情诗的光芒所掩盖,不那么引人注意。景物描写 在他们的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写景诗自然不必说,就是他们的被人们所津 津乐道的情诗中也有许多景物描写,可以说景物成了他们的最爱。中国的诗歌讲 究的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真正的只写景不抒情的和只抒情不写景的诗都是 不多见的,情与景之间存在着互通、互依、互用的关系,景物和情感相互交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情与景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艺术化显现,是关于人 与自然和谐课题的重要子课题。本文也无意割裂他们的内在联系,而是力图他们 有机的融汇在一起。但景物始终是研究的重点,是文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 景物研究是湖畔派研究的弱点,古人很重视自然,许多伟大的作品都表现了它, 但在现在却有所忽视,认为那是一种文人士大夫习气,不符合时代特色,对名气 不是太大的湖畔诗派则更是如此,所以本篇论文力求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以文献资料为基础、文本细读为轴心,展示诗歌的情景关系及其存在状态,加深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加深对文学内在规律的认识,给湖畔诗歌的景物描写一 个正确而合理的评价,还原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湖畔派诗歌群体。 西南大学硕+ 学付论文 一、景物的特点 一、景物的特点 泱泱中华、物华天宝、幅员辽阔,造物主的慷慨和鬼斧神工,赐予我们无尽 的宝藏和美不胜收的自然景物,景物是指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鸟兽、 建筑以及某些自然现象等可供人欣赏的景象。 湖畔诗人结社于西子湖畔,古老而又年青的西湖牵挂着无数文人的心,寄托 着他们无限的深情。婀娜多姿的西湖美景启迪了诗人们的艺术灵感,陶冶了他们 的艺术情操,铸就了他们透明的心,他们纵情地徜徉在湖光山色之中,饱览大自 然的美丽和沧桑巨变。 景物历来是文学艺术作品的表现对象,绘画艺术中有山水画,诗歌中有山水 诗,许多诗人不吝溢美之词进行渲染。落日、雪峰、暮霭、红光等构成了一幅幅 安祥、平和、静谧的风景画卷。 湖畔诗人的诗,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赞美纯真的友谊和母爱,歌颂青春的朝 气和欢愉,表达对人间丑恶的愤懑和不平。风景被他们赋予了特有的灵气和内涵, 落日的回光,紫红的彩烟,新升的月牙,闪亮的星星,映衬在绿色大地上构成一 幅令人心醉神迷、留念忘返的美丽图景。这些景象有时却成了他们的最爱。 中国诗学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与内心的统一,中国诗歌遵循“天人合 一”、“悲天悯人”、“独抒性灵”以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原则。中国 的山水诗讲究的美学境界是幽深、空灵、淡远,追求天高地阔的雄浑、清山明净 的飘逸,表现苍茫之志、雄浑之神、静逸之气。在大自然中,有许多自然景物是 相映成趣的:云和山、风与松、竹与鹤、急流与峡谷、平湖与秋月,它们相辅相 成,相得益彰,构成了许多有特点、有情趣的景观。石之质坚,水之质柔;石性 静而水性动,石有形而水无色。彼此对比鲜明、相映成趣、美妙奇异的景观便由 此而产生。 湖畔诗派的诗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天真的心去领略自然的生趣,以稚嫩的手 去采摘自然的鲜态和本性,诗歌所呈现的是一个原生态的自然,没有遭受现代科 技文明的洗礼,更没有沾染商品社会的铜臭味。 今天的人们喜欢谈和谐,其实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人们内 心的和谐,更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不是几句干口号。读读几位诗人的诗就 知道了和谐是什么,如:汪静之的海滨先写“我”与沙滩的关系:“我把伊 。小海;关于涛歌民族化问题的思考,中外诗歌研究2 0 0 5 年第3 期,第2 2 页。 4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一、景物的特点 们当被褥,躺着,想睡不睡地装睡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感、亲切感油然而生, 人融于大自然,就产生乐趣。第三节写浪:“他抱着那靠近砂边的小石塔,更 亲密地用力接吻了。”不但是生动、形象的,还饱含动律感和生命力,给与浪花 以人的智力和情感,写得活灵活现。他们青春年少,不能只生活在悲苦眼泪之中, 生活里应该有欢笑,有歌声,而这些人生体验又表现在他们的诗中, “可爱的人 生人生底可爱呀! 没有一朵花不是柔美而皎清,没有一个人底心不像一朵 春的花! ”( 欢愉引) 写出了拥抱人生、积极生活的一面,在他们的心理始终 都荡漾着七色阳光。 1 、自然、清新、美丽 湖畔诗人都很年轻,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 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他们向往自 然、向往自由、向往宁静,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他们中有的才刚刚 从农村来到城市,身上带有泥土的新鲜气息,没有经受太多世俗文化和现代城市 文明的污染,对当时世态的了解也不是很深,浑身都是透明的、纯洁的,没有伪 装、没有矫情、没有无病呻吟、没有现代都市文明中的那种圆滑、尖狡、精于世 故的庸俗习气,就如同一块璞玉。对于未来,他们满怀信心和憧憬,没有老气横 秋的晦气。他们推崇朴实、自然、雅健和清顺的语言风格。以致于平中出新,淡 中有味。 他们的许多诗歌中都大量描写景物,一切都那么朴素自然,但同时又充满了 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集合了众多景物:太阳、炎夏、春天的幼芽、秋天的枯叶、 乌鸦的飞动、老鹰的盘旋、富饶肥沃的河岸、高高的山岗,美丽烂漫的山花等, 它们就像素描一样,只是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命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图画, 给人以无言的深深感动。他们作品中的景物透露出一股清新、质朴、自然天成之 气。自然风景是以其不假雕饰的天然本色之美,引发人心,打动人心的。他们认 为自然是最美的,任何精雕细刻、刻意造作都是在抹杀美,都与其无缘,也都是 画蛇添足。冯雪峰的栖霞岭是这样写的: 栖霞岭上底大树, 虽然没有红的白的花儿飞, 却也萧萧地脱了几张叶儿破破寂寞 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景物的特点 诗人选取了几个独特的意象:山岭、大树、花儿、叶儿等构成了一幅色彩平实的 写意画,那萧萧落下的树叶却打破了寂寞萧条的氛围,重新注入了生命活力,没 有那种肃杀、悲凉的气氛。而在作者和风细雨般的娓娓叙述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又岂是只言片语所能表达出来的呢? 应修人的粉墙也这样写到: 飓风一夜吹, 粉墙变了砖堆 却见邻家竹篱笆一一 垂垂绿叶里, 开满了牵牛花 本诗流露出一种天真、烂漫、质朴之气。表现了一种少年之稚气。诗歌取材于农 家生活,充满了农家情趣,洋溢着田园生活的气息,透露出一种清水芙蓉的自然 意蕴。显现出诗人对乡土深深的爱意。把读者带入了一种独特的诗歌语境和叙述 语调中:小庭院具有人的性格和情感,诗人用童话般的语言叙写田园牧歌式的生 活场景,成功地构建了一幅庭院立体画。整首诗情感真挚、深切、坦率,格调清 新、自然,抒情主人公形象则更是前所未有的一派天真痴情。 2 、简单、质朴、小中见大 西方人眼中的景物是用透视的写实法来表现的,而中国文人观察景物的方式 是“以小观大”,他们用心灵的眼睛笼罩全景,把全景组织成一幅气韵流畅、生动、 和谐的艺术画面。湖畔诗人不同于当时某些激进的革命文学,他们不处理民族的 苦难和社会动荡的宏大题材,也不醉心驾驭史诗般的宏篇巨著;不追求博大精深、 气势磅礴,不讲究大手笔、大动作、大气魄,而是选取极其平凡简单的一些景物 加以表现,在有限的空间见出无限的风云,于常见的景物中见出新意,在他们的 表现对象中几乎没有巍巍群山、奇峰怪石,也没有浩瀚大海、波涛汹涌;没有惊 天地、泣鬼神的豪迈之举,也没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神奇之笔。没有歌颂大 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山之奇、庐山之秀是柔美,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是壮美,这 些美景却从不出现在湖畔诗人的笔下。 人的衣食住行,自然界中的鸟兽虫鱼、山川草木,家庭和社会的喜怒哀乐, 都可成为作品的题材。诗人们不雕饰、不涂抹、不挑三选四、也不删除,是什么 6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一、景物的特点 就写什么,从而保持了生活的原汁原味。他们的选材尽量做到简单而不简约、平 凡而不平淡。在短小的篇幅中容纳了众多的内涵。他们常取生活中的平常事物: 弥漫田野的稻香、广阔的草野、雨后的蚯蚓,湖边的杨柳、村旁的小狗、河中翩 然的落花、初夏的暖阳等都有可能出现在他们的诗中。冯雪峰在雨后的蚯蚓 中写道: 雨止了, 操场上只剩有细沙。 蚯蚓们穿着沙衣不息的动着。 不能进退前后, 也不能转移左右 但总不息地动呵! 雨后的蚯离i 的生命呀! 这首诗是简单的、美丽的,也是精致的。诗人以寥寥数语,便构建了一个 艺术舞台,将人们常见的小动物蚯蚓搬上了诗歌的艺术殿堂,啧啧称赞蚯蚓 不竭的生命力。让读者思索分析其中的艺术情感和理智,以及隐藏在诗歌话语层 面之外的人生态度和生命情怀。德国著名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在他的著作美 学中说到:“自然美的顶峰是动物的生命”。 诗人们往往能够平中见奇,发掘出平凡事物中蕴含的不平凡的思想和感情。 从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感悟智慧的光辉。潘漠华的诗的再生 这样写道: 我想在我底心野, 再离拢荒草与枯枝, 寥廓苍茫的天宇下, 重新烧起几堆野火。 我想在将天明时我的生命, 再吹起我嘹亮的画角, 重招拢满天的星, 重画出满天的云彩 我想停唱我底挽歌, o 黑格尔:美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版,朱光潜译 7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一、景物的特点 想在我底挽歌内, 完全消失去我自己, 也完全再生我自己。 诗人选取了几个独特的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荒草、枯枝,这是秋天才会 出现的自然景观,也是一些常见的景物,给人一种萧索的气息,但是“野火烧不 尽,春风吹又生”,经过凤凰涅磐般的炼狱,便升腾起新的希冀和梦想,描绘天空 灿烂的星辰和美丽的云彩,重新塑造一个崭新的自我。诗歌表现的场面都不是很 宏大的,有限的空间却幻出了无限的精彩。 3 、鲜活、富有灵性 湖畔诗人都很年轻,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他们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 他们所描摹的景物是活生生的,很有灵气,没有萧索和老气横秋之气,正如他们 在春的歌集的扉页上写道“树林里有晓阳,村野里有姑娘”,字里行间透露出 一种灵动和朝气。汪静之有一首诗题目就是恋爱的甜蜜:“琴声把爱情的甜蜜 托给红叶,红叶为恋琴声挣脱老树枝的锁闭,翩跹地乘着秋风,飘上青天去了”。 诗人用红叶和琴声等常见的意象表现了甜蜜的爱情,琴声恋着红叶,这其中贯注 了诗人强烈的情感,读起来令人感叹不已。汪静之有首诗这样写道: 桃花姊妹们呵, 怎还不开放自由花? 懦怯怕谁呢? 一一西湖小诗七 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常见的桃花以人的灵性。抒发了对自然的美好情意和对 自由的渴望,情爱的性灵主题和歌颂自然的主题相互交融、生发,二者显得更加 的超脱、雅洁、高贵。 雪峰有首诗叫做三只狗: 月亮底下的草场中, 三只狗面对面地坐着; 看看月亮怪凄凉的。 有个人走到那里, 8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一、景物的特点 他们向他点点头, 仍旧看他们的月亮, 而且亲亲嘴摇摇耳朵 他呆视了一会, 说,。他们相恋着罢。” 他流流眼泪回去了 月亮底下的草场中, 三只狗面对面地坐着: 看看月亮怪凄凉的。 这首诗读起来有点像儿歌,充满一种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月亮下”、“三只狗”、 “草场”这些平凡的意象传达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情感。不是那种声嘶力竭的呐喊, 而是如馥郁的花香般的沁入读者的心田,余味绵绵,这是在性灵暖处把艺术形象 和诗的意趣交融在一起,构建了较高的美学境界。对于宇宙之大和天地之广,世 人都有所了解,无数的墨客骚人都尽力的讴歌它。沧海桑田,人生如草芥一般, 是那么的渺小而又微乎其微。老子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真正的智 者,不是与天地自然拼过你死我活,而是感悟、理解和顺应它,湖畔诗人在他们 的作品中能表现出这样一种灵性,这是难能可贵的。 4 、洋溢着乡土田园气息 在鲁迅的影响下,2 0 世纪中国文学兴起了“乡土文学”的创作热潮。鲁迅先 生在1 9 3 5 年作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把蹇先艾、裴文中、王鲁 彦、黎锦明等作家,归入了乡土文学流派。乡土文学的兴起深深地影响了一大批 年轻人,唤醒了埋藏在心底的乡念。 雪峰早期的诗短小精悍,受到民歌的影响,带有朴实的泥土的气息,有一种 单纯、质朴的美,他的有水下山来写道: 有水下山来 道经你家田里 它必留下浮来的红叶 然后它流去 9 西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一、景物的特点 有水下山来 道经你家家里 他必赠送你一把山花 然后他归去 红叶、山花、流水这几个农村常见的景物,构成色彩鲜明的生活画面,诗歌语言 清新,不雕琢词语、有柔美的音乐感,字里行间情感流转回荡,韵味悠长,娓娓 道来,如闻花香,沁人心脾。他在城外纪游中写道:“我们竞跑得有些倦了; 便在一间草舍的旁边坐下来。乡间真有趣呵! 漠华这样地哼了一声,惊醒了一个 睡在,一堆干草的上边的,黄狗的脚边的小孩子。”这是农村特有的乐趣啊! 见惯 了钢筋混泥土的都市人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 湖畔诗人不沉溺于所谓的知识分子情调中,而是放歌于朴实的山野,表达一 种单纯、天真、明朗的自然观。他们寻觅自己的心灵家园,渴望用真、善、美的 甘泉来抚慰和滋润干涩的心田,同时也温暖亲人和朋友的心。有人常常说,人要 有一种境界,把心态放平静一点,让视野开阔一点,以真善和宽容之心面对周围 的人和事,才会活出生命的优雅和从容,才能体味生命存在的价值。在人生旅途 上不断的追求,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也是一种美和道德的承担,其实它就在 人们的心中。 应修人1 4 岁就到了上海,在这个“十里洋场”,他饱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感慨颇多,他对故乡则始终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故乡的田园美景成了他的最爱, 他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恬静农家的生活。他的作品展现了一种男耕女织、其乐融 融的欢快景象,歌唱青春的欢愉、田野的情趣、倾诉对人和自然真挚的情愫,抒 发对现实生活的强烈的爱憎。纯朴、自然的乡村没有受现代都市文明的熏染。应 修人有较长的一段时间生活在农村,对故土怀有深厚的情谊,在他的作品中就有 一股“感伤的故乡的风”。他迫于生计,挣扎于异乡,是故乡的被放逐者,难以抵 挡那浓浓的乡愁,他在邻家座上写道: 嘴里微微歌 脸上微微酡 要说不说,怕人多 嘴里微微歌 脸上微微酡 o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景物的特点 这是一首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诗了,可能也是由于它的简单而显得美丽,诗 中表现了在邻家做客的幸福时光,场面并不壮观,但乡里乡亲之间的那种情融融、 乐陶陶的欢愉景象是现代都市中的人们永远也体会不到的,让人羡慕不已。相对 于城市的喧闹和聒噪,这是一种难得的安详、宁静和悠闲。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 乡愁,对家乡的愁绪、眷恋涌上来了,家才是真正觉得可以依恋的地方,传统的 思乡情怀被心思缜密的绣在字里行间,乡愁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痛。而这些都被湖 畔诗人用五彩笔给淋漓尽致地描摹出来了。 西南大学硕十学付论文 二、别致的手法与风格 二、别致的手法与风格 文学是一种综合艺术,它讲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二者缺一不可,艺术 本身就是带着镣铐跳舞,没有形式规范就没有艺术,也就更无从谈艺术魅力了。 只有丰富翔实的素材还不够,要完成一件好的作品,还需要高超的艺术技巧。当 然,文学创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初,湖畔诗人不怎么讲究艺术技巧,但后 来他们注意到这点了,在实践中不断的进步,提升自己驾驭题材和表达情感的能 力,大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艺术技巧。比如,汪静之的寂寞的国,诗句比较整齐, 用词也较考究,还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从艺术价值上来说,比惠的风是成 熟了许多。他们以别致的艺术手法和鲜明独特的风格成就了一件件作品,让读者 产生兴趣并读出蕴含于其中的深意。 一种艺术风格的形式,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地理风格,也不是诗体风格,而 是诗人自身的艺术个性,而这种艺术个性是由作家独自的个性气质、艺术修养、 生活阅历、审美理想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艺术个性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活 动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或特色。它是艺术家的个性在其艺术作品整体中 的综合体现。个性是人的性格、气质、修养、能力、主导的情感和活动动机等心 理特点的独特的综合。每个人的各种心理特点的结合,都自成系统,有其独特的 结构,是与他人不同的,这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简言之,创作个性, 就是凝聚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家的个性特征独创性o 。具有创作个性的艺术作 品意味着它的内容和形式包含着某些新鲜的、个别化了的、不可重复的、独一无 二的特点,显露出艺术家对生活、对美的独特发现和个性化的处理,是艺术家成 熟的标志。一桩很平常的景物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也是 湖畔诗人成功的地方。 诗的艺术风格始终受到时代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制约,时代不同,风格各异。 风格就是作者、诗人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鲜明的个性。比如李 白的诗与杜甫的诗,一个浪漫一个现实,辛弃疾的词与李清照的词,个豪放一 个秀丽,读起来肯定感觉不一样。我国古人早就说过:“文如其人”,十八世纪 法国学者布封也说“风格即人”,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是一致的,它揭示了作者 的个性特征与作品风格的密切关系。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精 神气质、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兴趣爱好、创作才华等不同,在诗词创作过程中 。参见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 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4 9 页。 1 2 两南大学硕十学付论文二、别致的手法与风格 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形成创作个性。 1 、浪漫主义抒情手法 湖畔诗歌以内心世界作为自己寻觅诗情、诗趣的突破口,他们推崇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注重想象,而这对于湖畔诗人来说,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年龄优势和心 理资源。他们以浪漫主义的笔触来显示自己对封建道统的反叛的巨大勇气和为爱 情而歌的奋斗精神。 浪漫主义是1 8 世纪末到1 9 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洲大陆上所出现的曾经风 靡一时的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思潮。在德国,浪漫主义的理论来源于康德的 美学思想;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 英国的浪漫主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又分为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 前者以“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等人为代表,后者则主要以雪莱为代 表。 + 文学理论者认为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强烈的主观性,寄情山水和赞美大自 然,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等。o 浪漫主义认为文学的根本要素是诗人的情感。圆浪 漫主义在五四时期同现实主义一起传入中国文坛,浪漫主义是前工业文明的产物, 他的使命是反封建反传统,主张回归自然,推崇情感和想象力,以情感的放纵代 替理性的睿智的全面的思考,以个性的解放蔑视封建教会的权威。 湖畔诗歌清晰、明快,隽永、质十 ,充满着青春、爱、章心,他们以浪漫主 义的激情表达了精神品格的昂奋和张扬,表现了受“五四”新潮影响的一代新青 年的心灵律动:湖畔诗歌的意境清新,风格明朗。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很多白话诗 的意境不足,蜊释寓意也很生硬、牵强,但是湖畔诗人很在意诗的意境。他们用 来营造意境的事物多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景物,诗人信手拈来且赋予这些景物天 真活泼的诗心,让这些大自然的精灵在字擘行间自由地舞蹈,成为吸引读者的诗 眼,向人展示清新的意境。应修人在小小儿的请求中设计了一个感人的场景: 风雨之夜,远方的儿子怀念睡着了的母亲,想象母亲在梦中笑了,或许是见到自 己的儿子,于是请求风、雨、雷、电不要惊醒母亲的美梦,诗人的一片赤子之心 纯真可爱,令人感动。 五四新文学对于浪漫主义的看重和接纳,并不是少数作家的个人行为,而是 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所以在某个层面上来说湖畔诗人钟情浪漫主义也是顺应时 。参见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2 0 3 页。 o 马新国主编:西方文学史,。离等教育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2 6 页。 o 李复兴;中国现代新诗人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6 6 页。 1 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别致的手法与风格 代潮流。创造社成员郑伯奇就曾经蜕过:“我们的时代,是苦闷的时代,是激动的 时代,是抗争的时代,是呐喊的时代。” 同时,湖畔诗人还受到英国消极浪漫主 义诗人“湖畔派”的影响,仿效他们的风格。英国湖畔诗人主要是指华兹华斯、 柯勒律治、济慈等,他们响应“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 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 他们的诗歌表现田园生活,歌颂自然和人性,抒发情感。 2 、反弹琵琶、推陈出新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作者独特的创新,在于对平凡生活美的独到的见解,在于 作者能否以艺术的形式表达生活中的诗意。湖畔诗人选取的景物,通常不取其通 常意思,而是反其意而用之,常常能收到出奇不意的效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官 能效。他们奇特的构思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表现方式,从一个新的角度取譬,另 拓蹊径,甚为绝妙,大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加深了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也 为当时诗坛带来一股新风,或多或少的去除了一些僵化模式。如旧时用水来比喻 女性是贬义色彩的,而应修人的诗篇妹妹你是水却反其道而用之。把爱人比 作清溪里的水,表现了农家姑娘的活泼、轻灵的天性以及毫无矫饰的美: 妹妹你是水 你是清溪里的水。 无愁地镇日流, 率真地长是笑, 自然地引我忘了归路了。 妹妹你是水一一 你是温泉里的水。 我底心儿他尽是爱游泳, 我想捞回来, 烫得我手心痛。 妹妹你是水一一 你是荷塘里的水 借荷叶做船儿, o 转引自来剑华:论二十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文艺研究1 9 9 9 年第2 期,第7 l 页。 1 4 西南大学硕士学伊论文 二、别致的手法与风格 借荷梗做篙儿, 妹妹我要到荷花深处来! 本诗比喻生动,笔调跳跃,引人深思遐想,有人说读应修人的诗好像走在阳光路 上。诗中作者用水来表现女性的温柔和多情。第一节喻为“清溪里的水”写出了 妹妹的无愁、乐观、率直,“自然地引我忘了归路”写出了“我”的可爱和天真。 第二节喻为“温泉里的水”,说明白己的心被妹妹灼热的发烫了,第三节喻为“荷 塘里的水”,以荷叶为船,借荷梗做船篙、到荷花深处来,荷花,色美味香,生 机盎然,显得痴情动人,含情脉脉。五四时期许多表现婚姻家庭关系的作品大多 浸染着受害者和牺牲者的沉痛控诉与辛酸的泪水,或者是旁观者无奈的愤怒和不 尽的慨叹。而湖畔诗人则一反常态,以他们年轻、飘逸自由的性灵书写被尘封已 久的爱的悸动,以前所未有的亮丽色彩飞洒在五四文坛的天空,为异彩纷呈的五 四文学增添了新的精彩。 湖畔诗人在诗中赋予景物以天真活泼的灵性,展示出清新的意境,它们多用 乐观善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万事万物,憧憬着幸福的爱情和美好的生活,所以, 在他们的笔下即使有伤感也不会消沉,即使有痛苦也不会忧郁。应修人在雪夜 中写失去情人之爱,离开家人之痛,于沉重中透着几许暖意和坚强,大大地悖于 常理。从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出诗人们别具匠心,丰富了题材的表现手法。 3 、中外合璧,古今融汇,漫步于古典和现代之间 湖畔诗人受到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是一个具有哲人智慧的诗 人,他的作品隽永厚朴,耐人寻味,在他看来只有回到原始状态并与自然保持一 致,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其作品饮酒其五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借助眷恋山林的飞鸟, 表达了自己的向往和志趣,景物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湖畔诗歌中就有很多与此 类似的作品,如应修人的天未晓时、欢愉引、山里人家等。与此同时, 周作人对湖畔诗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提倡“人的文学”,影响 也较为深远,在他的作品中充溢着一股冲淡平和之气。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新诗的缘由不来自于民间,不起于音乐,它来自国外, 诞生它的语境是外国诗歌的非格律化大潮,所以新诗给人的感觉是:它和此前的 中国古诗大相径庭。 泰戈尔是东方的文学巨匠,他对小诗是情有独钟,他对湖畔 。李复兴:中国现代新诗人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6 7 页。 o 吕进:现代诗歌文体论 ,广西丈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9 6 页 1 5 两南大学硕+ 学伊论文二、别致的手法与风格 派有较大的影响,对新月派特别是徐志摩的影响是深远的。应修人的作品邻家 写道: 向姊妹手里夺来的木香花, 到门口就桠给了邻家的阿莺了。 准备再受姊妹埋怨吧, 只哄伊说又踏坏了。 这首诗就是典型的小诗体,整首诗就只有四行,每行长短不齐,绝不对称,更没 有整齐得像豆腐干那样的视觉效果。句子和句子之间有一种松散、自由的流动关 系,增加了诗的意蕴的内在流畅性和弹性。同时又使用几近口语、完全生活化的 语言精确的表现了主人公的美好情愫。花是美的象征,更是爱的信使,其中蕴含 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描写刹那的感兴是小诗的长处,这也是小诗主要的特点。滕固讲:“短诗是刹 那间感情的纪念碑”,“刹那间外界的印象,与内界的冲动;捉摸而使之永远存在。 这是短诗在艺术上唯一的价值。周作人在介绍日本小诗时也讲,小诗“虽不适于 叙事,若要描写一地的景色,一时的情调,却很擅长。囝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因 此要求小诗必须凝炼。 湖畔诗人写作小诗,小诗受到日本的和歌与俳句的影响,也借鉴了印度的宗 教哲理小诗。俳句又称十七音诗,俳句是日本诗人借鉴中国的律诗而创作的一种 诗体,从江户时代开始,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日本特别流行、十分普及, 俳句是无题诗,其结构是5 音、7 音、5 音押韵。用单音节的汉语写的俳句十七音 就变成了十七字,这是日本俳句输入中国后的变化和创造,且中国诗人的俳句是 有题诗。回 4 、语言质朴、风格明丽 文学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在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对于语言的依附更重。 它是一种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语言的特质在于它对一般语言规范的遵循和偏离。 只有遵循规范,才能保证作品有可能被读者领会;只有偏离,才能传达微妙的情 思,才能凝炼、含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