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韩翻是中唐大历诗人中比较独特的一位。他的独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历独 特。韩翊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藩镇幕府中度过,没有骄人的业绩,也没有显赫的地位,但 却有过“阙下近臣”的经历:早期因诗名而人居翰林院,晚年的御笔点官传奇经历更给他 带来极度的荣耀。二是诗风独特。韩翎生活在大历时期,内忧外患和频繁的战争使许多诗 人对现实失去了希望,诗歌创作气骨顿衰,盛唐的豪气消退,激情锐减,而韩拥的诗歌却 是这暗淡色调中的一抹明亮,其诗既有大历诗风的清空闲雅,又有盛唐诗歌的豪放雄浑, 被称为盛唐之音的尾声。独特诗风使韩翊在当时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文章以韩翻及其诗歌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其生平事迹,对其生平中某些问题进行 考证阐释,并在中唐诗歌、大历诗人的背景下对韩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进行个案 研究。 文章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韩翻生平研究,共有两节。第一节阐释了韩翎生平所 具有的传奇色彩。第二节对其生平作分期梳理,把韩翻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以进士及第 前为早期,曾人居过翰林院,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及第后先后从侯希逸的淄青节度使幕, 到田神功、田神玉的汴宋节度使幕,到李忠臣的汴州幕,中期生活辗转幕府,文笔事人; 从任职李勉幕府中直至去世为后期,晚年的皇帝的御笔点官经历成就了他的最后辉煌。在 这一节中,对其仕途履历的某些关键环节如韩翎进士及第后是否授予官职、为侯希逸淄青 幕僚时间、人田神功幕府时问等问题试作考证。文章第二部分是韩翊诗歌研究,结合韩翔 现存诗歌作品,具体分析韩翊诗歌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8 由于韩翊生平中幕府经历占大 多数,他的诗歌中送别诗占的比例较大。韩翊的诗歌一方面体现了盛唐余响,另一方面, 擅长运用静态手法、化实为虚手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呈现出流畅清虚诗风。 关键词:翰林生活;幕府生活;御笔点官;大历诗人;清虚 ab s t r a c t h a nh o n g ,ap o e tw h ol i v e d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l i t a i ,h a dam o r eu n i q u es t y l e h i s u n i q u em a i n l ym a n i f e s t e di nt w oa s p e c t s :f i r s t ,au n i q u ee x p e r i e n c e m o s to fh a nh o n g sl i f e w a ss p e n ti nt h es h o g u n a t e t h e r ew a sn or e m a r k a b l ep e r f o r m a n c e ,n o rap r o m i n e n tp o s i t i o n b u th i se a r l yl i f ea n dl a t el i f eh a v eb e e n ”n e a ri m p e r i a lp a l a c e ”e x p e r i e n c e s :t h ee a r l yp o e m s w e r ed u et oa c a d e m ya n di nh i sl a t e ry e a r sh ew a sg i v e nt h ef i n a lg l o r yb e c a u s eo fe m p e r o r ; s e c o n d ,u n i q u ep o e ms t y l e l i v i n gi nl i t a ip e r i o d ,i tw a sas o c i a lu p h e a v a lo ft h et i m ep a t t e r n o fd i s p u t e s ,b o t hi n t e r n a la n de x t e r n a lp r o b l e m sa n df r e q u e n tw a r ,a n ds om u c ho fr e a l i t yp e o p l e h a dl o s th o p e t a n gs t y l eh a sb e e ng o n e t h ew a l t nv i b r a n tp a s s i o nw a sn o ti n o fc o u r s eh a ni s t h i sb l e a kb r i g h tt o u c ho fc o l o ri nh i sp o e mi n c l u d e de l e g a n ta n df o r c e f u ls t y l eo ft a n gp o e t r y , k n o w na st h ev o i c eo ft h ee n do f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u n i q u es t y l eo fp o e mt om a k et h eh a n h o n g sp o e ma tt h a tt i m er e c e i v e dah i g hp r a i s e t h ea r t i c l em a k e sh a n h o n ga n dh i sp o e t r ya so b j e c tt os t u d y ,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s o r to u th i s l i f es t o r i e s s o m eo ft h ep r o b l e m si nh i sl i f ea r et ob ee x p l a i n e d h a n h o n g 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 a n da r t i s t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r es t u d i e di nt h et a n gp o e t r ya n dt h ep o e ta g a i n s t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p a r t i nt h ef h s tp a r tb i o g r a p h i c a ln o t eo nh a nh o n gi s s t u d i e d t h e r ea r et w os e c t i o n s i nt h ef i r s ts e c t i o nh a nh o n g sl e g e n d a r yl i f ei se x p l a i n e d i nt h e s e c o n ds e c t i o nt h ei n d u c t i o na n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fh a nh o n g l i f ea r ei n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e r i o d s t h ee a r l yd a y sw e r em a d eb e f o r eh ew a sa c c e p ta saj i n s h i i nt h a tt i m eh a nh a dav e r yl u x u r y e x p e r i e n c e a f t e rt h a t ,h a n h o n gw a sa tt h eh o ux i y i ss h o g u n a t e ,t i a ns h e n g o n g ss h o g u n a t e , t i a n s h e n y u ss h o g u n a t ea n d l i z h o n g c h e n ,l im i a n ss h o g u n a t ef o r t h ee n g a g e di n s u c c e s s i o n ,a n db e g a nh i sg a v e li ns h o g u n a t e i nh i sl a t el i f e ,h ew a sp o i n t e dt ob eao f f i c e rb y e m p e r o r ,w h i c hm a d eh i mb r i l l i a n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 i nt h et h i ss e c t i o n ,s o m eo fh i sk e yl i n k si n c a r e e rr e s u m es u c ha sa f t e rj i n s h iw h e t h e rt ob eg r a n t e do f f i c i a ls t a f f ,t h et i m ef o rh o ux i y i s s h o g u n a t e ,t h et i m ei n t ot i a ns h e n g o n g ss h o g u n a m a r et ob es t u d i e d 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t h ea r t i c l e ,h a n h o n g sp o e t r yi st ob es t u d i e d h a n h o n g sd e p o s i t o r so f p o e m ,c o n t e n to ft h ep o e ma n d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w e r es e p a r a t e l ya n a l y z e d b e c a u s eo ft h el i f e e x p e r i e n c eo ft h em a j o r i t yo fs h o g u n a t e ,s oh i sf a r e w e l lp o e mo c c u p i e dal a r g e rp r o p o r t i o n i n a d d i t i o n 。h a nh o n g sa r to fp o e ma l s oe m b o d i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a n gs t y l e a sap o e t , h a r t sp o e ms h o w st h ee l e g a n ts t y l e ,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 ,s t a t i cs c r e e np o r t r a y a l a l lo ft h e s eh a dm a d e h a n h o n g sp o e mm o r ee l e g a n t k e yw o r d s :a c a d e m i cf i f e ;l i v i n gs h o g u n a t e ;p o i n t e db ye m p e r o r ; g r e a tp o e ti nl i t a i ;e l e g a n t 2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 在口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口论文韩翎及其诗歌研 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口学位期间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弦风霞 e i , - 期:m 7 t ,刁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在口划“ ) 韩翊及其诗歌研究源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口学位期 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口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 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 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 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 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廊扳艮 日期:油矿7 ,叼 别醛轹苇芝孕 醐:矽”i 。 f 韩拥及其诗歌研究 绪论 韩翎,字君平,南阳人,生卒年不详,是中唐大历诗人中风格独特、声名卓著的一 位。他一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主要创作是在代宗大历时期。他的诗歌在 当时就获得了很高的赞誉,“一篇一咏,朝士珍之”。韩翊与柳氏悲欢离合的浪漫姻缘经 小说家加工而流芳千古,御笔点官的仕途荣耀更给他的诗作戴上了耀眼的光环,而且他的 诗歌因呈现出慷慨激昂的情调也被后人誉为盛唐余音。然而,历来关于诗人生平事迹的记 载却很少,学界关于他的诗歌的研究也极其缺乏。 由于长期幕府生活,加上大量送行赠诗,后人对其为人颇有微辞。或日其为帮闲文 人,亦有称其为创作工具的。细观韩诗,不难发现其中既有倜傥的风度,慷慨的意气,又 有对国事的关注,对友人的眷恋,更不乏高扬的自信。而这在整个社会一片感伤颓废之际, 是很难能可贵的。这是笔者选题的原因。 关于韩翊的研究,目前关注较多的是他的生平,主要研究成果有傅璇琮的唐代诗人 丛考口1 、蒋寅的大历诗人研究口3 和鞠飞的韩翊生平补考h 1 。傅璇琮先生在唐 代诗人丛考中,主要考证了韩翊进士登第、幕府辗转以及迁驾部郎中、知制诰等生平履 历;蒋寅依据傅璇琮先生的考证结果,在大历诗人研究中对韩翎的生平作了简要梳理; 鞠飞的韩翎生平补考在参考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一书的基础上,根据原始文 献的记载,进一步考证了韩翊于进士及第前曾人居翰林院,为“翰林待诏”。以上前辈大 家的考证有理有据,但研究成果并未覆盖其生平始末,而且其仕途履历的某些关键环节如 韩翊进士及第后是否授予官职、田神功辟韩拥的时间以及韩翊是否闲居十年等问题还有可 以商榷的地方。 对于韩翊研究的另一个方面是他的诗歌。主要成果是蒋寅先生的大历诗人研究和 大历诗风哺1 。在大历诗人研究中,蒋先生在对韩翻生平作了概述之后,主要从“萧 疏风格与意义”、“滞后的装饰风格”和“从盛唐余韵到装饰的堕落”三个方面对韩翊诗歌 的艺术成就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大历诗风中,蒋先生把韩掬作为大历诗人群体中的一 员,综合分析了大历时期的诗歌风格和特色,没有对韩翊诗歌进行个案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对于韩翊生平的考证尚有空白,对韩翻诗歌的研究还有比较大 的空间,本文拟补学界研究之不足,对韩翊的生平作分期梳理,对其生平中某些问题进行 考证阐释,并在中唐诗歌、大历诗人的背景下对韩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个案 研究。 本篇论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韩翔的生平作以分期梳理,并对其生平 中的一些环节做具体阐释;第二部分,分析韩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一章韩翎生平研究 韩翊,字君平,是中唐大历诗人中风格独特、声名卓著的一位,但史料记载其生平甚 简。最早记载韩翊事迹的是唐代许尧佐的柳氏传和孟綮的本事诗o 自此以后,关 于韩翊事迹的记叙,大都出于这两本书。新唐书卷二零三文艺传下卢纶传附云: ,字君平,南阳人。侯希逸表佐淄青幕府,府罢,十年不出。李勉在宣武, 复辟之。俄以驾部郎中知制诰。时有两韩,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德宗曰: “与诗人韩。”终q - 书舍人。 唐诗纪事卷三十、郡斋读书志卷八上别集类、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 上等,所载均与此同。直到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四记载略详于新唐书: ,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年杨纥榜进士。侯希逸素重其才,至是表佐 淄青幕府。罢,闲居十年。及李勉在宣武,复辟之。德宗时,制诰阙人,中书两 进除目,御笔不点,再请之,批日:“与韩。”时有同姓名为江淮刺史,宰相请 孰与,上复批日:“春城无处不飞花韩也。”俄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终中书舍人。 工诗,兴致繁富,如芙蓉出水,一篇一咏,朝士珍之。比讽深于文房,筋节成 于茂政,当时盛称焉。有诗集五卷,行于世。m 从以上资料只能见其生平大概,目前学界研究虽有诸多成果,但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探 讨。文章结合以上资料,阐释韩翊生平的传奇色彩,梳理其生平分期,并对其仕途履历的 某些关键环节如韩翔进士及第后是否授予官职、为侯希逸淄青幕僚时间、入田神功幕府时 间等问题试作考证。 第一节韩翊生平传奇 韩翊生平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综合本事诗和柳氏传二书记载,结合后来 的新唐书和唐才子传,韩翊事迹传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与柳氏的浪漫艳遇 1 、艳遇传奇 韩翎早年因诗名结识富家子弟李生,因李生相遇歌姬柳氏。据本事诗记载,韩 搠早期家庭非常贫困,但是他却与一名叫做李生的富家子弟交往甚好。李生是个负气爱才 之人,而韩翊早年即有诗名正是为李生所赏识的主要原因。李生蓄养着一名歌姬,叫做柳 氏。柳氏的美貌称绝一时。柳氏传是这样描写柳氏的,“有李生者,其幸姬日柳氏, 2 艳绝一时,喜谈谑,善沤咏。”一1 本事诗的描写相对简略一些,没有x , 杉p 氏的外貌进 行正面描写,但是从后文,柳以色显居和被沙咤利所劫来看,柳氏应如柳氏传所写美 艳绝妙,至少应该很有姿色的。柳氏与韩翎比邻而居,李生到柳氏那里的时候,经常邀请 韩翊一起喝酒,柳氏也就有了接触韩翎的机会,并在李生面前流露出对韩翎爱慕之意。李 生从中撮合,将柳氏送与韩翊。翻爱柳氏之色,柳氏慕翊之才,两情相悦。柳氏,这个出 身卑微的女子,装点了韩翊的早期生活,也成就了韩翎生活中浪漫的因素。 2 、浪漫悲歌 据本事诗载,侯希逸为淄青节度使后,招募韩翎为其幕僚,韩翊因此与柳氏分别。 一别三年无缘相见。其间,韩翎曾托人寻访柳氏,并寄诗章台柳给柳氏: 章台柳,章台柳,往e l 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1 柳氏复书答诗日: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另q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0 1 凄婉的相思之情寓于诗句之中,奏响了一曲浪漫的爱情悲歌。战乱中的柳氏最终未能 独善其身,被番将沙咤利所劫。 随侯希逸入朝的韩翊,寻访柳氏而不得,两人城外的一次偶然相遇,韩翊得知柳氏已 经失身沙咤利,无从自脱。就在两人相聚无望之际,虞候将许俊挺身相救,韩翻与柳氏终 得团聚。 二、晚年御笔点官的荣耀 对大多数人来说,韩翻是个传奇人物,青春年少之际,玄宗朝始设翰林院。韩翔得以 人选。玄宗朝入选翰林的条件首先是有词艺学识者。韩翎能以诗学才艺人居翰林院,这不 是常人所能及的。人居翰林是韩翊生活的早期荣耀,而御笔点官则是他晚年的辉煌。据唐 才子传: 德宗时,制诰阙人,中书两进除目,御笔不点,再请之,批日:“与韩。” 时有同姓名为江淮刺史,宰相请孰与,上复批日:“春城无处不飞花韩也。”1 对于中书省递交的知制诰的人选,德宗皇帝唯独看中了韩翊,并且特别提到了他的那 首寒食诗。凭借一首诗获得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可见唐德宗是多么欣赏这首诗。 皇帝的制诰一般要求在温文雅正之中体现皇权的威严和皇恩的浩荡,寒食诗恰恰让德 宗读出了皇权的威严和皇恩的浩荡: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n 2 1 柳絮飞花,好一座富丽的春城;东风寒食,是帝京的佳节。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满城 的飞絮,而这飞絮恰来自皇宫的御柳,这幅景象不正是试图恢复盛唐大一统的德宗所希望 看到的承平气象吗? 御柳飘散出的满城飞花,不正是对皇恩浩荡的歌颂吗? 禁火的寒食节 五侯家飘出了轻炯,这轻烟是皇帝传赐的烛火,皇权的祥瑞与特权的荣耀,正是皇帝所喜 欢的。虽然诗歌不乏善意微讽,这种温柔敦厚的风人之旨也是皂帝乐于接受的。唐德宗也 是一位涛人,无疑他深切地体会到韩捌的文采正是他所需要的。御笔钦点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节韩拥人生三部曲 韩翊的一生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士及第前为早期,及第 后至人李勉幕前为中期,任职李勉幕府中直至去世为后期。 一、结客平陵下,当年倚剑游早期的轻狂交游 关于韩翊的早期生活,社会科学院的蒋寅在他的著作大历诗人研究中认为,韩翎 在天宝年间,观光上国,淹留京城,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生活。韩翊在赠张建一诗中 确曾描写过少年意气的放浪生活,“结客平陵下,当年倚侠游。传看辘轳剑,醉脱骗骗裘。 翠羽双鬟妾,珠帘百尺楼。春风坐相待,晚日莫淹留”。然而诗中描写的那种轻狂生活也 许不是韩翎自己有能力承受的。据本事诗记载,韩翊“荜门圭窦,室唯四壁”。他的 早期生活是极其窘困的。柳氏传也说“天宝中,昌黎韩翊有诗名,性颇落拓,羁滞贫 甚”。贫困的韩翊不可能拥有辘轳剑、骗骗裘,更不能登上垂挂着珠帘的百尺楼,与衣着 华丽的女子在春风中两情相悦。如果说他可能有过裘马轻狂的生活,那也只能如本事诗 和柳氏传所叙,“蒙君之恩,解衣辍食久之”,结识负气爱才的富家子弟,如李生之 流,受其资助的结果。对于韩拥的结交情况,柳氏传这样描述:“翊素知名,其所问候, 皆当时之彦。”盂綮的本事诗情感第一记载, “韩翊少负才名,天宝末举进士,孤贞 静默,所与游皆当时名士”。3 1 由此可知,韩翊交往的为当时名士,而他的早有诗名为他 结识名士提供了资本。 另据鞠飞韩翊生平补考考证,韩翊于进士及第前曾人居翰林院。“开元二十六年, 又有韩翔、阎伯玛、孟匡朝、陈兼、李白、蒋镇在旧翰林院”。入居翰林院的人与皇帝“虽 有密近之殊,然亦未定名”d 引,均无品秩官属,也无独立的官署。所以,入居翰林院只给 韩翎带来了显赫的地位,但没有给他解决生活的困境。另外,据此还可知道,韩翊早期与 李白等人同在翰林院,李白在翰林院的时间是从天宝元年( 7 4 2 ) 到三年( 7 4 4 ) ,据以上 唐会要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六( 7 39 ) 年改翰林待诏为翰林供奉,这个时间距天宝 年间很近了。这样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韩翎在翰林院的时间也应是天宝年间前后。韩翻天 宝年间在京城不只是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他还应有翰林院的生活,而且他这时拥有一定 的诗名。因为玄宗朝人选翰林的条件首先是有词艺学识者。虽无官职的翰林院生活依然给 了韩翻这些入居翰林者很大的荣耀,甚至在韩翊自己看来,早期的这段时光也是很值得回 忆和留恋的辉煌生活。他曾在宿甑山中不无自豪地写道:“山中今夜何人,阙下当年 近臣。”也正是这个辉煌,给了他结识名士的资本,结识名士的结果使他的裘马轻狂的生 活有了可能。 4 据此对韩捌早期生活可作如下描述:韩翎,字君平,南阳人。少负诗名,开元至天宝 年间,因词艺学识,人居翰林,并结交名士。韩翎早期的裘马轻狂的独特经历和盛唐翰林 生活影响了他的诗歌,虽为大历诗人,韩翎的诗歌却明显不同于其他大历诗人的诗作而具 有盛唐的余响。 二、赋诗或送郑行人,举酒常陪魏公子中期的幕府辗转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应进士举,与萧颖士门人元结、旁白、邬载、刘太真等人同科 及第。剐进士及第后是否释褐授官,不详。 韩翎一生辗转幕府,文笔事人,先后在侯希逸的淄青节度使幕,田神功、田神玉的汴 宋节度使幕,李忠臣、李勉的汴州幕中为从事。在朝为官的时间比较少,除了众所周知的 晚年御笔钦点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终于中书舍入以外,在朝的时间就有以下两种可能: 一是进士及第后,二是侯希逸被逐后闲居时期。目前对于韩翊中期生活有一些模糊之处, 现予以探讨如下。 1 、韩拥进士及第后可能授予官职 关于韩翎进士及第后是否授予官职,目前没有定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韩翎应进士 举,与萧颖士门人元结、旁白、邬载、刘太真等人同科及第。关于及第后是否授予官职, 傅璇琮先生在关于 与 所载韩翎事迹考实( 唐代诗人从考) 一文中 谈到,登第后是否授予官职,不详。蒋寅的大历诗人研究中关于韩翊的论述也说,及 第后似乎并未释褐授官。笔者的观点是可能授予了博士一职,依据是其诗刖汜水躲( 一 本有隙字) 尉有“自怜寂寞会君稀,犹著前时博士衣”之句。 韩翊安史之乱后一直在幕府做幕僚,直到晚年受知于皇帝,官至驾部郎中,升至中书 舍人,中间没有做过博士的时间。从别汜水县) 尉中,“未央宫殿金开钥,诏引贤良 卷珠箔”中,是有这种可能的。至于何种博士,尚不清楚。因为唐朝博士的种类非常多, 有巫医类的博士,如:医药博士、针博士、按摩博士、咒禁博士、卜博士等等;有教育方 面的博士,如:国子博士、太学博士、四门博士、律学博士、书学博士、算学博士、广文 馆博士等,再如音乐的太常博士,宫廷的宫教博士,名目可谓繁多。至于韩翻诗歌中提及 的“犹著前时博士衣”,博士是否有专门的衣服,也不明确,但是,从旧唐书职官中 记载,博士是有官阶的,比如:国子博士正五品上,太学博士从六品上,四门博士从七品 上。不同部门的博士有不同的级别,而古代官阶不同,服装也是不同的,所以,韩翊所着 博士衣,应该是他那个级别的官服。 2 、宝应元年前入淄青幕 新唐书卷二零三云:侯希逸表佐淄青幕府,府罢,十年不出。钉唐才子传( 卷 四) 记录:侯希逸素重其才,至是表佐淄青幕府。罢,闲居十年。刀唐才子传似乎说 韩翊于登第后即被侯希逸辟佐淄青幕府。经傅璇琮先生考证,韩翊入侯希逸幕当在侯希逸 做了淄青节度使不久以后。至于具体时间,由于侯希逸做了淄青节度使后就辟韩堋为幕府, 所以关于韩翎安史之乱后做侯希逸幕府的时间,首先应从侯希逸做淄青节度使的时间进行 5 判断。现有资料认为侯希逸做淄青节度使是在宝应元年五月,因此韩翎是在宝应元年五月 应侯希逸之邀,在其淄青节度使幕中为从事。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蒋寅在他的著 作大历诗人研究中都持此观点。我认为这个时间尚待商榷,理由如下: 关于侯希逸做淄青节度使的时间,史籍是这样记载的:一是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四, “侯希逸平卢人也。乾元元年冬,志病卒,军人共推立希逸为平卢军使,朝廷因授节 度使。一会田神功、能元皓于兖州,青州遂陷于希逸,诏就加希逸为平卢、淄青节度使。 自是迄今淄青节度皆带平卢之名也。宝应元年与诸节度同讨袭史朝义,平之,加检校 工部尚书”;“刚另一记载是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宝应元年甲申,以平卢节度使侯 希逸为平卢青淄等六州节度使。由是青州节度有平卢之号”。n 州傅先生和蒋先生等人在其 著作中引用了资治通鉴的记载,并据此得出结论,侯希逸是在宝应元年五月做淄青节 度使,因此韩翎是在宝应元年五月在其幕府中做事的。笔者认为,资治通鉴所涉及的 宝应元年甲申,是侯希逸为平卢青淄等六州节度使的时间,根据文中注可知,六州为青、 淄、齐、沂、密、海六州。而且下面一句是“由是青州节度有平卢之号”,个人认为这里 所指的不是侯希逸做淄青节度使的时间。笔者认为,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借鉴资治 通鉴,可以得出结论,侯希逸做淄青节度使的时间应该是乾元元年到宝应元年之间,即 宝应元年之前,韩翻在侯幕府中做事也应是乾元元年到宝应元年之间。至于宝应元年,应 该是侯希逸与诸节度使共同讨伐史朝义的时间。 侯希逸做了淄青节度使后就辟韩翊为幕府,据傅璇琮先生考证,其官衔可能为检校员 外郎,属于虚衔。 3 、大历四年至八年间入田神功幕 侯希逸于肃宗宝应元年( 公元7 6 2 ) 前为淄青节度使,到代宗永泰元年( 公元7 6 5 年) 七月侯希逸为其部将所逐,韩翊也就随侯希逸还长安。其后归属,有不同说法。本事诗 叙日“后事罢,闲居将十年。李相勉镇夷门,又署为幕吏”。但是,经过傅璇琮先生考证, 韩掬闲居之后就在李勉幕府是不确切的。在李勉之前,韩翊已经在田神功、田神玉的汴宋 节度使幕。 关于韩翎入田神功幕的时间,目前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傅璇琮先生关于 与 所载韩翊事迹考实( 唐代诗人从考) 一文中认为,田神功大历九年正月卒 前,韩翎已在其幕府中了。田神功辟韩翊为幕僚的时间当大历四年至八年之间。二是蒋寅 在他的大历诗人研究里谈到,田神功大历六年来朝,也许就在此时辟韩翊为幕僚。 本人同意傅先生的观点,韩翻为田神功幕僚当在大历四年至八年之间。理由如下: 第一,田神功没有在大历六年到长安。据旧唐书卷十一载,永泰二年汴宋节度使 田神功来朝;五年汴州田神功来朝”。啪1 第二,大历三年、四年韩翊仍在长安。代宗永泰元年( 公元7 6 5 年) 七月,韩翊随侯 希逸一起回到长安。大历三年( 7 6 8 年) 壬辰,幽州节度使检校侍中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李 怀仙为麾下兵马使朱希彩所杀。庚申,宰臣充河南副元帅王缙兼幽州节度使,七月乙 6 亥王缙赴镇州。李肇国史补凶话录卷上记载:“送王相国之镇幽朔也,韩 4 j 擅场。”川1 说明这时韩翎仍在长安。第二年,大历四年,7 6 9 年,冷朝阳进士及第,省亲,韩拥亦有 诗相送,送冷朝阳还上元“青丝? 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落日澄江乌榜外,秋 风竦柳白门前。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别后依依寒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 瞳羽唐才子传卷三( 元辛文房撰) 记载,“冷朝阳,金陵人。大历四年齐映榜进士,及 第,不待调官,言归省觐。自状元以下一时名士大夫及诗人李嘉佑、李端、韩翎、钱起等 大会赋诗攀饯”。口3 1 这说明大历四年韩翊还在长安。 第三,田神功在大历五年和大历八年分别到京城来过,韩翻就有可能是其中的一次被 田神功邀请人幕。“大历五年九月,汴州田神功来朝。八年十一月汴宋节度使田神功来朝, 九年春正月庚子朔壬寅汴宋节度使、太子少师、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汴州刺史田 神功卒”。口们 第四,田神功在大历九年去世,韩翔人其幕在大历九年之前。据旧唐书卷十一载, 九年春正月庚子朔壬寅汴宋节度使、太子少师、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汴州刺史田 神功卒。1 第五,韩翻诗歌多次提到自己在田神功幕府的生活。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 “两年戴武弁,趋侍明光殿;客事信陵君忽惊万事随流水”。送高别驾归汴州, “信陵门下识君偏,骏马轻裘正少年”。梁城赠一二同幕,“曾是信陵门下客,两回 相吊不胜悲”。再次提到自己在田神功幕府的生活。“两年戴武弁,趋侍明光殿;客 事信陵君一忽惊万事随流水”。 至此,结合韩诗及史料,对韩翎中期生活可作如下阐释:天宝十四年( 公元7 5 5 年) 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正月,哥舒翰进位左仆射兼平章事,据守潼关,韩翎在长安寄诗, “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杀将破军白日余,回旃舞霈北风初”。幢即赞颂哥 舒仆射的勇武和功绩,表达了极大的爱国热情。其后,宝应元年之前,平卢节度使侯希逸 加淄青节度使,韩翊应邀在其幕府中为从事,官衔为员外郎。代宗永泰元年七月,侯希逸 为其部将所逐,韩翎随侯希逸返还长安。其间,或做过两年武弁小职。大历八年之前,韩 翻人汴宋节度使田神功幕,大历九年正月,田神功去世,二月其弟田神玉为汴宋留后,韩 拥继续留在汴宋田神玉幕中。田神玉于大历十一年死去。田神玉死后,汴州发生战乱,战 乱平定后,李忠臣为汴州刺史,韩翎继续留在汴州,又在李忠臣幕中。正是在这样幕府辗 转中,韩掬创作了大量迎来送往的送别、赠别诗。 三、未央宫殿金开王月,诏引贤良卷珠箔晚年的御赐辉煌 韩翊晚年的生活,大致情况如下:李勉移治汴州后,韩翻则继续留在汴州,为李勉的 幕吏。瞳7 1 这时的韩翊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晚期。本事诗对韩翻后期事迹记载比较详细: 李相勉镇夷门又署为幕吏。时韩已迟暮,同职皆新进后生,不能知韩,举目 为恶诗。韩殊不得意,多辞疾在家。唯末职韦巡官者,亦知名士,与韩独善。 7 一日,夜将半,韦叩门急,韩出见之,贺日: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韩大 愕然,日:必无此事,定误矣。韦就座日:留邸状报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名, 御笔不点出,又请之,且求圣旨所与,德宗批日:与韩。时有与同姓名者, 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进。御笔复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批日:与此韩。韦又贺日:此非员 外诗也? 韩日:是也。是知不误矣。质明。而李与僚属皆至。时建中初也。旧刚 这就是晚年御笔点官的经历。盛唐时期曾经因诗名人居翰林的韩翊,所写的诗歌竟然 被大历的后生们视作低劣之作。迟暮之年的韩翊生活得很不如意,常常托病在家。然而世 事难料,皇帝御笔钦赐他为驾部员外郎、知知诰,韩翻迎来了他人生最后的辉煌时期。他 后来官至中书舍人。 第二章韩拥诗歌研究 韩翊的诗歌在当时就获得了很高的赞誉,唐代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卷上评价韩翎 诗歌“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口0 明人胡震亨也称 日“君平高华之句,几夺右丞之席”。1 本文把韩翊诗歌放置在中唐诗歌、大历诗歌的背 景下,抓住韩翊诗歌的个性特征,结合具体作品,从题材内容到艺术表现,全面梳理韩翊 诗歌成就。 第一节韩拥存诗数量 关于韩翊的存诗,目前说法不一。蒋寅在他的著作大历诗风中是这样描述的: 韩翊,作品数量1 7 1 ,在本书第2 5 0 页的注二中又说:外编所收有两篇误收,一篇复收, 今删去。门蒋寅在他的另一著作大历诗人研究中则统计韩掬存诗为1 6 5 首。翻全唐 诗关于韩翊存诗是这样记载的:集五卷今编葑三卷。累计三卷诗歌共1 6 3 首。驯全唐 诗外编收有两首,一首题为秋斋,“山月皎如画,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 间人 独宿”;m 1 另一首为河上寄故人。在全唐诗中河上寄故人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 只有四个字:“河流晓天”“濮水清烟”,第五句缺一字,“莺声乱啁鹄”。全唐诗外编将 其补全为:“河流杳霭晓天,濮水黯淡清烟。日暖昆吾台上,春深颛顼城边。莺声乱鸣鸿 塞,花片细点龙泉。西望情人早至,犹应得醉芳年”。这里不仅把第五句补充完整,而且 将全唐诗中的“啁鹄”二字改为“鸣鸿”。从第六句“花片细点龙泉”对称的角度来 看,全唐诗外编的句子当可取。这一首是补充全唐诗残缺部分的。另外,在全 唐诗外编下卷1 ,在全唐诗续补遗卷五中,又补充了韩翻的几首诗歌。其中,送 友人喻坦之归睦州后注释说,在全唐诗中是当作李频的诗歌,渡淮在全唐诗 8 中注明是白居易的诗歌。另外,摘取t 送元洗还江东、华亭夜宴庾侍御宅、酬程延 秋夜即事见赠中的几句诗,与全唐诗对照并没有什么不同。倒是补充了丹阳送韦 参军,是全唐诗和全唐诗外编上卷中不曾有的。诗歌内容如下:“丹阳郭里送行 舟,一别,d 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这样,韩翊的今存诗应为1 6 5 首。与蒋寅先生在大历诗人研究中统计相同。 第二节韩拥诗歌的题材内容 大历时期,祖饯酬赠唱和成为普遍的风气,诗歌不仅是一种交际手段,也成为离筵祖 席上的风雅点缀。唐李肇撰唐国史因话录记载:郭暖,升平公主驸马也。盛集文士, 即席赋诗,公主帷而观之。李端中宴诗成,有“苟令”、“何郎”之句,众称妙绝。或谓宿 构,端日:“愿赋一韵。”钱起曰:“请以起姓为韵。”复有“金埒”、“铜山”之句,暧大 出名马金帛遗之。是会也,端擅场。送王相公之镇幽朔,韩翊擅场;送刘相之巡江淮,钱 起擅场1 。这段记录为我们展现了觥筹交错间,文人雅士为权贵们的奢靡生活作高雅点缀 的缩影。这些应景之作中,突出的是送行诗,钱起、郎士元的送行诗竟成了一种装饰,“自 丞相以下,更出作牧,二公无诗祖饯,时论鄙之”。竹1 半生辗转幕府的韩翊是为权贵点缀 高雅的文人雅士之一。作为军中掌管书翰笔墨的一介文士的韩翊,自然免不了迎往送来。 所以,他的集子里留下了大量的送别诗,现存1 6 4 首诗歌中,按题材内容可分为酬赠诗、 乐府、边塞诗,其中有酬赠诗1 3 7 首,包括送别诗、宴饮题赠诗。题目中明确标有“送” 或“别”字的诗歌有i 0 0 首,占现存作品六成之多。文章以韩翎的酬赠诗为考察对象,以 其送别诗为重点,分析归纳其思想情感内涵。 一、送别诗 韩翊的送别诗可分为官场送别和日常送别两种。 1 、官场送别 ( 1 ) 送官赴任 这类诗歌多夸饰之辞,盛赞所送之人的才能、身份、功绩或地位,展现美好前景。铺 叙别后沿途景物。如奉送王相公缙赴幽州巡边: 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不改周南化,仍分赵 北忧。双旌过易水,千骑入幽州。塞草连天暮,边风动地秋。无因随远道,结束 配吴钩。 对王缙“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的炙热权势和地位不吝笔墨,极尽夸赞之辞。对王缙 分担国家忧患的才能赋予赞美,而官军过易水以后的气势寄予笔端,也表达了自己不能随 军出征的遗憾之情。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历来被推崇,“塞草连天暮,边风动地秋”,境界 9 开i 淘,极富动感,具有堪动人心的感召力量。又如送刘将军: 明光细甲照钮缎,昨日承恩拜虎牙。胆大欲期姜伯约,功多不让李轻车。青 巾校尉遥相许,墨稍将军莫大夸。阙下来时亲伏奏,胡尘未尽不为家。 “胆大”、“功多”的刘将军,将“胡尘未尽不为家”作为自己的壮志,豪气冲天,不禁让 人想起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的豪言壮语,“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豪迈的气势,倜傥的 旋律,哪里有颓唐的情调,分明充满着盛唐边塞诗的慷慨之气。 ( 2 ) 送官归隐 在十才子中,韩翎是最不鼓吹隐逸的一个。他有着积极的人世思想,所以他的送官归 隐的诗歌多寄寓惋惜、伤感之情。送高别驾归汴州: 信陵门下识君偏,骏马轻裘正少年。寒雨送归千里外,东风沉醉百花前。身 随玉帐心应惬,官佐龙符势又全。久客未知何计是,参差去接汶阳田。 诗中写到高年少青春,志得意满,“身随玉帐心应惬,官佐龙符势又全”。如此一t l 惬势全, 却“久客未知何计是,参差去接汶阳田”。作者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亦道出了诗人的处 世态度。送别郑明府是这类诗歌的又一典型力作: 长头大鼻鬓如雪,早岁连兵剑锋折。千金尽去无斗储,双袖破来空百结。独 恋郊扉已十春,高阳酒徒连此身。路傍谁识郑公子,谷口应知汉选人。儿女相悲 探井臼,前功岂在他人后。劝君不得学渊明,且策驴车辞五柳。 韩翊以无比哀婉的笔触描写了曾经“连兵剑锋折”,战功显赫的郑晚景的凄凉,归隐十年, 给他带来了什么,带来“千金尽去无斗储,双袖破来空百结”的穷困潦倒,当年的英雄气 概,早年的功勋业绩已荡然无存,如今却是“路傍谁识郑公子”。作者希望郑能辞别隐居 之地。不要再学陶渊明的归隐了。不选择隐居,不支持隐居,韩翊的这一思想在其他诗歌 中亦有体现。送田明府归终南别业: 故因此日多心赏,窗下泉流竹外云。近馆应逢沈道士,比邻自识卞田君。离 宫树影登山见,上苑钟声过雪闻。相劝早移丹风阙,不须常恋白鸥群。 虽然对友人的居处不乏赞美之词,但是作者仍然劝其人世。 ( 3 ) 送官归家省亲 送田仓曹汴州觐省: 1 0 拜庆承天宠,朝来辞汉宫。玉杯分湛露,金勒借追风。古驿秋山下,平芜暮 雨中。翩翩魏公子,人看渡关东。 这位田仓曹,与韩拥因文章相遇,算是韩翔情味相投的一位文友了。诗人介绍他的归省, 极其风光,“玉杯分湛露,金勒借追风”表现了韩翊对荣归故里的衣锦还乡的向往。类似 的情结亦可见于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 二十青宫吏,成名似者稀。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夜月回孤烛,秋风试 夹衣,扁舟楚水上,来往速如飞。 ( 4 ) 送谪迁之人 既为分别,又是谪迁,这类诗歌多伤感离别之情。送客贬五溪: 南过猩声一逐臣,回看秋草泪沾巾。寒天暮雪空山里,几处蛮家是主人。 作者不吝凄凉之笔,“猿声”、“逐臣”、“秋草”、“泪沾巾”。既是南行,又伴随凄厉的猿声, 更增添几许悲凉,在肃杀的秋季,前往被贬的路途,回头望去,秋草茫茫,一片荒凉,不 禁泪流满巾。谁说韩翊的送别诗缺少情感的宣泄,这字里行间透出的不正是对离别者的同 情与不舍吗? 秋草秋景秋意凉,更凄苦的是到达贬谪之地的时候,已经是寒天大雪的季节, 在暮色苍茫中,唯有空山与人相伴。此情此景,怎一个“凉”字了得。 ( 5 ) 送同行归幕府 这里所说的同行,顾名思义,就是幕府中的幕僚。韩翎大半生辗转于幕府间,送的这 些幕僚,有的与韩翻曾经同事于某一藩镇,有的只是一般的幕僚。由于这个缘故,这类诗 歌也就分为两类,一类是应酬之作的送一般幕僚,另一类是寄予着作者情谊的送曾经的同 事。 其一,送一般幕僚的诗歌是典型的应景之作。 这类诗歌在韩翊的送别诗中数量最多,共6 1 首,是典型的应景之作,没有什么真情 实意,只是韩翎作为幕僚本身工作的需要。所以,一般举笔便盛赞对方的才识超群、服饰 的华丽等等。别李明府: 宠光五世腰青组,出入珠宫引箫鼓。醉舞雄王玳瑁床,娇嘶骏马珊瑚柱。胡 儿夹鼓越蜱随,行捧玉盘尝荔枝。罗山道士请人送,林邑使臣调象骑。爱君一身 游上国,阙下名公如旧识。万里初怀印绶归,湘江过尽岭花飞。五侯焦石烹江笋, 千户沈香染客衣。别后想君艰可见,苍梧云里空山县。汉苑芳菲入夏阑,待君障 日蒲葵扇。 句句华丽,却无真情,总感觉说的都是些不相干的话,就像一个蜡人,虽然美丽,可 是没有生机。韩翻诗歌被人指责没有真意,大多缘于此类诗歌。“逢着一些无干系的人物, 没有真切的感受,却还要应付场面,那就只能玩弄一些形式上的技巧,以外表的鲜丽来掩 饰内容的贫乏苍白。而这些技巧就包括镶嵌一些地名、人名,既易出两联对仗,又似多藏 故实”。 其二,送别曾经的同幕,往往饱含深情,充满对旧事的怀念。 由于曾经相同的经历,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叙述对旧事的怀念。赠别太常李博士 兼寄两省旧游: 两年戴武弁,趋侍明光殿。一朝瞽惠文,客事信陵君。简异当朝执,香非寓 直熏。差肩何记室,携手李将军。玉镫初回酸枣馆,金钿正舞石榴裙。忽惊万事 随流水,不见双旌逐塞云。感旧抚心多寂寂,与君相遇头初白。暂夸五首军中诗, 还忆万年枝下客。昨日留欢今送归,空披秋水哄斜晖。闲吟佳句对孤鹤,惆怅寒 霜落叶稀。 从诗歌来看,韩翔与诗中所提及的这位太常李博士当是在韩翊生活的晚期相遇,“与君相 遇头初白”。而这时的韩翊落寞不得志,只有生活在对昔日生活的不断追忆中,方能获取 心灵的片刻慰藉,“感旧抚心多寂寂”。诗中所提诸事,“趋侍明光殿”、“客事信陵君”、“万 年枝下客”、“昨日留欢今送归”等大概正是韩翊的生活经历。与李博士相遇之际,正是韩 翊“闲吟佳句对孤鹤,惆怅寒霜落叶稀”,新进后生,不能知韩,翎殊不得意的时候。这 时能有人与自己谈话投机,那无疑会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也因此会在对方面前滔滔不绝 地谈起自己曾经的辉煌,“暂夸五首军中诗,还忆万年枝下客。昨日留欢今送归,空披秋 水哄斜晖”。只可惜,而今事过境迁,只有“闲吟佳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方案
- 用绿植为房间增添生机与活力
- 2025年肿瘤内科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员工职离职合同管理规定
- 创意思维点燃工作激情
- 2025年妇产科B超诊断技能考核答案及解析
- 汽车检测站岗位操作规范手册
- 2025年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诊疗技术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小区灭火器设备检查及维护
- 职业教育中的就业形势分析与总结
-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分析报告
- Unit 3 Understanding ideas The Road to Success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项目需求分析文档(模板)
- 国际机场飞机维修机库施工组织设计
- 液压泵站使用说明书
- E190飞机舱门开关
- 儿科学腹泻病
- GB/T 3871.9-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9部分:牵引功率试验
- GB/T 3836.4-2021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 GB 17840-1999防弹玻璃
- 文学鉴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