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 位 代 码单 位 代 码 1044510445 学学 号号 20070202892007020289 分分 类类 号号 g852g852 研 究 生 类 别研 究 生 类 别 全 日 制 硕 士全 日 制 硕 士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十二五”期间竞技武术发展对“十二五”期间竞技武术发展对策研究策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名称 民族传统体育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申 请 人 姓申 请 人 姓 名名 霍霍 丕丕 兰兰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李成银李成银 教授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提交时间 2010 年年 6 月月 1 日日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注:如没有 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版版 权权 使使 用用 授授 权权 书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 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1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10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1 前言. 1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1 1.2 文献综述. 2 1.3 研究方法. 5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 5 2.竞技武术套路及相关概念. 5 2.1 竞技武术的定义 . 5 2.2 竞技武术套路的定义 . 6 3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 3.1 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 6 3.2 竞技武术套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 3.2.1 竞技武术套路文化内涵亟待补充 . 9 3.2.2 竞技武术套路规则需要完善 . 10 3.2.3 竞技武术套路需要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 . 11 3.2.4 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营养不良 . 11 3.2.5 竞技武术套路产业化有待开发 . 12 4“十二五”期间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对策. 13 4.1 制定“十二五”期间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对策的依据. 13 4.1.1 国家的政策是重要保证 . 13 4.1.2“十一五”武术发展的目标是重要理论依据. 14 4.1.3 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是现实依据 . 15 4.2 制定“十二五”期间竞技武术发展对策的保障 . 21 4.2.1 国家扶持力度是重要的保证 . 21 4.2.2 选拔优秀人才是基础保障 . 22 4.3“十二五”期间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对策. 24 4.3.1 发展竞技武术套路产业化,完善自身造血功能 . 2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3.2 组织竞技武术套路赛事,加强传播力度 . 24 4.3.3 加强政府支持度,推广完善武术项目 . 25 4.3.4 完善裁判规则及手段,培养裁判后备人才 . 26 4.3.5 以市场为手段,促进竞技武术套路职业化 . 27 4.3.6 完善竞技武术套路理论,体现东方文化内涵 . 28 4.3.7 狠抓基础,吸取传统特色,技术突破创新 . 29 4.3.8 开展体现竞技武术套路本质特色的运动会 . 29 4.3.9 精确定位,受众分明 . 30 5结论与建议. 30 5.1 结论 . 30 5.2 建议 . 31 注释. 33 参考文献. 35 致谢. 3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十二五”期间竞技武术发展对策研究“十二五”期间竞技武术发展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典型代表,是我 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国粹,它是先辈们在千百年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民 族特色的一枝奇葩。在中国文化的长期熏陶滋养下,它已发展成为形式多彩、内 容丰富、文化底蕴深邃并且在众多方面具有社会功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 说它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缩影。武术需要继承,更需要发展。近代以来,随 着东西方文化不断地交流、 碰撞与融合, 适应时代潮流的竞技武术套路应运而生。 竞技武术套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的 竞技体育的操作模式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生事物,它是传统武术的理性发展与延 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构成现在武术文化的重要部分,建国后国家为更 好地推动武术的发展把竞技武术套路项目设为的竞技体育项目。如今在“以竞技 武术套路为龙头,以社会武术为基础,以武术产业为保证”的总体思想构建武术 发展格局的形势下,竞技武术套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竞技武术套路的标准 化、套路的单一化、观赏性低等一系列问题。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 挑战,其发展前景非常让人担忧。 因此,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从竞技武术套路的概 念及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切入,从竞技武术套路现在的发展模式(设立项目、比 赛模式)及技术、训练、比赛等问题出发,以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武术套路表演 项目成功及 2009 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对竞技武术套路存在的问题进行研 究,并结合国家的政策方针特别是在“十一五”时期国家有关武术的发展策略展 开论述。分析了当今竞技武术套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竞技武术套路应 加强革新,密切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需要进行整体规划,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 效途径,研究并总结竞技武术套路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制定了“十二五”期 间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对策及实施 “十二五” 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对策的基本步骤, 并论证了“十二五”期间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对策的可行性,为竞技武术套路在 2011 年至 2015 年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制定本规划是为进一步推广武术,进一步深化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具有极 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套路;奥运会;发展;对策 分类号:分类号:g85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shier wu during the wushu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bstract chinese martial arts, a long history, chinas traditional sports, is typical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is the quintessence, it is a thousand years of life were in practice are out of a national of a miracle. in chinese culture this long nourish, it has become a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rich and colorful tradition and culture and in many aspects of social fun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it can be said that it is the china 5000 years of civilization is a miniature. a martial arts, more needs to develop. in the modern history, as the occidental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together with and adapt to the wushu taoluhe scene. in wushu routine modern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wushu, western athletic sport mode of operation and of an enterprise, it is traditional wushu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on time, is an inevitable and is now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tial arts culture,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country to better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in the martial arts was set up a project for routine sports. . in the martial arts routine up at the community based on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industry to ensure the overall idea of a martial arts development pattern situati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wushu routine also had a lot of problems, such as sports wushu routine the standardized, cultivated routine, the lower a series of question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wushu routineevelopment facing a severe challenge to its development very much to worry. therefore, the use of the customary law, logic,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with the law experts from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wushu routine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ry, having cut from a martial arts routine the present mode of development projects, the mode of (set up items and game mode) and technology,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and set off for the 2008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 routine wushu performance project success and 2009 the eleventh national games chance to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wushu routine the problems of the research and integrate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national policy principles and especially in the sectors of the relevant state martial ar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dealing with.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wushu routine development in the main problem as having wushu routine should strengthen reform,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urrent social reality requires the overall planning, actively exploring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esearch and summariz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wushu routin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wushu routine“shierwu” during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and implementation of athletic “shierwu”martial arts routin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basic step, and argues for “shierwu” athletic wushu routine the feasibility of countermeasure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wushu routine in 2010 to their development. with reference to relevant formulating this plan i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the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routine up the development of an extremely important actual significance and importance to the guidelines. key words:mpepititive wushu routine;routine; olympic game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categeory number: g85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前言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依据:依据:竞技武术套路项目是建国后国家为更好地推动武术的发展而设立的竞 技体育项目,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竞 技体育的操作模式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生事物。 它是传统武术的理性发展与延续,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构成现代武术文化的重要部分。竞技武术套路是武术 发展的龙头,是武术走向世界的宣传样板和窗口。 在“以竞技武术为龙头,以 社会武术为基础,以武术产业为保证”的总体思想构建武术发展格局的形势下, 在武术套路强调“高、难、美、新”思想的指导下,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呈现良 好的发展景象。与此同时,竞技武术套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竞技武术套路 的标准化、单一化、趣味性、实用性逐渐降低等一系列问题。竞技武术套路的发 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发展前景引起了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关注。 自 1950 年至今我国每五年就针对我国国情对我国经济、文化、政治、体育 等各个方面作一个总结并制定下一个五年的发展规划及对策。 武术发展对策的制 定虽然没有那么早,但是在 21 世纪的曙光来临之际,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 心已制定出 2001-2010 年这十年武术的发展对策。 在这十年中武术取得了巨大的 进步,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武术作为特设的表演项目展现在了世界人们的面前, 这不仅是武术对外宣传的良好的时机,也是对中国武术这一项目的肯定,迎来难 得的发展机遇。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对竞技武术套路参赛项目进行了设 立。虽然武术比赛没有像其它的 28 个项目那样成为奥运会的正式项目,但这也 是武术走向奥林匹克舞台的重大突破, 为武术走向奥运会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和宝 贵的经验。 本文借 2008 年北京承办奥运会成功以后及 2009 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两 大赛事为契机,主要针对竞技武术套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国家的政 策方针特别是有关于“十一五”时期国家对武术的发展策略展开论述为依据,分 析了竞技武术套路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十二五”竞技武术套路发展 对策的依据和实施“十二五”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对策的基本步骤以及“十二五” 期间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保障与对策研究,为竞技武术套路在 2010 年至 2015 年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并总结在竞技武术套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定出未来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也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制定本对策是为更好的推广武术,进一步深化竞技武 术套路的发展,促进武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即将到来之际,在 2008 年武术与奥运会失之交臂之后,我们有必要对竞技武术 套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排除入竞技武术进奥道路中的种种障碍。本文正是 从竞技武术套路现在的发展模式(设立项目、比赛模式)及技术、训练、比赛这 些问题出发,分析竞技武术套路应加强革新以及整体发展对策的必要性,密切结 合当前的社会现实,积极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本文运用上网、期刊检索及手工查询等手段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关于竞 技武术套路发展对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国内没有发现与“十二五”期间竞技武术套路发 展对策相关的资料。国家体育总局在竞技武术套路“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对竞技 武术套路有相关的论述,针对 2008 北京奥运会所设立的武术表演项目和十一届 全运会制定了相应的规划,认为武术进入奥运会是不能放弃的目标 。河北省体 育局在“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中对武术进行了阐述,主要是根据本省特点对 2006 年到 2010 年“十二五”竞技武术套路工作进行规划。其它省还未见相关的 资料。 国内与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主要是从竞技武术套路的具体内容、 形式上对武术以后的发展进行探讨、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 竞技武术套路以后的发展策略的关注也比较多。 邱丕相、马文国在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中在谈到武术进奥 的利与弊中,认为武术进入奥运会对吸引世界上更多的人关注中国武术,增强我 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提高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影响力,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丰富奥运会内容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武术进奥的弊端上,由于中西方 文化差异,如果一味迎合进奥而改变中国武术的意图, 那么对中国武术而言势 必造就“削足适履”淡化武术深厚的内涵遗憾。他提出武术发展中应树立科学发 展观,赛事的管理是发展的重点。洪浩、丁杰在论竞技武术套路套路运动的现 状与发展走向一文中也认为应保持武术本质、立足传统武术、与国际接轨的道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路,走套路与散手结合、举行擂台赛等方法发展武术。 栗胜夫在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必由之路-高、难、美、新一文中认为“打 练” 结合的竞技模式是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必由之路,一味的追求或完全照搬西 方其他项目的那种“高、难、美、新”的竞赛模式,会把竞技武术套路引向“四 不像”并最终失去价值。尽管竞技武术套路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 但是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实质的总结与反思。 王岗在 走大武术竞赛模式 中指出, 将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套路、套路与散打融进一个运动会中,创设出一个整体武 术的竞赛平台,是当今武术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大武术竞赛方式应该成为我们努 力的方向。 王岗、邱丕相在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一文中认为“当 代世界文化和体育文化发展的归途,已经和正在显示出一种迹象,就是追求一体 化下的多元化发展。”所以,武术发展更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即我们长期以来 提倡的“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或者说更应该走“多条腿”的发展道路,应 下定决心选择“多条腿”走路的方针;郭志禹在中国武术发展模式研究运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分析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思维,论证并提出中国武术今后发 展的下限模式是引进改良模式,最适模式是分离模式与多元模式并存,上限模式 是整合模式。 吴秀云在竞技武术套路发展问题之研究中指出:竞技武术套路的套路出 现西方化、程式化,规则的不合理、缺乏市场等问题,并提出:改革规则,体现 民族特色、普及武术教育,扩大宣传引导、注重人文教育、竞技武术套路和传统 武术要协调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促进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建立规范化竞赛体系 等措施;张一龙在竞技武术套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研究一文中认为: 更新观念、商业化的运作、职业化、俱乐部制是实现竞技武术套路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的趋势,建议打破套路的“锦标赛”竞赛模式,构建具有“中国功夫” 特色的新赛制, 尽快确立竞技武术套路为经营开发的主导产业, 打造成世界品牌, 加强竞技武术套路产业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竞技比赛、影视广告等媒体的 炒作,不断包装、造就明星,推陈出新提高武术活力。 为竞技武术套路进入奥运会,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何怀勇、杨桦 在 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研究中认为竞技武术套路应从加强与西方体育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交流和融合、武术环境的净化、积极推进武术产业化发展、倡导和发扬武术的文 化内涵、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套路共同发展、培养国际武术人才等几个方面发展 竞技武术套路,应着眼于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争取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和喜 爱,根据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经过市场的淘汰,改 进和挑选培育出适应市场的为国内外人民所接受的竞技武术套路。用发展的、平 等的心态看待竞技武术套路理性的、踏踏实实的发展竞技武术套路,是它既能突 出武术本质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竞争力,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又具有广泛 的持久的国际号召力。 余永清等在论竞技武术的科学发展观一文中认为随着当今社会形势的政 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以科学发展观为总体的指导思想,以其实现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竞技武术套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应从全局的角度来 看问题,树立整体观以传统武术为基础,调整竞赛机制,借助传统武术发展形成 竞技武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遵循武术运动发展规律,摆脱单一体育属 性、框架。从整体出发,实现国际和国内双轨的竞赛体制。 李震等在关于武术发展问题的研究中综述了:武术相关术语问题、武术 发展的文化学问题、武术普及推广问题、奥运战略问题、 武术的市场问题等的 研究现状,认为: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武术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没有形成系 统的、科学的、规范的理论体系。武术界人士应该抓住历史的机遇,科学严谨的 研究武术,为武术早日走向世界努力。 ” 刘永田在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探讨中,从竞技武术套路在项目的发展从 内容、 形式单一到它的超凡脱俗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在动作技术上从最初的表演 赛到后来的与体育竞技相结合。从 60 年代追求“难度大、质量高、形象美”到 90 年代的“高、难、新、美”的技术发展方向,他认为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趋 势应走市场化的道路, 从历史和政治两个方面的原因上提出要想使竞技武术套路 开拓市场,必须在不断完善竞赛评分制度,同时找到能进一步提高动作难度与套 路美得以表现的融合点,在提高套路可观性和可比性的同时不断地创新。 汪金安在论现在竞技武术套路的未来发展一文中,认为对竞技武术套路 的发展应在“锦”的编织加工的同时,对“花”进行精雕细琢,处理好“锦”和 “花”的关系,使得套路中的技击特点、文化特色、难美表现性按一定的比例协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调发展,是竞技武术套路真正成为表现“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 功”的文化载体,将竞技武术套路打入奥运会是对武术发展的一次“借船出海” 武术应当成一个体系推向世界。 通观众多此类相关资料, 我们了解到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主要从具体内容 上对武术以后的发展进行观望, 奥运会后对竞技武术套路发展还没有一个比较完 整的相对具体的发展对策。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3.11.3.1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 参阅众多与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相关的材料,观看套路比赛的 影像资料,阅读国家相关的武术政策的文章。 1.3.21.3.2 专家访谈法专家访谈法 访问诸多武术名家,探究竞技武术套路未来的发展策略。 1.3.3 1.3.3 综述法综述法 全面论述竞技武术套路的演化发展过程, 在科学全面竞技武术套路的基础上, 提出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对策的建议和措施。 1.3.4 1.3.4 逻辑论证法逻辑论证法 逻辑论证法是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 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理 论,运用逻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本课题中的有关的理论进行了论证、演绎和归 纳。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研究范围的界定 竞技武术分为套路和散打,本着纵向深入的原则,本论文以竞技武术套路为 研究内容。 2.竞技武术套路竞技武术套路及相关概念及相关概念 2.1 竞技武术的定义竞技武术的定义 发端于近代的中西体育文化融合, 形成了中国武术由传统武术向现代武术的 现代化转型,从而促进并孕育了一种全新的武术运动形式-竞技武术。温力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中国武术概论 一书中对竞技武术的定义为: 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 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发展的,以套路和散打为两大运动主体,依照竞赛 规则, 以争夺优异成绩为根本目的的中国现代竞技体育项目。 骆莉莉、 王斌在 中 国武术“双轨制”走向国际化探析中提出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 练, 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技术水平,以争取获得优异成绩为目的的 一种中国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竞技武术是一项区别于传统武术,又扎根于传统武 术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 他在继承和弘扬东方传统文化注重内在精神的文化特点 基础之上,又具有竞技性的双重的文化特色。 2.2 竞技武术套路的定义竞技武术套路的定义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 “每个时代对传统历史都能发现新的意义和做出新的解 释。 ” 【1】竞技武术套路正是依据武术发展的历史,立足于现在社会的发展视角, 对中国武术进行的“新的解释” 。高等学校教材武术对套路的定义如下:套 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 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整套练习。因此从竞技和套路的双重概念出发,我们 可以将竞技武术套路定义为:是指以传统武术为母体,套路为运动形式,依照竞 赛规则,以专业运动队为活动主体,以争取优异运动成绩为根本目标的中国现代 竞技体育项目。 3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 20 世纪 20 年代,受西方竞技体育的冲击,武术套路项目才开始成为竞技 体育的项目之一。 西方体育运动思想不断侵入促进了武术的改良,为了使武术的 发展与西方体育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同步进行, 为了更加全面地普及武术运动, 国家体育管理部门从西方体育运动简单化、 规范化的角度出发, 先后组织体育界、 武术界的专家编写了面向不同层次人群习练的武术套路。 这次武术的改革, 其核 心是使武术完全进入体育化发展轨道。武术由此进人一个崭新的发展历程,当时 的武术比赛分为两种:一种是纯武术套路演练,另一种是套路与技击结合,这一 时期的比赛只是武术竞技的萌芽。 1923 年 4 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华全国武术运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会, 是中国武术历史的第一次武术单项运动会,虽然这次运动会既无规则也无裁 判, 但这次武术运动会对武术进入运动竞赛项目及武术的对外传播都有重要的意 义。 建立在西方体育运动标准下的近代武术体制, 一方面满足着大众体育锻炼的 需求, 成为迄今为止公园、广场群众体育锻炼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 学校武术 的发展也开始进入内容统一化、教学程式化的发展阶段; 另外, 可以极大地加快 武术竞赛活动的开展 【2】。 在规范化的前提下, 武术运动开始步入统一标准下的竞赛模式。 真正的竞技 武术套路比赛是在建国后逐渐形成的,这一时期武术赛事从参赛人数、参赛拳种 都有很大提高。1953 年 11 月在天津举办的新中国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全国民族形 式表演及竞赛大会,参赛选手达到 145 人之多,参赛的项目达 332 项,少林、八 极、猴拳、八卦等拳术都展现在了人民面前。参赛人数和拳种的增多,促使第一 届武术协会的工作者在 1958 年 9 月北京举办的全国武术运动会后,通过反复讨 论, 起草了中国第一个以长拳、 南拳、 太极拳为主要竞赛内容的 武术竞赛规则 。 1979 年,国家体委发出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 ,并组成武术调研 组到各地区考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一规则直接对后来武术的竞技体育化、奥 林匹克运动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受特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建国后的 几十年间竞技武术的规模开展只有套路形式,并一直在武术竞赛规则指导下 发展。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化,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追 求“难度大,质量高,形象美”到 90 年代提出的“突出竞技特色,提高艺术水 平,激励发展创新”的指导思想和“高、难、美、新”的技术发展方向,使竞技 武术套路的规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1990 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后于 1999 年 6 月 20 日被国际奥委会所承认,这是武术竞技化史上的里程碑。进入 21 世纪,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首要目标是进入奥运会,“举国体制”促使竞技武术 套路的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才网络日益完善,竞技武术套路也随之主宰了 武术运动发展的潮流,套路运动发展成为彻头彻尾的表现唯美的体育项目。从武 术套路竞赛规则量化规范中能看到跳水、体操的量化痕迹,规定的高难度技术动 作数量越来越多,拳械基本技法越来越少,攻防特点也越来越不明显,可以感觉 到竞技武术套路对“武”的承载日显费力 【3】。现在的竞技武术套路在追求“高、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难、美、新、真”思想的指导下探索性前进,竞技武术套路的赛事也在稳步的向 前发展。 从 1982 年,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强调要积极稳步地 把武术向国外推广。 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竞技武术套路开始走出亚洲, 走向世界, 到 1984 年,国家体委将全国武术表演赛改为全国武术比赛,五年后,又将全国 武术比赛改为全国武术锦标赛,使武术的竞赛又前进了一步。其间 1984 年 4 月, 国际太极拳邀请赛在武汉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国际性单项武术比赛。随 后欧洲武术锦标赛、亚洲武术锦标赛、世界武术锦赛等武术比赛纷纷亮相,武术 开始走出亚洲, 走向世界。 历经很多年的探索发展, 竞技武术套路竞赛逐步完善, 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全国武术团体赛、竞技武术套路锦标赛相继开展。 目前,武术已拥有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 120 个会员国,竞技武术套路已形 成包括亚运会、东亚运动会、东南亚运动会、南亚运动会、世界大众体育运动会 以及亚洲武术锦标赛、欧洲武术锦标赛、泛美武术锦标赛、世界武术锦标赛等比 赛在内的国际武术竞赛体系,成为一项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 就目前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现状来看, 有积极的成分,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竞技武术套路只是武术运动发展的一个方面, 这一新生的武术运动形式还存在很 多不足,它并不能代表武术运动的全部,需要不断充实其内容。现行的武术发展 形式有其所处历史阶段的必然性,如竞技武术套路改革初始、市场化追求、申奥 的国际文化意识追求等原因, 但是我们更应该理性地认识到一代代武术人为之倾 注毕生心力的关键是为了能长久、健康的继承、发展和弘扬这一有中华民族文化 特色的国粹。所以,如何在自身文化互动的基础上,探寻一条适合中国武术的国 际发展道路、确定适宜的国际发展理念和策略、使武术在世界推广中求同存异、 互动和谐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3.2 竞技武术套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竞技武术套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进军奥运会作为武术的首要目标,特别是在竞技武术 套路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和努力。2001-2010 年武术发展的总目标指出:竞 技武术套路发展的目标:进入奥运会 【4】。为此,在当今体育运动项目分类日趋 精细化,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需要在“突出 竞技特色, 鼓励发展创新” 的指导思想下, 进一步以西方竞技体育标准进行改造,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促进竞技武术套路在技术规范、竞赛规则、裁判方法及比赛服装器材等方面的完 善,创新竞技武术套路内容,提高竞技水平,充分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 时代特色,与奥运会接轨。同时积极改革、完善武术竞赛体制,逐步形成一个科 学完整的竞赛体系。在此思想的的指导下,竞技武术套路开展起来,并得到了广 泛的推广,特别是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设表演项目就是很好的证明,但竞 技武术套路也出现了很多不足。 3.2.1 竞技武术套路文化内涵亟待补充竞技武术套路文化内涵亟待补充 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国粹武术,是集防身、健身、养性等多功能于一 体,与宗教、哲学、美学、伦理学、兵学、中医学以及传统文学艺术有着血肉难 分的渊源关系。 中华武术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几乎涵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武术“内外兼修”的理论体系是 对武术文化在武术运动中科学应用的概括。从要求形、神、意、气的统一,人与 自然的统一到修身与技艺的统一,体现了中华武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追 求个体和谐,天人和谐,人际和谐的整体和谐思想观。以和谐实现武术的技术、 养生、修性、教化、娱乐之功能。 “内外兼修”也体现了武术体系不是凝固的封 闭系统,而是一个可塑性极大的复杂的开放系统。领会武术“内外兼修”的内涵 有助于传统武术的继承和现代武术的发展, 有助于中华武术为现代社会创造精神 价值。 为了与奥运会接轨,使得武术套路更接近西方的比赛方式,竞技武术套路强 调“高、新、美、难”, 但近几年的竞赛套路只突出“难” 【5】。运动员在比赛 中表演的就是那几个指定动作, 这几个指定动作出现了失误,就等于失去了比赛。 竞技武术套路的体操化和舞蹈化倾向让广大青少年无从探寻中国武术的格斗技 击内涵。现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武术散打运动缺乏中国文化处理的重构,很难在 广大民众普及,显然在简单的格斗技术之外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和熏陶。 竞技武术套路的西方化比赛中对指定动作的决定性地位确定无疑使现代竞 技武术套路陷入了两难境况。现代的武术训练都转移到指定动作上,竞技武术套 路已经抛弃了传统武术的技击内容,代之以没有用途的肢体动作组合,出现了如 西方体操中的跳跃、旋转、劈叉等动作,不再重视武术眼法、身法、步法练习。 另外, 从各种大赛的指定动作也可以看出,现代的武术竞赛套路编排不合理,不符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合武术运动规律。一些指定的难度动作甚至不符合人体运动规律。例如,运动员 做完一个腾空旋风脚的高度旋转之后,马上接做一个独立平衡动作,这样的动作 就不连贯,给人以脱节感,失去了武术套路“行云流水般”的美感,没有了“稳 如山” 的定力, 这样的局面只能导致运动员在速度和力量等身体素质方面的提高, 而演练水平和动作规格却大打折扣 【6】。 武术套路运动员就应该各有特色,有轻的, 有飘的,有流畅的各人有个人的风格,每个地域也应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武 术套路运动所表现出的那种形神兼备、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风格特点,蕴涵着 精深独特的东方哲理。 竞技武术套路要让内行人欣赏到运动员的精、 神、 气、 力、 功,让外行人感受到武术美的神韵,充实其文化内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2.2 竞技武术套路规则需要完善竞技武术套路规则需要完善 竞赛规则是运动发展的杠杆,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是套路比赛赖以进行的 依据, 规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武术套路技术所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规 定和引领着套路运动技术发展的方向,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竞技运动的规 范化、标准化使它得以在国际范围内快速传播并更好的发展。杰.科克利 (jay.coakley)说,“世界上许多地方很普及的有组织竞技运动完全不同于工 业革命前的民间比赛, 而不同之处就在于出现了过去运动形式中从未出现的新的 特征。 这是他富有生命力的原因,也是他能为世界上许多民族所承认和吸取的重 要条件。” 【7】规则的科学化、多元化、可比性、客观性、可操作性与多元文化 性是武术竞赛规则制定的理论依据。 它除了用以作为保证运动员公平竞争的依据 以外,还必须有利于区分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高低,必须有较高的可比性。从1959 年的第一个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到2003年最新版本,经过多次修改,尽管规则 从繁到简有一定程度的更新,但其规则与其他体育规则相比还相当复杂,过多、 过细的量化评分内容势必造成裁判评分的困难,影响规则的可操作性。裁判在评 分过程中都往往出现争议,更不用说观众能看懂套路比赛了。武术裁判中打分标 准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量化标准,对“高、新、美、难”没有明确规定,另外竞 赛规则中的演练分,主要是凭印象和经验打分,人的主观意愿太强,不能充分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降碳建筑改造方案设计
- 学校法治讲座活动方案策划
- 单体项目建筑摄影方案设计
- 英国北海油田
- 退休教师座谈会校长致辞:情系校园忆往昔心牵桃李盼常聚
- 团结超市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 美发搞活动策划方案
- 个人协议书范本
- 电竞产业全球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 2025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能力检测试卷附完整答案详解
- 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拼宽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 双台110kV主变短路电流计算书
- DB1750-2019水电站(厂)防雷与接地性能测试技术规范
- 牛常见病防治课件
- 你不懂咖啡课件
- 危险物品储存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表
- 装饰工程保修单
- I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 EnglishDrama英语戏剧写作及表演技巧课件
- DB11T 827-2019 废旧爆炸物品销毁处置安全管理规程
- GB∕T 1186-2016 压缩空气用织物增强橡胶软管 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