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造林技术规程ppt课件.ppt_第1页
GB造林技术规程ppt课件.ppt_第2页
GB造林技术规程ppt课件.ppt_第3页
GB造林技术规程ppt课件.ppt_第4页
GB造林技术规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20060712发布2006年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1,内容提要,一、关于“国际标准”的一些常识二、规程修订背景三、规程修订过程四、新规程与原规程变化五、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2,一、关于“国家标准”的一些常识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标(GB)和推荐性国标(GB/T)。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构成。GB/T157762006发布年号发布顺序号标准代号,3,强制性国标,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推荐性国标,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但推荐性国标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指导性技术文件,是为仍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如变化快的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或信息,供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使用而制定的标准文件。指导性技术文件不宜由标准引用使其具有强制性或行政约束力。,4,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B)四级。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国家标准20906项(不包括工程建设标准)。国家标准代号强制性国家标准GB推荐性国家标准GB/T(T是推荐的意思)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GB/Z国家标准的年限一般为5年,过了年限后,国家标准就要被修订或重新制定。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标准是种动态信息。,5,二、规程修订背景(一)林业发展战略转变(方向与任务)1、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森林的第一需求。3、生态产品的短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根本性问题。4、木材产品的需求又是刚性需求。(二)造林成为修复生态和发展林业的主要手段1、造林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造林是尽快恢复森林和修复生态的唯一有效措施,对森林破坏严重地区、少林地区尤为重要。,6,3、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2009年11月17日发布)。4、重点生态工程以造林任务为主。(三)我国造林事业呈现出一些新特征1、人工造林比重在下降,但规模仍然较大。11月6日,国家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3个阶段性目标是:到201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4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20.36),森林蓄积量达到132亿m3(137.21亿m3),全国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较大增长;(森林面积1.95亿公顷)到202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5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立方米,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到2050年,比2020年净增森林面积47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森林碳汇能力保持相对稳定。,7,2、生态公益林造林比重在逐步扩大。3、阔叶树、乡土树种造林比重逐步增加。4、混交林比重越来越大。(四)林权制度改革推动了造林发展1、改革明晰了林地产权,调动了造林积极性。2、经营权的落实增加了造林的自主性。3、农户分散经营突出了对造林技术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8,三、规程修订过程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是在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基础上修订而成。1、调研阶段(2003.32003.10),提出了修订思路和主要修订内容。2、起草阶段(2003.112004.4),吸收了内蒙古、安徽、河北、广东、云南等造林标准、造林模式。3、征求意见阶段(2004.52004.12),11月前,征求有关专家、部门意见,12月在全国营造林处长会议上征求意见,然后下发各省区征求意见。4、送审稿阶段(2004.122005.4)5、报批稿阶段(2005.52006.4.),9,四、新规程与原规程的变化增加了术语和定义、造林方法的适用条件、生态公益林混交造林比例、树冠下造林、造林综合合格以及附录B、附录C、附录D等内容;修订了苗木处理、施肥、造林分区、各种整地方法的适用条件、未成林抚育和附录A;删除了林种确定、飞播造林和封山(沙)育林以及附录B、附录C等内容。,10,五、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1范围7种子和苗木2引用标准8造林技术3术语和定义9林冠下造林4总则10.检查验收5造林作业设计11.造林技术档案6造林方法适用条件附录A(规范性附录)各造林区域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初植密度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各造林区域一般造林树种造林最低初植密度表附录C(规范性附录)造林区域范围表附录D(规范性附录)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范围县名单,1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工造林设计、造林方法、造林树种选择和造林密度、种植点配置、整地、造林用种子、苗木及其处理、造林施肥、栽植、未成林抚育管护、检查验收和造林技术档案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适宜造林地段的人工造林(含林冠下造林)以及四旁植树,不包括飞播造林。2.规范性引用文件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14175林木引种.,12,3.术语和定义(41条)3.1造林3.2人工造林3.2.1播种造林3.2.1.1穴播3.2.1.2条播3.2.2植苗造林3.2.3分殖造林3.2.3.1插木造林3.2.3.1.1插条造林3.2.3.1.2插干造林,13,3.2.3.2地下茎造林3.2.3.2.1移栽母竹3.2.3.2.2移鞭3.2.3.2.3分蔸造林3.3四旁(零星)植树3.4伐前更新3.5更新造林3.6林冠下造林3.6.1伐前更新造林3.6.2有林地补植3.7造林地3.8适地适树3.9造林区域,14,3.10幼树3.11纯林3.12混交林3.12.1株间混交3.12.2行间混交3.12.3带状混交3.12.4块状混交3.12.5植生组混交3.13造林典型设计3.14造林密度(初植密度,栽植密度)3.15整地3.16树种配置,15,3.17种植点配置3.18林业有害生物3.19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3.20感病指数3.21造林成活率3.22造林面积保存率,16,4总则4.1人工造林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4.2人工造林要坚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4.3人工造林应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项目组织管理,按技术标准进行检查验收,积极推行报账制、合同制、监理制等管理制度。,17,5造林作业设计(对象、依据、内容、审批)5.1作业设计对象国有林场造林、重点工程造林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形式的造林,应按有关要求进行造林作业设计。5.2作业设计依据造林作业设计依据为林业主管部门批复的造林规划、计划和造林项目实施方案、经批复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以及相关规定等。,18,5.3造林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在造林地调查和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行造林典型设计或造林模式设计,提出造林用工、苗木、肥料和费用等的安排及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对策或措施。具体程序和内容按照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GB/T1833.7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规定执行。5.4作业设计审批造林作业设计应在造林施工前编制,报林业主管部门或造林项目审批(审核)部门批准。没有作业设计或虽有设计但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实施。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应在设计单位修改后,再报原设计批准部门批准。,19,6造林方法适用条件(播种、植苗、分殖)6.1播种造林适用条件6.1.1一般条件a)土壤湿润疏松、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b)鸟兽害较轻的地区;c)具有大粒种子的树种,或者发芽迅速、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的中小粒种子的树种。d)种子来源丰富的树种。6.1.2穴播造林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以及手工或小型机械的播种造林。6.1.3条播适用于土地平坦以及手工或各种机械的播种造林。,20,6.2植苗造林适用条件各种立地条件以及可以人工培育苗木的各树种,特别是干旱、水土流失严重或地表植被覆盖度高以及鸟兽害危害严重的造林地。6.3分殖造林适用条件a)能够迅速产生大量不定根、地下茎的树种。b)造林地水分条件较好。,21,7种子和苗木(一般规定、种子、苗木、种条)7.1一般规定a)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制度、种苗质量检验制度,并接受有关部门监督。要采用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产地标签的种子和苗木以及其它繁殖材料。b)禁止使用带有森林病虫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7.2种子播种造林种子的质量应达到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规定或相应地方标准规定的合格种子的标准。要积极推广种源适宜的良种,优先选用优良种源和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22,7.3苗木7.3.1裸根苗应使用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规定的I、II级苗木。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要选用优良种源、良种基地的种子培育的、并达到GB6000规定的I级苗木以及优育无性系苗木。营造经济林,执行LY/T1557-2000(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的规定。未制定国家标准的树种,要选用品种优良、根系发达、生长发育良好、植株健壮的苗木。营造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以及四旁植树和城市绿化,应选用根系发达、生长发育良好、植株健壮的大苗。7.3.2容器苗执行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的规定。,23,7.4种条7.4.1插条宜选用采穗圃、苗圃培育的插条。没有采穗圃时,可从中壮年的优良母树上选取3年以内的枝条,插条采集时间为树木秋季落叶后到春季发芽前进行。插条的直径以1cm2cm为宜,插穗长约20cm40cm。对于根部容易萌生不定芽的树种,可从发育健壮的母树根部挖取,根径不小于1cm2cm,根插穗长约20cm。采集时间为秋季树木落叶后、土壤结冻之前,或者春季土壤已经解冻但树木发芽之前进行。7.4.2插干对于可进行插干造林的树种,要选用24年生、直径2cm5cm并截成1m5m长的枝干。7.4.3蔸将连根挖出的母竹,在地表根蔸以上150cm200cm处截断。,24,8造林技术(树种选择与栽植密度种植点配置整地种苗处理和施肥播种和栽植未成林抚育管护与保护)8.1树种选择与栽植密度(树种选择、树种配置、栽植密度)8.1.1树种选择(一般原则、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灌木)8.1.1.1树种选择原则a)根据森林主导功能和经营目标选择造林树种,优先选择生态目的和经济目的相结合的树种。b)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c)根据经营目标,因地制宜地确定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乔木和灌木的合理比例,选择多树种造林,防止树种单一化。d)选择稳定性好、抗性强的树种。e)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慎用外来树种。需要引进外来树种时,应选择经引种试验并达到GB/T14175(林木引种)标准的树种。f)对容易引起地力衰退的树种,种植一、二代后,应更换适宜造林树种。,25,8.1.1.2防护林a)应根据防护对象选择适宜树种,一般应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等优良性状。b)营造农田、经济林园、苗圃和草(牧)场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应具有树体高大、树冠适宜、深根性等特点。经济林园防护林树种应具有隔离防护作用且没有与林园树种有共同病虫害或是其中间寄主。c)风沙地、盐碱地和水湿地区的树种应分别具有相应的抗性。d)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分别优先选用耐干旱的灌木树种、亚乔木树种。f)严重风蚀、干旱地区,要注意选择根系发达、耐风蚀、干旱的树种。,26,8.1.1.3用材林树种应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病虫害以及符合用材目的、适应特定工艺要求等特性。以木材利用为主的树种还应具有干形通直、材质好的特性。(2009年11月28日,“林木市场成熟理论”,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提出)8.1.1.4经济林a)树种应具有优质、丰产等性状。b)根据市场需求,重点选择当地生产潜力大和市场前景好的名、特、优、新树(品)种。8.1.1.5薪炭林a)树种应具有生长快、生物量高、萌芽力强、热值高、燃烧性能好的特性。b)适应性强,在较差的立地条件下能正常生长。8.1.1.6特种用途林树种应具备特种用途所要求的性状。,27,8.1.1.7灌木树种8.1.1.7.1要求灌木树种选择除应考虑8.1.1.18.1.1.6的要求外,还应考虑8.1.1.7.28.1.1.7.3的要求。8.1.1.7.2400mm降水量以上地区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可因地制宜地选择灌木树种;其它地区营造商品林时,可选用灌木树种。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国家“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的规定(林资发200414号)确定。8.1.1.7.3400mm降水量以下地区(见附录D)a)营造生态公益林时,可优先选择灌木树种。b)营造商品林时,要根据经营目的和灌溉条件选择树种。对于地表水、地下水缺乏地区,可优先选择灌木经济树种。,28,8.1.2树种配置a)为提高人工林的抗逆性能和综合效益,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应因地制宜地营造混交林。b)生态公益林应根据情况分别选择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的方式营造混交林。混交方式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确定。营造生态公益林混交林的比重应占生态公益林年度作业设计总面积或年度施工总面积的30%以上。c)年降水量400mm以下的干旱地区,或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可加大灌木树种的比重。d)生态公益林人工更新时,宜保留天然幼树,使之形成混交林。e)经济林应配置相应的受粉品种。,29,8.1.3栽植密度8.1.3.1根据林种、树种和立地条件确定造林密度。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宜初植密度见附录A,一般造林树种的最低初植密度参见附录B。经济林造林密度执行LY/T15572000的规定。附录A和附录B中的造林分区主要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当前的林业建设状况划分,全国划分为8个造林区域(不含港、澳、台),各造林区域范围见附录C。8.1.3.6速生丰产林的栽植密度可执行:LY/T1058-1991、GB/T20391-2006、LY/T1384-1999、LY/T1385-1999、LY/T1435-1999、LY/T1436-1999、LY/T1495-1999、LY/T1496-1999、LY/T1527-1999、LY/T1528-1999、LY/T1559-1999的规定。,30,8.2种植点配置8.2.1配置原则按照林种、立地条件、树种和确定的造林密度进行种植点配置。8.2.2种植行的走向a)在平地造林时,种植行宜南北走向。b)在坡地造林时,种植行宜选择沿等高线走向。c)在风害严重地区,种植行宜与风向垂直。8.2.3配置方式8.2.3.1正方形配置8.2.3.2长方形配置8.2.3.3品字形配置8.2.3.4正三角形配置8.2.3.5群状配置8.2.3.6自然配置,31,8.3整地(一般原则、造林地清理、整地方式、整地时间)8.3.1一般原则应根据林种、树种、造林方式和地形地势条件选择整地方式和整地规格。在整地前进行林地清理,以改善造林地的卫生条件和造林条件。注意清除林业有害植物,鼠害发生严重地区要先降低鼠口密度,然后造林。除适宜于全面整地的造林地外,整地时应尽可能地保留造林地上的原有植被。沙地在造林前可以不整地。8.3.2造林地清理8.3.2.1适用条件8.3.2.2带状清理8.3.2.3团块状清理8.3.2.4全面清理,32,8.3.3整地方式8.3.3.1穴状整地8.3.3.2带状整地8.3.3.3鱼鳞坑整地8.3.3.4全面整地8.3.4整地时间a)在造林一个月前或上年秋、冬季进行整地。在有冻拔害的地区和土壤质地较好的湿润地区,可以随整随造。b)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整地,应在雨季前或雨季进行,也可随整随造。c)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必须先设置沙障,待沙地固定后再造林。,33,8.4种苗处理和施肥(种子处理、苗木处理、施肥)8.4.1种子处理8.4.1.1种子消毒8.4.1.2种子催芽8.4.2苗木处理8.4.2.1地上部分处理a)对于常绿阔叶树种的苗木,或带叶栽植的落叶阔叶树种苗木,可以采用去稍或剪枝或去叶等措施。b)在干旱多风地区,或者造林时间延误时,对于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可进行截干处理,留干高度为地上部分5cm10cm,不超过5cm。c)采用化学药剂或抗蒸腾剂进行喷洒处理。,34,8.4.2.2根系处理a)对于受伤的根系、发育不正常的偏根、短截过长主根和侧根,可进行适当的修剪。b)对于阔叶树种,在栽植前将根系蘸上稀稠适当的泥浆。c)对于越冬过程中容易失水的苗木,栽植前可用清水或流水浸泡。d)在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地段造林,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蘸根。e)对于栽植后恢复期较长树种的苗木,或不易生根的种殖材料,可采用促生根材料处理。f)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等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地区,可施用保水材料。8.4.3施肥8.4.3.1原则根据林种、树种和土壤营养条件,采取配方施肥,做到适时、适度、适量。8.4.3.2基肥8.4.3.3追肥,35,8.5播种和栽植(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8.5.1播种造林8.5.1.1播种造林方法a)播种量播种量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确定。b)穴播在植穴中均匀地播入数粒(大粒种子)至数十粒(小粒种子),然后覆土镇压,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2倍3倍,土壤粘重的可适当薄些,沙性土壤可适当厚些。c)条播在播种带上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播种入土或播后覆土镇压,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3倍5倍,土壤粘重的可适当薄些,沙性土壤可适当厚些。8.5.1.2播种造林时间雨季适用于小粒种子播种造林。秋季适用于大粒、硬壳、休眠期长、不耐储藏的种子播种造林。,36,8.5.2植苗造林8.5.2.1裸根苗栽植技术8.5.2.1.1栽植技术根据林种、树种、苗木规格和立地条件选用适宜的栽植方法。栽植时要保持苗木立直,栽植深度适宜,苗木根系伸展充分,并有利于排水、蓄水保墒。8.5.2.1.2穴植穴植可用于栽植各种裸根苗。8.5.2.1.3缝植缝植一般用于新采伐迹地、沙地栽植松柏类小苗。8.5.2.1.4沟植沟植主要用于地势平坦地造林。8.5.2.2容器苗栽植技术容器苗采用穴植法。8.5.2.3植苗造林时间春季、雨季、秋季基本适合于全国各地造林。在西北和北方地区,秋季造林可在树木已经落叶至土壤结冻前进行,并应主要选择落叶阔叶树种造林。容器苗和带土坨苗木可不受季节限制,但以雨季造林为佳。,37,8.5.3分殖造林8.5.3.1分殖造林技术8.5.3.1.1插干造林a)插条造林扦插宜用直插。对于落叶阔叶树种,在干旱、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造林时,应深埋插穗,使其刚好被土覆盖;在水分条件较好或土壤含盐量较高的造林地造林时,则插穗可露出地面35cm。对于常绿针叶树种,插植深度可为插穗长度的1/3至1/2。b)插干造林每穴直插插干一株,插植深度在50cm以上。8.5.3.1.2地下茎造林a)移栽母竹b)移鞭c)分蔸造林8.5.3.2分殖造林时间插条和插干造林的时间与裸根苗造林时间基本一致。地下茎造林,除寒冷以及酷热天气外,基本不受时间限制。,38,8.6未成林抚育管护与保护8.6.1灌溉8.6.2补植在造林季节及时进行补植、补播。8.6.3抚育8.6.3.1抚育次数连续进行3-5年,每年1-3次。商品林次数可适当多些,生态公益林次数可适当少些。8.6.3.2抚育技术与措施8.6.3.2.1松土8.6.3.2.2除草8.6.3.2.3平茬8.6.3.2.4以耕代抚8.6.3.2.5栽培管理经济林要进行栽培管理。8.6.4管护对新造林地、未成林地要加强管护。8.6.5保护要做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39,9林冠下造林(伐前更新造林、有林地补植)9.1伐前更新造林9.1.1适用条件a)天然林更新等级不良的成、过熟林地;b)用材林成、过熟林主伐前3年5年;c)生态公益林达到更新采伐年龄更新采伐前5年10年;d)郁闭度在0.7(含)以下。9.1.2伐前更新造林方式伐前更新造林采用植苗造林方式。9.1.3树种选择与栽植密度9.1.4种植点配置9.1.5整地9.1.6种子和苗木9.1.7种子、苗木处理和施肥9.1.8栽植,40,9.2有林地补植9.2.1适用条件郁闭度在0.5(不含)以下、林分结构不合理的中幼龄林。9.2.2造林方法补植造林采用植苗造林方式。9.2.3树种选择与栽植株数9.2.4种植点配置9.2.5整地9.2.6种子和苗木9.2.7种子、苗木处理和施肥9.2.8栽植,41,10检查验收(一般规定、检查内容方法、检查结果评价、成林验收和造林面积保存率)10.1一般性规定在造林施工期间,造林项目管理单位应对各项作业随时检查验收(监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造林一年后对造林成活率进行检查。造林后3年5年进行成林验收和造林保存率检查。10.2检查内容和方法(面积、成活率、作业质量、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混交比例)10.2.1造林面积按作业设计图逐块核实,按水平面积计算。凡造林面积连续成片在0.067hm2(1亩)以上的,按片林统计,其它按四旁造林统计。林带行数在两行及两行以上且乔木林带行距不超过4m(不含)、灌木林带行距不超过2m(不含),连续面积在0.067hm2以上,按片林统计。缺口长度不超过宽度3倍的林带按一条林带计算,否则应视为两条林带。单行林带按四旁造林统计。当造林小班检查面积与作业设计面积差异(以检查面积为分母)在5(含)以内,以作业设计面积为准。当检查面积与作业设计面积差异在5(不含)以上,以检查面积为准。,42,10.2.2造林成活率以小班或造林地块为单位,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检查造林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在6.66hm2(100亩)以下、6.67hm230hm2(450亩)、30.01hm2以上的,抽样强度分别为造林面积的5、3、2;防护林带抽样强度为10;对于坡地,抽样应包括不同部位和坡度。造林成活率按式(1)、式(2)计算,43,nSP=1P=-100(1)SnP=-100(2)N式中:P(小班)造林成活率,%;S样地面积(样行长度);P第样地(样行)成活率,%;S样地总面积(样行总长度);n第样地(行)成活株(穴)数;N第样地(行)栽植总株(穴)数;n样地数或样行数。平均成活率保留一位小数。速生丰产林分别按速生丰产树种相应的标准检查验收。,44,10.2.3造林作业质量检查造林是否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10.2.4未成林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检查内容包括:a)是否有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b)蛀干类有虫株率;c)感病指数。10.2.5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以年度造林作业设计总面积或年度造林作业面积为总体,检查生态公益林混交林的面积,并计算生态公益林混交林面积占年度造林作业设计总面积或年度造林作业面积的百分比。,45,10.3检查验收结果评价10.3.1评价指标和标准10.3.1.1造林面积核实率应达到100。10.3.1.2造林合格a)年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上地区,成活率在85%以上(含85%);b)年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成活率在70%以上(含70%)。10.3.1.3造林综合合格商品林同时满足以下3项条件、生态公益林在混交林比例达到30(含)以上并同时满足以下3项条件时为造林综合合格:a)造林合格;b)未成林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c)造林施工符合作业设计。,46,10.3.2结果评定10.3.2.1造林合格面积和造林合格率造林合格面积与当年造林总面积的百分比为造林合格率:qH=1D=-100(5)S式中:D造林合格率;H(小班)造林合格面积;S年度造林面积;q造林合格小班数。经补植的造林合格面积只参加补植前造林年度的造林合格率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