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协作学习实践研究.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协作学习实践研究.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协作学习实践研究.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协作学习实践研究.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协作学习实践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摘要一i a b s t r a c t i i i 第1 章绪论_ 1 1 1 研究背景1 1 2 研究内容2 1 3 研究目标和方法2 1 4 研究意义3 1 5 论文结构4 第2 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5 2 1 协作学习及国内外协作学习研究现状5 2 2 信息技术课程概述1 1 第3 章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协作学习开展现状研究。1 3 3 1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 3 3 2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协作学习的优势分析。l7 第4 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协作学习模型的设计1 9 4 1 信息技术课程协作学习模型设计1 9 4 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协作学习模型的构建。2 3 4 3 协作学习平台的构建2 7 第5 章实验实施与评价总结2 9 5 1 信息技术课程协作学习教学实施。2 9 5 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协作学习模型的修改与完善3 2 第6 章反思与展望一3 5 6 1 研究结论3 5 6 2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3 5 6 3 后续研究工作3 5 参考文献3 7 附j 素4 l 致谢4 5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4 7 摘要 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协作学习实践研究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冯建英 指导教师涂涛教授 摘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 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它对我 们的时代要求是要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观察和调查研究发现,社会成员 已经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严重的现象,例如亲子关系紧张,亲朋关系淡漠等等。 究其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人们之间缺乏沟通、疏于联系。因此,要解决这 些问题首先需要社会成员选择新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 求,而信息技术则可以为大家提供方便的支持手段和协作的空间。 信息技术课程有着独特的学科特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现实的教学 需求。因此,教学方式的重新构建已成为有效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迫切要求。 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随着计 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 习。国内外协作学习领域的研究日趋高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协 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还不够成熟。鉴于此,笔者试图在以 往的研究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适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协作学习模式,以期能 够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本研究共六章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协作学习这一领域的研究 现状分析;二是调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协作学习方式的应用现状; 三是构建协作学习模型并进行教学尝试。其中第一章为研究背景,主要介绍了本 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章为理论依据, 对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作了界定;第三章为需求调研,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 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总结;第四章为模型构建, 依据协作学习的基本原则构建协作学习的模型;第五章为教学实践,选择案例学 校进行教学实践;第六章为总结反思,对论文中建构的模型、平台及整篇论文进 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关键字: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协作学习;s h a r ep o i n t a b s t r a c t p r a c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o nc o o p e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 b a s e do n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c u r r i c u l u m e d u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f e n gj i a n y i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t ut a o a b s t r a c t 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i st h eb i gt r e n do ft h ew o r l d se c o n o m i ca n d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m u l t i m e d i aa n dn e t w o r kt e c h n o l o g ya st h ec o r eo f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h a sb e c o m e t h eh u m a na b i l i t yt od e v e l o pc r e a t i v et o o l s t o d a y ss o c i e t yi sa ni n f o r m a t i o n a ls o c i e t y o u rc u r r e n tr e q u i r e m e n ti st ol e a r nh o wt oc o m m u n i c a t ew i t ho t h e r s o b s e r v a t i o n sa n d r e s e a r c hf o u n dt h a ts o c i a lm e m b e r sh a v es h o w e das e r i o u sp h e n o m e n o ni ns o m ew a y s , s u c ha sp a r e n t - c h i l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n e r v o u s ,r e l a t i v e sa n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n d i f f e r e n c e ,e t c 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c a u s e s o ft h ep r o b l e m s w ef o u n di t m a i n l yl i e s i n t h el a c k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m o n gp e o p l e t h e r e f o r e ,f i r s t l yi t sn e e ds o c i a lm e m b e r sc h o o s en e w a p p r o a c h t o l e a r n i n g t os o l v et h e s e p r o b l e m s ,c o o p e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 t o a d a p t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o f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 a ls o c i e t y 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m a yp r o v i d ey o u w i t hc o n v e n i e n ts u p p o r t sa n d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s p a c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c u r r i c u l u mh a st h e u n i q u e a c a d e m i cf e a t u r e s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e a c h i n gm o d ec a n ts a t i s f yt h er e a l i t yd e m a n do ft e a c h i n g t h e r e f o r e , c o n s t r u c t i n gan e wt e a c h i n gw a yh a sb e c o m et h eu r g e n tr e q u i r e m e n tt oi m p l e m e n tt h e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t e a c h i n ge f f e c t i v e l y c o o p e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i saf o r mo fl e a r n i n gw h i c ho r g a n i z e db yat e a c h e rt h r o u g h g r o u p s o rt e a m s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m p u t e ra n di n t e m e tt e c h n o l o g y ,i t a p p e a r e dt w ok i n do ff o r m sn a m e dc o m p u t e rs u p p o r t e dc o o p e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a n d c o o p e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u n d e rn e t w o r ke n v i r o n m e n t r e s e a r c hi nt h ef i e l do fd o m e s t i ca n d f o r e i g nc o o p e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i n c r e a s i n g l yh i g h ,a n dh a v ea c h i e v e ds o m er e s u l t s ! h o w e v e r c o o p e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t e a c h i n gi nj u n i o rm i d d l es c h o o l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a p p l i c a t i o ns t u d i e si s n tm a t u r ee n o u g h i nv i e wo ft h i s t h ea u t h o rt r i e st oe x p l o r ea s e t o fs u i t a b l ef o rju n i o rm i d d l es c h o o l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c o u r s et e a c h i n ga n d c o o p e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m o d eo nt h eb a s i so fp a s tr e s e a r c h ,a n de x p e c tt o f u r t h e r 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p r o m o t i o n 1 1 1 t h i sp a p e ri sc o m p o s e do fs i xc h a p t e r s c o n t e n tw h i c hc a nb ep a r t e dm a i n l yt h r e e a s p e c t s :t h ef i r s to n ei st h es t a t u sa n a l y s i so fc o o p e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r e s e a r c h ;s e c o n di s 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j u n i o rm i d d l es c h o o l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c u r r i c u l u mt e a c h i n g s t a t u sa n d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c o o p e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w a y s :t h el a s t o n ei st ob u i l dc o o p e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m o d e la n dt e a c h i n ga n dh a v ea t r y a m o n gt h e mt h e f i r s t c h a p t e ri s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r e s e a r c h ,i t 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r e s e a r c h b a c k g r o u n d ,r e s e a r c hp u r p o s ea n dm e a n i n g ,a n dt h et h o u g h t sa n dm e t h o d s ;t h es e c o n d c h a p t e ra st h et h e o r yb a s i st ot h er e l a t e dc o n c e p t si n v o l v e dd e f i n e d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s t h ed e m a n dr e s e a r c ho f ju n i o rh i g hs c h o o l ,i n c l u d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c u r r i c u l u m t e a c h i n g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t oc a r r yo n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i n t e r v i e w ,a n dt h ed a t a s t a t i s t i c sa n da n a l y s i sa n ds u m m a r y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i sm o d e lb u i l d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t h em o d e lo fc o o p e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b a s i c p r i n c i p l eo fc o o p e r a t i v e l e a r n i n g ;t h ef i f t hc h a p t e ri s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c h o o s ec a s es c h o o l st op r a c t i c e ;t h e s i x t hc h a p t e ri ss u ma n dr e f l e c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n gm o d e lf o rp a p e r ,p l a t f o r ma n dt h e w h o l et h e s i sa r es u m m a r i z e d a n dp u tf o r w a r dt h e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p l a n k e y w o r d s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c u r r i c u l u m ; c o o p e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 ;s h a r ep o i n t i v 第1 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 1 1 1 社会呼唤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1 章绪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 信息技术己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各 个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一现象也延伸到了教育领域。信息化渗透到教育领域, 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信息社会对我们的时代要求是要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当今,社会成 员已经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严重的现象,例如亲子关系紧张,亲朋关系淡漠等等。 究其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人们之间缺乏沟通、疏于联系。因此,要解决这 些问题首先需要社会成员选择新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 求,而信息技术就可以为大家提供支持手段和协作的空间n 。 透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脉络,信息技术的概念对我们已然不再陌生, 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当中也不再是一个新名词。然而,信息技术课程, 一门不同于传统学科的课程,它的教学方式大部分仍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 忽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模式中。因此,教学方式的重新构建己成为有效实施信 息技术教育的迫切要求。 1 1 2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全球一体化是2 1 世纪的重要特征之一。国与国之间、各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 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日渐提高。因此,学会合作,学会共处成为当今社会新的非 常重要的教育命题。 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是时代要求我们具备的基本素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会成为我们的主流学习方式。国际2 1 世纪教育委员会曾于1 9 9 6 年做了学习一 一内在的财富的报告。报告指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是信息时代学习的四大支柱。其中的学会共处就是指与人协作的能力隍1 。 2 0 0 1 年教育部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这预示着我国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做了基本的规范和质量要 求。其中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1 赵叮心信息技术课程的协作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2 0 0 8 2 中华人民共和困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试行)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1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2 0 0 1 年6 月 i q 雨,:学彤! i 。等:17 7 论艾 做了基本的要求b 。纲要对信息技术课程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和规划,这里不再赘述。 1 1 3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迫切要求改进教学方法 自2 0 0 0 年把计算机课( 或称电脑课) 更名为信息技术课,课程的培养目标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的改变是否同样改变了实践中的课程 教学呢? 现有的研究表明课堂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存 在很多问题,例如,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课时安排的关注较少,学校对信息技术 课程及任课教师都不太重视,再加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各异,导致学生 在信息技术上掌握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信息技术课程有着其它学科所没有的课程特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迎合本 课程的特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学生的年龄多在 1 2 1 5 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日益加强,思维的灵活 性比较显著,并且有较强的求知欲,容易接受新事物等特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来进行优化教学h 。 1 2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初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协作学习平台为支撑,借助互联 网,在课堂管理员的参与下,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研究探 索出一种适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协作学习策略。迎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践探索出一套可行且比较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协作教 学模式。 本研究的准备阶段需要对初中学生,信息技术老师做一次深入的调查访谈, 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认识信息技术教师 对课程的教学规划和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本人作为课程的管理员, 配合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协作管理课程,记录教学过程。概括起来,本研究的主 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 国内外协作学习研究现状分析 2 信息技术课程协作学习模型的构建 3 信息技术课程协作学习模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1 3 研究目标和方法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试图构建 信息技术课程的协作学习模型,并进行教学实践应用。 4 j 李艺。牵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与创新 m 北京:高等教育f j 版社,2 0 0 3 2 第1 千绪论 1 3 1 研究目标 本研究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章教学,探索协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应 用模式,重点研究协作主题的设计,协作环境的创设,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协 作学习活动的展开以及协作学习活动的评价等。旨在研究总结出一种可行有效的 协作学习模式,从而能在以后的教学应用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并进一步增强 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1 3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 1 )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近十年专业杂志和相关著作的梳理,了解本研究领 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寻找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2 )问卷调查、访谈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调查搜集研究过 程中的相关信息。 ( 3 )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主要通过感觉器官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的行 为表现,为研究课题提供感性材料。 1 4 研究意义 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协作学习使得协作学习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扩充。首先, 教师和学生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协作的范围可以从自己扩充到班际甚至是校际之 间的协作。讲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和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学生都可能在这个协作圈 内进行协作交流,从而能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多种经验。 其次,由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协作活动的参与者不能脱离一定的协作平台而 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后台管理设备的辅助和支持,能 够保障协作学习活动过程的可控性3 。如此以来,能极大的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和分享。 信息技术课程,其任务并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 以致用的职业技术培训,最主要的任务是在这个介入互联网信息的初级和敏感的 年龄阶段,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 解决问题的能力【6 1 。因此,有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协作学习领域的研究多针对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的网 络协作研究内容比较全面而系统,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但是,调查研究发 现,网络协作学习活动还没有全面进入课堂教学中去,这方面的系统研究也较少。 我们期望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协作教学的应用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 f 5 】林高峰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探索【j 】教育信息化2 0 0 4 ( 1 0 ) 【6 】戴祯杰,周敦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 a i 广西计算机学会2 0 0 4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1 2 0 0 4 3 两雨,i 学硕 :掌1 芦论文 果,将开放、协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融入其中,构建网络环境下中学信息技术 课程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尝试围绕信息技术课程的协作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 5 论文结构 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协作学习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二 是调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协作学习方式的应用现状;三是构建协作 学习模型并进行教学尝试。全文共分为六章,分别如下: 第一章为研究背景,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为理论依据,对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作了界定。 第三章为需求调研,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并 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总结。 第四章为模型构建,依据协作学习的基本原则构建协作学习的模型。 第五章为教学实践,选择案例学校进行教学实践。 第六章为总结反思,对论文中建构的模型、平台及整篇论文进行了总结,并 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4 筇! 幸相x 醪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第2 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2 1协作学习及国内外协作学习研究现状 2 1 1 协作学习的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1 协作学习的基本概念 协作学习( c o o p e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 ) 简称c l ,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 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口3 。小组成员是协作学习的最基本要素。在具体的协作学习 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搜索到的学习资源与其他成员进行分享。同时,学 生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协商和讨论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以达到最终的协作学习 目标。学生之间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很有帮助【8 1 。令 外,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起 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和网络环境 下的协作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c o m p u t e r - s u p p o r t e d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l e a r n i n g ) 简称c s c l ,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支持和辅助协作学习。在协作学习 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环境中,协作学习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传统的 教室环境无法开展的学习形式 9 1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指由计算机网络提供协 作学习的环境,通过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协同学习。网络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 程中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成员通 过讨论、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l o j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实质上是计算 机支持协作学习的一部分,但是目前,网络学习发展日趋高涨,若在信息技术课 程中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能帮助学生提高多方面的 能力。 2 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协作学习过程通常有四个基本的要素,它们分别是协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以及协作学习环境1 1 1 1 。 ( 1 ) 协作学习小组 协作小组是构建协作学习活动最基本的要素。小组划分方式的不同会直接影 7 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 j 中国电化教育,2 0 0 0 ( 1 0 ) 8 何克抗等著教学系统设计 m 北京帅范大学出版社,2 0 0 2 9 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 m 人民教育 f ;版社,2 0 0 3 1 0 张建伟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设计 j 中国电化教育,2 0 0 3 ( 9 ) 1 1 王春蕾协作学习策略初探u 中国电化教育,2 0 0 2 ( 8 ) f 啊。雨,j 号: 1 91i 字:f i 沦艾 响协作学习的效果。研究总结出协作小组有以下主要特征: a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指的是小组内部成员在性别、学习兴趣、 学习风格、学习成绩等方面有个体差异,从而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互助学习。组 间同质,是指各小组之间学生的水平分布大体相当,从而使小组之间具有相当的 竞争性和可比性。 b 任务驱动、明确分工。任务驱动法是协作学习的主要学习方法之一,这种 方法有利于小组成员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明确分工的目的是要求小 组成员共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避免出现懒散学生“搭顺车 的现象。 c 角色互换、公平竞争。互换角色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小组内 部及小组之间形成协作与竞争的氛围。 d 灵活学习、评价多样。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注重组内与组间互评,教 师评价结合学生自评,个人成绩结合小组总分综合评价的方法,从而呈现评价机 制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 2 ) 小组成员 协作小组的小组成员是指按照某种分配策略分配到各小组的学生。小组成员 的分配一般采用互补的形式,有利于协作目标的顺利完成,提高小组的协作学习 效率。 ( 3 )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引导作用,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协作 学习任务。 ( 4 ) 协作学习环境 协作学习的环境主要包括空间环境、资源环境和组织环境。其中空间环境是 指协作学习的活动场所;资源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时需要的学习资源,如图书资料、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资源等;而组织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活动的组织结构和构成成 分12 | 。 本研究所采用的是基于网络课堂的协作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学生一人一 机,教室运用多媒体屏幕实施广播教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展开协作 学习活动,并能有效控制整个教学过程。 3 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在以往研究的过程中,迪伦伯格等人提出有五种学习理论可运用在协作学习 中。这五种理论分别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动机激发理论、认 1 2 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玎 电化教育研究,2 0 0 2 ( 4 ) 1 3 黄荣怀c s c l 的理论与方法 j 电化教育研究,1 9 9 9 ( 6 ) 6 , 勇2 币幸1 1 关够念零定,上硼i 0 耋 知发展论及认知分享理论”。 ( 1 )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理论中的建构主义是继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才逐步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因此,从本质上讲,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延伸,持这 一观点的人们关注个体认知发展的关键原因。建构主义者强调人的学习是通过与 其他人的交流而实现的h4 | 。社会建构主义者非常注重个体间互助学习相对于个体 单独学习的优势。他们认为个体间的互助学习更为有效。 ( 2 ) 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活动和个体的认知发展是社会文化理论研究的重点所在。社会文化理论 强调个体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每个正常的人既有自然属性,也 有社会属性,因此,既要关注人们学习的个性心理特征,同时也要关注相应的社 会因素,例如文化、历史等因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告诉我们,每 一个体内部的认知变化将会映射到由其社会活动导致的结果上。维果斯基认为, 个体的心理功能首先是受外在文化的调节,而后才逐渐内化为个体的知识n ”。 ( 3 ) 动机激发论 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学习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因素。内 在动机激发论强调,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为达成学习目标而做出努力程度的重要标 志。该理论的倡导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学习过程中与同伴的不断交流而 产生的。研究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 机制是激发学习者学 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手段,而这种“利益共同体 可以通过协作小组共同实现n “。 ( 4 ) 认知发展论 认知发展论的观点强调儿童的个体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在与同伴相互学 习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认知发展论的倡导者维果斯基曾认为人的心理不是天然 形成的,而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在“最近发展区理 论中验证了这一点。 ( 5 ) 认知分享理论 认知分享理论特别强调学习情境对学习活动的作用,该理论将学习情境分为 物理性情境和社会性情境两种“。上文提到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都 属于物理性环境,而认知分享理论则属于社会性情境,这种情境可能会直接导致 协作学习活动的产生。知识是个体在与社会性环境和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 1 4 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j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j 教育传播与技术,1 9 9 6 ( 3 ) 1 5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j 学科教育,1 9 9 8 ( 3 ) 1 6 查存梁论教育模式建构:j 教育研究,1 9 9 7 ( 6 ) 1 7 乔爱玲,土南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及相关研究 j 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 0 0 9 ( 5 ) 两南,:学硕t + 学位论艾 的,而社会性环境尤为重要。 2 1 2 国内外协作学习研究现状 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变革和重组,促进了生产 关系的重大变化,随之迎来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社会上各个行业都逐渐行成了 相互依存、竞争协作的发展趋势。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越来越要求人们需要在 各尽其职的基础上通力协作才能担当更重的社会责任,完成一系列繁杂的工作和 社会任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需要人们积极地进行协作与交流。事实证明通 过大家主动地协作与交流,一方面能减缓人们内心的焦虑和孤独感,另一方面, 大家的通力配合,各种思想的碰撞和聚合更有助于完成和优化工作任务。因此, 协作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人们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协作学习因此而问世。计算机 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协作学习的展开提供了方便的技术支持,使得协作学 习朝着更方便、简易、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1 国外协作学习研究现状 协作学习是2 0 世纪6 0 年代末、7 0 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在国外,协作学习 领域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且遍布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日本 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协作学习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模式。在国 外,有不少大学以及培训机构专门组织、培训协作教师以推进协作学习模式的展 开。例如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俄罗斯联邦克拉斯诺亚斯克教师进修学院等等e l s 。 以往的许多研究表明,协作学习能非常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率,并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协作学习和掌握学习一起被美国人誉为当代最受欢迎的两种教学策略。近年 来国外对协作学习的研究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 步,并且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支撑平台。国外比较有名且有 特色的协作学习平台如表2 - 1 所示: 1 8 薛明霞网络环境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协作学习的研究 d 首都师范大学,2 0 0 8 8 钨! 亭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表2 - 1 国外主要协作学习研究成果 系统名称来源系统主要功能 w e b c t 协作学习系统哥伦比大学会议系统,在线聊大,小组项目组 织,学生自我评价,成绩管理 v i r t u a l - u 系统加拿大s i m o nf r a s e 大学系统可允许学生在协作小组中进 行角色扮演 w i s h 系统p e n n s y l v a n i a 州立大学 ( w e b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s e r v i c e s h e a d q u a r t e r s ) 系统,主要有课堂 监控管理、电子通信、课程公告、 电子白板、音频系统、邮件列表等 系统模块 l u v i t 第四代远程教育系统( l u n d u n i v e r s it yv i r t u a l i n t e r a c t i v et 0 0 1 ) 它的主要功能 有:电子邮件、学习论坛、聊天室、 视频会议、个入主页、邮件发送等 课堂先锋网络教学平台挪威f o r n t e 公司c l a s sf o r n t e r 平台提供了4 0 多个 模块,可以实现多人合作学习所需 的一系列功能 p r e p 写作工具c a r n e g i em e ll o n 大学p r e p 使用两维的文本表格,类似于 展开的表单,学习者在此平台上可 以独立工作。学习者可以对文本进 行评论、重写或编辑。经实验证明, p r e p 在处理小文本结果的写作问 题很有用,而对于大文档结构的问 题上应用面较小 经研究实践论证,国外的协作教学平台一般功能比较强大,内容也较完善, 并能支持协作学习的众多功能,但也存在一些其他突出的问题。例如,平台缺乏 操作的系统性和智能性,而且界面的管理也比较粗糙等等。 2 国内协作学习研究现状 国内的协作学习是由国外引进的,所以,相比国外的研究还有一定的差距。 9 两雨尺学倾f 。掌位论艾 笔者登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叫n k i 系列数据库,以“协作学习 为关键词,将 时间设置为从1 9 7 9 到2 0 1 0 年进行检索,共检索出7 0 9 篇论文,其中被中国期刊 全文数据库收录5 9 2 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 0 1 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4 篇,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1 2 篇;以“网络协作学习 为关键词,共检索出1 0 9 篇论文, 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8 7 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 2 篇。从所查阅到 的文献中可以看出,计算机支持的网络协作学习是信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国内,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还处于探究阶段。但在业内工作者的努力下,协作 学习方面的研究势态渐涨,并且开发出了一系列比较优秀的网络教学平台,如表 2 2 所示: 表2 2 国内典型的协作学习研究成果 系统名称系统功能 金海航数字学习系统该系统可以支持文字交互、电子白板、语音交互等功能, 而且还可以支持小组讨论,方便交流学习 方正校园解决方案 它是采用i n t e r n e t 技术,配备多媒体软硬件的现代化教 学管理方案。利用该方案,学习者可通过局域网实现网络 搜索、网络讨论、网上会话等功能 vc l a s s 系统 是目前国内开发的一套教学支持平台。它包括网上课程管 理系统和资源开发系统等几部分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的协作学习系统和教学支撑平台,只是部分能够支 持语音交流和小组讨论等功能,并不广泛的支持协作学习。而国外的协作教学平 台一般功能比较强大,内容也较完善,并能支持很多协作功能,但也存在一些其 他突出的问题。例如,协作学习平台缺乏操作上的系统性,而且界面的管理也比 较粗糙等等。而作为一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协作学习平台,应该是一个真正 全面支持协作学习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提供学习风格测量、协作分组、学习、 交流合作、学习效果评估和协作绩效评估等众多功能口引。 我国是在2 0 世纪末才开始出现协作学习领域的相关的研究与实验。国务院关 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特别指出:“鼓励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 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啪,。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协作学习领域的研 究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但是总的来说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而且研究者的研究 1 9 左明章关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应用模式的构建 j 电化教育研究,2 0 0 1 ( 3 ) 2 0 王坦合作学习导论 m 科学教育i l 版社,1 9 9 4 1 0 笫! 审秆i 关移忿界定技硎, f i e 。z f - 述 过程缺乏和一线教师的沟通合作。 2 2 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2 2 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 和质量要求。2 0 0 1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提出以及1 8 种课程实 验稿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新课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诸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简略表述如下: ( 1 ) 新课标新在三维课程目标上。这三维目标是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新的三维课程目标不但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 能的传授与培养,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和学习态度心1 | 。 ( 2 ) 新课标新在教与学的方式上。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主要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理念提倡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在学 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穿插讲解、讨论交流等不同的教学方式。 ( 3 ) 新课标新在教学内容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科学发展的进度,调整教 学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悟。 ( 4 ) 新课标新在科学价值观上。在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相结合的社会背景下要求 和培养学生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价值观。 2 2 2 信息技术课程特征 1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但是课程标准的提出, 引导信息技术教学朝着科学、规范、整体和有序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的主 要特点有: 时代性: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信息技术学科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 迅猛发展而不断发展。 科学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