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黄州词研究 摘要 宋神宗元丰二年( 公元1 0 7 9 年) ,苏轼遭到人生中第一次大的挫折“乌 台诗案。度过了四个多月的牢狱生活后,宋神宗将他贬到黄州( 今湖北黄冈) , 官任检校水部员外郎,在御史台差役的押送下,前往黄州贬所,不能签署公事。 可以看出,苏轼是以软禁犯人的身份踏上黄州的土地的。从元丰三年二月至元 丰七年四月,苏轼在这座长江边上偏僻的小城生活了四年零两个月。这四年多 时间只是宇宙时空中的一瞬,却在中国文化中崛起了一座高峰。随着念奴娇赤 壁怀古、定风波等一洗万古、彪炳千秋的作品的产生,苏轼黄州词从此 进入了中国文学的视野。 的确,苏轼一些流传千古的词作大多出现在黄州,故而,本文对苏轼黄州 词进行了全面观照,从词人创作心态的角度去探索他丰富而多变的内心世界, 并探究他文学生涯中第一个词创作高峰出现在黄州的原因,从“小词不碍”和 “以词言志 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分析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心态及其创作,将 其心态发展分为三个历程不适、求适、适,用初到黄州,惊惧苦闷;躬耕 东坡,惊魂甫定;构筑雪堂,求得安适;亲近自然,超然旷达四个阶段来详细 解读。最后尝试论述了东坡黄州词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关键词:苏轼,黄州词,原因,心态,旷达 r e s e a r c h i n go fs us h i sw o r d s i nh u a n g z h o u a b s t r a c t t h es e c o n dy e a ro fs o n g s h e n z o n gy u a n f e n g ( a d1 0 7 9 ) ,s us h i s l i f e e n c o u n t e r e dt h ef i r s tb i gs e t b a c k - w u t a ip o e mc a s e a f t e rs p e n d i n gm o r et h a n f o u rm o n t h si np r i s o n ,s o n gs h e n z o n gd e m o t e dh i mt oh u a n g z h o u ( n o wh u b e i h u a n g g a n g ) h eo f f i c e d t h em e m b e r sm a no fc a l i b r a t i o ni nt h ew a t e r d e p a r t m e n t u n d e rt h ee s c o r tb yt h ec o r v e ei ny u s h i t a i ,h ew e n tt ot h ed e m o t e d p l a c e _ 一h u a n g z h o ua n dc o u l dn o t b es i g n e db ya no f f i c i a l a sc a nb es e e n ,s u s h iw a st os e tf o o tt h el a n do fh u a n g z h o uw i t hh i sc a p a c i t ya sh o u s ea r r e s t p r i s o n e r s f r o mt h et h i r dy e a ro fy u a n f e n gi nf e b r u a r y t ot h es e v e n t hy e a ro f y u a n f e n gi na p r i l ,s us h il i v e di nt h i sr e m o t et o w na tt h ee d g eo ft h ey a n g t z e r i v e rf o rf o u ry e a r sa n dt w om o n t h s t h et i m eo fm o r et h a nf o u ry e a r si sj u s t t h em o m e n to ft h eu n i v e r s e ss p a c e t i m e ,b u tr i s e dap e a ki n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w i t ht h ew o r d s ( n i a n n u j i a o m i s s i n go l di nr e dc l i f f ) ) 、( d i n g f e n g b o ) e t c a p p e a r e d ,w h i c hd e v e l o p e do nt h ea e o na n ds h i n e dt h r o u g ht h ea g e s ,h e n c es u s h i w o r d si nh u a n g z h o uh a se n t e r e dt h ev i s i o n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i n d e e d ,an u m b e ro fs us h i sw o r d st h r o u g ht h ea g e sm o s ta p p e a r e di n h u a n g z h o u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p a p e rc o n d u c t e d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c a r e f o rs h i s w o r d so fh u a n g z h o u ,e x p l o r e dh i sr i c ha n dv a r i e di n n e rw o r l d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a u t h o r sm e n t a l i t y , a n dt h er e a s o n so ft h ef i r s tp e a ki nh i s l i t e r a r yc a r e e ra p p e a r si nh u a n g z h o u f r o mt w oa s p e c t so ft h e ”t h es m a l lw o r d d on o th i n d e r a n d w i t ht h ew o r df o ry a n - z h i t os u m m a r i z et h er e a s o n so f s us h i sh a r v e s tl y r i c si nh u a n g z h o u ,t oa n a l y s i s o fs us h i sm i n di n h u a n g z h o ud u r i n gi t sc r e a t i o n ,t od i v i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e n t a l i t y i n t ot h r e e c o u r s e 9 一n o tc o m f o r t 、s e e k i n gc o m f o r t 、c o m f o r t ,w i t hf o u rs t a g e si no r d e r t o i n t e r p r e t i n d e t a i l e d :j u s ta r r i v e dh u a n g z h o u ,t e r r o r i z a t i o n a n db o r e d o m ; p e r s o n a l l yf a r m e do nd o n g p o ,s c a r e ds o u lj u s ts t a b l e d ;b u i l tx u e t a n g ,a c h i e v e d w e l l b e i n g ;c l o s e dt on a t u r e ,d e t a c h e da n db r o a d m i n d e d f i n a l l y , t r yt od i s c u s s t h ea r t i s t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n di t si m p a c to fs us h i sw o r d si nh u a n g z h o u k e y w o r d s :s us h i ;w o r d si nh u a n gz h o u ;r e n s o n s ;m i n d ;b r o a d m i n d e d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本文已 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内蒙古大学及 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靴做储虢幽塾指导教师躲燃 日日期: 珥蝴泊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内蒙古大学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 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fj 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 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大学。作者今后使刚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古 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若用丁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倒塾指导教师签名: 日 日期: 易假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 一) 选题初衷 白宋至今,对苏轼词的评论大致形成了四个热点期:( 1 ) 两宋之交,对苏轼词有着三种不同的 褒贬评价:一是认为东坡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胡寅酒边词序) ,在词史上起了里程 碑作用;二是认为东坡词只不过是“句读不葺之诗尔 晗1 ( 李清照 词论) ,算不上词:三是 认为东坡词非同一般,但成就在秦观等人的词之下。上述观点一直延续到清初。( 2 ) 清代又产牛一 种新看法,即东坡词有多方面的突破,在词史上的功绩不可磨灭,但不能过分强调东坡词的贡献。 ( 3 ) 2 0 世纪上半叶至新中国成立后,东坡词研究逐渐有了进展。论词者说东坡词突破了题材的狭窄, 开拓了词的意境,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 4 ) 2 0 世纪8 0 年代至今,对东坡词的看法接近科学,既肯 定了东坡词“新天下耳目”的功绩,肯定了婉约词的历史地位,又实事求是地指出词中消极思想、 堆聚典故、过多议论、文字游戏等弊端。苏轼黄州词就完全印证了这种评价。这就是说,东坡词 中评价最高的是黄州词,而遭严厉批评的也是黄州词。杨明照先乍在苏轼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 论会上的讲话:“东坡的黄州词是东坡词的精华,既代表了他的词风的丰要倾向,又代表了他 的词风的多样性。”口1 据此,笔者选择苏轼最具代表性的黄州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概述苏轼黄州词创作丰收 的原因,分析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心态及其创作,并尝试论述了东坡黄州词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1 、苏轼黄州词的认定 ( 二) 苏轼黄州词研究综述 1 2 成复旺、黄保直、蔡钟翔中国文学理论史 m 北京:北京出版社1 9 8 7 第5 2 3 页第5 1 5 页 3 杨明照在苏轼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r 黄冈师专学报1 9 8 2 ( 3 ) 第7 页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上世纪9 0 年代初期,石牛淮、唐玲玲的东坡乐府编年笺注问世,标志着东坡词研究 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是冷清了半个世纪之后的研究成果,其中东坡黄州词已认定6 5 首,远远超 过了龙榆生东坡乐府笺认定的4 7 首。它们是: 临江仙( 细马远驮双侍女)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菩萨蛮( 画檐初挂弯弯月) 菩萨蛮( 风回仙驭云开扇)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 定风波( 两两轻红半晕腮) 菩萨蛮( 翠鬟斜幔云垂耳) 菩萨蛮( 柳庭风静人眠) 菩萨蛮( 井桐双照新妆冷) 菩萨蛮( 雪花飞暖融香颊) 少年游( 玉肌铅粉傲秋霜) 南乡子( 晚景落琼杯)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 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 少年游( 银塘朱槛曲尘波) 水龙吟( 小沟东接长江) 南乡予( 霜降水痕收) 浣溪沙( 覆块青青麦未苏) 浣溪沙( 醉梦昏昏晓未苏) 浣溪沙( 雪里餐毡例姓苏) 浣溪沙( 半夜银山上积苏) 浣溪沙( 万顷风涛不记苏) 江城子( 黄昏犹是雨纤纤) 水龙吟( 小舟横截春江) 临江仙( 诗句端来磨我钝) 满江红( 江汉西来) 渔家傲( 些小白须何用染) 洞仙歌( 冰肌玉骨) 念奴娇( 大江东去) 念奴娇( 凭高眺远) 醉蓬莱( 笑劳牛一梦) 减字木兰花( 娇多媚杀) 减字木兰花( 双寰绿坠) 减字木兰花( 天真雅丽) 减字木兰花( 柔和性气) 减字木兰花( 天然宅院) 菩萨蛮( 碧纱微露纤掺玉) 醉翁操( 琅然,清圆,谁弹) 瑞鹧鸪( 乌啼鹊噪昏乔木)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 水调歌头( 落日绣帘卷) 定风波( 雨洗娟娟嫩叶光) 好事近( 红粉莫悲啼) 西江月( 点点楼头细雨) 十拍子( 白酒新开九酝) 南歌子( 卫霍元勋后)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满庭芳( 蜗角虚名) 江城子( 梦中了了醉中醒) 满江红( 忧喜相寻) 哨遍( 为米折腰)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西江月( 照野漏涌浅浪) 西江月( 龙焙今年绝品) 瑶池燕( 飞花成阵) 满庭芳( 归去来兮) 浣溪沙( 西塞山边白鹭飞) 渔父( 渔父饮) 渔父( 渔父醉) 渔父( 渔父醒) 渔父( 渔父笑) 调笑令( 渔父) 调笑令( 归雁) 上述6 5 首东坡黄州词,尽管基本上属于传统的认定词,但仍有少数词存在争议。如西江月 ( 世事一场大梦) 。由于对“北望”的地理形势认识不一,林冠群、孔凡礼认为此词作于绍圣四年 儋州,邹同庆、王宗堂从林、孔说。但薛瑞牛、饶学刚依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 仍持东坡黄州词作说。瑞鹧鸪( 乌啼鹊噪昏乔木) ,孔凡礼以为“词近绝句”,编入苏轼诗 集卷四十八中;还视瑶池燕( 飞花成阵) 为杂节琴曲十二首,赠陈季常文之十二的内 容,收入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浣溪沙( 西塞山边白鹭飞) ,薛瑞生认为东坡于元祜六年 自杭还朝过湖州时作,饶学刚则认为东坡于元丰七年离黄去汝途中作,孔凡礼采纳饶学刚关于“散 花洲”和“西塞山”独见于黄州的考证,引浣溪沙入三苏年谱元丰七年系年。渔父 ( 渔父饮、渔父醉、渔父醒、渔父笑) ,调笑令( 渔父、归雁) ,薛瑞牛以为元丰八年东坡改谪 汝州途中作。孔凡礼将前四首视为诗作,编入苏轼诗集卷二十五中。 ( 2 ) 上世纪末年和本世纪初年,东坡词研究可谓出现了高潮。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 饶学刚东坡黄州词日订正和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的出版,就是这种丰硕成果 的展现。他们以东坡行实排比、诗词同步、以史证词、按词景观认定、引录他人之见等方法,将 东坡黄州词落实到近1 0 0 首,确有许多新发现。 薛本东坡黄州词新增篇目是: 南歌子( 寸恨谁云短) 定风波( 与客携壶上翠微) 好事近( 烟外倚危楼) 四时词( 新愁旧恨眉生绿) 四时词( 霜叶萧萧鸣屋角) 减字木兰花( 云容皓白)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菩萨蛮( 落花闲院春衫薄) 菩萨蛮( 火云凝汁挥珠颗) 菩萨蛮( 峤南江浅红梅小) 定风波( 好睡慵开莫厌迟) 虞美人( 定场贺老今何在) 四时词( 春云阴阴雪欲落) 四时词( 垂柳阴阴日初永) 减字木兰花( 神闲意定) 浣溪沙( 几共查梨到雪霜) 浣溪沙( 菊暗荷枯一夜霜) 南歌子( 日薄花房绽) 浣溪沙( 入袂轻风不破尘) 蝶恋花( 别酒劝君君一醉) 菩萨蛮( 城隅静女何人见) 浣溪沙( 徐邈能中酒圣贤) 薛本东坡黄州词新增篇目,得到了研究者们的普遍认同,且大都被邹、王和孔凡礼采纳,分 另1 1 , 3 l 入苏轼词编年校注和三苏年谱中,仙仍有少数词是否作于黄州存在分歧。好事近 ( 烟外倚危楼) 、菩萨蛮( 落花闲院春衫薄) 、菩萨蛮( 火云凝汗挥珠颗) 、菩萨蛮( 峤 南江浅红梅小) ,邹、王本将它们列入“未编年”中。虞美人( 定场贺老今何在) ,曹树铭以 “周循守过惠”说编入绍圣四年惠州。玉楼春( 春云阴阴雪欲落) 、玉楼春( 垂柳阴阴日 初永) 、玉楼春( 新愁旧恨眉牛绿) 、玉楼春( 霜叶萧萧呜屋角) ,孔凡礼以为“词近绝句”, 仍编入苏轼诗集卷二十一中。减字木兰花( 云容皓白) ,邹、王参照东坡诗次韵仲殊雪 中游西湖二首内容,认定作于元祜六年与仲殊雪中游西湖的杭州。浣溪沙( 几共查梨到雪 霜) 、浣溪沙( 菊暗荷枯一夜霜) ,曹树铭依据词中“北客”及“南金”,认定为东坡绍圣元 年谪惠途中抵广州时作。浣溪沙( 入袂轻风不破尘) ,刘崇德苏词编年考认定为朝云而 作于绍圣二年惠州。蝶恋花( 别酒劝君君一醉) ,邹、王参照东坡诗中秋月寄子由三首之 三,以为送郑彦能还都下,作于元丰元年徐州。菩萨蛮( 城隅静女何人见) ,刘崇德苏词编 年考,以为熙宁十年东坡赴徐州任后寄给密州太守孔翰周的。浣溪沙( 徐邈能中酒圣贤) , 东方龙吟( 阎华) 以为此词元丰八年秋感旧,作于楚州。 饶本东坡黄州词新增篇目是: 诉衷情( 海棠珠缀一重重) 水龙吟( 楚山修竹如云) 阮郎归( 暗香浮动月黄昏) 浣溪沙( 倾盖相逢胜白头) 4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临江仙( 冬夜夜寒冰合井) 减字木兰花( 江南游女) 饶本东坡黄州词的新增篇目,大都只有词题,少数于苏东坡在黄州中作了考证,如浣 溪沙西塞山确系东坡黄州之作,减字木兰花江南游女应作于黄州,定风波重阳 应编入黄州作品之列,水龙吟楚山修竹如云应作于元丰五年等。有的被孔凡礼采纳,引入 三苏年谱中。这里,饶仍然坚持几首东坡词为黄州时期所作。诉衷情( 海棠珠缀一重重) 内容、风格与海棠和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一样, 何况东坡写海棠只此黄州一地。阮郎归( 暗香浮动月黄昏) 是定风波( 好睡慵开莫厌迟) 的 姐妹篇。前者是集句词,后者为隐括词,属一题两作。临江仙( 冬夜夜寒冰合井) 隐括李白 的夜业吟,袒露东坡在黄州最后冬天与爱妾朝云的绵绵深情。 邹、王本东坡黄州词新增篇目是: 南歌子( 日出西山雨) 南歌子( 雨暗初疑夜) 南歌子( 带酒冲山雨) 渔家傲( 临水纵横回晚鞋) 阜罗特髻( 采菱拾翠) 无愁可解( 光景百年) 浣溪沙( 炙手无人傍屋头) 邹、王本的东坡黄州词增目不多,都是重要的增补,但仍有争议。南歌予( 日出西山雨) 、 南歌予( 雨暗初疑夜) 、南歌子( 带酒冲山雨) 三首作于元丰五年三月黄州,日本学者保前 佳昭在上海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上就持此观点与薛展开争鸣。薛作他山之石,可以为错答辩, 仍坚持三首南歌予作于凤翔签判任上。阜罗特髻( 采菱拾翠) 作于黄州之说,最早见于 刘崇德苏词编年考,邹、王和孔凡礼都有新的考证补充。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鞋,薛 本考定作于元祜七年九月京师。 ( 3 ) 跨过世纪,东坡黄州词研究有了新的突破。饶晓明先生撰写了专论新近发现东坡词考 辨补正,发表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6 期上,其中指出:苏东坡的许多长短句、自 度曲,如竹枝歌、襄阳古乐府、黄泥坂词等4 0 首,长期淹没在他的诗文中,竞无人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问津,这当中就包括他贬居黄州所创作的、仍未入正籍东坡乐府词集的长短句和白度 曲,它们是: 五禽言( 使君向蕲州) 五禽言( 昨夜南山雨) 五禽言( 去年麦不熟) 五禽言( 力作力作) 五禽言( 姑恶,姑恶) 自度曲( 君不见,水马儿) 自度曲( 洗净铛) 归来引( 归去来兮) 楚词( 出临皋而东骛兮) 上述新发现的东坡黄州词,都是东坡的长短句、自度曲。古代学者的校注本大都将它们编入 乐府类或歌辞类,理应回归正籍东坡乐府词集。 2 0 多年的东坡词讨论过后,人们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苏东坡被贬黄州的时间虽然只有四年 零三个月,但他所创作的词,不仅在质量上是空前之高的,赢得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而且在 数量上,也是空前之多的。在这四年零二个月的时间里,东坡每年作词2 5 首芹右,共计1 0 8 首, 这占了他全部词作的1 4 还强。这表明东坡词的创作高峰在黄州。 至此,东坡黄州词的认定呈现出了一个清晰的轮廓。 2 、学术界对黄州词的研究热点 笔者对苏轼黄州词的研究现状作了一番统计:从1 9 4 9 年至今,关于苏轼黄州词的专著有两本: 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编( 丁永淮、梅大圣、张社教编注,1 9 9 6 年版) ,是作品集;苏东坡在 黄州( 饶学刚编著,京华出版社1 9 9 9 年版) ,则主要侧重对苏东坡黄州时期生活及一些诗文的考 证。相关研究论文共有3 8 篇:这些论文或论及黄州词作的思想内容和创作心态,或论其词作的风 格变化,或论其词作所体现的人格精神。此外,王水照先生的苏轼研究和西南师范大学的硕 士学位论文苏轼黄州文学研究( 骆晓倩,2 0 0 2 年) 中也有部分内容涉及了上述问题。 ( 1 ) 苏轼黄州词的创作心态 6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梅大圣的论苏轼黄州时期的心态与创作( 汕头大学学报1 9 9 3 年第1 期) 是概括地谈苏 轼在黄州的心态及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的,认为苏轼的贬谪黄州,是其人牛经历的一大转折, 其心态及创作都发牛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心态达到超脱放旷的人生境界,对生命的价值有了全新 的认识,其创作也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 西南师范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苏轼黄州文学研究( 骆晓倩,2 0 0 2 年) 认为苏轼在黄州的 心态经历了一个由苦闷到和谐的阶段。初到黄州时,苏轼烦闷孤独,笼罩他的似乎永远是无边的 黑暗。天性的乐观促使他开始自救。他杜门深居,参禅礼佛,荡涤心灵的尘垢,探求灵魂的本真。 他融入自然,欣赏天地之大美;他以古人为友,深得相契之乐。寒来暑往,一个新我终于破茧而 出。 ( 2 ) 苏轼黄州词的风格变化 历经“乌台诗案”的牛死劫难,被贬黄州的苏轼惮于做诗为祸,转而丰要精力投入到词的大 量创作中。t u 因为那场“文字狱”带给苏轼太深的精神创伤,即使是“小词”的创作,也明显地 表现出苏轼词风的转变。有关于苏轼黄州词风格的论述大致可归为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着重论述了苏轼黄州词风与前期相比较所发牛的变化。代表论文有许黎英发表的 从“伶工词”到“士大大之词”论苏轼黄州词的创作(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 0 0 1 年l o 月) 一文,认为“乌台诗案”改变了苏轼的政治命运,也改变了其词创作的价值取向,使词在 文化品格和文化层次上发牛改变,得以与传统的立志之诗并驾齐驱,实现了黄州词从“伶工之词” 到“士大夫之词”的转变。 张帆2 0 0 6 年分别发表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华大学学报( 哲社版) 的两 篇论文 乌台诗案与苏轼词风新变和论苏轼黄州前后词风的变化认为黄州时期苏轼的词学 风格明显地表现出由前期的外张向内敛、昂扬向悲壮、积极向悲凉的重要转换。 第二方面着重研究苏轼黄州词的风格。赵伟东的论文从“豪放”之风到众风呈现论 黄州时期东坡乐府风格的嬗变(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 0 0 3 第1 期) 和张利华的论苏轼黄州 词的主导风格(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 0 0 8 年第8 期) 一文,都认为苏轼黄州词的艺术风格是多 样化的,但这无碍于把苏词的基本艺术风貌概括为“旷达”,因为大体说来,苏轼词贯穿着高旷 清雄的精神,与婉约派迥然不同,也不能简单称之为豪放派。因此,可以说,苏轼词风格绚丽多 姿,而旷达是它的主要艺术风格。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苏轼黄州词所体现的人格精神 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诗人气质,历来为众多后来者所折服。研究者们就苏轼词创作中的主 体人格精神进行梳理和分析,去探寻苏轼人格的独特魅力。 王水照先牛在苏轼研究中对东坡的“真率 性格做出了诠释,他说:“保持一己真率的 个性,追求无饰的自然人格,是苏轼人生观、文学观构成的核心。川”苏轼天赋禀性,豪放不羁; 返朴归真,怡然自得;得事之真,见物之情,胸中毫无芥蒂,其性格真是率真得可爱。如元丰五 年( 1 0 8 2 年) 居黄期间所作的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 子疏狂。百年里,浑然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 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 ( 满庭芳。1 苏轼说“须放我,些予疏狂”,“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只要能存性真,别人说长道短 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他认为这样做具有一种不媚俗的风雅之气。后人高度赞扬了苏轼的“真”。 王水照先生说:“崇尚本真自然,反对对人性的禁锢或伪饰,在苏轼的心目中,己不是一般的伦 理原则和道德要求,而是一种对人类本体的根本追求。川3 :当可作为对苏轼真率性格最好的评语 了。 梅大圣于2 0 0 1 年1 2 月在黄冈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的论苏轼黄州词的文化牛命一文中阐述了 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始终高扬的人格个性,认为黄州词体现了苏轼的文化生命并渐至佳境,在佳境 中展示了东坡居士形象。同时,东坡居士文化牛命的延续并渐至佳境的路数,给中国封建文人以 历久不衰的肩迪。苏轼承传中国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人生,进入超越痛苦的人生境界。其刚正不 阿的生命个性在黄州词中跳动,于此,我们看到了人的尊严、人格的崇高和人性的美丽。 总之,梳理苏轼词作的代表黄州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命运多舛,却 真骨傲霜;他功名未就,却超脱旷达;他忠而被谤,却逸怀浩气,这些都共同构成了苏轼的主体 人格精神。 1 儿3 王水照苏轼研究 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第5 4 页第5 3 页 2 ( 宋) 苏轼苏轼全集 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第6 1 9 页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苏轼黄州词创作丰收的原因 根据苏轼诗集( 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 统计,东坡现存诗歌2 6 2 3 首,其中编年诗2 3 5 2 首,居 黄间的诗歌为1 7 0 首,占编年诗的7 。而根据引言中对东坡黄州词的认定,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东坡词的创作量竟然突破了1 0 0 首,占了他整个词作数量的1 4 还多。虽 然绝对数字诗多于词,但相对诗词各占比例而言,词作量远远大于诗。那为何此时词的创作数量 竟会如此之多呢? 要细探原因主要有二: ( 一) 小词不碍 当今研究者一般是从东坡当时的创作心态、东坡的词体观,即“乌台诗案”后,东坡心存余 悸,不敢轻易写诗宣泄怨愤;而词属游戏文字,作“小词不碍”来寻求答案的。 王兆鹏先牛从东坡出于“全身远祸”、“反讽怨愤”和“谑浪游戏”的心理来分析,说他利 用“小词”来自由充分地灌装心里的苦酒。他说:“乌台诗案”是因诗而犯案,是诗歌被政敌们 “笺注”而罗织成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至四十五所载乌台诗案,其中 的“罪证”和苏轼本人的“交代”全是诗篇而无词作,因作诗而获罪遭贬。东坡到达黄州贬所之 后,就格外小心,不敢轻易作诗,以免再度被“笺注”“酝酿”成罪。苏轼一生追求人格的独立 和精神的自由,而此时人身自由被剥夺,其苦闷可知。虽然他心胸开朗,禀性旷达,善于自我排 遣、消释苦闷忧患,但毕竟不可能彻底铲除心灵的压抑苦闷。他曾说:“处患难不戚戚,只是愚 人无心肝尔,与鹿豕木石何异 ! 乜( 与赵晦之四首之三) 郁结的“戚戚”的忧愁,心直口 快的苏轼不可能老是深埋在心底,而当时罪废屏居,朋游稀少,“平生亲识亦断往还川。1 ( 与 参廖子二十首之- - ) ,无人对面倾诉衷肠心曲,只好通过创作来自我“对话 ,排遣忧患。言 1 王兆鹏苏轼贬居黄州期间词多诗少探冈 j 湖北大学学报( 哲社版) 1 9 9 6 ( 2 ) 第9 0 页 2 儿3 ( 宋) 苏轼苏轼全集 z 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2 0 0 0 第1 8 5 7 页第1 9 6 3 页 9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志的诗歌已受到“好事者”的密切监视,不能用它来自由酣畅地表达内心的抑郁苦闷;他干脆改 弦更张,利用词来自由充分地灌装心里的苦酒。 王又说:东坡居黄期间,对诗和词的态度有着强烈的反差:尺牍中说到诗,总是强调“不复 作”、“不敢作”,几乎谈诗色变,心情沉重。不管是何人,律拒绝寄诗、和诗。而谈到词, 则轻松自如,不待别人索取便丰动创作、唱和、寄赠。东坡对于词作,不像对待诗歌那样心存戒 备,生怕别人“笺注”引发事端,而是放心大胆地寄赠,自由如意地创作。因此,东坡在黄州 时期更多地选择词体来表现他的苦闷忧愁和性情怀抱。此时东坡不仅作词最多,而且论词的文字 也特多。他现存尺牍1 5 2 0 多篇,谈及词作的有1 7 篇,其中1 6 篇是作于黄州( 另一篇写于密州) 。表 明写词、论词已成为他黄州时期日常牛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心灵上占有相当的位置。轻 视词体的观念,给苏轼的词创作提供了一把政治保护伞,他可以利用词这种不为政敌所注意的游 戏文体自由痛快地抒写人生苦闷、性情怀抱,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本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无 意”中却造就了他词创作的辉煌。“! 东坡在黄州时期大量选择词体来创作,既是出于全身远祸的 动机,也是基于反讽怨愤的心理。 ( 二) 以词言志 另一方面,东坡黄州词之所以能突破1 0 0 首,除了“乌台诗案”后,东坡心存余悸,不敢轻 易写诗宣泄怨愤;词属游戏文字,作“小词不碍”的原因外,笔者以为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即 东坡虽为贬徒,却依然不改初衷,以词言志。 他在给亲朋好友的信中,谈到了当时“多难畏事”、“多难畏人”的极大的隐痛。他“畏” 之“事”,是蒙受不白之冤的“乌台诗案”;他“畏”之“人”,就是那些惯于以“莫须有罪 加之于人的谗奸佞臣李定、舒宜、何正臣之流。但是,他并不害怕佞臣的残害,。并不消极悲观, 并不只作“消遣”之词、“游戏 之词而洗手不写诗文,因为东坡毕竟曾是北宋朝的重臣,早怀 有“致君尧舜”心( 沁园春) 的“天下之志,进取图强。他在到黄州谢表中仍对皇上绝 1 王兆鹏苏轼贬居黄州期间词多诗少探因 j 湖北大学学报( 哲社版) 1 9 9 6 ( 2 ) 第9 0 9 3 页 2 ( 宋) 苏轼苏轼全集 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第5 8 1 页 1 0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忠诚: 仁圣矜怜,特从轻典。赦其必死,许以自新。祗服训辞,惟知感涕。惟当蔬食没齿,杜 门思愆。深悟积年之非,永为多士之戒。贪恋圣世,不敢杀身;庶几佘生,未为弃物。若获尽力 鞭棰之下,必将捐躯矢石之间。指天誓心,有死无易。1 在给李公择的信中( 与李公泽十七首) 说: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若见仆困穷便相于邑, 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兄虽怀坎凛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 付与造物。n3 即使被贬黄州,东坡的身份和地位交了,当了流放罪人,但他依然坚持儒家忠君、爱国、忧 民统一的仕宦文化观,不改初衷。尽管他6 降牢时“自分必死”,给子由写过绝笔诗,其中有“与 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牛未了因”l 42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卅之类的死别遗憾 和“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j ( 狱中寄予由二首)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 葬浙江西州n 的后事之托;仙他仍然不做贾昌式人物,斗鸡媚上,不为旦夕祸福所左右,心胸坦 荡,带着入世与出世、追悔和愤懑、孤寂和希望、悲痛和旷达等复杂矛盾的心情来到了黄州贬所。 他是位硬性直言的忠臣,世上有不平事他是要鸣的;内心有孤闷、愁苦和悲愤他是要发泄的,难 酬的雄心壮志和才华他是要展示的,既不能写诗,就只好用作词来一吐心胸了。东坡在黄州未忘 “尊丰泽民”,“为国家虑,忘躯”治政为文,置祸福得丧于度外,不吐不快。恰好这时他 选中了一种“宛转”、发笑、轻快的“长短句”、“微词”的文体形式,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形成了黄州词作上的创作高峰。 【1 2 3 4 儿5 儿6 ( 宋) 苏轼苏轼全集 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第i 0 8 3 页第1 7 0 9 页第2 3 4 页第 2 3 4 页第2 3 4 页第2 3 4 页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苏轼贬居黄州期间的心态及其创作 宋神宗元丰二年( 公元1 0 7 9 年) ,苏轼遭到人生中第一次大的挫折“乌台诗案”。度过 了四个多月的牢狱牛活后,宋神宗将他贬到黄州( 今湖北黄冈) ,官任检校水部员外郎,在御史台 差役的押送下,前往黄州贬所,不能签署公事。可以看出,苏轼是以软禁犯人的身份踏上黄州的 土地的。从元丰三年二月至元丰七年四月,苏轼在这座长江边上偏僻的小城牛活了四年零两个月。 初到黄州,苏轼陷入了精神危机:自我认知危机、前途危机、人际交往危机。苏轼力图自救。他 求道参禅,荡涤心胸,从而走出了灵魂的闲境。总的来说,苏轼黄州时期的心态属于超越型心态。 这一超越过程可分为“不适”、“求适”、“适”三个层次,并且这三个层次并不是顺次进行的 流程,而是复杂地交叉并存着的,有时甚至是对立的。 苏轼被贬到黄州,他的正式官衔名日“责授检校尚节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 置”。“本州安置”意味着不得参与公事,这对于仕宦之人来说,几近于流放。乌台诗案之前, 苏轼仕途虽然没有如“当时共客长安”时,“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 沁园春) 那么得意顺畅,但他外任地方官的: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倒也不失为富庶之 地,虽未跻身魏阙、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确也是不低的实职,可供有所作为,“苏 堤”便是其业绩之一。然而黄州却是个“此间仙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1 ( 与言上人一首) 的蛮荒之地,而且不得参与公事,欲有为却偏缚紧了手脚,个中滋味可想而知。“湿薪如桂米如 珠,冻吟谁伴捻髭鬃”;”( 浣溪沙) ,“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刘( 江城了) , 这形象地写出了苏轼作为一个失意文人士大夫迁客骚人的凄凉无奈。“吟字之前加一“冻” 字,吟本无所谓冷暖,加一“冻”字,寒意即出,似乎苏轼在咀嚼体味这人生之凄凉,用现在的 话来说,这里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而串是“孤”坐,“谁伴”且f j 无人伴,这透露出了苏轼心 里的寂寞与孤独。贬黄之时,苏轼四十有三,“衰髯、“病目”,已见人生之秋矣。这些字眼 传递给我们的是这样一个信息:词人贬黄之时,生活上、心灵上都是很“不适”的,正如他自言 1 儿2 】 3 4 ( 宋) 苏轼苏轼全集 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第5 8 1 页第1 9 8 3 页第5 9 3 页第5 9 3 页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看取雪堂坡下,老农大凄切”( 好事近) ,倍感人生之多艰:“终不羡人间,人间日 似年。一鄙( 菩萨蛮) 体味了人牛如此多的“不适”之后,苏轼虽然觉得人牛虚幻,但并未因此而沉沦,而是在心 灵上做着积极的求索,以摆脱这种外界世事在心理上造成的“不适”感。他的这种心灵的求索非 只一方,而是多方、多条途径。人在遭受苦难或无凭依时,总是期望寻找精神的家园,苏轼也一 样,而且,在他的心灵深处,这种精神家园不止一处。他通过怀恋故乡、投身自然、广泛交友、 勤修佛老等追求心性自由的途径,最终释散了内心的痛苦,实现了内心的平静与豁达。 我们不能全然否认他的内心仍存有苦痛与挣扎,但它们已不再占有其全部空间,乐观、旷达 成为了苏轼的全新代表,“也无风雨也无情川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典型代表。怨怒与激愤都已成 为过去,他变得更加光明、温暖、亲切、宽容,更加平和恬适、自然率真,充满了c j j 耀着智慧光 彩的成熟的幽默感,也充满了宁静隽永、淡泊清空的审美情趣。以这种心态来面对牛活,人牛中 美好的一面自然也会展现在他的面前。 ( 一) 初到黄州,惊惧苦闷 元丰三年( 1 0 8 0 年) 大年初一,苏轼带着2 1 岁的长子苏迈离开京师,前往谪居地黄州,经过一 个多月的行程,他于元丰三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此时的苏轼刚刚承受了人牛中最大的灾难,经 历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况且,贬谪牛活是一项没有期限的苦刑,或许就此终身不被起用。他需 要怎样的勇气、怎样的毅力、怎样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这种看不到尽头的生活巨变呀? 苏轼来到黄州,以往的人生追求突然中断。他的思想矛盾错综复杂,对仕宦的反思,对人牛 的悔悟,对岁月耗蚀、生命荒废的焦虑,特别是现实的压抑、折磨,自我尊严的沉重失落给他心 灵造成的创痛交织纠结在一起,使他陷入深深的苦闷和孤寂之中,内心惊惶不定。他需要时间来 慢慢修复心灵的巨大创伤,所以,初到黄州的那些日子,他常常整日闭门不出,从早睡到晚。在 睡了一整天之后,到晚上才一个人悄悄地出门,在溶溶月色下静静地散步。 这种苦闷、惊惶的心态,在他元丰三年( 1 0 8 0 年) 春写下的卜算予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1 2 3 ( 宋) 苏轼苏轼全集 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第6 0 2 页第6 2 6 页第5 9 6 页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词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时,“乌台诗案”虽已平息,但濒临死亡的恐惧和惊吓仍纠集在心间,惊魂不教。乍贬黄 州,他“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j ,在自然的野趣里寄存着他幽独的心,然而幽独 的心又时时流露出高洁白赏、不同流俗的情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首两句,词人用缺月、疏桐、漏断、初静,描绘出一幅萧瑟、 凄凉、冷清的画面。残月悬挂在几条空荡荡的梧桐枝头,暗淡、凄清,一股冷冷的寒气顿时弥漫 大地;夜色转深,万籁初静。静谧的天宇,又在冷清、凄凉的画面上泼洒了几滴黑色的忧郁,组 成了一幅静夜残月、疏桐图,反映着词人内心的苦闷和寂寞。残月的孤单、疏桐的寂寥和黑夜的 愁客三个意象有力地表现了词人的痛苦心境。“漏断”人静,一位孤独的幽居者在残月疏桐的夜 晚静静地独来独往。他那孤单的身影,晃闪于黯淡的月光下,宛如一只缥缈的孤鸿,来去匆匆, 飘飞不定。“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两句,是紧承前句而出,以孤鸿自喻,用冷寂的景 物搭配孤独的人,把冷落凄凉的外在环境与孤寂惆怅的内心互渗交融,将词人的抑郁和苦闷同天 地共鸣,弥漫得无边无际。 词的上阙以“孤鸿影”三字作结,既是承前的定格,又是启下的源头。下阙词便转入了对孤 鸿的具体描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轻轻的微风,惊起了孤鸿,她拍展着翅膀扑扑离 开,但又依依不舍地频频回头。孤鸿的神态该蕴藏着多么丰富而深刻的意味啊! t u 一片凄凉,在 遍地夜色之中又有谁能理解她的苦衷和幽恨呢? 这里,词人寥寥几笔便把自己遭受打击、惊魂未 定、顾影自怜的形象活脱脱地描绘了出来。“有恨无人省”,又含蓄曲折地表现出自己初来黄州 时“亲友至于绝交,疾病连年川引( 谢量移汝州表) ,“郡中无一人旧识者”。的寂寞和苦痛。 结尾两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在深沉的孤独凄苦中又流露出自己的高洁情操。 受惊的孤鸿在焦灼中来回飞动,希望选择一个树权来安身栖息。但她飞去又飞来,飞来又飞去, 拣尽所有的寒枝却仍不肯栖落,最后宁愿像枫叶一样飘落在寂寞洁净的沙洲之中。这两句既与前 面“缥缈”紧扣,又含有“良禽择木而栖”的理想,表现出自己虽遭厄运忧患却不苟流俗的高风 1 】 2 3 】 4 ( 宋) 苏轼苏轼全集 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第6 0 1 页第1 7 3 9 页第1 0 8 5 页第1 7 7 5 页 1 4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亮节,耐人寻味。 时光流转,很快到了八月中秋,值此月圆之际,居于贬谪地的东坡更感凄然。弟弟子由与他 相聚数日又匆匆别离,即月牛情,词人写下了这首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呜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 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1 词的上篇借景抒情,感义人牛的短暂。“世事一场大梦,人牛几度新凉? ”开头两句,以发 问句式,向人们表白他的世界观、人牛观:世事不过是一场大梦,对现实世界作了断然的否定; 人生能度过多少新秋? 对短暂人牛并不感到绝望。“夜来风叶已呜廊,看取眉头鬓上”承上进深 一层。世事在变,人生在变。景物作证:夜来了,秋风扫落叫,树叶满画廊了;人的面貌作证: 我已4 5 岁了,眉头皱起,两鬓发白了。 下片写东坡初到黄州的贬谪处境和心态。“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以因果关系法 写出北宋现实的冷酷。东坡处境艰难,住破庙,吃僧蔬,亲人离散,天涯沦落。“不敢复与人事, 虽骨肉至亲,未肯有一字往来,有书与之亦不答”。( 与章子厚参政书) ,“笔墨荒废,实以 多难畏人“3 1 ( 与程彝仲推官书) ,“朋游稀少”。( 与参廖子二十首之二) ,“六亲不相保” h 亲友至于绝交”* 3 ( 谢量移汝州表) 。 即使在官方禁酒而不得不自造私酒的情况之下,仍然没有多少朋友来与东坡叙旧。原因是“月 明多被云妨”,朝中的佞臣诽谤他、陷害他。“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说中秋之夜, 有谁同我面对明月? 只有举杯北望。回朝无望,愤懑、苦闷、凄然之情一齐涌上心头。 贬谪黄州的第一年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东坡最为苦闷和惆怅的一年。这期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禽智能化管理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橡胶制品模具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矿用燃油车司机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润滑脂装置操作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堆取料机司机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影视行业2025年工业化制作流程质量控制与影视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 氯丙烯装置操作工内部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宝玉石鉴别工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新能源行业2025绿色信贷政策下企业研发战略布局分析报告
- 碳酸锂蒸发工专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社会责任CSR培训教材
- 脊柱外科入院宣教
- 2025至2030年中国成都市酒店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 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
- 黑龙江学位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AI大模型驱动的智慧供应链ISC+IT蓝图规划设计方案
- Unit1AnimalFriendsSectionA1a-1d课件-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2025)语文单招考试试题与答案
- T/CSPSTC 15-2018新型智慧楼宇评价指标体系
- T/CCPITCSC 096-2022名表真假鉴定规范
- 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治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