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探析.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探析.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探析.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探析.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曼曼舅量皇曹曼寰i i i i i i i i i i i i 鼍曼皇曼置曼曼量 摘要 康有为是一位“先进中国人”,他顺应时代的潮流,融汇中西思想而提出了“三世 说 的社会变革思想。进而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定意义上 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国近现代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下就从三个方面简要论述康有为的重要思想和主要研究。第一部分从康有为的性 格、生活的内外环境和外来影响等方面来说明其社会变革思想的渊源;第二部分为康有 为社会变革思想的内容分别就形成、内容进行探析,并与严复的进化论做了相应的比较; 第三部分对康有为的社会变革思想做出了相应的价值。进而分析其“三世说在历史变 革和现实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康有为社会变革进化论三世说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k a n gy o u w e ii sa l la d v a n c e dc h i n e s e ,h ef o l l o w st h et r e n do f t h et i m e s ,w e s t e r ni d e a s a n dp u t sf o r w a r d ”t h r e ew o r l ds a i d s o c i a lc h a n g eo ft h o u g h t t h ec h i n e s em o d e mh i s t o r y f i r s tt h o u g h tl i b e r a t i o nm o v e m e n t , t o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p r o m o t ec h i n a sp r o g r e s s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d e mc h i n a , e c o n o m i ca n dp o l i t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h a sm a d ei m p o r t a n t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b e l o wi sb d e f l yd i s c u s s e d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t h o u g h t sa n dm a i nk a n g y o u w e i t h ef i r s tp a r to ft h ek a n gp e r s o n a l i t y , l i f ef r o mt h ee x t e r n a la n di n t e r n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e x t e m a ii n f l u e n c ee t ct oe x p l a i nt h eo r i g i no fs o c i a lc h a n g ei d e a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t h e s o c i a lc h a n g e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o fk a n gy o u w e i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a n de x p l o r i n gt h ee v o l u t i o n 0 ff ud i d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 t h et h i r dp a r to ft h es o c i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k a n gy o u w e i s t h o u g h t sm a k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v a l u e f u r t h e ra n a l y s i so ft h e t h r e ew o r l ds a i d ”i n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lc h a n g e sa n dp r a c t i c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k a n gy o u w e i s o c i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e v o l u t i o nt h r e ew o r l ds a i d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年鱼月! 日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舯制蚶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酗羽乖缠孳彳髫之彳芬协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 当1 李萄) 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助下完 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行 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如果违反 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萌人:趣蛐 一吼4 d 乌上日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扪仓灞 日期:毕吐月上日 日期:丝三2 吐月l 日 引言 引言 在上个世纪末的1 9 9 9 年,习惯于对世界评头论足的美国人推出了一本p i l o s i p h y g u i d ( 哲学手册) 。在这本书中,美国人根据自己的标准对上个世纪世界哲学的发展 做了番勾勒点评。美国人的标准是否具有权威性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他们对异域 民族的严苛是举世共知的。在美国人看来,在上世纪的百年历史中,中国可以称得上是 哲学家的只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康有为、毛泽东和冯友兰。 这三人能进入挑剔的美国人的视野是一种理所当然。三人中为首的康有为是中国近 代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是著名的维新变革的设计者、保皇运动的领导者、孔教运 动的鼓吹者。康有为经历复杂,著作立身,对中国近代思想界的影响堪称翘楚。毛泽东 毫无争议的是中国历史上一座划时代的丰碑,其思想不仅引导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 还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冯友兰虽颇富争议,但绝对是一位纯粹意义上的学者,他学 贯中西,其心理学体系在当代学术史上占有无可争议的席位。 且不谈其他人是否也可以进入哲学家的行列,值得一提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是,被美国人视为哲学家的这三位历史人物中的后两位毛泽东和冯友兰,对三人中 最长的康有为都给以了特别的关注和肯定。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 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明确指出 了康有为融汇中西的思想特征,并在近代以来思想文化潮流中对康有为给以定位。较之 众多学者和政治家指责康氏为“改良主义者”,毛泽东的这一评判可谓公允中肯。 冯友兰在其晚年的大作中国哲学史新编中,把康有为与汉代鸿儒董仲舒相提并 论,评价不可谓不高。冯先生认为,从宏观上看,中国社会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第一 次在先秦至汉初,第二次在清末,伴随着这两次社会的大转变,是思想界公羊学的兴起。 在这两次公羊学运动中,董仲舒和康有为分别扮演了最关键的角色。冯先生指出,春秋 公羊学的基本精神是“改制 圆。汉代封建意识形态的确立显然是对于前封建时代上层 建筑的全面改制,同样,在谭嗣同宣称的“冲决网罗 的呼声中伴随着晚清时期封建意 。 毛泽东选集( 横排合订本) ,人民出版社1 9 6 7 年版,第1 3 5 8 页。 o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九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第二版,第8 5 页。 i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i i i o 皇曼曼皇量置皇曼曼曼曼曼皇皇曼量暑曼曼舅曼曼曼曼篁曼皇曼皇皇曼皇曼鼍曼曼曼皇曼曼量曼皇皇曼曼曼曼皇舅曼尝曼曼曼薯曼量曼皇皇曼量鼍曼曼量 识形态的瓦解,康有为就是这一场大“改制 中的思想领袖。 众所周知,康有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戊戌维新的首倡者和组 织者。他在近代中国政治、社会与思想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一位里程碑式 的人物。有关康有为的研究、述评始于二十世纪初期,其弟子梁启超1 9 0 1 年在清议 报1 0 0 期发表的南海康先生传中,从时势、生平、思想等多方面对康有为进行了 评述,这应该被视为康有为专题研究的开端。马洪林总结从梁启超开始百年来的康有为 研究颇有见地。他指出了康有为在近代历史上的开创性地位,分析了“改良主义者”的 阴影对康氏思想研究的种种干扰。马洪林先生还指出了康有为的“一个先进中国人的 本来面目,是中国学术界的一项重要使命。在学术研究氛围日益开明的今天,再谈论康 有为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显然很难得到响应,但因为历史的原因,遮蔽在康氏身上的尘垢 还需要一个迸一步涤除的过程。 康有为作为一位“先进中国人”的最大贡献,是他顺应时代的潮流,融汇中西思想 而提出的社会变革思想。梳理审视康有为的这一思想,不仅有利于凸显康氏在中国历史 上的地位,而且对于我们思考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很多现实闯题也不无裨益。 以传统公羊学融合西方近代进化论哲学,是康有为早期社会政治改革思想的基本理 路,也被视为康有为改革思想近代性或现代性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探讨康有为前期的 社会变革思想,包括这一思想形成的个人、社会、时代和思想因素,核心内容及其特点, 历史价值和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第1 章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的渊源 _ iii|lm m 第1 章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的渊源 作为生活在晚清时代的历史人物,康有为从启蒙阶段开始就沉浸于旧学之中,他的 社会变革思想首先就来自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康有为领先于那个时代之处,在于他既吸 收了传统变易哲学的精华,又容纳了西方进化思想的积极成果,将西方的进化观念与传 统的变易史观进行了有机的融合,荟萃中西哲学为一体。 在中国两千年来封建意识形态中,传统的“天命 史观、历史循环论和历史退化论 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成为中国思想界逡巡不前的桎梏。康有为的社会 变革思想打破了这种沉寂局面,唤醒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变革的时代注 入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血液。 融汇中西的进化史观即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思想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这一思想之 所以能够在晚清被康有为所提出,既有着近代以来深刻的历史原因,也和康有为自身性 格特点和思想基础的因素使然。 1 1 康有为的性格和早年经历对其思想的影响 探究康有为变革思想形成的诸多因素,首先需要考察他个人的性格特征、求学经历 及所处的特殊时代环境。以往的思想史研究中,对思想家个人性格关注不是很多,这是 符合唯物史观基本要求的。但就特定思想家而言,性格因素对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 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性格是指一个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征。性格建立在个体生理 素质的基础之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性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性格体 现了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一般说来,家庭影响是个性形成的最初 根源,而文化传统和启蒙教育以及早期经历也从多个方面影响个人个性的形成。 康有为以特立独行的性格著称于世。时人以及后来的研究者们都曾注意到这一点, 思想史家韦政通分析、描述康有为的性格是:专心一致、具有与恶势力斗争的胆识、狂 傲、秉性奇诡、强烈的自信心回。台湾学者萧公权也指出:强烈的自信心,几近乎自夸, 是康有为性格最显著的特征。 康有为早年以有才著称于乡里。1 2 岁时,他有一次看龙舟竞赛即席写出一首长诗, 回韦政通: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 9 9 3 年9 月,第6 7 卜6 8 2 页。 p 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4 月,1 5 页。 3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量曼鼍曼量曼量曼量曼曼曼曼舅量曼皇曼鲁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鼍曼曼皇曼曼曼曼曼皇曼皇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詈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i iii 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 篁 引起人们的关注,旋即被传称为“神童 ,他自己也开始“大有霸视之气”? ,颇为自负。 强烈的自信,伴随着康氏一生。 康有为的弟子梁启超曾说: 先生最富于自信力之人也,其所执主义,无论何人,不能动摇之于学术 亦然,于治事亦然,不肯迁就主义,以拘事物,而每铭取事物以佐其主义,常 有六经皆我注脚、群山皆其仆从之概故短先生者,谓其武断,谓其执拗,谓 其专制o 梁启超回顾康有为的经历时曾指出,其师所提出的很多论点,“实为事理之万不可 通者 ,然而康有为“必力持之。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 大忌,此其所短也。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认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 观的事实,或竞蔑视,或必欲强之以说我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康有为的批 评者指责他武断、专制。 康氏的这一不足,或者说缺点,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有悖科学精神,当然是不可取的。 但在当时沉闷的社会环境下,这种无畏之气,对于万马齐喑的晚清思想界,对于在黑暗 中摸索的拓荒者来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精神气质。近似于桀骜不驯的自信给予康有为 理论上的勇气,他很少理会别人不同的意见和社会成规。正是这种不屈的自信,给了康 有为无畏无惧的理论勇气。 康有为自负有超凡的德智能力和才干,少年时甚至连孔夫子也不放在眼里,他曾说: “吾少尝欲自为教主矣,欲立乎孔子之外矣,日读孔氏之遗书,而吹毛求疵,力欲攻之 。 正是在这种强烈自信的驱使下,康有为成长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勇敢的拓荒者。 我们再来看康有为的教育经历。康有为早年曾拜南粤大儒朱次琦先生为师。师从朱 次琦其间,康有为勤奋攻读,系统地研究了历史、文学、哲学,特别是先秦诸子的哲学, 博览了历代诗文,“大肆力于群书,攻周礼、礼仪、尔雅、说文、水经之学,楚辞汉书 文选杜诗徐庚文,皆能背诵 。 回蒋贵麟主编:康南海自编年谱, 康南海先生遗著汇编,第5 页。 o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 梁启超文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 9 9 2 年8 月,第3 2 2 页。 田粱启超: 梁启超论清学史两种清代学术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9 月,第“页。 回康有为: 参政院提议立国精神议书后,转引自萧公权:康有为思想研究,台湾联经出版社 1 9 8 8 年,第1 8 页。 o 蒋贵麟主编:康南海自编年谱, 康南海先生遗著汇编,宏业书局,第9 页。 4 第1 章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的渊源 朱次琦以研究宋明理学多有心得而闻名,康有为从学期间,并没有简单的盲从师教, 而更多地独立思考。朱次琦以传授程朱理学为主,陆王心学不是他传授的重点。但康有 为因陆王之学“直捷明诚,活泼有用 而对之心有戚戚然,并深受其影响,胸襟为之一 变。 传统科举入仕的吸引力,还有家人的殷切希望,使青少年时期的康有为也像当时众 多青年士子一样,埋头辞章考据之学,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谋取功名。这些枯燥之事对他 这样一个从小“欲自为教主、“才气过人”的神童来说,不免会日久生厌。他逐渐对 这种“故纸堆中”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怀疑和厌倦。1 8 7 8 年冬天,康有为辞别了朱次琦先 生,回到家乡,潜心研究了一段时间佛学。这就是“由阳明学以入佛学 阶段。在这段 时间里,康有为“潜心佛理,深有所悟,以为性理之学,不徒在躯壳界,而必探本于灵 魂界,遂乃冥心孤往探求事事物物之本源 。他感悟到了“万物皆我一体、“众生平等 的道理,认识到“与其布施于将来,不如布施于现在 ,“与其恻隐他界,不如恻隐于最 近 ,于是“纵横四顾有澄清天下之恚,思想为之一振。 1 2 晚清时代环境对康有为的影响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考察一种思想,离不开对思想家所处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分 析。康有为的社会变革思想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适值中法战争失败后,中 华民族的危机日益显现之时。1 8 8 8 年1 2 月1 0 日,康有为向光绪帝上奏上清帝第一书, 提出了改良政治以挽救世变的建议。他向光绪指出,“国势繁迫,在危亡之间,未有若 今日之可忧也 o ,只有变法图强,才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他在书中分析了内外形势相 逼之下中国的危险:“方今外夷交迫,自琉球灭,安南失,缅甸亡,羽翼尽剪,将及腹 心。比者日谋高丽,而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 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教民会党遍江楚河陇问,将乱于内”黟。 内外交困的形势,逼迫中国必须有所变革。然而传统意识形态禁锢思想、束缚人心, 不足以成就变革。为实现“经世济人 的志向和抱负,康有为必须要寻找到另外全新的 思想武器。他为此博览群书,立志要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创制全新的变革新理 论。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创造,康有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以三统论诸圣,以三世推将来 参见夏晓红:南海康先生传,梁启超文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 9 9 2 年8 月,第2 8 5 - - - 2 9 8 页。 o 康有为: 上清帝第一书,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1 9 8 1 年2 月,第5 3 页。 o 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第5 2 页。 5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变易观,构造起融汇中西的理论体系。 康有为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李鸿章甚至有“三千年未遇之变革的 感慨。“天朝上国 的局面已经成为过去,“闭关锁国 被日益频繁的中外交流所替代。 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康有为注意到工业化以来西方国家所发生的变革,认为这是“世界 开新逢进化 回。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不能再逡巡于传统老路,而应迎头赶上,加速社 会发展,振奋精神、重塑民魂。 抱着经世求知的渴望,康有为以浓厚的兴趣学习、吸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 最大限度地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想。 康有为早在1 7 岁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等书籍,读到 了利玛窦、艾儒略、徐光启等人所翻译的西方国家的最新书籍,了解到了最新的科学知 识。到2 0 岁时,康有为开始与西方文明有了较多的接触,他开始系统阅读“西书 。 1 8 7 9 年底,康有为有机会到了已经成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看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 一些新鲜事物。香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宽敞整洁,人来车往,井井有条,这一切 使康有为大为惊讶,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人们的文化素养给他的印象十分深刻。康有 为认识到中国再也不能陶醉在孤芳自赏的“天朝上国之中了,他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 感受: 薄游香港,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 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香港之行,是康有为第一次和西方近代先进文化有了直面的接触,他回乡后重新研 读了 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为了深入了解西方世界,他还购买了许多西学译 著,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这 为他日后讲求西学打下了基础。 1 8 8 2 年,康有为北上南归途中,到了上海,看到了开埠通商之后大上海的繁荣,更 坚信“西人治术之有本 o ,于是在上海大量购买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所译的西书,满 载而归。据康有为弟子张伯祯记述: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译印之西学新书,3 0 年间售出 不逾一万二千册,而康有为“购以赠友及自读者,达三千余册,为该局售书总数四分之 康有为: 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序, 康有为政论集,1 9 8 1 年2 月,第2 2 2 页。 o 蒋贵麟主编:康南海自编年谱, 康南海先生遗著汇编,第1 1 页。 。蒋贵麟主编:康南海自编年谱, 康南海先生遗著汇编,第11 6 页。 6 第1 苹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的渊源 一强”,堪称该局译书的头号顾客了。 康有为大量阅读西方书籍,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同时涉 猎并着意研究了天文学、地质学、力学、算学、声光化电之学以及动植物学等当时先进 的自然科学。他还留意西方报纸,查阅了不少中国人写的外国游记,以求从中了解西方 国家的政治制度、历史地理、人情风俗和科技知识。这些西学知识对康有为的思想产生 了强烈的冲击,使他的知识结构和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找到了突破中国传统学术思想 束缚的路径。 1 3 西学东渐对康有为的影响 康有为之所以能突破传统的交易观,跳出循环论的窠臼,对传统的公羊三世说进行 创造性的改造,主要得益于他主动吸收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中的进化观点。中国传统学术 虽然博大精深,但相对缺乏对变革诱因的探讨,西方国家进化论科学的传入,恰好弥补 了这一传统学术的不足,康有为敏锐地发现了西学的这一长处,倾心研究“西学,是 自己的思想有了- 个飞跃。 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传播。 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开办京师同文馆,同文馆除了翻译万国公法外,还翻 译了一些自然科学书籍。伴随着声光化电各类新学,西方古生物进化学说和天体演变的 学说也被引入中国。在学习这些西方新知识的过程中,康有为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宇宙变迁、神秘的以太、地质层面的沿革、珊瑚介石、鸟兽化石遗迹等等,成为康 有为津津乐道的内容。 据有关学者的考察,西方近代科学进化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首先从地质学开始的。 早期在华的传教士曾向中国介绍过拉马克和赖尔等人关于生物进化和地质进化的零星 知识圆。戊戌维新之前,中国翻译出版了一些包含进化论思想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例 如,华蘅芳和美国传教士玛高温共同翻译的地学浅释,此书译自英国人赖尔的地 质学原理一书,是一部关于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专著,书中谈到了赖尔的地质理论和 拉马克的生物进化论。地学浅释根据地下考古挖掘,指出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 而且还论证了人类和人类社会生活的进化发展的历程:人类远古社会,依次经过了石器 。马洪林:康有为大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 9 8 8 年,第4 0 页。 圆胡卫清:近代来华传教士与进化论,世界宗教研究2 0 0 1 年第3 期,第6 3 6 4 页。 7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人之智慧日开,故能易石刀以铜,易铜刀 以铁 。这本书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人类社会经历了“打猎 、“畜牧、“耕织”几个 发展阶段。 当时还有一本比较有代表性的刊物叫格致汇编,该刊原名为 中西闻见录,由 著名传教士傅兰雅主办,该刊主要介绍了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和进化论资料。 该刊1 8 7 7 年秋季卷中登载了一篇名为混沌说的文章,首次介绍了“猿化为人 的 观点,指出“初有之动物皆甚简便,后始逐渐由简而繁也即初有者为虫类,后渐有鱼 与鸟兽,兽中最灵者为大猿,猿渐化为人。是入盖从贱而贵,从简而繁也 9 。 还有一本当时比较有影响的书叫 地学指略,也宣传了地质和生物进化的思想, 指出“有层累石,且成石之时越在先,其中之物类越见少,亦越显卑,由此观 之,可知各物种类,由少而至多,由卑而至尊,皆逐渐增加,非骤然全备也 o 。通过 这种浅显的解说,宣传生物是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进化的道理。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本叫西学考略的书,该书作者是美国传教士丁匙良,该书讲 到了大名鼎鼎的达尔文: 四十年前,有英国医生达尔文者,周游四海,查勘各地动植,而奉赖氏( 即 拉马克) 而重申之伊云之所以变形者,其故有三:一在地形,如北方天寒, 物多厚毛;南方天暖,物虽同类而无毛在择配,各物之形偶有变易, 必求同型而配合之如海鸟初不能飞,偶有能飞者,牡牡必相聚而传新类一 在以强弱决存亡盖天时之寒暑,地形之高下,遂渐改变,唯物类之形类,相 宜者强而能存 。 此外,还有其他二些文章和著作提到过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但当时进化论在中国 初传还是作为自然科学的片断知识,没有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 这些书籍大体宣传了这样一些进化思想:( 1 ) 各种生物的演变寿险是因为地理环境 的变迁,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生物要与其相适应,就随之而变;( 2 ) 动植物的演变, o 曾乐山: 中西哲学的融合一中国近代进化论的传播,安徽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1 0 月,第 3 8 页。 o 文教治: 地学指略( 中册) ,第七章,转引自邝柏林 康有为的哲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 9 8 2 年,第1 1 l 页。 丁匙良: 西学考略,转引自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1 2 月, 第9 页。 8 第l 章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的渊源 j m mi i。ii i i i m i i i 皇舅 是由简至繁、由少到多、由低级至高级,不断向前进化;( 3 ) 生物的进化是渐变的过程; ( 4 ) 人类社会生活和生物一样,也是进化的。 以上提到的几部著作在当时都有定得流传,以康有为当时对西学的热情,应该看 到了这些书刊。我们可以推断认为,这些有关古地质和生物学的进化思想,还有天文学 方面的天体演化思想对康有为产生了深刻影响。考察康有为当时的著述,他引述进化思 想主要是地质古生物学和天体演化方面的内容。从他著作的语言风格上看,也可以找到 模仿译著的痕迹。康有为在论述某个具体问题的时候,常常是先洒洒洋洋讲一段自然界 的变易进化方面的内容,然后再引申、比附到人类社会。他在万木草堂讲课,用的就是 这种方法。在给光绪帝上书写奏章时,也是采用这种套路,先大讲自然界的变易之道, 然后再引申到其它问题,最后归结到人类社会历史上。 当时西方有关进化思想的书,还没有成规模地、系统地翻译成中文,自然科学方面 的译书大多是初级的普及读物。所以,康有为所接触到的“西学一知识,还是粗浅的、 不系统的,但是同中国传统的文化相比,西洋文化的某些先进之处,仍使康有为的思想 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进化思想逐渐改变着康有为的思想认识,他逐步形成了比较科学的 自然观,认识到进化是整个宇宙运动过程及人类历史的规律,这为他日后主张政治变革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4 中国传统思想对康有为的影响 从现有各种资料来看,康有为在1 8 8 0 年左右,仍然信从宋明理学。在其自编年 谱中说,他2 3 岁那年,“是岁治经及公羊学,著何氏纠谬,专攻何邵公者 回。直到 1 8 8 3 年,康有为仍勤奋攻读各种有关历史、制度、音乐、声韵以及地理等书籍,而这些 书籍又都是当时的古文学家所致力研究的。直到1 8 8 8 年,康有为的治学方向逐渐发生 了改变。 关于康有为转向今文经学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一。康氏说自己是1 8 8 8 年戊戌变法 活动失败后转向今文经的,“既不谈政事,复事经说,发古文经之伪,明今学之正”回。另 一说法是廖平所说,康有为读了廖氏的知圣篇、 :辟刘篇,深受影响,对公羊 学的“三世 、搿三统 、“改制等学说产生了极大兴趣,转而投身今文经学。梁启超也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康南海先生遗著汇编,第1 2 页。 圆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康南海先生遗著汇编,第1 9 页。 9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赞同这一说法,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写道:“有为早年,酷好周礼,尝贯穴 之著政学通议,后见廖平所著书,乃尽弃其旧说 。 这些文献上的记载多有出入,孰是孰非,我们一时难以辨别。但有_ 点基本可以肯 定,康有为在会见廖平以前,就已经开始接受今文经学的观点,主张变法改制,表现出 了转向今文经学的迹象,这是有证据的。 康有为转从公羊学,时间断限当在何处的问题并不十分重要,探究其背后的深层原 因似乎更有意义。我认为康有为并非出于爱好和学术上认同的原因,而是出于一种实用 主义的态度发生学术转向的。因为十九世纪后半叶,经世变法等活动急需理论的支持和 指引,康有为无暇作纯粹的学术思辨和史料的探究,而是急于把有助于推动变革的理论 观点直接应用到变法图强的实践之中去。 第一次上书因顽固派阻挠失败后,康有为回到广州,集中力量进行维新理论的创制 工作,他于1 8 9 1 年开办了长兴学舍,著成 长兴学记,“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 o 。 后经营“万木草堂 ,到1 8 9 8 年戊戌变法失败,万木草堂被封,前后共历时8 年。在这 其间,康有为写成了新学伪经考、 春秋董氏学等著作。他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维新 变法思想,是在这一时期逐步成熟起来的。 中国传统变易思想,在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中是重要的理论前提和基础。康有为非 常重视古代文献中的变易思想。他认为,“春秋发明改制,易取其变易,天人之 道备矣 回。春秋和 周易包含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在孔子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 地位,春秋主要讲改制,周易主要讲变通。康有为还详细分析了两书中的变易思 想,他指出: 孔子改制,损益三代之法,立三正之义,明三统之道以待后正,犹虑之不 足以穷万变,恐后王之泥之也,乃作( ( 易,而专明变易之义,故参伍错综,进 退消息,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圣人盖深观天道以著为人事,垂法后王思患 而豫防之,孔子之道至此而极矣毋 很显然,康有为认为 :春秋是一部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著作,是后王改制变 法的范本,是孔子为后世立下的法则。这一认识是康有为整个理论体系的权威性支撑点。 o 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清代学术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第6 3 页。 o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康南海先生遗著汇编,第2 3 页。 。康有为: 变则通通则久论, 康有为政论集,第11 0 页。 康有为:变则通通则久论,康有为政论集,第l l o 页。 1 0 第1 章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的渊源 众所周知,周易是一部专门论述事物变化的哲学著作,阐明了万物都是在阴阳 的矛盾运动中发展变化的。阴阳变易思想是周易的主线,书中多处论及变易,如“变 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这些话语均突出强调了“变 的重要性。值 得注意的是,“周则又始,穷则反本的循环论,是周易的基调。周易中的思想 为被康有为有选择的进行了吸收,取其“变 的因素,而摒弃循环论的说法。他说:“孔 子制作,专重变易,故特立三统 ,“法易之变通,观春秋之改制百王之变法, 1 日日为新,治道其在是矣 圆。他借孔子的名义阐发自己的变革思想,认为“变”是宇 宙的普遍规律。 康有为还指出: 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 滞,物之理也。 之者天道也,天不能有昼而无夜,有寒而无署,天以善变而能久;火山流 金,沧海成田,历阳成湖,地以善变而能久;人自童幼而壮老,形体颜色气貌, 无一不变,无刻不变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在这里,康有为用浅显的例子来说明“变 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世间万物无时无刻 不在变动之中,天、地、人都不例外。显然,他并非一般地讲变易,而是突出了变易的 普遍性和更新的意义。 传统儒家公羊学中的三世说,是康有为“三世说,变革论的直接来源。春秋公羊学 说的形成和发展,自战国起至东汉末年共五六百年,经过了三个阶段:由春秋公羊传 奠定基础,董仲舒春秋繁露初步构建理论体系,到东汉何休春秋公羊解话完成 了对公羊学的总结。公羊学源于 公羊传对春秋的解释,春秋公羊传代表了 儒家从义理方面解释春秋的一派主张,其中包含着很多的变易思想。公羊传三 次讲到“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这就是公羊学的“张三世 说,其本义 是指:亲眼所见的时代、自己听说过的时代、传闻的时代。因为年代远近不一,史料的 详细程度和可信性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在文字记述上也不相同,这就把历史分成了“所 。楼宇烈整理: 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万木草堂口说,中华书局,1 9 8 8 年3 月,第6 8 页。 o 楼宇烈整理: 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万木草堂口说,第1 1 9 页。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康有为政论集,第2 1 2 页。 回康有为:l :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康有为政论集,第2 2 5 页。 l l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见,、“所闻”、“所传闻”三个阶段。这种说法隐含的历史变易的观点,人们可以借题发 挥出很多思想。 董仲舒继承了公羊传的基本解释方向,结合时代需要加以发挥。董仲舒思想有 三个主要观点,即“大一统”的政治观,“张三世 的变易观和“通三统 的改制观。 董仲舒把公羊传中靠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思想归纳为“张三世 的命题。春秋繁露楚庄王中说: 春秋分十二世为三等:有见,有闻,有传闻;有见三世,有闻四世, 有传闻五世故哀、定、昭,君子之所见也;襄,成、文、宣,君子之所闻也; 嘻、阂、庄、桓、隐,君子之所传闻也所见六十一年,所闻八十五年,所传 闻九十六年,于所见微其辞,于所闻痛其祸,于传闻杀其恩,与情俱也( 春 秋繁露楚庄王) 所谓“通三统 ,是从五帝、三代以来的历史中总结出的历史变易观和改制的政治 主张。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当新王朝代替旧王朝兴起的时候,为了表示自己是“受 命而后王 ,必须“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 (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 东汉经学家何休对公羊学的突出贡献在于推演“大一统 和搿三世说,确立了公 羊学说的两大要思想。历史变易和阶段进化是其“三世说 的灵魂。何休对“三世说” 的系统阐发,集中见于他对传文“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的解释: 所见者,为昭、定、哀,已与父时事也;所闻者,谓文、宣、成、襄,王 父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阂、嘻,高祖、曾祖时事也异辞者, 见恩有厚薄,义有深浅,时恩衰义缺,将以理人伦,序人类,因制治乱之法 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用心尚粗物,故内其国而外诸夏,先详内 而后治外;录大略小,内小恶书,外小恶不书;大国有大夫,小国略称人;内 离会书,外离会步书是也于所闻之世,见治生平,内诸夏而外夷狄,书外离 会,小国有大夫,宣十一年秋恶候会狄于攒函,襄二十三年邻娄剿我来奔是也 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用心尤深而详, 故崇仁义,讥二名,晋魏曼多,仲孙何忌是也 何休把“所见一、“所闻 、“所传闻 三个表示时间的概念和“太平世 、“升平世”、 o 陈立: 公羊义疏第一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中华民国七十一年5 月,第8 0 页。 1 2 第1 章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的渊源 “据乱世 三个反应历史政治状况的概念一一对应,概括出了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 段发展的历史观。他相信人类社会将最终发展到“天下远近小大若一 的理想社会。“三 世说 和“三统说 相互贯通,强调自古代以来社会和制度都在发生变化,说明社会是 越来越进步的,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本质。 公羊学自身拥有深刻的变易历史观,是倡导革新者有力的理论工具。另外公羊学专 门讲求“微言大义,主张“六经注我,大胆的对“经进行阐释、发挥,这一特点有 助于打破权威的束缚,可以借题发挥,从而引出自己的观点。汉代的董仲舒、何休,包 括清代的庄存与、刘逢禄、魏源等人,都是在现实政治的环境下治公羊学的。 公羊学的变易历史观既为康有为发动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又为他阐述自己的 社会变革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足够的理论空间。 1 3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的内容 康有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可忽略的人物,在于他在那个时代振聋 发聩的理论呼声,在于其思想对于当时思想界和整个社会的拓荒之功,他无疑是以新思 想名世。但是,他和在那个时代的同龄人一样,康有为首先是一位旧时代的学者。他所 受的早期教育是传统的旧学,他知识结构中的基础和核心部分也以旧学为主,而且他在 旧学领域的建树也是举世公认的。在中国经学史研究领域,不少学者称康有为为最后一 位今文经学大师。 就是这样一位旧学阵营中的殿军式人物,在传统的阵营中吹响了革新的号角。康有 为的社会变革思想源于旧学,但绝非旧学的延续;得益于西学,但又不是西学的翻版。 2 1 康有为公羊“三世说社会变革论的形成 康有为原先倾向古文经学,但在与今文经学大师廖平切磋交流之后,颇受启发,思 想为之一变,认为公羊三世说中的变易思想完全可以成为改制、变革现实的利器,故极 力倡导、弘扬公羊学。1 8 9 1 年,康有为在 示诸子诗中写道: 圣统已为刘秀篡,政家并受李斯殃大同道隐礼经在,未济占成( ( 易 说亡良史莫如两司马,传经只有一公羊群龙无首谁知吉,自有乾元大统长。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康有为的学术思想立场已经转向公羊今文学,并且出现了把公 羊学与礼记中的“大同 、“小康 及周易的变易观结合在一起的思路。社会经 过“群龙无首 的阶段,最后进入“乾元大统”的理想社会,这一说法隐含着历史是进 化的观点。康有为要运用 礼记礼运的“大同、“小康 思想及 周易和 公羊 传的变易观来阐明自己历史进化思想的基本构想。后来,他在 孔子改制考、春秋 董氏学、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等论著中,进一步系统地阐发了自己“三世说 的 历史进化论。 按照康有为自己在礼运注中的说法,他是在1 8 8 4 年,发明春秋三世说,并结 合礼运中的大同、小康思想,形成带有进化色彩的社会历史观。根据钱穆等学者的 考证,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不可能在此时形成回,根据是康有为1 8 9 0 年在长兴讲学,其著 蒋贵膦主编: 万木草堂诗集, 康南海先生遗著汇编( - - 十) 第6 页。 o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华书局,下册,1 9 8 9 年,第6 9 8 6 9 9 页。 1 4 第2 章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的内容 的长兴学记中没有发现涉及“大同”的内容。这样重要的思想如若已经明晰在胸, 以康有为的性格,是不可能不列入讲学范围的。既然康氏的长兴学记并未提及大同 和小康,所以礼运注不可能成于1 8 8 4 年( 光绪十年) ,而应该在2 0 世纪初期,也 就是光绪二十七、八年间才写成。如果仔细推断,虽然礼运注最终完成是在1 9 0 2 年,但其历史变易、三世进化、社会进步等主要观点,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发表之 前就已经多次在著述中提及,这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这可以说明,康有为的社会变革 思想是具有相当独创性的。 在康有为看来,天下义理、制度皆出于孔子,孔子之道集萃于春秋,而春秋 微言大义又大多集中在公羊传,他说: 能通春秋之制,则六经之说莫不同条而共贯,而孔子之大道可明矣。春秋 成文数万,其旨数千,皆大义也。汉人传经,皆通大义,非琐屑训话名物也。 苟能明孔子改制之微言大义,则周秦诸子谈道之是非出入,秦唐以来二千年之 义理制度所本以违之得失,以及外夷之乱强弱,天人之故,皆能别白而昭晰+ 之振其纲而求其条目,循其干而理其枝也,其道至约,而其功至宏矣 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成书的人类公理中,康有为己经开始用公羊三世之 义论地球,此后三世说一直是他政治哲学和世界观的核心话题。他之所以推崇公羊学, 是因为公羊三世说给他提供了理论依据,又给他勾勒出了人类社会进化的蓝图。在康有 为看来,公羊学乃是孔子学说的精义所在。在长兴学记中,康有为指出: 孔子经世之学,在于春秋,春秋改制之义,著于公、毅,凡两汉四百 年,政事学术皆法焉然古今递嬗,事变日新,故春秋立三统之法,以 - 贻后王 在桂学答问中,康有为认为: 孔子所以为圣人,以其改制而曲成万物,范围万世也春秋所以 宜独尊者,为孔子改制之所在也固 康有为的主要著作,如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春秋董氏学、 礼运注,都贯穿着公羊学的精神传统,公羊大义始终是康有为思想的一条主线。到 楼宇烈整理: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万木草堂口说,中华书局,1 9 8 8 年3 月,第3 0 页。 o 康有为: 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万木草堂口说,中华书局,1 9 8 8 年3 月,第1 8 页 。康有为: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万木草堂口说,第3 0 页。 1 5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康有为1 8 9 6 年写成春秋董氏学、1 8 9 7 年完成孔子改制考,标志着他以公羊三世 说为基础的社会历史进化思想已经大体形成。 康有为认为,孔子虽生于春秋乱世,却将升平世、太平世寄托在文王和尧舜身上, 这就是所谓的“孔子改制”。康有为的贡献在于,他指出了孔子并非以文王尧舜为真实 的存在,尧舜文王之事,只是孔子个人理想的一种寄托,三世之说的真正意义在于彰显 出社会在向前进步而非倒退复古。这样康有为便完成了对传统的复古主义循环历史观的 改造,后来康有为又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理论,借用西方的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来比附文 王和尧舜时代,进一步完善了进化历史观。 2 2 “三世说 社会变革思想的内容 在台湾学者萧公权看来,康有为的政治哲学包括如下几个要点: 一日孔子为天下万世制宪法故立国拨乱致治之道,无待于外求二 曰致治社会为一由乱至治之进化程序时已治则法随已变,时未至则不能窜等。 三日社会进化之次第由据乱世以达升平世,由小康升平世以跻于大同太平世 四日中国自秦汉至明清由据乱达于升平之世故当以小康之法治之 康有为概括自己思想体系的特点说: 合经子之奥言,探儒佛之微旨,参中西之新理,穷天人之赜变搜合诸教, 披析大地,剖析今古,穷察后来,自生物之源,人群之合,诸天之界,众星之 世,生生色色之故,大小长短之度,有定无定之理,形魄现示之变,安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