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摇臂轴支座铣36mm下端面夹具设计
29页 17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工艺过程卡片+5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丝杆.dwg
支座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0.doc
支座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00.doc
支座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10.doc
支座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20.doc
支座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30.doc
支座机械加工工序卡片20.doc
支座机械加工工序卡片30.doc
支座机械加工工序卡片40.doc
支座机械加工工序卡片50.doc
支座机械加工工序卡片60.doc
支座机械加工工序卡片70.doc
支座机械加工工序卡片80.doc
支座机械加工工序卡片90.doc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doc
气门摇臂轴支座毛坯图.dwg
气门摇臂轴支座铣36mm下端面夹具设计说明书.doc
气门摇臂轴支座零件图.dwg
铣36mm端面夹具装配图.dwg
铣床夹具体.dwg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1 前言………………………………………………………………………………………1
1.1 选题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1
1.2 课题背景知识 ……………………………………………………………2
1.2.1 零件作用…………………………………………………………………2
1.2.2 柴油机相关知识介绍……………………………………………………3
2 支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3
2.1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3
2.1.1 零件的作用………………………………………………………………3
2.1.2 零件的工艺分析…………………………………………………………4
2.1.3 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5
2.2 选择毛坯种类,绘制毛坯图……………………………………………………6
选择毛坯种类……………………………………………………………6
2.2.2 确定毛坯尺寸及机械加工总余量………………………………………7
2.2.3 设计毛坯图…………………………………………………………8
2.2.4 绘制毛坯图…………………………………………………………8
2.3 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9
2.3.1 粗基准的选择………………………………………………………9
2.3.2 精基准选择的原则…………………………………………………9
2.4 各表面的加工方法的选择……………………………………………………10
2.5 加工阶段的划分和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确定…………………………………11
2.6 工序的安排……………………………………………………………………12
2.7 工序的机床设备、工艺装备和辅助工具………………………………………13
2.8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14
2.9 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的确定…………………………………………………15
3 支座专用夹具的设计…………………………………………………………………22
3.1 半精铣36mm下端面夹具设计…………………………………………………22
3.1.1 确定定位方案,选择定位元件…………………………………………22
3.1.2 切削力及夹紧分析计算………………………………………………23
3.1.3 确定夹紧机构…………………………………………………………24
3.1.4 确定夹具体装置………………………………………………………24
3.1.5 绘制夹具总图…………………………………………………………24
4 结论……………………………………………………………………………29
5 参考文献 ………………………………………………………………………………31
致谢…………………………………………………………………………………………31
附录…………………………………………………………………………………………32
支座加工工艺及其夹具设计
摘 要:本设计是支座加工工艺及其夹具设计,主要任务是半精铣36mm下端面和钻Φ18孔、支座的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编写工序卡片。其零件为铸件,具有体积小,零件结构简单的特点,此零件的孔加工精度高于面,所以采用先面后孔的加工顺序,各工序夹具都采用专用夹具,其中在钻Φ18孔时,采用了液压夹紧,机构设计简单,方便且能满足要求。
关键词:加工工艺;工艺规程编制;夹具设计
The Design of Bear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Fixture
(Ori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Colleg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Abstract:This paper is designed for bear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fixture. The main task is to work out the half fine milling under 36mm,Φ18 holes, bearing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he rules of procedure, and write CARDS. Its parts are casting, which is small and of simple structure. Moreover, the components of the hole processing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rface, so the processing order of surface first is taken. The fixture special jig is adopted in each working procedure.,among which in a drill Φ18 holes, the hydraulic clamping is used, which is simple, convenient an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Keywords:Processing technology;Design of process flow;Design of clam
1 前言
选题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机械制造业不仅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研和国防等部门提供各种生产设备、仪器仪表和工具,而且为制造业包括机械制造业本身提供机械制造装备。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制造水平,主要取决于机械制造装备的先进程度。机床夹具设计是工艺装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设计过程中应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汲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再进行具体设计。而夹具的出现可靠地保证加工精度,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充分发挥和扩大机床的工艺性能。在此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填写工序卡片,工序卡片正确与否是关系整个生产过程的,而工艺规程的作用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是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工作的依据;是新建、扩建或改建机械制造厂的主要技术资料。
现代生产要求企业制造的产品品种经常更新换代,以适应市场激烈竞争,尽管国际生产研究协会的统计表明多品种生产的工件已占工件种类数的85%左右。然而目前,一般企业习惯采用传统的专用夹具,在一个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工厂中约拥有13000~15000套专用夹具。另一方面,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约隔4年就要更新80%左右的专业夹具,而夹具的实际磨损量只有大约15%左右,特别最近几年来柔性制造系统(FMS)、数控机床(NC)、加工中心(MC)和成组加工(GT)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和推广,使中小批生产的生产效率逐步趋近于大批量生产的水平。综上所述,现代生产对夹具提出了如下的新要求:(1)能迅速方便地装备新产品的投产以缩短生产准备周期;(2)能装夹一组相似性特征的零件。
目前,大批量生产正逐渐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业新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要求加工机床和夹具装备具有更好的柔性,以缩短生产准备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所以,按手动夹紧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而气动、液压夹紧等夹具正是适应这一生产模式的工装设备。它对缩短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周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为了适应这种生产模式,也把柔性制造系统作为开发新产品的有效手段,并将其作为机械制造业的主要发展。
1.2 课题背景知识
1.2.1 零件作用
本设计所设计的零件是1105柴油机中摇臂结合部的气门摇臂轴支座,它是柴油机上气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零件。直径为18mm的孔用来装配摇臂轴,轴的两端各安装一进、排气气门摇臂。直径为16mm的孔内装一个减压轴,用于降低汽缸内压力,便于启动柴油机。两孔间距56mm,可以保证减压轴在摇臂上打开气门,实现减压。两孔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和位置精度较高,工作时会和轴向配合工作,起到支撑的作用,直径11mm的孔用M10的螺杆与汽缸盖相连,直径3mm的孔用来排油,各部分尺寸零件图中详细标注。
1.2.2 柴油机相关知识介绍
简介柴油机是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柴油机属于压缩点火式发动机,它又常以主要发明者狄塞尔的名字被称为狄塞尔引擎。
柴油机在工作时,吸入柴油机气缸内的空气,因活塞的运动而受到较高程度的压缩,达到500~700℃的高温。然后将燃油以雾状喷入高温空气中,与高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自动着火燃烧。燃烧中释放的能量作用在活塞顶面上,推动活塞并通过连杆和曲轴转换为旋转的机械功。
柴油机可按不同特征分类:按转速分为高速、中速和低速柴油机;按燃烧室的型式分为直接喷射式、涡流室式和预燃室式柴油机等;按气缸进气方式分为增压和非增压柴油机;按气体压力作用方式分为单作用式、双作用式和对置活塞式柴油机等;按用途分为船用柴油机、机车柴油机等。
随着现代社会进程的加快,柴油机发挥的社会作用不可估量,特别是在社会工业化之后,柴油机作为动力内燃机的一种,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无处不在,工业、农业、汽车、船舶、公路工程、港口工程等,在这些领域里柴油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社会创造着巨大的效益。但是柴油机的污染排放也是一个不小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预示着人类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而高污染排放的柴油机必定不能满足人类的这一生活需求,所以现代的设计师们正在朝着设计出高效率,低排放,质量轻,生产简单的柴油机这一目标奋斗着,而这一目标也将越来越近。为了创造出更大的效益,设计出轻便,经久耐用,便于生产的气门摇臂轴支座这一零件是很有必要的。
柴油机具有热效率高的显著优点,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随着强化程度的提高,柴油机单位功率的重量也显著降低。为了节能,各国都在注重改善燃烧过程,研究燃用低质燃油和非石油制品燃料。此外,降低摩擦损失、广泛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并提高增压度、进一步轻量化、高速化、低油耗、低噪声和低污染,都是柴油机的重要发展方向[1]。
2 支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2.1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1.1 零件的作用
本设计所设计的零件是1105柴油机中摇臂结合部的气门摇臂轴支座,它是柴油机上气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零件。直径为18mm的孔用来装配摇臂轴,轴的两端各安装一进、排气气门摇臂。直径为16mm的孔内装一个减压轴,用于降低汽缸内压力,便于启动柴油机。两孔间距56mm,可以保证减压轴在摇臂上打开气门,实现减压。两孔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和位置精度较高,工作时会和轴向配合工作,起到支撑的作用,直径11mm的孔用M10的螺杆与汽缸盖相连,直径3mm的孔用来排油,各部分尺寸零件图中详细标注。 在毕业设计中,首先是对工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这样在加工工件就可以知道用什么机床加工,怎样加工,加工工艺装备及设备等,因此,工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在毕业设计中还用到了CAD制图和一些计算机软件,因为学的时间长了,因此在开始画图的时候有很多问题,而且不熟练,需参阅课本。但不久就能熟练的画了。CAD制图不管是现在,对以后工作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因此,这次毕业设计真正将以前所学的联系到实际应用中来了。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关于专用夹具的设计,因为机床夹具的设计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作为理论知识讲的,并没有亲自设计过,因此,在开始的设计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根据步骤一步一步的设计,画图,查阅各种关于专用夹具的设计资料,终于将它设计了出来,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在这之中我学到了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也懂得了很多东西,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一点更是重要,就是我能作为一个设计人员,设计一个零件,也因此,我了解了设计人员的思想,每一个零件,每件产品都是先设计出来,再加工的,因此,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一点不能马虎,每个步骤都必须有理有据,不是凭空捏造的。而且,各种标准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查阅大量资料,而且设计一个零件,需要花好长时间。亲自上阵后我才知道,做每件事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是要付出大量代价的。因此,我们也要用心去体会每个设计者的心思,这样才能像他们一样设计出好的作品。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对我来说有所收获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收获:
(1)能把以前所学的各种知识,综合的运用的这次设计中,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
(2)学会了参阅各种资料及查各种余量、切削用量等手册。
(3)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有些步骤,问题解决的方法不是很好,需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进一步改进。
(2)有些工艺路线制定的不是太好,而且余量、切削用量设计不是很精确,需在以后的实践中积累经验,进一步改进。
综上所述:这次的毕业设计对我以后的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我认识到,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必须做到认真、谨慎,时时处处细心。
参考文献
[1] 程绪琦.柴油机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57-260.
[2] 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23-124
[3] 邹 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8-100.
[4] 李益民.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12-13
[5] 赵如福.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公司,2008.140-145.
[6] 戴 曙.金属切削机床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31-235.
[7] 薛源顺.机床夹具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51-253.
[8] 杨叔子.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61-263.
[9] 崇 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3-24
[10] 余光国.机床夹具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89-192.
[11] 刘家仁.机械设计常用元件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76-180.
[12]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 第四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01-205.
[13] 张 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12-113.
[14] 刘朝儒.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5-73
[15] 吴 昊.切削用量简明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3
[16] 吴宗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6-58.
[17] 罗雨量.理论力学(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5.
[18] 孙桓.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8.
[19] 刘鸿文.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41-243.
[20] 刘延俊.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56-160.
[21] ChiuM L.An organizational view of design communication in design collaboration,Design studies,2002,23,187-210.
[22] He F,Han SA method and tool for human-human interaction and instant collaboration in cscw-based CAD,computers in dustry .57,2006,740-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