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论《红楼梦》中的审美文化思想.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论《红楼梦》中的审美文化思想.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论《红楼梦》中的审美文化思想.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论《红楼梦》中的审美文化思想.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论《红楼梦》中的审美文化思想.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入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量塑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阋;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堑! 塾童导师签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红楼梦中的园林艺术美学思想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艺术地再现了一个清代初年中国园林建筑鼎盛时期的 贵族园林,全面反映了我国明清时代的造园理论、造园艺术和造园手法,体现出 曹雪芹独到的园林艺术美学思想,深入展现了园林艺术和古典居室陈设艺术所包 涵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红楼梦;审美文化:绘画;服饰;园林。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z 凸删矽忍d 肋翻s 如嬲i s 趾衄c y c l 叩e d i ao f s o c i a ll i f e 强dac 1 p r e h e 璐i v e 台e a s u f yo f 位| d i t i 伽i a lc u l t i l r e 硒w d l mt h i sn o 、试,m ep o e n y 柚df o 峪,m 璐i ca n d p a i n t i n 舀锄e 辩叩e m 柚dd r a m 舔,l 锄d s c a p ea r c 】m c c t i l r c 锄dr a i m e n tc l l l t i l 佗,e v m e c o l l p l e t ,b u d d h i s t sc h 龇r i 棚髓锄d 蹦n k 酬w a g 盯l a l l g l l a g e a l lo f 州c ha r em e m a r k so f q d j 。咖每。口埘p d 】如伍印汹缸缸锄d 麟衄商旧a c c o m p l i s h m e i l ti nc u l t i l r c a 嚣t h e t kc u l t u l = a li d e a sc l o l yr c l a t i v et o s m e t i c s 勰dd 鹤i g na n i 姆i n4d r w 掰 矿皿已d 朋切嚣f d 船m a i l l l yc o n c l l l d et h ef o l l o w i n g s :t h ep a i n t i n gt h e o r i 嚣锄dp a i n t i i l ga r t ; 出e 瑚抽l e n tc u l t 瑚譬i d 髓髓d 也ea 器垭e i ci d 髓o fl a n d s c 驾ea 吒e c hg e f a l ,t h e v a r i o u sc l a s s e s0 f 饷d 试o n a la r ti n t a _ a c ta n ds h a r e 、i t he a c ho m e r i nv i e wo ft h i s 。廿l e e s s a y ,f o l l o 咖gt h em e t l l o d o l o g yo f a e s t h e t i c s ,l i t 鲫i f ya n 柚df i a 凼,c l o l yr e l a t e d t dt h et 既to f t h en o v e i ,b 勰岱o nt l l e m b i n a l j o no f 血c u m 朗t s ,t 既t ,c 1 1 l t i l m lr e s e a r c h f 删岫加。鸭t h e v di se x 姐删i ns e v e m l 铀p e c t s ,i n c l u d i i l gt l l ea e s 血e t i cc l i l t i l r e 觚da r t 嬲m c t i c s t h eh i s c a ld o c u mc 1 1 _ t s 缸dt e x t i l a lm a t e r i a l sa l ea l s oc r i t i c i z e di n l h e 髓s a y ,a i m i n gt o 衄印v e i t sp r e c i s e n 鹳s 粕dr e i i 曲i l i 够 1 t 啦舒s a yi n c l u d 锚t h e 伍r e ec h a p t e r s 越f o t b w m g s : c h a p t 盯l1 1 1 e p a i n t i n g t h e o f i 髂翘d p a i l 血n ga r t i n 4 西憎册l 阳d 朋册f 如瑚 c x u c q i nb a s 如g l e e y e di n c i s i v e d e r s t 锄d i i l gt o w a r d sd r a w i n ga n ,锄di n t e 衄so ft h e 0 h eh 嬲f o l = i n e dac o n l p l e t cs y s t 锄o faw h o l es e to fd m l 诚唱 c 伽珊e 比i r ya i tv i e w 丽t hs p i 丘e da e s 也e t i ct a s 蛾疵l u d i n gd r a w i n gt a l c n 矧p e r s o n 、,i e c o n c 印t i o no f 咖r e ,c o n c e p t i o no f 也eb o d y 锄d s p m t 越dc o n c e p t i o no fs t y l e , w h i c hc 咖哦i t i l t 鹤h i sc o m p l e t ed i 眺gc o 衄衄t a r yi d e 舔i na 打a d 地册a lw a y 姐da l s o i i i 弛o u t s 蛐gw a y h e 蛹l l f l i i l y b i d sn 面i t i o n a l 椭gt h 睇p i c 眦 c 叫l p l o s i 6 0 n ,c o l 鹎鼬g 幽l lw i mn o v d 饿砸o n ,w h i c ha d d sal o tm o mp o e t i c c o 玎c 叩t i o 璐锄dp 两玳c h 黜垴g 协也缸n o v d t b 惦a6 h a 】僦t e r 诚l db e “v i d l y 自渤e d c h a p t e r 2t h ei d 船o f f a i 珊e mc i i i t u r ei n 彳西肼盯r 耐肼册s f 0 嬲 h 4 d 憎伽矿r 耐坳郴如珊,c a o x u e q i nh a s 鼬l ye 】【e n e dm ev i s i 衄胡& t o f 也e m i 1 ta n 卸di t sd pc u l t l i 】mc 伽m o 协t i o n h ec u t d ys e i z e dt h e 蜘eo f r e d 柚dg r 咖 c o l o r 锄d 枷f i c i a 王i ym a t c h 。da l l t h er e d 彻d 蓼e e nc o l o 巧i nt h er 。dm a n s i o nt 0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d i s c o v e rt h ep o t e n t i a l i 锣锄dp l 曲t i f mc 咖o t a t i o no ft h e 训o u sc l o t l l i n ga n dt h e i r c o l o 璐i nt l l i sw a y d i f 蜘tc l o t h i 】瞎觚dc o l o i sn o to l l l yc o n v e yi t ss p e c i f i c ds y m b o l m 删n 舀b u tp e r f n yc o m 铷) 0 】n d i n g 埘m t l l ep 。o p l e ss t a t l | i 镪,s o c i a l 均n k 觚d c h 啪c t e r i s t i c s c 1 l a p t e r 31 1 1 e i d e 鹤o f b n d s c a p c a r t a e s m e t i c s i n 4d 馏,矿删胁如珊 1 kg 啪dv i e wg 枷i n4 脚删胍榭f d 脚h a sf e a p p r e da y a l g a r d e n 越t h c 砸m e m n eo f c l l i n e g 献枷n gc o n s t r u c t i i n t h e 鲫1 y q i n gd y n 鹊奶 w h i c h h 髂觚1 y c x p o s e d t h e m 彤a r t a n d m e m o d o fg a 】d e n i l l gc o 潞m l c 幻n d u r i i l g t h e m i n gd ) ,n a s i y 釉d ( 洳gd ”i a s 吼c x p r e s s i n gc a ox u 。q i n so u t s t 锄d i n ga 鼯t h e t i ci d e ao f g a r d i i l ga 吒缸dd e e p l yc o n v e y e dt h eh 啪a ns p i 血i nt e r mo fl 姐d s c a p ea r ta n d a i l c i 锄tr o o mf i l m i s h i n g 脚w o r d s :4d 比删矿r 耐肠珊如埘;a e s t l l e d cc i d t i l r e ;p 础i n g ;r a i l n 鼬t g 矾e n s ;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对象的美学,不能不研究红楼梦。“研究红楼梦堪称是结合艺术实际 研究美学的一条独特捷径。真正吃透了红楼梦,就应当也吃透了美学;真 正懂得了美学,也不能不懂红楼梦。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红学亦美学,美学 亦红学”。 迄今为止的中国美学史研究著作,主要分为三种形态:一种是观念形态的“审 美思想史”,即由从吉到今无数美学家的美学理论和美学观点连缀而成的历史,如 诸种版本的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主潮、中国美学史大纲等;种是实 证形态的“审美物态史”,即由从古到今无数凝结着各个时期审美经验的艺术成果 连缀而成的历史,像诸多版本的中国陶瓷、中国书画、中国青铜器等; 第三种是将“审美思想史”和“审美物态史”统一起来的“审美文化史”,即由 从古到今无数审美文化现象连缀而成的历史。它既不同于逻辑思辨的“审美思想 史”,又不同于现象描述的“审美物态史”,而是以其特有的形态来弥补二者之间 存在的裂痕:一方面用实证性的物态史来校正和印证思辨性的观念史,一方面用 思辨性的观念史来概括和升华实证性的物态史,如陈炎主编的中国审美文化史 等。 作为一部中国古典小说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极至,红楼梦艺术审美形态的刨 造,既涵盖、包容,融汇了古典艺术审美形态的精粹和真髓,更突破了其局限和 不足,熔铸和独创出了一个既以近代悲剧美为总形态、又包容了许多极富特色的 崭新艺术审美形态的独特艺术审美形态系统和总汇。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 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o ,这其中显然是包含着红楼梦的独 特艺术审美形态创造在内的。 进入2 0 世纪以来,许多美学家站在审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红楼梦投入 了热情的关注与广泛的研究。在以往相关的红学论著中,单就其审美文化研究的 某一方面发表论述的居多,成果多为单篇论文的形式,将书中涉及的各类古典艺 术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思想相结合进行论述的较少。红楼梦中的审美文化思想, 涉及内容很广,本文着重突出其美术学和设计艺术学方面的特色。通过解读红 楼梦这一经典文本,探讨其审美文化思想的形成、特色和理论价值,从而为当 邢煦寰:红楼美学论片,引自红楼梦学刊1 9 9 6 年第一辑,第1 9 8 1 9 9 页。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引自鲁迅全集第9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版。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代艺术美学思想的建构,提供些许的理论支撑和突破口。 红楼梦中与美术学和设计艺术学密切相关的审美文化思想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中国传统绘画的画论与画艺;服饰文化思想;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等。 就红楼梦中的审美文化思想总体而言,不同门类的传统艺术之间往往相互影 响,并且能够找到许多相通之处。当代著名美学大师宗白华有一段精彩论述:“中 国各门传统艺术( 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 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 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包含( 例如诗文、绘画中可 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 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 。因此,各门艺术在美感特殊性方面,在审美观方 面,往往可以找到许多相同之处或相通之处”o 。本文以此为纲,围绕红楼梦 文本,确立一个融文献、文本、文化研究于一体的基点,然后由这一基点出发, 展开对红楼梦在审美文化和艺术美学等方面的考论。在论证方法上采用了考 据法,在论述中依托历史文献和文本资料,力求论证的严谨和结论的可信性。 宗白华: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讨,引自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3 l 一3 2 页。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红楼梦中的画论与画艺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同时他还是 一位诗人、画家和艺术家,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以中国文化而言,承 传家学和博学通才是出现天才人物和伟大艺术作品的必须条件,而曹雪芹的家世 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使他完全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在红楼梦未面世之前,曹 雪芹的画名、诗名大于文名。由于他画家的特长,所以他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于常 人;由于他以诗入画,以画入文,所以他创作的红楼梦不仅人物鲜活,而且 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因此,红楼梦最早的权威批评家脂砚斋多次提到在红 楼梦创作中,“此画家笔意”,“总是画境”,“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 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 第一节红楼梦中的画论 曹雪芹对于绘画艺术有着独具慧眼的精辟见解,在理论上形成了体系完备且 有独特美学情趣的一整套论画艺术观。这些见解与他的小说艺术观互为表里,完 全契合。在红楼梦一书中,作者或借小说中人物之口多次表露既继承传统又 心有独悟的画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画家须秉“清明灵秀之气”,“胸有丘壑” 小说中第二回贾雨村关于“天地生人“的一番议论,提出成就卓异的画家如 顾虎头( 恺之) 、宋徽宗( 赵佶) 、米南宫( 芾) 、倪云林( 瓒) 、唐伯虎( 寅) 等必然秉了“仁者之所秉”的“清明灵秀之气”,。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 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国。这种 说法,颇带些天才论色彩,认为从事绘画非一般人所能为。这些说法在传统画论 中也是有源可溯的,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指出:“自古善画者, 莫匪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间阎鄙贱之所能为也”。曹 雪芹抛弃了张彦远关于高低贵贱的士大夫偏见,强调画家必须胸怀高旷、风度超 凡文中红楼梦原文皆引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 甲戍校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曹雪芹并非编写绘画讲义,却在作品中形象地透露了他的绘画人才观、自然 观、形神观和格调观等理论问题。这几个观点构成了他完整统一的画论思想,同 时也是他全部美学思想的基石,且在小说创作中坚持了这些美学思想。这足以说 明曹雪芹能从传统的艺术理论中取其精华,在艺术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 他之所以能跻身世界文学大师行列,绝非偶然。 第二节红楼梦中的画面构图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善于经营位置、取象寄情,以画家特有的对构图美 的刻意追求,精心描绘了一幅幅人物与背景协调映衬、相对完整、意境深远的单 人、双人或多人的仕女图。这些情韵悠长的画幅,本是整书情节中的一个个片断, 但它们特别富有图画的精工和韵味,仿佛戏曲中的“亮相”、电影中的“定格”, 一刹那间凝定静止下来,暂时中断了故事的叙述,让人尽情饱览、反复赏玩,从 而获得一种观画式的审美享受。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评论家脂砚斋,也许是怕作者精心描绘的这些画 面被贪看故事的粗心读者轻轻放过,不惜三番五次对读者加以点醒。如第七回于 贾琏戏熙凤那一段隐隐约约的笔墨后,甲戌本脂批云:“余素所藏仇十洲幽窗 听莺暗春图,其心思笔墨,已是无双,今见此阿风一传,则觉画工太板”。第五 十回贾母率众人在大观园赏雪,见宝琴于漫天白雪中站在山坡上,身后一丫鬟抱 着一瓶红梅,问众人象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 双艳图”。第五十二回宝玉到潇湘馆见宝钗、宝琴姊妹与黛玉、邢岫烟围坐 在薰笼上叙家常,便笑道:“好一幅冬闺集艳图! ”这些不厌其烦的点醒, 无非是告诉读者读红楼梦不单要领会那绝妙文字,还要充分调动视觉联想来 观赏那些绝妙的画幅。 又如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褶”: 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 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 花埋了,一群蜂蝶闱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这真是浓墨重彩描绘的一幅芍药春睡图。红楼梦中这类描绘俯拾即是,最突 x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出的象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撕扇、龄官画蔷,都是构图精美情韵悠长的单 人仕女图,而宝玉为平儿理妆、为香菱借裙、为麝月篦头和湘云给宝玉梳头,妙 玉给他献茶、玉钏为之尝羹等则是以宝玉为中心的多幅事在倾刻、情留千古的双 人图。这些情致深永的画幅,表现出作者对如花美貌,天真无邪的少男少女的虔 诚礼赞。作者带着一种圣洁的情感,将一幅幅值得永远纪念的单人或双人图精心 修饰描绘。他是在热情赞颂,而内心又深藏难以抑制的悲凉,他也许已经预感到 自己描绘的这些场面只是由于历史的某种机遇、人生的某种缘分才能偶然得之, 以后随故事发展,煊赫一时的贾府势将倾覆,千种温馨万般缱绻都只能是长留于 记忆中的雪泥鸿爪了。也许是作者怀着这种礼赞与悲悼交织的复杂感情,所以他 对这些画幅倾注着一往深情,期待着读者凝神敛气细细品评。 第三节红楼梦中的色彩 着色傅彩是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画家的曹雪芹对色彩特别敏感, 只要稍为留心,就会在小说中发现作者这方面的突出成就。曹雪芹在整部红楼 梦里所表现出的对颜色词的精确而大量的运用,己充分显示出曹雪芹极高的色 彩修养。范干良在曹雪芹笔下的颜色词一文中说:“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 发现,整部红楼梦真是红鲜绿艳、五彩缤纷。这种艺术效果除了一部分是由 精彩的色彩描写造成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得归功于作者对颜色词的精确而大量的 运用。有人认为红楼梦是文学作品中运用颜色词最多的,这当是切合实际的。 我们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颜色词运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共使用颜色 词1 5 5 种。这些颜色词在作品中出现近1 0 0 0 次( 人名地名中的颜色词按色种每种计 一次) ”。这些颜色词按色相类别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 红色系列:红、红色、红 晕、红红的、大红、朱红、银红、猩红、桃红、绎红、水红、嫣红、飞红、通红、 石榴红、杏子红、海棠红、赤、大赤、朱、箭头朱、绎、紫绎、猩、猩猩、丹、 茜、赭石、南赭、玫瑰、胭脂,胭、荔色、霁、霞、酡:( 二) 黄色系列:黄、黄 澄澄、黄黄的、金黄、娇黄、藤黄、石黄、管黄、鹅黄、葱黄、柳黄、金、大赤 飞金、青金、松花、松花色、鹅、虎皮、蜜合色;( 三) 绿色系列:绿、豆绿、油 绿、水绿、葱绿、柳绿、松绿、青绿、碧绿、闪绿、祖母绿、碧、碧彩、碧浏、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碧荧荧、金碧、浅碧、翠、冷翠、金翠、苍翠、翡翠、翠翠青青、秋香色;( 四) 青色系列:青、仓、碧青、碧清、红青、靛青、莲青、铁青、石青、鬼脸青、雨 过天青;( 五) 紫色系列:紫、青紫、红紫、金紫、姹紫、玫瑰紫、茄色、藕合色; ( 六) 黑色系列:黑、黑鬓鬓、黑魃魃、沉黑、漆黑、魑黑、墨、黛、缁、皂;( 七) 白色系列:白、白蜡、白净、白花花、白漫漫、白芒芒、白汪汪、月白、雪白、 苍白、素白、洁白,皓、缟、霜、素、洁、皤、粉、银、银霜、雪色、莹洁、皑 皑、玉色;( 八) 灰色系列:乌、灰、灰色、灰鼠、银鼠、黑灰素彩等等。以上 描述说明红楼梦中颜色词色相之多,这反映了曹雪芹色彩修养的一个方面, 然而更重要的还在于曹雪芹十分精到的色彩运用能力。 色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原色、间色、补色相互之间形成对比、协调关系才 能给人美感。让我们以书中第三十五回“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为例,看看其中色 彩搭配的奥妙。在这回书中,宝玉央求莺儿替他打几根络子作装饰。 莺几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的? ”宝玉道:“大红的”莺几道:“大红的须 是黑络子才好看的,或是石青的才压的住颜色。”宝玉道:“松花色配什么? ”莺 儿道:“松花配桃红”宝玉笑道:“这才娇艳,再要雅淡之中带些娇艳。”莺几道: “葱绿柳黄是我最爱的”宝玉道:。也罢了,也打一条桃红,再打一条葱绿。” 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 ”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 人,正是宝钗来了。宝玉忙让坐。宝钗坐了,因问莺几:“打什么呢? ”一面问, 一面向他手里去瞧,才打了半截宝钗笑道:“这有什么趣几,倒不如打个络子把 玉络上呢”一句话提醒了宝玉,便拍手笑道:“倒是姐姐说得是,我就忘了。只 是配个什么颜色才好? ”宝钗道:“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 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等我想个法儿:把那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几线,一根一根 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 以上这一段文字谈到汗巾子与络子的色彩搭配,就涉及到两种色彩结构:一种是 对比色,大红配黑色或石青,松花配桃红;另一种是类似色,葱绿配柳黄。同时 向读者展现了四幅不同配色风格的色彩图案:第一幅是大红配黑色,属于高纯度 彩色与无彩色的搭配,色彩效果最为纯正鲜明;第二幅是大红配石青,色彩搭配 一冷一暖,对比强烈,庄重艳丽;第三幅是松花配桃红,也属于冷暖色的搭配, 范干良:曹雪芹笔下的颜色词,引自吴竞存编红楼梦的语言孔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2 2 0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但是色彩纯度偏低,所以“雅淡”之中方显“娇艳”;第四幅是葱绿与柳黄的色彩 搭配,属于对比柔和、色相相近的类似色,配色效果清雅和谐。 在绘画的色彩配置中,既忌单调,又忌杂乱,一幅优雅的画面在异彩相映之 中,应该有一种主色调,这样颜色才显协调。清代迮朗在绘事雕虫中说:“华 衮灿烂,非只色之功,朱黛纷陈,举一彩为主”。邹一桂也在小山画谱中说: “五彩彰施,必有主色;以一色为主,而他色附之”。精于绘画的曹雪芹对此当 然驾轻就熟,因而在小说中关于院落居室的花木陈设、人物的服饰穿戴,在色彩 配置方面都是精心设计的,不仅符合色彩学原理,还能显示人物的性格命运。这 里仅举潇湘馆和蘅芜苑为例说明。 才高命薄的黛玉托身潇湘馆,据书中描写:“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 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每当微风吹过,“风尾森森,龙吟细细”这里以绿色为 主调,象征她对生命的渴望,和木命人难耐风霜的脆弱。在第四十回书中,贾母 携刘姥姥及众人游大观园,先到了黛玉居住的潇湘馆。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 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 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在凤姐的提醒下,又 与众人谈到“颜色又鲜,纱又轻软”的纱料“软烟罗”,并提议“明儿就找出几匹 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子”。 圆通大度的薛宝钗所住的蘅芜苑则是:“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青 瓦花堵”,“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 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砜,或如金绳盘屈,或实 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 色玩器全无,案上只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看了,摇头直言:“使不得”,认为 “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她有自己的居室美化原则:“有现成 的东西,为什么不摆? 若很爱素净,少几样倒使得。只怕俗气,有好东西也 摆坏了。如今让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净”。说着叫过鸳鸯来,亲吩咐 道:“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 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这里以白色为主调,宝 钗本是金命人原应富丽堂皇,但她胸怀淡泊,安分随时,藏慧守拙,待人于随和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思想 作为一位高妙的艺术大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充分发挥了服饰艺术带来 的视觉效果和深蕴的文化内涵,此尤以小说中人物服饰色彩之描写最为突出。曹 雪芹敏锐地把握住红与绿两种颜色,将其作为全书的色彩基调。在桃红柳绿、穿 红着绿的红楼世界中又极尽搭配组合之妙,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各种服饰及色 彩的运用潜质和丰富内蕴,使得不同服饰及色彩既表现出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又 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完美契合。 第一节红楼梦最鲜明的服饰色彩基调 贾宝玉和林黛玉无疑是一组最鲜明的形象对比。其情感体验一热烈一冷峭, 情感风格一明快一幽婉,情感表达方式一外露一深藏,情感倾向则一色化为“红”, 一色化为“绿”。两个形象的情感基色构成冷暖对比,置于红楼整体画面的中心。 作者之所以设置这一对比,显然是为了更鲜明地展现形象间判然有别的情感特质: 潇湘妃子的忧郁伤感,反衬出怡红公子的愉悦欢快;后者的感情试探与表白愈是 袒露、明快,则愈显前者心态之多嗔善饰。脂批言宝玉“情不情”而黛玉“情情”, 宝玉之痴“恰恰只有一颦儿可对”,正道出宝黛情感倾向之间的对立性差异。“红” 与“绿”互为补色,相反相成,既成为红楼整幅画面中最引人瞩目的主体色彩, 也恰于鲜明生动的对比中倍显其各自的奇光异彩。 曹雪芹在选择红与绿这组对比强烈的色彩作为红楼梦的服饰色彩基调时, 还参考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它们个性化的独特涵义。例如红色,欢悦热情,浓烈 旷放,正反映出红楼梦男主人公贾宝玉的情感特质。在宝玉的周围充满了以 红色为主的色彩气氛,如他的住所先为“绛云轩”后为“怡红院”,被人称作“绎 洞花主”、“怡红公子”,身上常穿着红色的衣服,佩戴着“灿若明霞”的通灵 宝玉。又如绿色,冷凝纤穰、忧郁深婉,在红楼梦中则是女主人公林黛玉的 色彩符号。在她的周围围绕着绿色的色彩氛围,如她的名字中包含了一个“黛” 字。黛是青绿色用来画眉的墨;她的雅号叫“潇湘妃子”,住在。潇湘馆”,窗 1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宝玉便立住,细细的赏玩一回方走 刚至沁芳亭,见探春正从秋爽斋来,围着大红猩猩毡斗篷,带着观音兜, 扶着小丫头,后面一个妇人打着青绸油伞 远远见贾母围了大斗篷,带着灰鼠暖兜,坐着小竹轿,打着青绸油伞, 鸳鸯琥珀等五六个丫鬟,每人都是打着伞,拥轿而来 一语未了,忽见风姐几披着紫羯褂,笑嘻嘻的来了 贾母笑道,搀了风姐的手,仍旧上轿,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 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 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 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 这梅花,象个什么? ”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 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 人也不能这样好! ”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的脂砚斋批文里有段极为精采的评述,显示出服饰所 特有的意味性,很有思想启发价值: 此文线索在斗篷。宝琴翠羽斗篷,贾母所赐,言其亲也;宝玉红猩猩毡斗篷, 为后雪披一衬也;黛玉白狐皮斗篷,明其弱也;李官载斗篷是哆罗呢,昭其质也; 宝钗斗篷是莲青斗纹锦,致其文也;贾母是大斗篷,尊之词也;凤姐是披着斗篷, 恰似掌家人也;湘云有斗篷不穿,着其异样行动也;岫烟无斗篷,叙其穷也。只 一斗篷,写得前后照耀生色 曹雪芹能因人而异,以斗篷的式样、色彩、质料、来历的差异,来传递各个人物 在贾府里的地位等差、个人爱好、性格修养、消费价值观念等诸方面的非语言信 息,使服饰与色彩在文学艺术的表现中产生内蕴不朽的魅力。 第三节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与人物个性审美差异 红楼梦中服饰与色彩的审美,从心理学角度来阐述,它是人的心理、情 感的必然反映,是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伦理道德、个性审美、价值观念的潜意识 流露。画家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色彩之爱好,人各不同:故尔与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余众人更无一点笔墨涉及,可见作者用笔何等凝练。之所以如此,因为前述宝玉、 凤姐的出场描写,已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再作铺张,便是赘笔。贾宝玉和王熙 风是贾府的焦点人物,曹雪芹对他们的服饰进行了详细的描摹,窥斑而知全豹, 可见贾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贵族气象。同时,它们又成 为对这两位在红楼梦情爱悲剧和家族悲剧两大主题中,居于举足轻重地位的 典型形象性格描写的重要手段。 林黛玉风流袅娜,薛宝钗端庄妩媚,在大观园众姊妹中当仁不让占定头筹。 但二人的衣着,书中描述不多,除同时出现于第四十九回外,黛玉的衣饰极少被 单独细叙过,宝钗的服饰描写也仅见于第八回和第四十九回。与凤姐、宝玉华美 考究的服饰相比较,钗黛二人的衣着虽淡笔写来,却愈见她们的不同流俗了。 在小说第四十九回中,有一段对黛玉服饰的描写:“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 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 绦,头上罩了雪帽”。红香小靴,大红鹤氅,而“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则 为一身红妆平添了几分动人春色,既凸显出黛玉衣着的品位,又符合她希冀“红 绿相配”的爱情愿望。 曹雪芹写黛玉之美,不在其穿着如何华丽,而是集中表现她的灵魂美。作者 越是把黛玉周围的少女写得花枝招展,色彩艳丽,就越显出黛玉的文静淡雅,这 是作者有意识地去运用色彩的对比;另外,林黛玉是作者塑造的悲剧典型,在这 种强烈的色彩对比之中,黛玉不免显得有一些暗淡和凄寒,这当然有助于黛玉悲 剧性格的塑造。 其实,曹雪芹也并不是没有用色彩去描绘林黛玉,只是没有去重点写她服饰 的色彩,而把色彩用来描绘她的居住环境。作者在几次描写潇湘馆时,都毫无例 外地给它抹上了一层绿色,同时又表现出与绿色有关的“暗”和“凉”。就连潇湘 馆里唯一见到摆过的一盆花,也是玉石条盆里点着宣石的单瓣水仙,清淡素雅。 薛宝钗的服饰描写有两次。一次在第八回,“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 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密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 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棉袄的颜色应当 为现今的略带黄昧之本白色,蜜合色为古代染料颜色的一种,清代李斗的扬州 山东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画舫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浅黄白色日蜜合” 。葱黄为黄中微绿,比肩褂的玫 瑰紫是紫中偏红的颜色。“一色儿半新不旧”,美而不艳,丽质天然。服装色彩 协调,显出宝钗富有美感;质地半新不旧,显其为人的朴素而矜持。而最妙的是 曹雪芹在描写薛宝钗拿金锁给宝玉看时又添了一句,“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 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出来”。藏慧守拙是薛宝钗的处世之道, 所以她把大观园的蘅芜苑布置得雪洞一般,金光灿烂的项圈也是深藏不露,而她 内心深处又有着青春和激情的渴望,所以只把大红袄穿在衣服里面。 第二次是书中第四十九回,“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 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 洋线番靶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李纨不着红,是寡 妇的无奈;岫烟无红,是因为家贫;而宝钗之衣精工巧作,独不愿为红色,是天 性使然。莲青是极清冷的颜色,与琉璃白雪世界映衬,素净而凝重。书中第五十 一回借平儿之口极力赞美大红色,说“昨儿那么大雪,人人都是有的,不是猩猩 毡就是羽缎羽纱的,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大雪好不齐整”。可即使大红是大观 园女儿们的最爱,薛宝钗也没有穿,而是千方百计回避这鲜艳颜色。 薛宝钗的服饰与色彩选择是被她的思想意识所支配的。从她的两句咏白海棠 的诗中可以窥见其思想轨迹:“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第三十七回) 。 “淡极”与“更艳”作为色调的对应,构成了薛宝钗独特的服饰色彩审美观。 宝钗素日不爱打扮,薛姨妈说过:“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 儿的”。家里存有的十二支“宫里头作的新鲜样法堆纱花”,薛姨妈也只好请周瑞 家的全拿去分送给其他姐妹( 第七回) 。但是这个最淡雅的小姐,却在手腕上笼着 贵妃娘娘特赐的红麝香珠串( 第二十八回) 。羞耶? 喜耶? 还是有所望也? 通过这 个小小的服饰配件,作者曲尽宝钗对金玉姻缘的微妙心态。 颜湘君:论( 红楼梦) 的服饰描写艺术 引自中国文学研究 2 0 0 2 年第2 期( 总第6 5 期) ,第8 5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红楼梦中的园林艺术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是世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它包括了众多内容,比如建筑、绘画、 园艺、楹联、书法等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有着 极为丰富的文学、美学等内涵。它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也是中国 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营造的大观园,正 是中国园林最完美的代表,无论从造园设计思想、建筑布局、景点设置、花木栽 培、装修陈设到油漆彩绘,都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与伦比的最高境界,是集园林 建筑艺术大成的“天上人间诸景备”的中国古典园林。对此,本文拟就下列三个 问题进行探讨:一、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简述;二、从大观园看曹雪芹的园林艺 术美学思想;三、大观园中的古典居室陈设艺术。 第一节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简述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 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的综合反映。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肘期是先秦及秦汉的“自然时期”,是从“周”到“苑”的发展时期。这 种主要用于狩猎活动的“囿”,大体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占地宽广;二是工程浩大; 三是人工设施增加。最早期的“囿”到汉代有了新的发展,帝王们在这里建“宫” 设“馆”,除游猎外还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 色,名称也从古代的“囿”改称“苑”或“苑囿”,初步具有了某些园林的性质。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至 唐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园林发展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 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二是绘画艺术的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互相促进, 极大地丰富了造园技巧。 明代及清代初期,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辉煌的全盛时期。这个全盛时期的园 林,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功能全;二是形式多;三是艺术化。中国古典园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终于成为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艺术,体现出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境界。 明清时期的中国园林建筑,其造园思想达到空前发达的艺术水平,有两个重 要的标志: 第一,造园艺术理论有了划时代的总结性成果,即明代崇祯时江苏吴江人计 成园冶一书的问世。全书共分三卷,一卷分兴造论、园说及相地、立基、屋 宇、装折四篇;二卷全志栏杆;三卷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 篇。全书共计三万多字,并有插图二百余幅。园冶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 代园林艺术的设计和工艺,全面总结出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准则:“虽由人作,宛 白天开”。这一美学原则是对上自秦汉两千年造园的总结,下对后五百年造园的指 导,因此该书成为造园艺术承前启后的一部重要著作。 第二,一大批造园艺术家的诞生,如清代戏曲家李渔( 笠翁) ,在南北都有自 己设计建造的住宅园林,其中以北京的芥子园最为有名。他留下的一部闲情偶 寄,其中的“居室部”、“器玩部”是关于园林建筑包括室内装修的珍贵史料。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至清代最终形成了两个系统,即两种异趣的造园 风格:北方的皇家园林系统( 北派) 和南方的私家园林系统( 南派) 。 南派园林,多为私家园林,主要分布于江南。其共同特点有三:一是因地制 宜;二是小巧玲珑;三是寄情个性。这些园林的设计构思都特别珍惜地址的运用, 布置得精巧绝伦,也正由于是私家园林,得以充分发挥园主的志趣、情性。 北派园林是完全有别于南派的皇家园林,是帝王之家营造的权力、财力和物 力的象征,其占地之广,结构之精,体量之大,点缀之富,当然极尽其富丽堂皇、 气象恢宏之能事。这种园林建筑的代表作品,几乎都集中在京都。皇家园林有三 个共同特点:一是极度堂皇的规模;二是体制的程式化;三是至高无上的天人思 想。首先皇家园林之规模均是占地广袤而巨大的,园内之建筑都是雕栋画梁、体 量极大又金碧辉煌的,其陈设则是豪华无比的;其次为体现帝王统治的思想,其 布局一般趋于程式化,如必须有中轴线,必须有大湖,必须有佛寺等;再就是为 体现君权神授的天人思想,建蓬岛瑶台寄托长生不老的虚妄观念等等。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从大观园看曹雪芹的园林艺术美学思想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一个寄托了小说作者曹雪芹理想的世界,也是他赋 予作品在思想、结构和情节上的广阔空间,更是众多不同男女展现风采的舞台。 曹雪芹生于私园荟萃的江南,长于皇家苑园集中的北国,他当之无愧地应该是我 国园林建筑历史上最杰出的造园艺术思想家之一。 一、从大观园看曹雪芹的造园艺术思想 让我们从大观园规划营建的全过程:相地、立意、布局、建筑来展现曹雪芹 的杰出艺术风范。 首先是相地。大观园是因元妃省亲而得到御赐营建的“省亲别墅”,红楼梦 第十六回描写到“相地”时,就是突出地强调了因地制宜之法。它通过贾琏之口 提出不主张像吴贵妃父亲那样去城外觅地建园,而是主张近宅营建,“从东边一带, 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 这是一个省钱省力而且又是构景、游幸所必须的设计思想。诚如计成园冶中 所说:“宅傍与後有隙地可葺园,不第便於乐闲,斯谓护宅之佳境也。开池浚壑, 理石挑山,设门有待来宾,留径可通尔( 迩) 室。竹修林茂,柳暗花明”。在中国 园林布局上,“山”是园之风骨,“水”是园之命脉,无山则无景观,无水则无生 气。所以大观园的营建也首先注意到了“水”,说“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来 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 甲戌侧批:园中诸景,最要紧是水,亦必写明方妙。 余最鄙近之修造园亭者,徒以顽石土堆为佳,不知引泉一道。甚至丹青,唯知乱 作山石树木,不知画泉之法,亦是恨事。脂砚斋) 。“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 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 又甚近,凑来一处,省得许多财力,纵亦不敷,所添亦有限”。在这里,“近宅” 既便元妃之省亲,又避贾母外出之劳,利用旧有水源以及山石花卉,更是一举两 得之事。“相地”是建园的第一步,是园林建筑的基础,大观园的规划无疑是成功 的。 大观园中有多处大、小假山,成为把各个景区相隔的重要手段。而从贾元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贾母乘舟游园经过路线可知,园内主要的院落都能乘船直达。广阔的水面虽然是 联系景区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起到相隔的作用。园中水系“清流一带,势若游 龙”,曲折蜿蜒地通向各处。大观园中的园林建筑、各处亭馆的分张联络,都因水 之曲折而穿插映带,巧妙安排,依形就势,顺其自然。大观园能够通过水路游园 是其一大特色。 其次是立意。造园是一项大工程,其营建目的须明确,且必有所寄意。大观 园是省亲别墅,是皇帝的贵妃游幸之地,故既要严格合乎皇家制度,体现出皇妃 之尊,又要营建出一座真正合乎造园艺术的园林。因此,曹雪芹在大观园不但设 计了一座迎接元妃的气势雄伟的正殿大观楼,更有缀锦阁、嘉荫堂等几处大厅堂, 它们都是崇阁巍峨,层楼高起,精雕细琢的构筑。另外作为一座园林又必须有提 供人们游憩观赏之处的园景,配以各种相应的建筑,其方位、式样要体现出协调 而又变化的特点。大观园在立意中,确实合乎“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取景之意。 前面所说的缀锦阁、嘉荫堂等既是富丽堂皇之建构,同时又是重要的取景、赏景 地点。缀锦阁正面越水对着池中的藕香榭,在此可以赏水景,听戏文;嘉荫堂的 大月台则是赏天上团栾的好去处。观乎园中其余散处的各个建筑,亭、台、楼、 榭无不为观赏四时景色,对其使用功能作了精确合理的布置,宜亭则亭,宜榭则 榭。芦雪庵中可烹鹿赏雪;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l 临窗,左右有回廊,可赏水景; 潇湘馆则是一座园中之园,淡雅幽静,院内修竹湘帘,静中生趣。 第三是布局。大观园的总体布局是自由放纵的,有平坦宽阔之大道,也有曲 折多姿的小径,循路而行,真是异彩纷呈,所观之景,步移而景异,随时变格, 妙趣横生。在第十七回中贾政引众宾客、贾宝玉游大观园的一段叙述,犹如观中 国画的一幅长卷,或富丽楼馆,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腑,或山下 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林林总总,都显出 园林空间的流变美,令人目不暇接。 流变的空间布局并非浑然一片,它按照园林艺术的空间思维来安排,各个景 点由空间边界分隔开。大观园中的门、径、屏、阶、墙、石、山、水、桥、廊等 园林造景和花、树、草、竹等自然景物形成围隔各个建筑、各种景致的空间边界, 形成大观园或明或暗、或藏或露、或深或浅、或实或虚的景点组群布局。整个园 林围而不隔,隔而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