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网络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大学生学习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网络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大学生学习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网络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大学生学习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网络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大学生学习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网络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大学生学习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影响着人类的 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网络已经走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利用 网络进行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它给大学 生的学习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大学学习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网络文化迅速发展 以及我们在传统学习条件下形成的定势等一系列原因,目前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现状 并不尽如人意。因此研究网络文化背景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如何促进大学生在网络条 件下更有效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围绕这一问题,本文将在信息时代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学生学习的现实要求这 一背景下,将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首先介绍了网络文化的定 义和基本特征,提出了网络文化对学习的挑战和机遇。接着对学习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 了阐述,提出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新的要求。然后,就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并结合 访谈内容,归纳了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现状和特征,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最后,在问卷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对提高大学生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学习效 率和效果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学习;建构主义;影响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 abstract nowadays,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 culture has entered all aspects of our life. it not only make a huge impact on human life and way of thinking also affected peoples learning pattern. network has entered the college students live and study, the use of network lear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the impact of the network is a double-edged sword, which gives students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poses a challenge for the traditional university study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ulture and our stereotype which was formed by our traditional learning and some other reasons,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ich college students use the internet to learn is not satisfactory.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cultural, the research that how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study more effectiv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conducted a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study. firs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finition of internet culture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culture of learn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en, after making a simple description of learning and the students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propos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learning which were caused by network culture. then, wit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urvey results and combined the interviews, this paper summarize the features which students use the internet to learning, make a 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final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combined with related theory,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college students study more effectiv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culture. key words: network culture, students learning, constructivism , influence 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邮电大学或其它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本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 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筹)办理。 研究生签名:_ 日期:_ 研究生签名:_ 导师签名:_ 日期:_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 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正在全球如火如荼的进 行着,人类社会正在全面进入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国际互联网这一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正 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社会,全世界各地无数的人正在以各种方式融入网络,享受网络 给他们带来的便捷。据统计,截至 2009 年底,全世界的网络普及率为 25.6%。其中,发达国 家中, 美国和日本的网络普及率分别达到 74.1%和 75.5%。 在中国, 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统计, 自从 1998 年 7 月 8 日出现第一个网民开始,截止 2009 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3.84 亿人, 较 2008 年增长 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 22.6%提升到 28.9%,互联网普及率飞速上升 1。 网络正在中国的迅速普及,改变着中国人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通讯、网络阅读、网 络商务等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同样,在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革命中,我 们教育也正在产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的教育理论和观念层出不穷、各种教育基础设 施和教育手段不断得到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对我们的教育和学习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促使我们教育和学习面临着新的课题。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加拿大的著名的学者和媒体专家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解媒介:人 的延伸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地球村(global village) ”概念。如今这个时代已经到来。 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等各种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日益缩小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人与人的交往 变得更加的便利,一个每个人都参与的、新型的地球村产生,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多媒体计 算机成为了人类步入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多媒体计算机与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 人构成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网络的出现将这些社会细胞连为一体,创造出了全新的网络 文化,创造了一个外化的并且在飞速发展的全人类的大脑 214-15。 信息社会里,科学与技术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我们已经处在了一个知识爆炸 的年代。国外一个研究声称“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只要 714 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 往后 40 年工作生涯之所需;在工业经济时代, 人们求学的时间延伸为 522 岁;而在知识经 济时代,学习将成为人们的终生需要” 3。知识爆炸时代让当代的学习者面临着两个方面的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2 矛盾:一是知识总量的快速增长与人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之间的矛盾。二是知识老化速度加快 与人们有限的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 4。信息社会不仅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 冲击了我们的教育观念与模式。 正是基于此,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学会生存报告。提出了要将教育拓展 到人的一生,成为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同时要把教育和社会发展统一规划,逐步建立 一个学习化的社会。1996 年,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德洛尔 报告则从更宽的视野中提出了人类的四种基本学习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学会生存。这两则报告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的里程碑,对当代的学习理念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已经普及到了大学校园,在所有网民中,学生网民尤 其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民,计算机网络普及率很高。这也就客观上促使了传统学习方式中 融入了更多的网络的因素,通过网络的学习活动已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一种重要补充,受到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青睐。由于网络进入大学生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因此目前在此领域的研 究正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随着网络 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情况,发生着新的变化。因而,研究大学生学习 在网络文化时代条件下的新特点,培养大学生建立网络时代的学习观,如何促进大学生利用 网络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2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选题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旨在通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影响一系列现象和事件资 料的整理与分析,揭示目前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学习发生的变革,从较宽的视野寻找解决大学 生在网络文化的环境下如何更好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作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途 径,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的进行。 人类的学习行为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原始人的结绳记事到如今借助网络开 展学习活动,学习始终是成为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的进 程中,优秀人才发挥的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 就是生产中的生产力,而当代的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决定国家未来社会 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国家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导致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将愈加激烈,而我国 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不断更新,也促使了企业和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的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学生面临着迫切提高自己素质水平的压力。因此,研究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学习问题,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3 不仅仅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的需要,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 意义。 2.12.1 本论题的理论意义本论题的理论意义 (1)丰富了网络文化与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必然有其不 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目前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机遇与挑战,促 使了目前教育范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1、由灌输式教育向互动式教育转型;2、由等级化教 育向平等化教育转型转型;3、由封闭的教育向自由交往的教育转型;4、由独享向共享的转 换 5。网络文化的从无到有,这就无疑对网络文化理论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网络文化是 一种多元文化,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就要考虑各个理论在网络文化下出现 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网络文化的传播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传播模式,这就联系到了传播理 论。同样,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等一些学科的理论都与网络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 将探讨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这些理论在网络 文化下出现的新问题,在丰富了这些学科的理论的同时,也丰富了网络文化的知识。 (2)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大学生学习的元认知。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 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网络传 播环境对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研究在网络条件下,大学生学习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疑对于丰富大学生学习元认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丰富在信息 化条件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22.2 本论题的现实意义本论题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能力,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就业。教育部部长袁贵 仁在 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 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 2009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 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 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 年的毕业生人数 630 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 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6。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需要靠国 家整体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各方面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目前就 业压力虽然大,但是对一些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口仍然是供不应求的。这就迫切的需要大学生 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实现就业。而目前网络化的学习正在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新的方向,通 过网络条件下大学生学习变化,将有利于消除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各种障碍,并以此为依 据,结合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制定出相应的对策。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网络学习环境,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网络学习能力,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4 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促进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2)对目前教育信息化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目前在全世界正在掀起来教育信息化 的热潮,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滞后。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模式改 革在各种教育理论指导下己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网络时代,知识的更新和老化速度不 断加快,各种技术和产品的层出不穷,各种的教学工具、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产生,正 在对传统的教学产生着巨大的冲击,也考验着传统模式下的教育理论和观念。因此研究在信 息化条件下大学学习出现的新特点,了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也能对目前 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对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3 3 目前研究的相关进展目前研究的相关进展 人类的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也应该不 尽相同。网络文化拥有其不同于传统文化的的独特特征,因此在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学习也有 着其与传统学习不相同的特点。 传统的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校园学习, 但这种学习相对其他学习活动(如中学学习与成人自学学习、网络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大 学学习内容多而且广泛,这就要求大学生学习依赖性的减少,自觉性的增强。要求学生学会 学习,学会利用各种资源例如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学校图书馆和其他资源的利用。 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出现为大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大学生的 学习观念、学习习惯、学习媒介、学习特征等以往相比都发生深深的变革。因而研究在网络 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学习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基于大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从文献上来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部分是针对着大学生 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的研究,如周宗奎的大学生学习指南一书对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学习 进行了指导,内容较为全面,但对网络与大学生学习影响分析内容较少。周军铁在大学生 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对策研究一文中,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 方法;一部分的研究是从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角度出发,来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现象进行解读, 如唐琳的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学习创新 ;还有的是从网络文化时代下大学生的课程学习 来进行研究和剖析,如燕丽的网络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一文中分析了网络文化对传统大 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挑战,提出了在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如何进行变革的对策;还有一些 研究则是对网络大学生学习生活情况问卷调研分析,主要是分析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学习生活 的利弊统计分析,如曲佳的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研究_基于对 100 名大学生的 调查分析 ,李艳的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研究_来自浙江大学的调查报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5 告 4 4 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4.14.1“把关人”理论“把关人”理论 “把关人”又叫“守门人” ,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 尔特.卢因在研究主妇对家庭食品的把关问题中提出来的。1947 年,在他的群体生活的渠 道一书中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 只有符合公众的规则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过程。 1950 年,传播学者 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认为大众传播的也存在着把关人即传媒组织,由他们决定 着那些新闻内容最后观众见面 7。从此,把关人理论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经众多学者 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最终成为传播学中科学性的理论之一。传播学认为“把关人”是一种普 遍存在的现象。 “把关人”的把关行为可以分为抑制与疏导两种,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起着 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 “把关人”理论不仅对大众传播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也对网络传播研究也具有巨大的价值。 4.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建构主 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 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 验的改造和重组。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如下: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 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2.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 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 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3.学习意义的获得, 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4.同化和 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 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6 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 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 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8。 建构主义强调了以学习为中心,强调了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协作学习对意义建 构的关键作用,强调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不是教,最终实现情境建构的教育目 的。因此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 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 被灌输的对象。 虽然建构主义过于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非结构性,否认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但任 何一种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建构主义对学习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新环境下学 习的指导作用有目共睹的,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的关注。 4.34.3 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理论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一般来说,动物的行为都是 比较简单的,而人的行为就相对复杂的多,因此在心理学在研究行为起因的问题时就假设一 个中间变量动机,用来解释人的行为的起因和动力。动机具有唤醒维持和指向两种功能。 动机水平高的个体同动机水平低的个体相比,处于较高的唤醒状态,因此在行为没有达到目 标之前,就会将这种动机一直维持下去,而与无动机的个体相比,具有有较强动机的个体的 行为更集中指向满足动机的客体或事物。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类:一是内在动机, 也称内源性动机,指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另一种支 持学习的动机是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 ,也称外源性动机,指由外在的奖惩或害 怕考试不及格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 9。一般来说,拥有内部的动机的学习,学习者 能够乐在其中,而对于内部动机差的学习者,就需要施加一定的外部因素来刺激学习者的学 习行为。 5 5 研研究方法究方法 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从系统化的角度探讨网络文化条件下大学生的学习问题,采取的主 要研究方法包括: (l)文献研究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是根据研究的论题和研究思路,在本论文的选题及资料搜集整理阶段, 以网络文化、大学生学习能力等关键词为主要线索,利用图书馆、中文数据库资源、网络搜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7 索引擎、专业网站等多种途径,搜集了大量的与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仔细研读相关论 文和资料,并对它们进行归纳和分析,在吸收、融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而形成自己 的研究框架,为论题研究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2)问卷研究法 针对文献分析以及对部分同学的初步访谈状况,结合大学生学习现状,笔者设计了关于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的调查问卷。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了抽样调 查。并运用 excel 对结果进行运算和处理。 (3)访谈法 访谈法主要用在论文的初期和问卷调查的后期。在初期的访谈的目的主要为了确定在当 前条件下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初步状况,了解大致问题,确定问卷设计问题的方向。问卷调查 的后期的访谈则是针对着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结果,对自己要深入了解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访 谈,借以了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为研究结果奠定基础。 6 6 论文的组织安排论文的组织安排 针对本论题的研究目标和思路安排,对本文内容的组织框架如下: 本文的第一章绪论首先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然后在阐述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接下来阐述当前研究现状,讲明了本文的研究的理论基础,提 出本论题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介绍了网络文化的发展,并对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做了分析,分析了网络文化对 学习的挑战和机遇。 第三章对学习和大学生学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提出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提出更高 的要求。 第四章是针对问卷调查与访谈得到的结果,对问卷调查的六个方面先做简单的分析,然 后在简单分析的基础上做了深一层的分析,提出了网络文化背景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并分 析了原因所在。 第五章是针对第四章的分析结果,并且结合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经典案例的分析, 对如何促进大学生在网络条件下更加有效的学习提出了解决策略。 最后为全文总结,分析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网络文化概述 8 第二章第二章 网络文化概述网络文化概述 1 1 网络文化的定义网络文化的定义 网络和网络文化的出现绝对是一个偶然事件。 在 1946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 院制造出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计算机之后的 1969 年,冷战时期的特殊环境下,美国国防部高 级研究计划管理局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 arpanet 的网络,把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 机联接起来,才宣告了网络的诞生。于是网络文化存在就伴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而出现了。 而网络和网络文化真正飞速发展的事件是 1987 年商业化互联网的诞生, 世界各地无数的企业 及个人纷纷涌入 internet,带来 internet 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飞跃,从此网络和网络文化以 一个惊人的速度发展。由此可见,网络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也不过四十年的历史,而网络 文化真正逐步的为人们关注走上时代的舞台,其实也不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相对于几千年 人类文化,网络文化形成的、发展的历史还很短暂,但是它却显示出了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已 经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已经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网络文化已经变成了当今社会 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正在逐步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由于网络文化的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并且正处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因此要对它下一个确 切定义还是比较难的事情,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北京邮电大学的著名学者钟义信认 为对于所谓网络文化, 就会有基于通信网络的“初级网络文化”和基于大规模智能信息网络 的“高级网络文化” 。初级网络文化是当前的现实,高级网络文化是初级网络文化发展的方向 10。杨鹏则从传播学的角度将网络定义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和文化,是人们以计算机网络为媒 介所进行的特殊方式的传播活动及其产物 11。陆俊在重建巴比塔文化视野中的网络 一书中对网络文化的定义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资源为支点 的网络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2。 这几种界定,不仅在文字的表述上存在差异,而且在实质内容上也存在差异,这反映了 不同学者对网络文化的不同理解,但这些定义都从各个方面体现出了网络文化的特征。 笔者认 为,对网络文化的理解,可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进行。物质层面的网络文化,是指计算机技 术、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能为人类提供信息和资源交流物质环境和内容的总和,它主要包括 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与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文字、音视频资源、软件、以及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网络文化概述 9 网站等。 精神层面的网络文化,是指在物质层面的网络文化基础上产生的网络意识、 网络规则、 网络语言等一系列与传统文化相同的以及网络所独有的文化现象。 2 2 网络文化的特征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文化日益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的影响越来越大,因而网络文化中的精神文化的特征就显得特别突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的特征: 2.1 2.1 数字化数字化 网络文化是一种数字化的文化,数字化是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数字化是网络时代中对 信息处理是一种必然要求,也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直接表现就是对信息存储和 传递的数字化,在网络中所有信息都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储存方便,易于传递, 为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网络文化发展历史来看,最早形式的网络文化也就是 对传统文化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正是由于数字化的特性,网络文化才得以快速的发展。网络文 化的数字化特性也是其他形态的文化所无法企及的,是网络文化的一大优势 14。 2 2.2 .2 信息海量化信息海量化 网络最初产生的目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而网络技 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也使得这一目标的实现。无论是宇宙天体,还是人文科学,甚至生活常 识等任何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搜寻得到。网络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媒介,在传播内容数量 和速度上要远远大于其它媒体。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首先,网络上的信息是通过在二进 制编码进行的数字化,可以实现信息的大量存储。成立于 1993 年,于 2000 年 1 月正式开通 的超星数字图书馆,不仅是国内最专业的数字图书馆,也是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 示范工程项目。目前拥有数字图书八十多万种其中包括文学、经济、计算机等五十余大类, 数十万册电子图书,300 万篇论文,全文总量 4 亿余页,相当于一所正常图书馆的信息量。 而所有的数据总量 30000gb,如果用 1tb 的硬盘存储,仅仅需要 30 块即可。在网络上,文字、 信息、图片、音频、视频各种资源浩如烟海,在这基础上产生的多媒体和超媒体形式,更是 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其次,网络一个分布式的系统,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 己的计算机去分享自己的资源。一台计算机的存储能力有限,但是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全球 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了。 2.3 2.3 开放性开放性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网络文化概述 10 网络的本质决定了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网络技术的层出不穷促使了国家和地区,时间 与空间,制度与风俗,精英与大众,富人与穷人之间都不存在交流的障碍,也使得资源的共 享与传递没有阻隔。只要符合网络管理的基本要求,对于任何国家的任何网站的任何内容, 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的访问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传递至世界的各 个角落。各种不同的社会道德观念和伦理原则都可以网络上得到传播,因此形成了一个开放、 自由、平等网络世界。网络文化以开兼容并包的胸怀消化吸收着各种形态的文化。无论民族 的还是国外的, 无论高雅的还是通俗的,只要经过网络加工都变成了网络文化的一部分。网 络文化的开放性比较典型生动的一个例子就是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是一个自由、免费、内容 开放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它的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准确和中立的 百科全书。任何人都可以浏览、创建、编辑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及条目,来确保条目内容的准 确性和即时性。而且所有文字内容在 cc-by-sa-3.0 协议下发布,任何人都可以在该协议条款 的要求下自由使用这些内容(内容来自维基百科) 。 截止 2010 年 11 月,维基百科中已有 334,868篇中文条目。如果不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单单依靠一个企业出版社或者科研单位去建 立这么一个庞大条目的信息库,要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资金投入可想而知。 2.4 2.4 多元性多元性 网络文化既不是现有的西方文化, 也不是现有的东方文化, 而必定是多元文化, 是世界 文化。每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都可以在网络文化的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和特色, 找到自 己生存的根据和发展的空间。 单极性现象必定会逐步走向丰富多彩的多极性 106。 我们的世界, 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而网络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延伸,同样也是具有多元化的。主要体 现在:在网络中,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性别之间 构成的网络群体体现的网络文化是各种各样的;各类网站所体现出的网站内容,提供的服务, 以及内容的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各种不同性质的门户网站、视频服务网站、社区网站 等都是构成了网络文化中独特一元。 2.5 2.5 虚拟性虚拟性 曾经在互联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深刻地揭示出 了是在网络身份虚拟的本质特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互相融合,创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人类从未体验过的虚拟世界。 网络的虚拟性最明显最直接的体现在网民无论是通过 im 通讯工 具聊天、还是注册论坛,都可以选择匿名的身份。现实中不敢讲或者不愿意讲的话,都可以 匿名通过网络生动的表达出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服务的增多,虚拟教室、虚拟战争、虚拟 旅游等等的出现,使得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范围更广,丰富了人们的发展需要和娱乐情感需求。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网络文化概述 11 这种网络的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社会等级差异等的消失,相对来讲带来了更平等 的文化。但这种虚拟的环境也会到导致网络黑客、网络犯罪、网络色情等一系列负面影响的 产生。 2.62.6 交互性交互性 网络文化相对于传统文化最吸引人的一个特征就是网络文化的高度交互性。网络文化的 交互性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电视、报纸刊物等传统媒体中信息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单向 传播,即由媒体通过电视、期刊等各种途径传递。这种传播对信息的反馈少,反馈周期长并 且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而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人们打破了各种限制,交往的各 方都是自由、平等的。在网络中,大部分人只有一个身份网民,在这种氛围下,人们既 是信息的接受者,又能通过各种途径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特点还有很多,本文只是列出几个突出的观点。随着 网民的增多,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应用的层出不穷,网络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影响日益 广泛,网络文化会逐步的走向社会的主流文化,网络文化本身也会出现新的特点和特征。 3 3 网络文化对学习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文化对学习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13.1 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学习资源的丰富性 网络文化的数字化使网络文化传播信息的便捷性和海量化,数字化的内容更易于存储, 便于传播。网络的出现使文化传播理念发生了深刻变革,为真正意义上的即时传播提供了物 质基础和现实可能,使学习者可以最快速的得到最新的学习资源,大大缩短了资源传播的周 期。同时,网络将各个计算机终端连接了起来,这也就意味着,每个学习者都可以通过网络 得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学习资源,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 3.23.2 学习媒介的多样化学习媒介的多样化 文化的传播是以一定的载体来实现的。传统的文化传播中的载体是报纸、期刊杂志、电 视、书籍等。它们的缺点是信息形式单一、存储量有限、而且查找也不方便。在传统的学习 中,学习的媒介主要是以纸质的书籍为主,伴有少量的录音、视频资源。而网络可以呈现各 种媒体的融合多媒体,不仅包含了文本、声音、动画、图像还能显示三维立体图像。而超 链接技术则将多媒体与超文本技术联系了起来,形成了超媒体,使学习内容更加的结构化、 动态化、形象化。同时网络提供了更便捷的信息检索方式,例如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迅速找到 自己要查找的问题的答案。 3.33.3 学习环境的虚拟化学习环境的虚拟化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网络文化概述 12 网络的虚拟性促使学习脱离了物理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实现了各个终端之间的互 联,所有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数字化然后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分享,加上虚拟现实技术、 多媒体技术等各种技术的出现使虚拟校园、虚拟教室、虚拟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等变成可能。 能使学习者感同身受到常规教育中无法实现的客观真实世界无法观察的自然现象与事物变化 过程。 3.43.4 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和自主化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和自主化 传统的学习是一种封闭式学习。这种封闭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单一,教学内容传播的 文化内容都是各国政府都对文化传播内容实行控制认可的内容。教学方式固定、教学空间有 限,从而更容易对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控制,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传统学 习相比, 网络中的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信息, 它不仅是多样的和开放的。网络提供了丰富的 资源和多种手段,学习者依据自己的需要,跟据自己的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时间等客观条 件来主观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实现个性化和自主化的学习。 3.53.5 学习地位的平等化学习地位的平等化 以往的传播模式都是单向的,即信源物质载体受众,信息传递时间长而且不利于信息 的交互反馈。尼葛洛庞帝认为:传统的媒体文化(例如电视,广播等)由于其传递方向的单向 性,很容易造成信息传播的暴力。与之相反,网络文化是一种双向的文化,网络开辟了文化 交互式的传播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信息拥有者可随时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而一旦发布就可 能会有很多终端即时接收并提出反馈意见,形成信息的互动,实现了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直接 交流。这样人们就可以改变以往被动接受信息的不平等的文化暴力现象,文化将在这种交互 传播中得到升华。网络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促进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 主意识,有利于形成“教”与“学”双方的形成和谐的民主平等关系,一个相对自由、民主 平等、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正在形成。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三章 大学生学习概述 13 第三章第三章 大学生学习概述大学生学习概述 1 1 学习概述学习概述 提起大学生学习,首先要简要的介绍一下学习的概念。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 学习永远是人类重要的历史话题。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每个人都离不开学习。但 如果问起我们学习是什么,恐怕就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了。因为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现象, 涉及的范围广,层次不一,历来各个学派各个专家对学习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 中国大百科 全书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既包括通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获得知识技能, 也包括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经验。心理学中对学习定义是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 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从上世纪中期以来,心理学对学习理论的 研究,也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显著的推动了学习 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不管各个学派或者理论对学习的定义怎么变化,目前在教育视野内,对 学习的定义始终都强调了以下几点:1.学习是一种个体化和社会化的活动。学习的的主体可 以是人类个体,也可以是不同层级的团队、组织乃至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2.学习的内容是 获取客观经验,掌握知识和规律,并用来指导自身发展。3.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个体身心 获得发展,不断实现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这不仅是人类学习活动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类 创造力的最根本源泉 265。 随着人类研究的不断进步,学习理论也将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学习的概念也将随着 人类研究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得到完善和补充。 2 2 大学生学习特点概述大学生学习特点概述 按照我国的学制,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 1823 岁之间,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 期大学生在生理上基本发育成熟,身体机能趋于完善,身体进入生长稳定期,神经系统和大 脑发育渐趋成熟和健全;在心理方面,感觉和知觉、记忆力等达到最佳水平,尤其是思维的 独立性和批判性大大增强,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日益发展,思维的深度、广度显著提高, 个性心理品质在逐步趋于稳定。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三章 大学生学习概述 14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阶段学习或其他形式学习的显著特点。具体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性 众所周知,在我国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的学习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于刚刚跨过 高考独木桥走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无疑就要面临着学习的重大转变。 与中学教师的教学相比, 大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只讲难点和重点,剩下的内容就要由学生自己学习和掌握。因此 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少,仅仅去学习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因此,大学学习中自学在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学生根据自 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吸收消化知识。 2.专业性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依据社会需要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不同的专业方向具有着不同的专 业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考生从报考选择专业时起,就已经基本确定了专业方向。四年大学 学习都是围绕着专业来进行的,不同的专业要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而学生毕业后多半要从 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因而,大学学习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特点。 3.全面性 大学学习在限制专业性的同时也要求学习的全面性。这是社会对人才需求和学生个人需 求双重要求。当前科技飞速发展,导致了新的学科与知识不断涌现、学科交叉现象不断出现, 一门学科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满 足社会需要合格的人才,就必须利用各种机会去吸收各种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样对 学生而言,要想取得职业上的成功,仅仅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掌握更全面的 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创新性与应用性 相较于高中的几门课的基础学习而言,大学的课程往往多达几十门,大学不仅是传授专 门知识,更是一个研究知识的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