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doc_第1页
浅析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doc_第2页
浅析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doc_第3页
浅析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内容摘要:随着人类的进步和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词汇越来越丰富,语法体系也近一步完善。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也频繁出现在各种语义环境中。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属于修辞现象,与古代汉语中主要属于语法现象不同。本文试从语法和修辞角度分析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重点对其概念性质、范畴、用法分类、修辞效果、与词的兼类的区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关键词:现代汉语 词类活用 语法 修辞 现象由于古代汉语词汇相对匮乏,语法规则不够成熟,一词多用的现象渐渐成为一种语言表达的需要,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规则。这种词类活用的语法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使用得非常频繁,而在现代汉语中相对少见,但是无论在口语交际还是书面文章中,这种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往往能令表意生色不少,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概念性质词类活用是指某个词本来属于A类,但在一定语言环境里,由于表达的特殊需要,临时被用作B类词的语言现象,也叫词的转类、变性、转品、词类的变格用法。词类活用基本上具有三条性质:从语法上看,词的语法功能发生改变,是词的跨类现象;从稳定性看,这只是在特定语言环境里临时性的词性改变,是不固定的用法;从功能作用上看,词类活用往往有修辞性质。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语法学界以词的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在现代汉语中,一个词的词类由它的语法功能决定,每一个词都归入一类或几类(即兼类词),词有定类,类有定词,即词有基本固定的语法功能和类别。而词类活用属于词的跨类现象的一种,突破和偏离了现代汉语现成的语法规则, 具体体现出汉语词性相对灵活自由的特点。分析词类活用要联系上下文,依赖具体的语言环境,因为它不再是一般情况下的固定用法,只适用于临时语境。正因为不常规,用词就富于变化和创新,在实际运用中,可以获得某种表达效果,或形象鲜明,或幽默风趣,或简炼紧凑等等,所以说词类活用具有修辞性质。二、现代汉语词类活用范畴根据对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性质分析,可知其范畴界定在修辞方面。现代汉语词汇相对丰富,分工明确,语法功能发展成熟,有一套较完善的语法系统,所以活用现象相对古代已经明显减少,词类活用的作用不再是弥补语法的不足,而是突出表达效果,修辞功能显著,作为词汇修辞手段,主要属于修辞学的范畴。实际上以上范畴是依据活用现象表现出的主要方面界定的。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汉语词类活用既属修辞现象,也属语法现象。这是因为活用本来就在语法和修辞学上有交叉,只是古今侧重不同。古汉语中也有修辞效果明显的词类活用现象,例如古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将形容词活用成动词,是使变绿的使动用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江南绿意盎然的春景,极富动态感。三、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具体类型及其修辞效果虽然理论上,现代汉语中所有词类都有可能活用,但是实际运用上,能活用的词类主要集中在名词、形容词、动词三大类词汇意义明确和语法功能显著的实词中。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我们可以将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归纳成名词活用为形容词或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或动词、动词活用为形容词或名词或量词等常见类型。1、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形容词这是最常见最广泛的类型。包括指人名词、指物名词、地点名词、时间名词等等。例如a.他穿衣很农民。 b.你比那雷锋还雷锋。 c.他办事太公式了。d.开幕式表现的“很中国”,而闭幕式展示的却“很世界”。(新华网2008北京奥运) e.她当然也不希望她男朋友的性格举止过于“奶油”,何况她本来就觉得我的长相太阴柔了点。 (海岩玉观音)不管是指人的“农民”“雷锋”,还是指物的“公式”“奶油”等,这些名词用作形容词的共同特点是根据其最显著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来表辞达意,如a农民让人容易联想到朴素,所以“很农民”指很朴素,b中第一个“雷锋”是名词,第二个活用成形容词,指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舍己为人,品质优秀。c指公式化,按照公式套用,太死板。这些活用把要表达的抽象意义借用具体的人事物来传达,形象化,修辞化。(2)名词活用为动词a.老栓,就是运气了你。 (鲁迅药)b.我也“阿Q”了一把。 (八斗文学网个人文集)c.你要愿意,我送你台(辆)自行车,不愿意,我给你买月票,再不愿意,自己腿儿着。 (电视剧半路夫妻) 现代汉语中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是不能作谓语,然而在这些例子中却作了谓语,具有了动词的特点。活用成动词可以带宾语,也可不带,但必须要处在谓语的位置。a指让某人变得好运,便宜了某人。b指当了一回阿Q,做了像阿Q风格的事。c指用腿走路。这些用法要通过词在句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和词的原义,具体分析。2、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作动词a.李白的诗歌生动了大唐的山水。b.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歌曲牵手)c.看祥子没动静,高妈真想俏皮他一顿。 (老舍骆驼祥子) a是使山水生动,突出李白诗歌的强大艺术感染力。b“苦过”指经历过苦难,“快乐着”是意动用法,以为乐,感受着你的快乐,“悲伤着”和“幸福着”与“快乐着”相同用法。c指打趣,开某人玩笑,比“讽刺”“挖苦”更符合高妈的身份和心思,巧妙地表现轻松幽默的氛围。(2)形容词活用作名词a.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为群众谋利益(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b.学校提倡“青年志愿者”平时要经常做好事,帮困送暖。 a用“痛”“痒”两种感受代指关乎切身感受的生活状况,b “困”本是形容处于困难之中的状态,活用后延伸代指有困难的人。具有修辞格中借代的特点。3、动词的活用(1) 动词活用为名词a.他家里有吃有穿,生活并不太差。b.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歌曲牵手)a “吃”“穿”与前面的“有”构成动宾关系,指“吃的东西”和“穿的衣服”。b的后一个“追逐”因为由“你的”这一定语修饰,是动词活用为名词,言简意赅,从而形成结构的整齐美、节奏的和谐美。(2) 动词活用为形容词a他表演很投入。 用动作形容他注意力的集中和专心认真,指投入身心去演。(3)动词活用为量词 有些动词与数词结合,可被活用为量词。如: “一抱柴”“一捆草”“一挑水”中的“抱”“捆”“挑”原本是动词,在这里作为量词了,而且更加形象地让人感受到具体的数量。动词活用为量词必须同数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数量词才能显示出量词的特点。通过具体类型和实际语言运用举例的分析,我们更加了解活用的语用效果。作为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含蓄,新颖别致,幽默风趣;使句式灵活多变,避免语言的呆板乏味,使语言具有均衡美、变化美;可以通过改变词性,使词语具有双重语法特点,从而扩大语言的表意容量,增强语言的表达力量,收到“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的特殊表达效果。四、活用与兼类词类活用与兼类都是词的跨类现象,即一个词用在不同语境中可能属于不同词类,语法功能不同。为了达到某种修辞效果把某类词临时抓来充当另一类句子成分,这是词类活用;不是为了修辞目的,只是词义语法功能发生了变化,那是词的兼类。所以二者有两处明显不同:第一,活用的改变是偶然的,临时性很重要,即能活用的词平时只属于一种固定的词类,有固定的语法功能,活用后的词性是临时的不稳定的,使用频率极低。兼类词则同时属于两种或多种词类,不止一种固定语法功能,兼类词的两种词性使用频率都很高且都符合现行的语法规则。第二,活用具有修辞目的,而兼类是不同语境所需表意和功能不同时的词类选择,不含特殊修辞效果。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尚待研究和规范,随着语法的发展规范和精确,活用现象可能会减少,但作为极具语言表现力的修辞手段,人们在生活中、作家在创作中又会不断传承和创新,活用现象将可能会蓬勃发展。参考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