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古代货币量词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古代货币量词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古代货币量词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古代货币量词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古代货币量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量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相比于专书研究和断代研究,目前 关于汉语量词史的研究尚不充分。然而汉语量词数量庞大、系统复杂,直接进行 历时研究基本上不可能,但是从某专类入手对该系统内的量词作以。史 的探讨, 可以达到管窥量词发展史的目的。 论文选取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货币作为关注对象,立足于语言学的观 察视角选词、考证,通过对自先秦至清的大量文献语料的考察,完成了对货币量 词进行共时平面的描绘和历时层面的梳理。 论文建立在详实丰富的语料基础之上,按照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元明清三个时段分为三部分,在每一部分中对货币量词的语义、类系、计量性质 分别作了考察,基本上勾勒出了货币量词的发展态势和特点规律,以期对货币类 量词作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也希望能够为汉语量词史的研究提供基础性材料, 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货币量词发展 a n c i e n tc u 玳n c yc l a s s i 缸e rr e s e a r c h a b s 打a c t i kc l 鹳s 迈e fh 嬲t h es p e c i a ls t a t u si i lc h 硫班o s 翰r ys y s t e 札c 伽叩a r e dt 0 也e s t u d yo nc e r t a i nb ( o k s 锄d 由m a 妇ch i s t o r y ,c h i n e s ec l a s s 迈e rh i s t 0 巧i ss t md d t 咖d i e df m l y h o w e 懈;k 煅重u s eo ft h eh u g eq 删够a n dt l l ec o m p l e x $ s t e m ,i ti s i m p o 豁i b l et 0c o n ( i u c t st 1 1 es t i l d yo n 也ew h o l ec l 弱s i 五e rh i s t 0 巧d i i e c t l y ,b l i ti tc a n s e r v e sm ep u r p 0 s c 也a 土h a :v i n gav i e w o ft t l ec l 雒s m e rh i s t o 巧b yo 龇l i r d n g6 d ms o m e s p e c i 丘cc a t e g o 巧趾dd i $ c l l s s i n gh i 触a n yo nc l a s s 蚯c fi n 也i s 趼s t e m m t h e s i st a k e s 血ec 肼e n c yw 雠c hi sc l o s c l y 川谢mt h eh u m 趾s o c i e 锣硷 鹊也ea t t e n t i o no 场e c t nc h o o s e s 也ew o 匹d s 锄dd o e st h er e s e a r c ha b l s 鹊i i l 也e l i n 鲥s t i c so b 删o na 画e0 f 、,i 眠n 嘲洫职枷n gm 嬲s i v el i t e i a t i l r cl a n g u a g e m a t i 斑a l s 五的mp r e q i nt 0q i n g ,a l et 1 1 e s i sh 硒d e s 翻b c d 也ec u 玎i 锄c yc l 雒s i 丘e f 砌c h a r ea t 也es 锄e 血ea n d s t 忍i g h t 髓e d 也e m0 u ta c c o r d i l l gt 0 也e 缸a c ko f d e v c l o p m 朗t m 也e s i si sb u i l t0 n 也eb 弱i so f r i c hl 孤g u a g cm 删s ,d i v i d e di n 协伽髋p a r t s : p r e q i i lt 0h 距功阻碰e s ;w e ij i nn 趾b e id ) r n 硎器锄ds l l i gd y 龃s t i e s ;s o n 吕 g 锄d 魄d :删铺i i l 删p a 吒ai n 删o na b o u t 恤删c 、c l 弱s 是 锄d 础猢 u r e m e mn 砸玳h a v eb e e nd 0 粥,a n dg e n e 础y 也ec h 嬲l c t 嘶s t i c sa n dl a w s 硒 w e u 弱也ed e v e l o p m e n t 衄帕da :b 0 啦也e 伽球粼yc l a s s 舔e ri so 删【i n e d i k 也e s i si s w r i t 白e nw i t l lav i c 、t 0ac ( m l p r e h e 磷;i v e 锄ds y s 毫既n a t i c 跚虹吸蛾哆o ft 1 1 ec l 瑚- e | 1 c y c l a s s i 五e r sa n da l s 0h o l 啦;仕随啪即访d e 也e 向唧蜘衄a l 瑚矧a lf o rc h i n e s e k e yw o r ( b :c l l r r 朗c ) r c l a s s 语e r d e v e l o p m 册t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 相关数据库。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j 盈啦指导教师签名:隧_ 生 乒础年多月? 日弘一萝年6 月f 2 日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储虢讶军 加0 年多月g 日 绪论 用量词来表达数量是汉藏语系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所以量词在汉语中具有 极其特殊的地位。 一、量词研究现状 * l 、关于量词研究的历史回顾 从现存的文字资料来看,早在殷商时代我因即已出现量词。但是由予整个有 关汉语语法的研究毙较滞爱,所以量词研究趣趣步较晚。 学术界一般认为马建中的马氏文通( 1 8 9 8 ) 是首部开始全面研究汉语语 法、形成汉语语法学的重要著作。文通认识到了汉语中某类词语在计数表量 上的特殊功用丽开始关照量词,可以说马氏文通是汉语量词系统研究的溢觞。 然而凼于“文通是中国人引进西方语法学理论建构汉语转型语法学 的 ,所以在西方传统语法学的影响下,“马氏文通中,数词属于静字,量 词没有专门的术语,只是笼统称之为记数之别称,二者均来被独立出来。辨孕也 就是说,量词并未获得独立的词类身份,而只是作为名词的附庸出现。文通 之后的一系列语法论著,包括陈承泽的国文法草创( 1 9 2 2 ) 、黎锦熙的 新著 雪语文法( 1 9 2 4 ) 、杨树达的嵩等国文法( 熏9 3 0 ) 、昌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 ( 1 9 4 2 一1 9 4 4 ) 、以及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 1 9 5 5 _ ) 等都就量词遮汉藏 ! 语系独有的词类作了讨论,这些讨论在对汉语量词进行定性、分类等方面都做出 了一定贡献,不过量词依然没有定名,依然归属予名词。直到1 9 5 7 年豹暂羧 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简述,搿量词这一名称才得以确立;而1 9 6 6 年现代汉 语语法讲话出现以后,量词的独立的词类身份才为学术界所公认。 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汉语的量词研究开始了以断代史研究为主的时期。先 是出现了黄盛璋的两汉时代的量词( 1 9 6 1 ) ,然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刘世儒先 生的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 1 _ 9 6 5 ) 闯世。近年来不少硕士论文致力于量词的 断代研究,比如吉林大学叶晓庆的略论两汉量词的研究( 2 0 0 7 ) 、暨南大学藤 一圣的 量词的分类( 1 9 8 4 ) , 近两年来还出现了相当部分博、硕士论文,如长春理工大学乔会的( 儒林外 史) 量词研究( 2 0 0 7 ) 、贵州大学惠红军的 量词研究( 2 0 0 6 ) 、上 海师范大学时松华的祖堂集) 量词研究( 2 溺) 、辽宁;| 萃藏大学于冬梅的 蓦 氏春秋) 的量词研究( 2 0 0 6 ) 、山东师范大学徐慧文的 中的量词( 2 0 ) 等等。 2 、专类词汇名量词研究现状 ,主 这里所谓的“专类 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某一领域的一类事物,例如服 饰、建筑、饮食、交遥等等。 据查,对于专类事物词汇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可见的有浙江大学沈小仙的 古代官名的语言研究( 2 0 0 5 ) 、浙江大学朱习文的古天文词汇研究( 2 0 0 5 ) 、 华孛师藏大学藤华英的先秦汉语服馋词汇系统研究( 2 5 ) 、长春理工大学蘸 杨的中古汉语饮食词语研究( 2 0 0 3 ) 、首都师范大学吕源的殷墟甲骨文建筑 词汇初步研究( 2 0 0 6 ) 等。而进一步的关于专类事物量词的研究则少有人闯津, 所见的敏春芳、马有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中衣物量词铡释( 2 0 0 5 ) 、蹬鲻师范 大学张俊之的 秦汉简帛方剂文献数量词研究( 2 0 0 4 ) 也是将专类量词置于专 题研究的范围之内,并未见对该专类的量词进行全面总结与梳理。可见,专类事 。觅吉汉语研究,2 2 年,第3 期 。见吉汉语研究) ,2 0 0 0 年,第2 期 。见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5 年,第3 3 卷,第4 期 2 物的量词研究这一领域尚有较大的空白有待填补。 具体就货币量词词汇而言,这方面专门的研究尚未有人涉及。历来关于货币 量词的描述只是散见于断代或专书、专题的量词研究之中,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没有通论性、总结性的成果。而考察现今所见的为数不多的与货币相关的论文, 无论是从断代入手的华中师范大学王洪涌的先秦两汉商业词汇语义系统研 究( 2 0 0 6 ) ,还是从专书入手的华中师范大学刘敏芝的铲二拍一商业词汇研究 ( 2 0 0 0 ) 以及从文化入手的内蒙古大学刘慧彬的钱币词语的文化审视( 2 0 0 6 ) , 也都未曾论及货币的计量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涉及货币量词的研究中有相当 一部分将货币量词归入度量衡量词之中,当然这或许是由于在作者所研究的时代 或专书中,货币量词的确全部或者大部分借用了度量衡系统中的量词词汇,但是 不可否认,对于还有搿文靠、“贯力、“锭 等大量其它量词的货币来讲,这种归类 是不科学的。可见,对一个完整的类别来说,这种断代和专书、专题的研究必然 存在着以偏盖全的局限性,这势必会造成人们对于该专类在认识上的偏差甚至是 错误。正如苏新春先生所说:。实践证明,语言研究中过分强调共时与断代,会 大大限制人们对语言的认知与阐释。语言的特点与规律,总是在历史的纵向考察 中才会更清楚地凸现出来。刀回 二、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1 、研究对象及选题原因: 本文以古代货币量词为研究对象,兼论由货币泛化成“钱财一义的一类词语 的量词。需要阐明的是本文只讨论货币名量词,不涉及与货币相关的动量词;此 外,论文以货币专用量词为研究重点,对于其它非专用货币量词不作专门讨论, 仅列语例于附录,以供参考。 本文以专类量词的历时研究为对象旨在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在汉语 量词的研究方面,起步晚、历史短、底子薄,尤其。关于它的历史情况,现在我 们知道得还很不够 圆。当今的量词研究或致力于断代,或着眼于专书、专题, 通史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所以“对于汉语量词史的研究,是完全有必要的。一 。苏新春,汉语词汇研究需要开阔的视野与历史纵深感一 ,2 0 0 5 年,第2 5 卷,第6 期,第1 6 页 。即按照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各代检索文献资料。 4 赋、小说、戏剧等各种形式共计7 0 余部( 篇首) ,力求较为全面的反映货币量 词的覆盖率。选用的语料在语体色彩上又侧重于口语化语料,力求真实地反映货 币量词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实际的使用情况。另外,在语料的选用上论文还兼顾量 词所搭配名词的多样化,分别选用了“钱蓐、“银子一等通用赞币,“遁宝弦、 “毫子斗等专用货币、。“青蚨纾、搿自物劈等货币代称以及搿盘缠乃、搿赏钱一等 “钱财黟类词汇,| 以精全面反映货币量词的组合筢力。 需要指明的一点是,论文选词的角度是语言学的角度,收词标准是历代文献 资料中出现的语例,掰以对于扶历史学、考吉学、收藏投资学等角度出发两认为 是“单位量词弦的货币单位国,这里不与讨论。如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布币、刀 币、圜钱体系中用以诗值的搿斩气搿化气拜刃拶等,不在本论文的研究范露之内。 在行文结构上,以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等货币类别为经线,以上古( 先 秦两汉) 、中吉( 魏晋南j 艺赣隋唐) 、近吉( 宋元骧清) 三伞对段秀纬线,搿专彦 与通结合,“共时 与“历时相辅。通过对货币单位量词进行共时的描写 与历时的整合,总结货币类单位量词在类系、性质上的特点,把握中国古代货币 量词词汇系统风貌和发展变化脉络,从而探究古代汉语量词词汇系统的特点与发 展演变规律。 三、关于本文的历史分期和考察的时间范围 1 、历史分期 论文分为三部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该分期不是按照 汉语史的角度进行的分期。主要原因有以下凡点: 首先,专类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历史范畴,而货币的发展变化又与政治、 经济、文化的关系尤为密切,我们认为,就货币史而言,以历史角度进行时闻段 的划分比以汉语史的焦度划分更为合理。而在名量关系上,名词处于主导的制约 地位,量词处于从属地位,质量决定数量,所以即使论文是搿量词旁的研究, 我们也还是以“名词 为划分时段的标准。 其次,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学术界一直有争议孕,迄今为止没有定论。这样 。倒鲡:汉语丈词典:“新,古货蘸攀位。”鞘沫若孛警受藕;。羼豹臻钱以断为单毽气 拳毒要观点有玉力的四分法: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吕叔湘的两分法;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高本汉 的孤分法;太宙汉语、上蠢汉语、中荫汉语、近代汉语、老官话;太母展夹的五分法:上吉、中古、近古、 近代和现代。 以汉语史进行分段就不具备统一的标准。另外,按照王力先生在分期上“以语法 作为主要的根据”国的原则,我们可以认为词汇在汉语史范畴里并不居于主导地 位,换句话说就是,汉语史如何划分并不对词汇构成严格的制约,所以按照史学 的分期进行词汇研究具有可行性。 2 、考察的时间范围 由于采用了历史学的分期,所以论文所涉语料的时阅范围也以历史学上的概 念为准,即从有文献资料记载的殷商时期起,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请灭亡为 止,帮民黧( 1 9 1 2 ) 之翦的文献语料都属于论文的考察范匿。 o 重力,t 汉语变穰,恕寨t 中华书鼹,2 0 髓年舨,筹4 2 燹 6 第一章先秦两汉货币量词 先秦两汉时期的货币形式主要有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两类。实物货币是在货 币发展初级阶段,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行使货币职能的一类特殊商品,这一 时期的实物货币包括贝类、布类与玉类。金属货币是随着铸造技术的进步和贵金 属优势的凸现而出现的成熟的货币形制。这一时期的金属货币分为铜铸币和黄金 两类。 一、先秦两汉货币量词语义分析 ( 一) 实物货币量词词汇: l 、贝类货币( 朋、晋) 贝,即海贝。贝币以相对稀有、携带方便、坚固耐磨等优势而成为我国历史 上最早的货币。 贝币的计量单位有两个:朋、寻 朋 朋是上古贝币的量词单位,这一点在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 甲骨卜辞中既已经有关于朋的记载: 甲骨文合集一一四三八:“庚戌贞砀多女有贝朋” 而西周时期语料中有关“赐朋一的记载更是频频出现,据统计,西周金文中 “朋一作为计贝单位共出现7 1 次之多。 戌嗣子鼎:“丙午,王赏戌嗣子贝二十朋,在阑宗,用作父癸宝鼎” 作册矢令簋:“姜赏令贝十朋,臣十家,鬲百人。” 德方鼎:“成,王赐德贝廿朋,用作宝尊彝。” 小臣静卣:“唯十又三月,王宛芳京,小辰静即事,王赐贝五十朋。” 殷周金文集成九四五六:。矩伯庶人取瑾璋于裘卫,在八十朋。厥贮( 贯) 其舍田十田。” 陶斋吉金录:“癸巳王赐臣邑贝十朋,用作母癸尊彝” ( 殷文存:。侯赐中贝三朋,用作祖癸宝鼎。” 关于朋的具体指称的量,历来说法不一。 诗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7 郑玄笺:“古者货贝,五贝为朋。”孔疏:“五贝者,汉书食货志以为大贝、 壮贝、么贝、小贝、不成贝为五也。言为朋者,为小贝以上四种,各二贝为一朋。 而不成者不为朋。郑因经广解之,言有五种之贝,贝中以相与为朋,非总五贝为 一朋也。一 广韵登韵:“五贝日朋。书云:武王箕子之对,赐十朋也。” 汉书食货志下讲述王莽时期货币形制时也论及“朋0 “元龟岖冉长尺 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公龟九寸,直五百,为壮贝十朋。侯龟七 寸以上,直三百,为幺贝十朋。子龟五寸以上,直百,为小贝十朋。是为龟宝四 品。大贝四寸八分,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 朋,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 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一淮南子道应: “大贝百朋。刀俞木越平议:“古者实以二贝为一朋。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第1 6 2 页 8 古制一锊重六又三分之二两,即二十两为三锊。 说文金部:“锊,十 铢二十五分之十三也 周礼日:重三锊。北方以二十两为锊。一周 礼考工记冶氏:“重三锊。一郑玄注:膏玄谓许叔重说文解字云: 锊,锾也。今东莱称或以大半两为钧,十钧为环,环重六两大半两。锾锊似 同矣,则三锊为一斤四两。一这里的大半两即三分之二两。贾公彦疏:“云大半 两为钧者,凡数言大者皆三分之二为大,三分之一为少。以一两二十四铢十六铢 为大半两也。一 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我们可以证明。锊一为当时铜块( 铜饼、铜钣) 货币的计量单位: 智鼎铭:。用诞买兹五夫用百晋。 毛公鼎铭:q 取卅哥。骨 禽簋:。王易漏) 金百哥” 隧匝:“今大赦女( 汝) ,鞭女( 汝) 五百,罚女( 汝) 三百导一 扬铭:“取五普。” 据统计金文引得青铜器铭文释文引得中“哥( 锊) 一共见1 5 次,可见 “锊一在称重计量货币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2 、玉类货币量词词汇( 珏( 彀) 、工、双) 玉,即玉石。“殷时玉与贝皆货币也一 。“商时玉之用与贝同也力 。尚 书商书盘庚中:“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一孔颖达疏:“贝、玉是物之 最贵者。责其贪财,故举二物以言之。一玉因珍贵稀有而成为贝以外的另一早期 的货币形式。 玉的计量单位有:珏( 毂) 、工、双。 珏( 毂) 量相合在一起的双玉。又作“彀”。 说文珏部:“珏,二玉相合为一珏。 段注:左传正义日:“毂,仓 颉篇作珏。云双玉为珏,故字从双玉。力王国维认为“珏一与“朋一“二者于古 实为一字 ,只不过指称的物件不同。观堂集林说珏朋:“其用为货币,及服 。土国维,规堂林集三说珏朋: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第1 6 2 页。 国王国维,观堂林集三说珏朋)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第1 6 l 页。 9 御者,余意古制贝玉皆五枚为一系,合二系为一珏,若一朋。一国 战国国语鲁语上:“公说,行玉二十毂,乃免卫侯。” 战国左传庄公十八年:。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 皆赐玉五毂、马三匹,非礼也”( 杜预注:。双玉为彀”陆德明释文:“彀音角 字又作珏”) 工 量双玉。 说文工:“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与巫同义一。 说文珏部段 注:“按淮南书日:玉百工。注:二玉为一工,工与珏双声,百工即百珏也。 不言从二玉者,义在于形,形见于义也。” 汉淮南子卷十二:“于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于下之珍怪,得驺虞、鸡斯 之乘,玄玉百工,大贝百朋。” 双 量成对的玉。 穆天子传口卷二:“于是载玉万叟。”陈逢衡注:。万叟之复即古省蔓字。 战国国语晋语二:“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 3 、布类货币量词词汇( 端、两1 、匹、束) 盘 布,即麻、葛、丝、绢、绵一类织物。布类因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便于分 割、易于定制而具备成为货币的现实条件。我国的布帛历来都有定式,竹简 秦 律十八种金布律 有记载:。布,袤八尺,福( 幅) 广二尺五寸。力而“自汉以 后,都是以幅阔二尺二寸、长四十尺为匹。一 布类货币借用布帛的计量单位,其量词有端、两1 、匹、束。 端 布帛长度的计量单位。一端为两丈。 小尔雅广度:“倍丈谓之端,倍端 谓之两,倍两谓之疋。一周礼地官媒氏“入币纯帛无过五两一郑玄注:“五 两,十端也杂记日: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然则每端二丈。一贾 。王国维。观堂林集三说珏朋,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第1 6 2 页。 。成书时间至今尚无定论,所以这里不就文献时代作具体说明。 o1 9 7 5 年湖北云梦睡虎地l l 号墓发掘,共1 1 5 5 支秦代竹简 。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第1 6 8 页。 1 0 公彦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五两故十端也。力 西汉桓宽盐铁论力耕:“夫中国一端之缦,得匈奴累金之物一 东汉古诗十九首之十八:。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两1 “旧亦音l i 6 n g ,即匹。计量帛、锦等织物长度的单位。古代一两为四丈。 左 传昭公二十六年:“夏,齐侯将纳公,命无受鲁货,申丰从女贾,以币锦 二两,缚一如殡,适齐师。一杜预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所谓匹也。一 战国左传闽公二年:“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 西汉管子乘马:“无绢则用其布,经暴布百两当一镒,一镒之金,食百乘 之一宿静 匹 计量布帛等织物的长度单位。 说文亡部:“匹,四丈也。一段玉裁按: “四丈之上当有布帛二字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两。每两为一匹。长四丈。五 两则五匹为一束也。凡古言束帛者,皆此制。劳 居延汉简卷三:。白练。一匹,直一千四百” 西汉史记平准书:“边余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 西汉战国策秦策二:“因以文绣千匹,好女百人,遗义渠君。” 束 指布、帛五匹,一束布即五匹布。贾公彦疏周礼:“束者十端,每端丈八 尺,皆两端合卷,总为五匹,故云束帛也。一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加璧、乘马。一杜预注:搿五匹为束。一 。束刀常常和布帛等纺织品连用,用为量词。如 仪礼士昏礼:“纳征, 玄缣、束帛、俪皮,如纳吉礼一; 史记货殖列传:“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 已聘享诸侯。”所以,当“布一以一个标准单位的形式成为货币时,布帛量词“束一 也就具有了货币计量单位的性质。 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下:。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日:使我无故,得百 束布蝴 。缦:无文饰的缯帛。 o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o 白练:白色的熟绢。 西汉管子- 君臣下:“千里之内,束布之罚,一亩之赋,尽可知之。” 西汉礼记- 杂记下有云:“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 ( 二) 金属货币量词词汇: 随着商业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实物货币逐渐被更先进的金属货币所替代。一 方面,铜铸币在经历了布钱体系、刀币体系、圜钱体系和楚币体系多元化发展后 逐渐统一于圆形方孔的圜钱形制。另一方面,贵金属黄金也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1 、铜铸币类量词词汇 :( 锾、贯) 这一时期的金属铸币基本上都为铜币。此时的量词有两个:贯、锾 锾 锾,重量单位,具体重量一说为六两,一说为十一铢二十五分之十三。此外 据汉语大词典,还有一说为六两大半两。经典释文:“徐户关反,六两也, 郑及尔雅同。说文云:六锊也。锊,十一铢二十五分铢之十三也,马同。弦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锾者,率也;一率,十一铢,二十五分铢之十三 也。百锾为三斤。一 书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 - 墨 贝 一千文为一贯。说文:“钱贝之贯。从母、贝。一段玉裁注:“钱贝之母, 童 故其字从母、贝,会意也。彦汉书武帝纪:“初算缗钱一颜师古注引李斐日: “缗,丝也,以贯钱也。一贯千钱,出算二十也。一 西汉史记货殖列传:“子贷金钱千贯” 2 、金类货币量词( 镒、斤、两2 、钧、金、流、钣) 先秦两汉,尤其是两汉时期,黄金以贵金属的身份进入货币流通领域。史料 中关于“赐金一、“赏金一的例子十分常见。 镒 镒是我国古代黄金流通最主要的计量单位之一。一镒合二十两。一说二十 四两。国语晋语二:“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一韦昭注:“二十两为 镒。修 广韵质:。二十四两为镒。力 孟子公孙丑下:“陈臻问日:前日 。币:缯帛。 o 该时期铜铸币包括布币、刀币、圜钱三大体系。由于布币与刀币体系中被某些学者认同的单位“祈”、。刀 “化”缺乏作为量词的语言学依据,所以这里不作涉及所列。锾”、。贯”均为圜钱体系货币量词 1 2 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 赵岐注: “古者以一镒为一金,一镒是为二十四两也。一史记平准书:“及至秦中一国 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日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 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修 “镒 在史料中出现的频次很高; 战国韩非子说林下:。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 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镒焉靠 战国墨子号令:。又赏之黄金,人二镒。修 战国包山竹简一百一十一:。黄金十益一益四两。_ 西汉史记孟尝君列传:“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打 西汉战国策齐策:。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西汉韩诗外传:。大王使臣奉金百镒,愿请先生治河南接舆。并 斤 重量单位。与“镒 同,经常用来计量黄金。说文斤部:“斤,斫 木斧也。一段注:“此篆象形之下当有一日十六两也六字,乃与金部铢钧、部 两、禾部d ,合成五权。”隋书律历志上释。五权一:搿二十四铢为两。 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五权谨矣。一 集韵欣韵:“斤, 枣 、 权轻重之数。舛 战国墨子- 近敌祠:。有能捕告之者赏之黄金二十斤” 西汉战国策秦策:。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 尽” 西汉史记范雎菜泽列传:“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 辞谢不敢受。” 西汉管子事语:“民之能明于农事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两2 一两即二十四铢,是“斤刀的低一级单位。说文金部:“两,二十四铢 为一两。从叫。,平分也。一淮南子天文训有云:。十二粟而当一分, 十二分而当一铢,十二铢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铢为一两。一 回。益”为。镒”的古字 1 3 战国商君书去强第四: “金一两生于竟内,粟十二石死于竟外” 西汉史记淮南王传:“其非吏,他赎死金二斤八两。井 汉居延汉简:“不中程百里,罚金半两;遇百里至二百里;一两;遇二百 里:二两。” 钧 三十斤。 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 朝,然后听之。一郑玄注:搿三十斤日钧。一 由于“镒一和“斤 是衡量黄金货币的主要单位,而“钧刀只是在“斤的 基础上产生的上一级度量衡单位,所以,在度量黄金的角色中“钧并不多见, 它只是作为辅助性的量词出现。西周铭文中曾有记载: 敖簋:“而赐憨鲁敖金十钧” 金 先秦“一金一在量上和“一镒相等,即二十两。 史记平准书:“米 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一裴驷集解引璜日:“秦以一镒为一金,汉以一斤为一 金。挣战国策齐策一:“公孙闻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一高诱注:“二十 两为一金。一 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卫嗣君闻之,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靠 墨 战国庄子外物:“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 战国列子皇帝:誓言日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骨 汉时,“一金一为“一斤一。 文选班彪:“所愿不过一金。一李善注引韦昭 日:“一斤为一金。一 西汉史记卷三十四:“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 西汉战国策卷二十九:“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 掘君一 流 王莽新政时期,用以量银两。 类说:“银重八两为一流。弦 东汉汉书食货志下:。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 一流直千靠 。朱提,产于云南朱提山的一种优质白银 1 4 钣 饼状的金、银、铜块。 尔雅释器:。鲚金谓之钣。艿陆德明释文:矗本 亦作版。一郭璞注:搿 周礼日:祭五帝,即供金钣是也。正字通金 部:“钣,倾金银形似饼者。一周礼秋官职金:“则共其金版一郑玄注: “姘金谓之版。一 战国时楚国金币郢爰,是重量相对一致的版状黄金。这种版状的黄金在外形 和重量上都有定制,即以钣为单位来计量。西周金文中曾有记载: 卫鼎铭:“金一反。” 1 9 8 7 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市包山2 号战国大型楚墓的 包山楚简也有关于 钣金的记载:“不归钣于登人。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先秦两汉时期用以计量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的量词在 数量上相当。实物货币中用以计量布类的量词最多,玉类的量词次之,贝类的最 少。金属货币量词中计量金银的量词多于计量铜钱的量词。 表格l先秦两汉货币量词分布情况表 形制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 先 种类贝类玉类布类铜钱金银 秦 个数23 427 两1 1 1 1 1 1 6 6 7 2 2 2 2 1 1 1 1 3 8 8 9 汉 比例 5 0 5 0 二、先秦两汉货币量词类系分析 ( 一) 、自然单位量词 该时期的自然单位货币量词共计7 个,其中个体量词1 个:钣;集体量词6 个:朋、束、珏( 毂) 、工、双、贯。 集体单位量词在数量上占明显优势。 ( 二) 、度量衡量词 1 5 该时期度量衡类货币量词共计1 2 个,其中长度量词4 个:两l 、端、匹、 束;重量量词8 个:寻、镒、斤、金、两2 、钧、流、锾。 重量单位量词较长度单位量词更丰富。 表格2先秦两汉货币量词类系分析表 自然单位量词度量衡量词 先 个体量词集体量词长度 重量 秦 端、两1 、 两朋、柬、珏( 毂) 、 普、镒、斤、金、 钣匹、束 汉工、双、贯 两2 、钧、流、锾 三、先秦两汉货币量词计量性质分析 ( 一) 、计数 该时期,没有单纯用来计数的货币量词。 ( 二) 计长 该时期用来计算长度的量词有4 个:两l 、端、匹、束。均为布类货币量 词。 ( 三) 、计重 该时期用以计量货币重量的量词有8 个:哥、锾、镫、斤、两2 、金、钧、 流。其中用以计量实物货币( 贝币) 的量词计1 个,其余均用以计量金属货币, 包括计量铜钱的1 个和计量金银的6 个。 ( 四) 、计重 该时期没有单纯用以计重的货币量词。 ( 五) 、计数兼计形 该时期即计数又计形的量词共计6 个:朋、束、珏( 毂) 、工、双、贯。它 们一方面是定量的量词,有具体的数量内涵,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一定的形象功 能,兼以计形。 ( 六) 、计重兼计形 1 6 该时期计重兼计形的货币量词只有1 个:“钣。一方面它特用以版状货币, 另一方面有较为固定的重量值。 ( 七) 、计值 该时期没有用以计值的货币量词。 表格3先秦两汉货币量词计量性质分析表 计数计长计重计形计数兼计形计重兼计形计值 先 普、镒、 秦端、两朋、束、珏 斤、金、 两l1 、匹、|( 毂) 、工、钣| 钧、流、 汉束双、贯 两2 、锾 1 7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隋唐货币量词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货币在形制上依然为两类,即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 这一时期的实物货币主要为流通于云南地区的贝币和贯穿于该时期的布类货币。 一、魏晋南北朝隋唐货币量词语义分析 ( 一) 实物货币量词词汇: l 、贝类货币( 觅) 觅 唐代时南诏国行用贝币,“觅一为当地的贝币量词。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以缯帛及贝市易贝者大若指,十六枚为 一觅力 王忠 笺证:“觅,又作幂,蛮书卷八度量衡 条云:帛日幂,汉四尺五寸也。同书同卷交易条又云:本土不用钱以绵 帛幂数计之,云某物色直若干幂。是十六枚为一觅即贝与缯帛之比价” 2 、布类货币( 匹、端匹) 魏晋南北朝时期货币经济一度衰落,于是以谷帛为主要形式的实物货币再度 出现。而唐代由于通货紧缩,“沿袭了南北朝以来以绢帛为币的习俗货币流通 领域始终保持着钱帛兼行的局面。一 这时期的实物货币以“匹一、。端匹一计量。 匹 晋敦煌吐鲁番出土西晋木简:“泰始九年二月九日大女翟姜女买棺一 口,贾练廿匹” 晋三国志吴志- 孙休传注引襄阳记:“吴末,柑桔成,遂得绢数千 匹,家道殷足” 南朝后汉书高句骊传:。安帝诏日:自今以后,不与县官战斗而自以亲 附送生口者,皆与赎直,缣人四十匹,小口半之” 唐白居易卖炭翁:誓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o 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第1 6 4 页:。每遭战乱、灾荒之后,或当币 值混乱、货币贬值严重的时候,谷帛的货币作用就会显着地增强起来,这是秦汉以来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事 实o 审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第1 9 8 页 释义见前文由于各个时期均有沿袭前代且语义未发生改变的货币量词,凡前文曾出现的,后文不再赘 述,仅列语例 1 3 唐陆宣公奏议卷十二:“纳税之时,多配凌绢,往者纳绢一匹,当钱二 三百文,今者纳绢一匹,当钱一千五、六百文靠 端匹 计量布帛。 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五年:“悉罢诸道行营将士,共赐布帛 二十八万端匹。一胡三省注:“唐制:布帛六丈为端,四丈为匹。一 后晋旧唐书本纪:。出库钱五十万贯,令两常平仓收市布帛,每端匹于 旧估加十之一” 后晋旧唐书卷十六:“仍准旧例,赐钱物二十万四千九百六十端匹。靠 ( 二) 金属货币量词词汇: a 、铜钱:( 文、缗、贯、贯文、索l 、锾) 该时期一直沿用前代的钱制,直至唐时,废五铢而行通宝钱。 这一时期的铜钱类量词有6 个:文、缗、贯、贯文、索1 、锾 文 南北朝以来称钱一枚为一文。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校者,旋作独乐及盏,一个三文一 后晋旧唐书卷十九:“其所割一十五文钱,即当司仍旧收管升 梁宋书徐羡之传:“可以钱二十八文埋宅四角,可以免灾竹 害 唐张祜感归:“行却江南路几千,归来不把一文钱。” 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每斤价加收二文以充脚价 缗 一千文为一缗。 汉书武帝纪:“初算缗钱一。严师古注引李斐日:“缗, 丝也,以贯钱也。一贯千钱,出算二十也。一 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因墀国献五足兽,状如师子;玉钱千缗, 其形如环。霄 晋陈寿三国志卷五十七:。后据部曲应受三万缗,工王遂诈而受之” 后晋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罢郡,有钱千缗,寄卅帑 贯 一千文为一贯。 后晋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二:“澄枢至京师,又赐克宁庄一所、钱千贯、 1 9 粟麦二千石。” 北齐魏书列传第七十九:。可鸿胪卿,金乡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赐 钱一万贯。” 南朝粱殷芸殷芸小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贯文 唐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送路绢二匹,蒙顶茶二斤,钱两贯文,付 前路书状两封,别有手札。” 唐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要听道安讲者,每人纳钱一百贯文,方得听 讲一日” 后晋旧唐书李光弼传:。封绢布各三千疋、钱三千贯文分给将士一 索1 计以绳索穿的铜钱,每千文为一索。 唐李娃传:“其东肆长知生妙绝,乃醵钱二万索顾焉。 锾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埋蚕受祸:“至蚕月而桑多为虫食,叶一斤直一锾。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八:“福州贞元末,有村人卖一笼龟,其数十 三贩药人徐仲以五锾获之。靠 b 、金银:( 镒、斤、两2 、钱、分、秤、铤、笏、饼) 除了黄金,白银在这一时期也成为了主要的货币,唐末、五代时期,白银正 式进入流通领域。 这一时期计量金银的量词有9 个:镒、斤、两2 、钱、分、秤、铤、笏、饼 镒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 穆天子传卷二:。天子乃赐赤乌之人丌其墨秉四,黄金四十镒,贝带五 十,珠三百裹静 南朝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昭王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金 百镒。力 唐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 2 0 唐孟浩然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井 斤 晋搜神记卷三:“金五百斤,盛以青罂,覆以铜样,埋在堂屋。” 北魏洛阳伽蓝记:“乃赐钱五百万、金二百斤、银五百斤、锦绣宝玩之物 不可称数。” 北齐魏书古弼传:。杨玄小子文德,以黄金四十斤赂弼,弼受金一 南朝后汉书光武帝纪:“初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丹 唐吕岩七言:“一嚼永添千载寿,一九丹点一斤金。” 唐晋书苏峻传:“时官有布二十万匹,金银五千斤,钱亿万,绢数万匹。” 两2 五代开元天宝遗事:“后明皇旌其能;赐金百两及章服焉。” 北齐魏书- 侯景传:。若有得鹞送援军者,赏银百两。” 唐南史徐嗣徼传:“有诏送金五千两、银万两、绢万匹赐战士。” 唐隋书刑法志:“赎髡钳五岁刑笞二百者,金一斤十二两。” 秤 古量词。指十五斤。 小尔雅广衡:搿斤十谓之衡,衡有半谓之秤,秤 二谓之钧。一宋翔凤训纂:“旧注: 秤,十五斤;钧,三十斤。力 孔丛 量 。 子衡:“斤十谓之衡,衡有半谓之秤,秤二谓之钧。一 唐褚载吊秦叟:。市西楼店金千秤,渭北田园粟万钟。靠 铤 量块状金银。 六书故地理一:“铤,五金锻为条朴者,金日铤,木日 梃,竹日筵,皆取其长。一 唐北齐书陈元康传:。世宗于是亲征,既至而克,赏元康金百铤” 唐元宗答张说进白乌赋诏:“今赏卿金五挺,银十挺力 后晋旧唐书怀懿太子凑传:“乃于师文处得银五铤、绢八百匹。” 笏 量笏状金银。笏是古代臣子朝见时候所执的手板。释名释书契:“笏, 忽也。君有教命及所启白,则书其上,备忽忘也。一 礼记玉藻:“笏度二尺有 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力后发展为量词。 2 l 五代刘崇远金华子杂编:“众情危惧,共请主人,愿以白金十笏赎之力 饼 量饼状金银。引黄金一饼如果重量有定,那就可以是一种币制 南朝梁高僧传义解篇:“得璧大小三十二枚,黄金一饼。” 北朝北齐魏书陈矫传:“以金五饼授之” 唐韩僵咏浴:“岂知侍女帘帷外,剩取君王几饼金” 唐刘禹锡唐侍御寄游道林岳麓二寺诗并沈中丞姚员外所和见征继作: “恨无黄金千万饼,布地买取为丘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物货币量词的数量远远不及金属货币量词,前一时期 这两类货币量词分庭抗礼的局面被打破。实物货币量词中依然是布类货币量词最 多,贝类次之,而玉类货币量词业已消失。金属货币量词中计量铜钱的量词依然 不及计量金银的量词,但在比例上有所上升。 表格4魏晋南北朝隋唐货币量词分布情况表 形制实物货币金属货币 纸币 先 种类贝类布类玉类铜钱金银 秦 个数120 6 9 两| 5 5 6 1 1 1 l 03 3 3 3 5 0 汉 比例 1 6 6 7 8 3 3 3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货币量词类系分析 ( 一) 、自然单位量词 该时期的自然单位量词共计8 个,其中个体量词3 个:文、铤、笏;集体量 词5 个:觅、缗、贯、贯文、索1 。沿用前代的自然单位量词共计1 个:贯;新 生的自然单位量词共计7 个:文、铤、笏、觅、缗、贯文、索l ( 二) 、度量衡量词 。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l 舳页 该时期的度量衡量词共计9 个,其中长度量词两个:匹、端匹:重量量词7 个:镒、斤、两2 、锾、厘、毫、秤。沿用前代的量词共计5 个:匹、镒、斤、 两2 、锾;新生的共计4 个:端匹、厘、毫、秤 表格5魏晋南北朝隋唐货币量词类系分析表 魏 亚 自然单位量词度量衡量词 臼 南个体量词集体量词长度重量 北 朝 觅、缗、贯、贯文、镒、斤、两2 、锾、 隋文、铤、笏匹、端匹 唐 索l厘、毫、秤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货币量词计量性质分析 ( 一) 、计数 该时期,出现了用来单纯计数的货币量词,共计2 个:文、觅。 ( 二) 计长 该时期计长度的货币量词共计2 个:匹、端匹,较前代在数量上有所减少。 ( 二) 、计重 该时期用以计量货币重量的量词共计7 个:镒、斤、两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