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裴启《语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东晋裴启的语林作为志人小说的肇始之作,是魏晋士人品题 风气正盛时的如实记录,为笔记小说的发展起到了奠基性作用。今存 语林是一部辑佚书,本文对各辑本佚文进行了一番考辨,尽量还 原出语林原貌,在此基础上对该书的流传、人物品题的内容和思 考模式以及语林的文学性和史学性进行了探讨。与世说新语 仅仅追忆前朝风流、编撰已有典籍不同,语林是对魏晋风流这一 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是熔铸了时代和个人的品评观念的创造性文 本,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关键词:裴启;语林;志人小说;考辨;人物品题;价值 a b s t r a c t a sm eo r i g i no ft h es t o 拶o fd e p i c t i n gs c h o l a r s ,y ul i n ,、砸t t e nb y p e iq io fe a s tj i nd y n a s t y ,i sa 仃u t h m lr e c o r do fm es c h o l a r so fw e ia n d j i nd y n a s t y i tl a y st h ef o u n d a t i o n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k e t c h e s t h ee x t a n ty ul i ni sac o m p i l a t i o nb o o k 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a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i n t ot h ev 撕o u s e d i t i o n so fy ul i ni no r d e rt or e e s t a b l i s hm e o r i g i n a lo n e o nt h eb a s i so f t m sr e e s t a b l i s h r n e n t ,t m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 c i r c u l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sa n ds u b je c t s ,m o d eo ft 蛐埘n g ,a i l dt h el i t e r a r i n e s s a 1 1 dh i s t o n c i t yo fy ul i n d i f - f e r e n t 五旧mt h ea n e c d o t a lr e c o l l e c t i o n so f t h ef o h 】rd y n a s t i e sa 1 1 dm ec o m p i l a t i o n so fp r e v i o u sc l a s s i c si nn e w a n e c d o t e so ft h et i m e s ,y ul i ni sa 1 1a c c u r a t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t h e a 1 1 e c d o t e so ft h ec o n t e n l p o r a 秽t i m e so fw e ia n dj i nd y n a s t i e sa n dt h e c r e a t i v et e x t sw h i c hi n c o i p o r a t et h ep e r s o n a li d e a sa n dt h ei d e a so ft h e t i m e s ,t h u sp o s s e s s i n gh i g h e rh i s t o r i c a la n dl i t e r a 巧v a l u e s k e yw o r d s :p e iq i ;y u l i n ;t h es t o i yo fd e p i c t i n gs c h o l a r s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sa n ds u b je c t s ;v a l u e i i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雨噶b 矿分加口7 年6 7 月7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臼。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痫专冈矿争日期:沙口7 年6 月 日 导师签名:俘朽高日期:邡咿么月庐日 裴启语林研究 引言 一直以来,人们对中古志人小说的研究都集中在世说新语( 以 下简称世说) 上,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其它恚人小说的研究, 尤其是世说以前的志人小说的研究。东晋裴肩的语林作为志 人小说的肇始之作,在世说新语光芒的掩盖下学者对它的研究不 够深入,或者对原创权属予裴启的事实视丽不霓盎在现今可见的六朝 志人小说里,今存语林篇帙仅次于世说,它是对魏晋风流最 早最原生态的记录,加深对于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魏晋 时糍入物品题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内涵及小说产生演交的微观过程,有 助于我们更具体地了解魏晋风气和魏晋时的文入,还可以为相关研究 提供一个“生态环境”背景,因为它的“当代史 地位,使它具有其 它志人小说不可比拟的研究价值尊 但今存语林是一部辑佚书,它的残存文字,除了支l | 义庚、刘 孝标所引之外,在唐宋类书如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 六帖、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续谈助、类说、事类赋注 中均有出现。清马国翰、鲁迅先生先后对此书进行了辑佚,收集得 相当完备,分别收于玉函山房辑佚书及补编和古小说钩沉中。 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8 年箴阚楞伽辑注本裴启语林是现存比较完 备的本子,本文以就势蓝本。今天对语林的研究成果不多,姜广 觅本文第二章附录裴岩语蒜饿文塞处统计表 1 硕士学位论文 振有论文三篇,认为语林亡佚的原因是它对史家文化精神的背叛, 提出在叙事艺术上语林是对文学性叙事的自觉认定以及“时空模 糊 的叙事构架等,论述上还不够深入,论点也流于宽泛。台湾学者 黄东阳有论文晋裴启 之佚文考辨利用新出土的敦煌资料对 语林现存佚文进行了一番梳理考辨,并通过对语林的分析探 讨了六朝小说文体的思维模式,黄东阳的考辨和相关论述也有值得商 榷和加深的地方。各种文学史中对语林的评价都属于一笔带过之 列,或对语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篇目进行简单的鉴赏评价。 本文将在他们的基础上对语林相关问题作一番探讨,尽量还 语林一个真实的面目和实际的地位。第一章介绍了作者的家世生 平和语林成书、流传、亡佚的原因。第二章对今天可见的各个辑 ( 注) 本所收佚文进行考辨、分析,尽量还原语林原有面目,得 出一个比较可靠的本子。第三章分析了语林中关于人物品题的内 容,并分析人物品题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内涵,从中可以看出语林 作为一种新变文体的微观转变。第四章概括了语林独特的史学成 就和文学成就。 2 裴启语林研究 第一章语林的成书及流传 第一节裴启的家世生平 裴启,字荣期,东晋时河东闻喜( 今山西闻喜县) 人。隋书经 籍志子部小说类附注:“语林十卷,东晋处士裴启撰,亡。一处 士,在先秦时代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在魏晋时代虽然内 涵有所扩大,也可引申为受人尊敬的百姓圆,但处士隐居不仕的涵义 仍广泛用到,汉末应劭的风俗通义就说:“处士者,隐居放言也口挣 ( 文选卷一三) 尊李生龙在其隐士与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提到: “所谓处,指居家不去做官,所以隐士又叫做处士、处人。 可见裴启是一个隐士,而且是一个敢于“放言”( 言论放肆,不受拘束) 的隐。隐逸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两种:“由于现实人才过剩丽使士大 夫没有机会介入政治生活两成了隐士,另一种是介入政治生活之后又 因种种原因退出了政治舞台而成为隐士。神裴启选择隐逸的原因显然 是前者。 因为裴扇没做过官,晋书无传,迄今墓志碑谍、金石尺牍不 见只言片语的记录,只有世说新语及其注里有少量记载。其一是 苟子卷三之非十二子宦:古之所谓处圭者,德盛孝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名者也, 著是者也。谵杨僚注掰处士,不任者也。易罄:或凄或处。”熊公蜇。萄予令注今 译 m 】西安:山西教育出版社,2 0 0 9 :7 6 ) 吴金华世说新语考释 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4 ( 8 ) :4 3 李垒龙。憨圭与中国吉代文学【鹾】长沙:潮煮教育塞舨社,2 3 ) :5 l 硕士学位论文 世说文学第九十条及其注国: 裴郎作语林,始出,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 写,各有一通,载王东亭作经黄公酒垆下赋,甚有才情。 刘孝标注云:裴氏家传曰:“裴荣,字荣期,河东人。父 樨,丰城令。荣期少有风姿才气,好论古今人物,撰语林 数卷,号日裴子。栉檀道鸯谓裴松之,以为启作语林, 荣傥别名启乎? 其二是世说轻诋第二十四条及其注: 庾道季诧谢公曰:“裴郎云:谢安谓裴郎乃不可恶,何得为 复饮酒? 裴郎又云:谢安目支道林,如九方皋之相马, 略其玄黄,取其俊逸。一谢公云:“都无此二语,裴鸯为此 辞耳。 庾意甚不以为好,因陈东亭经酒垆下赋。读毕, 都不下赏裁,直云:“君乃复作裴氏学! ”于此语林遂废, 今时有者,皆是先写,无复谢语。刘孝标注云:续晋阳秋 日:“晋隆和中,河东裴启撰汉、魏以来迄于今时言语应对 之可称者,谓之语林) ,时人多好其事,文遂流行。后说 太傅事不实,而有人于其座叙其黄公酒垆,司徒王璃为之赋, 谢公加以与王不平,乃云:君遂复作裴郎学! 自是众成鄙 其事矣。安乡人有罢中宿县诣安者,安问其归资,答日:岭 南凋敝,唯有五万蒲葵扇,又以非时为滞货。安乃取其中 者捉之,于是京师士庶竞慕而服焉。价增数倍,旬月无卖。 李天华世说新语新校( m 】长沙岳麓书社,2 0 0 4 :1 3 9 ( 以下凡引用世说新语文字皆出自 世说薪语新校,不再标出睽辱| 著律及页码) 4 裴启语林研究 夫所好生羽毛,所恶成疮瘠。谢相一言,挫成美于千载;及 其所与,崇虚价于百金。土之爱憎与夺,可不慎哉l 上面两则材料实际对裴启选择退隐的原因作了详细的说明。出身于小 小县令( “父,丰城令 ) 之家,年青时颇有风姿才气,创作了令人耳 墨一新的恚入小说语林,记录汉魏两晋“言语之应对之可称者, 刮起了一股“裴氏学”风( “裴氏学”及后文的“裴郎学 指世人都 喜欢阅读、模仿裴启记录逸闻逸事的书籍语林) 。声名正著时被谢 安诋毁而遭入唾弃( “谢公曰:都无此二语,裴自为此辞耳! 、“自 是众咸鄙其事矣) ,没有得到当权者认可的语林也渐渐失传,他 本人也终身未仕。当朝宰相的打压使得裴启不可能再有机会跻身政治 舞台,成了他选择隐逸的直接原因。 从檀道鸾、刘孝标的记录中不难看出后人对裴启的同情和认可, 从刘注里可看出谢安说裴启、支道林是确有其事的,并非裴启记录不 实,檀道鸾更是直接指出“谢公加以与王不平静才诋毁裴启,还引用 安乡人卖蒲葵扇一事与裴启的遭遇对比,不胜感慨地评论说:“夫所 好生羽毛,所恶成疮瘠。谢相一言,挫成美于千载:及其所与,崇虚 价于百金。上之爱憎与夺,可不慎哉! ”谢相喜欢的蒲葵扇就价增数 倍直至脱销,不喜欢的语林就遭众人鄙弃渐渐失传了。裴启莫名 其妙地成了王谢两家仇隙的牺牲品,也折射了裴氏家族的衰落,甚至 在品藻玄谈园盛的东晋裴启所代表的裴氏已不配品评人物。 河东裴氏在魏晋时是非常有名的。唐书宰相世系表说:“( 裴) 硕士学位论文 系出赢姓。伯益后非子之支孙封非( 原字上非下邑) 乡通志氏 族略、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都有类似的记载。裴氏与秦同租,秦公 子赢缄就是裴氏的直接先祖,后定籍闻喜县,这里人才辈出,如大文 豪郭璞,还有启之祖辈裴秀( 2 2 4 2 7 1 ) 、裴楷( 2 3 7 2 9 1 ) 、裴颁 ( 2 6 7 3 0 0 ) 、裴渺( 裴颁从兄,生卒年不详) 等都是出于此地,都是 略早于裴启的优秀楷模。自汉迄晋,裴氏逐渐成为名门望族,西晋时 有“八裴八王弦之说,就是指的北方两大望族河东裴氏与琅琊王氏。 据统计,曹魏西晋时裴氏入史传者有3 王入之多,且基本为五品以上, 与其联姻者皆是皇族国戚或当权大族 。到东晋时,裴氏家族因留恋 北方,加上两晋之际裴氏卷入王室权力斗争中带来的家族政治上的重 创,反面逐渐衰落下去。史载中仅有裴启、裴松之及他们的父祖共 计四人仕于东晋,裴氏大部分皆仕于北方胡族或河西张氏政权回,这 与西晋时裴氏的兴旺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至l 了东晋,裴氏家族开始衰落,但家学家风往往具有一脉相 承性。两晋之际正为乱世,家族不仅是“社会力量的中坚 ,更是文 化的垄断者、创造者、传播者 。梁静总结裴氏的家族文化为:博学 尚儒,谨守礼制;适应风尚,玄佛兼修;家学门风,积累传承。作 为一个出身官宦望族,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裴氏后裔,裴启一样有立 臧励和等编申国人名大辞典附录姓氏考略)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8 :6 6 寒艳梅。两酱之际河东襞氏迁播考论嘲。河南科技大学学摄社会科学舨) ,2 7 :1 3 李永康阎新华裴氏家族介入西晋中央权力斗争损益之剖析 j 】河东学刊,1 9 9 9 :3 4 宋艳梅。两晋志际河东裴氏迁播考论 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7 :1 3 ( 按裴启 等缀人佳予东晋嚣说法是不准确的,并寒有资耨记载裴岩誊傲避害,这至鼍藐作者指共霆 人留名予东臀) 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m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 0 0 2 粱静。孛古河东裴氏家族文亿述略p 】。社会稃学家,2 0 9 6 :1 8 2 6 裴启语林研究 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追求。父亲裴樨只做过小小的县令一丰城令,因 此裴扁肩负中兴家族门楣和成就逸我的双重责任。 第二节语林产生和亡佚 自从鲁迅提出“志人小说”的概念,学界普遍认为语林为志 人小说的开山之作以来,语林作为一种成型的新式的文体是受到 承认的。语林是第一部志入小说,论其成书的因素,首先要澄 清“志人小说”的概念。 “志人”是相对“志怪 而言的,但具体什么是志人小说,古今 莫衷一是,今天乃至将来仍多有争议。宁稼雨认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上凡写入的小说都可称为“志人小说 ,这样分就没有任何意义 了,狭义上应包括逸事和琐言这两部分文言笔记小说。志人小说一定 是关于民闻里巷传闻的,而不是国家军政大事,要与杂史区分开来; 具有故事性、传说性,与阐发道理为主的杂家区分开来;多真实、平 实性,与志怪不同。志人小说算不算小说仍颇存疑虑,它与今天的“小 说 的概念相去甚远,尤其它遵循史家观念重实录、轻虚构,选取的 故事都为真人真事,更像是史料笔记。语林就是这样一种介于 关于第一部志人小说,苗壮、宁稼雨都认为是魏邯郸淳的( 笑林,语林产生之前还有 魏晋世语蓄壮笔记小说史【m 】。杭州。溪江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宁稼褥:中国志入小说 史c m 】沈阳辽宁入民出版社,1 9 9 1 年l o 月) 。侯忠义、陈文新在各自的著作( 中图文言 小说史稿、中国文言小说流派研究) 里提到,志人小说分为“笑林”体、“世说”体、“杂 记”体,语桔是第一部“世说”体志入小说。 刘咔秋:“其实古代的历史与夺说,有时亦难分界限。像世说新语所写的入,都是历史土 有名的真人而所记的事,则大多出于传说因此这部书既可以算作小说,也不妨成为历史, 实际兼跨小说、历史两类。”( 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m 】北京出版社,2 0 0 3 ) 张松辉的 不是小谎一文,扶是否虚构、入物塑造和情节三方霹论证了世说不是小说, 7 硕士学位论文 子、史之间的文学样式,类似的逸事记录,如世说、郭子、 殷芸小说,都称为“志人小说”,是因为他们毕竟包含了小说的 因素:渗透于史传叙事中的合理的虚构、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为赏心 而作”的写作动机。 众所周知,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的出现,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 察原因:外部影响和内部作用。所谓“外部影响 ,就如刘勰文心 雕龙时序所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定时期社 会的政治状况、学术风气、文化氛围,会对该时期的文学范式乃至文 章体式产生重大影响,使之发展这样那样的变化,不难由整个文学史 得到证明。所谓“内部作用 ,亦如文心雕龙通变中说的:“凡 诗赋书记,名理相应,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 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也 就是涉及了文学内部发展规律问题,文体的历时性沿革问题。下面从 作者自身、时代文化和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产生的 原因。 裴启出身望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 朽的人生追求。同时又不能不受大旨谈玄的时代风气的影响,有出世 超逸的一面。语林首条就表明了作者心事: 贤者,国之纪,人之望,自古帝王皆以之安危。故书日: “惟后非贤不义,惟贤非后不食。 昔者周公体大圣之德, 而勤于吐握,由是天下之士争归之;向使周公骄而且吝,士 而是史料笔记。( 张松辉( ( 世说新语不是小说 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 0 0 5 ) 8 裴启语林研究 亦当高翔远去,所至寡矣。 这样的议论在全书中仅两条,与志人小说的体例是不相符的,但 是“汉魏以来小说、纪传作者多于首条冠以古圣先贤的嘉言懿行,以 领全书。此条之叙周公,亦犹刘向新序杂事篇首条之叙虞舜、 孔子 ,所以语出裴启是可能的。“盖凡求仕心切之自衣处士,无不希 望有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之周公延揽之也,这也表明了裴启 写作的目的:以文立言,期待伯乐慧眼识英,以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 尤其是政治实践。当然,这在知识分子群体中是具有普遍性的,因为 “士人出仕,有社会责任感、政治道义感和文化使命感驱使等各方面 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存的需要。裴启记录当朝名士的 轶闻琐事,一方面是他毕竟出身予一个没落的大家族,耳濡匿染多, 另一方面也是他积极关注、搜集的结果。裴启记录了当朝谢安、王殉 的嘉言嘉行,多少也有点奉承当朝权臣以求青眼的目的,多少也有点 记录风云人物赚取眼球的目的。但是王谢两家的反目和他记录了王家 先人嘉言嘉行的语林一书的流行,直接导致了当朝权相谢安的不 满,并把之前与裴启的交往赖得干二净:“都无此二语,裴自为此 辞耳! ”于是大家都认为裴启记录不实,品行存疑,他的书也就不再 流传。裴启在第2 8 条借钟会( 字士季) 之口直接表达了自己对于人 微言轻的社会风尚的愤懑:“吾少年时一纸书,人云是阮步兵书,皆 字字生义,既知是吾,不复道也。”语林中用钦慕的语气记载了大 量的狂放不羁( 顾和、周颧、王旷、刘真长、孔坦、陶侃、殷羡、 周楞伽辑注裴启语林 m 】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8 :l 李生龙蕊圭冬中匡古代文学【m 】。长沙。潮枣教育毒版社,2 3 :3 9 硕士学位论文 毛玄、张湛、袁山松、王徽之、王献之等) 的人物,虽说这是这个时 代人物典型特征,但也不能不说是寄托了作者的个人情怀,渴望个体 人格的自由独立,不过借以抒发个人胸中块垒。刘大杰魏晋思想论 前言说:“中国文人生命危险及心灵苦闷,无有过于魏晋。”无论是 积极入世,还是超尘脱俗,都是作者的一种生存方式、生存需要,二 者具有一致性,并通过自己的作品语林隐约传达出来。 其次,语林也是特定时代思想文化激发的产物。“汉末士流, 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 惟吐属则流于玄虚,举止则故为疏放。世之所尚,因有撰集,或 者记述近事,虽不过丛残小语而俱为人间言动,遂脱志怪之牢笼 也。”鲁迅认为清谈与品题是志人小说产生发展的基本动力。大量 史书,如魏书、晋书、宋书、南齐书等,都记载了汉末人 物品题的炽烈风气。自汉迄晋,选拔人物的制度由察举征辟到九品中 正制,极大地激发了评议人物的风尚,但品题标准由开始的重才能 ( “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转变为重出身和重审美, 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正是因为世家大族逐渐掌握的品题 人物的权利。但是不管人物品藻的标准怎么样变化,由于在汉魏六朝 人物品藻一直同士人的入仕联系在一起,所以人物品藻一直是一种重 要的社会活动。除此之外,魏晋之际社会动荡、名教动摇,佛教大大 发展,玄言清谈盛行,但尚实务实的也大有人在,这些因素都使当时 刘大杰魏晋思想论【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m 】北京:东方出版社,1 9 9 6 :4 3 ( ( 宋书卷九四思幸传序,转引自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m 】天津:天津古籍 出版社,2 0 0 5 :4 1 3 l o 裴启语林研究 社会在人的精神世界方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奇观。裴启不过是对当时 的奇观作了如实的记录丽已,这种记录是以人为中心,迥异予当时已 千篇一律、盛极一时的志怪小说,使时人从虚无飘渺的神鬼怪异境界 中回到现实的人世,使世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可资为立身处世的楷 模,又可以愉悦身心、资为谈动,所以这种薪鲜的文体很快就传播开 来也是很自然的事。 另外,文学有其自身发展规律。首先“通”,即继承问题。“文 学是审美文化,儒学如同科学、哲学、道德、政治一样,是一种非审 美的文化。应该看到,它们之间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但并非时时刻 刻水火不容”,两汉儒学与文学呈现出“同辐共震 到“跌宕失衡 的基本态势。同理,志入小说作为文学的一支,必然受到审美文化 和非审美文化双重的影响。中国小说史略又说:“记人间事者已 甚古,列御寇、韩非皆有录载,惟其所以录载者,列在用以喻道,韩 在储以论政。若为赏心而作,则实萌芽于魏而盛大于晋。虽不免追随 俗尚,或供揣摩,然要为远实用而近娱乐矣。 圆刘向新序、说 苑类似故事库一样的体例对志人类小说的产生起着直接的示范作 用尊在语林之前已经产生了英雄记、魏晋世语、晋诸 公赞、竹林七贤论、汉末名士录等专著,模仿纪传体专门 记录人物风采, 这些可以视为语林在文体和旨趣方面的传承渊 源。但语林毕竟不是已有文献的附庸,而在继承前人写入记事成 陈松青先秦两汉儒学与文学【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3 4 8 鲁迅冲国小说史略【m 】。北京东方出版社,1 9 9 6 :4 3 以上书籍都已经亡铗,据三匡惠注弓| 录可每当时的存在 1 1 硕士学位论文 就的基础上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文体。 王能宪说,用具有人格意义的“风流”来形容魏晋士人风气或时 代特征,并不是后人赋予的,而是魏晋士人一种明确的追求和崇尚。 在魏晋这样一个“人的觉醒和“文的觉醒”的时代,语林的出 现就标准着这样一种人物品鉴观念的转折已经由形而上的抽象 概念,转化为实际的人生态度。语林与世说新语仅仅追忆前 朝风流、编撰已有典籍不同,是一种谈风仍盛的具体记录,是熔铸了 时代和个人的品评观念的创造性文本。这样看来,语林确实有不 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关于曾经风靡一时的语林亡佚的原因,一般学者都认同受到 当朝权相的打压而渐次消失。裴启把谢安的仇家王询也盛赞在册让谢 安恼怒不已,谢相不但不领情,反而“挫成美于千载 ,让众人以为 裴启弄虚作假,咸鄙弃其为人及书,语林遂废。在语林中, 裴启用非常欣赏的笔调记叙了王殉作经酒垆下赋的事,并在文后 附载了该文,称其“甚有才情”。经酒垆下赋记叙了竹林七贤之一 的王戎位居高官后经黄公酒垆,追忆年轻时与阮籍、嵇康一起喝酒的 故事。也就是说王殉的这篇作品是歌颂王家先人的。而且,谢安认为 王戎的此条故事也不属实,是东晋好事者虚构的( 未必如此) 。这所 有的一切,引起了谢安的不快,遂废其书。世说及其注最早指出 了语林亡佚的原因,应该是可信的,即受到当朝宰相的诋毁,没 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 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2 :1 1 4 虽然还有少数学者有疑义,但是此时文学从经学、史学中脱离出来,已是不争的事实,见张国 刚主编中国中古史论集【c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 0 0 3 :1 0 6 1 2 裴启语林研究 有得到当权者、有令望的人的认可。但是一部作品的失传,原因一定 是多方面的,而且各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如作品本身的 价值、作者的影响力及时代的原因。 一部作品流传得是否广泛,影响力是否深远,其本身的价值起着 决定作用。比如,陈寿三国志一出,之前的有关魏、吴的史作, 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相继泯灭无闻, 同时代人夏侯湛甚至亲手毁掉了已经写好的魏书。只有三国志 一直流传到现在。而陈寿不过是“屡遭遣黜”排挤的小官吏而已,不 能不说其作品的价值对其流传起了决定作用。就语林而言,其开 拓之功是毋庸置疑的,在当时甚至形成了“裴氏学”,风靡一时。但 是与世说相比它是有缺陷的,也就是作品本身的价值比不上世 说,导致了世说一出,同时代的志人小说先后亡佚。语林是 否也像世说那样按“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 等分门别 类地编排,每个人的事迹都“以类相从”呢? 按唐宋类书对语林 的引用,都只用“语林云 、“今案陈本注裴启语林”( 北堂书钞) , 但是引用世说时,却时见“本世说任诞篇”、“今案世说德行篇” 等具体到书中的某一类。也就是很可能语林体例编排上有缺陷, 加上世说一出,语言更精准优美、编排更严谨合理、内容更丰富, 价值上远远超过了语林,加上作者裴启人微言轻,语林很快就 亡佚了。但是语林也有优于世说的地方,如世说往往删 节太过,而语林则显得质朴、详实。与世说的追忆风流不同, 硕士学位论文 语林是对现实的记录,在下面的章节中将有专门的论述。 1 4 裴启语林研究 第二章语林各辑本及其佚文考辨 关于语林何时亡佚,一直是一个谜。学界公认的说法是亡于 隋朝。但是唐初欧阳询编的类书艺文类聚( 简称类聚) 仍然录 有语林3 0 则,并未有指出语林的亡佚。稍后魏征等撰隋 书经籍志,于燕丹子之下注云:“语林十卷,东晋处士裴 启撰,亡。”类聚成书之时,似乎语林尚存,三十年后隋志 成书之时,语林就亡佚了,让人难以置信,故不防推测此书应继 续流传于民间。到中唐时编的白氏六帖复加征引,尤其是北宋初 太平御览( 简称御览) 引录的语林条目最多,现存辑本条 目中出自御览的多达1 1 3 条,独见、首见或辑出佚文较其他更详 的条目多达4 0 多条。宋初,太宗下诏,百姓献书有赏,由此共收得藏 书八万卷。李防等儒臣就是利用这些藏书资料奉诏编成类书御览 ( 初名太平总类) 。是否李肪等人见到了语林原本,或者至少 得见残本,姑且存疑。后世公私目录均未见记载,语林最早亡于 北宋,最晚亡于南宋,可备一说。 语林亡佚后,后世辑本颇多,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和古小 说钩沉本影响最大。今人周楞伽在前人辑本的基础上出版了辑注本, 为语林的传播和普及起到重要作用,至今仍是许多学者研究相关 领域时必引的底本。但是各辑佚( 注) 本各有优劣得失,其辑佚的条 目或有存疑、讹误,下面作一分析。 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节说郛重编本 明末清初陶埏重编说郛宛委山堂本收录语林一卷,共 2 l 则。一般认为重编本说郛较原本已大有超越并自成体系,但 其删节一如其祖陶宗仪之例,所收书目多删节太过而成断简残篇,且 辑出条目并不注明出处,妄改、错讹时有发生,让人真假难辨。所收 语林也难逃此运,检视所收条目有七则并非语林佚文,一则 存疑: 1 、魏伐蜀,罗献为巴东太守,吴闻蜀已败旋军保城,告誓 将士,励以节义,莫不用命。此条中“罗献”乃“罗宪”的误写, 蜀人罗宪的事迹可见于三国志卷四一裴松之注引习凿齿襄阳记: “( 罗宪) 左迁巴东太守吴闻蜀败,起兵西上,外 乇救援,内欲 袭宪。”于是罗宪“保城缮甲,告誓将士,厉以节义,莫不用命”来 全力对抗有“兼蜀之志”的吴国。晋习凿齿记录罗宪事迹详尽细致, 说郛记录的“罗宪为巴东太守”条有可能是由此条脱胎而来。 2 、荀颇年逾耳顺,而母年九十,色养蒸熏,以孝闻。当时在丧, 憔悴貌不可识。类聚卷廿、类聚二十、初学记十七、渊鉴 类函二百七十一都录有此事,且引录更详,出处都作荀伯子荀氏 ( 说郛传世有百卷本与一百二十卷本两个系统,分别以涵芬楼一百卷本和宛委山堂本为 代表。清顺治年间陶埏重编的一百二十卷本,即通常所称的宛委山堂本。1 9 8 6 年上海古籍 出版社( 说郛三种是目前传世内容最多、最完备的合本,本文选用此本 襄阳记、晋书、蜀志) ) 、吴志、( 华阳国志后主志记罗宪则名“宪”,而华阳国 志巴志则记“献”,乃误写。 1 6 裴启语林研究 家传。荀伯子南朝宋人,宋书有传,晚于裴启,关于“苟频以孝 闻”条未见任何古注类书引自语林。 3 、有周荤喷者,贫而好道,夫妇夜耕。搜神记卷十张车子 记录此事,重编说郛仅录其中一小节,并无情节的发展演变。后 出辑本未收入此条,也未见其他类书古注引自语林。 4 、田何年老家贫,茅居蒿床,守道不仕。晋皇甫谧高士传 卷中收录了田何事迹:“田何字子庄,齐人也。惠帝时何年老家 贫,守道不仕,帝亲幸其庐以受业终为易者宗。”未见他书引自语 林。 5 、管辂容貌丑而嗜酒饮食无威仪也。此条本事见三国志魏 书方伎传:“( 管辂) 容貌粗丑,无威仪而嗜酒。饮食言戏,不择 非类,故人多爱之而不敬也。”未见他书引自语林。 6 、顾荣兼侍中,安慰河北,以前后功封嘉兴伯,荣观中国日弊, 乃并求急还南,既造江渚,欣然自得。此条北堂书钞三二、初 学记二o 、御览六三四均引,文字全同,注出东晋张隐文士 传。后出晋书六八顾荣有传,亦录有此事。 8 、桓石秀豁弟二子也啸咏而已。出自御览二五五,钩 沉本未录用,存疑。 黄东阳晋裴启 之佚文考辨认为有四则非语林佚文 ( 卜4 则) ,对说郛重编本的考察不周,经笔者考证应有八则非 王利器常愚春主编稽古拓新集 m 】成都成都出版社,1 9 9 2 :1 4 ( 稽古拓新集录有 钩沉 1 7 硕士学位论文 语林佚文或存疑不可取的。一些丛书的编撰者态度不够严谨,从 别的书中随意割出文字充实篇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里举出的八条非 语林文字应予以剔除,其后子史钩沉( 清黄爽) 、五朝小说、 五朝小说大观、古今说部丛书,都是翻刻说郛重编本,以 讹传讹、错误相因,应予以鉴别区分。 裴启语林研究 第二节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及古小说钩沉本 这两种辑本都将语林分为两卷。马国翰虽然已经稍复语林 的大概,但挂漏甚多,甚至连世说、北堂书钞、御览所引也 有所漏辑。例如“王平子从荆州下刀条: 王平子从荆州下,大将军因欲杀之,而平予左右有二十人, 甚健皆持檐马鞭。平子恒持玉枕,以此未得发。大将军乃犒 荆州文武二十人,积饮食皆不能动。乃借乎子玉枕,便持下 床。平子手引大将军带绝,与力士斗甚苦,乃得上屋。上久 许而死。( 钩沉本) 王平子从荆州来,王敦欲杀之;乎子恒持玉枕,以此未得发。 敦后矫平子左右而持下床去,遂杀平子。( 马氏本) 二者相较,高下自分,原来马国翰的辑文之所以缺略含糊,是因为他 仅依据了北堂书钞所引,而漏辑了引录更详细的世说方正 刘孝标的注引。 鲁迅在马氏基础上增采续谈助、类林杂说、事类附注、 学林、雕玉集、绀珠集、草堂诗笺等书所辑成之语林, 收语林条目1 7 9 条,比马氏本多出三十多条 ,更臻完备。尤其 见世说方正第3 1 则注引裴子 钩沉本录入而马氏本失辑的有:“孔嵩少与荀残共游太学”、“杨修解绝妙好辞”、“钟士 季少年对一纸书”、“蔡洪赴洛”,“裴令公露王安丰”、“吴主孙略”,“王济魏舒”、“圭衡在 座”、“晋成帝时庾后临朝”、“谯王成作相州”、“刘尹见桓公”、“孙君平瘸困”、“陶侃母截 发待宾”、“王漾与诸人谈”、“谢尚为鸲鹆舞”、“谢安谓裴启”、“谢安目支遵林”、“王仲祖 瘸”、“王太尉阕孙兴公”、“晋孝蔑祖宴西堂”、“桓予野”、“王右军少尝惠癫”、“桓玄殷仲 1 9 硕士学位论文 可贵的是,鲁迅对各类书所引佚文进行细致地甄别,择定一本为主, 然后参照他本,定讹补缺,有时还要杂采各书、截长补短,使其可以 成为一篇完善可读的文章。如北堂书钞卷七引语林仅仅录有 “问南顿何在”五个字,让人不知所云,鲁迅根据困学纪闻引殷 芸小说所记晋成帝事,补足首尾。但查钩沉本语林条目仍 有四条并非佚文。这四条佚文是: 1 、淮北荥南河济之间,有千树梨,其人与千户侯等。 黄东阳认为:此条见事类赋注二十七引裴子语林。人民文学 出版社重校古小说钩沉本附案语于后云:“案宋本事类赋注 引作出汉书。”经笔者查实,渊鉴类函果部二梨四亦引有此条, 文字全同,也指明出自汉书( 查汉书货殖列传载云:“淮北 荥南河济之间有干树蔌;陈夏于亩漆;齐、鲁干亩桑麻;渭川千亩 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干亩亩钟之田,若干亩卮茜,千畦姜韭: 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实际上,“等于户侯”条出处其实最早应上 溯到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载云:“淮北荥南河济之间,千株 梨,其人与千户侯等。”非语林佚文。 2 、大夫向闷而立。 经笔者查实,宋陈彭年重修广韵二十四“闷字条注引此条,稍 后的宋本玉篇亦引,都注出处为语林。但是今国语各本 之吴语第十九均录有“王背檐而立,大夫向檐”,注文云:“昭谓: 堪相嘲”、“王东亭赋”、千树梨”、“报至尊”、“张鲁十子”、t 茶博士”等共2 8 则 鲁迅辑古小说钩沉 m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9 :4 l 今本汉书作“蔌”,御览卷九六九梨部引作“梨”,案汉书中“淮北荥南”之前已有 “千章之蔌”,此处“蔌”疑为“梨之误 2 0u 裴启语林研究 檐,谓之楠,槁,门户掩阳也。 吴越春秋亦载此事,却作“王 出,则复背垣而立,大夫向垣丽敬。”按“阉 即“楠 ,与“檐 互通,广韵、宋本玉篇或引此作为注文,却误将国语或吴 语写作语林了 。 3 、报至尊。 黄东阳认为此条存疑待考,笔者查得此条出自北堂书钞七“太子 门引。“至尊一词出自佛教用语,一般指帝王,后世诗词中也多用 来指父母昏查隋释灌顶的国清百录记录隋朝开皇十六年( 5 9 6 年) 智颧临终前的话:“若塔像庄严,则绍隆不绝,用报佛恩;若处处光 新国界,自然特殊妙好,则报至尊( 按:指隋文帝) 。国亦非语林 佚文。 4 、茶博士。 此条见宋王桥野客丛书二十九,载云:“茶博士见语林。”茶 博士是对卖茶者的俗称,唐封演的封氏见闻录卷六记载了陆羽被 御史大夫李季卿以贩茶者对待的事情,宋王谠唐语林复加转录, 曾憷类说卷三十二又节录王书内容,改名为语林。王楸所引 语林大概承袭类说而来,非误弓| ,但王谠辑录各事皆以唐代 笔记为限,与晋代裴启无关 。 王树民、沈长云校点阍语集解【m 】。北京。中华书局,2 2 :5 5 8 周生春校点,吴越春秋校汇考【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1 6 4 此观点对黄东阳的晋裴启 之佚文考辨一文有所参考,见黄东阳晋裴启( 语林 之佚文考辨【j 】东吴申文学报( 第十三期) ,2 0 0 7 :3 6 固了天魁主编:国清专惠【m 薹上海:华东舞范大学出版技,1 9 钙:2 9 7 ;郭麓:孛溪佛教筒史【鹾】+ 福 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0 :1 7 8 此观点对黄东阳的晋裴启 之佚文考辨一文有所参考,见黄东阳晋裴肩语林 之佚文考辨团。东吴孛文学报( 第十三期) ,2 7 :3 5 2 1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节周楞伽辑注本 1 9 8 8 年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印行的周楞伽之辑注本是在鲁迅等 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注文,标明条目,取法鲁迅的择善而从、截长 补短,更利于流传,又以时代为序分为五卷,将钩沉本中有疑义 的放在附录,眉目更清晰。但是该书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台湾学者 黄东阳批评此书在注解方面,“多不能判别图籍性质与前后关系”,“注 文自负太过,所辑佚文多疑义 ,“推论真伪时喜用自由心证,若 以体例不类即可作出推断的证据。”认为辑注本并没能后出转精。 下面将辑注本的讹误、不足之处列出,抛砖引玉,期后来者能有所增 益: 1 、漏注、误注条目出处及其他文字上的讹误,数目较多,择几 条有代表性的列出:第4 条“胡广不治本亲服 ,按语中说“此条据 御览三六一注云出世说。同书三八八、四八八引则均作语 林,没有注意到同书七五八是注明出自世说。第1 8 、1 9 则没有 注明太平广记卷一六九亦注出语林。第1 0 8 则仅仅据太平 御览七三九,没有注意到世说方正4 3 则亦引此事。第1 1 0 条陶侃母截发伐屋柱待宾的故事,按语中注明出自类林杂说,晋 书亦载,实际上,此条也出自更早的世说贤媛第1 9 则,且 文字更工整、更详致,却没有注明。第1 2 5 则第6 8 则应出自世说容 【台湾】黄东阳晋裴启语林之佚文考辨【j 】东吴中文学报( 第十三期) ,2 0 0 7 :3 7 2 2 裴启语林研究 止第7 条,误注成出自世说仇隙篇注。第5 9 条按语作出自 世说求解实际应是世说术解,第4 5 条按语作亦见世说箴 规应作世说规箴,第5 4 条按语中艺术类聚应作艺文类 聚。 2 、误辑入的条目:第1 8 1 条“千树梨”、1 8 2 条“大夫向阉而立 、 1 8 3 条“报至尊”、1 8 4 条“茶博士”都是从钩沉本而来,上文有 分析,不赘述。 1 7 1 条“桓城性能啖 、1 7 2 条“顾恺之画扇不点睛 、1 7 3 “谢景 仁善弹筝”实际是出自梁沈约的俗说,均已收入古小说钩沉 之俗说。1 7 1 条据北堂书钞一四三、御览八四九,古今 图书集成二六一卷亦引;1 7 2 条据北堂书钞一五四、类聚 七四;1 7 3 条据类聚四四,亦见北堂书钞七三、一一o ,御 览一六五、五七六。以上书籍引录都注明出俗说。1 7 4 条“王 孝伯问王大、1 7 5 条“王孝伯云名士”、1 7 6 条“形神不复相亲”实 际是出自郭子,世说新语亦引,但未注明引自何处。第1 8 5 条“博学之士实际是出自邹子 。 上述误辑的条目,周先生按语说是根据玉函山房辑佚书或其 他类书,但是经查辑佚书并未收录,或相关类书也没有任何引文 指出自语林,相反都称引自俗说、邹子等。 3 、关于辑注本序言中作者提到的存疑待考的两条佚文。其一: 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先秦至隋唐卷 m 】济南泰山出版社,2 0 0 0 。( ( 俗说) ) ,南朝梁沈约撰 第1 7 6 条已收入( ( 钩沉之( ( 郭子,3 8 页 作者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著作百余篇,十余万言。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邹 子4 9 篇,邹子终始5 6 篇,皆亡佚玉函山房辑佚书录有一卷 硕士学位论文 人有患应病者,问医官苏澄,澄云:“古无此方,吾检本草,集天 下药物试读之。 每发一声,腹中无不应,惟至一药,再三无声,因 处方以此药为主,别味性亦相近,服之,疾除。( 出渊鉴类函方 术部医四) 其二:宣宗幸苑中,回顾仗外舍,屋际有倚竹一竿,去御 马百步外。帝曰:“朕以法制威天下,而连年兵不解,今射此竹子, 卜其济否。攘袖弯弓,一发洞其竹子,分而为二,矢贯于外,左右 呼“万岁 ,贺于马前。( 出渊鉴类函巧艺部射三) 这两则佚文, 前者在唐刘觫隋唐嘉话中得见本事,后者见于宋王谠唐语林, 且佚文中人物皆为唐朝人,显然并非晋时的裴启所能收录。 辑注本亦有两条语林原文未载入,钩沉本已录入。其一: 谢安谓裴郎:“乃可不恶,何得为复饮酒。”此条与“谢安目支道林” 条都出自世说轻诋第2 4 则,周先生却独独漏掉前者,不知为 何。其二:王东亭。作经王公酒庐下赋,甚有才情。出自世说文 学第9 0 则。关于东亭的这篇赋,按世说文学的说法应该是 被语林全文记载下来了,记叙了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位居高官后 经黄公酒垆,追忆年轻时与阮籍、嵇康一起喝酒的故事。但赋今已不 存,查世说文学第2 则:“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 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书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 庐,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 本观点根据台湾学者黄东阳,见黄东阳晋裴启语林之佚文考辨 j 】东吴中文学报( 第十 三期) ,2 0 0 7 :3 7 王殉,字东亭,王导之孙,王羲之之侄,东晋书法家,官至尚书令,封东亭侯。曾是谢安弟弟谢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土建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
- 大理州2025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和笔试最低控制分数线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大头娃娃教学课件下载
- 【沈阳】2025年辽宁沈阳工业大学公开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37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第六章建筑施工图46课件
- Brand KPIs for milk:Neutral Milk in the United States-英文培训课件2025
- 2025年山西专升本考试考试真题卷三含答案
-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区域协同治理研究报告
- 2025年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转型下的产业链协同研究报告
- 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
- 北京海淀2025年物理高二下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医德培训课件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 灾害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试验原始记录
- GB/T 38315-2019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
- 接力初三赢在暑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家长会课件
- 提升零售户店铺形象烟草QC课件
- 消防安全常识培训内容(通用14篇)
- 系杆拱桥桥梁上部系杆拱的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