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沈从文希望通过创造文学经典来达到“民族重造”的目的,但另一方面他对 “民族重造”的焦虑和思考又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并最终导致了创作的停止。 这是因为他对文学的理解与对“民族重造”的思考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一方 面他认可“五四”启蒙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他否定“五四”启蒙中的异质理想, 可以说他要走一条“非启蒙的启蒙”之路。 本文从二元对立中的“边城论”入手,分析沈从文小说中抒情性与其民 族重造的理想之间的关系。抒情性体现在他对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中的乡绅治 理、自给自足、礼法秩序持同情、肯定的态度上,边城以另一种方式回应了 五四文学中的离家出走的主题,并期待了一种未来性,长河在此基础上作了 进一步探究。 1 9 3 4 年,沈从文回乡,重新发现了一个久居现代都市的“自我”,产生了对 历史的体悟与对现实的焦虑。他认为政治运动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带来更大的混 乱,只有精神创造才能改变社会。而抗战的爆发更加促使他用写作积极干预现实, 创造一种民族精神形式,并且借此探寻未来。但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笼罩下这是一 件不可能完成的事。这造成了他对现实失去言说的能力,而理想与激情却无法消 失,最后转化为一种痛苦的思索。 但他又认为个人在文学道路上的失败是偶然的,文学本身仍要在年轻人那里 扮演重要角色,在未来的某个点上完成价值的复归是有可能的。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长河民族重造现代性 启蒙现实主义 a b s t r a c t a sf o rs b e nc o n g w c n ,t ow r i t ec l a s s i cl i t e r a t u r ei st o r e c o n s t r u c tt h en a t i o n a l i t y , b u ti ti st h ev e r ya n x i e t ya n dt h i n k i n go ft h ep u r p o s et h a ti n f l u e n c e dh i sn o v e lw r i t i n g c o n v e r s e l ya n d ,i nt h ee n d ,l e dt oi t sf i n a lc e s s a t i o n s u c hp a r a d o xi st h er e s u l to f a l a r g e rc o n f l i c t i n gt h e s i sb e t w e e n t h ew r i t e r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n a t i o n a l i t y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nt h eo n eh a n da n d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m a i n s t r e a mi d e o l o g yo nt h e o t h e r t ot h ew r i t e r ,t h ee n l i g h t e n i n gm a yf o u r t hm o v e m e n ti sn e c e s s a r yo n l yi fi ti s f r e eo fa l i e ni d e a s ,t h a ti s ,t ob e e n l i g h t e r t i n gw i t h o u t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s i n c eal o n gt i m e ,t h ec r i t i q u e so fs h e nc o n g w e n sn o v e l at o w no nf r o n t i e r h a v eb e e nb yal o g i co fb i n a r yo p p o s i t i o nb e t w e e nl y r i ca n dr e a lw r i t i n g ,a sap o i n to f d e p a r t u r ef r o mw h i c ht oa n a l y z e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nh i sn o v e l sb e t w e e nt h ee x p r e s s i o n o fe m o t i o na n dt h ei d e ao f n a t i o n a l i t y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t h en o v e l ,e m o t i o ni s e x p r e s s e da san o s t a l g i cp a t h o st o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v e r n a c u l a rr u r a ls o c i e t y ,w h i c hw a s a u t o n o m o u s l yg o v e r n e db yl o c a ls q u i r e st h r o u g har e s e r v o i ro f w e l l o r d e r e dn o r m s t h en o v e lt h e r e f o r ei sar e s p o n s ei nq u i t ead i f f e r e n tw a yt ot h e r u na w a y t h e m e w h i c hi sc o m m o ni nm a yf o u r t h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i sa tt h es a m et i m ea ne x p e c t a t i o nf o r t h ef u t u r e a n dh i sn o v e lt h e l o n gr i v e r ,w h i c hw a sw r i t t e nl a t e r ,i sa f u r t h e r e x p l o r a t i o ni nt h i sr e s p e c t t h ew r i t e rr e t u r n e dh o m e t o w ni n1 9 3 4 ,o n l yt of i n dh i s s e l f t o ol o n g a c c u s t o m e dt om o d e mu r b a nl i f e ,w h i c ha r o u s e dh i sh i s t o r i c a la w a r e n e s sa n dr e a l i s t i c a n x i o u s n e s st h a tp o l i t i c a lc r u s a d es o l v e sn op r o b l e mb u tr a c kh a v o c ,a n dt h eo n l yw a y o u tf o rs o c i a li m p r o v e m e n ti st h r o u g hs p i r i t u a lc r e a t i o n t h ec o m i n gw a ra g a i n s t j a p a n e s ei n s p i r e di nh i mas t r o n g e ri n t e n t i o nt oc h a n g er e a l i t yp o s i t i v e l yt h r o u g h w r i t i n g i ti sf o rt h ew r i t e ra ne x p l o r a t i o ni n t ot h eu n k n o w nf u t u r e ,a sw e l la sa n a t t e m p tt oc r e a t et h e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 u a lf o r m s u c hi n s p i r a t i o n ,h o w e v e r , w a s o v e r w h e l m e db yt h em a i n s t r e a mi d e o l o g ya n db e c a m ei m p o s s i b l e t h ew r i t e r ,t h e n d e e p l yd i s a p p o i n t e d ,r e f r a i n e df r o ma n yr e f e r e n c ei nh i sw o r kt ot h er e a lw o r d ,a n d t u r n e dt h ei d e aa n dp a s s i o n ,w h i c hn e v e rv a n i s h e s ,i n t op a i n f u lt h o u g h t b u tt ot h ew r i t e r , d e s p i t eh i sp e r s o n a lf a i l u r e ,w h i c hw a ss i m p l ya c o n t i n g e n c y , l i t e r a t u r ei ss t i l le s s e n t i a li ne v e r ym i n do fy o u t h s ,a n di ti sa l w a y sp o s s i b l e ,a ta c e r t a i nm o m e n t ,t oc o m p l e t et h ef i n a lr e t u r n i n go fv a l u e k e yw o r d s s h e nc o n g w e n ( 爿t o w no nf r o n t i e r n a t i o n a l i t y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 o d e r n i t y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r e a l i s m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 所知t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客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坠盘堡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毕返塑卜f日期丝幽 前言 今天再来谈沈从文,还能谈出什么新意,关于他作品的艺术性,关于 他与政治的关系,关于他的人性观? 好像都已经说得太多了。或者注意到 他对现代性的反思,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这也不新鲜了。并且,沈从文的 思考往往被认为是无力的、空洞的,既然如此,对此进行研究还有什么价 值? 我们今天正以从未有过的自觉在反思现代性,寻找民族重造的道路, 不自觉地重新滑进沈从文的路径也未可知,就算路径不是完全合辙,那些 他曾经思考过的最基本的问题终究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往往峰回路转,今 天的中国学界对于自己的历史描述陷入“失语症”的困境之中,中国的现 代化进程走的是美国化的发展道路,乡土世界面临着比沈从文的时代更严 峻的冲击。沈从文并未过时,他属于当下;他不局限于文学,雨是涉及整 个现实:沈从文式的焦虑不仅是五四启蒙的症候,而且是绵延在中国整个 现代化进程中的思虑。 “民族重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焦虑。用胡适的话说就 是“为民族造不亡的远因”。胡适的这个说法大概来自他的老师马君武在约 1 9 0 6 年的别中国公学学生一诗中号召大家的“合力救亡国,发心造远 因。”1 沈从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位大家本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结出 来的果子。如果说,二十多岁时的沈从文还只是一个在文学上艰苦摸索, 在文坛上到处乱撞的年轻小辈,时不时还在文章里揶揄一下鲁迅。到了1 9 3 4 年写作边城时,经历了回乡之行,他开始自觉思考“民族重造”的问 题,在思想的深处与“五四”先贤,鲁迅、胡适、蔡元培包括孙中山等人 相遇,这时的沈从文渐渐自觉了“五四”的启蒙立场,主动接续了一个知 识分子的担当。 又由于沈从文特殊的经历,他对现有的“启蒙”路径持怀疑态度。“五 四”启蒙的道路,简言之,是受一个异质的理想指引,以此来改造国民性, 这在政治上表现为激进变革,在文化上表现为彻底批判传统。而沈从文从 对乡土的体贴与对传统的同情出发,认为应该寻找一条自然生长的路径, 这样才不会摧毁原有的美好。对于沈从文这两种立场,这里姑且叫做“非 启蒙的启蒙”。 沈从文要以文学来表达这一切,这又是“文以载道”了,但他并不避 讳这一点,对他来说文学就是“民族重造”的工具。因此,他的焦虑以及 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冲突就鲜明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边城第一次鲜明呈 罗,盆i h ,p 造义m j 的尝试:胡适传,中华书局,2 0 0 6 年6 月第1 版,第8 7 页一 l 现了这种冲突,因此边城是分析的入口,也是分析的锁钥。 第一章在“艺术”与“人生”之间 第一节抒情与无言的世界 我们往往在边城中寄托乡愁。沈从文这个作家给人的印象也几乎 是一种乡愁。可是乡愁在严酷的现实中是无力的,“艺术”与“人生”在 家国忧患的近代以来的中国成了非此即彼的抉择。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成 了笼罩一切的历史逻辑,在这之下知识者的心理结构也尽落它的网罗。2 历 年来对边城的评论就没逃脱这个逻辑。 八十年代正是召唤艺术之神的年代,要努力将文学从政治的束缚中解 放出来。凌宇的沈从文研究正处于这个解冻期,他面对的是以往人们对边 城主题思想褒贬两面的评价。这是所谓“审美批评”与“社会学批评” 的捍格。凌字要还原一个文学家面目,评价他的文学成就,就得首先对作 品的社会学( 为人生) 层面提供一个解释。因此,他的路径是从社会学分 析入手,在作品的空白和暗影中补充、推断社会政治、经济层面的因素, 得出一个结论是: 在翠翠与傩送之间,站起了那座碾坊,一种物化的人格力量。在它的上 面凝聚了封建买卖婚姻的本质。边城深刻与高明之处,就在于让它始终做为 一种隐蔽的力量而存在,而不是简单地将它化为一种概念化的人物形象。但它又 是那样有力,结合着人生中的“偶然”与人心的隔膜起着兴风作浪的作用3 碾坊救了凌宇,艺术很高明地表现了人生,二者之间可以通达。 但是,作者鲜明的抒情意图( 创作的缘起) 又让论者觉得这种解释有些缺 憾:“可是,如果作者的主意不是创作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写实作品,这种批 评也就失去了它的完整性。”4 因此,又分析了小说成因中情绪的因素,最后 归结到朱光潜那个影响深远的论断:“少数民族心坎里那一股沉郁隐痛”, “旧一代知识分子的心声”。对于艺术成就的具体分析则放在了美学范畴 ( 抒情、象征、意境等) 之下来讨论。这当然有写作布局的考虑,但无疑, “艺术”与“人生”还是被作了小心翼翼的分疏。在艺术探讨中,凌字将 朱氏的论断进一步落实,延续了象征的解读法,将意象与现实一一对应。 2 韩毓海曾指出:中国新文学的主流话语形式启蒙话语,是建声在现代知识者特定的心理结构 模式之上的。这种心理特点具体表现为二元对屯、二几分裂的心理结构模式( a i b ,启蒙,救亡,自 f h 责任,个体群体,近代人道主义,传统人道主义) ,并将其理解为一个“乐倒”另一个,一个为另 一个“牺牲”的模式。见,韩航海,锁链卜的花环启蒙主义文学在中国著,时代文艺出版社 1 9 9 3 年5 月第1 版,第3 页。 3 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8 5 年1 2 月第1 版,第2 4 3 页。 4 删上,第2 4 4 页。 2 象征又是论者搭建的“艺术”与“人生”之间的桥梁。这种自知矛盾却又 难以自洽的两难境地,正表明他仍然处在那个二元对立的强大逻辑之中, 难以自拔。研究者自身受这个逻辑的制约,决定了无法将其研究对象从“历 史的误解”的深潭中解救出来,而是与研究对象一同拉扯着陷进去,因此 也就无法对现实产生足够的启示。我们对历史的描述一直是在启蒙话语之 下的,只要没有对此有所反思,就会限制我们对历史的想象。 边城到底表达了什么? 碾坊与渡船,白塔的坍塌与重建? “也许 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结局? 翠翠这个人物形象是沈从文 自己? 每一点可以作一番解说,可是它们之间有无一贯的联系? “艺术” 与“人生”真的能分开吗? “写实”与“抒情”也只能选其一吗? 既然抒情性引起了论者的焦虑,还是从这点说起。甚至,抒情性也引 起了作者的不安,这不安的背后正隐藏着他当时以及此后思想和创作的草 蛇灰线的逻辑。边城的题记与新题记的反差,从边城到长 河的创作转变,以及后来小说创作失败后陷入对美的玄思,都有这个不 安在隐隐作祟。 边城最容易被读成抒情诗5 。确实,没有哪篇作品比边城有更 多作者情绪的投射,与作者有更紧密的生命联系。6 边城创作时,作家 正新婚,而写作的冲动源于几个情绪记忆,7 也可算作对自己以往生命的一 个总结,在幸福、安定的生活状态下对以往进行回顾,距离使将之审美化 得以可能。因此,边城应该带来一种艺术表达的满足。可是,边城 创作、连载到第四节,因为母病回乡而中断,回北平后继续完成。四十年 代在散文水云中作家又交代了隐秘的感情波动:边城是日常生活、 婚姻生活中不能消耗掉的,是“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总之,它纠结了太 多作家的复杂情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宇奥数考试题及答案
- 苏科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考前预测卷(一)(含答案)
- 第41个教师节校长讲话:躬耕教坛育桃李赓续初心启新篇
- 2025秋季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暨校长思政课: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以青春之名续写强国华章
- 2025年高级护理技能与评估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数字政府统一基础运维规范 第4部分:政务外网网络安全服务要求》编制说明
- 社工演讲笔试题及答案
- 棉纺工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医疗资源智能配置-洞察及研究
- 设立开放日管理办法
- 华中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心理健康 1.别让时间悄悄溜走 教案
- 全球综合管理服务市场展望
- GB/T 44304-2024精细陶瓷室温断裂阻力试验方法压痕(IF)法
- 2024年印度混凝土搅拌车行业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北京2024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面向应届生招聘38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HYT 0288-2020 宗海价格评估方法(报批标准名称:海域价格评估技术规范)(正式版)
- 2024宅基地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常见血液病科普
- JJF1030-2023温度校准用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第二章)
- 冶金传输原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