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学生生命发展视阈下的学生文化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学生生命发展视阈下的学生文化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学生生命发展视阈下的学生文化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学生生命发展视阈下的学生文化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学生生命发展视阈下的学生文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从儿童世界过渡到成人世界的阶段性产物,它对学生的 社会化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学生文化为学生生命的发展提供了一利民主、和 谐、融洽的人际氛围和环境,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了学生的精神生命。 但是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大众文化的冲击,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特 点,学生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异化了学生的生命, 压抑了学生生命的活力,扭曲了学生生命的发展。因此,本论文从学生生命发展 的视闽出发,针对学生交往、学习、娱乐中的学生生命异化的现象进行描述,并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最后完善学生文化,希望通过构建一种生命教育理 念下的健康向上、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文化来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 本论文共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识读学生文化。分别从学生文化的概念、类型及以往对学生文化 的研究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地梳理。认为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在曰常生活中( 学校、 家庭、社会) 所形成的独特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本 论文的切入点学生生命发展的视阂。笔者尝试从教育的原点学生生命发 展的视域来探讨学生文化问题。 第二部分,走入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这里笔者主要 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学习、娱乐中的学生文化进行描述,并对学生文 化中存在的交往中生命的无依、学习中生命的桎梏、娱乐中生命的虚无的问题进 行深入分析,揭示学生文化在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笫三部分,完善学生文化。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尝试从三个方面予以完善学生文化,促进学生生命发展。首先,树立生命教 育的理念,让生命走入学生文化;其次,遵循完善学生文化的生命价值取向 重视生命的成长需求,尊重独特生命的形成,关注完整生命的发展,注重精神生 命的提升;最后,创设完善学生生命的学生文化氛围,期望通过发挥交往的主体 问性、建构娱乐的人文性、关注学习的人本性来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生命发展的 文化氛围。 生命是美丽的,充满着活力与张力。相信关注生命的学生文化必将会最大限 度地丰富学生的生命,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更欢乐、更激情、更达 观。 关键词:学生文化;中学生:生命发展 i i a b s t r a c t p u p i lc u l t u r ei sg r a d u a ip r o d u c tf o rs t i l d e n tg r o u p sd e v e l o p i n gt oa d u l t s w o r i d , w h i c hh a sa ne x 仃e m e l yi r 玎p o r t a l l ti i l n u e n c et os t u d e n t ss o c i a l i z a t i o n p u p i lc u l t u r e o 丘色r s o n ed e m o c r a t i c ,h a r 玎1 0 r i i o u sa i l d m a t e yi m e i p e r s o n a l咖o s p h e r e a n d e n v i o n m e n tf o rs t u d e n tl i f ed e v e l o p m e n t ,w 1 1 i c he n r i c h e ss t u d e n t s i n n e rw o r l d , p r o m o t ss t u d e m s s p i r i t u a ll i f e b u ta sar e s u l to fs o c i e t y sr 印i dr e f o m i n p o p u l a r c u l t e s i m p a c t i e x a m o r i e n t e de d u c a t i o n si n n u e n c ea sw e l la ss t u d e n t s o w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p u p i l c u l t u r ec o m e sa c r o s s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c h a l l e n g e ,t h u si ns o m ek i n do fd e g r e e ,w h i c hh a s d i s a s s i i l l i l a t e ds t u d e n t sl i f e ,h a sc o n s t r a i n e ds t u d e n t sl i f ev i g o ra n dt w i s t e ds t u d e n t s l i f em e a n i n g t h e r e f o r e ,i nt 1 1 ea n g l eo fs 婶d e n tl i f e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a r t i c l ed e s c r i b e s s t u d e n t si n t e r _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e t e n a i l l r n e n t ,t h ec o u r s eo fs t u d y sl i f ed i s a s s i m i l a t i o n p h e n o m e n o n ,a n a l y z e se x i s t e mp m b l e m s i nt h ee n d ,p e r f e c t sp u p i lc u l t u r et op r 啪o t e s t u d e ml i f eu p w a r d t h ea r t i c l eh a st h r e e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 p a r t i s a b o u t 帆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p u p i lc u l t l l 佗t h r o u 曲t i r i n g s y s i e m a t i c a l l yt 1 1 ec o n c e p t ,t y p ea r l df o 彻e rs t u d y ,血ea n i c l ec l a i m st h a tp u p 1c u l t u r ei s t h es 哪t o t a lo f m e i ru 1 1 i q u eb e h a v i o rs t a n d a r d sa n dv a l u e sw 1 1 i c hf b r n l si nt h ed a i l yl i f e ( s c h 0 0 1 ,觚i l ) ,s o c i e t y ) f o ms t u d e n t s 口o u p s t h e nd r a w i n go u t 出eb r e 蛐u 出 p o i i l t s t u d e n t1 i f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g l e ,t h ea u t h o ra t t e m p t s t od i s c u s sp u p i lc u l t u r e p b l e m s 丘o mt 1 1 ee d u c a t i o nz e r 0p o i n l s t u d e n t i i f ed e v e l o p m e ma n g i e 1 1 1 es e c o n dp mi sa p p r o a c h i n gp u p i lc u l t u r e p u p i ic u n u r ei sac o m p l e xs o c i a l p r o b l e m ,s ot h ea u t h o rm a i n l yc h o o s e sp u p i lc u l t 、1 r e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e 毗e r t a i r 岍l e n t a 1 1 dm ec o u r s eo fs t u d yi nm e i rd a j l y1 i f e ,a n a l y z e st h er e a s o n sw h ys t u d e n t sg r o u p s e x i s t l i f el o n e l y ,i i f ev a n i t ya n dl i f es h a c k i i n g ,r e v e a l sk e yp r o b l e m st h a ts t u d e n t1 i f e d e v e l o p si np 印i lc u l t u r e n 1 n l em i r dp a r ti st op e r f e c tp u p i lc u l t i l r e o nt l l eb a s i so fd i s c u s s i o n ,t l l ea u t h o rt r i e s t op e r f e c t “t op r o m o t es t u d e n tl i f cd e v e l o p m e n t 五mt i l r c ea s p e c t s f i r s t l y ,s e tu pl i f e e d u c a 廿o ni d e a l ,m a k e1 i f ew “ki n t op u p i lc u l t u r e ;s e c o n d l y ,f o l l o w 也el i f ev a l u e o r i e m a t i o no fp e r f e c t i n gs t u d e mc u l n l r e ;f i n a l l y e s 切b l i s hp u p i lc u l t u r ea n o s p h e r eo f s t i l d e ml i f ed e v e l o p m e n t l i f ei s b e a u t i f u l ,f u uo fe n c r g ya 1 1 d t l l et e i l s i t y b e l i e v et h a tp u p 订c u l t i l r eo f r e s p e c t i n gs t u d e n tl i f e w i l lc e r t a i n l ye 1 1 r i c ha n dd e v e l o ps t u d e n f sl i f ei na g r e a t 、a y , e m b l et h cs t l l d e n tt ob eh 印p i e r ,m o r ep a s s i o n a la n dp h i l o s o p h y k e yw o r d s :p u p i lc u m l r c ;j u n i o rm i d d l e 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 s t u d e n t1 i f ed e v e l o p m e n t i v y 9 10 6 8 f j 。:一。j :- := * _ := _ = x 关争孝藏撞衰独澎竞或期:嘲蜜割新的声明 校攀水发展和进行攀拳囊流簧目。酾善熏蕊莱黪影即、缩印、扫描 和谤贝等复制壬鹱保存i i 汇编擘簿玲募强獭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凌保密幽窑酌学秘论竞毒解鸯蠹孳甥奉授权书) 学菇得著( 学位娃娃荔簦名:尽扣霞 如f 年“膨目 注壹:诘在相应的“口”内茏4 “”。 引言 生命是美好的、完整的、独一无二的;同时,生命又是脆弱的、无奈的,需要我 们关怀的。我们一方面享受着生命带来的愉悦与甜美,一方面却又感受着生命带来的 无奈与悲哀。 中学时代本是一个人最天真烂漫、最无忧无虑的年龄阶段,同时也应是一个人最 开放、最富于个性的时代。然而,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交往中生命情感的 无依、娱乐中只求一时之乐的文化心态所带来的生命的虚无、学习中教育目标单一化、 教育内容的非生活化、评价体系的片面化所导致的生命的桎梏却普遍存在。之所以出 现这样的现象,一是因为教育没有处理好与个体生命之间的互相依赖、互相支撑、互 相促进的关系。二是教育者忽视了入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与纯粹的自然 日对的,是 人类进行活动的产物。只有在文化的世界中,人才是人。离开了文化世界,人就可 能成为一种“动物”。巴人是文化的生产者文化也是人的生产者。同理,学生是学生 文化的生产者,学生文化也是学生的生产者,学生与学生文化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健康向上的学生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和优良学风的形成。健康的学生文化一经生成,就会成为一种集体的心理定势,占主 导地位酌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模式都将被学生所内化、认同,进而影响着学生的 意识和行为。健康的学生文化能够以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学生奋发向上和勇于创 新,形成和谐、宽松、理解的集体舆论。这也就形成了学生生命发展与学生文化发展 之间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鉴于此,笔者尝试以“关注生命,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为切入点,从学生生命发 展视域来重新认识、诠释学生文化,分析学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学校教育的应 对策略。这一研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生命教育的研究虽然已经蓬勃展开,但还处于 探索阶段;同时,关于学生文化的研究也刚起步,成果也不甚多,因此把两者结合起 。冯建军著;生命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4 页。 。冯建军著:生命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6 页。 o 同上。 来,虽然是个大胆的尝试,但其中肯定会有很多的坎坷。笔者闯入这一尚未有人涉及 的新领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学生文化,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一、识读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而言的。要想正确地 认识学生文化,就必须首先了解学生文化的概念、类型以及国内外对学生文化的 研究。 ( 一) 学生文化 1 概念界定 ( 1 ) 文化 文化,一种亘古绵久的社会现象。千百年来,文化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研究的 话题,尤其是二战以来,文化更是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许多研究者都以自己所 属的学科和研究对象为基点,对文化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据不完全统计, 迄今为止有关文化的定义不下三百余种。在其间给文化一词下明确定义的首推英 国人类学家泰勒,他在1 8 7 1 出版的原始文化中指出:“所渭文化或文明,就 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和任 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复杂整体。”。后来虽然又有许 多学者试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文化进行定义,如文化功能学派、文化进化学派、 历史批判学派和文化的基本人格理论等。众多学派对文化的定义,虽然说法不一, 但他们揭示出了这些文化的共性特征。第一、文化为人类所特有,是人区别于动 物的主要标志;第二、文化是人后天习得和创造的思想、观念、价值、信仰等的 总称;第三、文化是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复杂的整合体。如价值观念、行为 。参见郑金洲著:教育文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2 页n 。【英】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1 页。 方式等。文化虽然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类别,然而它们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相 互整合为一的整体。 综上关于文化的定义的描述,笔者将本研究中的“文化”界定为人们后天习 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 2 ) 学生文化 学生是学校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他们接受着学校主流文化的影响,但 是,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定需要,他们在日常交往、学习、娱乐过程中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从而体现出学生独特 的文化特征,这就是学生文化。即,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 学校、家庭、社会) 所形成的独特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它不仅体现为学生发展的阶段共性, 更体现了不同学生间的差异性。 学生文化作为学生群体从儿童世界过渡到成人世界的阶段性的产物,对学生 的生命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教育文化,学生文化以其集娱乐性、 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特点,给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由和谐的发展平台。 由于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他们身心急剧变化, 独立自主性增强,但还不具有成熟的判断力和独立自主能力,对一些事情的看法 还处于感性的认识阶段,思想和行为偏激、片面,缺少理性的思考。这个年龄阶 段的学生文化,在受到成人文化特别是教师文化影响的同时,更多地体现了儿童 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从根本上代表了儿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正如美国文化 学者巴特克所指出的:“儿童文化可以看作成人海洋中的一座岛屿,文化海洋的浪 潮拍打着这座岛屿的海岸,雕琢着它的周边,岛屿的其他部分则自由地滋长着。” 。因此,对属于这个文化圈的学生的身心特征的把握,必须考虑到处于这个阶段的 学生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如果我们能够尊重这个年龄段学生生命成长的特 点,消除学生文化中不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因素,进一步完善学生文化,创设完 善学生生命发展的文化氛围,正确的引导学生,使他们的生命能够得到完满的发 。b a n k y ,ja ,曲c 肺“甜折n 6 如e 幽“d n ,p 1 2 7 3 展,那么将会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至关重要 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中,笔者选择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来展开对学生文化的 研究。 2 学生文化的类型 对学生文化的类型划分,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结论。一种是依据学生的身 心特征,对学生文化进行的划分。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波拉德根据学生对自己的自 我定义将女中学生分为“好孩子型”、“玩笑者型”和“坏孩子型”三种类型。日本 学者武内清通过对日本的小学和中学进行考察,将日本中学学生文化分为四类:学习 型、娱乐型、偏离型和孤立型。这种依据描述学生的类型来对学生文化所作的划分,一 在2 0 世纪曾风行一时,现已不多见。正如有学者这样指出:“2 0 世纪6 0 年代对学 生亚文化的研究,是用一种有着多种不同类别的框架来描述学生的类型,而不是亚文 化。学生类型的描述与亚文化的界定或者同辈群体的界定是不一致的,它们更多是学 生角色定向的描述,既不涉及学生共享的经历和价值,也不存在学生间持续的相互作 用”。 另外一种是通过学生享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类型来划分学生文化。如克拉 克将美国中学生文化分为玩乐型、学术型和违规型三种。而英国的学者苏加曼将英国 中学生文化分为源于中产阶级成人文化和源于劳动阶级文化两个类型。另外,哈格里 夫斯和帕特里奇对现代中学的内部研究发现,学生文化因学生在学校教育结构中所处 地位的不同而不同,能力高班的学生多半形成亲学校文化,而能力低班的学生则多形 成反学校文化。墨多克则发现,学生文化的类型因学校的社会阶层等级而异。对此 类学生文化类型的研究表明,学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和发展不仅 受到学校教育结构、学生同辈群体的影响,还与家庭、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不同环境下学生文化的特点和表征也是不一样的。这些认识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学 。参见郑金洲著:教育文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3 2 5 3 2 7 页。 o 转引自邦金洲著:教育文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3 2 7 - 3 2 8 页。 。参见白芸:“理解学生文化上海市一个初中班级的个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 0 0 3 年度| 尊士学位论 文,第9 页。 4 生文化在不同的环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例如:学生在与人( 教师、父母、同 学) 的交往中会形成它们这个群体所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日常的娱乐中又 会形成这个群体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同样,在长期的学习生涯中学生群体也 表现出其特有的学习文化。鉴于此,笔者主要从学生日常的交往、学习、娱乐中的学 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 二) 学生文化的研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学生文化的研究,国外开展得比较早,成果也很多。华勒是最先研究学 生文化的学者,他认为影响学生文化形成的因素有两个:年轻一代的文化和成人 役使下的文化。柯尔曼在青少年社会中,依据社会系统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 认为中学生的学生文化由价值、规范、习俗等组成,包括依据某些特质或成熟程 度决定成员阶级的地位体系,还包括改变次级文化内容的社会结构以及交互作用 的形式,这些构成了半独立的社会系统。祖鲁思亨利在文化与人的对抗中 通过分析东西方青少年所处的不同文化和社会境况,指出影响青少年最深的是他 们的朋辈。而美国学者西奥多西扎克在反主流文化的形成中,通过对美国 2 0 世纪6 0 年代的青少年亚文化进行分析,提出了“反主流文化”的概念,他指出 当时的青年文化是具有反主流文化特征的。特纳则指出,青年文化虽然存在,但 不一定具有反主流文化的倾向,学生一方面力求符合学校的成就价值,同时又想 在同辈群体中获得自尊与地位。 我国对学生文化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从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的“文化”研究热 潮开始,学校文化受到广泛关注。从1 9 8 6 年起, 青年研究、教育研究等 杂志,先后发表了一些有关校园文化研究的文章。而目前在学生文化这方面的研 究成果,则更多集中在教育社会学、教育文化学和教育原理等著作中 。参见自菩:“理解学生文化上海市一个初中班级的个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 0 0 3 年度博士学位论 文,第8 页。 5 这些研究中涉及的学生文化更多是作为学校文化中的一个次级概念进行的理论上 的概括和探讨。 在此期间,许多台湾学者对学生文化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从社会学的视 角为我们展现了各种学校的学生文化的现状和特征,丰富了学生文化的研究领域 和研究内容,列学生文化的研究开始从理论探讨向实践层面发展。 9 0 年代以后,又有一批阐释学生文化的论文相继问世。刘云衫通过学校日常 生活的研究,反映了教师和家长眼中的。偏差学生”的心声,揭示了制度化教育 环境中的学生面貌。白芸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着眼点,详细地描述和解释了普通 工人子女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真实地反陂了现实生活中学生文化的整体面貌 为我们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还有一些研究者对社会 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 如:偶像崇拜、流行音乐、影视文化、网络成瘾 等) 进行研究,呈现了信息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给学生成长所带来的影响,为我 们深入研究学生文化对学生的生命成长的影响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资料,为我 们了解学生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从以上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文 化的性质、内容、特点和成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很少有从教育的原点学 生生命成长的角度来探讨学生文化问题。生命是学生文化的载体,学生文化在生 命中诞生,通过生命进行,进而促进学生生命的自我超越和完善;同时,学生文 化又是生命生成的基础,促使生命得以日臻完整和完满。学生文化和学生生命息 息相关,缺少了学生文化这种有效途径,生命的发展势必受到影响;缺少了生命 的存在,学生文化就如同虚设。学生文化为学生生命成长提供了发展的氛围,学 生生命成长也是学生文化完善的过程。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未见有学者从学生生 命发展的视阂来研究学生文化,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新视闽。 2 学生文化研究的新视阈 当前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 的生命发展。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人的生命的延续和发展需要教育,可以 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的生命发展,因此,教育成为生命存在的形式, 成为生命自身的需要。所以,教育首先应该关注人的生命。与其说人是教育的核 心,不如说人的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与其说是教育对人的关注,不如说是教育对 人的生命的关注。所以关注人的生命,才是教育的真正的本真所在。 ( 1 ) 学生生命是学生文化存在之本 没有生命的世界,是残缺的世界。正是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学生是 一个生命的存在,正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命存在才使学生文化变得多姿多彩。人 是一个双重生命的存在,既具有自然生命,又具有精神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精神 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是精神生命的载体,精神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两者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人之为人,不仅是为了自然生命的本能需要而活着,更重 要的是除了满足自然生命的需求,还要追求崇高的精神生命,提升自己的精神追 求。“人不满足于生命支配的本能生活,人的生活是经过理解的生活,人要规划自 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价值,这说明人己超越了生命的局限,要去追求 高于生命、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已属超物之物、超生命的生命体这才所 以称之为人”。学生的精神生命是学生文化的灵魂所在,正是学生精神生命的 存在,学生文化才具有其应有的提升学生生命的意义。学生文化只有建立在学生 生命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如果学 生文化偏离学生的生命活动这一真实的存在,它将是无根的、浅薄的、没有生机 活力的,而这种无根的、浅薄的学生文化最终必将灭亡。只有生命才是“构成我 们全部行为的动力”。 ( 2 ) 学生文化为学生生命成长提供了发展的氛围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这个时期的他们已经不享有儿童阶 。刘济良、岳龙:“关注生命:教育的本真”,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1 年第1 期。 。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江海学刊2 0 0 1 年第1 期。 。【法 居友著,余涌译:无义务无制裁的道德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8 4 页。 7 段的特权,同时也不具有成人的权利。身体尚未定型,心理发展也不完善;他们 的人格也处于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丰富而不确定、外霸但不持久;他们率真、活 泼,他们渴望平等,渴望理解,渴望友谊,渴望享有和成人同等的权利。学生文 化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氛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精 神生活,满足了学生的交往、娱乐需要,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身心得 到了和谐的发展。学生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文化,给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由和 谐的发展平台,在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丰富学生 的隋感生活、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方面起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面对学生生命成长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活动是文化的载体,学生文化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出来。学 生文化为学生生命的发展提供了这种活泼、丰富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洋溢着 生命气息的生活中,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开阔视野,发展能力,陶冶情操, 增强了责任感,生命个体在获得内涵的丰富,在实现自身生命的发展的同时,在 将生活世界融入自己的胸怀。个体在它们中看到了自己,它们也进入了个体的自。 我之中,融汇为生命的一。”学生文化正是在和学生个体生命的交融中实现 着自身的发展,实现着学生生命的飞跃。 学生文化在群体与个人、成年与未成年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桥梁,一方面使个 人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另一方面也较为充分地体现出了未成年人的 独特的风格。 学生在这种平等互助的文化氛围中,充分地汲取着生命成长的养分、寻找着 情感的慰藉。他们在这种人与文化、人与人、人与生命世界的和谐共振中,个体 获得在“家”的感觉、体验到生的美丽,从而满怀希望地走向未来的生命时空。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良性的学生文化引人振奋、达观、昂扬向上,赋于爱 的氛围,成为人生的动力和光明之源。倘佯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体验着生 。李家成:“关怀生命当彳中国学校教育价值的新取向,华东师范大学2 0 0 2 年度蹲士学位论文,第 4 9 页。 。郑金洲著:教育文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3 2 5 页。 8 命的成长,展现着生命的活力,理解着他人,并反思着自我,憧憬着未来,不断 创造更为广阔的精神视野。正是在这种美妙的环境中,学生的生命将会得到自由 的舒展,学生的生命发展成为可能。相反,不良的学生文化则毒害着学生的生命, 意味着对生命的异化,对生命意义的歪曲,以及由此而生的生命状态的沉沦。 鉴于此,笔者尝试从学生生命发展的视域来研究学生文化,通过对学生文化 中非生命化现象进行描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完善学生文 化,使之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 二、走入学生文化 ( ) 学生文化的主要内容 学生文化是立体的、开放的、丰富多彩的,其内容几乎涵盖学生生# 面面。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选取最能体现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方面展开 研究,即通过学生在交往、学习、娱乐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来呈现学生文化。 第,交往。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交往。交往是人类社会化过程中最核 心的部分,也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作为有机体的个人,通过学 习日常生活的基本经验,接受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康人格,掌握服务社 会的知识技能,从而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角色。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在交往 过程中,获取生命个体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明确自我的社会角色,发展 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能力,彰显生命价值,树立了人生观、价值观,而最终发展 成为社会所规定的人。 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活动,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从而使人类文化科 学知识得到继承。学生通过集体活动中的人际交往,习得集体规范、伦理道德, 培养其社会生活必备的各种能力。学生正是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情感上的 满足,交往双方的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 。张穆费、潘穗著:青年社会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舨,第1 5 页。 9 进,使双方的道德情操、个性品质、价值观和人生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生正 是在不断地与外界交往中汲取着生命成长所需的养料,正是在与人交往中生成知 识、实现思想的碰撞、精神的交流、情感的升华及体验生命的成长并不断完善自 己,提升自我的生命。 总之,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交往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基本形 式。 第二,娱乐。处于青春期的每一个学生都向往轻松、愉快的生活,娱乐是他 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迫切地寻找 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娱乐,他们在娱乐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诠释自己对青春 的感受。韩剧中,细致入微的生活化和人性化的表现手法,让青少年在紧张的学 习之余,心情得到了放松,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歌颂 着青春的美好和真情的可贵,表现着对理想的憧憬和生活的热爱,充满着对生命 的遐想和人生的思索;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也让学生 领略到合作与竞争的真谛,树立了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情怀。爬山活动和郊游活 动,既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又让学生领略了大自然的雄伟美和生命美,使学生更 加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学习之余,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影视、音乐、体育运动, 感受到青春的律动,获取对生活的理解、对自我的理解,对未来的设想。这些正 是学生文化的一部分,是青少年群体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第三,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人才的要求也越 来越高,学生从入学的那天起,就已经开始加入这场竞争。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 学生作为培养的对象,其天职就是学习。所以学习活动构成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 一大景观,几乎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展开。学生通过学习, 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最 终成为具有社会性的人。“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变成一个人。”。 学习对学生从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3 6 页。 1 0 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从儿童世界过渡到成人世界的阶段性产物,其各种习惯、 传统、规范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受着成人文化的影响。作为一种亚文化,在受到学 校和社会文化影响的同时,更多地是体现了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特征, 它从根本上代表着学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_ 学生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得 到学生的认同和接受,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 二) 学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知识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给学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但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大众文化的大肆嚣张, 应试教育的制约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影响,使得学生文化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异化了学生的生命,影响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 1 学生交往中生命的无依 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面i 临的 两个重要问题。其中人际交往是反映一个人心理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学生与父 母、老师和其他同辈交往的多少,人际关系的优良与否严重地关系到学生心理健 康程度,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 ( 1 ) 轻轻告诉你,老师,你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和人的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把受教育者 培养成一定规格的人的活动。教育的含义就决定了师生交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 式,是学校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是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一种教育形式。通 过师生交往,不仅仅能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使老师和学生 相互敞开心扉、平等对话、彼此包容,使每一个生命展示自己存在的意义,彰显 生命的价值,使人成为人,使人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然而,在现实的师生交往中,学生怎样看待自己的老师呢? “在学校,老师在我们眼里像老虎,有点错误就破口大骂,直骂得我 们眼泪汪汪:上课时手哪儿动一下,粉笔头就砸过来” “老师当着全班6 0 多个同学的面,骂一个同学是木瓜。下课以后, 他自己躲在一个角落里哭。从这件事后,这个同学的自尊心衰落了很 多” “想和老师说心里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很恐惧老师的面 孔。” “同样一件事,老师只信家长,家长只信老师,唯独不信孩子。家长 和老师都不把孩子当人看。” “在学校里,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所受的待遇大相径庭。 同样的错误,对成绩差的学生的责骂要严重得多。” “原来我们班上有个同学成绩不好,老师不让我们和他玩,说谁和他 玩谁就是傻瓜、笨蛋,后来逼得那个同学转学了。希望老师不要再这么说 我们。” “刚上中学时,班主任说希望和我们成为朋友,可后来我们发现,她 经常在后门监视我们,我们心里很难受,这是朋友的做法吗? ” “老师经常骂人吗? ” “经常。骂得特难听,弱智、傻瓜、猪脑子,我们听了心里特难受, 想评理又不敢。” “有一次,我们班上的一个同学把另一个同学惹哭了,老师像开批斗 会似的,让所有同学都站起来批评那个同学的错误。当时那个同学站在讲 台上,流着眼泪,脸通红通红的。下去之后趴在桌上,一句话也不说。”。 o 冯碉:“儿童论坛童言无忌”,中国青年报1 9 9 9 年3 月4 日第5 敝。 1 2 当然这些只是个别极端的现象。但却凸现出一个问题在现实教育中,师 生关系已经越来越紧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师生关系不和谐,有代沟。主要表现 在:遇到麻烦时,不会向老师倾诉,而是找同辈朋友;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老师参 加他们自己组织的活动,也不喜欢参加老师组织的活动。据调查,有3 6 6 的学生 认为班主任老师不是或很少是值得信赖的朋友。“我们不了解老师,老师也不了解 我们”的观点在学生中得到普遍认同。 据中国教育报1 9 9 9 年9 月1 日发布的“教育新闻调查”表明,有 4 0 的学生觉得与老师在一起无所谓开心不开心,1 2 学生不大开心和很不 开心,对班主任老师不大喜欢和很讨厌的占13 ,说不清的占2 3 7 ,非 常信任自己老师的只占1 3 。 在这样的师生交往中,老师只看到了学生作为认知者存在,而忽视了人的内 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的潜在性,没有看到人不同于动物的能动性和主动性,甚至 丧失了教育中贯穿的主体间性的爱,它必然会走向重认知,而不重情感与意 志,最终因丧失学生内在的人格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性而导致师生之间话语的中断, 感情的阻隔,引起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危机。 ( 2 ) 爸爸妈妈,请你们不要参加p a r t y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人 心,老一辈子都认同:现在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父母把自己的一切希 望都寄托在子女的身上,尽自己所能的去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是,我们的孩子是 否感受到了父母深切的爱了呢? 在青少年最喜爱的电影花季,雨季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女班长 谢欣然告诉爸爸、妈妈:决定邀请同学在家里开个生日p a r t y 。 “那好啊j ”爸爸妈妈一口同声地说。 “不过,有个条件。”欣然吞吞吐吐地说。 。谷光辉、吴国昌等:“高中学生文化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 0 0 1 年第3 期。 o 刘华蓉:“师生、生生,看似简单的关系不简单”,中国教育报2 0 0 2 年1 2 月2 4 日第3 版。 1 3 “什么条件? ”爸妈一起发问。 “同学们开生日晚会,爸爸妈妈都不要参加” 爸爸一脸的茫然,不知说什么好。妈妈则感觉心里隐隐地痛着。 孩子过生日,晟亲的、最无私奉献的、无悔无怨的父母为什么就不能参加呢。 有这样一句话“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要你走进我的世界,你不进”, 描绘出了父母与子女间的复杂情感。曾几何时家是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空间, 是我们温馨的港湾,是接受生命启蒙教育,是得到生命呵护关爱的重要场所,可 现在,父母与子女的相互对峙使那份温馨的爱、深厚的情感中出现了“裂痕”。 从学生自身来说,在中学阶段,由于自我意识增强,活动范围扩大,各种成 人特征出现,他们希望和教师、父母,还有其他成人一样获得平等的独立生活权。 他们开始对教师、父母的权威怀疑,甚至出现反抗行为。此时,父母与子女就容 易产生隔阂。一项调查表明,有7 5 的学生认为自己最亲近的人是同学,其次是爷 爷奶奶,认为父母最亲近的只占1 8 。”而一旦这种亲子之间的情感融合受阻,孩 子感受不到人世间晶无私、最深厚的亲情,将会造成彼此心灵的疏离。 ( 3 ) 同学,请不要走开 。 所谓同辈交往,指的是“处于某一年龄阶段或年龄组的人所组成的人群集合体。 同辈交往是青少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升入中学后,同辈交往的 影响日趋重要,可以满足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得不到满足的各种需要,促进学生 之间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合作意识增强,如果说幼时家庭对其社会化影响是最重 要的,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影响逐渐淡化,而被学生同辈群体所代替。 根据吴康宁等人对我国中小学课堂中学生主体问交往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 与师生交往相比,学生个体主体间的交往极少,前者占9 3 2 ,后者只占6 8 。 在有限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学生个体与班级之间的交往,占7 3 6 ,学生个体与 。黄白兰编著:盲点中国教育危机报告,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3 0 6 页。 。刘豪* 等著:人的社会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2 2 7 页。 1 4 个体之间的交往只占1 9 4 ,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往占6 9 。课堂内学生交往的 缺失,使得他们成为“孤独的学习者”。课堂外,越来越多的学生将目光投向了虚 拟的网络空问,越来越多的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和动画世界、现代神话世 界中不能自拔,“网络”就像毒瘾一样让一些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忘掉了真实的世 界,不愿走进现实的生活,甚至丧失了实际生活的能力。在这个世界里,同辈间 交流和交往的减少,导致“人与人丰富的情感被网络割离得支离破碎,友情的冷 漠已经成为现代同辈群体中人际关系十分突出的特征”。 2 学生娱乐中生命的虚无 “由于青年处于儿童和成人之间,他们的社会地位,加之这一时期独特的生 物学基础,他们在情绪上是不稳定的,他们在理智水平上又往往会一时失去思考 和行为的明确准限,他们的道德观念经历着由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他们的文化从 余暇生活中反映出其时尚性和时髦性,等等。” 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伴 随着娱乐生活中时代的冲击,由于其缺乏自制力和辨别力,将会给他们带来生命 价值观的困惑和虚无。 ( 1 ) 为了玩而玩,为乐而乐 2 0 世纪9 0 年代中期以来,“无厘头”现象开始在中国大陆青少年中流行。只 要你走入校园,和一些年轻人交往,或者在街上转转,在网上逛逛,便会发现,“无 厘头”已经成为青少年娱乐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k a o ! i 服了y o u 了j ” “猪啊! ”( 早上起来照镜子时猛地大喊) ; “帮主,品味太差了吧? ”( 当删友看上一个女孩时) ; “那我们大家立刻开始这段感情吧】”( 向女孩表达倾慕之情) ; 。吴康宁等著:谋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6 4 页。 o 梅萍、林更茂:“沦当代青年生命意义的困惑与应对”,中国青年研究2 0 0 6 年第1 期。 。苏颂兴、胡振i 2 主编:分化与挞合当代青年价值观上海:上海杜会科学院出版社2 0 0 0 年版 第2 3 8 页。 f “改进社会风习,凤靡万千少女,刺激电影市道,提高年轻人内涵, 人祢玉树临风的周星星。”( 自我表现) : “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息我对你的爱情火焰。整个太 平洋的水全部倒的出吗? 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如果把整浴缸的水全 部倒出,也浇不息我对你的爱情火焰。整个浴缸的水全部倒得出吗? 可 以。所以,是的。我爱你”( 爱情宣言) “你想要啊? 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 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 的想要吗? 那你就拿去吧! 你不是真的想要吧? 难道你真的想要 吗? 、( 当别人向你借东西时) 。 这种无厘头的语言几乎随处可见,“无厘头”,词典里解释:无根据,随意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