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才子佳人小说与诗词.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才子佳人小说与诗词.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才子佳人小说与诗词.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才子佳人小说与诗词.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才子佳人小说与诗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y 7 3 8 4 1 8 才子佳人小说与诗词 摘要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晚异军突起,盛行一时。在当时文坛七产牛了大批作品, 流行海内外,并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作家群。在文学史上,它虽是纤弱的环,却 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实际上起着由金瓶梅到红楼梦演迸的桥梁作用。 因此,明末清初的才予佳人小说在人情小说中是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但长期 以来,才子佳人小说一卣受到学术界的贬斥冷落,才予佳人小说诗词也得到了极不 公j 下的评价。有鉴于此,本文选取了1 5 部有代表性的爿。子佳人小说为研究对象, 探讨主人公的诗词对小说流行的推动作用,以期获得对才子佳人小晚较为客观的评 价。笔者经分析认为,诗词入小说是一个悠久的创作传统,诗词与小况的结合迎合 了读者的口味,促进了小说的流传;而才子佳人小说深受诗文化传统的影响,主人 公涛词从形式到内涵都有自己的特点。形式上,它包含了读者熟知的意象、典故和 旧题,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内涵上,它反映了文人渴望爱情、追求功名、显扬才学、 不满现实的心理情绪,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共有的情感体验,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因此,主人公诗词是小说兴盛的一大促因,小说借助诗词而取得成功。才子佳人小 说中主人公诗词出现具有必然性,与诗文学传统的深厚、文体发展盛衰变化、女性 文学繁荣、文人炫耀才学以及小说作家的地域特色等因素密不可分。可见,主人公 诗词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出现是必然的,前人甭定才子佳人小说并及其诗词的偏见足 不合理的,因此,才子佳人小说在文学史上自有其特色和存在价值,不应一笔抹杀。 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流行诗词意象内涵 s c h o l a r - 一- b e a u t y r o m a n c ea n d p o e s y a b s t r a c t w i l li tb ec l e a rt h eb e g i n n i n ge n do f m i n gd y n a s t y s c h o l a r - 一b e a u t yr o m a n c ea d a r kh o r s e ,i nv o g u ef o ra t i m e h a v i n gp r o d u c e dl a r g eq u a n t i t i e so f w o r k si nt h el i t e r a r y w o r l da tt h a tt i m e ,p r e v a i l e dh o m ea n da b r o a d ,t h e r ei se x t e n s i v er e a d e r s ,w r i t e r g r o u p i nt h e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e ,a l t h o v 【g hi ti sas l i ma n df r a g i l er i n g ,a n da n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 r i n g ,i ti sg i v i n gt h ef u n c t i o ns e r v e da sb r i d g et ot h eg r a d u a lp r o g r e s so f t h ed r e a mo f r e dm a s s i o n so f j i n p i n g m e ii nf a c t s os c h o l a r - 一b e a u t yr o m a n c ew i l li tb ec l e a rt h e b e g i n n i n ge n do fm i n gd y n a s t yn o v e lo n en o t e w o r t h yl i t e r a t u r ep h e n o m e n o na m o n g h u m a nf e e l i n gn o v e l b u tf o ral o n gt i m e ,s c h o l a r - 一b e a u t yr o m a n c eh a sd e m o t ea n d t r e a tc o l d l yb ya c a d e m i aa 1 1t h et i m e t h en o v e l p o e s y o ft h eg i f l e ds c h o l a ra n db e a u t i f u l w o m a nh a sg o te x t r e m e l yi n e q u i t a b l ea p p r a i s a lt o o i nv i e wo ft h i s ,t h i ss e l e c t e dw o r k s h a v ef e t c h e dn o v e l so f1 5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 c h o l a r - 一b e a u t yr o m a n c ea st h e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p r o b ei n t ot h ei m p e t u so f t h e p r o t a g o n i s t sp o e s yp o p u l a r t ot h en o v e l ,i nt h eh o p e o f g e t t i n ga p p r a i s a lw i t h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o b j e c t i v en o v e lt os c h o l a r - 一b e a u t yr o m a n c e i t h i n kt h r o u g ha n a l y s i n g ,i ti sa nl o n ge r e a t i o nt r a d i t i o nt h a tt h ep o e s ye n t e r st h en o v e l p o e s ya n d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n o v e lh a v ec a t e r e dt or e a d e r s t a s t e ,h a v ep r o m o t e dt h e s p r e a d i n go ft h en o v e l ;s c h o l a r - 一b e a u t yr o m a n c ea 虢c tb vc u l t u r a lt r a d i t i o no ft h e p o e md e e p l y ,p r o t a g o n i s tp o e s y h a v eo w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f r o mf o r mt oi n t e n s i o n f o r m a l , i ti n c l u d e si m a g e ,a l l u s i o na n do l dq u e s t i o nt h a tr e a d e r sk n o w v e r yw e l l ,h a sa t t r a c t e d r e a d e r s s i g h t f o r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 t h e yr e v e a l e dt h ed e s i r eo f1 0 v ew e a l t hs t a t u sa n d d i s p l a yo f t a l e n tb y t h es c h o l o r sa sw e l la st h e i rc y n i c a l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t h es o c i e t y t h o s e f e e l i n g sa r et y p i c a li nt h ep e r i o da n da r o u s et h er e a d e r s r e s o n a n c e t h e r e f o r e ,p o e t r y d o n eb vc h a r a c t e r si so n eo ft h ef a c t u r et h a t p r o m o t e dt l l ep r e v a l e n c eo fn o v e l s p r o t a g o n i s t sp o e s yh a sc e r t a i n t yi ns c h o l a r - 一b e a u t yr o m a n c e t h et r a d i t i o no fp o e t r yi n 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p r e v a l e n e ea n dd e c l i n eo f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f c m a l 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s h o wo fw r i t i n gt a l e n ta n dt h er e g i o n a lf e a t u r e so ft h ea u t h o r sa r ei n e v i t a b l ee l e m e n t s c o n c e r n i n ga b o u t t h i sp h e n o m e n o n s oi ti sn a t u r ef o rt h ea p p e a r a n c eo f p o e t r yi nn o v e l s , t h en o v e la n d p r e i u d i c e o ft h e p o e s y a r eu n r e a s o n a b l et h a tf o r e f a t h e r s d e n y s c h o l a r - :一b e a u t yr o m a n c e ,d u et oi t s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 ,c a n n o t b e e n t i r e l yn e g a t e d k e y w o r d s :s c h o l a r - 一- b e a u t y r o m a n c e p r e v a l e n c ep o e s yi m a g e c o n n o t a t i o n 引言 中国古代小说在千百年的发展流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流派,也产生了不胜枚 举的作家与作品,出现在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无疑是较有特色的一支。尽管它 的艺术成就有限,其中大部分作品难入文学史一流作品的行列,但它能够形成盛极 一时的流派,的确值得我们关注。由于种种原因,才子佳人小说多年来在学术界一 直没有明确的概念,历来对于此类小说的评价也一直偏低,甚至它们一直受到学术 界的贬斥冷落。本文选取了十五部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从小说中主人公的诗词现 象入手,探讨诗词对小说流行的推动作用,以期对才子佳人小说有一个客观的把握。 对于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与评论,早在这一小说类型问世之初就出现了。小说 的作者或为小说著序、跋之人就己经做出了各种评论,虽然他们的评论还是处于初 级阶段的,也未能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但对于探知当时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动因、 思想倾向仍有定的参考价值。如樵云山人就把小说提到了与四书五经同等重要的 位置,认为四书五经如家常茶饭,而小说则是山海珍味,二者不可或缺。1 吴门拼饮 潜夫对才子佳人小说中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大加赞赏,认为这是不可移之情。2 与 此相对也有相反的声音出现,对才子佳人小说加以贬斥,如快心编作者在凡例 中写道:“从来传奇小说,往往托兴才子佳人,缠绵烦絮,刺刺不休,想耳目间久 已尘腐。”3 这里虽不能排除作者有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之嫌,但他也的确道出了才子 佳人小说的一些弊病。幻中游之序更是认为“才子佳人,花前月下,徒咀偷香 窃玉之态,闺阁床第之言,长人淫欲,贻害幼学。曹雪芹也认为“才子佳人等书, 则干部共出一套”、“万部一腔”,“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 现代研究者将才子佳人小说当作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进行了专门论述。鲁迅在 中国小说史略中以专章论述了才子佳人小说。孙楷第在编著中国通俗小说书 目时也着意把才子佳人小说与其他类型的小说区分开来,他在明清小说部的“烟 粉”类中又分了五类:“人情”、“狭邪”、“才子佳人”、“英雄儿女”、“猥 亵”。这种分类比较科学,而且是将数十部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 的。 飞花艳想序:“四书五经,文之正路也:稗官野史,文之支流也。四书五经,如人问家常茶 饭,日用不可缺:稗宫野史,如世上山海珍谨,爽口亦不可少。”明清小说序跋选沈陆 春风文 艺出版桂1 9 8 3 = 8 5 2 春柳莺序:“使天下之人,知男女相访,不因淫行,实有一段不可移之情。情生于色,色冈 其才,才色兼之,人不世出。所以男慕女色,非才不韵:女慕男才。非色不名者具焉,力称 佳话。”明清小说序跋选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 9 8 3 :7 8 。明清小说序跋选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 9 8 3 年:9 0 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十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 9 9 7 年:4 6 3 i 青岛大学颧l 学位论立 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_ i j j 程,早在二卜世纪三十年代就有郭昌 鹤在文学季刊创刊号和第二期上连续发表了题为才子佳人小随研究的k 篇 文章,从证明“予篇一律”入手,全面否定了才子佳人小说。此后的一些论及者也 都是贬多于褒。只有1 9 5 8 年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这样论述:“专写青年男女 的恋爱故事,这种青年主角,都是品学兼优,才貌无双的典型,这一类作品,可称 之为才子佳人小说。惟因文字清丽,情致缠绵,于恋爱过程中,时点缀以文雅 风流功名遇台的种种离奇的穿插,故颇为知识青年男女所喜。此种小说,篇幅不长, 大都是二十回左右,篇中波澜叠生,最后是以大团圆结局。” 此外,郑振铎、阿英、孙楷第、蒋瑞藻等人虽也对才子佳人小说进行过若干 整理和研究,但应该说他们的研究在总体上还流于简略粗糙,主要以对小说的介绍 为主,其中对作品内容的概述就占了很大篇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清小说论丛的创办和明 末清初小说选刊以及明清小说序跋选的出版,明末清初的小说作品,尤其才 子佳入小说开始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仍十分欠缺。其 中大多数研究文章停留在一部或几部才子佳人小说的考察上,很少有人对这一小说 创作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泛泛之论居多,对才子佳人小说兴盛的深层次原 因及小说的价值内涵等基本问题,或略而不语,或语焉不详。随着1 9 8 7 年论丛 的停办,对才子佳人小说研究的比较集中的讨论研究也宣告结束。 进入九十年代,在才子佳人小说研究方面也有若干成果产出。各种相关论文的 研究相对趋于细致,但总体上并未突破传统的认识套路。而近些年出版的文学史对 才子佳人小说的认识逐渐提高,评价也渐趋客观、深入。这一时期,有关于才子佳 人小说研究的专著也产生了三部。林辰的天花藏主人及其小说,苗壮的才子 佳人小说史话和任明华的才子佳人小说研究,都是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的著作,体现了文学研究尤其是小说研究的走向文学与文化的合流。 对于才予佳人小说,国内学者虽然多持否定态度,丽有些作品在国外却获得了 意外的好评。以好逑传为例,这部在国内不怎么受到重视的小说却受到西方人 的赏识,一时间竟成了传播中国文明的“经典名著”。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被欧 洲人视为初学汉语的教科书。歌德也曾给予相当高的评价。 由以上对于现有研究状况的介绍可知,虽然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 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不足: 1 对才子佳人小说应有的文学地位重视不够,在总体上缺乏有深度及力度的研 究。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对才子佳人小说 已略有涉及,但尚未展开全面深入的论述。郑振铎先生的研究主要对于小说的版本 问题给予较多关注。在阿英、蒋瑞藻等人的研究中,多是一些篇幅较小的短文,这 引言 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深入丌展。 而以明清小说论丛为代表的论及彳子佳人小说的相关研究其所论虽时有详 审精辟之处,但大多只是停留进行个案分析的层面上,很少有人从整体着眼,把才 子佳人小说作为一个文学史上的创作现象展开系统的研究。且所论粗略,留有明显 的初探者的痕迹。即便有人采用了整体视角,也未具备应有的深度。就驰骋文坛百 多年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这一重要的文学现象而言,现有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2 对于才子佳人小说的范围、内涵,以及产生时间等重要问题,学界仍存在较 大的分歧,有待于进一步澄清。就什么是才子佳人小说这一基本问题,研究者也是 众说纷纭,各执所论。 3 而就本文要涉及的研究议题,以才子佳人小说中的诗词来看其对小说流行的 推动作用,以往的研究资料更是显出一些不足。偶有提及,或语焉不详,或一笔带 过。学术界注意到了小说的流行,小说书坊录谈到了才子佳人小说的大量刊印: 相关论文如任明华的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地域特征和兴盛原因,文革红的才 子佳人小说流行现象分析等也是从不同侧面涉及了小说的流行;林辰的古代小 说与诗词,孙步忠的学术论文诗词韵文融入古代白话小说研究述论,都是从总 体上研究了古代小说中的诗词作用及特点。魏学宏的略论明清章回小说与诗歌的 关系,郭杰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也都是总体梳理了 诗词与小说之间的关系。而从才子佳人小说中诗词方面予以关注的,尚未见专论。 主要问题有:一是简略而缺精细;二是零碎而不系统;三是表面而欠深入;四是重 复而乏创新。为文之道,不外考据详尽赅备,义理厚重精深,辞章华美丰赡。三者 得兼,则为至文;即为其一,亦有收获。 有鉴于此,本文选取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作为考察对象,主要是试图将这 一时期颇为流行的才予佳人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侧重从诗词的角度予以 探讨,重新对其思想内容、文学价值、艺术形式进行审视。从主人公诗词切入,对 诗词大量使用这一现象在小说中出现的过程、形式以及必然性进行分析,肯定这部 分诗词对小说流行的促进作用,从而给此类小说在文学史上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在具体论述上,将不求对研究对象作是非优劣的简单评判,而是力图将其放在其产 生的特定时代背景中,注意考察其在总体文化嬗变中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所扮演的 历史角色以及自身的文化特色。 按卢兴基的观点:“才。子佳人小说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特指明末清初产生在 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一大批以青年男女的婚姻恋爱为主题的作品。5 ”以 此定义为参考标准,本文确定研究范围。将此类小说中的1 5 部作品作为主要研究 5 卢兴基在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填补历史的空向明清小说论丛第一辑沈刚春风 文艺删扳社,1 9 8 4 3 青岛人学坝b 学位论史 对象,他们是:玉娇梨、平山冷燕、两交婚、宛如约、玉支玑小传、孤 山再梦、麟儿报、定情人、飞花咏、铁花仙史、金云翘传、赛红丝、 画图缘、生花梦、好逑传。之所以做出这种选择,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1 从平山冷燕到好逑传,这1 5 部才子佳人小说虽然产生的具体时间不 甚明了,但其产生的大致年代却可划为明末到雍正乾隆年问,也就是从金瓶梅 的问世到红楼梦的诞生这段时间创作的,把这一时间段限内的小说作为主要的 研究对象有其特定的意义。 2 在这1 5 部小说中,有平山冷燕、玉娇梨、好逑传等在才子佳人小 说流派中比较有影响的几部作品。 3 经过这1 5 部小说的发展,即历经首创、典型、衍化阶段的小说自身的发展 轨迹,这一流派的风格已基本稳定,能够代表其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且其中的诗词 作品也极具代表性。 4 虽然学界对才子佳人小说还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定义和标准,但把这1 5 种 小说划为才子佳人小说大体上能够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如孙楷第、苗壮等才 子佳人小说研究者都认为如此。 4 第一章才了佳人小说的流行 第一章才子佳人小说的流行 郭英德先生在悬置名著一文中指出:“把小说名著当作一种动态的历史现 象,我们可以追根究底的盘问:它从何处来? 它到何处去? 任何文学作品都不是凭 空生成的,它必然从文学传统、尤其是文体传统中汲取精神的源泉,也必然与文学 传统、尤其是文体传统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6 笔者认为,这段话同样适应于非 名著的研究。一部名著的出现往往有一大批非名著与其相耀生辉;有些非名著的创 作又为名著的出现积累经验、蕴藏能量。在金瓶梅之后空白了一个半世纪,突 然,又跳跃式的产生了像红楼梦这样一部光彩照人的作品,这是难以想象的; 总让人觉得,在二者之间,必然还存在着有如俄国杰出的化学家门捷烈夫排列“元 素周期表”时发现的空白,需要加以填补。而考察文学史实际就会发现,红楼梦这 样的巨著的出现,是有大批的世情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作为其先导的。于是,笔者 认为:文学史的研究应该把目光投向才子佳人小说。这个流派的小说填补了名著金 瓶梅到红楼梦演进过程中的空白,它既有对金瓶梅的继承和发展,又为 红楼梦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成为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 段。所以,学术界在对两部名著研究的同时,绝对不能忽略对才子佳人小蜕的研究。 而且,也决不能因为“继承者比他们的先辈更为出色便忘了他们的先辈”。7 才子佳人小说在明术清初大量涌现,迅速风靡,其流行程度并不亚于几部名著 作品。这种现象的出现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离不开对其特 点的把握。其中突出的点就是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主人公诗词。这种现象有其历 史、民族根源。纵观中国文学史,由于文学样式中各个体裁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 种艺术形式之间并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它们总是互相渗透的。在各种体裁的相 互影响、借鉴和渗透过程中,各自吸取着他种体裁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发 展着自己。历来被视为中国文学正宗的诗歌对其他文学样式的影响更为突出。诗是 一种古老的艺术,其特质就是诗人以强烈的审美个性美化生活,创造生活。其余的 艺术形式几乎都或多或少受到诗的滋养,小说的仓作更是不能例外。“小说家站在 诗与散文的交界上,而小说好象是浸透了诗的散文”。诗文结合的传统自产生之日 起,便历时不衰。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小说里的诗词仿佛河流中的 点点泛舟随处可见。才子佳人小说作为明清小说发展成熟时期的一类文人作品,其 中更是穿插了大量的诗词曲赋。这自有作者的用意,正如陈平原所说:“任何一种 文学形式,只要想挤入文学结构的中心,就不能不借鉴诗骚的抒情特征,否则 b 郭英德悬置乞蔷交学评论1 9 9 9 2 :6 6 4 恩格斯路易勃朗在第戏宴会上的演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四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8 :2 青岛人学硕i 。学位论芷 难以得到读者的承认和赞赏。”8 这不仅指出r 小说家本身对诗洲的重视,从某种程 度h 它也点明了j f 是由于读者对诗词的欣赏,促成了才子佳人小说为人 f i n 喜闻 乐见、广泛流行。 古典小说中的诗词与单纯意义上的诗词不同,以往评论者往往用评价单纯诗词 的眼光来看待小说中的诗词,因此,有其不公正之处。小说中的诗词具有双重性质, 它既属于诗的范畴,又作为小说创作的一种工具被引进来,成为小说内容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诗词从属于小说内容本身,小说的故事,是借助诗词来加深、升华和 延伸情节的。同时,诗词也把自身艺术魅力的内涵,散发到小说情节中去了。 才子佳人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诗词,尤其是作为爱情故事主角的才子、佳人都 能诗善赋,“笔致风流、丽质超群”,“落笔时惊风雨,开口秀夺山川”。曹雪芹在红 楼梦里评价才子佳人小说时有这样一句:“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 赋来。”这显然是极不公正的,且不说曹雪芹所批评的那些小说写得怎么样,单就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古代小说来说,还没有一部是为了写诗词而编小说的。此语之 偏颇,无须置论。曹雪芹的批评使才子佳人小说一时成为反面艺术刨作的典型。由 此,它曾经的辉煌历史也变得模糊,不为人们所熟知。其实,曹雪芹在红楼梦 中大力批判了才子佳人小说,这本身就说明它曾经是很有影响力的。抛却这一层暂 且不论,这个批判却涉及到如何看待小说中的诗词问题。 小说中的诗词,良莠不齐,水平不一。但这些诗词大都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 们是为作品的情节表达和为人物的描写服务的。而且,诗词在小说中,恰如戏剧中 的道具,作者以诗词去重复、加重情节和情感,以诗词刻画人物肖像,以诗词概括 章回主旨,以诗词表述环境和描绘景物,以诗词抒发心理活动,以诗词联结上下文 等等,所在多有。更重要的是,小说中的诗词里有人们熟知的意象、典故,传达了 人们熟悉的情感内涵。这些诗词的意境和品格或许并不高妙,甚至是语言也略显浅 陋直白,但这并不能全部抹杀它们在小说中的地位,或者成为批评小说的靶心所在。 所以,不宜以小说作品中的诗词写得好坏,来做为衡量小说优劣的标准。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样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即才子佳人小说最为兴盛的时期一 一康熙、乾隆两朝,_ i _ f 是清政府实行高压文化统治最为厉害的时期。清政府此时为 了加强专制政权的稳固,实行高压政策,毁书禁书,大兴文字狱;然而在这种恐怖 气氛中,才子佳人小说却大量涌现,颇为兴盛。就才子佳人小说在当时的兴盛情况 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广泛的读者群。以平山冷燕小说阅读情况为例,可以发现,它的读 者有各个层次的人: 1 学者。清初著名学者何焯曾将自己的诗比作“平山冷燕体”,在? _ j 某人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北京( 学出版社2 0 0 3 :2 2 9 6 笙兰! ! 堡垒! :堡箜堕! 三 书中,他说:“仆涛何足道,梅花诸咏,平山冷燕体,乃蒙称说,惶愧! , 从这条资料可以推测i :1 :i 多条信息:何焯本人看过且较熟悉平i h 冷燕;何焯通信 的对象也看过平山冷燕;当时有所谓“平山冷燕体”说法;高级知识分子中,有 欣赏、阅读平山冷燕的人,且读者还不在少数。 2 作家。王羌特的小说佃山再梦中,钱雨林日:“前看平山冷燕,其中 自燕诗尽好,以为无人再赓。我二人今日,亦以自燕为题,各作一首,看比旧诗何 如? ”这条资料首先表明,小说作家看过平山冷燕;同时这条资料还可能暗示, 当时像钱雨林这样的一般的读书人都熟悉平山冷燕小说,平山冷燕小说的 内容可以作为普通的谈话背景。再如静恬主人“金石缘序”云:“如情梦柝、玉楼 春、玉娇梨、平山冷燕诸小说,脍炙人口,由来已久,”。 3 普通读者。现存“天花藏批评平山冷燕四才子书藏本”第十二回评语中说,“予 向阅诸小言,味都嚼蜡,今始见四才子,异而评之。第恨妾生较晚,不及细为点 缀耳。”这位评点者可能是位女性,这说明这类小说在当时有相当多的女性读者。 另外,据说乾隆年间有位读书人,因为中才子佳人小说的毒太深,上书请求皇帝赐 婚,结果被乾隆关入大牢赐死。可见,才子佳人的深入人心。 第二创作大家及作家群的出现。由于玉娇梨、平山冷燕两部作品在出 版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们的创作者天花藏主人又创作了如定情人、两交 婚、飞花咏、画图缘、赛红丝、锦疑团、( i 1 1 j l l l t ) ) 、玉支玑等一系列 才子佳人小说作品。从大壕秀高的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的资料看,麟儿擐 现存版本1 1 种,画图缘7 种,两交婚6 种,玉支玑6 种,这些作品和数据 可以说明这位天花藏主人不凡的创作能力和市场号召力,堪称才子佳人小说创作大 家。创作大家的知名度无疑对小说的流行是一种促进。 在当时,除了天花藏主人这位才子佳人小说创作大家之外,还出现了像携李烟 水散人、惠水安阳酒民、吴中佩蘅子、渭滨笠夫、南岳道人、云阳嗤嗤道人、烟霞 散人、烟霞逸士、鹃冠史者、苏庵主人、名教中人、樵云山人、步月主人、龙邱白 云道人、白云道人、借花主人、古吴索庵主人等作家,这些人以及他们的作品出现 时间大约都在清顺治末年到清康熙初年,大多数作品也都出现在江南一带。而且这 些作家以及作品有些与天花藏主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题日青心才人编次 的金云翘传,有天花藏主人偶题的序言;题日“烟霞散人”撰的幻中真,有天 花藏主人的序;画图缘,有天花藏主人的序言,又有版本题“步月主人订”,等等。 除这些留下姓名的作家之外,还有大量作品不题撰人,这些无名氏的创作对才。子佳 人小说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上面的资料可以推测,当时的才子佳人小 说创作出现了以天花藏主人为代表作家的作家群。 第三作品的大量出现。从现存才子佳人小说作品来看,苗壮的才子佳人小 青岛太学帧l 学位论文 说史话中提到,仅乾隆时期就约有五十部,占全部才子佳人小说的一半,还出现 了不少优秀作品,形成全盛局面。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四( 明清小说部 乙烟粉第一子目三才子佳人) 著录的有7 4 种。于此可见当时4 子佳人小说繁盛 程度之一斑。 第四小说批评。有很多人评论这类小说,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小说的流行。 留下确切名字的评论者是康熙时的学者刘延玑,他在在园杂志中云“近日之小 说,若平山冷燕、情梦柝、风流配、春柳莺、玉娇梨等类,佳人爿子, 慕色慕才,”。还有,松林居士在评价二度梅奇说中云:“小说最著者好 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之类”等。9 第五盛行海内外。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典型代表作玉娇梨、平山冷燕、好 逑传以及金云翘传等作品,在当时已经风行海内外,其版本数量之多、流行 范围之广、流行时间之长,令人j 昧讶。以版本数量论,玉娇梨小说现存的版本 大约有4 6 种、平山冷燕大约有4 5 种,好逑传大约有2 3 种,完全不亚于三 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四大奇书的版本数量。有些作品还不断 被再版。而且这些小说还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受到国外读者的欢迎。好逑传的 译本有英、法、荷、德、臼文等3 0 多种。玉娇梨曾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 金云翘传被翻译成法文、英文、日文、捷克文、中文等多国文字。在越南,它 还被翻译改编成叙事长诗,是越南古典文学里“最成功、最巨大、最典型的作品。” 1 0 为什么小说在当时会盛极一时,从学者、作家,到批评者、普通读者,大家都 广泛阅读? 而且有那么一大批作品产生? 且不只在中国流行,还名播四方、享誉多 国? 其流行的原因固然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归其要旨,小说的吸引人恐怕与其自 身的创作特点是分不开的。 9 参见邱江宁才子佳人小说的兴盛光明日报2 0 0 4 92 9 b 一。那台梅在学习和研究的道路上河内文学出版社1 9 5 5 :2 3 3 8 一 篓三生些垡! :望圭坌堡塑堡堑 第二章历代小说主人公诗词简析 在才子佳人小说诸多的刨作特点中,大量主人公诗词的使用是突出的一点。而 这一特点在小说的发展史上,贯穿始终。自小说产生之同起,小说与诗词就一直不 离不弃。尤其是小说主人公在作品中吟咏歌赋更是由来已久。小说的创作与发展一 直都没有抛弃主人公诗词,这也可以证明,小说中的主人公诗词是小说获得成功的 一个因素,不容忽视。任何事物都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 条件下创造。”“才子佳人小说的萌生、成熟,与广泛吸收前代文化思想、艺术养料 是分不开的。小说中的主人公诗词更是如此。 第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的 “前史”。这一时期的小说通常被称为“古小说”。此时,作品数量不多,篇幅短小, 属于初创期。 战国时期,“颇为小说之滥觞”的穆天子传中就已经出现了男女主人公以 诗词传情达意、互诉衷肠的情节了。其中的周穆王见西王母篇写周穆王与西王 母相会,两人在欢饮之时吐露真情,用诗词表达别离不久将至的惜别言辞,很富有 人情昧。这恐怕是最早的在小说中主人公以诗词传情的现象了。另外,在刘向的列 仙传江妃二女传中记载了一个颇有楚骚奇诡曼妙遗风、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江汉水边,江妃二女结伴游玩,巧遇翩翩美少年郑交甫,互生爱慕。两相和诗应对, 情韵悠长。郑郎赋诗言志,表达内心坚定的爱情。江妃二女寓情于和诗酬对,自如 优雅。这则神话故事的人物、情节以及主人公的传诗酬和与后世的匀子佳人小说有 着许多相似之处。东晋干宝所做的搜神记中的紫玉篇,女主人公是“吴王 夫差小女紫玉,年十八,才貌俱美”,男主人公是“童子韩重,年十九,有道术”。 六朝人迷信,“有道术”便是有才。这两位才子佳人私下相爱,于是私定终身。小 说中问也穿插了两入的互相唱和之词,颇具才子佳人小说的雏形。 笼罩着志怪迷烟的六朝爱情小说中,续齐谐记中的“赵文韶”一篇,自称 “王家娘子”的清溪庙女神,与赵文韶歌咏传情,两情依依,较多才子佳人小说的 特征。 第二隋唐五代时期。 唐代由于社会的繁荣,思想意识的活跃,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创作也因之蔚 为大观。游仙窟是唐代最早的爱情题材的传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了作者 因公事路经金州积石山,说是要访神仙之窟,结果与双双守寡的崔十娘及其五嫂相 1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6 0 3 2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2 0 0 1 9 青岛人学坝 j 学位论殳 遇,于是,便转手大写双方的艳遇之事。小说在人物对话中穿插了八十余首代言体 的血七言诗,这种主人公以诗歌互相酬答的表现手法,为后世的小说写作广为效法。 庸代以传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而唐传奇中诗词入小说的现象较之以前也大 为丰富,艺术水平也日趋成熟。皇甫枚的三水小牍中步飞烟一篇也是一部 比较有代表性的小说。它通过描写河南府功曾参军武公业之妾步飞烟与邻居青年书 生赵象的爱情悲剧,表达了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其主题与后世 的才子佳人小说也颇有相似之处。作者讲究遣词造句,文采华丽,其中男女之间的 诗文赠答几乎占了小说近半的篇幅,这种写法,在唐代不只此篇。 值得一提的莺莺传可谓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开山之作,两主人公相识之后, 张生以春词两首,向莺莺表达了爱慕之情,也因其诗才,叩开了佳人的心扉。 两首小诗而增进了感情,拉近了距离。“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从而为以后的爱情故事增加了话题。另外,灵怪集郭翰、李章 武传、独孤穆等篇章里,都有大量的主人公的诗词歌赋运于文中,这些作品在 太平广记中都有收录。这些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和原 始素材。五代时期,作品集续仙传、灯下闲谈中也有多篇穿插诗词的短篇。 这既是对前代的继承发展,也可以在后代的此类作品中找到影子。 第三宋金元时期。宋元金的小说,前承唐代,后开明清,是中国小说发展 史上又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如果说唐代传奇隆兴了文言小说,形成了文言短篇小 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那么,宋元时期出现的话本小说则别拓新区,创立了一种新 型的通俗白话小说体制。这是与文言小说相互影响的结果。 宋初张实的流红记写了穷困书生于佑与宫女韩氏因一片红叶上的题诗而成 就的一段佳缘。红叶题诗的故事,自唐以来就广为流传,本事诗、云溪友议 均有记述。张实用浪漫主义的笔调描写了这段因诗而起的爱情。红叶题诗这一佳话 在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仍以诗词的形式被提到。宋代的小说中比较典型的还有苏 小卿、丘浚的孙氏记、柳师尹的王幼玉记、秦醇的谭意歌传等,主人 公的诗词都在小说中起了重要作用。 宋代的残存集醉翁谈录十集二十卷,其中大多为佳话型故事。这些故事的 共同特点是:文字通俗、喜用诗词骈语;静女私通陈彦臣中有:“佳人才子两相 宜,置福端由祸所基。永作夫妻谐汝愿,不劳钻穴隙相窥”;故事虽有悲欢离合, 却多以大团圆结局:具有反封建礼法的民主倾向,描写了一些开明的父母和官员a 这些特点在后世的才子佳人小说中都有所体现,可见其对后代的影响。鲁迅曾对宋 话本有“状以骈俪,证以诗歌,又杂诨词,以博笑噱”的评价。 1 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学术论著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8 7 6 1 0 第二章历代小说半人公诗浏简析 元代比较典型的作品有宋梅洞的娇红传、郑禧的春梦录,还有姚月华 小传、晁采外传、黄损传等。黄损传中所写的故事,是由灯下闲谈 里的神仙雪冤和丽情集中所收的薛琼琼故事演化而来的。情节曲折复 杂,人物较多,主人公历经相识、离散、团圆,其问也穿插了大量主人公诗词,有 些像后世的才子佳人小说。 第四明代小说。明代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与繁荣期。明代小说承继了宋元 说话艺术的遗范,兼有前代小说艺术的优秀传统。小说发展到明代,终以涓涓细流, 汇成汪洋恣肆,蔚为大观。至此,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才真正得以确立,充分显 示出其特殊的社会功用和自身的文学价值。晚出的小说以后来居上之势,打破了诗 歌、散文独擅文坛的局面,与之一争长短,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连举并称、 等量齐观的地位。明中叶以前,通俗小说只是少数下层文士、民间艺人和书坊商贾 的创造,一般文人染指小说仍借助于唐传奇和笔记体文体。或重劝戒之旨,或寓游 戏之意。而共同之处则都是“肆其力于翰墨”“,显示“造意之奇、措辞之妙”, 作为才情的自我表现。 “任何文学上的创新都吸取了前人文化中的所有营养才得以实现”。才子佳人 小说产生于明末,盛行于清初。对明代前期的小说营养的吸收是最直接的。同时, 也发展丰富了前人的创作。幽怪诗谭、钟情丽集中多在小说中穿插大量比较 通俗的诗词,文中明确的提出了一种新的爱情观念,强调一心灵契合和爱的永恒性。 这种观念对此后的小说、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后的才子佳人小说和清 代的小说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进步发展了的形态。 明拟话本涉及才子佳人婚姻爱情题材的故事较多,这些作品可以看作是才子佳 人故事从唐传奇到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某种过渡。宿香亭张浩遇莺莺描写张浩 于宿香亭畔巧遇李莺莺,题诗香罗帕为盟证,诗书往来,得以亲近。但张浩后来因 “畏季父赋性刚暴,不敢抗拒”,遂于孙氏议婚。后来多亏李莺莺自家向官府告状, 赖龙图阁待制陈公的贤明而玉成其婚姻:“天下才子佳人,不当使之孤零,我今曲 与汝成之。”y j _ 子佳人得以团圆。联芳楼记中兰英和惠英二姐妹“日名于涮,吟 咏不辍,有诗数百首,号联芳集,由是名播远迩,咸以为班姬蔡女复出,易安 淑真而下不论也。”姐妹俩通过诗简唱和与郑生相恋结合。翠翠传中的翠翠“生 而颖悟,能通诗书”,与金重诗词酬唱,私心相许,是金云翘传的创作雏形。 其他的如滕穆醉游聚园景记、连理树记、田洙薛涛联句记等都表现了爱情 中的风雅诗才。 ”明瞿佑白话全本剪灯新话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 9 9 5 :4 3 ”明瞿佑白话全本剪灯新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5 :4 3 ”何满予中国爱情小说中的两性关系上海,上海辟店出版社1 9 9 9 :1 5 0 青岛大学颂i 学位论文 另外,明代作品中还有张红桥传、王秋英传、娇红记、刘q i 觅莲记 等小说不仅在行文中穿插了大量的诗词,就作品的情节、人物以及妇女观等多方面 内容都对后来的才子佳人小说有借鉴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古典小说中主人公诗与文融合的传统,是滥觞于先秦 两汉;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则为其在小说艺术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唐的小说, 以及宋代的话本小晚,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并臻于成熟之境;而明代的长篇白话 小说,更集其大成,将这一传统推上新的高峰。从纵向上,我们把握了这一小说创 作现象的产生渊源和发展脉络。理清了才子佳人小说之前的历代作品中主人公诗词 的大体面貌。因为只有植根于真切的历史描述的基础上,精当的价值判断刁能成为 可能。 以上提及的历朝各种小说,绝大多数至今仍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它们之所以能 脍炙人口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小说中雅言与俗语的结合,迎合了各种读者的口味, 使之广泛流传于后世。但前代的大部分作品是以单篇的形式出现的,并不像明清才 子佳人小说那样形成比较集中的创作流派一并出现。在才子佳人小说中,主人公诗 词现象更加突出,是小说的典型标志。从初创者再到后继者,都沿袭了这一成功的 形式。故事情节、内容上的改变都未影响诗词在小说中的出现,可见,诗词是小说 获得成功的一大原因。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不愿对它弃置不顾。才子佳人小说中 的诗词形式和内涵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较之前代小说中的主人公诗词有所进步。 第三章爿了佳人小说中的主人登诗词分析 第三章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主人公诗词分析 在才子佳人小说中,丰人公身上寄托了文入的理想,甚至是作者对自己的,种 理想再创造。主人公诗词既是塑造人物的手段,又是作者向社会发苦的一种形式。 我们姑且对此类小说中的主人公诗词现象进行归纳分析,或许从中可以看出诗词 这一小说闪光点能够吸引读者的原因所在了。 才子佳人小说中主人公“或以吟咏夸于一时或寄情于楚馆秦楼,或啸傲于 花天酒地”,有如此频繁的诗词韵文出现,仅就孤山再梦这一部六回的作 品中,就出现了主人公自做诗二十四首,另外还有其他人物的诗词等。就本文所重 点涉及的十五部小说中,统计数量列表如下: 篇名( 共1 5 部)总数一见钟情姻缘阻隔金榜题名 吟咏唱和矢志不移终是团圆 玉娇梨 1 477 平山冷燕 4 94 054 两交婚 1 8936 宛如约 3 52 78 玉支玑小传 1 293 孤山再梦 2 41 068 麟儿报 431 定情人 22 飞花咏 97l1 铁花仙史 1 81 4 4 金云翘传 1 879 2 赛红丝 4 4 画图缘 1 372 4 生花梦 77 好逑传无 总计 2 2 71 5 34 9 2 5 ( 注:以。e 只有好逑传是个例外,其中竟没有主人公诗词,但作为才子佳人小 说的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才子佳人小说大都篇幅不长,二十回左右,平均十几万字。在这样短的篇幅中, 青岛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