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公正思想的哲学追问——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探析.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公正思想的哲学追问——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探析.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公正思想的哲学追问——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探析.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公正思想的哲学追问——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探析.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公正思想的哲学追问——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公正思想的哲学追问——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探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关键词 3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 18921971)是美国 当代著名的基督教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他通过道德的人与不道德 的社会等著作,提出了他独特的社会公正思想。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主要是在严格区分个体的 道德与群体的不道德的基础上展开。在尼布尔看来,人类的本性被赋 予了自私与非自私两种冲动, 个人的自私的自然冲动促使他力图永久 地保存自己,并努力按照他个人的独特方式去实现自己,这种生命冲 动使人产生了性欲、权利意志及其各种派生的欲求,即生存意志、权 利意志和自我维护的欲望。 但是人的自然冲动不仅促使人超越自己去 追求生命的永恒性,而且,人的本性使人生来就具有一种使人与其同 伴相处的天然联系,即使在人与他人相冲突时,人的自然的本能冲动 也会促使人去考虑他人的需要,促使人与其他生命共同达到某种和 谐。 除此之外,人还具有一种同情他人的特殊冲动社会冲动,这 种冲动驱使人去热情帮助他生活的群体中的老弱病残。然而,即使个 人或个体还能维持一定的平等,可是,随着文明的发展和权力的日益 集中,复杂的社会不可避免地要造成高度的不平等。在这一过程中, 个人没有能力促使他自己的群体的生活符合个人的爱的理想, 作为个 人,他们要同情和爱他人,应该关心他人,但是作为他们自认为的群 体他们则想尽一切方法去攫取所能占有的一切权力。社会群体,比如 论文摘要、关键词 4 阶级、团体、民族、国家,表现出极其利己的趋势,个体的利己主义 和群体的利己主义结合起来表现出了极其强烈的群体自私倾向。 经济 基础的不平等、阶级的分化、权力的分配不均,促使群体以牺牲个体 的无私道德去换取群体的不道德,造成各个时代的社会不公正,并使 这种不公正永恒化。 这种强烈的社会不公正造成人民深重的痛苦和灾难, 面对社会上 严重的不公, 尼布尔通过理论研究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力图寻找消除 社会不公正的途径。尼布尔认为,在实现公正时面临的困难和危险是 非常巨大的,需要满足的条件很复杂,所以只有在社会向前发展过程 中各种条件不断成熟, 才能由社会自身的发展选择采取何种策略和途 径来实现社会公正,这不是人为所能控制的。 莱茵霍尔德 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不失其超时代的特征, 因此, 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可借签的理论点,然而,但是,由于其产生的特定 时空的限制,其社会公正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 关键词:关键词: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社会公正;哲学追问; abstract 5 abstract reinhold niebuhr(1892 1971)is the present american famous christianity philosophy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he put forward his unique social justice thought in his works the moral person and immoral society . on the base of the strict differentiation of individuals morality and colonys immorality, reinhold niebuhr expanded his social justice thought. in reinhold niebuhrs view, human nature was composed two impulses: selfish and non-selfish. individuals selfish natural actuation spurs him to protect himself abidingly, and strived to realize himself in his own unique way, this kind of life impulse produced sexual desire、right will and other wills which are derived: existence will、right will and self maintenance. but the human natural impulse not only makes people surpass selfish to pursue the eternalness of life, but the human nature makes life have a kind of natural connection with their companion, even if when someone conflicts with other people. human natural innate impulse makes people consider other peoples need, making people get something of harmony with other human beings. besides, people also have a kind of special impulse social impulse which makes him sympathize other people, this king of impulse drives people to help the old and the sick in his unity. however, even if making individual or unit keep some kind of equality,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and increasingly collection of right, the complex society also makes altitudinal inequality. in this process, individual has no ability to make his unity life accord with individual love ideal. as a individual, he should sympathize and love others, should care for others, but as themselves from the group which is thought they are in the group, they want to seize all power in every method. social group, such as class、group、people、country, which present wondrously trend to themselves, individuals individualism and groups individuality get together to present strong group selfish tendency. the inequality of economy foundation、the polarization of class、the unfair assign of right, all makes group abstract 6 sacrifice individuals selflessness morality to exchange groups immorality, which makes social injustice in all ages, and makes this kind of injustice eternal. this kind of strong social injustice makes people in deep suffering and tragedy, in face of this severe injustice, reinhold niebuhr strived to find the way to eliminate social injustice through theory research and taking part in social practical movement. reinhold niebuhr realized that carrying out social justice will face great difficulty and danger, the condition was very complex, only when the social condition becomes goo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o the society can choose some kind of strategy and way to carry out social justice, this can not be controlled by human beings. reinhold niebuhrs social justice thought has its characteristic of surpassing time, so in modern society it also has its power, otherwise,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special time and space, his thought also has its limitation. key words: reinhold niebuhr; social justice; philosophy pump; 2 原创性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成 果。论文写作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内容,如参考 他人或集体的科研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说明。本人依法享 有和承担由此论文所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授权华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机关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 名 日 期: 签 名 日 期: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1 引引 言言 英文 justice 有公平、公正、正义、正当、公道等等之意,与 equality 相 似相近但又不同,前者侧重于公、正直,后者侧重于平、横向的公平。公正, 辞 源解释为“不偏私,正直。 ”新华词典解释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可见“公 正”是指正直、正义、不偏不倚。社会公正是指社会生活的公平正义,它带有明 显的价值取向,侧重于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社会正当性。 社会公正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古埃及时期的公正神俄塞里斯就根据人 们是否勤于劳动而判断他们的善恶。当私有财产出现后,人们用公正作为标准来 平均分配土地。古希腊时期的一首长诗工作与时日 中借“公正”指有劳而 获不能靠暴力取得财富,不劳不获要受到公正神的审判。此外,人们还用公 正来维持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维护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古希腊以至后来的西 方哲学家对社会公正都有精辟的论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天下为公” 的大同理想境界,西汉时期戴圣在礼 记礼运篇中说: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 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 不兴,盗窃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天下都为公,天下是为大同。 但是中国传统上则更多地表现为“义利之辨” :孔孟的“义利论” 、墨家的“交利 论” 、商鞅的“名利论” 、荀子的“欲望论” 、韩非的“自利论” 、懂仲舒的“道谊 论” 、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论”等。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士人有成仁取义的 公义精神, “义”在人们的心中是和“侠”联系在一起的, “侠义”意味着正直和 正义。而 “金庸先生通过其所构造的武侠世界所欲表达的公义和正气,正是中 国传统文化中最值得回味却又不常触及的公正之德,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里, 这种公正的美德叫做侠义。 ” 侠义能驱除不公,公正的社会不能缺少侠义之士。 社会公正的概念是含盖政治学和伦理学的范畴, 也包括了法律、 经济、 文化、 古希腊赫西俄德, 工作与时日m,张竹明、蒋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年。 西汉戴圣, 礼记礼运篇 。 万俊人、梁晓杰编, 正义二十讲编者序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年,第 1 页。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2 社会和道德方面的知识。 在每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思想中都有涉及到公 正的问题。人们在寻求真、善、美的同时当然希望人们的社会生活也能够和谐和 公正,所谓的“理想国” ,这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理想。因此,社会公正追求的 是社会生活的公平公正, 这种社会公正理论在社会的肥沃中逐渐滋生并催生着社 会向这个人类共同的理想迈进。 一、社会公正思想及其历史影响一、社会公正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公正社会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在原始社会里人人都平等、人人都过 着公平公正的社会生活,无纷争,人类和谐共处,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个理想图 景。全社会的人,无论智者还是凡人,从古至今,都在追求着过这种梦幻般的社 会生活。 对这种公正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促使人类去思考和研究什么样的社会是公 正的社会, 怎样去达到或实现这种理想的社会呢?最典型最著名的例子要数柏拉 图的理想国了。柏拉图在这部著作里为人类描绘了一个天堂似的理想国度, 理想国的人类分三个等级, 各个等级的人干适合于各个等级干的事情, 各司其职、 各守其位、 各得其所应得。 在他的理想国中有统治阶级、 武士阶级和劳动者阶级, 国家要和谐一致要实现“正义”或“公道”的原则,这三个等级的人就应当各守 本位,各尽其职。如果这三个等级互相干扰和僭越就违反了公正原则,社会就出 现混乱就不公正。 “如果这个国家里的商人、军人、官吏各做各的事,那就是公 道,国家就是公道的。 ”而公道是立国的原则,就是“每个人应当只做一件适合 他的本性的事情” ,就是“做自己的事情而不干预别人的事情” 他的社会公正 就是他的各个等级的人要各司其职,各守其位,各得其所,他的这一思想对后世 的社会公正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希腊人凭着他们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追求着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理想社 会。在柏拉图之前和之后都有许多伟大的智者在追寻着他们心中理想的国度。苏 格拉底的“知识是美德” ,公正就是一种美德,合乎公正的行动就是“为规矩所 认可的行动” ,即在特定情况下知道如何行动是最好的。在某种情况下知道如何 最好的行动即是公正的。社会中的人都做着合乎公正的行动,那整个社会就是一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哲史教研室编,1981 年,第 115118 页。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3 个充满着美德的社会。 圣经里上帝把亚当和夏娃放在伊甸园里,那个美丽而 美好的伊甸园就带着人类的梦想,一个和谐而美好的梦。那个伊甸园是柏拉图的 理想国,也是全人类的理想国。 古代这种对公正社会理想的追求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智者和学人为人类共 同的理想而不懈努力奋斗着,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公正理论。正如马克思哲学思 想所示,真理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社会公正理论经 过无数代思想家的努力和探索逐渐形成, 并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经过了无数代思 想家的丰富和发展。社会公正理论一方面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提炼,另一方面也 在规范和指导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类理想架构中的理想社会在理论的指导和 引领下不断前进。 人类从那个懵懂的原始社会、 从舐毛饮血的时代向现代社会和文明的国度迈 进,人类从平等到不平等、又从不平等向平等迈进,人类从充满阶级对立和阶级 压迫的阶级社会向平等公正的公正社会迈进。人类从没有停止他追求理想的脚 步,社会公正理论指引着人类向公正和谐的理想国度挺进。社会公正理论在人类 进步的各个阶段和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 二、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的研究价值与意义二、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莱茵霍尔德 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是从分析人类个体道德与群体的不道德的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莱茵霍尔德尼布尔思想的研究主要 包括: 第一、 基督教神学观。 神学的起点是上帝的启示, 分为一般启示和特殊启示。 上帝活在人类的历史中,在人类普遍的生活经验中每个人都能体验到上帝的存 在,人类的良知会体验到自己的有限性而产生对上帝的依附,这是上帝对人类的 一般启示,但是人类透过一般启示还是无法完全认识上帝。所以人类要与上帝进 行交流就需要另一种启示:特殊启示上帝通过圣经的话语对人类说话,而圣 经信仰的特殊启示要在特殊的拯救历史的情景中来了解, 就是那些特殊历史事件 成为了其旨意的特殊启示。圣经的真理是用神话的形式来表达的,它注重在象征 性的意义来作为解释而不是字句式的解释, 所以宗教真理是由超理性的象征来表 达的,这就是宗教的超越性,上帝是人类精神无家可归的理想家园和故乡。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4 第二、人性观。尼布尔是用基督教的基本观点来阐释其人性观的。尼布尔从 特殊启示与一般启示入手,论述了基督教在了解人性问题上的意义,基督教三个 基本观点来阐述了其人性观:即创造论、原罪论和救赎论。 (范学德)人是受造 物,是上帝所造,是自然之子要受到自然律的必然限制,被造并不是恶。这是人 的肉体的受造性、依赖性和有限性。人类又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使其 具有上帝的灵性,一种超越性。上帝给了人类一般的理性能力,同时也给了人类 灵性、自我意识、自我超越性,即人的自由本质。这两个方面即生命和形式 (vitality and form) 。人处于自然与精神的交汇点上,人类不满足于自己的受 造性,试图超越肉体的有限性,妄想僭越他的地位,从而在这种自由中造成了人 类的罪: 焦虑导致人类的情欲和骄傲权力的骄傲、 知识的骄傲和德性的骄傲。 情欲是从骄傲而来,骄傲是人类最基本的罪,它对人类的精神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比情欲更大。由于人类的自由本性,决定了人类有罪的可能性,如果人类滥用自 由,就必然使人陷于罪之中,但是自由也能创造性地激发“爱的律法” 。陷于罪 的人类向上帝忏悔祈求上帝的恩宠,使上帝的爱降临到人间,促使人与人的关系 得以和谐发展。爱使有罪的人类得到呵护和救赎。但是这种“圣爱”对人类来说 只有在精神上的无限接近而不能在现实中得到它, 即上帝之爱不可能的可能 性(张秀英) ,也是不确定的可能性。当然这些都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前提的。台 湾学者王惠心还关注了尼布尔人性观与孟子人性观的比较。 第三、历史观。历史的意义必须由信仰来认知。对基督教来说,时间和历史 的终极意义是源自上帝,历史的意义已经在历史本身中给予了启示,这就是耶稣 基督所宣扬的福音。十字架已将历史存在的所有矛盾和人的罪都归到他自己身 上,然而这些矛盾和罪还没有完全解决,必须要等到历史的终了才会获得完全解 决。因而,现今的历史是存在于基督和终结间的暂时阶段。人无法在地上建立完 全的上帝国,人类能做到的只是能尽量的营造出类似的上帝国,做到接近神圣者 的标准而无法成为他的标准。 历史中受苦的人类在复活的象征中呈现了终极的胜 利。复活的意义代表了历史将因为神圣者的改变和成就而产生了意义,一直延续 到世界历史的终了。人类必须在信仰中找到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当人类从信仰的 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时,历史才是有意义和目的的,这样人才从历史事件中反省 自己而得到教训。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5 第四、基督教政治现实主义基督教传统教义和现实的相关性。基督教政 治现实主义的立足点在于:正视人类本性的有限性。上帝创造人类是好的,但人 类始祖却沦为罪人,个人道德卷入无情的社会不道德的洪流之中。基督教政治现 实主义认为:只有相信上帝的人才能使自己摆脱社会控制,不抱幻想,也没有绝 望。只有靠追求超越于人之上的生命的终极可能性,才能实现超越平庸的社会生 活现实的道德理想;只有在善的可能性实现的同时也认识到恶,个人道德才能得 以表达而又不在寻求绝望与幻灭的逃避时, 被卷入无根据的自傲。 刘小枫认为 “尼 布尔德政治学说为基督宗教的价值观与政治形态的关系确立了一个明确的坐标 系, “就人的精神素质来讲,对待人生的信念就首先应体现为感恩与忏悔:感谢 上帝的创造和在上帝的旨意前忏悔,这意味着,相信生活尽管有邪恶,但仍是美 好的,它尽管有其善的可能性,又依然是邪恶的。爱的至高理想始终是一种不可 能的可能。 ” 政治上的现实主义承认以纯粹的道德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局限,要 求对产生政治和经济冲突的社会现实给予充分关注。 现实主义并不仅仅要求不能 过高估计道德理想的政治力量,还要求探究事实真相被掩盖的原因和方法。政治 现实主义提醒人类在理想主义的想象中隐藏着极为狭隘和自私的自我利益和对 正义的追求中的无情的权利斗争。 政治现实主义要向所有的欺骗者和被欺骗者表 明事实真相。有些学者还关注到了尼布尔的国际关系的思想研究。尼布尔的基督 教政治现实主义在神学和伦理学上对社会不公正给予回应。 第五、社会公正思想:道德悖论。这部分主要围绕尼布尔对个体道德与群体 道德的严格区分,个体的人可以成为道德的,但个人组成的群体的道德却低于个 体的道德。刘时工认为尼布尔思想中, “个人的罪是群体的罪的根源,但群体的 罪远比个人的罪复杂和严重的多。 ” 首先, “组成社会的各群体之间不可能象个 人与个人之间那样建立起直接亲密的关系, 它们缺少切身了解其他群体的苦难的 能力,不容易产生对其他群体的同情。 ” 其次,群体虽然是由个人组成,但具 有凌驾于个人之上的权威和尊严,容易成为个人崇拜的偶像,妨碍了个人道德意 识的自我批评。个人在社会时候中受到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个人理想无 法得到充分满足,容易产生自卑感。但是“群体的骄傲对于有自卑感的个人是一 刘小枫,尼布尔基督教伦理阐释序j,思与文,2008 年,第 4 期,第 22 页。 刘时工, 道德的个人与邪恶的群体尼布尔对个人道德和群体道德的区分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2 期,第 42 页。 reinhold niebuhr, faith and history, charles scribners sons, new york, 1951, p75.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6 种特别的诱惑。 ” 当个人融入群体之后,个人的自私与群体的自私共相长, “群 体的规模越大,它在整个人类社会中表现的自私倾向就越明显。 ” 鉴于个体道德与群体道德的差异,要消除社会不公正是个十分困难的事情, 必须综合利用社会中的理性资源、社会强制和宗教资源,协调它们之间的力量对 比和制衡,以期能使社会不公正程度降到最低或消除社会不公正。 “从他对社会 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他是一个宗教哲学家,但在社会政治学方面却深受马 克思的影响,坚信社会不公正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权利的不公正,在 于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人对被统治的人的剥夺,要消除社会不公正,就得采取合 理的强制手段,包括暴力革命;单纯的道德说教只能是空想,单纯的道德信仰只 能是麻醉人的鸦片,只有与强制结合才有成效。基于这一认识,尼布尔对无产阶 级革命,对黑人追求平等权利,对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战争,都表示了深深地 同情。尤其他对个人和群体道德行为的矛盾分析,提出了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 社会这一很有价值的观点。 ” 介绍和研究莱茵霍尔德 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 意义。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生活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年代,当时的世界,风云 变幻、战乱频纷。残酷的现实促使他意识到人民大众所遭受的灾难和面临的社会 的极度的不公正经济危机造成的贫困、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劳资矛盾、种 族歧视及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两次世界大战及之后的冷战和热战。他开始这方 面的研究并积极参与社会的政治活动,希望社会的现实状况能有所改观。通过当 时社会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借鉴前辈思想家的理论成果,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社 会公正思想,对前辈思想的理论既有批判又有超越,丰富了社会公正思想的理论 宝库。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对于我们认识现代社会中的地区冲突、国际矛盾、民 族纠纷, 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道德下滑和道德进步举步维艰的处境具有重要的理 论意义。 对照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联系到当今中国的现实状况,对 其社会公正思想进行探讨和研究是有重大意义的。 reinhold niebuhr, the nature and destiny of man, vol , charles scribner s sons, new york, 1953, p212. reinhold niebuhr, moral man and immoral society, charles scribner s sons, new york, 1960. p48. 刘合行,道德进步的两难处境尼布尔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评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第 6 期,第 4 页.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7 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不解决社会极度的不公正问题,和谐 社会的进程就会受阻。因此,了解和研究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研究他为解决 社会不公正问题提供的研究方法及提出的策略,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尽一份力, 至少会给我们一些建议和启示。 本文就是在阅读尼布尔的思想时又联系到中国的现实状况而引发的。 虽然尼 布尔是一位基督教哲学家,但是撇开基督教的那个高高在上的上帝,他所关注的 社会现实问题以及他为解决现实问题所提供的策略,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本文 确切地说是属于政治哲学和伦理学方面的内容, 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 及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思考的, 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将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路径 及方法的指导下来进行。 三、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三、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 1、诠释学方法:本文立足于尼布尔的经典文本,通过对经典文本的解读并 参照其他学者的研究,深刻挖掘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探讨其有价值的论述和 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意义。 2、理论联系实际:本文基于对现实社会状况的认识和思考,并借助尼布尔 的思想理论重新对中国社会现实再认识, 以期能够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一些 参考,使社会状况能够趋于更加和谐,理论转化为现实。 3、比较分析的方法: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在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方法论指导下去分析和解读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 并在文章的最后把他们 关于社会公正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和论述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第一章分四小节分别从其理 论的产生、哲学内涵、道德悖论和实现社会公正的途径来介绍其社会公正思想的 思想结构。第二章将从其社会公正理论理论特色、消除社会不公正可资利用的社 会资源及其思想局限性来揭示其理论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从尼布尔的思想出发联 系现实,当道德的人面对不道德的社会怎么办,将分两节进行论述。结束语是人 类永远也不会泯灭的梦想:公正社会的道德人。 虽然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具有其超越时代的现实意义,但是也 有其不可避免的受时空限制的局限性。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8 第一章第一章 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的理论建构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的理论建构 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是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最高道德理想,他也在努力为 实现其理想而不懈奋斗。为此目标,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展开了其理论和实践上 的探索。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基于人类道德悖论:个体的道德与群 体的不道德。通过对个体的道德与群体的不道德的区分,尼布尔认为这种道德悖 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正。为缓解和消除社会不公正,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自身 资源:社会强制、人类理性和宗教救赎,把这些社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 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和限制其劣势, 进而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消除社会不 公正。莱茵霍尔德尼布尔提出了实现社会公正的两种道路或途径:通过革命或 暴力实现公正、凭借政治力量实现公正。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分析和论述,莱茵霍 尔德 尼布尔得出了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的重要结论, 而消解这种悖论,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人类团结起来共同为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公正社会 的道德人”而奋斗。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社会公正理论具有其清晰的理论架构,其社会公正思想 理论从其产生、论证、到结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第一节 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的产生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的产生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一种社会现象或 社会意识的出现必然有其经济的社会的物质基础。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社会公正 问题的提出也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产生了经济发展不平衡、权利占有的不均匀、分配不公和人们的基本权利得不到 保障等社会矛盾,这样社会中就会出现严重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尼布尔生活的时 代社会现实和他的所见所听所感促成了他的社会公正理论的问世。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1892-1971)于 1892 年 7 月 21 日出生于密苏里州的赖特城,他的家是一个具有基督教文化传统的家庭,父亲是 基督教牧师。根据很多资料显示,在尼布尔 7 岁的时候他就决定要做一位像他父 亲一样的牧师,准备献身于宗教事业。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9 尼布尔的教育就主要集中于神学方面。从 1910 年到 1913 年,他分别毕业于 伊利诺伊州的埃尔默斯特福音学院和密苏里州圣路易市伊登神学院。随后,他又 在耶鲁大学获得了神学学士和神学硕士学位。1915 年春季毕业后,尼布尔进入 美国北部福音会(现在的基督教联合教会) 。 从 1915 年至 1928 年,尼布尔在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伯特利福音会(the bethel evangelical church)任牧师。伯特利福音会是一个工人们参加的很小 的教会。在这期间,尼布尔目睹了现代工业无人性的残忍行径,人成了工业产品 的附属品。尼布尔开始接触政治改革论者和关注社会公正问题。 虽然自由主义倾向在日益扩大,但是尼布尔也害怕极权政府。他不赞同十月 革命的政治实践也不信任共产党所宣扬的共产主义,同样,他也不赞同马克思哲 学思想。 尼布尔写道:在新教运动的很多弱点中,对人类生存的社会现实的漠不关心 是最令人悲伤的一个。在一个工业文明和核威胁的时代,教会的复兴必须全面意 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这个时代是充满着美德与丑恶,承诺与罪的时代。从某 种意义上来说,除非我们全人类都得到救赎,我们才能得到救赎。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尼布尔积极活跃于世界各地,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和 政治团体,协调一些政治冲突和地区矛盾,并亲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倡导美国 参加对法西斯的战争,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和平,探索人类民主的道路,拯救全人 类,以期实现全社会的民主公正。他说:人们追求正义的能力使民主成为可能, 但是对非正义的偏好使民主成为必要。 尼布尔虽然很多时间都是在神学院和教会中度过的, 但是他生活的时代却不 像教堂里那么安详、宁静和慈善,教堂外的人类世界正经历着骚乱、冲突、斗争 和战争。外面的世界呼唤着他积极入世,去为拯救人类的命运而反思和探索。正 像上面所说的,他的时代处于人类社会发生剧变的时代, “他亲眼目睹了西方国 家在 20 世纪初大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激烈劳资斗争和难以遏止的经济危机,看 到了美国黑人所遭受的种族歧视以及他们为争取平等权利饿进行的艰苦努力, 见 证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浩大的自相残杀两次世界大战, 经历了世界分裂成东 方和西方两大阵营后的漫长冷战及热战,。 ” 这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频 reinhold niebuhr: moral man and immoral society,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 s sons, 1960, p2.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10 频地震撼着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生灵的心灵。对于一个关心人类发展、关注社 会命运的有良知的哲学家来说怎能无动于衷呢?面对世界如此景况,莱茵霍尔 德尼布尔痛心的感叹: “人类的灾难从未如此深重,世间的罪行从未如此恐怖, 而社会的不公正也从未如此普遍。 ” 面对人类如此深重的灾难,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开始陷入激烈的哲学沉思和 思想斗争之中,他开始深入探讨造成这些灾难的原由。面对如此状况,作为一个 基督教教徒,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对社会中的人类是又爱又有些恨。 “虽然 人类社会的根基深植于历史中而不是深植于人类生活的开端,但是,比较而言, 人类在解决其共同存在的问题上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人类存在千百年以 来,人们至今仍未学会怎样在没有邪恶与血污的情况下共同生活。人被赋予 了一种使其欲望远远超过其生存需要的想象力,并且一直深受其害。人类社会永 远都不能回避在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上存在着的公平问题。 但是, 非常遗憾, 人对自然的征服、自然对人的不断增加的无私赐予,不但未能缓和公正问题,反 而加剧了公正问题。同样的技术,可以使人免于自然的侵害,也可以造成一个社 会压迫日益增加与扩大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权力的分配非常不均,使得要 在社会中达到公正更加困难。 以致人征服自然的工具变成了增加人类社会问 题的工具。非常遗憾,人到现在仍未摆脱这一命运。也许只有当这一不详的趋势 在人类历史中导致了彻底的悲剧, 才能把人的精神从社会非正义造成的日益痛苦 的压迫中拯救出来。 ” 人类社会的灾难还是人类自身造成的恶果,但是人类却 身在其中而不能很好的解决。人类社会的不公正是人类自己造的孽,而不是像罗 尔斯所说的只是因为社会结构的不合理, 社会结构的不合理归根结底还是人类自 己的安排,还是人类自身的事情,人类自身的本性自身的弱点造成的。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是从哲学的高度来正视社会的,是从某 种形而上的视角来审视社会现象的。 当然这种审视还是从现实社会的各种纷繁复 杂的现象中经过提炼升华而来的,他是从其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现实中、从人类 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灾难和不公中提出他的社会公正思想的, 这完全符合 马克思的方法论。 他关注现实、 关注下层人民的疾苦以及他关注社会现实的方法, 就是他自己也“觉得社会福音派与马克思主义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富有批 reinhold niebuhr: moral man and immoral society,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 s sons, 1960, p2. 同上。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11 判的理性、都强调伦理价值、都对这个世界专心致志、对社会活动极为热情,而 且也都相信人的向善性和可加改造的本质。 他自己后来也承认这段经历乃表 现出一个基督教马克思主义者 。 ” 他提出的社会公正思想当然具有极大的普 遍性, 因为他不仅仅只关注美国或者只关注西方国家, 而是关注整个人类的命运、 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发展命运。正像我们人类的文化,不是某个国家人创造的 就属于这个国家所独有,而是人类共同的世界文化,人类都可以拿来共享这个世 界文化的资源,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的文明程度发展前进。 第二节 第二节 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的哲学内含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的哲学内含 莱茵霍尔德 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是在基督教思想的背景下思考当时的现 实社会中的冲突和不公正状况而形成的。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基督教思想家,他 感叹当时的社会: “人类的灾难从未如此深重,世间的罪行从未如此恐怖,而社 会的不公正也从未如此普遍” 。 此种情形深深刺痛着他的心,也促使他开始深 刻反思人、 人的本性和人的命运, 并努力探索消除罪恶和社会不公正的理论源泉, 寻求拯救人类的新途径新策略。 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主要是在严格区分个体的道德与群体的不道德的基础 上展开的。人类的本性被赋予了自私与非自私两种冲动,个人的自私的自然冲动 促使他力图永久地保存自己,并努力按照他个人的独特方式去实现自己,这种生 命冲动使人产生了性欲、权利意志及其各种派生的欲求,即生存意志、权利意志 和自我维护的欲望。但是人的自然冲动不仅促使人超越自己去追求生命的永恒 性,而且人的本性使人生来就具有一种使人与其同伴相处的天然联系,即使在人 与他人相冲突时,人的自然的本能冲动也会促使人去考虑他人的需要,促使人与 其他生命共同达到某中和谐。人不仅同低等动物一样都具有群体生活的冲动,人 还具有一种同情他人的特殊冲动社会冲动, 这种冲动驱使人去热情帮助他生活 的群体中的老弱病残。个人或个体还能维持一定的平等,但是随着文明的发展和 权力的日益集中,复杂的社会不可避免地要造成高度的不平等。个人没有能力促 美莱茵霍尔德尼布尔,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m.蒋庆等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年, 第 9、10 页。 美莱茵霍尔德尼布尔,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中译本序m,蒋庆等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 社,1998 年,第 2 页。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12 使他自己的群体的生活符合个人的爱的理想,作为个人,他们要同情和爱他人, 应该关心他人, 但是作为他们自认为的群体他们则想尽一切方法去攫取所能占有 的一切权力。社会群体,比如阶级、团体、民族、国家,表现出极其利己的趋势, 个体的利己主义和群体的利己主义结合起来表现出了极其强烈的群体自私倾向。 经济基础的不平等、阶级的分化、权力的分配不均,促使群体以牺牲个体的无私 道德去换取群体的不道德, 造成各个时代的社会不公正, 并使这种不公正永恒化。 这种强烈的社会不公正造成人民深重的痛苦和灾难,面对社会上严重的不 公,尼布尔通过理论研究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力图寻找消除社会不公正的途径。 他运用他聪慧的头脑和高深理论素养开始在社会自身中找寻解决的办法, 这也是 他独特的方式。他逐步考查了社会中现有的理性资源、社会强制因素和宗教资源 等,这三种资源都各自有其独到的可以消除社会不公正的优势,但是不可避免的 是,它们也有其自身无法逾越的局限性。在分析和论证了这三种资源各自的优势 和局限性之后,尼布尔认为要利用这三种资源来消除社会的不公正,但是要扬其 长而避其短, 即把这三种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让它们互相抵消其局限, 充分发挥其优势。这样,只要运用得当,社会不公正现象将会得到减弱或消除。 尼布尔社会公正思想试图跳出他以前的思想家的理论架构,他没有直接提出 什么理论,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社会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进而挖掘出现象背 后的本质。在充分分析和论证造成这种社会不公正的原因还在社会自身,他从而 在社会自身中寻找解决的途径,利用社会中现有资源来解决其自身的矛盾,解铃 还得系铃人,只要合理统筹地运用社会中的资源就能减轻或进而消除社会不公 正。虽然尼布尔有其独特的方式和理论理念,但是他还是受到他的前辈思想家的 影响的。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还分析了实现社会公正的两种途径:通过革命实现公正 和凭借政治力量实现公正。对于革命的手段,他首先否定了中产阶级和理性的道 德家的一个假定:暴力和革命本质上是不道德的。他认为这个假定是建立在两个 错误之上的:第一个错误是相信暴力是恶的意志的自然和必然的表现,非暴力则 是善的意志的自然和必然的表现。第二个错误是错误认为暴力本质上是不道德 的, 这个错误是由于将传统的工具价值与内在的道德价值不加区别地视为同一而 造成的。针对这个假定,尼布尔说: “除了恶的意志外,没有任何东西本质上是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13 不道德的;同样,除了善的意志外,没有任何东西本质上是善的” 。 他认为对 于任何西方工业文明来说,采取革命的手段是可能的,但是在世界危机的驱使下 则更具有产生法西斯主义的趋势而不会导致共产主义革命。 对于凭借政治力量实 现公正的途径, 尼布尔认为是工人阶级中那些认为社会共有财富中理应属于自己 的那部分已被人榨取的群体,他们觉得自己还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感,所以他们用 一种经过修正的马克思主义,即进化论及议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来代替革命,作 为手段来达到目标。通过议会运动来达到社会主义的想法在当时的英国、德国、 法国、比利时及斯堪的纳维亚等国的历史中局部地证明是有点道理的。社会可以 通过社会进化或议会主义的方式去达到正义平等的目标, 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 许多的困难和危险, 也有它的缺点。 要选择革命的社会主义还是进化的社会主义, 取决于社会自身矛盾发展的趋向和程度。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在前人的基础上,既继承了前辈思想家的理论因素又与 他的前辈思想的理论有所不同。他没有直接说正义或社会公正是什么,也没有特 意地去构建一个正义或社会公正的系统理论。 他是在现实社会的现实基础之上根 据现实状况来阐述和抒发他的社会公正思想的。面对现实社会的严重不公正,他 利用其特有的理论素养和知识背景探寻造成社会严重不公正的原因, 努力探索和 寻求解救人民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