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试析王夫之“理势合一”的历史观.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试析王夫之“理势合一”的历史观.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试析王夫之“理势合一”的历史观.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试析王夫之“理势合一”的历史观.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试析王夫之“理势合一”的历史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f l llfi i ii ii i iii ij i i 19 0 4 8 4 4 d i s s e r t a t i o nf o rm a s t e rd e g r e e ,2 011s c h o o lc o d e :10 2 6 9 u n i d :510 8 2 9 0 3 0 2 3 e a s tc h i n a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t r yt oa n a l y s i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p o i n ta b o u tt h e i n t e g r a t a t o fl ia n ds h i o fw a n gfuzhlono za n d3 h io tw a n gu z l l 。ii n t e g r a t a t m a j o r : s t u d yf i e l d : m e n t o r : 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 a y , 2 0 1 1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潞可王衣毛。毋磐龠一而突乒u , 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砸壬博士( 请勾选) 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 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2 。1j 年s 月砖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试彳吁王参乏一影盼,- 1 ;7 1 7 讳囊乒则 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 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砸壬博士( 请勾选)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 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 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 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 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幸, 于 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本人签名垂身 2 。1 1 年岁月s 日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 论文( 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 ,未经上 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 上述授权) 。 重夏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高瑞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主席 白彤东教授复旦大学 贡华南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论文摘要 在中国哲学史上,王夫之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很多思想都达到了前人未曾 企及的高度。尤其是其“理势合一”的历史观思想,更是对前人所提出的“复古论历史 观”、“循环论历史观 等历史观形式的一次相当全面的批判和反思。对“理势合一”的 历史思想,王夫之有独特的论述。他认为历史发展过程是天地自然阴阳二气相互交感而 呈现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而“理 和“势”亦是阴阳二气相互交感的具体表现。 二气相互交感之化生万事万物而又有其秩序性、合理性,此即谓之“理”;二气动时, 有一动一静之变化,形成“顺而不逆之趋势”,此即谓之“势”,它们两者相互依存、相 辅相成。一方面要在“势之必然处见理 ,另一方面又“得其理则自然成势”,并且最终 两者将合而为一、为“天”。同时王夫之还探讨了历史发展的现实性和合理性的关系问 题。王夫之认为作为历史现实性体现的“势 和作为历史规律性之体现的“理是相互 统一的。一方面,只有在势的不断呈现中才能得到理,另一方面也只有在理的作用下才 会有势的趋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统一。 在此基础之上,王夫之又深入历史内部,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进行了必要地探讨。 王夫之认为历史发展的主要支撑点是天道和人道的相互沟通和统一。在王夫之的历史哲 学中,天道并非是与人道相互对立而所呈现的单向度的发展关系,正好相反,天道是人 道实现自己价值,走向自己本真存在的大视域,在这个大视域下,单个的主体以超越自 身狭隘的局限而在更广大的视域下去观察和思考,同时这样的视域能够使得主体和他 者,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很好的沟通,这样的彼此沟通能够使得主体不断完善并最终 走向历史性的存在。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天道有其自在 性,有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人道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在遵循天道规律性的基础上才能 得以展开和实现;另一方面,天道在人道的借助下实现着自己的意图同时也实现着人道 的价值和目的,并且最终实现两者的统一。 王夫之对其历史观的论述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也达到了前人未曾企及的高度。本文 试图从“依人建极”王夫之历史观的逻辑起点;古今之辩今胜于古的进化史观: 道器之辩历史观的哲学基础;理势之辩一历史观的变革、理势合一历史观的规律 和内在支撑点等方面对其历史观展开一定的论述,最后对王夫之理势合一历史观的意义 和局限做了客观的评价和总结。在对王夫之的历史观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希望 能够对王夫之的历史观有一个较新的认识。 关键词:依人建极今胜于古道器之辩理势合一历史观 a b s t r a c t o v e rt h eh i s t o r yo fp h i l o s o p h y , w a n gf u z h iw a saf o r c et ob er e c k o n e dw i t h m u c ho f h i si d e o l o g yw h i c h w a s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 l yh i g ha n dd e e p e s p e c i a l l yf o rh i sh i s t o r i c a lp o i n to f t h ei n t e g r a t a t i o no fl ia n ds h i ”,w h i c hw a sq u i t e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c r i t i c i z i n ga n d s e l f - e x a m i n eo ft h ep r e c e d i n gf o r m a to ft h ec o n c e p t i o no fh i s t o r y , s u c ha s ”v i n t a g e h i s t o r i c a lp o i n to fv i e w ”a n d ”r e c y c l i n g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c e p t ”a n d i nt e r m so ft h e h i s t o r i c a t h o u g h t o f ”t h ei n t e g r a t a t i o no fl ia n ds h i ”,w a n gf u - z h ih a sh i so w n n a r r a t i o n h eb e l i e v e st h a t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sap r o c e s so fr e g u l a re x e r c i s e a n dc h a n g e s ,w h i c hd i s p l a y e db yt h em u t u a l l yi n t e r a c t i o no fy i na n dy a n gi nn a t u r a lw o r l d ; a n d ”l i ”a n d ”s h i ”w a st h es p e c i f i cr e p r e s e n t so f y i na n dy a n gi nn a t u r a lw o r l da sw e l l w h e n t h et w om u t u r a l l yi n t e r a c ta n dd e r i v e se v e r y t h i n gi na c c o r d 诵mn a t u r a lo r d e ra n dl o g i c ,t h a t w o u l db e ”l i ”:w h i l et h e r ew a sd y n a m i cf o r m a t i o no f q u i e ta n dm o v e ,w h i c hc a l l e d ”n o r e v e r s es m o o t ht r e n d ”,t h a tw o u l db e ”s h i ”a n db o t ho f t h et w op a r t sa r ei n t e r d e p e n d e n t a n dm u t u a l l yr e i n f o r c i n g o no n eh a n d ,i tm u s ti na c c o r dw i t ht h a t ”t or e f l e c tt h et r u t ho u to f t h ei n e v i t a b l ep o t e n t i a l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w h e nc a p t u r i n gt h ep o t e n t i a la n dt h u sf o l l o w i n g t h e 仃e n d ”,s ot h et w op a r t sw i l lu l t i m a t e l yc o m b i n i n gi n t oo n e ,n a m e l y ”t i a n ”m e a n w h i l e , w a n gf u z h ii n q u i r e di n t o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r e a l i t ya n dt h a to f r a t i o n a l i t y :w a n gf u z h it h o u g h tt h a t ”s h i ”,a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p r a c t i c a lp r e s e n t ,w a si nc o n s i s t 诵t l l ”l i ”,w h i c hw a st h es y m b o lo f t h er e g u l a r i t yo f h i s t o r y s oo n o n es i d e ,o n l yc o u n t i n o u s p r e s e n t i n go ft h ep o t e n t i a lc a nc a p t u r et h er a t i o n a l i t y ;o nt h eo t h e rs i d e ,o n l yu n d e r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r a t i o n a l i t yc a nf o r mt h et r e n d s t h a tw e r e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a n dm u t u a l l yu n i t e d o n et h i sb a s i s ,w a n gf u z h ip r o b e di n t ot h el a w so f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m a d e n e c e s s a r ya n a l y s e w a n gf e l tt h a tt h em a i na n c h o r so f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w e r et h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n du n i t yb e t w e e nh e a v e na n dh u m a n i t y i nt h e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p o i n to fv i e w o fw a n gf u z h i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慨n do fh e a v e nw a sn o ta g a i n s tt h eh u m a n i t yp r e s e n t e d a s o n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o nt h ec o n t r a r y , h e a v e ni sag r e a tf i e l dt h a tr e a l i z i n gt h ev a l u eo fh u m a n i t y s oa st os h o wi t so w ne x i s t e n c e ,a n du n d e rs u c hal a r g es c a l e ,i n d i v i d u a l sw e n tb e y o n dt h e i r o w ns h o r t c o m i n g sa n dl i m i t a t i o n st og oo naw i d e rh o r i z o no fo b s e r v a t i o na n dt h i n k i n g m e a n w h i l e ,t h eh o r i z o nm a d es u b j e c t , o t h e r s ,p a s t ,p r e s e n ta n d f u t u r eb e i n gi ng o o d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w h i c hc o n t i n u e dt oi m p r o v et h es u b j e c ta n de v e n t u a l l ym a d ei t so w n h i s t o r i c a le x i s t e n c e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ya r e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a n dm u t u a l l yu n i f o r m o nt h eo n e h a n d ,h e a v e nh a di t ss e l f - e x i s t e n c ea n di t so w nl a w s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t h e f o u n t a i n h e a do fh u m a n i t a r i a na n d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m u s tf o l l o wt h el a w so fh e a v e ns ot h a ti t c a nb ee x p a n d e da n da c h i e v e d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h u m a n i t yh e l p e dt h eh e a v e nt oa c h i e v ei t s i n t e n tb u ta l s or e a l i z i n gt h ev a l u ea n dp u r p o s eo fh u m a n i t y , a n du l t i m a t e l yt h eu n i t yo ft h e t h ea n a l y z i n go ft h ec o n c e p t i o no fh i s t o r yb yw a n gf u z h iw a su n i q u e ,w h i c hr e a c h e d c e r t a i nl e v e lt h a tt h ef o r e f a t h e r se v e ry e tm a d e t h i st h e s i sa t t e m p t st op r o b ei n t o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p o mo fv i e w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a s p e c t s :e s t a b l i s hb a s i sw i t hp e o p l e ,t h el o g i cb a s i s o fw a n gf u z h i sc o n c e p to fh i s t o r y ;t h ed e b a t eo ft h ep a s ta n dp r e s e n t ”- t h ee v o l u t i o n i s mo f w h i c ht h ep r e s e n ti sa d v a n c e dt h a nt h ep a s t ;t h ed e b a t eo ft h et a n g i b l ea n dt h ei n v i s i b l e a d e e p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h i s t o r y ;t h ed e b a t eo fl ia n ds h i t h er e g u l a r i t yo f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u n i t yo f l ia n ds h i ,a n dt h a to fh i s t o r i c a le v o l u t i o n ,a sw e l la st h e i ri n t e r n a ls u p p o r ta n c h o r a n df i n a l l y , t h ea u t h o rg i v e sc e r t a i no b j e c t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a n ds u m m a r yo f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sw e l la st h a t o fl i m i t a t i o n so fw a n gf u z h i sh i s t o r i c a lp o i n to fv i e w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l ia n ds h i o nt h eb a s i s o ft h e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n go fw a n gf u z h i sh i s t o r i c a lp o i n to fv i e w , t h i sp a p e rh o p e st oh a v e an e w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w a n gf u z h i sh i s t o r i c a lp o i n t k e yw o r d :e s t a b l i s hb a s i s 、析t l lp e o p l e ;e v e r - a d v a n c e dp r e s e n t ;t h ed e b a t eo ft h e t a n g i b l ea n dt h ei n v i s i b l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l ia n ds h i ;h i s t o r i c a lp o i n to fv i e w 目录 第一章 引言一:1 ( 一)目前的研究现状概述 l ( 二) 本文的研究意义3 第二章、从“依人建极 到今胜于古 王夫之历史观的逻辑起点及其进化史观6 ( 一) 何谓“依人建极 6 ( 二)“依人建极 是王夫之历史观的逻辑起点。7 ( 三) 古今之辩:今胜于古的进化史观l0 第三章道器之辩:历史观的哲学基础。1 2 ( 一) 天下惟器,道在器中1 3 ( 二) 道法关系l5 ( 三) 道依时而万殊l5 第四章理势之辫:历史观的变革。1 7 ( 一)“理”与“势 17 ( 二)“理促势 与“势显理 18 ( 三) 理势合而为天l9 ( 四) 历史发展背后的支撑点丝 第五章王夫之理势合一历史观的意义和理论局限2 8 ( 一) 历史观的意义2 8 ( 二) 历史观的局限3 2 参考文献3 5 附 录。3 8 后记4 2 第一章引言 ( 一)目前的研究现状概述 王夫之生活在中国的明清之际,生于明代万历四十年( 公元1 6 1 9 年) ,卒于清康熙 三十一年( 公元1 6 9 2 年) ,那是中国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从经济领域的资本主义萌芽到社会领域 的早期的市民阶层和官僚特权阶级的斗争,从明王朝的政治危机到民族危机的爆发,再 到启蒙思想的爆发和传统文化的变异1 。这些巨大的变化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更影响了当时哲学家、思想家们的历史观。 目睹专制政权腐败无能的暴政和揭杆而起的农民运动,置身于这场运动中的知识分 子无不在内心深处酝酿着他们伟大的思想,表达了对传统思想的批判和对新制度的设 想,王夫之就是其中的一位。王夫之从以理器( 道器) 之辩、心物( 知行) 之辩为主要 内容的哲学思想,到以理欲( 义利) 之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伦理思想、政治经济思想、 宗教思想以及文艺美学思想都作了比较完整的总结和阐述,尤其是其理势合一的历史思 想在史学领域开拓了新的视野。王夫之的历史哲学思想自王夫之思想研究兴起就受到了 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始终成为船山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在此,将其划分为二个主要阶段: 1 9 2 0 - 1 9 4 9 是王夫之历史哲学研究的兴起发展阶段;1 9 4 9 年一至今是王夫之历史哲学研 究的多元化繁荣阶段。 l 、1 9 2 0 - 1 9 4 9 的研究情况 这一时期对王夫之历史哲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嵇文甫、侯外庐、贺麟三位思想 家身上。 1 9 3 5 年,嵇文甫出版了船山哲学,当是第一本对王夫之的历史观进行全面研究 的著作。1 9 4 2 年,侯外庐发表了船山学案,当是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的方式研究王 夫之的著作。1 9 4 6 年,贺麟也发表了王船山的历史哲学一文,运用中西比较的方式 对王夫之历史思想进行研究。 嵇文甫、侯外庐、贺麟三位思想家的研究基本士代表了那个时期的研究水平。他们 1 关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学说”最早为国内历史学家侯外庐所主张,其后由萧莲父、许苏民等人所继承。 对王夫之不是断章取义,随意发挥,而是经过认真研究,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细心总结, 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 2 、1 9 4 9 - 至今 1 9 4 9 年一至今,这一时期对于王夫之历史哲学的研究主要有两条线:其一是大陆对 于王夫之历史哲学的研究;其二是港台对于王夫之历史哲学的研究。 ( 1 ) 、大陆对于王夫之历史哲学的研究 这一时期,大陆对于王夫之历史哲学的研究主要是对嵇文甫、侯外庐研究成果的进 一步继承和发展。以萧蓬父为代表的王夫之研究专家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 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 对王夫之的历史生命个体性及其所处时代和王夫之致力 于历史和历史哲学研究的目的进行考察。( 2 ) 对今胜于古的历史进化观,理势相成的历 史规律论都做出了新的解释。 与此同时,蔡尚思集几十年之心血编写的王船山思想体系一书提出了与萧蓬父 一派针锋相对的观点。其观点也得到了不少同行的支持和回应。在此情形下,以萧莲父 为代表的一派与以蔡尚思为代表的一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这也成为当时学术界研究王 夫之的一道亮丽风景。 自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对于王夫之历史哲学研究仍然不断地深入,包括陆复初、 李季平、黄明同、吕锡深等学者都对王夫之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 其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 2 ) 、港台研究现状 港台对于王夫之的研究也可谓著作丰富,几位代表性的人物以及著作可以窥见。 香港中文大学的许冠山教授写作王船山的历史学说,林安梧教授著有王船山 人性史哲学之研究,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王夫之的历史哲学进行了一定的阐发。 综上所述,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船山历史哲学的研究可谓著作丰富,成就斐然。但 是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其一:由于长时期以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以 及国内以侯外庐、萧蔻父一派的权威地位,使得对于王夫之的解说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框架下来进行的,这使得无法很真实的还原王夫之真正的历史哲学思想。其二是由 于王夫之本身著作的复杂以及松散性使得大部分学者都随取一点,任意比附。 近年来,年轻学者邓辉教授以及陈赞教授都对王夫之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过一定 的研究和探讨,其思想可谓中西结合,大有跳出传统阐释的框架,深刻性和创新性可见 一斑。 ( 二) 本文的研究意义 毫无疑问,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可谓内容丰富、学问严谨、视眼开阔、气象宏大。 他在对中国古代传统的经学、史学、佛学、理学、道学等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消化的基 础上创造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应该说他的哲学思想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继承, 在此基础上全面检讨中国古代哲学的缺陷和不足,并怀着剔除传统文化糟粕,塑造优秀 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良好愿望,为引导华夏民族迈向更加光明和繁荣的美好新社会所作的 一次积极尝试。通过以上对于王夫之历史哲学现状的简单概述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 于王夫之历史哲学研究的著作已经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是作者认为无论从思路还是 内容上都有可以继续深挖的必要,对之加以深入研究能更好的推动王夫之历史哲学研究 的进一步发展。在此,作者主要从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两方面来探讨写作此文的必要性。 l 、现实的意义 王夫之理势合一的历史观是建立在依人建极和今胜于古的历史思想的基础之上,通 过连接过去、现在、未来,沟通主体与他者,在不断地作用和沟通之下既实现天道的意 图和目的又实现着人道的价值和意义。从本质上讲,它实现着天道和人道的沟通并最终 达到统一。在黑格尔那里,人道只是天道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和载体,因此,两者之间 呈现的是一维单向度的发展关系。与黑格尔不同,在王夫之的历史哲学思想中,天道和 人道具有交互性的关系。天道虽然有其自在性,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但是另 一方面,人道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在天道的基础之上,遵循天道的规律,在此意义之上, 天道和人道彼此实现着沟通和交流,实现天道目的的同时也实现着人道的意义和价值。 毫无疑问,在王夫之的历史哲学中,天道并非是与人道相互对立而所呈现的单向度的发 展关系,正好相反,天道是人道走向自己本真的存在的大视域2 。在这个大视域下,单个 2 视域即场域,此概念主要来自物理学。物理中的场域概念即相互作用的场,是物质作用的两种基本形态之一,存在 于整个空间。实物之间相互作用都在这个场域中进行,同时场也会和实物相互作用。因此,一切的相互作用都可归 结到场域中。在这里,场域指的是天道和人道之间相互作用,理和势之间相互作用的场所,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作 用,相互沟通,能够使场域中的事物实现彼此的贯通,个体与他人的贯通,过去、现在、未来的相互贯通、从而使 得个体超越其自身之上,从整个场域的大视角来观察和看待一切历史事件,还原真实的历史现实。 3 的主体以超越自身狭隘的局限而在更广大的视域下去观察和思考,同时这样的视域能够 使得主体和他者,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很好的沟通,这样的彼此沟通能够使得主体不 断完善并最终走向历史性的存在。 不容否认,主体在大视域中,不断地与他者进行着沟通,传统与现在进行着沟通, 这样的相互作用使得主体超越自身的狭隘,在更广大的视域下观察和进行思考,这也使 得主体超越自身而走向历史性的存在。这种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把单个的主体不断地引向 共同体的生活中去。换而言之,在王夫之的历史哲学思想中,主体在历史的大视域下, 通过天道和人道的不断沟通,主体不断与他者进行相互作用,不断连接过去、现在和未 来,从而主体超越自身狭隘的局限,引向一种共同体的存在状态。这种共同体的存在方 式使得主体在大视域中把自己带入其中,在共同体中不断成长,最终培养出与同时代人 共呼吸,与整个民族共命运的历史责任感。 王夫之生活的那个时代,明王朝生死存亡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日益凸显,眼看王 朝即将灭亡,民众屡遭屠戮,种种事实深深刺激着王夫之的心灵和感情。因此,王夫之 的历史哲学具有接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是为拯救中华民族而进行的。 因此,他的历史哲学带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希望主体处于历史性的存在,在共同体中 不断成长的论述处处体现着与国家和民族共呼吸、共命运、共存亡的历史责任,这也是 其做历史哲学思考的根本所在。 其二,王夫之理势合一的历史思想企在实现人的发展。对于历史而言,广义上来说, 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宇宙世界存在及其发展过程的总称,而就其狭义意义上来说历 史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既然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那么对人的关注及促成其 发展就应该是历史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在王夫之之前,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都是帝 王和英雄。在这些历史思想中,只有帝王和英雄才有能力和条件来创造历史,帝王和英 雄根据上天的旨意掌握和控制着宇宙自然,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创造着历史。而黎民百 姓没有创造社会历史的能力,他们只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因此对人的关注及促成其 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与这样的历史观点不同,王夫之确立了依人建极的历史哲学思想。王夫之认为人是 自然界的至灵之物,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缔造者。人在宇宙自然界中,不断地把 自然界的自在状态转化成人化状态,不断化“天之天 为“人之天”,使得宇宙自然社 会的存在形态不断展现为人所倡导和想要的形态,不断刻上人的烙印。与此同时,人在 创造历史的过程也在不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和目的,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 王夫之的历史思想中,对人的关注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促成人的不断发展也是其主要目的 4 之一,这也是历史的真正价值内涵。 2 、学术的意义 说到研究王夫之的历史哲学思想,通过第一部分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前人已有非常 丰富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如此说来,我们只需接受前人的研究成果 就够了,似乎无需重新研究。但是,事情也并不是这么简单。 对于1 9 2 0 - 1 9 4 9 的研究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研究只是在马克思主义 框架下通过对照中西方的一些哲学思想来进行和阐释的,显然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对于1 9 4 9 年以后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萧莛父为代表的王夫之研究专家们身上, 他们对于王夫之历史哲学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 1 ) 对王夫之的历史生命个体性 及其所处时代和王夫之致力于历史和历史哲学研究的目的进行考察。( 2 ) 对今胜于古的 历史进化观,理势相成的历史规律论做出了一定的解释。但其思维和体系也都是在马克 思主义框架下来阐释和运用的,更缺乏对历史的根本问题天道和人道思想进行很好的阐 释和关照。 港台学者则主要侧重从人的角度来阐释和理解王夫之的历史观,缺乏对天道以及天 道和人道的沟通等等思想进行很好的关照。 年轻学者邓辉以王船山历史哲学思想研究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文章以解释王 夫之历史哲学思想之逻辑为基础,先将历史哲学做一宏观考察,再通过宏观关照微观, 具体论述王夫之历史哲学的具体问题。文章中论及天道和人道,但只是蜻蜓点水,没有 过多深入。 本文的写作是以历史的根本问题天道和人道思想为文章的内在支撑点,通过依人建 极,今胜于古等等人道思想的论述,进而转向道器之辨等天道观思想的阐释,从而进入 王夫之历史观的核心内容理势合一的历史观论述,从理势合一历史观的论述中窥见王夫 之天道和人道相统一的历史哲学思想。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论,介绍当 前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对于人道观的论述,从依人建极到今胜于 古,这是王夫之历史观的逻辑起点和进化思想。第三部分探讨天道思想,以理器之辩展 开,这是王夫之历史观的哲学基础。第四部分探讨王夫之理势合一的历史观,这是其历 史观的核心内容。通过对理势合一的探讨进而转向历史观背后内在支撑点的阐释。第五 部分重点探讨王夫之理势合一历史观的现代意义和理论局限,以更好的关照世人。 第二章、从“依人建极到今胜于古 王 夫之历史观的逻辑起点及其进化史观 ( 一) 何谓“依人建极黟 中国古代即有“皇极”、“人极”、“民极”的思想。关于“皇极”,尚书洪范云: “建用皇极”,“皇建其有极”。后世儒者主要依此颂扬帝王的主体权威性,认为只有帝 王才能为天下立法,所谓虬睢皇建极,缉熙清曜 3 云云。古人认为帝王是中心,只有 帝王能克配上帝,上帝授予意旨于帝王,要求其掌管世间黎民,因此“皇极既是天命 的传授,也是天理的表现。而所谓“民极”、“人极 都只依附于“皇极”,也就是说“皇 天之则 或“皇帝之则 是终极准则,统摄“人民之则”。所以,在这些说法中,“人”、 “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主体,独立的主体只有被神化了的表现天之意志的帝王或圣人。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王夫之的历史观中,历史活动的主体是“人。也就是说在 历史发展中,“人之则的意义至关重要。所以,在王夫之看来,不是“天”或“帝王” 为天下建极,而是“依人建极4 。他曾经说:“道行于乾坤之全,而其用必以人为依。 不依乎人者,人不得而用之,则耳目所穷,功效亦废,其道可知而不必知。圣人所以依 人而建极也。5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说:行于天下的“道”是依靠人而行的。“道是 人的主观认知结构所认识的道,道并不外在于人。而所谓圣人“依人建极”即是说人才 是独立存在的主体,圣人不能以帝王为中心来进行观察而只能以人为中心来观察人类社 会的运行法则。“依 字有依从、遵照、根据等意思,此“依 字也明白表达了人作 为主体以及社会、历史作为客体的意思。 王夫之“依人建极的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首先,它肯定了人是自然界 的至灵之物。与帝王才是社会历史的中心不同,王夫之的依人建极思想把人作为整个社 会历史的核心。人以其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质在其产生以后,便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 主持者,所以人一出现便作为主体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形成一种相对的关系,自然界在 3 刘太品:古今对联趣话,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4 0 页。 4 关于“人极”思想,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就大量出现。如礼记礼运日:“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会,五 行之秀气也。”又如苟子王制日:“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日:入能群,彼不能群也。人 何以能群? 日:分。分何以能行? 日:以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 n 多力,多力则强,资则胜物,故宫室可 得而居也。”都反映了人之为人而与其它动物有别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北宋初年的周敦颐提出了“立人极”的思 想。他在太极图说说:“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但在此,周只是确立了做人的最高标准。 相较于先哲,王夫之在皆有所取的前提下,为“人极”思想赋予了新的理论内涵。 5 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三,船山全书第1 册,长沙:岳麓书社,1 9 8 8 年版,第8 5 0 页 6 人出现之后作为人认识与改造的对象而存在。在人类的不断作用下,自然界由先前自在 的状态转化为人化的状态,用王夫之的话即是由“天之天”变为“人之天”。而所谓天 道、物理等普遍自然法则必然也只能通过人类社会生活表现出来,并只能由人按照实践 需要去加以认识和把握。 其次,人还是文明的主体。王夫之强调说人和动物虽然都有食、色等自然本性,但 人之异于禽兽者在于人有自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活动即人具有实践智慧。所谓的仁、义、 礼、智、信等品格禽兽是没有的。同时,人亦是社会存在物,即人是以类、群体的方式 在世。苟子也曾以“群 来区别人和禽兽。完全孤单的禽兽可存在于山林而独立的个人 绝不可在世。作为类存在的人也创造了社会性的价值以维护类的协调,而这些价值也集 中表现为人类文明。正如论语微子所云:“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 谁与? 6 再次,人还为天地立心。王夫之在肯定人是至灵之物、文明主体的基础上,还进一 步指出人产生以后,不仅可以成为自然的主宰者,而且还能为天地立心。人以其聪明智 慧成为宇宙混沌的开辟者,彰显天之大用,并在此基础上显示自己的价值。故日:“广 天地之德,以存人道以配天地,保天心以立人极也。”7 也就是说,“依人建极”之目的 不仅在于区分人“独”且于万事万物之别,更在于人能统领万物而为天地立心,从而担 负起参赞天地之化育的历史责任和贯彻天地大全之自由的历史使命,从而彰显人之为人 的本真意义! 最后,王夫之还隐约谈到了个体权利的问题。他虽然没有像西方思想家那样明确提 ” 出过权利主体的问题,但身处明末清初,亲身体验专制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残害百姓的 种种行为,王夫之忧郁着、沉痛着更思索着,他把专制政府毒害百姓的种种犯罪行为发 泄在自己的文字里,以此祈求早日打倒腐败政府,光复中华民族。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 以看到,他批判着专制政府的暴行,怜惜着广大百姓的生活更期盼着早日实现个体权利 的那一天。 ( 二)“依人建极力是王夫之历史观的逻辑起点 什么是历史或者说何为历史,中西方哲学家都对其进行过无数次的定义。西方哲学 6 杨国荣先生在善的历程中曾经谈到过“斯人之徒”,即超越了自然状态而文明化的人。作为文明时代的主体, 人不能倒退到自然状态,而只能在人化的基础上彼此结成一种社会的联系。( 参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9 年版第 1 4 页) 7 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三,船山全书第1 册,长沙:岳麓书社,1 9 8 8 年版,第8 8 3 页 家用h i s t o r y 来解释历史,意为历史及其对它的记载、整理和研究。但此种定义容易把 历史和历史学研究相混淆。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一般历史包含这样三种定义:一是 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过程,即自然界和社会已经发生而客观存在的事实;二是指已经进 入历史视野,并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整理保留下来的历史事件及其过程;三是指对历 史及其历史事实进行研究进而形成的历史体系。8 不难发现,其中的二、三层次定义已 经超越了历史的简单含义而逐渐构成对历史的研究,只有第一层定义才再现历史的本真 含义。 对于历史的界定虽然五花八门、内涵丰富但归根结底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 广义上看,。历史意味着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宇宙世界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它连接着 过去、现在和未来,沟通着个体和他人,体现着一种广大的历史场域。狭义上说,历史 紧紧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是超越于自然界的一种更为高级的社会运动发展形 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体现着一种人为性,历史是由人所创造的,历史是人的生 命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延续和发展。人在历史的场域中不断作用、沟通,创造和 书写着历史:另一方面,历史也依靠人不断地展现着它的存在方式和形态。历史是人的 历史。 既然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是由人来书写和创造的,那么是什么人在创造和书写着 历史呢? 围绕着这一问题,一直争论不断。以“皇建其有极 为论述,古人认为帝王或 者皇帝才是历史的书写者。帝王是传授天的旨意来到人间掌管世间黎民,帝王既是天命 的传授,也是天理的表现。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帝王才是历史的真正书写者,历史的存 在形态只有通过帝王的旨意才能不断展现于我们面前,而黎民百姓没有创造历史的能 力。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创造历史的观点。比帝王史观稍微进一步的是英雄史观。英雄史 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少数的英雄决定和掌握的,人类历史可以由这些大人物们随心所欲 的创造和指挥,至于广大黎民百姓则被看做是消极、被动的个体。他们仅仅扮演着英雄 人物追随者的角色,是他们创造历史的工具和材料而已。 与帝王史观和英雄史观相对立,王夫之提出了“依人建极”的思想观点。人是自然 界的至灵之物,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缔造者。人在宇宙自然界中,不断地 把自然界的自在状态转化成人化状态,不断化“天之天”为“人之天”,使得宇宙自然 社会的存在形态不断展现为人所倡导和想要的形态,不断刻上人的烙印。一方面,历史 的展开是以人参与其中而开始的,人的开拓和创造不断地把历史推向前进;与此同时, 历史在被人不断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度的同时,人也在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着自己的价 。关于对历史的定义问题,转引万斌所著的历史哲学,杭州:浙江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