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弧男:池莉小说中女性个体成长研究 中文摘要 池莉的创作极为内在地书写着关于女性的“成长的故事”。“成长”不只是简单 的个体生理的发育,更侧重于个体从自我意识觉醒、自我主体确立到自我价值判断 的实现。女性个体的成长具有特殊意义,定程度上可以说标志着时代的进步。不 管是将她的中短篇小说按创作的先后拼接,还是单独看她的长篇,我们时常领略到 女性从少女到为人妻、为人母的成长过程。父母、男性( 恋人、丈夫) 、婚姻现实 是女性成k 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池莉创作“新写实的特点恰恰不可避免地囊括了 所有这些因素。所以,本文以池莉的小说创作为依据,分阶段由外向内揭示女性成 长的动态过程,以图从女性个体成k 的角度最终找到池莉一直以来努力构建的隗性 关系模式。 父母侄女忤成长的第次转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池莉小说中,现实处处 在场的埘亲面刈女儿的情感诉求却足缺席的,并未起到母亲身份在场应该负担的精 神上的指引和帮助的作用,没有真正实现母亲的文化意义。而父亲既刁i 能给少女的 成长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更不能给她们提供理想恋人的模版,于是少女们走上寻 找父亲的旅途,将希望寄托在其他男性长辈身上。父母在少女个体成长之路上的作 用山指引转变成羁绊,父母家庭是少女成长必须冲破跨越的一道藩篱,婚姻势必成 为她们的下一个寓所。 女性个体的成长将在婚姻幽城中全面展开,了解现实是她们成长的全部课程内 容。池莉首先消解了女性的爱情梦想,然后让她们在为妻、为母的日常琐碎中实实 在在地由少女转变成妻性、母性一体的女人。据此论文提出女性成长的核心课题: 找到女性纯粹自我。母性、女性都是为他人而存在,而只有找到独立的自我才能算 得上有所超越的成长。 从女性超越性成长的角度打量,池莉在小说文本中为女性个体成长提供了独特 的现实经验和途径:1 、张扬女性情谊;2 、正视自我情感的渴求;3 、实现女性个 体的社会价值。 扬州大学硕十学位论文三 池莉式的女性个体成长成就了其女性意识的成熟。女性问题的真一解决并非建 立在男女两性的对抗上,而足要向两性和谐与包容的方向努力。跟随池莉,我们找 到了对女性个体成长具有超越性意义的出路:关注自己,发展自己。 关键词:池莉女性个体城长 李距男:池莉小说中女性个体成k 研究 3 a b s t r a c t c h il i sc r e a t i o ni si n h e r e n t l yw r i t i n ga b o u tw o m e n s ”g r o w t hs t o r y ”g r o w t h ”i s n o to n l y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n d i v i d u a ls i m p l y , b u ta l s om o r ef o c u s e d0 1 1i n d i v i d u a lf r o m s e l f - a w a r e n e s s ,s u b j e c tt ot h es e l f - v a l u ej u d g m e n t d u r i n g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 ,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g r o w t ho f f e m a l eh a ss p e c i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w h i c hm a r k st h ep r o g r e s so ft h ee r a w h e t h e r h e rn o v e lc r e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m o s a i co rs e p a r a t eh e rn o v e l s ,w eo f t e ne n j o y w o m e nf r o mt h eg i r lt ob e i n gaw i f ea n dm o t h e rf o ru p b r i n g i n g p a r e n t s ,m a l e ( 1 0 v e r s , h u s b a n d ) ,m a r r i a g e r e a l i t y i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 sf o rt h eg r o w t ho ff e m a l e c h i l i sc r e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a l i z en e w l y ”i si n e v i t a b l yi n c l u d ea l lt h e s ef a c t o r s t h e r e f o r e ,w e b a s e do nt h ec h il i sn o v e l s ,a n db a s e do nt h ed y n a m i cp r o c e s so ff e m a l eg r o w t ht o r e v e a l e dt h a tc h il i sr e l a t i o n s h i pm o d e l t h ep a r e n t si n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f i r s tf e m a l eg r o w t hp l a y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c h il i sn o v e l s ,m o t h e ri sa b s e n tf o rt h ee m o t i o n a la p p e a lo fd a u g h t e r s h es h o u l d b eh e l da ss p i r i t u a lg u i d a n c ea n dh e l pf o rd a u g h t e r , b u ts h en o tb e i n gr e a lm o t h e rc u l t u r a l m e a n i n g b u tn e i t h e rt ot h eg i r l sf a t h e rg r o w t hg r e a ts p i r i t u a lp o w e r , w h i c hc a ng i v e t h e ma ni d e a ll o v e r s ,s ot h et e m p l a t ef o ry o u n gg i r l st ot h ef a t h e r , w i l lh o p ei nt h e j o u r n e yo fo t h e rm e ne l d e r s p a r e n t si ni n d i v i d u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r o a do ft h eg i db yt h e g u i d ei n t oar o l e ,p a r e n t sa r eg i r l sg r o wm u s tb r e a kt h r o u g ha ”h e d g e ”a c r o s st h e i r m a r r i a g e ,i tw o u l db et h en e x ta p a r t m e n t t h eg r o w t hi ni n d i v i d u a lw o m e nw i l lb e ”f o r t r e s sb e s i e g e d ”i n m a r r i a g e ,t o u n d e r s t a n dt h er e a l i t yi sg r o w i n ga l lt h ec o u r s ec o n t e n t t h ew o m e n sf i r s tr e s o l u t i o nc h i l i sd r e a m ,t h e nl e tt h e ml o v ef o rh i sw i f e ,f o ri nt h ed a i l yg r i n di nv e r i l yb yg i r li n t oa w i f e ,m a t e r n a lo n ew o m a n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i sp a p e rp u t sf o r w a r dt h ec o r es u b j e c t :f e m a l e g r o w t hf o u n dw o m e np u r ee g o m a t e m a la n dh i sw i f ea r ef o rs e x ,w h i l eo t h e r sc a no n l y f i n di n d e p e n d e n te g oi ss u r p a s s i n gg r o w t h 扬州人学颐+ 学f 市论文 4 f r o mt h ea n g l eo f f e m a l et r a n s c e n d e n c eg r o w t hi nt h en o v e lt e x t ,c h il il o o k e df o r w o m e ni ni n d i v i d u a lg r o w t hp r o v i d eu n i q u er e a l i s t i ce x p e r i e n c ea n da p p r o a c h e s :1 、m a k e w o m e nf r i e n d s h i p ;2 、t h ef a c eo fs e l ff e e l i n g s ;3 、r e a l i z i n gt h es o c i a lv a l u eo f t h ef e m a l e c h il i sf e m a l ei n d i v i d u a lg r o w t ho ft h ef e m a l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t os o l v et h e p r o b l e mi sr e a lw o m e ni nb o t hs e x e s ,b u tt h ef i g h tt ot h eh a r m o n yb e t w e e nt h es e x e sa n d i n c l u s i v ed i r e c t i o n f r o mc h il i ,w ef o u n dt h ei n d i v i d u a lg r o w t ho fw o m e nw i t ht h e f i g h tw a y :f o c u s e so n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r a n s c e n d e n c e ,d e v e l o pt h e m s e l v e s k e y w o r d s :c h il i f e m a l ei n d i v i d u a l g r o w t h 李弧男:池莉小说中女性个体成k 研究 4 l 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f 独立进行研冗工作r 取得的研究 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 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做作者繇李亚男 签字f 1 期:加知年占月z 7 同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扬州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 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 众提供信息服务。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李亚易 签字同期:7 , o 。年,月z :7r 导师签名: 扣傀去 签字同期:口- 年厂月多| 7 同 李弧男:池莉小说癌女性个体成长研究 5 引言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上世纪7 0 年代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随后,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 表现为人们对世俗生活的正视、对个人切身生存状况的关怀,生活问题被提上议程。 在小说创作上,5 0 年代到7 0 年代文学中屡遭压抑的物质性同常生活图景重新登临 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文学殿堂。而积极回应这股转向的潮流是“新写实”小说在文 坛的崛起。“在寻根和先锋小说遗漏的现实土壤罩,新写实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个属 于自己的文学根据地f 1 常生活世界。”“作家池莉高举“新写实 的大旗,始终 秉持平民视角,紧随时代步伐,忠诚地记录在社会生活中占绝大部分的普通人的生 活百态,为我们绘制了新时期以来的社会生活缩影图,从家常生活体现文学的审美 本质。作家本人曾经很肯定地说:“从我的主观意识来说,我的文学立场和写作视 点,从八十年代到现在直都没有改变,只是进一步地在向纵深探索和发展。” 池莉的写作一直都与“自己天生的热爱,自己生命的成长,自己的内心情感, 自己的思想变化和自己世界观的变化密切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池莉“极为 内在地在书写成长的故事,并在写作中经历一个艰难的穿越心灵的困窘与匮乏 的阴影线而渴求着成长与认可的过程”。从上世纪7 0 年代未开始,池莉小说的创 作一直延续至今。在她初期的创作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刚刚涉世的少女的形象;由 烦恼人生的声名鹊起,随后的作品中往往都有一个少妇。不管是将她的中短篇 小说按创作的先后拼接,还是单独看她的长篇,我们都能看到女性从少女到为人妻、 为人母的角色转变过程。“无论是英美还是法国女性主义学派都强调女性经验 对女性写作的重要意义,女性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写作,必然会写出具有女性个性特 余玲并:l i 常生活:拯救j 喧嚣论新时期小说中的f i 常叙事,重庆帅范人学,硕1 :学位论文 ;池莉并:创作,从生命中米,小说计论,2 0 0 3 第1 期,第3 2 页 3 池莉并:创作,从生命中米,小说订论,2 0 0 3 第l 期,第3 2 页 。戴锦。仁著:涉渡之f 卜_ 一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义化,北京人学 f ;版社,2 0 0 7 年5 月第l 版,第3 3 5 页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皇 色的作品”。池莉是在以小说呈现女性的成长,也以文字见证着自己从少女到少妇、 母亲的生命历程,小说的创作始终与自己的成长保持统一步伐,表现着对女性成长 的关注,既是作为女性的又是作为女作家的。著名学者戴锦华曾说:“新时期女性 写作成熟的标志之一,或许是女性成长故事的出现与深入。”池莉对女性生命过程 如此完整、真实、忠诚地再现,一在中国文坛是不多见的。 “成长”是每个个体所面临的生命课题。它首先是指生理发育意义上的成长, 如个人所经历过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自然生命过程;其次它还指心 理和精神意义上的成长,这一层面的“成长”特指“个体存在的趋向成熟,有较明 确的自我意识,能协调个人意愿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价 值”的内在生命过程。文学意义上的“成长”显然侧重于人物内在的变化和转变。 因此,我们在这早所讨论的“成长 不只是简单的个体生理的发育,更侧重于个体 从自我意识觉醒、自我主体确立到自我价值判断的实现。 在人类社会旱,女性个体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标志着时代 的进步。人类历经几千年的男权社会,男性中心意识根深蒂固,男性的要求已经被 女性“内化”为潜意识的自觉选择。这种男女两性i 日j 的特定支配方式典型地印证了 法兰西学院院士布迪厄的招牌理论之一符号权力的运作。对本文的论证课题来 说关键的不是“符号权力”深奥的概念内涵,而是“符号权力充分实现的日订提乃足 支配者的统治得到了被统治者的支持,或者说,被统治者之被统治,它自身乃是统 治者实施统治行为的一个同谋” 。换句话说,被统治者本身即构成了统治基础的 重要一环,即男性统治的逻辑深深扎根于作为被统治者的女人的认知模式中。到了 现代女权主义大潮奔涌而来之时,男人才被触动,把社会力量构成的另一半一一女 人纳入视野,而绝大多数的女人也才开始觉醒,j 下视自己,并意识到自身与男人一 样,实质是主体的存在。过往人类社会中,男人扮演的角色被文化既定为社会、历 史、政治舞台的主角,女人永远是贤内助,是历史的“他者”。虽然妇女解放为女 人赢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但相比于男人,女人仍是弱势群体,她们 祝弧蜂著:性别视阈! j 当代文学叙事,安徽人学:1 1 版 ,2 0 0 8 年5 月第l 版,第6 页 霹潘延著:对成k 的倾注近年来女性写作的一种描述,江苏 会科学,1 9 9 7 年第5 期,第1 3 页 国朱固华簧:权力的文化逻辑,上海三联书店,2 0 0 4 年3 月第l 版,第1 0 9 页 李弧男:池莉小说中女性个体成k 研究三 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她们自我意谚 的觉醒及女性主体身份的建构不仅要承受来自男 人的冷嘲热讽,更为迫切的是要与自身抗争,挖掘同有的自觉接受男性要求的意识, 打破男性统治的逻辑。西蒙波伏娃的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足形成的”,让 我们恍然大悟:女性个体成长过程可能遭遇的重重阻碍和困惑根源于社会历史文 化。 “男女性别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而女性问题必须在对男性进行研究中 才能充分显现,反之亦然。”“男人”和“女人”是相互依赖的,哪一方离开了另 一方都没有意义,并且也都不会存在。在女性个体成长的历程中,男性是启蒙者, 也是女性身份转换、从少女到少妇的惟一诱冈。这是本文必须从两性关系的场域研 究女性个体成长的原因。而且每个国家、每个时代不同模式的两性关系背后都有特 定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作支撑。在这层意义上,我们i 叮以毫不夸张地说两性关系是 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是窥视时代、一社会的暗孔。中国到了2 0 世纪 8 0 年代的时候,整个社会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固有的礼会 价值观念瓦解,两性关系模式变动。f 如法因著名女权主义理沦家露丝依利格瑞 所说:“对性别差异的研究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从理智上获得拯救的关键课题。” 选择池莉的小说作为研究女性个体成长的对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囚:池莉被誉 为“凡俗世界的歌者”,她执着于“生活的真实和深厚,深邃和奥秘”,将笔触深深 扎根于同常生活。“所谓的f 1 常生活指以饮食男女、生老病死、交往言行为主要内 容,与公共社会生活、精神生产相对的私人活动领域。 女人“天生就是同常生活 的滞守者,甚至本身就是只常生活的一部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越来越 多的女性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进入公共社会领域。但是,与男性不同的是,她们在 进入社会公共领域的同时必须兼顾r 常生活。女性重塑主体身份势必带来与同常生 活的磨合,日常生活对女性主体成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在一般研究者眼中,池k ;j 4 , 祝眶蜂著:件别视闽与当代文学叙事,安徽人学m 版祉,2 0 0 8 年5 门第1 版,第3 页 圆( 法) 露丝依利格瑞著:性别差异,朱安译,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订,张京媛主编,北京人学版 i :, 1 9 9 2 年1 月第1 版,1 9 9 5 年l o 月第二次印刷,第3 7 2 页 :i :宇著:性别表述j 现代认同索解2 0 世纪后半叶中国的叙事文奉,1 :海三联辂店,2 0 0 6 年3 月第l 版,第2 2 3 页 千字著:十牛别表述与现代认同索解2 0 世纪后半n i 中困的叙事文本,i :海三联书店,2 0 0 6 年3 月第l 版,第2 2 5 页 扬州人学硕 学位论文 墨 说文本充斥了太多琐碎的r 常生活细节、片断,而这恰恰是女性人生的重要组成部 分,为我们研究女性主体成长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池莉的小说文本出发,对当代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个体成长进行探讨和挖 掘,既足对池莉写作反映的个体性写作行进方向、深度、价值以及后继可能性的一 次纵深性探索,同时也是对于文学作品所投射的对于在人类生存关系中处境特殊的” 女性生命体验、生存选择所倾注的人文关怀的发掘与呼应。 二、论题相关的文献综述 池莉自1 9 8 7 年以烦恼人生轰动文坛以来,一直深受评论届的关注。众观 研究成果,大批研究者对池莉创作的评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池莉创作 历程、创作观念的回顾与总结;2 、从新写实的层面勘探池莉创作对现实生存状态 的关注;3 、池莉创作特有的小市民生活方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4 、池莉创作的 “女性主义”解凑。 本文试i 到从池莉小说义本入手,重点剖析“女性个体”在“两性关系”中的成 长和生成,这无疑属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框架之内。 “如果说9 0 年代r t l 期以自订新写实主义是评述池莉的最好理论,那么这之后的 女性主义则成了解读池莉的更贴切的法宝,站在女性主义立场对女性话题进行深入 探讨是这一时期的特征。”o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介入研究池莉小说的论文不在少 数。如郑志平论池莉小说的女性形象及其内涵、汪杨“飘”年代的强势话语一 一从池莉、林白小说看2 0 世纪9 0 年代中国女性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赵彦杰池 莉:从女性文学到女性主义文学的演变与质疑、高乃毅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等等,都不约而同地捕捉到了池杀i j 4 , 浼创作强烈的性别意识以及对两性生存状态的 热切关怀。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李泱也以“池莉小说的女性成长主题” 为题写作硕士毕业论文,不谋而合的选择恰恰例证了本文对池莉小说把握的准确 性。概括起来,池莉女性主义方而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觉醒 方面,也就是说,池莉女性主义研究的重点基本局限在单一性别批评内部,就女性 国邹珊颜著:池莉创作研究述计,文教资料( 初中版) ,2 0 0 3 年第2 期,第3 8 页 李男:池莉小说中女性个体成氏研究2 谈女性,而且在抓住女性主义这一理论资源时,都自觉屏蔽掉了池莉小说首当其冲 的特性同常叙事。“同常叙事”是池莉小说创作的土壤,包括女性主义、女性 意识也只是这片土壤上开出的花。对研究作家池莉来说,脱离h 常谈女性主义,显 然无法真实还原女性主义的建构;脱离完整的两性场域( 男性) 单谈女性,显然更 无法真实还原女性生存状态。所以- 。同常和两性是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池莉必须考 虑在内的重要方面,而本文抓住的“池莉小说女性个体成长”这一主题恰恰兼容了 “同常”和“男性”这两个长久以来被池莉女性主义研究忽视的至关重要的方面, 从而弥补了池莉女性主义研究的片面性。在女性成长过程中有种种因素都起到了关 键作用,其中就包括男性( 恋人、丈夫) 、婚姻现实同常。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觉醒 开始于原来父母家庭,父母在女性成长的第一次转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 由少女向女人过渡的岁月中,什么对女人最重要呢,这便是女人的丈夫”,在池 莉看来,丈大品质对女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丈夫对女人的影响是挡不住的,两个 人朝夕相处,共枕同床,耳鬓厮磨,同锅吃饭,他的力量巨大而绵密,是一种渗透 式的”罾;家庭f = 1 常生活是女人的专属,“新写实小说”中“女性人生完全沦为庸常、 琐碎的n 常性物质生活的异质同构体” 这里同常生活是磨损女性生命、导致女性 主体精神失落的罪魁祸首。女性要实现主体身份建构就必须在沦落为同常生活吞噬 的对象之前,首先跳出同常性物质生活圈,从主体的立场主动背负起现实。这些对 女性个体成长至关重要的因素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从外向内揭示女性成长动态变 化过程是本文的难点,从女性个体成长的角度最终找到池莉一直以来努力构建的两 性关系也是本文的任务。 。池莉著:一丈之内,池莉文集4 :真实的f j 子,江苏文艺_ | ;版社, 2 次e 1 j 删,第1 6 1 页 协池莉酱:一丈之内,池莉文集4 :真实的h 了,江苏文艺i j ;版社, 2 次e | j 刷,第1 6 3 页 1 9 9 5 年8 月第l 版,1 9 9 5 年1 1 月第 1 9 9 5 年8 月第i 版,1 9 9 5 年1 1 月第 l :宇著:件别表述。j 现代认同索解2 0 世纪后半叶中因的叙事文本,上海三联书店,2 0 0 6 年3 月第l 版,第2 2 8 页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l o 第一章冲破藩篱 从社会微观的架构来看,家庭是个体成长的源头和腹地。“从构成未来夫妇爱 情关系的先决条件来说,家庭通常是最强有力的因素之一”。进入青春期,少女 从生理的成熟开始了自我认识。此时,她情窦初开,逐渐对异性产生兴趣,这意味 着她开始意识到自己与男性迥然相异却又相互吸引的客观现实。这一阶段,少女即 将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成熟让她们在面临纷纭复杂的现 实问题时,往往不能完全把握自己,脆弱的心灵容易遭受挫败。她们需要父母的指 引,尤其需要心理上的抚慰,这时家庭对少女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父母是少女看 待和了解情感,进行自我确认和表现的重要参照系,“父母之间的关系及其周【】:;| 生活 方式的亚关系则构成女性对两性关系认识并在其中想象与实践自我想像的基础”孕。 这种自身体验和理性思考必然反映在池莉的创作中。 一、无所不在但缺席的母亲 少女经历过青春期,生理走向成熟,对自己产生了新兴趣,她们逐渐把视线从 外部世界转向自我内部。她们慢慢发现了一个迷茫的内心世界,自己源源不断地遭 遇着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现实状况,有生理的变化,也有心理的困惑,尚不谙世事 的内心使她们手足无措。这时,母亲是她们能找到的最合适的引路者,因为作为同 一性别的母亲,能以过来人的经验扰慰少女的不安,可以感同身受地倾听她们疑惑 的心声。母女关系本身就具有时问上的连续性,她们是彼此生命历程的参照系,少 女们可以将母亲当成时间流程中另一阶段的“我 。在家庭中,“母女应该是最亲密 的,母亲是女儿身后最初的也是永远的依侍 ,女儿能在母亲身上隐约地看到未 来,找到并修正成长的方向。 可是,我们注意到,在池莉众多的小说文本中,几乎找不到一个温存的母亲形 咄徐会森、朱 j i 仁、方网译:从少女到母亲一青年妇女再科,一i - 海译文j | ;版 i :,1 9 8 9 年3 月第l 版,第8 页 留温海墨眚:9 0 年代女性丐作中两性关系1 j 知识女性个体成长主题研究,清华人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顾:l : 学位论文 露韩g f r 著:对母性主题的蚕新削释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关系之一,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 0 0 1 年第 l 期第3 卷,第7 6 页 李弧男:池莉小说中女性个体成长研究旦 象。母亲在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模式传承给女儿时,更多地是对女儿成长强制性地 干涉,她无所不在的指教,让女儿抬不起头,现实在场的母亲而对女儿的情感诉求 却足缺席的,甚至是一个伤害者。就“缺席”一词来况,缺席包含有两种解释:一 种是不在场的;另一种是在别处的。、“。本文母亲“缺席”是指那些牛理和身份上的 母亲在少女成长中并未起到母亲身份在场应该负有的精神上的指引和帮助的作用, 没有真j 下实现母亲的文化意义。 在池莉创作初期的小说妙龄时光中,十七岁的少女颜彦稚气未脱,就被父 母推出家门去闯社会。母亲把她的漂亮发卡扔掉,让她脱掉少女的“花尼龙百褶裙”, 穿上意味成熟的“深蓝色的西服裙”。另外,她的言行举止反复得到母亲的提醒规 范,“要切切注意自己待人接物的风度、姿态;既要文静,有分寸,又要大方、洒 脱,表示自己并不是井底之蛙”,“在单位罩,每说一句话都要得体”、“女孩予首先 要懂得庄重”,“外出得随时注意对人家说对不起,谢谢,清问您哦,谢 谢”。母亲用尽心思的努力只足让颜彦外表看起来有一幅独立生活的“小大人”模 样,却彻底忽视了她那远末成熟的心灵面对陌生社会和工作所产q i 的臣大恐惧。颜 彦希望母亲是她的倾诉对象,给她支持和安慰,但是,母亲把她的告诉仅仅当“小 孩子脾气”,认为她是“一点儿理想、事业心都没有”。少女颜彦失去了母亲的依靠 和一i i , 灵的庇护所,在滚滚人流中迷失了航向。 水与火的缠绵中女主角芒芒认为:女人的理想之一就是想有一个好妈妈。 但芒芒的母亲不是,她只会用审视的眼光看女儿,用上级对下级、强者对弱者的姿 态跟女儿谈话,她与女儿之间没有同常的琐琐碎碎,只有女儿、工作、学习和政治 上的进步才是她关心的事,“就连女儿初潮的来临”,她都没有过问。芒芒的母亲并 没有参与到女儿成长的生活细节中去,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缺乏对其心灵温情的呵 护。所以,芒芒不止一次地幻想:“如果她的母亲郝毓秀,是张阿姨这样的女人, 那该是多么美好啊! ”“如果曾芒芒有个张阿姨这样的母亲,曾芒芒该是多么幸福 啊! ”“芒芒最渴望的,就是遇上一个像张阿姨那样的妈妈。” 出谨恩比:,i 津尚阶英汉双解词典,李北达译,商务印书馆,牛滓人学;i i 版 ! f :( 中围) 有限公;d ,1 9 9 7 年第 四版,第5 页 扬州人学硕j :学位论文 里 你是一条河中冬儿的母亲辣辣是现存生活下真实的母亲,解决一家人的温 饱问题是她生活的全部。冬儿足唯一与母亲同时目睹了父亲的意外惨死的孩子,她 在父亲去世的瞬间早熟了。她渴望贴近母亲,期待有朝一同母亲能察觉她性格的巨 大变化,“会唯独与她共同叫忆那夜的惨祸,扰平她小小心中烙下的恐惧”。她天真 地幻想母亲会加倍疼她,“这个家中只有她们母女才能真i f 的互相帮助,互相爱护”。 她已经懂得维护母亲,想与母亲一起支撑起家庭的重担。可是她的早熟被母亲当成 了与年龄不符的“阴险”,受到母亲无尽的嫌恶,一记重重的耳光粉碎了她想与母 亲亲密无问的所有愿望。当母亲在她珍臧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吐了一大 口绿浓痰 之后,母女情分荡然无存。 所有关于少女的那螳特殊的事情,这罩的母亲们总是熟视无睹。她们淡漠的态 度让少女的成长之路陡然孤独,她们期望女儿在一夜之间长大,未曾给女儿成长过 程中必然的龃龉留下足够的时问和空| 、h j 。当女儿想依偎母亲怀抱寻求扰慰时,母亲 们总是以一副厌烦的表情冷落少女的心,成k 的艰辛和寂寞可想而知。母亲的缺席 归根结底是与女儿之问缺少精神的沟通,省略了精神观照这一重要环节,最终演变 为母爱的缺席。如此的母女关系出现在池莉的小说文本中,不是偶然,这是当人生 一漂浮于琐碎的物质性同常生活表层所带来的必然后果。池莉作品中的母亲们永远在 现实庸碌的场景中出现,她们不光忽略了与女儿的精神沟通,就她们自己也极少内 省自我的精神世界。在少女逐渐长成的过程中,母亲与她们女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 远,也许最初是母亲孤立了她们,但最终总是以女儿选择在情感上逃离母亲来结束 青春期这段懵懂的成长历程。与母亲决裂的情感取向奠定了少女对自我人生选择的 基调,她们必然会去走与母亲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以永远逃离母亲期待中的自我。 二、寻找父亲 虽然母亲丧失了作为心灵寓所的l j 丁能性,少女们仍会渴望有座颦实的靠山, 期盼象征着成熟的力量的出现,父亲是她们寻找的首要人选。在女性个体成长的长 河中,父亲是她接触到的第一个异性,少女往往在父亲身上构想未来的丈夫。“父 亲对女儿的态度关涉到女性一生对自己的彻底评价,父亲的行为方式也左右着女儿 李形男:池莉小说中女性个体成长研究旦 对异性的最初认_ i : ”山。但在池莉小说描绘的人物长廊里,父亲的形象无疑是黯淡 的、单薄的,笔墨不多,以弱势的形态呈现。这并非意味父亲不重要。众所周知, 在少女成长的道路上,无论有或者没有父亲的存在,他们的形象都或多或少会对孩 子造成一定的影响。他们的弱势足冈为既不能给少女的成长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更不能给她们提供理想恋人的模版。少女们恰恰是在家庭其他男性长辈( 爷爷、外 公等) 身上找到了所仰慕的男子汉气质,这是池莉小说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偏向,由 此可见,“缺失了的父亲被男性其他长辈所填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 一) 几种父亲缺席现象 与母亲“缺席”不同的是,父亲的“缺席 承载了更多的社会文化内涵。“无 ,论是巾国的封建文化中作为权威和伦理象征的父亲,还是西方文化中象征崇高精 神、作为文化存在的父亲,最后都使父亲成为社会秩序中最重要的统治角色”国。 在q j 国传统文化当中,父亲是权威的象征,是家族乃至国家的统治者的象征。自五 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打倒父权变成了肃清封建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有关父亲的神 话逐渐破灭;随着当代大众文化的同趋凸显,父亲越来越被还原成真实的个体,他 们身上从前的神性气质被剥落,不折不扣地成为了一个同常生活中的人。父亲在生 活面前也会显得微不足道,他们已经没有力量支撑庇护者的角色了。池莉的创作以。 弱化父亲形象的方式,忽略少女成长过程中父亲所起的重要作用,以造成少女们不 够完整的成长历程。这样的后果使少女们走上了寻找父亲的旅途。 l 、“无父”型的父亲缺席现象 在父亲缺席视角关照下的池莉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缺席现象,并据 此做简单的概括。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无父”型的父亲缺席现象。有一类少女在 成长过程中,其血缘上的父亲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生育她的父亲早已去世,但是 又有某个男性为她填补了父亲的空缺,充当她现实生活中的父亲,即所谓的“养父”。 养父的存在让父亲缺席的现象变得模糊隐蔽起来。云破处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丈 咄商小弘:“恋父”j “审父”论2 0 世纪9 0 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的父亲义化形象,绥化学院学报, 2 0 0 8 年4 月第2 8 卷第2 其玎,第5 6 页 2 韩梅磐:父亲的“缺协”以当代中国人陆少年小说为例,浙江师范人学,硕1 :学位论文 崎郑静管:当代义学中的父亲形象,山东帅范人学,硕i :学位论义 扬州公学硕:l :学位沦文兰 夫之i 、日j 发生的有关复仇的故事。这个女人从小父母双亡,被姨妈收养,姨父实质就 是她的养父。但是,这个养父丝毫没有担负起一个父亲的责任,总是心怀不轨,借 机对她猥亵,甚至发展到长期占有她的肉体。少女的她出于姨父对家庭的维持和对 自己的扰养,委曲求全。很显然,这是一个“无父”型父亲缺席现象的极端个例, 由姨父来充当养父非但没有改变少女父亲空缺的事实,他反而一直是少女的悲剧性 成长过程的参与者,养父的伤害是少女遭受的来自男性的第一次重创。短篇小说未 眠夜叙述从杨维敏和章海良的婚礼结束开始,由此引出杨维敏嫁给章海良的原因 及自己的身世。杨维敏三岁“父母冈病双亡”,是父母的同乡密友收养了她,从此 她与养父、养父的儿子童海良组成了新的家庭。养父疼爱她,“赋生命予她”,待她 恩重如山,一位足以弥补少女杨维敏“无父”缺憾的养父形象清晰可见。本着要对 她“一辈子的幸福负责”的养父孥持认为她只有与自己的儿子在一起幸福1 有保证。 于是在她成年之后,他“以各种借口访 绝了众多的媒人们”,“在家罩,尽量让儿子 和她在一起”。当养父知道她乡j 有所爱之后,以卧床刁i 起的方式表明对她爱情的反 对,并找出各种理由说服她放弃心中的爱情。最终,杨维敏没有挣脱养育之恩对她 的束缚,和养父的儿子童海良公开了未婚夫妻关系。她与章海良之间并没有爱情, 她对他的喜欢仅限于兄妹之情;童海良不仅不懂她的感情,而且以恩人自居,潜意 识罩要求她对他服从。到这里,杨维敏明白了她与章海良之间永远不会有爱0 一心 想维护她的幸福的养父其实就是扼杀了她内心蛰伏着的对爱情的渴望,让她“一辈 子受苦、一辈子不幸”的人。杨维敏接受养父的安排,只是感于养父的深恩,报答 他的一种方式。我们看到了一个父亲实实在在“缺席 了的少女,这一切并未因养 父的存在而改变。养父实际上干预阻碍了她的个体成长,她于新婚之夜才悟透事情 的本质,女性的自我意识才觉醒,而这正预示着生命痛苦的开端。 2 、“无助”型的父亲缺席现象 池莉小说中少有的几个“慈父”总能让人品出力不从心的无助感来,他们向来 被搁置在“严母慈父”的家庭关系结构当中。与母亲的威严相比,慈父的力量相形 见绌,是弱势一极的男性形象。少女们渴望能够依偎着父亲,从他那里能得到指引 成长方向的力量,但是在关键时刻父亲形象总是处于遮蔽状态,甚至在女儿个体成 李弧男:池莉小说中女性个体成k 研究 堕 长的转折点j 二缺席,等到父亲出现的时候,能做的仪仪是微弱的物质性弥补。这就 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种类型即“无助”型父亲缺席。口红中女主人公江晓歌就 有这样一位父亲。作者为江晓歌的父亲设制了“远洋轮的船长”这一特殊身份,成 为他现实的不在场的原因。父亲终年在海上航行,每次江晓歌“将父亲的气息忘得 差不多了父亲才会回来”。一小说开篇,江晓歌与赵耀根由于受家庭的阻挠,准备偷 偷结婚。这一消息不慎走漏,江晓歌的母亲沈凤宜竭力阻止,希望她能等到父亲回 来,征求父亲的意见。无奈之下,沈凤宜只好说了“那句应该由她父亲说的话”, 道出了江晓歌曲折的身世,原来二十多年给她无限关爱的母亲只是她的后母,瞬问 父亲成了她惟一的至亲。对年轻的少女来说,这是一个不容易承受的事实,她盼望 父亲回来,能亲口告诉她真相。最应该出现在这个场景中的父亲却缺席了,他应该 对女儿做的都由女儿的后母代劳,他作为没有声音的存在,只有“父亲”“爸爸” 这样的字眼能时常提醒读者远方有这么个人。直到第六章父亲爿1 真正出场,父亲的 归来对江晓歌来说是一个足以让她怔住的消息,“她孤独的心终于受剑了骨肉亲情 的眷顾和慰藉”。父亲“有心为女儿争取幸福的生活”,他给女j l , j l b 上了丰厚的嫁 妆。但是,当沈凤宜不赞成父亲常去赵耀根家找晓歌时,父亲的一句“我知道”让 他之前为女儿所做的。切显得那么的苍白,一慈父的怯弱隐隐约约。小说接着讲述了 江晓歌一个人在曲折中成长的艰辛历程,父亲穿插其中的两次出场都是只给她提供 物质帮助。当晓歌营养不良昏倒住院,父亲去看她时,虽然很自责对她照顾太少, 但没有就照顾她采取实际行动,仅仅给她钱让她加强营养;晓歌下岗,走投无路, 想靠开出租车挣钱,无奈只好向父亲借钱。事实上,他的父亲在家罩是没有经济自 主权的,“家庭开支一切都是母亲说了算”,即江家的一家之主是后母。凶此,关于 借钱给女儿的事,父亲是完全瞒着后母秘密完成的,至此慈父对女儿物质上的帮助 也受制于后母,显得那么吃力。最后,父亲突然去世,“甚至还没来得及对女儿说 一句诀别的话”,这样的缺失越发突出了父亲在女儿生命中的无助和力不从心。在 现实的同常生活面日i ,“无助”型的父亲让我们看到了其渺小的一面,他们对女儿 的成长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仅当不了女儿的靠山,自己也活在妻子的背后。这是被 宽容的缺席的父亲的形象。 扬州人学硕+ 学位论文 坐 3 、“如影随行”的父亲缺席现象 第三种类型是“如影”型的父亲缺席现象,主要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女儿像被 特地指派给母亲管辖,父亲就像是母亲的影子一样,总是与母亲一起出现在女儿面 前的情况。因为女儿与母亲同一性别,父亲错误地认为儿涉及女儿的事由母亲出面 一 会更方便沟通,所以即使出场也只是跟随母亲形式性地参与,父亲与女儿之间永远 隔着母亲,极少会单独与女儿出现在同一场景。这样,在教育引导女儿的问题上, 父母之间形成以母亲为主,两人相互配合的局面。能洞悉“父母的配合”的除了妙 龄时光中的颜彦、水与火的缠绵中的芒芒,还有一去永不回中的温泉。 其中配合得最好的当属芒芒的母亲和父亲。 芒芒的父亲曾分地是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副“端i e 年t 肃然”的样子。 父亲“从来都不深入女儿的具体q i 活空间。曾芒芒在农村做知青的一年多,曾分地 没有去过她下放的地方。曾芒芒的大学 q 年,曾分地未曾去过她的学校。曾分地只 是给女儿写信。写那种积极向上的,革命进步的,简单抽象的信”。与其说曾 分地是她的父亲,不如说吏像是领导。父亲只跟她淡工作、入党这些所谓的正事、 大事,跟女儿谈心的任务则交给了她的母亲,还特地选择回避,把自己排除在谈心 的场景之j l - - 之后芒芒的父亲被“父母”如何如何一笔带过,父母之问达成了共识: 只让母亲代表父亲与女儿谈话。 一去永不回讲述了少女温泉一直以来受剑父母的监视,被迫接受他们为她 安排的生活方式,最后绝然冲出家庭、离开父母,与所爱的人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 在一起。从文本粗略看来,各个场景中与温泉对峙的总是“父母”或者母亲“张怀 雅”,由母亲“唱白脸”,父亲“唱红脸”,他们“配合了一辈子,就这么管教孩子 。 父亲只是在关键的时候帮母亲加重分量,在母女俩僵持的时候出场缓和一下。通读 小说,我们未曾看到父亲对女儿的理解和体谅,了解女儿的心思,站在女儿的立场 上说过一句话,他与母亲如影随行,一起站在了女儿的对立面。 前两种类型的父亲“缺席 现象中,我们或多或少还能感觉父女间的温情,“如 影随行”的父亲缺席现象中,父女温情荡然无存,更不必谈父亲如何关注女儿的个 体成长,女儿又从父亲身上得到了多大的力量和帮助。 李弧男:池莉小说中女性个体成k 研究 ( 二) 寻找父亲的替代 女儿们被血缘上的父亲所“抛弃”,可是成长所要学习的本领她们却非得从其 他人中习得不可,这实际上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定位。她们会主动投奔或是“爷爷” 或是“外公”其实就是父亲形象的另一种管代。池莉的小说文本中,我们只能 找到两个高大光辉的男性形象,他们一个是“外公”,一个是_ 爷爷”,少女或者女 孩关于爷爷、外公的内心向往就是对于成长中“缺席 父亲的一种替代。 乌鸦之歌从外孙女的视角讲述了以外公为核心的一段传奇的家族历史,蕴 含着一个“成长”主题,“展露的足萦绕于我内心深处的一种难以释怀的女性 成长体验”。小说叙事中惟一提到“爸爸”的是妹妹饿死在“我”怀旱后,“爸爸 在房间安慰妈妈。安慰完了就走了,去他的单位做他的工作,他总是很忙”。许多 人们没有注意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给“我”留下的心灵创伤。此时此刻,外公及时 出现,他把“我”抱在怀罩扰平了“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希尔排序的应用规定
- 园艺新品花卉引进
- 工程电气设计规范
- 培养高效团队和管理团队
-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
- 园艺学习:开始园艺学习之旅
- 管线迁移及保护专项方案
- 农业推广服务对农业生产的支持
- 农业资源配置与优化利用
- 2025土地估价师备考:地役权试题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考核试题与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清真食品市场供需前景调查及发展动向分析报告
- 农业综合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书
-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药厂复试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解析
- 住院患者自备药品管理制度
- 复苏室心理护理
- 《无机化学》第六版 课件 第2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公司商铺降租方案(3篇)
- (标准)供电 供水协议书
- 2025铁路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