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严复的庄子学.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严复的庄子学.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严复的庄子学.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严复的庄子学.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严复的庄子学.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严复的庄子学.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严复在译介西方学术思想的同时,又从t _ j 国传统的思想材料和原 有的文化资源中寻求与近代西学相通的契合元素,他一生对强调心性 之自由的庄子情有独钟,晚年撰写庄子评点,结合毕生的研 究和思想的积淀,给庄子提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诠释系统, 认为庄子不仅充满了唯物主义倾向,而且反映了科学精神,其崇 尚自由的品格还与近代西方自由、民主精神相通,特别是提出庄子 还体现了一种与“天演”、“进化”思想暗合的思路。严复广泛地将庄 子和西方进步学术思想进行格义,互相阐释出新的义理。这种融贯 中西的大胆尝试和对传统思想材料阐释方法的大胆创新,为后人的研 究开创了新局面。 关键词:严复庄子西方思想自由进化天演 a b s t r a c t w h i l ey a n f uw a s t r a n s l a t i n g a n d i n t r o d u c i n g 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t o c h i n a h es e a r c h e df o rt h ee l e m e n t si n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t h a t m a t c h e dw i t hw e s t e r nt h o u g h t s h ew a s s t r o n g l yi nf a v o ro f “z h u a n g z i w h i c h e m p h a s i z e s t h ef r e e d o mo fm i n d w h i l eh ew a s w r i t i n g “c o m m e n t o nz h u a n gz i ”i nh i sl a t ea g e ,h et r a n s l a t e dt h em a s t e r p i e c ei nab r a n d n e ww a y h et h o u g h tt h a t “z h u a n gz i ”w a sn o to n l y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 m a t e r i a l i s m ,b u tw a sa l s oq u i t es c i e n t i f i c i t se m p h a s i so nf r e e d o mo f m i n dq u i t em a t c h e dw i t ht h ed e m o c r a t i ct h o u g h t si n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h e e s p e c i a l l yp u tf o r w a r dt h eo p i n i o nt h a t “z h u a n gz i r e f l e c t e d t h ei d e a t h a t “t i a ny a n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a r ea c t u a l l yt w ot h o u g h t st h a tm e r g e t o g e t h e r 。h eb r o a d l yc o m p a r e d “z h u a n g z i ”w i t hw e s t e r nt h o u g h t s ,a n d b r o u g h ti nf r e s ht h o u g h t si n t o t h ef i e l d t h i sb r a v et r i a lo p e n e dan e w d o o rf o rt h e f o l l o w i n g r e s e a r c h e s k e yw o r d :y a hf u z h u a n g z iw e s t e r n t h o u g h t s f r e e d o me v o l u t i o n t a o v 陆文军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虿赫丧矮翟季蝎粝孑 主席 f 鳓散砉辱射毒z 玖国毫,剐粕每辞客i 辜协了 荔两声甄钰荡掌雪茹乐者 - 玉芝擘西甾增斑诧出六1 v i 、 、 j 1 1 1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桦吼碰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蒜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z b 像 日期鲨丝:垒:( 驴 锄样:汤豸 b 韵 论严复的庄子学 绪论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特立独行的人物,作为第一个系统介绍两学、提倡 资产阶级自由和法制思想、引入先进科学成果的中国学者,他常被誉为中国资产 阶级启蒙思想家,也是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 严复( 1 8 5 3 1 9 2 1 ) ,福建侯官( 今闽侯) 人,初名传初,乳名体乾;1 8 6 6 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时改名宗光,字又陵;后从英国返回中国后,改名严复,字 畿道。主要生平活动时期在甲午战争以后,身处备受帝国主义峰船利炮摧残和封 建制度土崩瓦解绝境夹击下的彷徨中国。一生治洋务、学海军、渡英伦、办大学、 译西书、倡西学,他始终以为只有效法西洋,才能使中国富强。 1 8 7 7 年至1 8 7 9 年,严复被清政府派往英国留学学习海军,当时2 4 岁的严 复已经把对海军事务的兴趣转到更广阔的领域,开始自觉地吸收学习从海军事务 转移到科学、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法制、民主等方面的知识,逐渐体会到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精髑所在。他认真地阅读了当时杰出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死 当斯密、孟德斯鸠、卢棱、穆勒、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著作,对他 的资本主义文明认识观起n t 决定性的作用,并彻底改造了他的思想体系,使之 成为中国最早的真正了解西方的思想启蒙者。 而严复影响最大的还是其翻译的一部天演论,他不遗余力地将“天演” 思想传播给国人,激起了救亡自强的热潮。自此,严复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重要 的思想启蒙家的地位也确定下来,他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连自恃极高的康有为 也承认严复是“中国西学第一人”。梁启超曾说:“西洋留学生于本国思想界发生 关系者,复其首也”。、“于西学中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蔡元培也说过: “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候官严复为第一。”。 此后,严复愈加认为译书乃救国之大业,又陆续翻译了穆勒名学、名学 浅说、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诊、法意等l 部西方 重要思想著作。 但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严复深谙西学之精要,同时也有着严谨深厚的酮 学功底,在其文章和译著中,引用论语、孟子、周易、春秋、老子、 庄子随处可见,可见其思想体系的理论根基还是立足于东方的,并不曾舍弃 祖宗的文化骨骸,严复思想是中西文化对话的产物,同时拓展了民族文化视野, 对中国社会的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并不能因此说已经脱离了民族本位文化的 ”粱肩超:清代学术概论1 0 1 页商务e 书馆,万存史库版 。粱启超:新民从报一期,引自严复j 一严译名著6 3 页 。蔡元培:五1 年来中国之哲学,见申报馆编塌近之五卜年,0 i 自严复,严译名著6 3m l 论严复的庄子学 立场。 然而,通过研究严复思想的核心内容却不难发现,中国传统学术中与严复的 进步资本主义观念同步的,不是儒家思想而是潇洒飘逸却充满了朴素的自山民主 思想的老庄哲学。严复自觉地运用了“格义”的手法,将两方资本主义新思潮中 的某些关键问题与传统的老庄思想、庄子文章中些有内在联系性的因素进 行互相阐发,可见,严复实际上已经巧妙地利用“格义”这独特方法为新的中 西文化思想大融合、大交流、大借鉴作了一种尝试性的铺垫。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最重要的文化交流现象,第一次是印度佛教与中国 本土文化的交融,大致发生在西汉末叶至宋代,儒、道、释三家鼎立,构建中国 文化核心。第二次便是西方思想与中国文化的交融,发生在清束鸦片战争以后, 这两次文化大交流有两个共同点:首先都与道家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亲密关系, 特别是第二次交融显得更为亲近,西学毕竟与正统儒家观念还是相去甚远的:其 次,两次交融所运用的对外来文化的阐释方法都有同构性,即使用“格义”的方 法,用传统的固有的哲学观念和语汇阐释新引入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庄子 和道家哲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发现,严复正是第二次中西文化交流的前驱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而且 他对庄子这一传统思想材料的灵活运用,又为后人对这次文化融合的进阶工 作开拓了新的发挥空间和思想方法。那么为何严复独钟情于用庄子学来引介近代 西方哲学、政治、文化思想的重要观点呢? 首先,严复思想是代表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新学”,他的立场与时人最大的 不同在于,他坚持认为“新学”、“西学”是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主导的“旧学” 彻底决裂的。并不存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所认为的西学可与旧学互通的 说法,坚决反对这种牵强附会;但同时他又自以为找到了中国传统学术中与西学 可以互相发明的学说,那便是老庄的道家学说。况且,老子反对三纲五常,庄子 以“道德为桎梏”的勇气正是当时严复所需要的。 其次,严复认为西学的精神在于科学,在于“黜伪而崇真”,是祟尚自然科 学的认识方法,而老庄道家哲学的精髓也是在于对“葆真”的阐发,道家哲学对 自然的追求以及个性解放意识,严复也认为是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暗合的。特别 是庄子,其汪洋恣肆、浩瀚无涯的论述,对宇宙的描述、对万物化生的演绎,在 旁人看来只是庄生漫无边际的夸张,但严复居然从中找到了一些与西方最新的科 学成果相近的阐释,从而认为庄子学说充满了科学精神,并且曲折地加以论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严复所看到的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在于 “天赋人权”的民主、平等、自出的社会政治制度。但这种自由丰义的理想显然 在儒家哲学历史找不到出路,但在老庄思想罩却充满了这种“自由”、“民书”的 2 沦严复的庄子学 智慧:庄子中无时无处不表达出一利i “乘天地之i e ,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 的绝对自然的精神,此外老庄思想中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也可以和两方的民主、 平等观念相会通,在一些改良派死死抱住“孔圣人”不放的时候,老庄哲学中对 “圣人”概念的理解又和严复所以为的“圣人”是相近的。所以在严复的论著和 批语中,用老庄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互为发明的精妙阐释比比皆是。 从严复的存世著作来看,他对先秦道家哲学、老庄思想的推祟是显而易见的。 他对圜学专门进行论述的作品仅存四种,其中一半是关于老庄的专著。一种是 1 9 0 5 年在东京刊行的老子评语,后改名为严复评点老子道德经:另一种 则是他撰写的庄子评语,可见其对这两本书的重视和认同。此外还有一种国 学著作是王荆公诗评语。众所周知,王安石在宋朝也是很出名的研究庄子的 大家,严复心仪王氏诗文,是否从潜移默化中认同其庄子观亦未可知,但至少在 这本评语中有多处提及庄子,故可否亦作为庄子思想植根于他的思想体系的一种 外在表征。 严复在老子评语和庄子评语中,较前世各家研究,最大的突破和创 新在于:将西方资本主义理论全面引入老庄思想的阐释,有时甚至将西学观点看 作与老庄观念同出一辙,最明显的是将自由、民主、个人主义的西方自由政治思 想和“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融入老庄,给传统的道家思想赋予 了现代意义,严复成为用西学解释老庄的第一人,也为后世老庄道家哲学研究别 歼了生面。 通过研究还可以发现,庄子对严复的影响非同一般,严复不仅多次表示 对庄子的挚爱,而且在严复的作品中,处处可以闪现庄子思想、哲学、文字 所带来的影响。与老予明显不同的是,庄子对于严复而言,不仅是用以 证明西方思想的论说,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不仅在其著作、批语中屡屡引_ 肄 庄 子,而且在书信、日记、诗文中也多次提及庄子。 结合现在所掌握的资料,对严复对老庄的认识,严复启蒙思想中的道家哲学 元素的作用以及庄子对严复思想形成的意义等诸多方面,论述还很不够,对 严复的庄子观和严复对庄子学研究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很多方面几乎是空白,或 者更多的关注与一些哲学方面的问题,而忽略了思想领域、现实领域等广泛的问 题的研究,本文拟关注这些问题,做一些补苴罅漏的工作。 3 论严复的庄子学 第一章关于严复的庄子评语 严复一生喜读庄子,每每感慨体悟庄生玄旨便落笔于泽注按语、报章杂文、 友人书信,庄文、庄义始终流淌在他的文章言行之间,颇有“不著一字,尽得风 流”之洒脱。直至严复暮年,仍一直对一生钟爱的庄子进行批注,其长予严 璩自纂的一部非常简要的侯官严先生年谱中记载: 丙辰( 1 9 1 6 ) 府君六十四岁。手批庄子,入冬,气喘仍烈。 严复一生不过匆匆六十九个春秋,从这段记载来看,其在六十四岁“气喘仍 烈”之时仍不殆评点庄子,可见在生命油尽灯桔的最后时刻其仍致力于完善 这部著作,而作为其生命最后的作品之一,这部庄子评语也承载着严复晚年 的思想变迁。其实从乙卵年( 1 9 1 5 ) ,即袁世凯复辟要称“洪宪”皇帝的那年开 始,严复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以至于“入冬,气喘常作”、“闭门谢客,不愿与闻 外事”。,这也许与严复多年无法戒除吸鸦片烟的痼疾不无关系,当年他在日记 里还有“t w o p i p e si nt h ea f t e r n o o n ”( 下午吸两袋烟) ,可见烟瘾有增无减,直到 晚年才后悔不堪,应该是毒品对身体的摧残使他痛不欲生,无法工作,才有此叹。 根据严璩编纂的年谱来看,丙辰年之后,严复病情日盏加重,几乎无 力再进行翻译书稿、研习学问,所记载事件不外乎“气喘又作,如东交民巷法国 医院”,“春杪至沪,入红十字医院”,“秋杪北归,入协和医院”云云,再有就是 “赴闽避冬”、“夏间至鼓山避暑”圆之类,可见其生命最后的时刻消磨在了辗转 医病,迁徙疗养之间,恐怕即使想做文章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我们看到的这 部庄子评语果真为一代学术大师的谢幕之作,那么无疑对理解严复的思想脉 络,总结哲学观念以及对庄子的研究有着更深刻的价值。 据记载,严复庄子评点除未刊庄子原文的岷云堂本外,另有附庄 子原文的严璩自藏影印本等,几种本子条目、评语各有出入。现据王械编庄 子评语,以严本为主,以岷本补校,岷本诠释文字及圈点皆不录。蟹可见,王拭 编的严复集中收录的庄子评语应该是结合了目前可以看到的岷本、未刊 严本和严璩藏附原文影印等版本整理出来的综合各版本之长的本子。 据现有史料载,严复最早的庄子批语应该在1 8 9 3 年以前就出现了,在 王拭的严复集中庄子评语最后还收录了严复好友曾克斋为庄子评语 所作的序,落款为“癸巳秋九月福州曾克嵩”。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颇值得注意的 。本文所0 严复文章,除另加沣明外,皆据下械编严复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版。摘自严璩编侯 官严先生年滑严复集第五册1 5 5 1 页。 。,j i 臼候官严先生年i 蒋( 严复集第五册1 5 5 1 、1 5 5 2 砸) 。描 拭编严复集1 1 0 4 页按语。 4 论严复的庄子学 问题:比对严复的生卒年月推算,此序落款之“癸巳年秋”,只能是1 8 9 3 年的秋 天,时年严复四十一岁,这就与严璩所谓“府君六十四岁,手批庄子”之说 相差足足二十三年;复观严璩侯官严先生年谱之载,对l ”复癸巳年的主要行 状记有以下两件大事:一,湘阴郭侍郎卒,严复感怆殊甚,作挽句、挽诗:二, 赴闽乡试;独对庄子批语一事不提。该记载可在东尔编的严复生甲、著译 大事年表。中获得旁证:年表载严复于1 8 9 3 年回原籍福建参加科举考试,还补 充当年生次子严埔亡一事,对其批点庄子一事同样未表;在该年表上,严复于 1 9 1 6 年( 民国五年) 方“手批庄子”。另有版本严复先生学术年表,同样 记载严复于一九一六年始撰写庄子评点。在冯保善的严复传中也有一 个严复简谱,同样纪录1 9 1 6 年严复“以批点庄子打发生活。哮喘加剧。” 对1 8 9 3 年以前严复批注庄子的事情也同样没有提及。以上几种不同版本的 年谱对严复批点庄子的年代史实记载基本一致,但很有可能有互相借鉴的情况, 无法提供1 9 1 6 年前关于严复批点庄子的证据。但至少由此可断,严复在老 年批点庄子的事实应该比较确凿。 根据以上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基本确定严复在老年批注庄子的事实,但 关于曾克尚“癸已年秋”( 1 8 9 3 年) 为庄子评点作的序也是存在的,我们也 不能视而不见。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大胆推断,现在见到的庄子评点的版本, 更有可能是1 9 1 6 年严复老年时批点的一个版本,或者是以1 9 1 6 年批点本为底本, 结合别的材料融合而成的。该推断也可从其内容上得到印证:在该版本中,严复 对西学东渐以后的反思和对传统思想的反省都有所反映,虽然主流思想仍是推 崇、引介西方近代学术思想,但比起壮年时的大力推崇,毕竟少去些锐气,因而 应该不是严复四十岁时未曾翻译什么重要西学著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此 外,严复对各种其所接触、翻译过的西方学术著作的引用亦频现于该庄子评点 之中,见解也堪称睿深,应是已对这些著作仔细研读并经过翻译才积累而成的学 术功底,由此种种可推断,现行版本应为1 9 1 6 年批点本的可能性较大。 但是不可否认,严复对庄子的批评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动作。不管是其中年 时期还是老年时期,都不曾中断过对庄子的体悟和批评,因而同时存在多种 版本的可能性也是很正常的。关于这点,可从王杭严复集中庄子评语题 注f 的记载,甚至从由杭州大学严嚣教授自藏、系严复在亲友家读庄子随手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t 论严复与严译名著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2 年版,第1 5 3 页。这份年表i 严璩编 纂的侯官严先生年谱太致相当,只是西元年份差了一年即严复出生年月为1 8 5 4 年一_ j ,而不是候 官严先生年i 佟中的1 8 5 3 年,但都认为旧历是成丰三年。t - - - f ,根据严璩说法严复生于腊月初t ,那么在 公历已过了新年,即为1 8 5 4 年1 月说明东尔的说法是可靠的,可能是严璩将公所、1 历换算的时候现 的援差,但产生的问题是记载严复所有的事件纪年都差了一年,即多算了一岁比如严璩说严复“六i 州 步,于批e f t 了”的事严格来说民国五年( 1 9 1 6 年) 麻足严复六i 三岁那年。 。刘梦溪主编:严复集严复先生学术年表,河北教育n 1 版社,1 9 9 6 年版- 8 冯保善;严复传,团结版社,1 9 9 8 年7 月版t2 5 6 页。 5 论严复的庄子学 评注的一种未刊本中得出端倪:严复对庄子的喜爱已到了偶感n :生之苦,即 便手边没有自家的庄子书本,也要“随下丹黄”的境地。 虽然从以上的论证中己推断出严复于1 9 1 6 年晚年时仍手批庄子,但推敲 该书及史料可发现,严复评点庄子并非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创作时问段,而足历经 一个非常长的时间,而该书也正是这一过程里反复批评而成的整理文本此书 虽篇幅精悍,字数不过一万三千,然却极致包容,不但有严复对传统学术的看法、 哲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对一生推崇的西学观念的鼓吹,还有对当时之事的比附讥 讽,对人生意境的独特感悟这样包罗万象、总括毕生学术精要的著作必定经 过长期反复的酝酿积累始成。 关于严复的庄子评语,还有一段公案值得在此一提,藉此亦可窥得该书 之端倪一二。严复集中,有一条重要线索进入了笔者的视线:严复在1 9 1 2 年年底”,曾给他的得意门生熊元鄂的从弟熊育锡( 纯如) 的一封书信中写道: 予生平喜读庄子,于其道理唯唯否否,每一开卷,有所见,则 随下丹黄。马通伯借去不肯还,乃以新帙见与,己意亦颇鞅鞅,今即 欲更拟,进退不可知,又须费一番思索,老来精力日短,恐不能更钻 故纸矣。 j m 复早年曾投师桐城派吴汝纶( 挚甫) 门下,马其昶( 通伯) 亦是桐城嫡系,两 人关系应当不错,而且以现代考释方法著称的马其昶对庄子研究也独具匠心,著 有庄子故一书,不知是否受到严复的影响。桐城嫡系中另一著名学者胡远浚 也是吴汝纶的弟子,晚年曾执教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著有老子通义和庄 子诠诂,对庄子道家哲学的研究同样堪称一家。由此可以想见,三人对庄 子的热爱与先生吴汝纶的点拨教导不无关系。吴汝纶自幼鄙弃俗学,爱好古文 辞,尤其喜爱庄子。清光绪2 8 年,清廷任命他为京师大学堂教习,这也是后柬 严复、马其昶两位高徒分别继任过的职位。吴汝纶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 识,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深入探求西方科学和哲学。在任京师大学 堂总教习时,吴汝纶还曾远渡重洋赴日本考察学制,编撰了我国最早的一部介绍 r 本教育的专著东游丛录。不难发现,吴汝纶担任中国崇尚洋务的新式学堂 的总教习的经历、出洋考察的阅历与眼界,以及对近代西学科学、民主思想的推 崇,与严复的经历和思想有众多的相似性和同构性,严复、马其昶等人受其影响 走上用西学诠解老、庄的创新道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只不过严复在其师 基础上更进一步,不再拘泥于所谓的“中学为体,话学为用”,而把对“中西体 用”的关注更多地投向了对更深层次的哲学、社会、文化、政治的探讨之中,用 泽介西方学术著作的方式打丌了引介西学的新局面。 1 据严复集6 0 9 呱沣1 ,从书信内容来看,这种时阃推测较为可信a 6 论严复的庄子学 复观该信,我们可以得到刁i 少潜在信息,从严复抱怨马其昶借庄子批点 不还的语调至少可以做l 出这样的推断:其一,严复批点庄予必定经历很氏的 历程,而且内容相当丰富。因为据其信中所说“平生喜读”,“有所见,则随f ,1 黄”的随手批注的方法,早应该妙语横生,感慨万千j 是,有此办可得出现在看 到的本子可能是在此后用新书再次批点完成的,旧本中的许多奇思妙想也随之无 处找寻。其二从信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严复对自己的庄子学研究非常自负, 对庄子评点对他来说不仅是兴趣,亦是鼓吹其哲学思想、印证其西学主张的 有力例证,故被马其昶拿走令他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说“马通伯借去不肯还”, 认定其有意不还,仿佛“敝帚自珍”,而使得“己意亦颇鞅鞅”。再看最后“老 来精力日短恐不能更钻故纸”一句,可能也有两重意思:一是精力有限,不 能再钻研古奥学问,另一层也是在说即使费尽思索,也不能达到原批语的精义了。 不管上述哪个推断都印证了严复曾多次、在不同时间段批评庄子,而且也 存在多个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严复庄子评语的推测既然1 8 9 3 年前已 有一个版本,而严复在晚年的时候还准备“钻故纸”,可见其对原来版本不甚满 意,也或者旧本已经遗失、或有所新的感悟需重新阐发,甚而真如信中所言被马 其昶借去不还的可能性同时存在,这些都是说得通的。即如此,那么严璩所撰严 复年谱提出的“六十四岁手批庄子”( 即丙辰年,就是写这封信后的四年) 的 说法也是可靠的。而且在一本王械、余政编撰的小册子中国历代名人传丛书严 复的附录中载有“严复生平大事年表”,其中1 9 1 6 年,他认为严复是年六十三三 岁( 严璩所说的“六十四岁”,而依照中国古代传统的计算方法,应该遵照严璩 的计算方法) ,记有“是年,严复再次评点庄子。”这个观点就比较清楚了, 说明严复确实多次评点过庄子,并且可能存在不同版本,也很有可能1 8 9 3 年之前就有一个比较成形的庄子评点的版本,并为曾克斋见识,并作过序言。 但是否这个本子就是严复钟爱的并被马其昶借走不还的,就无从查考了。 关于马其昶借走严复的庄子评点的这件事,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 中 华书局1 9 9 3 年版) 的记载与上面严复的说法却有比较明显的出入: 据马其昶庄子故本,亲书眉评,并加圈点,实肇以西方哲理解庄 子之滥觞,并兼及文趣。手稿本为辜鸿铭所藏,由乡人曾克尚传抄付 印 这种说法认为此书作于民国五年( 1 9 1 6 年) ,是严复根据马其昶故本眉评、圈点。 但从严复的书信、f i = i 记等材料里没有可以证明这种说法的材料,也没有马其昶曾 经把借去的庄子还给严复、严复再根据这个本子进行批点的材料,而严复因 袭马其昶的故本再进行发挥的说法更没有可靠的证掘了。 王拭先生在严复集的“编后记”罩,提到一些关于编撰严复集的资 论严复的庄子学 料搜集工作时,专门提到关于庄子评点的版本问题。他蜕:“我们现在看到 的庄子批点并不是最好的本子,严复原有一部极好的庄予批点,为马其 昶( 通伯) 所借去,以后未归还( 见学衡第二十期的书札= 肖钞) 。马其昶 藏书解放后大概已经归公,我们也许可以循此线索,得到原批本。我们又看到章 士钊的一篇文章说:( 民国) 七年,愚任北大教授,蔡校长曾将先生名词馆遗 稿之一部,交愚董理,其草率敷衍,亦弥可惊。计先生藉馆觅食,未抛心力为之 也。也有人说,这工作并不草率,是认真的。无论草率还是认真,总还有这么 一堆稿子,可我们现在连他的下落也不知道。”从这段材料可见,王械非常认同 严复庄子批点被马其昶借走并一直留在马其昶手里的说法,并期望能按图索 骥,找到马其昶留下来的大量资料。以便找到并整理出那部“极好的庄子批点”。 这样说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庄子评点的底本也应该是严复晚年重新批写的那 一个本子。于是,仍然还是回到原先的那一个疑点曾克岢作的序文怎么会;_ i 现在癸巳年( 1 8 9 3 年) ,而且据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的说法,这部书“由 乡人曾克岢传抄付印”,说明曾克斋应是这部书最早的读者和藏者,并由他作序, 但在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中又明明指出这部庄子评点的成书年月是民 国五年( 1 9 1 6 年) ,这其中的出入很大,来龙去脉也无法弄清,成为目前学术考 证的一个未解的疑团。 然而无论如何,从这部庄子评语中我们还是可以集中地管窥严复庄予观 的义脉,洞察其晚年的熹微思想转变,从而也可阻解决一些关于严复晚年思想回 潮,从力倡谣学引介到逐步转回中国历来的孔孟、老庄思想传统的问题。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体例、内容、哲学思想、政治观点等多个角度仔细考察 这部庄子评语,并从中勾勒出严复基本的庄子观。关于严复庄子评语的 体例,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录为: ( 严复庄子评点) 计分“总评”、“评证”、“注释”、“圈点”四 项。首有严氏遗像,及章十钊己已秋题诗,曾氏序言、例言。在岷 云堂丛- t 1 内。 严复将庄子内、外、杂共三十三篇逐篇批评圈点,且每有感悟,则在段后、 旬间随处评批,不刻意追求体例工整,读之清新随意,偶有篇目设有全篇总评, 尤以内、外篇居多,仅内七篇设有“内篇总评”,应为统领全书之纲要,构建系 统之经络,其文日: 尝谓内七篇秩序井然,不可棼乱。何以言之? 盖学道者,以拘虚、 笃时、束教、囿物为厉禁,有一于此,未有能通者也。是故开宗明义, 首告学者必游心于至大之域,而命其篇日逍遥游。逍遥游云者, “、严复集1 5 8 6 页 论严复的庄子学 犹佛言无所住也,必得此而后闻道之基以立。 其次,则 - 3 知物论之本齐,美恶是非之至无定,日寓庸、日以明、 日固是、日寓诸无竞,日物化,其喻人也,可谓至矣。 再进则语学者以事道之要,日养生主。养生主者,非养生 也,其主旨日依乎天理,是故有变境而无生灭,安时处顺,薪尽火传, 不知其极。 然而人间不可弃也,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者焉,是又不可以不讲, 故命日人间世。一命一义,而寓诸不得已,是故庄子者,非出世之 学也。 由是群己之道交亨,则有德充之符焉。处则为大宗师,周易见 龙之在田也。出则应帝王,九王飞龙之在天也,而道之能事尽矣。 盖览此段文字可以发现,此段评语非常传统。精神自由、绝对无恃的逍遥是庄子 哲学的起点,首先即要突破拘虚、笃时、束教、囿物的禁锢,从而游心于世外。 显然,严复注意到“庄子文中,多用游字”。,故而这个“游”字又成了严复解 庄的一个破点:只有游于至大无垠之域,才可能达物论之齐的境界,然后才悟得 安时处顺,不逆于天的大道,其后才返回人间,日运命之哲学,得出庄子非出世 哲学的结论。此结论与萄子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苟子解蔽) 的观点 正好相反。 运用这种逻辑演绎之法,严复将庄子推向了一种积极落实的为人的哲学,而 非纯粹的虚空无为,恰巧与其自身主张将道家哲学唯物主义判断的倾向完全 致:显然,对严复来说,这种不可易变的哲学演进秩序也是稔熟于心的,而且深 信不疑,认为其是悟道的第一要义。在1 9 0 5 年出版的另一部道家批评要著老 子评语中,他就提出这个观点: 南华以逍遥游为第一,齐物论为第二,养生主为 第三;老子首三章亦以此为次第。盖哲学天戍之序也。人惟自知拘 虚、大其心,扩其目,以观化,而后见对待之物论无不可齐,而悟用 力最要之所在也。 在其著名逻辑学译著穆勒名学的按语中,严复又强调了这个观点:“心习之 成,其端在此;拘虚束教,囿习笃时,皆此例所成之果。而庄子七篇,大抵 所以破此例之害者也。”。 此外,严复在其对法国大学者盂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d e ge s p r i t d e s l o i s ) 的中文译本法意所加的按语中也写道:“学者必扩其心于至大之域, r u 序了评语人宗师批“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通而旨存” 。严复集1 0 5 0 页,穆勒名学第三卜三帝按语。 9 论严复的庄于学 而后有以读一【址之书,此庄生所以先为逍遥之游,而后能齐其物论也。”“可见严 复这一哲学“天成之序”的思维范式的构成是一贯的,而且在其治学和研究西学 方面,也是通过庄子哲学演进的脉络为通衢,一打通中西学问的隔壁。他在庄 子评语中,更明显地提出了确立了入道门径之后,便可以谈人的哲学。讨论现 实的问题,引入新的观点,最主要的特征是引入了西学解庄这是前所未有的, 这种做法不仅是在寻求传统民族文化对于新近西学的某种认同,亦是对先秦诸子 学传统学问的一次轰轰烈烈的革新,引出了许多新意。为了寻求这一大胆创新的 立足点,严复甚至还有评论以为,国人不必亟亟求存于西学,庄子学问便是包罗 奥义的富矿: 故吾尝谓中国学者,不必远求哲学于西人,但求齐物、养生 诸论,熟读深思,其人已断无顽固之理,而于时措之宜,思过半矣,。 这也许是作为文学家、启蒙家的严复,一时兴起而夸耀中国传统智慧的溢美之词, 也可能是严复顿悟到庄子文章中某种妙理后结合时事发出的感叹,但更多的是反 映出严复对庄子的认同与赞赏,这种基本评价已经给研究严复的庄子观定下了 种基本的基调:至少放眼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思想学术库藏,严复独独认为庄子 卓尔不群,出类拔萃,能够为析理明事提供门径而已。接下去的工作就是要具体 归纳研究严复的庄子评语以及严复文存中对庄子思想、庄予哲学等诸多问题 的理解与评价,从而描绘出庄子学在严复整个学术思想体系中的建构。 归纳起来,严复的庄子学研究主要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开拓了 历代庄子学研究的全新视野,分别表现在对道家哲学基本命题的唯物主义理解; 对庄子哲学中的科学性因素的发挥;对于庄子飘逸的哲学思想中表现出的自由、 平等思想因素的阐发;借用天演哲学、进化论视角对庄子哲学的一次全新的观照。 这些创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体现在严复撰写的庄子评语中,在严复所有创作 作品中也有许多散见的相关论点,现在就辑录出阐发这些重要观点的原始材料, 进行进一步挖掘研究,试图据此描绘出严复庄子学的基本面貌。 17 严复集* 9 5 5 甄,法意第三f 五篇按语。 。严复政治讲义第一会严复集1 2 5 4 暇。 如严复的庄子学 第二章道家基本哲学命题钓唯物主义阗释 研究老庄道家哲学的关键在于理解些道家基本观念的意义,譬如“天”、 “道”、“自然”等基本观念是一切道家哲学的纲领和本源。严复提纲挈领地抓住 了这些道家的基本哲学命题,通过研究分析,并融台近代西方学术中某螳相关的 论点,贯通起来做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发挥,将传统的庄子哲学进行了一番 唯物化的阐释。 第一节道家哲学基本概念的唯物化图谱 庄子天地是整部庄子中比较系统阐释道家政治理想的篇章,讲求 “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的“无为而治”治理思想,顺从人的自 然性灵,摒弃“仁义、忠信”这类“贼害”人心的虚妄之名。而严复在此篇的评 语非常有趣,他画出了一张图谱: 此篇真庄文而明决,独异他篇。 厂一飞 , 技 很明显,这种对深奥的老庄道家哲学思想精髓的图示化诠解是严氏的一种创新, 也是严复庄子评语中唯一处对庄子思想全景式的图解。在他看来,道家一 切的哲学起点在于“天”。而这个哲学意义上的“天”包罗万象、无所不容,可 以囊括“道”;而“道”并不等同于“天”,只是涵括在“天”这样一个无限大的 集合里的一个子集合,以f 的“德”、“义”、“事”、“技”也继承了这种延展关系, 等而下之。这种由形而上转向形而下的模式基本与老庄的思想脉络相符,推崇天 道的本源而轻视方术伎俩。但最有趣的是,严复对老庄道家哲学本源“天”、“道” 等基本哲学意象的理解却有了很大的突破,将唯心色彩浓郁的哲学观念作了- 1 论严复的庄子学 种与时代特征和两学潮流结合而成的特有的唯物化阐释,这种图解的方式现在看 来有点机械,但在当时可以用这样的阐释方法突出唯物主义的意思就已经非常难 得了。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材料显示了严复对道家哲学的唯物阐释倾向,在老子评 语第一章“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释的 按语为: 其所称众妙之门,即西人所谓s u m m u mg e n u s ,周易道通为一, 太极、无极诸语,盖与此同。 此后又在“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下加注:“西国哲学所从事者,不 出此十二字。”可见,在道家哲学里晟为神秘莫测的哲学母题莫过于“有”、“无”、 “一”、“道”、“太极”、“无极”等,其实严复也曾多次指出所谓“道”,就是自 然,甚至就是西学里的“第一因”,就是自然存在的原理,并没有什么神秘莫测 的色彩。这在他的老子评语第二十五章中是明确指出的:“老谓之道,周易 谓之太极,佛谓之自在,西哲谓之第一因,佛又谓之不二法门”,也许所谓“自 在”、“不二法门”有些抽象,充盈着某种唯心色彩,但严复为了表明立场,将被 不可知论强调了的“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用一个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鼓 吹的“s u m m u mg e n u s ”( 可翻译作“最高的、统括的类属”,指在某一逻辑系统 里最高层次的或涵盖最广泛的类属,笔者认为可译为“最高类属”) 轻松地破题 了,这种阐释方式避开了“天”、“道”等看似神秘莫测的哲学命题,将整个道 家哲学的根本问题进行彻底的去魅,并纳入了近代西学的轨道。其实,严复也发 现庄子一书本身就有一个极好的典故来阐发“道”的本质,他便进行了巧妙 的阐发,严复曾在救亡决论中解释道:“且格致之事,以道眼观一切物,物 物平等,本无大小、久暂、贵贱、善恶之殊。庄生知之,故日道在屎溺,每下愈 况。”( 严复集4 6 页) 由此看来,严复对庄子学深有心得,这个“道在屎溺” 就是将“道”完全地脱魅,根本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甚至是在最卑微污秽 的物事当中的,也就是客观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基本道理而已,关键在于是否 具有道的眼光去观察、去理解。这样一来,老庄所谓的“道”的神秘主义色彩也 被打破了,而唯物化的味道也被严复的“今注今译”的手法渲染得显著起来了。 “天”,在严复看来,是庄子道家哲学统摄一切的基本观念,不可不察。关 于“天”的阐释,严复在群学肄言的按语中也曾专门对“天”字的理解进行 讨论: 中国所谓天字,乃名学所谓歧义之名,最病思理,而起争端。以 神理言之上帝,以形下言之苍昊,至于无所为作而有因果之形气,虽 有因果而不可得言之适偶,西文各有异字,而中国常语,皆谓之天。 论严复的庄子学 如此书天意天字,则第一义也,天演天字,则第三义也,皆绝不相谋, 越不可混者也。 严复这段话主要阐释中国古代所谓“天”字,有多个义项。这些彼此不同的意思 均用同一“天”字来指称,容易滋生理解的歧异。他举出的“天”之义项有四: ( 一) 上帝:( 二) 苍吴,即物质( 形下) 意义上的天空;( 三) 形气;( 四) 适偶。他解释“天意”之“天”,当为第一个义项,即“上帝”之义,很明展有 唯心倾向,或者指一种绝对精神。而“天演”之“天”,当为第三个义项,即“形 气”之义。“形气”是“无所为作而有因果”的,其义略近于现代汉语所谓“自 然界”。自然万物的演进、优胜劣汰,均非有意识的布置安排( 无所为作) ,但 其中又自有规律( 因果) 可寻。“天演”指自然的演化,而严复对老庄的“天”、 “道”的理解显然与这个义项是相近的,所谓大道的本原应该就是自然和客观 规律,也就是承认一种客观实际的存在,这样,严复的整个道家哲学建构的基础 就比较显豁了。 然后便是“自然”的定义,也是理解老庄哲学的重要概念,同样也是近代西 方学术所非常推崇的概念,对于老庄之“自然”的定义,严复也曾作过精到的辨 析,在 群己权界论) 译凡例中,他曾写道: 名义一经俗用,久辄失真,如老氏之自然,盏渭世间一切事物, 皆有待而然,惟最初众父,无待而然,以其无待,敌称自然。此在西 文为s e l f - e x i s t e n c e 。惟造化真宰,无极太极,为能当之,乃今俗义, 几顺成者皆自然也。 这一段,严复道出了“自然”的根本即是“无所待,无所恃”,与庄子开篇 逍遥游的“逍遥义”点出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 界相合。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严复用的是“真宰”这一道家旧词,但他明确用 西文译作“s e l f - e x i s t e n c e ”,直译就是自己自为地存在,虽然有某些先验色彩, 但强调的是某种“存在”,与庄子的“至人、神人、圣人”相比,显然唯物意味 很强,仿佛飘然无可名状的“道”是一种客观存在。至于对自然“顺成”的诠解, 倒是等而下之的了。 严复将“天”的意义作了一种唯物化的折衷,既摒弃了原先道家唯心色彩强 烈的意味,也彻底抛弃了“只可意会、不可名传”的虚化的解释方式,而是借用 了西方的许多近代启蒙观念,将“天”与“常识”、“规律”、“法则”等相联系, 但又吸取了道家尊崇自然、顺乎天意、知雄守雌的本来面目,所以并非一种颠覆 性的阐释,更多的是有所扬弃的传承,可以说是一种融合了西方思想,带有天演 进化观点的阐释方法。存养生主的评语里,严复提纲挈领地写道: 依乎天理,即欧西科哲学家所谓w em u s t l i v ea c c o r d i n gt on a t u r e 。 论严复的庄子学 安时处顺,是依乎天理注脚。 可见,在严复看来,所谓“天理”,就是西方所谓的“n a t u r e ”,也就是自然、规 律,并没有什么神秘不可知的东西,而“依乎天理”就是按自然规律办事,是不 需要高深的悟性就可以说清道明,并可以有具体实施要求的纲领,而且具体的做 法就是庄子说的“安时处顺”,完全是一种唯物主义的逻辑,只是与他先前的说 法有些境界上的矛盾。 对于“自然”的解释,严复不遗余力,甚至搬出了孔子,历史上“儒道合流”、 “老庄助孔”之说亦非少见,但严复说:“老之道,其胜孔子与否,抑无所异焉, 吾不足以定之。至其明自然,则虽孔子无以易。”。 儒、道的比较在严复文字里常常是用来解释说明“自然”这样的基本问题的, 这个特点也与传统的阐释有所差别,( 穆勒名学) 按语第三五章,严复说道: 此段所指之自然公例,即道家所谓遭,儒先所谓理,易之太极, 释子所谓不二法门;必居于最易最简之数,乃足当之。后段所言,即 老子为道e l 损,大易称易之简能,道通为一者也。 借用儒学的“理”来类比老庄的“道”用西学新词将“道”定义为客观实在的 “自然公例”,似乎这种解释又比先前的“无待自己存在”( s e l f - e x i s t e n c e ) 、 “最高类属”( s u m m u mg e n u s ) 更进一步,更明确了“道”并非原先所鼓吹的 绝对精神,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在庄子评语中,严复也曾直接表示出对历来对庄子唯心主义的阐释方 法和观点有所质疑,在德充符中,鲁国兀者王骀形体残缺,但是德全神备, 季常认为其“以其知得其心”,严复批道: 屈大均日,心从知而得,知之外无所谓心也。常心从心而得,心 之外无所谓常心也。知即心,心即常心,大抵圣愚之分在知不知,知 即有物皆心,不知即有心皆物。庄生之齐物,亦齐之于吾心尔。知心 之外无物,物斯齐矣。屈氏所言,乃欧西惟心派哲学,与科学家之惟 物派大殊,惟物派谓此心之动,皆物之变,故物尽则心尽,所言实凿 凿可指,持惟心学说者,不可不深究也。 严复指出屈大均对庄予的这种理解等同于欧西的唯心主义,其实从庄子德充 符本意来说,庄子杜撰了四个怪人虽形体残缺,但在精神上却超越常人,成为 体悟大道的典范,这个残腿的王贻更是举国皆以之为师,甚至连孔圣人都要前去 拜谒求道。这正是郭沫若说的“绝对的精神超越乎相对的形体”,强调的是一种 超越形体外在的内在绝对精神的境界,这应该是唯心主义的提法。但在这早,严 复圭【l 指i 【l 这剃一提法与近代科学学派的唯物主义火相径庭,而唯有“心为物变”的 。引白严复辟韩,发表于1 8 9 5 年天津直报,严复集3 3 页 1 4 论严复的庄子学 唯物学说才是“言实凿凿可指”的,这也表现出了他的一种倾向。 对于“心成之说”导致的唯心主义,严复一向是非常反对的,他曾经在( 穆 勒名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