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学科专业:发 展与教育 心理 学研究方向:教育 心理 指导教师:张 大均教授研 究 生: 王翠 萍 ( 2 0 0 2 1 2 4 ) 中文摘要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 学科渗透 是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 也是心理素质教育成熟的标志。 但由于学科教学 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相对较为复杂, 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的教育方式,因此, 无 论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或实证研究都相对薄弱, 迄今, 学科教学渗透 心理素质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 探讨学科教学中 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 途径、 策略, 针对 学生心理特点和素质教育目 标构建 其培 养模式, 不仅对一线教师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亦 对促进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顺利和大力开展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自 我效能感是自 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指个体对自 我学业的能力信 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 信程度的评价。 学习自 我效能感在青少年学生生活中占 主导地位并对他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它不仅 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因此, 培养学生的自 我效能感是学校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有关自 我效能感研究的基础上, 以修编的中学生数学自 我效能 感问卷为测量工具,结合中学数学学科特点、教学要求和学生数学学习特点,构建了在 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教育模式。 运用该模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干 预实验,证明了该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 根据本研究获得了以下结论: 1 . 本研究修编的中学生数学学习自 我效能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达到了 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测量中学生数学学习自 我效能感的工具。 2 . 运用强度和幅度相结合的问卷来测量学生的数学学习自 我效能感, 能更全面地了 解学生的学习自 我效能感。 3 .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讨论反馈教育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中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水平,特别是对中、低效能感水平组效果最好。 4 .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讨论反馈教育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自 我 效能感水平。 5 .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教育模式能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的提高。 6 .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教育模式能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的提高 7 .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学习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教育模式能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 促 进其学业进步。 初中数学教学中浓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a n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n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mi d d l e s c h o o l s t u d e n t s p e r c e i v e d a c a d e m i c s e l f - e f f i c a c y b y p e n e t r a t i n g i n ma t h e m a t i c s t e a c h i n g ma j o r :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a l p s y c h o l o g y s p e c i a l i ty: e d u c a t i o n a l p s y c h o l o g y t u t o r : p r o # z h a n g d a j u n a u t h o r : wa n g c u i p i n g ( 2 0 0 2 1 2 4 ) ab s t r a c t i t i s o n e o f t h e a p p ro a c h e s t o c a r ry i n g o u t m e n t a l q u a l ity e d u c a t i o n t o p e n e t r a t e in s u b j e c t t e a c h i n g , i t i s a l s o a s i g n o f t h e i n - d e p t h a n d w e l l - ro u n d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m e n t a l q u a l i ty e d u c a t i o n . h o w e v e r , b e c a u s e i t i s a i n t r i c a t e a n d e x i g e n t t a s k , o n t h e o t h e r h a n d , d o t ty o p p o s i t e l y i n t h e o re t i c r e s e a r c h , r e s u l t e d i n t h e l a g i n p r a c t i c e . t o e x p l o re i t s f u n d a m e n t a l s a n d s t r a t e g i e s , t o c o n s t r u c t a m o d e l a i m in g a t a c e r ta i n m e n t a l q u a l i ty , i s a s i 咖fi c a t i v e a n d i m p o r t a n t t h in g t o d i re c t t e a c h e r s j o b . t h e s t u d y o n t h e s e n s e o f s e l f - e ff i c a c y w as fi r s t i n i t i a t e d b y t h e a m e r i c a n s o c i a l l e a r n in g p s y c h o l o g i s t b a n d u r a i n 1 9 7 7 . p e r c e i v e d a c a d e m i c s e l f - e ff i c a c y h a s a d e e p l y a ff e c t o n s t u d e n t s s c h o l a s t i c l i v i n g . i t i n fl u e n c e s t h e i r a c h i e v e m e n t a n d b o d y a n d m i n d h e a l t h . t h u s , c u lt i v a t i n g s t u d e n t s a c a d e m i c s e l f - e ff i c a c y i s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c o m p o n e n t o f s c h o o l i n g . t h e r e s e a r c h c o n s t ruc t a m o d e l t o c u l t i v a t i n g a c a d e m i c s e l f - e ff i c a c y , b as i n g o n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r e s e a r c h o f t h e p s y c h o l o g y q u a l i ty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t h e s e n s e o f s e l f - e ff i c a c y , l i n k i n g w i t h d e m a n d in g o f m a t h e m a t i c s t e a c h i n g . t o t e s t i t s f e asib i l i ty a n d v a l i d ity , a f o u r - m o n t h e x p e r i m e n t w as c a r r i e d o u t u p o n t h e m i d d l e s c h o o l s t u d e n t s o f g r a d e t w o . t h e r e s u l t i n d i c a t e s t h e mms e e m e n d e d i s a n i n s t r u m e n t w i t h g o o d r e l i a b i l i ty a n d v a l i d i ty , u s i n g it w i t h i n t e n s ity a n d e x t e n t t o m e as u r e m i d d l e s c h o o l s t u d e n t s m a t h s e l f - e f f i c a c y , c a n g e t f u r t h e r i n f o r m a t i o n . o n t h e o t h e r h a n d ,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i s m e t h o d h a s a n o t a b l e e ff e c t o n d e v e l o p i n g t h e p u p i l s s e n s e o f m a t h e m a t i c s s e l f -e ffic a c y , e s p e c i a l l y w i t h t h e b e s t e f fe c t o n s t u d e n t s w h o h a v e l o w o r m e d i u m s e n s e o f s e l f -e f f i c a c y , w h a t i s m o r e , t h e m o d e l w o r k e d o n i m p r o v i n g s t u d e n t s t h e l e v e l o f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q u a l i ty a n d m e n t a l h e a lt h . i i i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实脸研究 h o w e v e r , t h e r e m a r k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s t u d e n t s s e n s e o f s e l f -e f f i c a c y d o e s n o t n e c e s s a r i ly r e s u l t i n t h e r e m a r k a b l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t h e i r a c h i e v e m e n t . k e y wo r d s : m e n t a l q u a l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 p e n e t r a t io n o f d i s c i p l in e s ; p e r c e i v e d a c a d e m i c s e l f - e ff i c a c y ; t h e c o o p e r a t i v e - d i s c u s s i o n a l- f e e d b a c k m o d e l ; m i d d l e s c h o o l s t u d e n t s ; e x p e r i m e n ta l s t u d y .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1 .问题提出 自 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班杜拉提出的。 班杜拉认为,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人性潜能的发挥具有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它是人的主体因素的核心, 并渗透、弥散于人类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 它不仅决定了 个体人生的轨迹, 而且也决定 了个体思维、 情感、行动及其动机的模式; 决定了个体在面临危机、 失败、 压力等否定 性情境刺激时的身心反应方式, 从而决定着个体在人生事业上的成败和日 常生活中的幸 福与否 。 在人生发展的不同 阶段, 个体所面临的基本生活任务及其活动的形式和对象 是不同的, 这种差异决定了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其自我效能感在信息的来源、性质、领 域等维度上的不同。 就青少年学生来说, 学校是其活动的主要场所, 学习是其主要的任 务和活动, 因此对他们来说,占主导地位并对他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作用的是学习自 我效能感。 学习自 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 我学业的能力信念, 是学习 者对自己 能否利用 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 信程度的评价, 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 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是自 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 许多研究证实, 学 习自 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变量, 它和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有着密切的关 系, 如z i m m e r m a n 1 9 9 3 . 、 杨心德等1 9 9 3 m 、 周勇 少有结合学科特点和有关自 我效能感的理论建构出在一定范围内可供选择使用的培育 模式;大多培育是针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进行的, 对优生和中等生则缺乏培育等。为此, 本研究拟在借鉴和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心理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及自 我效能 感理论, 针对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 初步构建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 学习自 我效能感的教育模式, 并通过一 个学期的教育实验, 考察此培育模式的可行性及 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探索培养中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 . 1 研究愈义 1 . 1 . 1 拓展自 我效能感的 应用研究领域,丰富自 我效能感理论 自 我效能感理论一经提出, 立刻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并在各应用性领域中得 到普遍重视。目 前, 国外对自 我效能感的研究己 深入到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和治疗、 职业选择、管理、学习等各个领域。相对其它领域而言, 研究最多、成果最丰富的无疑 还是学习这一领域。 在美国等自 我效能感研究比 较深入的国家有关学习自 我效能感的研 究 包括: 学习自 我效能感与影响学习的其它变量 ( 如能力、 学习策略、 学习兴趣、学习 动机、自 我监控等)及学业成就的关系、自 我效能感的特殊性与一般性 ( 如 “ 学习自 我 效能感是不是只针对特定问题、 特定任务、 特定学科, 有没有一般的学习自 我效能感存 在?”) 、自我效能感的强度适当性及稳定性 ( 如“ 自 我效能感是不是越强越好?” 、 “ 学 习自 我效能感稳定性如何?”)等等。我国学者自9 0年代初开始对自 我效能感进行了 研究, 研究大多集中在实证研究方面, 如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学业 自 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学习策略、归因方式等的关系。纵观国内外研究, 对自 我效能 感培养的 研究和探讨还相对较少, 针对学科教学 特点结合有关自 我效能感理论, 构建学 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的培养模式, 对于拓展自 我效能感的 应用研究领域, 丰富自 我效能感 理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 1 . 2 弥补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的不足, 促 进心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素 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 也 是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整个系统工程的子系统之一。 学科渗透, 是指在学科教学中,依据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 标,从学科特点出发. 抓住学科教学与 初中数学教学中 渗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结合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策略, 渗透心 理素质教育内容, 增进学生的 心理健康,为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服务。 。 从教育实 践看, 现今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中的专题训练和咨询辅导在各级各类学校己有相 当的发展, 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则相对薄弱和滞后, 这种状况和学科教学 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相对较为复杂的任务、 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有关, 但也和学科 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相对薄弱是分不开的。 针对学科教学特点, 依据自 我效能感理论构建中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的培养模式,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教师学科教 学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以促进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 1 . 1 . 3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潜能开发 学习自 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 习, 而学习内容每天都是新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碰到困难、 面临挑战,没有良 好的学习自 我效能感不足以支撑学生的学习, 造成如学习焦虑、身心困惑等诸多适应困 难。学习自我效能感弥漫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决定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是学生能否获得良 好学业成绩、 能否保证其心理健康和一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变量, 从 增 进学生的 学习效能入手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让学生健康、自 信、 快乐地学习和成 长。因此,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 我效能感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而且对维护 学生心理健康,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有着极为重要的 现实意义。 1 . 2 研究现状 1 . 2 . 1 有关自 我效能感理论的 研究 ( 1 )自 我效能感影响人类行为的机制 班杜拉及众多学者普遍认为,自 我效能感是通过选择、思维、 动机、 情感反应等中 介过程对个体的行为 起作用的。 首先,自 我效能感影响 个体对行为的 选择。 当 个体可以 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来解决所面临的任务时, 由于不同的活动包含着不同的技能和知识 要求, 个体选择哪种活动就取决于其对可供选择的 各种方式的自 我效能感。 其次,自 我 效能感影响个体对目 标设定的思维及对活动场面的想象。 自 我效能感低的个体会过多想 到个人的不足, 并将潜在的困难想得比实际更严重, 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使其将更多的 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后果, 其自我设定的目 标就会降低。而自我效能感强的个 江 琦 . 张 大 均 学 科 教 学 渗 透 心 理 素 质 教 育 研 究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 j l .待 发 表 初中数学教学中 渗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体坚信自己 对活动具有的效能, 倾向于想象成功的活动场面, 将注意力和努力集中于情 境的要求上, 并被困难激发出更大的努力, 敢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目 标。再次,自 我效 能感影响动机过程。 效能信念决定个体的动机水平,它反映在行为的努力程度和面对困 难时对行为的坚持性上。个体的自 我效能感越强,其努力越具有力度,越能坚持下去, 遇到困难时,也会以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挑战。反之,则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 最后,自 我效能感影响情感过程。 效能信念影响个体在威胁性或困难性情境中的压力承 受度和情绪体验。 情绪反应又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模式而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直接和间接 的影响。 ( 2 )效能信息的获得途径 班杜拉认为, 个体在活动中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的信息来获得并形成自 我效能感的, 它们是实践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 言语劝导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唤醒水平。 实践 的成败经验即个体对自 我在实际活动中 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 活动的成功保证并提 高主体的自 我效能感, 而反复的失败 ( 尤其是失败发生在效能感牢固 建立之前) 则削弱 自 我效能感。 所谓替代经验的效能信息, 是指与自己能力等人格特征相似的榜样的成功 会提高个体对类似活动的效能信念, 反之会降 低个体对效能的判断。 个体获得自 我效能 感的第三个途径是言语劝导, 即接受别人认为自己具有执行某一任务的能力的语言鼓励 而相信自己的效能。 第四种信息来源则是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身体反应, 例如, 在面临考试、 应聘等生活事件时, 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心跳、血压、 呼吸等生理唤醒水 平来判断自 我效能。 平静的反应使人镇定、自 信, 而焦虑不安的反应则使人对自己 能力 产生怀疑。 ( 3 )自 我效能信息的认知加工 效能自 我判断作为一种推理过程, 需要个体对影响到活动实际表现水平的各种能力 因素和非能力因 素及其在决定活动表现水平中的影响力的大小加以 分 辨。 例如, 成功地 执行各项熟悉而简易的日常活动, 对个体的经验生活不具有新的意义和价值, 但在一项 困难的挑战性任务中获得的成功,则向 个体显示了新的效能信息,使个体产生胜任感、 能力感和自 我实现感。 对活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程度的认知评估, 是决定成就水平的效 能判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例如通过很少的努力在挑战性的任务中获得成功, 说明活 动主体具有很强的能力,而同样的成功若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获得,则意味着主体能力的 不足或平庸,因而难以提高个体的自 我效能感。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此外,自 我效能感还要受到个体对活动的自 我监控偏好的影响。 具有不同偏好的个 体会选择性地注意某一 特定形式的成就水平, 并加以记忆, 从而为自己的效能判断提供 不同的基础。 如有的人倾向于注意并忆起自己在活动中表现的消极方面, 这种认知偏差 必将削弱其自 我效能感, 而有些人则更倾向于对自己活动的成功方面加以 注意, 而忽视 自 己 活动的失 败方面, 从而使效能自 我判断朝向 夸大的方向 发展 ( d o w r i c k , 1 9 8 3 ) e 1 . 2 . 2 学业领域中自 我效能感测最工具的研究 自 我效能感的 测量和评估是自 我效能感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它不仅反映了研究 者对自 我效能感意义和结构的理解, 也为进一步确定自 我效能感同其它关联因素间的关 系奠定基础。 现有研究对自 我效能感的评估主要有两种取向, 一种认为自 我效能感是针 对特定领域的, 并不存在一般的自 我效能感, 因而也不能对一般的自 我效能感进行测量, 对自 我效能的测量要针对特定领域。 而另一种则认为存在着一般性的自 我效能, 并可以 加以测量。 表1 国内 外学者编制的侧t学业 领城自 我效能感的工具 编 者表 名维度、题项、制表法评价 v . m o r g a m o r g a n - j i n k s n . j i n k s 学生效能全表 3 个分量表 ( 天资, 1 3 个 题目 ; 努 力,4 个题目;情境,1 3 个题项) ( 1 9 9 9 ) p i n t r i c h ( 1 9 9 1 ) 动机和策略学 5 个分it表 ( 其中自 我效能 感童表 习问 卷( m s q i ) 有 9 个测题);4 3 个题项;7 点计 分; b a n d u r a ( 2 0 0 1 ) 儿童自我效能 感1表 ( c s e s ) 研究表明, m j s e s 三个分量表的结 构能提供更多关于学生学习自 我 效能 感的信息. 在该问卷中 有关自 我效能的测童 一直被认为足典型的一般性学习 自 我效能的浏童. 虽然该圣表 题项 的 设定没有特定于学习 任务, 且只 有9 个测题, 但后来被众多学者作 为研究学习自 我效能的工具. w o o d 分别考察 儿童在利用社会资源、学业成就、 自 我调节学习、 闲暇时间 和课外活 动、 实 现他人期望、 谋求父母和社 区支 持的等方面的自 我效能. 7 个分测验 3 5个测题, 分别考察 理解、 概念区分、 概念解释、 记忆、 s h 1 * 采用班杜拉经典的 0 一 1 0 。的 测全方式,包括效能强度和效能幅 度刚量.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b e z t 2 个维度;1 2 个浏题; 王凯荣、 辛涛、 李 琼 1 9 9 9 ) 汪玲、 雷 雳 ( 2 0 0 0 ) 何先友 自 我效能感量 2 个维度 ( 学习 行为自 我效能、学 表习能力自 我效能); 1 2 个浏题; 测 圣项目 是n . s x 十 数学应用题、日 常 生活中的数学行为和包括各种水 平的数学技巧的学业成绩的评估 项目 收集来的. 根据c i b s o n 和d e m b o 编制的 “ 教 师功效全表”的有关维度编制而 成, 主 要用来测查学生在一般学习 活动中 普遇性的自 我效能感水平. 根据 c i b s o n 和d e m b o编制的 “ 教 师功效1表”编制而成的. 效能信念t表根据活动 一控制信念的理论来编 制 数学自 我效能 蚤表 3 个维度 ( 包 括控制信念、 手段- 目 的 信念、 行为者信念) ;2 1 个 题 项; 3 个分1表 解决日 常生活中的自 我效能、 解决数学学业问 题的自 我 表现效能和完成与数学 有关课程 的自 我效能) ,1 5 个题目5 点计分 参 . 1 9 8 30年b e t z h e t h a c k e t t s 编 制, b i k k a r s 1 . 2 . 3 有关学业领域中自 我效能感的研究 ( 1 )国外有关学业领域中自 我效能感的研究 国外有关学业情境中自 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述领域 :自 我效能感对大 学 生 选择主 修科目 和 职 业的 影响。 研究 者 ( h a c k e tt , 1 9 8 5 ; l e n t , l o p e z , m a t s u i , l k e d a ma t s u i , ma t s u i h o w c o n fi d e n t a r e y o u th a t y o u w ill s u c c e e d ? h t t p : lf w w w .p o s in v e p r a c t ic e s .c o n j e ff i c a c y / l n i e r v e n t i o n s e n h a n c in g s e l h t m l .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e n h a n c i n g s e le - fl i c a c y .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任或不能 胜任的科目 和职业。 p a j a r e s z i m m e r m a n 学习困 难学生的自 我效能 感水 平显 著 低于学习 成绩 优秀的 学 生( 周国 韬, 1 9 (3 4 . ; 杨 心 德, 1 9 9 护; 王 振 宏, 1 9 9 9 ) ) . 自 我效 能 感与 学习 成 绩、 归因 方 式、 学习 策略 呈 显著的相关. 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自 我效能感与其学习成绩 ( 语文和数学) 存在着非常 显 著的 相 关 李 荟 等, 1 9 9 护) :自 我效能 感 水 平与 学 生的自 我 监控 学习 行为 各 方面 均 存 在 非常 显 著的 正 相关( 周勇, 1 9 9 俨) 。 在影 响 机 制 上,自 我 效能 感除了 直接 对学习 成 绩产生影响外, 还通过学习策略、归因方式等间接途径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 ( 李荟等, 1 9 9 8 ; 王 凯 荣, 1 9 9 妒) 。 在影响 程 度 上,自 我 效能 感 最 大, 归因 方 式 其次, 学习 动 机 再次 ( 王振宏、刘萍2 0 0 0 ) . 1 . 2 . 4有关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研究 ( 1 )国外有关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周国韬,刘晓明.李丽萍, 王晶,关于初中生学习能力感的 研究 .r 教育理论与研究,1 9 9 4 ( 5 ) : 4 9 - 5 1 周国韬,刘晓明.李丽萍.王晶.关于初中生学习能力感的研究( j ) . 教育理论与研究,1 9 9 4 ( 5 ) : 4 9 - 5 1 杨心德. 学习困 难学生自 我有效感的 研究p 1 . 心理科学, 1 9 9 6 ( 3 ): 1 8 5 . 1 8 7 王振宏. 中学生学业自 我效能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 j 1 .心理发展与教育 1 9 9 9 ( 1 ) :3 9 - 4 3 李荟等. 中学生自 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习 成绩关系的研究 j 1 .教育研究与实验1 9 9 8 ( 4 ) :4 8 - 5 2 周勇, 董奇. 学习动机、 归v 、 自 我效能感与学生自 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 j 7 . 心理发展与教育, 1 9 9 4 ( 3 ) : 3 0 - 3 3 王 凯荣. 中学生自 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ul .心理发展与教育, 1 9 9 9 ( 4 ) : 2 2 - 2 5 王 振宏. 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 水平 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形响 j 1 . 心理学报,z o o o ( 1 ) : 6 5 - s 9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进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 感培养的实脸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培养学生自 我效能 感的 研究, 从其干预方式或干预对象上看, 有 从学 生着手直接进行培养的,也有从教师训练入手间接地对学生自 我效能感施加影响的。 直接以学生为实验对象来促进其自 我效能感提高的培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强 化法, 主要是通过外部强化或自 我强化来提高学生的自 我效能感 ( 如s h u n k , 1 9 8 3 ) 0 ( g ) 归因训练法,归因训练是通过一定的程序, 使学生掌握归因技能, 消除归因偏差, 形成 恰当的归因方式 ( 如s h u n k , 1 9 8 2 , 1 9 8 3 , 1 9 8 4 ) ,以归因训练来提高自 我效能感的 研究 很多。这些培育方式都是在实验情境中进行的。 以 教师为 对象间 接地培养学生的自 我效能感主要是通过教师训练, 改变教师的 教学 过程、教学方式,从而对学生的自 我效能感施加影响。s i e g l e ( 2 0 0 3 ) 。 通过让教师学 习 3 5 页的训练手册 ( 手册里面包括有关自 我效能感的基本原理及提高学生自 我效能感 策略的支持研究) 和观看录像带 ( 教师通过录像带可以观察到其他教师如何运用这些策 略的) 对教师在三个领域 ( 目 标设置、 教师反馈和榜样示范) 的教学策略进行训 练,并 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试图增强学生的自 我效能感, 相应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研究结果表明,目 标设置、教师反馈和榜样示范等教学策略能提高学生的自 我效能感。 ( 2 )国内 有关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研究 我国有关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小学生或学习困难生学习自 我效能 感的提高上。如郭占基、路海东 ( 1 9 9 4 )等从成功体验、榜样示范、引导积极归因等效 能信息的不同来源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学业自 我效能感; 寇冬泉 ( 1 9 9 8 ) 利用“ 自 知、 助学自 验、自 评” 的方法对小学生数学自 我效能 感进行培养和提高; 黄卓瑶 ( 2 0 0 2 ) 在 分层递进教学中,以 成功体验、 榜样示范、 积极归因、进行学习策略指导等方式培养初 中学习困难学生的自 我效能感: 杨雪( 2 0 0 3 ) 则从理论上对如何提高学习困 难学生的自 我效能感进行了探讨。 1 . 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 . 3 . 1 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自 我效能感与学生学业成绩及其它关联因素之间的关系和 影响个体自 我效能感内 部心理机制的 探讨( 如榜样示范中同 性和异性同 伴的影响差异邹 土,而有关自 我效能感的培养研究薄弱。 1 , 3 . 2己有的培育研究多是在实验室情境中进行的,实验室情境与教育教学室际情 币s i e g l e ,d . i n f l u e n c in g s t u d e n t m a t h e m a t ic s s e l f - e ff ic a c y th ro u g h t e a c h e r t h e a m e r i c a n a s s o c ia t i o n ,c h i c a g o , i l .2 0 0 3 4 t r a i n i n g . p a p e r p r e s e n t e d a t t h e a n n u a l m e e t i n g o f 。j a y v v j a c k s o n .e n h a n c i n g s e l f - e ff i c a c y a n d le a r n in g p c r f o r m a o c e s p r i n g 2 0 0 2 . v o l . 7 0 , i s s . 3 :2 4 3 - 2 5 5 t h e j o u rn a l o f e x p e r im e n t a l e d u c a t i o n . w a s h i n g t o n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 税效能感培养的实脸研究 境相去甚远, 且自 我效能感的实质是个体在特定自 然情境中对自己的某种行为能力的自 信程度,因此,学习自 我效能感的培育不能 脱离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和具体的学科。 1 . 3 . 3 己 有的培养研究少有建构出一个针对学科教学特点的培育模式。 1 . 3 . 4 千预对象上, 或者从教师入手, 或者从学生入手, 缺乏对教师和学生同 时 进 行干预。 1 . 3 . 5 有关自 我效能 感测量工具的 选择, 大 部分采用的是自 我效能强度的自 评, 缺 少幅度 ( 肯定回答数之和)的评价,没有很好的切合b a n d u r a 的自我效能概念,获得的 信息不够全面。 1 . 4 本研究的基础和创新之处 ( 1 ) 理论基础:有关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由 西南师范大学张大均教授领 导的“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培育课题组” 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问 题作了 较为系统的 探索: 界定了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的 概念, 分析了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 开发出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大、中、小学生的 心理素质量表,探讨了中小学生心理素 质教育的目 标、原则、内容、 途径和实施策略, 构建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模式系 统 ( 专题训练一咨询辅导 一学科渗透) ,并初步提出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整合模式。 这些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参考资料, 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之 一。 有关学科教学渗透的理论研究。 虽然有关学科渗透的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 缺乏 系统性, 但己 有的理论研究也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如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 教育的实施策略、原则及要求等,对本研究中培养策略和培养模式的构建有借鉴作用。 有关自 我效能感的理论。 这些理论包括自 我效能感的作用与内涵、自 我效能感的主体 作用机制、 影响自 我效能感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及效能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 其中, 有关 自 我效能感的内 涵为自 我效能感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自 我效能感的作用说明了 培养学 生自 我效能感的意义; 影响自 我效能感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为培养学生自 我效能感提供了 操作指标:效能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为本研究提供了培养实施的原则等。 c 2 ) 实证基础: 有关心理素质教育及学科渗透的教学实践。 有关学生自 我效能 感培养的实验研究。在学业领域, 研究者们就自 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及影响学习成绩 的其它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这些研究都为本研究提供了实证参考。 ( 3 )创新之处 在数学学科教学情境中采用多途径多通道方式进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浓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实吸研究 初步构建了 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自 我效能 感的 模式。 用教育实验初步证实了 在学科教学中 渗透学生心理素质 ( 某方面)的可行性、 有效性及其实施途径和策略。 采用特殊领域的且幅度和强度相结合的自 我效能感问 卷来考察实验效果。 2 .研究设计 2 . 1研究目 的 本研究拟用教育实验法、以学科渗透为手段,以初中二 年级数学学科教学为载体, 探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策略, 并考察在学科教 学中渗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 2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 基本思路是:理论分析 - 争 工具修编 一 卜模式构建 一 ) 实验验证 :- t 揭示 关 系净得出 结 论。 首先对 大 量的 文 献资 料 进 行分 析 梳 理, 对中 学生 数学自 我 效能 感问 卷进行修编, 在此基础上, 初步构建渗透模式, 然后运用该模式通过教育实验这一 途径来加以 验证, 接着分析实验结果,进行归因探讨,最后获得研究结论。 2 . 3研究假设 假设1 :学科教学渗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的培养模式是有效的、可操作的; 假设2 :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自 我效能感的培养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业成绩( 以 数学为例)的 提高: 假设3 :在学科教学 ( 以数学学科为例)中渗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的培养,还能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相应方面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 2 . 4研究工具 2 . 4 . 1自 我效能感自 陈式问 卷 该问卷由寇冬泉在借鉴g i b s o n 该问卷包括三个分量表:课程分量表 ( 4 个题目) 、任务分量表 1 3 个题目) 、问题分量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忿培养的实验研究 表 ( 共1 8 个题目) 。三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克龙巴赫。 系数分别为:课程分量表的a 系 数0 . 0 . 6 5 8 3 ; 任务分量表的a 系数为 0 . 0 . 6 8 7 3 ; 问 题分量表的a 系数为 0 . 7 2 4 1 ; 总效能 量表的a 系数为0 . 7 4 9 9 。内容效度为0 . 8 4 6 . 2 , 4 . 3归因问卷 采用l e f c o u r t 等 ( 1 9 8 9 ) 编制的 多维度一 多归因因果量表中的 学业成就子 量表,该量表由2 4 个项目 构成, 其中有关成功和失败的项目 各1 2 个。共包括四种归因, 即属于内控性的能力和努力;属于外控性的运气与背景。采用5 级评分制,该量表的一 致性 a 系数在0 . 5 8 -0 . 8 0 之间。 2 . 4 . 4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 该问卷是由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张大均、 冯正直等编制的, 共1 5 5 道题,由 元认知 问卷、 个性问 卷和适应性问卷三个分问 卷组成。 总问 卷的重测相关系数是0 . 8 5 2 8 , 各因 素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 . 7 6 -0 . 8 4 之间,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 . 8 3 8 6 ,各团素的a 系数在0 . 7 2 -0 . 7 8 之间, 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 . 2 5 1 2 -0 . 5 4 0 6 之间, 表明问卷具 有较高的信度和良 好的结构效度。 2 . 4 . 5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 该问卷是由王极盛于 1 9 9 7 年专门 针对我国中学生所编写,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6 0 个项目 组成, 共有1 0 个分最表,分别为强迫、 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等。为5 级评分制 ( 无、 轻度、中 度、 偏重、 严重) , 分别评定其总均分 和1 0 个因子均分。总均分及其各因 子均 分2 . 0 0 表示正常; 2 . 0 0 -2 . 9 9 表示轻度心理问题;3 . 0 0 -3 . 9 9 表示存在中度心理问 题;4 . 0 0 -4 . 9 9 表示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 题;5 表示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2 . 5研究内 容 2 . 5 . 1 对中学生数学自 我效能感问 卷进行修编。 2 . 5 . 2 构建渗透中学生数学学习效能感的培养模式,为学生自 我效能感的培养提供 新的思路,为如何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供实证依据。 2 . 5 . 3 将渗透培养模式加以具体实施, 在此基础上检验渗透模式的可行性、 有效性。 2 . 6 具体 研究方 法 本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学业成绩测量法、 教育实验 。该量表仅仅前测时针对实验班使用,目的是为f 解不同学生归因方式的不同,以便在实施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 矫 正。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法等。 文献分析是就有关自 我效能感、 模式建构、 学科渗 透等领域的 现有研究成果进行 系统地整理和分析。问 卷调查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自 我效能感、 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素 质水平等的测量: 学业成绩测量即是数学学科的期末考试; 教育实验主要是将初步构建 的学科渗透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具体加以实施。 2 . 7 研究对象 全日 制初中学生。 2 . 8 统计工具 本研究对收集到的数据统一采用s p s s 1 0 . 0 f o r w i n d o w s 2 0 0 0 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3 .中学生数学学习自 我效能感问 卷的 修编 对自 我效能感问 卷的选择是自 我效能感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 研究者对自 我效能感内涵、 作用和结构的 理解。 现有关于测量和评估自 我效能感的 问卷主要有2 大类: 一类是以b a n d u r a 为代表的测量特殊领域的自 我效能感问卷,另一 类则是从一般的个性水平上考察自 我效能感的问 卷。l e e 对典型的自 我效能感测量法进 行比较研究后认为:同时考虑自 我效能幅度和强度的混合测验同b a n d u r a 的自 我效能概 念更一致并且信息更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